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压力分析

2024-11-08

职业压力分析(共11篇)

职业压力分析 篇1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 以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加之现代家庭大多是一个孩子, 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 对儿科护士的技术要求非常高, 又由于护理服务对象特殊, 家庭期望迫切及复杂人际关系, 特殊环境氛围等, 导致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要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及心理压力。有研究表明, 儿科护士大约有三成患有失眠、头痛、胃病、甲亢、腰椎间盘突出、肾病等, 对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甚至影响到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因此, 儿科护士的自我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1 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来源

1.1 高水准的服务要求

面对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社会群体, 患儿家长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 扎针一针见血, 治疗药到病除。有的家长对护士刮头发, 粘胶布, 扎针时按头部都嫌弄痛孩子, 甚至孩子拔针流点血都怒气冲天, 给护士造成极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儿科患者病情变化快, 易反复, 护理操作技术性比较强, 在遇到抢救等紧急情况时, 当班护士必须迅速做出正确判断, 并给予准确熟练的技术操作, 一旦不能“一针见血”, 家属就会埋怨护士技术水平差, 延误治疗等。尤其是年轻护士心理素质差又缺乏沟通技巧, 稍有不慎便会引起护患纠纷。另外, 夜间只有1位当班护士, 遇到收新患者、抢救、有危重患儿时, 就不能及时巡视病房, 也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2 高强度的儿科护理工作

小儿病情变化快, 不会主诉, 爱哭闹, 家长易紧张, 护士要随时观察;每组液体量小, 加药、换药频繁, 液体速度要求严格;小儿不配合, 易漏针。静脉穿刺频繁, 而血管穿刺是个难点。因为患儿血管很特殊, 不同年龄患儿血管粗细深浅不一, 加之患儿发热、脱水等造成血管弹性差, 血管隐蔽, 很多患儿不合作, 所以穿刺不仅要求技术熟练, 心理素质好, 还得讲究技巧。一针见血是护患双方的共同愿望, 但不可能对每个患儿都做到。重新穿刺不仅增加了选择血管的难度, 而且还要说服患儿及家属取得配合, 无形之中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

1.3 医疗费用的增长

随着新技术、新仪器在临床中的应用, 以及新药、一次性用品的广泛应用, 医疗费用也在增长, 多数家属认为看病贵, 常常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医疗费用, 对护士记账、催费很不理解, 把对医院的某些环节不满都发泄在护士身上。

1.4 人际冲突带来压力

目前, 国内对于从医者的职业风险保障重视不够, 而对护士职业风险的关注就更少。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呵护, 儿科看病孩子与家长往往是“1+2”、“1+4”、甚至“1+6”, 护士接待患者的言行以及实施治疗、护理、抢救等工作都在家属众多眼睛的注视下进行, 所以儿科护士都步步小心, 处处留意, 心理压力很大。护士上班提心吊胆, 总怕出事, 病人投诉虽可直接提高服务质量, 但如使用不当, 会使护士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护士在工作中建立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 如果处理不好, 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中, 表现为医护之间、护患之间、护护之间及护士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护患冲突, 直接和间接地涉及护患双方权益、健康和经济问题。在原则上护士即使遭到歪曲现实、情绪激动, 甚至痛骂护士的病人也必须保持冷静、平和、理解的心情并帮助解决问题, 从而压抑了自身的感受, 委曲求全, 做出精神妥协。护士在得不到理解或经历感情伤害无法表达自己, 会感到地位低, 对工作满意度下降。

2 应对措施

2.1 提高自身素质、熟练业务技能。

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的整体素质, 生命至上, 以患者为中心, 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重视护士的培养, 通过讲解示范、经验交流、理论考试、操作训练、进修培训, 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使其熟练掌握各种穿刺操作技能, 细心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 争取病儿家属的信任。护士在具备娴熟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业务素养的同时, 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才能设身处地从病人的角度理解病人的疾苦, 真正满足病人的需求, 在赢得病人的同时提升自己。

2.2 改善服务态度, 注意沟通技巧。

医护人员一定要调整心态, 不要把烦躁情绪带到工作中, 保持微笑服务, 尊重家长, 爱护孩子, 用亲切和蔼的语言让孩子消除恐惧心理, 尽量缩短与家长的距离, 争取家长的信任和配合。护士与患儿家属要多沟通, 让他们明白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小儿静脉, 不可能每次都一针见血, 争取家属各方的理解与配合。医疗纠纷毕竟只占几千分之一甚至几万分之一, 绝大部分情况下护士是尽心尽力尽责, 应该引导媒体正面报道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救死扶伤精神及医护人员无时无刻不在履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

2.3 规范医疗行为, 明细收费项目。

执行合理收费标准, 严格按规定收费, 决不巧立项目收费, 严把医嘱核对关, 特殊昂贵检查、用药应做好告知服务, 必要时签名同意, 每天向家属发放“一日清单”, 做到医院清清白白收费, 患者明明白白消费, 设立费用查询处, 及时解答家长的疑虑, 取得家长的理解。

2.4 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重构和谐医患关系。

护理工作有很强的协调性, 一个团结、协作、上进的集体, 会缓解护士的工作、心理压力, 创造轻松, 愉快的工作氛围。作为管理者, 日常工作中要引导护士正确对待工作压力, 注意自我调节, 密切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 不宜把批评、惩处放在首位, 使护士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及时得到关心和排解, 把导致不良心境的因素降低到最低水平,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护士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方式。建立、健全后勤保障系统可创造良好的外环境, 有利于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 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2.5 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积极向上、愉悦的心境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加强护士心理学和医学伦理学的学习, 提高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自觉性, 应善于自我肯定和自我承认, 努力做情绪的主人, 养成良好的性格, 保持乐观、恬静、愉悦的心境, 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 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不把消极情绪带入病房]。在日常生活中, 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 热情的服务态度, 有了“换位思考”的方法和“宽容”的观念, 就能坦然对待患儿及家长的担心或挑剔, 保持心理平衡, 减少与患儿家长之间的误解和冲突, 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3 总结

压力对护士的作用是双向性的, 适当的压力, 有利于激发护士的主动性, 主动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技能水平, 增加沟通技巧,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促进日常工作中压力的应对。但强烈而持久的工作压力, 会给护士造成一种无助无望的心理体验, 产生工作疲惫感, 否认自我价值, 工作态度消极, 工作效率低, 护理质量下降, 尤其儿科护士又具有其特殊性。因此, 儿科护士应正确认识自身压力, 并调节舒缓、减轻工作中的压力, 促进自身身心平衡。

参考文献

[1]刘宏伟, 胥冬梅.儿科护士压力状况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5, 22 (2) :133.

[2]李小妹, 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1) :645-648.

[3]吴兰英, 李英.儿科病房护士心身健康状态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2) :64-65.

[4]万文艳, 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对策[J].江西医学.2006.41 (S1) ;1173-1174

职业压力分析 篇2

彭 文 涛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师范学院

摘 要 警察职业高风险、高负荷,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体力精力付出都是巨大的。应对警察职业压力,需要警察队伍管理部门和警察个人共同作出努力。警察个人树立积极的压力观,加强自身的适应性;警察管理部门则应致力于改善警察工作环境,减少警察工作负荷,开设心理咨询室,疏解其身心压力,保障其心理健康。

关键词 警察职业压力

一、警察职业压力过大的危害

警察是一种高风险、高强度、高负荷的特殊职业。警察工作常常与艰苦、紧张、困难、危险等因素紧密相联。人民警察在经受各种考验、完成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和使命的工作中,必然要

承受很大的心理负荷。警察职业压力是指由于警察的职业特点,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出现威胁性情境或不良事件时,警察所表现出的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

步、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新型犯罪的不断出现,公安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对警察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给警察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警察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强度的紧张状态,面临天天有流血、时时有牺牲的职业危险。在实际工作中,警察的工作压力过大,经常处在高度紧张疲劳状态,严重的导致各种精神疾病,甚至出现自残、自杀或者暴

力侵害他人的人身、财产等行为。工作压力过大已成为当前警察职务犯罪、执法过程中出现粗暴行为倾向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近些年,各地因警察心理失范而导致各种警察职务犯罪有增多趋势,日益严重的警察心理问题越来越令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从目前我国实际状况来看,由于压力大而导致的警察心理健康问题十分突出,有的甚至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直接影响到警察队伍的战斗力。对压力之下的警察人力资源进行保护,需要公安机关采取有效措施,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对警察心理压力源有一个全面的分析。

二、警察职业压力的来源

研究者特里(Terry)把警察压力源分为外部的(包括挫折、对警察不友好的看法、不良的新闻报道、令人生厌的管理和决策)、内部的(包括对训练、装备、升职、工作组织、文秘工作的数量作相关的(包括恐惧、危险、对意外事件和虐待儿童的担忧、工作及工资的不满)、对工负担过重)和个体的(包括个人能力、成功和安全的关心)压力源。职业压力包括个体在工作情景中体验到的压力和来自工作场所之外的对工作产生影响的压力。警察工作压力源是指能够导致警察产生压力的工作中的刺激因素。警察的工作压力源分为三类:一是与工作性质有关的众多方面,也称为任务相关压力源。诸如身体的威胁、暴力、暴露在危险中以及面对许多不可预测的意外事件。二是组织性压力源。例如警察队伍中的管理风格,同事之间缺乏交流,缺乏足够的职业支持。三是社会因素。例如执法严格常常引起社会上的某些非议,维护公共秩序常使警察站到民众的对立面,发生重大案件一时难以侦破

可能会遭到社会的责难等。加之一些媒体失实报道,都给警察的心理带来压力。在所有的应激性职业中,警察工作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高居首位。心理学研究表明,警察仅在任职头三年内耳闻目睹的丑恶现象,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和感受到的都要多。

三、警察职业压力应对措施

应对是指个体在面临压力事件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的认识和行为的努力过程,它包括所有消除或减弱刺激源的努力。警察在工作中面对的压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终生从事这项富

于挑战性的工作,其身心健康面对极大的威胁。如何构建成熟的应对方式来解除压力,成功地对付环境挑战及处理问题,从而保持心理的健康,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违法犯罪活动呈高发态势,严重暴力犯罪增多,新型犯罪不断出现,而且犯罪向动态化、组织化、职业化、智能化的趋势发展。社会治安形势日益严峻,社会结构失衡、利益分化加剧、社会价值失范等现象都对新时期警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作为警察者个人,应积极乐观地面对压力,加强自身的适应性。要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自我调适的能力,掌握调适心理压力的技巧,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压力为工作动力。当个体感受到压力难以排解时,要主动向身边的家人、朋友等社会关系寻求支持和鼓励。作为公安机关,则应在以下方面实施应对职业压力的措施:要改善警察工作环境,关心、爱护警察群体。对警察的工作,要给予应有的尊重和支持,在适当的条件下提高警察待遇,使之在劳动付出和得到

报酬上感到基本平衡;要科学合理配臵警力,改进警务运作机制,进一步精简机关,充实基层,减少非警务活动,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使用警力,严禁个别单位和领导超越法律,随意指派警察从事超越法定职权的活动,切实为基层减负减压,保证公安机关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分内事;要建立和完善警察专业心理辅导咨询机构和心理热线,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明确警察在处臵突发事件后予以强制心理服务的措施,心理咨询中心应由专职人员组成,具备较全面的心理学知识和公安工作知识,能够解答和处理警察提出的各种问题,协助广大警察调适心理, 消除烦恼挫折及解决心理困扰;公安机关要定期对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建立警察心理档案库,结合各警种的特点,将心理训练纳入警察日常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心理品质训练和心理潜能激发训练,提高他们的职业耐受力、调节力、自控力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职业压力分析 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67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行举证责任制度的实施,使护士的职业压力明显增加,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社区护士作为最基层的护理工作者,尤为明显。压力源也称应激物,是指能引起机体产生紧张感的各种事件和环境[1]。

本文通过对社区护士职业压力来源的分析,提出针对性分解措施,制订切实可行解决措施,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状况的护理人员,促进护理质量提升。现在探讨一下社区护士的压力来源及应对措施。

职业压力来源

工作环境方面因素:社区护士工作不分内外妇儿科,平凡琐碎,责任重,压力大,既要应对沉重的工作负荷,又要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随着患者和社会的要求日益增高,举证责任制度的实施,护理人员如履薄冰,行为稍有闪失或言语稍有乙肝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关键词 乙肝 负性心理 心理疏导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68

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手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况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1]。2010~2010年收治肝病患者,做调查分析,并给与心理疏导,旨在指导临床、促进乙型肝炎患者全面治疗与康复。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2010年收治肝病患者,并且愿意配合调查,填写调查表格者。接受调查對象86例,其中男59例,女27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43例,有工作单位者37例,年龄17~53岁。

方法:采取面对面交谈和自愿填写表格方式进行调查。调查表格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对乙肝疾病的认知情况、心理状况(问题)三大内容。

结果

调查表格86份全部收回有效。从访谈和调查表格资料显示,乙肝患者本身对疾病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由于乙肝属于传染性且难治愈性疾病,患者在心理上都有一定的负性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焦虑或忧郁、消极、急躁、自卑、保密等心理状态。并且这种负性心理状态程度与年龄、工作、文化程度等呈正相关性,年轻者,文化程度高者,工作单位稳定或社会地位良好者心理负担更重。

心理疏导

对乙肝患者进行全面科学的疾病知识宣教:乙肝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和饮食、护理等了解越少,内心就越感茫然,同时产生的焦虑、忧郁等情绪越加严重。对乙肝患者加强疾病知识宣教,正确指导其治疗、饮食、作息和调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其焦虑程度[2]。

帮助乙肝患者树立健康信念:健康教育和健康信念贯穿疾病护理的整个过程,可以帮助患者对疾病的深沉了解[3],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规范,促进身心健康,以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教育和护理:乙肝能否治愈和将来是否恶化是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焦虑、忧郁心理的来源。多与患者谈些开心有趣的事,经常开导他们,使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知道自己所患疾病的性质、治疗方案及预后,同时家属多关心、体贴患者,帮助他们消除各种担心,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使患者看到自己的病能够治愈,给予适当的承诺,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消除紧张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在[2]。

引导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家庭成员是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身心健康。应随时主动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进行交流沟通,介绍健康知识,向他们说明家庭成员在患者康复中的重要性,提醒他们在与患者的接触中,注意保持自身的情绪稳定,注意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和生活[4]。

参考文献

1 王宪军,陈海燕.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3):203-204.

2 彭碧文,彭晓欣,陈文娜,等.乙型肝炎患者焦虑状态的调查分析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3):377-378.

3 冉建瑜,蔡利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西南军医,2009,17(1):32-33.

4 辛秋莲,张凤清.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08,9(10):825-826.

高校纪检干部职业压力来源分析 篇4

职业压力, 也叫工作压力, 是指工作活动带来的或伴随的个人压力状态。过度的压力会导致焦虑、紧张、压抑、郁闷、暴躁、激动等生理和心理疾病, 从而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消极影响。职业压力源是职业压力问题最核心的内容, 主要是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 是工作环境中影响员工心理、生理稳定的各种因素的总和。高校纪检干部的职业压力源来自社会因素、工作性质因素、学校因素和高校纪检干部自身个人因素等多个方面。

一、来自社会的压力

(一) 高校反腐面临的形势使高校纪检干部深感责任重大。

高校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营造清正廉洁的校园环境, 保证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高校对纪检干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给高校纪检干部造成不小的压力。

(二) 社会公众的期望使纪检干部感受到压力。

高校一直以来就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与很多家庭都息息相关, 目前广大师生乃至社会群众对高校存在的现实腐败现状不满意, 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高校纪检工作和人员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而对高校纪检干部又寄予厚望。

二、来自纪检工作本身的压力

(一) 纪检工作的特殊性给高校纪检干部带来了心理压力。

纪检工作是监督性的工作, 职业要求纪检干部维护法律法规和学校利益, 而被监督者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维护本身的利益, 这样的工作性质使纪检干部长期处于与被监督者博弈的状态, 部分纪检干部职业上的不适应也会形成心理压力。纪检工作还要经常与活动在法纪边缘的人打交道, 接触的很多是学校的一些违规违纪现象, 还要和违法违纪行为斗争, 长期生活在如此的环境当中, 纪检干部就有可能形成压抑、郁闷的不健康的心理。

(二) 高校纪检工作对专业知识的高要求给纪检干部造成压力。

高校纪检工作涉及高校管理的各个方面, 需要运用金融、财务、管理、工程、法律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 但纪检监察工作又有保密要求, 不能过多借助其他部门的专业人员, 而高校纪检干部不可能面面俱到, 掌握各方面的专业能力, 很多时候实际上是行外人员在对行内人员进行监督, 这样的高标准要求使纪检干部产生心理压力。

三、来自高校的压力

(一) 高校纪检人员隶属关系给纪检干部造成一定心理压力。

目前高校纪检部门受同级党政和上级纪委的双重领导, 但实际上都是同级党政领导为主, 纪检干部的提名、晋升、任免和调动等都掌握在同级党政的手中, 这样的机构设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有决定往往需要征求学校党政的意见, 限制了纪检部门的监督职能, 这样的现状既限制了纪检干部在工作中发挥作用, 也使纪检干部在完成监督工作后造成一定心理压力, 担心晋升发展受到影响。

(二) 高强度的工作给高校纪检干部带来心理压力。

高校纪检部门除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监督、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行政监察等日常工作外, 还要介入很多其他的工作, 参加的领导小组多、会议多、配合的工作多、参与的监督检查多, 涉及的范围包括基建工程、教学科研、招生考试、干部人事、大宗物资采购等许多方面, 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一般高校纪检部门仅有几个人, 人员调配不开, 每个纪检干部都要面对繁重的工作, 经常要加班, 此外, 在工作过程中, 办案手段的选择、沟通的方式都必须经过推敲, 否则很容易造成负面影响, 这些因素使纪检干部承担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三) 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带来的心理压力。

高校纪检干部一般长期在学校工作, 学校的同事都比较熟悉, 有各种人情网、关系网。一方面, 纪检干部如果不顾及人情和关系, 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 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 给纪检监察机关和工作人员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引起误解甚至报复, 导致工作开展、个人发展、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影响;如果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在执纪执法过程中有所顾忌, 查办案件力度不够, 腐败现象就会易发多发, 纪检监察工作起不到效果, 师生不满意。

(四) 来自纪检干部自身的压力。

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给高校纪检干部造成的心理压力。作为高校纪检干部, 常常将职务视为衡量自身成就的主要标准, 而有限的职数使部分纪检干部的职位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部分纪检干部因为职位不理想产生事业挫败感;纪检干部对专业技能要求高, 但是专业技能一般不能与收入和待遇挂钩, 难以给纪检干部带来成就感、这些职务、待遇方面的因素导致高校纪检干部产生一定压力。

以上诸多因素是相互联系, 共同作用的, 导致了高校纪检干部职业压力的产生。了解高校纪检干部的压力源, 对不同的压力源要采取不同的减压措施, 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做好减压工作, 从源头把造成压力的刺激减轻甚至消除。高校应当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 并重视对纪检干部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加强和谐校园建设, 优化工作环境, 帮助纪检干部抵御各项因素造成的压力。高校纪检干部自身也应该主动提高自身素质, 完善自我人格, 增强抵御各种压力的能力。

摘要:高校的反腐倡廉工作越来越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高校纪检干部的职业压力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高校纪检干部的职业压力源来自多个方面, 其中社会因素、工作性质因素、学校因素和高校纪检干部自身个人因素尤为明显。

职业压力分析 篇5

【关键词】 助产士 职业压力 心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 R1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53-01

助产士是临床护理队伍中从事特殊护理服务的群体,也是产房护理工作的主力军,产房助产士的工作职责是促进和保障母婴的身心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尤其是母婴保健意识的增强对产房护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助产士不仅肩负着繁重的体力劳动,还兼具有紧张的脑力劳动[1],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压力,而助产士的职业压力不仅影响到了助产士自身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到了母婴保健工作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基层医院助产士职业壓力产生的原因,将进一步探讨有效缓解助产士职业压力的应对策略,以提高工作服务质量。

1 职业压力原因分析

1.1 工作因素

助产士的日常工作较为繁重,肩负着保障母婴生命安全的双重任务,需要密切的观察产程,配合医师做好分娩接产工作,同时还要做好孕产妇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及时解决产妇身心上的不适,满足产妇及其家属的各项合理要求。繁重的工作任务以及频繁的昼夜倒班,不仅使得助产士的体力严重透支,还打破了助产士的正常生物钟,生活规律的紊乱严重影响到了助产士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1.2 风险因素

助产士的服务对象是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产妇在分娩期间的身体状况较差,体质较弱,且新生儿各项身体器官发育不成熟,在分娩过程中容易出现难产或胎心变化,加之基层医院的医疗设备相对落后,从而威胁到了母婴生命健康,因此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较大的工作风险。一旦出现不良事件,产妇及家属难以接收易引起护患纠纷,纠纷不但影响医院的工作秩序,还可能发生暴力伤害事件[2],影响到助产士的声誉,因此在工作中助产士会提心吊胆,思想上背负了沉重的压力。

1.3 工作环境因素

基层医院目前产房助产士的数量不足,难以满足产房繁重的工作需要,一个助产士往往需要同时观察和监护几个产妇,工作量的增大, 使得精神紧张,分娩时段的不确定性又使得工作常处于无计划无秩序状态,常需要随时调节人力,工作随机性大[3]。助产士在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产妇的体液、羊水、血液,或被锐器刺伤,还存在被有传染病产妇感染疾病的风险,因此助产士的工作是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对助产士的身心健康直接造成威胁[4]。同时,基层医院产房的工作环境较差,空间有限,人员拥挤,工作中充满着产妇分娩的呻呤声和新生儿的啼哭声,助产士容易出现压抑的不良情绪,对工作环境产生厌恶感,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工作压力。

1.4 社会环境因素

由于受到国家卫生政策的限制,产妇分娩的花费较低,因此助产士的工作量与经济收入不成正比,经济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会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度偏低。此外社会对助产工作的认知度也低,认为助产工作技术含量低,在医护中属于辅助地位,对助产士所承受的压力知之甚少,得不到社会公平的看待。随着医疗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以及人们法律维权意识的增强,产房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也呈现逐年升高趋势,给助产士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2 缓解压力策略

2.1 加大对助产士的培训力度

医院应加强对产房助产士的培训力度,以不断提高助产士的技能操作水平、心理素质及服务意识,以满足产房护理工作的需求,满足产妇及其家属的需求,为产妇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培训内容应包括分娩过程中的常识、操作技巧、注意事项、护患交流沟通技巧、心理干预方法、健康教育方法等,助产人员也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知识,加强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的隐患。同时定期请法律专业人士来院讲座,增强助产士的法律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2.2 加强对助产士的心理干预

产房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助产士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了解每位助产士存在的工作压力以及心理需求,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积极与其交流沟通,多鼓励、开导,帮助其解决工作、思想和生活上的压力,尽量保证助产士工作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医院可开设心理负担课程,指导助产士如何放松工作压力,如何自我调整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基层医院产房助产士的投入,从队伍建设上抓起,保证充足的人才储备,以满足繁重的产房护理工作,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同时,合理科学的进行排班,有效的安排时间,减轻助产士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4 改善工作环境

医院管理者应努力为助产士营造一个布局合理、分区明确、安全、安静、轻松、洁净而温馨的工作环境[5]。每日紫外线对产房的空气、医用设备及器械进行消毒,防止发生交叉感染。产房护士长应多组织助产士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同事之间多交流沟通,敞开心扉,以缓解工作过程中紧张的工作压力,构建人文化的工作环境。

3 结语

目前基层医院助产士的工作压力现状越来越受到医院和社会的关注,基层医院面对的主要是农村产妇,缺乏系统的产前检查,产妇孕期保健知识缺乏,且急诊较多[6],因此给助产士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且基层医院收入有限,个人价值难以体现,使得基层医院的助产士在身心上都会产生巨大的压力,严重影响到了工作质量。

助产士应学会自我调节,寻求缓解工作压力的方法,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防范意识,掌握与产妇及其家属的沟通技巧,改善人际关系,给自身工作创造良好的空间,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为母婴健康安全做出重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杜鹃.产房助产士、护士职业压力现状调查对策[J].医学信息,2009,(4):208.

[2]张建玲,孙传庆.助产士的职业压力及应对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41-142.

[3]谭恩.助产士职业压力及缓解对策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7):2832.

[4]张晓明.助产士28名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62-63.

[5]黄桂片.基层医院助产士职业压力分析与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2012,(12):163-164.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原因分析 篇6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原因

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 主要代表者是基里亚克和萨克利菲, 他们对教师压力定义为由教师职业这一工作所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经历, 如生气、焦虑、紧张、沮丧或失落。并认为教师压力是一种消极的、不良的负面的情绪经历。

自20世纪以来,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行, 我国高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教师的人数快速增加, 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中的比例在迅速增长。对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来说, 在努力适应工作环境的同时, 不断加重的工作任务, 导致出现的亚健康状态、职业倦怠的现象, 都是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感逐渐增高的表现。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大来自多个方面, 如社会、学校、教师等方面的因素, 本文主要从学校和教师的方面分析, 认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教学经验的缺乏

高校的师资来源不同于中小学, 中小学的师资大多来源于师范院校, 在本科学习阶段, 就已经接收过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教学技能培训, 甚至专门有教学实习培养环节培养实践技能, 而高校的师资大多来源于非师范高校毕业的硕士、博士生。对于他们来说, 虽然具备了相应的学科背景和理论知识, 但是缺乏教师的专业化训练, 缺少任教经验。大部分高校在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的培养和与训练方面缺乏相应的教育机制, 或是对于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培训大多流于形式, 或是相关的职前培训多是对与教育学、心理学等的理论学习, 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建议和实质性指导。当在较高的工作负荷作用下, 教学当中面临的问题和疑惑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时, 便会逐渐转变为压力, 从而导致紧张与焦虑。

2 教学、科研双重工作任务繁重

高校教师所从事的是高脑力劳动, 不仅要要完成日常教学任务, 还要完成相应的科学研究任务。而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使教师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在众多忙碌于教学的教师中, 大部分是一些职称较低的青年教师, 他们承担着高校的主要教学任务, 如有些高校在对讲师和助教的年教学工作量上, 规定至少要满足400节的课堂教学工作量, 而副教授以上的只需要完成240节的工作量, 课时差异显著。教师职业的劳动实际工作时间不能仅仅用上课的时间来衡量, 备课、辅导、批改作业等的隐性劳动付出远远超过八小时, 再加上承担的一些其他工作项目, 无疑成了教师难以承受的重负。这些繁重教学工作量牵制了青年教师的时间和精力, 以致科研方面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 造成了他们在科研方面难出成绩, 压力倍增。在学术科研方面, 科研对于青年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 很多高校往往更看重教师的科研成果。由于青年教师欠缺学术经验、人脉资源薄弱, 同时受机制、资源、能力等种种因素的影响, 在竞争激烈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课题申报方面毫无优势, 争取科研项目困难重重, 特别是一些重大科研项目的申请, 更是会受到许多条件如申请者的职务、职称、经验等的限制。

3 聘任制中的考核指标体系不尽合理

目前高校通过人事制度改革, 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实行了聘任制。由此, 针对不同的岗位都制定了详细的考核要求。这些具体而量化的考核指标, 直接与教师的收入甚至岗位挂钩。对于教学任务的要求, 高校一般的都要求青年教师承担大部分的课堂教学任务, 与此同时对青年教师的科研考核也愈加严格。学校对科研的要求, 不仅是量的规定, 还有质的要求。在论文方面不仅对论文发表数量有要求, 同时对论文发表的期刊级别、引用数来衡量;对于课题, 不仅在层次上有要求, 同时对课题经费也有要求。对于青年教师而言, 正如前所述, 在科研方面存在着的资源、成果、能力的积累有限, 同时大量的教学任务花费了青年教师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 而越来越高的科研考核要求, 让高校青年教师压力与日俱增。

4 愈加严格的职称评审要求

高校青年教师一般都经过多年的求学, 才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 因此都希望多年的苦读能有所回报和体现, 所以青年教师普遍有较高的成就需要, 并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有一定的要求和规划。但是在目前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条件中, 学历要求、科研成果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也给青年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比如贵州省某高校针对评聘副教授, 在满足省内评审条件同时, 还必须具体以下条件: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具备博士学历;必须主持一项省级课题;发表3篇以上CSSCI论文。这些高要求, 足以说明在目前高校从原来的规模型扩张到现在的内涵式发展背景下, 不断提高的教师层次要求, 成为了大部分高校的共识。而在各地的高校职称评审条件中, 重科研轻教学是普遍的现象。这也导致了高校青年教师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方面倍感压力的原因之一。

5 相对较低的个人收入和较高的消费支出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教师的待遇有了较大改善, 社会上普遍认为高校教师的收入较高, 并将其划入到高收入群体, 但实际情况并未如此。高校教师的收入水平主要取决于入职的年限的长短、职称职务的高低、学历水平的高低, 如果是有学术地位的专家学者还会享有一定金额的政府津贴。而高校中青年教师由于工作时间短、职称低, 和老教师相比存在相当的差距。而且高校在管理体制上, 其福利资源都向那些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倾斜, 而只有助教、讲师职称的青年教师, 在高校各种福利系统中永远处于末端。高校青年教师大多都是完成了硕士或博士学业, 30岁出头的年轻人, 他们正面临着结婚、住房、子女教育等现实问题, 现实的较低的个人收入和较高的消费支出之间的矛盾, 导致生活压力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1]杨剑、陈开梅、刘晓伟.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6) .

[2]尹平、李丽、娜陆芳.高校教师压力状况调查及其应对方式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1) .

教师职业压力与教师专业发展分析 篇7

一、目前我国教师职业者所面临的压力

在我们最初的认知里, 教师的职责就是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只有优秀的学生将来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但就目前教育发展的普及程度而言, 教育的意义其实并不能只停留在这一表面层次。在一个繁荣的国度里, 教育资源是共享的, 应该达到物尽所用, 教育者应该尽其所能, 让尽可能多的有意愿接受教育的人, 在适当的时间接受良好的教育。

(一) 学校陈旧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压力

中国的学校一般而言都秉承着一路走来的传统管理模式, 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 更对从业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过于严格和苛刻的管理细则, 并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出现的教育问题。因为教师本身是具有怀疑、独立、批判意识和自由精神的, 他们依靠自身独有的特质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研究, 可以将他们的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继而传播给学生。过于细致严格的管理制度, 只会让教师感到从业无力、未来渺茫, 倦怠的职业热情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成果。而这将产生教育资源的又一种浪费现象。

(二) 教师的权益无法得到可靠的保障, 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教师因为处于特殊的社会地位, 这也就决定了他们不得不面对比别人更大的人际交往压力。包括与学校各科室领导之间如何相处, 同事之间的相处之道, 与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沟通问题等。哪方面的关系处理不好都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另外, 一些学校“以分数论学生, 以升学率论教师”的做法, 在岗位间竞聘、学校职称评优的活动中, 无形之中加剧了教师们之间的竞争, 让原本就复杂的人际关系更为复杂, 这样一来, 就很容易加重教师的自我不良情绪和心理上的疲劳感。

(三) 教育改革、专业发展构成教师新的压力

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 也要求其教育在原有的水平上提升到另一个高度。教育行政部门曾出台实施的教师聘任、末位淘汰等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职业的压力。机构的调整必定会以新的组织方式出现, 在一些方面改变教师的教学任务和角色, 这就出现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种不确定性会使人偏离原有熟悉的人生规划及自我认知, 让没有相应的能力和心理准备的那些教师很难适应, 这所导致的冲突虽无形却又让教师不得不面对,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职业生活的幸福感。

(四) 个人生活因素也是教师产生压力的来源

教师是特殊的从业人群, 除了面对在学校的种种压力, 也要面对生活的琐碎烦恼。每个人的生活变化喜怒无常, 无论这些变化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都需要我们心平气和地想办法解决, 消极的接受是最不明智的选择。教师的工作特性, 决定了其时间长、任务繁重的工作状态。久而久之, 他们和身边的亲朋好友沟通交流的时间很少, 感情生活匮乏, 工作的压力无人诉说, 心理自然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二、目前我国教师专业的发展

(一) 教师专业的发展

从目前的多种研究数据看来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观点, 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成长与动态循环的一种特殊的模式。教师的专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历程, 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通过特制的专业成长培养方案、计划内的在职进修等等予以改进, 进而得到提升空间的机会。目前而止, 我们实施过的措施更偏向于通过制定系统化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发展计划等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凡通过在职进修的活动与专业成长培养的方案要求, 都可在一定层次上促使教师经历再成长、再学习的历练过程, 进而有效改善教师所面临的职业挫折感、衰退心理等的特征, 达到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潜能目标。

(二) 教师专业发展重点。

教师从一个不成熟的择业者到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学习是一个必经的发展历程。无数的实践证明, 教师的发展存在无限的空间, 只要不断的向专业方向努力, 获得职业发展就是绝对存在的。教师无时无刻都需要不断地学习适应变化着的教学环境, 不断地增长专业能力, 使其从胜任本职工作, 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努力。对于已经踏上教学工作岗位的教师, 虽然经过了职前的教育训练并获得了教师的任职资格, 但这距离他成为成熟的教学专业人员还有一段距离。一名新教师到专家级别的教师的成长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 还需要无限的耐力和责任感。教师只有深切明白这一特点并努力付诸实践才能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三) 教师发展的阶段性。

像万物生长变化一样, 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在一定的时间段显现出阶段性, 教师发展的中心是专业成长。教师要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 除了做好本质的教学工作外, 还需要长期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不断的提高专业水平, 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教师从步入学校的初到者到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教师, 甚至于教育教学专家, 都需要实现逐步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过程, 要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一系列不同的专业发展经验。

目前, 在我们可以预见的未来, 教师职业压力与教师专业的发展存在着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都会在一定时间内得到逐步的改善, 教育乃一国的发展之本, 振兴之源, 在我国经济日益兴盛的今天, 教育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提高教育水平的事项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上日程, 而要完成这个目标, 缓解教师职业的压力的问题就势必会得到最适当处理, 教师专业的发展空间会呈现出更为广阔的上升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玉萍.中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压力问题的成因对策[J].教育探索, 2005, (8) .

职业压力分析 篇8

近些年来,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人类社会已经从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社会逐渐转向了现代化的信息社会, 人们成了社会的主要劳动者, 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但是, 随着人口不断地增加, 不但提升了各行各业的工作要求, 也加剧了市场激烈的竞争, 在当代人的生活中出现了“紧张的工作, 沉重的负担”。工作压力所引发的各种问题不但体现在劳动工作上, 还严重的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一、职业倦怠调查背景

一般而言, “压力” (Stress) 是指在工作中, 人们在面对的人际关系和责任等要求的时候, 所感受到的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紧张状态。生理学家Walter Cannon指出, 个体在受到外在威胁的时候, 会本能的产生一种紧张状态, 这是个体的本能反应。而具有“压力之父”的医学家Hans Selye研究了压力的产生, 并指出:“压力是非特殊反应”, 是个体在面对压力的反应。同时, Hans Selye还系统的指出了“压力”的概念, 即人体是按照阶段来适应压力的, 在每个阶段中, 成功抵抗的程度和压力源的强度持续的时间具有很紧密的联系。物理学家认为:压力是外界环境对个体的一种刺激, 物体的形变受外界压力的存在而存在。由此, 也可以把压力看作个体身心由于外界环境的刺激, 产生了紧张和恐惧的心理状态, 当压力超过一定范围的时候, 就可能影响到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公务员的工作不但时间长、压力大, 而且人际关系复杂、应酬多, 职务和职位千差万别, 工种和岗位也多种多样, 工作性质和方式也不同。因此公务员很容易产生身心疲惫感。根据调查发现, 公务员的工作时间和精力73.0%用于了日常办公, 其中21.7%用于开会, 34.9%用于写材料。百分之二十五的公务员每天的工作时间为8小时, 有的甚至超过了10小时, 百分之十七的公务员工作在10小时以上。48.0%的公务员认为工作压力大, 认为工作压力一般的占了43.0%, 年龄在40岁作用的中青年队伍压力最大。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 公务员对自己心理健康“满意”的占了48.7%, “不满意的”占了12.3%, “一般”的占了36.8%。在中央部署单位中, 公务员对心理健康的“满意”比重是44.7%, 而省级单位公务员对心理健康“满意”比重是53.2%。在全国范围中, 东北地区公务员的心理压力要比其他地区高一些;公务员具有高水平的学历, 承受心理压力的水平也高, 而家庭幸福的公务员要比不幸福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根据调查资料显示, 在不同的程度上, 很多公务员在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上, 出现了职业倦怠状况。另外, 公务员由于教育程度、职位、婚姻、级别、工作地区等不同, 职业倦怠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在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上, 县级和乡镇单位中的公务员和市级、省属以及中央部署单位的公务员, 具有显著的差异, 职业倦怠水平明显的偏高。而职业倦怠和公务员教育水平则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公务员职业倦怠水平越高, 受教育的水平越低, 同时, 公务员家庭幸福的话, 对工作具有热情, 职业倦怠水平也低。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 公务员工作压力大, 但是在职业倦怠水平上, 却比其他地区要低。调查显示, 公务员队伍普遍存在着加班的现象, 一些高职位的公务员在工作中的应酬则成了很大的负担。据统计我国90%以上中科级以下的公务员由于工作任务繁重, 升迁难度大等原因, 出现职业倦怠;另外资源分配存在着不公现象, 也使公务员滋长了不平衡的心理。而在教育培训上, 国家主要是对高层公务员进行培训, 从而导致一般公务员在工作上, 会产生倦怠和消极的情绪。

二、调查结果

职业压力分析 篇9

一、信息技术教师的压力分析

造成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压力过度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社会及学校、教师个人。

(一) 社会及学校因素

1. 知识更新加快。

目前, 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新的课程标准相继出台, 教材更新速度加快, 先进的教育教学和课程理念得到广泛传播,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纷纷涌现。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时刻走在教育的前沿, 不断学习各种技术手段和教育理念, 更好地优化教学。

2. 分配任务多, 多重角色冲突。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 (www.nrcce.com) 中的一个帖子形象地刻画了信息技术教师的状况:“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有时真有一种疲于奔命的感觉。我总在满课的同时还要经常熬夜为同事制作课件, 如果电教员忙不过来也要承担录像的任务;老师们的计算机出了毛病, 会风风火火地找我来修;机房的卫生要常打扫;学生的竞赛活动要加班辅导;老师们做课, 有时要不厌其烦地讲解多媒体教室设备的使用方法;有时还要充当打字员……”

3. 上级检查, 达标评比多。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 教育信息化水平为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度。每次检查, 信息技术教师就开始更忙碌起来:检查教学设备, 拟定、完善学校信息化方案, 帮助公开课教师制作课件。所有这些都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极大的压力。

4. 考评标准模糊, 业绩难以量化。

其他教师的考评都有明确的标准, 但信息技术教师的考评标准并未完善, 加之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本身就不明确, 人们对哪些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本职工作并未搞清楚。信息技术教师的业绩难以量化, 是困惑他们的主要问题之一。

5. 课堂混乱。

信息技术课堂中常存在下列现象:学生玩游戏、聊QQ, 却不喜欢听课;机器数目少于学生人数, 且配置低、故障率高, 影响使用;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引起“混乱”——辩论变成了“吵”论、小组讨论变成了小组“聊天”;小组协作学习中部分学生完成所有任务, 其他人无事可做或惹是生非;学生对互评、自评敷衍了事。这仅是信息技术教师经常抱怨的一部分“问题”, 还有一些始料未及的突发情况。

(二) 个人因素

1. 专业职能不过关。

专业职能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就信息技术教师来说, 专业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科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实践知识;专业能力包括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研究能力、课程整合能力、驾驭信息能力、资源开发能力、交际协调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如此多的知识能力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掌握, 使他们常处在紧张的状态, 知识能力不能面面俱到。

2. 自我并不认同该学科, 感到课程前景暗淡。

由于来自社会学校的外在影响, 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对本学科产生怀疑, 感到课程前景暗淡, 似乎自己并不认同该学科, 这样在工作中自然没有积极性, 不会取得某些成就, 进而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

3. 对工作本身缺乏兴趣。

兴趣是做好工作的内在驱动力。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 甚至对教书缺乏兴趣。考评的时候不能有很好的成绩, 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 所以很多时候心情沮丧。

二、减轻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压力的建议

导致信息技术教师产生压力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压力的缓解也需要社会、学校及个人共同努力解决。就此,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 正确认识自我, 不断完善自身素质。

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对自己的期望做一些调整, 从多渠道了解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其限制性, 在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的基础上, 建立合理适度的专业化期望;另一方面要不断学习, 提高专业知能, 完善自己素质。

(二) 人际关系良好, 并促成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发挥角色作用、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与其他学科教师和睦相处的同时, 信息技术教师应与本学科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并未建立, 各信息技术教师要多交流, 在交流中增长知识, 并从有经验的同行那里得到支持和鼓励。

(三) 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自身的定位明确。

信息技术教师首先是教师, 本职工作就是把课教好, 此外还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推动者。但推进信息化绝不能仅靠信息技术教师, 还有赖于所有教师信息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可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 挖掘他们的潜力, 帮助他们独立完成课件。同时, 信息技术教师应集中精力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做出些成绩, 赢得认可。

(四) 建立完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考评标准。

由于信息技术纳入高考, 信息技术教师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学人员, 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责规范及考评标准, 使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得到公平的量化。

(五) 在欠发达地区, 学校家长对信息技术教师应多加理解认同和支持。

经常听到一些欠发达地区家长的抱怨:“没开信息技术课, 孩子就不会上网、聊天、打游戏。”好像是信息技术课的错, 所以会对信息技术教师“深恶痛绝之”。凡事过犹不及。上网聊天是交流获取信息的手段, 初识电脑学生很容易对这些新鲜玩意感兴趣, 如不加以引导, 学生很容易沉迷于网络聊天、游戏等的虚幻世界。信息技术教师应多向学生强调计算机的实用方便性, 引导学生关注游戏背后的技术, 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久而久之, 学生会明白与其沉迷于别人的游戏, 不如自己开发更有乐趣。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压力还有进一步增大的可能。信息技术教师对此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力。只有心理健康的信息技术教师, 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信息素养高的学生, 才能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以不断的创新精神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在素质教育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新一轮课改的深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日渐凸显。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践行者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灵魂人物——信息技术教师则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笔者从社会及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自身两个因素分析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压力, 然后就如何减压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压力

参考文献

[1]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7.

[3]陈红, 黄宇星.小议信息技术课堂纪律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 (5) .

[4]张义兵.信息技术教师素养:结构与形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5]金向丽, 林刚.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定位[J].江西教育, 2003, (5) .

[6]刘赣红, 贺伟荣.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 (6) .

如何缓解护士职业压力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56-02

护理工作是护士对人们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判断与处理,护理工作是高压力的工作[1]。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随着社会对护士的期望与要求的提高,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护士及护理工作责任大、技术操作多、工作不规律、工作量大、护理相关人员缺乏,调整不当,不但会出现一系列身心问题,而且会降低工作质量,影响医护关系,严重者还可引发医疗事故[2]。职业压力既影响工作质量,又影响身心健康。因此深入了解护理人员的压力构成及减压方法,对提高医疗质量及保护护士身心健康尤为重要。

1 护士的压力来源 压力源是产生压力的事物,护理工作中的压力源既可来自护士本身,也可来自工作环境。职业特点有文献报道,日常超负荷的工作量、频繁的倒班、持续紧张的情绪刺激,是护士职业的特点。此职业特点可加重护士的工作压力感,增加其心理压力,严重者可发生精力耗竭综合征或慢性疲劳综合征。

1.1 病人压力 大部分病人对疾病知识缺乏,对医疗技术服务期望过高,认为只要进了医院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护士应对病人百依百顺,执行治疗、护理操作慢一点、一针不见血、打针打痛了、呼唤帮助不及时、说话语气不注意等都会导致病人的不满意,动不动就对护士发火,甚至投诉、威胁,使护士感觉工作起来太被动,时时处处担惊受怕,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造成护士对专业信念的动摇。

1.2 值夜班使生物钟被破坏 三班倒扰乱了护士的生物钟,可引起失眠、饮食代谢紊乱、慢性疲劳、神经衰弱等严重损坏护士身心健康,给护士造成巨大压力。另外患者病情重、患者家属要求太高、上班的护士太少。

1.3 家庭压力 护士基本上都是女性,同时担负着家庭和工作的多角色,既要搞好工作,又要照顾老人、孩子,经常使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久而久之,造成神经衰弱;有些家庭成员对护士工作不了解,配合、支持不够,认为就是打针发药,累不到哪里去,没有给护士更多关爱;上班时间日夜倒,造成家庭生活不规律,增加了护士的身心压力。

1.4 复杂的人际关系 护士在工作中产生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护士之间、医护之间,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则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发生冲突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护士的工作,尤其是涉及护患关系。护士即使遇到被误解及冤枉的情况,遇到言行伤害的病人,从职业的角度,护士必须保持平和和冷静,以宽容大度继续承担应负的职则,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做出精神妥协,大多数人缺乏自我心理调节训练,一旦在工作中受挫,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从而造成护患冲突,产生人际障碍。

1.5 文化差异,心理承受力差 由于目前医院接收的新分配护士均为大专及以上学历,中专学历限制了晋升速度、影响个人发展,为了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她们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以此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如此的不平等导致了不平衡心理,又形成了无形的压力。

2 对策

2.1 有效的时间管理 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了解自己的生物钟,时刻使自己保持清醒状态。学会说“不”,要学会放弃一些不属于自己工作范畴的事,不要使自己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规定每项工作的完成时间,改变拖延的习惯。

2.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提高自身修养及内涵,与人为善,经常参加一些健康的学习、娱乐和文化活动。学会倾听与倾诉,必要时可需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予以帮助疏解、排除压力。

2.3 平衡饮食,注意休息 避免或减少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等食物,减少咖啡、乙醇以及其他不健康饮食成分,同时要学会休息。

2.4 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既可增强身体素质也可以是一种发泄不满情绪的渠道。利用休息組织一些户外活动如登山、蹦极等多亲近大自然,有利于放松心情,必要时也可以找一种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发泄一下情绪。

2.5 自我调整,减轻和消除压力 在工作中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脑力和体力劳动交替进行,有计划的安排工作和学习。当出现负性情绪时,寻求正确可行的发泄方式,如向家人倾诉、与朋友交谈、参加娱乐活动、多阅读各方面的书籍或借助音乐等,以释放和调节不良情绪。事实证明:自我放松心情,自我缓解压力,自我积极向上,既能调节自己的情绪,也能较好的处理好医院内部各种复杂的人事以及医护患关系。

3 小结

护理人员要从自己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以良好的工作业绩赢得病人、家属及社会的认可。对病人进行权利和义务的宣传教育,增加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尊重,提高护士工资的收入和福利待遇。在生活中,对家人、朋友、同事多关心、多理解、多帮助、营造快乐、舒适的工作环境可缓解工作压力,减少护患纠纷,使自己身心健康、工作愉快。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工作的积极态度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病人的生命安全。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构建融洽的护患关系,掌握护患沟通技巧,是提高住院病人满意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工作环境、高超的服务技巧、正确的服务理念,是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晓颖.国内外护士职业、压力研究[J].国际护理杂志,2006,25(1):4~7

职业压力分析 篇11

关键词:护士,职业,心理压力,护理对策

心理压力是个体对作用自身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 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及心理紧张性反映状态的过程。不仅是心理学上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 而且是影响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1]。临床工作中护士承受的心理压力已成为职业危险, 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还影响工作热情及工作效率, 更会影响到临床护理质量的好坏, 现将造成护士心理压力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报告如下。

1 护士产生压力的原因

1.1 护士工作繁重及价值不能体现

护士工作的琐碎、繁重、倒班等给护士造成体力上的压力。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 要应付生离死别的场面, 加重了护士的心理负荷。护士的工作价值得不到真正体现, 缺乏“个人成就感”, 造成了护士内心期望与现实的冲突, 是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2]。

1.2 护理工作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众多的人际冲突

医院就如同一个“小社会”, 不仅要面对领导的考查, 还要面对患者及其家属的诸多问题, 当今患者法律意识增强, “举证责任倒置”给护士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护士在这个错综复杂的“小社会”中, 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 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 这也是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2]。

1.3 护理的职业特点与心理承受能力

护士经常要面对危重患者, 面对死亡, 有关文献报道, 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 除对护士造成直接心理压力外, 还导致继发的心理情绪影响,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工作更易发生差错事故[3]。护理工作繁杂辛苦、技术性强、服务对象的不理解从而导致护士心理失衡, 表现出不耐烦、易怒, 言语举止失常。在这种状态下, 心理承受压力能力较差, 可应对资源缺乏, 不能科学地应用心理学知识调节自己的工作和情绪, 造成对压力的易感状态。

1.4 心理学知识的缺乏和业务技术知识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 对护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使护士需要不断学习, 新护士在心理、业务技术上均不断更新知识, 造成了护士智能上的压力。不能承受护理工作, 更易发生内疚、灰心或无耐等一系列心理紊乱综合征[4]。

1.5 其他因素

护理管理者的不正确管理也会造成护士压力, 当护士因健康引起自身等情绪多变、易怒, 难以控制与患者发生冲突时, 采取强制性的行为命令手段约束护士行为, 这种简单的处理方法给护士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

2 应对措施

2.1 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业务水平, 改善护士工作环境, 提高护士社会地位

增加护士编制, 健全后勤系统, 减少非护理性工作, 提高护士地位, 提高护士薪金待遇, 重视劳务价值, 使护士得到合理报酬。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同时, 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 保持护士的自尊和信心[5]。

2.2 监测护士的紧张度, 做好自我心理调适

护理工作需要一定程度的压力, 但心理压力过大则可产生危险。因此, 必须时刻测评护士的紧张度, 及时调整护士的状态, 以防心理危机[6]。观察是否有脾气暴躁、过度紧张、焦虑、情感脆弱以及头痛、疲劳感、睡眠障碍等,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需积极采取适当的放松技巧, 可与家人、朋友倾诉, 使他们的苦恼得以宣泄, 正确认识人生观、价值观, 增强心理疏导, 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况, 恢复心理健康。调节潜意识对自身的评价, 积极参加运动锻炼, 使身心得到放松, 舒缓压力。张波等[7]指出, 消除工作中压力的方法为做几次深呼吸, 适当的伸展运动, 调节潜意识对自身的评价, 决定做什么事情。

2.3 正确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

无论是护患、医护还是护护关系, 都应正确维护和处理, 主动了解患者心态, 与医生做到良好沟通, 同事之间相互学习, 这样才能处理好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

2.4 提高护士对压力的适应能力

通过加强三基三严培训, 组织各种应急情况的演练, 积极争取外出深造的学习机会。加强护士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业务能力培训, 以减少无效反复行为, 改变盲目持久的注意力, 高度集中的心理紧张状态, 以提高应付压力能力。同时培养护士的积极情感, 加强意志锻炼, 坚定必胜信心, 以提高心理耐受能力, 从容面对压力。

2.5 管理者的合理管理

管理者应遵循人性化管理, 从细节入手, 与护士建立理解、支持、友爱的关系, 应多一些关怀, 少一些训斥, 帮助护士保持积极向上的愉快的心情。在护士中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有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 同时在满足护士一般需求的基础上注重提高护士生活质量, 最大可能地满足其需求, 最大限度地缓解其身心压力, 发挥护理工作在维护人类健康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 2001:119-121.

[2]赵莉.护士心理压力与自我调整的探论[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2, 12 (2) :34-35.

[3]袁彬娥, 叶文琴.影响护士职业心理的诸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 1994, (11) :33.

[4]陈显宁, 高若贤, 王海英.患者和或家属参与护士计划工作的应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3) :3-5.

[5]王菊香, 叶志弘.应用同事支持系统缓解护士心理压力[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9) :685-687.

[6]孙欣, 潘绍山.开展心理咨询关心护理健康[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 19 (4) :55.

上一篇:资金管理问题下一篇:器乐教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