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将康安全管理制度

2024-08-02

职业将康安全管理制度(精选8篇)

职业将康安全管理制度 篇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障企业员工身体健康安全和公司财产免遭损失,为了给企业营造稳步发展的前提条件,特制定如下规章:

1、公司全体员工要牢固树立:“安全是生产的基础,生产时刻离不开安全”的思想理念。

2、从业人员进入车间操作,必须严格遵守所在车间的相关操作规程,认识到一切麻痹大意

都是事故萌发的祸根。

3、严格按照所在车间的职业病防范的要求,做到上岗自觉佩戴防尘口罩,防噪音耳塞等。

4、定期检查车间设备电路,切实破解“电老虎”的安全隐患(以电工为主)。

5、烤板车间作业结束应及时灭火源、关炉门、切电源,每次都要做到灭、关、切三到位,不留下安全隐患。

6、仓库堆码要做到整齐通风科学有序。易燃易爆物品要分隔堆码存放尽量避免阳光直射。

7、各车间安全通道严禁堆放物品及杂障物,确实保障安全通道时时畅通无阻。

8、安全生产,职业病防范等警示标识应长期固定在车间显要位置上墙。任何人都不可以任

何理由遮挡或移位。

9、公司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对车间的安全生产设施、职业病防范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从

业人员及新上岗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及职业病防范知识宣布引导教育。

以上规章制度,希望公司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因违背以上制度造成人员伤害及经济损失的当事者应无条件赔偿全部经济损失及承担一切责任、情节严重者移送司法机关论处。本制度从2012年8月1日起执行

婺源县文公文教用品有限公司

生产从业人员岗位职责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保障企业高效运转及公司未来的业绩发展攀升,特制定如下岗位责任制条款:

1、从业员工要严格遵守公司上下班制度,不得随意旷工缺勤,有事必须先请假,人人树立

爱岗敬业之精神。

2、上班穿戴要保持仪容整洁,严禁赤膊进厂,穿拖鞋上岗等不文明现象存在。

3、全体员工要传承书乡人文明礼让的优良美德为人处事要以理服人,切不可野蛮动粗,互

相辱骂甚至出现打斗等丑陋现象。违者公司定将对当事人从重处理。

4、服从部门管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车间下达的生产任务。

5、当班上岗严禁干私活、睡岗、聚众赌博,违者从重处罚。

6、严禁在车间内吸烟、生火,违者每人每次罚款伍拾元。

7、严格遵守所在车间操作规程,严禁酒后上岗作业违背规章由此引发的事故,当事人应承

担一切责任,公司绝不姑息养奸。

8、机器、流水线一旦发生故障应瞬间拉断电源作停机待修状态。同时与车间主管或机修取

得联系。

9、勤保养机设备,添加润滑油,每次下班自扫工作区,确保工作环境整洁。

以上生产责任制条款,希望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因违背条款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及人员伤害的,追究当事人责任,情节严重者移送司法机关论处。

本制度从2012年8月1日起执行。

婺源县文公文教用品有限公司

职业将康安全管理制度 篇2

1 安全需要一种严谨的态度

“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这我们的工作态度, 也是我们的工作原则。安全是保证我们事业顺利完成的法宝, 是我们取得效益的前提, 安全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千里长堤, 溃之蚁穴!”警惕与安全共存, 麻痹与事故相连!作为每名井下作业的矿工, 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煤矿工作由于特殊的作业环境, 必然产生诸多的不安全因素, 我们要保证安全就必须端正态度, 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安全生产是一项细致的工作, 生产中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应小心翼翼, 谨慎从事, 不能有丝毫“胆大”马虎。任何无知的胆大, 无谋的勇敢, 无常识的松懈, 都是对生命的漠视, 都是对规章制度的践踏, 都将导致悲剧的发生。所以说, 要保证安全, 我们每名矿工对安全的认识态度至关重要。

2 安全需要“细致入微”

细致入微, 体现的是一种安全意识和认真敬业的工作精神。因为细致入微, 工作中才会处处考虑到安全, 才会时时防止事故的发生, 使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因为细致入微, 工作才能做到一丝不苟, 不给安全隐患留下丝毫漏洞。有了这种细致入微, 就会时时给自己敲警钟, 把安全二字深深地烙在心上。有了这种细致入微, 就会时时刻刻绷紧安全这根弦防止事故的发生。

安全工作中的谨小慎微并不代表着不敢放手去做, 而是让自己工作细致不造成设备的损失、生命的断章。安全工作中的谨小慎微是让你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严格做到“精确复制”。只有谨小慎微, 工作才能安分守己, 循规蹈矩;只有谨小慎微, 工作才能踏踏实实, 认认真真;只有谨小慎微, 才能强化安全意识, 增强责任心;只有谨小慎微, 安全才能有保障, 生命才会更美丽。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 细致入微和谨小慎微不仅要成为经营者的意识, 也应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只有人人事事都细致入微、谨小慎微, 才能使安全生产时时做好防范, 才能使安全工作不受事故的威胁。

3 安全需要严格的制度, 每个人必须照章执行

没有规范, 不成方圆。现在有些人不照章办事, 自已管不好自已, 必须用制度来约束他们的行为。“祸起于细微, 疾患于所忽”, 要做到防微杜渐, 不出任何事故, 必须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实现安全预控, 就只有加强制度建设, 用制度要求人, 用规程指导人, 从而实现安全生产。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让各级执行者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做到以法治企。在安全生产管理中, 要推行超前控制, 做到预防为主, 关口前移, 树立“违章就是事故”的观念。为此, 必须一级对一级负责, 一级抓一级, 重点抓好落实, 实现安全预控。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无小事, 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常抓不懈,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抓好落实, 才能使得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得以健康运作, 确保实现安全生产。抓落实还要严格执法, 落实奖罚办法, 对发现事故隐患的进行奖励, 对习惯性违章、违纪和不安全行为, 进行处罚, 真正起到警示作用, 从而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无时不在, 无处不在。所以, 安全生产还需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互动管理。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织实安全联络网, 捆实得利益共同体, 构筑安全管理平台。用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管理理念, 营造安全氛围, 谱写安全生产新篇章。

4 需要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

在煤矿安全生产中, 人是决定性的因素, 人的素质问题, 也就成为煤矿安全管理的最重要问题。要提高职工的技术安全素质:首先, 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 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以质量达标准、安全创水平规范人的意识和行为, 规范人的操作, 把“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自觉行动, 增强自主保安、紧急应变的能力二是, 针对煤矿井下条件变化大、下井人员多、层次复杂、工种多、流动性大的特点, 实行“广泛宣传、经常教育、强行培训、岗位练兵”等方式来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 提高其技术安全素质。只有职工技术提高了安全意识增强了, 才能在生产中避免许多错误操作, 及时排除各种事故和隐患, 熟悉各种灾变前的预兆, 从而掌握事故防治方法, 遇到险情能采取急处理措施, 确保安全生产。

5 安全需要群防群治, 实行齐抓共管, 并实行奖惩制度

一是, 要以正确的舆论导向, 引导广大职工集中精力抓好安全生产, 形成安全第一、警钟长鸣的氛围, 针对不同时期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安全工作的新问题、新动向, 耐心细致地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全心全意地依靠广大职工群众, 齐心协力地搞好安全生产;二是, 基层干部要以身作则, 加强现场的生产指挥和安全管理, 发现安全隐患和问题, 要与职工群众一道, 即时排查, 不让事故隐患蔓延和发展, 提高职工群众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并积极开展各种安全竞赛, 而且竞赛要坚持目标具体、责任明确、量化考核、定期奖惩、认真兑现的原则, 对于在抢险救灾、安全管理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人员, 要给予重奖, 对玩忽职守, 冒险蛮干、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而造成重大事故及经济损失的人员, 要及时给予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 直到追究刑事责任。

6“安全”是我们永不可忽视的主题

安全是一种幸福, 幸福是一种美好状态。同时, 安全也是一把双刃剑, 你遵守它的规则, 他就会保护你, 违背它的规则, 你就会付出血的代价。安全生产是我们工作的基石, 更是我们生活的保障。许多时候不少警句往往我们耳熟能详, 也可以默写。比如“安全生产、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等, 但我们需要的并不完全是这些, 最重要的莫过于把慎密的思想落实到严谨的行为中, 谨于思慎于行, 才是我们搞好安全工作极为需要的。安全, 不管是对一个家庭、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来说, 它都是一个最沉重、最敏锐、最值得人深思的话题。因为, 它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企业持久发展、磅礴壮大, 而且与我们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血与泪的教训实在太多了, 归根接底它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忽视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细节, 也就是说一切安全事故的隐患都是由于我们对工作的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安全不可忽视, 不重视安全, 必然要为此付出残重的代价。

职业将康安全管理制度 篇3

一、OSHMS的运行模式及特点

OSHMS遵循系统理论。系统理论认为,系统化模式一般包括四个要素:输入、过程、输出、反馈。戴明模型是一种适用于管理系统的系统化模式,OSHMS的运行模式就是按照戴明模型进行的。它包括策划、行动、检查和改进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通过这四个环节构成一个动态循环并呈螺旋上升的系统化管理模式。

OSHMS要求组织首先进行OSH的初始状态评价,制定本组织的OSH方针,继而提出组织的OSH目标、指标,建立阶段性的管理方案。然后围绕目标指标确定并实施培训、运行、绩效与监测、审核等一系列活动,最终达到组织的OSH状况得以持续改进和降低OSH风险的目的。目前,OSHMS、ISO9000和ISO14000均采用系统理论的戴明模型运行模式。

该体系符合先进的管理思想,吸收了传统管理模式的优秀内容,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同我国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和方法相比,OSHMS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要求实施体系的组织对OSH工作进行全面管理。体系本身要求组织要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尽管一个组织内可能由于性质、岗位的不同而职业风险大小各异,但都要依据体系每个要素的具体要求来开展工作,克服了过去人们对安全工作存在的种种偏见。

2.强调实施体系的组织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OSH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体系要素4.3.2单独就遵守法律法规问题向企业提出了具体要求,恰好克服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有法不依”的现象,也符合政府倡导的安全工作法制化的工作目标,是依法治企的重要组成部分。

3.倡导从管理的角度实现组织的本质安全化。建立并运行OSHMS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制定并有效实施OSH管理方案,通过严格实施管理方案,解决工作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侧重改进型OSH目标),力争从根源上消除事故隐患,实现系统的本质安全化。

二、OSHMS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起的作用

安全生产工作的水平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生产力水平的反映,是企业管理、安全投入、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素质的综合反映,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反映。

OSHMS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具有如下作用:

OSHMS的推行有助于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较好地改进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认真实施体系和程序文件有利于改善企业的OHS条件,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安全风险损失。OSHMS的建立和实施,将会使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有一个明显的改善:

首先是体系本身要求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做出遵守OSH法律法规的承诺,这无疑提高了企业领导对严格执行安全法律法规重要性的认识,使各类法律法规基本上都能得到顺利实施,规范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严格遵守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不仅有利于事故隐患的整改,而且有利于劳动保护工作的改善和加强,从而避免了事故的发生或扩大。

其次是根据体系的要求,企业将开展各类、多层次的安全培训,通过培训可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端正员工的安全态度,提高员工安全技能,为确保员工安全行为的习惯化奠定基础。

第三是可以大大降低各类事故的发生率,通过OSHMS的开展实施,很多单位连续几年实现了“三无”目标,事故率连续下降,由此产生了可观的安全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营造了良好的安全氛围。积极推行OSHMS在企业的实施,开创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不仅能大大改善我国的安全生产的状况,丰富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而且能促进企业管理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为我国各项经济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三、企业在策划和建立OSHMS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自实施OSHMS以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认证活动发展迅速,从实践来看,实施OSHMS确实为规范我国企业和其它组织的相关管理活动、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各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组织在建立、运行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诸如:现状分析不准、目的不明确、培训内容设置与培训对象安排不合理、资源提供不充分、体系策划不到位、体系文件操作性不强、体系运行两张皮等等问题,影响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和效率。不少单位在OSHMS的建立、运行过程中存在不少具体的问题和困惑。

本文认为企业在策划和建立OSHMS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OSHMS与企业现行管理体系相结合。一个单位无论其有何种活动、产品或服务,原来都存在着机构、管理制度、过程和资源。按照OSHMS规范所建立的体系,一定是该单位全面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运用规范要求来完善和加强OSHMS。或者说,策划和建立OSHMS的过程就是按规范的要求来调整机构、明确职责、制定方针和目标并加强控制,使OSHMS与该单位的全面管理体系融为一体的过程。应切忌OSHMS另搞一张皮。

2.策划和建立OSHMS应始终牢记OSHMS是一个动态的体系。OSHMS是依据规范所规定的OSH方针等五大环节17个要素的规定进行策划、建立和实施运行,并随着技术的进步,法律法规的完善、客观情况的变化以及人们安全健康意识的提高,按照PDCA模式上升。每一个循环过程,就需要制定新的OSHMS目标和新的实施方案,调整相关要素的功能,使原有的OSHMS不断完善,并达到一个新的运行状态。应切忌OSHMS的停滞不前。

3.充分体现单位自身的特点。OSHMS的策划、建立和运行,是以单位的OSHMS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为依据的。由于各单位的规模、性质、作业条件、职业危害条件因素、员工的素质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一定要根据单位的情况策划、建立适合单位特点的、切实可行的体系。应切忌机械照搬其他单位的体系。

4.一定要注意与实践相结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来修正和完善。策划、建立OSHMS的目的是试图通过OSHMS方针和单位OSH绩效的相互联系,在具有职责分工、资源保证的一组经策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下,实现体系自身的持续改进,以此促进OSH绩效的不断改进。因此,进行策划OSHMS并不是建立OSHMS的目的,只是一个手段,或者说是达到持续改进的一个系统工具和有效途径。应切忌只有漂亮的文件,而不付诸行动。

煤矿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 篇4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

施工单位:山西益源巷道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编 制 人:

编制日期:2012-09-1

山西益源柳塔项目部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提高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水平,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煤矿职业危害主要指以下职业危害因素 粉尘:煤尘、岩尘、水泥尘等;

化学物质: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化氢等;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等。

第三条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在预防”的方针。

第四条 凡我项目部范围内发生职业安全健康事件,依照本制度执行。

第二章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 为了努力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持续改善生产作业环境,做好职业安全健康工 2

作,按照国家规定要求,成立职业安全健康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封尚宇

成 员:粱卫锋 封忠朝 翟振邦 封文东 翟展卜 苏纪尚 第六条 各单位要设置一名职业安全健康兼职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职业安全健康具体工作。

第七条 职业安全健康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安排部署本矿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

(二)向员工提供符合职业危害防治要求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积极改善劳动条件。

(三)依法组织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

(四)依法组织对员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有不宜从事本岗位的员工,要及时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五)定期组织职业病患者诊疗、疗养。

(六)定期、不定期组织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或落实部门按期限解决。

(七)开展对各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建立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检测与评价结果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员工公布。

(八)履行《职业病防治法》等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章 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第八条 项目经理职责

(一)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危害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确保员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二)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健全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机构,建立职业卫生管理网络,配备专、兼职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人员。

(三)每年向员工代表大会报告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听取员工对矿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

(四)组织召开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和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危害防治所需经费,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五)根据“三同时”原则,矿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方可进行建设,切实做到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六)组织职业危害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七)是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第九条 项目副经理的职责

(一)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根据国家有关职业危害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规定,组织实施各项工作。

(二)组织制定(修改)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

(三)根据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与各单位专职机构和专(兼)职人员职责。

(四)制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计划与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五)直接领导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建立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台帐和档案。

(六)组织对全体员工进行职业危害防治方面宣传教育与培训。对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中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或奖励,对违规和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或处罚。

(七)经常检查项目部和各部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并且要求部门或单位按期整改落实。

(八)经常听取各部门、各单位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员工关于职业卫生有关情况的汇报,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应用有利于职业危害防治和保护员工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

(九)对发生的职业危害事件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处理。

(十)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负有直接责任。

第十条 其他部门的职责

在矿职业安全健康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汇总和审查各项技术措施、计划,督促有关部门按期完成各项工作。

(一)卫生监督科职业危害防治职责

1、负责制订(修改)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规划和实施方案;

2、完善员工健康监护档案,按照规定组织员工健康查体,及时发现职业禁忌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对职业病人进行鉴定、诊断、疗养、治疗;负责各生产场所作业环境职业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按规定做出报告,对危害因素超标的生产作业环境提出整改意见;

3、对职业危害项目进行申报;

4、参与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项目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5、定期监督检查项目部各单位职业危害和职业病防治工作进展情况。

(二)人力资源部职业危害防治职责

1、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检查;

2、规范签订劳动合同时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

3、依法为员工办理工伤保险,落实有害岗位津贴和女员工特殊保护政策;

4、制定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计划并严格组织实施;

5、按照规定对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员和上岗前、在岗期间员工进行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

(三)机电运输部的职业危害防治职责

1、严禁隐瞒技术、工艺、材料所产生的职业危害;

2、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

3、对井下供电、压风系统、机电硐室、带式输送机、电瓶车、四大运转等机电设备、井下风钻、风镐、风煤钻、喷浆机、乳化液泵等设备职业危害负管理责任。

(四)通防技术部职业危害防治职责

1、搞好我部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按照规定送检粉尘样品;

2、落实井下粉尘、噪声、高温、职业中毒作业的防治措施;

3、监督井下各岗位职业病危害警示标示的设置情况;

4、健全井下职业防护设施台账及检修记录,确保井下通风防尘设施完好。

(五)安监处职业危害防治职责

1、制定并设置项目部各职业危害岗位操作规程;

2、负责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演练;

3、对项目部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负监督管理责任。第十一条 各单位负责人职责

(一)认真贯彻落实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和工作措施;

(二)负责本单位员工进行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工作;

(三)督促员工严格按操作规程生产,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严禁组织违章、冒险作业;

(四)定期对单位的设备、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措施及时解决;

(五)发生职业危害事件时,迅速上报,并及时组织救治;

(六)是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第四章 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第十二条 员工入矿时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将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如实告诉劳动者,并在矿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第十三条 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一)在员工岗前培训时,要告知员工本单位主要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如何预防。

(二)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告知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并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三)使用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时,应当有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

项、职业危害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第十四条 由卫生监督科负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第五章 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第十五条 矿利用电子公示栏、版面进行职业安全健康宣传。第十六条 各单位要通过墙报、公示栏、会议、培训、张贴标语等形式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宣传。

第十七条 生产车间要利用班前班后会、现场岗位职业危害讲解以及职业危害标志牌标识、公告栏等进行职业健康宣传。

第十八条 矿安全培训室每年必须对员工进行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培训,并将培训安排纳入到每年的培训计划中。

第十九条 培训内容主要有

(一)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

(二)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四)正确使用、维护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

(五)发生事故前的应急救援措施。第二十条 培训的对象与方式

(一)领导、职业安全健康专职人员的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由省市安监部门负责培训、考核和发证,根据证件有效时间,到期进行复训。

(二)对新入矿工人、新调入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上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

(三)每年组织所有在岗人员进行一次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时间不少于2学时。

(四)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人员要按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要经过监测工操作资格培训,经考核合格,持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方可上岗。

第二十一条 培训由安全培训室组织,要求安全培训室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内容,做好培训记录,必须做到每次培训有签到表、教案、考试卷纸及考分花名表。

第六章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第二十二条 为加强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监督管理,使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在使用时符合国家标准和卫生要求,以控制或者消除职业危害因素,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十三条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以下称“防护设施”),是指以控制或者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为目的,采用通风净化系统或者采用吸除、阻隔等设施以阻止职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装置和设备。

第二十四条 通防技术部、机电运输部负责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监督管理工作。各单位负责所在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日

常管理工作。

第二十五条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人,保证职业防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二十六条 各单位要建立防护设施责任制,并采取下列管理措施

(一)设置防护设施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兼)职防护设施管理员;

(二)制定并实施防护设施管理规章制度;

(三)制定定期对防护设施的运行和防护效果检查制度。第二十七条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要符合国家的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购置防护设施应当符合如下要求:

(一)产品名称、型号;

(二)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

(三)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应当同时载明防护性能、适应对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检测单位应当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检测的内容应当有检测依据及对某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的效果结论。

(五)不得使用没有生产企业、没有产品名称、没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报告的防护设施产品。

第二十八条 对防护设施应当建立防护设施技术档案管理

(一)防护设施的技术文件(设计方案、技术图纸、各种技术参数等);

(二)防护设施检测、评价和鉴定资料;

(三)防护设施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四)使用、检查和日常维修保养记录;

(五)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评价报告。第二十九条 防护设施效果检测

单位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设计和安装非定型的防护设施项目的,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应当经具备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评价和鉴定,未经检测或者检测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防护设施,不得使用。

第三十条 日常维护

各单位要对防护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防护设施正常运转,每年应当对防护设施的效果进行综合性检测,评定防护设施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的效果。

第三十一条 知识培训和指导

各单位要对员工进行使用防护设施操作规程、防护设施性能、使用要求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施。

第三十二条 各单位、部门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防护设施,如因检修需要拆除的,应当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并向员工配发个人防护用品,检修后及时恢复原状。

第七章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发放和使用管理制度 第三十三条 为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安全生产方针和劳动保护政策,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管理,确保劳动者在生产过程

中有较好的防护条件,促进我部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根据上级及集团公司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部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三十四条 个人防护用品种类:矿工靴、工作服、安全帽、防尘口罩、绝缘靴、绝缘手套、棉袄、防护眼镜、雨衣、皮裤、防噪耳塞等。

第三十五条 各部门职责

(一)人力资源部是个人防护用品管理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编制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计划,负责各单位防护用品的领用审批、统计工作。

(二)经营或财劳部门分别负责本公司及下属各单位的防护用品(小护品)计划、审批、领用等工作的落实,并对下属各单位发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经营管理部负责审批后的个人防护用品(小护品)计划的落实,对各环节及职责部门进行监督考核。

(四)后勤部负责按计划要求落实进货、根据各单位提供的料单发放个人防护用品。

第三十六条 个人防护用品的审批发放

(一)人力资源部依据《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AQ1051-2008)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各工种分类台帐和员工个人防护用品领用手册,对于接触粉尘作业的直接工并对各工种个人防护用品进行配置,严格按规定审批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微机集中统一发放。

(二)根据库存情况及防护用品工种配置标准,人力资源部每

半年编制一次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计划,经矿批准后,转供销公司华丰分部。

(三)按照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期限,人力资源部及时对各工种到期的个人防护用品进行配发。

(四)对新参加工作人员或员工工种变更的人员,人力资源部根据员工工种、个人防护用品配置标准进行(配置或重新配置)配发。

(五)员工凭个人防护用品手册和领料单审批领取。(六)对因生产需要超出个人防护用品发放范围的,由单位写出书面报告,经矿审批后,人力资源部再予以办理。

(七)小护品每年集中发放两次,上半年以6月底在册,下半年以12月底在册,由单位持领料单集体领取发放。

(八)各公司、各单位要建立个人防护用品领用、审批、发放台帐,并建立劳动防护用品审批计划。

第三十七条 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管理

(一)各单位技术负责人为本单位个人防护用品佩戴培训指导、监督、报废主要责任人,定期对各类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组织培训使用讲解,对已不能正常使用的一律按规定及时报废,重新审批。

(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者要严格按规定正确佩戴,对于井下使用的防尘口罩、防噪耳塞等特殊防护用品必须佩戴到位,切实发挥防护作用。

(三)安监员、工区各级管理人员要把防护用品佩戴检查,纳

入安全监察范围,对于不按规定佩戴的员工进行酌情处罚。

第三十八条: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

(一)供销公司华丰分部根据人力资源部编制的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计划进行采购,对供应商的评价,执行《采购、进货检验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二)对特种防护用品的采购,供应商必须提供经国家法定机构技术鉴定,由劳动部门颁发《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经营条件资格认可证》和国家质量检测中心《产品检验报告》及许可文件,由供销公司华丰分部负责存档保存复印件。

(三)特殊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前须进行严格检查,发现超过安全使用期限或失去安全效能的,不得发放使用,并隔离存放,建立报废记录。绝缘靴、绝缘手套由生产部机运组定期打压实验,不符合要求的由鉴定部门出具报废手续到人力资源办理更换证明。

(四)个人防护用品一律由矿统一配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购买,一经发现,对责任人按规定进行严肃处理。特殊防护用品由单位报经矿审批后,予以配备。

(五)个人防护用品种类的更该及调整,随上级有关文件规定调整而变动,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和替换。

第八章 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第三十九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广大员工的身体健康,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矿设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检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并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和向劳动者公布,特制订本制度。

第四十条 由通防工程部具体负责矿井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配备足够的检测仪器及设备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同时要配备持有特殊工种作业操作资格证的充足的监测人员,保证监测工作正常进行。

第四十一条 监测的职业危害因素种类:煤尘、噪声、高温、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硫化氢。

第四十二条 监测的具体分布点、监测周期严格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的要求进行,并严格各项制度及记录,保证测定结果真实可靠。

第四十三条 对于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出现超标时,由总工程师负责分析原因落实治理措施,直到监测结果正常时方可进行工作。

第四十四条 每年委托具有资质并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一次监测评价,并将结果报所在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并及时向员工公示,对于监测结果超标的地点要组织人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保证所有地点达标。

第九章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第四十五条 为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保护员工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四十六条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员工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

第四十七条 职业健康检查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山东煤炭安监局备案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承担。

第四十八条 卫生监督科根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别、接触水平等情况,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规定,制定职业健康监护计划并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员工有计划地到法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第四十九条 新上岗的员工由卫生监督科联系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查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应组织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

第五十条 对体检中发现有职业禁忌症与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员工应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发现健康损害或者需要复查的,除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外,还应及时告知员工本人,按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复查和医学观察。

第五十一条 对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卫生监督科应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

第五十二条 在生产、检修中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严重超标,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员工,所在单位应立即报告,卫生监督科应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第五十三条 若发现有疑似职业病的员工,卫生监督科应按规定向相关部门报告,并按要求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医学观察。

第五十四条 卫生监督科应将体检结果及时告知相关单位及个人。除职业禁忌证外,其他体检结果不得公开,确保医学资料的机密,维护员工职业健康隐私权、保密权。体检结果存入个人健康袋内保存。

第五十五条 各单位不得安排未经岗前体检、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和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孕期、哺乳期的女工从事对个人、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第五十六条 员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承担。

第五十七条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受查率应达100﹪,若无故不体检或因本人不配合造成无“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而影响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由本人负责。

第五十八条 矿为员工建立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内容包括:

(一)员工的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二)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四)职业病诊疗等员工健康资料。

第五十九条 设专人妥善保管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员工有权查阅、复印其本人的健康监护档案,员工离开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

化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篇5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安 全 生 产 部 2013年4月

目录

第一章 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1 第二章 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7 第三章 职业危害告知制度.............................9 第四章 职业危害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11 第五章 职业危害申报制度............................13 第六章 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14 第七章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20 第八章 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21 第九章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27 第十章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30 第十一章 职业危害事故管理制度......................34 第十二章 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职业危害管理制度......39 第十三章 应急救援预案管理..........................41第一章 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1.目的

1.1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预防职业病,保护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1.2 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单位、部门、外来承包商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3.术语、定义

3.1职业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有害因素。

3.2 职业病: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名单的疾病。4.机构设臵

公司成立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总经理任组长,常

务副总经理任副组长,各单位及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组员;安全生产部为职业卫生的日常管理机构,由安全生产部部长为主管职业危害负责人,并配臵一名专职职业危害管理人员。5.职责

5.1主要负责人职责:

5.1.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5.1.2设臵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5.1.3每年向员工代表大会报告企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员工对本企业职业健康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和解决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5.1.4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健康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亲自研究和制订职业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保证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投入并有效实施。

5.1.5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5.1.6督促、检查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及时消除职

业危害事故隐患。保障企业职业危害防治的投入,并有效的实施。

5.1.7组织建立并实施本单位的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和预案。

5.1.8及时、如实上报上级相关部门本单位职业危害事故。5.2主管职业危害负责人职责:

5.2.1全面负责公司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

5.2.2组织职业危害防治检查及落实职业危害因素整改; 5.2.3组织制定、修订和审定各项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并检查其执行情况;

5.2.4组织开展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工作。5.3专职职业危害管理人员职责:

5.3.1宣传、贯彻执行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规、制度和标准;

5.3.2负责日常职业危害防治的监督、检查、技术管理、教育以及职业危害事故的调查组织、统计、上报和建档工作。5.4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职责:

5.4.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并将此工作列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5.4.2审定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 3 的方案,并定期监督检查方案的落实情况,解决各部门关系协调、所需资金落实等问题。5.5安全生产部职责:

5.5.1宣传、贯彻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并监督实施 5.5.2全面负责公司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将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列入公司安全生产的重要议事内容。

5.5.3负责编制和监督实施公司安全卫生工作计划和安全卫生技术措施。

5.5.4负责做好生产现场各种职业危害因素、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评价管理,确定公司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和检测周期,协助属地政府部门对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公示;对超标场所,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方案,监督整改。

5.5.5负责新、改、扩建工程项目、大修项目和新产品开发的职业安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及安全卫生设施竣工验收工作,督促项目实施过程中安全卫生装臵、防护设施的设计、安装、投用,做到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

5.5.6负责公司安全卫生设施、防护用品、器材的配臵发放和使用管理工作。

5.5.7负责制定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5.5.8负责做好患职业病员工与工伤员工的医疗、康复工作,动态掌握患病与工伤员工的健康状况。

5.5.9做好职业安全卫生的教育培训工作,组织每年一次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员工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体检和应急时的健康检查工作;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职工办理《职业健康监护证》,负责编制《毒物周知卡》、警示标识。

5.5.10负责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负责企业劳动卫生档案的建立工作;

5.5.11负责组织进行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5.5.12负责在职员工职业病档案的归档工作。

5.5.13会同人力资源部联合开展职业卫生教育工作,普及和提高全体员工的职业卫生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5.6人力资源部

5.6.1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要求,负责做好员工上岗前、离岗时的健康监护体检,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5.6.2负责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臵。

5.6.3负责退休退养职工的职业病管理工作。5.7公司工会职责

5.7.1依法组织职工参加公司职业健康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

主监督,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维护职工在职业健康方面的合法权益。

5.7.2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进行监督,提出意见。

5.7.3参加职业危害事故调查,提出处理建议,并监督责任追究。

5.7.4组织有毒有害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疗、休养,组织劳动竞赛,开展班组安全、劳动保护三级网络、合理化建议和自主管理等活动,表彰先进。

5.7.5监督和评价各单职业危害管理人员履职情况。5.8其它职能管理部门

按照职能分工,配合做好公司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相关工作。

5.9各单位(外来承包商)职责

5.9.1负责做好本辖区内的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认真执行公司各项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规范。实施各项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计划。

5.9.2认真配合公司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加强内部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管理监督检查与考核。

5.10职业危害岗位防治职责

5.10.1参加职业危害防治培训教育和活动、学习职业危害防治技术知识,遵守各项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5.10.2正确使用、保管各种劳保用品、器具和防护设施。5.10.3不违章作业,并劝阻或制止他人违章作业行为,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企业负责人汇报。5.10.4当工作场所有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危险时,应向监督管理人员报告,并停止作业,直到危险消除。

第二章 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管理,保护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2.日常监测

2.1安全生产部负责本公司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在本部门内设专职专业人员,负责日常检测和管理工

作。

2.2安全生产部组织各单位开展对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确保检测正常运行,建立好本公司的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2.3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中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应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中有关规定进行设臵。3.检测和评价

3.1公司定期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周期为一年。

3.2安全生产部制定检测计划和经费预算,由公司承担。3.3公司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本公司的生产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3.4公司及时将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如实告知员工和卫生行政部门。

3.5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不符合卫生标准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订规划,限期整改到位。发现职业禁忌或者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员工,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臵。

3.6员工有权查阅、复印其本人职业卫生检测档案。

3.7有新、改、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报送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3.8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和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

第三章 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1.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止发生职业危害,切实保护公司员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2.岗前告知。

2.1人力资源部与新老员工签订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2.2未与在岗员工签订职业危害劳动告知合同的,应按国家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员工进行补签。2.3公司员工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时,公司人力资源部、安全生产部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现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签订职业危害因素告知补充合同。3.现场告知

3.1公司在生产现场醒目位臵设臵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以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的结果。

2、在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臵,设臵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臵措施等内容。4.检查结果告知

4.1如实告知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发现疑似职业危害的及时告知本人。员工离开本公司时,如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公司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4.2安全生产部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项职业危害告知事项的实 10

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告知制度的落实。4.3安全生产部对接触职业危害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和在岗定期培训和考核,使每位员工掌握职业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技能。

4.4因未如实告知从业人员的,从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公司不得以从业人员拒绝作业而解除或终止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四章 职业危害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

1.目的

为建立职业危害检查和隐患整改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加强职业卫生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职业危害事故,使生产作业环境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特制定本制度。2.检查分类

2.1组织季度职业卫生检查。由公司总经理负责,职业卫生领导小组参加,每季进行一次。

2.2组织月度职业卫生检查。由安全生产部负责,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参加,每月进行一次。

2.3由各分厂(部室)负责,组织每周对本单位工作范围内的职业卫生进行检查。

2.4由各岗位班组长负责,组织班组员工参加,对本班组运行过程中的职业卫生进行不定期检查。3.检查内容

3.1检查各单位、生产运行班组执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情况。3.2检查生产现场的总体卫生状况、警示标识、安全防护设施运行情况。

3.3检查应急救援设施、通讯装臵、在线报警仪器运行情况。3.4检查员工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员工操作规程执行情况、员工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3.5检查领导、员工职业健康知识和思想。4.落实隐患整改

4.1要狠抓职业卫生隐患的整改。对检查发现的隐患,由安全生产部和有关部门制订整改方案、方法,做到“四定”即:定项目、定时间、定责任人、定实施监督复核人。4.2职业卫生隐患整改中做到“三不推”,即车间、班组能整改的不推到分厂,分厂能整改的不推公司,今天能整改的不推到明天整改。

第五章 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1.目的

为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防治职业危害,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以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的规定,制订本制度: 2.制度要求

2.1职业危害申报工作主要由安全生产部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

2.2公司在每年定期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申报,申报分为网上和书面两种,申报时认真填写《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并加盖公章,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报安监部门备案,备案结束后从安监部门取回《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回执》。

2.3申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

(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4)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6)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2.4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安监部门申报变更:

(1)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2)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3)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4)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安监部门报告并办理相关手续。

第六章 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1.目的

为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组织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法规、知识、操 14

作规程、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维护的培训,特制定本制度。2.培训负责部门和培训对象

2.1人力资源部会同安全生产部对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培训和在岗期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宣传普及职业健康知识,督促员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指导员工正确使用预防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防护用品。

2.2人力资源部会同安全生产部应根据法律规范等的要求、公司实际情况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宣传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应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3.职业健康宣传

3.1公司利用公示栏、黑板报(墙报)、会议、培训、张贴标语等形式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宣传。

3.2各单位(部室)要利用班前班后会、安全报阅读、现场岗位职业危害讲解以及职业危害标志牌标识、公告栏等进行职业健康宣传。

4职业健康教育培训 4.1培训内容

(1)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与标准;(2)职业健康基本知识;

(3)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正确使用、维护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5)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基本技能等;(6)职业危害事故案例。5.培训的对象及方式

5.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5.1.1参与安监部门指定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持证上岗。根据证件有效时间,到期进行复训。5.2入厂新工人安全教育培训

5.2.1凡入厂新工人、新调入人员、新分配的大中专学生、来厂实习人员,由人力资源部通知用工单位,并用工单位安全管理部门组织进行公司、分厂、车间(装臵)、班组四级安全生产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工作,成绩归档存查。

5.2.2公司级级教育培训由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进行培训,教育内容:

(1)国家关于职业健康的方针、政策、法令,《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等。

(2)公司安全生产奋斗目标、管理组织、实施措施及生产工艺基本情况。

(3)综合安全知识,公司主要危险区域和典型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4)公司的各种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总则。5.2.3分厂级安全教育由分厂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进行培训,教育内容:

(1)本分厂安全生产组织及生产工艺流程。

(2)本分厂的安全技术规程、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安全制度与规定。

(3)本分厂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和典型事故的经验教训以及防范措施。

5.2.4车间(装臵)级安全教育由生产车间(装臵)负责人负责组织进行培训,教育内容:

(1)本车间(装臵)安全生产组织及生产工艺流程。(2)本车间(装臵)的安全技术规程、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安全制度与规定。

(3)本车间(装臵)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和典型事故的经

验教训以及防范措施。

(4)制订实施师徒合同、包学、包会、保安全、尊师爱徒。必需在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工作4个月后,才能单独作业。5.2.5班组教育由班组长负责进行培训,主要内容:(1)本班组生产组织及生产工艺流程。

(2)本班组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应急防范措施。(3)本班组岗位劳动保护用品佩戴、使用规定。(4)本班组主要设备性能及安全规程以及主要环节的危害防范注意事项。

(5)本班组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和职业危害防治措施规定。

5.3调换新岗位和采用新工艺人员的教育培训

凡调换新岗位人员和采用新设备、新工艺的岗位人员,要重新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

5.3.1责任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内容按“入厂新工人安全教育培训”要求执行。5.3.2采用新设备、新工艺的岗位人员,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技术培训学习,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5.3.3告知岗位工人,新设备、新设备存在的危害因素以及防范措施。

5.4一般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5.4.1由公司定期对各级领导干部、班组长、专职安全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和职业健康知识安全教育培训,并考试存档。5.4.2为了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防治职业危害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感。公司每年定期对在员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5.4.3一般“三违”人员由车间(装臵)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严重“三违”人员由分厂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将“三违”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存档。

5.4.4培训方式:定期教育与不定期教育相结合,采用课堂教学、观看录像、现场教育、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邀请专家授课等形式;

5.5培训时间: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执行。

5.6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档案资料:(1)三级安全教育卡;(2)员工的安全试卷;(3)相关培训证书的复印件;(4)其他有关资料

第七章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1.目的

为确保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给劳动者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2.检修要求

2.1各单位(部室)涉及职业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所使用的职业健康防护设施应由使用部门专人负责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并作好相应的台帐。

2.1公司各单位应定期组织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的教育培训。员工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健康知识,遵守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防护用品,发现职业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2.3认真执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检修的有关规定,精心维护所属设备,定期进行自检自查,确保设备正常安全运行。2.4安全生产部应会同各单位按照公司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和实施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检维修计划和方案,经常检查职业健康防护设施的日常检查、维护以及检修的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2.5各单位主要负责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日常维护。使用时发现设施出现故障时,应迅速切断电源,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不得擅自进行修理。

2.6安全生产部每月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使用单位每周对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当班工人每天对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巡查。

2.7防护设施在检修时,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进行,同时做好现场监护和有关人员的协调和指挥工作,悬挂安全警示标志牌,切断电源。

2.8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维护检修结束后,维护检修部门应做好现场的清理工作,并进行确认,确认合格后,方可与使用部门进行交接,并由交接双方签字。

第八章 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公司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劳动保护,规范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与管理,保护员工人身健康与生命安全,结合公司实际,依据国家有关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员工劳动保护用品计划、发放、离职后劳保用品的核算。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4术语

本制度所称劳动防护用品,是指由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的个人防护装备。(以下简称劳保用品)5职责

5.1公司安全生产部和各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是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和个人评审、修订,并定期进行更新。监督各单位落实管理制度的规定内容,对各单位劳保用品的领用和发放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5.2公司企管部负责各单位劳保用品计划、采购、库存、发放、建档工作。

5.3各单位负责员工劳保用品计划的提报和配发工作,督促、教育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劳保用品。6管理规定

6.1劳动防护用品的领用按照公司制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发

放标准》(以下简称劳保标准),按周期发放和领用。6.2由公司安全生产部组织相关人员按照《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和国家颁发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以及有关规定,制定适用于公司各单位、各岗位工作特点的劳保标准,并组织专题会讨论、通过。劳保标准在每年年末召开专题会进行评估,以确保劳保用品使用的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针对工种的更新以及岗位环境的改变,对劳保标准将做及时性调整。

6.3各单位每月25日前报送下一月度劳保计划,汇总至企管部。经与企管部库管员核对数量并保留合理库存的基础上,报送计划。劳保计划经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由企管部向供销中心报送以及回货的全程跟踪。6.4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

6.4.1定期劳保用品的发放(大劳保)

6.4.1.1分厂劳保发放管理人员按月编制劳保发放明细表(大劳保)于每月25日前报送下一月度劳保发放明细表至企管部劳保发放管理员处,进行审核。

6.4.1.2分厂劳保发放管理员依据月度劳保发放明细表开具劳保用品出库单,经分厂负责人签字,并经公司企管部劳保管理人员审核后,到物资库领用,劳保领用人员在发放明细表上签字确认。

6.4.1.3分厂劳保发放管理人员对到期劳保的发放按工种、岗位、人员进行分类建档,如实记录员工劳保用品发放情况。将每月劳保发放后有本人签字的领用记录明细表送至企管部备案。

6.4.1.4部室管理人员的劳保用品发放,由企管部劳保发放管理人员按劳保到期时间通知相关部室出具劳保用品领用单,经部室负责人签字和企管部劳保发放管理人员审核后,到物资库房领用。

6.4.1.5公司企管部劳保发放管理人员对分厂、部室各级人员的劳保发放按单位、工种、岗位、人员进行分类建档,如实记录员工劳保用品发放情况。6.4.2常用劳保用品发放(小劳保)

6.4.2.1每月25日前,由分厂劳保发放管理人员核准本厂各班组、岗位的人数,按劳保发放标准规定的数量,分工种、班组、岗位进行汇总,并制定明细记录报企管部。6.4.2.2分厂劳保发放管理人员按月分工种、班组、岗位开具劳保用品出库单,由分厂负责人签字,经企管部劳保发放管理人员审核后,到物资库领用。劳保领用由工种、班组、岗位负责人在发放明细表上签字确认。

6.4.2.3分厂和企管部劳保发放管理人员按月对常用劳保用品的发放按单位、工种、班组、岗位分类建档,记录常用劳保按月发放情况。

6.5各类劳保一律以实物发放,不以现金形式发放。

6.6员工因病、工伤、事假或其他原因脱离岗位一个月(含)以上,离岗期间劳保用品停发,劳保期限顺延。

6.7未列入发放范围或超出发放标准的劳保用品,必须由领用单位申报安全生产部审核,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发放。6.8劳保用品未到期领用的,由劳保发放管理人员依据劳保费用进行折价扣款后发放。

计算方法:劳保单价÷劳保期限×未到期月份=折价扣款 6.9转岗员工岗位劳保用品种类、使用期限相同的,不再发放新劳保,将使用期限顺延。

6.10公司员工应正确佩戴和维护劳保防护用品,对于使用到期的劳保用品给予正常发放。由于人为原因造成劳保用品未到期损坏的,由公司重新发放并按照采购价格从本人工资中扣除。员工在上班期间不允许使用私人购买的劳保防护用品,一经查实将给予相应处罚。

6.11各分厂在编制劳保发放明细表时,应严格按照劳保标准发放,如劳保用品数量与人员不符、弄虚作假者将给予通报;员工在领取劳保用品的同时应检查劳保是否完好,并在领用登记表上签字确认。

6.12在领用劳保用品后,存在质量问题时应及时向企管部进行信息反馈,企管部落实情况后,向供销中心进行反馈、处理。

6.13在员工离职时,办理完毕辞职手续后,对其所领用的劳

保用品给予核算。核算方法:对于大劳保(工作服、防寒服、安全帽、劳保鞋等)将根据领用时间、周期与辞职时间进行按月折算(劳保价格按照供销中心采购价执行)。公式如下: 折旧款=(劳保用品价格/劳保周期)×劳保用品未到周期6.14验收管理

6.14.1采购劳保物资到达仓库后,库管员应亲自同交货人办理交接手续,核对、清点物资名称、规格、数量是否一致。6.14.2所有进库劳保物资必须经过验收、填写验收入库单,并办理入库手续,涉及到技术性较强的或专用安全物资由验收小组组织进行联合验收。

6.14.3验收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且“三证一标志”要齐全有效,当验收人员主观无法检验劳保物资的性能和质量时,要校验到货“技术证件”,校对有关标准,并及时与相关单位联系,共同验收入库并填写“安全物资验货确认单”。

6.14.4验收劳保物资时,必须操作小心,保证被验物资的完好性,在启封和搬运时,应当按包装物上的指示标识操作。6.14.5对检验出的不合格的安全物资,要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7、附件

《鄂尔多斯市君正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劳动防护用品标准》

第九章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履行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的法定职责,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保护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2)相应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及处理情况;(4)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3.公司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 公司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

(1)公司申报检测、组织员工体检、委托医疗机构服务等活动的委托书;

(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评价报告;(3)职业病诊断报告;

(4)对职业危害患者、患有职业禁忌证者和已出现职业相关健康损害从业人员的处理和安臵记录。

(5)公司在职业健康监护中提供其他资料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记录整理的相关资料。4.职业健康检查

4.1安全生产部根据公司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类别、接触水平等情况,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有计划地到法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员工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

4.2组织拟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包括转岗到该作业岗位的人员)、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新进厂员工必须经职业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

4.3对长期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应组织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检查。由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核实人员名单,制定体检计划并组织实施。

4.4对即将离岗的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人力资源部组织其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未进行离岗体检的,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4.5对体检中发现有职业禁忌证或有从事与职业相关的健康

损害的员工应调离原作业岗位,并妥善安臵;发现健康损害或需要复查的,应如实告知员工本人,并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进行复查或医学观察。

4.6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安监和卫生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

4.7在设备生产、检修过程中如出现职业危害因素严重超标,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安全生产部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4.8公司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公司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并按规定妥善保存,接受安监部门的监督检查。4.9对员工要求查阅、复印其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公司应予以提供。员工离开公司时,可索取本人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公司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4.10公司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员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作业。

4.11职业健康检查、复查、医学观察、职业病诊疗费用由公司按有关法规规定执行。

4.12建立职业危害事故后参加应急救援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制度。

第十章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第一节 尘、毒、噪场所操作规程 1.目的

为切实落实公司各单位生产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健康,使本单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3.尘、毒、噪场所规定

接触粉尘场所,生产、储存、使用电石、一氧化碳场所,产生噪音的场所。

4.职业防护(防尘、防毒、防噪)4.1作业场所操作规程

4.1.1生产厂房和仓库设臵通风设施,使作业场所气体浓度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4.1.2在生产现场设臵洗浴设施。

4.1.3积极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4.1.4员工上岗前进行体检,工作期限定期进行体检,不安排有禁忌症人员从事相关危险,有害作业,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据健康情况进行调整工种。

4.1.5按劳保用品配备标准,进行劳保用品的发放,并检查督促其正确穿戴,生产区域内严禁穿短裤、裙子、高跟鞋、拖鞋及带铁钉鞋,严禁赤膊上岗。

4.1.6接触有毒物质员工喝水,进食前必须洗手、洗脸,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卫生。

4.1.7在教育培训中,对生产中涉及的危险有害物质的危害有害性,中毒后的处理方法,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培训、考核。

4.1.8作业场所定期进行空气监测。

4.1.9不断改进工艺、设备、使毒物浓厚、噪音、粉尘有效降低。

4.2生产过程中的控制

4.2.1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应采用密闭的设备和隔离操作,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毒害大的物料,革新工艺,实行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

4.2.2对作业场所散发出的有害物质,应加强通排风,并采取回收利用、净化处理等措施,未经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4.2.3对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和管道,要加强维护,定期检修,保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4.2.4若改变产品原材料或工艺流程,可能使尘毒等危害增加者,要采取可靠的预防性措施,按照变更管理的要求进行管理。

4.2.5防尘防毒设施,必须加强维修管理,确保完好和有效运转。

4.2.6对尘毒危害严重、测定超过国家规定卫生标准的作业场所,应当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理。有害作业现场必须配备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并对其进行经常性维护、检修,定期检测防护效果,确保正常使用,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4.2.7要认真做好防尘、防毒、防噪声工作,采取综合措施,消除尘、毒、噪危害,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4.2.8有毒、有害物质的包装,必须符合安全要求。4.2.9为接触尘、毒、噪等有害因素的员工配备适宜有效的个体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使用。

4.2.10在具有酸、碱等腐蚀性物质的场所设臵冲洗设施。

第二节 高温场所操作规程

1.目的

为搞好公司高温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员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公司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3.操作规程

3.1安全生产部负责本单位高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3.2首次参加高温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才能上岗。3.3凡是新、改、扩建工程的防暑降温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3.4高温岗位应采取有组织的自然通风,合理安排进风口和排放口。

3.5公司对产生高温的作业场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3.6在高温作业场所附近,应设臵员工休息室。

3.7按规定给高温作业人员提供清凉饮料及防暑药品。3.8给高温作业人员发放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如阻燃服、护目镜、面罩等。

3.9公司应安排接触高温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10职业病的管理和诊断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对疑似或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第十一章 职业危害事故管理制度

1.目的

为确保企业财产和职工的生命安全,促进生产发展,及时掌握事故发生情况,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和杜绝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2.职业危害事故的等级划分

根据职业危害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对生产造成的影响将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2.1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下的;

2.2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下的; 2.3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的。

3.职业危害事故的经济损失

3.1直接经济损失:包括设备损失,原材料损失,成品、半成品损失,设备维护费用。

3.2间接经济损失:因事故造成的停产、减产而带来的经济损失,用于事故抢救、恢复生产等与事故有关的各种费用。4.职业危害事故报告程序

4.1职业危害事故最先发现者,除立即处理外,还应以最快捷的方法向领导或调度报告,而后逐级上报。对重大事故,企业要立即将事故概况(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初步原因、伤亡、经济损失等)向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报告。事态仍在继续,要随时报告。

4.2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基层单位,要按规定填写事故报告送主管部门。

4.3分厂发生职业危害事故,一般类型的各,需在七十二小时内提出书面报告,如发生重大特大事故,需在五日内,提出书面报告

5.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5.1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和分析

5.1.1重大职业危害事故处理过程中,在不影响抢救事故的原则下,尽量保持现场原状,未经领导许可,不许乱动。

5.1.2 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后,要尽快采取措施,设法排除,并及时通知上级部门。

5.1.3轻微职业危害事故由分厂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

5.1.4职业危害事故由责任单位安全管理部门组织本单位人员组织调查分析。

5.1.5重大职业危害事故由公司安全生产部组织调查分析。5.1.6重大恶性职业危害事故由公司组织调查分析,并通知上级主管部门派人参加。

5.1.7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处理人员必须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5.1.8职业危害事故查清之后要召开事故分析会,使员工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5.1.9于抢救事故和防止职业危害事故扩大而迅速恢复生产做出成绩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5.2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理

5.2.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追究责任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1)由于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2)由于玩忽职守违反操作规程和有关规章制度而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

(3)发现有发生事故危险的紧急情况,不立即报告或积极采取措施,因而未能避免职业危害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事故

损失更大的。

(4)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劳动纪律,擅离职守,擅自启动而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

5.2.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对相关人员从严处罚:(1)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后,隐瞒不报,虚报或故意拖延报告的。

(2)在职业危害事故调查中,隐瞒事故真相,弄虚作假、推卸责任甚至稼祸于人的。

(3)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后,由于抢救不积极或不尽力造成职业危害事故损失更大的。

(4)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后,不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整改措施、致使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

(5)违反本制度规定程序,擅自处理或袒护包庇事故责任者的。

5.3发生下列事故应追究各级有关领导的责任:

(1)因没有经过教育和培训就上岗操作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

(2)缺乏操作规程或规程不健全而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3)用具不齐全不清楚而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4)设备严重失修、超负荷运行、对存在的隐患和缺陷不采取措施和修复而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

(5)对职业危害事故熟视无睹,不认真采取措施和对职工

违章作业制止措施无力,重复发生同类事故的。

(6)违章指挥、强令和擅自冒险操作而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

5.4对职业危害事故责任人的处罚标准:

(1)轻微职业危害事故对事故直接责任人扣除50—200元;一般职业危害事故扣除事故直接责任200——500元;重大职业危害事故扣除事故直接责任500----2000元。(2)对有上述5.2、5.3条规定的情况之一的,对职业危害事故相关人员及有关领导根据情况予以警告、罚款。6.“四不放过”的原则要求

6.1职业危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

6.2职业危害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6.3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6.4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7.事故档案管理

7.1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分厂,在职业危害事故处理结束后,记入本单位职业危害事故台帐。

7.2各单位每月发生的职业危害事故,月底前将职业危害事故报告送交安全生产部,由安全质管部进行月底统计上报,记入事故台帐。

7.3重大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结束后,要建立重大事故档案。

第十二章 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职业危害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保障外来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保证我厂生产连续稳定,特制订本制度。2.适用范围

参加新建、扩建、技改、检修等工程项目的外来施工单位及外来人员,应执行本制度的有关规定。3.管理规定

3.1公司(甲方)必须对外委施工的单位(乙方)合法性、技术水平和安全保证条件进行确认。其内容: 3.1.1验证乙方营业执照及经营范围是否符合要求。3.1.2乙方施工管理能力和队伍素质能否满足工程需要。3.1.3乙方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是否健全,安全措施是否落实。3.1.4乙方针对甲方生产区域内的职业危害是否有相关的保证体系是否健全、措施是否落实。

3.2甲方对乙方的确认,要由生产技术部、安全质管部联合审查,认证后,方能委托。

3.3甲乙双方要依照《合同法》的规定签订合同书。合同中,必须有职业危害防治条款,明确双方的工作责任。临时追加的项目,除按程序补办手续外,要由安全技术监管部门审定措施后,方可实施。

3.4方施工前,必须落实施工或检修方案,定人员、定措施,定工程质量标准、定检查制度等工作,并经甲方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

3.5乙方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做到:

3.5.1明确双方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的代理人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第一负责人。

3.5.2明确双方现场管理的对口工作人员。

3.5.3甲方向乙方介绍本单位生产特性及各项管理制度,并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技术要求,提供安全施工条件。3.5.4甲方有关人员陪同乙方各级和职业危害防治管理人员熟悉作业现场及环境,一同落实措施。3.5.5甲方监管部门要同乙方签订协议书。

3.5.6甲方要对乙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作业场所,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作业,并向甲方主管部门备案。

3.6乙方在施工期间,必须做到:

3.6.1现场作业中,必须严格执行甲方规定的制度,并取得甲方主管部门的批准,方可作业。

3.6.2施工和检修机械,工具必须符合要求。

3.6.3负责现场施工人员按厂部规定着装配戴防护用品。3.6.4现场工作人员应接受甲方主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对违章作业人员甲方有权令其纠正、处罚或停止作业。3.7施工结束后,乙方要彻底清理现场,并通知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撤离施工现场。

3.8乙方发生职业伤害亡事故,应由乙方负责调查和处理。涉及死亡1人或重伤3人以上的事故,乙方在上报其主管部门时,应同时抄送甲方主管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由甲方安全技术监管部门报上级备案。

第十三章 应急救援预案管理

1.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职业危害事件,指导和规范职业危害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职业危害事件对厂员工及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员工及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应急救援机构

2.1公司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公司总经理等领导班子成员、各部室、分厂第一负责人组成,发生事故时以指挥部为主,负责全公司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2.2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由总经理担任,副指挥由主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下设协调联络组、后勤保障组、抢险救灾组、安全警戒组、医疗救护组。

2.3安全生产部为应急救援日常管理机构,调度室为应急中心。

3.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职责 3.1总指挥:总经理

3.1.1全面负责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应急处理的指挥和协调,对事故与灾害的紧急处臵迅速作出判断与决策。

3.1.2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

3.1.3指挥现场人员撤离,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3.1.4决定事故现场是否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

3.1.5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处理做出安排。

3.1.6及时向上级安监部门报告重大伤亡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3.1.7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3.2副指挥:副总经理(分管职业安全卫生)

3.2.1协助总指挥工作,负责组织编写项目总体应急预案,提出抢险报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3.2.2指导抢险报修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3.2.3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

3.2.4审核工程安全技术交底资料,发生应急救援事件时为组长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3.2.5组织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3.2.6总指挥不在现场时代行工作。

3.2.7负责应急现场的直接指挥以及组织应急救援方案的演练。

3.2.8负责组织专业救灾队伍进行事故中心地带的抢救与救灾工作。

3.2.9负责组织自愿救险救灾队伍进行紧急情况下配合或替换专业救灾队伍抢险与救灾,防止事故或灾害扩大与蔓延。在事故调查清楚并定性的条件下,尽快清理现场,恢复生产。3.3协调联络组:安全生产部

3.3.1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3.3.2负责事故或灾害的紧急救险、救灾与处臵情况的通讯指令的传达,保证领导指挥机构与各成员之间,本公司与上级和周边公司之间(如地方消防、医疗机构)信息及时沟通,完成调度、汇报、通告与救援工作。

3.3.3负责在整个救险救灾过程事与遇险人员的家属联络和接待,作好精神和生活上的安抚工作。3.3.4负责对外消息的发布与澄清事宜。

3.3.5负责保险索赔事宜的处理,做好善后事宜。3.3.6负责应急过程的会议、记录与整理,应急事件结束后向应急领导小组提交会议记录报告,并参与事件(事故)调查、取证工作。

3.3.7负责组织制定安全技术培训计划,对现场急救员与现场的所有作业人员进行自救互救知识的培训教育,使每一名从业人员都能够掌握通畅呼吸道、人工呼吸、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和搬运等急救技术,了解在可能出现的恶劣条件下求生求救的方法。

3.4后勤保障组:企管部

负责应急所需的机械、装备、材料、生活保障物资的供应、组织、调集工作。3.5抢险救灾组:各分厂

3.5.1在第一时间内组织现场安全抢险救灾工作,对抢救过程中的工艺设备、管线以及电力等进行调整和控制,并及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报告现场情况。

3.5.2负责组织医疗人员对事故现场受伤人员的临时抢救和临时处臵,并协助医护人员护送重伤员到相应的医疗机构治疗。

3.5.3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管理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3.5.4责组织调查事故经过,查明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并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3.5.5应急事件结束后向应急领导小组提交抢险救灾实施报告。

3.6安全警戒组:各分厂安全员

3.6.1事件发生后组织警戒保卫人员封闭事故现场、隔离事故或灾害区域。

3.6.2负责保护现场、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照相取证。3.6.3负责维持秩序、疏通交通等工作;协助、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对伤亡事故的处理。

3.7医疗救治组:质计部

3.7.1负责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3.7.2区分伤重程度,使重试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3.7.3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的治疗效果,并将治疗进展情况及时反馈给应急领导机构,以便领导及时做出决策。

4.应急救援管理

4.1各单位要根据公司各类预案要求及时开展救援演练工作。

4.2公司内事故报警方式采用内部电话和外部电话线路进行报警,由指挥部根据事态情况通过公司内部电话发布事故消息,做出紧急疏散和撤离等警报。需要向社会和周边发布警报时,由指挥部人员向政府以及周边单位发送警报消息。事态严重紧急时,通过指挥部直接联系政府以及周边单位负责人,由总指挥部亲自向政府或负责人发布消息,提出要求组织撤离疏散或者请求援助,随时保持电话联系。

4.3公司应急救援人员之间采用内部和外部电话线路进行联系,应急救援小组的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禁止随意更换电话号码的行为。特殊情况下,电话号码发生变更,必须在

48小时内向指挥部报告。指挥部必须在24小时内向各成员和相关部门发布变更通知。

4.4现场事故应急处理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遏制事故,从而防止事故扩大到附近的其它设施,以减少伤害。在处理事故时要坚持以下原则:

(1)消除事故原因。(2)阻断事故源。

(3)把受伤人员抢救搬运到安全区。

(4)危险范围内无关人员迅速疏散、撤离现场。(5)事故抢险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和必要的防范措施后,迅速投入排险工作。

4.5安排对工人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姓名、工作岗位、工作班次、地址等,并保存在安全生产部,还要定期更新,以便在应急疏散人员时保证所有人员都疏散到位。发现缺员时,应及时报告所缺员工的姓名和事故前所处的位臵等。4.6事故发生后,要迅速划定事故现场隔离区范围,防止无关人员误入现场造成伤害,同时要做好隔离区的交通管制工作。

4.7事故得到控制后,要立即对现场进行洗消并迅速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在对现场进行采取摄像、拍片等取证分析后,由总指挥下达解除应急救援的命令。在涉及到周边社区和单 47

位的疏散时,由总指挥通知周边单位负责人员或者社区负责人解除警报。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 篇6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

自196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中规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的定期检查与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等制度以来,我国目前比较成熟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有:安全生产责任制、职业安全健康措施计划制度、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制度、职业安全健康检查制度、伤亡事故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职业安全健康监察制度、“三同时”制度、职业安全健康(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制度等。现对上述各项管理制度分述如下。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用人单位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是用人单位行政岗位责任制度和经济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本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按照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工人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应做的事情及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

用人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五同时”,就是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其内容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纵向方面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即各类人员(从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到一般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横向方面各分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即各职能部门(如安技、设备、技术、生产、财务等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职业安全健康措施计划制度

职业安全健康措施计划制度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和安全卫生设施,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这种制度对企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

职业安全健康措施计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单位或工作场所;(2)措施名称;(3)措施内容和目的;(4)经费预算及其来源;(5)负责设计、施工的单位或负责人;(6)开工日期及竣工日期;(7)措施执行情况及其效果。

职业安全健康措施计划的范围应包括: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伤亡事故、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等内容,具体有以下几种:

1.安全技术措施,即预防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工伤事故的各项措施,包括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防爆炸设施等措施。

2.职业健康措施,即预防职业病和改善职业健康环境的必要措施,包括防尘、防毒、防噪音、通风、照明、取暖、降温等措施。

3.辅助用室及设施,即为保证生产过程安全卫生为目的所必须的用室及一切措施,包括更衣室、休浴室、消毒室、妇女卫生室、厕所等。

4。职业安全健康宣传教育措施,即为宣传普及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所需要的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职业安全健康教材、图书、资料,职业安全健康展览和训练班等。

编制职业安全健康措施计划主要依据以下几方面:(1)国家发布的有关职业安全健康政策、法规和标准;(2)在职业安全健康检查中发现而尚未解决的问题;(3)造成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主要原因和所应采取的措施;(4)生产发展需要所应采取的安全技术和工业卫生技术措施;(5)安全技术革新项目和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编制计划时,用人单位领导应根据本企业的情况,分别向车间提出具体要求,进行布置。车间领导要会同有关单位和人员制定出本车间的具体措施计划,经群众讨论,送安技部门审查汇总,技术部门编制,计划部门综合后,由用人单位领导召开各管理、生产部门等负责人参加的会议,确定措施项目,明确设计、施工负责人,规定完成日期,经领导批准后,报请上级部门核定。根据上级核定的结果,与生产计划同时下达各车间贯彻执行。

三、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要“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用人单位的安全教育工作是贯彻用人单位方针,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首先在于提高用人单位管理者及员工做好职业安全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帮助其正确认识和学习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其次,是能够普及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增强安全操作技能,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995年11月8日劳动部颁布的《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劳部发[1995] 405号)对生产岗位员工安全教育、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和组织管理作了具体规定。安全教育的形式一般包括:管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特种作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职工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和经常性职业安全健康教育。

1.管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

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厂长、经理主要应进行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工伤保险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知识及安全文化;有关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项内容教育。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四十学时。

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人员教育内容应包括: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职业安全健康标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职业健康知识、安全文件;工伤保险法律、法规;职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程序;有关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项内容。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一百二十学时。企业其他管理负责人(包括职能部门负责人、车间负责人)专业技术干部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安全健康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本职安全生产责任制;典型事故案例剖析;系统安全工程知识;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二十四学时。

班组长和安全员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职业健康和安全文化的知识、技能及本企业、本班组和一些岗位的危险因素、安全注意事项;本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抢救与应急处理措施等。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二十四学时。

2.特种作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

特种作业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根据国家经贸委《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13号令)的规定,特种作业的范围包括: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操作;制冷作业;爆破作业;矿山通风作业(含瓦斯检验);矿山排水作业(含尾矿坝作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或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并经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作业。特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前,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教育,增强其安全生产意识,防止由于缺乏安全教育和必要的技能培训而引起伤亡事故。因此,国家经贸委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推行全国统一培训大纲、统—考核教材、统一证件的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作业前,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获得证书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包括安全技术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以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为主。《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由国家统一印制,地、市级以上行政主管部f1负责签发,全国通用。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者,每两年进行一次复审。未按期复审或复审不合格者,其操作证自行失效。

3.用人单位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

用人单位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主要有新员工上岗前的三级教育、“四新”教育和变换岗位教育、经常性教育三种形式。

1995年劳动部《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提出了“企业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厂级、车间级v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的要求。三级教育时间不得少于四十学时。厂级安全教育由企业主管厂长负责,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内容应包括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通用安全技术、职业健康和安全文化的基本知识,本企业职业安全健康规章制度及状况、劳动纪律和有关事故案例等项内容。车间级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由车间负责人组织实施,车间专职或兼职安全员协助,内容包括本车间的概况,职业安全健康状况和规章制度,主要危险因素及安全事项,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主要措施,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班组级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由班组长组织实施,内容包括遵章守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间工作衔接配合的职业安全健康事项,典型事故及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等项内容。企业新职工须按规定通过三级安全教育和实际操作训练,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明确指出:“企业在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企业职工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位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必须进行相应的车间级或班组级安全教育。”因此,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投产前,也要按新的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和培训参加操作的岗位工人和有关人员,使其了解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安全性能及安全技术,以适应新的岗位作业的安全要求;当用人单位内部职工从一个岗位调到另一个岗位、或从某工种改变为另一工种、或因放长假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用人单位必须进行相应的安全技术培训和教育,以使其掌握现岗位安全生产特点和要求。

4.经常性职业安全健康教育

无论何种教育,都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同样如此,必须坚持不懈、经常不断地进行,这就是经常性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在经常性安全教育中,安全思想、安全态度教育最重要。进行安全思想、安全态度教育,要通过采取多种多样形式和安全活动,激发员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热情,促使员工重视和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经常性安全教育的形式有:每天的斑前、班后会上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活动日;安全生产会议;事故现场会;张贴安全生产招贴画、宣传标语及标志等。

四、职业安全健康检查制度

职业安全健康检查制度是清除隐患、防止事故、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职业安全健康检查可以发现企业及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以便有计划地采取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主要是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和查事故处理。查思想主要是检查用人单位领导和职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查管理是检查用人单位是否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正常工作;查隐思是检查生产作业现场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要求;查整改是检查用人单位对过去提出的问题的整改情况;查事故处理主要是检查用人单位对伤亡事故是否及时报告、认真调查、严肃处理。安全生产检查时要深入车间、班组,检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条件、生产设备以及相应的安全健康设施和工人的操作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为保证检查的效果,必须成立一个适应安全生产检查工作需要的检查组,配备适当的力量。安全生产检查的组织形式,可根据检查的目的和内容来确定。

五、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

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是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的一项重要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七条对此做了明确的规定。这项制度的内容包括: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事故的报告;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事故的统计;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一)伤亡事故的统计报告和处理

我国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工作,经过40多年的不断总结,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

1.伤亡事故分类伤亡事故的分类,分别从不同方面描述了事故的不同特点。根据我国有关法规和标准,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伤亡事故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伤害程度分类

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为一个工作日以上(含1个工作日),105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

重伤,指损失工作日为105个工作日以上(含105个工作日)的失能伤害,重伤的损失工作日最多不超过6000日;

死亡,有职工死亡或重伤损失工作日超过6000日,这是根据我国职工的平均退休年龄之和计算出来的。

(2)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

重伤事故,指有重伤没有死亡的事故;

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l一2人的事故;

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

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的事故。

(3)按事故类别分类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事故类别划分为20类,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2.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

组织在进行伤亡事故报告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发布的有关伤亡事故报告规程及其他有关规定。这些规定主要有:1989年国务院第34号令《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和1991年国务院第75号令《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2001年4月国务院颁布第302号令——《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3.伤亡事故统计

关于伤亡事故的统计我国目前有如下规定:1992年劳动部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实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和1993年发出的“关于印发《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问题解答》的通知”。

(二)职业病的统计报告和处理

1.职业病报告办法职业病报告必须是国家现行职业病范围内所列举的病种,卫生部曾于1988年修订颁发了《职业病报告办法》,规定了职业病报告的具体办法。根据此规定,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治机构或卫生防疫机构负责职业病报告工作。职业病报告实行以地方为主,逐级上报的办法。一切企、事业单位发生的职业病,都应报告当地卫生监督机构,由卫生监督机构统一汇总上报。

2.职业病处理有关职业病的处理,是政策性很强的一项工作,涉及职业病防治及妥善安置职业病患者、患者的劳保福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及职业康复等工作,目前可按卫生部、劳动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1987年月11月发布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执行。根据此规定,职工被确诊患有职业病后,其所在单位应根据职业病诊断机构的意见,安排其医疗或疗养。在医治或疗养后被确认不宜继续从事原有害作业或工作的,应自确认之日起的两个月内将其调离原工作岗位,另行安排工作;对于因工作需要暂不能调离的生产、工作的技术骨干,调离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半年。患有职业病的职工变动工作单位时,其职业病待遇应由原单位负责或两个单位协调处理,双方商妥后方可办理调转手续。并将其健康档案、职业病诊断证明及职业病处理情况等材料全部移交新单位。调出、调入单位都应将倩况报告所在地的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机构备案。职工到新单位后,新发生的职业病不论与现工作有无关系,其职业病待遇由新单位负责。劳动合同制工人,临时工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在待业期间新发现的职业病,与上一个劳动合同期工作有关时,其职业病待遇由原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单位负责。如原单位已与其他单位合并,由合并后的单位负责;如原单位已撤销,应由原单位的上级主管机关负责。

(三)职业病的防治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本法共7章79条。

主要内容包括:关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管理原则的规定、职业病的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的诊断管理、对职业病病人的治疗与保障等。此外,该法根据所设定的制度、措施,按照不同违法行为的不同性质、危害后果,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突出了责令停止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停建、停产直至关闭的处罚;对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本法还对卫生行政部门及其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做了规范,并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职业安全健康监察制度

职业安全健康监察制度是指国家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部门,代表政府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监察,以政府的名义,运用国家权力对生产单位在履行职业安全健康和执行职业安全健康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情况依法进行监督、检举和惩诫制度。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监察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3年,国务院批转《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安全监察工作的报告》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劳动安全监察制度。

职业安全健康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执行机构设在行政部门,设置原则、管理体制、职责、权限、监察人员任免均由国家法律、法规所确定。职业安全健康机构与被监察对象没有上下级关系,只有行政执法机构和法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职业安全

健康机构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可以采取包括强制手段在内的多种监督检查形式和方法来执行监察任务。

职业安全健康机构的监察活动是以国家整体利益出发,依据法律、法规对政府和法律负责,既不受行业部门或其他部门的限制,也不受用人单位的约束。

职业安全健康具有专属性。而执法主体是县级和县级以上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部门,而不是其他的国家机关和群众团体职业安全健康还具有强制性。职业安全健康机构对违反职业安全健康、法规、标准的行为,有权采取行政措施,并具有一定的强制特点。这是因为它是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后盾的,任何单位或个人必须服从,以保证法律的实施,维护法律的尊严。

七、职业安全健康(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制度

1996年原劳动部发布了第3号令《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1998年原劳动部发布了第10号令《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和第11号令《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单位资格认可与管理规则》,从而正式提出开展“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1999年国经贸安全[1999]500号《关于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单位进行资格认可的通知》从政策上将此项工作引向更深的层次。

预评价制度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分析、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危害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和可行的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措施和管理对策,作为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劳动安全卫生设计和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的主要依据,供国家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进行监察时作为参考。预评价实际上就是在建设项目前期,应用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工程、项目)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预测性评价。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规定下列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

1.属于《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基本建设项目和大中型划分标准的规定》中规定的大中型建设项目;

2.属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生产类别为甲类的建设项目;

3.属于劳动部颁布的《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中规定的爆炸危险场所等级为特别危险场所和高度危险场所的建设项目

4.大量生产或使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规定的Ⅰ级、Ⅱ级危害程度的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建设项目;

5.大量生产或使用石棉粉料或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粉料的建设项目;

6.其它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部门确认的危险、危害因素大的建设项目。

甘肃省第二安装工程公司

职业将康安全管理制度 篇7

中国煤化工企业在过去很多年普遍运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安全管理, 而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是近些年来确立的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两种安全管理模式各有优、缺点, 现在很多煤化工企业将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有机整合在一起、共同运用。实践表明, 将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机整合、共同运用的安全管理效果远高于任何单一安全管理模式的效果。本文旨在推动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科学、高效整合, 推动煤化工企业管理高效化、科学化、合理化。

1 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方法

在现代的煤化工企业中,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这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存在以下问题:

a) 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内容上有交叉重合的地方, 也有较多相互抵触、互为矛盾之处;

b) 两种安全管理模式的目的、结构有所不同, 因此整合所需周期时间较长, 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容易出现混乱;

c) 整合后的安全管理模式章程规则在实践中较难贯彻, 存在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地方;

d) 这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难度较大, 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安全等级考核的工作难度大。

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方法分为三个步骤:

a) 整合模式的内容融合。整合两种模式, 需要认真比较这两种安全管理模式的异同, 从宏观角度看待这两种安全管理体系, 两种安全管理制度内容交集的地方, 选择规定更加详细规范的那一种, 有冲突、矛盾的内容, 根据煤化工企业实际管理情况, 选择更合适的一种, 此外还要补充一些规定, 使这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更加合理、科学;

b) 整合体系的文件规范化。当煤化工企业已完成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策划工作, 就需要将最终整合结果以文件形式规范化, 确立操作的行为规范, 使整合安全管理模式具有健康、完整的体系;

c) 统一监测、审核、评估的标准。安全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拥有不同的检测、审核、评估标准。将这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后, 需要统一监测、审核、评估标准, 将这两种安全标准的评估标准有机整合, 能够对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定期、集中评估审查, 效率更高。

2 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模式的运行机制

目前中国煤化工企业运用的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体系运行机制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环节及对整个管理模式运行的综合考核两部分。

2.1 风险管理的运行机制

煤化工企业风险管理运行过程包五方面内容:

a) 组织规划。具体工作时组建具体工作部门, 分工明细化, 安排不同领导负责。由部门制定统一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实行方案等;

b) 技术培训。该环节的目的是使煤化工企业员工了解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培训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并且是逐步递进。 (a) 对员工进行基础知识培训, 务必使每一位员工了解整合安全管理模式体系的内容、管理机制、运行方式, 使企业员工树立安全管理意识; (b) 进一步培训是让员工对整合安全管理模式的要素有所了解, 理解各部门、各要素存在的必要性及作用, 规范员工工作, 落实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c) 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规避风险的有效办法, 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规范自己工作中的操作;

c) 确立安全管理模式文件。将整合安全管理模式文件化, 对具体要求、具体指导书面化, 方便领导指导工作, 方便员工学习;

d) 执行环节。以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文件为根据, 严格执行文件内容, 科学合理安全管理企业;

e) 改良环节。以安全管理模式在实践中运行状况为基础, 不断改良, 使其更好地适应企业实际情况, 促进企业安全生产。

2.2 综合考核

通过对整合模式在实践中运用情况的综合考核是为了发现安全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问题、不足, 及时调整管理结构、内容, 改进企业安全管理模式运行效果。考核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方面:a) 考核具体工作岗位的安全性, 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 找到安全管理模式的漏洞, 以及时弥补;b) 对煤化工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安全考核;c) 对煤化工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安全考核。找到安全管理模式中遗漏的规定项、不足项, 进行补充完善。综合考核工作需要参考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文件, 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有详细的安全等级标准可供参考。

3 科学评估

现代中国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 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煤化工企业的生产工作危险性很高, 对技术要求也高。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 危险将会大大提高, 所以, 安全管理模式的存在极为必要。但是, 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尤其是现代煤化工企业运用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整合一体的管理模式, 在实践中优势明显高于过去的同时, 其存在的问题也需要提高重视程度。要确立常态评估机制, 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科学评估整合安全管理模式。对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科学系统评估是以煤化工企业日常生产为出发点, 考察煤化工企业员工技术操作是否规范、是否了解企业安全管理条例等, 考察企业生产设备, 根据安全管理要求, 确认设备是否安全运行, 考察企业生产环境是否符合国家对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要求。

4 建议

a) 加强员工安全教育, 使员工树立安全意识;b) 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宣传工作;c) 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包括向其介绍企业安全管理条例, 培养其发现危险、分析问题、解决危险的能力, 规范操作;d) 企业安全管理条例文件化应加强简洁性、实用性、高效性, 避免浮夸风;e) 严格贯彻企业安全管理条例, 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不断更新改进。

5 结语

介绍目前中国煤化工企业所采用的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的安全管理模式, 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目前中国煤化工企业的职业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模式、结构上的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科学合理建议。煤化工企业如果能够将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贯彻在实践当中, 不仅能够提高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效率, 提高安全管理效果, 而且能够降低企业安全管理成本。

摘要:以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运用为具体切入点, 详细介绍目前中国煤化工企业运用此整合模式的运行机制, 科学评估对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运用在煤化工企业实践安全管理实践运用中的效果, 并提出若干加强整合方式安全管理的建议, 以期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职业将康安全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职业安全健康 人力资源 管理 创新

职业安全健康问题一直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需解决和完善的关键问题。根据2010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职业病报告显示,在2009至2011年之间,我国新发职业病高达27240例。相比之前其增幅达到了50.3%。而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专家估计,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职业病患者的人数还将不断增加,由此,对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很大的调整,其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一、加强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主要是指能够推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能力以及体力劳动能力的人数总和,它是生产力的诸因素当中最积极、最活跃并且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同时也被称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资源。随着知识经济的时代的不断发展,人已然成为了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动力,科学技术与人力资源也已经成为了当前国际竞争的核心。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并加强其开发力度,成为了各国未来发展策略中的重要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以经济学和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各种方式的招聘、甄选及培训等方式对组织内外的各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地运用,以满足和顺应组织在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需要,从而保证并促进实现组织目标已经人员发展的最大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要是合理的预测组织人力资源的需求并根据其需求制定相应的计划,通过招聘的方式选择人员并有效地对其进行组织、考核、开发等工作,这个过程就称之为人力资源管理。

目前,我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大多都还沿用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其管理理念较为落后,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种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导致了人力资源配置的非社会化并导致很多人力资源流失。要改变这种情况,唯有对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创新,以盘活现有的人力资源,并大力促进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由此构建符合我国实际国情并适应国际现代化发展的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二、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人力资源管理尚存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列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理念较为落后:目前,我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在管理理念方面还较为落后,传统的管理理念早已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并逐渐暴露出一些列问题。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上的人员大部分都是直接由政府指派,其中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大都是经过多年的工作年限而得以提拔上来的,其自身专业知识及素养都不高,对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及技能都较为缺乏。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也导致其管理模式的落后,大多都还在沿用以往的管理模式,即按照上级主管机关单位布置的任务进行工作,而并未将管理工作与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这种没有针对性的且盲目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模式严重的阻碍了我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二)激励因素不足:一个企业或是单位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使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单位保持高度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在工作中尽心尽力。构建激励机制则是帮助完成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而目前我大部分企业单位在这方面做的努力还不足,其中存在平均主义倾向,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机制或绩效考核等激励机制,但管理方面的缺陷使其无法最大程度的实现,这种情况使员工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有的员工甚至以应付的态度来面对工作。因此,企业单位必须加强激励机制的建设,除了经济上的奖励,企业还应从精神层面对员工进行鼓励,员工是企业单位中的主要人力资源,因此,只有使员工的人生价值观与企业统一,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的发展。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多鼓励员工,大力支持他们的工作并认可其工作绩效,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更大程度的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

(三)培训开发力度较弱: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安全健康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变得日益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发展使培训工作成为了当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工作。我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培训开发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例如,缺乏科学的发展计划以及管理体制,没有长远的持续的未来规划目标,只重视当前利益而缺乏对长远利益的考虑等,这些问题都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和开发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并与社会的发展脱节。

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周期长和见效慢的特点,因此,某些单位早期的教育培训补助,导致其人力资源的发展没有可持续性,因此,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使人力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工作顺利进行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道德素质等各方面对人才进行教育和培养。

三、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创新是当代社会各行各业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内容。唯有创新,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唯有创新,才能使企业持续性的良好的发展。而创新的根本在于人,为了能够适应当前的创新形势,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必须进行创新型改革。应不断的探索新形势下的最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模式,以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需要从观念创新上入手。管理理念是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中的核心引导。我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应树立起盟约关系的管理理念和人文心理管理的理念。前者主要是在原则上为企业和员工之间制定相应的合约,使之成为一种合作关系,而并非上下级关系,加强双方对彼此的信任度,统一其人生价值观。后者主要是从心理和精神方面,管理部门应改变传统的硬性管理模式,更多的从心理上和精神上使企业单位与员工进行无障碍沟通和交流,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中将人性与文化融入其中,以创造轻松和谐的工作范围。

(二)提高管理专业水平: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应不断的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其专业技能,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自身素质的高低都是影响其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管理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培养非常重要。

(三)提升战略高度:现代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战略主要侧重于全局性及前瞻性。这要求管理部门重视提供更多的高智商高策略型人才,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唐仕川,张斌.浅析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7(10):191-194.

上一篇:专业开设调查报告下一篇:开办针织厂合作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