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士职业压力

2024-07-23

产科护士职业压力(精选9篇)

产科护士职业压力 篇1

摘要:目的 对妇产科孕期护士心理压力进行调查分析, 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 减轻孕期护士心理压力。方法 通过压力源、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问卷调查, 选取妇产科孕期护士作为实验组, 未婚或已婚末育护士作为对照组, 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两组人员压力比较, 孕期护士心理压力高于同等情况下非孕期护士,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孕期护士是特殊群体, 应重视其心理健康, 采取相应对策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 促进护士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妇产科,孕期护士,心理压力,防护

在我国的护士队伍中, 女性占绝大多数, 且有一半以上的人处于育龄期[1]。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特别当护士处于孕期这一特殊阶段时, 其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也相应增大。因此了解妇产科孕期护士心理压力, 采取相应对策帮助缓解心理压力, 对改善孕期护士的身心状况, 增加工作满意度, 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的临床研究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1 年10 月~2014 年10 月期间共37 名妇产科孕期护士列入实验组, 同期随机选取未婚或者已婚未育护士40 名列入对照组。两组人员在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等方面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方法采用压力源抑郁自评表 (SDS) [2]与焦虑自评量表 (SAS) 进行问卷测评。发放问卷77 份, 回收有效问卷77 份, 回收率100%。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人员压力源比较, 见表1。

2.2 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 见表2。

3 分析

3.1 工作环境与职业风险

3.1.1 环境刺激物妇产科工作性质特殊, 每天要接触紫外线、消毒液等有严重危害的化学因素刺激。

3.1.2 有感染风险在给患者做护理的过程中, 护士可能接触羊水、分泌物等, 增加感染机会。

3.1.3 医患关系紧张面对矛盾日益升温的医患关系, 护士是最多最直接接触病人的群体, 加之重医轻护的现象普遍存在, 当患者或家属对诊疗结果不太满意时, 都会把怨气转嫁在护士身上, 护士被伤害的可能性最大, 而孕期护士行动不便极有可能受到巨大伤害, 导致母婴安全受到威胁。

3.1.4 心理影响妇产科护士经常接触孕期胎儿畸形引产的病例, 看到悲伤的孕妇及畸形的胎儿给孕期护士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 加重其焦虑与恐惧。

3.2 工作负荷

3.2.1 护士短缺, 工作超负荷 《护士条例》中第四章第二十条指出, 医疗卫生机构配备护士的数量不得低于国家卫生部门规定 (床位与护士比1:0.4) 的护士配备标准[3]。然而长期以来各大医院临床科室难以满足床护配比需求, 加重在职护士的工作强度。3.2.2 夜班制度夜班倒班制度是引起引起孕期护士压力的主要来源[4]。经常倒夜班改变了人的生物节律, 导致孕期护士生殖内分泌紊乱、生理节奏失调, 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可能产生不良作用。最新研究显示, 全日制工作的护士早产风险较低, 夜班倒班护士发生早产的风险是没有倒夜班护士的3 倍[5]。

3.2.3 劳力损伤负重的体力劳动及长期站立、经常弯腰等大大增加了孕期护士的身心疲劳程度, 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 腹部隆起使脊柱肌肉的负荷增加, 腰背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使孕期护士常常腰痛。

3.3 人际关系与社会支持据调查显示, 社会支持与职业压力呈负相关[6]。随着整体护理的推行, 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的大潮之下, 要求护士为病人提供身体、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 而我国护理队伍的知识结构普遍偏低, 与现实社会对护士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 常常令护士产生挫败感。

4 讨论

4.1 改善工作环境,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医院应该尽量为孕期护士提供一个能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宽松的工作环境, 并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 如申请为孕期护士制订有防辐射功能、标志明显的孕妇工作服, 不仅有助美观还便于临床工作需要, 帮助如弯腰、下蹲等角度大的工作顺利进行, 能更好地体现医院关注孕期护士, 实施人文关怀。科室管理者应当很据实际情况调整人力资源配置, 避免孕期护士单独与患者接触, 或者安插在人多杂乱、需要过多沟通的岗位, 保证安全并防止因孕期由于情绪不佳导致更多的医患冲突。

4.2 充分动员社会支持, 提升护士地位通过各种宣传途径, 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护士并理解护士。从护士的家庭做起, 定期组织孕期护士家庭聚会, 得到护士家庭的支持。建立孕期护士健康支持系统, 指定相关部门关注孕期护士身心健康, 为孕期护士提供支持平台, 增强其归属感。

4.3 提升孕期护士自身素质普及孕期相关知识, 定期进行孕期检查, 保证充足的营养, 适当进行锻炼, 如孕期瑜伽、散步等, 解除工作带来的疲乏感, 提高机体耐受力。鼓励孕期护士学会正确面对负面情绪, 合理调节情绪, 采取有效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心理健康。另外, 为孕期护士提供适当的学习机会, 让孕期护士多接触美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人文学科, 拓宽视野, 增加知识面, 以提高专业水平, 增强自信心, 使孕期护士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有条不紊。

护士被称为职业压力最大的三个群体之一[7]。妇产科孕期护士必将面临更多的工作压力, 这些不利的因素对胎儿、母体及妊娠过程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通过调查分析原因, 制定相关对策, 提高孕期护士对临床工作的适应能力, 在方便和满足患者需求的同时, 维持孕期身心健康与安全。

参考文献

[1]唐海玉, 吴惠平, 夏令琼.孕期护士职业防护现状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 2008, 8 (3) :26.

[2]李林, 任泽娟, 胡娅丽.培陵地区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03, 18 (10) 743-745.

[3]周正颜.影响护理队伍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8 (.27) 50-51.

[4]郭如清, 陈丹凤, 姚秀钦.妊娠护士上夜班的压力源调查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 2009, 31 (5) :165.

[5]I awson CC, Whelan EA, Hibert EN, et al.Occupational factors and risk of preterm birth in nurses[J].Am J Obstet Gynecol, 2009, 200 (1) :51, e1-e8.

[6]陈妙红, 徐朝艳, 成守珍, 等.某三甲医院合同护士社会支持及职业压力的相关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19) :6-7.

[7]王翠梅, 贾艳焕.重视减压教育维护护士身心健康[J].护理研究, 2005, 19 (12C) :2799-2800.

产科护士职业压力 篇2

武妍

摘要:目的 对急诊科护士所面临的各种职业压力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减轻压力及如何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方法 仔细分析急诊科护士所面临的各种职业压力, 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 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要提高防范意识, 采用各种方式减轻各种职业压力。结论 对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压力进行探讨, 并能采取有效对策, 不仅有利于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 更有利于充分提高工作效率。关键词: 急诊科护士; 职业压力;对策

现在职业安全已成为各行各业人员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尤其是护理人员。而对于急诊科的护士来说,职业安全问题刻不容缓需要得到全社会人的关注和支持。医院的急诊科是对外开放的窗口,病人的病情难以预料病情复杂,危、重多变;[1]各类突发急危事件决定了急救工作的高强度和高压力,给急诊医护理人员带来一定的身心影响。由于急诊科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复杂性及特殊性,急诊护士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体力,精神也时刻高度紧张状态,使急诊科护士的生活紧张、无规律,而且使其长期暴露于多种危险因素之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护士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诊治应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特点缺乏了解,加上护患关系建立时间短,常导致护患关系矛盾冲突。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仪器不断更新,新的抢救治疗手段层出不穷,对护士不断提出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护士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还须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总之,急诊护士须承受诸多压力,久而久之,疲劳度明显上升,对工作产生厌恶感,甚至出现焦虑、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易导致心身疾病,现对急诊科护士职业压力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如下: 1主要职业压力源:

1.1急诊护理工作繁重和特殊的工作制度 “以病人为中心” [2]的护理模式,使急诊科护士工作已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移到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这种包括心理和文化照顾在内的全面护理,是复杂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目前各级医疗机构相继推出人性化服务,而护理人员无疑被推到了人性化服务的最前沿,急诊科护士也因而承担起了许多医嘱以外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原本就已承担大量非护理性工作的工作量,加之目前急诊科护士严重缺编,致使护士超负荷运转,每天都处在疲劳状态,一旦出现问题责任在护士,合理的工作制度是减少医疗事故的有效手段2。急诊科工作随机性强,病人多,尤其在夜间,工作量大而且繁忙,这点不同于病房。繁忙的工作使护士的体力透支,加之急诊夜班频繁,夜班后得不到充分的休息,精神不能放松,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导致身体不适,健康受损。因此,急诊护士患病率常高于病房护士,常常患有偏头痛、失眠、恶心、呕吐、胸闷等多种不适。急诊工作涉及面广,病人病情常常较危重,病情复杂,并且抢救病例多,对医护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急诊护士必须对其相关知识熟悉和掌握,还必须熟悉抢救程序和仪器使用。在理论知识不断更新、新技术不断开展的今天,急诊护士必须不断的学习以防止因技术理论不熟悉而造成的护理差错,这无疑给护士增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1.2急诊科恶劣的工作环境

急诊科是医院救治急危重病人的主要场所,24 h为病人敞开,工作环境是一个充满焦虑、拥挤、多变和沟通障碍的场所。抢救室内多种仪器设备及其发出的警报声,病人痛苦的呻吟声,急救车的急促鸣笛声,病人家属的焦躁不安,病人排泄物的污染等,均可对护士造成负面影响。这种环境带来的许多不良刺激既影响病人又影响护士,许多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等,因时间紧急而不能有效隔离,拥挤的工作空间以及难闻的气味都是急诊科护土不得不应对的环境因素。急诊科抢救场所常因条件限制,造成了半开放的抢救环境,家属可以亲眼目睹抢救现场,亲自感受亲人病情加重或死亡的经过,或者见到一些不理解的行为,情绪激动而出现不礼貌、过激的行为。所以,医护人员的工作有时不但不被认可,还常遭到家属的责骂和投诉,甚至殴打。由于就诊病人中患者文化水平不一,病人及家属常提出过高要求;就诊时不论病情轻重,总想优先就诊,扰乱正常就诊秩序,护士干预时易发生冲突,诸多因素使护士产生了持续的心理压力,压力得不到缓解和释放,长期下去,势必危害护士的身心健康。另外。急诊科护士经常面临突发事件的发生,常常面对生命的殒落、青壮年的离世、家破人亡的悲剧,在精神上会产生很大的刺激,这些忧伤情绪会影响护士的精神状态及生活态度,易产生悲观、厌世的消极心理,使疲惫感明显增加,出现身体及精神上的种种不适。1.3各类职业损伤的压力 不管是“SARS”横行时期还是“甲流”猖獗时期,在第一线的总是急诊科护士,急诊科护士与其他临床科室护士相比, 遭受到更多的职业损伤压力。第一是机械损伤,护士在抢救配合及紧急止血、清创缝合过程中, 接触大量的手术抢救器械, 如刀片、缝针、注射器、输血输液针头等, 在抢救当中精神过于集中, 或患者的躁动不安, 都有可能被刺伤或扎伤;不仅引起疼痛、出血, 更容易造成疾病的感染, 特别是传染性疾病, 如H BV、HCV、H IV 感染等, 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第二是血液体液的污染。护士在每天工作中, 都会接触到各类外伤面, 在根本无法预知患者的血液各项指标的情况下, 直接接触血液, 还有在紧急气管插管或吸痰过程中, 呼吸道分泌物的污染;第三是射线的污染,护士在护送患者检查过程中, 一些危、重患儿往往需要监护在旁, 受到大量MR I、CT、X射线的污染, 引起头痛、疲劳及免疫力的下降。

1.4工作中紧张复杂的人际关系 急诊工作中,护士与医生之间的关系,由于人们对医生和护士职业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在医护之间发生分歧时,医生往往有较强的优越感,对护士不够尊重;[3]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若产生分歧,家属或患者对护士无端漫骂、不礼貌行为、甚至动手对人身进行攻击,对护士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护士与护士之间的关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由于编制类与和同类的区别,导致不同性质的护士在心理上也有很大的落差。2预防及对策

2.1增加人员配置减轻工作负荷 要减轻急诊科护士压力,改善健康状况,首先应该增加人员配置,缓解当前急诊护士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从根本上解决护理工作繁重的问题;配置护理人员,降低体力劳动强度,缓解身心疲劳;实施弹性和科学的排班制度,合理安排夜班等,从而保证护士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以改善健康状况。2.2改善工作条件,优化工作环境 增加急诊科硬件投入,避免抢救室暴露于公众之下,以防止家属目睹抢救后因不理解而出现过激行为;改善急诊工作环境,病人多时安排保安维持现场秩序,避免混乱,并力争把各种噪声降到最低,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设立护士休息室,配备必要的生活设备,改善休息环境,让护士能够放松,缓解压力,消除疲劳。护士自己要学会自我调节,释放自身的压力。工作中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压力,应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学会有计划地工作,巧妙交替脑力和体力劳动,找到正确的解压方式,如向家人、亲朋好友宣泄,参加社交娱乐活动等。充分发挥个人的应对能力,学会自我安慰,宽容他人,寻找正确的压力释放渠道。有了宽阔的胸怀,就会使自己乐观、开朗、热情和善,从而感染和影响他人的情绪。医院设立心理咨询机构,让护士的压力得到良好的释放及得到正确的引导。

2.3 提高护士自身对职业紧张的重视和应对能力[4] 科护士宣传职业紧张的存在状况和影响因素及其危害,以引起重视,组织急诊科护士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和人文科学知识,以提高自身修养,适应多角色身份,鼓励其主动参加丰富多彩的业余休闲保健活动,掌握缓解压力的有效技巧,从而降低职业紧张。同时,护理人员要正确面对社会现实,看待社会不能过于理想化,要正确对待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的不平衡现象,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社会的公平性,要正确看清自己,确立一种自信、自强、自立的心态,努力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在帮助病人的同时体现自身的价值。

2.4加强沟通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会说话,因少讲一句话或语言不得当可使整个服务质量降低一个大的档次_3 J。面对焦虑的病人、家属,护士应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同情、理解、帮助他们,做好沟通及健康教育工作,通过言谈举止让病人、家属得到安全感、信任感,增强病人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增进护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减少矛盾和冲突。遇到过激行为时,同事之问或主管领导要及时协助化解矛盾、缓和冲突,避免投诉。管理者与下属之间共同营造关系融洽、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人际关系氛围,在工作上关心支持、思想上帮助教育、生活上体贴照顾,激发护士持续工作的热情,以便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2.5提高自身综合素质[5] 急诊病人发病急,预后难预测,病情复杂多变,抢救工作难度大,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巩固强化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自身综合素质。

2.6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急诊科特殊的环境、复杂的服务对象,因此应在急诊科设立24小时专职保安人员,确保工作的顺利完成。积极改善急诊科工作环境,使护士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最大程度的减少职业紧张。

2.7调动心理防御机制 鼓励护士进行自我身心放松活动,如交谈、听音乐、郊游等使精神放松,舒缓工作生活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医院适当安排心理学知识讲座,内容包括社会心理、行为、认识、管理、处世方法等方面,使护士认识到压力对工作的影响,学会适当减压的方法,以良好的心态投人工作,保证良好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建玲.护理专科急救护理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应用[J].实 用护理杂志,2004,20(2):3.

[2]邹永丽.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当代医 学,2008,14(20):8-9.

[3]罗桂花.预防急诊科护患纠纷的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1):123.

[4]王秀梅.临床护士心理状态研究[J].护理杂志.2002,16(18):468.

如何缓解护士职业压力 篇3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42-02

护理工作是护士对人们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判断与处理,护理工作是高压力的工作[1]。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随着社会对护士的期望与要求的提高,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护士及护理工作责任大、技术操作多、工作不规律、工作量大、护理相关人员缺乏,调整不当,不但会出现一系列身心问题,而且会降低工作质量,影响医护关系,严重者还可引发医疗事故[2]。职业压力既影响工作质量,又影响身心健康。因此深入了解护理人员的压力构成及减压方法,对提高医疗质量及保护护士身心健康尤为重要。

1 护士的压力来源 压力源是产生压力的事物,护理工作中的压力源既可来自护士本身,也可来自工作环境。职业特点有文献报道,日常超负荷的工作量、频繁的倒班、持续紧张的情绪刺激,是护士职业的特点。此职业特点可加重护士的工作压力感,增加其心理压力,严重者可发生精力耗竭综合征或慢性疲劳综合征。

1.1 病人压力 大部分病人对疾病知识缺乏,对医疗技术服务期望过高,认为只要进了医院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护士应对病人百依百顺,执行治疗、护理操作慢一点、一针不见血、打针打痛了、呼唤帮助不及时、说话语气不注意等都会导致病人的不满意,动不动就对护士发火,甚至投诉、威胁,使护士感觉工作起来太被动,时时处处担惊受怕,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造成护士对专业信念的动摇。

1.2 值夜班使生物钟被破坏 三班倒扰乱了护士的生物钟,可引起失眠、饮食代谢紊乱、慢性疲劳、神经衰弱等严重损坏护士身心健康,给护士造成巨大压力。另外患者病情重、患者家属要求太高、上班的护士太少。

1.3 家庭压力 护士基本上都是女性,同时担负着家庭和工作的多角色,既要搞好工作,又要照顾老人、孩子,经常使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久而久之,造成神经衰弱;有些家庭成员对护士工作不了解,配合、支持不够,认为就是打针发药,累不到哪里去,没有给护士更多关爱;上班时间日夜倒,造成家庭生活不规律,增加了护士的身心压力。

1.4 复杂的人际关系 护士在工作中产生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护士之间、医护之间,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则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发生冲突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护士的工作,尤其是涉及护患关系。护士即使遇到被误解及冤枉的情况,遇到言行伤害的病人,从职业的角度,护士必须保持平和和冷静,以宽容大度继续承担应负的职则,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做出精神妥协,大多数人缺乏自我心理调节训练,一旦在工作中受挫,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从而造成护患冲突,产生人际障碍。

1.5 文化差异,心理承受力差 由于目前医院接收的新分配护士均为大专及以上学历,中专学历限制了晋升速度、影响个人发展,为了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她们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以此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如此的不平等导致了不平衡心理,又形成了无形的压力。

2 对策

2.1 有效的时间管理 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了解自己的生物钟,时刻使自己保持清醒状态。学会说“不”,要学会放弃一些不属于自己工作范畴的事,不要使自己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规定每项工作的完成时间,改变拖延的习惯。

2.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提高自身修养及内涵,与人为善,经常参加一些健康的学习、娱乐和文化活动。学会倾听与倾诉,必要时可需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予以帮助疏解、排除压力。

2.3 平衡饮食,注意休息 避免或减少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等食物,减少咖啡、乙醇以及其他不健康饮食成分,同时要学会休息。

2.4 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既可增强身体素质也可以是一种发泄不满情绪的渠道。利用休息组织一些户外活动如登山、蹦极等多亲近大自然,有利于放松心情,必要时也可以找一種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发泄一下情绪。

2.5 自我调整,减轻和消除压力 在工作中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脑力和体力劳动交替进行,有计划的安排工作和学习。当出现负性情绪时,寻求正确可行的发泄方式,如向家人倾诉、与朋友交谈、参加娱乐活动、多阅读各方面的书籍或借助音乐等,以释放和调节不良情绪。事实证明:自我放松心情,自我缓解压力,自我积极向上,既能调节自己的情绪,也能较好的处理好医院内部各种复杂的人事以及医护患关系。

3 小结

护理人员要从自己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以良好的工作业绩赢得病人、家属及社会的认可。对病人进行权利和义务的宣传教育,增加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尊重,提高护士工资的收入和福利待遇。在生活中,对家人、朋友、同事多关心、多理解、多帮助、营造快乐、舒适的工作环境可缓解工作压力,减少护患纠纷,使自己身心健康、工作愉快。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工作的积极态度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病人的生命安全。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构建融洽的护患关系,掌握护患沟通技巧,是提高住院病人满意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工作环境、高超的服务技巧、正确的服务理念,是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晓颖.国内外护士职业、压力研究[J].国际护理杂志,2006,25(1):4~7.

产科护士职业压力 篇4

关键词:护士,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病人对医护人员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 护士整日围绕着病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等问题进行工作, 加上自身的社会地位较低、待遇低、生活压力大等现实问题, 使得不少护士常感到身心疲惫、职业倦怠。对工作而言, 护士的职业倦怠是直接影响护士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对护士本身而言, 职业倦怠易引发焦虑、烦躁、抑郁、易激惹和头痛、食欲不佳、胸痛和胃肠功能紊乱等心理和生理问题, 甚至还可能会激化护士的各种危机和导致冲动行为, 国外学者甚至将护士职业倦怠描述为“护士职业性癌症”。对行业而言, 由于个体成就感是涉及职业满意度的重要指标, 护士个体成就感下降, 则反映了护理职业前景不容乐观。当护士职业对优秀女性不再具有吸引力, 当“护士荒”成为事实的时候, 人们将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

1 原因分析

1.1 社会因素

1.1.1 护士的社会地位较低[1]

长期以来“医尊护卑”的观念和偏见依然存在于大多人的心里, 认为护士只是遵医嘱打针发药, 加之医护之间巨大的福利差异, 令护士感到职业前景暗淡, 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 工作无成就感。甚至病人和家属有时因对医生有意见迁怒于护士, 辱骂责备护士的事件时有发生, 护士的工作不被理解和尊重, 经常使他们产生职业价值失落感, 造成护士悲观失望、心情压抑[2]。

1.1.2 护士待遇低

相当一部分医院存在重医轻护现象, 对护理人员管理严格, 要求过高, 工作上一旦出现问题, 常被扣奖金、罚款, 写检查。甚者, 在一些医疗事故中护士成了替罪羔羊。在人才引进、外出学习、福利待遇等方面均大大偏重于医生。

1.1.3 家庭压力大

护士基本上都是女性, 同时担负着家庭和工作的多角色, 经常使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久而久之, 造成神经衰弱;有些家庭成员对护士工作不了解, 配合、支持不够, 认为护士就是打针发药, 没有给他们更多关爱;上班时间日夜倒, 造成家庭生活不规律, 增加了护士的身心压力。 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加上长期生活不规律, 又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 身体素质越来越差, 经常感觉体力不支, 容易造成精神压抑, 身心疲倦, 显得力不从心。

1.2 职业因素

1.2.1 护理工作风险性高

少数病人家属对护士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尊重, 护士的合法权益时常受到侵犯, 护理纠纷常使护士在护理病人时提心吊胆, 总担心事情做不好, 表现为不自信, 久而久之造成了较大的精神压力。李小宁等[3]调查显示, 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是临床护士首要的心理压力源。

1.2.2 护理工作负荷过重

许多医院护理人员编制不足, 护理工作琐碎、夜班频繁, 随机加班。新仪器、新设备在医疗上的广泛应用, 使得护士的工作量急剧上升, 护士的工作负荷包括脑力及体力两个方面, 使得一些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尤其是已成家的护理人员因工作性质不能很好地给予家庭和子女生活照顾, 产生愧疚感, 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主诉职业倦怠的护士越来越多, 多数护士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焦虑、抑郁、内分泌失调等。

1.2.3 知识更新机会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医疗仪器不断更新, 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 各种新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层出不穷, 服务范围扩大。迫使护士必须更新知识, 对护理的要求由被动变主动, 医院很少提供护士外出进修的机会, 当护士感觉自己的知识不能满足病人时产生焦虑;专业的发展, 知识的更新, 工作岗位的竞争带来的紧迫感, 以及新的用人制度改革, 使护士对未来考虑过度, 心理负担过重。

2 消除护士职业倦怠的对策

2.1 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及福利待遇

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护理工作, 要适当提高护士的待遇[4], 改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 提供保健及争取其他应有的福利等;及时对护士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表扬, 以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护士在减轻痛苦、促进和维护健康中的作用, 推动全社会尊重护士、理解护士的良好风尚。护士应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明确自身价值, 加强自我肯定, 增加应对能力。

2.2 学会自我调节

人在社会中生存, 不是独立存在的, 需要被爱、关心和帮助, 一个牢固的支持系统对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包括朋友、同事, 尤其是家庭。掌握自我放松技巧, 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整, 有烦恼时可及时向朋友倾诉, 使自己尽快摆脱烦恼。要学会接受自己、爱惜和保护自己, 主动发展自己的一些业余爱好, 不断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2.3 工作中要有法律意识

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保存好各种医疗文件, 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并注意工作态度和方法, 不要把个人情绪带入到工作中去。护士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护士有照顾病人的责任, 无论是疏忽或故意违反了规章制度, 都要负法律责任。一旦发生了差错, 护士应沉着冷静, 立即向医生汇报, 不得隐瞒, 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尽量减轻对病人的危害, 避免发生医疗纠纷。

2.4 改善工作环境

首先应积极改善医院的环境, 控制好院内感染, 给护士创造一个清新、整洁、安全的工作环境, 使护士能够心情舒畅, 更加喜欢热爱自己的工作, 从而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减轻工作压力。

2.5 改革护理方式, 减轻护士负担

建立护理工作微机网络, 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及需求, 编制护理信息系统软件, 进行全院联网, 把护士从繁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如医嘱处理、护理文件的书写、住院病人的费用记账等, 减少了护士的事务性工作, 使护理工作产生质的飞跃。增加护理设施, 减轻护士劳动强度。设法减少和消除引起护理工作压力的压力源, 给护士提供更多的继续深造机会, 适当放宽护士职称的晋升条件, 扩大一些医院护士的编制, 注意体谅护士工作的繁重及不规则, 重视医疗、后勤、护理为一体, 努力做好各项保障工作。白夜班尽量合理, 从而使护士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以减轻长期上夜班对神经、心理方面的影响。

2.6 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和谐的环境氛围[5], 培养护士良好的沟通技巧, 学习掌握交流技巧, 经常组织一些娱乐活动, 如节日联谊、集体郊游、文娱晚会等, 使护士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彼此间情感交流, 全社会和院领导要改变“重医轻护”的观念, 处理好医护、护护、护患之间的关系, 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环境, 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2.7 提高自身素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护理工作已由简单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整体护理, 人们对护士角色的期待也越来越高, 所以护士要得到尊重和认同, 除需社会支持外, 还要提高自身素质, 不但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精湛的护理技术操作能力, 还要掌握广泛的边缘科学,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作为护士本身要加强心理学和伦理学等学科的学习,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全力以赴地工作。正确对待压力, 变压力为动力, 消除职业倦怠, 塑造完美护士。

参考文献

[1]刘玉琼.国内护士工作压力源研究现状与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7.

[2]肖祖芬, 丁俊英, 袁小平.年轻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01, 16 (3) :177.

[3]李小宁, 李小燕, 强水云, 等.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及应对方式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12) :67.

[4]汪晓琴.关于护士心理问卷调查的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 1994, 10 (3) :30.

产科护士职业压力 篇5

关键词:产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防护

医院是各类患者密集的场所, 各种病原体相对比较集中, 而产科护士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其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体液、乳汁等, 具有较高的风险感染率[1], 近年来, 随着艾滋病、流感等新型传染病的流行, 以及淋病、梅毒、尖锐性湿疣等传染病的死灰复燃, 另外加上慢性传染病包括乙型肝炎等患者的增多, 护理人员健康的因素也逐渐增加, 由于产科护士收到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 而且护理任务重, 工作量大、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 极易导致身心疲劳, 为此我院对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期间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以及防护措施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我院产科3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调查其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 实施本研究采用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 以自填式问卷调查我院产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卫生状况。

2 常见危害

2.1 机械性损伤的因素

产科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时, 刀、剪、玻璃瓶等各种锐利器械等可造成护士的皮肤割伤;在输液过程中, 操作不小心很容易发生被注射器、输液针头刺伤的事件。尤其是对于那些消毒不彻底或者传染病患者用过的器械上面粘附有大量的致病菌, 割致病菌会通过割伤、刺伤的皮肤破损处进入机体导致护士感染。由于产科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且时有抢救 (如产后大出血, 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痫等) 。护士难免忙中出乱, 被刺伤几率较高, 调查显示, 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针刺伤途径危险性远远大于其他途径[2]。

2.2 物理因素

产科病房的呼吸机、监护仪、吸引器、空调以及人员的交谈等产生的噪音, 产房产妇生产过程中宫缩发出的叫喊呻吟声, 新生儿啼哭声, 据报道呼吸机在65dB, 各类报警噪音在53~730dB[3], 均可引起护士疲劳、烦躁等不良状态, 造成护士注意力不集中, 反应迟钝, 操作容易出错。此外消毒器械消毒过程中紫外线散发的臭氧足量时可引起中毒而致恶心、呕吐, 工作效率极度下降。

2.3 化学因素

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过程包括医疗器械的消毒、操作台的消消毒等会接触很多种消毒剂, 常用的有甲醛、过氧乙酸、戊二醛、含氯消毒剂, 一方面其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另一方面对对护士的皮肤、呼吸道、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等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2.4 生物因素

现在全世界血液传播对医护人员造成威胁已被重视。产科护士接触患者的血液、羊水、乳汁、白带、汗液、胎粪等比较频繁, 其中含有的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可通过接触传播给护士, 而如果原有伤口的话, 操作不认真, 防护措施不到位, 就是病原菌入侵的途径。

2.5 心理因素

产科工作节奏快, 事务繁多, 不尽管大人还要管小孩, 突发事件多, 实施抢救多, 倒班比较平凡, 作息不规律, 严重扰乱了护士的身体生物钟, 这种不良的工作方式, 非常容易导致产科护士高张压抑的情绪, 对身体生活及工作都造成不良的影响。

3 防护措施

3.1 不断强化职业安全措施, 提高防护意识

根据产科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 大力提倡安全操作, 把职业安全放在首位, 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范。遇到紧急情况时, 要沉着应对, 遇有不合作的患者, 需他人协助。牢固树立自我防护要求, 相互监督, 对年轻护士加强应急能力训练, 避免忙中处乱, 如遇职业性损伤, 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定期进行健康情况检查。

3.2 预防感染

严格洗手是预防交叉感染的要点之一, 在操作后、上下班后要严格按照“六部”洗手法[4];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治疗车上常备消毒液, 每接触一患者都要认真用消毒液, 全手搓洗;当预料到手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物时, 做治疗时带口罩、手套, 可预防血液、体液污染, 手有伤口时, 更要注意防护, 每个人都应有好的习惯, 临床上应该在实习带教时, 就应督促养成好的习惯, 管理者应使每位护士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2.3物理因素的防护

维持病房秩序, 尽量调小监护仪器音量, 加强病房巡视, 避免报警发生, 维持一个相对安静的病房环境, 每位护士都应熟知各仪器的流程及保养;使用紫外线照射及消毒机时尽量避开。

3.4 化学因素的防护

明确各种消毒剂的注意事项, 在配制消毒液的过程中在通风条件下进行, 挥发性的消毒液应注意密闭阴暗处保存, 接触消毒剂浸泡物品时务必要带手套;倾倒消毒剂时避免过急, 防止溅落。

3.5 加强心理调节, 提高适应能力

管理者应关心每位护士, 适当降低工作强度、合理分配护理任务, 进行健康教育, 增强护士抵抗紧张压力的能力, 提高护士护理工作的细致性与安全性, 努力打造一个团结互爱的工作团体, 努力营造愉快的工作环境。另外每位护士也要学习有关心理知识, 学会心理调节常用的一些方法, 平时可多锻炼身体, 听音乐或者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来缓解工作压力, 保持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另外管理者要积极采取防护措施, 减少职业危害因素的损伤, 最大限度地保护专科护士和患者的安全, 真正达到职业防护。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2]廖雪英;妇产科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中国伤残医学, 2011, 19 (8) :87.

[3]凌艳姣.产科医护人员职业有害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17) :129-130.

临床护士职业压力与防范 篇6

1 临床护士的职业压力原因

1.1 心理、生理因素

医疗卫生行业中, 临床护士的工作相对较辛苦, 而报酬、地位却相对较低, 劳动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护士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公正的评价。俗话说, “三分治疗, 七分护理”, 可在患者的眼中功劳最大的永远是医师, 护士根本起着无足轻重的作用。其次, 临床护士责任重、工作量大、护理工作琐碎、繁重给护士造成体力上的压力, 事业竞争带来的紧迫感, “三班制”扰乱了护士身体的生物钟节律, 长期超负荷工作, 脑体力并用的劳动, 造成护士体力、脑力同时过度支出, 而导致疲劳。

1.2 社会因素

临床护士98%为女性, 工作与家庭必须兼顾, 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 当患者及家属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 他们的怒气往往直接撒向护士, 使护士有怨无处诉。由于投诉体制不完善, 少数患者对护士缺乏理解和尊重, 动辄投诉和起诉, 使护士的精神压力增大。护士不仅要处理好护患之间的关系, 也要处理好医护、护护及其他医技人员之间的关系。在医院领导和医师们眼里, 护士就是干活, 根本不拿护士的活当正经事, 更别提改善护士的地位和待遇, 导致护士情绪低落, 调动不起工作积极性。

1.3 文化因素

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各种新技术、新医疗器械的使用, 需要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 给护士造成一定的压力。现代护士由专业技术人员变成了服务型人员, 虽然学历比其他服务人员高, 但在医院无论是晋升职称还是劳动报酬方面都明显处于劣势, 使护士感到自己的职业没有什么前途或成就感从而产生辞职或得过且过的想法。

1.4 各种无休止的检查

现在, 医院为了创造自己所谓的品牌, 整天三日一小查, 五日一大查, 每次检查护士们就要被扣上重重的帽子, 查不出问题便罢, 查出问题并不是通过讲解起到引以为戒作用, 而是采用扣奖金、通报批评的方式, 使护士们叫苦不断。

2 临床护士的职业压力防范

2.1 院级领导的关心

医院管理者要多关注护士们的状况, 多给予理解和支持, 注意发现护理人员工作中的闪光点, 体会护理工作的艰辛及时给予肯定, 创造乐观向上、和谐文明的工作氛围, 使她们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

2.2 对护士要宽容, 不要过分施加压力

作为护士长, 要尊重、理解和爱护她们, 积极帮助解决一些工作、家庭中的难题, 为她们解除后顾之忧, 从而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发现并挖掘她们的工作潜能, 提高对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亲情服务, 而不是采用高压手段, 以克扣工资、奖金、点名批评等方式来达到临时性的片面提高, 使护士每天神经高度紧张, 提心吊胆的工作, 从而挫伤工作积极性。

2.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要及时向家人、亲友或同事倾诉, 并接纳他们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 以建立自信心。通过调查发现,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委屈及压力向别人倾诉后, 可获得心理上的平静。

2.4 环境及人员配备

医院领导应确保临床护士配置比例, 做到合理安排上班人员, 按时更换工作环境, 对各个科室的护士适时进行轮换, 避免在同一个科室工作的时间过长而失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总上所述, 护士要提高自身整体素质, 注重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保持健康的心态, 使自己在身心健康中愉快地工作和学习, 同时社会各界和有关领导应多给予理解和支持, 创造院内医护、护护、护患之间的和谐关系, 从而真正做到关心护士、爱护护士, 使护士能主动发挥主观能造性,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孙晓杰.《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如何提高护士对工作压力的应对能力”.

[2]吴芳.《护理学杂志》.“临床护士工作中常见压力及应对方法”.

[3]陈素芹.《中国实用护理杂志》.“护士压力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方法”.

[4]张立.《解放军护理杂志》.“护士工作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5]徐习.《护士进修杂志》.“护士应对方式与工作压力的相关性研究”.

儿科护士职业压力分析及对策 篇7

1 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来源

1.1 高水准的服务要求

面对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社会群体, 患儿家长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 扎针一针见血, 治疗药到病除。有的家长对护士刮头发, 粘胶布, 扎针时按头部都嫌弄痛孩子, 甚至孩子拔针流点血都怒气冲天, 给护士造成极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儿科患者病情变化快, 易反复, 护理操作技术性比较强, 在遇到抢救等紧急情况时, 当班护士必须迅速做出正确判断, 并给予准确熟练的技术操作, 一旦不能“一针见血”, 家属就会埋怨护士技术水平差, 延误治疗等。尤其是年轻护士心理素质差又缺乏沟通技巧, 稍有不慎便会引起护患纠纷。另外, 夜间只有1位当班护士, 遇到收新患者、抢救、有危重患儿时, 就不能及时巡视病房, 也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2 高强度的儿科护理工作

小儿病情变化快, 不会主诉, 爱哭闹, 家长易紧张, 护士要随时观察;每组液体量小, 加药、换药频繁, 液体速度要求严格;小儿不配合, 易漏针。静脉穿刺频繁, 而血管穿刺是个难点。因为患儿血管很特殊, 不同年龄患儿血管粗细深浅不一, 加之患儿发热、脱水等造成血管弹性差, 血管隐蔽, 很多患儿不合作, 所以穿刺不仅要求技术熟练, 心理素质好, 还得讲究技巧。一针见血是护患双方的共同愿望, 但不可能对每个患儿都做到。重新穿刺不仅增加了选择血管的难度, 而且还要说服患儿及家属取得配合, 无形之中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

1.3 医疗费用的增长

随着新技术、新仪器在临床中的应用, 以及新药、一次性用品的广泛应用, 医疗费用也在增长, 多数家属认为看病贵, 常常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医疗费用, 对护士记账、催费很不理解, 把对医院的某些环节不满都发泄在护士身上。

1.4 人际冲突带来压力

目前, 国内对于从医者的职业风险保障重视不够, 而对护士职业风险的关注就更少。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呵护, 儿科看病孩子与家长往往是“1+2”、“1+4”、甚至“1+6”, 护士接待患者的言行以及实施治疗、护理、抢救等工作都在家属众多眼睛的注视下进行, 所以儿科护士都步步小心, 处处留意, 心理压力很大。护士上班提心吊胆, 总怕出事, 病人投诉虽可直接提高服务质量, 但如使用不当, 会使护士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护士在工作中建立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 如果处理不好, 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中, 表现为医护之间、护患之间、护护之间及护士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护患冲突, 直接和间接地涉及护患双方权益、健康和经济问题。在原则上护士即使遭到歪曲现实、情绪激动, 甚至痛骂护士的病人也必须保持冷静、平和、理解的心情并帮助解决问题, 从而压抑了自身的感受, 委曲求全, 做出精神妥协。护士在得不到理解或经历感情伤害无法表达自己, 会感到地位低, 对工作满意度下降。

2 应对措施

2.1 提高自身素质、熟练业务技能。

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的整体素质, 生命至上, 以患者为中心, 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重视护士的培养, 通过讲解示范、经验交流、理论考试、操作训练、进修培训, 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使其熟练掌握各种穿刺操作技能, 细心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 争取病儿家属的信任。护士在具备娴熟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业务素养的同时, 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才能设身处地从病人的角度理解病人的疾苦, 真正满足病人的需求, 在赢得病人的同时提升自己。

2.2 改善服务态度, 注意沟通技巧。

医护人员一定要调整心态, 不要把烦躁情绪带到工作中, 保持微笑服务, 尊重家长, 爱护孩子, 用亲切和蔼的语言让孩子消除恐惧心理, 尽量缩短与家长的距离, 争取家长的信任和配合。护士与患儿家属要多沟通, 让他们明白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小儿静脉, 不可能每次都一针见血, 争取家属各方的理解与配合。医疗纠纷毕竟只占几千分之一甚至几万分之一, 绝大部分情况下护士是尽心尽力尽责, 应该引导媒体正面报道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救死扶伤精神及医护人员无时无刻不在履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

2.3 规范医疗行为, 明细收费项目。

执行合理收费标准, 严格按规定收费, 决不巧立项目收费, 严把医嘱核对关, 特殊昂贵检查、用药应做好告知服务, 必要时签名同意, 每天向家属发放“一日清单”, 做到医院清清白白收费, 患者明明白白消费, 设立费用查询处, 及时解答家长的疑虑, 取得家长的理解。

2.4 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重构和谐医患关系。

护理工作有很强的协调性, 一个团结、协作、上进的集体, 会缓解护士的工作、心理压力, 创造轻松, 愉快的工作氛围。作为管理者, 日常工作中要引导护士正确对待工作压力, 注意自我调节, 密切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 不宜把批评、惩处放在首位, 使护士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及时得到关心和排解, 把导致不良心境的因素降低到最低水平,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护士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方式。建立、健全后勤保障系统可创造良好的外环境, 有利于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 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2.5 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积极向上、愉悦的心境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加强护士心理学和医学伦理学的学习, 提高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自觉性, 应善于自我肯定和自我承认, 努力做情绪的主人, 养成良好的性格, 保持乐观、恬静、愉悦的心境, 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 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不把消极情绪带入病房]。在日常生活中, 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 热情的服务态度, 有了“换位思考”的方法和“宽容”的观念, 就能坦然对待患儿及家长的担心或挑剔, 保持心理平衡, 减少与患儿家长之间的误解和冲突, 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3 总结

压力对护士的作用是双向性的, 适当的压力, 有利于激发护士的主动性, 主动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技能水平, 增加沟通技巧,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促进日常工作中压力的应对。但强烈而持久的工作压力, 会给护士造成一种无助无望的心理体验, 产生工作疲惫感, 否认自我价值, 工作态度消极, 工作效率低, 护理质量下降, 尤其儿科护士又具有其特殊性。因此, 儿科护士应正确认识自身压力, 并调节舒缓、减轻工作中的压力, 促进自身身心平衡。

参考文献

[1]刘宏伟, 胥冬梅.儿科护士压力状况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5, 22 (2) :133.

[2]李小妹, 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1) :645-648.

[3]吴兰英, 李英.儿科病房护士心身健康状态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2) :64-65.

现代护士职业压力与健康维护 篇8

护理学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科学, 护理工作的任务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和减轻痛苦, 护士职业是一种脑力与体力并举, 与人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关的工作。这些特点决定了护理是一个具有高强度、高压力的专业。护士压力的高低与他们身体健康、工作满意度及护士所提供的护理质量息息相关[1]。为保证护理人员的健康, 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必须明确护士职业压力的来源及减轻压力的方法。

1 护士职业压力的来源

1.1 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要求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要求护士在为人类提供护理时, 应将服务对象看成是具有生理及社会、心理需要的整体, 而不是只重视服务对象的生理或病理反应的局部[2]。因此, 要求护士不仅要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医学基础知识, 而且还要熟悉与护理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及社会科学等知识。再者,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新的医疗仪器、新药品和新技术不断在临床的应用, 对临床护士提出了新的挑战, 使得护士不能不在完成紧张的工作之余努力学习, 不断充实自己, 方能适应工作需要。目前大多数护士是中专学历, 知识面窄, 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压力很大, 往往对自身能力不满足及过高的期望, 由此逐步产生忧虑心理, 加重心理压力[3]。

1.2 工作强度大

由于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护士数量普遍不足。而临床上病人病情变化多端, 不确定因素多,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必须积极启动感觉器官以及应用辅助工具, 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观察病人的生理、病理变化和心理反应[4], 迅速做出判断, 同时要及时给予病人医疗、生活及心理护理, 满足病人的各种需要, 这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 另外, 频繁的夜班工作使护士日常生活没有规律, 既要独立完成繁重的工作, 又担心病人出现意外, 造成高度的紧张和身体疲乏, 体力恢复不足。这样一种高度的精神紧张及高度的体力消耗, 使护士感觉压力大。

1.3 人际关系错综复杂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护士在行使护理专业职能时, 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 形成诸多的人际关系, 主要有上级与下级、护士与护士、护士与医生、护士与医技辅助人员、护士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等关系。一旦处理不好这些关系就会陷入人际关系冲突的困境, 尤其是护患关系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医疗机构的形象及信誉。为避免人际关系冲突的发生, 护士即使遇到歪曲事实, 情绪激动, 也必须保持平和、理解的心情, 并帮助病人解决问题, 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 做出精神妥协。护士在得不到理解, 感到威胁或经历了感情伤害又无法表达自己时, 对工作满意度下降, 这种长时间的情感投入, 会使护士“精神耗竭”[5]。

1.4 职业风险性

护理风险指可能会发生的护理危险, 是一种职业风险。护理风险始终是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过程中, 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护理活动都带有风险[6], 护士为了避免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 造成病人及其家属的痛苦, 护理工作中, 都在认真地进行“三查七对”, 但也还是存在着担心没把工作做好, 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情, 而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 有的护士在下班后紧张的心理状态仍未能得到缓解, 心理压力很大。

1.5 病人过高的期望值

病人生病住院后, 将生存的希望、康复的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一般来说, 病人对护士的期望为:①能用精湛的护理技术为他们减轻痛苦;②用温柔的语言给予他们心理的抚慰;③能耐心解答他们关于健康和治疗方面的问题;④有责任心、同情心、有敬业精神, 能关心和尊重他们。换言之, 病人所期望的理想护士形象是:性格温柔、情绪稳定、善于忍耐、技术精良、工作负责。在现实中的每一名护士, 都会努力去做好各项工作, 以满足病人的需求;但是也很担心在工作中因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病人的期望不能达到致使病人的不满意, 为此, 护士感觉压力很大。

1.6 护士个人价值期望值与现实冲突

护士希望自己成为真正的白衣天使。然而, 在实际生活中, 人们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护理工作没有得到病人及家属的认可及尊重, 护理工作地位得不到提高, 缺少继续深造学习机会。虽然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 护理人员有了更多渠道的学习机会, 但相对于同龄的其他医务人员来说, 深造学习的机会还是少, 使护士心理不平衡而感到失望和沮丧。

2 护士的健康维护

2.1 管理者对护士健康的维护

2.1.1 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

管理者应注意体谅护士工作的繁重及不规则, 重视医疗、后勤、护理为一体, 努力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如:规定后勤部门、供应室下收下送;检验科标本的下收及检验单的下送等。避免护士跑外勤, 尽量减少护士承担非护理工作任务。根据床位、工作量、重病人数编排护理人员, 减轻工作强度。合理安排护士班次, 根据不同工作时段的不同工作负荷, 弹性调整护士人力, 保证护士的工作质量和身心健康。提高护士长管理艺术, 要以人为本、用人所长, 容人所短, 及时正确处理工作中人际冲突, 努力营造一种团结合作的工作氛围。

2.1.2 加强队伍建设, 提升整体素质

管理者应想方设法提供护士继续医学教育的便利条件, 如:给予参加护理专业自学考试或函授学习的护士提供学习的时间及资助全部或部分学费, 让更多的护士通过学习, 提高学历, 改善知识结构, 提升个人的整体素质;选派护理技术骨干到院外进修学习、参加短期培训或学术交流会, 将国内外护理发展的新动向、护理新技术、新方法及时传授到每个护士, 使之能在工作中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2.1.3 充分利用社会支持资源

社会支持与护士的职业压力呈负相关, 社会支持对缓解压力的不良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向社会宣传护理人员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呼吁社会对护理职业的理解和支持, 切实提高护理人员在医院和社会中的地位。借助咨询机构采取心理健康普查和定期复查等途径, 及时掌握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问题。建立职业咨询通道, 鼓励护士与心理咨询师、护士与管理者、护士与护士之间坦诚交流, 通过释放内心感受缓解压力;为护理人员提供健身的场地及相应的器材, 鼓励护士参加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应对压力的反应力和耐受力。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护理人员集体外出郊游、演唱会、打球等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并尽可能让家庭成员参与其中, 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 在活动中感受护理群体这个大家庭与各小家庭的和谐氛围。关心护士生活, 充分调动家庭作为护士的坚强后盾, 为护士提供安静休息的环境, 保证充足睡眠, 使之能以充沛的精力和愉悦的心情投身于护理工作, 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

2.2 护士自身健康的维护

2.2.1 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 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败的重要因素。护士对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包括: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始终保持开阔的心胸, 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忍受能力, 热爱生活, 热爱学习;②充分认识自己, 正确估价自己, 有自知之明, 不自卑不自负;③积极交友, 宽容待人, 相互帮助, 相互学习;④积极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 乐观地面对生活;⑤学会思考, 全面分析复杂问题, 要有遭受挫折的思想准备, 保持一个健康平常心态。

2.2.2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扎实的理论知识及娴熟的操作技术是增强工作信心的重要保证, 能起到放松、缓解、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 是赢得病人信任的基础, 是建立和维护和谐的护患关系的重要因素。而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非一朝一夕所得, 是在长期不懈的学习和实践中积累的, 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 要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不要等到急用时才匆匆忙忙地去学, 这样会感到压力很大。现在学习的途径、方式很多, 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 轻轻松松地学习。当掌握得知识多了, 技能熟练了, 就能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自如, 轻松地应对一切。

2.2.3 重视睡眠和饮食

充足的睡眠对人减轻心理压力、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三班倒”是护理工作性质所要求, 无疑与正常的睡眠规律发生了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睡眠效果, 但如果能重视睡眠, 可为自己建立一个适合“三班倒”的生活习惯, 妥善安排时间, 保证优质睡眠。同时要注意进餐的规律性, 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 食用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 脂肪适量,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以保证机体的需要量, 维护个体的健康。

2.2.4 培养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

长久处在压力下, 若疏导不当, 极大地影响心身的健康。而提高护理人员高压下维持精神健康的能力, 提高自身的“免疫力”的关键是“恰当的自我心理调节”。可以用以下方法:①主动疏泄, 当感到压力太大时, 应当学会主动疏导、发泄, 把自己的体验讲给亲人、同学、朋友, 哪怕是痛快地大哭一场, 让郁闷释放出来, 心里就会感觉轻松, 有益于身心健康[7,8]。②多听音乐有助于培养开朗的性格, 解除由情绪压力而带来的各种紧张、不安, 提升精神, 开发体力的潜在能力。③运动锻炼, 根据个人的喜好可以选择跳绳、跳操、散步、打球等有氧运动。也可以选择瑜伽、柔和的韵律操等伸展运动。长期的运动锻炼, 可对应激的耐受力增加, 并可减轻沮丧、改善自我概念。④读书可以使一个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变得心胸开阔, 气量豁达, 不惧压力。⑤丰富个人业余生活, 工作中的烦恼、单调的生活方式会使人感到厌倦。恰当地参与社会活动能给人增添许多生活乐趣, 调节生活节奏, 从单调紧张的氛围中摆脱出来, 走向欢快和轻松。

参考文献

[1]李卢新, 梁素珍.新时期护士压力应对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 2002, 17 (1) :16.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9.

[3]沈子楠.高工作压力护士的心理干预[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11) :42.

[4]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59.

[5]高清月, 李惠敏.影响护士健康的因素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6) :1396.

[6]卢省花, 朱启华.护理管理学[J].南昌:江西出版集团, 2007:143.

[7]郭瑛, 吴晶琼, 方玉华.护士职业压力应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 2007, 21 (1A) :38-40.

急诊科护士职业压力与对策 篇9

1 职业压力的产生因素和危害

1.1 工作负荷过大

我院急诊科担负着全市各急、危、重患者的主要抢救任务。据统计,在2006年我科共接治急诊患者10万余人次,其中抢救万余人次。急诊科共有护士16名,护理员6名,工作任务繁重,时常需要交班、拖班。护士的心理、身体长期处于应急状态,极易出现疲劳感、胃溃疡、便秘等,有些护士甚至出现幻听、幻觉。另外,长期超负荷工作,使护士抵抗力下降,受到与工作有关的伤害增多,增加了感染和出现意外、疲倦、精神紧张的几率,容易患上肺结核[1]。

1.2 业务和专业知识需要不断更新

急诊科患者病种复杂,各类抢救措施必须及时有效,这不仅需要医师的果断和冷静,更需要护士的紧密配合。抢救过程中药物的使用、医疗抢救仪器的使用,都需要护士不断地学习,一些高难度的抢救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护士更需要之前不断地练习,并完全掌握其全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后才可进行。急诊科护士还必须及时掌握最新的抢救理念与抢救程序,所以在急诊科工作就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急诊科护士业务时间不仅像常人一样,为家庭琐事所累,更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在学习新业务、新技能上。

1.3 职业损伤

急诊科护士与其他临床科室护士相比,遭受到更多的职业损伤压力。 (1) 机械损伤。护士在抢救配合及紧急止血、清创缝合过程中,接触大量的手术抢救器械,如刀片、缝针、注射器、输血输液针头等,在抢救当中的手忙脚乱,或患者的躁动不安,都有可能被刺伤或扎伤。不仅引起疼痛、出血,更容易造成疾病的感染,特别是传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HIV感染等,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2) 血液体液的污染。护士在每天工作中,都会接触到各类外伤面,在根本无法预知患者的生化指标的情况下,直接接触血液;另一些肝硬化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护士在为患者检测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路、插入三腔二囊管等过程中,都有可能遭受到患者呕出的血液的污染;还有在紧急气管插管或吸痰过程中,又有可能受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污染。 (3) 射线的污染。护士在护送患者检查过程中,一些危重患者往往需要监护在床旁,受到大量MRI、CT、X射线的污染,引起头痛、疲劳及免疫力的下降。

1.4 精神伤害

在中国, 护士的社会地位仍然较低[2]。急诊科护士每天接触许多患者及家属, 由于个人社会地位、道德品质、素质涵养的不同, 亦有一些酒后行为失控或痛失亲人后过激的言行举止, 都发泄到护士身上, 使其在身体、精神上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2 应对职业压力的对策

2.1 护士应树立对职业压力自我调节的意识

认识到长期处于职业压力中,对身体将产生严重的危害性,不仅混乱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还会成为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从而产生强烈的自我调节意识。

2.2 应对各类职业压力的对策

2.2.1 应对工作负荷过大压力的对策:

医院急诊科布局应合理,以便于抢救和观察患者为首要考虑。护理人员与工友应配备充足,护士应掌握工作中的节力原则,合理排班,避免长时间处于第一抢救岗位。工作间歇安排1~2h休息时间。

2.2.2 职业损伤压力的对策:

在急诊科工作应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进行。被锐器损伤,应立即做局部3%碘酊消毒。怀疑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即应肌内注射高价免疫球蛋白。工作中应勤戴口罩、手套。有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危重患者尽量在病情稳定后送射线检查,检查中护士应暂时离开,需监护在床旁时,应穿上防护服。

2.2.3 新业务、新知识需求压力的对策:

科室应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建立一个完整的学习网络。对新业务、新知识整理成册,每位护士可抽时间自学,或组织大家一起学习。排班上应新老搭配,不定期地委派一两名护士外出进修、学习,回院后在科室做详细的传达与指导。

2.2.4 受到精神伤害压力的对策:

为减少护士身心健康问题,这不仅需要有力的社会支持,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心理状态[3]。急诊科护士应具备乐观、开朗和豁达、积极向上的性格,与患者及家属解释、护理工作中应尽量耐心。遇到一些无理取闹的患者时,应暂时回避,避免正面冲突。医院在急诊科也应增派保卫人员,必要时也可报警处理。

总之,医院领导与每1位急诊科护士应充分了解职业压力的危害,共同努力,积极应对,使急诊科护士职业压力及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充分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郭晶, 孔令江, 王继晶.有关护士加班的健康隐患问答[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2, 21 (2) :91.

[2]李亚萍, 张秀英.忽视心理疲劳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 1995, 11 (6) :21-22.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与修改下一篇:高职高专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