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安全防护

2024-09-30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共8篇)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 篇1

护士职业防护

主讲:张 杨

随着不断更新的各种医疗设备、一次性医疗用品、新的化学药物、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护士的工作暴露于各种职业损伤因素之中,其中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心理社会性因素。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职业损伤的危险正在不断增加,护士的职业安全越来越受关注,通过各种措施加强职业防护,保证护士的安全与健 康,已成为护理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职业损伤因素

1.生物性因素 1.1病毒

病毒是最常见的生物性危险因素,临床上以乙肝、丙肝、艾滋病毒为主。国内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最高职业群体,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为79.36%~92.3%,被乙肝污染的针 或锐器伤后的相应感染率为6%~30%.1.2细菌

护理工作中常见的致病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广泛存在于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患者用过的器具和衣物中,通过呼吸道、血液、皮肤等途径感染护士。

2、化学性因素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各种化学消毒剂而使自身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

3、物理性因素

临床护士在工作中,体力劳动多,强度大,下腰背疼痛、静脉曲张很普遍。护士常需要定期消毒病室,不可避免要接触紫外线,可能 会造成皮肤红斑、紫外线眼炎等不良反应。

4、心理社会因素

在工作领域中存在着很多负性因素,会直接影响到护士的心理和工作行为,护士往往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会带有紧张情绪。

二、防护操作措施

1、切断传播途径的防护措施 1.1洗手

洗手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在医院内非紧急情况下,护士在护理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等均应认真洗手,洗手时应掌握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如果手被体液或人体组织污染,应在安置患者于安全的环境中后,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

1.2戴口罩及防护目镜

戴口罩及防护目镜可以防止悬浮在空气中的含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吸入和阻止感染性血液、体液、碎屑等物质溅到医务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经常清洗、消毒;口罩变湿后或被血液、体液污染后要立即更换;口罩应盖住口鼻部,不能挂在颈上反复使用或备用,口罩两面不能混用。

1.3戴手套

戴手套进行相关操作既可以保护患者免受感染,一旦针刺伤发生后也可以减少体液进入人体的量而减少职业感染的机会,有研究表明: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 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操作中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脱手套后仍需彻底洗手。

1.4穿、脱隔离衣

正确穿脱隔离衣既可保护工作人员或患者,避免相互间交叉感染,又可避免无菌物品或无菌区域被污染。隔离衣每天更换,如被血液、体液污染后或打湿后应立即更换。

2、控制感染源的防护措施

2.1隔离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区携带者

控制感染源的主要措施是隔离,不同疾病的传播途径不同,其隔离措施也不同,不同种类的隔离均应严格遵守隔离原则。2.2按规定程序处理污染物及废弃物

所有医疗废物,包括一次性锐利器械、各种废弃标本、感染性敷料及手术切除的组织器官等,都应放在有标记的塑料袋或专门容器内,送往规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医护人员误伤或在运送 途中流失。

2.3环境储源的防护措施

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是控制感染传播的基础,在有明确 感染源存在的情况下,应采取措施进行随时和终末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

护士与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接触密切,极易受传染。因此,通过改善营养,提高自身非特异性免疫力,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主动和被动的特异性免疫力,加强个人防护和药物防护,减轻护士的工 作压力,改善精神面貌,从而减少职业伤害。

三、职业防护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合理的人员编制

2、充分重视防护用具

数量充足的防护用具,是防范护士职业伤害的重要工具。

3、切实增强职业防护意识

护士在临床一线是各种操作的执行者,最易受到职业暴露的伤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各种因素的潜在职业性伤害,加强防护知识教 育,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制定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以保证临床护士的身心健康。

4、建立健全职业伤害报告和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护士职业伤害报告和管理制度,建立起救助及时、管理科学、操作规范、保障有力的护士职业伤害预防、报告、救助、保险 及赔偿机制,是减少护士职业伤害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和完善现代医疗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

手卫生

主讲:罗 荣

医生、护士作为与病人接触最多的医务工作者,做好手卫生,可减少1/3的医院感染,减少国家资源浪费,同时也减轻病人的经济负 担和痛苦。

1、手卫生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 主要表现为洗手意识薄弱。1.2 工作繁忙时手部细菌量成倍增加,从而使医院交叉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

1.3 对手卫生的认识误区 大部分人认为戴手套可避免手污染,甚至戴一副手套为很多病人操作。其实戴手套只是手卫生的辅助手段,只戴手套而不注意手卫生的做法只是保护自己而不能避免细菌的传播。

1.4 客观因素影响医护人员洗手的效率 部分医疗机构洗手设施不完善,这主要是由于过去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所致。1.5 手卫生经费支持乏力 1.6 手卫生监督监测不到位 2、手卫生预防与控制措施

2.1 加强宣传培训 要求医务人员掌握并熟练应用六步洗手法,张贴六步洗手法彩图,提醒医务人员勤洗手、正确洗手。同时应将手卫生纳入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内容,不断强化其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意识与知识水平。2.2 改善手卫生设施 医院应加大经济投入和支持力度,改善手卫生设施,充实洗手设备,增加洗手池的数量,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特别是高危科室,使医务人员做到洗手高效、方便易行,从而提高洗手依从性。

2.3 大力推广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

2.4 加强监督 监测与指导 3、手卫生注意事项

对手部皮肤进行清洁与消毒,可有效地减少或消灭细菌,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二种,即机械清洗法和化学消毒法。手部卫生清洁经常疏忽的地方:拇指、手指之间、指尖、手腕;注意随时清洁水龙头开关(最好装感应水龙头),水流不可过大,以免溅湿衣服;用于洗手的肥皂或者皂液应当置于洁净的容器内,容器应当每周清洁和消毒,禁止将皂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中,使用的固体肥皂应保持干燥;手洗净后一定要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的毛巾擦干双手,集体采用一块毛巾会造成大量病菌积聚在毛巾里,导致相互感染,应禁止使用。

护患沟通技巧

主讲:陈晓云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情况或情感的过程。沟通与交流普遍应用于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但是对护理工作来说,沟通却有着特殊的意义。作为一名护士,只有掌握了沟通交流的原则,并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一些沟通的技巧,才能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取得病人的信任,从而获得与病人有关的全面的、有用的信息,制定出适合个人特点的护理计划,使患者处于一种最佳的身心状 态,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1、护患沟通的原则

1.1 首先赢得患方的信任 护患沟通的实效取决于患者对护士的信任程度,微笑接待患者是护患之间沟通的桥梁,自身着装整洁,言行举止端庄,以及良好的气质、风度都能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它可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被尊敬感。同时,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坦诚,乐于助人和富有同情心,这样可使患者产生愉快感、依赖感。在实际操作中要以娴熟的业务技能让患者放心、满意。在此基础上,患者对护士有了良好的心理定位,在沟通中自然愿意交流,愿意同你接近。

1.2根据不同性格、年龄层次,采用不同方式沟通 护患沟通的方式因人而异,沟通前护士应了解病人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性格特征,选择对方易于接受的形式沟通。

1.3掌握恰当的沟通时机 我们在术前一日及患者进手术室前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可明显减轻患者对手术的紧张情绪。与患者交流方式可灵活多样,如在为其做治疗及护理中,可以边操作边交流,这 样既分散了患者的注意力,又达到沟通的目的。2、护患沟通的技巧 2.1 言语沟通的技巧

2.1.1 恰当运用沟通语言 一是运用礼貌性语言;二是运用安慰性语言;三使用鼓励性语言;四运用劝说性语言;五是运用指令性语言。说话时的语调、强度、以及抑扬顿挫等超语调性提示都会帮助我 们表达语言,使用得当,也会增强沟通效果。

2.1.2 避免运用对沟通不利的言语 沟通过程中,护士应做到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一是要避免刺激性语言,病人往往缺乏专业知识,又处在特别焦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下,如果受到训斥、指责、讥讽等不当语言的刺激,很容易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二是避免消极语言。病人是脆弱的,特别是在损伤较大的医护措施面前往往举棋不定,护士一句无意的消极提示,有可能催毁病人的勇气,丧失治疗的信心。三是避免应用造成负面作用的暗示语言。病人唯恐患上“绝症”,又怕大家瞒着他,这样患者往往过于敏感地从其他人的言语、表情上捕捉信息,护士与家属窃窃私语式的谈话,被患者发觉,极易被病人误认为有情况瞒着他,患者从他们的谈话判断自己的感觉是正确的,因此对病人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些都应在沟通中避免。2.2非言语沟通技巧

非言语的信息传达包括眼神、表情、动作等,在沟通中所起的 作用是言语不能代替的。2.2.1 护士的仪表

2.2.2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沟通交流中最丰富的源泉。2.2.3目光的接触 目光的接触通常是希望交流的信号。2.2.4 触摸 触摸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种很有效的沟通方式。

3、促进有效沟通交流的技巧

3.1 做有准备的会谈 3.2 耐心倾听 3.3 保持沉默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 篇2

在现有的工作模式下, 虽然在献血者登记、体检中, 已经做了征询、血型、硫酸铜比重、HbsAg等项目的初筛, 但HCV、HIV、Tp等病毒携带者仍有一定的比例, 而采血护士在采血、热合、留样、按压针眼处以及处理献血反应等等过程中, 都会有不慎被血液溅污或针头刺伤的情况, 采血护士有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为了了解血站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 增强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笔者对本站采血护理人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调查对象

对我站采血工作岗位的采血护理人员 (包括曾经在采血岗位工作过的护理人员) 共36人进行问卷式调查。

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开放式问卷调查表, 对36名采血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回顾性调查。

2.1 将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分为四个方面

①物理因素:a.采血针刺伤:这是工作中常见的职业危害;b.颈椎、腰椎疼痛:由于工作长时间低头弯腰引起的慢性劳损;②生物因素:采血护士在采血操作中如留样时血液外溢、热合时血液外溢、处理献血反应时针 眼血外溢等情况, 采血护士的手上, 皮肤上、衣服上被血液溅污, 当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妥当, 被污染部位一旦有被损伤时, 就可能被感染;③心理因素:采血护士常年在外采流动车上, 生活缺乏规律, 工作节奏紧张, 精神压力大而引起的心理危害, 最常见的是胃部不适, 如溃疡病、焦虑、失眠等;④化学因素:a.因工作中经常接触各种消毒剂, 引起接触性皮炎;b.采血车周围环境空气污染 如汽车尾气、噪声等, 潜在性危害, 长期在这样环境下易疲劳引起烦躁、头痛等。

2.2 将采血护士的职业防护分为两个评价标准, 见表2

①严格防护:操作后不回套针帽, 每次操作前后洗手, 用镊子接触锐器, 接触被血液污染医疗用物时戴手套, 戴口罩帽子等;②一般防护:部分能做到或防护不当。

3结果

3.1 分析表1

3.1.1 36人100%的采血护士都曾被血液溅污, 34人94%的采血护士曾被针头刺伤过, 12人33%的采血护士曾受外界的环境影响引起疲劳、烦躁、头痛。可以看出采血护士在工作中, 血液溅污、针头刺伤和疲劳、烦躁是职业危害中最常见的因素。

3.1.2 颈椎、腰椎劳损 有8人占22%, 胃部不适4人占11%、焦虑、失眠有6人占17%, 触性皮炎 1人占2.7%。可以看出这些因素是职业危害的次要因素, 但也影响着采血护士的身体健康。

3.2 分析表2

3.2.1 上报并预防性采取主动或被动免疫注射无一人, 这不仅表现出对职业危害的认识不足而且也容易错过药物预防的最佳时间。

3.2.2 采血护士戴口罩帽子此项做的较好, 100%全部能做到严格防护。这是因为在基础护理和操作规程中均规定静脉穿刺时要无菌操作。

3.2.3 操作前后要洗手严格防护7人占19%, 一般防护29人占81%。原因一是献血人员来的比较集中, 工作忙起来疏忽了洗手;原因二是外采车上没有足够的流动水。

3.2.4 操作后回套针帽能做到严格防护8人占22%, 一般防护28人占78%。这主要是以前的操作模式。用镊子接触锐器做到严格防护25人占69%, 一般防护11人占31%。接触污染物品时要戴手套, 能做到严格防护10人占28%, 一般防护26人占72%。

3.2.5 接触血液渗漏物戴手套能做到严格防护16人占44%, 一般防护20人占56%;皮肤刺伤后立即清洗处理, 做到严格防护26人占72%, 一般防护10人占28%。可以看到多数的护理人员不能做到严格防护。

3.3 个人因素

在相同工作环境, 相同工作强度下, 工作经验少操作不熟练, 条理性差、性格急躁、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者较多发生。

4讨论

通过调查情况, 我站高度重视采血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 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

4.1 提高职业防护的认识

采血岗位是感染医源性疾病的高危岗位, 但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 总是抱有侥幸的心理;对职业防护知识的缺乏, 总是在遇到具体情况不知到如何采取防护措施或者措施不到位。

所以针对采血岗位增加防护知识的培训,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是职业防护的关键。目前, 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已被多数国家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美国CDC已将该项工作作为强制执行项目推荐给全美国所有医院[1]。

正确对待职业感染, 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防护知识掌握情况不同, 所以教育培训应有针对性。通过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 应将意外接触感染血液的可能性减少到最小。

4.2 增强无菌观念, 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

有文献报道, 通过院内洗手可降低30%的医院感染[2]经调查, 采血人员对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基本能掌握, 但由于外出采血所带水有限, 而造成洗手不完全, 我站对此执行定职责定人员, 由每辆车司机负责献血车上储存水, 保证采血人员在操作前后能正确洗手, 用84消毒液 (1 ∶ 200) 浸泡的柔巾纸擦拭, 避免用共用毛巾或工作服擦手, 防止手再次被污染。

4.3 严格规范操作流程

94%以上的人曾被利器刺伤过, 这就反映出要避免被刺伤要熟练掌握利器技术操作, 操作谨慎。 防止利器刺伤自己和他人, 国内和国外的相关研究显示, 护士血液性职业暴露发生率国内为80.6%~93.3%, 国外为52.0%~89%[3], 这可能与国内外处理针头方法不同有关。

防止利器刺伤自己和他人, 不要将锐利器具传递给别人, 不要将一次性采血针头回套针帽, 将锐利针头、帽等放入专用利器桶中与其他废弃物分别放置, 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等时必须戴手套。在采血时消毒止血带和消毒垫巾做到“一人一巾”, 防止混用。

我站引进了带负压留样的采血袋, 在每位献血者献血的同时, 留取样管, 既避免了留样时血液外溢, 又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

4.4 树立标准防护观念

我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指出: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无论是否具有传染性, 都应充分利用各种屏蔽防护设备, 以减少职业暴露危害性, 最大限度地双向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遵照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采用标准预防原则, 对所有的血液级物品均视为传染性病源物质, 受血液污染的棉球、纱布、纸片、竹签等均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应自觉采取防护措施, 如戴手套、口罩、养成操作前后洗手的习惯等等。遵守操作规程, 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规范, 做好各类物品的保管工作, 医疗废物应分类管理, 标有明显的标识。进行紫外线强度监测要戴防护面罩、眼镜。

4.5 采取正确防护措施

一旦遇到针头刺伤或血液溅污的情况, 应采取:①一般处理:用肥皂和流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如有伤口, 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流水冲洗, 再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 并包扎伤口;②药物性处理, 如是HIV感染着的血液, 应有专业人员评估; 刺伤后4 h内实施, 最迟不超过24 h, 即使超过应预防性用药, 并在刺伤后6周、12周、6个月分别采血进行HIV抗体检测[4]。

及时向相关部门、主管部门汇报及登记建立个人职业暴露后的档案, 并查看献血者的检查结果, 若不合格要查清哪项不合格。进一步检测处理, 必要时请有关专家评估, 指导用药, 并加强职业危害后的心理咨询, 有效降低护理人员因职业暴露引起的心理伤害。

对采血用的剪刀、镊子、止血钳采用高压灭菌, 每天一套。操作台面用84消毒液 (1:200) 每天操作前后擦拭, 被血液溅污处及时处理, 戴手套, 立即更换等措施。

4.6 改善献血环境

我站在市区和各县区固定采血点周围联系交流电源, 使流动采血车在工作时能用上稳定专用的固定电源。这样不仅减少了发电机的噪声及周围尾气的危害, 而且车载空调、VCD、饮水机、微波炉等都发挥出良好的作用, 为献血者创造出温暖、卫生、安全、舒适的献血环境。

4.7 提高自身素质

采血人员应当做好自身心理调节, 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 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 养成沉着冷静、有条有理的工作作风, 真正认识职业危害, 才能自觉执行职业防护措施;同时,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还要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互相学习, 才能有效预防同样原因的职业危害。

可以根据库存血量随时调整采血任务,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参加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娱乐和文化活动, 以减轻工作压力, 放松心情, 促进对工作的承受能力。合理饮食, 进行适当体育运动, 以增强自身免疫力。同时要加强责任心, 避免职业危害因素的发生。

总之, 我站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职业防护措施, 创造了一个安全有序的采血环境, 并建立了工作人员健康档案, 每年对工作人员进行体检, 完善了上报程序, 建立了职业危害与职业防护的站内感染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吴丽军, 何仲.护士血液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5) :386-387.

[2]王宏柏.院内洗手新进展.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 2004, 14 (6) :719.

[3]张帆, 周密, 孙玉卿, 等.防护措施, 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强度的研究.疾病控制杂志, 2001, 5 (1) :36-38.

护士职业防护的管理 篇3

众所周知护士在职业生涯中发生的职业暴露是司空见惯的事,这就要求管理部门对如何减少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管理方面要下功夫。

医院要建立健全各项职业防护相关管理制度,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实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用规章制度、流程指导护理工作,也使护士职业防护工作有章可循。因此,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护理操作技术规范,从而减少各种职业暴露的发生的机会。

重视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士职业防护意识。

护理、院感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护理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和严重性,以及做好护士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为护士提供一定的防护用品和技术支持。定期对护士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和规范化培训,做好护士的岗前培训,并进行考核,使护士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重视职业防护。

树立防护观念,规范操作行为。

护理工作不仅仅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无安全隐患的护理,还要在护理工作中保护自身免受伤害。护士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和职业防护的重要,加强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增强自我职业防护的意识。

随着SARS带给医务人员的教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职业暴露的管理办法、规章制度等。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应采取防护措施,如戴手套、口罩,穿隔离衣等。日常工作中要有慎独精神、防范意识须落实到每一项操作到的每一个环节,加强自我监控,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规范,做好各类物品的保管工作,医疗废物正确分类管理,血液制品应由明显标识,不重复使用依从性医疗用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责任心,以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矛盾。

为护士提供防护设备:医院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為护理人员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护士在操作前认真检查,操作中要集中注意力,操作后用物及时整理,使用护理安全器材,重视职业暴露的危害,使护士得到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护士要严格落实标准预防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被污染的物品等都具有传染性。在护理工作中,提高洗手的依从性,因为洗手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手段,减少感染的机会。

护士在清洁仪器设备、物体表面时,难免要使用消毒剂。有部分消毒剂由于对空气和水污染,从而间接影响人体健康,因此护士要正确使用消毒剂,使用时要有针对性、有效性、选择性、防护性,注意通风换气,减少护士接触消毒剂所带来的伤害。

针刺伤是护士发生职业暴露最常见的职业暴露,发生职业暴露后,护士要知晓如何在第一时间,采取紧急补救措施,按照发生职业暴露的性质进行治疗,特殊做好对护士的心理疏导,同时要遵循保密原则。所以,护士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经过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演练,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职业暴露对护士造成的损害。

注意劳逸结合。

从护士工作的安全性出发,科室进行弹性排班,减少护理人员的职业和心理压力。护士在工作之余,培养良好的个人兴趣爱好,调节心态,提高自身对承受力和忍耐力的阈值。

医院要建立护理安全文化意识,营造人本氛围,不断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牢固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促进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保证护士职业安全。

护士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措施 篇4

一、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1、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2、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3、①、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②、接触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③、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二、医疗锐器伤的防护措施

1、对医疗锐器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措施。

2、①、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②、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③、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④、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⑤、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⑥、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⑦、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三、化疗防护工作规范

1、①、护理人员到岗前进行岗前教育,并定期接受防护知识培训,增强化疗科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知识。

②、接触化疗药品及做好相关处理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防护衣,戴好口罩、帽子、眼罩、手套等,摘掉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2、①、配置化疗药须穿隔离衣,戴双层手套、口罩。②、掰安瓿时用纱布包裹防止药液外溅,融粉剂时,溶酶沿安瓿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搅动,注入药瓶中的负压不宜过高,以免拔针时药液外溅。③、使用较大注射器抽取药液,药液不宜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防止药液外溅。④、操作时应确保空针及输液管接头处衔接紧密,以免药液外漏。⑤、在配制化疗药、输入化疗药物时,如药液接触皮肤或溅到眼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⑥、化疗药物应专人、专柜保管。药瓶有损坏时应及时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3、①、废弃化疗安瓿、小瓶。用完后立即放入带盖密闭的桶内,并及时处理。②、安瓿中如有剩余药液不可直接丢弃,应放入密闭容器后丢弃。③、配制化疗药物后的垃圾应按有毒垃圾处理装入黄色垃圾袋,盛垃圾容器要加盖并及时处理,防止化疗药物蒸发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4、①、加强病房通风换气次数。②、对洒在桌面或地面的药液,应及时用纱布吸附并用清水冲洗。工作台面、治疗车,盘等用后及时用清水擦拭,防止残留药物挥发到空气中。

③、加强宣教患者呕吐物、排泄物要置于带盖容器中,如有遗洒应及时清理,并用清水反复擦洗。④、处理化疗患者的尿液、粪便、呕吐物或分泌物时必须戴口罩、手套。

四、护士医疗保健服务相关规定

①、护士享有与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医疗保健服务,医院无条件为护士提供卫生防护用品,并采取有效卫生防护措施。

②、医院在防范护士职业健康危害的同时,还为护士提供医疗保健措施,以减少职业健康危害的程度。如:在易感染传染病的工作岗位或者传染病高发期,给予必要的免疫接种或者采取提高免疫力的其他措施。

③、医院对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按照法律、法规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津贴补助。

④、护士工作中患职业病的,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得赔偿的权利。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 篇5

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和抢

救的主要场所,也是各种病原体最集中的场所,细菌病毒污染、化学消毒剂和挥发性麻醉剂对空气的污染以及锐器刺伤、噪音等危害工作人员健康的因素大量存在。

手术室护士在这种环境中,由于工作的需要,每日精神高度紧张,精力高度集中,洗手护士长时间颈椎前屈位站立;

巡回护士经常需快步行走;处理重物;进食时间不规律;并且不可避免的接触各种化学药物、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以及频繁的直接接触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各种体液,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成为高危群体。因此,如何运用一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充分做好护士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危险因素

1. 锐器刺伤

打针、输液、配药、传递器械是手术室护士的基本操作,洗手护士传递缝针、手术刀、电刀等锐器动作不规范易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缝针、刀片刺伤。

 骨科手术操作如敲打、电锯、电钻的使用致血滴骨沫飞溅

极易造成手术人员的眼睛、皮肤、黏膜的污染。 巡回护士配药、打针极易被安瓿玻璃划伤、留置针针芯刺

伤,极易感染上如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血液传播疾病 。某手术医生做肝叶切除术,术中被缝针刺伤,三个月后

感厌食无力,检查后感染上乙肝。

 我科护士工龄5年以上的被锐器损伤的比例100%。

2.噪音 无影灯、麻醉机、电动吸引器、电刀电钻、空调及病人的呻吟等是手术室噪音的主要来源。手术室护士长时间在紧张和高噪音的环境中工作,易影响其心血管、内分泌和听力系统的生理变化,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烦躁、听力下降等,严重影响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化学消毒灭菌剂、药物

 感染手术,污染手术后器械,一次性物品的初步处理都要使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室内污染的器具,浸泡器械,长时间吸入混有高浓度含氯的空气,可引起皮肤灼伤、头痛、头晕、胸闷、气促、咽喉干痒、色素沉着等症状。

 一些不耐高温高压的器械导管需用甲醛熏蒸消毒,甲醛有致敏、诱变、致癌作用,对眼睛、呼吸道、皮肤刺激性很大,当浓度>20mg/L时,接触者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持续头痛、心悸及失眠等。医院中戊二醛的使用会引 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及鼻窦炎、是引起

职业性哮喘的主要原因。2%碱性戊二醛含氯消毒液对皮肤也有轻度损害。

 紫外线消毒过程中产生的臭氧有强氧化作用,能破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肺水肿哮喘。紫外线侵害可使皮肤过敏、电光性眼炎。

 术中台上台下需注射细胞毒类药物,如5-FU、顺铂、丝裂霉素,药物溢出药滴挥发可引起局部刺激症状,吸入会引起头晕恶心,长期暴露会引起有害气体的相加现象,这种慢性的远期效应往往不易被人们注意。

4废气 主要是氨氟醚、异氟醚等,它可从麻醉机的面罩活瓣、螺纹管等衔接处漏出,污染手术室的空气。微量的麻醉废气可对手术室护士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注意力及操作能力等产生影响,甚至可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形和生育能力下降。电离辐射与X线损害 目前高科技在手术室广泛应用,各种仪器不断涌现手术室,如超声刀、激光治疗仪、C形臂等,这些高科技产品对人体都有一定的辐射,长期电离辐射与X线的蓄积,可引起作业人员的疲劳、困倦、白细胞下降、甚至致癌。

6感染手术的污染 随着现代疾病谱的改变,手术室接待的患者中经常会有一些传染病患者,最常见的是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近年来也越来越多,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要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工作过度紧张时极易发生锐器伤而造成感染。

7电灼伤、化学药品烧伤

手术室使用大量的仪器设备,因空气潮湿、连接或操作不当及设备老化等原因,常有漏电、短路现象发生,患者、医护人员也因此被电灼伤。

 乙醇消毒尚未干透或用量过多浸湿无菌单、床单,使用电刀术中产生火花,遇易燃液体发生起火造成患者和医护人员烧伤,这样的事故国内屡有报道。护士的工作姿势、站立时间与处理重物

 专家们已证实:护士的工作姿势与能量消耗有一定关系,工作姿势与疲劳也有一定关系。我院手术室洗手护士配合手术时保持颈椎前屈15~20℃。连续站立均8-10h/日或更长、巡回护士均用240步/min的急速行走工作,累计时间8-10h/日或以上。处理重物,如按20例/日手术计算,需搬动约5kg重的器械包20余次,约为6kg重的敷料包20余次,2kg重的手术衣包50余次,以上合计约为350kg重的物品由护士完成。此外摆手术体位、手术开始结束时抬病人,都需要很大的体力,易引起腰肌劳损。

 洗手护士长时间颈椎前屈位站立,下肢静脉回流不畅,易引起颈椎病及大隐静脉曲张。我科护士工作5-10年的,大隐静脉曲张率30%

9心理因素

 手术室护士每日高度精神紧张,遇有重、急症及复杂手术、抢救等更为明显。责任上的压力来自多方面,医护人员的心理性危害,主要是长期处在快节奏、高效率不间断的工作中,导致身心疲劳,思维发散,精力不集中。在日常工作中常出现对自己的行为不自信,偶有强迫行为。

 护患关系、医护关系不协调 业务不熟练,沟通不佳,护患关系、医护关系紧张,导致手术是护士心情压抑,挫折感,影响心情及工作。我科护士工作5-10年的,心电图S-T改变的占50%。

10长期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易引起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胆囊炎。

防范措施

1锐器伤的预防

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正确认识职业暴露

医疗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职业关系接触感染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而致感染的称职业暴露。医生手术前常规为病人做好血液的HBV、HCV、HIV检查,急诊手术病人按阳性处理。手术室护士要重视把保护病人及“自身无伤害”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尽可能排除各种因素造成的污染和伤害,确保病人和自身的健康。

安全处理针头、刀片

用过的针头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应及时放入利器盒内。正确传递手术刀、缝针,不可直接用手装卸刀片,弯曲或折断针头。要用持针器夹取缝针,勿用手中的纱布直接擦拭手术刀刃上的血液,用毕及时撤除所有不必要的锐器,缝针、刀片用持针器放入治疗碗内,电刀、钻头等锐器放入固定保护位置或锁定,以免意外触动开关造成损伤。手术间内物品及用物只限一人使用,手术结束后将刀片、缝针置入利器盒内按医疗垃圾焚烧处理。清洗、消毒器械时,锐利器械单独放置,打包时器械尖锐端使用保护套,避免刺伤。针刺刀伤的应急处理 立即将伤口用清水冲洗,离心端挤出残血,用0.5%碘伏或75%酒精消毒,若病人HBV阳性则应在受伤24h内注射高效价乙肝病毒抗体(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如果病人HIV阳性设法在暴露后24h内尽快服药预防,发生职业暴露后做好详细记录并上报院感科,尽快采暴露者血液做HIV抗体检测,如为阴性,则分

别于暴露后6周、8周、3个月、6个月定期查HIV抗体。

2噪音防护 电动吸引器、麻醉机、推车等需定期维修,活动部件上润滑剂。要求工作人员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吸引器不用时及时关闭。

3.1化学药物、消毒灭菌剂的防护

 将甲醛熏箱安放在有排风能换气的房间,从里面取物时尽量集中操作,戴好防护镜和口罩帽子;用甲醛液固定标本时必须戴上防护手套,注意勿翻拨。接触甲醛溶液时戴好橡胶手套和防护镜,防止溅入眼中或吸入。

 用84消毒液喷洒地面时,30min后通风。浸泡器械时严格按说明书比例配置,先放水后放药,严禁用热水配制,以放大量氯气逸出。

 紫外线开关设在室外,消毒应在无人条件下,避免双眼直视,消毒完毕通风半小时后再进人。

 配制化疗药物时戴乳胶手套,太好口罩、帽子、防护镜,注意规范操作。

4.麻醉废气的管理

 选择质量好的麻醉机,添加麻醉剂时要防漏,全麻过程中废气排放管道应通向室外或使用二氧化碳吸附剂吸附废气,管道连接要紧密防止漏气,室内有良好通风设备(送新风换气)。

高频电刀使用产生的烟雾、关节置换使用的骨水泥异味,对人体呼吸系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使用电刀时要及时吸去烟雾,并持续送新风净化室内空气,减少医务人员有害气体的吸入。电离辐射与X线损害

在使用这些特殊仪器时,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以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如骨科手术要做术中透视时,应减少人员,参加手术人员穿铅防护衣,手术房间、门进行防辐射处理。

激光手术的防护 凡手术配合人员必须戴上防护镜。操作时关闭房门,在房门上并注明“激光”字样。在术间内有明显标牌示:用氧浓度要低于40%,必须使用水溶性润滑剂,防止引起火灾。并将激光手术固定在一个手术间,保证安全。

6感染手术的防护 关键在于预防为主,做好标准预防,加强卫生防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7电灼伤、化学药品烧伤 手术室电路定期检修,仪器设备定期保养,术前检查仪器性能,确认完好方可使用。用乙醇等易燃性消毒剂消毒时消毒液量要适中,勿浸湿无菌巾,等消毒液干后再手术。

6.1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在工作安排中,我们注意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洗手和巡回工作的次数,既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注意缓解护士因工作姿势带来的身心疲劳,教育和传授年青护士学会恰当的选择工作速度,缓解紧张程度。尽量减轻行为负荷,借助有效客观条件,注意节约体力和能量,不断地改善工作条件,简化人工运作的行程和程序,减少无效劳动,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2007年以来,我们在护士工作的班

次,时间安排方面打破了几十年的常规。根据次日手术情况,合理调整,灵活安排人员。使以往上午护士多,下午人员紧张的状况有了明显改观,既保证手术的安全配合,也为安排工作提供更宽松,更有利的条件。

讨论 手术室护士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在严格执行感染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防护用具和屏障,减少各种危险行为,加强医务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定期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加强医疗废物危害性的认识,抓好每个环节的管理,切实作好职业防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使职业损伤的危害性降低到最低,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文献:

刘俐、孙建平传染性手术中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0(1)1420

陈云芳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及防护(J)当代护士2005(1):86-87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数及防护 篇6

汉寿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毛广平

一、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

1、意外损伤

手术配合中常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钩,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Johanet调查指出:约有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着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在可经针刺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已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

2、护士的工作姿势、站立时间与处理重物

专家们已证实:护士的工作姿势与能量消耗有一定关系,工作姿势与疲劳也有一定关系。我院手术室洗手护士配合手术时保持颈椎前屈15~20℃。连续站立均6.5h/日或更长、巡回护士均用240步/min的急速行走工作,累计时间4h/日或以上。处理重物,如按20例/日手术计算,需搬动约5kg重的器械包20余次,约为6kg重的敷料包20余次,2kg重的手术衣包50余次,以上合计约为350kg重的物品由夜班两名护士完成。疲劳、从职业因素比例高的项目看,有心情焦虑、精神紧张等因素。身体局部症状,如腰疼受工作姿势、处理重物的影响、全身症状中胃症状与心情焦躁、责任感、处理重物、饮食不规律、超负荷工作有关系。

3、麻醉气体的不良影响

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在其空气中存在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和残余吸入麻醉药的环境中,约为6.5h/日或更长,每周工作日5天为32.5h/周。Cohn指出,麻醉气体对于手术室工作人员有不良的生育结局。如吸入较高浓度的麻醉气体会引起流产。1976~1984年间,我院曾有7名手术室护士生育,有4名护士的孩子均在身体不同部位长有海绵状血管瘤或其它问题。

4、燃爆因素

手术室内有多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和化学制剂不可忽视。同时使用多种高频电器也是可能导致燃爆的因素。麻醉气体,其它挥发性有机溶剂在手术室工作中频繁接触,如酒精、碘酒、乙醚、丙醇、安息香酊及火胶绵,一般都不标有其可燃性而易被忽视,应防止铺巾被这类溶液沾湿而致燃爆。

5、激光手术的不良影响

目前,在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矫形外科需采用激光手术的方法,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

6、福尔马林(甲醛)溶液的危害

在国内还有相当多的手术室里使用40%的甲醛溶液,可刺激粘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急性大量接触更可导致肺水肿,同时也是职业性皮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7、电离幅射的影响

高科技的医疗仪器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准确率,但如对其产生的电离幅射保护措施不当,可因蓄积作用而致癌。

8、消毒灭菌剂的影响

各种消毒灭菌剂在手术室工作应用较多。污染手术后器械,一次性物品的初步处理均要使用各种化学消毒液。2%碱性戊二醛会引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及鼻窦炎。含氯消毒液对皮肤也有轻度损害。

9、心理疲劳

手术室护士每日高度精神紧张。遇有重、急症及复杂手术、抢救等更为明显。责任上的压力来自多方面,医护人员的心理性危害,主要是精神压力和轮班。

二、防护措施

1、锐利仪器使用的防护

我们抽吸药液时严格遵守用未接触过患者的无菌针头,抽吸后必须立即戴上针帽。静脉给药时须去除针头经三通给予。术后处理必须戴针帽毁去针头等规定确保了安全。我们还根据数万例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出一套手术中刀、剪、针摆放及传递的规定,在新护士上岗时,严格带教,规范每名护士的基本操作。规范手术患者术前生化检查项目,准确了解其肝炎和艾滋病病毒携带情况,并重点做好此类手术围术期的安全防护。对术前无法确定其情况的患者,一律按此类患者处理术中用物。

2、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在工作安排中,我们注意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洗手和巡回工作的次数,既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注意缓解护士因工作姿势带来的身心疲劳,教育和传授年青护士学会恰当的选择工作速度,缓解紧张程度。尽量减轻行为负荷,借助有效客观条件,注意节约体力和能量,不断地改善工作条件,简化人工运作的行程和程序,减少无效劳动,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1993年以来,我们在护士工作的班次,时间安排方面打破了几十年的常规。根据次日手术情况,合理调整,灵活安排人员。使以往上午护士多,下午人员紧张的状况有了明显改观,既保证手术的安全配合,也为安排工作提供更宽松,更有利的条件。

3、污染气体的处理

手术室使用的仪器要保证泄漏量为最小。将泄漏气体尽可能排放至室外。改善通风条件。我们将每个麻醉机的废气连接管通至室外,室内装有负压抽吸装臵,定期抽吸。对孕期的护士合理安排工作,从1984年至今,10余名护士的孩子出生未发现异常情况。

4、电器使用的管理

我们定期请专业人员检修手术室专用线路和电器。电器安装在防漏电的安全插座上。每个仪器配有操作程序卡,操作前严格遵守规程无误后方可使用。1996~1999年,手术例数每年

递增,保证了无一例因操作不慎引起意外。我们坚持每日两次湿式清扫手术间,保持术间湿度,防止静电效应。我们将易燃爆的气体,统一放臵于走廊一端,专人管理,检查泄漏和使用情况。

5、激光手术的防护

我们规定凡手术配合人员必须戴上防护镜。操作时关闭房门,在房门上并注明“激光”字样。在术间内有明显标牌示:用氧浓度要低于40%,必须使用水溶性润滑剂,防止引起火灾。并将激光手术固定在一个手术间,保证安全。

6、消毒剂使用管理

手术室护士常年接触甲醛。因做标本固定防腐等需要接触时,我们要求必须戴上防护手套,注意勿泼翻。按照配制方法,明确注意事项。1995年我们将最污染手术室空气的福尔马林熏箱重新安装在有负压抽吸装臵的柜里,彻底改变了污染空气的状况,极有效地防止污染手术室内的空气和操作时给护士带来的损害。

7、X射线的管理

术中需要行X线透视的手术,上台前必须穿好铅衣,并在手术间安全的范围内设臵铅屏风。对于人员的安排合理适当,次数均摊,避免短期内大剂量集中接受X线照射。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年青护士较多的情况,在孕期妥善安排好她们的工作。

8、适当调整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

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 篇7

1 危险因素

1.1 生物损伤因素

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液透析室护士存在意外的血液接触。如被血液污染的16号内瘘穿刺针刺伤以及其他种类锐器刺伤。血液、呕吐物溅落到皮肤或眼睛里等, 使他们感染各种以血液、体液为传播途径的传染性疾病机会增加, 也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疾病的最主要职业危险因素。由于大部分肾衰竭病人可能感染乙型肝炎 (HBV) 、丙型肝炎 (HCV) , 甚至感染艾滋病 (HIV) , 因此被肾衰竭病人污染的针头刺伤后, 对血液透析室护士威胁最大的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的感染。据报道, 被肾衰竭病人污染的针头刺伤后, HIV的感染率为0.3%, HBV的感染率为3%~6%, HCV的感染率为1.8%。

1.2 化学损害因素

血液透析室环境相对封闭, 病人密集度高, 空气流动性较差, 而护士工作中接触的化学消毒剂种类多、使用频率高, 如消毒用的甲醛、乙醇、冰醋酸、过氧乙酸、柠檬酸等都是挥发性、刺激性、腐蚀性的化学试剂。血液透析室内的甲醛、乙醇、醋酸、过氧乙酸通常为超标的化学污染物[1]。这些消毒剂使用过程中难免外漏或挥发于空气中, 如不能及时通风换气, 其对护理人员身体的损伤是显而易见的。

1.3 物理损害因素

①血液透析室使用的透析机等电器设备多有触电、爆炸、烧伤的潜在危险因素。②护士在工作中需要搬运透析液桶、生理盐水箱、搬运重症病人到透析床上、长时间弯腰给病人穿刺等, 在这些操作中如果用力不慎, 往往造成护士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肌肉拉伤等损伤。

1.4 心理损伤因素

①长期思想高度集中是透析室护士存在的心理方面所不能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危重病人的抢救, 具有操作难度大、病情复杂易变、治疗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使得透析室护士心理压力大, 体力、精力消耗大, 治疗结束后护士往往出现全身疲惫、头晕、食欲减退、失眠等现象。还有上班进餐无规律, 影响消化系统, 容易得胃病。②被血液污染的16号内瘘穿刺针刺伤对受伤护士的心理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严重而持久的, 尤其是HIV、HCV、HBV感染病人血液污染内瘘穿刺针所致的针刺伤, 多数受伤者会因此产生中度或重度的悲观情绪, 对于病人感染状况的不确定也会加重受伤护士的心理压力。

2 护士的自身防护

2.1 严格执行标准的预防措施, 降低生物因素的危害

①透析护士操作中及时戴口罩、手套, 能有效地防止细菌和灰尘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避免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质的直接接触, 操作完每一位病人后需更换一副手套。大量研究证明:护士操作每一位病人用一副手套不仅保护了病人也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而戴双层手套可减少刺伤时进入护士体内的血液量[2]。②如果预料血液可能飞溅到操作者的眼、鼻、口腔, 则应戴好防护目镜和面罩。若皮肤、眼、鼻、口腔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意外污染时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工作中小心谨慎, 处理各种含内瘘针、锐器的管道时, 看清内瘘针、锐器的位置, 防止被刺伤[3,4]。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内瘘穿刺针以及其他锐器损伤后, 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推挤, 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后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伤口, 并用2%碘酒消毒、包扎, 24 h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支、乙型肝炎疫苗10 μg, 1个月后再次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支、乙型肝炎疫苗5 μg。医护人员每半年体检1次, 检查肝炎标志物。③对特殊感染病人需做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时戴好防护眼罩、面罩或多层口罩、双层手套、隔离衣等, 透析过程中使用的血管钳、物品等用消毒液浸泡处理后再清洗、消毒处理。透析器、管道、一次性物品毁形、焚烧。床边血液透析机需要用消毒剂擦拭消毒处理后才能回透析中心。

2.2 减少化学消毒剂的危害

清洗复用区域加强通风措施, 特别是管道清洗、消毒后要继续开通风机, 让空气循环, 减少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成分。化学剂的配制最好设在通风处, 尽可能集中在一起完成, 避免或减少接触次数。配制好化学消毒剂暂时不用应密闭保存, 减少挥发。透析室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灯, 用物理的方法达到灭菌的目的, 减少化学消毒剂的使用。

2.3 降低物理因素的危害

①加强设备检修和维护, 特殊危险部位要有显著标志。护士在操作透析机时要认真仔细, 严禁将生理盐水滴漏到要害部位, 以免自身触电。②血液透析室护士平时应树立自我保健意识, 加强身体锻炼, 增加腰部肌肉韧带的柔韧性。在搬运重物时, 运用节力技巧, 提高护士自身防护意识, 减少职业损害。

2.4 增加心理防御能力

护士长采取科学的弹性排班、轮班的方法, 减轻护理人员的职业和心理方面的压力。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稳定情绪, 保持愉快的工作心情。

3 小结

透析室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生物、物理、化学、心理等危险因素, 护理人员应重视其危害性, 制订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并严格执行, 工作中小心谨慎, 从预防入手, 将危险因素的危害程度降低到最低, 既救治病人, 又能保护自身, 以健康的身心状态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禹元.化学消毒剂对手术室空气的污染[J].中华护理杂志, 1996, 31 (10) :568.

[2]李六亿.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 2001, 11 (1) :1.

[3]黎蔚华, 袁华, 李薇.血乳酸监测与心外科病人的病情评估[J].护理研究, 2008, 22 (9C) :2480-2482.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和防护 篇8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防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32

手术室是患者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每天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容易造成突发的或慢性的职业危害,成为职业暴露的高发人群。

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锐器损伤:国内某医院调查发现,外科及治疗室的护士在工作中有70%的人曾被医疗器械损伤过[1]。手术室护士每天接触手术刀片、缝针、注射器、钢针、巾钳等,都有被刺伤的经历。原因:工作中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手术刀和缝针不规范传递,以及术中刀、剪、针频繁传递,术后器械的清洗、消毒、打包极易刺伤、划伤皮肤,引起暴露。

血液感染:手术室医务人员每天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被各种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几率增加。如肝、脾破裂,宫外孕大出血等急诊手术等不到化验结果出来不得不开始手术,医务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未做充分防护,使艾滋病、乙肝等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传染医务人员的几率大大增加。污血溅到受损的皮肤、黏膜、角膜可以直接导致感染。

工作环境:手术室常用化学消毒剂戊二醛、甲醛、碘伏、含氯消毒剂等具有挥发性,对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全麻患者手术中使用吸入性麻醉药可通过许多环节弥散到空气中造成手术间空气污染;腹腔镜手术的开展,CO2气腹的建立,手术过程中CO2容易泄露。手术中使用电刀、电凝时产生烟雾。医务人员被动吸入这些有害气体,长期累积,影响身体健康;骨科手术中C臂机的应用,使手术室护士受到X射线照射的机会增多,长期接触这类毒气和辐射,会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手术室大量仪器、设备的使用,使手术室噪音增加。麻醉机、监护仪的报警声,电动吸引器、电钻、电刀的应用,空调声……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中,可出现失眠,头痛、头晕、听力降低等症状,使人烦躁不安、精力分散,工作易出差错。

工作性质:手术室工作是脑力劳动加体力劳动。手术室工作节奏快,工作时间不固定,工作连续性强,机动性大,加班概率高,工作环境封闭,个人能自主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少。工作中经常站立,引发下肢静脉曲张、痔疮、胃下垂、腰酸背痛,长期超负荷运转除导致躯体疾病外,还引起心理疲劳。

职业防护

建立标准预防的概念,加强职业安全教育,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学习,强化职业暴露损伤的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与防护意识。护士接触手术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需戴手套、口帽;术后电动吸引瓶的处置易造成污染,可用一次性的负压吸引装置;经常检查麻醉机性能,使其处于完备状态,重视麻醉废气的排放管理,以减少空气中的药液浓度,减轻污染;应用电刀时用负压吸引吸尽烟雾;腹腔镜手术时严格检查气腹针与CO2衔接处,防止CO2泄露;防止或减轻噪音污染,做到操作准确,轻柔,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使用噪音小,功能好的新设备、新仪器;定期检查器械车,使用润滑剂加强保养;吸引器即用即开;各种监护仪音量大小适宜,保持室内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对话。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器械能高压灭菌的就不用浸泡消毒,以减少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和污染。盛放手术标本的用器应密闭,防止甲醛气体挥发对医务人员造成伤害。规范医疗垃圾的处理。

加强素质教育,规范操作规程,防止意外损伤:手术室护士应严格无菌操作,加强预防锐器伤的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术中传递手术刀片、缝针时,锐利部位对着自己,防止误伤他人,必要时用弯盘传递。小心处理针头及锐器,刀片避免用手直接取放。发生锐器伤处理原则: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受伤处,使部分鲜血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程度,用流动水持续冲洗伤口,被暴露的黏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碘伏消毒伤处,包扎伤口。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检测,并根据免疫状态及抗体水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建立职业暴露报告和反馈制度。加强对患者的检测,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品。

加强心理干预: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注重姿势的自我调节。合理安排巡回和上台次数。增加人员,减少夜班频率,以利医务人员调节好生物钟。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完善手术配合。改善客观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手术结束后,尽快从紧张的工作环境中解脱出来,合理作息,娱乐身心,使生活、工作有张有弛,将心理性职业损伤降到最低。

职业暴露重在防护,而防护的关键是安全意识的提高。只有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增强自我防范的意识,针对性的采取防护措施,才能杜绝职业暴露对护理人员的身心伤害。

参考文献

1李俊艳,范秋萍.医务人员职业性感染HIV的防护[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1):19.

上一篇:关于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简报下一篇:信贷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