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应急管理

2024-06-24

化工企业应急管理(共12篇)

化工企业应急管理 篇1

石油化工行业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剧, 现已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 石油化工行业一直作为一种高危行业存在在我国行业发展过程之中, 石油化工的危险系数也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不断扩大而扩大, 如果安全问题没有被解决, 那将会为我国人民财产生命安全埋下隐患。由此看来, 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已成为我国石油行业所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针对石油化工企业经常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讨论, 意在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法。

1 石油化工企业应急管理现状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兴起的时间久远, 但对于安全问题的解决, 在企业的建成初期就有相应的预防措施, 不过随着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壮大, 其安全问题早已不能满足现状。

1.1 国外的现状

石油化工企业所发生的事故并不会因为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减少。在国外出现过很多起重大的石油化工事故, 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例如:

1989年韩国幸福公司发生爆炸和火灾其原因是因为挤出机出现了操作改造上的问题;

1991年日本狮子株式会社千叶工场由于精馏塔发热产生爆炸, 从而造成工厂损失严重;1997年美国托斯科埃文工厂由于加氢裂解而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件, 造成人员死伤惨重;1998年美国Sonat Exploration公司由于三相分离器超负荷工作, 引起容器破裂造成火灾发生, 使公司财产损失过万美元;2001年美国阿莫科聚合物工厂内由于储槽中热熔塑料的喷出引发火灾, 造成3名工人当场死亡;

1.2 国内的现状

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在建设发展之初, 就有对应的应急管理工作安排, 同时各个企业也都有职业病防治中心。在后续的发展中, 各地方也相继建立起救援技术先进的化工事故防治管理所。我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在2004年, 也有《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的施行, 法律法规都对行业内危险企业进行了应急工作的详细规定和管理。我国的石油化工龙头企业, 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等都实现了应急管理的不断完善, 有专业的事故救援人员。其他各企业也在安监部门的指导下, 建立起应急管理方案。

由此可见, 我国在了解国外发生石油化工事故的同时应该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以便防止石油化工事故的发生。

2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出现的问题

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安全问题, 如果处理的好, 企业则会有长远的发展, 如果企业对安全问题置之不理, 或消极面对, 则会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还有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笔者针对在石油企业常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类。

2.1 企业安全意识不强

石油化工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漠视安全生产。有的企业将国家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制度规划等置之度外, 不予理睬, 而有的企业虽说注重安全生产但是对安全的关注程度不高。只是在真正出现安全事故时才进行安全处理, 但是由于对事故调查不透彻, 对出现安全问题的了解不全面, 最终还会使安全隐患长期存在。

2.2 事前监督与事后管理相脱节

大多数的石油化工企业大多在出现事故后才会想起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但到那时却为时已晚。正因为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的漠视, 不仅增加了企业安全隐患, 也降低了员工安全意识。因此, 把事前的监督做好、做足, 是对员工负责、对企业负责的表现。

2.3 技术存在严重缺陷

虽说安全技术在逐日提高, 但是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例如:没有形成完备的安全技术生产体系、没有充足的能力去解决重大技术问题、对事故的预警防范技术落后、使用安全技术的范围过窄、与国际安全技术的探讨过少, 使安全技术很难得到提高。石油化工企业存在生产安全问题, 主要还是由于应急管理落后, 缺乏对应急预案的实践和演练。应急救援工作是非常重要而且危险的, 建设技术过硬的应急救援队伍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一道重要保护。应急队伍应在平时做好应急设备的采购、熟练应用, 保证事故救援中能充分发挥作用。

3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对策

3.1 加强企业安全防范意识

只有不断加强企业的安全防范意识, 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保障企业的再生产能力。针对如何提高企业的安全防范意识, 笔者认为, 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只有符合标准的员工才可以上岗工作, 这样一来会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员工素质和安全意识。

3.2 构建安全管理机构

企业的安全管理不能只注重事后管理而忽视事前监督, 因此, 企业应在适应行业发展的同时加强本企业安全机构的建立, 注重事前监督, 较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当然企业也不能放弃对事后的处理工作, 一旦事故发生是急需企业提出解决方案的, 所以针对这一情况企业也应该加强处理危机的能力。从此也可以看出构建安全机构的重要作用了。

3.3 加强应急技术管理

准确的认识到危机的存在, 是提高应急技术的关键因素, 由此我们应该建立一种应急系统, 重点提高企业的应急技术, 较少事故的发生, 实现早发现早预防的目标。企业应急技术的提高不仅会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也会为企业未来发展铺平道路。针对加强应急技术管理, 则应该加强企业对技术的重视程度, 在完善理论建设的同时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 让广大石油化工的工人切实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同时石油化工企业还应努力调动工人学习安全技术的积极性, 让其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 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

4 石油化工企业应急管理的意义

石油化工企业加强应急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它有利于在提高安全生产与效益的同时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确保企业安全规范正常的进行生产, 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减少财产损失, 降低环境污染;有利于促进石油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利于建立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公司大型设备;也有利于发展科技, 促进安全技术的进步, 为救援人员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5 总结

石油化工企业应急管理的不断完善是当今石油化工类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 应急管理的实施不仅保障了企业的安全生产, 也提高了企业处理危机的能力。本文主要针对石油化工企业存在的安全问题、解决方法、应急管理意义方面进行研究, 通过国外、国内所发生的重大事故为例, 让广大读者认识到解决石油化工企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也重在提醒广大管理者在追求企业利益的同时多关注一下工人的安全、企业生产的安全问题。以免因重大事故给企业造成灭顶之灾。

参考文献

[1]杨芳, 吴东平.石油化工企业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建议[J].中国应急救援, 2011, (1) :56-57[1]杨芳, 吴东平.石油化工企业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建议[J].中国应急救援, 2011, (1) :56-57

[2]贺巍.论石油化工企业行为安全观察与沟通的应用[J].才智, 2012, (3) :452-453.[2]贺巍.论石油化工企业行为安全观察与沟通的应用[J].才智, 2012, (3) :452-453.

[3]王海宁, 黄忠宇, 范玉霞, 等.炼油企业的突发事故与应对措施[J].中国化工贸易, 2012, (5) :97-98[3]王海宁, 黄忠宇, 范玉霞, 等.炼油企业的突发事故与应对措施[J].中国化工贸易, 2012, (5) :97-98

化工企业应急管理 篇2

化工生产过程多具有高温、高压、深冷、连续化、自动化、大型化的特点,生产装置中的原料和产品大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物质。与其他行业相比,化工生产过程涉及的危险危害因素较多,这些危险危害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变为事故,从而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和造成财产损失。

5.1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原因分析是在事故调查基础上进行的。事故分析的程序是: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明确事故主要内容,找出事故直接原因,深入查找事故间接原因,分析可能造成事故直接原因的管理上的缺陷。由于化工生产过程十分复杂,造成事故的原因也很复杂。一般在分析原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组织管理方面:

(1)劳动组织不当。如工作制度不合理、工作时间过长、人员分工不当等。

(2)环境不良。如工作位置设置不当、通道不良等,设备、管线、装置、仪器仪表等 布置不合理。

(3)培训不够。对操作人员没有进行必要的技术和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培训,不适 应现行岗位和工作。

(4)工艺操作规程不合理。制定的工艺操作规程及安全规程有漏洞,操作方法不合理。

(5)防护用具缺陷。个人防护用具质量有缺陷,防护用具配置不当,或根本没有配置。

(6)标志不清。必要的位置和区域没有警告或信号标志,或标志不清。

2、技术方面

(1)工艺过程不完善。工艺过程有缺陷,没有掌握工艺过程有关安全技术问题,安全 措施不当。生产过程及设备没有保护和保险装置。

(2)设备缺陷。设备设计不合理或制造有缺陷。

(3)作业工具不当。操作工具使用不当或配备不当。

3、卫生方面

(1)空间不够。生产厂房的容积和面积不够,空间狭窄。

(2)气象条件不符合规定。如温度、湿度、采暖、通风、热辐射等。(3)照明不当。操作环境中照明不够或照明设置不合理。(4)噪声和振动。由于噪声和振动造成操作人员心理上变化。(5)卫生设施不够。如防尘、防毒设施不完善。

5.2 化工事故预防的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是为消除生产过程中各种不安全不卫生因素,防止伤害和职 业性危害,改善劳动条件和保证安全生产而在工艺、设备、控制等各方面所采取的一些技术上的措施。安全技术措施是提高设备装置本质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生产过程存在的危险因素不完全相同,需要的安全技术措施也有所差异,必须根据各种生产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使用的物质(含原料、半成品、产品)、设备及其他有关设施,在充分辨识潜存危险和不安全部位的基础上选择适用的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包括预防事故发生和减少事故损失两个方面,这些措施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1、减少潜存危险因素

在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始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具有危险性的物质、工艺和设备,即尽可能用不燃和难燃的物质代替可燃物质,用无毒和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这样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将因失去基础而大大降低。这种减少潜存危险因素的方法是预防事故的最根本的措施。

2、降低潜存危险因素的数值

潜存危险因素往往达到一定的程度或强度才能施害。通过一些方法降低它的危险程度,使之处在安全范围内,就能防止事故发生。如作业环境中存在有毒气体,可安装通风设施,降低有毒气体的浓度,使之达到容许值以下,就不会影响人身安全和健康。

3、连锁控制

当设备或装置出现危险情况时,以某种方法强制一些元件相互作用,以保证安全操作。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可有效的防止人的误操作。例如,当检测仪表显示出工艺参数达到危险值时,与之相连的控制元件就会自动关闭或调节系统,使之牌正常状态或安全停车。由于化工生产工艺越来越复杂,连锁控制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而且,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连锁控制也越来越精密,可靠性也越来越高。

4、隔离操作与远距离操作

伤亡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是人与施害物相互接触或近距离接触,如果将两者隔离开来或保持一定距离,就会避免人身事故的发生或减弱对人体的危害。例如,对放射性、辐射和噪声等的防护,可以通过提高自动化生产程度、设置隔离屏障,防止人员接触危险有害物质。

5、预置薄弱环节

对于某些特别危险的设备或装置,可以在这些设备或装置上安装薄弱元件,当危险因素达到危险值,这个地主预先破坏,将能量释放,防止重大破坏事故发生。例如,在压力容器上安装安全阀或爆破膜,在电气设备上安装保险丝等。

6、加固或加强

有时,为提高设备的安全程度,可以增加安全系数,加大安全裕度,提高结构的强度,防止设备因结构而导致事故发生。

7、封闭处理 封闭处理就是将危险物质和危险能量局限在一定范围内,防止能量倒流,可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或减少事故损失。例如,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时,把它们封闭在容器、管道里边,不与空气、火源和人体接触,就不会发生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将容易发生爆炸的设备用防爆墙围起来,一旦发生爆炸,破坏能量不至于危及到周围的人和设备。

8、警告牌示和信号装置

警告可以提醒人们注意,及时发现危险因素或危险部位,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警告牌示是利用人们的视觉引起注意;警告信号则是利用听觉引起注意。目前应用比较多的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既有光也有声的报警,可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提醒人们注意。

此外,还有生产装置的合理布局、建筑物和设备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等其他方面的安全技术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开发出新的更加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5.3 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

1、应急救援体系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体系是保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实施的组织保障,主要包括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应急救援日常值班系统、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应急救援技术支持系统、应急救援组织及经费保障。对于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安全生产法》第68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危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与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2、应急救援演习

事故应急救援演习,一般可分为室内演习和现场演习两种。室内演习又称组织指挥演习,它是偏重于研究性质的,主要由指挥部的领导和指挥、通讯、防化等各部门以及救援专业队队长组成的指挥系统。在各级职能机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以室内组织指挥的形式将各级救援力量组织起来,实施应急救援任务和对危害到的居民群众实施有效防护的指导。室内演习的规模,把握任务的要求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单一项目的演习,或者是几个项目联合演习。

现场演习即事故想定实地演习。根据其任务要求和规模可分为单项训练、部分演习、综合演习三种:(1)单项演习:针对性完成应急救援任务中的某个单项科目而进行的基本操作。如个人防护训练、空气监测等的单一课目训练,它是局部演习,是综合演习的基础。(2)部分演习:检验应急救援任务中的某 个课目、某个部分准备情况,同应急单位之间的协调程度而进行的基本工作。(3)综合演习:检验指挥部的指挥、协调能力和救援专业队的救援能力及其配合情况,各种保障系统的完善情况及群众的避灾能力等。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救援的演练,可以检验和完善应急计划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因此,事故应急计划编制完成后,应保证让所有和事故应急计划有关的人员及应急机构都了解。室内事故应急救援的演练应与现场应急救援的演练一起进行,以保证在紧急情况下总体协调所需的各种通讯联络能有效地传递。演练中主要检查内容包括:(1)事故期间通讯系统是否能运作;(2)人员是否能安全撤离;(3)应急服务机构能否及时参与事故抢救;(4)能否有效地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

5.4 现场急救培训

当工作场所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后,如果能采取现场应急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的可能性及一些后遗症。因此,每个职工,特别是班组安全员、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应熟悉急救方法,以便在事故发生后自救互救。

1、急救的一般原则和步骤 事故发生后,应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更多的人员受到伤害。同时,对受伤人员要进行现场急救,叫救护车,转送伤员。

现场急救的步骤是:首先检查呼吸、心跳。如呼吸、心跳停止,应即刻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对于流血不止的伤员,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迅速止血;治疗休克;对骨折进行固定;包扎伤口。

2、常见的几种急救方法(1)人工呼吸与心脏挤压

1)人工呼吸:当呼吸停止、心脏仍然跳动或刚停止跳动时,人工的方法使空气进出肺部,供给人体组织所需要的氧气,称人工呼吸法。采用人工的方法来代替肺的呼吸活动,可及时而效地使气体有节律地进入和排出肺脏,维持通气功能,促使呼中枢尽早恢复功能,使处于假死的伤员尽快脱离缺氧状态,使体受抑制的功能得以兴奋,恢复人体自动呼吸。因此,人工呼是复苏伤员的一种重要的急救措施。

人工呼吸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即让伤员仰卧,一手掐住伤员的鼻孔(避免漏气),并将手掌外缘压住额部,另一只手将伤员下颚托起。救护者深呼吸后,紧贴伤员的口,用力将气吹入。另一种是口对鼻吹气法。如果伤员口腔紧闭不能撬开时,可用口对鼻吹气法。用一手闭住伤员的口,以口对鼻吹气。实行人工呼吸时应注意的要点:实行人工呼吸前,要解开伤员领扣、紧身衣服及腰带;清除口腔内异物,如粘液、血块等;将舌头拉出口外,以保持呼吸畅通。

2)心脏挤压:心脏骤停时依靠外力有节律地挤压心脏,来代替心脏的自然收缩,可暂时维持心脏排送血液功能的方法,称为胸外心脏挤压。

具体做法是:让伤员仰卧在木板或地上,头部放平,救护者跪在伤员身旁,用一手掌根部放在伤员胸骨体的中、下1/3交界处;另一手重叠于前一手的手 背上,两肘伸直;借自身体重和臂、肩部肌肉的力量,急促向下压迫胸骨,使其下陷3—4厘米,然后放松,依靠胸廓的弹性,使胸骨复位。此时心脏舒张,大静脉的血液就回流到心脏。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60—80次。

在挤压的同时,要随时观察伤员的情况。如能摸到脉搏,瞳孔缩小,面有红润,说明心脏挤压已有效,即可停止。

实行心脏挤压时应注意的要点:首先,救护者定位要准确,用力要垂直适当,防止因用力过猛而造成继发性组织器官的损伤或肋骨骨折。其次,挤压频率要控制好,有时为了提高效果,可加大频率,达到每分钟100次左右。第三,抢救工作要持续进行,在伤员没有送达医院之前,抢救不能停止。(2)止血

人体在突发事故中引起的创伤,无论是闭合性的还是开放性的损伤,都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和血管的损伤,造成出血征象。若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血压就会明显降低,肌肉抽搐,甚至神志不清,呈休克状态,若不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就会有生命危险。

1)常用止血方法及适用部位:常用的止血方法主要是压迫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和加垫屈肢止血法等。

压迫止血法:适用于头、颈、四肢动脉大血管出血的临时止血。当一个人负伤流血以后,只要立刻用手指或手掌用力压紧靠近心脏一端的动脉跳动处,并把血管压紧在骨头上,就能很快起到临时止血的效果。

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尤其是动脉出血。用止血带(一般为橡皮管、纱布、毛巾、布带等)绕肢体绑扎打结固定,或在结内穿一根短木棍,转动此棍,绞紧止血带,直到不流血为止。

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止血。若伤肢有骨折,还要另加夹板固定。加垫屈肢止血法:多用于小臂和小腿的止血,它利用肘关节或膝关节的弯曲功能,压迫血管达到止血目的。在肘窝或窝内放入棉垫或布垫,然后使关节弯曲到最大限度,再用绷带把前臂与上臂固定。

(3)包扎 包扎是为了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及压迫止血。包扎所用的材料可用绷带、三角巾,或用衣服、床单、毛巾等代替。

1)绷带包扎:a、环形包扎法。适用于颈部、腕部和额部等处。绷带每圈须完全或大部分重叠,末端用胶布固定,或将绷带尾部撕开打一活结固定。b、螺旋包扎法。多用于前臂和手指包扎。先用环形法固定起始端,把绷带渐渐斜旋上缠或下缠,每圈 压前圈的一半或1/3,呈螺旋形,尾端在原位缠二圈予以固定。c、螺旋反折包扎法。多用于粗细不等的四肢包扎。开始先用螺旋包扎,待到渐粗处,以一手拇指按住绷带上面,另一经过急救以后,就要把伤员迅速地送往医院。搬运伤员也是救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搬运不当,可使伤情加重,严重时还可能造成神经、血管损伤,甚至瘫痪,难以治疗。因此,对伤员的搬运应十分小心。

(1)扶、抱、背搬运法 如果伤员伤势不重,可采用扶、掮、背、抱的方 法将伤员运走。

①单人扶着行走。左手拉着伤员的手,右手扶住伤员的腰部,慢慢行走。此法适于伤员伤势不重,神志清醒时使用。

②肩膝手抱法。伤员不能行走,但上肢还有力量,可让伤员钩在搬运者颈上。此法禁用于脊柱骨折的伤员。

③背驮法。先将伤员支起,然后背着走。

④双人平抱着走。两个搬运者站在同侧,抱起伤员。(2)几种伤情搬运法

1)脊柱骨折搬运:对于脊柱骨折的伤员,一定要用木板做的硬担架台运。应由2~4人,使伤员成一线起落,步调一致。切忌一人抬胸,一人抬腿。伤员放到担架上以后,要让他平卧,腰部垫一个衣服垫,然后用3—4根皮带把伤员固定在木板上,以免在搬运中滚动或跌落,造成脊柱移位或扭转,刺激血管和神经,使下肢瘫痪。

2)颅脑伤昏迷搬运:首先要清除伤员身上的泥土堆盖物。搬运时要两人以上,重点保护头。放在担架上应采取半卧位,头部侧向一边,以免呕吐时呕吐物阻塞气道而窒息。

3)颈椎骨折搬运:搬运时,应由一人稳定头部,其他人以协调力量平直抬在担架上,头部左右两侧用衣物、软枕加以固定,防止左右摆动。

4)腹部损伤搬运:严重腹部损伤者,多有腹腔脏器从伤口脱出,可采用布带、绷带做一个略大的环圈盖住加以保护,然后固定。搬运时采取仰卧位,并使下肢屈曲,防止腹压增加而使肠管继续脱出。

5.5 自救与逃生

在生产过程中,当各种意外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应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争取迅速控制或消灭事故。但是在事故无法控制和现场人员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应积极进行安全撤离,也就是逃生。逃生是在意外事故无法控制时,为避免人员伤害而采取的最终措施。

1、火灾逃生 火灾的发生往往是瞬间的、无情的,如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火灾现场安全撤离成为减少火灾事故中人员伤亡的关键。

(1)遇到火情时应注意的问题:

a.火势初期,如果发现火势不大,未对人与环境造成很大威胁,其附近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应尽可能将火扑灭,不可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火灾。

b.当火势失去控制,不要惊惶失措,应冷静机智地运用火场自救和逃生知识摆脱困境。心理的恐慌和崩溃往往使人丧失绝佳的逃生机会。

因此,多掌握一些自救与逃生的知识、技能,把握住稍纵即逝的脱险时机,就会在困境中拯救自己或赢得更多等待救援的时间,从而获得第二次生命。

(2)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自救与逃生: a.要熟悉周围环境,记牢消防通道路线。每个人对自己工作场所环境和居住所在地的建筑物结构及逃生路线要做到了如指掌;若处于陌生环境时,务必要留意疏散通道、紧急出口的具体位置及楼梯方位等,这样一旦火灾发生,寻找逃生之路就会胸有成竹,临危不惧,并安全迅速地脱离现场。

b.火灾发生时要沉着冷静,辨明方向,迅速撤离危险区域。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大火,首先要使自己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果断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如果火灾现场人员较多,切不可慌张,更不要相互拥挤、盲目跟从或乱冲乱撞、相互践踏,造成意外伤害,应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疏散。

撤离时要朝明亮或外面空旷的地方跑,同时尽量向楼梯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如果现场烟雾很大或断电,能见度低,无法辨明方向,则应贴近墙壁或按指示灯的提示,摸索前进,找到安全出口。

c.要利用消防通道,不可进人电梯。在高层建筑中,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随时会断电,或因强热作用使电梯部件变形而将人困在电梯内,同时由于电梯井犹如贯通的烟囱般直通各楼层,有毒的烟雾极易被吸入其中,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生命。因此,火灾时千万不可乘普通的电梯逃生,而是要根据情况选择进人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消防通道。此外,还可以利用建筑物的阳台、窗台、天台屋顶等攀到周围的安全地点。

d.寻找、自制有效工具进行自救。有些建筑物内设有高空缓降器或救生绳,火场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设施安全地离开危险的楼层。如果没有这些专门设施,而安全通道又已被烟火封堵,在救援人员不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可以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成简易救生绳,有条件的最好用水打湿,然后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滑到下面楼层或地面;还可以沿着水管、避雷线等建筑结构中的凸出物滑到地面安全逃生。

如果逃生时要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为避免浓烟呛人口鼻,可使用毛巾或口罩蒙住口鼻,同时使身体尽量贴近地面匍匐前行。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撤离是避免烟气吸人、滤去毒气的最佳方法。穿过烟火封锁区,应尽量佩戴防毒面具、头盔、阻燃隔热服等护具,如果没有这些护具,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体裹好,再冲出去。

e.暂避较安全场所,等待救援。假如用手摸房门已感到烫手,或已知房间被火围困,此时切不可打开房门,否则火焰与浓烟会顺势冲进房间。这时可采取创造避难场所、固守待援的办法。首先应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或湿布条塞住门窗缝隙,或者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然后不停用水淋透房间内可燃物,防止烟火渗入,固守在房间内,等待救援人员到达。f.设法发出信号,寻求外界帮助。

g.被烟火围困暂时无法逃离的人员,应尽量站在阳台或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在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动新鲜衣物,或向外抛轻 型晃眼的东西;在晚上,可以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者利用敲击金属物、大声呼救等方式,及时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的注意。另外,消防人员进入室内救援都是沿墙壁摸索前进,所以当被烟气窒息失去自救能力时,应努力滚到墙边或门边,便于消防人员寻找、营救。同时,躺在墙边也可防止房屋结构塌落砸伤自己。

h.无法逃生时,跳楼是最后的选择。身处火灾烟气中的人,精神上往往陷于恐怖之中,这种恐慌的心理极易导致不顾一切的伤害性行为,如跳楼逃生。应该注意的是,只有消防人员准备好救生气垫并指挥跳楼时,或者楼层不高(一般4层以下),非跳楼即烧死的情况下,才采取跳楼的方法。即使已没有任何退路,若生命还未受到严重威胁,也要冷静地等待消防人员的救援。跳楼也要有技巧。跳楼时应尽量往救生气垫中部跳或选择有水池、软雨篷、草地等方向跳;如有可能,要尽量抱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或打开大雨伞跳下,以减缓冲击力。如果徒手跳楼,一定要抓住窗台或阳台边沿使身体自然下垂,以尽量降低身体与地面的垂直距离,落地前要双手抱紧头部,身体弯曲成一团,以减少伤害。跳楼虽可求生,但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要慎之又慎。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注意积累和提高各种安全技能,才能使自己面对险境时保持镇静,得以生存。因此,有火灾隐患的单位或其他有条件的单位,应集中组织火灾应急逃生预演,使人们熟悉周围环境和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这样,火灾发生时,就不会惊惶失措、走投无路,使每个人都能沉着应对,从容不迫地逃离险境。这也是人们能火场逃生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还应注意的是,要经常保持通道出口畅通无阻。楼梯、消防通道、紧急出口等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之路,应确保其畅通无阻,切不可堆放杂物或封闭上锁。任何人发现任何地点的消防通道或紧急出口被堵塞,都应及时报告公安消防部门进行处理。

2、毒气泄漏的自救与逃生:

化学品毒气泄漏的特点是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一旦出现泄漏事故,往往引起人们的恐慌,处理不当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发生毒气泄漏事故后,如果现场人员无法控制泄漏,则应迅速报警并选择安全逃生。不同化学物质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出现泄漏事故,其自救与逃生的方法有很大差异。若逃生方法选择不当,不仅不能安全逃出,反而会使自己受到更严重的伤害。

a.发生毒气泄漏事故时,现场人员不可恐慌,要有人负责统一指挥,明确每个人各自的职责,井然有序地撤离。如有可能应采取相应的监护措施。

b.从毒气泄漏现场逃生时,要抓紧宝贵的时间,任何贻误时机的行为都有可能给现场人员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当判断现场人员或人力无法控制泄漏时,必须当机立断,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快速撤离现场。

c.逃生要根据泄漏物质的特性,佩戴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具。如果现场没有 防护用具或者防护用具数量不足,也可应急使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进行逃生。

d.沉着冷静确定风向,然后根据毒气泄漏源位置,向上风向或沿侧风向转移撤离;另外,根据泄漏物质的比重,选择沿高处或低洼处逃生,但切忌在低洼处滞留。

e.如果事故现场已有救护消防人员或专人引导,逃生时要服从他们的指引和安排。

在毒气泄漏事故发生时能够顺利逃生,除了在现场能够临危不惧,采取有效的自救逃生方法外,还要靠平时对有毒有害化学品知识的掌握和防护、自救能力的提高。因此,接触危险化学品的职工,应了解本企业、本班组各种化学危险品的危害,熟悉厂区建筑物、设备、道路等,必要时能以最快的速度报警或选择正确的方法逃生。同时,企业应向职工提供必要的设备、培训等条件,通过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能够正确识别化学品安全标签,了解有毒化学品安全使用程序和注意事项,以及所接触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和防护急救措施。企业还应制订和完善毒气泄漏事故应急计划,并定期组织演练,让每一个职工都了解应急方案,提高职工对付毒气泄漏事故的应变能力,做到遇灾不慌,临阵不乱,正确判断和处理,增强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和救护

另外,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毒气泄漏可能的企业,应该在厂区最高处安装风向标。发生泄漏事故后,风向标可以正确指导有关人员根据风向及泄漏源位置,及时往上风向或侧风向逃生。企业还应保证每个作业场所至少有两个紧急出口,出口和通道要畅通无阻并有明显标志。

5.6 案例分析

应急预案筑化工安全“大坝”

2005年11月27日晚6时,哈尔滨恢复供水。在缺水危机中苦等了4天的近400万哈尔滨市民,终于松了一口气。同时关于哈尔滨市能否挺过这个缺水的恐慌的讨论也戛然而止。但是恐慌过后,化工企业污染再一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而如何防止化工事故、降低事故的影响则成为企业考虑的重点。一些专家告诫要降服化工魔鬼,关键就是要建立严格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导致松花江发生严重的污染事件,使整个哈尔滨市水资源严重受污,几乎陷入恐慌。而出现如此严重的水危机,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也十分罕见。人们在叹服数百万哈尔滨人民挺过难关的勇气和毅力的同时,也在考虑如何防止这样的事故的再次发生。实际上,化工企业因为行业性质的原因,已经出现过很多起性质恶劣的事件了。

相关事故回放: 2005年8月24日,湖南省株洲市白石港发生一起特大氯气中毒事故。株洲化工集团存放在附近码头上的75瓶氯气部分泄漏,附近数百名居民遭受毒气侵袭,其中100余人中毒住院。2005年3月29日晚,一辆在京沪高速公路行驶的罐式半挂车在江苏淮安段发生交通事故,引发车上罐装的液氯大量泄漏,造成29人死亡,436名村民和抢救人员中毒住院治疗,10500多名村民被迫疏散转移,大量家畜(家禽)、农作物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00余万元。

2001年11月15日夜,浙江武义县宏鹏化工厂发生苯泄漏事故,致使附近的武义三中500多名学生和200多名居民中毒。

原因分析:化工原料是潘多拉魔盒里的魔鬼

此次松花江污染如此严重,主要原因就是吉林石化厂发生爆炸,他们所用的苯有100多吨流入松花江。像苯这样的许多化工原料对于企业来说是稀世珍宝,可是一旦它们逃出人们的控制,就会成为人见人怕的恶魔。

苯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如果遇热或者是明火的话容易燃烧爆炸,而且它还极易挥发,在常温下如果人在短时间内吸入大量的苯蒸气或苯液体的话,那么他会出现兴奋或者是酒醉的感觉,然后会是头晕、头疼、恶心、呕吐、步态不稳等症状,情况严重的还可能会出现昏迷、抽搐、呼吸及循环衰竭等症状。其实大多数的化工原料对于人们来说都是一种可以致人于死地的可怕杀手,所以对于化工企业来说他们不仅要做好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而且要做好特别的应急预防措施,防止化工事故给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

对策:必须要建立相当严格的应急预防措施 因为化工企业不同于其他的行业部门,任何一件事故都可能给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所以相关的主管部门应根据行业的特点和实际状况,编制重大事故应急措施方案,对本企业职工进行应急措施的教育,并依据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状态进行模拟演练,按照应急措施方案进行救助和躲避,以提高企业领导和全体职工在发生重大事故后的应变能力。通过应急方案,将事故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应急预案要完善严密:

应急预案是为了把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点,所以就需要非常严密,不能有丝毫的纰漏和懈怠。首先要建立一个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主要作用就是在事故发生时要做到及时报告,而且建立与当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供电、供水、供气等单位,以及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抢救机构等部门的联系,取得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不同的企业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救助分队。主要是依据本单位使用的原材料和生产产品的不同,按照防火、防爆、防泄漏、防辐射、防中毒等成立各个救助分队,各分队可以专业和非专业相结合。各分队要对人员进行实施应急救援措施的专业技术培训,按照处理重大事故所需配备一定数量的救助器材。

为了使应急预案能够发挥相应的作用,还要建立责任制、报警和信号系统、事故专家系统,目的就是为了加强相关领导的安全责任,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事故解决,从而降低事故的影响。

措施好不好要看实施到不到:制定的措施的好坏还要看措施实施的情况。企业在发生重大事故后,应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并将事故基本情况进行报告,发出事故警报或信号,事故指挥系统要立即采取措施,启动事故专家系统,输入事故现场数据信息,对事故救助提供可行性方案,组织和指挥救助队伍实施救助,并报告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事故进行抢险或救援。

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方法研究 篇3

[关键词]化工企业;环保管理;方法

在我国工业体系中,化工企业是一个极其特殊的行业,一方面,它是国民支柱产业之一,一方面,它在生产过程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我国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状况有所改变,但是,整体来看,化工企业环保管理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1、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的必要性

1.1社会发展需要

在经济管理中,环境保护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百姓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废水、废气和废渣,这些,都会给民众生活质量带来直接影响,因此,可以说,加强对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是事关民生的大事,要想维护社会稳定,企业必须提高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加强化工环保管理。

1.2企业可持续发展需求

虽说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效益和利润最大化,但是,企业只有处理好自身环保问题,才能在企业内部构件有利于企业长久发展的良性氛围,才能在行业竞争乃至市场竞争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化工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环保管理。

2、当前我国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现状

2.1环保意识淡薄

在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许多化工企业都将全部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上,缺乏环保意识,致使企业内部不仅没有形成环保管理长效机制,还缺乏专门的环保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一些化工企业虽然设置了环保部门,但是由于环保投入不够,环保部门的工作只能以制度宣传为主,环保处理技术和环保管理方法都难以满足企业发展要求。

2.2环保机制不完善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环保问题,企业必须加强环保机制建设,确保企业管理有章可循。但是,虽说环保建设是一个硬道理,不过许多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向短期利益妥协,在环保管理方面既缺乏科学规划,也没有出台相关环保标准,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建设也受到影响,环保管理缺乏制度支撑。个别化工企业虽然制订了环保标准,但是,由于对企业污染特性和治理技术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制定程序不合理,环境标准制定与执行配套措施不到位,环保管理效果也因此也大打折扣。

2.3环保技术和产品不达标

随着社会各阶层节能减排意识的不断提高,许多新能源、新技能都被广泛应用到化工企业生产和环保管理中来。但是,许多节能减排产品都是打着环保的幌子而制造出来的,本身并无节能减排的功效。这些新产品被应用到化工企业环保管理中后,所取得的功效也是有限的。再则,一些化工企业由于经济原因,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环保措施、技术来进行环保管理,环保技术和环保设备远不能达到环保管理所需标准。

3、化工企业环保管理方法

3.1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环保管理,意识先行。化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一定要树立环保意识,并将环保概念落实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化工企业在生产管理中要以绿色生产为荣,以环保为立厂之本,对环保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同时结合企业环保管理的严峻形势,加大环保投入,通过综合治理、技术开发、变废为宝等手段进行环保管理,开展针对管理阶层的环保教育,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做好环保管理,定期进行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落实环保管理责任制,以生产车间、原料和成品库为环保住阵地,改善企业生产环境,增强员工环保责任感,以降低环境事故发生率。

3.2建立科学的环保管理机制

企业环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完善的管理机制为其提供制度保障。鉴于此,化工企业在环保管理中,要加强环保管理机制建设,首先建立环保工作责任制,就公司管理层、相关部门、领导、员工在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范,制定监察工作计划,依照环保管理工作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监督和奖惩,营造联合执法、违法必究的内部管理环境。其次,制定环保目标和环保方案,就企业“三废”排放、环境监测、污染源管理、防污设施建设等做出明确规范,并将相关的制度规范印刷成册,组织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再次,结合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的个性化需求,健全环保档案管理制度、环保宣传、培训制度,加强环保管理培训和环保设备投入,实现环保管理与效益追求的共赢。

3.3构建绿色环保管理模式

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的关键是构建绿色环保模式,这就要求化工企业从企业生产实际出发,围绕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实际,认真考虑节能减排、环保设施建设、环保应急处置等问题,加大环保管理投入,加强现代化环保设施的应用;自觉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监管,加强部门合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企业内部环保信息处理,加强环保信息披露,使企业内部管理层、基层员工对国家环保政策和企业环保制度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淘汰、关停部分高污染生产设备和环节,改变粗放型生产方式,在化工企业最为严重的废水处理上,建设废水与处理设施,对事故废水、消防废水等进行收集和处理,要求生产重地和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应急救援器材,鼓励环保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环保管理质量。

3.4提高环保管理的技术含量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环保治理难这一问题,化工企业必须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尤其是技术手段来降低环保成本,走环保管理新路径。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强环保新能源、原材料的应用,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企业环保管理中的作用,奖励绿色发明者,以生态革新实现企业环保管理的跨越式发展。其次,在生产管理中引进更多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变科技成果为先进的生产力,以规范企业生产技术体系,推动企业环保体系的有序运行。再次,企业还要尽快搭建内部科技服务品台,为企业生产车间提供技术咨询便利,认真做好项目环评服务指导,结合企业品牌建设和生產经营活动,建立环保监测数据资料台账,指导企业管理层完善环管理保操作规范,借助企业网站、期刊、宣传栏、组织活动等积极宣传环境监测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刘爱琴,程勇.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方法[J].化工管理,2013,20:214-215.

[2]周围.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方法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4,22:277.

[3]张泽.分析加强化工企业环保力度的方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2:149.

化工企业应急负荷配置及改进 篇4

1 我公司外供电情况说明

我公司110k V变电站两回电源引自上级220k V变电站110KV母线段, 上级220k V变电站两回电源引自1#500k V变电站220KV母线段。厂前区35k V变电站一回引自我公司110k V变电站35KV母线段, 一回引自另一路110k V变电站35KV母线段, 110k V变电站电源引自2#500k V变电站220KV母线段。两路500k V变电站环网。

我公司应急负荷配置如下:根据《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中对负荷分级的规定, 并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和工艺生产特点, 目前我公司项目负荷等级划分如下:煤气化 (含水煤浆) 、净化、尾气制氢、油品合成、油品加工、空分、循环水、化学水、全厂火炬系统、全厂消防系统、空压站及锅炉的用电负荷为一级负荷;污水处理、储运系统、化验及环保设施用电负荷为二级负荷;其它如厂前区、维修车间等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另外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用的DC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大型压缩机的润滑油泵、盘车电机及应急照明等属于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

设计院根据全厂各装置内应急负荷分布情况, 结合应急负荷需要的应急持续时间和响应时间, 目前设置应急电源如下:全厂DCS及仪表电源采用UPS供电, 全厂应急照明原则上采用EPS供电。在水煤浆10k V变电所设置1台0.4k V 800k W自备柴油发电机组, 为水煤浆的低压动力应急负荷供电;火炬的低压应急动力负荷采用EPS供电;在油品合成35k V变电所设置1台0.4k V 400k W自备柴油发电机组, 为油品合成、净化装置和尾气制氢的应急动力负荷供电;在油品合成35k V变电所设置1台0.4k V 55k VA EPS, 在油品加工35k V变电所设置1台0.4k V 55k VA EPS、1台0.4k V 45k VA EPS, 为本装置的事故负荷供电。

2 存在的风险

根据工艺系统的分析:汽轮机驱动的机组停车后润滑油系统必须保证一定时间的运行 (高温高压蒸汽驱动的需48小时, 中温中压蒸汽驱动的需24小时) , 即安全停车时间, 其目的:一是带走高温蒸汽传导到轴承的热量, 通过润滑油的冷却作用, 从而防止轴瓦巴氏合金烧毁 (巴氏合金熔化温度120℃) ;二是为机组盘车提供轴承润滑, 而盘车的前提条件是压缩机干气密封后置隔离气的投用和润滑油系统的油雾风机、事故油泵 (无事故油泵的为润滑油泵) 、盘车油泵电机的运行。

如果汽轮机不盘车, 将会形成以下危害: (1) 汽轮机转子弯曲、永久变形、损坏设备; (2) 若无润滑油供给的情况下盘车易磨损汽轮机转子轴颈, 损坏轴瓦。换轴瓦检修至少需要4天时间, 因为机组全部为公司重点独立运行设备且均在主线上, 停车及停产, 会给公司造成很大的损失。

另外, 在全厂断电的事故情况下, 如果要恢复送电, 需要经过110KV、35KV、10KV等电压等级共计70多个断路器的操作, 操作过程最少2小时以上, 而在此期间, 蓄电池组将无法满足压缩机的全过程盘车, 从而造成汽轮机转子弯曲、永久变形或损坏轴瓦, 损坏设备。

综上所述, 在全厂断电的事故情况下, 为了能够保证汽轮机正常盘车, 采取以下措施: (1) 油雾风机、事故润滑油泵、盘车油泵电机必须挂柴油发电机 (因为蓄电池容量太大, 价格昂贵) 。 (2) 压缩机干气密封后置隔离气的投用。

3 论证过程及建立应急负荷配置变更方案

针对以上隐患, 由本人组织各专业人员参加了应急负荷专项讨论会, 形成了应急负荷配置完善方案。建议应急负荷配置变更方案。

(1) 将锅炉两机组 (CB20高压锅炉发电机组、高压给水泵汽轮机组) 的事故负荷 (事故油泵、盘车电机、油雾风机) 接入气化的柴油发电机组。所需材料:3×185+1×95 mm2共500米, 低压柜3台。

(2) 将净化、油品合成六台机组 (1#、2#CO2压缩、丙烯压缩机辅机成套柜、合成F-T1#、2#循环气压缩机、中压锅炉给水泵) 的事故负荷 (事故油泵、盘车电机、油雾风机) 接入合成的柴油发电机组, 将中压锅炉给水泵的润滑油泵接入合成的柴油发电机组, 将余热的N12余热汽轮发电机组的事故负荷 (事故油泵、盘车电机、油雾风机) 接入合成的柴油发电机组。所需材料:低压柜2台, 3×70+1×50mm2共500米。

(3) 在油品加工设置一台250k W的柴油发电机组, 将油品加工的三台机组 (裂化循环氢压缩机、精制循环氢压缩机、油洗原料气压缩机) 的事故负荷 (润滑油泵、盘车电机、油雾风机) 接入油品加工的柴油发电机组。所需材料:3×240+2×120mm2共700米, 低压柜2台, 切换柜2台, 变频柜3台, 桥架;250k W柴油发电机1台。

(4) 将粉煤气化密封/冲洗水辅助油泵、消防水泵2台接入第三电源 (及生活区电源) 。所需材料:低压柜1台, 电缆若干。

(5) 将尾气制氢转化炉水夹套上水泵 (2.2k W) 接入EPS。所需材料:电缆若干。

化工企业应急管理 篇5

1.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内容等基本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石油化工(包括石油炼制与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编制该指南。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3.1 环境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环境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3.2 环境敏感区

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3.3 环境保护目标

石油化工企业周边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区。3.4 危险物质

指能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等危险的一种物质或者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3.5 危险废物

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3.6 环境污染事件危险源

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污染源,包括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的危险物质以及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等。3.7 环境污染事件与突发环境事件

环境污染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由于不可抗力致使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受到干扰,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财富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和环境安全构成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3.8 分类

指根据环境污染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划分环境污染事件的类别。3.9 分级

指按照环境污染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及危害程度,划分环境污染事件的级别。

3.10 应急准备

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3.11 应急响应

指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3.12 应急救援

指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件危害和防止事件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件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3.13 恢复

指在环境污染事件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4.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4.1 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

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类别和应急职责,结合企业部门职能分工抽调预案编制人员。预案编制人员应来自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部门,包括应急指挥、环境风险评估、生产过程控制、安全、组织管理、监测、消防、工程抢险、医疗急救、防化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员和企业内部、外部专家。预案编制工作组应进行职责分工,制定预案编制任务和工作计划。4.2 基本情况调查

应对企业基本概况、环境污染事件危险源、企业周边环境状况、环境保护目标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说明。4.2.1 企业基本情况调查 4.2.1.1 企业名称、详细地址。

4.2.1.2 企业经济性质、隶属关系、从业人数。

4.2.1.3 企业的地理位置(经纬度)。4.2.1.4 其他情况说明。

4.2.2 企业环境污染危险源基本情况调查

4.2.2.1 企业的主、副产品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的名称 及日产量,原材料、燃料名称及日消耗量、物料最大贮存量和加工量,列出涉及的危险物质名称及数量等。

4.2.2.2 调查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装置,危险物质储 存方式(槽、罐、池、坑、堆放等),收集企业平面布置图,雨水、清净下水和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应急设施(备)平面布置图、企业消防设施配置图。

4.2.2.3 调查企业排放污染物的名称及排放量,污染治理设施 处理量及处理后废物产生量,污染治理工艺流程、设备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等。

4.2.2.4 调查企业危险废物的产生,储存、转移、处置情况,危险废物处理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资质、处理场所的位置,危险废物处理的设计规范和防范环境风险情况。

4.2.2.5 调查企业危险物质及危险废物的运输(输送)单位、运输方式、日运量、运地、运输路线、“跑、冒、滴、漏”的防护措施等。

4.2.3 企业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调查

4.2.3.1 企业所在地的气候(气象)特征,如风向、风速、降 雨量、暴雨期等。

4.2.3.2 企业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及厂址的特殊状况(如上坡地、河流的岸边)。

4.2.3.3企业所处区域地理位置图(比例尺1:5000和1:50000),图中包括以下内容:(1)年风向玫瑰图;

4(2)物料运输(进厂和出厂)依托的公路、铁路、水域,以及管道;

(3)受纳本企业废水(包括污水处理厂出水、直排清净下水和 雨水)的水域,废水排放路径及排污口位置,企业厂区外固体废物处置场;

(4)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疏散路线、周边区域的企业分布、社 区重要基础设施等;

(5)区域内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调查范围按HJ/T 169 确定)。4.2.3.4 企业废水(包括污水处理厂出水、直排清净下水和雨 水)排放去向(水域名称),废水输送方式,排污口位置,水域功能类别。企业排污口下游的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地表水及地下水取水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红树林、珊瑚礁、鱼虾产卵场、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等)名称,保护级别,与企业排污口的距离。

4.2.3.5 列表说明区域内各环境保护目标名称及与企业边界的 方位和距离,人口集中居住区人口数量、学校的相对位置和学生人数、医院的相对位置及联系方式。

4.2.3.6 企业相关地表水、地下水、海域、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受纳水体(包括支流和干流)情况及执行的环境标准,区域地表水、地下水(或海水)及区域环境空气执行的环境标准。4.2.3.7 企业下游供水设施服务区设计规模及日供水量、联系 方式;取水口名称、地点及距离、地理位置(经纬度)等,服务范围内灌溉面积、基本农田保护区情况。4.2.3.8 企业下游地下水打井取水情况。4.2.3.9 周边企业的基本情况。

4.2.3.10 企业周边区域道路情况及交通干线流量等。

4.2.3.11 企业危险物质和危险废物运输(输送)路线中的环境

保护目标说明。

4.2.3.12 同一流域或区域产生同类污染物的其他企业名录及 排污状况。

4.3 环境风险评价与应急能力评估

4.3.1 明确企业存在的危险源、环境风险评价结果,以及可能 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后果和波及范围。

4.3.2 对企业存在的环境污染事件风险进行识别。

4.3.3 对可能引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危险目标,应分析其关键装 置、要害部位以及重大环境危险源等的风险程度,作为事件分级的主要依据。

4.3.4 针对环境污染事件的风险程度,对企业的应急资源、处 置能力以及员工的综合应急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不足,并在应急保障中采取适当的强化保障措施。4.4 应急预案编制

在以上调查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类型和影响范围,编制应急预案。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具体安排。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4.5 应急预案的评审、发布与更新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评审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外部评审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相关企业、环保部门、周边公众代表、专家等对企业的预案组织审查。预案经评审完善后,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按规定报本地环保部门备案。同时,明确实施的时间、抄送的部门、企业、社区等。企业应急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所涉及的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变动、或在执行中发现重大缺陷时,由企业及时 6 组织修订。企业应每年组织对预案进行评审,并及时根据评审结论组织修订。4.6 应急预案的实施

预案批准发布后,企业应落实预案中的各项工作及设施的建设,明确各项职责和任务分工,加强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实现应急预案持续改进。5.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5.1 总则 5.1.1 编制目的

明确预案编制的目的、要达到的目标和作用等。5.1.2 编制依据

明确预案编制所依据的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部门文件,有关行业技术规范标准,以及企业关于应急工作的有关制度和管理办法等。5.1.3 适用范围

规定应急预案适用的对象、范围,以及环境污染事件的类型、级别等。5.1.4 事件分级

参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5.1.5 工作原则

明确应急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企业自救、属地管理,整合资源、联动处置等原则。5.1.6 应急预案关系说明

明确应急预案与内部企业应急预案和外部其他应急预案的关系,并辅相应的关系图,表述预案之间的横向关联及上下衔接关系。

5.2 组织机构和职责

5.2.1 组织机构

明确应急组织机构的构成。一般由应急领导小组、应急指挥中心、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应急工作主要部门、应急工作支持部门、信息组、专家组、现场应急指挥部等构成,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述。5.2.2 职责

规定应急组织体系中各部门的应急工作职责、协调管理范畴、负责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具体操作步骤等。5.3 预防与预警 5.3.1 危险源监控

明确对区域内容易引发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组织进行检查、监控,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预防。

应急指挥机构确认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后,要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事件发生。

5.3.2 预防与应急准备

明确应急组织机构成员根据自己的职责需开展的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如完善应急预案、应急培训、演练、相关知识培训、应急平台建设、新技术研发等。5.3.3 监测与预警

5.3.3.1 应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对重点排污 口进行例行监测。

5.3.3.2 根据企业应急能力情况及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级 别,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监测工作。5.4 应急响应 5.4.1 响应流程

根据所编制预案的类型和特点,明确应急响应的流程和步骤,并以流程图表示。5.4.2 分级响应

根据事件紧急和危害程度,对应急响应进行分级。5.4.3 启动条件

明确不同级别预案的启动条件。5.4.4 信息报告与处置

5.4.4.1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内部信息报告的形式和要 求,以及事件信息的通报流程;

5.4.4.2 明确事件信息上报的部门、方式、内容和时限等内容; 5.4.4.3 明确事件发生后向可能遭受事件影响的单位,以及向 请求援助单位发出有关信息的方式、方法。5.4.5 应急准备

明确应急行动开展之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下达启动预案命令、召开应急会议、各应急组织成员的联系会议等。5.4.6 应急监测

5.4.6.1 明确紧急情况下企业应按事发地人民政府环保部门要 求,配合开展工作。

5.4.6.2 明确应急监测方案,包括污染现场、实验室应急监测 方法、仪器、药剂。

5.4.6.3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企业环境监测机构要立即开展应 急监测,在政府部门到达后,则配合政府部门相关机构进行监测。5.4.7 现场处置

5.4.7.1 水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处置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件类型、可控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及水环境状况等,需确定以下内容:

(1)可能受影响水体情况说明,包括水体规模、水文情况、水

体功能、水质现状等;

(2)制定监测方案,开展应急监测;

(3)事件发生后,切断污染源的有效方法及泄漏至外环境的污 染物控制、消减技术方法说明;

(4)制定水中毒事件预防措施,中毒人员救治措施;

(5)需要其他措施的说明(如其他企业污染物限排、停排,调 水,污染水体疏导,自来水厂的应急措施等);(6)跨界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措施说明;(7)其他说明。

5.4.7.2 有毒气体扩散事件现场处置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件类型,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以及风向、风速和地形条件等,需确定以下内容:(1)切断污染源的有效措施;

(2)制定气体泄漏事件所采取的现场洗消措施或其他处置措施;(3)明确可能受影响区域及区域环境状况;(4)制定监测方案,开展应急监测;

(5)可能受影响区域企业、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和路线、基本保护措施和个人防护方法;(6)临时安置场所;

(7)周边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方案;(8)其他说明。

5.4.7.3 溢油事件现场处置

根据溢油数量、油品种类等,需确定以下内容:(1)制定切断溢油源和控制影响范围的有效措施;(2)制定监测方案,开展应急监测;

(3)制定事件现场隔离警戒,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件措施;(4)制定油品回收和减轻环境污染的措施;

10(5)制定减轻溢油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的措施;(6)其他说明。

5.4.7.4 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污染事件现场处置

根据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的性质、污染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需确定以下内容:(1)切断污染源的有效措施;

(2)制定防止发生次生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置措施;(3)明确可能受影响区域及区域环境状况;(4)制定监测方案,开展应急监测;

(5)可能受影响区域人员疏散的方式和路线、基本保护措施和 个人防护方法;(6)临时安置场所;

(7)周边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方案;(8)其他说明。

5.4.7.5 辐射事件现场处置

(1)对于放射源丢失、被盗或被抢的事件,需确定以下内容: 1)制定放射源搜寻措施和步骤;

2)制定在指定区域内宣传放射性危害特性的方法; 3)其他说明。

(2)对于放射性物质泄露事件,需确定以下内容: 1)制定措施,切断辐射范围扩大的途径; 2)制定实时监测方案;

3)制定现场专业技术人员个人防护措施; 4)制定周边群众保护措施和预防、治疗方案; 5)其他说明。

5.4.7.6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依据事件分类、分级,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 11 和处理能力,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可用的急救资源列表,如急救中心、医院、疾控中心、救 护车和急救人员;

(2)应急抢救中心、毒物控制中心的列表;(3)国家中毒急救网络;(4)伤员的现场急救常识。5.5 安全防护

5.5.1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明确事件现场的保护措施; 5.5.2 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制定群众安全防护措施、疏散措 施及患者医疗救护方案等。5.6 次生灾害防范

制定次生灾害防范措施,现场监测方案,现场人员撤离方案,防止人员中毒或引发次生环境事件。5.7 应急状态解除

5.7.1 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 5.7.2 明确应急终止的程序;

5.7.3 明确应急状态终止后,继续进行跟踪环境监测和评估的 方案。5.8 善后处置

5.8.1 明确受灾人员的安置及损失赔偿方案;

5.8.2 配合有关部门对环境污染事件中的长期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5.8.3 明确开展环境恢复与重建工作的内容和程序。5.9 应急保障 5.9.1 应急保障计划

制定应急资源建设及储备目标,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确定外部依托机构,针对应急能力评估中发现的不 12 足制定措施。5.9.2 应急资源

应急保障责任主体依据既有应急保障计划,落实应急专家、应急队伍、应急资金、应急物资配备、调用标准及措施。5.9.3 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

企业依据重特大事件应急处置的需求,建立健全以应急物资储备为主,社会救援物资为辅的物资保障体系,建立应急物资动态管理制度。5.9.4 应急通讯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的单位和人员联系方式及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健全应急通讯系统与配套设施,确保应急状态下信息通畅。5.9.5 应急技术

阐述应急处置技术手段、技术机构等内容。5.9.6 其他保障

根据应急工作需求,确定其他相关保障措施(交通运输、治安、医疗、后勤、体制机制、对外信息发布保障等)。5.10 预案管理 5.10.1 预案培训

说明对本企业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如果预案涉及相关方,应明确宣传、告知等工作。5.10.2 预案演练

说明应急演练的方式、频次等内容,制定企业预案演练的具体计划,并组织策划和实施,演练结束后做好总结,适时组织有关企业和专家对部分应急演练进行观摩和交流。5.10.3 预案修订

说明应急预案修订、变更、改进的基本要求及时限,以及采 13 取的方式等,以实现可持续改进。5.10.4 预案备案

说明预案备案的方式、审核要求、报备部门等内容。5.11 附则

5.11.1 预案的签署和解释

明确预案签署人,预案解释部门。5.11.2 预案的实施 明确预案实施时间。5.12 附件

(1)环境风险评价文件;

(2)危险废物登记文件或企业危险废物名录;(3)企业应急通讯录;(4)应急专家通讯录;

(5)企业环境监测应急网络分布;(6)企业环境监测机构联系人通讯录;

(7)外部(政府有关部门、救援单位、专家、环境保护目标等)联系单位通讯录;

(8)单位所处位置图、区域位置及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分布、位 置关系图、本单位及周边区域人员撤离路线;

(9)单位重大危险源(生产及储存装置等)分布位置图;(10)应急设施(备)布置图;

(11)危险物质运输(输送)路线及环境保护目标位置图;(12)企业雨水、清净下水和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13)企业所在区域地下水流向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划图;(14)各种制度、程序等,如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格式)表、应急预案启动(终止)令(格式)、应急预案变更记录表等;(15)国家和地方相关环境标准目录;

浅谈企业应急管理 篇6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应急预案;应急评估;风险识别

引言: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整个社会来说,加强应急管理、应对各种危机,及时处理和化解各类矛盾,已经被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全面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扎实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社会、政府、企业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

应急管理工作要以科学的方法抓预防和应急准备,以科学的手段作好预警预报和传递信息,以科学的方法分析模拟事故影响及后果,以科学的判断作为应急处置、救援方案的决策依据,以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提升应急工作的水平。

应急管理应从对风险识别开始,分析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评估风险的接受程度,采取控制措施,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确定应急范围和对象、编制应急预案的关键。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包括对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辨识,以及对它们造成的后果和可能性的评价。危险辨识是确认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场所的特征,评估事故后果。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或灾害,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发生过程、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与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应急预案基本功能是对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到超前思考、超前谋划、超前化解,把应急管理工作纳人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从而化应急管理为常规管理,化危机为转机,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给企业、政府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应急预案从应急功能和定位上分为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等;从应急目的和作用分为:救援预案、响应预案、处置预案(或方案);应急救援预案是应急救援准备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如在《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均有明确规定。应急预案应明确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总体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专项应急预案是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总体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具有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作为总体应急预案的附件。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预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应急预案应符合科学、实用、简明、易行的总体要求,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有关规定,适应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机理,涵盖对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和措施,应急措施要具体明确,具备可操作性。

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再是一个安全环保部门或是生产运行部门单一部门管理的业务,而是一项关联性很强的工作。应急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不再象一些传统管理工作那样责任分明、界限清楚,比如,自然灾害造成的装置破坏会直接影响生产工艺的安全,生产工艺的安全发生问题也直接波及到人员的生命、环境和财产安全;同样,社会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会在局部引起恐慌,人们的心理、生活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给安全生产带来危害。所以建立应急体系必须量化和分解应急工作计划和目标,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职责权限、时间和资源,确保应急工作计划和目标的实现,并能持续改进。

应急信息技术是预警、响应、处置及恢复一体化的技术集成,是规范管理、及时响应、科学决策的技术支撑的主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对于应急管理时效性强、信息量大、情况复杂多变的特点,构建起网络化的信息管理、传递、决策指挥辅助系统成为当前的首要工作。目前,应急管理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以应急平台建设为主体,在平台体系中集成了应急信息数据库、监测与预警系统、事故模拟访真系统、数字化应急预案、移动指挥系统、事故模拟访真技术和数字化应急预案等。

总之,企业做好应急管理工作,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以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各级领导、各部门要把应急管理工作摆在企业生产经营的突出位置,贯穿在工作部署、生产经营、培训教育、群体稳定等各个环节,制定并落实其体的措施和办法。积极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社区和相关方开展工作联系,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地企联动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参考文献:

[1]刘景凯等,《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化工园区应急管理培训路径 篇7

应急管理培训作为提高应急管理人员水平和能力的关键环节,为应对化工园区各种突发事件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指导,为指挥人员应急决策提供框架、工具和程序指南,也是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关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的重要要求。因此,应急管理培训成为了化工园区应急管理人员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各化工园区广泛开展培训工作,应急管理类专家、学者为应急管理培训的快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和理论基础。

本文从应急管理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划分、培训内容情况等方面入手,对我国化工园区应急管理培训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化工园区应急管理培训水平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培训现状

由于化工园区的特殊性,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专业人员应充分认识培训的重要性,基本形成以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为核心,以提高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能力为重点的培训体系。但是,目前我国应急管理培训还处于探索阶段,基础薄弱,经验不足,特别是化工园区普遍存在应急救援培训需求不迫切,对事故应急救援系统作用认识偏差,重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轻应急培训等问题。

培训目标

化工园区应急管理培训目标是对区内各应急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专业的培训,以贯彻落实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为基本要求,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重点,以减少因突发事件导致的生命财产损失为最终目的,建立科学、实效、充满活力的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格局。

培训对象划分

我国大多数化工园区是由其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区内有关事务的归口管理。区内所有人员包括管理委员会及内设机构人员、专业救援人员、企业人员、周边群众及其他相关人员,根据其在事故救援中承担的角色,可将培训对象划分为领导、指挥人员(即管理委员会领导)、专业救援人员(如消防、解放军和武警等)、从事综合性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如管理委员会内设机构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基于以上划分,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模式,是应急管理培训科学高效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但目前,除了专业救援人员有系统、专门的培训外,多数化工园区都是对其他3类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规模大、人数多,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也是大打折扣。

培训内容

应急管理的内容涉及众多学科,特别是化工领域,除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我国目前主要在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管理院校开展应急管理课程的培训,学习内容包括“一案三制”及相关政策、应急管理理论、应急管理专业技术课程等,但多重理论,轻实践。除此以外,多数化工园区会再邀请化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开展更深入的培训,但仍存在培训内容单一,涉及面不广等缺点,同时部分专家授课还偏主观观点,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就培训方式而言,多采取传统授课、报告和讲座等,虽然授课人也会分享个人实践经验或典型案例分析,但是针对性不强,很难使学员留下深刻印象。就培训效果而言,授课后,往往没有组织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估,无法深入地了解培训对象的掌握程度,培训内容通常不留于心。

规划思路

应急管理培训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作,涉及很多环节,做好化工园区的应急管理培训工作,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培训效果,从整体上提升化工园区应急管理水平和救援能力。

完善分级分类培训模式

按照不同培训对象需承担的角色和职能不同,在组织培训时要根据培训对象划分,有针对性地设置并提供课程,满足各类培训对象快速、有效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需求。

一是领导或指挥人员作为应急管理的决策者和指挥者,应当侧重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应急管理经验及技术、各种突发事件应对的基础知识,并加强逻辑思维和信息组织能力,以便在事态发展不同阶段能做出正确的对策。

二是专业救援人员是事故应急救援的主要力量,应具备较高的事故救援知识和技术能力,还应加强应对紧张状态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

三是从事综合性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应熟悉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流程及危化品应急处置基础知识等内容,以便在领导决策时提出有力的意见和建议。如此,园区各类应急管理人员才能各司其职,在突发事件应对时发挥应有作用。

制定应急管理培训内容和方式

培训内容是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核心,化工园区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科学确定培训内容,可与高等院校合作,针对园区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确定课题、深入研究,为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撑;也可聘请专门的培训老师或专家,长驻园区,深入调研,根据产业布局、地域特点、人员机构等情况,科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让培训更具实战性;还应加强与国内外其他园区的交流合作,吸取经验、开拓渠道,尽量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

为提高培训效率,化工园区还应采取专题培训、学术讲座、经验交流和研讨会等方式,充分利用视频课件、广播电视和远程教育等手段,辅以情景教学、预案演练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特别是经常组织演练式培训,在演练中发现应急预案编制、人员分配、应急处置方式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

推广多媒体教学培训系统

利用多媒体技术,特别是3D技术越来越成熟,可仿真应急处置训练环境,在网络技术的配合下,使培训对象置身于身临其境的环境,充分考验其面临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应变能力和灵活思辨能力。虽然多媒体教学培训系统研发成本比较高,但先进的培训系统可以大大减少后期实际演练经费,又可以根据每个园区的具体情况进行量身定制,针对性强,且适用于所有培训对象,因此若与高校或研究所合作推广多媒体教学培训系统,能大幅度提高化工园区的应急管理水平。

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建设

化工园区可以借鉴国内外经验,从园区应急管理培训的特殊需求出发,加大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师资力量、现代化教学设施配套力度,从案例教学、应急技能模拟教学、事故模拟推演教学和各种决策指挥演练教学入手,为应急管理人员提供专业、系统、全面的教学培训,不断提高应急管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推行应急管理培训市场化模式

化工企业应急管理 篇8

1 系统概述

化工园区火灾预测预警及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系统是将地理信息系统(GIS)、通信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事故模拟、风险分析模型等多种技术集为一体的事故模拟与分析、地图显示与查询、信息提供与指挥救援的系统。其中,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典型代表的地理图形辅助系统,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为决策者提供支持。此系统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采用Delphi+MapX集成方式开发应急救援辅助决策平台,充分发挥两者所具备的优势,不但能够为化学工业园区的应急救援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而且能够提高救援的工作效率。

1.1 系统开发环境

通过MapInfo提供的MapX第三方插件实现GIS软件的开发,系统的客户端应用程序采用Delphi 7.0进行开发,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5。

MapInfo具有图形的输入、编辑、查询、显示以及数据库操作等诸多功能,是一个功能强大且易于操作的桌面地图信息系统。Delphi 7.0具有开发周期短、设计的工作界面交互性好、用户容易掌握的特点,并且提供强大的帮助和代码洞察功能。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不但能为用户提供事故解决应急方案等重要服务,而且能利用有效的管理措施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另外,SQL Server 2005可支持多用户连接,并可以在多用户间高效地分配共享资源。

1.2 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基于C/S架构,主要由后台数据库服务器和前台应用程序端两部分组成。前台应用程序端由企业基础信息数据采集系统、消防监控救援控制平台以及基于GIS的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系统三大体系构成。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1.3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中,首先应根据用户的需求生成相应的概念模式,然后把已经生成的概念模式转变为逻辑模式。为了降低复杂程序的难度,需将概念设计从整个设计过程中独立出来,使各阶段具有明确的设计任务。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分为三个步骤:把概念模型转变为一般的关系模型;将关系模型进一步转换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优化数据模型。

1.3.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将用户提出的需求抽象为数据结构概念模型。同时,为了更准确地用DBMS来实现这些需求,必须把在需求分析阶段所得到的信息抽象为专业的信息结构。在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时充分结合化工园区的实际情况,遵循便于理解、易于向关系数据模型转换的原则。

1.3.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时,首先应选用合适的、易于描述相应数据库概念模型的数据模型,在此条件下通过对比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选出最适合的系统。

1.3.3 数据模型的优化

由于该系统数据库逻辑设计的结果并不唯一,需要适当调整数据模型的结构。优化关系数据模型,首先需要明确各数据之间的依赖关系,并将各数据之间的依赖关系做最简化处理;然后按照数据依赖关系对简化后的关系模式依次分析,同时还需明确这些关系模式分别属于第几范式;最后,为了提高数据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和操作效率,应结合客户需求确定哪些关系模式需要进一步合并或分解。

1.4 常见事故模拟算法

1.4.1 基于GIS的泄漏事故危险区域的划分

将化学品泄漏模拟与GIS相结合,能够模拟不同地点、不同泄漏特征和气候条件下的泄漏事故危险区域,为事故发生时提供紧急疏散路径和相关对策。泄漏模拟算法,如图2所示。

1.4.2 基于GIS的火灾事故危险区域的划分

火灾事故带来的危害可用单位表面积受到的热辐射功率(即入射通量)衡量,危险区域划分如下:死亡区(入射通量>37.5kW/m2)、重伤区(37.5kW/m2>入射通量>25kW/m2)、轻伤区(25kW/m2>入射通量>12.5kW/m2)、感觉区(12.5kW/m2>入射通量>4.0kW/m2)。系统中火灾模拟算法,如图3所示。

1.4.3 基于GIS的爆炸事故影响区域的划分

爆炸事故的影响范围可划分为:构筑物重度破坏区域、构筑物轻度破坏区域以及冲击波影响区域等。通过选择爆炸类型,输入爆炸物参数,对事故进行模型计算,然后结合GIS系统查出各事故区域内的火灾场景实况。具体算法如图4所示。

1.4.4 基于GIS的多米诺事故后果模拟

定量风险评价多米诺事故的核心其实是要确定扩展概率和二次事故可能发生的概率。在多米诺事故后果模拟时开发了叠加图元分割设计,具体方法是在MapInfo中新加一个temp图层,并在该图层中建立图元编号、图元颜色编号以及图元热辐射值三个字段表结构,然后将热辐射区域叠加算法中所用到的图元置于temp图层。主要程序流程如图5所示。

2 系统功能结构概述

系统功能结构主要由基础信息模块、事故监测预警模块、风险分析模块和事故应急模块组成,如图6所示。

系统主界面如图7所示,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地理信息界面、园区企业基础信息显示窗口以及重大危险源等信息显示窗口。

2.1 基础信息模块

该模块根据存储内容的不同分为基础数据、企业信息以及地理信息三个部分,可完成企业基础数据信息维护、地理信息维护、危险作业维护以及有害因素维护等。为了减少数据录入的工作量,企业基础信息可以通过外部Excel或者Access文件直接导入,还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导出至Excel文件中。基础信息维护窗口,如图8、图9所示。

2.2 事故监测预警模块

该模块主要采用视频监控设备以及各种功能的传感器设备对高危险工艺、重大危险源以及移动危险源等进行实时监测,并将初步监测结果发送至监测预警主机。当监测值超过预警阈值时监控预警主机自行给出报警信号、并向短信发送设备发出事故应急命令、将监控信息发送至事故模拟模块,预测事故后果。园区易燃气体泄漏监控,如图10所示。

2.3 风险分析模块

风险分析模块包括危险工艺分析、危险作业分析、特种设备以及重大危险源分析,可完成工艺危险特点及危险程度判断、应急处置方案及控制方式实现、事故伤害范围以及风险等级评估等。园区重大危险源风险分析结果界面,如图11所示。

事故模拟可以直观地将事故影响范围及范围内的相关信息展现出来,为事故应急救援及决策提供参考。泄漏事故模拟过程:选择风险分析(泄漏事故模拟);选择泄漏位置;选择泄漏物质参数,泄漏物质状态、方式以及规模,风流情况、天气情况等;GIS模拟出泄漏事故的影响后果。

2.4 事故应急辅助决策模块

事故应急辅助决策模块包括应急救援体系、应急资源信息、事故应急处置、救援法律法规、危化品信息、应急装备与资源查询。系统根据监测信息确定事故发生的位置,系统预测事故发展趋势及后果,自动生成应急辅助决策方案,方案包括事故企业信息、事故类型、涉及的危化品信息、最佳救援疏散路径、附近的应急资源、应急力量分布、建议的事故扑救措施、专家信息等。此应急辅助决策方案可为应急指挥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救援效率。

3 结语

此系统可实现园区危险源信息查询、危险工艺流程及设备实时监控预警、应急救援设备集约式管理、重大事故模拟与后果模拟、提供最佳的救援与疏散路径、火灾事故应急联动等多种功能,为化工园区火灾风险监测预警、突发事故应急管理系统等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袁雄军,朱常龙,葛秀坤,等.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点火概率取值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9):39-46.

[2]刘暄亚,秘义行.石油化工园区消防安全规划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5):383-386.

[3]贾军,任常兴.煤粉仓泄爆抗暴设计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4,33(3):251-253.

[4]刘茂.事故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李俊华,刘俊,周宁.基GIS热辐射事故多米诺叠加分析与设计[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8(6):727-732.

[6]徐士会,周宁.基于GIS的化工园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2012,24(4):73-75.

[7]刘暄亚,张清林.大型石油储罐区火灾风险预测预警技术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2):193-195.

[8]李俊华.基于GIS的化工园区风险及应急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D].镇江:江苏大学,2013.

[9]RONZA A,VILCHEZ J A,CASAL J.Using transportation accident databases to investigate ignition and explosion probabilities of flammable spill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7,146(7):106-123.

[10]赵文芳,武志峰.重大危险源定量风险评估技术研究[J].安全健康与环境,2012,2(12):1-5.

化工企业应急管理 篇9

关键词:机电安装企业,项目管理要素,质量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作为建筑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电安装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机电安装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项目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环保效果及建设工程项目投入使用后的使用效果, 直接关系到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专业内容多、系统复杂、成本构成复杂、机电企业的成本控制难度明显加大, 同时又因为机电安装工程的特殊性, 其成本空间和利润空间亦相对较大, 通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实行项目管理制度, 从各个层面、环节规范管理、精打细算、挖掘潜力已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不二选择。

一、工程项目管理要素分析

项目管理的要素很多, 随着现代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 项目管理要素从以前的成本、进度、质量三要素, 发展到成本、进度、质量、组织结构、合同、风险、信息、现场、范围、安全等。

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 项目经理比较重视项目的三要素: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它们三者是一个相互制约, 相互影响的统一体, 其中任何一项目标变化, 都会引起其它两项目标的变化, 并受其制约, 要提高质量可能会增加成本, 要缩短工期可能会提高成本。项目管理就是要处理好三者间的关系, 三者关系如图1所示。

1. 项目管理组织结构

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取得成功的基础, 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其组织结构与传统的组织观念有相同之处, 项目管理与传统组织管理的最大区别之处在于项目管理强调项目负责人所起的作用, 更强调团队的合作精神, 其组织结构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和柔性。

按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分类方式, 项目组织的基本形式可以分成职能式、项目式和矩阵式, 以及复合式。不同类型的项目组织形式适合不同类型的项目。

针对南沙 (小虎) 化工区应急管理监控系统工程项目, 为有效调配资源、提供高质量的时间管理和质量管理, 以确保本工程能够正常顺利实施及达到将来运行维护方便的目标, 必须建立功能明确、决策有效、执行有力的项目组织机构。因此该项目采用项目式的组织形式, 项目团队由客户方、总承包方、设计方、施工方、供货方共同组成, 项目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

2.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确定负责方针、目标和职责, 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注入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障和质量改进使质量得以实现的全部管理活动。目前, 在项目质量管理中普遍贯彻“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全面质量管理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整个组织要以质量为核心, 其二是组织的每个成员要积极参与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质量管理的全员性、全过程行和全要素性。

为了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 项目部制定了项目质量管理目标及项目质量保证体系。提出了以工程交验一次检验合格的工程质量总目标, 为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项目部将组织项目骨干人员针对质量职责划分、质量创优目标、技术方案编制计划、阶段性质量控制关键点、质量保证措施等方面进行总体策划, 为项目质量计划实施做好总体部署。同时为保证质量体系能在工程中有效运作, 项目部制定了质量计划, 配备的质保手段覆盖整个机电工程, 成为工程施工的指导性文件, 还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 并付诸实施。项目在施工过程中, 将全面贯彻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 建立质量管理机构, 明确各岗位质量责任, 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同时认真自觉地接受业主、总承包商、监理单位、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和社会各界对工程质量实施的监督检查。通过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协调运作, 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控制工程施工质量, 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3. 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是指项目形成全过程所耗用的各种费用的总和, 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其它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管理费和临时设施费等。

影响项目成本的因素有很多,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项目工期、耗用资源的数量和价格、项目质量和项目范围。要实现对项目成本的科学管理, 必须通过这四个方面的集成管理来实现。项目实施过程中, 定期地, 经常性地收集项目实际费用信息和数据, 进行费用目标值和实际值得动态比较分析, 并进行费用预测。如发现偏差, 并及时纠正。具体的成本管理控制措施有: (1) 由项目经理代表工程项目部与公司签订了“内部承包责任合同”, 采用制造成本法模式进行承包。合同明确规定了本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技术资料、决算收款等指标和奖罚措施;并按照经逐级审批后的项目成本计划指标, 明确成本考核的规定, 并在竣工决算后按上述要求进行项目承包考核兑现; (2) 成立项目经理部, 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组成领导班子, 由技术员、资料员、质量员、设备员、预算员、材料员、安全、实验员等组成项目班子, 项目经理部管理各施工队和施工班组。并在上述人员中建立了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和成本责任制。

4. 进度管理

工程项目进度是指完成工程项目各阶段工作内容所需要的时间[6]。进度是工程项目建设一个重要指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个项目能否在预定的工期内竣工交付使用, 这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也是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是对工程项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 根据项目进度总目标和资源优化配置原则编制计划, 并付诸实施。同时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 对出现的偏差分析原因, 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 直至项目竣工交付使用。它是工程建设的三大目标的重要部分。它有利于尽快发挥投资效益、有利于维持良好的经济秩序、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效益。工程前期工作中应制定进度计划, 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按照进度计划进行施工, 并制定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保证工程进度的如期完成。

二、工程项目管理效果

1. 质量管理效果

工程质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设计强制标准, 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 地基基础工程, 装修工程、电气工程、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资料齐全, 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检查符合要求, 观感质量符合要求, 综合质量达到验收标准, 同意竣工验收, 工程质量评为合格。

2. 成本管理效果

本项目采用了制造成本法的项目成本管理模式, 分别采用因素分解法和按实计算法, 对土建项目成本进行了细致的测算和分析, 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预控成本计算。将投资概预算22 041 411.34元作为项目预算成本考核的依据, 同时工程量清单项目费、措施项目费、规费、税金等预控计划成本累计后, 得出本项目目标成本为21 427 958元, 以此作为项目承包兑现的依据, 具体详情见表1。

实际造价成本比目标成本节约44.9万, 成本降低率为2.09%, 虽然降低率不高, 但是总体上符合成本控制标准。

3. 进度控制效果

项目实际工期65天, 比预计的60天工期长了5天, 这是由于施工期间下暴雨延误所致。

三、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中应用最为古老, 最广泛的领域, 是国民经济基础管理的重要内容。工程项目管理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一个恰当模式的组建是十分关键的因素。本文基于广州市小虎岛化工区应急监测系统工程项目实践为基础, 结合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试图建立一种适合大型机电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作为建筑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电安装也取得了长足发展。自中国加入WTO后, 机电安装企业既面临着新的机遇, 能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标, 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经过近50年的发展, 国外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化程度较高, 在同等条件下, 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较高的利润。反观国内现代项目管理始于20世纪90年代, 与国际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 对项目管理内涵理解不透彻, 往往容易出现似是而非的管理, 造成管理混乱, 投资回报减少。目前, 对于机电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较少, 需要更多的学者投入到这方面的工作中来, 同时政府和企业也要更加重视工程项目管理的作用, 切实做好项目管理工作, 提高管理水平,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2]韩远祥.建筑施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18) .

[3]李修强.项目管理理论综述及前沿问题浅谈[J].管理视野, 2010 (6) .

[4]许保荣, 何建勇.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的选择[J].现代管理科学, 2004 (3) .

[5]陈俊, 常保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化工企业应急管理 篇10

1.解决移民群众搬迁安置等问题

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而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矛盾与统一的结合体, 这种发展具有两面性的特征, 衍生各类光怪陆离的社会问题, 例如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等。群众在面对这些因为社会发展而衍生出的迫在眉睫的新问题时, 显然会在各个方面显得束手无策, 社工服务的构建则可以满足移民对此种问题的解决的迫切需要。

1.1助人自助

社会工作服务的构建是在当服务对象因某些人为因素或意外事件造成伤害、某些单凭个人及家庭力量难以治愈的疾病、因某些不可抗逆因素导致的极度贫困或精神崩溃等问题而陷入危及自我或自身家庭生存条件的状态时, 社工服务则可以及时给予救援, 以解决服务对象的燃眉之急。给予服务对象以适当引导, 提供其实质性的帮助或者提供其能行之有效的解决困难的思想方向与出路。社会工作将针对移民的各种不同状况对移民进行重点帮扶。以多方面渗透的方式诱导移民发现自身优势并进行对其有利的发展, 重点开展助人自助的模式让移民社会实行移民互助, 让移民社区或多个移民社区能够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良好社区模式。能让移民有一个安全有效的途径解决生活生存问题。

1.2维持社会秩序

社工服务对象包括了儿童、青少年、妇女、老人、残障人士、单亲家庭甚至社会矫正人员, 覆盖面广。化工类企业设置移卫生带和移民安置相对存在一定的矛盾, 如被别有用心人士利用, 有可能出现蝴蝶效应, 引发社会动荡。社工服务的构建就是让服务社工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 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 有针对性地通过不同的途径去帮助和引导服务对象主动地提升其个人能力, 从而进一步推进服务对象发现并激发潜在能力。也可以构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针对移民群体做出相对应的方针解决问题, 对症下药, 减少因社会问题激化和集结, 避免群众纠聚而产生集体性事件, 从而深层次上发挥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

2.促进化工类企业发展

化工类企业是城市的经济支柱之一, 支撑着GDP影响着城市规划。但是, 化工类企业发展与受影响群众的矛盾却日渐显现。长远来看, 放任化工类企业与移民安置的风险长期存在, 并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社工服务能深层次地缓解、解决化工类企业与群众的矛盾, 让群众和化工类企业和谐地相处, 让化工类企业可持续发展。构建卫生防护距离带移民的社工服务, 目的是解决社会矛盾。移民地区的民众将享受到专业社工提供的社区社工服务项目, 以及其他有关的与移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诊所服务、大学生社会实践推广与服务、公益慈善活动的推广等内容, 通过生活改善、人文关怀上多方面入手, 提升移民的生活品质, 促进移民的身心健康发展, 过上安定和谐的社会生活。企业通过风险评估, 让移民安置问题在萌芽期甚至种子期就被及时清除。所以社工服务工程移民时, 不单只是解决服务对象困难和问题而是整体的改变、构建人文环境。让群众能够真正过上安居乐业的高品质的生活。

3.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购买服务作为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型特色, 通过直接拨款或公开招标方式, 交给有资质的社会服务机构来完成, 根据择定者或中标者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 来支付服务费用的一种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可以实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 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能。但是就政府现在面对的公共服务情况而言, 虽然有香港等发达地区的社工构建基础和珠三角地区本土化社工服务的理论体系支撑, 但是各项社会工作资源是断裂的、不连续的、也是相对贫乏的, 特别是政府对社工服务的投入是被大大浪费。社工服务的构建对于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提供了可选择的工作对象, 解决政府公共服务资源的浪费问题。并且随着社工服务的构建更加成熟稳定, 政府可以引导公共服务的发展方向, 针对工程移民开展专项服务, 使公共服务有质的改变。

4.结语

工程移民人际关系自身和人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不少需要依靠第三方介入引导解决问题, 社会工作可因地制宜, 给出社会问题的引导、解决方案。社会工作介入是企业卫生防护距离带的风险评估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也是提升移民的幸福感和发展力的重要举措。积极引导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和公益资源落实到位, 对培养公民对社工的认识和社工资源的分配有良好的作用, 统观社会, 可以形成了以化工类企业支持社会工作, 工程移民了解、利用、参与社会工作的良好氛围, 对化工类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有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健, 黄嘉晋, 章宁.增权:危化卫生防护带工程移民创业及培训方式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6, 14 (1) :91-93.

[2]谭宇生.跨国工程移民权益与环境资源的保护——以哈萨克斯坦“CAREC”运输走廊工程案为例[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2, 22 (5) :66-69.

浅析新时期化工企业的管理创新 篇11

【关键词】化工企业; 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058-01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国际协作的加强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有些前沿人士逐渐认识到我国管理体制的落后。西方早在上世纪初就将某些心理学理念与管理方法结合起来,后来行为主义、结构主义、人本主义等心理学理论的成熟,又直接影响着西方工业的发展,形成“管理心理学”这一独立的专门学科:相比之下,我国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初步认识到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经过20多年的改革,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来说力度不大、程度不高、效果不明显,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国际化工市场,迫切要求我国化工企业的管理与国际“并轨”,与时俱进,大胆创新。

好的管理出效益,这是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管理者逐步认识到的问题。在对企业各方面的投入中,管理投入的比重日益增加,以一种无形的成本,提高著我国化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 我国化工企业目前的管理状况及原因分析

现实地看,我国化工企业与发达国家化工企业存在差距,我国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化工企业也存在差距,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差距的呢?科学技术固然是根本原因,但导致科技落后的原因在哪里?在管理,确切地说,在于忽视了管理中的创新环节。“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名言用在企业正好相反。不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都是因为管 理不善造成的;而成功的企业,在企业管理制度实施方面虽各有特点,但其共同特点即是:在不断的、稳定的创新、优化过程中,循环性升级式地提高规范性管理制度的实施质量。由此可见,创新是化工企业管理体系中永恒的课题,是保证企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唯一推动力。

2 我国化工企业的管理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化工企业的创新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一方面要与其他企业一样,遵循企业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即将创新与市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下进行运作;另一方面又要遵循自然客观规律,创新要尊重化学的规律、科学的规律,以现有的化学现状为存在基础,不做空中楼阁。前者是管理可以解决的问题,后者属于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技术的进步使得规模经济效应成为可能,从而增加了企业对管理的需求和依赖,同时也为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和工具,二者是辨证统一,互相促进的,化工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本应该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两条线。但是,由于受过去传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和地理环境差异的影响,我国某些化工企业在管理创新这条线上明显薄弱,表面上看是重视不够,实际上却反映出管理者思维的狭隘。相当一部分化工企业管理者不重视化工市场,不认真调查和分析市场,不熟悉、不善于使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不懂得资本经营,尤其不熟悉国外市场,不善于改进营销管理,只强调科技创新、进步,强调技术人员为科技攻关要吃苦耐劳,乍一看去是符合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可这种以“行政命令”式的管理,不可能给企业带来真正的创新和发展。管理薄弱一直是我国化工企业竞争力低下、效益不高的重要因素。从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来看,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科技生产率的贡献率在70%以上,而我国 科技生产率的贡献率不到30%,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科技生产率的高低具有重要的影响。很明显,受管理水平的限制,要想科技进步,不得不对科技进一步加大投入,同时生产又是不断发展的,这就往往造成一种现象:投入的很大一部分,仅能填补生产扩大的缺口,而没能用于创新。于是,国家每年加大的生产投入,仅能维持生产规模扩大了的“量”的部分,在科技进步的“质”上, 却有些力不从心了。如此,由于管理的落后而导致科技的落后,由于科技的落后而导致生产力的落后,这样的化工企业何谈市场竞争力。可见,在我国这样一个化工企业管理落后的国家,要想提高化工科技水平,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迎接更大的挑战,倡导创新已是当务之急。

3 我国化工企业实现管理创新的主要途径

浅析化工企业物资管理 篇12

1 加强采购计划管理

化工企业的物资采购应该有明确的计划, 计划包含具体的物资采购种类和物资采购数量, 以及具体的物资采购时间, 只有每一个环节进行前期的科学计划才能保证后期的化工程序进行有步骤的运作。对于物资采购的计划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1 采购部门的计划人员依据基层单位上报的明确标明所需

物资的名称、规格、型号、技术质量标准及要求、数量、交货时间、用途等要素的物资需求单, 核对自己库存和基层单位进行沟通, 确认自己的在库物资无可替代使用的产品后编写采购计划, 保管人员接到物资采购计划后进行再次库存核对, 确认库存无同类产品后签字。这样即可区分责任, 又可对计划人员进行制约和监督避免超储采购造成积压, 同时还为物资主管人员审批计划提供参考。

1.2 强化急用料的计划管理。

物资的采购有其特定的采购计划审批标准, 需要各部门严格的按照规章制度实施采购任务。但是在企业的运营中可能出现对于部分材料的及时调用, 为此, 应该对这部分急用料开通特殊审批通道, 需要相关负责人进行加急盖章, 经采购科长同意后即可实施采购任务。

1.3 建立积压物资责任追究制度。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因为某些突发因素而进行相应的采购品种和采购数量的更改, 决策部门制定物资采购调整政策后需要及时通告采购部门, 以便更改采购计划。对于物资采购计划更改过程中实施不到位, 造成物资严重积压的应该追究相关部门的责任。

1.4 对因无计划采购, 造成积压物资, 追究采购实施者责任。

物资采购之前应该根据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合理的计划, 超出计划之外的过量采购, 可能造成物资积压, 增加企业库存的压力, 降低企业资金的流动, 严重影响企业的运营, 为此, 对于超出计划的采购, 对企业造成严重影响的需要追究实施者的责任。

2 供应商的选定和管理

企业的采购计划应该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市场的变化进行必要的更改, 目前我国的企业采购基本有招标采购和比询价采购两种主要的形式。虽然两种采购方法有所差异, 但是基本目的一致, 都是为了在采购的过程中刺激物资供应商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 从而促使采购方可以再竞争中选择质优价廉的物资, 实现企业的经济成本节约。但是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 以及当今社会拜金主义、金钱主义的不良思想的引导, 出现了采购人员与物资供应人员相互勾结的行为, 不仅不能保证企业物资的基本质量问题, 也造成了企业资金的大量流失。目前基本的暗箱操作形式主要有有目的安排既定的招标单位中标, 投标商进行招标的虚假报价、招标单位进行虚假串标等。为此, 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杜绝该种现象的发生。

基本的解决措施为, 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应该对供应商进行综合细致的考察, 主要考察供应商的生产实力, 供应商的基本经营信誉, 供应商的基本交易记录, 供应商的实际生产规模、生产水平, 以及供应商的基本生产手续和交易手续是否齐全。同时应该选择一定数量的具有竞标资格的供应商作为竞争对手, 确保企业可以在这部分供应商中择优选用。

3 强化采购订货管理

企业应该根据采购的实际数量选用正确的采购手段。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基本形式:

3.1 按集团物资采购管理办法规定单批次超过10万元的采购业务均要实施招标采购。

(1) 业务人员编制招标约请书, 科室领导签字报请公司经理审批后报送集团分管领导批准并转集团法规处、监审处审核。

(2) 业务人员走完以上程序后将签字审批完整的合同审批表交由收发业务组人员, 负责业务发送的人员按合同审批表选定的供应商逐一发放招标约请书。

(3) 约定开标日期各投标单位密封标书送达指定开标现场, 法规处负责现场资质审查。现场开标后由具体业务员、主管科长、公司经理、监查审计处、法规处、约请的基层使用单位代表共同评标, 形成评标决议后共同签字认可, 3日内将评标结果通知所有投标单位。

3.2 10万元以下的采购活动, 采用比价合同评审。

(1) 物资采购的主要管理部门对各个招标上进行实地的考核, 列出基本的要求数据, 并对条件突出的供应商发出要约。

(2) 为防止有倾向性采购和确保公平、公正要求要约承诺必须加盖报价单位合同章并传真到专门收发业务组加盖内部确认章后转给业务人员。

(3) 业务人员依据供应商的招标书内容, 进行信息的汇总分析, 最终确定基本的供应商, 保证确定的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有保证且价格低廉。

(4) 科室领导审核签字收集合同审批表按月初和中旬每月两次向公司领导提出召开合同评审会, 由公司主持召集集团所有供应系统的业务人员、科室领导参加合同评审, 已上交合同审批表的业务人员就自己编制起草的合同审批表的订货策略、可行性、适宜性进行说明, 有重点的对比价过程、供应商筛选情况、物资的价格、技术性能、质量水平、交货期、付款条件、售后服务、资信及履约能力、其他优惠条件汇报, 参会人员传阅审查、质疑、评估、分析、比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达成一致没有不同意见该合同通过。

(5) 急件物资业务人员编制好合同审批表并附急用料物资计划, 经科室领导审批签字, 科室领导审核确认后向公司主管经理汇报同意, 通知业务人员实施采购。

招标采购和合同评审制度的诞生, 规范了物资采购活动, 使物资采购走向了规范化和秩序化道路, 该种制度的实现可以有效地杜绝不良招标现象的发生, 是物资采购的一项重要进步。

上一篇:大豆大垄覆膜栽培技术下一篇:SE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