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职业压力(共12篇)
高职教师职业压力 篇1
教育,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年轻一代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学习过程, 只有历经学习的过程, 才会使之在生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不断创新。年轻的一代才会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注入更为鲜活的血液, 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教师职业之所以被认为是特殊的职业, 其社会属性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并由此衍生出教师教育的意义以及对教育从业者素质的特别要求。
一、目前我国教师职业者所面临的压力
在我们最初的认知里, 教师的职责就是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只有优秀的学生将来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但就目前教育发展的普及程度而言, 教育的意义其实并不能只停留在这一表面层次。在一个繁荣的国度里, 教育资源是共享的, 应该达到物尽所用, 教育者应该尽其所能, 让尽可能多的有意愿接受教育的人, 在适当的时间接受良好的教育。
(一) 学校陈旧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压力
中国的学校一般而言都秉承着一路走来的传统管理模式, 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 更对从业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过于严格和苛刻的管理细则, 并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出现的教育问题。因为教师本身是具有怀疑、独立、批判意识和自由精神的, 他们依靠自身独有的特质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研究, 可以将他们的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继而传播给学生。过于细致严格的管理制度, 只会让教师感到从业无力、未来渺茫, 倦怠的职业热情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成果。而这将产生教育资源的又一种浪费现象。
(二) 教师的权益无法得到可靠的保障, 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教师因为处于特殊的社会地位, 这也就决定了他们不得不面对比别人更大的人际交往压力。包括与学校各科室领导之间如何相处, 同事之间的相处之道, 与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沟通问题等。哪方面的关系处理不好都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另外, 一些学校“以分数论学生, 以升学率论教师”的做法, 在岗位间竞聘、学校职称评优的活动中, 无形之中加剧了教师们之间的竞争, 让原本就复杂的人际关系更为复杂, 这样一来, 就很容易加重教师的自我不良情绪和心理上的疲劳感。
(三) 教育改革、专业发展构成教师新的压力
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 也要求其教育在原有的水平上提升到另一个高度。教育行政部门曾出台实施的教师聘任、末位淘汰等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职业的压力。机构的调整必定会以新的组织方式出现, 在一些方面改变教师的教学任务和角色, 这就出现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种不确定性会使人偏离原有熟悉的人生规划及自我认知, 让没有相应的能力和心理准备的那些教师很难适应, 这所导致的冲突虽无形却又让教师不得不面对,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职业生活的幸福感。
(四) 个人生活因素也是教师产生压力的来源
教师是特殊的从业人群, 除了面对在学校的种种压力, 也要面对生活的琐碎烦恼。每个人的生活变化喜怒无常, 无论这些变化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都需要我们心平气和地想办法解决, 消极的接受是最不明智的选择。教师的工作特性, 决定了其时间长、任务繁重的工作状态。久而久之, 他们和身边的亲朋好友沟通交流的时间很少, 感情生活匮乏, 工作的压力无人诉说, 心理自然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二、目前我国教师专业的发展
(一) 教师专业的发展
从目前的多种研究数据看来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观点, 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成长与动态循环的一种特殊的模式。教师的专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历程, 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通过特制的专业成长培养方案、计划内的在职进修等等予以改进, 进而得到提升空间的机会。目前而止, 我们实施过的措施更偏向于通过制定系统化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发展计划等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凡通过在职进修的活动与专业成长培养的方案要求, 都可在一定层次上促使教师经历再成长、再学习的历练过程, 进而有效改善教师所面临的职业挫折感、衰退心理等的特征, 达到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潜能目标。
(二) 教师专业发展重点。
教师从一个不成熟的择业者到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学习是一个必经的发展历程。无数的实践证明, 教师的发展存在无限的空间, 只要不断的向专业方向努力, 获得职业发展就是绝对存在的。教师无时无刻都需要不断地学习适应变化着的教学环境, 不断地增长专业能力, 使其从胜任本职工作, 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努力。对于已经踏上教学工作岗位的教师, 虽然经过了职前的教育训练并获得了教师的任职资格, 但这距离他成为成熟的教学专业人员还有一段距离。一名新教师到专家级别的教师的成长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 还需要无限的耐力和责任感。教师只有深切明白这一特点并努力付诸实践才能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三) 教师发展的阶段性。
像万物生长变化一样, 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在一定的时间段显现出阶段性, 教师发展的中心是专业成长。教师要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 除了做好本质的教学工作外, 还需要长期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不断的提高专业水平, 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教师从步入学校的初到者到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教师, 甚至于教育教学专家, 都需要实现逐步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过程, 要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一系列不同的专业发展经验。
目前, 在我们可以预见的未来, 教师职业压力与教师专业的发展存在着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都会在一定时间内得到逐步的改善, 教育乃一国的发展之本, 振兴之源, 在我国经济日益兴盛的今天, 教育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提高教育水平的事项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上日程, 而要完成这个目标, 缓解教师职业的压力的问题就势必会得到最适当处理, 教师专业的发展空间会呈现出更为广阔的上升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玉萍.中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压力问题的成因对策[J].教育探索, 2005, (8) .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高职教师职业压力 篇2
高校教师是大学的核心,他们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也肩负着各个专业学科的科研探索的使命。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特别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有关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倦怠以及离职问题已经受到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关注。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他们担负着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也做出了大量的贡献。然而,青年教师往往属于高校中的“弱势”群体,许多合理需求得不到重视,而且在目前的高校教育改革中受到了最大的冲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综合分析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的来源,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经济待遇偏低造成的压力。高校教师既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学,又要想方设法搞科研,同时还要进行服务社会等活动,确实是个高付出的行业,付出的是时间、精力、学识,甚至是生命。根据动机期望价值理论,高付出的劳动,应该得到高收入回报。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大部分高校教师,尤其是专科学校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水平还是较低的。特别是年轻教师,相比社会上的其他职业而言,他们在求学期间所花费的时间远远长于普通职业者,而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却因为资历低、职称低,难争取到科研项目,得不到科研经费支持。工资福利待遇低,而学习、生活、交友、养老、育小等开支又很高,这使他们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2、教学工作带来的职业压力。~般而言在各个高校中,青年教师群体往往承担了相对来说更繁重的教学任务,而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却又不够丰富,因此如何才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任务的要求,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最终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是许多青年教师倍感压力的事情。而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教学资源相对不足,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断加重,花费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评定等教学工作上的时间逐渐增多。如何应对教学任务加重的同时还要保证教学质量,更是让青年教师身受更大的职业压力。
3、学历提升的压力。众所周知,高校教师的学历门槛正在节节攀升。近些年来,继全国重点高校,省属高校也规定除个别专业聘用硕士外,其它专业必须是博士才有资格应聘。对于今天的高校青年教师来说,无论是为了自身的生存,还是为了符合国家和学校对教师的要求,都在为自己的学历提升而努力奋斗。而学历的提升,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另一方面也需要付出大量的资金成本或者机会成本,这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主要的职业压力来源。
4、科研工作带来的压力。发展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它直接关系到高校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而青年教师往往是各个科研项目组中的主力军,既有自己的科研任务,也担负着一定的对硕士,博士进行指导的职责。科研任务的考核模式一般都是要求发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论文。但学术论文应该是科学研究成果积累的产物,其产生过程是非常严肃的,时间有的长达几年乃至更一长。但目前由于科研考核有论文指标的压力,教师在繁重教学、服务社会的同时,不得不占用闲暇时间从事科学研究,进行论文写作。另外高校科研考核、职称晋升、教师评奖等都明确提出要有科研项目。而每年立项的科研项目数量有限,僧多粥少。而青年教师往往很难独立的申请到科研项目,这样又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术发展。
5、制度造成的压力。现今不少高校多采用聘任职务与职称分开,以往高校里面教授,副教授一旦评上基本上就高枕无忧了,而如今的人事聘任制度却打破了这种平静,从好处来说,有效调动了高校教师的积极性,但是也造成了一种人人自危的氛围,给教师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另外职称评定对于教师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职称评审带来的压力最主要的是科研项目的级别和学术论文的质量要求较高。这些对于青年教师来说都意味着巨大的压力。
6、社会期望带来的压力。高等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学校和高校教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尤其对高校教师寄予了很高的要求和期望。而过高的要求和期望往往会使高校教师产生压力感。但是高校扩招,高等教育改革等制度上的变化,造成了高等教育的一些问题,如教学质量差,学生素质下降,学生就业问题,都成了社会对于高校教师提出批评的原因,他们因为这些可能并不属于他们的原因而遭受指责,也加重了他们的压力感。
职业压力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来说是普遍存在的,为了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学校应该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如在制度上对青年教师进行照顾,减轻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负担,提高青年教师的福利待遇,为青年教师的学历提升制定合理的机制,提供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为青年教师的晋升提供更多的机会。
高中教师职业压力缓解策略 篇3
笔者认为,对高中教师面临的压力,一般可以从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考虑缓解。就社会方面而言(政府是主要承担者),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相应提高教师待遇及教师社会地位,营造教师有效的减压场。就学校而言,学校领导者应关注教师心理发展,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公正评价,并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广阔发展空间,成为教师的减压仓。就教师自身而言,应正确对待压力,做心理健康的主人,有效减压者。面对职业压力,做自我心理调控:采取积极认知、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善于调节情绪,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主动适应环境,勇于改变自我;运用自我暗示,有效控制自我等。
一、教师:做心理健康的主人,有效减压者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重要性始终存在,而学校教育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教师协调使用自己的能量和有效教育资源,发挥教育才智和人格魅力的基础上的。教师全部人格系统的协调,适度的工作压力或动机,高效教学能力的行动研习等,是教师享受教育过程、体验教育成功和师生情谊的前提。教师必须时刻做自己的主人,一方面拓展知识视野,增进工作能力,加强协作和反思,以增强教学能量,最大限度获取工作成就,成长自己;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压力,学会调节,减轻压力,以最佳状态,最饱满的姿态迎接各种挑战。
教师进行自我压力管理的目的,就是为自己寻找一种策略,从而让自己在这个充满选择的现代社会中游刃有余,既充分利用高速度的优势,又能从中享受生活带来的便利。而要想达到这种理想的状态,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我,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时刻能够掌握主动权。人的高质量的生命状态是系统平衡的结果,所谓教师自我压力管理,就是要努力学会在生活的四个领域(工作诚就、身体履康、家息交际、精神坟化)之间保持平衡。
二、学校:做教师心理健康的护航员,有效减压仓
从健康资源的流向和实践看,教师的满足是源,学生和家长的满足是流,学校中教师之间的和谐而密切的关系是满足学生和家长需要的保证。因此,现代学校不仅要着力提高教师能力,加强教师专业建设,建构良好的学校团队文化,使学校迈向一个善于学习与反思的机构,而且应把学校建设成比较温馨的场所,关注教师满足状态和健康状态。为此,应建设规范条件下的鼓励与尊重文化,营造成长型业务与学习型气氛,加强沟通,在公平和公正的前提下,善待教师的个人偏好与特长,让每一个教师都获得成功,让每一个教师保持身心健康和饱满的教育热情。
(1)提供咨询和心理服务。学校应该提供校内外咨询服务,以减少教师的心理不健康现象。
(2)增加对教师的支持。学校的支持有助于教师解决工作问题及后顾之忧。学校支持包括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两方面,具体可表现在优化学校的人员配置、改善工作条件、通过管理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支持教师的教学及对教师的劳动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等方面。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学校对教师成长的帮助,包括引导他们用积极健康的情绪直面环境、问题,引导他们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等,这是对教师最好的支持。
(3)改进学校的管理。学校管理不当是教师工作不满意的根源之一,因此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加以改进,以使教师处于良好管理的环境中。
(4)高效沟通,建立信任。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在于学校是一个人才集居的地方,教师独立工作能力比较强,自我意识强烈,而知情意识和交往需求也比较高,因此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清除沟通障碍,有效促进学校内的沟通。
三、政府:做教师心理健康的指导和政策支持,有效减压场
尊重人才,尊重教师,必须从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做起。政府部分要切实关心教师,提高教师经济、社会地位,努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要成立专门的研究和指导机构,帮助教师减轻压力,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1)加强在职培训。高质量的培训是缓解教师压力的间接途径。不仅教学人员应该接受较高质量的培训,而且行政人员也需要相关的训练。培训教师不仅包括业务提高,而且应唤起他们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兴趣,还应传授人际交往的技巧;而对行政人员的培训则要注重向他们传授与教师交流的技巧、人事管理的方法以及财政管理的技能。
(2)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在许多国家,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往往得不到与其他专业人员同等的待遇,这使教师的心理失衡,失落感由此而生,压力也随之出现。对此,较直接的解决方法是增加教师的物质鼓励,在经济上对他们的工作予以肯定。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从而引起公众关注教师的工作,认可他们的劳动,也可促进教师对自我价值的认识,提高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满意程度。
(3)正确实行改革。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但是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会给教师带来压力。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改革,包括请教师提供建议、参与策划,逐步进行改革,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改革信息等。
高职教师职业压力 篇4
调查对象情况
在沈阳及周边地区9所中职学校中,选取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共计1000份,回收858份,其中有效问卷831份。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研究工具
(一)教师职业压力问卷
朱丛书、申继亮编制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卷原有46个题项,由20名职教教师答此问卷,根据反馈意见,删除与中职学校情况不相符的4个题目,再对剩余题目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项目分析,保留鉴别力指数均大于0.3的题项,得到的中职教师职业压力问卷,共计42个题目。
对该问卷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因素分析,得到工作负荷、学生因素、环境因素、自我发展与职业期望(以下简称发展期望)、家庭人际共5个因子。研究采用5点计分法,其中,没有压力记1分,压力很大记5分,得分越高,说明承受的职业压力越大。
根据调查对象职业压力测试分数计算总问卷和分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得出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显示总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35,分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在0.781~0.857之间。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0以上,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70以上,表明该问卷在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二)教师职业倦怠问卷
采用吴真、赵子真改编的中职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其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因素分析,得到情绪衰竭维度、成就感维度、人格解体维度共3个因子。采用5点记分法,从未如此记1分,经常如此记5分。其中,情绪衰竭与人格解体两维度得分越高,倦怠程度越重;成就感维度反向记分,即得分越低成就感越低,倦怠越严重。根据调查对象职业倦怠测试分数计算总问卷和分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得出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显示总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31,分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在0.745~0.802之间。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0以上,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70以上,表明该问卷在本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调查结果
(一)对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
职业压力问卷各项目的得分如表4所示。结果显示,与学生因素、自我发展及工作负荷相关的项目分值大于均值3,得分较高。
职业压力各因素的均值与标准差如表5所示。结果显示,中职教师来自环境因素与家庭人际关系的压力值较小,而在学生因素、发展期望、工作负荷三个方面的压力值较大,所以中职教师面临的最大压力来自于这三个方面。
此外,问卷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题目,由教师列出本学期的最大压力事件,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学生难管理、学生缺乏学习动机、评职称和收入较低。
(二)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一般状况
职业倦怠问卷各项目的得分情况如表6所示。表中数值显示,与情绪衰竭有关的项得分较高,与成就感有关的项得分较低。
中职教师在职业倦怠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三个维度上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为3.16±0.54,1.95±0.34,2.72±0.36。由于问卷采用5点计分法,中数为3,所以从总体来看,中职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稍高,成就感较低,去个性化现象不太严重。
不同职称、是否担任班主任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的平均分如表7所示。就表7数据来看:(1)在情绪衰竭维度上,高级职称的教师比其他教师情绪衰竭更严重,同时也发现,班主任与初级职称教师的情绪衰竭也较为严重。(2)在人格解体维度上,初级职称与高级职称教师的人格解体倾向较严重,其次则是班主任。(3)在成就感维度上,中级职称教师的成就感最高,高级职称教师次之,而初级职称教师的成就感最低。由此来看,后者的倦怠倾向较为严重。
中职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
(一)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被调查者两个问卷总分进行相关分析,考察中职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统计结果为0.724(p<0.01)。可以看出,中职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中职教师所感受到的职业压力越大,职业倦怠程度越严重。
(二)职业压力各因素与职业倦怠各维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考察中职教师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法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中职教师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为因变量,职业压力各因子为预测变量,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法进行分析,考察教师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结果如表8所示。
注:*p<0.05,**p<0.01,***p<0.001
如表8所示,以职业压力各因子为预测变量预测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时,学生因素、工作负荷、家庭人际与发展期望四个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多元回归系数为0.519,四个因子的联合解释率为26.2%。学生因素(Beta=0.319,p<0.01)和工作负荷(Beta=0.307,p<0.01)对情绪衰竭有预测作用,表明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有正向影响。以职业压力各因子为预测变量预测职业倦怠的低个人成就感维度时,仅有学生因素与发展期望两个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多元回归系数为0.255,其联合解释率为6.5%。学生因素(Beta=0.183,p<0.05)和发展期望(Beta=0.178,p<0.05)对低个人成就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表明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有正向影响。以职业压力各因子为预测变量预测职业倦怠的人格解体维度时,只有环境因素与学生因素两个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多元回归系数为0.4747,两个因子的联合解释率为22.4%。工作负荷(Beta=0.402,p<0.01)和人际关系(Beta=0.251,p<0.01)对人格解体有预测作用,表明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有正向影响。
数据分析结果
研究采用教师职业压力与中职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831名沈阳市中职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状况做了调查,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教师成就感偏低。中职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三个维度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3.16±0.54,1.95±0.34,2.72±0.36。从总体来看,中职学校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稍偏高,成就感较低,去个性化现象不太严重。在当今社会,教师职业与经贸、金融和企业管理等有较好经济收入和较高社会地位的行业相比,越来越失去其对社会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使教师的尊严感和成就感大大降低,进而影响教师职业的稳定和发展,在职业教育领域,这种情况尤为严重,值得相关部门关注。
二是班主任、职称对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有显著影响。班主任教师更容易体验到倦怠,初级职称教师的成就感得分最低,职业倦怠情况最严重,直接造成学生管理和教育质量下降。
三是中职教师职业压力与其职业倦怠呈正相关。职业压力各因子分别对职业倦怠的三维度有预测作用。其中,学生因素、工作负荷、家庭人际关系与自我发展期望对情绪衰竭有预测作用;学生因素与自我发展期望对低成就感有预测作用;环境因素与学生因素对人格解体维度有预测作用。
缓解策略
从研究结果显而易见,职业倦怠是由学生因素、工作负荷以及低的发展期望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且不同因素对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具有不同的影响力。职业倦怠不是对某一特定事件的即时反应,而是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应过程。因此,缓解中职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各阶层的广泛关注。此外,还必须在中职学校和教师个人层面上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学校办学和管理的现状,为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负担,缓解其倦怠的心态。
摘要:随着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以及职业教育特殊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造成职教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日益凸显。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以中职教师职业压力调查表和职业倦怠量表为研究工具,对近千名相关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旨在为有效缓解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提供必要的数据和可靠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职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缓解策略
参考文献
[1]Harden R M.Stress,Pressure and Burnout In TeachersIs the Swan Exhausted?[J].Medical Teacher,1999(3).
[2]伍新春,张军.教师职业倦怠预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李永鑫.工作倦怠及其测量[J].心理科学,2003(3).
[4]杜时忠.教师道德从何而来[J].高等教育研究,2002(5).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文献综述 篇5
概述:
经众多文献的调查研究的数据显示,中小学教师由于其特殊的工作地位所受到的工作压力是巨大的,特别是在国内的教育政策下,这一现象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自工作压力一词正式提出后,中外关于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研究及相关文献也不断出现。为了了解国内关于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的文献研究情况,笔者检索了中国期刊网(检索式:题名=‘中学教师工作压力’并含‘小学教师工作压力’,模糊),获取检索结果1362篇。本文将基于这些数据从文献本身的统计学特点和文献内容的角度来分析国内关于中小学工作压力的文献研究现状。
正文:
一、对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
在中国期刊网上以“教师”并含“工作压力”为关键词模糊检索文献,发现共有文献5555篇,且数量从1957年的1篇一直到2000年的18篇再到2013年现有的412篇,可见我国对于教师的工作压力研究呈现出21世纪以来蓬勃发展的趋势。
而以关键词“中学教师工作压力” 并含“小学教师工作压力”模糊搜索,发现现有文献1362篇,发表时间从1957年的1篇到2000年的61篇再到2013年的202篇,我们发现我国对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现状的关注力度也逐渐加大,特别是工作压力方面的研究。
二、对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
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Kyriacou和Sutcliffe率先在《教育评论》(Educational Review)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性文章。在该文章中,作者给出了教师压力的定义,将教师压力定义为教师的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经历,如生气、焦虑、紧张、沮丧或失落,这些均是由教师职业这一工作引起的。该定义模式实质上是把教师压力当作一种负面的情绪经历,这种经历是由于教师认为他们的工作境况对他们的自尊或健康构成了威胁而产生的。随后对于工作压力的定义各有侧重,我国学者也根据文献研究得出了关于此的不同定义。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工作压力亦称“职业应激”(occupational stress),由工作或与工作直接有关的因素所造成的应激。例如,工作负担过重(overload)、变换生产岗位、时间压力、工作责任过大或改变、机器对人要求过高、工作时间不规律、倒班、工作速度由机器确定、上班过远、工作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不良等。研究表明,这些因素是工作人员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应激。工作压力会给人造成的后果有良性和恶性之分。
(一)、关于教师职业压力源的研究:
从国内文献中关于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源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目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的界定也有所差异。《济南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调查研究》中认为,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源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按“压力值”大小依次为:工作负荷压力、社会地位压力、考试压力、学生行为压力、自我实现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当代科学2008年策2o期,马晓燕)【1】。而在《试析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一文则认为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1期,曹晖)【2】。专家指出,作为一位特殊的教师个体,其导致压力的主要来源对他或她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这将取决于他或她的个性、价值观、技能与环境之间精细复杂的交互作用。因此,虽然教师压力来源的研究能在总体上凸现教师压力最普遍的来源,但我们必须注意不要忽视对个性的考虑。另外,不同国家的教师其压力的主要来源也不同,这归因于国家教育系统的独有特征。不同学校的教师其压力来源也可能不同,这取决于教师独特的个性、学校独特的环境和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教师和学校所持的最普遍的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对于压力源这一指标的划分不一定就是确定的,我们可以因其各种变量的差异来共同研究确定。
(二)对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反应的研究
职业压力对人的身心健康、行为以及工作效率等都有重要影响。耶基斯(Yerkes)----多德森(Dodson)定律第一次概括总结了压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该定律表明,不同性质的工作或者说难度不同的工作,最佳作业成绩的取得与心理压力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从事简单容易的工作,则较高的心理压力对最佳作业成绩的取得有利;从事复杂困难的工作,则较低的心理压力更有利于最佳作业成绩的取得;工作难度适中,心理压力适中,作业成绩最佳。也就是说,压力具有两重性:压力有时可以使人感到兴奋又干劲倍增;有时也可让人感到困惑不安,感到威胁或无力。因此,压力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压力究竟是利还是弊,取决于压力的大小,也取决于个体对压力的认识和对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大量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压力的消极影响一般甚于积极影响【3】。研究显示,压力造成的后果职业应激的影响分为生理和心理两种:遭到外界强烈的刺激后,我们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如神经兴奋、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呼吸加速等,只要其强度、频率、持续时间都比较适当,并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而且有益于保护机体。但是相对于个体的承受能力而言,如果长期、反复地处于职业应激中,就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对工作不满意、厌倦感、无责任心,并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缺勤率高、失误增多。失眠、疲劳、情绪激动、焦躁不安、多疑、孤独、对外界事物兴趣减退等,并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消化道溃疡等。还可导致危害行为,如吸烟、酗酒、滥用药物、上下级关系紧张,以及迁怒于家庭成员等。
参考文献:
【1】马晓燕:《济南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调查研究》,当代科学2008年第20期
【2】曹晖:《试析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1期
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及对策 篇6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各行各业都存在竞争,有竞争的地方必然有压力。现代人谁又没有压力呢?学生努力学习,盼望一朝金榜题名,考上理想的大学,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技术人员埋头科研,渴望开发出性能优异的产品,追上更新换代的步伐;销售人员联系客户、频繁出差,为的是提高销售额,完成公司计划。20世纪60年代,著名工人标兵铁人王进喜说过一句话:“人没压力轻飘飘,井没压力不喷油。”经济发展愈快,社会前进节奏愈快,每个人受到的压力就愈大。
如今,教师这个职业堪称最具压力的职业之一,据调查显示,约有五成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与教师工作压力过大有关。实践表明:教师心理适应性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发挥。
一
那么,教师面对哪些职业的压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来自社会的压力。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统观念赋予教师较高期望,认为教师不但传授学生知识,而且在言传身教中树立正面形象,塑造学生性格。因此,近乎完美的教师形象一直作为标杆,作为模范来规范。
第二,来自学校的压力。学校与学校之间是有竞争的,而升学率是现实的指挥棒,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学校自然而然地把这种压力层层传递给教师,为此学校会制定出相应的制度管理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第三,来自教师自身的压力。教师身份对教师本人来说是一份职业,当然也是一种事业。既然教师也是人,那么他必然会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双重负担。在工作上,他必须认真细致、履职尽责,扮演教师角色赋予的责任;在生活上,要像普通人一样经历结婚生子、生老病死。作为社会中的人,我们必然承担多种身份的转换,所以我们的压力不可避免地存在。
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压力非常大。在现代生活中,我们想扮演好工作和生活赋予的角色,完成本职工作,承担生活责任,需要时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一句比较流行的话说,不仅需要一定的智商IQ,而且需要高的情商EQ。
二
那么,面对这些压力,教师该怎样应对呢?
首先,以平常心对待来自社会的压力。在社会转型期,教师如何适应这一巨大的变化,的确并不容易。但是总的来说,社会给予教师的形象是正面的,对教师的评价是肯定的,这样的社会氛围是有利于教师行业的,这样的压力或者说期待也表明教育对社会的重要性。我们会以努力工作赢得社会的认可,以平常心对待来自社会的压力。
其次,以努力认真工作对待来自学校的压力。学校可能会通过讲课比赛、奖惩办法、职称评审这些方式实现管理目标,教师身在其中,不得不参与。我们与其被动应付,不如积极应对。我们调整心态,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最后,积极转换角色对待来自自身的压力。新型的师生关系以民主、平等、和谐为主题,教师不再以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而应该走到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需要,发现学生的心理,与学生成为平等的对话朋友。当一名教师平时认为“自己就应该是很出色的教师”,可以为自己“打气”,让自己更有自信。但是现实中出现压力时,也可以对自己说“教师也是人,也会有失误”,这样你就会改变原有思维定势,缓解原有压力。
三
对于教师工作中的压力,我们除了希望社会给予教师关怀之外,教师更应该自己缓解自己。在这里,我就自己的经历说几点体会。
第一,尊重为本。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期,有时候他们是比较敏感的。如果教师尊重学生,站在学生位置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教师就比较容易理解学生,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这样教师善于接受学生、容忍学生,学生就会喜欢教师,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会比较融洽。
同时,教师这一职业是崇高的职业,教书是有益于社会的工作。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既重要又艰辛的。我们尊重自己的职业,甚至爱上自己的职业,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尊重工作单位,单位是你选的,单位也选择了你。每个月从单位领取工资,从低了说是为了养家糊口,从高了说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我们立足岗位做好工作,是尽了自己的本分。
第二,善于放弃。一个人要想真正做好本职工作,做成一点事情的话,就要集中精力,锲而不舍。人生短暂,我们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所以,我们要用有限的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时候我们做了事,可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只要尽力了,我們就无愧我心了。
对于教师,我们可以列一个工作日程表,每天写出必须做的事情,可做可不做的事情,然后按照它们的重要性排序,这样的话,自己心里就有数了。每天留下一点时间休息一下,而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压力研究 篇7
教师职业压力是一个带有全球性的普遍问题。近些年来, 随着社会转型与教育变革, 我国高校正进行着全面而深刻的体制改革, 高校教育受到巨大的冲击, 首当其冲的便是高校的青年教师。而高职院校由于生源质量, 家长压力, 教育条件等方面影响, 其生存与发展较普通高校更难。
而从目前高职教师的年龄结构情况看, 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70%以上。他们一方面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主要力量, 另一方面又担负着家庭经济、社会角色等各方面的责任和重担。同时他们作为文化的传播群体, 要不断适应文化的转型, 与时俱进, 迅速学习和思考新的知识才能满足多方面的需求。高职青年教师被赋予新的历史重任, 面临严峻的挑战, 诸多方面的压力已不同程度地损害到这一群体的身心健康。研究显示, 青年教师承受超负荷的压力已对高校教育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 了解高职青年教师压力的表现、探寻其压力源并找出相应的调适策略已迫在眉睫。
二、研究意义
一个国家的发展是离不开教育的, 而这其中的高等教育为教育的重要部分。2011年的高考招生录取率达到72.3%, 而到了2012年这个比率基本达到80%。出现这种情况原因种种:生源的减少, 高校的扩招。而社会的变化使得大学这个较为密封的象牙塔打开了大门, 教师行业也受到了冲击, 教师职业形象也在不断的改变着。在人们的观念中, 常常把教师看成是传道、授业、解惑者, 是知识的化身、文明的使者。这种近乎完美的形象是社会对他们的期待和要求,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尊师重教之风并没有真正形成, 从教师的待遇、地位可见一斑。作为年轻活跃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 在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中, 常常会对自己所充当的角色形象进行认知, 从而会感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感与教师实际地位之间的落差, 这种落差不可避免地在教师内心深处产生冲突, 让青年教师表现出一些抑郁甚至失望的心态, 从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不愿或不敢和同行以外的其他社会成员接触和交往。当然, 压力对人的影响分为正反两种情况, 一种为促进;而当压力过大时则使人表现出各种倦怠状况。青年教师的压力一方面能使得老师们在工作、生活中更为积极与努力, 但现实情况是这种压力过于严重, 使得教师在很多方面出现生理或心理问题。
属于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发展更快, 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这些年来, 受西方教育影响, 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多要求。特别是作为职业院校的重要不可替代的资源——青年教师则由此承担着更大的压力。虽然现在关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讨论越来越多, 但其力度还是远远不及压力的增加。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
对于职业压力的研究, 国外的学者普遍认为教师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工作压力。其研究的内容包含到压力类型、强度、压力源、压力源的作用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自20世纪开始, 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就一直进行中。学者们把压力分为了积极压力和消极压力。且根据大量研究来看消极压力要大于积极压力。其在教师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方面职业压力对使得教师们出现不安的情绪和不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消极压力又使得教师消极行为增多;且压力也让教师的身体不再健康。而对此国外的学者们对压力产生的源头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其结果表明使得教师产生压力的方面主要有三个社会、学校和个人。其中工资待遇低、而社会对老师要求和期望高, 而教育系统改革为社会压力。学校条件差;学生品行、学习能力和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则为学校压力。教师自己过高的期望与过低的能力和过强的感受为教师个人压力。
2、国内研究
国内研究从2007年前后才慢慢开始这一方面的讨论, 而到现在专门针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压力的研究依然不多。但对高校教师压力或教师压力的研究还是越来越重视。其主要研究方向也是在压力表现形式;压力影响因素;压力测量研究和压力管理探究四个方面进行。
(1) 压力表现形式上:在其中指出高校青年教师由于压力而表现出心理上不同程度的焦虑浮躁;行为上表现出消极;而身体上则表现出亚健康状态。广东省教育工会一项关于高校教师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 在调查涉及的17所高校8467名教师中有69.18%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除此之外, 有的教师在日常饮食中或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 长期的负面情绪使其身体状态每况愈下。
(2) 压力影响因素上体现为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的分析主要通过社会及高职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教育对象特点影响;高职教育组织因素影响三个方面现进行体现。
环境影响方面主要体现为一方面普通高等学院的大量扩招, 使得高职学院在学历教学方面没有太多优势;另一方面, 高职教育质量受到质疑, 社会对其升学、就业等方面存在偏见。有学者已关注到高职学院高教性难以体现, 职教性别人难以感兴趣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 高职院校教师的压力要比普通高校教师大。而对于青年教师来说, 不但面临着繁重的教学压力, 心理压力, 还要面对职业教育发展产生的怀疑出现情绪低落, 对现状的不满, 工作热情丧失等现况。有研究特别指出根据湖南发展情况, 以湖南正在全面推进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两型四化”社会建设来说, 必须要有大量的面向基层、生产一线、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 这就要求湖南高职教育要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市场培养一大批具有新型知识结构、较强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对于高职教育的主力军青年教师来说, 必须转变自身的人才培养观念, 学习新的专业理论, 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 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否则, 就会无法完成这个社会赋予的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教育对象影响:随着中国“极度少子化”的出现和各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随着我国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减少, 生源日趋紧张, 高职院校报考率低, 新生录取率低, 招生难度大, 很多院校招生人数难以达到计划指标。而高职院校相较于普通本科院校更有较明显的生源差现况。高职学院的生源主要由三校生 (技校、职高、中专) 和普通高中生组成, 且有部分学院为完成招生情况而招收五年制高职学生, 这部分学生是由初中毕业后直接进入学院就读五年后取得高职文凭。而普招的学生也存在分数线低, 学生的质量不能保证。学生中广泛的存在缺乏学习能力, 依赖心理强;学习上得过且过, 生活上散漫的情况, 也加大了高职院的教育难度。而原本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在面对这样的学生时都会感到极大的挫败感, 并且会剥夺对教师非常重要的工作成就感。同时为了满足社会对教育的过高期望, 教师在学校里要完成知识的传导者;维护师道尊严;同时生活上还要与学生打成一片。
高职教育组织因素影响:一方面本身师资不足, 系部又精简人员, 而教学任务又必须完成, 在这种双重作用下, 青年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教师主体, 分配的课时多, 教学任务重。教学任务重是青年教师产生心理压力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职业院校的每学年基本课时量都达到了300-360节课时。使得教师花在教学上的时间远远的超出普通本科院校。而各职业院校对青年教师的授课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要求, 诸如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组织能力, 多媒体使用能力等。其次, 职称职务晋升难的压力。再次, 由于各学院为了成长, 对青年教师也提出了更高了发展要求。除开上面所说到的教学与科研上, 对于文凭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一般现在的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求为“双师型”、全日制研究生、有企业工作经历, 要下到企业、工厂实习。不但要求有普通本科学院教师的良好理论还要求有良好的实操经历。
主观上首先是经济压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大都参加工作时间不是很长, 职称不高, 收入偏低, 受到买房、结婚、子女入托入学和赡养父母等问题的困扰, 经济压力是青年教师心头的一块巨大的心病。其次是家庭劳动的压力。家庭劳动是青年教师的一种义务, 同时也是一种压力。大部分青年教师在忙完了一天的教学、科研任务后, 回家还必须要承担大量的家庭劳动。而家庭事务也增加了青年教师的身心负担。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集多重角色于一身, 上述三重心理压力叠加, 导致情绪失衡、人际关系紧张、职业倦怠、心理问题频发, 心理问题较多, 影响了青年教师的学习、工作与成长乃至整个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3、压力测量研究
针对这一模块的研究国内主要是利用国外的一些量表进行研究。而国内做到较好的为李逢超于2008年撰写的论文《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源量表的编制》于这其中编写的《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源量表》。本论文也将采用该量表以及结合其它相关量表进行数据分析。
四、研究启示
营造重视高职教育事业的社会环境;建设宽松公平的校园环境和培养积极向上的个人心态环境, 特别是在校园环境中指出一是观念上要更新。在青年教师的使用上, 要打破传统的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的人才观, 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中的基础性与战略性作用, 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 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二是政策上要保障。高职院校党委行政在分配制度上, 要打破平均主义。做到收入分配与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业绩挂钩, 做到效率与公平并重。在教师职称评聘与党政干部选拔机制上, 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 提供更多的机会。对能力突出、勤奋工作的青年教师要破格晋升或低职高聘, 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三是经济上要落实。各高职院校要设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基金, 通过预算保证青年教师的培训、进修、下企业实践、参观访问和科研项目的经费;要采取多种措施解决青年教师的实际困难, 努力改善好青年教师“三险一金”等社会保障项目。四是服务上要到位。建立青年教师传帮带制度, 选聘一批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经验丰富、负责任和品德好的老教师, 一帮一地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实训和科研工作, 帮助青年教师减轻工作压力, 尽快成长与成才。建立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 帮助青年教师了解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掌握调节个人情绪和缓解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 提高心理素质, 保持心身健康。
青年教师自身也学会进行压力的自我释放。在日常工作中学会发现工作的乐趣, 一方面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 面对新事物用积极的心态去学习, 而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体育锻炼等方法进行压力发泄, 以构建良好的心理。
参考文献
[1]陈丽明, 许明.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0 (3) .
浅析大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策略 篇8
关键词:大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策略
教师作为影响学生社会化与人格发展的关键人物, 社会对教师寄以很高的期盼和要求。教师职业及其劳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使教师在职业活动中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这会直接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工作质量。对于大学教师来说, 虽然行动相对自由, 不必全日制上班、授课, 但由于我国巨大的社会变化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赋予了教师职业以新的内涵, 大学教师不仅承担着教学、科研、学生心理辅导等多重任务, 还承受着较高的社会期望, 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 大学教师职业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高知识密度、高压力的职业。
一、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
教师是一种耗费情感和身心的职业。教师的工作压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教师职业是一个高压力职业, 教师工作压力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在香港, 教师行业被视为仅次于警察的高压力行业。2001年4月香港三天内先后有两名教师被怀疑因承受不了工作压力而自杀, 以致一人死亡, 一人重伤。这引起香港各界对教师工作压力的广泛关注。为此, 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由2001年9月11日开始的一项“教师工作压力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工作压力过于疲劳和压力过大, 已经亮起了红灯, 对部分资深和尽职的教师而言, 工作压力已经使他们成为“一条拉得极紧的弦线”, 其处境极为困难, 必须予以正视。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聂振伟认为, 教师作为一个社会群体, 它所承受的压力正在不断加大, 教师正成为高压力人群。应该说, 每个职业都是压力现象存在的, 而且也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负面的、消极的, 但是压力增大到使人“不能承受”时就成了有效工作与生活的障碍, 对人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都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特别是整个群体都存在相同的负担加重和压力增大的问题时, 就需要引起人们注意了。因此, 对我国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大学教师工作压力来源分析
教师工作压力是指:与教师工作有关的因素而引起的教师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这一定义的内涵主要包含两大方面:教师工作的压力来源和压力反应。压力来源是指引起压力的外在客观环境或事件, 是一种或数种刺激。而压力反应则指个人主观对外界刺激所做的适应或引起的紧张压迫感。影响大学教师压力的因素主要有:
1、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 而且这种角色要求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和愉快的心情工作。但新的要求、新的教育观念甚至新的教育方法, 这与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业务能力、身心素质发生尖锐的矛盾。除此之外还有职称评定、教师聘任等全面改革, 使每位教师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2、组织因素。
学校方面, 有的大学片面要求统一步调和严格制度, 甚至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学生方面, 与其他职业不同,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的学生。学生的品行、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师生关系与教师的压力密切相关。处理不当时, 教师的师道尊严就会不断受到挑战, 这一过程常常使他们产生厌倦感, 感到有压力。
3、教师个人特质。
教师自我的期望值、性格、能力素质和感受力等自身因素也会形成压力源。首先, 教师对自己有过高的期望。一旦需要在工作中得不到满足, 就会产生压力, 自我期望值越高, 则产生的压力也就越大。其次, 教师过低的能力素质和教师对压力过强的感受力也是重要的来源。教师是否感到有压力及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感受力, 即个人的认知评估作用。
三、大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策略
本文根据大学教师的工作实际, 从社会、组织 (学校) 和教师个人三个角度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提供社会支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现代社会对知识价值认同度的提升, 一方面社会对大学教师期望提高, 另一方面大学教师这一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差, 教师待遇低。这成为造成大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社会原因。若要降低大学教师的职业压力, 在赋予大学教师过高的社会期望的同时, 也要给予教师合适的社会支持。 (1) 应将“尊师重教”落到实处, 不能只停留在口号的宣传上, 整个社会要为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而努力, 增加国家和地方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 真正地改善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职工的生活。 (2) 要充分利用我国宪法和教师法等法律, 使教师的职业尽快步入社会化、法制化的轨道。 (3) 可以建立有助于消除教师不良情绪及疏解压力的组织机构, 如有些国家已发展了较完善的专门教师压力咨询服务系统, 英国专门设立了“教师热线”, 并设有相应的服务性网站, 这种服务是由政府、地方教育部门及教师组织设立的, 教师可免费进行关于教师压力方面问题的咨询。
2、提高学校 (组织) 支持力度
学校作为教师个人工作的“小环境”, 对教师的影响是直接的。学校领导和管理、学生以及工作负荷等因素都是教师的重要压力来源。因此, 从学校层面上看, 在组织管理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高校要尽可能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以激发教师的热情和工作动力。同时要保证组织的透明度, 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自由度, 为教师提供参与管理学校、进行决策的机会。 (2) 高校要建立积极和谐的公共支持氛围。在这种和谐氛围中, 教师间能互相关心, 互相支持, 互相学习, 同时, 学校领导要树立良好的学校风气, 要有民主的工作作风, 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3) 尽可能地增加一些教师进修的机会, 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协助教师个体自我成长与自我实现。
3、提高教师自身缓解压力的能力
无论外部因素如何, 教师都要通过自身的内在因素起作用。因此, 从教师个人方面来说自身要学会正确理解和处理工作压力, 运用适当的策略, 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 减轻压力感受, 努力做到: (1) 安排好生活节奏。教师应合理的规划自己的教学时间, 科研时间以及生活时间。 (2) 改善人际关系。在高校中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个人与集体关系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强教师的自信感以及被尊重感。学会人际沟通的艺术, 人与人的互动, 贵在善意、真心、坦诚的沟通, 以促进相互的了解, 相互体凉, 相互包容, 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使自己在面对人或事的纷扰时, 能及时化解纷争, 排除困难, 顺利的解决难题, 降低可能产生的人际关系压力。 (3) 积极寻求社会支持。社会支持通常扮演缓冲的角色以调和工作或所面临的压力情境。社会支持网络的扩展, 经由亲友、同事的相互鼓励、关怀、扶持, 具有缓冲压力的效果, 对个人生活适应、生理、心理健康有正向的效果。 (4) 注重运动休闲。运动休闲应是生活的一部份, 工作之余, 教师应该重视运动休闲, 可以转移自己对工作压力的过度专注。从工作或休闲生活的体验中, 学习化解压力的策略, 排解因工作情境所激发的紧张情绪。
参考文献
[1]冯伯麟.教师工作满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教育研究, 1996 (2) .
[2]袁恒生.高中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与分析——以泰州市普通高中为例[D].苏州大学, 2010.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对策研究 篇9
关键词:中学教师,教师职业压力,应对策略
1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特点分析
职业压力是指由于工作环境的特点或工作中某些使人烦恼的事件导致从业人员的身心紧张状态。而教师的职业压力是指教师个体与教师职业活动中产生的身心负荷作用。学校的一些个别因素给教师造成了高强度的心理压力,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且对教师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根据当前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状况和特点分析:我国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高于国外教师,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整个环境对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冲击很大。随着社会不断前进,来自学生的压力、教师发展的压力都在增加。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特点:所教个体具有独特性、社会支持网络不健全而且对教师期望高、认知缺陷、对个人管理的不利、对教育改革应对不利等。
2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因素
2.1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外部影响因素
(1)学生主体性增强。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强调主体性,是不断变化的个体。而面对这些变化,许多教师都在努力地适应。社会、学校和家长对教师的期望高,他们认为学生的成败完全在于教师,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来封建文化的思想遗留物。21世纪是真正“教学相长”的时代,电脑、手机、互联网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使得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有时会超过教师,但是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不良问题的增多。学生崇尚自由,当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这份自由的时候,便会向教师的权威发出挑战,导致教师无所适从,但是教师的责任感在推动着教师必须解决学生问题,此时他们不得不日复一日地做出应对,这样过度的职业压力便产生了。
(2)学校管理方式。校长负责制是学校内部的一种学校管理体制。现行的校长负责制是指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党在学校的基层组织党支部(规模较大的学校设党总支,规模较小的学校设联合支部)保证监督,学生及其家长民主管理的组织制度。其中问题之一便是将校长负责制理解为“学校工作由校长统一领导和全面负责”,在一些学校已经成了“校长专断制”,校长在管理过程中,非但不能做到民主管理,而是走向另一极端,独断专行、滥用权力,对教师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严重的会产生心理问题,原因是领导和教师关系的恶化。
(3)人际关系。教师每天的工作是与学生接触,所以师生之间是问题多发地带。这个时期学生个性极强,老师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极丰富的教学经验,在面对学生这些缺点的时候,有的老师则会恩威并济,使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建议。这样的话教师就会面临师生危机,随着学生错误发生的次数增加,教师感觉到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加。学校的管理机制一方面会促进教师发奋图强;另一方面就会引发教师间的冲突。可见学校的管理机制是教师压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人际关系是产生教师职业压力的另一因素。
2.2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内部影响因素
(1)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当教师面对教学过程中的压力时,有的教师表现出焦虑头疼和生活不规律。而有的教师则会表现出极强的适应能力,生龙活虎,干劲十足。这种表现的差异是由于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对压力的承受能力较差而引起的。例如,持有悲观消极情感的教师在面对学生问题时,会觉得这个问题怎么就让自己遇到了,不是积极地解决问题,而是消极对待问题。
(2)自我期望与能力的不一致。教师的自我期望与能力的不一致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自我期望与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都希望自己能够总揽大局,什么工作自己都可以解决掉,不会有求于他人。但是实际工作中,没有哪个人能够真正地不靠别人的帮助而完成任务。因而感到威胁和压力。有的教师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因而缺乏客观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如果不断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就会导致过分地驱使自己,总是对自己不满意,很难看到希望。就会觉得自己的业务能力与实际需要的差距,因而将会产生压力。
3 解决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的对策
3.1 政府应该有所“作为”
政府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缓解教师生存压力。“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指教师职业在社会生活中实现的经济利益、政治待遇和社会声望。”不仅是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因素的影响,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体现。能适当修改《教师法》,实行教师公务员制度,建立公共教育保障机制,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对城市郊区发放教师津贴,经济待遇决定着一个单位的人才流失的大小。
3.2 社会建立对教师的合理期望
随着社会生产力进步而产生的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态度不时地让教师感受到压力。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勤勤恳恳地奉献在教育事业的第一线,而每当教师犯一点差错都会被新闻媒体所渲染夸大。教师被迫走向完人。社会各界应该理性地看待教师这个职业,它同其他职业一样,都需要宽容。教师虽然在教育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这是一种主导作用而非主宰作用,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学生自己。
3.3 学校的组织管理制度民主化
首先,合理地分权授权,使管理权层次化。这样做的目的是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要适时扩大教师权力,使教师能够果断行事,大胆探索。其次,要加强教师民主管理。在多数学校的教师代表、教师职工大会形同虚设的时候,教师便对学校失去信任、失去归属感,从教师的角度讲,加强民主管理有助于使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实现,能够参与到学校的建设,教师个人价值得到体现。再次,赋予教师教学自主权,即自主安排教学时间;自主安排工作内容;允许教师的个人观点、个性以及情感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张建卫.论工作压力与自我调控[J].心理学,2003(5):19.
[2]姚立新.教师压力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0.
[4]孟育群,宋学文.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5]徐富明,申继亮.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对策略与教学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4):745-746.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压力分析 篇10
一、中职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一) 非师范毕业中职教师自身角色转换产生的压力
我国的职业教育涉及行业广, 专业性强, 但是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大部分为基础课程, 这就要求需要有大量的、涉及各个专业的非师范类毕业生进入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显而易见, 由于缺乏相关方面的训练和实习, 这些没有接受过师范院校培养的教师更容易在如何搞好教学、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具备教师心理素养等方面遇到困难;再加之很多非师范类毕业的教师在未走进学校之前从未想过自己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还有一些教师进入中职学校后感觉与理想工作岗位有一定的反差, 以上原因都会导致非师范毕业中职教师产生一定的工作和心理方面压力。
(二) 中职学校生源基础产生的压力
中职学校生源的特点是以农村学生为主、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因此中职学校学生不同于中小学与大学, 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 属于最不好管的一类学生。再加之近些年国家对农村生源的补贴照顾, 并取消了入学考试, 取消了年龄的限制, 门槛较低, 这就导致了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 文化基础较薄弱, 组织性、纪律性不强, 学习目的不明确, 有的学生素质较差等结果, 但是学校领导往往对中职学生还会提出较高的要求, 来自上下两个方面的压力全都落在了教师的头上, 一些中职教师面对这样的局面常常会产生无奈的心理情绪, 自然会导致自身的心理压力增大。
(三) 中职教育特殊性产生的压力
第一, 中职学校还普遍存在招生难, 生源少的问题。中职学校为解决这一问题, 大都采取了招生工作人人要参与, 个个有指标的招生办法, 在招生宣传的过程难免会遇到些不顺心的事, 会产生一种不悦的心情;另外中职学生就业问题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如何为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 是中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一个工作重点, 这一点必然会产生压力。
第二, 中等职业教育既要完成教书育人的基本任务又担负着传授职业技能的艰巨重任。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力度大、知识更新快、人才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 中职教师承受着越来越重的职业压力, 其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四) 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带来的压力
中职学校学生与普通中小学、大学学生存在明显差别, 这些学生大部分来着农村, 很多是初中阶段的中下等学生, 文化基础较薄弱, 组织性、纪律性不强, 学习目的不明确, 甚至有的学生素质较差, 导致中职教师在管理和教学上相对普通中小学和大学教师来说存在其特殊的困难, 但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职学校的领导往往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各方面要求和与其他学校一样的严格, 这就导致了中职教师产生较大的工作和心理压力。
二、中职教师压力危害
(一) 对教学工作失去信心和热情
这一点是中职教师压力在工作方面的主要表现。一旦中职教师产生较大的心理及工作压力, 就会使其出现埋怨情绪, 具体体现在备课不认真, 甚至很少备课, 对教育教学工作不负责任, 教学形式化, 缺乏创造性, 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 甚至打算放弃教师职业。
(二) 对身体产生危害
据相关研究表明, 职业压力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被称为职业倦怠。这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 其特点是对工作退缩、不负责任, 情感和身体衰竭, 易激怒、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心理学研究认为: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 而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康的心理, 这些心理上长期的不健康状况, 如长期焦虑、不安、抑郁、灰心等会通过神经生理机制、内分泌机制等导致一些身体上的症状, 如失眠、头痛、食欲不振、咽喉肿痛、腰酸背痛、心动过速、恶心、内分泌紊乱等。如不及时疏导, 必然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进一步影响身心健康。
(三) 出现不良的个人品质
中职教师作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 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素养作基础, 才能养成良好的个性行为模式。否则, 在不良的心理素养下教师会出现以自我中心、虚荣心强、怯懦、自卑、狭隘、猜疑、悲观等不健康个性品质, 有的还会出现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心理机能失调现象, 这会严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不仅使教师自身的工作、发展受到禁锢, 也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
(四) 与学生、同事及家人的人际关系失调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人们顺利工作、生活幸福的基础条件。教师群体相对比较封闭, 大部分时间是与学生在一起, 与外界社会的交往关系较少, 当教师在工作上遇到压力、困难、产生不良情绪, 得不到及时宣泄、缺乏外界社会情感支持时, 容易产生认知偏见, 会导致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失调, 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 严重的还会出现责骂和体罚学生;还表现为与同事之间会出现互相攀比、猜疑, 组成小集团闹矛盾, 或对领导意见较大、对学校抱怨增多等问题;回到家庭与家人的关系失调、好发牢骚、言语过激、不愿做家务或不愿与外界交往, 变得冷漠、缺乏热情等。
三、中职教师减压途径
(一) 主动自我调适解压
首先, 中职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 从心理上认识到作为一名人们教师是神圣的、光荣的;其次, 通过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各种校内培训、校外培训、专家指导、心理咨询等途径, 提高中职教师的心理素质、管理能力, 增强岗位的适应能力, 促使他们逐步达到一个合格教师的标准;再次, 面对复杂变幻的社会, 面对来自工作及生活中的压力, 中职教师应采取自我主动认知和行为应付模式, 更新教育观念及教学方式,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 既高效又不使大脑超负荷运转;通过一些户外活动、身体锻炼、兴趣爱好等来缓解心理压力。还应客观地认识自我和现实, 调整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给自己制定合适的目标, 正确看待自己的劳动付出和成就之间的关系, 运用积极认知以增强自信心。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维持心理平衡。并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加强与家人、同事、朋友、学生的沟通和交往, 保持愉快的心境。成功地扮演好所担当的多种社会角色, 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 并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
(二) 要逐步适应中职学生的特点
要逐步归纳出一套针对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与管理方法, 特别是要培养自己的耐心。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 要用智慧的方法来体现爱心, 用爱心来感染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 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在教学工作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用爱心来抚慰每一个落后的学生, 鼓励差生步入先进行列, 让优秀者更上一层楼。也许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 面对一群不懂事的孩子, 会感觉付出艰辛的劳动有时候会收效甚微, 有时甚至会感觉到寒心, 但当看到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使一个个不懂事的孩子走向成熟, 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 特别是当他们做出一番成就的时候, 自己会感到莫大的欣慰。因此适应了中职学生的特点, 也会明显减少工作和心理上的压力。
(三) 克服招生就业的压力
要让中职教师充分理解到招生、就业等非教学工作是中职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是成为一个合格教师的重要条件。因此中职教师应当树立全面的工作意识, 做到既能教好书, 又能育好人;既能让学生学会理论知识, 又能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既能招进来, 又能送得出。这样, 就不会因招生就业带来的个别社会现象引起自己的工作情绪。
(四) 教育主管部门政策和本校领导、家人的关怀解压
基于中职学校生源的特殊性,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当针对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区别于普通中小学及大学的考核要求, 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物质上给予倾斜, 荣誉上给予照顾等。学校的物质条件、规章制度、管理措施、工作职责、人际关系等都应多从“心理”这一层面加以考虑, 要让中职教师有获得社会支持的心理感受。学校管理者既应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更应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及管理的自主权、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制定科学的教师评价指标以满足成就动机。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的支持与关心能有效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防止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主管部门要想办法逐步让社会理解职业教育、关怀职业教育, 尽可能协调社会各部门支持职业教育, 理解在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使中职教师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降低中职教师的工作和心理压力。
另外, 家人的关心也很重要, 作为教师的家人要理解教师职业, 要了解教师的心理特点, 在生活上给予特殊关怀, 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进行耐心的劝导, 要让他们体会到家庭是他们克服困难的坚实后盾, 家是温馨的港湾。
摘要: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普遍存有较大压力, 文章将对这些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可行的对策, 以便对减轻中职教师的压力有所帮助, 更好地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中职教师,压力,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胡国本.教师素养与能力[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
[2]、周玉娟.论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1) .
高职教师职业压力 篇11
【关键词】农村 英语教师 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09-0001-05
1 问题的提出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职业倦怠研究领域的权威Maslach认为: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降低。国内外研究表明教师职业是一个压力强度大、压力来源较多的职业,教师不仅要承受着与其它职业同样的工作压力,如工作负荷压力,而且还要承受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所带来的压力,如角色模糊和社会期望所带来的压力等。有研究表明,所有疾病的50%-80%是由压力因素造成的,而由工作压力所导致的职业倦怠不仅容易造成个体生理上的疾病,也会使个体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1]。因此,探讨教师的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问题无疑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尤其在我国,当前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广大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普遍承受着较重的职业压力。由职业压力所引发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对学校英语的新一轮改革和学生健康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由于国内教师职业压力与身心健康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而有关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问题更是尚未涉及,基于此,本研究有以下三个研究目的:第一,通过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问卷调查和访谈,大致了解了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一般情况;第二,系统考察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第三,寻求缓解和消除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建议对策。
2 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主要调查对象是广东省河源市农村中学240名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最后收回问卷237份,回收率为98.8%,其中2份问卷因数据缺损或不符合调查要求而被删除,故有效问卷235份,有效率为97.9%,问卷采用匿名方式(表1显示了样本人口统计变量情况)。另对45名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进行访谈。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
2.2.1.1 问卷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个人基本资料,包括性别、职称、教龄、是否担任班主任等。此部分的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第二部分:《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共30题,《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分为五个等级,即完全不符合、有一点符合、说不清、比较符合、完全符合,正向题给予1,2,3,4,5分,反向题给予5,4,3,2,1分来进行评分。《教师职业倦怠量表》采用“玛勒诗职业倦怠问卷(修订版)”,其中包括五个方面共30个题项:①情绪方面(指情绪衰竭)9个题项,包括第1,2,3,12,15,16,26,28,29题;②人性化方面(指去人性化)6个题项,包括第10,11,20,22,24,25题;③成就感方面(指低成就感)7个题项,包括第5,6,8,9,13,21,27题;④效能感方面(指低个人教学效能感,简称低效能感)4个题项,包括第4,17,18,30题;⑤健康受损方面4个题项,包括第7,14,19,23题。其中前三个方面是在原“玛勒诗职业倦怠问卷”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第四个方面(低效能感)采用了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编制的“教师教学效能量表”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方面中的4个题项。第三部分:压力的感受及原因,这是笔者自编的心理压力问卷。笔者采用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访谈,收集有关教师心理压力方面的信息并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参考有关教师压力的调查和研究,编制而成。
2.2.1.2 问卷发放形式
问卷由笔者向所选学校的英语科组长说明目的和用途,由科组长发放、回收。为了使调查顺利进行,不引起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反感,同时不影响教师回答的真实性,问卷题目不采用“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调查问卷”,而采用“中学英语教师心理状况调查问卷”。
2.2.1.3 数据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Ofor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审核和统计分析。
2.2.2 个别访谈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45名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进行个别访谈,进一步说明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的状况。访谈内容包括:被访者的基本情况、被访者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的状况、被访者的应付方式等等。
3 调查结果和分析
3.1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况分析
3.1.1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
从表2可看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状况,其中情绪衰竭得分最高,去人性化、低成就感得分也较高,缺乏自我效能感和健康受损得分较低。
3.1.2 不同性别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差异比较,结果发现,男女教师健康受损和职业倦怠感总分上差异极显著,在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缺乏自我效能感方面差异显著,在低成就感方面差异不显著。女教师六个方面得分都比男教师高。
3.1.3 不同教龄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差异比较
把教师教龄分为5组,分别为0-5年、6-10年、11-15年、16-20年和20年以上。以教龄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了解不同教龄组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感是否有显著差异。结果见表4。
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教龄组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低成就感上存在显著差异。采用Scheffe法进行事后比较发现:在低成就感方面,教龄在11-15年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低成就感得分最高,即此组教师的低成就感最强烈。其次是教龄在16-20年和6-10年的教师,而教龄0-5年的教师得分最低。
3.1.4 不同职称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比较
把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称分为3组,分别以职称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职称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结果见表5。
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职称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缺乏自我效能感、健康受损和职业倦怠感(总量表)上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缺乏自我效能感、健康受损、职业倦怠感(总量表)上中级教师的得分高于高级教师和初级教师。
3.1.5 班主任和非班主任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差异比较
方差分析表明,班主任和非班主任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低成就感和职业倦怠感(总量表)上存在差异、缺乏自我效能感和健康受损上差异不显著。
3.2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压力感自我感状况
主要采取访谈的形式进行。
3.2.1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压力感自我感状况
为了了解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压力感自我感状况,把教师自我感受到的压力程度分为没有压力、有点压力、较有压力、压力很大和压力太大。结果见表7。
从表7可知,46.678%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压力大,37.78%的中学英语教师认为压力太大。可见,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自我感受程度很高。
3.2.2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压力来源
在访谈中,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对职业压力来源归纳为如下几种:
一是社会因素:物质待遇较差,对老师劳动认可度不够;社会期望过高。
二是职业因素:付出和得到不成比例;工作量太大、工作时间太长、额外的工作任务(如培训、开会)太多;社会变化快,教师要拼命补充新东西,才能跟上教育体制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速度。
三是组织因素:学校的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师利益只与升学率或成绩挂钩;学生外语基础差、厌学,教师投入大量精力于课堂,却只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被学生纪律问题搞得筋疲力尽;学校管理僵化,普通教师不能参与决策。
四是个人因素:既是老师,又是下属、同事,还是丈夫/妻子、父亲/母亲,要扮演的角色太多,之间还可能存在冲突;工作负荷重,却没有成就感,和学生一道体验着外语学习的挫折。
4 结论与对策性建议
4.1 结论
4.1.1 农村英语教师情绪衰竭比较严重,去人性化、低成就感、缺乏自我效能感和健康受损严重。
4.1.2 不同性别教师在职业倦怠5个方面上差异也各不同。健康受损和职业倦怠感(总量表)总分上差异极显著,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缺乏自我效能感差异显著,低成就感差异不显著。
4.1.3 不同教龄的农村英语教师在低成就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去人性化差异明显,情绪衰竭、缺乏自我效能感、健康受损和职业倦怠感(总量表)差异不明显。
4.1.4 不同职称的农村英语教师在缺乏自我效能感和健康受损存在极显著差异,职业倦怠感(总量表) 存在显著差异,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存在差异。
4.1.5 班主任和非班主任的农村英语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上存在显著差异,低成就感和职业倦怠感(总量表)上存在差异,缺乏自我效能感和健康受损上差异不大。
4.1.6 农村英语教师职业压力总体感觉属于中等偏强程度,压力源主要来自社会、职业、组织和个人等因素。
4.2 对策性建议
4.2.1 从学校管理层面上看,应从以下途径让教师远离职业倦怠。一是创造“和谐校园”,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和关爱每一位教师,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使教师有归属感,树立职业自豪感和主人翁精神。二是树立每一个教师都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和资源的理念,让每位教师在学校都有成就感。三是适时开展活动,释放教师紧张情绪,避免情绪衰竭。四是注重教师情感变化,诱导教师合理宣泄情感。五是创造条件,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六是改变传统评价方式,将教师从“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解放出来。
4.2.2 从个人成长层面看,教师要有意识地远离职业倦怠。一是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二是给自己制定实际目标,既有大目标、也有小目标,在每一个阶段完成一个小目标,从而创造成绩,树立成就感。三是树立职业自豪感,用“爱心”克服一切难题,因此在工作中要有爱心:爱自己、爱职业、爱学生、爱家庭。四是分析“倦怠”成因,寻找克服方法。
4.2.3 从社会层面上看,提高教师待遇是让教师远离职业倦怠的根本途径。“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待遇,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使广大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积极进取做好本职工作。
4.2.4 从体制层面看,要切实创新机制体制。一是理顺管理体制。笔者认为,教育管理体制要顺,校长负责制必须落实到位。二是创新评价制度。农村中学目前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评价老师和学生更多的还是依靠“分数”来进行,如果面对较多“差生”的班级,易造成教师认为教来教去毫无成就感。因此,要让教师以从教为乐,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必须改革现行的评价制度,制订更加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充分调动教师主观能动性,推动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素美.美国教师的“职业倦怠”之探讨[J].教育资料文摘,1995,(3):209-217.
2 郭建.刍议教师的职业倦怠[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9.
3 何志燕,姚义.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2):7.
4 戴昭.关注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67.
5 毕恩明.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纵横,2006,(12):63.
6 Maslach C,Schaufeli WB,I.eiter MP.Job burnout[J].Annual Review ofPsychology,2001,52(1):397-422.
7 李水鑫.工作倦怠及其测量[J].心理科学,2003,26(3):1555-1556.
职业压力下高校教师应对方式现状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唐山市部分高校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有效问卷259份, 有效回收率为86.33%。其中男教师87人, 女教师172人, 年龄分布:30岁以下80人, 31—40岁114人, 41—50岁51人, 51—60岁14人;教龄分布:10年教龄以下167人, 11—20年教龄65人, 20年以上教龄27人;职称分布:初级职称95人, 中级职称85人, 副高级职称63人, 高级职称16人。
1.2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选用解亚宁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4], 该量表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组成, 包括20个条目。积极应对由条目1—12组成, 消极应对由条目13—20组成。问卷为自评量表, 采用Linker 4等级评分, 每一项目后列有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和经常采用4种选择, 相应评分为0、1、2、3。结果为积极应对平均分和消极应对平均分。该量表重测相关系数为0.89, α系数为0.90, 积极应对分量表α系数为0.89, 消极应对分量表α系数0.78, 说明该量表有很高的信度。
1.3 调查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调查者将量表发给教师, 用统一的导言介绍填表的方法, 要求被调查者当场填写, 回收后检查、整理所有调查问卷, 剔除无效问卷, 并对有效问卷进行编号。
1.4 数据处理方法
将收集到的样本数据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高校教师应对方式的总体状况
比较高校教师采用应对方式的得分, 将积极应对得分高于消极应对得分的视为积极应对者, 反之视为消极应对者, 经比较得到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高校教师为224名, 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高校教师为35名, 说明高校教师大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
2.2 影响高校教师应对方式现状的因素分析
2.2.1 不同学历高校教师应对方式的差异
注:**表示p<0.01
表1表明, 不同学历高校教师在积极应对上存在显著差异 (p<0.01) , 具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学历的高校教师在积极应对维度上得分明显高于具有大专学历的高校教师 (P<0.01) , 说明本科以上高校教师比大专学历高校教师更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
2.2.2 不同工作类别高校教师应对方式的差异
注:*表示p<0.05
表2表明, 不同工作类别在积极应对上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从事行政管理的高校教师在积极应对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辅导员和授课教师 (p<0.05) , 说明从事行政管理的高校教师比辅导员和授课教师更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
2.2.3 是否具有心理学背景的高校教师应对方式的差异
注:*表示p<0.05
表3表明, 不同心理学知识背景的高校教师在积极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高校教师在积极应对方式上的得分明显高于没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高校教师 (p<0.05) , 说明有心理学背景的高校教师比没有心理学背景的高校教师更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
3. 讨论
3.1 高校教师应对方式状况
人群测试表明简易应对问卷反映出人群不同应对方式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积极应对评分较高时, 心理问题或症状分低;而消极应对评分高时, 心理问题或症状评分也高。应对方式评分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4]。本研究结果显示, 高校教师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消极应对评分, 可见, 高校教师心理问题得分低, 面临压力时大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与尹平等研究结果一致[5]。
3.2 影响高校教师应对方式的因素
影响高校教师应对方式的因素主要有学历、工作类别、心理学知识背景。
具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学历的高校教师比具有大专学历的高校教师更倾向于积极应对方式。高校教师面临教学、科研双重负担, 对于具有大专学历的高校教师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因此建议他们尽快提升知识与学历水平, 能更好地适应在高校的工作;同时也希望高校优化师资梯队, 给予他们相应的扶持政策。
从事行政管理的高校教师比辅导员、授课教师更倾向于积极应对方式。原因可能是随着近些年高校的扩招, 学生人数剧增, 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第一线的工作者, 管理任务加重, 整日忙于事务性工作;授课教师除了备课、授教、搞科研、进职称之外, 还要承担课外辅导、解疑等隐性教学工作。因此, 他们会处于紧急应激状态。所以建议他们适当减压, 采取积极应对的方式, 更好地化解压力。并且辅导员和授课教师占高校教师的大多数, 因此需要引起高校的注意, 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解压方法。
有心理学背景的高校教师比没有心理学背景的高校教师倾向于积极应对方式。掌握了心理现象的规律, 就能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有助于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维护心理健康, 进而提高生活质量[6]。所以建议高校教师能涉猎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增长心理学技能。
4. 建议
鼓励高校教师面临压力时采用以下措施:与人交谈, 倾诉内心烦恼;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改变自己的看法, 重新发现生活中什么重要;向亲戚朋友或同学寻求建议;借鉴他人处理类似困难情境的办法等。有必要指出, 所谓积极、消极是相对的, 并不是积极的应对方式就一定有积极的后果, 或者消极的应对方式就产生消极的后果, 如“接受现实”和“自己安慰自己”被归为消极怨慰, 但其却有着缓解挫折打击的作用。不同应对方式, 在不同时间和情景, 在不同的人身上, 会有不同的结果, 这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Folkman, S., Lazarus, R.S.Coping as mediator of e-motion[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8, 54 (3) :466-475.
[2]Cassidy, L., Meadows, J., Catalan, J., Barton, S.Arere-ported stress and coping style associated with frequent recur-rence of genital herpes[J].Genitourin Med, 1997, 73 (4) :263-266.
[3]Edwards, J.R., Cooper, C.L.Research in stress, cop-ing and health-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J].Psychological Medicine, 1998, 166:307-316.
[4]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刊版) [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122-124.
[5]尹平, 李丽娜, 等.高校教师压力状况调查及其应对方式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7, 36 (1) :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