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精选12篇)
职业安全 篇1
随着公司业务的拓展和公司规模的扩大,经销商老板的事业,可谓“蒸蒸日上”。钱是越赚越多,可经销商老板却一点儿也轻松不起来。看着每天被排得满满的工作行程,经销商老板开始感到力不从心。
外聘职业经理,已经成了许多经销商老板迫切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然而,“请神容易,送神难”。经销商聘请职业经理,这其中的安全系数究竟有多大,自己究竟有没有能力管理好职业经理人,一直是悬在经销商老板心头的一个问号,看着媒体上频频报道的各类职业经理借“跳槽”抬高身价的报道,经销商老板越发举棋不定。
聘请职业经理人是经销商做强做大的必然趋势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经销商的实力也在逐步增强。传统的商业运作在现代市场的高速发展下,已显得跟不上趟儿。在这样一个资本运作的时代,经销商要想生存下来,就必须将公司做强做大,学会运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自己的业务。
然而,经销商老板大多发家于20世纪末,大多数经销商老板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受自身条件所限,他们普遍缺乏先进的管理和经营观念。随着公司规模的逐步扩大,落后的管理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束缚了公司的发展壮大。因此,通过外聘职业经理,来帮助经销商老板实现由公司经营到企业运作的重大转型,已成为未来经销商发展的大势所趋。
聘请职业经理人,“安全保障”是前提
李经理是一经营日化产品经销商,从事几家知名日化品牌产品的经销。近几年,由于业务的不断扩大,李老板渐渐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他聘请了职业经理人张某出任公司的副总,具体负责公司常规业务的运转。自从将公司业务工作完全交由张某打理后,李经理则一心扑到另一项目的前期开发上。张某上任后,迅速对公司的下属二批商进行了摸底,并逐一登门拜访。接下来,张某利用职务之便接下了两个品牌的代理权,并缩减了一些利润较小的品种。看着公司的业务被张某运转得风声水起,李经理心里乐开了花。但好景不长,到了下半年,公司的业务却一落千丈,账面显示的未收账款已经超出了公司历史上的最低水平。
原来,张某新代理的两个品牌均系其原来公司的产品,张某在接下这两个产品的区域独家代理权后,将公司账上的现金全部占用了。由于该新品市场销路不好,导致产品大量积压在自己和二批商的仓库中,致使公司正常的业务均无法正常展开。一些二批商为此“怨声载道”,有的甚至直接投入了其他经销商的怀抱……
此案例中的李经理之所以“败走麦城”,其主要原因是他没有建立起公司业务的安全防范体系,聘请职业经理后过份信任并依赖职业经理人,从而使公司的关键业务落入他人手中,最终给自己留下了一个难于收场的“烂摊子”。俗话说得好,“请神容易,送神难”,通过外聘职业经理来担任公司副总之类的高级职务,其好处和便利自是不用多说,但这其中所潜藏的危险性倒也不小!
毕竟,能担当如此重任的人,都具备较强的个人能力。但人的能力往往是与其破坏力是成正比的,能力越大,破坏力越强。外聘职业经理如果管理不善,其对公司造成的破坏力也将是巨大的。因此,在聘用前,建立起一套“安全保障体系”十分必要。
一、聘用前,怎么办
签署合同:聘用合同怎样签?首先,是“聘用”而非“合作”。这里面涉及到一个产权归属的问题。聘用不具备任何产权,而合作则意味着产权的共同拥有。因此,在签署合同时必须明确是聘用而非合作;其次,职权范围以及各种防预性条款应在合同条款中注明。
交压金:交压金这种形式,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防预性管理手段。虽说会让人感觉不太好,但管理起来却十分有效。职业经理人通常在公司担任高层,因此必然会接触到公司财务管理。通过交压金这种形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职业经理人起到约束作用。
配备助理:助理要配两个,一个很容易被“同化”。两个就不同,两个就会存在差异,有差异就会有矛盾。有时候这种相互牵制的状况是经销商老板十分愿意看到的。有矛盾的地方,问题就越容易暴露出来,没有矛盾才是最可怕的。
深度家访:作为公司高层聘用者,在聘用前对其进行家访这个环节必不可少。一方面,从这个环节上,往往可以对聘用者的家庭背景以及人品做一个大致的判断;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其家人,来约束职业经理。中国人好“面子”,认为钱可以丢,但面子不能丢。
配车但不给车:这体现了一种分配思想。做为职业经理,配车是必需的,且不说业务往来,这也是在给经销商公司撑门面的地方。但是,你要让职业经理人知道,车是公司“配”给你用的,你拥有的只是“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这是一个原则
二、聘用后,怎么用
高薪聘请的职业经理人,到底应怎么用?是带队伍,还是来做具体事的?做为经销商老板,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职业经理人是公司花高薪聘请来的,因此,要充分“挖掘”职业经理人的“脑力资源”——为公司做培训、带队伍,而不是做具体的“事”。如果在这点上“本末倒置”,势必会给日后带来无穷后患!
1. 分阶段职务安排
入职初期:作为新的高层管理者,往往很容易看到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职业经理人的入职初期,应将其主要职责放在公司内部管理的优化和“培训”上。同时,经销商老板也可以借此机会考查职业经理人的能力和人品,根据其具体表现再进一步委以重任。
入职中期:主要负责带“队伍”方面的工作。建立起一支能拼善战的“队伍”,是企业竞争力的保证。作为职业经理人,其工作的重心就是为公司进行分极队伍建设。为公司带出一批中、高层的管理干部。
2. 不参与具体业务指挥工作
这点主要是出于对经销商核心竞争力—经销网络的一种自我保护的需要。作为职业经理人,在公司业务上的参与,主要体现在如何对现有分销网络实施有效管理,以及如何优化分销渠道上。通俗地说,职业经理人的角色相当于企业内的市场部经理,只拥有对市场的决策和规划的权利,却并不具备对具体销售业务的指挥权。
3. 设置“牵置性因素”
面子牵制:作为职业经理人,往往十分在意个人在行业内的“口碑”,这将是他们提升个人含金量的渠道。为此,大多数职业经理人都不会轻易得罪一个前任“东家”。
在现代资讯业日益发达的今天,要想毁坏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口碑”,是件十分容易的事情。经销商只要抓住这一点,便可以对职业经理人实施有效牵制。
法律牵制:经销商老板可经常在一些正式或非正式场合,突出强调自己在法律和媒体方面的“资源”和“关系”,并以此来约束职业经理人的行为。
三、外聘职业经理的注意事项
1. 请谁?不请谁?
有两种人不适合请:一类是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另一类是老板的同学。前者因其企业的性质,管理人员在思维上趋干保守和僵化,不适应现代化市场经营环境的需求。而且,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长期受固有观念影响,头脑中的“条条框框”比较多,聘用后需要花大量时间才能扭转过来;后者则是和老板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从表面上看很“知根知底”,但同时问题也出在这里!这种“知根知底”的“发小”,从其心底来说,是最看不起经销商老板的,从而为日后的管理留下“隐患”。
2. 哪些话在职业经理人前面不能说
发火:发火是经销商老板无能的表现。在职业经理人面前,经销商老板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辱骂竞争对手:作为职业经理人,不辱骂竞争对手,不恶意攻击竞争对手,都是一种良好职业操守和素质的体现。做为经销商老板在这方面要尤其注意,不要以自己单方面的好恶来做出评价。
称自己对市场情况不熟悉:一些经销商老板为了让职业经理人放开手脚,总喜欢有总无意地抬高职业经理人的专业地位,以自己对市场情况的不熟悉为由,让职业经理人代替自己做出决策和判断。看似尊重了职业经理人,却很容易造成职业经理人自我意识的过度膨胀,给日后的管理带来隐患。
宣称自己无资料无系统:一些经销商老板为了搪塞职业经理人对自己一再询问,往往以自己无资料无系统来做回应。孰不知,这会给职业经理人一种暗示:经销商老板对行业状况一无所知,缺乏市场敏感度。从而使经销商老板在日后与职业经理的沟通中陷于“被动”地位。
职业安全 篇2
一、企业“三标”体系认证及运行,内、外审情况,有关不合格项的整改;
“三标”管理体系,是指企业在质量、安全、环境管理领域内,以ISO 9000质量管理、OHSAS 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ISO 14000环境管理标准要求为核心,融合其他优秀管理方法和要求,以产品实现过程为主线,优化资源管理,提高效率和效益,持续追求卓越,其目的在于让顾客满意和员工、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目前,我厂只是认证了其中一项“ISO 9000质量管理”的认证,其认证审核情况是按照审核要求进行去做,其余两项还未取得认证。
建议:企业要认真重视“三标”一体化这项工作,尽快把OHSAS 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ISO 14000环境管理这二项的认证基础工作做到位,并及时取证。因为,建立“三标”一体化综合性的管理体系,这是国际上现在要求比较突出的三个标准体系,这个综合性的管理体系能满足各类认证的需要,“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突出的:
(1)减少文件的数量,降低管理费用。
(2)减少审核次数和时间,降低审核费用。
(3)促进各管理领域间的互补。
(4)提供满足各类需求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二、职工人身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企业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各项工作任务的首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时时刻刻紧抓不放。
这些年,企业未发生过人身安全事故,安全生产一直处于良好稳定的工作状态。如果一旦人身安全事故发生,会立即响应应急预案,事故发生部门立即组织抢救人员,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在全面了解情况后,同一时间向厂部和安全科汇报,安全科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法规、进行事故调查。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公正、准确、及时查清事故原因、发生过程、人员伤亡、事故损失、事故责任、吸取事故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和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三、职工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及职工活动场所的建设与改善情况;
企业要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只有治理好小环境,才会有好的大环境。多年来,企业经过大范围整治治理,保持了生产作业环境的规范整洁,保障了各类设备的正常运转,保持了设备及工作环境的清洁、整齐,增强了员工环境保护意识,维护了公共卫生,维护和美化了工作环境。
为了解决民生问题,企业当前在建一座商品住宅楼,以改善员工的住宿条件,各生活区的绿化、清洁美观,实现了生活区“路平、灯亮、整洁”的总体要求,为职工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一直以来企业以人为本,发扬民主,充分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开展合理化建议,加强“职工之家”和“班组小家”的建设、每年都在 2
举办“文体”“书法”、“摄影”等系列活动,为员工营造了情趣高雅的文化环境。
四、职工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和健康检查情况;
积极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职业危害的防治培训工作,提高全员职业安全卫生防范意识,积极控制职业危害因素,控制和杜绝职业病发生,提高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水平。
一是全面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职业危害治理专项行动整治力度,开展“安全生产、安全健康、危害治理”的职业卫生安全自查自纠活动,治理职业危害防治的薄弱环节,改善员工的劳动条件和生产作业环境。
二是结合生产任务的特点及气候的变化,按时发放劳动保护用品,做好防暑降温、防寒防冻、防高原反应等工作,并对特殊工种配置防尘、防毒口罩,以提高了一线员工的综合防治能力。
三是建立新从业人员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培训,技能培训、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务合同。
四是组织员工认真学习《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增强舆论监督作用,并每二年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一次身体检查,保护了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广大员工职业卫生安全的自我防护意识。
五是针对检查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制定措施和整改方案。强化了员工职业卫生安全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了全体员工的职 3
业卫生安全防范意识和综合素质。
五、企业人为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情况。
自改制以来,企业在这种巨变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急剧的变化带给企业员工心理问题急剧增多,由此而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和谐因素。为此,企业结合实际,以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积极探索员工心理管理模式,并通过一系列争先创优及寓教于乐的活动有效的缓解了员工的各种身心压力,促进了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企业的和谐发展。但是,这种缓解也许是一时的,它缓解不了员工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渴望和追求。企业在改制调整过程中,员工的合法利益很容易受到侵害,员工的收益也会随着岗位的不同而拉大,员工对企业、对岗位的满意度、对工资报酬差异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进而可能导致企业管理效率难以提升,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基于此,建议集团公司在集团公司所属单位开展以精神激励为主的、低标准、固定的员工福利活动项目,通过活动项目的设置,制造员工的期盼心理,通过活动的开展,制造领导与员工之间无拘无束的交流环境,通过交流让员工宣泄“不良”情绪,达到化解过度工作压力的目的。最终达到管理和被管理者之间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相处的友好氛围。
六、企业对有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改善的满意度调查。
我们知道,企业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是对企业管理进行全面审核,可以找出本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原因的一种方式。由于保证了员工自主权,那么员工就会畅所欲言地反映平时管理层听不到的声音,这样就起到了信息向上和向下沟通的催化剂和安全渠道,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不断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
而潜意识地对组织集体产生强大的向心力。
这项工作企业结合实际情况,还没有在全厂范围内进行过满意度调查,只是在商讨工作中探讨过此事,考虑到企业正处在改制的过度时期和目前企业员工所表现出的各种不同心态与行为,做满意度调查恐怕未必是一件好事,反而恰得其反,待时机成熟时,我们会把这项工作列入到工作范畴,到时也许会做得更好。
为配合厂工会做好中能建集团公司关于印发《职工发展报告指引》的通知精神要求,以上论述是我科按照“通知”精神,第十条“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所列内容,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所编写的,如有不适,敬请修改。
职业安全 篇3
目前,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现有在校生5000多人,其中农民的后代占了70%以上,他们毕业后绝大多数都将进入生产第一线。由于他们在农村生活中自由、懒散的习性与现代城市工作所呈现的规范化、有序化的特点格格不入,导致他们被社会赋予“城市建设的生力军”的同时,也很容易成为职场受害的“主力军”。因此,如果让每一个毕业生在上岗之前就能接受系统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培训,告知他们各种职业病发生的原因,让他们掌握职业保护的知识和手段,他们就会逐渐学会在劳动中自觉地保护自己的健康与安全,职业危害就能很大程度地减少。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央领导有关批示精神,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安全教育,探索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提高职校学生的健康意识、安全意识,普及职业健康知识,增强安全防护能力,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职业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组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对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统称溧阳中专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现状做了调查。
样本与调查说明
1.调查样本
问卷调查在溧阳中专校的机电部、电工电子部、计算机部和大专部四大专业部的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二年级普职班和四年级大专班的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7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197份,占发放问卷的98.5%。在有效问卷中男生占67.5%,女生占32.5%。
2.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和个别座谈相结合。
职业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职业健康与安全认知的调查
图一:
图二:
“图一”调查显示,27.92%的学生自认为了解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的内涵,57.36%的学生认为大致了解该内涵,而有14.72%的学生认为完全不清楚。从“图二”可以看出,81.73%的学生认为职业健康与安全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16.24%的学生认为就业后与自己会有密切的关系,而只有2.03%的学生认为与自己没有关系。
这说明,大部分的学生对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内涵没有深刻的认识,但97.97%的学生认识到职业健康与安全与自身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
2.对职业病认知的调查
图三:
“图三”调查显示,78.17%的学生对职业病的概念比较模糊,最多只知道一两种,而自认为熟悉的有21.83%。在笔者与自认为熟悉的学生座谈中,了解到他们所谓的熟悉也只是从网络、电视等途径略微了解到一些职业病的知识,因此,真正了解职业病及其危害的学生还要远远低于这个数字。心理学研究认为,人在认识自我、剖析自我时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无意识的自我保护机制在无形地保护着自己,干扰对自我的全面、正确、客观和公正的认识,使自我真实形象产生变形或扭曲。按照管理学家史蒂芬?罗宾斯的统计,75%的人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
图四:
“图四”调查显示,46.19%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职业病,49.24%的学生认为不清楚,1.52%认为自己有职业病的学生和3.05%认为自己“有过,现在好了”的学生也可归纳为对职业病了解不够清楚当中去。
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病概念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只是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途径略微了解到一些。因此,学校有必要对学生加强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的通识教育,加强学生对职业病的了解。
3.对自身救护技术认知的调查
图五:
图五”显示可知,对现场救护技术一样也不会的学生只占14.72%,绝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一项以上的现场救护技术,但不容乐观的是掌握四种现场救护技术的学生比例偏低,学校还应大力加强学生现场救护技术的培训。
图六:
“图六”调查显示,77.66%的学生知道在紧急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不知道保护自己的学生比例虽然只占11.17%,但在宝贵的生命面前,这个比例还是触目惊心的,学校非常有必要加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教育。
4.对未来职业危害担心的认知调查
图七:
“图七”显示,学生对调查表中所列出的四种未来工作岗位中的职业危害因素的选择的比例相差不大,都在25%左右,最高为担心由于工作制度不合理带来的职业危害因素,比例为27.38%;最低为担心心理状况不适应带来的职业危害因素,比例为22.62%。这也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由于学生还没走上社会,大部分学生通过电视和网络了解到的最多的就是哪些由于制度不合理、执行不到位所造成的职业危害。
5.对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获取途径的调查
图八:
“图八”调查显示,目前学生了解职业健康和安全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网络(35.03%)、电视(34.01%)和学校宣传(31.98%),其它依次是报纸(16.24%)、课堂(14.21%)、杂志(9.64%)等。这说明学校在职业健康和安全知识的教育方面还做的很不够,学校应把课堂作为学生了解职业健康和安全知识的主阵地。
6.对学校是否开设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和活动教育的调查
图九:
“图九”显示,有74.63%的学生认为溧阳中专校开设了与职业健康和安全相关的课程,但就笔者了解,该校并没有开设相关课程。于是,笔者通过和部分学生座谈了解到,学生把学校聘请相关人员做的法律、交通安全等讲座以及开设的《职业道德》等课程误认为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
图十:
从“图十”显示可知,有50.76%的学生认为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火灾或地震逃生演习,11.17%的学生认为每年组织一次,18.27%的学生认为从来没有组织过,这与实际情况还是基本相符的,溧阳中专校的燕山校区每年举办一次火灾或地震逃生演习,城中校区则从来没有举办过类似的演习,选择“从来没有”主要是城中校区的学生。
7.对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开设情况的认知调查
图十一:
“图十一”显示,51.27%的学生认为学校应把职业健康与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41.12%的学生认为应作为选修课,也就是说有92.39%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开设该课程。
图十二:
图十三:
“图十二”调查显示,学生在选择负责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负责主体上还是比较理智的,认为应有学校、用人单位、家长和政府四个主体共同负责,学校(92.39%)和用人单位(67.51%)负最大责任,家长(55.33%)和政府(64.97%)次之。从“图十三”可看出,学生选择承担该课教育任务的主体的比例从高到低分别是班主任或辅导员(77.16%)、专业实训教师(67.01%)、德育课教师(66.50%)、企业师傅(50.25%)和公共课教师(44.67%)。
8.对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方式的意向调查
图十四:
从“图十四”调查可知,为了更好地增强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提升教育的效果,学生认为学校最好应开设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84.77%)、经常召开主题班会或主题教育活动(77.66%)、多作相关讲座、宣传栏(74.62%),其次应多进行演习和演练(68.02%)、校电视台多播放宣传片(65.99%)和校园网设立安全宣传栏(53.30%)。
图十五:
从“图十五”调查可知,为了展示对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认识,学生最愿意参加的实践活动分别是知识竞赛(47.21%)、手抄报比赛(47.21%)和演讲比赛(43.15%),其次是征文比赛(37.56%)、摄影比赛(34.52%)等
9.对学生执行安全规定的执行力的调查
图十六:
“图十六”显示,有68.53%的学生从来不违反学校的规定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但也有21.83%的学生有时会违反使用,4.57%的学生经常会违反使用。因此,为了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学校应加强职业健康与安全的教育,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学生的执行力。
调查学生认为除了上面提到的学校应开设相关课程、作讲座等外,还希望学校:一是在开展职业健康和安全教育时应与专业相结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二是多与企业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三是对家长进行辅导。
调查结论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及辅助个人访谈,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学生对职业健康与安全、职业病的内涵认识模糊。
2.学生对事故现场的救护技术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掌握不够全面。
3.一部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
4.学生迫切希望学校开设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方面的课程和开展与此相关的各类实践活动。
大力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对策
1.加强职业健康与安全培训的法制建设
参照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的安全培训经验,会发现他们都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安全培训做出严格细致的规定,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企业安全培训的范围、内容、时间等,并对违反规定不实行培训也有严厉的处罚措施规定,这些详细明了的法律条文有助于企业明确自身的安全培训责任并对员工实施安全培训,实现安全生产。
2.在职业学校中大力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培训
澳大利亚、德国等一些国家将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作为主要内容纳入到职业教育中。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融入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内容,使学生在毕业之前就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有关职业的安全技能;另外,将职业健康与安全作为职业技能考核的重要项目,提升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有利于更好地掌握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安全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安全教育目标。
3.重视对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选拔与培养
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必须把选拔与培养健康安全教育的优质师资提到重要日程上来。一方面要加强对相关教师的安全培训,同时制定激励措施,鼓励现职教师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安全专家到学校任兼职教师,或兼职从事安全方面的教学工作,扩大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
4.加强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
德国的职业技术学校把安全教育内容渗透在职业学校教育当中,有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因此,我国职业学校也应把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工学结合相结合,与职业指导课程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宣讲职业健康与安全基本理论知识、职业健康与安全常见问题与对策和相关法规政策,引导学生掌握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防护的基本方法,培养安全意识,提高求助和自我保护能力。
5.大力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实践活动,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过:“人对安全的需要,甚至比对爱或被爱的需要更加深远”,所以在他的需要层次论中,安全需要是仅次于生理需要的第二基础需要。现在职业安全教育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公共安全文化教育和建设。因此,职业学校应积极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安全意识。一是多开设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或主题教育活动,编印有关职业安全的经典案例,分析具体产生的原因和注意事项,为学生提供借鉴,增强安全意识。二是多举办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的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和知识竞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安全教育中来。三是在班级环境、校园环境等物质环境建设上,不同程度地体现安全教育的主旨和目的,在黑板报、宣传栏、墙壁上形成安全教育的人文环境。四是在校园网上开设职业健康与安全宣传专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宣传活动,加强网上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五是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勤工助学和工学结合等活动,把安全教育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积累安全生产经验。
提高职业素质保障行车安全 篇4
汽车在道路交通运输中由三大要素构成, 即人、车、路, 而人又是其中最主要、最积极的因素。人在操纵汽车行驶过程中要适应错综复杂的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 才能实现车和路的和谐统一。所以对于道路行车安全, 驾驶员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且处于主导地位。要防止道路行车事故的发生, 就必须充分发挥驾驶员的作用, 而驾驶员对道路行车安全的影响, 主要通过职业素质体现出来。抓住驾驶员的职业素质, 也就抓住了道路行车安全的关键。
驾驶员职业技术
驾驶员职业技术水平的高低, 对道路行车安全起着最直接的作用。在对成千上万起道路行车事故的分析中, 可以清楚地看到, 由于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操作不当、预防不够、措施失误、盲目行驶、方向过急、制动不当以及机械故障等原因, 为道路行车事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这些原因产生主要是驾驶员职业技术的缺陷所造成的, 驾驶员职业技术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驾驶操作技术, 二是机械保养维护技术, 两者紧密联系, 缺一不可。
在当前交通流量日益增加、混合公路和高等级公路里程不断延伸及新车型层出不穷的形势下, 加强提高驾驶员职业技术水平显得尤为重要。驾驶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技术水平, 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并持之以恒地刻苦钻研。为此, 笔者认为, 要想提高驾驶员的职业技术, 一方面要大力提倡爱岗敬业,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技术复训和各种技术练兵及劳动竞赛活动, 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和先进榜样, 形成学技术、爱技术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 鼓励和促进驾驶员学习不断更新的各种车型的技术性能和特点, 特别是对自己所驾车辆的技术性能;鼓励和促进驾驶员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总结各种道路条件下, 交通动态的特点和驾驶方法;督促驾驶员在工作中熟练运用安全操作规程, 切实有效地提高驾驶员的技术水平, 努力弥补职业技术方面的缺陷。
驾驶员具备了较高的职业技术水平, 就能在道路行车过程中从容应对, 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操作措施, 最大限度地降低因职业技术的原因而发生道路行车事故的几率, 从而达到安全行车的目的。
驾驶员职业心理
驾驶员在道路行车过程中, 应随时关注车后、车前及周围情况的变化, 时刻处于一种心理活动中。驾驶员的心理活动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 对道路行车安全至关重要。驾驶员职业心理主要有智力、情绪和感觉意识组成。
智力是一个综合的心理现象, 是驾驶员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水平较高的驾驶员能够较好地掌握和运用正确的操作技术, 同时, 智力与情绪有着很大的关系,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情绪是人对外界信息的心理反映, 任何导致情绪不稳定的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响驾驶员的心理活动。情绪的好坏对驾驶员能否集中精力开车起着很大的作用。当驾驶员的情绪稍有变化, 注意力就会分散, 道路行车的不安全因素就会增加, 情绪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妨碍驾驶员对技术的正确发挥。驾驶员一旦在道路行车过程中出现情绪波动, 将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使驾驶员的随机操作与当时的实际需要发生脱节, 如操作规程走样、操作防范失误、措施使用不当等。这些偏差, 大大地增加了发生道路行车事故的可能性。
每个驾驶员的驾车经历中都可能遇到过意外情况, 有些人在许多惊险的情况下都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而有些人也许只遇到一次就发生了事故。这里有许多影响因素, 其中之一就是驾驶员的感觉意识。驾驶员的感觉意识对行车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具有较强感觉意识的驾驶员可明显提高安全行车的效果。驾驶员感觉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驾驶员对自己所驾驶车辆的长、宽、高和轮胎位置、离地间隙等外型性能做到心中有数的车体感觉, 具有这种感觉的驾驶员才能保证在行驶中与外界障碍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 准确控制车体位置, 正确选择安全通过的空间。
·驾驶员对自己所驾车辆与其它车辆的行驶速度能及时作出正确估计的车速感觉。具有这种感觉的驾驶员才能保证在行驶中及时选择适当的车速和正确的档位。
·驾驶员对各种不同路宽、不同路面能及时作出正确反应的道路感觉。具有这种感觉的驾驶员, 才能保证在行驶中对各种不同道路条件, 快速作出什么车速、什么位置、如何通过的正确决定。
·驾驶员对道路上活动着的车辆、行人和器物能及时作出主次关系的交通状态感觉。具有这种感觉的驾驶员, 才能保证在行驶中从大量复杂的交通状况中迅速发现危险苗头, 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在汽车驾驶中, 每个操作动作的运用, 都受感觉意识的支配, 它直接影响着驾驶操作技术的正确发挥, 驾驶员具备了较强的感觉意识, 就为职业心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驾驶员通过经常反省自己行驶中出现的各种不安全现象, 设想正确处理和预防的方法, 经过长期实践和体会, 就会形成一种职业心理准备功底, 一旦遇到险情就会下意识地迅速完成一系列有效动作, 从而避免道路行车事故的发生。
驾驶员职业道德
事实告诉我们, 很多道路交通事故是驾驶员违反了交通规则和社会公德所造成的。具体表现有超速、超载、占道、抢行、斗气、饮酒和行为自私等, 这些均属于驾驶员职业道德的不良行为, 直接威胁着道路行车安全, 是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
要消除这些发生行车事故的行为, 就必须努力提高驾驶员的职业道德。作为驾驶员要明白, 现在越来越好的生活和社会环境, 是全社会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开车的人在享受他人提供服务的同时, 也应在驾驶车辆时为社会和他人提供优质的行车安全服务。任何交通事故都将对他人和开车人自己造成伤害, 同时对社会的稳定及相关利益方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要时刻强调安全行车, 维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驾驶员有了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切实做到遵纪守法、谦虚谨慎, 才能做到个人利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 才能做到关心同志, 互相帮助, 才能做到兢兢业业, 干好本职工作。驾驶员具备了规范自己良好职业行为的能力, 才可减少或消除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缺陷, 也就减少了因职业道德原因而发生道路行车事故的条件, 达到安全行车的目的。
职业健康与安全 篇5
第一章 职业健康与安全概述
授课日期:2013年9月
教学要求:
1、了解什么是健康
2、了解职业健康与职业病概念
3、掌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掌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相关概念
导入: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实施至今,职业卫生相关工作的开展也在积极的推动中,最近几年,从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到施秉恒盛公司发生的建国以来最大的职业病群发事件,凸显出职业卫生工作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明显没有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此时接手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应该说也是临危受命。如何做好职业卫生工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的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安全监督部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企业业主均肩负着国家的期望和人民的期待。
一、职业健康与职业病
健康是人的生命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1、职业健康:职业健康应以促进并维持各行业职工的生理、心理及社交处在最好状态为目的;并防止职工的健康受工作环境影响 ;保护职工不受健康危害因素伤害;并将职工安排在适合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工作环境中。
2、职业病: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职业病构成的因素: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4、职业病特点:
职业病具有下列五个特点:(1)病因明确(2)病因大多是可检测的(3)有一定的发病率(4)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诊断、处理,康复效果较好,但有些职业病(例如矽肺),目前尚无特效疗法(5)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
4、法定职业病:由国家确认并经法定程序公布的职业病。我国已公布的职病有10类115种。
5、常见的职业病:
尘肺、职业性放射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
二、职业安全与事故
见案例P5(课堂讨论,事故中王某在操作中有何不当的行为)
1、职业安全:指在生产活动中。能够将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具体含义见P6(5点)(见图1.2为不安全生产,让学生举有关不安全生产的例子)
2、隐患和危险源
隐患:工作场所、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危险源: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P6
3、事故:指造成人员伤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事故类别:
(1)根据产生后果不同分为:
1人身伤亡事故 ○2财产损失事故 ○3未遂事故 ○(2)根据责任不同分为:
1责任事故 ○2非责任事故 ○(3)事故特点: 因果性。○ 2
事故的因果性指事故是由相互联系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过程中,应弄清事故发生的因果,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这对预防类似的事故重复发生将起到积极作
2偶然性。○事故的随机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是偶然的。这就给事故的预防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事故这种随机性在一定范围内也遵循统计规律。从事故的统计资料中,我们可以找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因此,伤亡事故统计分析对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有重大意义。
3潜伏性。○表面上,事故是一种突发事件,但是事故发生之前有一段潜伏期。事故发生之前,系统(人、机、环境)所处的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系统存在着事故隐患,具有危险性。如果这时有一触发因素出现,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人们应认识事故的潜伏性,克服麻痹思想。生产活动中,某些企业较长时间内末发生伤亡事故,就会麻痹大意,就会忽视事故的潜伏性。这是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思想隐患。
4可预防性。○现代事故预防所遵循的一原则即是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也就是说,任何事故,只要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事故是可以防止的。认识到这一特性,对坚定信心,防止伤亡事故发生有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事故调查,找到已发生事故的原因,采取预防事故的措施,从根本上降低我国的伤亡事故发生频宰。巩固练习:
1、什么是事故?
2、事故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事故:指造成人员伤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因果性。○2偶然性
○3潜伏性。○4可预防性。特点:○
三、事故发生的原因:P8 1人的不安全行为 ○2机器的不安全状态 ○3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4管理上的缺陷 ○第二节 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一、职业健康与安全涉及千家万户 让学生看一组数字P8 工伤事故猛于虎(见网上图片)
二、中职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必要性(1)中职生是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一线劳动者
(2)我国当前的中职教育学习中偏重理论,对设备及工具的不明确使用的认识不够全面。
(3)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管理机制还相对滞后(4)养成意识和能力的教育
作业:
1、什么是职业病?
2、什么是职业安全?
3、什么是事故?
4、事故的特点有哪些?
5、为什么在中职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
第二章 职业健康与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授课日期:2013年10月
1、了解掌握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2、学习劳动过程中特定问题的法律规定
3、了解健康与安全的法律纠纷
教学重点:了解掌握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让学生分析案例(见P11案例)课堂讨论:
提示:厂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劳动者因生产事故受到伤害,除享受工伤保险外,还有向用人单位提出民事赔偿的权利。
导入: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既享有广泛的法律权利,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二者辩证地统一于劳动关系之中。
一、劳动者的权利
1、对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知情的权利P11(1)应用书面合同,口头提及无效(2)设置安全警示标志(3)将应急预案告知劳动者(4)健康与安全动态情况知悉权
2、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P12
3、紧急状态下停止作业或撤离权(紧急避险权)P13 拓展:紧急避险权的例外(P13知识扩展)
让学生举例子
4、批评、检举、控告的权利P13
5、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P14
6、要求民事赔偿的权利P14
二、劳动者的义务
1、遵守规章、服从管理的义务
2、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
3、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的义务
4、及时报告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的义务 学生讨论案例P16 观看视频《安全事故案例集锦》
第二节 劳动过程中特定问题的法律规定
案例分析:P16 刘某死亡原因:
1、工作条件差
2、劳动强度大
3、劳动时间长 造成“过劳死”
判决结果:被告赔偿死者家属误工费、死者丧葬费等所有费用共计4.5万元。
安庆上班的小伙李哲因经常性加班,苦不堪言。最后在高温下加班12小时后死亡。据悉,8月前,小伙毕业应聘进入安庆市谢德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可以拿到被同学羡慕的3500元的月薪,家人又强烈反对他辞职,所以一直坚持着,最后1米8的个子被活活累死。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有哪些特定的法律规定呢?
一、关于工作时间及休假制度的规定
1、工作时间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 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加班费的计算:
(1)工作日内延长工作时间的,给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2)休息日加班但又不能补休的,给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
(3)法定节假日加班的,给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
1如果正常工作日加班1小时应给付多少加班工例:某工人每月工资3000元,○2休息日加班1天应给付多少工资?○3“五.一”节当天加班应给付多少工资?○资?
每天工资:3000/21.5(抛开了国定假日的11天算)=139.5元 每小时工资:139.5/8=17.4元
1如果正常工作日加班1小时应给付工资:17.4*150%=26元 ○2休息日加班1天应给付工资:139.5*200%=280元 ○3“五.一”节当天加班应给付工资:139.5*300%=420元 ○
2、休息和休假
(1)工作间歇休息(工间休息和用膳时间)(2)日休息(除工作时间外)(3)周休息(每周至少一天)(4)法宝节假日
(5)年休假(根据工龄或工作年限而定)
3、侵犯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利的主要形式P19
4、侵犯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利的法律责任(见P19—20案例分析)民事责任:(支付劳动者加班费;赔偿损失;停止类似侵权行为)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二、对女工的特别保护P20(见案例)对女工的特别保护细致规定(见P21)
三、对未成年工的特别保护(见P22)未成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
第三节 职业健康与安全的法律纠纷
先看案例,分析其问题:(P23—24)
1劳动合同的订立,必须经劳动部门备案,才具法律效力 ○2上岗证、工作证,工资单等都可以证明劳动关系 ○ 8
一、劳动关系纠纷的解决途径
劳动过程中出现的劳动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的途径寻求问题的解决。
协商、调解:双方通过友好沟通、相互谅解的方式解决问题。
1、劳动仲裁
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劳动争议在事实上作出判断、在权利义务上作出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
2、劳动诉讼
指人民法院依法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判决的专门司法活动,具体包括劳动争议案件的起诉、受理、调查和执行等一系列诉讼程序。
二、职业病的认定及救治
1、关于职业病的检查及鉴定
用人单位承担劳动者检查及鉴定的各种费用
2、职业病的治疗
劳动者患职业后接受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的费用由用人单位负责,受害者除享受法定的工伤保险外,还有权利从民事的角度向用人单位索赔。
三、工伤的认定标准和程序
1、工伤的认定标准P26 《工伤条例》规定(7条)
特殊情况下,法律也明确规定可以视同为工伤(3条)案例分析:P27(让学生议一议,堂上训练)
因公喝酒致死算不算工伤?
船舶工程师喝酒过量去世了,其家人要求按照“工伤”给予赔偿。经过双方的协商,公司尽管没有定义死因是“工伤”,但是给予了一定数额的体恤金,同时答应保险公司的赔偿全部给家属。当家属按照公司的说法要求保险公司赔偿时,保险公司告诉他们,公司是在投保人去世以后才投保的,家属们觉得上当受骗了,就到公司去交涉。由于行为“过激”,当事公司一纸诉状把他们告上秦淮法院。
工程师喝酒致死
史天翔生前是江苏省某船舶钢结构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的船舶工程师,工作认真、专业知识扎实。2003年,他被公司派往武昌船厂工作。2003年5月27日晚上,武昌船厂的几名员工宴请史天祥,因为工作中合作很愉快,大家喝了很多酒。酒足饭饱之后,大家把史天祥送到了他住处的楼下。因为每个人都喝了很多酒,所以没有送他上楼。当醉熏熏的史天祥爬到四楼的时候就再也爬不上去,躺在地上就睡着了。
第二天凌晨,四楼一位住户听到楼道里有异常声音,于是拨打了“110”,当警察把不省人事的史先生送到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抢救后不久,史先生就不幸去世了。
双方闹上法庭
史天祥去世后,其家人自然十分悲痛。他年迈的母亲没能经受晚年丧子的打击,很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史天祥的妻子赵芹凤和父亲史锡明很快和江苏省某船舶钢结构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交涉赔偿问题。他们认为史天祥是因为工作原因喝酒致死的,所以应该定工伤。公司则认为史天祥是在工作以外的时候喝酒的,所以不能定为工伤。
后来公司答应出一部分抚恤金并出了丧葬费用,同时答应如果家属拿到保险公司的人寿保险赔偿,只要给公司部分抢救史天祥的费用,剩下的都给家属,双方这才暂时和解。
没想到他们到保险公司索赔的时候,保险公司告诉他们,史天祥是在去世后的第二天(2003年5月27日)才被投保的。赵凤芹等人顿时觉得上当受骗,双方不能达成协议,于是史天祥的家属到公司去吵闹,并恶劣地用粪便涂在公司的大门,对公司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当时公司正和德国BSF公司洽谈合作项目,因为这件事,谈判陷入了僵局。
工伤有严格的规定
记者随后就此案件采访了南京市刘洪律师事务所的刘洪律师,他告诉记者,南京市对工伤的鉴定有严格的规定,像史天祥这种在工作时间之外,喝酒过量致死的情况,肯定不能算公伤。
2、申请工伤认定的程序
(1)进行工伤认定(自事故之日起30日内)(2)对工伤认定不复的可提出行政复议(3)可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4)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可再次申请鉴定(5)按法律规定进行赔付
(6)1年内如发生变化,可申请复查鉴定
3、申请工伤认定所需要提交的材料(1)工伤认定申请表
(2)能证明劳动关系的相关材料(3)工伤病历(4)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4、工伤的赔偿标准P28 课后作业:
一、简答题
1、劳动者的权利有哪些?
2、劳动者的义务有哪些?
二、名词解释:
1、劳动仲裁
我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进展 篇6
关键词:ILO/CIS;信息;职业安全卫生
中图分类号:G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5-0000-01
China's Progress in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Information
Liu Hanxiang
(China Petroleum Jilin Oilfield Company Mining Business Services Department,Songyuan138008,China)
Abstract:Based on our current work status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information,pointed out our major problems in this area,in the future to further good work in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information,suggestions proposed.
Keywords:ILO/CIS;Information;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信息对我们开发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培训计划,开展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科研工作,乃至制定政策、起草法规标准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采用多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国外职业安全卫生发展最新动态,作到知己知彼,彼为已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我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现状
1991年,根据劳动部决定,以部机关图书馆、劳保所情报室、劳科所情报室、工资研究所资料室、国际劳工所资料室等单位的文献资源、情报业务和部分人员为基础,于同年5月正式组建了劳动部劳动情报文献中心(对外合作名称仍为ILO/CIS中国国家中心)。该中心主要为劳动工作提供信息服务,包括国内外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收集、加工及馆藏,为我国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信息。
1998年,由于政府机构改革,将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内设的“安全卫生情报室”和“编译报导咨询室”合并到新组建的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作为该中心的信息室(对外名称仍为ILO/CIS中国国家中心)。其业务范围是:负责国内外职业安全卫生文献、图书、期刊的采集、馆藏、检索和咨询服务工作,并负责ILO/CIS与中国的联系工作等。
随着信息化大潮席卷全球,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信息化工作也有了很大发展,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也相继建立了网站,发布各自的信息。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成立以来,对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比较重视,召开了全国安全生产信息工作会议,在长远规划和近期工作部署中,都对信息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局办公楼机关网络已基本建成投入运行,建立和开通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政府网站,开通了文件传输、信息查询以及一些服务功能,并与国家相关部门建立了连接。信息网络建设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二、我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一个统筹组织协调全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的机构
十多年来,我们在与一些ILO/CIS国家中心接触中了解到,各国国家中心都是在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内组织、协调和指导本国的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对外作为该国国家中心与ILO/CIS和一些相关组织开展交流与合作,但由于其地位一直没有被有关主管部门明确,很难作为全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的牵头机构发挥作用。
(二)没有一个能反映全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网站
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全面、系统地报道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状况的网站,对于开展国际职业安全卫生信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是十分不利的。
(三)没有固定资金支持
尽管ILO/CIS中国国家中心在ILO/CIS的资助下,于1998年底建立了“中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网”(中、英文版),我们设置了一些栏目,其中包括法律法规、事故情况、职业安全卫生动态、安全管理、宣传教育与培训等,报道了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情况,但由于没有固定资金支持,人力和物力得不到保障,难以作到及时宣传报道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最新信息,与各国信息交流的速度非常缓慢。国际劳工专家希望我们网能作到及时更新内容,以真正发挥出信息在职业安全卫生领域的高效作用。但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能作到网络及时维护。
三、促进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之建议
我们必须借鉴发达国家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上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国际上职业安全卫生科研成果,逐步实现与国际上通用的职业安全卫生规则与标准接轨,促进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充分发挥信息在上述工作中的作用,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为加强全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的管理,建议成立一个全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的领导机构。该人员应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劳动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工会、企业家协会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
建立国家职业安全卫生信息服务系统。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能全面反映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网站。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建议建立一个国家职业安全卫生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应能全面反映全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情况;能指导全国开展职业安全卫生工作;能为用户检索到全国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信息;能连接到国务院各部委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机构、省级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机构以及相关部门等。总之,通过这个系统,就能了解到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全貌。
职业安全 篇7
国际劳工组织在报告中呼吁政府、雇主、工人及其组织在国家政策和战略的制订与实施过程中展开合作, 力求确保工作中化学品使用的安全与健康。国家劳工组织认为, 在化学品使用效益和对工人、工作场所、社区、环境的潜在不利影响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 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政府、雇主、工人及其组织加强合作, 就可以实现健全的化学品安全管理。
该报告评论了当前化学品使用及其对工作场所、环境影响的全球形势, 以及各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为解决存在问题所付出的努力。该报告还列出了制订国家和企业级解决方案所需的条件, 以确保工作场所实现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职业安全 篇8
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职业健康安全都是现代化安全管理方法研究的产物。两者均强调预防为主和PDCA动态管理的现代化安全管理理念, 两者的目的是基本一致的, 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许多许多差别。总的来说,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侧重于理念、方法和程序化。失效难以保证;而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吸收了前者优点的基础上, 通过文化建设并不矛盾。没有建立体系的企业, 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上, 通过文件化和监控程序, 完成体系的建立工作;已建立体系的企业,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 能完善程序文件, 增加操作性, 把体系运行效果提高到更高层次, 可避免认证和实际运行两层皮的现象。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对比
2.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区别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侧重于系统管理方法框架的构建, 强调对过程的控制, 是一种系统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侧重于管理方法的系统化、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所有企业共用一个标准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通用性强, 但容易出现“形式化”, 且条款不容易理解, 对具体实施要求没有明确, 对体系标准的理解不同, 建立和实施体系的效果亦不同, 因此要求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安全生产标准化侧重于管理标准的量化, 强调安全生产各项活动的标准化, 是一种执行标准, 侧重于现场的人为作业安全和现场设备设施及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AQ/T 9006-2010《企业安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作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标准, 条款容易理解, 对具体的实施要求亦较明确, 并且针对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标准化规范细则和考评标准, 如AQ2007-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AQ3013-2008《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等, 企业便于也易于建立和实施标准化, 有利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持续改进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2.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联系
2.2.1 运行模式相同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均遵循著名的Demiry循环”运行模式, 即策划 (Plan) 实施 (Do) 、检查 (Check) 、改进 (Act) 动态循环的“PDCA”现代管理模式, 依据标准要求, 结合企业自身特点, 建立并保持体系, 并通过体系的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完善, 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2.2.2 要素设计相似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均采用要素管理形式,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由5个一级要素和17个二级要素构成, 安全生产标准化由13个一级要素和42个二级要素构成, 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通过上述对比可以看出,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在要素设置上, 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虽然顺序和要素名称有所不同, 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16个二级要素都可以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一级要素和二级要素中找到相对应的要素, 只有4.2职业健康全方针个要素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中没有涉及, 因此在要素设计上, 两者具有很高的相似度。
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融合
3.1 体系文件融合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一般分为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3个层次。管理手册是企业根据标准要求全面描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 主要供高、中层管理人员和提供给客户及认证机构审核时使用。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包含下列内容: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文件和档案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职业健康管理、防护用品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
表2是以某公司原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为基础融合后的体系文件示例。
3.2 管理模式融合
虽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模式都为PDCA循环, 但两个管理模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企业管理的通用做法和程序, 它表达了一种对组织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系统管理的思想和规范, 强调文件化管理, 注重程序的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个标准, 它的依据就是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布的国家标准和安全行业标准, 尤其是具体到某个行业的标准化规范, 对企业的作业现场有着严格具体的要求, 对每一项管理活动、每一类设备设施、每一个作业环境的评价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由此可以看出,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着眼于按什么流程去做, 要做什么。安全生产标准化则着眼于按什么标准去做, 做成什么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互为补充, 互相促进。因此, 可以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模式为基本框架, 融合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具体要求,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 使之成为一套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行之有效的系统。具体融合点如表3所示。
4 结论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都是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研究的产物, 两个模式既有区别, 也有联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侧重宏观, 安全生产标准化侧重细节。两者均强调预防为主, 持续改进和动态管理。
企业如果同时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 两个系统独立运行, 必然会产生冲突和矛盾, 削弱两者的系统功能和管理效果, 也给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麻烦并造成资源浪费, 导致管理效率降低, 因此对两个系统进行融合十分必要。
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基础, 在组织机构、人力资源、体系文件和管理模式4个方面融合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具体求, 使两者有机结合, 互为补充, 相辅相成, 可以在企业内建立起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 使之成为一套科学高效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GB/T28001-2011)
(2)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AQ/T9006-2010)
浅谈矿山职业安全卫生防护 篇9
1矿山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1) 瓦斯。
瓦斯是矿井生产过程中从煤层或岩层涌出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 瓦斯主要由CH4、CO2、N2等气体组成, 煤层中CH4成分一般占80%~90%, 如果井下巷道通风不良和通风设施管理不善, 可能会造成瓦斯浓度超限;井下如果瓦斯超限, 可使人缺氧、窒息, 甚至引起瓦斯爆炸或燃烧, 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2) 粉尘。
粉尘系矿井煤尘、岩尘和其他有毒有害粉尘的总称。粉尘的主要危害是煤尘爆炸和对人造成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长期吸入大量的粉尘, 会严重危害其身体健康, 形成多种职业病, 如尘肺病等, 使矿工丧失劳动能力, 甚至缩短寿命。
(3) 煤的自燃与火灾。
煤炭发生自燃与发生火灾, 将产生大量的有害有毒气体, 导致井下作业人员伤亡。
(4) 水患。
水患是矿井生产中的一大灾害, 矿井突然涌出大量的水, 将会导致淹井, 甚至危害到工人的生命和损坏井下设备。矿井突然涌出大量水主要原因有:①遇到岩溶管道水;②遇到小窑与老空积水区。遇到上述2种情况, 一般水来势比较凶猛, 人员往往没有撤出井已被水淹, 抢救工作难以进行。
(5) 热害。
人体在劳动中做功所发出的热量需要排出体外, 若环境不容许这些热量散出, 人就无法劳动, 就会积热使体温超过某一程度而导致晕倒或死亡。井下高温热害可导致工人发生热害疾病, 如湿疹、关节炎、心动过速等的发病率将在90%以上。
(6) 顶板事故。
煤层顶板如果较松软、破碎, 可能会发生冒顶, 轻者砸伤工人, 重者导致死亡。
(7) 噪声。
作业场所的噪声, 如主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凿岩机等产生的噪声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职业危害。其主要危害是:可使人耳聋, 引起多种疾病, 影响人的正常生活, 降低劳动生产率。
2安全卫生防护对策
2.1矿井灾害预防措施
(1) 瓦斯防治。
①各采掘工作面采用分区通风, 机电硐室采用独立通风, 并保证井下所有用风地点获得足够风量, 避免瓦斯聚集。②按实际供风量核定矿井产量。③在进、回风井之间和主要进、回风巷之间的联络巷, 砌筑永久性风墙或设置2道双向风门。回风井井口设置防爆门。④配备瓦斯检定器和自动检测报警仪, 建立并严格执行瓦斯检测和管理制度。配备1套KJ-101N监测监控系统。⑤按规定供电和配备防爆电气设备。⑥井下人员配备自救器。⑦不用的巷道及报废的采区及时封闭。
(2) 防尘。
①建立完善的防尘洒水系统。②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采用湿式凿眼, 水炮泥封孔。③回采工作面回风巷设置风流净化水幕。④合理分配各用风地点风量, 防止煤尘飞扬。⑤配备一定数量的粉尘检测仪器。⑥在规定地点设置隔爆水棚。
(3) 防火。
①井下设置消防管路系统。②井上设消防材料库, 按规定设置防火门或防火栅栏两用门。③合理留设煤柱, 提高工作面采出率, 减少采空区遗留碎煤;及时封闭采空区, 减少漏风, 防止煤层自燃。④配备防火安全检测仪表和火灾报警仪。
(4) 防治水。
①断层、采空区、相邻采区、相邻矿井间要按规定留设保安煤柱。②严禁开采煤层露头的防水煤柱。③因开采产生的地面裂缝和塌陷地点必须填塞, 填塞工作必须有安全措施, 防止人员陷入塌陷坑内。④在暴雨或降雨后, 发现有裂缝、采空区陷落和岩溶塌陷等现象, 必须及时处理。⑤配备探水钻, 在掘进和回采生产中坚持“预测预报, 有疑必探, 先探后掘, 先治后采”的原则, 消除隐患。
(5) 防顶板事故。
①加强工作面作业管理, 严格按规程作业, 杜绝人为事故。②采掘工作面要采取敲帮问顶制度, 及时处理活渣活煤, 防止煤体突然冒落伤人。③回采工作面支护设备要有足够的支撑力, 发现有损坏及时更换。采煤工作面放顶时应指派有经验的工人专门观察顶板。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要制定专门措施, 防止推垮型冒顶事故的发生。④配备动态矿压仪, 以加强顶板压力及变形的观测, 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预防顶板事故。⑤掘进工作面要保证支架的施工质量, 背帮、背顶要实, 消灭“前倾后仰、里出外进”的现象, 保证支架完整有力。要保证支架质量, 棚口要严, 后身要实, 迎山角、扎角要适当。⑥井底车场硐室、交岔点等均采用砌碹支护。⑦若遇底板松软、支柱钻底的情况, 可以将支柱加上底座。⑧使用矿山压力监测设备, 对采场、巷道以及危险处硐室顶板和两帮及时进行压力监测, 以预防顶板冒落事故的发生。
2.2矿山救护
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所有煤矿必须有矿山救护队为其服务。煤矿企业应设立矿山救护队, 不具备单独设立矿山救护队条件的煤矿企业, 应指定兼职救援人员, 为矿井提供救护服务。必须与矿山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 一旦发生事故, 救护队保证在30 min内赶到事故现场实施救援。
2.3劳动卫生保障措施
(1) 粉尘。
在井下作业过程中, 尤其在巷道掘进工作面爆破时, 在转载机装煤时, 均伴有岩尘、煤尘扬起。这些均是造成尘肺病的主要原因。为降低扬尘, 除需在各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安设防尘洒水设施, 还要求作业人员必须戴防尘口罩作业。
(2) 噪声。
矿井主要声源有:主要通风机、压风机、主提升绞车、局部通风机等。矿井主要通风机、压风机、局部通风机等应当选用轴流式低噪声设备, 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作业场所噪声不得超过85 dB (A) 。大于85 dB (A) 时, 需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大于或等于90 dB (A) 时, 还应当采取降低作业场所噪声的有效措施。
(3) 热害。
矿井开采煤层较浅, 属低温梯度变化区时, 无热害问题, 因此不需要采取降温措施。若机电硐室等温度略高, 可考虑适当加大风量来减弱热害, 以创造较舒适的工作环境。当开采煤层较深, 处在一级热害区时, 可设计建设井下中央空调进行降温处理。
(4) 其他。
可考虑在井口办公室设井口保健站, 井下设急救室, 为井上下工作人员提供可靠的医疗保障。要求对所有的作业人员和救护人员进行科学的培训, 使其掌握一定的自救和急救知识, 并配备一定的急救器材和药品, 为事故自救和救护提供有力的保障。
2.4消防设施
工业场地消防管网系统采用枝状布置方式, 与生产、生活共用同一管网, 管网上设置地上消火栓。矿井消防水源主要为经矿井排水净化处理后的再利用水, 完全满足矿井用水的要求, 矿井在地面建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的水池, 下井消防洒水管道采用无缝钢管。若井口与大巷的高差较大, 直接供水压力较大, 需采用减压阀进行减压。在井底车场水泵房等处均设置室内消火栓。在井下主要运输巷、主要回风巷及正在掘进巷道中均敷设洒水管。运输巷道内每隔100 m设置1个消火栓。在所有敷设管道的巷道内, 每隔100 m设支管和截止阀用于冲洗巷道。转载点、溜煤眼等处均设置洒水器。
3结语
职业安全 篇10
中国煤化工企业在过去很多年普遍运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安全管理, 而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是近些年来确立的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两种安全管理模式各有优、缺点, 现在很多煤化工企业将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有机整合在一起、共同运用。实践表明, 将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机整合、共同运用的安全管理效果远高于任何单一安全管理模式的效果。本文旨在推动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科学、高效整合, 推动煤化工企业管理高效化、科学化、合理化。
1 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方法
在现代的煤化工企业中,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这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存在以下问题:
a) 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内容上有交叉重合的地方, 也有较多相互抵触、互为矛盾之处;
b) 两种安全管理模式的目的、结构有所不同, 因此整合所需周期时间较长, 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容易出现混乱;
c) 整合后的安全管理模式章程规则在实践中较难贯彻, 存在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地方;
d) 这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难度较大, 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安全等级考核的工作难度大。
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方法分为三个步骤:
a) 整合模式的内容融合。整合两种模式, 需要认真比较这两种安全管理模式的异同, 从宏观角度看待这两种安全管理体系, 两种安全管理制度内容交集的地方, 选择规定更加详细规范的那一种, 有冲突、矛盾的内容, 根据煤化工企业实际管理情况, 选择更合适的一种, 此外还要补充一些规定, 使这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更加合理、科学;
b) 整合体系的文件规范化。当煤化工企业已完成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策划工作, 就需要将最终整合结果以文件形式规范化, 确立操作的行为规范, 使整合安全管理模式具有健康、完整的体系;
c) 统一监测、审核、评估的标准。安全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拥有不同的检测、审核、评估标准。将这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后, 需要统一监测、审核、评估标准, 将这两种安全标准的评估标准有机整合, 能够对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定期、集中评估审查, 效率更高。
2 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模式的运行机制
目前中国煤化工企业运用的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体系运行机制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环节及对整个管理模式运行的综合考核两部分。
2.1 风险管理的运行机制
煤化工企业风险管理运行过程包五方面内容:
a) 组织规划。具体工作时组建具体工作部门, 分工明细化, 安排不同领导负责。由部门制定统一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实行方案等;
b) 技术培训。该环节的目的是使煤化工企业员工了解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培训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并且是逐步递进。 (a) 对员工进行基础知识培训, 务必使每一位员工了解整合安全管理模式体系的内容、管理机制、运行方式, 使企业员工树立安全管理意识; (b) 进一步培训是让员工对整合安全管理模式的要素有所了解, 理解各部门、各要素存在的必要性及作用, 规范员工工作, 落实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c) 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规避风险的有效办法, 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规范自己工作中的操作;
c) 确立安全管理模式文件。将整合安全管理模式文件化, 对具体要求、具体指导书面化, 方便领导指导工作, 方便员工学习;
d) 执行环节。以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文件为根据, 严格执行文件内容, 科学合理安全管理企业;
e) 改良环节。以安全管理模式在实践中运行状况为基础, 不断改良, 使其更好地适应企业实际情况, 促进企业安全生产。
2.2 综合考核
通过对整合模式在实践中运用情况的综合考核是为了发现安全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问题、不足, 及时调整管理结构、内容, 改进企业安全管理模式运行效果。考核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方面:a) 考核具体工作岗位的安全性, 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 找到安全管理模式的漏洞, 以及时弥补;b) 对煤化工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安全考核;c) 对煤化工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安全考核。找到安全管理模式中遗漏的规定项、不足项, 进行补充完善。综合考核工作需要参考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文件, 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有详细的安全等级标准可供参考。
3 科学评估
现代中国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 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煤化工企业的生产工作危险性很高, 对技术要求也高。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 危险将会大大提高, 所以, 安全管理模式的存在极为必要。但是, 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尤其是现代煤化工企业运用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整合一体的管理模式, 在实践中优势明显高于过去的同时, 其存在的问题也需要提高重视程度。要确立常态评估机制, 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科学评估整合安全管理模式。对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科学系统评估是以煤化工企业日常生产为出发点, 考察煤化工企业员工技术操作是否规范、是否了解企业安全管理条例等, 考察企业生产设备, 根据安全管理要求, 确认设备是否安全运行, 考察企业生产环境是否符合国家对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要求。
4 建议
a) 加强员工安全教育, 使员工树立安全意识;b) 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宣传工作;c) 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包括向其介绍企业安全管理条例, 培养其发现危险、分析问题、解决危险的能力, 规范操作;d) 企业安全管理条例文件化应加强简洁性、实用性、高效性, 避免浮夸风;e) 严格贯彻企业安全管理条例, 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不断更新改进。
5 结语
介绍目前中国煤化工企业所采用的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的安全管理模式, 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目前中国煤化工企业的职业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模式、结构上的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科学合理建议。煤化工企业如果能够将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贯彻在实践当中, 不仅能够提高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效率, 提高安全管理效果, 而且能够降低企业安全管理成本。
摘要:以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运用为具体切入点, 详细介绍目前中国煤化工企业运用此整合模式的运行机制, 科学评估对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运用在煤化工企业实践安全管理实践运用中的效果, 并提出若干加强整合方式安全管理的建议, 以期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安全 往返于你的职业之间 篇11
哈尔滨电视台报道,2012年3月23日下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一起伤害案件,致1人死亡、3人受伤。经初步审理,犯罪嫌疑人李某,患强直性脊柱炎,当时患者想用“类克”(主要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因其同时患有肺结核,医生建议他先治好肺结核后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李某对此心生不满,遂购买一把水果刀,来到医生办公室将王某等4名医务人员扎伤,王某因伤势严重不幸死亡。
关于类克的使用——有报告指出曾有使用者受到严重的感染,如肺结核和败血症,有些感染更会导致生命危险。如果以往或最近曾接触过肺结核病患者,应告知医生。如果身体容易受感染、曾经或已受到感染、或在使用类克时,出现感染症状,应立即向医生诊治。
由于一般医院的条件限制,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必须到专门的结核病医院进行治疗。按照规定,所有的抗结核治疗都由政府埋单,患者不需为此支付费用,医生建议其先到专科医院治疗肺结核,再回来用类克治疗不仅合情合理,而且是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的。
那些危险度高的职业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大概幻想过中了奖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虽然中奖和出现意外的概率是差不多的,但我们还是搁置了生活中的全部恶意。可是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工作自身的风险同样也分给了我们。
一、安全生产事故
一般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这类事故很多是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当然,有些时候可能你并没犯错,别人的失误导致你的受伤,就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些事故是可以规避的,掌握生产安全知识,能把发生的概率无限缩小,但有些工作天然地比其他工作的危险性高。
(一)易燃易爆危险领域中的工作人员。凡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性质的产品,都属易燃易爆危险品,从事这些产品的生产、运输、装卸、储存过程中的职业,危险程度是非常高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具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往往危害大、影响大、损失大,扑救困难。
(二)建筑施工。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约占全世界建筑业从业人数的25%,由于建筑生产劳动力密集,其中一线作业的从业人员大都文化素质较低,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加上作业环境复杂,易发生事故。高空坠落是建筑施工作业中造成工伤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高空坠落事故高达40000到75000起,而80%以上是死亡事故。
二、意外性事故
由不能预见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安全事故,如天气等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事件,属于不可抗力因素。而不可预见的人为伤害,更易于发生在这些行业。
(一)涉及价值判断的行业。作为中间人或者权威为双方做评判,一旦有失公允,或者是因工作失误没有做到公正,招致其中一方的不满,就有可能遭到报复。这些职业有裁判、律师、中介等。
(二)在交流中易被人误解的行业。这些职业在工作中接触各色人等,涉及对方的自由或者意志,会产生很大的危险性。这些职业有教师、交警、保安等。以下列举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职业。1.HR。HR掌管公司的人才招聘、升职调薪,制度制定。HR的这些工作职责都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一旦HR的处理方式没有把握好尺度,就可能招来他人的嫉恨,给自己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据《新快报》报道:2009年广东省某首饰厂一名员工因离职纠纷,最终连杀两名HR人员后自杀。2.医生。在哈医大事件发生后不久,CNTV又有报道:4月13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教授邢志敏在看病的诊室被刺伤。据媒体粗略统计,全国今年已发生9起医生遇袭事件。
防患方可未然
创造安全的工作条件
有时候,排除不安全工作条件的方法很容易找到,但有时却较难。比如,让员工穿上个人防护设备,戴安全帽。这有两方面的障碍,一个是像驾驶员不喜欢系安全带一样,习惯很难改变,或者他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对他的驾驶技术没有信心;另一点是安全帽和防护装备让他们不舒服,妨碍他们工作上的灵活性。同时他们觉得发生危险的概率不大,不应该让自己杞人忧天地丧失舒适感。
面对以上的问题,可以让雇员参与防护计划的制订过程,强化正确的行为,处理好舒适感的问题,这些都是能使防护设备得到普及的方法。通过适当的设计工作和让管理人员监视危险来减少不安全的因素,应当永远是管理层的第一选择。
让员工参与到安全项目的设计过程,有两点好处:第一,他们从事着这份工作,管理层从他们那里可以知道潜在的问题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第二,如果让员工参与到安全计划的设计过程,他们更容易接受这个计划并且更热心地执行这个计划。
减少不安全行为
主管人员的责任是为下属创建安全工作的环境。这不仅包括反复强调安全问题,或者执行安全规章,还必须在语言和行为上都表明安全的重要性。首先,在雇员选择安全的行为时给予表扬;其次,在雇员提出安全建议、担心或抱怨时,注意聆听;再次,以身作则,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和程序;再次,在安全问题上保持一种开放的沟通方式,极可能让员工了解有关安全活动的信息;最后,把管理人员的奖金与安全方面的改进挂钩。
让培训变得有用
安全培训是减少不安全行为的一种方法,对新员工而言更是如此。但很多培训流于形式,公司经常会组织这样的培训,并且假设培训很成功。
安全培训要选对人,可以在本单位内找一些有大量工作经验的人员,他们安全讲座中的案例,大多发生在周围,很可能其中列举的名字事件都是大家熟悉的,这会使培训变得翔实和真实。避免让单位的领导做安全培训,他们往往缺乏一些实际安全知识,或脱离实际或用安全管理条例照本宣科,这样做不但本次的安全教育产生不了效果,还有可能使员工排斥安全教育,对以后的安全教育也重视不起来。
如果选择一些领域内的专家,首先,要对讲课的人进行一些试听,了解讲座的风格,是否切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与企业文化;其次,考虑本单位员工的文化程度和接受方式,聘任合适的讲师,使安全教育的效果最大化;最后,做好培训后的工作,对培训的效果做调查反馈,为下次安全教育的方式以及侧重方面做好准备。
公司可选择的措施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刺伤医生事件后,警方立即提升医院及周边社会面防控等级。同时,投入巡逻力量,全面加大医院周边巡逻密度、频度。4月18日,北京警方在全市首批50家医院53个院区,设立了警务工作室,会同医院共同做好院内秩序维护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这给预防同类事件提供了参考经验,虽然不能全面普及警务工作室,但各公司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到以下两方面:首先,增加保安的数量和质量,保安的存在本身对潜在的犯罪分子会起到威慑作用,就像警局周边的店铺是相对安全的。其次,对保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增加他们的警觉性,提高他们的反应速度,在面临纠纷的时候迅速介入。
个人的应变方式
对于不可预见的人为伤害,预防起来虽说有些困难,但也不是无迹可寻。危险人群会有一些明显的情绪特点,如焦躁、易怒、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在工作中面对的对象表现出这类特点时,则要提高自己的警惕。
1.宽容。焦躁的人一旦进入消极心理状态,将很难掌控自己的情绪,此时你若采取比他更加过激的行为将会使他们对自己造成严重的伤害。宽容即可以平息焦躁的人心中的不平之气,同时也能使你找出帮助他的好办法。
2.远离。焦躁本身是一种情绪失控的非理性行为,一旦他们回归理性,焦躁的人一定会有所醒悟。冷静作为积极心态的一种,是治愈焦躁症的良药,因此在他没有冷静的时候,离开他,让他逐渐地冷静下来,然后再和他一起想办法,处理他的心理顽疾。
避免情感再“工伤”
事故发生后,要把员工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在后续的处理中也要合理,别让员工的心灵再受伤。
一旦发生事故,工伤保险可以向员工赔偿有关的费用和损失。工伤从认定、划分责任、治疗、赔偿在《劳动法》以及相关法律中都有规定,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如发生纠纷可先申请劳动仲裁,对不能调节的则可付诸法律手段。目前员工都参加了医疗保险,解决了意外伤害就医时的经济负担。
从事高危行业的工作人员,还可以自己参加社会保险。一些针对高危行业开办的险别,不仅可承保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伤亡或者下落不明,还可对应附加医疗费用、第三者责任及事故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费用。
如何安排伤愈后的员工,遵守规定可以体现公司的结构模式;超越规则可以体现公司的人文关怀。
首先,对接受工伤赔偿金后返回工作岗位的员工漠不关心、提出批评或予以免职,都于事无补。这个时候公司能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设计一个积极的让员工返回工作的计划,包括提供一份责任较轻的工作。对于员工和公司双方而言,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让这名工人再次成为公司的一个生产性成员,而不是一个靠赔偿金生活的受害者。
其次,做好员工的心理安抚工作,要针对每个员工的具体情况。对重新返回工作岗位的员工,他们的心理势必会留下阴影,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重新适应工作。对一些造成伤残的职工,应该给予特别的照顾,对一些自尊心较强的员工,过多的关心可能会使其产生自卑心理,而这时像对待普通员工一样面对他就是给他最好的尊重。
职业安全 篇12
人口老龄化现状
人口老龄化
由于65岁及以上的人口增加, 德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在过去10年内增长了5岁, 比欧盟其余27国的平均值高出3岁。预计老龄人口将继续增长, 到2040年, 老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1%。这意味着, 2040年每位老人 (65岁及以上) 对应的工作人口不到2名 (15~64岁) 。
法定退休年龄
2014年, 德国官方规定的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 实际退休年龄为61~62岁, 与欧盟平均水平一致。相比于1996年, 男性工人实际退休年龄增长了2岁, 女性增长了3岁。另外, 2003年以来, 德国55~64岁人口的就业率增长了24个百分点, 2013年到达了63.5%, 比欧盟平均值高出13个百分点。
工作条件
绝大多数老龄工人的工作条件与欧盟平均水平一致, 但工作持续性、在岗培训和情感诉求比欧盟平均水平要高。
健康状况
2011年, 德国50岁男性的预期寿命是30.3年, 比2005年增长了1.8年;女性的为34.5年。65岁男性的预期寿命为18.2年, 比2005年增长了1.4年;女性的为21.2年。
2011年, 50岁男性德国人的预计健康时间约15年, 女性为16年, 稍低于欧盟平均值 (男性17, 女性18) 。65岁德国人的预期健康时间男女均为7年, 稍低于欧盟平均水平 (9年) 。相比于2005年, 2011年德国男性50岁与60岁的预期健康时间增长了0.3年, 女性增长了2.2年。很明显, 预期寿命的增速大于预期健康时间增速, 这意味着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 而健康状况却并非如此。
2012年, 41%的德国55~64岁员工患有长期疾病 (并非全部与工作相关) , 欧盟平均值为33%, 然而与工作相关的疾病却比欧盟平均值低。肌肉骨骼损伤是德国老龄工人面临的最严重职业伤病 (71%) , 心理疾病次之。它们已成为阻碍工人工作持续性的主要原因。
提前退休
50~69岁员工离岗的主要原因是健康问题或残疾, 仅13%因满足领取退休金条件而退休。63岁及以上年龄的工人中, 59%属于被迫提前退休。2012年, 提前退休的人中, 42%因心理疾病或肌肉骨骼损伤提前退休。
延迟退休
55~65岁的独立劳动者中, 约47%想要延迟退休, 这种现象多见于小型企业。收入较低 (500~1 000欧元) 者, 在工作压力小、对体力要求不高的情况下, 更愿意延迟退休, 其中72%的人希望只是兼职工作。对于他们来说, 灵活的工作时间非常重要。
德国职业安全健康体系
德国的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是双系统的。一方面是联邦政府管理下的国家职业安全健康部门和16个地方职业安全健康部门, 前者负责多数职业安全健康事务, 后者负责劳动监察。联邦政府和地方州政府在部长会议上讨论问题, 协商各自职责。另一方面是具有自主权的工业及公共部门的社会保障机构, 它们制定有自己的劳动监察法规。这些机构的任务是预防职业事故和职业伤病, 在联邦政府和地方州政府的批准下, 也可出台自己的事故预防法规。
德国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建立在各利益相关方相互合作与磋商的基础上。他们通过“德国职业安全健康联合战略” (Joint German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Strategy) 这一活动, 相互协调沟通。在这个框架下, 政府层面的德国联邦劳工及社会事务部 (BMAS) 、16个地方部门及事故保险机构共同制定国家层面的方案, 评估职业安全健康策略, 促进信息交流。
BMAS是管理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主要部门, 它负责制定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法案和法规, 同时按照既定职责, 支持员工健康安全项目、劳动力老龄化项目、生产力与工作能力项目等。此外, BMAS还负责监督社会意外保险机构与德国联邦职业安全与健康协会 (BAu A) 的工作。
州政府负责职业安全健康的监察工作, 监督雇主法律法规遵守情况, 为雇主献计献策。州政府会雇佣劳动监察员完成其工作。各州政府通过职业安全健康技术国务委员会 (State Committee on Occupational Safety, Health and Technology, LASI) 相互合作、沟通。
BAu A主要负责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研发, 促进相关知识的传播, 为政策制定提出建议。它可在危险物相关法的规定下, 自主建立生产安全与健康数据档案。
德国的保险系统是强制性的、属不追究责任保险。该系统通过独立的法定意外保险机构发挥作用, 管理部门有德国法定意外伤害保险协会 (DGUV) 的管理委员会、成员大会等, 成员分为雇主代表和员工代表。除开展预防性活动外, 意外保险组织还提供医疗和职业康复服务, 以及工伤和职业病的赔付。
政策与项目
德国的社会保障系统涵盖广泛, 从俾斯麦时代开始, 社会保障标准就比较高, 此后, 又进一步得到发展。如今, 保险系统包含了健康保险、事故保险、养老保险、事业保险、长期医疗保险等。这些保险在职业伤病预防与恢复中,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根据欧盟法规, 德国在综合性职业安全与健康相关法中包含了对弱势工人群体的保护。此外, 没有针对老龄工人的专门立法。《同等待遇综合法案》 (General Act on Equal Treatment) 是为了预防年龄歧视, 而《社会保障法》 (Social Security Code) 则要求雇主保证工作场所满足员工的需求。
在不同层面上 (如在国家层面、地区层面和公司层面) , 德国有一套广泛的职业安全健康政策、方法、项目和活动。大多数活动是针对所有员工的, 而非专门面向老龄员工。德国把保证员工健康、安全、工作持续性作为预防的最佳方法, 并且认为预防需要在职业生涯初期开展。
政策
近些年来, 由于人们对人口变化、劳动力老龄化, 特别是技能熟练工人短缺问题的讨论增多, 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出台。德国生产模式的特点是生产高质量、高科技产品严重依赖技能熟练的工人, 因此技工缺乏将对德国产生很大影响。所以, 德国一方面将原来退休年龄65岁, 正逐渐过渡至67岁, 另一方面广泛开展活动, 保证工作持续性。保险公司在养老保险费增长及利益的驱使下, 成了应对此问题最活跃组织之一。一些社会人士也参与了对老龄工人问题的讨论, 他们的视点主要集中于技能熟练工人的短缺、技能的传授和技能的价值增值3个方面。为将老龄工人留在工作岗位上, 许多部门合作协议已于近年达成。
倡议活动
在国家层面, 德国有3个主要的政策性活动与人口变化和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有关, 它们分别为“联邦政府人口战略”“工作质量新倡议”和“德国职业安全健康联合战略”。尽管“德国职业安全健康联合战略”并不专门针对老龄工人, 但在该战略指导的活动中, 绝大多数都涉及了人口变化和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工作质量新倡议”下的部分活动, 涉及工作能力、年龄管理等概念。这都有利于工作条件的发展。
在地区层面,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在2002年发起了“职业健康” (Health at work) 倡议活动。巴伐利亚自由州建立了职业健康风险管理系统, 中小型企业可通过该系统寻求经济支持。另外, 许多雇主也会参与到德国的职业安全与健康体系中。一般来讲, 在德国, 不同行业、部门之间的对话质量非常高, 并且这些对话一般均涉及工作条件。
现存问题
多数活动倡议都遵循了整体分析的方法, 其中涉及了人力资源问题、工作场所健康问题、信息交流问题、预防工具问题以及宣传方法问题等。但是, 除少数活动外, 多数活动并没有得到评估。
多数利益相关方认为, 活动应面向所有年龄的工人, 而非专门针对老龄员工, 如果专门针对老龄员工的措施不当的话, 他们很难去反抗。同样, 他们也认为, 这些措施不能只针对老员工, 而应面向所有员工, 因为今天的青年员工会成为今后的老龄员工, 所以对他们采取措施同样重要。另外, 企业规模对该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预防计划有很大影响, 尤其是微型企业, 最为棘手。由于微型企业的资源有限, 在职业安全健康预防活动和员工身体恢复返岗活动中可发挥的作业微乎其微, 而地区间的企业联合和社会保障机构联合, 是帮助这些企业实现目标的最有效途径。有企业代表认为, 年龄管理对管理者来说是项新任务, 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 寻求外界支持。
康复返岗
在健康、安全和可持续性的工作条件下, 延长工作年限意味着必须保证曾受疾病困扰或因事故长期休假的员工, 得到返回工作岗位所必需的支持。通过促进员工返岗, 让那些本会选择提前退休或需要残疾补助的员工重新就业。
在德国, 保险机构在让受疾病困扰人员和事故受伤人员康复返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产生健康问题的原因不同, 负责机构也会有所不同。
国家层面
《社会保障法》是所有康复相关法的基础, 其中“残疾人士的整合与康复” (Integ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Disabled People) 部分于2001年引进, 主要是为了减少不同康复法律间的差异, 降低复杂性。根据《社会保障法》, 德国员工的康复过程包含以下3个步骤: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而康复返岗可分为2个层面:工作单位内和工作单位外。工作单位内, 鼓励雇主对出现慢性疾病或有长期离岗表象的员工做出积极响应。单位外, 保险公司要监督康复服务以及完成康复过程中的协调工作。“《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国家行动计划”是另一个重要文件。德国正根据该文件积极地建立相关程序, 它们将会在今后10年内对所有德国人产生深远影响。
“康复而非养老”, 是德国康复体系形成的主要依据原则。它清楚地表明了返回工作岗位是第一选择。该原则的形成不仅是因为整体政策的要求, 还源自于保险公司的推动, 因为保险公司要对因病离岗超过6周的工人进行赔偿, 为了减少对暂时或永久性伤残人员的赔偿, 保险公司自然支持这一原则。
为了克服伤病和残疾, 德国的康复体系包含了广泛的措施, 包括医疗、职业和社会康复措施, 这些措施主要是由保险公司提供。康复, 不仅要消灭当前的疾病, 还要预防今后的新发疾病。有专家指出, 德国最近收紧了对残疾赔偿金的发放条件, 这使得整合劳动力市场的推力加大。
公司层面
《社会保障法》要求, 若员工在连续6周或1年期间周期性因病离岗, 雇主就要为他们进行工作场所整改管理。然而, 似乎没有任何具体措施来帮助雇主落实此要求。其实, 雇主可以从法定意外保险机构获得工作场所整改所需的部分资金与技术支持。
倡议活动
融合活动 (Initiative inclusion) 是落实《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而发起的国家行动计划。该活动有1亿欧元的资金, 其目的是帮助严重残疾学员的进行职业定位;支持企业为严重残疾人士创建新式学徒培训等, 鼓励更多严重残疾人进入劳动市场。
无障碍就业倡议活动 (Jobs without barriers) 始于2004年, 由BMAS与雇主、工会组织、残联等共同发起, 主要目标是为严重残疾的青年提供培训;增加他们在中小型企业的就业机会;加强对他们的职业防护。人们应该明白, 德国对残疾人的定义非常开放, 因此它涉及大量存在健康问题的人群。
建筑行业康复计划 (Reha Bau-Rehabilitation in the building sector) 由雇主责任保险协会 (The Employer's Liability Insurance Association) 于2000年在建筑行业发起。经医师同意后, 住院员工可参加3周的康复返岗项目, 它包含了提拉重物训练和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作场所培训。
现存问题
德国的康复体系非常全面, 且运行良好, 但将来的活动还要遵循如下建议:促进康复信息沟通, 公司一体化管理的落实, 不同利益相关方间的交流和社会保障机构的良好合作。
参加康复计划的人中, 约80%返回到了工作岗位, 另一方面, 几乎半数申请工作能力下降保险的人并未参加国康复返岗计划, 这表明康复计划还有提升空间。证据表明, 在德国参加康复计划的机会是不平等的, 比如与社会地位和教育有关。考虑到社会公平, 这个问题需要解决。
德国的康复体系非常复杂, 比如, 康复机构各异, 康复服务范围繁多。涉及到的个人或企业经常为此感到困惑。另外, 雇主没有动机去落实公司的整改计划。当员工患病时间较长时, 员工会从健康保险中得到补助, 因此不会对雇主造成直接经济负担。所以, 雇主应该多了解信息, 学习落实康复返岗政策的益处。工作场所一体化管理是执行康复返岗活动的具体内容之一, 然而, 在专家看来, 目前德国企业的执行情况并不能令人满意。
总结
由于德国55~64岁的工人比例远远超过欧盟平均水平, 许多工人患有长期疾病, 其中多数人因为这些健康问题提前退休。这些现象表明, 提升工作持续性尤为重要。由于人口老龄化高于欧盟平均水平, 德国近些年已持续专注于社会人口年龄变化问题和工作人口年龄变化问题。
德国的职业安全健康预防方法和提升工作持续性的方法比较全面, 平等考虑到了所有工人, 并且人们也一直关注着劳动力老龄化项目的成效。这些项目主要解决人口年龄变化、工作能力评估、年龄管理、提升工作场所健康、患病工人康复返岗等问题。除政府之外, 最近10年, 社会人士、保险公司也都广泛致力于高水平活动项目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