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队伍

2024-06-18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队伍(精选12篇)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队伍 篇1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职院校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 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基于上述情况, 加紧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师资的培养以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成为当下重要任务。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专业技能和队伍结构还不完善, 亟需改进。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培养现状

(一) 师资规模和结构

当前从高职院校英语师资队伍整体看, 普遍存在结构不合理和数量缺少的情况。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普及, 高考录取率在逐年提高, 使本就短缺的英语师资更显不足。因教师短缺在课堂教学上只能采取多年沿袭的大班授课制, 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达到时下提出的教学目标。因忙于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 使原本学历与时下提出的高学历目标不达标的教师抽不出时间接受和完成学历再提高,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自身的发展, 同时也是制约高职院校师资结构不合理的原因。

(二) 师资培养现状

1. 培养机制不健全。

当前, 高职院校英语师资普遍面临着职称评定要靠年限, 教学之外基本不开展科学研究, 或即使开展科学研究也只是为了职称评定所采取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教师基本没有进修的机会, 而平时不注重学习使得教育教学水平低, 主要原因是缺少严格的考核标准, 缺乏有效的师资管理体制和培养运行机制。

2. 缺乏科学的认识。

学校对于教师的培养相对于高等教育发展来讲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只重视过程, 忽视效果;重视个别人, 忽视大多数人;重视阶段性, 忽视连续性。很少注重从受训教师的个性心理和主观要求兴趣出发, 对于受培养的教师没有切实的检查和评估体系, 功利性很强。

3. 缺乏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在学校实际管理工作中, 要么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没有真正形成;要么有激励无约束;要么有约束无激励。

4. 培养模式过于陈旧, 太单一。

师资培训是师资培养的一个方面。单就师资培训一个方面看, 培训内容单调的情况便显得尤为突出。如只侧重业务的培训, 却忽略基础素质、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及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培养策略

(一) 各级领导需提高认识, 高度重视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能否接受大规模的专业培养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并在接受培养过程中解决全体教师的教育理念, 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是学校各级领导能否真正站在这一高度上,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如想很好地解决问题并不存在什么困难, 首先是成立专门的培养工作领导小组, 并做到职责分工明确, 责任落实到人;其次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再次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估体系;最后是检查被培养人的培养结果。

(二) 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

科学的培养方案应包括:培养的目的和意义;培养所应达到的目标;对接受培养的英语教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培养的方法及采取的必要措施 (这其中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爱岗敬业及勤奋奉献精神教育等、教育教学能力、以人为本, 人文关怀教育) 、科研能力、评价检查等。

(三) 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就是在管理人的过程中按照人的行为规范, 通过物质和精神奖励, 既满足人的各种需要, 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在工作及其他多方面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英语教师激励机制, 便是极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它是学校良好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也是教师自我完善提高与发展的需要。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营造相互尊重和谐的教师工作环境;二是要注意改善管理的人际关系, 多注重人文关怀;三是要采取多种奖罚手段, 促进激励的多元化发展;四是要为教师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 促进教师的成长和事业发展。

(四) 教师自我培养

教师自身主动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与学习, 就是进行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培养的过程。每位教师都应牢固树立“温故而知新”和“人不学习就会落实”的思想, 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中来。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 不仅要使语言技能得到提高, 还要使教学法、英语以外的语言进一步提高, 更要使自身的学术水平及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才能胜任新时期英语教师的重任和需要。

(五) 制定科学的培养考核体系

科学的培养考核体系应包括:培养前、培养中和培养后对培养对象全方位、全过程的考核。具体指标要包括德 (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等) 、能 (业务能力、科研能力等) 、勤 (工作勤奋、爱岗敬业、勤于奉献等) 、绩 (工作成绩、业务实绩、科研成果等) 等方面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1]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刘润清.英语教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2]刘润清.英语教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3]Steven, P, New Orientations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3]Steven, P, New Orientations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4]Freeman, D.Tezcher Training, Development, and DecisionMaking:a Model of Teaching Related Strategies for Language TeacherEducation[J].TESOL Quarterly, 1989, 23 (1) .[4]Freeman, D.Tezcher Training, Development, and DecisionMaking:a Model of Teaching Related Strategies for Language TeacherEducation[J].TESOL Quarterly, 1989, 23 (1) .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队伍 篇2

英语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必备的技能,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技能是英语教师面临的紧迫问题.英语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教师是其中重要的一边,随着创造性教学的提倡,在高职高专这类新兴而特殊的教学环境中,只有英语教师从根本上创造性转变,具有多元化的知识,亲和时尚的`形象,热情洋溢的情感和创造性的意识和行为,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教学.

作 者:项莉  作者单位: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外语教研室,山东,淄博,255000 刊 名:希望月报(上半月) 英文刊名:HOPE MONTHLY 年,卷(期): “”(12) 分类号:H3 关键词:创造性教学   创造型英语教师   教师形象   教师情感   创造性意识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队伍 篇3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队伍现状

·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英语队伍的现状,课题组于2011年3月对合肥地区15所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高职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不少弊端和问题。

(1)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队伍结构明显不合理。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调查发现,合肥地区的15所高职院校的青年英语教师居多,约占55%;而中老年教师较少,只占45%,又加上各大高职院校由于自身原因,无法满足中老年教师的待遇要求,致使学院到高校招聘大量毕业生来迅速补充教师数量,师资呈年轻化趋势较为明显。二是学历结构不合理。调查结果显示,高学历的英语教师比重太小。博士及以上没有,双师或双学位的只占8%,硕士学位的占34%,学士学位的占58%。可见高学历或“双师”素质的英语教师还处于几乎空缺状态,学院缺乏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来引领学术建设,将严重制约着学院的学科建设和整体发展,因此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学历已是势在必行。三是职称结构不合理。根据调查显示,具有高级职称的英语教师约占23.3%,中级38.4%,初级30.3%,无职称占8%,高级职称偏少,中级以下偏多,充分说明学校迫切需要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四是知识结构不合理。高职院校要求英语教师不仅具备一般英语教师所需要的英语语言专业知识和专业教学技巧,还需要掌握与其所教专业相关的知识,更要具备较高的英语理解和转化能力。而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还达不到这个要求。

(2)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数量相对不足。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剧增,而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却出现了严重的不足。教师普遍课时较多,一周一般12课时至22课时,有的甚至更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本没有时间去培训、深造,导致英语教学质量下降,有些院校重招生轻教学,人才强校意识淡薄,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3)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相对不足,难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科研实力不仅是一所高校科研能力的基本体现,也是一所高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体现和象征,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营造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但是由于合肥地区高等职业学院起步较晚,各学院都在发展稳定阶段,因此没有充足的经费用于支持教师的教育科研,同时不少院校也不太重视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再加上高职院校的教师本身的课时就多,任务重,没有接受过较专业的科研训练,信息来源窄,科研积极性不高、意识淡漠,甚至不研究,造成整体科研水平滞后。

(4)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来源单一,专职和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

根据调查显示,合肥地区多所高职院校专兼职教师各占一半。兼职教师呆在学校的时间短,与学生交流的时间不多,难以保证教学的连续性,对学生缺乏了解,不能因材施教,学校对兼职教师也没有明确的考核制度。这些无疑使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大打折扣,从而影响了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弱化了职业教育的优势。

(5)高职院校教师待遇较低,对技术人才吸引不够。

良好的福利待遇也是稳定师资队伍、吸引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从教的一项重要措施。由于合肥地区高职教育才刚刚起步,基础比较薄弱,教学经费短缺,造成职业教育教师待遇普遍偏低,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到这样的单位工作,即使是聘用兼职人员,较低的待遇也难以找到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工作人员来校任教。

·师资队伍问题的成因分析

(1)用人机制不够科学、教师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

合肥地区的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占多数,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力量。但是,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很长的阶段,他们在业务素质、专业技术、教育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上需要提高。但是,大批缺乏教育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往往一来就直接被派上讲台并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有的甚至跨专业担任一些重要而繁重的教学工作,没有时间和机会参加培训与进修提高,更没有时间去搞教研、科研,这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从而影响整个院校的发展。

(2)对外聘教师缺乏有效管理。

由于合肥地区各大高职院校的特殊办学模式,外聘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对外聘教师管理方面的工作还是比较薄弱,相当外聘教师缺少“归属感”,大部分人是上课来,下课走,把高职院校的课堂当做“第二职业”,根据调查,外聘教师与院校的日常沟通较少,与学院内部专职教师教研切磋较少,与学生沟通指导较少,信息科学技术薄弱,除课堂之外,育人工作较少,这种状态时间长久势必影响整个学院教学工作发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一所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拥有良好道德素质的教师队伍。合肥地区各高职院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就须切实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创造教师职业道德的良好氛围,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职业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同时,不断增强教师员工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目的。

·加强教师培养力度,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高职院校师资培训是为了使教师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而进行的继续教育,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对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合肥地区各高职院校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整体学历水平偏低。因此各职业院校应该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基础培训与学历培训。学校应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拓宽培训渠道,使教师培训形式多样化;完善培训设施使教师培训手段现代化;改进培养内容和形式,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和探讨,鼓励他们参加各类旨在提高教师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特别是要加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比如,开展校本培训、学历培训、派教师参加国家和省市级层次的培训等各种培训方式以达到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目的。

·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

专业带头人的能力与水平代表着学校在某学科专业的水平,拥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带头人有利于提高学院的声誉和知名度。因此,合肥地区各高职院校要建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学习成长机制。各学院也要设立专项经费用于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建立健全骨干教师激励机制,大力宣传骨干教师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典型示范作用。

·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

制定一整套科学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激发教师创造性以及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合肥地区各高职院校应制定出严格可行的评价考核体系,在业务上对教师进行严格、科学的考核,并和教师的使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紧密结合起来,激发教师主动参与培训的内在动力,形成教师自我管理的新局面。同时各院校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形成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良好局面,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

建设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方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也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目前,合肥地区各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上都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而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校企合作。安排青年教师走进工厂、企业从事生产管理,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在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上得以不断成熟、完善,同时努力开始产、学、研相结合的活动,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多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教师待遇

各级政府和学校要多方采取措施认真落实政策,对一线教师采取倾斜政策,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生活水平,在教学、科研方面为教师提供方便,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稳定教师队伍,确保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资力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学校层次的高低完全取决于是否拥有一定数量的高水平师资力量。只有好的师资力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尊重和信任教师,高职教育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前途。目前,国家和政府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度日益提高,我们应该抓住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切实地加大我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使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得以进一步提高。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学研究项目《合肥地区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建设调查分析》阶段性成果,项目主持人:王明桢。

项目名称:合肥地区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建设调查分析

项目编号:20101890

(作者单位:安徽外国语学院)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队伍 篇4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队伍,现状,对策

一、民办高职院校的基本情况及英语教师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高职院校的数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来自教育部网站的最新消息, 截至2012年4月24日, 全国普通高校 (不含独立学院) 共计2138所, 其中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403所。同时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某校的基本情况调查:民办高职院校英语专职教师年龄主要是35岁以下, 主要是毕业后直接任教, 具有本科学历的专职教师占近90%, 专职老师。“双师型”教师占17%。

二、民办高职院校开设英语课程情况及问题

民办高职院校开设英语课程主要分为三类:公共英语 (高职类) 、商务英语之类的英语专业课程及基础英语 (自考类) 或英语专业 (自考类) 。

1.教师层次不合理

民办教师呈两极化趋势, 一边是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 另一边是退休后想继续发挥余热的老教师。年轻教师虽然有扎实的语言理论知识, 但缺乏对课堂的总体认识和和自我角色的认知。而老教师由于在身体上等一系列的问题, 只能做到对现有的语言知识进行讲解, 没法做到与时俱进。笔者曾经看过一个六七十岁的老教师颤颤巍巍地站在讲台上上《基础英语》, 学生怎么能够接受?

2.教师性别比例严重不协调

民办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以女性偏多, 有的院校男女教师比例在1:15左右。在教授语言上女性有着先天的优势, 但由于结婚生子后家庭琐事增多, 女性比男性要付出多几倍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平衡事业与家庭。而民办学校工资偏低使得男性英语教师偏少。

3.教师发展受限, 人才流失严重

相对于公办院校的教师, 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 由于年轻教师基本上是由一个学校跳到另一个学校, 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高职教育本身就需要与本科教育区别开来, 高职教育培养是以实用型, 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而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 开设公共英语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技能及在职业岗位中从事简单涉外商务活动的英语交际能力, 同时为行业英语的学习打好基础.但教师本身没有在实际岗位中实习或工作, 又如何让自己的课程有说服力呢?另外社会上对民办教育存在偏见、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不足, 高学历英语教师引进困难, 且英语教师基础上一有机会, 就会跳到公办学校或较好的外贸公司, 人才流失严重。

4.教师负担过重, 心理压力大

民办高校教师在心理和身体上承受着双重压力。教学负担过重, 平均周课时在十四节以上。由于专业英语教师的缺乏, 教师一般要承担一门以上的教学任务。备课、上课等需要花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事实上近些年高校不断扩招, 生源质量下降。高职分数线低, 招进来的学生英语听不懂, 提不起兴趣学, 到考试又着急。学生的成绩不理想、考试通过率低以及学生态度差更使得英语教师备感压力。中国高校扩招, 但参加高考人数下降, 各个学校展开生源大战。民办高校更是承受招生的压力。教师有时也需要参与招生工作。另外, 民办高校的教师工资水平低, 英语教师相对比较容易找到兼职工作。生存状况不佳使得英语教师往往都会找一两份兼职工作。人的精力毕竟有限, 因此民办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情绪, 从而导致教学工作变得机械化、敷衍;科研上减产甚至无产。

5.公共英语组教师教学目标尴尬

历来公共英语组承担了一所高校所有专业的基础英语教学。受众面广, 但不受学生待见。学生最头痛的科目之一就是英语, 加上有的高职要求学生毕业时通过B级考试。公共英语组教师不得不为了通过率而努力。

三、思考与建议

1.加强高职英语教师师资队伍管理建设

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师资培养的研究报告中指出, “教师继续培训是教育系统经常不断变革和革新的先决条件”。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时期, 高职英语教育被赋予了新任务、新内涵和新要求。英语教师应当做到“与时俱进”, 各级政府应该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扶持, 吸引更高学历的英语教师;同时对现有的英语教师队伍通过培训、进修等多种方式提高新青年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合理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领头人队伍。目前在有的民办高职院校中已开展了教师互动团队建设, 如在笔者所就职的学校, 精品课程团队有商务英语类的课程获得省部级精品课程。但目前民办高职院校英语类精品课程多是专业英语类的, 少有公共英语类精品课程。这是今后民办高职英语教师努力的方向。

2.加强英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为主线。以福建省为例, 在省各部委联合颁布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实施计划》中提到2008~2010年职业院校优先为旅游业、商贸业、物流业等10个专业领域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这当中有好几个与英语相关度较高的专业。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仅有扎实的语言基础, 更应当鼓励专职英语教师下企业锻炼, 了解企业实际的操作流程, 有利于教学的实用性和真实性。

3.提高民办教师待遇, 鼓励英语教师学做教学科研

2012年6月18日教育部颁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 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情的实施意见”。文件中肯定了民办教育的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参与教育事业发展。民办高校的硬、软件建设都是依靠自身筹集, 加上近年来招生困难这无形中给民办高校不小的压力。因此, 民办教师待遇一直无法提高。人才无法“请进来”、“留得住”。为了民办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各级政府应该在财政上适当的予以补贴, 政策予以倾斜。提高民办教师待遇, 让教师能安心教书, 安心做教学科研。民办英语教师缺乏教学科研, 更多是安于现状的当一名“教书匠”, 这样不利于整个教学水平的提升, 也没法达到高等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因此需要有专业的带头人引导、建设大学英语教学科研团队。教师间应该改变以往上完课拍拍屁股走人, 有要求参加活动见下面的情况。多增加互动, 进行任务分配、合作研究。

4.明确高职公共英语组教师教学目标

目前高职公共英语组教师大多还是为了B级或四六级等英语水平测试为目标。违背了公共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各高职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 完成不同的教学要求, 多实践, 少做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每个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完成的。

参考文献

[1]赖铮.国际视野下的英语教育[M].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8.107.

[2]陈笃彬.台港澳高师教育比较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2.116.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篇5

周灌中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404)摘要: 从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行内外培训相结合、加强教师的实践技能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关键词:教师队伍;保障体系;教学能力;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人才是强校之本,高职院校要提高内涵建设水平,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关键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针对当前高职教师师资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订科学而合理的措施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打造一支德技双馨的教学团队,是提高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①二 当前高职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高职教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民众对高职教育认可度逐年提高,同时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都希望孩子在职业院校所学到的知识能紧密贴近企业实际工作,这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主要有如下不足。

(一)动手能力不足,双师素质比例低

目前,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是从本科院校毕业而直接从事职业教育的,这部分教师是在学科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又几乎没有从事过企业实践工作,所以虽然专业理论较为扎实,但专业技能缺乏,动手能力严重不足。即使现在高职院校普遍实行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改革,仍由于教师本身就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的技能不能与岗位实际结合,这样容易误导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出现意想不到的差错。双师素质比例偏低,影响着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与水平。

(二)高层次人才缺乏,科研能力薄弱

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其中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高职院校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然而,由于许多高职院校都是由中职升格而来,学校缺乏科研氛围,教师缺乏科研意识,当然由于政策等原因,高职院校教师又往往缺少科研机会。这样势必造成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不上去,高层次人才自然就会缺乏,为地方服务能力也相应较差,无疑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融 合就缺乏一个有力的支撑点。

作者简介:周灌中(1976-),男,江苏省连云港人,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三)职业理想淡薄

职业院校的部分教师缺乏崇高的理想,缺乏敬业、乐业、爱业的精神,造成了这部分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他们只会埋怨学校的生源差、学校管理差、机制不完善,怨天尤人,只讲客观条件,不讲主观条件,工作态度不积极,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

(四)教育教学能力缺乏

职业教育有一种特殊的属性,就是他的职业性,而教师普遍对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理念缺乏整体理解,还停留在一般的学科教学上,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有效课堂管理等方面运用老思路、老知识、老方法;兼以教师又普遍缺少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不强。毋庸置疑,学生学习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显著。所以,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三 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高职院校教师水平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多措并举,努力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水平。

(一)完善机制,建立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

在相关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所在职业学院的实践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机制、建立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

1、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教师机制

高职学院应以校企合作理事会、董事会等多种形式为平台,在企业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站,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教师机制。应制订《专任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与合作企业就相关教师的实践锻炼时间、岗位责任、工作流程、锻炼目标、考核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双方权责,真正将教师到企业顶岗学习落到实处,不断拓展了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渠道。

2、建立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机制。高职院校应在教师为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方面有更多的作为,建立有效的机制。制定并实施《科研与社会服务奖励暂行规定》,成立专业技术服务团队,积极联系地方相关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承担科研项目,解决技术难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制定体现重视高层次人才的相关政策

对高层次人才给予优惠政策,提高其待遇。为了吸引校外高学历、高职称、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应出台《高层次人才管理暂行规定》,实践证明,通过引进来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带动,激发了在校教师快速提升基础素质及相关能力的积极性,教师们的社会服务能力得到了整体提升。

4、建立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的机制

完善《学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带头人、骨

干教师的任职条件,按照个人申报、组织推荐、资格审核、专家评审、会议研究审核、院内公示、确定培养对象的程序,对于每个专业,可以从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中分别选拔1名专业带头人、4-6名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重点培养的带头人、骨干教师不但大大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也可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二)实施师德修养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具有一支善于把握时代脉搏、思想先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为此高职院校应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在广大教师中树立起了“教育之本,育人为先”、“教师之本,师德为先”的理念。

1、开展师德工作研究,探索新时期师德建设新途径

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师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一是发挥师德讲堂的作用,让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定期组织交流会、座谈会、报告会,邀请校内师德先进个人进行宣讲。二是每两年进行一次师德标兵评比,每学期进行一次师德建设活动,加大师德典型宣传力度,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

2、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完善师德考评制度

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加大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三)坚持内外培养培训相结合,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坚持内外培养培训相结合,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1、开展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实施教师教学水平达标工程

需围绕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两个方式,以说课的方式定期对全院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测评。测评中要求教师按照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理念,从教学目标定位、课程设计理念、内容组织、情境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设计,要突出“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以学生为中心,依托职业情境,突出能力目标,坚持行动导向,贯彻工学结合、做学合一)。

2、组建讲师团,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

为提升教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解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有效课堂管理等教育教学基本能力,高职院校需专门成立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讲师团。讲师团坚持“专业引领、骨干带动、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的策略,由学院教学

资历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水平扎实的教授、副教授组成。讲师团成员每学年为新进教师开展教学基本规范、教师基本技能等培训,使新教师明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基本特征,把握职业教育普遍规律;还需为专业教师进行职业教育新理论、新方法培训,促进全院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为教师快速成长搭建广阔舞台。

3、加大外出培训力度,通过学习进修取得真经

优先支持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培训进修、科研课题、外出考察、参加学术会议,及时跟踪了解国内外学术前沿动态和教育发展趋势,拓宽视野,提高教学科研、专业开发能力和学术水平,增强创新意识,更好地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4、建立教师成长在线学习中心,实现资源共享

为扩大教师外出培训成效,使培训成果惠及全院教师,实现培训进修效益最大化,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发展成长深度融合,需专门组建教师成长在线学习中心,促进教师自主学习。中心可搜集来校专家与本校名师的精彩专题讲座及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汇报,企业最新工艺及操作规范等材料,全院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选择性的自主学习。

(四)校企合作,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

生产一线的作业现场是职业教育教师最好的课堂,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

1、落实专业教师任教准入制度,把好教师专业素质关

为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应制定专业教师任教准入制度,把两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作为招聘教师的必要条件,在教师入职面试时除了对其教育教学方法进行考察,更重要的是先对其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如实践考核不通过测一票否决。

2、建立校企人才“双向挂职、定期交流”制度,提高系主任专业认知水平系部领导及职能处室中层领导分批次到企业生产一线担任兼职部门经理或科队长,参加企业生产作业,了解专业技术优化升级的最新动态;企业一线部门经理或科队长择优兼任学院系部主任,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优化,使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同时也把企业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带到学院,开阔了专业教师的视野。

3、建立专业教师“企业顶岗”制度,提升教师专业理论素养和技能水平

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只有在真实的生产一线才能得到锻炼,因此,高职院校应在寒暑假时间安排专任教师到生产企业现场顶岗实践;所有专业课教师每五年应脱产半年到企业生产管理一线锻炼实践,参加劳动生产,参与工程技改项目和技术研发,提高双师素质,通过在企业兼职和实践了解行业产业最新技术前沿,使学院教学内容、科研开发工作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积极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真正做到“上得讲台下得企业、既能动口也能动手”,提高了专业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4、开展教师专业技能考核,提升教师学习的主动性

[5]

组织各系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教师的专业教学岗位任职要求,提炼教师专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多个岗位知识模块,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各系部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岗位能力培训,培训结束后,由教务处组织校内外专家对专业教师并进行专业岗位能力鉴定,考核通过后发放教师专业技能合格证书。[6]三 结语

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是决定高职教育水平的基础性指标,也是目前制约高职教育的瓶颈之一。探索建立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是高职院校提升内涵的重要内容,也是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项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1134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新教师行动研究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新教师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75-02

一、前言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起源于美国,John Collier与Kurt Lewin被视为主要的先驱人物。五十年代起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Stephen Corey教授大力提倡教师从事行动研究,教师行动研究从此在美国盛极一时,后于六十年代初期衰退,七十年代中期复苏于英国。Lawrence Stenhouse与John Elliot是当时英国教育行动研究的两位重要推动者。自八十年代以来,教师行动研究逐渐风行于世界各地,目前,行动研究的世界中心为英国的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和澳大利亚的Deakin University。教师行动研究的出现使教学和课程改革研究的重心从对目标和方法的研究转向以教师为研究者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

近几年,我们高职院校为弥补师资队伍的年龄断层,改善教师结构,根据专业需要在社会上招聘进来很多年轻新教师,尽管这些年轻新教师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上岗之前接受了教师职业职前培训,但我们发现:他们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缓慢。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职业职前培训主要集中在常规教学层面上,针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案的书写等这些教学流程进行训练、强化。对教师专业意识的培养,在如何把自己视为构建知识的认知主体,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方面未加以指导,于是,面对现代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我们提出新教师行动研究模式,以期使这些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教学,早日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行动研究模式是建立在教师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每上完一节课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诊断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再进行教学实践检验该方案是否有成效。这一模式要求教师向外部获取有关理论和研究结果,参与反思,在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自己。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行动研究的步骤

为快速适应大学英语教师岗位要求,教学与教研相结合,新教师上岗之前,进行教学要求基本项目培训,包括教案规范书写,组织教学步骤、方法,教学理论指导书介绍等。正式上岗后,第一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结合教学理论,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要求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翔实并标注原因。第二步,带着自己的教学设计进入课堂进行教学实践,通过课堂录像观察、学生访谈、同行听评课、自我反思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三步,针对发现问题逐一设计改进方案再进行教学实践,再与同事研讨商榷达成新的共识。如此反复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和职业素养,在真实的教学实践中快速成长。

以我校的一名大学英语新教师(化名Nancy)为例。 Nancy工作年限为1年,英国萨里大学酒店英语专业硕士毕业,语言基础知识扎实,性格开朗,对大学英语教学充满热情。但毕竟所学专业与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差距,入职后曾一度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在实际的教学中理想与现实脱节。在接受一学期的教师行动研究培训后,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在生评师活动中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教师本人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公共英语教研室听课小组,在对Nancy听评课的基础上,结合她本人的文本反思,整理和挖掘其反思内容和过程提供可靠的数据。(数据为6小时的听课、评课,5000字的反思文本。)进行教学具体指导。

在我们听完Nancy的新编实用英语New Practical English Unit 2. Section III. Passage1. The Way Americans Greet(2010年9月,2010级新闻101,102;文秘101;营销101,102合班)后,我们坐下来一起评课。首先Nancy自评,她这样评价自己的教学:“我的教学设计总指导思想是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用兴趣引导学生自我构建知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例如,利用多媒体播放剪辑过的电视短片进行新课导入,让学生观察并指出中囯、英国和美国日常问候的不同。教师在这一环节启发、引导和总结。”

这一想法得到大家的认可,接着Nancy说道:“在这个环节,本以为学生会积极参与,结果学生反应很少,经调查才知道学生也想参与讨论但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出来。为节省时间,更多情况下这个环节就取消,直接进入主题或者用多媒体图片形式热身,但总感觉这个环节自己还没掌握好要领,如何做到师生互动自如?”

怎样帮助Nancy解决问题? 我们安排了优秀教师刘老师的公开课。Nancy和我们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在评刘老师的课时,她说道:“在刘老师的课堂,学生发言踊跃,课堂提问难易结合,讲练有节奏感。但怎么做到呢?”刘老师答道:“首先了解学生,我接手这个教学班的时候,第一件事是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项了解学生,从词汇、语音、语法、阅读到他们的兴趣爱好,对英语学习的困惑等。了解学生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定课堂要提问的问题,对英语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就让他们参与造句子活动,在练习中将语言点、语法知识内化。这样学生既能够接受理解又能事半功倍。” Nancy此时的感慨是:“听了别人的课,我才注意到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讲练结合才最容易让学生们接受理解。”行动研究的实质就是让教师身处在某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真正深刻地感受这个教学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根据切身体会提出真知灼见,形成符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模式。

三、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新教师行动研究应重视的问题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新教师的行动研究,首先要求我们更新原有的培训思想,单从优秀教师行为中概括共同特征然后加以推广是不够的,重要的是了解因人而异的、藏于教师内心深处的信念和教学思想,针对他们的现实需求和可接受性提供具体指导,必要时提供职后培训和继续教育。当今,“80后”“90后”教师个性突出,非常有创新意识,有想法,有见识,有热情,我们贵在引导他们用正确的办法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启发他们思考问题而不是将某种主义、某种教学法强加于他们。

其次,进行合作式的教师行动研究。教师既可以看到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也可以看到别人的教学反思或研究成果,大家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克服专业隔离状态,合作研究,资源共享,教学团队的建设会促使个人快速进步,早日成为研究型教师。

第三,注重课堂互动。课堂就是一块试验田,学生就是有思想的实验对象,教师设想和操作方案就是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学生的反馈、同行的评价就是实验结果。针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行动研究,将研究课题限定在一个具体的题目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一解决才能注重研究效果。譬如: 我的教学实践体现什么样的教学思想、价值观和教学理念?什么东西限制了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最后,教学是个复杂的多维活动,教师行动研究中一定要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尤其是教师行动研究理论,反思性教学方法的学习。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会使教师的教学技能不断提高,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新教师行动研究能够弥补新教师培训的不足,让教师真正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做”( Willis & Willis, 2002) ,提高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新教师行动研究使教与学、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共同推动英语教学整体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王蔷.课堂教学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

[3]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报告 [J].外语界,2002.

[4]贾爱武.外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研究综述 [J].外语界,2005,(1).

[5]武继红.英语教师反思型教学实践初探 [J] .外语界,2003,(1)

[6]Nunan D. Action Research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is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by Jack Richards and David Nunan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碧瑶]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队伍 篇7

1 高职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1.1 关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

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可以从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 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构成了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三大要素。我们把大学英语教师在上课之前, 能够做到认真准备而且有效地安排好课堂的教学内容的能力叫作教学设计能力。大学英语教师首先要对所授课程的教材具有一定的选择和解读能力, 甚至还应该拥有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和创新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能够很好地完成课堂英语教学的基本内容, 而且还能够灵活地发挥多种媒介和渠道的作用去有效地组织英语教学的能力叫做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师能够很好地在课堂上替换英语和汉语, 有能力把多媒体运用到课堂当中和实现科研成果的价值。最后, 大学英语教师把英语教学的实践运用到科学研究上的能力就叫作教学研究能力, 主要是指英语教师能够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去解决自身英语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认知能力, 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大纲进行分析和把握的能力、处理英语教材的能力, 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和对学生个体学习特点的把握能力等都可以被认为是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是首要的教学能力, 它会直接影响到英语教师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大学英语教师能够很好地解决英语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就叫作教学操作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大学英语教师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连贯和具有条理性, 语言是否具有感染力以及是否能够选择和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师积极主动地计划课堂教学活动、检查课堂教学活动、评价课堂教学活动、反馈课堂教学活动以求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的能力就叫作教学监控能力。

1.2 制约高职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因素

1) 教师教学能力缺乏创新, 授课知识单一陈旧。

高职大学英语教师主要从事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 教学对象大部分是非英语专业学生, 而高职学生入学的时候英语成绩都不是很好。大学英语课程选用的教材一般不会频繁更换, 教师会进行多次重复教学, 很多年下来, 教师受限于课本教材内容, 缺乏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懒于创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也不会轻易去采用新的教学思维, 创造新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

2) 教师教育观念落后

教师也是由学生转变而来。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影响, 教师对于新的教育理念体会很少, 工作后仍然把传统的教学观念带到自己的教学活动当中, 即“以教师为中心”:只是一味地“授之以鱼”, 而不能做到“授之以渔”。

3) 教学经验缺乏

近年来, 在政府的扶持下, 高职高专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高职院校聘用的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非师范专业毕业。他们在成为教师之前没有经过系统而规范的师范教育技能训练就承担起独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期间又没有积极去听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上课, 也没有得到有经验教师的指导, 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因为经验的缺乏影响了教学效果。

4) 教学聘任和评价考核制度有失合理

高职院校的评价体系往往偏向科研。当科研和教学发生冲突时, 教师很难安心教学。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引进和聘用人才时, 把应聘者的学历和科研成果作为衡量标准, 却不重视应聘者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的科研成果也是年底评价和考核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 而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和质量问题却没有得到关注。

2 高职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途径

2.1 树立高职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观念

当今国际环境复杂多变, 国内高职院校不断扩招, 高职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亟待提高。发达国家最近几年不断地加强高校教师培养培训机构的投入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而我国目前仍然遵守着传统的重学术、轻教学的培训理念。在教学培训中, 又多用知识传授的方式, 没有办法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 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工作应该受到重视。观念的更新促进改革的推进, 高职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观念有待树立。

2.2 遵循高职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原则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也如此。我们必须遵循高职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长期性、发展性和分层性的培养原则。

心理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 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成长必定是经过几个阶段的改变:从一开始处于“未开发”状态, 到第二阶段的不全面发展, 再到第三阶段的成熟稳定, 再到第四阶段的短期停滞, 最后是第五阶段的新飞跃, 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变化过程。因此, 高职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短时间内能够飞速提高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一个大学英语老师应该把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当做是自己整个职业生涯的重要追求。

大学英语教师每年承担的授课班级任务和教育情境的不同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成长状态是可持续的。教师个体的不断成长会提升和发展个人的教学能力。高职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将会影响整个高职教育的发展缓慢。个人教学能力的提高会促进教育的发展。个人的教学能力的发展没有所谓的“顶点”, 但是会由低到高, 由深入浅。只要做到遵循教学能力培养的发展性原则, 就会加快教学能力培养前进的步伐, 并能更好地去面对整个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困难。

高职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除了具有长期性和发展性, 还具有分层性原则。教师的个人发展有四个阶段, 分别是新手教师阶段、高级新手教师阶段、胜任教师阶段、熟练教师阶段和专家教师阶段。对于新手教师, 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职前引导;对于刚刚获得一些与课堂相关的课堂教学经验和知识的高级新手教师, 要进行校本培训来提高教学能力;对于胜任教师, 研究性教学能够更好地促进其教学能力的发展;对于熟练教师, 要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和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以减少外在因素的干扰;专家教师的教学能力基本上达到了教学职业生涯的“顶点”。

2.3 建立合理的教学和科研考核制度

上述两点只是从理论的高度把握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方向。但是,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实际情况也不可忽略。大学教师的评价体系还是以职称为主, 在职称和科研压力下, 一部分的教师只注重科研, 无心教学, 我国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出现了严重的冲突。因此, 应该建立合理的教学和科研考核制度, 对于教学工作量不足或教学质量不达标的老师不得晋升, 在教学质量上要保证, 注重考核教师教学业绩, 让教学业绩成为聘任教师职务和确定教师津贴的必要条件。

3 结束语

只有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重视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 才能够很好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zwgk/2005-11/09/content_94296.htm

[2]申继亮, 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 (1) .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队伍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缓解对策

“职业倦怠”(burnout)这一概念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始于服务业及医疗领域,但是由于教师职业面临多重压力与挑战,教师职业倦怠早已引起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英语教师作为我国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与其相关的职业倦怠研究有一些进展。为了全面、深入地研究,有必要对我国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研究。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

2004年,国内最大、最专业的人力资源网站———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新浪网招聘频道、中国青年报等国内众多知名媒体,进行了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在所有受调查职业中,“教师”工作倦怠比例仅次于“公务员”和“物流/运输”,列第三位。在对各行业工作倦怠程度分析后发现,教育、培训机构仅次于政府、公共事业和通讯、电信业,同样列第三位。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所作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的结果显示,反映压力非常大的占34.6%,反映压力比较大的占47.6%,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总数的82.2%。有轻微的工作倦怠的占86%;有中度的工作倦怠的占58.5%;有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的占29%。教师职业倦怠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2006年,《中国教育报》总共采用五个专版来关注这一问题。光明网、人民网等网站刊登了多篇关于教师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文章。高职英语教师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阶段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涉及高校成百上千万的学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强,这门课程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已成为一种潮流。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体,我国现有的近6万名高职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二、职业倦怠成因探究

1. 情感枯竭,低成就感。

由于教师地位的提高,整个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也相应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工作单调重复,缺乏工作激情,长此以往会产生一定的压抑感。加上扩招之后,学生的普遍英语能力下滑,导致国内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社会对其评价不高,从而导致大学英语教师在学校地位偏低。目前有些高校实行的定期观摩课教学、各项教学评比、常规检查等,也导致许多女教师疲于奔命,被动应付,再加上工作量和考试压力大,休息时间得不到保证,家庭生活受影响,又要面对学历、职称晋升等问题,相当部分教师感到精疲力竭。还有就是教师具有自我防卫的心理,作为社会地位较高的群体,其自我期待和要求都比较高,而过高的自我期待水平往往导致在个人价值不能得到实现时产生较为悲观的情绪。觉得自己有较高成就的大学英语教师并不多见。

2. 性别差异。

在抽样调查的120名教师中,女教师就有99名,占了83%。从本次调查还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群体较为年轻,教龄低于5年的教师就有48名,占了全部教师的40%。因此,可以这么说,在大学英语教师群体中,年轻女性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女性教师在心理上比男性敏感,感情更细腻,更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理解,尤其是领导对自己的评价和理解,于是职业价值错位标准成为女教师群体成员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当遇到这些压力时,教师应当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压力变成动力。问题是,教师也是普通人,女教师相对男教师承受能力较差,往往不能很好地应对这种压力。长期处于矛盾和紧张的精神状态下会使情绪压抑,这是心理健康出问题的直接诱因,也是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群体中女教师职业倦怠水平高于男教师的原因。

3. 学校的办学性质。

据我从参与访谈的教师和其它渠道了解,在教师的社会保障机制方面,许多地区的民办高校的教师在人员编制、工龄、职称评定和评奖医疗保险和公积金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公平待遇。由于长期以来民办高校承受种种不公,因此民办高校可供选择的人才库难以建立,民办学校教师流失比较严重。大部分民办高校为了确保生源经常夸大事实真相,这种恶性竞争导致公众对民办学校缺少信任,这成为阻碍民办教育发展的绊脚石。由于以上原因,民办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往往缺乏一种归属感,工作压力很大。

4. 教师的工作量。

目前,高职学院为了降低办学成本,不愿意多进人,尤其是基础课教师。而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执行,高校尤其是高职业院校的在校生很多,故师生比很低。再加上近年来物价大幅上升,而大学教师的工资基本没有提高,如果仅仅依靠工资,则一般高职院校教师的工资水平远远达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为了生活,大部分的高职英语教师超负荷工作,44.2%的教师周工作量达到了16节以上,远远高于多数高职院规定的每周10—12节水平。因此,英语教师普遍觉得工作时间过长,50%以上的高职英语教师因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教师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员,心理或多或少受到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教师有普通人所有的一切需要,包括物质生活需要。

5. 教师的考试压力。

目前高职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霾。每所高职学院都把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任务交给了英语教师,把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通过率作为衡量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考试通过率与教师评优挂钩。超过50%的高职英语教师认为学校对英语通过率的要求使其产生很大的压力,教师之间由于这种压力竞争也很大,于是在大学英语教师中出现了争夺好生源的现象。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从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日益下降,有的学生英语成绩一塌糊涂,要使这些学生顺利通过应用英语能力考试,压力不亚于辅导学生参加高考。约三分之二的教师认为学生基础太差影响自己的教学。教师的角色地位对其职业倦怠水平产生影响的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

6. 教师的角色地位。

在高职院校中,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平均年龄和教龄较低,职称和学历层次也远远比不上专业课的教师,是高职院校中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任教的是公共课,对专业建设没有太大的影响,往往得不到所在学校的政策倾斜,培训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少,学校对课程建设的投入也少。对教师来说,年年担任同样的课程,辅导学生参加同样的考试,工作不断重复,缺乏新鲜感,没有挑战性,更没有成就感。由于感受不到学校的重视,不少高职英语教师感觉被边缘化,有较严重的自卑感。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高职英语教师受尊重和自我实现两大高层次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产生职业倦怠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 社会支持。

(1)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要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2)教育改革要注重教师的需要和要求。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却很少有人关心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因此,进行教育改革要把教师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把教师视为关键性因素。

2. 组织的支持。

(1)建立“教师发展学校”,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成长。教师不但要教好学,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不断发展、成熟。

(2)学校实行民主管理,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决策。首先,校长要实行开放式的民主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与更大的自由度。其次,要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区分教师的教学效果,体现竞争精神。再次,改革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以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并以严格的赏罚制度来保障。最后,建立教师定期进修制度,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的技能。

(3)校长要发扬民主,关心教师,同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要创造这种氛围,校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长对待教师要公平、民主。

3. 教师个人努力。

(1)进行身体锻炼。教师从事的是繁重的脑力劳动,良好的身体素质必不可少。

(2)正确认识职业倦怠。教师个体在发现自己有职业倦怠的症状时,应正确认识倦怠问题,勇于面对现实,省思自己的压力来源,主动寻求帮助,加以化解。

(3)发现工作中的兴奋点。教师应该善于发现新的兴奋点,以此来刺激自己的精神,唤起自己对生活的情趣和对工作的热情。

(4)改变内部心理元素。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并认同一切,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同社会、他人、职业和谐起来。

(5)善于奖励自己。学会称赞自己、奖励自己是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的有效方法,要多关注自己成功的点点滴滴,积极地进行自我肯定。自我肯定是比同事、朋友、领导等进行的短暂而有限的外在肯定更加持久而强劲的内在肯定,是人的生命永不枯竭的动力。

(6)注意培育自我。失去自我的工作容易让人产生厌倦感。因此,教师在培育学生的时候,应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探索归纳出独到的教育模式、研究创造出独具个性的理论成果等,这样就会大大增强事业的成就感和魅力感。

(7)丰富文化生活。丰富的文化生活可以调节情绪。教师应该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绘画、音乐等。有研究表明,教师选择能够表达自己情绪的音乐,并经常倾听,可以有效达到缓解倦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Freudenberger, H.J.“Staff Burnout”,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974, 30, (1) :159-165.

[2]Maslach, C.&Pines, A.The BurnoutSyndrome in the Day Care Setting.Child CareQuarterly, 1977, 6:100-113.

[3]罗东山.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 :68, 71.

[4]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EB/OL].http://www.chinahrd.net/ing/jlr/zt/20041206/Burnont.pdf, 2008-4-14.

[5]陈秀娟, 林永成.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探究[J].高教探索, 2008, (6) :118-122.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队伍 篇9

一般而言,教师用语中的L1使用主要是根据不同的课程(听、说、读、写、译),教学目标(课程大纲目标+单元以及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需求),教学内容(课本或者其它一些补充材料),教学方法(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等因素决定的。语言教学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出现L1过度或者过少使用的现象是正常的,如何合理地利用L1辅助L2教与学是高校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篇文章讨论的是教师课堂用语中的L1是否对英语精读课堂教学有影响以及可能表现出来的具体影响有哪些。

一、文献综述

在外语教学界,关于外语学习课堂上教师是否应该完全使用目标语进行授课一直是热门争议的话题。提倡使用L2进行教学的“坚持派”认为,语言习得过程中,唯一百分之百成功的案例是L1习得。因此,L2教学应该照搬L1习得的模式。“反对派”反驳道,L1习得者之前没有学习过其它的语言,L2学习者在学习目标语之前掌握了L1。相比较L2的习得者这个称谓,他们更像是L2的学习者,两者是不同的概念(Halliday,1975; Macaro,1997)。其他“坚持派”Weinreich(1953) 指出,L2习得者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们把L1和L2严格区分开。Lado (1957) 支持这一观点,他强调,如果学习者在L2学习过程中遇到他们在学习L1过程中相似的显著问题,那么学习者有必要尽量排斥使用L1。其他“反对派”普遍认为L1和L2不是孤立存在的,两者是相互联系的。L1在L2的词汇、句法、音韵和语用学方面都产生影响 (Beauvillain &Grainger,1987; Cook,1994; Obler,1982; Locastro,1987)。

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L2应该最大化地应用在外语教学课堂。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真实的L2语料。如果避免使用L1,主要交流通过L2来完成的话,这些学习L2的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应用。Cook (2001) 不赞同这一观点。他质疑什么是所谓的“真实的L2语料”?外语学习并不仅仅是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学习者之间通过使用L2进行交流,讨论一些日常生活或者社会文化性的话题。然而,语言障碍可能影响到学习者是否能够应用L2进行正常交际活动。Chomsky (1980) 提出的“普遍语法”指出,如果学习者对L1的习得是一种潜意识的活动,那么其也适用于L2学习者。然而,L2学习者需要掌握的认知水平远远高于L1习得者,从这一层面上而言,两种习得机制不能复制。教师在课堂上完全使用目标语是否能够促进L2学习者习得L2值得探讨。假设教师课堂用语的输入和课堂互动对L2的习得有影响,L2学习者应该尽可能地接触L2。然而,通过大量L2的输入进行课堂互动是否能够强化L2学习效果仍然是个问题。对于教师用语L2绝对化的课堂,如果出现一些无法用L2解释的基本概念,教师是否坚持通过简化L2还是求助于L1解决问题呢?此外,课堂上L2的输入毕竟是有限的,课堂之外对L2的获取似乎更胜一筹。

关于L1在L2课堂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种辅助L2教学的手段。正如一些研究表明,在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当教师在课堂上解释新的或者比较难理解的人和事物时,L1成为超越语言层面的互通桥梁。为了使外语学习者掌握除了语言之外的知识,适当使用L1有一定的必要性。在日常交际过程中,不同母语的说话者通过他们正在学习的同一门外语进行语码转换,当语码转换成功,交流过程无障碍,L1对L2的习得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语码转换现象,不少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并且得出了以下结论:

(1) 两种语言代码进行转换过程中,一定有基础语和嵌入语(Myers-Scotton,1989)。

(2) 两种语言的语法不是互相抵触的。

(3) 语码转换可以是语句之内或者是句际间的转换(在一些文献研究中也被引用为“语码混用”)。

通过以上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至今仍然没有强而有力的理论依据来表明L1在EFL课堂的位置:是接纳还是排斥。

二、讨论

国内关于EFL课堂教师语码转换(L1/L2)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首先,关于L1是否能够促进L2的习得至今没有达成共识。其次,由于受到语言环境的制约,在EFL课堂上L2真实语料的输入有限,教师如果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L1辅助L2教学,增加了学习者L2输入的机会。然而,大部分英语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和语用能力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完全使用L1是不现实的。除此之外,国内的一些研究还指出,教师用语中对L1的使用应该参照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方式等(Song,2005)。其中有研究者提出,教师用语中L1的使用在教学活动用语,教学内容分析和考试测评讲解三个方面使用最多,而且是呈上升趋势的(Liu,2008)。不同的教学活动用语,教师使用L2比L1的频率要高,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认知能力的培养上使用L1比L2的频率要高一些,关于语言测试的具体细节,教师需要大量地借助L1进行讲解,便于学习者接受。

在国外,最新的一些研究表明,教师用语中L1的使用比例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制定。例如,有研究者提出了在EFL课堂上教师用语可能呈现的六种语用功能可能需要借助L1来完成。它们是,L2复制,L1/L2转换,L1/L2解释,L2输入,L2拓展,L2交际(Forman,2012)。教师可以通过口头复述(L2)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语码转换达到语言知识理解的目的,可以通过对原有的语料进行创新增加学生L2的输入机会,可以给出提示进行语言知识层面之外的拓展,最终达到语言交际成功的目的。不难看出,在赞成通过使用L1促进L2学习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最大程度地使用L2。然而,在双语环境下,L1的习得是既成事实,如何发挥其最大优势辅助L2教学是讨论的初衷。

三、结论

关于高职英语精读课堂上教师用语中的L1是否对L2教与学有影响,具体有哪些影响,通过对以上大量文献和研究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英语精读课堂上,教师用语中的L1影响到EFL课堂管理,复杂的教学活动的安排开展以及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2.在英语精读课堂上,教师用语中的L1影响到L2词汇、语法的解析。这可能表现在L2文本的获得和处理上,L2文本的知识储存和应用上。

3.在英语精读课堂上,教师用语中的L1影响到L2学习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上的培养。

由此可见,作为英语语言的基础类课程之一,英语精读教与学过程中存在语码转换。教师用语L1和目标语L2是互相联系的,绝对使用L2并不一定能够有效地促进L2的学习,L1可以被视作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辅助L2教学。因此,如何有效地使用教师用语中的L1促进L2的教与学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发展(Teacher Development)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要:在中国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进行教授(EFL),其重要地位已经超过其它外语语种。汉语作为英语学习者的母语,它在EFL课堂上的使用数量、频率及其效果的研究有不少,但针对教师用语(汉语)如何在高职院校英语精读课堂辅助L2教学的研究不多。本文从教师用语这个层面为出发点,就英语教师的母语汉语(L1)如何在英语精读课堂辅助教学进行一些浅显的讨论。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队伍 篇10

一、高职英语教师的现状与特殊性

1. 高职英语教师的现状。

据调查,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中35岁以下人数占比例最大, 但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仅占20.8%, 高级职称与初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为1:6, 结构失衡。显然,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学历和业务进修方面进一步提高任务繁重。92.5%以上的英语教师周课时在12-16节以上, 76.8%的教师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教育教学研究。94.2%的教师对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持认同态度, 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进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反思, 表明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有责任感和紧迫感, 希望进一步提高水平。这正反映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教育与发展必要性。调查还发现, 93.2%的教师都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法的融合。在实行具体教学理论和原则方面, 被调查的教师根据自己形成的教学经验和掌握的教学理论知识, 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见解。相当一部分教师使用的教学手段是科学有效而且切合学生实际的, 某些方面具有创新意义, 但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 近50%的教师在科研上未能有所建树。教师们对优秀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和素质抱有相同态度,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英语知识储备丰富;具有创新思想意识、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独具一格的教学方法、较强的研究能力和敬业精神等。多数学生认为“教师素质和能力, 语言环境, 教学设施, 以及学生学习自主性”是影响英语教学的主要因素。总体上,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教学和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 基本能够胜任教学需要, 但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差距, 急需进一步提高。

2.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英语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学生水平等方面与普通本科院校均有差异, 其语言知识触及的领域广泛, 语言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更为明显, 这决定了高职院校英语师资的教育和发展与普通高校的师资教育具有共同性外, 还具有一定特殊性, 即不仅要体现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而且要反映特定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要求。高职英语教学实用性和实践性要求更高, 对于专业相关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在完成《基本要求》规定的教学任务后, 应结合专业学习, 开设专业英语课程, 这既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 又可使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的应用。”高职院校以实用性专业为主, 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 尽可能向学生灌输与专业有关的知识, 如电子商务英语、旅游英语、计算机英语和有关经济管理方面的英语知识。教师不可能依靠个人努力掌握相关知识, 学校介入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学校管理的内容

高职院校应该认识到提高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 把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视为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性工作。学校应建立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 鼓励教师围绕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促进教师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 使他们尽快适应新教学模式。

1. 教师发展档案管理系统。

教师档案是记录教师教学行为, 能最集中代表教师教学成果的材料的集合。Kilbane和Milman将档案分为两大类别:“一类叫做工作档案, 内容包括日常教学各个方面, 以及对其的思考与自我评价。另一类叫做展示档案或材料档案, 主要用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 描述一门课程或班级, 展示教师优秀的工作等, 因此教师往往发挥创造性, 丰富档案袋中的内容, 例如学生作业、教学计划、观察记录, 甚至是教学录像等。”[1]“教师档案的建立一般经过四个阶段:资料搜集, 包括文件、图片等;精简归类, 按照教师个人的成果、学生成果、学习成绩表等归类, 一定要确保选择的档案材料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以证明教学的真实状况;反思评价, 对档案内容进行优缺点分析和评估, 对纳入其中的每个档案文件进行反思或评价;成果展示, 按照统一标准形式装订或以网络、软盘等形式呈现。教师档案的优势表现在以下方面:总结教学中的宝贵经验;获得成就感并增强信心;便于同事交流与合作;学生间接受益”[2]。

2. 校本培训管理。

所谓校本培训管理, 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的在职培训模式, 也称“以学校为定向”的培训模式, 它区别于以校外培训为本的模式。“校本培训的初衷在于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分离, 强化教师专业的实践性, 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它以任职学校为载体, 在形式上强调任职学校所在的空间。学校应提高对增强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认识, 并成为增强英语教师职业能力的组织者”[3]。首先, 学校要对英语教学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获得英语教学的客观实际。如学校的专业优势、特色和发展方向对英语教学的要求, 近年来学生入学的英语水平及变化特点, 学校开展英语教学的现有模式及存在的差距, 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背景及教学能力水平状况, 影响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等, 都是调研的重点。其次, 了解情况、掌握问题后, 应制订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和发展规划, 并且配有相关的资源投入、实施计划。重要的内容应是:一要为英语教师创造必要的发展条件;二要根据英语教师的专业背景, 提供和鼓励有利于增强发展能力的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三要组织教学团队进行合作学习, 实现发展经验、方法的扩散和共享, 使英语教师的能力发展成为组织行为。最后, 要制定激励和管理机制, 并保证机制的有效进行。激励和管理机制是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制度保障, 是英语教学工作的政策导向和发展战略的具体实现, 必须设计周密, 使之有可操作性、实践性和前瞻性, 并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贯彻执行。

3. 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是“学习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方式, 在职进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因此世界许多国家都在教师教育改革中保证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进修, 建立教师终身教育体系”[4], 而这也应当成为学校努力的方向。因此学校要对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多层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关注, 以促进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英语教学形式和英语教学改革的精神。一是脱产进修, 包括出国深造到更高层次院校或机构继续学习, 这是教师教育最有效的方式, 教师可以直接而迅速地获取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但由于如资金、时间等条件的限制, 脱产进修会有一定的难度, 也不可能满足每一位教师。二是积极参加各种机构提供的短期进修和培训, 目前主要形式有英语教学年会、各出版机构提供的教学研究会, 以及各教育部门和高校组织的短期培训等。教师对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应持有开放悦纳的姿态, 拓展视野, 博采众长, 为己所用。

4. 加强英语课程理论与教学实际相联系的培训。

在教师培训中, 理论学习虽然十分重要, 但理论学习必须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第一, 应对英语教师必须掌握英语的词汇、语义、语言、语用等方面的知识及整个语言体系进行具体理论培训, 夯实基本功。教师只有在专业上有一定的造诣和较深功

WENJIAOZILIAO

底, 才能从整体上驾驭教材, 把握好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 实现学习英语的目的。第二,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 它所传承的是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使用英语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 唯此才能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英语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知识,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第三, 促进英语教师掌握一定的非英语专业知识。目前, 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广泛, 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 教师只有对相应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才能使课堂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

5. 建立教师合作联盟。

教师联盟旨在寻求同事、同行之间的合作, 倡导团队精神, 通过相互间的分析观察、建议与评价来丰富并改善自己的专业视域。教师专业团队的形式多种多样, 学校应发挥其组织功能, 建立长期的、集中的、内部的或跨区域的同盟等。在同盟中专业引导者或学科专家在教师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另外, “同事互助”的教师发展模式在实质上与教师联盟的作用是相一致的。“如果具有不同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教师能够开放自己, 与同事进行专业研究、协调与合作, 共同分享经验, 提供相互支持, 就能实现共同发展。例如通过英语教师之间的听课、示范教学、教学研讨、课程研究等来实现互相之间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或改进教学策略, 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达成教育目标”[5]。

6. 社区教育模式的借鉴。

社区教育模式是指以社区教育机构为依托, 利用社区资源, 对教师实施的以丰富社会阅历, 增强社会问题意识, 提升社会参与能力为主的教育模式[6]。社区教育模式是使工作与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教师群体积极参与本地区的各种教育与研究活动, 了解本地产业结构、经济情况, 以及发展趋势, 了解社区内各种群体的生存方式与生活态度, 获得更多的有利于教育教学的过程知识与背景知识, 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提高教师驾驭教学的能力。

随着我国高职英语教育的快速发展, 英语教师的专业教育与发展也必定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而学校管理系统的建立, 对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的改革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Kilbane, C.&N.Milman.The Digital Teaching PortfotioHandbook[M].Boston:Allyn and Bacon, 2003.

[2]Murphey, T.&Chen Lin.教师发展档案与业绩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3]崔允郭: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49.

[4]宫雪:国际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模式述评及其启示[J].职教通讯, 2006 (8) :55-57.

[5]傅建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0.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队伍 篇1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英语教师 专业化发展

一、引言

自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文件出台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总体上结构不尽合理,实践能力偏弱,培养渠道相对贫乏等情况尚未从根本上改变。《教育部关于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中指出:“十二五”时期国家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要求职业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提升服务能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新使命。这也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十二五”规划的新形势下,怎样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英语教师队伍,加快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高职院校和英语教师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

二、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内涵

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化应包含三个层面:第一是教师所教专业的学科知识的专业化,能够胜任本学科的教学任务;第二是教育素养的专业化,能够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授课;第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做事、做人。

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实践性”和“技能性”。高职英语教师培养面向涉外企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掌握商务活动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和扎实的经济贸易及商务专业基本理论,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团队精神和创新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高职英语教师在满足基本的学术能力,职业能力的同时,还应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性。

三、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模式

1. 制定个人成长计划,确立自己英语专业应用的大的行业,贴近一个行业

每位英语教师都要制订个人成长计划,在计划中特别要根据各自学院所开设专业如在公共服务类、信息工程类、机电建筑类、艺术设计类或者轻化工程类之间做一个倾向性的选择。要求教师了解各行业的基本情况,特别是本行业发展趋势,注意收集本行业英语专业术语,对学生未来职业就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2. 组建教学团对,使英语教师的教学活动贴近一个或几个岗位群

在个人成长计划制订完毕后,英语教学部门可成立不同的教学团队,英语教师分属不同的教学团队,根据团队的特色和要求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教学团队成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研究提高。如参加校企合作大会,学院每年统一组织一次校企合作大会,建立本专业固定的校企合作单位。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定期到学校参与培养方案修订,专业介绍,人才需求发布,课程讲授,教师培训等等。到企业见习,学习交流,了解企业工作流程,参与实训方案制订并组织实施。

3. 定期到企业顶岗社会实践,实实在在走进企业

教师参加生产实践锻炼是教师转型,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在社会顶岗实践中,教师应制订严密的锻炼计划,按照计划参加实践锻炼。通过实践锻炼,教师到与之相关联的岗位进行锻炼和调研,重点调查该行业对相关专业技能有多高要求,思考学院多开设课程是否与之相适应。

4. 外培内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定期组织英语教师参加培训。选派教师参加省内外教师培训和教材培训,参与转型教育培训等。学院内还可定期展开各种学习和研讨交流会,邀请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座谈,交流经验等。这些举措都能促进各位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他们在实践、教学、科研、论文发表等发面迅速成长,成为高职院校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受到学生的好评。

(2)开放的教学研讨会。通过开展教学研讨会,人才培养方案讨论会,基础英语教学研讨会等专项会议,广开门路,广纳建言,邀请校企合作单位的代表参加,与行业专家共同研讨,深入进行应用英语人才的培养方案修订。

(3)师德师风建设学习会。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改进教风,英语教学部门应召开专门的师德师风建设学习会,讨论目前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升每位教师的师德师风素质。

四、结语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即将转变,经济结构即将调整,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等职业教育必将顺应时代的变迁,而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永恒话题。本文仅从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层面,探讨教育特色鲜明的高职英语教师成长的路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还将会是值得更多人关注思考的问题,对教师要如何教才能服务于“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如何以开放的视野,系统的理念,务实的态度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等值得我们高等职业教育从业者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邹贵平. 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探析[J]. 职业时空,2010(10):1-3.

[2] 储小慧. 新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成长略析[J]. 海外英语,2011(05):124-125.

[3] 古隆梅. 简析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创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9):133-134.

[4] 黎维红. 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培养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90-92.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队伍 篇12

我国的教育体制及五年制高职院校的招生现状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很难达到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标准。对教师而言,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及个人素质的培养也要通过课堂教学完成。因此,和谐的课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平台。而教师则是连接这个平台的纽带。

一、五年制高职院校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鞠躬尽瘁”、“诲人不倦”、“春蚕到死丝方尽”都是我国历代教育家提出的师德规范和对教师人格的要求。现在看来,这些远远不够全面。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是有爱心,有责任心,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并且能够成为学生信任的人。这样的教师有以下几个特征。

1. 良好的体态、语言。

根据我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高职部作的一个调查,高职学生首先喜欢亲切的、漂亮的老师,其次是知识渊博、专业素质强的老师。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90后”,多以自我为中心,自尊很强,喜欢观察老师的外表和行为,以对某个教师个人的好恶来判断这门课程的好坏。因此,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应该是注重仪容仪表的,每天面带微笑地进入教室,声音洪亮悦耳,发音纯正,语音地道。这样的教师一定会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 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良好的学习能力。

如果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过关,良好的第一印象就不能持久。教师要真正吸引学生还要靠渊博的学识,灵活的授课方式,以及和谐的学习氛围。目前,在高职英语课堂中,普通高校采用的传统教学法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无论是在精读、泛读,还是在听力等课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始终采取满堂灌的方法。教师注重讲解语言点、单词、句子结构,学生在课堂上也倾向于“沉默式”的学习方式。但高职英语教师不仅要将语言知识讲授清楚,而且要灵活巧妙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合理处置课堂教学问题,增强师生互动,多进行课堂练习,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引领学习兴趣本来就不高的高职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

英语教师除了教授语言知识之外,还肩负着传播文化的责任。一个精通英语的专家应该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杂家,只有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语言、文化知识,才能将课程讲解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3. 掌握心理学知识,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高职学生背景要比普通高校本科生复杂,学生学习动因多样,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也比较复杂。根据调查,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孩子来自于单亲家庭,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也不足。英语教师在面对这样一个群体的时候,必须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心理、情绪、能力、性格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到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语言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英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与学生课下的交流在高职院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近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以及对此门课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有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进度。

4. 注重经验交流,重视课后反思。

学生的学习动因是多样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方法,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如何因材施教,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最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高职英语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后反思,这样可以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与有经验的教师、专家多交流,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身心特点,不能一本教案走遍天下,而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教师在构建和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优秀的教师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到自己的课堂上来,并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民主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2. 构建高效、科学、创新的课堂,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

优秀的教师能尊重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为学生提供多种发展的机会与空间,让课堂教育发挥最大的效率。

3. 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构建和谐课堂的过程,是教师自身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也是提升自身教学智慧、教学理念,丰富教学经验的过程。

三、总结

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一群比较特殊的群体,要经历从青春期到成年人的变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在这个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巨大的。一名优秀的高职教师应将外语知识与先进的教学观念结合起来,改变以往在课堂上演讲者的角色,不仅成为学生学习上的激励者、促进者、辅导者和协调者,而且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灵导师。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煤矿开采下一篇:老龄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