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2024-08-27

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共11篇)

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篇1

职业暴露及员工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全院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操作常规,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和按照血液、体液隔离要求加强防护,防止因违规操作或防护不当造成的人身伤害以及医院感染的发生。

二、工作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按职业暴露防护措施进行防护。

三、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按职业暴露处理流程采取处理措施,科主任或护士长应尽快安排职工接受紧急处理。

四、发生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应立即报告部门负责人,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并签名,科主任或护士长进行确认,并在登记表上确认签名,随后上报护理部。

五、护理部接到报告后上报院感小组,进行血清学评价和预防,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或加强培训,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意外还是违规操作。

六、院感小组对暴露人员及时实施血清学检查和预防性用药指导,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并提供咨询,给予随访和保密。

七、上报登记资料统一由护理部保存。

八、院感小组每年将本院发生艾滋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

医院感染委员会

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篇2

1 职业卫生实验室管理要求

①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布局合理、整齐有序。②应健全安全操作规程, 水、电、气管线路布局应符合安全要求, 实验室应具备防尘防毒设施。③应配备防火、防污染、控制进入等安全措施。

2 职业卫生实验室检测工作中的安全实施要求

①实验室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完整的实验室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应包括:建立实验室卫生环境秩序、日常工作安全管理、化学药品安全管理要求、实验室仪器使用管理制度、压力气瓶安全使用管理规定、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②实验室卫生环境秩序。实验室应与办公场所独立分置, 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需按规定穿戴工作服, 实验室物品应按固定位置摆放整齐, 实验完毕应及时清理现场和实验用具, 离开实验室前应检查水电气门窗和仪器是否正确关闭。③日常工作安全管理。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应包括用电安全、防火防爆、防中毒及防烫伤灼伤、防腐蚀等。

实验室中仪器设备应符合安全用电管理规定, 大功率实验设备 ( 如原子吸收、马弗炉、烘箱、微波消解设备等) 应用专用电线, 防止超负荷用电着火。新购仪器应由专门人员进行调试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长时间搁置的仪器在重新启用前应检查其绝缘情况, 如有破损修理后方可使用。

实验室应配备灭火器材、急救箱以及个人防护用品。可燃气体查漏应使用肥皂水, 易燃液体使用应远离火源。

实验过程要坚持预防为主原则, 尽量避免化学中毒事故的发生。样品准备间、分析室应有通风排气装置, 实验区域应配备喷淋洗眼器等应急设施, 并安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实验室人员应了解常用有毒物质的摄入途径、中毒症状以及急救办法。尽量采用低毒试剂代替高度试剂, 使用挥发性试剂时应打开通风设施, 并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④化学药品安全管理要求。实验室中标准样品、试剂及溶液应有明晰标签。化学药品应分类陈列整齐, 放置有序、避光防潮、通风干燥。易燃易挥发易腐蚀品种应单独储存。称取试剂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用后盖好, 不得使用过期或变质试剂。易燃易爆试剂应贮存于铁柜中, 柜顶应有通风设备。

⑤实验室仪器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应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作业指导书及仪器操作规程合理操作。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容器应符合标准要求, 保证准确可靠, 凡计量器具须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方可使用。仪器设备领用时要认真填写仪器领用登记表, 并检查仪器性能是否正常, 归还仪器时要保持仪器外观清洁, 性能正常。

⑥压力气瓶安全使用管理规定。压力气瓶必须存放于通风阴凉干燥、隔绝明火、远离热源的房间内并分类存放, 使用时需直立放置并加装固定环, 可燃气瓶不得进入实验楼内。充装有相互接触可引起燃烧、爆炸气体的气瓶 ( 氢气、氧气) 不能共同存放, 也不能和其他易燃易爆物品混合存放。气瓶及减压器应定期进行耐压试验和气密性实验。排放余气时要打开门窗, 让空气充分流通, 防止窒息。

⑦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实验室需按规定设置收集容器, 随时分类收集、分别储存各种废液、固体废弃物。废液、废固收集器应无破损且不会被腐蚀, 容器本体及存放点需贴危险标志、警示牌。实验室强酸强碱需经稀释、中和处理后放入废液收集器中。有毒、剧毒品、不相容化学品的废弃物要单独存放, 且有相应的安全标签 ( 化学品名、紧急处理方法、联系人等) , 不可与其他废弃物混放, 以免发生反应产生危险。废液收集后统一处理, 联系有废液处理资质的厂家集中回收。

3 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实验室发生火灾时, 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灭火措施, 防止火势蔓延。若火势较猛应选择适当的灭火器进行灭火, 视火情拨打“119”报警求救, 并到明显位置引导消防车。实验室发生中毒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不得延误。实验室发生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开关, 若距离较远可用干燥的木棍或者竹竿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 并立即联系医院急救。实验室发生强酸、强碱灼伤应用大量流动水清洗, 再分别用低浓度的弱酸或者弱碱进行中和并进行进一步处理。

4 结语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安全健康管理制度, 明确人员管理职责, 树立人员的安全环保意识, 培养规范操作技能, 并采取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和保护设施, 建立紧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对于职业病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乃至全社会的稳定和谐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鲍敏秦, 张原, 张双才.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及管理对策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 (01) :188-191.

[2]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S].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司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 2013, 9.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篇3

2.职业资格证书作用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3.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义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以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4.职业资格证书如何办理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职业资格证书的程序为: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将考核合格人员名单报经当地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审核,再报经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行业部门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批准后,由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按照国家规定的证书编码方案和填写格式要求统一办理证书,加盖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专用印章,经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行业部门劳动保障工作机构验印后,由职业技能鉴定所(站)送交本人。

5.就业准入

所谓就业准入是指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范围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并向社会发布。

6.实行就业准入的具体规定

职业介绍机构要在显著位置公告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范围;各地印制的求职登记表中要有登记职业资格证书的栏目;用人单位招聘广告栏中也应有相应职业资格要求。职业介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对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应要求求职者出示职业资格证书并进行查验,凭证推荐就业;用人单位要凭证招聘用工。

从事就业准入职业的新生劳动力,就业前必须经过一到三年的职业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对招收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的用人单位,劳动监察机构应依法查处,并责令其改正;对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人员,要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工商部门才办理开业手续。

7.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级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五个等级: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和高级技师(一级)。

9.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它是由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0.申请职业技能鉴定如何报名

申请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可向当地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提出申请,填写职业技能鉴定申请表。报名时应出示本人身份证、培训毕(结)业证书、《技术等级证书》或工作单位、 劳资部门出具的工作年限证明等。申报技师、高级技师任职资格的人员,还须出具本人的技术成果和工作业绩证明,并提交本人的技术总结和论文资料等。

11.职业技能鉴定的主要内容

国家实施职业技能鉴定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这些内容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即考试大纲)和相应教材来确定的,并通过编制试卷来进行鉴定考核。

12.职业技能鉴定方式

职业技能鉴定分为知识要求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知识要求考试一般采用笔试,技能要求考核一般采用现场操作加工典型工件、生产作业项目、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计分一般采用百分制,两部分成绩都在6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上为良好,95分以上为优秀。

13.职业技能鉴定实施步骤

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篇4

1、根据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消毒供应室人员应严格按照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着装。

(1)病房:污染物品回收时应戴圆帽、手套,必要时戴口罩。

(2)去污区:机械清洗装载时戴圆帽、口罩、手套,穿隔离衣/防水围裙,换专用鞋;手工清洗器械和用具时,还需加戴护目镜/面罩。

(3)进入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时戴圆帽、换专用鞋,必要时戴手套、口罩;无菌物品卸载时可戴防烫手套。

(4)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发放物品时戴圆帽、换专用鞋。

2、工作人员掌握各种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特种设备需持证上岗。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做好日常维护保养,保证使用安全。设备出现异常时,立即停止使用,通知设备维护人员及时检修。

3、热力消毒、压力蒸汽灭菌操作人员接触高温物品和设备时,应戴防烫手套,着长袖工作服,防止皮肤的灼伤。

4、环氧乙烷灭菌应专人负责,灭菌前进行安全检查、关严柜门,防止有毒气体泄漏发生燃烧和爆炸。取放物品时应戴口罩或面罩及橡胶手套;满或空的环氧乙烷气瓶应专门放置。

5、工作人员发生锐器刺伤时,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按规定要求上报,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6、发生消毒剂、污染水误入眼内时,用洗眼装置反复冲洗眼睛;环氧乙烷气体导致眼喉干涩、皮肤瘙痒时,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同时滴眼药水、大量饮水等对症处理。

7、消毒供应室内禁止吸烟,保持安全出口通畅及各种消防设施的备用状态。

8、掌握防火、防爆知识,能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工作结束关闭水、电、汽及设备开关,注意用电、用汽、用火安全。

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篇5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

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

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5、对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必须严格进行“感染筛查”。门诊小手术等有创操作前,应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下做“感染筛查”,如病人不同意做,应在“告知单上”签字,科室留存备查。

6、检验科接收到患者的血液标本后,应于24小时内报告“感染筛查”结果。对于HIV抗体初筛实验阳性的标本,检验科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病人所在科室负责人,医院感染管理科

指导科室做好防护工作,同时相关人员要保护患者隐私。

三、发生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发生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后,医务科及时组织院内相关学科专家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确定是否预防性用药,如需用药,制定具体的预防性用药方案。

5、发生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后处理和随访。

四、报告、体检和随访

1、职业暴露发生后,当事人在应急处理后,应尽快报告科室负责人(科主任或护士长);

2、职业暴露当事人填写《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职业暴露事件登记表》,由科室负责人签字后送交医院感染管理科。

3、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和《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流程》,医务处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当事人立即进行职业暴露评估并确定体检项目和相关治疗,体验科协助实施体检,预防保健科负责对发生职业暴露后的预防用药品和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的药品保障及随访。

五、使用化学消毒剂的防护:保证良好的通风环境,使用化学消毒剂时戴手套、口罩,必要时穿防护衣,口罩和手套要定时更换,尽量选择对空气污染小的化学消毒剂,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容器加盖,对化学消毒剂原液要正确贮存。

六、化学治疗的防护:配药室经常自然通风,必要时安装排气扇。在配制化疗药及为病人进行化疗药物的穿刺注射时,应戴口罩、帽子及双层手套,配制化疗药后的垃圾按药物性医疗废物处理,盛垃圾的容器要加盖。操作中不慎将药液溅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即使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如果药液溢出到桌面,医用纱布吸附药液,再用清水冲洗被污染桌面。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减少各种危险行为。

2、强化职业安全意识,建议医务人员接种乙肝疫苗。

3、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防护技术和用品。,4、避免有可能造成医务人员伤害的操作,正确处理意外刺伤事件:

5、正确处理病人使用后的设备、污染物品以及医疗废物。

6、当出现职业暴露伤害时,应遵循暴露后的处理原则,按规定进行

报告、登记、评估、预防性治疗和定期随访。

7、发生锐器伤后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锐器伤后伤口紧急处理:

(1)捏住伤口近心端,以阻断静脉回流

(2)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向伤口部位方向持续推挤,挤出伤口部位的污血,注意不要一挤一松,避免将污血倒吸入血循环(3)碘伏或酒精或碘酒消毒伤口 其他处理 病人HIV(+)

(1)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服用双汰芝,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2)医务人员抽血检查Anti-HIV,并于暴露后4周、12周、6月定期追踪检查Anti-HIV 病人HbsAg(+)

(1)医务人员HbsAg(+)或Anti-HBs(+):不需要注射疫苗或HBIG(2)医务人员HbsAg(-)Anti-HBs(-)未注射疫苗:24小时内注射HBIG并一周后接受HBV疫苗注射

(3)医务人员HbsAg(-)Anti-HBs(-)已完成疫苗注射未产生抗体:24小时内注射HBIG并补一剂疫苗

(4)医务人员HbsAg(-)Anti-HBs(-)正接受疫苗注射未产生抗体:24小时内注射HBIG并继续完成疫苗注射

(5)暴露后六个月、一年,追踪HbsAg、Anti-HBs 病人Anti-HCV(+)

(1)医务人员Anti-HCV(+):继续追踪肝功能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 篇6

企业管理制度Q/29GG01.57-200

5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规定

2005-12-25发布2006-01-01实施 贵阳黔江机械厂

贵阳黔江机械厂企业管理制度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规定Q/29GG01.57-2005

1. 目的改善职工劳动条件,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2. 管理范围

包括: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伤亡事故、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中毒。

3. 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领导小组

根据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2001)的要求,企业最高管理者为职业健康安全第一责任人,由最高管理者任命一名管理者代表主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安全部门及各职能部门协助管理者代表实施具体工作。

成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者代表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安全工作的厂领导担任;成员由安全主管部门及各职能部门、各生产单位第一责任人组成。

4. 职责

4.1工厂最高管理者职责

4.1.1最高管理者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4.1.2审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规划和计划,确定管理目标值。按照国家规定保证所需的经费,有计划地解决重大隐患和职业危害,不断改善改善条件。

4.1.3 主持召开企业定期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研究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相应做出决策,组织实施。

4.1.4 批准本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规章制度和规程、标准。

4.1.5 检查指导管理者代表的工作。

4.1.6按照国家规定,确定本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机构和管理干部编制。

4.1.7主持领导本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并积极开展工作。

4.2管理者代表职责

4.2.1 协助最高管理者全面抓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对本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负具体领导责任;组织制订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规划、计划。

4.2.2组织领导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检查,落实工作措施,及时解决生产中的不安全问题。

4.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4.3.1负责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具体工作。

4.3.2负责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及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4.3.3负责组织职工职业健康检查。

4.3.4负责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管理内容

5.1每年结合安全生产检查,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包括: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以及防尘、防毒、防噪音、通风、照明等。

5.2每年不定期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普及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提高职工的职业安全健康意识,促进生产经营的发展。

5.3每年组织一次有害工种的身体健康情况的常规检查。

5.3工厂进行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在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必须进行职业安全健康的论证,明确项目可能对职工造成危害的防范措施,并将论证结果载入可行性论证文件。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发展计划部提出

我国职业年金制度的法律构建 篇7

关键词:职业年金,制度,法律构建

国务院于2015年1月14日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提出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 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 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 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此决定为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 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也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生活提供了更好的保障。法律是规范和推行职业年金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在职业年金的立法方面还是空白。虽然我国出台了《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试行办法》, 一些试点地区和单位也有相关的规章制度, 但效力层级较低, 无法起到规范约束的作用。所以, 笔者认为应该建立统一的、完整的职业年金法律制度。

一、赋予职业年金的法律地位

目前, 国际通行的养老金保险制度的三大支柱理论, 即由三部分来组成:第一支柱是政府组织管理的公共养老金;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养老基金。职业年金作为国家为公职人员退休的基本养老金保障一部分, 是为了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有效地缓解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压力, 而采取的一项强制性福利制度。

职业年金作为整个养老保险的组成部分, 首先应该在2011年7月1日实施的《社会保险法》中予以规范。我们经常把社会保险形象地概括为“五险一金”, 职业年金成为强制性制度后, 即变成了“五险二金”。而作为一部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的法律, 更应该将职业年金列入其中并加以规范, 使其具有真正的法律地位。

二、建立《职业年金法》

自2008年以来, 我国的一些城市积极探索并推行职业年金, 依照自己城市的特点, 出台了一些《职业年金试行办法》,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过7年的实践, 已经颁布的规定远远达不到职业年金制度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 我国应建立统一的《职业年金法》, 将其上升到一个立法高度, 对于筹资方式、运营管理以及监管监督等内容进行立法规范, 使得职业年金细致化、统一化。具体可包括以下四个内容:

(一) 建立职业年金的经费来源和缴纳制度。

一个单位的经济状况和缴费能力是建立职业年金的前提。我国目前的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经费来源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财政核拨经费的单位。职业年金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 所以这类单位应规定单位和个人按照比例缴纳;另一种是差补或自收自支的单位, 这类单位的经费主要依据单位的经济承受能力来建立, 经济状况较好的单位按规定比例缴纳, 经济状况一般的单位可对缴纳比例设立区间, 建议在4%—8%之间。个人缴费部分按照规定比例缴纳。

(二) 建立职业年金的管理制度。

采用个人账户管理方式进行积累, 即单位缴费和职工个人缴费按月全部计入个人年金账户。单位应设立专门的职业年金管理机构, 机构的职责主要负责征缴、运营单位职业年金。此外, 还应对单位将职业年金进行投资运营进行规定, 内容可以参照企业年金的投资模式, 采取“银行+保险”、“银行+基金”、“银行+券商”、“银行+保险+基金/券商/信托”等多种模式进行。

(三) 建立职业年金的监管制度。

首先对监管主体作出明确规定。目前职业年金的监管主体应该包括政府监管和单位监管两种。政府监管涉及到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税务、银监会等多个部门, 各部门之间在监管中应做到分工明确、资源共享。单位监管是由单位的工会或单位职工代表大会负责, 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年金的收缴是否得当;投资运营是否安全有度;经办机构对年金是否有舞弊行为等, 来确保职业年金的安全。其次, 对于监管的模式可以采用目前企业年金的定量限制模式, 运行到一定程度上, 可以适当引入西方的审慎性监管模式作为补充。

(四) 建立职业年金的领取制度。

职业年金的领取条件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即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 职工或离退休人员死亡, 以及职工出境定居。领取方式可根据不同情况一次性或按月领取。领取的金额应根据职工的工龄、职称、取得的荣誉称号和业绩等多方面考核、分层次发放。

三、完善相关法律配套建设

职业年金制度涉及的法律法规较多且复杂, 包括:劳动法、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税法等。由于职业年金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 而且推广的范围也不是很大, 加之没有专门法律的出台, 使得相关法律也不能有效地保障职业年金制度的发展。所以, 应该积极完善与职业年金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其良性发展。我国自2014年开始实施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优惠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 对职业年金的良性发展起到激励和推动作用, 但在力度和细节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樊蕾.关于我国职业年金制度建设的思考[J].知识经济, 2010 (5) .

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篇8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作者简介]沈凤池(1957- ),男,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职业技术教育与电子商(政)务;王慧(1980- ),男,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办公室主任,网络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职业教育与教学。(浙江 杭州 310053)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6-0047-02

一、引言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指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于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当适应新形势下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要求,加快专业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接轨步伐。

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义

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能大大地促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转变办学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促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为社会输送一大批实用型技术人才;促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管理体制、办学体制的改革,坚定学校走“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特色之路;促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办学条件的不断完善;促进毕业生就业率的不断提高。

三、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经验

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有效保证。国家实行“双证书”制度是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保障。“双证书”是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充分认识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意义,更新观念,是推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前提。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具有促进技能提高功能,因此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能够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是关系到培养数以千万计专业技术人才的根本大计,也是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根本制度,是职业教育发展难得的机遇。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企业的需要,更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双证”人才的有效措施。

4.院校领导重视,教育部门与人事部门密切协作,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顺利推行的重要组织保证。职业院校在实行这一制度时,只有学校领导重视,教育行政部门注意与当地劳动部门、人事部门密切合作,做到相互支持、同心协力,才会取得良好效果。

5.职业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有利于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职业资格鉴定内容是依据职业标准确定的。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职业不断变化,职业内容与职业标准也必须有所变化。

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

1.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我国只有《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没有直接立法,仅

有些规定,且强制性与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目前,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基本上是靠有关部门的规定和政策层面,缺乏法律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不利于职业能力评价制度的规范和高标准的建设。

2.职业资格考核滞后。一是职业覆盖面较窄;二是考核层次不足且偏低,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评等级太少,职业技能鉴定面向单工种而层次不足,复合型人才标准尚缺乏。

3.职业资格证书质量度不高。一是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证书的质量不高,专业职业知识与技能考试的评审,还是论资排辈。二是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难以保证。因设备不全、时间不足等问题,考生只对考核内容部分进行强化训练,且考核内容少,质保体系也存在问题,使其社会认可度在降低。

4.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专业教育未有机结合。一是表现在现在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基本是单一的专业证书培养,并没有从本质上来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二是表现在学校教育方面,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多是采用“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培养方式。这种培养模式表现出“双证”的分立性,缺乏运用系统的方法,把学术与职业、理论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三是表现在制度方面,学生的技能不能与学校的教学考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5.缺少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条件。有些职业院校实习(训)设备陈旧,实习(训)指导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缺乏,使得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难以实施。

五、关于改革和加快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议

(一)加强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接轨策略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认清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加快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接轨工作,把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解决生存危机与取得发展机遇的重大战略,积极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为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级职业技术型人才。

1.完善高职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考试同步的基本运行机制。第一,强化管理机制。单列分管校级领导和部门,以加强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考试工作。第二,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面向未来,优化并实施专业职业(岗位)群所涉及的专业职业知识、技能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统一的教学模块。第三,改进教学方法。倡导开放式、多媒体和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项目引导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动力。第四,改革考试制度,加大专业职业技能的考试权重。制定职业技能鉴定高而全、科学合理、有自我特色的专业职业知识与技能的模块化试题库及考核方案,且学校考试与职业技能鉴定等职业资格考试时间前后相衔接。第五,严把出口关。毕业生必须获得本专业必修职业(工种)中的一个中、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否则不予毕业。

2.加大实践教学硬件建设和实训师资培养的力度。实践教学硬件是职业技能培养的物质基础。加大实践教学硬件的建设力度,保证职业技能培养的质量;与产业行业建立伙伴关系,扩大实训基地,使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实训师资是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根本保证,应加快“双师型”师资的培养步伐。

3.实施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和广泛的交流合作。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模式应是:以培养高级应用技术复合型人才为主的开放式职业技术培训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加强校企间、院校间、地区间及国际的交流与合作,抢占职业技术人才输出市场的制高点。

4.积极投入国家职业资格考评工作的建设与研究。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积极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设与研究。一是争取成为职业培训、鉴定、考试中心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示范窗口。二是积极组织和参与职业资格考试体系的研究:“评改考”和“现有考试”中职业(工种)划分,如高职高专复合型人才的职业划分;开发“评改考”“现有考试”和复合型人才等的职业资格考核标准、教材、题库。三是参与研究和建设现代考核方式、质量保证技术、考务管理技术等。

5.促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职业技术教育的法制化。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当树立国家与全球人才战略思想,加快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接轨步伐,加强国际间交流与研究,参与相关的法制化研究与建设,逐步建立覆盖面广、科学合理、层次齐全、与时俱进的职业资格和职业技术教育等法律保障体系。

(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构建“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利于两种证书教育教学内容的衔接、融合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推广。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遵循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和突出技术性与实用性特色的原则;培养目标应使学生既具备劳动力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又能够为适应生活和职业的变化不断地更新和充实自己的能力与知识;课程体系设计的主导思想应在继承以学科为中心优点的基础上,树立以能力为中心的理念。采取职业分析法使课程内容适应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开发综合课程,使基础与专业、适应性与针对性、理论与实践、当前职业需要与终身学习要求等关系,都得到较好的处理;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在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和技能水平的同时,要引导教师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方法能力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在管理体制方面,要吸收行业和企业人员参加学校的决策。同时,要尽可能利用企业设备资源,使教育条件得到保证。

(三)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1.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学生直接到企业实习,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增强了学生的技能培养。

2.重视和充分发挥行业专家在“双证书”中的作用,实行校企合作。让企业的专家、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参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保证“双证书”制度的落实。因为他们了解相关行业的职业标准、职业技能的培训内容和考核办法等,对实行“双证书”制度起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3.强化学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功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不仅要为在校高职生取得“双证书”提供保证,而且要面向社会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项目。

4.培养具有职业技能考核资格的教师。学校应采取送企业顶岗培训、承担科研项目、参加社会考证等多种途径,千方百计提高本校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专家组工作,承担国家职业技能教材编写等。

5.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中。学校应提倡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编写“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强化目标的指向作用和标准作用,是对课程大纲的超越。“课程标准”特别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分析和如何达到这些标准的考核方法。只有将职业教育有关的“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职业标准”相协调,“双证书”制度才能落到实处,培养出与市场“零距离”的人才。

总之,我们需要对“双证”的有机融通、衔接与转换作进一步研究和实验,对职业资格标准开发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努力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培养大批技术应用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仁琪.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的探讨[EB/OL].http://www.tech.net.cn/y-jyjs/szssd/5675.shtml,2007-04-01.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劳社部发[2002]21号)[Z].2002-11-29.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2004年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的通知(劳社部发[2004]12号)[Z].2004-04-13.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篇9

总则

1.1

为规范国际工程(以下简称)工程项目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认真执行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以人为本、一岗双责、责权一致、责罚相当”的原则,提高工程项目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1.2 本规定依据《人民安全生产法》、《人民消防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进一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家电网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遵照《股份安全环保监督管理办法》,结合工程项目实际编制。

1.3

本规定适用于各部门。工程现场的管理要求适用于EPC项目,BTG项目应参照执行.1.4

各部门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防范与应急管理体系,确保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1。5

各部门要按照本规定的具体要求,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强化日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与安全培训工作,持续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改进本部门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及各部门安全职责

2.1 为了确保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及事故应急预案的有效执行,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是安全生产的领导机构.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安全办公室,负责日常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

2.2 在工程现场突发安全事故时,由安全生产委员会和事故责任部门负责

人,成立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开展事故应急和事故处理的领导工作.2。3安全生产委员会机构成员与职责

2。3。1 成员

主任:

成员:

2.3.2

职责

2.3.2。1 全面负责的安全生产工作。总经理为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2。3.2。2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组织制定、审核、批准及修订完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及事故应急预案,持续改进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确保有效运行。

2.3.2。3

审核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审批和监督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确保安全生产必要的投入,不断改善工程项目现场的安全生产与生活条件。

2.3。2.4

审核、批准安全生产目标、安全考核报告、安全生产事故处理报告、对安全生产事故有关责任人的处罚决定等.负责督促、检查各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提高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2.3。2.5

组织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及时、如实向集团(股份)报告工程现场的安全事故,积极组织开展事故与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

2.4安全办公室设在质量安全部,与质量安全部安全管理室合署办公,负责的日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2。5

安全办公室成员及职责

2。5.1

成员

主任:

副主任:

2.5.2

职责

2.5.2.1

在安全生产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2.5.2。2

负责审核工程项目施工安全费用和安全生产费用预算,编制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计划,监督检查工程安全生产的投入与使用。制定并审核工程现场必要的安全设施及通讯设备的配备标准以及工程现场常备疾病防疫药品标准。

2。5.2.3

监督指导、检查工程项目现场危险源管理、应急预案管理情况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与总结评估。

2.5。2。4

建立员工安全培训制度,做好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专项培训、三类人员新训及继续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的继续教育等工作。做好安全业绩评价手册的年检、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相关管理工作及年检换证工作。

2.5。2.5

建立和完善现场安全检查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和环境检查工作,及时、如实向上级部门报告现场安全事故与环境事件,及时参与工程现场的安全事故调查与环境投诉事件调查工作。

2。5。2.6

完善项目安全责任考核制度,开展工程项目安全责任考核工作。

2。5.2.7

建立现场安全信息联系网络,协助工程现场开展安全防范工作.2.6

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安全生产职责

2。6。1

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由该部门全面负责.各部门部长(或总经理)是该部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6。2

建立本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搞好本部门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预防火灾、等其他事故的发生。

2.6。3

在安全生产委员会的组织领导下,积极协助各工程执行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治安与防恐、预防自然灾害、食品卫生与疾病预防的相关工作,提供安全生产费用、安全技术、安全信息、安全培训与管理方面的全力支持。

2.6。4 质量安全部是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归口部门。

2.7

工程执行部门安全生产职责

2.7.1

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与环境管理工作由工程执行部门全面负责,确保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工程执行部门总经理是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认真履行项目安全生产职责,及时与员工签订

安全生产责任书,建立员工及施工分包方的安全责任考核体系。

2.7。2 坚持“管项目必须管安全、抓生产必须抓安全”的工作原则,预先识别安全风险、重大危险源以及重要环境因素,认真做好工程项目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策划工作。建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EPC总承包工程项目部应配备不少于1人的专职安全员,BTG

项目部可以根据项目实际,聘用适应项目安全生产的专(兼)职管理人员。制定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事故应急预案,建立重大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的排查登记档案,制定相应的监控措施,并保存对重大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监管的证据备查。

2.7.3

广泛收集项目当地国家和地区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合同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明确要求,并项目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每年对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进行合规性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2.7.4

监督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投入,确保施工分包方的安全生产投入如满足项目建设全过程的需要。

2.7.5相关方人员开展各类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严格执行工程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安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各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条例以及项目合同中对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的管理要求,提高工程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2。7.6定期组织开展工程现场的各类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协同施工分包方开展工作危险因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监控管理措施。认真开展各项安全检查,做好安全检查记录,制定整改措施。积极发动全体人员特别是各专业技术人员关注安全、及时发现、报告现场的安全隐患和环境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和环境投诉,实现隐患整改和环境投诉的闭环管理.2。7。7

根据工程现场的安全生产实际及人员变动情况,适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及调整。定期开展工程现场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并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及评价,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措施.2.7.8

根据工程施工特点,组织制定施工组织与安全技术措施,组织做好安全技术与措施交底,督促现场施工分包开展重要施工项目的安全旁站监督;监督检查并确保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保障工程项目施工具备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

2.7.9

及时、如实向有关方面上报工程现场的各类安全事故,及时组织开展安全事故应急,防止事态扩大,积极做好事故调查与事故善后处理工作.3

工程项目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生产

3。1

工程执行部门在承接新的项目后,应调研分析项目现场潜在的安全风险、环境因素以及周边的治安状况,识别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策划工程项目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工程项目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定及各类事故应急预案。

3。2 在选择评价施工分包单位时,要对施工单位的施工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以及安全生产能力等进行严格审查及评价,并以此作为参与投标的资格审查内容,招标服务中心及工程执行部门应保留相关文件资料及记录,同时提交质量安全部安全管理室备案。

3.3

工程执行部门应建立劳动用工与健康档案,将所聘用的劳务或外协工纳入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同时要求施工分包方也要将其所有的劳务或外协工纳入其单位的应急管理体系,并建立劳务与外协用工及健康档案,工程执行部门要负责定期检查施工分包方用工变化情况.3。4

坚持和落实安全生产“三同时”原则。即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在设计、施工招议标过程中,应向投标方明确提出并在评标时进行相关评审。各施工分包方的施工投标文件必须包含主要的施工方案、相关的安全技术措施等内容。在报价中应按国家相关要求列出安全生产费用.3.5 在施工分包合同中,应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专门的或施工分包合同附件的形式,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签订安全生产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与环境治理费用可按计划专项拨付给服务分包方,实行专款专用.工程执行部门应监督服务分包方的有效投入,确保安全生产费用落实到位,满足现场施工安全生产与环境管理需要.3.6

工程执行部门在组织审查施工分包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时,应同时审查相应的安全技术与环境保护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的国家强制性标准。

护士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措施 篇10

一、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1、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2、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3、①、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②、接触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③、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二、医疗锐器伤的防护措施

1、对医疗锐器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措施。

2、①、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②、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③、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④、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⑤、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⑥、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⑦、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三、化疗防护工作规范

1、①、护理人员到岗前进行岗前教育,并定期接受防护知识培训,增强化疗科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知识。

②、接触化疗药品及做好相关处理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防护衣,戴好口罩、帽子、眼罩、手套等,摘掉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2、①、配置化疗药须穿隔离衣,戴双层手套、口罩。②、掰安瓿时用纱布包裹防止药液外溅,融粉剂时,溶酶沿安瓿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搅动,注入药瓶中的负压不宜过高,以免拔针时药液外溅。③、使用较大注射器抽取药液,药液不宜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防止药液外溅。④、操作时应确保空针及输液管接头处衔接紧密,以免药液外漏。⑤、在配制化疗药、输入化疗药物时,如药液接触皮肤或溅到眼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⑥、化疗药物应专人、专柜保管。药瓶有损坏时应及时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3、①、废弃化疗安瓿、小瓶。用完后立即放入带盖密闭的桶内,并及时处理。②、安瓿中如有剩余药液不可直接丢弃,应放入密闭容器后丢弃。③、配制化疗药物后的垃圾应按有毒垃圾处理装入黄色垃圾袋,盛垃圾容器要加盖并及时处理,防止化疗药物蒸发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4、①、加强病房通风换气次数。②、对洒在桌面或地面的药液,应及时用纱布吸附并用清水冲洗。工作台面、治疗车,盘等用后及时用清水擦拭,防止残留药物挥发到空气中。

③、加强宣教患者呕吐物、排泄物要置于带盖容器中,如有遗洒应及时清理,并用清水反复擦洗。④、处理化疗患者的尿液、粪便、呕吐物或分泌物时必须戴口罩、手套。

四、护士医疗保健服务相关规定

①、护士享有与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医疗保健服务,医院无条件为护士提供卫生防护用品,并采取有效卫生防护措施。

②、医院在防范护士职业健康危害的同时,还为护士提供医疗保健措施,以减少职业健康危害的程度。如:在易感染传染病的工作岗位或者传染病高发期,给予必要的免疫接种或者采取提高免疫力的其他措施。

③、医院对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按照法律、法规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津贴补助。

④、护士工作中患职业病的,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得赔偿的权利。

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篇11

建立图书馆员职业资格制度的必要性

1.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使图书馆的职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而图书馆从业人员也要从图书保管员的角色转变为知识组织者、信息导航员,要为用户提供高层次、专业化的信息服务。但一直以来,图书馆界都没有严格规范的从业标准和任职资格制度,导致了进入图书馆的从业标准过低,人员总体素质、社会形象、职业声誉都较差。要想改善目前状况,必须建立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一是可给业内人士制定一个明确目标,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二是阻挡一些想凭关系进入的外行人。

2. 提高用户满意度,规范行业发展需要职业资格制度

在中国的图书馆界,用户的满意度普通较低,经常可以听到用户对图书馆人员的服务态度差、专业素养低的抱怨声。敬业是一种个人修养,更重要的还要有一个制度的约束。王世伟先生曾说过,“上岗无行业资格……专业与非专业人士界限不清”是症结的所在。在这个提倡“用户是上帝”的时代,不能够很好地满足用户的要求,将严重阻碍整个行业的发展。所以说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势在必行。职业资格制度的施行,会使图书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只有良好的服务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优质的专业服务水平,才会造就一流的服务,得到社会的认同。

3. 与国际接轨,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势在必行

我国加入WTO后,图书馆作为文化事业重点单位,应该尽快与国际接轨,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与世界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才能进入世界图书馆相应组织机构,实现与世界各国进行职业资格互认,最终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在世界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我国的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也势在必行。

4. 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可完善竞聘上岗机制,深化图书馆制度改革

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有一个明确、可执行的标准,可向全世界开放,实施此制度,竞聘上岗,获得资格就有机会进入,这样就可吸收不同学历背景和各学科领域的人才来充实图书馆,同时,对于图书馆内部人员也是一种竞争与挑战,迫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深化图书馆制度改革。

图书馆员职业精神内涵

1.用切实服务充实图书馆员的精神世界

图书馆职业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职业,心无旁骛地做好工作,是一个合格图书馆员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永远牢记阮冈纳赞的一句话:“你的责任是提供图书馆服务,服务是你的天职。”今天我们重提“服务”的必要性就在于:重视服务,着眼于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衡量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基准点,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丢。社会越是进步,技术越是发达,人们越是需要图书馆服务。要提供优质服务,馆员就要提高自己的信息加工和检索能力,拿出图书馆实在的东西为客户服务,这才是图书馆员职业精神的根本。

2. 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何谓“职业”?职业不仅仅是一个赖以谋生的“饭碗”,同时也是一种“志业”,即“志向与事业”之意。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孔子也提倡“修己以敬”,然后“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因此进入图书馆这个事业,就要有较充分的心理准备,有一种献身于图书馆事业的使命感、责任感,这是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基本出发点。尤其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也更加多元化,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却出现了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图书馆员社会地位不高,收入相对菲薄;图书馆员的价值时常被淹没于“借借还还”的日常工作中,人们往往难于发现其学问……,等等。

王子舟就指出:如果社会是个大舞台,那么图书馆工作不属于“前台”,而属于“后台”,既无名也无利。而这就更需要我们树立崇高的敬业精神。数字化的发展可能在信息的整合、储存、传递的容量效率上超越人们所能解决的能力,但支撑和激励图书馆现代化进程的最根本内在动力则是馆员的精神源泉和价值观念。馆员的崇高职业精神才是解决高科技所无力解决的人们复杂而深邃的思想、心理等综合问题的金钥匙。要想做好这一行,除了要强化职业责任,端正职业态度外,更重要的还是努力提高职业技能,有持之以恒追求知识真谛的勤业意识。

3.勇于探索的创新观念,敢为人先的竞争意识

上一篇:校园模特大赛策划书下一篇:中共平度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