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研究

2024-06-30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研究(精选12篇)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研究 篇1

一、目前化工企业项目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的拉动、项目控制能力的增强, 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必然会从小规模单一项目经营走向大规模多项目经营, 许多企业都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 将多个项目同时进行。化工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运用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监理制和单项工程总承包制等现代化项目管理工具, 探索出了适合化工项目建设实际的有效方法。这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也在多个化工项目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在实施化工产业多项目管理过程中遇到了各种新的问题。这些新问题的出现意味着原有适合管理单一化工项目的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化工产业多项目管理的要求, 也给化工产业多项目管理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一个企业在同一时间内可能会有很多项目需要完成, 如何经济、有效地同时管理好众多的项目是企业项目管理的核心问题。因此, 基于战略视角的项目组合管理应运而生。项目组合管理是从企业整体出发, 动态地选择不具类似性的项目, 对企业所拥有的或可获得的生产要素和资源进行优化组合, 有效地、最优地分配企业资源, 以分散企业风险, 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项目组合管理

项目组合管理是从企业整体出发, 动态地选择不具类似性的项目, 对企业所拥有的或可获得的生产要素和资源进行优化组合, 有效地最优地分配企业资源, 以分散企业风险, 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项目的选择和组织是项目组合管理的关键。

(一) 项目组合管理模式下企业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问题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 但是人们的研究兴趣仍未降低。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组织的发展不断向人们提出新的课题, 需要进行认真的解答;另一方面在于现有的研究成果还不完善, 有待进一步发展。不同项目类型的企业, 其组织形式有着明显的差异。项目管理办公室是企业项目管理中一个有效的支持机构, 它出现于20世界90年代初期。当时的项目管理办公室被企业用来“管制”项目经理, 而不是为他们提供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指导。在90年代后期, 对于企业领导来说, 将项目放到整个企业的运作中统一管理的需要变得越来越明显, 项目管理办公室随之较多地出现。不论是对于项目经理还是企业主管人员来说, 项目管理办公室都被证明是理想的选择。但是, 要让项目办公室更加有效地支持企业项目管理, 就必须考虑如何构建一种基于项目管理办公室的企业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目前的化工企业多采用职能式组织结构, 职能式组织结构是具有一定优越性的, 但也存在一些严重的缺陷, 比如没有一个可以对整个项目负责的强有力的权利中心或个人。我们仍然以职能式为基础构建企业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 是因为职能式组织结构是目前化工企业及其子公司普遍采用的在这种情况下, 关键是如何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其职能。这种组织结构是在系统原有直线职能组织结构的基础上设计的。系统中增设了在项目管理上职权高于职能部门层次的项目管理办公室, 其主要目的是突出项目管理在公司日常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在这样的组织结构中, 项目管理办公室根据企业的资源拥有状况和外部环境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企业战略, 并在项目管理办公室的配合下选择适合企业战略的项目, 再通过对这些项目进行优先级排序, 最后确定实施。项目一经选定, 项目管理办公室就会调用企业资源库, 为项目确定必须的资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项目办公室会一直关注企业中的所有项目, 并给予项目充分的支持。

(二) 项目组合选择

项目组合选择可以表述为:在有限的资源限制下, 决策者从一组有限的备选项目中选择一个项目组合, 以使得该项目组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在单个项目的管理中, “怎样做好这个项目”可能是问题的关键。而在项目组合管理中, “怎样实现各个项目对目标贡献最大”是关键的问题。正确地管理个体项目能保证我们正确地做它;而成功地管理所有项目能保证我们做正确的项目。做正确的项目往往比正确地做项目更具有战略意义。如果项目组合选择不恰当, 项目组合结构搭配不合理, 组织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甚至有可能面临灾难性风险。因此,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选择项目, 如何搭配项目组合, 从而确保这些项目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 并能有效地实现企业战略是摆在企业管理者和项目管理研究者面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国外目前常用的项目组合选择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期望商业价值法、动态定制等级列表法和评分模型。

项目组合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执行、循环反复的过程, 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 项目组合的分析优化也随之变化。企业通过实施上述过程, 能够在企业中建立所有项目的全景图, 动态地跟踪项目的执行情况, 进行项目和资源优化组合, 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摘要:大型化工企业具有跨地域、多机构、多项目需求的特性, 为了确保各项目标和项目整体目标的实现, 除了要解决好单个项目管理固有的问题外, 还应着重解决多个项目同时进行集中管理而引发的新问题。文章着重介绍了大型化工企业集团项目组合管理的特点和化工集团项目组合管理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大型化工企业,项目组合管理

参考文献

[1]、杨侃, 罗江.项目管理办公室 (PMO) ——实现企业化项目管理的战略选择[J].项目管理技术, 2005 (10) .

[2]、 (美) Ronald Mascitelli.如何构建项目型企业——精益项目管理之道[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研究 篇2

化工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绩效对照研究

了解化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前后安全管理、工伤事故、经济与社会效益三个方面的变化情况.通过对9家化工企业的调查分析.研究表明,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对提高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有较好的作用.

作 者:廖海江 孙庆云 王银生 刘铁民 LIAO Hai-jiang SUN Qing-yun WANG Yin-sheng LIU Tie-min 作者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刊 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1(2)分类号:X921关键词:职业安全健康体系 安全管理 工伤事故 效益

现代化工企业管理探析 篇3

关键词:燃气企业管理分析

0 引言

近年来城市管道燃气事业发展较迅猛,如何保证城市燃气供应系统安全稳定地供气,加强燃气供应系统规范化管理,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将电脑信息化管理贯穿于用户服务、燃气供应、事故抢修和生产调度的全过程之中。

1 现代燃气企业管理

管道供气业务涉及面广,除日常气站及管线巡查、维护保养、供气作业等工作外,每天还要接到500多个用户来电,来电内容有咨询、点火、户内燃气管道改装、燃气具维修、市政建设协调、泄漏抢修等,工作任务繁杂,专业分工细,工作站点多,通常我们只能靠电话及传呼机进行内部传递信息、生产调度,靠人工填单的方法完成作业记录及资料管理。由于每天信息传递量大且手段落后,信息往往得不到准确及时的传递,造成各生产部门之间配合失调,工作效率低,管理难度大。针对上述问题,开发电脑信息化管理调度系统,即通过建立一套信息采集、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反馈、决策参考、信息整理归档等功能的电脑化调度管理系统来协调指挥公司运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及服务水平。

2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作

信息化调度管理系统由三大系统(用户资料管理系统、地下管网管理系统、综合调度系统)及与之相配套的八个工作平台组成。实际运作中将各项工作纳人程序化、科学化管理,下面简要介绍该系统工作原理。

2.1 用户信息管理 该系统将35万管道气用户使用管道气情况进行全面规范化的管理。用户的姓名、住址、编号、开户时间和联系电话等基本资料,通过营业中心工作平台输人到用户资料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然后对用户点火、维修、安全检查等服务等情况记录下来,通过反馈处理平台录人到用户资料数据库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用户资料数据库。

2.2 地下管网管理 该系统在最新的深切沛电子地图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数据输人平台将市内地下燃气管线的规划、设计、施工、竣工和供气等详细资料录人到地下管网数据库中,同时根据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管线等级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等级因素编制了突发事故参考抢修方案程序,供发生意外事故时调用。

2.3 综合调度 该系统在用户管理系统及地下管网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对公司的运作进行全面的科学化管理。当用户打我公司的服务电话要求服务时,我公司电话接听员在用户报上编号,或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等其中之一后,就能通过电话班工作平台将从用户资料库中迅速调出用户资料,方便地解答用户所提出的问题。

3 信息化管理在燃气企业的应用

3.1 建立完整的信息资料库 信息化管理系统最基本的要素是建立完整无缺的基本信息资料库,对燃气经营单位来说即建立用户资料、管网资料库。管道用户达几十万户,如果用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对用户进行管理,其后果不难想象的。采用电脑管理用户基本资料,也就是在用户前来我公司办理开户手续时,将用户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开户时问和交费等情况录人电脑。但该资料库并没有将用户使用管道气的详细资料记录下来。为了建立完整的用户资料,加强用户安全使用管道气的管理,我公司在此次开发调度管理系统时将用户资料数据库进行了较大的修改,我们在保留了原有的用户资料的基础上,将用户家中的气表编号、燃气具规格型号、点火时问、维修记录、改管记录、抢修记录和用户来电语音记录等详细资料,对用户服务的过程中进行采集反馈并录人到用户资料数据库中。与此同时,地下燃气管网资料库也由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开发完毕投入使用。

3.2 搞好信息的采集 公司原设有咨询、维修、点火预约、户内燃气管道改装、泄漏抢修和用户投诉等八个号码十条线对外服务电话,通过这些电话采集各种服务生产信息,但由于服务电话号码太多且分工过细,用户常常分不清楚各个电话的用途,为了解决一点小问题用户需打几个电话;电话接听员在记录用户服务需求时,要从十几本记录本中找到相应记录本,然后一一记下用户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上门服务时间等信息,既费时又容易出差错。在采用调度系统后,对公司机构进行了调整,成立了调度中心,调度中心对外设立了十条24小时热线服务电话(一个电话号码),每个电话接听员都配有一部电脑,用户只要说出自己的用户编号(或姓名、电话号码、住址等信息中的一个),接线员就能够快速调出完整的用户基本资料,确认无误后在电脑键盘上按一下选择键就能将用户的各种服务需求记录下来,并自动生成工作任务单,既准确又迅速,同时所有用户来电都通过服务器中的光盘刻录机记录下来。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发来的各项生产指令信息,也统一由调度中心的调度员进行录入,确保了公司各项服务、生产信息准确及时的采集。

3.3 信息传递准确高效 在记录了用户服务需求及有关生产指令后,要将这些信息形成工作任务单,传递到各生产部门并组织人员落实。以前我们传递信息只能靠电话及传呼机进行,由于用户服务站点多,通讯手段不够先进,信息难以准确及时传递,既影响了服务水平的提高,又容易造成各生产部门之问的纠纷。因此,我们在开发调度管理系统的同时,利用光纤将各级领导、调度中心和各生产部门的电脑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局域网,有关领导及调度中心发出的生产指令,各生产部门在几秒钟之内就能准确无误收到,各部门之间也能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协调工作。所有的信息传递单上都有收发时间、操作员姓名记录,信息在传递过程出了差错,有关人员能够迅速地查出责任人。

3.4 信息处理规范便捷 以前各生产部门在收到生产任务指令信息后,由班组长日头或写派工单,但分工是否及时、合理,工作完成情况如何,科室领导无从所道,也无法督促检查,尤其是跨部门的工作任务往往会因部门之间协调节不当而造成工作延误。采用调度管理系统后,各生产部门利用电脑进行派工,任务落实到人,各级领导及调度员能够在各自办公室的电脑上及时地了解到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如发现有些工作没有按时完成,企管员或调度员会通过催办平台向责任部门发出整改通知,责令责任部门限期整改,否则公司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5 信息反馈及时醒目 以前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在完成工作任务后,通过填写作业单将完成任务情况记录下来交给统计员,统计员将作业记录单整理后存放在资料柜中。日常月久,资料柜内的资料越来越多,整理、查找都十分困难,特别是一些因过户、销户、迁户而拆换气表的表底数记录,一旦出错或没有送到各营业所及时修改用户资料,工作人员与用户之问将会造成争执,使用户或公司蒙受经济损失。使用调度管理系统后,电脑录人员在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后立即将作业记录单录入电脑,电脑将各类反馈信息自动归类及统计,并存入调度中心的服务器中,供各营业所及公司领导查询。

化工物流企业的6S管理研究 篇4

1 6S管理的内涵

2 化工物流的特点

首先,化工产品有液态、固态和气态品,所以它们的运输方式除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路之外,还有一种专用于运送石油、煤和化学产品等液体和气体物资的管道运输。管道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安全、损耗低等优势,它将成为未来化学品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其次,化工物流的服务对象绝大部分是危险的化工产品,它较其他物流产业来说,其安全和环保的问题更加突出,由此导致:(1)国际社会和我国不得不就它们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进行分类并规定了严格的运输、仓储和装卸作业等限定条件。(2)政府抬高危险品运输市场准入门槛,专门颁发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对业务人员专业素质、运输设施、设备等均有严格要求。(3)化工产品种类千差万别,其易燃、易爆、有毒和腐蚀等等特点导致其物流作业过程中,包装、装卸、运输的设备都要随属性的不同而变化,设备的专用性很强,所以其技术装备水平要求高、成本投入较大。这也表明化工物流企业的生存环境比一般的物流企业要严峻。

3 在化工物流企业中实施的必要性

正因为化工物流具有高危、高成本性,所以规范的管理,良好的设备状况、工作环境,高素养的员工才能保证安全生产,提供优质服务,提高运营效能,创造出化工物流企业的良好效益和前景。因此,在化工物流中推行6S管理就更显必要。特别是在占用成本份额高、事故容易出现的化工产品仓储和运输两个环节。

目前化工仓储面临的主要问题:(1)卫生状况堪忧。目前大部分化工产品的物流都由生产单位自行完成,在化工原料和化工成品仓库中,大多数是有毒有害、有腐蚀、有异味的物质,存放物的特点再加之机制的问题,导致仓库工作人员工作的消极及抵触心理。液体泄露、粉尘污染、堆放杂乱、空间拥堵、标识不清的现象普遍存在[1]。(2)设备老化,没有配备齐全的防火设备。因化工产品的特殊性,导致装纳储存产品或原料的设备及相应的防火设备造价高,非专业化工物流企业难以承受设备设施更新的投入,加之产品的腐蚀性,所以导致设备老化或因腐蚀变薄,仓储效率低,安全隐患严重。(3)人员素质偏低。目前很多化工企业的仓储作业人员都是由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人员组成,缺乏化工产品的存放、保管要求及紧急情况处理的知识,加之管理层面的不重视,导致员工意识淡薄,侥幸心理严重,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也是导致化工仓库频发事故的核心因素。(4)信息化程度不高。很多企业仓库管理还是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基础上,所有的出入仓数据都得由仓管员逐个录入数据,这种原始的仓库管理作业方式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许多出入库数据不能在系统中及时得到更新,在系统管理上也没有实现有效的库位管理,系统中无法了解到物料在仓库中的分布状态及仓库的仓储能力,工人在摆放和领取物料时,没有系统对其进行指导,可能会发生物料摆错位置或者物料领取错误的现象。以上种种弊端严重影响了管理的效率,降低了企业仓库的仓储能力,提高了仓库管理成本,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化工运输面临的问题:(1)专业程度低。化工产品、特别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中自产自运的比重相当大,且运输方式多数是高能耗、安全系数低的公路运输。而企业拥有的装卸设备特别是车辆状况普遍差、运输效率和作业质量差。(2)外包业务安全隐患大。危化品运输成本高,准入门槛高,市场需大于供,而监控制度的不完善使得目前运输市场上鱼龙混杂,企业考虑到物流成本控制,往往在安全控制和要求上妥协,在外包的业务中,选择的都是资质不全的小物流企业或个体运输户,导致运输事故多。(3)运输企业的现代化水平低。大部分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差、缺乏诚信度。没有现代化管理,人才缺乏,对于资质管理、质量安全体系、标准制定、维修保养、现场监管、安全技术培训和包装检验等方面的管理体系及其实施很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安全意识不够,技能欠缺。危险品运输、搬运装卸的专用装备缺乏统一的能够保障安全的装备技术标准要求。包装落后,改装的槽罐车随处可见[2]。

4 某化工企业实施6S管理的实践经验

综上所述,在化工物流中突出的问题是设备、设施、人员、技术应用等滞后带来的低效和安全问题。在资金注入不足的情况下,硬件不足软件补,除了尽量改善必需更换的硬件之外,可通过加强管理来缓解、改善当前较为严重的局面,故6S的实施是势在必行的。以某化工企业的实践经验为例,在6S的实施过程中,除了应采用一些基本的6S管理技术及仓库管理信息技术以外,如:红单运动、定点摄影、目视管理、定置管理、RFID等[3],还应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应成立专门机构,进行前期详细和充分调研,制定出具体、针对性强的各岗位6S细则和考核办法,同时以讲座、印发资料等形式加强宣传,营造人人参与、人人重视的良好氛围,为后续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各部门、岗位对照各项规则及6S要求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等活动,同时专门机构应按期进行检查、考核。频度可为初期的每周一次、中期的每月一次、后期的每半年一次。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的理念,不断发现问题,加以改进,并不断修正、优化各项规章制度,使得各项措施更规范化、细化。

第三阶段:奖惩激励。在每一次考核后,除进行总结、改进之外,较大力度的奖惩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激励各部门和岗位人员贯彻执行6S活动的积极性,激发活动中的创新性,确保6S活动能持之以恒地持续下去,最终达到6S活动的终极目标——养成习惯,提升素养。

同时,因化工物流企业的特殊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详尽规范的制定。目前化工物流仓储、运输人员的文化素质亟待提高,化工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缺乏,加之化工产品在存放、运输过程中有许多禁忌,比如:有的物质在空气温度较高时会自燃;有的物质遇水或潮湿空气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不合理的包装和摆放也会致使运输途中因振动或泄漏而引发事故。所以在现场布置、作业操作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将安全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故需6S机构结合各岗位的特点,在6S实施前期中与专业技术人员制定出详尽的现场布置、作业操作的细则和规程,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使各岗位人员能明确职责,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

(2)奖惩力度的加强。化工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在物流过程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除了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之外,还会对环境造成长时间甚至是不可逆转的严重损害。且在事故扑救过程中比一般事故所用设备和技术方法更为专业、复杂。所以只有将安全放在第一,培养岗位工作人员时刻将安全、防范的意识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中,才能将事故发生的频率降到最低点。故以安全为核心的6S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奖惩力度,从而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成一切以安全为前提的良好习惯和素养。

(3)定期检查的持之以恒。6S活动始于素质,终于素质,很多企业的6S活动流于形式,或者中途夭折,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在员工的习惯尚未养成,素养尚未得到提升的时候就放松、甚至放弃了6S实施的考核,从而使6S的意识逐渐淡化,功归一篑。所以管理层要意识到习惯的养成、素养的提升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6S的实施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专门机构的设立、定期的检查才能使6s活动持续下去,达到最终目标。

5 结束语

实践证明,6S活动的开展能行之有效的保障安全生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职工素养,树立优秀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实力。虽然在实践过程中因化工物流企业的特定情况而面临很多困难,但我们应意识到,虽然作为朝阳期的化工物流企业前景是美好的,但只有规范的管理、高素养的职工队伍才能建设出专业的物流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凭借自身的优势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徐助胜.浅淡化工企业物流绿色化之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7(6):102-103.

[2]尚红卫.浅淡物流中化工危险品运输现状以及发展对策[J].中国市场,2008(19):18-19.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论文 篇5

关键词:化工业;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1新形势下化工安全管理问题简述

1.1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含义

工业化发展中,化工企业的发展乃是重中之重,那么化工企业的安全问题自然也是重中之重。化工企业的安全问题的存在是值得探讨与深思的,它必须是在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对企业的内部起着不可或缺的准则性作用,有助于企业的安全管理方向,方式,方法,开展一系列严谨的化工生产工作。例如生产时候的操控模式需要安全管理,便于后续的统筹、规划、决策、调控。目的就是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在整合企业生产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参照与核实作用。最终目的就是让每一个企业内部相关人员在工作中更稳定更放心更有质量地开展工作。在当代社会必须是每个化工企业员工的责任所在。

1.2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意义

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战略性发展,常常提及到一个词语:可持续发展。当下社会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可持续发展五个字,只有遵循于此才能置企业于屹立长久之上。工业化发展带动GDP,其中最出彩的化工业已经渗透人们生活方方面面。但是是否真的做到可持续发展,于是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意义就在这里,为企业全面发展起到纽带的作用,带动其往更高级化前进,提升企业,从而提升产品质量,带动企业多元化快速发展。带动社会化工业行业准则,拉动工业化发展的前进脚步。

2新形势下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1化工企业的不安全因素较多

大部分化工企业都有各种不同的安全相关问题。化工企业中不安全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如易燃易爆、易腐蚀。强酸强碱强化学性。抑或是温度高、压力大等不安全操作环境。尤其是易燃易爆能够直接威胁企业的不动产的破损,人员伤亡问题甚至可以延伸。那些不安全问题导致工艺复杂,操作要求又多又严格,化工企业一旦出事故对社会与家庭都有严重影响,呈线性辐射。化工企业生产中有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因此不安全的生产技术必须避免,安全管理在企业生产中的地位也就越来越高。延伸至整个工业化发展进程中。

2.2化工企业安全意识之淡薄

许多化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存在的根本问题就是安全意识淡薄,由于化工企业中青年中老年的比例严重失衡,若是新员工,很容易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残局。若有些员工缺乏操作经验,那么他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就会随其业务操作不熟练而降低。从而导致其安全为先因素更大。若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造成严重的公司影响社会影响,个人家庭幸福感瞬间破碎。由于我国现今大部分化工企业并没有制定有效的员工安全操作的管理办法,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无法落实安全制度问题,进而影响全新安全制度的建立。

2.3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严重性问题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比较严重的普遍的问题如下:(1)如何去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不完整、不能分清安全生产的责任制。企业必须建立和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这是化工企业的重中之重。(2)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主题培训活动并没有引起重视。(3)企业安全检查不全面、不落实。现今许多化工企业的安检做的并不细致,这是很重要的,尤其能突出安全管理的意义。(4)安全救急应急系统不全面。许多化工企业忽视了这一块,其实这是重大隐患,可以避免更多的损失和伤亡问题。

3新形势下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建议

3.1建立全新的安全管理制度

化工企业应当全面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系统。明确该明确的,细化该细化的。责任与义务的该分清就要分清,该优化的工作流程应当更优化,该修改的应该及时按照前期错误中取长补短之姿态去修改落实。同时在企业大会或者小组分会中多加强培训与学习力度,把怎样落实看做重点项目,按照正确的规章制度一丝不苟去执行。重点就是落实并且提高新制度的执行。

3.2加深危险源识别工作能力与风险估值能力

平时化工企业要多举办危险源和风险评价相关的安全管理学习宣传,企业内部生产设备,包装设备、输送带等所有关系到安全生产的企业化工设备,都要进行安全源如何识别以及如何评价其风险,以防止安全事故。让员工加深隐患意识。举一反三地针对化工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设备哪些方面存在特别注意的缺陷问题、能否有效控制设备以防失效、如何最大防止人为失误等一些列系统性的安全问题进行学习,培训,加强,反复操作。目的就是提升风险评估能力,更深刻识别危险源,最大程度降低风险,最大化加强防范意识与防范措施。

4结语

在化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安全管理问题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是企业生产中最重要的一步。不断地提要安全管理标准,不能懈怠标准的提升空间。只有提高安全意思,加强监测力度,尽力最大化打破安全隐患,实施无事故安全生产想必是每个企业与员工都愿意的结果。如此即可保持高效能的生产。为建设工业化做好必备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涂华.新形势下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路径探讨[J].冶金丛刊,(6).

[2]全导,农彩秀.新形势下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路径探析[J].化工管理,(18):40-40.

对化工企业安全评价的探讨 篇6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评价

今年三月以来,全国多地爆出化工企业出现安全事故,如3月11日,上海奉贤天坛助剂公司车间发生爆炸事故,导致三人死亡;3月18日,广东东莞和兴塑胶厂发生火灾,造成二死五伤;一个星期后,湖北宜都一化工厂发生爆闪事故,一人死亡……短短一个月,就有数十人因为化工事故直接死亡,保障化工企业生产安全刻不容缓。

1.为什么要保障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

1.1之所以要保障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这是由化工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

化工产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是我国经济命脉的一部分。仅2000年一年其与石油产业年总产合值达到9000亿元,二者的工业增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6%,而销售收入占全国的15%左右,资产总额更是占了我国当年工业系统资产总额的8%,十多年后,我国的化工产业发展更为迅猛,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大,是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头。

另外化工产业为人们的衣食住提供极大的便利,它广泛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其产品被广泛运用于飞机、船舶、汽车制造和建筑业中,还为我国的国防建设提供必不可少的原材料,是我国发展农业工业和国防建设的坚实后盾。

1.2之所以要保障化工产业的安全生产,是有化工产业本身的生产特点所决定的

化工产业的生产具有如下特点:

(1)生产装置大型化,大型生产装置可以降级投入成本,因为各个国家的化工产业都出现了大型化生产模式,但是大型化生产会加大对装置的检测难度,如果是人工检测,不仅耗时耗力,也可能无法得出真实的检测结果。

(2)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要求十分严格,各个环节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一荣不会皆荣,但是一损必然皆损。

(3)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自动化生产可以最大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但是自动化生产不如人工生产具备灵活性,对系统要求十分高,确保系统安全是进行自动化生产的必备条件。

(4)生产过程危险性大.由于化工企业的原料大多具有十分活泼的化学属性,再加上很多工作是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另一方面,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一般都含有毒素,可能会引发环境污染,损害人体健康。

1.3之所以要保障化工产业的安全生产,和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要求的

近年来,有关化工企业泄露或排污导致环境污染的新闻屡见报端。很大程度上,这些问题都是由于企业没有做好安全生产事故所导致的。安全事故的爆发,所引发的不仅仅是施工人员的重伤或死亡,企业的经济损失。逃逸至大气中的气体,大多含有剧毒,这样就会引发大范围的中毒事件,后果不堪设想。我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规范化工企业的生产,将一切可能会引发事故的因素扼杀在摇篮中。

2.如何保障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

在保障化工企业生产安全的问题上,除了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生产培训外,大多数化工企业都会采用安全评价机制来预测事故发生几率,并找出相应的办法进行有效预防。那么,什么是安全评价呢?它又包含哪些内容呢?接下来笔者将一一为您解答。

2.1安全评价的概念

安全评价,指的是以实现安全生产为目的,安全评价师通过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各种原理和方法,以辨识工程系统或者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危险或不利因素,从而预测事故发生的几率和可能导致的后果。安全评价可以根据计算出的结果提出与之相对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一般科学可靠而且操作性比较强,由于安全评价适用的对象十分广泛,因此在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

2.2安全评价的内容

安全评价是一种理论和实践要求都十分高的技术。关于它的分类,我们也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出发。下面笔者将分别列举几个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比较常见的安全评价方法来加强各位对于安全评价的认识。

关于安全评价的理论最典型的是以下两个:

(1)事故频发倾向论。

事故频发倾向指的是单个个体引发事故的倾向,这种倾向不是偶然的外在的,而是一种较为稳定的长期的内在个人倾向。这种理论将事故发生的原因归结于个人的长期作用,它将具备引发事故倾向的人员称为事故频发者,认为他们的存在就是企业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我们可以很清晰地认识到这种理论有很强的局限性,但是不可否认,人为因素的确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企业可以运用该理论中合理的部分来进行人事管理。

(2)事故因果连锁论。

这项理论最早由美国的H.W.Heinrich提出,它包含事故的基本原因、直接和间接原因,事故及其后果五部分。这项理论认为以上这些因素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只要发生初始情况,那么相关因素就很有可能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接二连三出现。H.W.Heinrich将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定为引发多米诺效益的初始条件,指出企业安全管理中心所要做的就是消除这种不利的条件,将事故爆发的可能性从源头切断以确保生产的安全性。

这一理论有其合理性,它后来演变成了符合现代安全观的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评价的应用在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列举其中最常见的评价方法供您参考。

(1)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主要是通过分析生产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参数变动来探测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导致该种危险发生的原因。这种分析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它由中间的参数开始分别向两头分析,既可以检测前期工作,又可以预测后期的安全系数,使用起来不仅方便,而且分析全面,还可以为操作指导工作提供参考数据,因此十分受欢迎。

(2)指数评价法。

指数评价方法也是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评价法,典型的指数法有美国道化学公司所采用的火灾爆炸指数法、英国帝国化学公司所采用的蒙德评价法和日本的六阶段安全评价法。本文将以蒙德法为例,来揭示指数评价法。 蒙德法,主要用来检测火灾或爆炸等灾难发生的可能性。首先,工作人员会将整个工厂划分为若干个单位,随后确立各种要素的危险系数,将所确定的各项数值带入相关的公式进行计算,这时得出的结果还不能用来分析。将算出的结果和其他相关系数再次带入公式计算,便可以得出系统的危险指数了。

采用蒙德法,一定要将各项指数反复核实,在计算时也要经过多次计算,确保结果的正确性。蒙德法在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的技术上增加了毒性指数,这样分析出来的指数将更全面,也更接近实际情况,因此蒙德法是大多数石化企业进行火灾爆炸及毒性评价时普遍采取的评价法。

了解了安全评价的一些基本信息后,再来看看我国的化工企业应该如何开展安全评价吧。

3.我国化工企业如何开展安全评价

3.1依目的选方法

目前,广泛运用的安全评价方法就有近十种,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本企业,也不是所有方法都适用于各种不同系统的安全评价。因此,企业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自己所需要的功能。当然,很多时候目的可能是多重的,这种情况下建议采用模糊层次评价方法,因为化工企业本身就是庞大复杂的,很多因素盘根错节相互影响,使用模糊层次评价法,更容易得到更为接近真实情况的结论。

3.2完善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

正如事故频发倾向论所言,很多事故发生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人为因素导致的。严格企业管理制度,可以提高职工的职业素质和操守,严格遵循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会大大降低。

3.3选用适合国内化工生产现状的安全评价方法

当前很多化工企业沿用的仍然是道化学公司的相关标准。实际上,由于近年来国家对相关标准进行了规范,新标准相较于道公司的标准更符合我国化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因此笔者建议企业可以采用新标准。

4.总结

总而言之,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工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要保持重视,因为安全无小事。随着我国相关技术的进步,我相信化工企业的安全事故会越来越少,我国化工企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刘云.化工生产企业如何开展安全评价[J].科技向导,2011.

[2]崔国璋,于美荣,周毅斌.关于企业安全评价的探讨[J].国安全科学-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学报,1991.

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研究 篇7

关键词:消防,石油,企业,火灾,爆炸

1 前言

石油是当今世界非常重要的能源之一, 被誉为“黑色黄金”, 我国以石油作为基础开设的炼油厂以及石油化工厂等等不计其数, 这也使得我国能源产业快速开展起来。但是石油属于危险物品, 并且具有易燃易爆等特点, 所以务必对其进行安全管理, 例如在生产过程当中, 出现了超温、超压、摩擦、振动以及碰撞等情况, 都极有可能会让石油化工介质发生爆炸以及燃烧的情况, 从而导致石化企业安全事故发生。另一方面因为石油属于易燃易爆物品, 一旦石油出现燃烧或者爆炸的情况, 不仅仅会给石油化工企业带来损失, 并且还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甚至还会威胁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对此, 石油化工企业在消防安全中所存在的问题, 务必要引起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近些年来, 石油化工企业爆炸以及火灾等事故连续发生, 比如:2010年兰州石化的橡胶厂就发生爆炸起火, 直接导致了六人死亡, 还有一人重伤;2011年中石化在上海的炼油厂发生爆炸起火, 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就起火三次。所以石油化工企业十分的有必要对其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加强。

2 当前石油化工企业当中主要的一些消防安全管理问题

2.1 企业消防安全管理认识不足

通常情况下, 如果石油化工企业发生爆炸起火事故,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人为因素, 要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意识, 就务必从员工抓起, 要对有关员工开展相关的培训, 提升其对消防安全的认识, 提高个人素质, 让其了解如何对消防安全事故进行预防, 并且提升有关员工在出现爆炸起火时候的应变能力, 这对于企业来讲意义十分重大, 如果石油化工企业一旦出现爆炸起火事故, 那么其所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直接表现就是会对企业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但是员工能够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对其爆炸起火情况有基本的判断, 那么就能够最大化的减少石油化工企业的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 还可以进行自保, 以及救助他人, 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 从而使得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减少。但有些企业一味的追求效益, 常常对于企业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不理不顾, 缺乏其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基本的培训, 这种企业大多是一些中小型的石油化工企业, 最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2.2 国内整体化学工业水平较低, 基础薄弱

因为我国整体化学工业水平较低, 基础薄弱, 大型的石油化工企业不多, 目前多数还是一些小型的石油化工企业, 这些企业通常生产规模相对较小, 其工艺流程也不够完善, 设备简单落后, 自控水平极低, 而且几乎没有消防安全管理意思, 因为这些客观因素, 发生爆炸起火事故的几率极高。

2.3 消防安全产品规格没达标

就目前情况来看, 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 不论大小, 都还没有统一的消防安全管理标准。有关石油化工产业的一些规章制度修订时间也已经十分久远了, 其修订周期也相对较长, 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了, 这就导致了一些新的技术手段以及规范指标在一些规模较大的石油化工企业受到很大的限制, 不能被广泛使用, 另一方面这个行业法规无论是在什么地区, 其弹性都不是很大, 再加之有部分规范性参数设计的不是很科学, 此消彼长, 就导致其防御风险的能力下降。

3 增强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策略

3.1 规范作业制度, 严格落实管理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事故主要因素还是环境条件、物以及人, 而人为因素则是造成爆炸起火的最根本原因。但是管理不妥、工业流程不规范、操作方式不对、设备存在隐患都很有可能会引发爆炸起火事故。对此, 务必实行岗位责任制, 将其责任细化明确到每个部门, 甚至是每个人身上, 将消防安全分层落实, 最大化的调动员工消防意识, 建立起来相应的作业规范制度以及防火责任制, 从而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

3.2 提升企业对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视

加强员工对于消防管理的重视, 领导层必须以身作则, 企业上下要团结一心, 对相关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这需要企业与社会齐心协力, 在目前看来, 石油化工产业仍然是一个较为特别的行业, 需要企业运营者对员工安全意识进行主观的提升, 在员工正式入职之前务必要经过一段时间岗前培训, 了解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 可以在公司内部组织一些消防安全相关的活动, 比如安全知识问答竞赛等等, 同时还可以对其进行奖励惩处制度, 对于消防安全工作做得好的员工给予奖励, 又或者是对消防安全工作做得不好的员工进行处罚, 借此来提升员工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3.3 完善石油化工企业消防规范

石化企业的消防规范制定务必要与国际发展方向相结合, 了解最新的国际资讯, 以及最为先进的科学技术, 并且结合目前国内形势, 将其与自身企业相融合, 从而使得国内石化企业的消防设计规范越来越完善, 另一方面, 也要重视石化企业在自身实际运用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修正, 从而保证石油化工企业规范的及时有效。同时国内有关部门也要对其加大投入力度, 为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指引方向, 增加科研投入强度, 从而让获得的参数更具实用价值。在石油化工企业实际的运转当中设计是否规范十分的重要, 只有设计规范了, 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的时候才能最大化接近标准, 这也是实际操作规范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锦成.黑龙江省大中型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15) :277-278.

[2]谢力能.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3, (2) :3-4.

[3]李静影, 姜英.关于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的几点思考[J].管理学家, 2010, (8) :213.

化工企业采购管理发展趋势研究 篇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 现代企业制度也随之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成熟,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 企业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如何在这样的挑战下, 快速提升企业的国际竟争力, 打造国际品牌的企业, 成为当前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其中采购管理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采购是要有很多的任务的, 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做到合理的分配和管理, 主要包括合理分配供应商、采购资金、采购时间等, 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达到降低成本, 同时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笔者的企业是从事化工医药的研究、生产与开发, 依靠自身强大的科研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不断提高和改进生产工艺, 采取顺应市场以及合理的营销手段和策略, 雄踞化工医药市场。但全国化工医药产量逐年增加, 已经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行业竟争非常的残酷。因此, 对一个化工企业来说, 加强采购管理, 降低生产成本, 成为微利时代保证企业利润增长的最有效途径。对物资采购过程必须要进行有效的规范, 提升管理水平, 是减少资金占用, 降低生产成本, 提升企业核心竟争力的关键所在。

一、采购预算与计划

化工医药行业的原料市场具有很多特点, 例如品种多, 原料价格变化的快, 品种之间具有很大的联动性等, 根据以上的特点进行分析, 为了高效的完成采购工作, 化工企业的采购人员必须做好原料的信息收集工作, 充分做好市场调研, 灵活掌握市场的变化, 预测好产品和原料的价格走势。采购部门必须根据产品的销售情况进行合理的预测, 结合实际生产的存量, 生产的实际需要量, 以及市场的供应状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进而编制完善的采购计划, 有预见性地进行批量订货工作, 减小库存量和采购费用。

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

1. 建立采购管理模型

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探索,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采购管理变得越来越关键, 是一个被引以为重视和关注的环节和过程, 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大企业的重视和青睐。供应链管理是采购管理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 因此, 非常有必要根据化工企业的特点来进行采购管理模型的建立和完善工作, 在建立模型的整个过程中, 采购部门的组织、控制、协调作用要发挥好, 在整个采购过程的进行环节要起到支撑作用, 采购部门是要将自己的企业与供应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起到一个纽带的作用。供应商要积极的处理企业传递的信息, 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和信息处理速度, 将企业的需求进行有效的预测和评估, 在订单确定后要及时的给企业发货, 货物要保证质量和档次, 不出现欺瞒企业的现象。

2. 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的管理也是非常关键的, 一定要做好供应商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对供应商的绩效评估要选择好一定的指标、考核内容, 产品质量、档次和价格以及供应实力、竞争力最为关键, 售后的服务态度和水平和稳定性也是至关重要的。选择供应商要看资格认证的情况和绩效评估最后得出的结果。对于供应链中合作伙伴的选择, 可以遵循以下的原则和方法:

(1) 合作伙伴必须具备强大的品牌效应和巨大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在行业的深度影响力。合作企业拥有了强大的品牌效应和巨大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在行业的深度影响力, 并使核心竞争力、深度影响力和自身的优势以及品牌效应相结合好, 才能将供应链的运作、实施的效果和服务效率得到较大程度上的提高, 从而为这个企业的发展和运营做出积极的贡献。

(2) 企业价值观以及发展战略和思想要有诸多的相同点。因为只有具备了上述的相同点才可以更好的合作, 不断地增进相互的了解, 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联系。

3. 零库存管理

零库存有很多的优势和特点, 零库存管理可以将资金周转的速度加快, 库存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 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市场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还可以避免产品升级或者提升档次和质量引起降价等。这种拉动型的采购管理模式如果得到强化和实施, 会增加和改善企业间的合作、建立联盟的创新体系关系, 增强了企业对市场和政策变化的反应能力。

4.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实施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实施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1) 采购管理系统要有多方面的回报和效果反馈, 绝对不是单一的效果反馈, 要有效的解决一个企业在运营和经营过程中的成本等一系列的问题, 使成本得到有效的、合理的下降或减少, 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也要在整个实施的过程中得到显著的提高, 并且客户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也要的到相应的提升, 除此之外, 采购人员的物流管理水平以及业务素质、能力也要得到加强和拓展。

(2) 对企业的采购、物流管理的工作程序以及运作流程要进行合理的策划, 进行精心的分析和细致的研究、探讨, 找出价值链方面所需要完善的内容。

(3) 确定物流管理发展的目标和定位, 如何进行物流管理模式、管理水平、管理流程的设置, 物流信息分享、信息决策的原则和机制等都需要很好的完成。

(4) 系统要具有安全性, 网络系统的安全要保护好, 杜绝因为网络安全对企业的采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除此之外, 开放性和扩张性也要考虑到。

5.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

信息共享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可以为实现和实施好供应链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要在良好的信息技术系统环境下才能发挥良好的效果和作用, 而且信息技术系统必须是可靠的、稳定的运行, 否则供应链管理的作用是很难在实际的运用中发挥出来。

ERP可以给企业采购和采购管理以及有效的实施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管理效益。ERP是一个提供管理和决策的信息平台, 主要的目的是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为管理好企业的员工, 做好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解决手段, 它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并提出的一个经营、生产、管理等完整的计划体系和管理模式。ERP在1990年前后有美国人提出的, 此后不久被很多研究人员应用到诸多的领域和行业, 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和接受, 对企业的管理、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化工企业采购案例分析

近年来, 化工生产原料的产品价格以及质量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市场变化, 化工企业的生产、建设、维护和维修等所用的材料、原料等种类非常广, 每种材料和原料的需求量、市场供应量也各不相同。而采购却没有真正的发挥应用的作用, 成为讨价和还价的工具, 无法与供应商建立一个良好的、长期的、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和创新体系, 最终导致供应商出现了供货能力下降、抬高物价、互相推诿、以次充好等现象, 影响了化工企业的正常生产进度。

以上说明, 保证化工企业的正常生产进度和工程的工期, 表面看来要靠采购部门才可以完成, 实际上是供应商的高质量服务和持续的供货能力来完成的。化工企业的采购任务是非常明确的, 对于我们的企业实际来说, 我们根据原料市场的特点进行分析, 在供应链模式中, 为了高效的完成采购工作, 我们充分的做好市场调研, 灵活掌握市场的变化, 预测好产品和原料的价格走势。采购部门根据产品的销售情况进行合理的预测, 结合实际生产的存量, 生产的实际需要量, 以及市场的供应状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进而编制完善的采购计划, 有预见性地进行批量订货工作, 减小库存量和采购费用。经多年考核通过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的供应商, 我们会签订一份战略协议, 战略协议后我们可以做到零库存。

结论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以企业最低成本生产最想要的产品。化工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 就必须依据自身的发展现状和信息技术的更新状况, 适时调整企业采购管理策略。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化工企业对客户的需求能否快速反应, 建立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模型,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系统的优秀成果和良好的经验, 解决供应商和化工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联系问题, 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周到的服务, 同时降低化工企业的采购物流成本, 为化工企业创造更大的收益和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何海燕.基于供应链的企业采购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2005.

[2]马士华, 林勇, 陈士祥.供应链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3]姚娟, 一体化的供应链.企业研究, 2002; (9) .

[4]陈鸿雁.中小企业采购管理现状解析及策略[J].中国商贸, 2011, (8) .

[5]覃汉松, 欧阳梓祥.供应链中信任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经济管理.2002, (16) .

石油化工企业本质安全系统研究 篇9

传统的危险管理方法是通过危险与人们、财产和环境之间的保护层来控制危险的。保护层包括对人员的监督、控制系统、警报及保护装置,还有应急系统等。该方法很有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化学工业的安全记录[1]。但是在危险与受到潜在影响的人、财产和环境之间设立保护层也有很多不利之处,如建设保护层的费用高昂,还有后期的操作费用、安全培训费用及维修保养费用等。况且,保护层只是抑制了危险,并不能消除危险,有些失效的保护层甚至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本质安全成为了石油化工技术新的研究热点。

1 本质安全的定义

本质安全的概念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电气设备防爆构造设计[2],这种防爆技术不附加任何安全装置,只是利用本身的结构设计,通过限制电路自身的电压和电流来预防产生过热、起弧或火花而引起火灾或引发可燃性混气的爆炸,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危险环境下电气设备的防爆问题,故这样的电气设备被称之为本质安全型设备。1977年,英国帝国石油化学公司(ICI)的安全顾问Trevor Kletz率先提出了本质安全的概念[3]。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 15236-94)本质安全定义:“通过设计等到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4]。

《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本质安全定义:“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5]。

我国石化行业对本质安全的定义:指通过追求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故障。实现本质安全型企业,要求员工素质、劳动组织、装置设备、工艺技术、标准规范、监督管理、原材料供应等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都要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6]。

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CCPS)对本质安全定义:“本质安全就是营造一种安全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的生产过程中伴随的物料及生产操作里存在的安全隐患都已经被减少或消除,并且这种减少或消除是永久性的”[7]。

日本对本质安全定义:“它是指操作人员在使用或操作电气装置和机械设备的时候,这类装置或设备,无论从结构方面,还是从性能和强度方面均不存在危险”[8]。

笔者认为,从本质安全四大原理出发,设计可靠性高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并建立科学的、系统的、主动的、全面的事故预防体系,使风险处于可控制、可接受的程度,就是本质安全。本质安全化就是将本质安全的内涵加以扩大,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生产系统具有完善的安全防护功能,系统本身具有相当可靠的质量,系统运行中同样具有相当可靠的质量。

2 本质安全的原理

本质安全装置的实现原理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9,10]:最小化,替代,缓和,简化。“最小化”指减少危险物质的使用数量,或减少危险物质在工艺过程中的使用次数;“替代”指使用安全的物质或相对安全的物质来替代原危险物质,使用相对安全的生产工艺来替代原生产工艺;“缓和”指在不能最小化或替代危险物质时,应在安全的条件下操作,例如常温、常压和液态;“简化”指简化工艺、设备、任务或操作,使设备状况清楚避免复杂设备和信息过载,使设备有充足的间隔布局来避免碰撞效应,使不增加过量的附加安全装置以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

一套本质安全的装置,它具有设计合理,在事故中很少或基本上不产生破坏的特点。它从根源上减少或消除危险,而不是通过附加的安全防护措施来控制危险。它通过采用没有危险或危险性小的材料和工艺条件,将风险减小到忽略不计的安全水平,生产过程对人、环境或财产没有危害威胁,不需要附加或程序安全措施。它通过设备、工艺、系统、工厂的设计或改进来减少或消除危险,安全功能已融入生产过程、工厂或系统的基本功能或属性中[11]。这就是本质安全的实现原理。

3 国内外发展现状

基于本质安全的设计思想早在1870年时就出现过,但它直到100年以后才被工程师们重视[12]。1977年12月14日,Trevor Kletz在英格兰的Widnes召开的英国化学工业协会年会上所提出的工艺和设备本质安全的概念[3]。1978年,Trevor Kletz发表了著名的文章《不存在的东西不会泄漏》[3],为本质安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此后,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已成为美国、芬兰、德国等国家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对本质安全的研究包括本质安全理论、本质安全工艺、技术及应用方法、本质安全定量化评价工具等,从最初的设备、技术的本质安全向系统、管理层面的本质安全化发展。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十分重视本质安全的研究与应用[11],已取得一系列技术成果。在本质安全定量化评价方法方面,先后有PIIS法、INSET工具箱、ISI法、SHE法、I-Safe指数法、图形法、ISIC法、安全危险指数法、KPIS法、PRI法等;在本质安全应用技术方面,与清洁生产、模糊逻辑理论、事故调查理论、安全连琐系统SIS、工艺安全管理系统PSM等技术结合在一起,为构建石化企业本质安全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我国本质安全研究开展的并不晚,其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关于电子产品的可靠性研究。我国除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气产品的开发外,近年来,煤矿、化工等行业也在积极探索本质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13]。在学术上明确提出本质安全概念应该是在20世纪90年代,此后本质安全研究如雨后春笋,有大量学术论文发表。从文献资料上看,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第一,大多数期刊论文都是围绕本质安全的定义、以及它与传统安全概念的区别方面展开,有少数谈到了怎样建立本质安全体系和企业的本质安全模型;第二,主要是针对煤矿企业本质安全展开研究,对煤矿企业怎样实现本质安全和怎样评价、考核本质安全系统有一定思路。针对石油化工行业实现本质安全的期刊较少,可见本质安全在石油化工行业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时期,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探索先进的适用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方法显得尤为必要。研究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小危险的本质安全理论具有现实意义[11]。

4 存在问题

本质安全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实践中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问题如下:

4.1 本质安全虽然在近十多年里取得了较快发展,但还有很多因素阻碍了本质安全的发展。一是本质安全的设计目的和传统安全概念里的目的大相径庭,前者至力于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当前工艺设备的危险,后者强调通过控制危险和运用附加装置减少事故导致的后果。二是企业对本质安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加上本质安全的标准难以衡量,一家工厂是否应用了本质安全相关标准,能否达到本质安全,没有统一的检验标准和规范。目前石化企业都在强调本质安全,但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和操作方案,这使推进石化企业的本质安全化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4.2 本质安全评价方法大多局限于早期设计阶段,而实际中在役的大量生产设备,是事故发生的主要位置,所以研究能促进现存设备的本质安全化的评价方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对石化企业现有的装置和设备展开本质安全评价,促进它的本质安全化,还没有一套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理论标准。

4.3 安全是指综合的安全,很多方法只是从工艺过程的设计、设备的运行、毒素、布局等方面考虑本质安全,却没有考虑人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意识到人、物及环境间不和谐就不能保证系统本质安全化的事实。所以有些本质安全评价方法的参数不够全面,还有待提出一套综合的本质安全评价方法。

4.4 相关本质安全的应用技术收到了一定效果,但专业性太强,企业普通的安全技术人员难以掌握和实施。而且,石化企业已采取了很多先进的技术来促进设备的本质安全化,如RBI技术,RCM技术,SIL技术,DNV的RAM技术(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等,有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设备的可靠性,怎样把本质安全理论与这些先进的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正是目前石化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5 总结

本质安全方法强调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小危险,是一种先进的风险管理思想。但是,在当前科技水平下,石油化工企业真正的本质安全是无法实现的,危险源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应用本质安全的方法只能减小危险,而无法消除系统中所有危险。而传统的非本质安全方法强调控制危险,这对于存在各种无法消除的危险源的化工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控制危险的有效方法。因此,本文总结出一种基于本质安全的综合风险管理模型。

构建本质安全型石化企业从六个方面进行,即工艺过程本质安全化、生产设备本质安全化、作业环境本质安全化、人员素质本质安全化、生产管理本质安全化和评价方法本质安全化。具体构想如图1所示。

5.1 工艺过程本质安全化

工艺过程本质安全是本质安全型石化企业的关键,可运用本质安全评价方法,从根源上找出工艺过程中可能潜在的危险,从而从消除或减小工艺过程设计时未能考虑的危险。然后结合传统安全评价方法,找出系统中的危险源,增加安全措施,运用过程安全管理、风险管理计划等先进管理方法,把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5.2 生产设备本质安全化

同样,可运用本质安全评价方法,找出装置或设备在设计时未能消除的危险源,适当添加保护层,使设备具有较完善的防护和保护功能,以保证设备和系统能够在规定的运转周期内安全高效地运行。同时,对设备实施风险管理,运用RBI、RCM、RAM、SIL、故障自愈调控等技术在设备层面上降低风险,这是保证工艺、防止事故的主要手段。

5.3 作业环境本质安全化

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化,即生产场所应确保职工的作业安全,在空间、气候等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作业环境本质安全化,主要通过本质安全的布局设计思想、“5S”管理、清洁生产、绿色化学等手段实现。

5.4 人员素质本质安全化

人员的本质安全化,要求操作者有较好的心理、生理、技术素质,以减少误操作而导致的事故。加强本质安全化和法治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科技文化素质,营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是实现人员素质安全化的根本途径。

5.5 生产管理本质安全化

使生产管理从传统的“问题出发型”管理,逐渐转向现代的“问题发现型”管理,运用本质安全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事故预想、风险评价,从而做到超前管理、超前预防。建立和实施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管理体系Tn PM,这是其它管理体系的基础;完善HSE管理体系,在操作层面上降低风险,这是实现生产管理本质安全化的基础和保障。

5.6 评价方法本质安全化

引入全新的风险管理思想和策略,运用本质安全评价方法,查找系统中存在的固有危险源,结合各种防范措施和先进技术,增强石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从而达到本质安全化。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研究 篇10

1安全仪表系统SIL划分

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就是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一般采用安全完整性等级 (SIL) 来对安全仪表系统的安全性能进行衡量。对安全仪表系统进行安全完整性等级划分, 一般可以分为SIL 1、SIL 2、SIL 3、SIL 4, 其中, 安全完整性等级最高的为SIL 4, 因此安全完整性等级为SIL 4的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越强, 也就是灵敏度最高, 可以检测和响应SIL 1、SIL 2、SIL 3等级检测响应不出来的危险状况。通常情况下, 化工企业的装置安全完整性等级最高的情况下为SIL 3级。

2安全仪表系统设计原则

2.1测量仪表的设计原则

测量仪表是安全仪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安全仪表系统中, 一般不会采用开关仪表, 而是常常采用模拟量测量仪表, 例如流量和压力的测量等。在测量仪表的设计中, 可以按照不同的设置原则进行设计。如果是按照独立设置的原则进行设计, 那么对于SIL 3级的安全仪表功能, 测量仪表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控制, 与基本的控制系统完全分开;对于SIL 2级的安全仪表功能, 一般会建议测量仪表和基本的控制系统分开, 但是这并不是绝对要求的;而对于SIL 1级的安全仪表功能, 测量仪表是可以和基本的过程控制系统共用的, 这是根据独立设置原则来进行设计的。如果按照测量仪表的冗余设置原则来进行设计, SIL 3级和SIL 2级的安全仪表功能采用冗余测量仪表, SIL 1级安全仪表功能采用单一测量的仪表。

2.2最终元件设计原则

在安全仪表系统中, 最终元件主要指电机、控制阀和电磁阀等。按照控制阀的冗余设置原则来进行设计, SIL 3级安全仪表功能应该采用冗余控制阀, 而SIL 2级的安全仪表功能采用冗余控制阀效果更好, SIL 1级安全仪表功能可采用单一控制阀。根据控制阀的独立设置原则, 那么对于SIL 3级的安全仪表功能, 控制阀应该与基本的控制系统完全分开, 这样才能使安全仪表系统可以更优先发挥作用;对于SIL 2级的安全仪表功能, 一般会建议测量仪表和基本的控制系统分开, 从而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而对于SIL 1级的安全仪表功能, 测量仪表与基本的过程控制系统共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应该保证安全仪表系统可以优先运行。

2.3逻辑控制器设计原则

逻辑控制器是安全仪表系统中主要发挥逻辑功能的零件, 一般是采用可编程的电子系统进行控制的, 按照逻辑控制器的独立设计原则, SIL 2级和SIL 3级的安全仪表功能, 逻辑控制器应该与基本的控制系统完全分开, 而SIL 1级的安全仪表功能, 逻辑控制器应该与基本的控制系统分开更好。按照逻辑控制器的冗余设置原则, SIL 3级安全仪表功能应该采用冗余逻辑控制器, 而SIL 2级的安全仪表功能采用冗余逻辑控制器效果更好, SIL 1级安全仪表功能可以采用冗余逻辑控制器。

3安全仪表系统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某45万吨合成氨项目, 工艺过程包括:天然气压缩和脱硫、 一段转化、二段转化、CO高低温变换、MEDA脱碳、甲烷化、氨合成、氨冷冻。

该项目各主要装置控制要求严格, 自动化水平较高, 采用了较多的集中显示和控制回路, 并根据工艺要求设置了相应的联锁回路, 对仪表的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都有较高的要求, 该装置使用和利时K系列硬件和MACS6软件组成的DCS过程控制系统, 同时采用TRICON三重冗余容错技术的逻辑控制系统独立完成安全仪表功能。安全仪表系统与过程控制相互独立, 但又不完全分离, SIL1等级的测量回路先经安全仪表系统 (SIS) 安全栅一进二出, 一路信号进SIS进行逻辑判断与输出, 另一路通过盘间线进入DCS进行过程监控。SIL2、SIL3等级的回路采用与过程控制系统 (DCS) 完全独立的三取二测量、 控制回路, 直接进入SIS参与逻辑判断和输出, 既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又保证了装置的建设成本控制在经济、合理区间。

4结语

在我国科学技术的推动下, 我国化工企业生产智能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安全生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进行安全仪表设计的时候, 应该对安全仪表回路的每一个元器件都进行合理的设计, 必须选择最适宜的设计原则对测量仪表、最终元件和逻辑控制器进行设计,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仪表系统的性能。

参考文献

[1]钱亮.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探讨[J].辽宁化工, 2009, 05:356~358.

[2]许忠仪.安全仪表系统 (SIS) 的SIL评估[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09, 05:62~66.

全面预算管理在化工企业的应用 篇11

摘 要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进行管理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它通过人、财、物的优化配置,以较低成本来实现经营目标。本文从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作用说起,阐述了其在化工企业的具体应用及注意事项,对化工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全面预算管理 化工 应用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

1.预算的定义

预算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来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企业可以通过预算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有助于控制开支,并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与利润。

2.全面预算的定义

全面预算反映的是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期间(一般不超过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它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企业一定期间内利润的预计额,是企业奋斗的目标,根据目标利润制定作业指标,如销售量、生产量、成本、资金筹集额等)为目的,以销售预测为起点,进而对生产、成本及现金收支等进行预测,并编制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全面预算是一种管理工具,也是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全面预算通过合理分配企业人、财、物等战略资源协助企业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并与相应的绩效管理配合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控制费用支出,并预测资金需求和利润。

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与调整涉及公司的所有部门及主要人员,包括公司所有的业务部门与职能部门。

二、全面预算的目的及作用

全面预算是对企业战略规划的一种正式、量化的表述形式。在遵循企业战略目标的前提下概括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及达成战略目标的可行步骤。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及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

全面预算能够细化公司战略规划和年度运作计划,它是对公司整体经营活动一系列量化的计划安排,有利于战略规划与年度运作计划的监控执行。

通过全面预算的编制,将有助于公司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加深部门及员工对公司战略的理解。

全面预算也为公司的全体员工设立了一定的行为标准,明确了工作努力的方向,促使其行为符合公司战略目标及预算的要求。

通过编制公司全面预算,使公司管理层必须认真考虑完成经营目标所需的方法与途径,并对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做好准备。

2.是进行绩效管理的重要依据

全面预算是公司实施绩效管理的基础,是进行员工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通过预算与绩效管理相结合,使公司对其部门和员工的考核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是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

全面预算体系中有一部分数据会直接衡量下一年度企业财务、实物与人力资源的规模,可以用来作为调度与分配资源的重要依据之一。

4.是有效降低经营风险的手段

全面预算是公司管理层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的有效工具,通过寻找经营活动实际结果与预算的差距,可以迅速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强化内部控制,降低了公司日常的经营风险。

全面预算体系中可以初步揭示企业下一年度的预计经营情况,根据所反映出的预算结果,预测其中的风险点所在,并预先采取某些风险控制的防范措施,从而达到规避与化解风险的目的。

5.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息息相关

通过全面预算可以加强对费用支出的控制,有效降低公司的营运成本。

全面预算体系中包括有关企业收入、成本、费用的部分,通过对于这些因素的预测,并配合以预算报告与绩效奖惩措施,可以对下一年度的实际经营水平进行日常监控与决策。当公司的收入、成本费用水平偏离预算时,企业决策者就可以根据预算报告中所反映的问题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加以改进。而且考虑到收入与成本费用间的配比关系,全面预算体系可以为收入水平增长情况下的成本节约提供较为精确的估计。

三、化工企业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的建立

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是管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集合体,也是模式运行的主体,它由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专职部门以及预算责任网络构成预算管理委员会。

预算管理委员会在组织体系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是由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任主任委员,吸纳企业内各相关部门的主管,如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等人员组成。对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来说,预算管理委员会是最高管理机构。

预算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组织有关人员对目标利润进行预测,审查、研究、协调各种预算事项。预算管理委员会主持召开的预算会议,是各部门主管参加预算目标的确定、对预算进行调整的主要形式。

在一个企业内,一个责任中心可大可小,它可以是一个销售部门、一条专门的生产线、一座仓库、一台机床、一个车间、一个班组、一个个人,也可以是分公司、事业部,甚至是整个企业。根据不同责任中心的控制范围和责任对象的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种: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

1.成本中心及其职责

成本中心是成本发生单位,一般没有收入,或仅有无规律的少量收入,其责任人可以对成本的发生进行控制,但不能控制收入与投资,因此成本中心只需对成本负责,无需对利润情况和投资效果承担责任。成本中心又可以分成两种:标准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标准成本中心必须是产品稳定而明确,并且熟悉单位产品所需投入的责任中心。通常,标准成本中心的典型代表是制造业工厂、车间、工段、班组等。费用中心,适用于那些产出物不能用财务指标来衡量或者投入和产出之间没有密切关系的单位。这些单位包括一般行政管理部门,如会计、人事、劳资、计划等;研究开发部门,如设备改造、新产品研制等;以及某些销售部门,如广告、宣传、仓储等。

从一个成本中心来看,变动成本大多是可控成本,固定成本大多是不可控成本,然而,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还要结合有关情况按成本的习性作具体分析。再从成本的发生同各个成本中心的关系看,由各个成本中心直接发生的成本,大多属于直接成本,其可控因素居多;由其他部门分配来的成本,大多属于间接成本,其可控因素居少。

2.利润中心及其职责

利润中心是既能控制成本,又能控制收入的责任单位。因此它不但要对成本和收入负责,也要对收入与成本的差额即利润负责。利润中心属于企业中的较高层次,同时具有生产和销售的职能,有独立的、经常性的收入来源,可以决定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生产资源在不同产品之间如何分配,也可以决定产品销售价格、制定销售政策,它与成本中心相比具有更大的自主经营权。

利润中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的利润中心,它直接向企业外部出售产品,在市场上进行购销业务。例如,某些公司采用事业部制,每个事业部均有销售、生产、采购的职能,有很大的独立性,这些事业部就是自然的利润中心。另一种是人为的利润中心,它主要在企业内部按照内部转移价格出售产品。例如,纺织厂的纺纱车间将纺出的纱以内部转移价格出售给织布车间,纺纱车间就可以被视为利润中心并称为人为的利润中心。再如,企业内部的辅助部门,包括修理、供电、供水、供气等单位,可以按固定价格向生产部门收费,他们也可以被确定为人为的利润中心。

3.投资中心及其职责

投资中心是指不仅能控制成本和收入,而且能控制占用资产的单位或部门。也就是说,在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中,该责任中心不仅要对成本、收入、利润预算负责,而且还必须对其与目标投资利润率或资产利润率相关的资本预算负责。正因为如此,只有具备经营决策权和投资决策权的独立经营单位才能成为投资中心。一般来讲,常将一个独立经营的常规企业视为一个投资中心。投资中心应具有比其他责任中心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它作为企业内部最高管理层,拥有一定的资金支配权,在调配资金余缺时,应研究这些资金投放到哪个方面才是最有利的。投资中心的具体责任人应该是以厂长、经理为代表的企业最高决策层,投资中心的预算目标就是企业的总预算目标。

四、全面预算执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能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但在具体推行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采用适合本企业的预算编制流程,如一般化工企业预算编制宜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编制方法

整个过程为:先由高层管理者提出企业总目标和部门分目标;各基层单位根据一级管理一级的原则据以制定本单位的预算方案,呈报分部门;分部门再根据各下属单位的预算方案,制定本部门的预算草案,呈报预算委员会;最后,预算委员会审查各分部预算草案,进行沟通和综合平衡,拟订整个组织的预算方案;预算方案再反馈回各部门征求意见。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多次反复,形成最终预算,经企业最高决策层审批后,成为正式预算,逐级下达各部门执行。

2.预算内容要以成本费用及现金流量为重点

成本费用预算是预算支出的重点,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费用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控制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功,可以反映出企业管理的水平。现金流量预算则是企业在预算期内全部经营活动运行的保证,否则整个预算管理将是无米之炊。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特别是对资本性支出项目的预算管理,要坚决贯彻“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这里的“入”一方面要从过去自有资金的狭义范围拓宽到举债经营,同时又要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杜绝没有资金来源或负债风险过大的资本预算。

3.预算管理工作要有坚强有利的决策和执行人员

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强化经营管理,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长期任务。因此,要把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加强内部基础管理的首要工作内容,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并确定预算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为各单位、部门的行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

4.预算管理的推进要重视预算的编制,更要重视预算的执行

在实际预算管理过程中有的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还比较认真,基本能够按照公司的要求来编制本部门的预算,可是编制完预算以后就如释重负地似乎完成了所有的预算工作。对具体的预算执行及其执行结果漠不关心,本末倒置,预算的控制过程才是整个预算管理体系的重中之重,是影响预算管理效果的重要环节。

5.建立健全的预算考核及激励机制

每月、季度应对各预算责任主体的执行情况进行考评,并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发现的问题在下一个周期中要有解决的方案。对于预算执行情况良好的主体,要实行一定的激励措施,对于预算完成较差的主体,则应该建立相关的惩罚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全面预算管理令行禁止,达到预算管理的最终目的。

参考资料:

[1]财政部企业司.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与案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4.

[2]李国忠.企业集团预算控制模式及其选择.会计研究.2005.4: 47-51.

[3]王化成,佟岩,李勇.全面预算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研究 篇12

究其原因: (1) 现代化工生产工艺日趋复杂, 生产原料往往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强、易扩散等特性, 尤其是部分原料或中间产物甚至是重大危险源, 缺少快捷有效的环境风险预测手段, 使得一旦发生事故, 无法第一时间确定事故危害程度及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 延误了最佳处理时机, 致使事故升级, 蒙受更大的损失; (2) 缺乏完善的安全评价方法, 无法在日常生产中对各个生产装置进行诊断及修复, 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率, 或者是安全评价手段过于陈旧, 浪费人力物力, 却收效甚微; (3) 化工集团往往具有多个分公司, 从事不同化工产品的生产或加工, 而对于整个生产系统又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 则造成了整个化工集团的安全管理层次脱节, 信息传达手段单一, 使得事故发生后处理滞后, 资源调控及问题处理能力极度缺乏。因此, 如何对化工集团生产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系统有效地识别并且进行系统地定量风险预测, 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全面快速的安全评价, 为整个化工集团构建一个上下通达, 批示反馈信息化的安全分级管理模式成为当前我国化工集团亟需解决的问题。

现如今, 化工集团规模正在迅速壮大, 生产设备趋向自动化、连续化, 且多个下属化工企业生产线及原料储藏区包含重大危险源, 潜在安全风险高等特点, 现有的传统安全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集团在快速发展中保证安全生产的需求。因此, 针对化工集团内重大危险源风险预测能力不足, 下属企业化工生产线多样化, 不易进行管理的特点, 探寻一个系统、经济、有效的化工集团安全管理模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1 法律法规

鉴于化工安全事故的突发性及强破坏性, 如何有效防范化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降低其危害性, 成为了安全生产领域的重中之重。为此, 国家相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通告, 旨在加强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 保证化工生产的过程安全及生命财产安全。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23号) 、《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国发[2011]40号)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2012]37号》以及《国家安监总科技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工作的决定[2012]119号》等。其中, 加快提升安全科技创新能力, 依靠科技进步, 实行“科技兴安”的战略, 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化工生产安全事故, 业已成为当前各个化工企业及科研单位的工作重心。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1 安全管理模式

安全管理模式是一个地区或单位, 在摸索积累安全管理经验基础上将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安全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它具体体现为“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现代安全管理原则[1,2]。在以此为原则下, 各个行业的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管理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安全管理模式。

国际劳工局专家“安全检查模式”, 杜邦以“零”为目标的安全管理模式, 德国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安全管理模式以及神华集团NOSA安健环管理模式都是当今国际上流行的广泛认可的安全管理模式[3,4,5,6]。而作为化工集团, 由于工业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 生产工艺日趋复杂化, 人们对生产系统的自动化越来越依赖, 其中潜在的巨大危险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此, 化工集团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7]。

2.2 重大危险源辨识

从国内外重特大化工事故的分析可以看出, 对重大危险源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8,9]。重大危险源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 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10]。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是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11]。实践表明,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及控制, 对于明确安全整顿目标, 提高设施、设备的本质安全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 实现安全和生产的同步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2]。英国是最早系统地研究重大危险源监控技术的国家, 其后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欧盟成员国及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相继对重大危险源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13,14,15,16]。1993年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要求各成员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和管理[17]。我国对重大危险源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开展了对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研究, 为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评价、分级监控和管理等提供了技术基础[18]。

目前, 在重大危险源辨识方面, 国内普遍采用的是《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对企业生产、贮存单元进行人工数据整理, 当项目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 按下式计算, 若满足下面公式, 则划分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q1, q2, …, 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 t

Q1, Q2, …, Qn———与各种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19], t

然而, 当化工企业多个单元出现重大危险源且物料成分复杂多样时, 人工辨识费时费力, 且无法对重大危险源信息进行实时调用、更新, 当出现人员更替, 极易出现数据丢失情况, 不利于企业进行数据管理。因此, 借助计算机软件, 建立重大危险源辨识类型库及数据分析模型则具有数据可实时更新、保存、实时调用,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进一步细化分级等优点[20,21]。

分级指数计算方法:

式中:q1, q2, …, 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 t

Q1, Q2, …, Qn———与各危险化7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 t

β1, β2, …, β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

α———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单元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另一方面, 在对重大危险源的风险预测评价方面, 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应用也愈加广泛。中国安全生产科学院研制的CASST-QRA重大危险源区域定量风险评价软件V1.0就是集设施设备失败失效频率分析、事故发生情景频率分析、点火可能性分析、泄露计算、事故后果计算、个人风险计算以及社会风险计算为一体的辅助软件。然而, 该软件是一款普适性软件, 针对性不强, 不能对某个企业的多个单元不同重大危险源实施长、短期定量风险评价, 有一定的局限性。

2.3 安全评价及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

安全评价的主要的目的是找出可能引起不期望后果的流程设计和操作中的有关薄弱环节。常用的方法有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法, 故障类型及其影响分析等方法。在石油化工安全分析和评价中, 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 (HAZOP) 是一种形式结构化的方法, 该方法全面、系统的研究系统中的重要的参数偏离了涉及条件所导致的原因及其产生这种偏离的原因, 同时提出可操作建议[22]。有研究指出, 化工生产中20%的设备集中了系统中危险的80%, 根据美国的对于石化行业的统计显示, 化工过程的危险大部分源于承压容器和管路系统[23]。所以, 有必要对化工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进行HAZOP分析, 对系统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价。

HAZOP分析是建立在一个假设的基础上的, 这个假设就是所有的过程系统的危险都是由于系统的运行状态与设计的状态的偏差导致的[24]。专家通过先导词和过程变量的组合引导对于整个系统进行系统的安全评价, 然而, 传统的人工HAZOP分析费时费力, 但效果不佳, 因其分析的过程由专家团体组成, 专家团体涉及过程的各个方面, 这个团队的水平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质量, 而且难免会在分析过程中有所错漏[25]。此外, 由于人工推理的深度有限, 使得在评价过程中深层的问题不易被发现, 这是传统人工HAZOP分析的又一弊端[26,27]。因此计算机辅助软件HAZOP分析应运而生。

1994~2000年美国Purdue大学智能化过程系统实验室的研究群体对计算机辅助HAZOP分析进行了大量而持久的研究[27,28,29,30]。典型代表为美国普渡大学研制的“新一代过程控制系统, 非正常事件指导和信息系统 (AEGIS) 。这类软件的特点是真正利用到研究对象的内部机理模型进行推理, 而不是依赖于专家的经验。此后, Venkatasubramanian教授等人又将符号有向图 (signed directed graph, SDG) 方法引入智能化计算机辅助HAZOP和工业化应用做了大量的研究[31]。

而在国内, 进入2000年后, 才开始对HAZOP展开广泛的研究, 主要集中于对该技术的介绍、推广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目前停留在人工HAZOP阶段[22,23,24,25,26,27,28,29,30,31,32]。而关于HAZOP智能化软件, 则是在2003年开始研究, 东南大学的赵林度研究了基于Petri网的自动HAZOP分析和故障诊断集成;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吴重光领导的科研小组在基于SDG的智能化计算机辅助HAZOP技术方面作了广泛的研究[33]。然而, 国内关于HAZOP的智能软件技术尚属于起步阶段, 现有的基于SDG-HAZOP的软件亦属于普适性软件, 对具体的化工企业生产线针对性不够, 分辨率不够高等缺点。

3 结语

综上所述,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中, 重大危险源的有效控制及高效准确的HAZOP分析将是重中之重。化工企业中重大危险源的全面排查及重点管理是安全管理模式构建中比不可少的环节;另一方面, 寻求一个使用便捷, 针对性强, 且分辨率高的HAZOP解决方案将是未来安全评价系统构建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摘要: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然而其严峻的安全风险现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评价, 罗列了相关法律法规, 对国内外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分析讨论, 尤其是重大危险源辨识、安全评价两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上一篇:创新的本质下一篇:双网络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