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的压力现状分析

2024-10-10

护士的压力现状分析(精选10篇)

护士的压力现状分析 篇1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 人们对医疗质量相应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护士是医疗环节当中的纽带、医疗措施的实施者, 也因此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护理压力增加了护理工作者体力和精神方面的负担, 以至于这种负担日益成为一种职业性的危险[1], 直接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工作的质量和病人的康复。该文旨在通过调查一线临床护士的压力现状, 寻求应对压力的有效措施, 改善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邯郸市3所医院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邯郸市第一医院、邯郸市中心医院) 510名临床护士;其中男护士28名, 女护士482名;年龄22~44岁;初级职称373名, 中级职称103名, 未填写者34名。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3], 经由统一培训人员进行统一发放并收回。共计发放问卷510份, 回收率100%。

2 结果

2.1 不同科室对压力分布的影响

2.2 各种压力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如表1所示

与内科系统大多数科室进行比较, 外科系统、儿科、急诊科护士普遍认为工作压力很大或较大 (P<0.01或0.05) ;而外科系统、儿科、急诊科护士压力感相似 (P>0.05) 。差异与不同科室间的工作性质不同有很大关系。例如, 急诊科护士经常要应对病情危急且变化迅速的患者, 并且急诊科护士的人员不足, 对急诊护士身体、心理以及业务水平的高要求, 以及频繁且时间长的夜班, 都给急诊科护士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又如, 儿科患者病情变化发展快、不确定因素多, 儿童的自我感知、自我控制、自我表达能力很差, 家长又经常情绪紧张, 甚至反应强烈, 使护士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 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3.2 各种压力因素中 (见表2)

担心差错事故发生率最高, 社会认可度低所占比例紧随其后。护理工作是一类高风险的职业, 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 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护患纠纷, 甚者导致医疗事故发生, 升级为医疗纠纷。传统的观念, 认为服务行业先天低人一等, 当然护理行业也不例外, 疾病的康复全是医生的功劳。

4 应对措施

4.1 护士自身对职业压力的调节

1) 压力是不可完全避免的, 这就需要护理工作者正确理性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解压, 积极面对工作中的各种压力。

2)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通过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 这样能更容易地获取病人的尊重, 提高患者对自身的信任度[2]。

3) 加强学习相关知识, 提高情商, 注重心理训练。护士应加强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 提高自己的情商, 进而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4.2 医院管理者的作用

1) 护士长支持。护士长与护士地合作可减少护士社会认可度低和管理氛围方面的压力源[3]。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 使护士能更加理智地认识、思考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方向。

2) 医院管理者重视。应对护理工作者的管理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 把护士职业压力应对作为一个综合性问题和系统项目, 从进行心理学培训、建立心理档案、增加护理编制、提高福利待遇、供平等的晋升、学习深造机会等方面为护士创造一个人本、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3) 应用团队精神与弹性排班。统筹、均衡、合理安排科室护士人力、资源配置, 以满足患者需求为导向, 调整工作结构和各班职责 (打破8小时工作制) [4], 可有效缓解、改善由于目前护士缺编造成工作负荷重引起的压力。

参考文献

[1]Taylor DM.Pallant JF, Crook HD, et al.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emergency physicians in Australasia.Emerg Med Australas, 2004.

[2]林钧静.精神的家园.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3]乔世娜, 叶志弘.护士长支持对护士工作压力影响的研究.护理与康复, 2007.

[4]马正丽, 王海英, 曹敏.应用团队精神与弹性排班缓解护理人力资源短时紧缺.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

护士压力的调查分析 篇2

【关键词】 护士;压力;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623-01

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们的工作业绩,但是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力和精力耗尽,导致心身疾病[1]。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如果护理人员的身心疲惫,将会直接导致护理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护士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有鉴于此,我们通过对本院所有护士进行一次随机问卷调查,探讨影响压力的因素,对保护和改善我院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并最终达到提高护士护理服务水平提供科学合理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依次以工作性质、婚姻状况、学历、职称为分层变量,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全院526名护士中随机抽取100名为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30.23±7.72(n=100)岁;平均工龄为9.81±8.03年;性别均为女性;工作性质包括在编护士64%和编外护士36%;婚姻状况包括已婚护士63%和未婚护士37%;性格分为内向型37%,外向型63%;学历包括本科7%、大专42%和中专51%;职称包括护士52%、护师32%和主管护师及以上16%。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调查表主要参照李小妹[3]压力源量方法,首先进行个人基本信息调查,包括个人工作性质、婚姻状况、性格特点、学历、职称、家庭人口数及需要赡养老人数、个人年龄和工龄9个方面。其次,进行压力源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I 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II 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III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IV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V 管理及人际方面的问题。调查答案选项分为4个压力等级:A基本无压力;B轻度压力;C明显压力;D高度压力。

1.2.2 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均為有效问卷。

1.2.3 统计方法

所有统计处理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

2.结果

2.1 压力状况分析

100名护士心理压力状况平均压力得分为56.67±12.88(n=100)。分析表明工作性质、个人性格、学历、职称及家庭状况对压力分布影响不显著(p>0.05);婚姻状况对压力分布影响两组之间差异性显著( p=0.02),已婚护士压力明显高于未婚护士。

2.2 压力源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护士的最大工作压力源为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其中73%的被调查护士有明显的压力感,其中有6%的被调查者压力分值为满分。其次分别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以及管理及人际方面的问题。其中护士对护理的病人突然死亡的压力最敏感,其次为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第三为对护理的病人病情过重所产生的压力。

3 讨论

通过对不同工作性质、婚姻状况、性格特点、学历和职称的组间统计分析表明,只有已婚护士压力明显高于未婚护士,其余各因素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由于医院本身倒班的护士人数较少,缺少足够时间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已婚护士一般家里存在老人和小孩,家庭负担较重,因此她们对工作和待遇的要求较高,而未婚护士则不存在以上问题,压力相对较小。普通护士一般开始工作时年龄在20岁左右,退休时在55岁左右,因此36-40岁的护士一般工龄也在16-20年左右,此时她们正处于个人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包括孩子的教育成才和老人的赡养退休等个人生活问题,导致她们压力也就更大。因此,这个年龄段的护士也是医院排除压力的重点关照对象.

调查发现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和护士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是护士最主要的两大压力来源,由于护理病人是护士的本职工作,同时护士工作的性质也决定了她们需要经常面对生老病死,因此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感。面对护理的病人突然死亡是护士最大的压力负担,这主要是由于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士的直接心理压力外,还导致继发影响,它使护士产生一种紧张感,认为自身工作中的很小失误或差错即会导致患者死亡。另外,包括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和护理的病人病情过重这两个因素对护士产生的压力影响也很大,这主要是由于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及病人权利意识提高,医院管理越来越重视来自病人的声音,护士的职业风险与责任越来越大,给护士带来了很大的期望压力[3]。因此,医院在排除护士压力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经常与死神打交道的护士群体,属于需要重中之重的关照对象。

参考文献

[1]孟玉兰. 护士压力现状分析[J]. 家庭护士,2007,5(11):59-60

[2]胡艳娜,李青,张景屹.护士压力及社会支持研究进展[J]. 现代临床护,8:72-74.

护士的职业压力与现状 篇3

“心身耗竭综合征”是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国学者通过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根据MasIach等的定义:心身耗竭综合征是一种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 而产生以极度的心身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征, 并且产生自卑、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1]。那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发生,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人员配置不足

护理人力配置不足, 等级护理落实不到位。大部分医院护理人员未能按编制的规定配置, 有的医院护士与床位比例不足1:0.4。甚至有的医院为了减少经济支出, 裁员的首先是裁护士。使原本数量已经不足护理人员更显奇缺。加之医院上班时间输液任务较重, 护士工作多忙于基本治疗, 床边护理时间少, 标本不能满足病人生理、心理要求。

2睡眠紊乱

睡眠是一项重要的生理活动, 是人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护理工作与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良好的睡眠对于解除护士日常工作带来的疲劳, 保持良好的体力、精力和敏锐的观察力以及积极性的心理状态, 从而更有效的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的安全都十分重要。

护士工作是8 h倒班制, 人员少, 频繁上夜班, 体力和脑力工作繁重。而生活无规律、有时连续抢救、护理患者或做手术数小时, 大量的治疗实施、病情观察及生活护理, 都是由护士来执行。利益的驱动及患者缺乏卫常识, 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这些细致而耐心的工作, 需要合理的和足够的人员配置。来自患者、家属的高要求及医疗投诉也给护士增添了无数职业压力。

特别是夜班的护士因为受到单独值夜班管理病人多, 患者夜间病情变化等应激源的刺激, 易产生焦虑情绪。值夜班频繁将导致护士焦虑比例相应增加。值夜班的护士中, 大多数处于恋爱、婚姻、生育阶段的年青护士, 容易为琐碎的生活小节而困扰。频繁的夜班工作制度既影响工作的生活节律, 又影响对家人的照顾, 使他们觉得和伴侣相处时间减少。久而久之, 应激能力相对低, 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同时上夜班为单独作业, 单独处理急、危、重症患者时, 困为一个人忙不过来而带来心理紧张, 易诱发差错事故的发生, 引起护患纠纷。同时夜班工作容易产生疲倦, 而碰上患者死亡, 护士执行终未处理会令半数以上的护士感到恐惧, 这种不良情绪刺激甚至会影响部分护士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还有交班时间要准时, 往往造成护理人员易醒或醒后难以入睡。即使是休息时间, 也因生物钟的倒置而出现质疑, 长期的紧张心理, 易造成慢性疲劳综合征。

3不公平待遇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人人都有受公平对待的要求。如在奖金分配、工作安排、学习进修的机会等方面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 护士就会产生内心的不公平感。还有有的病人的不理解, 病人的无理取闹, 当然有的医院已经设立了委屈奖, 就是不管病人在不在理都无备件接受, 可是撇开护士这个头衔, 他们也是人, 他们是有感觉, 有思想的人, 如果一次可以接受, 但是时间长了, 就会导致他们的厌烦、讨厌甚至逆反的心理, 这个对于双方来说都不是很好的结果, 也可能导致护理质量的下降, 护理工作更是不被人认可。

4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医学理论知识有限, 大多数为中专生。不能适应不断改革的医学护理模式和满足病人越来越多的健康要求, 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 从单纯的疾病观察及护理而转变对病人实施以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整体护理和健康人的护理。造成护理智能上的压力。工作负担重, 非负担重, 非护理性工作太多, 导致护士淡化了护理专业概念, 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工作价值和意义。心理卫生知识欠缺, 不会或不能很好的应用心理学知识, 科学的进行自我调节, 造成心理疲惫。

5社会因素

社会地位低, 护士为病人付出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承认, 病人只知医生治病, 工资及福利待遇相对较低, 晋升及继续深造机会较少, 护士的贡献末被社会承认。甚至有传煤的不符合事实的报道, 更严重的伤害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 多数护士为女性, 在家中还要承担家庭主妇的角色。许多护士为提高学历和更新知识, 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自考学习、集学习、家庭、工作负担于一身。

6风险大

护理行业是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 使得风险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医疗机构与国际接轨, 一种全新的护患关系正在形成。由于护理模式的转变, 护理工作职能的拓展和新技术新业务的推广应用, 护理风险越来越大, 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 再一次敲响了护理安全管理的警钟[2]。医院质量管理年是为了杜绝差错事故, 提高医院护理而开展的一项全国性的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护理工作是具有较高的技术性、艺术性、服务性, 是一种高风险行业, 但又不被世人理解, 总觉护士是一个靠医疗生存, 无地位、无地位、又脏又累的职业。在130种压力较大的职业中, 护士名列前榜首。根据美国最新资料显示:近10年美国护士短缺约达100多万, 而护士的职业压力是导致美国护士严重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加之, 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每天都离不开穿刺、注射及处理污染伤口分泌物等职业性接触, 而这些东西都存在潜在的传染性, 如不小心就可能受伤, 造成职业性暴露, 染上疾病。虽然现在有职业暴露登记及上报表和种种防御措施, 但是这个不能解决护士被无行受到伤害而得到任何补偿。

7工作满意度

由于日常工作繁重、频繁的倒班, 护士很少有机会参加护理科研和出去参加护理学术活动。通过自学参加学历教育, 也会受到班次, 工作得制约。排班制度是护士对工作不满意的一个重要原因, 主要表现在工作时间的灵活性, 每个 月休周休的机会, 安排周末休假的灵活性及周末工作补偿的不满。

总之随着工业生产不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不断改善, 医院质量管理年的持续深入, 规范科学的护士管理力体系使护理事业的发展趋势对护理专业人员的角色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 社会、医院都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这种隐患, 使护理人员在一个比较安全的领域里更好的为病人、社会做出杰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金慧琴.香港护理现状及启示.中华实用护理杂志, 2007, 1 (23) .

[2]姜秋红, 赵士荣, 李颖丽, 等.护理职业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2006, 12 (22) :12.

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应对措施 篇4

1 护士心理压力的来源

1.1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是构成护士工作的压力因素。由于护理人员缺编,致使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经常轮班作业,上夜班时白天还要忙碌家务,生活极不规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护理工作已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移到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护士经常面对的是饱受病痛折磨,病情变化莫测的人群,因此护士在工作中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极度疲乏,日积月累对护士的健康造成伤害。

1.2社会因素 由于我国传统重医轻护思想的影响,护士往往被单纯理解为“照顾”、“伺候”等角色,护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公正的评价。而几乎所有病人都期望静脉输液一针见血,放尿管、放胃管一次性成功等,否则病人及病人家属往往怀疑护士的技术水平,甚至失去理智,打骂护士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因此护士不但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劳动,而且还要承担沉重的心理压力。工作苦、累、脏。但是,劳动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价值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久而久之,影响心理健康,极易导致护士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对工作失去热情,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1.3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影响 表现为医护、护护之间处理问题意见发生矛盾,不能相互尊重和很好地合作。尤其是护患之间,由于护理工作具有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 在与病人及家属的接触中有时得不到理解,即使遇到歪曲现实、被误解及冤枉的情况,或遇到情绪激动、甚至痛骂护士的病人,从职业的角度也必须保持冷静和理解的心情,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作出精神妥协。一旦发生护理纠纷,即使责任不在护士,来自社会、上级、患者的压力均会使护士产生巨大的压力。

1.4医院的管理体制 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医院的管理体制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强调优质的服务理念等。当护患纠纷、家属的无理取闹使护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护士都必须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否则会受到医院的严厉惩罚。因此护士在工作时缺乏安全感、正义感。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恐惧情绪。

1.5职业要求增高 无论是日益发展的医学本身,还是社会、医院、病人对护理服务的要求都在提高。病人不仅要求护士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应善于与病人交流,对病人提供个性化护理。护理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人文科学及相关的法律知识等,这对于负有多种责任的护士,很难协调和适应如此多的刺激源。造成护士心理适应能力下降,产生各种心理疾病。

1.6生活无规律性 由于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护士三班轮替,生物钟长期紊乱,易引起睡眠障碍,致使她们情绪波动较大,注意力不能集中,产生焦虑、烦躁不安等消极情绪。

1.7医院特殊的环境 在医院,护士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看到的、听到的多是痛苦、呻吟、悲伤等负性生活事件,这些作为刺激源易产生负性情绪。

1.8工作的平凡性 护理工作是一种集体合作的群体性工作,很难用个人来衡量质量,比较成绩,体现的是一种团队精神。因此選择了护士,就选择了平凡,选择了碌碌无为。不明白这个道理,就容易产生心理失衡、悲观失望、前途渺茫等消极情绪。

2 应对措施

2.1 医院方面:

2.1.1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护理工作 护理质量是医院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要采取一切措施,激励护理人员提高自己,同时应尽可能地做好护士的后勤保障工作,在日常管理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护士、关爱护士,为护士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2.1.2 合理配备人力资源 护理部要积极申请增加护士编制,改变当前超负荷工作状态,提倡科学、合理的弹性排班制度,对工作负荷重,夜班班次多的科室适当增加护士,减轻其工作负担,缓解工作压力。多关心体贴护士,积极疏导不良情绪,帮助护士调整心态,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2.1.3 运用激励机制 根据医院绩效管理的大方向,护理部组织护士长、护士召开会议,制定出确实可行的护士绩效考核办法,打破以往的大锅饭模式,实行优劳优酬、奖勤罚懒,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在我院,合同护士与编内护士做到同工同酬,享有同等的请、休假待遇和学习、进修、评优的权利,逐步稳定护理专业队伍。

2.2 护士方面

2.2.1指导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客观合理地评价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努力克服自卑感,不把消极情绪带入工作中。

2.2.2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与病人多进行沟通与交流,让病人对护理工作多些理解、多些支持,从而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降低职业风险,缓解护士工作中的心理压力。

2.2.3 不断完善高等护理教育体制,为更多的护士提供继续教育机会,提高学历层次。通过教育和学习,使护士掌握有效的应对技巧,增强自信心,正确对待负性情绪,提高护士自身的应对能力。

3 提高护士社会地位,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3.1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对护士工作加以宣传,让社会更多的了解护理工作。形成尊重护士、爱护护士、尊重护理工作的社会风气。理解护理工作,降低对护士的过高期望值。使护士热爱护理事业,树立自信、健康心理。

手术室护士职业压力研究现状 篇5

1 压力的相关理论

1.1 压力

压力 (stress) 又称紧张或应激, 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这种反应可能是生理的, 也可能是心理的;可能是正性的, 也可能是负性的[2]。1950年压力之父Sylye将压力与疾病联系起来, 将压力描述为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 而这种紧张表现在人们身上是按一定顺序和阶段进行的, Sylye称这一过程为“全身适应性综合征”, 这一过程分为3个阶段, 即警戒反应阶段、抵抗阶段和疲惫阶段[3]。由此压力能致身心疾病就比较明确。随后压力学说发展很快, 并开始应用于实践。

1.2 压力源

压力源是指能够引起压力反应、干扰人体恒定状态的所有内外环境的变化。护理工作中的压力源既可来自护士本身也可来自工作环境。工作人员本身压力的产生是由于个体的性格、个人家庭的矛盾或个体的适应能力而引起的[4]。

2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

2.1 特殊的工作环境

现在的手术室大多都是层流手术室, 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 与外界接触少, 手术室的护士大部分时间面对的是处于麻醉状态的病人, 缺乏与病人的沟通。而且手术护士每天都要接触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感染的机会较多, 且手术中使用的锐利器械容易刺伤自己和他人。周萍[5]在手术室护士压力源的调查中显示, 手术室的工作环境使手术室护士所受到的职业危害因素很多, 包括化学物质, 如吸入性麻醉气体、消毒剂的污染、电凝电灼产生的气体、各种麻醉机、监护仪、抢救设备用的现代化仪器的噪声、利器的伤害等都会对手术室护士构成极大的威胁。

2.2 高强度的工作

手术室的工作节奏快, 工作连续性强, 饮食无规律, 加班加点现象较为普遍。为了配合医生迅速准确的完成手术, 手术护士长期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 造成体力和精力过度消耗。侯绍瑜等[6]在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对策中表明, 工作量大是造成手术室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阎仿等[7]在手术室护士抑郁情绪的调查研究中表明, 护理工作的繁重性是护士产生压力的因素之一。

2.3 工作的高度风险性

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科室, 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高难度手术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经常面临危症抢救, 意外状况, 所以必须反应敏捷, 动作迅速。如果护士在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 就会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祝妍华等[8]调查了45名手术室的护士表明, 由于手术室涉及面广、病人病情复杂, 大多数护士在工作的同时担心差错事故的发生, 使手术室护士长期处于一种较为紧张的状态。护理差错主要是责任性差错, 护理工作质量又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 工作中稍有疏忽大意将会影响医院护理质量甚至酿成重大差错纠纷, 护士更是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而加重思想负担。

2.4 人际关系的压力

手术室护士担任着多个科室的手术配合任务。手术室护士工作的对象不仅是手术的病人更多的是要同时面对不同性格、不同手术习惯的手术医生、麻醉医生, 既要避免与病人发生纠纷, 又要协调各类医护间关系。只有通力合作才能顺利地完成手术。然而在大多数病人和家属心中, 认为一台手术的成功完全归功于外科和麻醉医生, 对护士的工作很少给予肯定。钱玉秀等[9]调查了广州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00名手术室护士发现, 由于护士成就感低, 导致在手术配合过程中容易出现矛盾, 人际关系比较紧张, 成为手术室护士焦虑第一压力源。

3 应对措施

3.1 积极优化工作环境

经常对各种仪器进行维修和保养, 保证性能良好, 减少不必要的噪声干扰, 手术室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营造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同时要提高防范职业危害的意识, 为了避免接触感染, 手术前应对病人的病史进行了解, 对传染病阳性的病人要提前做好准备, 在接触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时应戴口罩、手套, 不能用手直接接触针头、手术刀等锐利器械。

3.2 合理调整工作强度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充分利用时间管理来降低护士工作压力。手术室护士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 紧张情绪无法释放, 容易造成身心疲惫, 护士长应该根据手术大小和护士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手术调整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的次数, 分层次使用人员, 注意能力高低搭配、性格互补, 对工作起指导作用。同时可以进行奖金的二次分配, 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分配, 体现按劳分配, 多劳多得的原则, 增强护士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以减少压力的发生。

3.3 严格执行手术室工作制度和加强技能教育

术前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工作时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应共同在术前、术中、术后仔细做好清点工作, 密切观察手术进展, 有预见性地准备手术用物, 加强业务技术和新知识的学习, 尽快掌握新仪器的使用,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同时更要加强法制观念学习, 科室制订严格的查对制度和安全防护制度, 经常分析讨论不安全因素, 研究相应对策。每日晨交班时开展经验分享活动, 便于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最大可能减少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

3.4 处理好各种工作关系

工作中受到医生或麻醉师指责时, 善于稳定情绪,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加强同医生的交流与合作。树立“手术病人和医生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这种理念, 护士充分做好各种术前准备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地配合手术, 减少因工作细节的疏忽工作能力的缺陷而造成医护矛盾。

总之, 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较大, 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为手术室护士应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及时调整心态, 缓解或消除压力, 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提高医生及病人的满意率, 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友贵, 李小妹, 顾伟, 等.护理工作压力源与压力程度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 2001, 6 (11) :700-702.

[2]潘孟昭.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56-58.

[3]邹枸.护理程序入门——现代护理新概念[M].北京: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2:125.

[4]刘玉馥, 周莉.护士压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8, 17 (1) :3.

[5]周萍.手术室护士压力源的调查[J].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 (11) :109-110.

[6]侯绍瑜, 王霞, 肖秀娟, 等.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2 (3) :549-550.

[7]阎仿, 全红, 张蓉.手术室护士抑郁情绪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 2004, 18 (3) :483.

[8]祝妍华, 谢小玲, 黄小红, 等.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的调查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 2010, 12 (1) :109-110.

护士的压力现状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市6家中小型血液透析室的50名护士, 最高年龄45岁, 最低年龄25岁, 平均年龄 (34±1.9) 岁;平均工龄为 (12±1.2) 年。

1.2 方法

1.2.1 压力现状分析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这50名护士进行压力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以职业暴露、工作量超负荷及心理压力为调查问卷的指标。分别对每一个指标进行评分, 其中出现过严重院内感染:4分;轻度院内感染:2分;未出现院内感染:0分;工作量超负荷:4分;工作量一般:2分;工作轻松:0分;心理压力大:4分, 心理压力一般:2分, 无心理压力:0分。统计这50名护士的上述各项指标值, 后针对相关指标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6个月后, 再对这5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比较前后2次调查问卷结果。

1.2.2 应对措施

(1) 提高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对血液透析室的护士进行职业知识培训, 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 尽可能减少由于护士操作的失误所造成的院内感染, 当出现针刺伤时用健侧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使多流出点血液, 反复用自来水冲洗, 再用碘伏消毒。污染皮肤粘膜时应及时冲洗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同时建立健康档案, 护士每半年进行输血四项检查, 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打乙肝预苗。 (2) 严格规范化学消毒剂的使用。血液透析室由于其科室的特殊性, 因而往往需要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 护士在进行消毒时需做好自我保护措施, 即戴上口罩和防护眼镜、胶皮手套, 避免皮肤、粘膜与化学消毒剂直接接触, 消毒时严格控制化学消毒剂的用量, 并保证血液透析室的空气流通[2]。 (3) 降低物理性因素的危害。血液透析科室一般需要使用紫外灯进行彻底灭菌, 应将紫外灯的开关设置在科室外, 护士应避免自己的皮肤及粘膜暴露于紫外灯的照射中。 (4)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根据血液透析室患者就诊的具体情况, 采用弹性排班制度, 保证每一位护士可以在正常的就餐时间内就餐, 避免护士因为饮食无规律而出现职业病。 (5) 进行心理辅导。血液透析室的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 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此时应定期对血液透析室的护士进行心理疏导, 尽可能地解决每一位护士的后顾之忧, 使每一位护士可以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日常工作中。 (6) 增加每一个透析室中护士的人数及透析机的数量, 并尽可能地配备一台急诊透析机, 并对透析室中的每一台透析机进行定期检修。 (7) 每一位护士需经三甲医院培训后方可上岗, 并同时培养后备人员, 以备护士急需休假时有人员可调。 (8) 配备工人和技师, 减少非护理性工作, 把护士还给病人。

1.2.3 压力现状评价

压力大:调查问卷评分8~12分;压力一般:调查问卷评分4~7分;无压力:调查问卷评分4分以下。

1.2.4 统计方法

将50名护士两次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汇总统计, 并将统计结果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调查问卷结果

对50名护士两次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首次调查中26名护士表示压力大, 18名护士表示压力一般, 6名护士表示无压力;第二次调查中9护士表示压力大, 24名患者表示压力一般, 17名护士表示无压力。见表1。

2.2 统计结果

将50名护士两次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汇总统计, 并将统计结果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χ2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应对措施有效果。

3 讨论

目前, 血液透析室护士的工作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职业安全危险因素。血液透析室往往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 通常存在医源性感染、化学因素感染、物理因素感染以及护理工作人员的生理危害等。血液透析室的护士长期与患者的血液接触, 从而造成护士易出现医源性感染等疾病。血液透析室由于需要进行消毒操作, 因而经常使用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过氧乙酸、柠檬酸等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 而化学消毒剂往往具有一定的挥发性, 这就造成血液透析室内的空气中有较低浓度的化学消毒剂残留, 护士由于每天长时间在透析室内工作, 因而易出现化学试剂感染。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 需要长期受到紫外线和透析机屏幕的电离辐射, 因而易对患者的的眼睛及其他器官产生物理性损害[3]。 (2) 工作负荷过重。由于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人数越来越多, 血透室的护士往往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中。当应对急重症患者治疗时, 护士往往需要加班、白连夜班, 最多一星期加五个班, 无论从体力上还是心理承受能力上, 都处于严重超负荷状态;再者大多数护士身兼数职, 且无相关的卫生员和护理员进行辅助, 无专职工程师, 遇到机器故障需临时从省城调工程师维修, 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小型透析室大多数患者无血管通路只能进行直穿, 这样又无形中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及难度。 (3) 心理压力。由于血液透析工作的特殊性, 护士在工作过程中, 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 这样使护士的思想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久之, 会造成护士生物钟紊乱, 进而造成内心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4]。

通过临床研究发现, 目前中小型血液透析室护士的压力现状往往体现在以上3个方面, 且大多数的护士感觉到工作压力过大。但是通过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 并进行有效的实施, 护士的工作压力较之前有明显的下降 (P<0.05) 。因此, 对目前中小型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业压力现状进行分析, 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可有效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 提高工作效率,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丹, 陈越超.血液透析室护士职业压力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31) :7764-7765.

[2]张奋荣.论血液透析室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和防护对策[J].临床医学, 2010, 10 (23) :1628-3629.

[3]崔广芸, 王丽.血液透析常见护理缺陷的分析及对策[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7, 8 (7) :52-53.

急诊护士的压力分析和应对措施 篇7

1.1 院前急救方面, 包括工作紧急、体力强度大、意外伤害、环境恶劣等等

(1) 由于医院的救护工作具有时间紧急和时间短暂等特点, 此外, 医院的救护工作还要受到病人、病情和环境等不可预见性因素的影响, 因此给急诊护士的救护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增加了她们的心理负担。 (2) 救护工作体力强度过大。 (3) 急诊护士由于在进行院前急救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意外伤害, 从而给急诊护士的急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4) 由于院前急救具有环境差、条件差和诊断难以明确等特点, 因此如果在救治过程中不能带来明显的抢救效果的话, 那么将会得到病员及其家属的不理解和抱怨等情况的发生, 这些因素也会给急诊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1.2 院内急救方面主要包括工作任务重、时间长、事件突发、医患矛盾等等

(1) 急救工作由于受到病人多, 工作重和分诊不准确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医护和医患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从而让急诊护士的急救工作面临很大的压力。 (2) 由于急诊任务的时间非常紧急没有多余时间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解释, 从而让病人家属感觉到不满甚至出现投诉的情况。 (3) 在急救过程中, 如果急诊护士的技术操作未能一次成功或在操作过程中动作过慢, 这样不仅会让医生对急诊护士的工作感到不满, 而且护士还会受到病人和家属的指责和批评, 这些因素容易使急诊护士由于非常紧张而产生相应的心理压力。 (4) 急诊工作的无规律性给急诊护士带来了相应的压力。 (5)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关急救设备的不断更新, 急诊护士需要进行不断的学习来熟悉各种仪器和设备的使用, 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这些因素也给急诊护士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1.3 其他方面, 主要包括人际关系、收入和职业危害等等

(1) 由于医院的人际关系非常的复杂, 急诊护士需要与各科室人员及时的进行沟通和交流, 在沟通过程中, 难免会存在相应的沟通障碍, 进而产生相应的工作压力;由于急诊护士工作的特殊性, 需要经常进行加班和倒班, 时间非常有限, 对家人和孩子的照顾不周, 容易产生内心的愧疚感, 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负担。 (2) 经济效益低和社会效益不显著。 (3) 由于急诊护士的学历水平普遍比较低, 因此在职称晋升过程中的步伐通常比较缓慢。 (4) 急诊护士在进行急救工作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和失误, 一旦出现相应的偏差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病人死亡。这样高强度的紧张感给急诊护士的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 (5) 急救工作潜在的危害性。急诊护士由于处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中, 她们频繁接触病人血液、分泌物、呕吐物和排泄物等, 这些因素将会导致急诊护士受到乙肝、艾滋病和丙肝等病毒的感染机会增大, 从而给急诊护士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 (6) 急诊护士由于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非常强烈, 因此她们的心理面临很大的压力。

2 应对措施

2.1 院前急救

(1) 医院要不断加强对急诊护士的急救意识的培养, 提高急诊护士的急救技术水平, 加强对急诊护士心肺复苏术、中毒抢救和人工呼吸等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 (2) 医院要不断完善相应的急救设施和人员配备。 (3) 对可能造成意外伤害的院前急救, 要维持好相应的急救秩序, 与此同时, 急诊护士还要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 保证自己的安全。 (4) 医院要不断加强院前急救的宣传力度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 (5) 急诊护士在接听120急救电话时, 要详细询问和准确记录病人的病情、地址和联系电话等信息内容。用最短的时间达到现场, 进行急救工作。

2.2 院内方面

(1) 急诊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在急救工作过程中要做到忙而不乱, 分诊准确率高, 从而来减少医护和医患之间的矛盾纠纷, 进而来减轻急诊护士面临的心理压力。 (2) 急诊护士对病人要有足够的热情和耐心, 要关心和体贴病人, 从而让病人感受到医院的温暖, 进而减少了病人对护士的不满。 (3) 医院相关的急救设备要保持完好和备用。 (5) 急诊护士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 要了解最新的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

2.3 其他方面

(1) 急诊护士要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沟通渠道和相应的沟通技巧。急诊护士要多与同事、朋友和家人进行语言沟通和交流从而来得到他们对自己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进而来减轻工作上面临的相应压力。 (2) 急诊护士要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 不断锻炼自己, 陶冶自己的情操。 (3) 急诊护士不仅要认真学习医院的各种医疗规章制度, 而且还要强化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4) 急诊护士要不断加强自身防护和提高职业防范意识。 (5) 医院要实行人性化管理, 针对每个护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 (6) 急诊护士不仅要不断加强身体锻炼, 而且要合理安排休息, 从而来提高机体的抗压能力。

3 结语

护士的压力现状分析 篇8

护士作为医院医疗活动的一个主体, 维系着千千万万生命的安康, 而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是体力和脑力相结合的双重劳动, 是一项复杂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作为临床护理一线的护士, 由于特定的工作性质和职业要求, 其身心承受着巨大压力, 这种压力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还影响到护士所提供的护理质量。所以护士承受的高度压力正在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2], 过度的压力给护理事业带来重大影响, 现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笔者就目前国内护士压力的来源、构成及减压策略作一探讨, 旨在为今后有效地缓解护士压力提供新的思路。

1 护士压力的来源构成分析

压力源 (或者刺激源) 是指那些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引起压力的各种事件的总称。通常分为急性压力源和慢性压力源, 其中慢性压力源对机体的压力机制产生长期的激活, 对人的伤害是缓慢的、累积性的和严重的[3]。这两种压力源在护士身上都有所体现。

1.1 护理工作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众多的人际冲突

护士在医院处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 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 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2]。护理工作中主要存在护患之间、医护之间和护护之间的冲突, 而护患冲突表现得尤为突出。医院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小社会”, 护士面对的是饱受疾病折磨, 心理状态、文化程度等均不同的患者。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及“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开展, 护士必须应对患者的愤怒、恐惧和悲伤等情绪变化, 而护士由于自身职业的要求, 必须保持冷静、平和、理解的心态, 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从而压抑自身感受, 作出精神妥协, 这无疑会增加护士的工作压力。此外, 医护之间的冲突也是主要的压力源, 医生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承认, 而护士仍被认为是医生的助手, 而不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 使护士怀疑自己的价值及能力, 同时医护协调上的矛盾和冲突, 也会使护士身心疲惫[4]。

1.2 超负荷的紧张的工作状态

由于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而目前国内医院护士严重缺编, 致使护士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护士的工作负荷包括脑力及体力两个方面, 临床上患者病情变化多端, 不确定因素多, 护士必须及时观察病情变化, 并迅速作出反应, 同时还要及时满足患者的各种需要。此外, 频繁的倒班、加班搅乱了护士的正常生理节律, 造成其身体疲乏和心理高度紧张, 经常出现精力不足、头昏眼花、腰酸背痛, 甚至出现神经衰弱、习惯性便秘和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等[5], 这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而且影响护理的质量。

1.3 护士较高期望实现个人价值和不相称社会地位

医院要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打出服务质量这张王牌, 为患者提供超期望值的服务。尽管护理工作繁杂辛苦、技术性强、风险性高、责任心重, 但是护士仍希望自己成为人们心目中真正的“白衣天使”, 所以工作勤奋、努力。然而护士在医院的地位、工资及福利待遇相对较低, 晋升机会较少, 其付出不能得到充分肯定和补偿, 而且国民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 从而产生自卑、沮丧、失望、焦虑、抑郁, 甚至人格异常。所以护士职业形象紊乱的心理压抑直接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6]。

1.4 护士所处的特殊的工作环境

医院既是一个集社会学、生物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复杂体系, 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和沟通障碍的场所[6]。这种环境带来的许多强刺激既影响患者又影响医护工作者。许多有毒的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核辐射的威胁、拥挤的工作空间以及令人不愉快的气味等等, 都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 而且许多职业性损伤也使护士承受着巨大压力。国外有报道护理人员每年针刺伤发生率为80%,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 监测报道, 每年至少发生100万例意外针刺伤[7]。此外, 职业性感染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等也威胁着护理工作者。

1.5 护士间存在的竞争压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各行各业的改革也随之而来, 其中医院人事制度的改革、“全员聘用制”、“末位淘汰制”等新的举措在各医院陆续开展。此外, 由于现代社会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 导致医院经常进行各种各样的考核, 而这些考核直接与工作、奖金挂钩, 使护士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普遍增加, 尤其是45岁以上、中专以下学历的护士压力最大, 她们年龄大, 身体素质较年轻人差, 知识层次低, 从而担心在竞争中落聘。

1.6 护士面临法律因素产生的压力

当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之后, 在医疗纠纷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使医护人员有“一脚踏在医院, 一脚踏在法院”的感觉。目前护理记录作为病历的一部分, 也充当了“证据”的角色, 这就要求护士在积极谨慎地为患者治疗的同时还必须为可能的潜在的医疗纠纷寻找无过错的证据。所以旨在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给医护人员带来了更多的压力, 若医护人员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把自己卷入无休止的医疗纠纷之中。

2 针对护士压力的减压策略

压力不总是坏事, 适当的压力可以促进人们进步和改善工作业绩, 激励人们突破个人极限创造佳绩, 只有过度的、无法应对的压力才是有害的[3]。我们每个人需要做的是协调好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把压力控制在一个合适的水平。有效的减压策略是现代社会人的一种生存能力, 对于处在高压之下的护士更需要增加这方面的培训, 以适应医疗行业的快速变化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

2.1 提高自身素质, 掌握沟通方法, 减少矛盾发生

作为一名护士应经常不断地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 拥有精湛的专业技术, 高尚的职业道德, 富有博大的宽容友爱之心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 这样才能应对千差万别的患者。只有具备良好的技术和服务能力, 培养自身良好的健康心态, 有一定的情绪修养, 才能更好地与患者沟通, 在赢得患者的同时提升自己。同时严格照章办事, 工作一丝不苟, 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可以减少护患纠纷, 使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也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心情。

2.2 各级主管部门对护士多一点人文关怀

应注意护士的工作压力对护理工作的不利影响, 设法减少和消除引起护理工作压力的压力源, 提供更多的继续深造机会, 适当放宽护士职称的晋升条件, 扩大一些医院护士的编制。采取民主型管理方式, 鼓励护士参与制定医院的政策和目标。改善护士的生活待遇、福利、工资、住房、护理岗位津贴、夜班补助等。

加强工作管理,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自动化仪器设备, 以规范护理文件, 减少书面工作, 不断优化工作环境和条件。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介绍新仪器设备、新的操作程序、学科的新进展等, 增强护士的自信心。定期召开护理人员的会议, 传递各种信息, 达到互相沟通及理解的目的。

正确对待护患间的矛盾及冲突, 既维护患者的利益, 也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当护士发生职业心态偏差, 与患者发生矛盾冲突时, 护理管理者不能一味地训斥、批评, 而是要确定原因的性质, 注意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设身处地地去体谅护士, 化解矛盾, 关心理解护士的感受, 从而提高护士对工作的积极性。

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休假、学习、进修和工作等, 尽量减少护士工作的超负荷现象, 确保人力合理利用;实行民主管理, 给予公平的发展及晋升机遇, 让不同学历、能力的护士承担不同的护理工作, 增加护士的工作满意感, 提高工作效率。

2.3 积极应对方式有利于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应对是影响应激反应结果的重要中间变量。不同的应对方式可降低或增加应激反应水平:当护士面对职业压力时采取积极行动, 可缓解情绪的疲惫感及工作的冷漠感, 也可增加护士的个人成就感, 有利于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消极应对方式会加重身心耗竭, 不利于身心健康。应对方式是个体对环境和内在需求及其冲击所作出的恒定的认知和行为性的努力。良好的应对方式能改变个体的主观认识, 有提高个体处理问题的能力及改善情绪等作用。当护士个体面对职业压力时, 应选择积极的应对策略, 充分发挥个人的应对能力以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应树立客观的职业观, 树立现实的期望和目标, 做现实性选择, 不过分苛求自己和他人, 以减少压力源;采用适宜的自我调节方法, 如幽默、微笑、放松训练及定期旅游等, 增加内控感;寻找支持系统, 建立沟通渠道, 释放不良情绪;学习有关压力应对知识和灵活运用积极应对策略, 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关系。

总之, 护士作为医院的一个主体, 维护着千千万万生命的安康。人性化管理就要从细节入手, 与护士建立理解、支持、友爱的关系, 在护士中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有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 同时在满足护士一般需求的基础上注重提高护士生活质量, 最大可能地满足其需求, 最大限度地缓解其身心压力, 发挥护理工作在维护人类健康中的积极作用。此外可以借鉴国外学者提出的改革护理模式和护理角色的办法, 创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模式, 重新组合新的护士角色[8]。

参考文献

[1]格里格, 津马多著.王垒, 等译.心理学与生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380.

[2]刘玉馥, 周莉, 秦惠基.护士压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8, 17 (1) :3-5.

[3]张铁山, 李殿富.医护人员的压力及压力管理[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5, 21 (7) :394-396.

[4]华美娜.护理工作中的压力分析及预防对策[J].哈尔滨医药, 2003, 23 (3) :71-72.

[5]张锦.ICU护士心身健康状态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2) :106.

[6]马爱荣.护士压力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7, 19 (2) :160-161.

[7]谭群淑.护士职业压力与减负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 (3) :414-415.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分析及对策 篇9

【关键词】:急诊护士;压力;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09-01

工作压力是工作环境的要求与人的反应能力之间不平衡所致,当人体不能从各方面应对或减轻工作压力源时就会出现工作压力[1]。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表明,护士人群的身心健康很不乐观,危害护士身心健康因素普遍存在[2],他们通过调查提出了“心身耗竭综合征”这一概念,Maslach将其定义为:一种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以极度的心身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征,并且产生自卑,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急诊科护士面临的工作压力

1 . 1 工作强度大 急诊科是集院前、院内急救、留观、门诊输液、注射等于一体的科室,护士工作的随机性强,就诊高峰无法预料,而每班的护士人数相对固定,如同时处理多个病人,则要求护士在短时间结合个体情况, 综合判断,对患者进行分诊处理、 样本采集以及抢救治疗和文件记录,不能有任何纰漏,繁忙的工作往往使护士大脑和身体处于高度紧张运转状态。加之急诊夜班频繁,夜班后得不到充分的休息,精神不能放松,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导致身体不适,健康受损。

1 . 2 恶劣的工作环境 急诊科是个24小时为病人开放的场所,工作氛围差,各种嘈杂声以及急救设备的报警声、急救车的鸣笛声等,均可对护士造成负面影响。再加上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等许多致病因时间紧急而不能有效隔离,拥挤的工作空间以及难闻的气味都是急诊科护土不得不应对的环境因素。

1 . 3人身安全 急诊科病人大多病情危,急,重,病情变化快,家属普遍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希望立刻得到及时、周到的救治服务,一旦护士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容易出现过激行为。据香港医学院、香港大学对420名护士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到语言攻击占72%~80%,身体袭击占45%。因此,在医院缺乏报警装置和保安监控系统的情况下,急诊室暴力容易发生。

1 . 4 护士年轻化及综合素质 急诊科是反映医院综合水平的窗口,工作涉及面广,病人病情常常较危重,病情复杂,并且抢救病例多,所以对急诊科护士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然而急诊科护士普遍年轻化,高年资护士明显不足 。低年资护士由于工作年限短,对于复杂病情的判断、特殊事件的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能力欠缺,这给年轻护士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1 . 5各类职业损伤的压力 急诊科位于救死扶伤的最前线,急诊科护士遭受到各种职业损伤压力更大。第一是机械损伤,护士在抢救配合及紧急止血、清创缝合过程中,遇见躁动不安的患者或一时的疏忽大意, 都有可能被刺伤或扎伤造成疾病的感染, 特别是传染性疾病, 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第二是血液体液的污染。护士在每天工作中, 都会接触到各类外伤患者, 在无法预知的情况下, 直接接触血液, 还有在紧急气管插管或吸痰过程中, 呼吸道分泌物的污染; 第三是射线的污染,护士在护送患者检查过程中, 一些危、重患者往往需要监护在旁, 受到大量射线的污染, 引起头痛、疲劳及免疫力的下降。

2 缓解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的对策

2. 1 做好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调配 在当前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护理部要优先考虑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资源配备, 尽量增加急诊科人员的数量,从人力上保证急诊护士能够有一个合理的工作强度 。 其次,要充分考虑急诊科的特殊性,在人员配备时注意知识结构的合理调配、人员老少的协调搭配和适时轮换的政策, 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使急診护士心理的压力和生理上的不适能得到适时的缓冲和调整 。

2. 2改善工作环境 首先应为急诊科创造一个有利于工作、便于抢救、诊治、布局合理的工作环境,精简就诊流程、放置醒目的标识、使急诊患者就诊的各个环节和流程清晰明了,另外要增加基础设施,改善急诊就医环境,病人多时安排保安维持现场秩序[3],避免混乱,并力争把各种噪声降到最低;设立护士休息室,配备必要的生活设备,改善休息环境,让护士能够放松,缓解压力,消除疲劳。

2. 3 加强护士的层流管理以及专业技能培训 护士的分层使用,可以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自身的知识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要,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也使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另外为提升急诊急救护士的整体素质 , 就要不断加强专科护理知识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 。 一方面为了满足护理工作需要, 提高疾病救治成功率; 另一方面岗位练兵可以使低年资护士的护理操作技术不断地娴熟, 能为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扩大救治成功率 。2. 4 实施对护理人员安全保障的措施 首先,要在急诊科安排24h专职的保安人员,保证在急诊工作繁忙时和有突发事件时,保安人员协助维持就诊秩序,确保急诊工作顺利进行。配备各种防护设备及防护用品,制定护士自身保护的相关措施,对传染病患者及时转入传染科。定期对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体检和给予预防接种[4],提高机体免疫力,尽量减少和杜绝职业损伤对护士健康所带来的伤害。

2. 5 在工作中讲求沟通技巧 良好的护患关系在防范纠纷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因此年轻护士要注意加强沟通,多与患者交流, 了解患者所需, 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 给患者及家属以人文关怀, 充分体现护士的爱心和责任心从而建立良好关系 。

2. 6提高护士的心理防御机制 护士自己要学会自我调节,释放自身的压力。工作中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压力,应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找到正确的解压方式,如向家人、亲朋好友宣泄,参加社交娱乐活动等。充分发挥个人的应对能力,学会自我安慰,宽容他人,寻找正确的压力释放渠道。医院设立心理咨询机构,让护士的压力得到良好的释放及得到正确的引导。

3 小结:

综上所述,急诊工作的劳动强度大、恶劣的工作环境、各类职业损伤、护士年轻化,是急诊护士工作主要的压力源。因此,加强对急诊护士心理压力产生原因的重视,改善工作条件,加强护士专科知识培训,确保护士人身安全,改善护患关系,以减轻护士压力,最终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金静芬. 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与效果评价. 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7.

[2] 沈红, 陈湘玉, 黄萍, 等. 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设实践与效果. 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8.

[3] 杨筱多,姜亚芳,李春,等.综合医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10): 877-881

护士的压力现状分析 篇10

1 压力分析

1.1 护士的工作环境

我院地处郊区, 患者多为农民, 综合素质不是很高。医院的急诊科是医院最嘈杂的地方, 人员流动大, 很少有从容不迫的就诊着, 病痛与焦虑往往使患者及家属不由自主地大呼小叫。护士长时间在此环境工作容易造成情绪烦躁且易激动, 心率加快, 血压升高, 头痛, 使人感到烦躁不安。

1.2 患者的特殊性

急诊科的患者具有和其他科室不同的特殊性, 多是需要抢救的危重患者, 死亡也时有发生。患者临终前的疾痛经常给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灵带来触动, 容易使医护人员产生悲观情绪, 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不利于精神上的放松。

1.3 社会的误解

急诊科的患者由于发病急, 即使医护人员尽力抢救危重患者, 也有可能患者的生命无法挽救。加之医患矛盾日益加深, 如果患者出现生命终止的结果, 家属的悲痛情绪就会发泄到护士身上, 甚至还会出现过激行为。医护人员的劳动全盘被否定, 甚则出现医闹现象, 使得护士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情绪得不到宣泄, 影响了心理健康[1]。

1.4 科室的危险性

医院急诊科是全院病种最多的地方, 患者及家属的流动性也比其它科室大, 由于病种复杂, 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如发热是很多急病的最早症状, 包括甲流, 禽流感等。所以, 分诊需要很强的临床经验和责任心。同时, 疾病的不确定性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不安全感, 这也是造成精神压力的原因之一。

1.5 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大

急诊科是医院的综合窗口, 急诊护士工作, 既要独立完成抢救, 又要确保无差错事故。同时, 急诊科护士夜班频繁, 工作量大, 睡眠时间得不到保证, 加之女性特有的周期性生理变化, 大部分已婚护士下班后还要照顾家庭、子女, 这些超负荷运转使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体力脑力消耗都很大, 极易造成护士的身心疲劳。

2 减压措施

2.1 改善工作环境

一方面, 医院应该为急诊科营造一个有序的工作环境, 以利于更有效地抢救诊治患者。急诊科应精简就诊流程, 使每个就诊患者和家属很快了解急诊科的各个工作环节。另一方面, 护士的配备比例要符合急诊科的情况, 应有足够的护士可以参与抢救及护理。保证夜班的护士人员要充足, 这样就可以解决人员少, 工作强度大的问题[2]。另外, 适当提高急诊护士的补助, 使她们的劳动得到认可和回报。

2.2 安全保障措施

急诊科护士最恐惧的是来自患者及家属的过激行为。本人认为可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第一, 与附近的公安部门联手, 确保安保人员2 4 h在岗, 当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 安保人员第一时间出现并制止, 维持正常的医疗秩序。第二,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注意保留证据做好各种记录, 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并要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 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第三, 院领导要关心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 定期组织健康的文娱活动和心理讲座, 让护士在下班之后身心得到放松和充电, 不良情绪得到减压, 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 学会自我调节的方式。

2.3 提高护士自身素质

急诊科的护士不仅对各种仪器的操作要熟练掌握, 同时对各种操作和流程也要娴熟。避免出现直接刺激患者及家属的过激语言, 要有成熟的心理和抗击打能力。一方面, 正确认识医护人员在急诊工作中的地位。另一方面, 积极参加继续教育, 用广博的知识和娴熟的业务技术服务于患者,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感, 这样有助于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3]。

3 小结

随着医学体系的不断发展, 人们越来越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对急诊护士压力的分析和采取有效措施, 使她们感受到被重视, 减轻了身心的负担和压力, 更为热情的投入到急救工作中, 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钟远健.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压力因素与对策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 (3) :362-364.

[2]张淑琴, 单凤婵.急救护士的压力分析与对策探讨[J].医学信息, 2011 (6) :2794-2795.

上一篇:足底压力测量下一篇:长江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