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与安全

2024-09-13

职业生涯与安全(通用12篇)

职业生涯与安全 篇1

1 前言

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职业健康安全都是现代化安全管理方法研究的产物。两者均强调预防为主和PDCA动态管理的现代化安全管理理念, 两者的目的是基本一致的, 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许多许多差别。总的来说,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侧重于理念、方法和程序化。失效难以保证;而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吸收了前者优点的基础上, 通过文化建设并不矛盾。没有建立体系的企业, 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上, 通过文件化和监控程序, 完成体系的建立工作;已建立体系的企业,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 能完善程序文件, 增加操作性, 把体系运行效果提高到更高层次, 可避免认证和实际运行两层皮的现象。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对比

2.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区别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侧重于系统管理方法框架的构建, 强调对过程的控制, 是一种系统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侧重于管理方法的系统化、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所有企业共用一个标准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通用性强, 但容易出现“形式化”, 且条款不容易理解, 对具体实施要求没有明确, 对体系标准的理解不同, 建立和实施体系的效果亦不同, 因此要求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安全生产标准化侧重于管理标准的量化, 强调安全生产各项活动的标准化, 是一种执行标准, 侧重于现场的人为作业安全和现场设备设施及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AQ/T 9006-2010《企业安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作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标准, 条款容易理解, 对具体的实施要求亦较明确, 并且针对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标准化规范细则和考评标准, 如AQ2007-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AQ3013-2008《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等, 企业便于也易于建立和实施标准化, 有利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持续改进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2.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联系

2.2.1 运行模式相同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均遵循著名的Demiry循环”运行模式, 即策划 (Plan) 实施 (Do) 、检查 (Check) 、改进 (Act) 动态循环的“PDCA”现代管理模式, 依据标准要求, 结合企业自身特点, 建立并保持体系, 并通过体系的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完善, 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2.2.2 要素设计相似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均采用要素管理形式,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由5个一级要素和17个二级要素构成, 安全生产标准化由13个一级要素和42个二级要素构成, 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通过上述对比可以看出,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在要素设置上, 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虽然顺序和要素名称有所不同, 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16个二级要素都可以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一级要素和二级要素中找到相对应的要素, 只有4.2职业健康全方针个要素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中没有涉及, 因此在要素设计上, 两者具有很高的相似度。

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融合

3.1 体系文件融合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一般分为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3个层次。管理手册是企业根据标准要求全面描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 主要供高、中层管理人员和提供给客户及认证机构审核时使用。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包含下列内容: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文件和档案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职业健康管理、防护用品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

表2是以某公司原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为基础融合后的体系文件示例。

3.2 管理模式融合

虽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模式都为PDCA循环, 但两个管理模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企业管理的通用做法和程序, 它表达了一种对组织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系统管理的思想和规范, 强调文件化管理, 注重程序的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个标准, 它的依据就是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布的国家标准和安全行业标准, 尤其是具体到某个行业的标准化规范, 对企业的作业现场有着严格具体的要求, 对每一项管理活动、每一类设备设施、每一个作业环境的评价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由此可以看出,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着眼于按什么流程去做, 要做什么。安全生产标准化则着眼于按什么标准去做, 做成什么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互为补充, 互相促进。因此, 可以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模式为基本框架, 融合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具体要求,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 使之成为一套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行之有效的系统。具体融合点如表3所示。

4 结论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都是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研究的产物, 两个模式既有区别, 也有联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侧重宏观, 安全生产标准化侧重细节。两者均强调预防为主, 持续改进和动态管理。

企业如果同时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 两个系统独立运行, 必然会产生冲突和矛盾, 削弱两者的系统功能和管理效果, 也给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麻烦并造成资源浪费, 导致管理效率降低, 因此对两个系统进行融合十分必要。

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基础, 在组织机构、人力资源、体系文件和管理模式4个方面融合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具体求, 使两者有机结合, 互为补充, 相辅相成, 可以在企业内建立起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 使之成为一套科学高效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GB/T28001-2011)

(2)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AQ/T9006-2010)

(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于安全生产标准化》苗金明编著

职业生涯与安全 篇2

案例分析

第九小组

组长:乔梁093937233(100)成员:梁萍093937228(96)杨盛093937247(95)杨亚坤093937248(96)曾卓093937251(97)张艺093937259(98)

案例:

包头市“10.12”重大瓦斯事故

2003年10月12日22时40分, 石拐区国庆乡脑包沟村太来窑二号井发生一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九名矿工死亡,其中一人失踪未找到。

(一)矿井概况 :

太来窑二号井是脑包沟村办煤矿,于1984年建井,原名为福圣窑煤矿,现在该矿矿主杨红晓,该矿设计能力3万吨/年,实际生产能力3万吨/年。该矿工商营业执照登记是集体所有制煤矿,现法定代表人为杨红晓,矿井于2001年底通过了煤矿安全专项整治验收,“四证”齐全,特殊工种也全部持证上岗。

1.矿井与邻近煤矿的关系

该矿附近煤炭开采历史悠久,上部存在多年古窑火,此火一直到现在也未熄灭。在开采过程中煤层有自然发火现象发生,太来窑二号井东与脑包沟三井、西与万层窑煤矿相邻,由于各矿规划井田范围较小,三个井在开采过程中未按规定留设井田边界隔离煤柱,使得三个井上部采空区互相联通。由于该区域内煤层倾角较大,长时间的采动影响,造成和上方古窑塌通,3#煤层作为三个井的主采煤层,在太来窑二号井上方东、西两侧各有一处火区存在。

2.矿安全生产管理及政府部门管理状况

矿井实行由承包人自行经营管理,矿长负责制。设有矿长一名,生产副矿长一名,技术副矿长一名,跟班矿长二名。全井共有职工32人,分二班生产,夜班无人作业。工人主要是聘用临时工,矿长是安全第一责任者,生产副矿长分管安全工作,瓦斯检查、放炮管理制度健全。区政府对煤矿实行二级安全管理,乡经委、区经贸局分别设立了安检站,对煤矿进行综合安全管理。

二、发生事故的时间:事故发生时间为2003年10月12日22时40分。

三、事故发生地点:爆炸发生地点在离工作面较远的采空区内。

四、事故类别认定:这是一起瓦斯爆炸事故。

五、事故性质认定:通过现场调查分析,这是一起责任事故。

六、发生事故经过和抢救过程

2003年10月12日下午4点班,当班共有12名工人入井生产,在中部车场开绞车、推车、打信号三人,其余九人在1310工作面出煤,到晚上22点40分的时候,共出煤32钩(64车),这时,主井口突然冒出一股黑烟,并伴有不大的响声。生产矿长李二贵意识到井下发生了事故,一边安排电话通知区、乡有关部门、一边立即组织人员入井抢救,当走到一部车场时,发现中部车场的三人,未受伤,随即派人护送升井,再往深部由于情况不明,不敢贸然进入。杨圪塄矿业公司救护队接到召请电话后,在副总经理王海泉和总工程师刘维世的带领下,迅速赶往太来窑二号井,在简单了解事故情况后,首先派人到回风井进行检查,发现主扇运转正常,只是防爆门处被冲击波冲开一小口,部分风流短路,主扇出风口气体情况如下:

CO1800ppm,CH40%﹪。13日早晨7时55分,包头市、石拐区有关领导到达事故矿井,成立了抢险指挥部。救护队于9时45分升井汇报,在一楼运输巷共搜寻到8名矿工,已全部遇难。另一人下落不明。

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分析:

1.太来窑二号井属于高沼气矿井,现开采的三号煤层厚度10米,瓦斯涌出量大,采空区内积聚大量的高浓度瓦斯。

2.在该矿井田范围内,上部存在古窑火,和地表裂隙相通,多年来一直未熄灭,根据采高及垮落角计算,煤柱留设宽度不足,在开采过程中形成的采空区与古窑火区冒通形成复燃火源。

(二)间接原因分析:

1.该矿技术人员在编制启封火区和回采作业规程时,未对火区管理做出具体规定,也未制定任何防范措施。

2.在启封该工作面时,管理部门及矿方未认真研究火区对工作面的影响,未对三号层的开采方案、防火技术措施进行认真研究、分析。

3.煤炭管理部门对煤矿的开采方案、防火技术措施未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也未提出过任何防范措施,就审查同意煤矿进行回采。

4.在煤矿的日常生产中,管理部门及矿方对上方火区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检查不到位。

5.太来窑二号井未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为工人配备和要求

工人携带自救器。

管理角度案例分析:

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工作过程中员工的身体安全与身心健康,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的出发点是预防。

对这两个案例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政府有关管理、监督部门监管力度不够,没有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或者市场准入门槛较低。

2、高危行业技术设备不过关。

职业生涯与安全 篇3

以环境为引领

所谓环境引领就是将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内容有机渗透到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之中,努力在校园内营造浓烈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氛围,以此引领这一教育的开展。这是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基础。之所以说是基础,一是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能否开展好,关键取决于师生对这一教育的认识能否到位。二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比专题教育的效果更好。通过环境引领,可以让学生在平常学习、生活之中不自觉接受到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

以课堂为主渠道

这是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重要渠道。一方面要开设专门课程,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学校要根据专业设置特点,将此纳入正常的教学体系。既要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防火安全、食品安全等常规安全普及教育,也要开展相关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既要进行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法律法规、职业健康、职业卫生等基础教育,也要结合专业,开展专项职业健康防控教育。要通过这一途径让学生对职业健康与安全有一较为全面的了解,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科教学渗透。学校要向任课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即在学科教学中要结合学科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融入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内容,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接受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

以活动为载体

对于学生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一般都不喜欢简单的说教。因此,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必须要牢牢把握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效果。而活动是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学校要充分借助活动这一载体,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接受到职业健康与安全的教育。在活动的形式上,既要开展诸如黑板报比赛、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传统的活动,也要不断创新,开展诸如紧急救援比赛、急救演练比赛等职业健康与安全方面的技能比赛;在活动的组织上,既可以是全校层面的活动,也可以是相关专业层面的活动,不仅要让学校老师为组织者,更要让学生作为组织者,以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参与率;在活动的空间上,不仅要立足校园,更要适时跨出校门,融入社会;在活动的安排上,既要有主题活动周(月)活动,又要注意将活动有计划地安排到全学期,让学生有机会经常性地参加职业健康与安全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意识,不断普及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和技能;在活动的管理上,不仅要落实专人管理,从计划的制定、活动的实施到活动的评价予以全过程的管理和督查,提高活动的效果;又要注重活动的包装,让活动系列化,在此基础上打造一至两个品牌活动,以提高活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以校企合作为纽带

世界职业安全与健康现状及分析 篇4

国际劳工组织估计, 全球每15秒钟就有1 名工人死于职业事故或职业病, 每15 秒钟就有160 名工人发生职业事故, 每年有234 万工人因工死亡 (其中202 万人死于职业病, 32.1 万人死于职业事故) , 每天约6 300 名工人死于职业事故和职业病, 其中工作相关疾病导致的死亡约有5 500 例, 并且这些数字还在增加。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 每年约有1.6 亿例非致命性工作病症发生。这些灾难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估计每年因职业安全与健康措施不到位造成的经济压力约占GDP的4%。

世界卫生组织2006 年报告中确定了57 个国家正面临严峻的医疗人力危机。这些国家平均每万人有不到23 个卫生工作者 (医生, 护士, 助产士) , 仅为最低覆盖率的80%。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面临的挑战最大, 其人口占世界的11%, 却承担着全球疾病的25%。该地区拥有不到1%的全球卫生支出, 只有3%的全球卫生人力资源。

在全球, 各级道路交通伤害仍是重要的公共安全问题。2013 年,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 2010 年中低收入水平国家的道路交通百万人死亡率 (分别为18.3 和20.1) 高于高收入国家 (8.3) 。虽然许多高收入国家的道路交通死亡率在近数十年来稳定下降, 但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交通伤害仍然不断增加。2015 年10 月, 世界卫生组织称, 全球每年约125 万人死于道路上, 20 万~ 50 万人遭受非致命伤害, 约3/4 的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为男性。尽管许多高收入国家的死亡率一直在下降, 道路交通伤害仍然是造成死亡、伤害和残疾的重要原因。据估计, 如不立即采取措施, 到2030 年, 每年将有240 万人死于交通事故,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将上升至第五大死因。

职业病报道的类型和发展趋势差异很大。例如, 2010 年中国报道的2 万7 240 例职业病中, 有2 万3 812 例由工作场所粉尘引起。同年, 阿根廷报道的2 万2 013 例职业病中, 肌肉骨骼病例和呼吸道病例占大多数。2011 年, 日本报道的7 779 例职业病主要为腰痛。在英国, 2011 年的5 920 例职业病症赔偿案例中, 尘肺、弥漫性间皮瘤和骨关节炎是3 个最常见的疾病。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统计, 2011 年, 美国有20 万7 500 名工人出现非致命职业病, 其中皮肤病、听力损失和呼吸系统疾病最为普遍。

职业病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然而, 相比于工业事故, 职业病和工作相关病症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形的。此外, 职业病的性质也在迅速改变, 随着全球经济状况、技术和社会的变化, 新的危害种类正在出现。常见的职业病 (如尘肺) 依然普遍存在, 同时新型职业病 (如精神上的职业病和肌肉骨骼病症) 呈上升态势。

虽然人们在应对职业病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展, 但仍需加强国家职业安全卫生体系的预防能力。随着各国政府、雇主和工人组织的协同努力, 与职业病的斗争将在全球和各国的卫生与安全议程中占据突出位置。

分析

人类在获取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过程中, 难免会受到自然界、作业场所以及劳动工具的伤害。在农业社会, 这种伤害程度有限。进入工业化、社会化大生产之后, 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问题就倍受关注。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面临着生产事故和职业病带来的巨大挑战。

随着世界各国对安全生产的普遍重视和安全生产相关法的颁布,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 世界各主要国家的职业安全健康状况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职业健康涉及工作场所的各个方面, 受若干因素的影响, 包括癌症、意外事故、肌肉骨骼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听力丧失、循环系统疾病、压力相关的失调、传染病等。在正式或非正式的雇佣关系下, 还包含工作时间、工资、工作场所、产假有关政策和保护规定等其他重要因素。

有关机构的研究表明, 安全生产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非对称抛物线函数关系, 大致可划分为4 个阶段:一是工业化初级阶段,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生产安全事故多发;二是工业化中级阶段, 生产安全事故达到高峰并逐步得到控制;三是工业化高级阶段, 生产安全事故快速下降;四是后工业化时代, 生产安全事故稳中有降, 事故死亡人数很少。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发达国家普遍经历了从事故多发到逐步稳定、下降的发展历程。

在宏观层面上, 一个国家的安全生产状况受经济社会发展多种因素影响。依据世界银行关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划分标准, 有关机构选择了4 类、27 个国家、14 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分析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安全生产状况 (10 万从业人员死亡率) 的影响。通过多元统计分析表明, 人均GDP、产业结构、科技进步和教育普及水平是影响安全生产指标的主要因素, 其中产业结构对安全生产状况影响贡献率最大, 为30.4%。处于农业经济阶段和工业发达阶段的国家, 10 万从业人员死亡率均处于最低的水平。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大于50% 时, 10 万从业人员死亡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以韩国为例, 虽然韩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但安全生产状况没有得到相应改善。韩国在1970年全国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不足500人, 但此后工业化加速发展, 到2004 年全国工伤事故死亡人数达到1 537 人, 处于高峰和波动状态。近年来, 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渐优化, 事故死亡人数逐年降低。

因此, 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对降低事故死亡起着重要作用。发达国家已普遍形成服务业比重高、工业和制造业比重其次、农业比重很低、高风险行业从业人员较少的产业格局。2011 年美国采矿、建筑和运输业3 个高风险行业的从业人数, 仅占总从业人数的10.7%, 这3 个行业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3%、16% 和7%, 远高于其他行业, 但由于服务和金融等低风险行业就业人数占较高比重, 使得总的10 万从业人员死亡率较低。

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 安全生产状况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安全生产工作重点转向如何预防职业危害和职业病, 实现职业健康。2000 年以来, 英国每年事故死亡人数保持在250 人以下, 并逐年下降;美国保持在6 000 人以下;澳大利亚300 人以下;日本1 800 人以下, 并逐年小幅下降。

就职业健康而言, 在工业发达国家, 传统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的职业病 (如尘肺病、化学中毒、噪声性听力损伤等) 已退居次要地位, 因心理压力大、工作负荷重引发的职业病越来越多。美国约有40%, 高达1.3 亿的雇员受到职业病困扰。2011 年, 欧盟统计署公布的2009 年欧盟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状况显示, 欧盟27 个成员国中9.6%的工人存在职业健康问题, 职业性肌肉骨骼劳损、与工作有关的压力、焦虑或抑郁症是最普遍的疾病。为此, 发达国家都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职业健康工作。美国早在1970 年就颁布实施了《职业安全健康法》, 并成立了职业安全健康局, 各州的劳工部门也有相应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构, 这些机构随时向公众发布与职业相关的疾病信息和建议, 以提醒雇主及雇员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英国于1974 年颁布了《职业健康安全法》, 成立了职业安全与卫生委员会和职业安全健康执行局, 制定了专门的职业健康战略, 以保护和改善公众的职业健康。德国《社会福利法》规定, 意外事故保险承保单位的首要任务是预防工伤和职业病, 并将职业病的预防、认定和赔偿纳入法定强制保险体系。

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发展历程表明, 高科技的应用为安全生产状况的改善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的研发投入, 许多国家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了国家级的专业科研机构或技术中心, 支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并提供政府财政预算等。如欧盟的欧洲工作安全与卫生局和德国的联邦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都是隶属于政府部门的研究机构, 主要职责是给政府提供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政策建议, 将政府的科研政策传达给各研究机构, 组织科研机构集中力量攻克科研难题。如欧洲研究机构联盟PEROH是一个欧洲各国的研究机构网, 这些研究机构一般接受企业的资助, 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难题, 企业也会将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反馈给科研机构, 形成高新技术应用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 国外安全生产科技发展很快。欧美发达国家将大量的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广泛应用于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的各个领域, 重视个人防护设备的研发应用。目前的研发趋势是应用高科技减轻防护设备重量, 提高工人佩戴舒适度, 为工人提供个性化的防护设备。同时注重个人防护设备使用的连续性、设备淘汰指标和现场设备分发等方面的研究。物联网、头盔显示器和环境感知智能等技术在安全生产中广泛应用, 这些新技术装备广泛应用于安全培训、应急演练模拟和工作场所智能保护, 保护工人在复杂环境下免受伤害或者减少伤害。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及早发现工作场所中设备隐患, 但不影响和破坏设备。

提高工作场所自动化和监测监控水平是发达国家安全生产状况好转的重要手段。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 提高劳动生产率, 而且减少了工作场所人员数量, 使得工人伤亡率和职业病大大减少。监测监控技术在安全生产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如手机屏蔽仪在加油站等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监控, 防止在加油站等易燃易爆场所使用手机引发爆炸事故;社交媒体和救灾机器人等在灾害应急救援中的发挥重要作用, 利用用户数量众多的社交网络可以及时得到事故报告信息和快速反应, 并可在短时间内组织疏散和救灾, 实现实时互动。救灾机器人可深入到狭窄、有限和危险的空间内完成搜救, 或者充当通讯中继。

发达国家同时注重对新技术使用过程中新型风险的研究和预防, 如个人防护设备通讯信号和纳米材料对人的影响等。

安全质量职业健康与环保总结 篇5

(11月份)

十一月份南环经理部根据当前工程进度情况,按照要求抓好现场的安全、质量、职业健康与环保等方面的工作。

一、安全总结

1、本月完成情况

(1)本月主要施工任务为轨排基地内走行线1道、2道、3道的施工及龙门吊走行线地基建设,安质部主要对现场进行了安全卡控,做好人员进场的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对进场协作队伍人员设备资质进行审查,并签订安全协议,在交班会上作了总结,并定人、定时间进行安全责任制。

(2)本月安全控制重点是:两台12.5T龙门吊及物资的现场存放和保养,铺轨基地走行线股道铺轨过程中的安全卡控。针对以上重点,经理部要求轨排队落实好现场安全防护,做好施工过程控制,确保安全质量有序。

2、下月安全工作的重点以及措施

(1)安全工作重点:

铺架基地建设中的现场防护和走行线施工过程控制,作业人员、设备的规范作业。

(2)相应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组织不定期的安全教育结合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巡视检查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及

时整改,并对整改结果进行复查,加大安全检查的力度,及时排查安全隐患,重点部位重点检查。

2)临时用电严格按照“一机、一闸、一箱、一漏”布置,接线按照“三相五线制”“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原则,定期组织检查。

二、职业健康与环保总结

1、职业健康

(1)为所有员工购置了制式工作服及劳保用品。

(2)为员工发放护肤品套装。

2、环境保护

经理部生活垃圾每天指定专人定点倾倒,生活办公区定点打扫,保证干净整洁。施工现场按照文明工地施工要求落实好各项制度。

3、下月职业健康与环保工作的重点及措施

加大职业健康与环保工作的教育,做好经理部的职业健康与环保工作的维护,提高人员施工素质,节约能源,合理科学的进行施工。

合肥铁路枢纽南环线工程项目经理部铺架分部

职业生涯与安全 篇6

主要活动一:组织了356名同学填写了江苏省职业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调查问卷,收回后经清点有效答卷为352份,其中211份为2010级学生填写,8P份为2009级学生填写,60份为实习班级学生填写。被调查学生中男生占58.52%(206人),女生占41.48%(146人)。被调查学生申各类学生干部占21.87%(77人)。

主要活动二:由校学生处牵头分别组织了住校生、走读生、实习生、学生干部、教师开展了群体座谈和个别访谈,对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情况进行进一步了解。

在认真研究问卷数据,并结合群体座谈和个别访谈,我们有以下认识:

推进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工程,夯实教育力量是基础。

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每年一千多名毕业生有95%是进入第三产业就业,这一行业也是分类最为广泛的行业。面对各种岗位,如果学生在校没有接受过良好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就有可能给以后的职业生涯埋下安全隐患。

近几年来,学校已意识到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工作处、教学管理处、团委、医务室、专业部开都展了安全教育、逃生演习、健康讲座、岗位工作条例讲解等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学生概知清楚,认识到位,有77.27%学生(272人)认为职业健康与安全和自己关系密切,17.05%学生(60人)认为职业健康与安全和自己就业后会有关系,只有5.68%学生(20人)认为职业健康与安全和自己没关系(见表1)。

正是有了正确的认识,学生们对学校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活动认可度也顷高。有57.10%学生(201人)认为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可作为选修课,37.79%学生(133人)认为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可作为必修课,只有5.11%学生(18人)认为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无需开设。(见表2)

虽然学校经过多种途径教育,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毕竟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教育近几年才新兴展开。目前学校各部门还处于独立开展,多头并进状态,尚没有进行系统整合、形成合力,对于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知识学生概知清楚但还不够深入。如还有26.13%(92人)对于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的内涵不清楚(见表3),又如对于职业病的定义有49.72%的学生认识模糊,34.09%的学生只知道其中的一两样(见表4);再如遇到紧急情况,有11.65%的学生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13.07%的学生没考虑过如何保护自己。(见表5)

由此可见,学校的学生对干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知识,学生多处于有概知但不深入阶段。需要学校整合资源,系统布局,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力量,夯实基础点。

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教育其实是一个全社会的教育活动,政府、企业、学校、家长都具有其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但对于职校学生来说,存在年纪小、社会经验浅、知识面狭窄、家庭文化程度不高等情况,只能更多依靠学校的教育,依靠老师的指导。如有38.55%的学生认为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应该由学校负责,远高于23.09%的用人单位负责、19.27%的家长负责、19.09%的政府负责。(见表6)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当仁不让,一身数职,主动做好教育工作。

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有别于其它的教育活动,并不是一二门课,一两位教师就可以开展。它更多是一种系统工作,需要学校各部门配合,各类型教师合作。学校很早就意识到这点,教学管理处、学生工作处、团委、医务室、专业部都是这项活动的主人公,缺一不可,这在学生的反馈中也已证明。如在您认为实施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应该由谁来承担一题中,有28.36%的学生认为由专业实训教师、28.02%的学生认为由班主任或辅导员、25.88%的学生认为由德育课教师、13.12%的学生认为由企业师傅、4.61%的学生认为由公共课教师,充分表明学生接受教育渠道的广泛。但数据也表明,学校的全员育人还有潜力可挖掘,特别是公共课教师的教育空间还很大。

学校在投入充足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下一步就要在提高效率上动脑筋、想办法。如果还是以传统课堂教育包打天下,只能是事半功倍。如您认为校园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增强健康知识、提高安全意识、收到更好的效果一题中,有26.14%的学生认为是讲座、宣传栏,19.58%的学生认为开设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18.05%的学生认为主题班会或主題教育活动。

13.76%的同学认为校电视台播放宣传片,11.86%的同学认为演习、演练,7.96%的同学认为校园网设立安全宣传专栏,2.65%的学生认为其他。(见表8)

从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没有哪一种方式占有绝对优势,可见改善教育方法,尽可能多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更为有效。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教育活动,都有必要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自然而然掌握相关知识。学校每年的组织的火灾逃生演习、急救演习等,就是模拟紧急情况,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知识、得到锻炼。事实也证明了其有效性,如针对事故现场救护术,有30.94%的学生会人工呼吸,24.32%的学生会伤口包扎,21.59%的学生会紧急止血,18.68%的学生会胸外心脏挤压,只有4.47%的学生一样也不会。(见表9)

得出结论后,学校多次组织分析会,初步有了以下解决方案:

1成立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任何工作,只有重视了才能保证质量。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活动早就开展,但还处于学校各处室自扫门前雪的状态,缺乏统一安排调配,不利于形成合力。

此次学校成立了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校长任组长,德育分管副校长任常务副组长,校学生工作处、校长办公室、教学管理处、后勤保障处、汽车技术专业部、信息技术专业部、现代服务专业部各一把手主任任组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学生工作处,学生工作处主任任办公室主任。此小组成立将为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全力推进金陵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2制度化、常规化推进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活动

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活动,只有全校各部门,全体教师一起动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学校在结合实际情况后,统筹协调、各有侧重,制度化、常规化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活动。其中主要活动如下:

3多样化推进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活动

制度化、常规化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活动是基础,而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有如画龙点晴,更如神来之笔,对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效果,通常有极佳收获。

4及时总结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经验

教无定法,只要合适有效的就是最好的。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经验交流会,探讨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教育目标,丰富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提高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英国职业健康与安全资质及启示 篇7

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对从事安全生产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执业资格, 都制定了严格的考试、注册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其中, 英国是实施安全专业技术执业资格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 英国实施注册安全专业技术执业制度以来, 有十多万人通过了不同等级和专业的职业安全健康考试, 为英国的职业安全健康保障做出了重大贡献[1]。

本文在简介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基础上, 详细地介绍了英国职业健康与安全资质的等级、种类、学习内容、考核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并借鉴其成功经验, 提出了完善我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建议。

1 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制度概况

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分为五级[2,3,4] (见表1) , 构建了职业资格和学历资格相互融通的国家资格框架[5] (见表2) , 在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学历文凭教育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 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可以等值互认, 极大促进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英国国家职业资格框架设有三种层次的资格, 其中资格认定 (Award) 需要1~12个学分:资格证书 (Certificate) 需13~36学分;学位文凭 (Diploma) 需37学分以上 (包括37学分) 。一个学分代表10个小时学习时间, 所有资格都界定了入门级 (entry level) 到8级的不同要求[6] (见图1) 。

2 英国职业健康与安全资质

2.1 考试机构

英国负责职业健康与安全资质考试的机构是国家职业健康与安全考试委员会 (The National Examination Board in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简称NEBOSH) , 创建于1979年, 主要职能是制定考试大纲, 组织统一考试、发放等级证书。NEBOSH由职业健康与安全机构、教育机构、政府职业健康与安全官员、雇员培训组织和政府教育组织部门提名人选组成的理事会来进行管理[7]。

2.2 NEBOSH职业健康与安全资质等级

在英国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下, NEBOSH职业健康与安全资质分为三级:Award (资格认定, 相当于学历教育的2、3级 (见表2) , 需要1~12个学分) 、Certificate (资格证书, 相当于学历教育的4、5级 (见表2) , 需要13~36学分) 、Diploma (学位文凭, 相当于学历教育的6级及以上级别 (见表2) , 需要37学分以上, 含37学分) 。

2.2.1 Awards资质

NEBOSH Awards资质[8,9]为在任何部门工作的想要对职业健康与安全有基本了解的人员所设计, 是一种荣誉和能力的有利证明, 可以起到示范作用, 对提高企业健康安全文化氛围及个人安全意识具有积极意义。

NEBOSH Awards资质主要有两类 (见表3) 。

2.2.2 Certificates资质

NEBOSH Certificates资质[10,11,12]能够提供关于工作场所健康与安全的丰富知识, 资质证书全英国通用, 能够满足NEBOSH Diploma资质证书的准入要求。NEBOSH Certificates资质主要有三类 (见表4) 。

NEBOSH Certificates资质笔试每年四次, 分布在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 第三个单元的实践评估通常在笔试后的14天内进行。通过每一个单元的考核都会获得相应的单元证书, 但只有3个单元都通过评估, 才会获得NEBOSH Certificates资质证书。

2.2.3 Diplomas资质

在Certificates资质的基础上, 为有志向的健康与安全专业人士设计, 获得NEBOSH Diplomas资质可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坚实基础。NEBOSH Diplomas资质, 对专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从业人员而言, 是一个要求严格、声望很高的资质。

此级资质主要是NEBOSH国家职业健康与安全证书[13], 见表5。

2.3 注册

注册多是会员制, 通过缴纳会费延续会员资格。注册人员多是服务于企业的一般管理人员、监督人员、雇员代表等, 具体服务领域主要是危险识别和控制以及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

英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IOSH) 是这个领域的主要专业团体, 认可具有NEBOSH职业健康与安全资质证书的持有者能够满足该协会的要求, 承认其具备该协会会员资格所要求的专业水准[7]。NE-BOSH Certificates资质满足IOSH准会员资格的要求, 同时也满足其技术会员的学历要求。NEBOSH Diplomas资质满足IOSH研究生会员的要求, 在完成初始职业发展计划后即可成为特许会员。协会为会员提供培训学习、研讨交流、技术支持等服务。

2.4 特点

2.4.1 注重实践评估, 突出实际工作能力考核

为了考察从业者的真实工作能力, 考评结果的依据不在于最终的一次考试成绩, 而是根据申请者在整个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各种形式的证据来作出最终的评价。在考评过程中, 非常重视证据的收集, 尤其是有关真实工作能力的证据。在收集真实工作能力证据的环节中, 往往要求被考评者在一个完全真实的、自然的工作环境之中, 按照考评计划的要求完成某一项任务, 考评者通过观察其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的实际表现, 判断其完成任务、处理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以作出客观的考评[2]。

2.4.2 职业资格与学历资格互通

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能够获得较好的社会认同度, 不能忽视其职业资格与普通学历互换互认的统一框架带来的助益。

英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框架, 实现了职业资格证书与普通教育学历证书的相互衔接、相互沟通 (见表2) 。职业资格证书既是从业者职业能力的证明, 也是其学习能力的证明。持有一定等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同样可以升入普通高等院校继续深造。英国的这种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等价的体系, 使职业资格兼具就业与升学的双重作用, 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沟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桥梁[2]。

3 建议

英国职业健康与安全资质的考核评估是基于实际工作效果的评定, 是一个搜集证据并判断证据的过程。英国在职业资格评定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为完善我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提供借鉴。

3.1 改革考核方式, 提高资格质量

对于企业来说, 关注的是员工提供的资格证书能否证明其具备胜任其职位的能力。2002年, 我国开始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 现行的考试还是笔试, 虽然也强调注重能力考核, 但不能如实反映实际工作能力。现阶段, 仍需强化实际工作能力考核。可以通过适当提高报考学历、从事安全生产工作年限等基本条件要求, 提升资格准入门槛;探索实行煤矿、非煤矿山、危险物品、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分类考试, 突出对解决安全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 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国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还处在初始发展阶段, 还需要经历不断的发展完善才能趋于成熟。我们可借鉴英国职业资格现场工作考核的评估方法, 在合适的发展阶段, 改进现有的评估方式, 在笔试基础上, 适时引入现场评估, 注重实践考核。在评估过程中提高被评估者的主动参与度, 将客观公正的证据作为评估的证据材料, 改变以往采用单次评估的方式, 引入多次评估, 以使结果更好地反映被考核人员的实际技能水平, 从而提高资格证书含金量[5]。

3.2 构建职业资格与普通学历的互换框架

我国现阶段依然处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分轨而行的局面, 学生需要在职业资格和学历资格当中二者择其一, 限制了学生个体发展的机会[14]。另一方面, 对于已经参加工作的劳动者而言, 很难再获得返回学校系统接受学历教育的机会, 不利于劳动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此, 构建一个职业资格和普通学历互换的框架, 有利于人员素质的提高, 对于建立一支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劳动者队伍, 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我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虽然对安全学科的教育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但还未形成在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进行实质性沟通的机制。在建立二者互认机制方面, 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英国的职业资格体系特点, 协同有关部门, 建立起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相对应的层次。以资格证书和文凭为桥梁, 构建从初级到高级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 建立中等、高等和继续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联结[15], 提高资格证书在劳动力市场以及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进一步激发执业资格制度的活力。

摘要:英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实施职业健康与安全资质制度以来, 有十多万人通过了不同等级和专业的职业安全健康考试, 为英国的职业安全健康保障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解英国职业健康与安全资质, 学习借鉴其成功经验, 在简要介绍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基础上, 详细地介绍了英国职业健康与安全资质等级、种类、课程和考核评估方式等内容, 总结了其主要特点, 并结合我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实施现状, 提出了完善制度的建议。

加强企业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 篇8

为保证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规范安全生产工作,履行职业健康安全的监督管理职责,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保障项目员工在施工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文明生产。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要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原则。项目部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安全生产,控制和消除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员工伤害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杜绝伤亡事故,使施工生产全过程的安全达到受控状态。在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工期和经济效益目标。

2 安全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3 安全管理目标

3.1 安全生产目标

1)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遏制一般事故发生,轻伤负伤率控制在10‰以下;

2)安全隐患整改率100%。

3.2 安全管理目标

1)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安全措施的项目执行率达到98%以上;

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编制率98%以上;应进行专家论证的专项方案论证率100%;专项方案备案实施率达100%;

3)施工现场每月组织至少一次由分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经理或项目经理组织的安全检查;

4)施工现场各级职能人员岗位责任制、目标责任书执行率达到100%;

5)施工现场设专职安全员不少于1人;

6)大型机械设备备案、验收、检测率达100%(施工现场塔吊报检率达到100%,脚手架及高处作业防护工程、施工用电、施工机械及物料运输提升设施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7)施工现场各类机械、机电设备完好率达到100%;

8)严格遵守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和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安全生产任职考核制度,无违规行为;

9)施工现场安全内业资料齐全、整洁、及时;分公司月、季报送资料齐全、整洁、及时(月报表:《职工伤亡月报表》;季报表:《施工安全措施费统计报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登记表》《安全员专兼职及岗位变动动态报表》《当年施工项目投保意外伤害保险收据复印件》《年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评分表》);

10)积极参与争创各级安全标准化(文明)工地活动。

4 安全生产事故类型

根据企业危险源识别和重大危险源清单,安全生产事故类型主要有高处坠落、触电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等,其他引起伤亡事故的原因主要有:有毒气体中毒或缺氧窒息、食物中毒、起重伤害、火灾、爆炸等。

5 安全生产责任

1)公司、分公司应当按照“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全员参与”的原则,来逐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覆盖到全体员工和岗位、全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

2)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规范项目部安全生产工作,明确项目部各负责人、职能部门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职责,提高项目部的管控能力,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3)企业总经理、分公司经理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是项目部及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即主要负责人),对项目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应当全面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的职责。

4)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统筹组织生产过程中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5)公司、分公司安全监督部门负责人或项目部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员)协助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规章制度,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综合管理领导责任。

6)公司、分公司、项目部其他负责人应当按照分工抓好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并对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

7)公司、分公司、项目部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组织机构。

8)公司、分公司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各职能部门将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具体分解到相应岗位。

9)项目部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配备数量,应当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

10)公司、分公司、项目部工会组织依法对本单位安全生产与劳动防护进行民主监督,依法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有权督促本项目必须做到“五同时”(同时布置、同时实施、同时检查、同时总结、同时评比)。

6 安全生产监督

1)企业各单位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公司、分公司文件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3)监督检查。

a.公司、分公司由主要领导带队,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安全质量大检查,公司每半年至少一次,分公司每季度至少一次,并加强日常检查和安全监督力度。

b.项目部由主要领导带队,组织相关部门每月开展不少于一次安全质量大检查,并加强日常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改力度。

7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为:安全生产责任制、班前安全讲话制度、每周一安全活动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临时设施检查验收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操作挂牌制、安全生产检查制、安全生产例会制度。

8 综合管理措施

1)各单位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制订本企业的规章制度,完善各岗位安全责任制,实行安全逐级负责制,确保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2)按照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各项制度和规定,充分利用经济手段保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受控。

3)项目部按照公司和分公司《安全技术措施费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制度,编制详细的符合施工项目实际的安全投入计划,财务单独列账,专款用于安全生产投入。

4)在使用劳务协作队伍时,应认真审查其施工资质、安全资质和营业执照、法人证书等证照,签订责任明确的安全质量和职业卫生方面协议或合同,明确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要求,并严格管理,确保安全质量。

5)招聘使用劳务工必须坚持“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应当纳入项目施工队伍安全管理的范围。上岗前要认真做好体检(建立档案)以及安全技术培训(建立档案),经考核合格后才可以上岗。

6)特种设备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检测、检查、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7)对作业场所的尘毒治理、通风设施、环境保护等等所需的费用,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应当编制职业健康安全或环境保护措施方案和资金计划,项目部应确保必要的资金投入,保证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设施的完善和生产作业人员防护用品配备并使用到位。

8)劳动安全卫生设施、设备和防护用品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以及企业文件规定,公司、分公司、项目部安质部门或安全员必须进行监督。劳务分包单位自行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分公司或项目部必须进行登记备案,并应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9)项目部必须为从事高空、易燃、易爆、剧毒、沟槽暗挖等等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意外伤害保险费应当由项目部支付。意外伤害保险期限自建设工程开工之日起至竣工验收合格止。

10)项目部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在项目开工前或变更时充分辨识危险源,建立清单,评价出重大危险源,编制符合项目实际的危险源控制措施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并及时报分公司安质部备案。危险源及重大危险源应按照企业《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中要求的表格填写。

9 应重点控制的事故及对策措施

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对计划采用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进行详细的策划,应有计算书的应进行计算,应经专家论证的必须进行论证,所依据的安全技术规范和安全技术标准应一一详列。

2)防止高处作业和高空悬吊作业坠落事故。

a.加强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b.加强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前的检查和正确佩戴;

c.加强垂直交叉作业的安全防护隔离设施架设和支挂。按规范要求挂设安全平、立网,搞好“四口”和“五临边”防护,形成相对封闭的施工作业环境,同时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范,按安全技术规范和安全技术标准要求搭设脚手架、板和各类操作平台,安装防护栏杆,设置和制作钢直梯、钢斜梯及垂直爬梯,并及时验收,严禁使用自制吊篮进行施工作业。

3)防止触电事故。临电工程严格执行TN-S制式,加强保护接零和重复接地的检查。合理组织临时用电,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保”制度、停送电制度、挂牌制度,制止现场一闸多机、乱接乱拉行为。

4)防止物体打击事故。合理堆放建筑材料,设置安全通道和固定操作防护栏,严禁从高处乱扔物件、物品。

5)防止机械伤害事故。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不违章指挥,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专检和维修维护,使机械设备保持安全状态。

摘要:介绍了加强企业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的目的及职责,阐述了安全管理的目标,并对安全事故的类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安全生产的责任及综合管理措施,进而提出了应重点控制的事故及对策措施,以实现工期和经济效益目标。

关键词:安全管理,目标,安全事故,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澳大利亚职业安全与健康立法变革 篇9

但传统法规标准的弱点也很明显, 它陷入了大量具体琐碎而又技术性的规则, 难以让人理解, 也难以更新。标准的制定主要针对具体产生的问题, 是基于工厂的具体物质危害, 所以导致不能均衡地覆盖到所有作业场所。这种标准法规也不能激发甚至促使雇主进一步创新, 寻找更便宜更有成本效益的方法。它还忽略了一个共识, 那就是很多危害不是产生于作业场所的静态属性, 而由于工作的组织方式。传统工厂法产生了独立于州法的风气, 很少有工人和工会参与。

19世纪60年代末,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对传统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的批评越来越多, 1972年英国罗本斯 (Robens) 报告中提出修改监管模式, 新模式基于两个基本的原则性的目标。一是建立一个统一而完整的体系, 有一部总法, 确定一般性义务, 总法下面由规程和守则充实。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员应用新的执法手段 (改善和禁止通知书) , 是对起诉的补充。

由于认识到政府和法规实际上作用有限, 因此, 第二个目标就是建立“一个更有效的自我监管体系”。“自我监管”经常被误认为放松和解除监管。实际上, “自我监管”可解释成避开具体的规格标准, 允许责任人自己选择方法, 只要这种方法能够满足一般性法律义务、程序标准和绩效标准就可以。法规不再告诉责任人具体怎样做才能达到符合法律规定。绩效标准规定了责任人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 或他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把主动性留给责任人, 让他们去制定出最好的、最有效率的办法去达到具体标准。程序标准规定了一个程序, 或一系列的步骤, 这些是责任人控制具体危害所必须遵守的。当责任人具体化一个目标或结果比较困难, 而若遵照规定的程序去做则风险就会显著降低, 责任人通常会愿意使用规定的程序。目前, 澳大利亚职业安全与健康的法规要求责任人辨识危害、评估和控制风险。基于程序的标准需要文件化, 即法规要求责任人将他们为符合程序标准、绩效标准和一般性义务而采取的措施文件化。“自我监管”强调工人和各级管理层共同合作达到乃至改进政府制定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标准。Robens模式最重要的一点是每个雇主都有义务与雇员或其代表协商促进采取职业安全与健康措施, 并在制定这些措施过程中让雇员参与进来。工人代表是Robens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方, 并代表工人成为企业安全与健康委员会的委员, 雇主采取的措施必须和工人代表协商。此外, Robens模式重视监察员和工人代表更紧密的合作, 要求雇主制定职业安全与健康政策和程序, 并规定董事会将公司的职业安全与健康信息资料存于公司监管人员处。

目前, 在各司法管辖区域生效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律, 维多利亚州是2004年颁布的, 南澳州是1986年, 西澳州是1984-1987年, 首都领地是1989年, 联邦是1991年, 海上作业是1993年, 昆士兰州和塔斯马尼亚州是1995年, 新南威尔士州是2000年, 北部领地是2007年。所有这些法律都延用Robens模式, 尽管有些超越了Robens模式。安

工业发达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立法 篇10

立法历程

世界工业发达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建设, 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 体现出明显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特征, 大体经历了“劳工法规”“工厂立法”“安全与健康立法”等3个主要阶段:

“劳工法规”阶段

18世纪中叶, 以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的工业革命迅速从英国席卷整个欧洲大陆。劳动生产率的飞跃极大刺激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许多国家以强制手段迫使被剥夺土地的农民到资本家的工厂做工, 即强迫劳动者同资本家建立雇佣劳动关系, 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诸如延长工人工作时间、限制工人最高工资的法律法规, 以强化雇佣剥削。在司法实践中, 法官也往往站在资本家的立场上, 以契约自由为由, 否定工人所主张的权利, 免除企业主的法律责任。因此, 这一时期的“劳工法规”实际上是反劳工法规, 这同后来的以保护劳工为主旨的劳动法正好相反。从严格意义上讲, “劳工法规”不是真正意义上职业安全立法的起源。

“工厂立法”阶段

工业社会初期, 安全技术比较落后, 为控制日益严重的工业事故, 各国先后通过立法进行预防和控制, 其中最主要的是用于指导保护少年和妇女。最早的“工厂立法”是英国1802年的《保护学徒身心健康法》。《保护学徒身心健康法》是世界上第一部保护劳动者的立法。随后, 英国在1833年又颁布了《工厂法》, 该法把所有涉及工厂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等整合在一起, 并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针对地板、走廊、楼梯及安全通道的特别要求, 成为“工厂立法”时期的先驱。继英国之后, 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如德国 (1839年颁布《普鲁士工厂矿山条例》) 、法国 (1841年颁布《童工、未成年工保护法》) 、美国 (1877年马萨诸塞州通过《工厂监察法》) 、日本 (1911年制定《工厂法》) 等先后加入“工厂立法”的行列。

“安全与健康立法”阶段

进入20世纪后,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一些国家愈来愈感到单一、分散、仅适用于某些特定范围的安全、健康法规已不能适应工业生产形势发展的需要, 必须制定综合、全面的安全与健康法规, 美国于1970年12月率先颁布了《职业安全与健康法》。继美国之后, 日本于1972年6月制定了《劳动安全卫生法》, 英国则于1974年10月、1975年1月、1975年4月分3批颁发了《职业安全与健康法》的全部条款。随后, 联邦德国于1974年12月颁布了《职业安全法》, 加拿大于1978年颁布了《职业健康与安全法》, 其他国家如芬兰、墨西哥等国也制定了相应法律。这一时期, 可谓“安全与健康立法”的全盛时期。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法》, 该法替代了已有的众多零散的安全健康法规, 适用于所有雇员的安全健康保护, 在当时最全面、最严谨, 不但法中有法, 而且规定详细, 措施有力, 成为世界各国安全与健康立法的范本。

主要特点和经验

自1990年以来, 世界各国职业事故10万人死亡率总趋势是逐年降低的, 这与工业化国家大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律体系有密切关系, 具体来看, 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体系较为健全完善。《职业安全与健康法》颁布后, 发达国家相继又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体系。如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局为实施《1972年职业安全与健康法》, 于20世纪80年代初制定了《职业健康和安全工作守则》;英国职业健康和安全委员会为实施《1974年职业健康和安全法》, 于20世纪90年代初制定了《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条例》, 并经过多次补充修订, 其中包括涉及与员工职业健康和安全有关的雇主责任, 以及工作场所的最低健康和安全要求等内容。此外, 多数发达国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与需要, 经常对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标准进行修订。如日本自1972年6月颁布实施《劳动安全与健康法》以来, 已对该法进行了20多次补充、修订与完善。

由专门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机构统一行使监管职能。世界多数工业发达国家都依据《劳动保护法》或《职业安全与健康法》的授权, 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保障法律、法规严格实施的监察机构, 专门监督和检查雇主执行强制性职业安全与健康法的情况, 并对各种违法行为给予严格、准确的处罚。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 其法律条文中对职业安全监察机构的设立、执法授权有明确规定, 如美国实施《1972年职业安全与健康法》的最高监察权力机关是劳工部, 其下设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局和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英国是安全与健康执行局;澳大利亚是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委员会;日本是厚生劳动省。

对于违反职业安全和健康规定的处罚严格。严格执法和处罚, 在国外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如德国1996年《劳动保护法》规定, 雇主和安全负责人有意违反或因疏忽大意违反《劳动保护法》及相关法规规定的义务和措施, 将被处以最高1万马克的罚款, 如果再次重犯将被处以最长1年的监禁。有意违反或因疏忽大意违反监察当局的命令, 没有采取措施消除危及员工生命和健康的特种危险的, 将被处以最高5万马克的罚款, 如果再次重犯将被处以最长1年的监禁。英国《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对企业违反规定的处罚也十分明确。该法规定, 监察员发现所辖区域企业存在违法行为, 对不履行改进、停产通知或违反法庭禁令的雇主, 可以提出起诉, 法庭可据情况轻重, 处以2 000英镑的罚款或6个月的监禁, 或者两项并处。

雇员有权参与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工作。雇员、雇主、政府三方参与协调配合, 是国外发达国家做好职业安全与健康工作的基础。国外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在强化雇主责任的同时, 明确规定雇员或代表有权参与职业健康和安全领域的决策和管理。如南非在《职业健康与安全法》和《矿山健康与安全法》中均对雇员在职业健康与安全领域中的权利义务作出明确规定。按照规定, 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必须从雇员中选派职业安全与健康代表, 这些代表应参与企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工作。在政府的法定三方机构中, 也有雇员代表参与。近20年来, 雇员的参与对改善南非的职业健康和安全状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与企业都十分重视职业安全与健康科研工作。不少国家都依据本国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 建立了国家级的专业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机构, 如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 先后依据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建立了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 其运行经费纳入国家财政预算范畴, 同时还根据职业安全与健康发展需要, 提供专项经费, 用于支持开展科研攻关项目。

完善的工伤保险体系有效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实践证明, 工伤保险制度是职业安全与健康监管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工伤保险最早在德国产生, 此后, 英国、法国、美国、俄罗斯等国相继进行工伤保险及其他社会保险立法。工伤保险的强制性以及其确立的无过错责任原则, 彻底改变了在劳动关系中完全由工人一方负担工业伤害后果的状况。随着工人运动与社会发展, 工人获得的社会保险权益逐步提高。

对中国的启示

工业发达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在其从事故高发到基本稳定、最终实现根本好转的安全生产发展过程中, 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后, 工业发达国家重新确立了职业健康发展战略目标, 职业安全与健康工作的重点开始由政府强制监管向自我约束转变, 安全与健康法制建设也迈入新时期。重新审视工业发达国家200多年来走过的历程, 对照我国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制建设现状, 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与汲取, 总体上看, 笔者认为我们重点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体系。2011年12月31日,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正式施行, 而已实施1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也正在紧锣密鼓地修订当中。但安全生产与职业病防治立法二元分立的现状仍然存在, 从长远看, 应借鉴发达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立法经验, 将我国安全与卫生合为一法, 研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安全与健康法》, 尽快与国际社会发展接轨。

加强职业安全与健康联合执法机制建设。根据《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 (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 , 我国目前职业卫生监管分属4个部门负责 (如上图所示) , 监管职权较为分散, 不利于形成统一执法的合力。

下一步, 建议在进一步健全我国安全生产执法队伍的基础上, 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联合执法机制, 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权益。

推进安全科技创新, 强化安全科研的经费保障。据统计, “十五”期间, 我国科技攻关经费中直接用于安全方面的经费大约为8 155.7万元, 年均仅1 631.14万元。与之相比, 2002年美国仅国家职业安全研究院和事故伤害预防和控制中心每年的政府预算经费为我国安全科研经费的207.87倍。安全科研投入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安全生产技术与装备水平低下, 尤其在某些领域和部分小型企业比较突出, 严重威胁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建立针对性强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大量事实表明, 不少事故是由于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违章操作、冒险蛮干等行为造成的。在我国,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正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 尤其是在煤矿等高危行业领域, 他们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安全应变和防范能力不高。与之形成对比的是,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职工和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薄弱甚至缺失, 尤其是在已有的教育培训中, 真正影响安全生产的安全心理、安全习惯、安全文化以及针对本行业易出事故的工作操作要点没作硬性强调。笔者建议, 下一步除加强对作业人员的针对性培训教育外, 还应在工作场所和社区普及职业安全与健康知识, 并进行技能训练。

充分发挥工伤保险的事前预防功能。中国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偏重于待遇的处理 (即工伤补偿) , 对预防和康复没有做出特别要求。如中国现行的《工伤保险条例》虽然确定了“工伤保险要与事故预防和职业病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但没有明确职业康复和工伤预防所需的资金比例, 从而导致这两项工作的开展缺乏资金的有力保障。

职业生涯与安全 篇11

一、比对分析,找出差距,发现改进机会

现代企业如能紧跟时代管理步伐,建立了包括职能部门在内的、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岗位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并纳入企业标准化管理系列。企业的安全生产就能逐步走向规范化,但是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对照,管理的差距和不足还是显而易见。

(一)现有安全管理在系统性、充分性方面表现不足。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强调的是用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管理手段,形成较为严密的管理系统。1.在组织结构上,标准要求对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有一定影响的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的工作人员,应确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并形成文件予以传达。就是说安全管理不只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情,也不只是生产系统的工作,而是与之相关的职能部门、科室都有密切联系,他们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作用、职责和权限要以文件形式明示并告知。2.在管理程序上,避免管理的随意性和部门、岗位之间推卸责任,管理的作用、职责和权限是通过管理程序文件规定来实现,如应急预案与响应程序,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处理管理程序等。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方针、手册、程序和作业文件及其记录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相互联系的文件系统,为实现具体要求做出了规定,为评价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寺续适宜性提供了基础。

(二)对法律法规、持续改进关注不够。标准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识别和获取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职业安全健康要求(如国家、行业标准)的程序,及时更新这些信息并将有关信息传达给相关人员和其他相关方。国家、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规范、条例、规章是强制性要求,对组织及公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是组织判别不可承受风险的依据之一,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重点。过去,我们往往遇到法律问题找法律,被动地去理解、去执行;持续改进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这个改进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控制过程的持续改进,包括方针、目标、管理方案、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现场安全管理等全面改进,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现场安全检查、整改的持续改进。

(三)职业性危害是职业安全健康不可轻视的问题。所谓职业性危害,指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安全管理习惯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伤事故的预防和管理上,把职业性危害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出现类似问题与政策引导、企业生产工艺设施、技术条件、资金状况、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关系有关。这一问题将随着劳动工伤事故的减少,人们健康要求的提高表现的更为突出。

(四)现有安全管理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比较,不足具体表现在:未建立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培训、意识和能力,文件、资料和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等管理控制程序;文件和资料识别不充分,相关文件查询途径不清晰,记录保存期限不明确,职业安全健康“三同时”工作衔接不够;绩效测量和监测未建立体系化管理,自查整改仅限于解决眼前问题,没有管理评审活动等等。

上述发现的问题为准确、有效地建立体系提供帮助,为体系建立后满足适宜性、符合性、有效性要求提供了保证。

二、多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和记录管理的兼容与衔接

有的企业在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之前已先后通过质量体系、计量体系、环境体系认证,各体系三个层次文件和记录管理覆盖范围各有侧重、各有交叉。在此基础上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就面临多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和记录管理的兼容与衔接问题,这个问题是整合型管理体系涉及的问题。为此,要对几个体系认真分析,反复研究,找出体系要素相近或相通的规律,紧紧围绕职业安全健康特点,对培训、文件、协商与沟通、记录、内审和管理评审管理等通用管理程序文件进行适当调整,编制相互兼顾又有区别的控制程序文件。由于职业安全健康要记录运行控制过程的表格很多,有原、辅材料进出、生产过程控制、设备检测、工业卫生监测、员工职业健康体系、工伤报表等等,为此,要在职业安全健康记录编号时,只要是职业安全健康可用的记录表的记录编号,保留原有编号,纳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记录管理;职业安全健康需要且没有编号的记录表格赋予职业安全健康自己的编号。这样,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就有多种编号,但每个记录表格编号又是唯一的,不影响各体系检查验证效果。在编制职业安全健康独有程序文件和运行控制程序文件时,充分反映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特点,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多体系整合提供了借鉴。

三、用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宣贯工作推进体系的创建与实施

风险控制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的主线,基础是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为控制风险,必须对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而后评价每种危害的危险程序,确定不可承受风险,针对不可承受风险制定措施予以控制。对大型联合企业,生产工艺复杂,设备、设施大型化,生产连续化,危险有害因素复杂多变,只有当全体员工认识、掌握了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首先要从体系宣贯入手,组织领导干部、管理干部,体系内审员、联络员和关键重要岗位员工举办不同层次、不同场次的体系知识培训;通过会议、厂内报纸、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系统宣传体系方针、目标及职业安全健康相关知识;或在全国安全生产活动月期间,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知识编辑成问答题,刊登在企业内部小报上,向全体员工普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知识。其次,依托班组安全活动的基础,在员工完成“三不伤害”防护卡的危害识别前提下,按照划分作业活动、危害辨别、确定风险的步骤,组织全体员工对作业危害进行辨识,填写危害因素基础调查表,由专(兼)安全管理人员确定风险级别并制定对策措施。第三,借助每月安全检查、巡查和专项安全检查机会,检查和督促体系建立计划的完成情况。第四,把在内审、管理评审、外审一阶段、二阶段开出的轻微不符合项、观察项或反映的不足、存在的问题等,收集整理归类在局域网公布,为责任单位和相关单位进行举一反三的及时整改提供信息,促进体系建立与实施。

四、遵循管理原则,分层管理,分级控制

对大型企业,管理幅度大、层次多,职业安全健康涵盖所有生产和办公区域从事作业活动的人员,要根据体系要素制定了职业安全健康职责,部门、单位按管理职责要求,分层管理,分级控制。

(一)文件管理。公司职业安全健康程序方面的文件。按《文件管理程序》批准、分布、发放、使用、更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由所在单位根据岗位安全要求起草,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部门审核后按《文件管理程序》管理;受控文件主要通过电子网络管理;需用书面发放受控文件的按规定领用签收;部门、单位制定发布的涉及职业安全健康文件和资料的文件,需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部门备案,保证文件在满足充分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做到最小化。

(二)不可承受风险的控制。为了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更为严密些,要根据企业目前管理水平和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承受能力,把可能造成重伤、急性中度中毒以上事故作为评价不可承受风险的划分准则。辨识出不可承受的风险。为加强抗风险能力,应本着不求全齐备,集中精力和现有资料,把主要的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好的原则,对不可承受风险项目再次分析评估,确定出公司级重大危险因素和厂级不可承受风险,分级有重点地采取针对措施。对满足《重大危险源辨识》条件的甲、乙类公司级重大危险源,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分预案,并有计划地组织演练。

(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是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方针的保证。要根据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寻找管理方案。要把项目中污染大,环境作业条件差的项目作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首选,按照职能职责分工,基建技术改造管理部门按职业安全健康“三同时”要求管理建设项目,工程项目组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安全管理部门和项目单位配合完成。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放置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有利于方案管理,特别有于职业危害源头的治理。

五、加强内审员队伍建设是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保证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内审员条件是:熟悉体系标准,掌握审核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具备有一定安全生产知识和工作经验,办事公正、客观等。体系内审员不仅仅只是为组织进行内部审核时才发挥作用,而应当把内审员当作体系运行的常规力量来组织管理,为他们提供机会,不断地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在建立体系初期,要求体系覆盖的部门、单位指定专人参加体系基本知识培训,作为今后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联络员加以培养。在联络员中鼓励参加内审员资格证书考试,特别是安全系统管理人员。让他们参与初始评审工作,参加所在单位危害辨识的组织协调,学习运用风险评价的一般方法。为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标准的认识理解,为各单位体系宣贯提供有效的师资,可以组织内审员第二次异地脱产学习,并增加了新的学员。

在能力上给予锻炼实践的机会。如在初次内审时,尽可能让每个内审员有学习实践机会,每组配备了多名内审员;在两次外审中安排内审员担任审核组向导,兼负观摩学习、记录和引导的职责。每次审核结束后组织内审员进行讲评,并把记录下的不足和存在问题汇总公布,便于借鉴整改。

职业生涯与安全 篇12

1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倦怠原因

1.1 工作的高风险

血液净化中心的患者以急、慢性肾衰竭为主, 同时合并不同程度的其他系统和脏器的功能障碍, 如心力衰竭、贫血、高血压等, 其病情变化快, 病死率高。血液净化是实施体外循环, 在血液净化的过程中, 机器故障、血液体外循环异常、不可预见的并发症 (如大出血、空气栓塞) 等随时危及患者生命。护士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机器的各项指标, 及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 护理观察和操作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差错事故,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容易身心疲惫。此外,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每天面对的是生命垂危的患者, 经常受到垂死状态和死亡危险的不良刺激, 对护士的身心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1.2 工作的高负荷

近年来患者越来越多, 透析机常常处于工作饱和状态, 每天2~3班上机, 护士严重缺编。血液净化中心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护士的工作时间是连续的, 每天工作6 h~10 h不等, 每年的法定假日无法保证休息。同时由于血液净化中心有许多急、重症患者, 护士经常加班, 在体力透支, 不能保证充足休息情况下, 容易导致其身心疲惫。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而且会影响护理质量。血液净化中心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 频繁考试、检查占用了护士的休息时间, 严重影响了护士睡眠和生活, 导致职业倦怠现象发生。

1.3 专业技术压力

动静脉内瘘穿刺、动静脉穿刺技术、人造血管穿刺技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若穿刺失败或按压不正确, 将会造成患者痛苦, 影响治疗。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新的机器设备以及治疗技术不断地快速应用、普及和更新换代, 对护士的专业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要求护士必须更新知识, 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 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新的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对临床血液净化提出了新的、更严格的标准, 使护士感到角色压力过重。

1.4 特殊的工作环境

血液净化中心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 空气流通不畅, 患者呼吸及排放出的尿毒素气味、呻吟声以及各种透析机和监护设备的报警声等产生的噪声, 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机体应激反应, 出现焦虑、愤怒和烦躁等。血液净化中心广泛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 如次氯酸钠、过氧乙酸、柠檬酸、含氯消毒剂等, 长期与挥发性化学消毒剂接触, 容易引起皮肤的刺激反应、呼吸道不适, 还有的有致癌、致畸作用, 直接危害护士的身心健康。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期暴露在各种传染性病原体下, 时常有针刺伤发生, 患病的可能性较高。据研究一般医务人员丙型肝炎 (HBV) 、乙型肝炎 (HCV) 等肝炎总感染率为33.3%, 比普通人群 (12.3%) 明显增高, 而血液净化中心护士感染率为40%[5]。近年来艾滋病发病率的倍增使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获得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1.5 复杂的人际关系

护理中最主要的是护患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 护理模式的转变, 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加上媒体负面报道的增多, 使护患关系日趋紧张, 增加了护士的倦怠感。维持性透析患者治疗周期长、费用高, 患者及家属情绪复杂多变、易怒而发生冲突。尤其年轻护士相对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 专业知识掌握度不够, 却要面对高风险、高负荷的工作, 在处理紧急情况及护患关系等方面易发生差错疏忽及护患纠纷。其次, 护理管理者及医生对护士缺乏理解和支持, 这也增加了护士工作中的压力。

1.6 社会因素

护士是血液净化中心的支柱, 不仅承担了大量的常规治疗工作、护理工作、消毒隔离工作、患者宣教工作, 还要随时参与抢救和急诊工作。血液净化在我国起步较晚, 发展迅速, 尚不被广泛熟知, 甚至很多临床医务人员认为血液透析室护士只是看机器而已, 上班轻松, 使护士业绩得不到认可, 体现不出血液透析室护士的真正价值。长期以来重医轻护的观念, 导致护士薪酬低, 晋升机会少, 令护士感到工作没有成就感, 职业前景黯淡。

2 患者的安全问题

职业倦怠导致护士工作效率降低、缺勤和辞职的倾向增加, 护理质量下降, 甚至医疗差错、事故增加, 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管理质量、患者安全。血液透析中心常见的患者安全问题:透析参数评估及设计不当、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穿刺针孔渗血、高血压、心力衰竭、低血压、透析器凝血、静脉针滑脱、遗忘采血和透析用药、按压内瘘穿刺点不当出血, 医院感染的传播等,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必须正确认识职业倦怠, 提高对患者的安全问题的意识, 做好应对措施, 确保患者的安全。

3 应对策略

3.1 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血液净化中心建设管理规范的要求, 调动科室所有人员共同参与, 制定血液净化中心制度, 完善各项护理常规, 建立各类应急预案。成立安全管理小组, 定期检查各项制度、护理常规的落实情况,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及时分析、反馈, 持续质量改进。

3.2 完善自我, 提升内涵

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学习, 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不断更新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关注专科发展动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增加应对能力, 避免发生低级差错和事故。学习沟通技巧, 尊重理解患者, 换位思考, 对之持有一份爱心、细心、耐心,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保持乐观的心态, 积极地面对一切, 正确处理好与家庭、同事、朋友的关系;加强心理学及医学心理学的学习, 修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业余爱好和兴趣, 如听音乐、读书和体育锻炼等, 以陶冶情操, 保持身心健康。

3.3 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确保护理安全

定期组织护士进行血液净化技术的培训, 以弥补护士的缺编;增加护理人员配置, 重视岗前培训, 实行弹性排班, 分层次使用人员, 注意能力高低搭配、性格互补, 对工作起指导作用;配置血液净化中心专职工程师, 及时维修、保养各种仪器设备, 减少护士的非护理性工作, “真正地把时间还给护士, 把护士还给患者”;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 充分透析, 尽量减少加班, 保证护士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组织肾友联谊会, 增进护患感情, 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及和谐的护患关系。

3.4 加强防护, 减少职业损害

做好首次透析患者常规检查, 准确了解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病毒携带等情况, 加强分区、分机, 阳性者安排在隔离区专机透析, 用物处置严格按传染病隔离消毒制度处理。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应严格执行血液净化操作规范和标准,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每次操作应严格手消毒规范, 加强自我防护, 执行标准预防, 在进行接触血液等操作时戴手套、护目镜, 必要时穿隔离衣或者塑料围裙。发生锐器伤后, 严格按流程处理。每班清场、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血液净化中心工作人员每年定期体检, 必要时注射疫苗。另外, 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3.5 管理者的支持

研究表明[6], 来自上级的支持比来自同事更重要, 来自家庭、朋友的非正式支持可以减少工作倦怠的发生。医院管理者应为血液净化中心创造一个优良的工作环境, 为护士提供继续深造、培训、晋升的机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开展职业心理培训, 提升职业成就感;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让护士去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提高护士的地位与福利待遇, 明确护士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医院内部的文化建设, 为护士群体营造一个受尊重、和谐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Maslach C, Schaufeli WB, Leiter MP.Job Burnout[J].Ann Rev Psychol, 2001, 52:397-422.

[2]王育智.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1, 9 (2) :154-155.

[3]张敏, 赵润平.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4 (7) :12-13.

[4]骆宏.护士“职业倦怠”报告[J].中国卫生, 2006, 10 (8) :20-22.

[5]陈朝生, 唐少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 10 (3) :184.

上一篇:汉英词语下一篇:宫颈粘连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