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课教师

2024-07-01

高职公共课教师(精选12篇)

高职公共课教师 篇1

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新生力量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近十几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用人机制、校园文化建设滞后于办学规模的发展,并且招生生源不一、学生参差不齐加大了教学的难度。这种状况尤其表现在公共课的教学上。这对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师本身所须具备的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构建一个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用来衡量公共课教师胜任力以及指导公共课教师培训与招聘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

通过问卷调查法、行为事件访谈法及专家小组法确定28个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师胜任特征,并编制《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师胜任力检测表》。向四川省部分高职院校优秀的公共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行政人员和学生发放问卷,通过SPSS统计分析,采用累计分数法计算权重,得到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师胜任力模型(见表1),可以应用于测试具体某个公共课教师的总体胜任力水平。

二、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到了四川省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师胜任力模型,该模型由八个纬度及其下面的28个胜任特征和各指标权重组成。首先编制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师胜任力行为测评问卷,然后选取四川省高职院校40名公共课教师作为被测试教师,测试采用本人、其所在教研室主任填写问卷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保证了测试的全面性,又保证了被测试教师填写问卷的认真度。

由四川省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师胜任力模型计算出来的各胜任特征的权重wi(见表1)和每个被测试教师在各胜任特征上的测试得分(利用公式)相乘即可得到40位被测试教师的总体胜任力得分(见表2),对40位被测试教师的总体胜任力得分取平均值,算得结果为3.9908,基本接近比较符合。该数据说明了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师胜任力情况较好,但还没有达到师资建设的理想状态,仍需要加强各方面的培训,提高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师胜任力。

通过作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四川省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师胜任力受到职称差异的影响较大,而性别、学历对它的影响不大。这个结论可以为高职院校师资招聘、教师培训等方面提供参考。

研究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师胜任力,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改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革、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刘立明.上海高中教师胜任力模型初步构建[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2]李秋香.高中化学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及其测评体系的初步构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3]徐建平.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

[4]李英武,李凤英.中小学教师胜任特征的结构纬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4,(4).

[5]仲理峰,时勘.胜任特征研究的新进展[J].南开管理评论,2003,(2).

[6]MeCelland.D.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ehologist,1973.

[7]冯君莹.普通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应用[D].武汉:中南大学,2010.

高职公共课教师 篇2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初探

从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出发,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提出以巧用多媒体设备,提高学生听力水平;课前10分钟口语活动;课堂竞赛;情景模拟;专业英语训练等五种思路与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作 者:王燕华 WANG Yan-hua 作者单位: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广东广州,511483刊 名: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PANYU POLYTECHNIC年,卷(期):7(1)分类号:H319关键词:高职 公共英语 应用

高职公共课教师 篇3

【摘 要】本文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在剖析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师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指明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提出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 困境 途径

1.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根据Lange(1990)的定义,教师发展是指教师在智能、经验及教学态度上不断成长的过程。Crandall(2000)指出,教师发展是终身持续成长的过程,它包括集体或个人自主的学习。Hismanoglu(2010)指出:专业发展有不同的界定,它涵盖各种在职培训和研讨会;教师在监管下获取经验的工作过程;教师为满足学生需求的不断学习过程。

2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面临的困境

2.1 不恰当的自身定位

多数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由于长期的单一授课经历,大都将自身定位为纯粹教学型的教师,而非教学为主科研为辅。另外,多数教师的专业归属不明确,对语言教学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多,对语言教学理论不感兴趣,教学缺乏理论指导。

2.2学历和职称的双重压力

由于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以及公共英语课程的小班授课形式,各个高职院校对高职英语教师的需求量极大。截止到大约五、六年前,各个高职院校吸收的英语教师多为本科学历,与目前高校的教师学历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另外,职称评聘压力极大,由于岗位数量限制,相对其他专业教师获取科研项目的机会偏少,工作量中没有实习实训课时,只有纯理论课时量,种种原因导致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称晋升困难。

2.3教学任务繁重枯燥

公共英语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相当繁重。大多数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周课时大约为12-16课时,同时执教3-4个平行班级,授课内容重复,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使得教学工作枯燥重复。

2.4内动力不足

公共英语教师中女性比例高,来自家庭、生活的琐碎一定程度影响了投入工作的精力,自身懒散,不求上进,缺乏内动力。

3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3.1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在精神层面上,对事业、人生有所追求,树立合理的奋斗目标。首先在精神上要热爱工作,热爱教学,热爱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3.2英语教学相关知识的提高

教学工作的动态发展要求教师的知识体系多元化并且不断发展,大致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普通文化知识;(2)学科知识:英语教师应具备较为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语言学基础知识、本民族语言知识;(3)一般教学法知识;(4)英语教学理论知识;(5)个人实践教学知识。

3.3科研能力发展和知识更新

随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教师在知识结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各方面都会遭遇不同的挑战。因此,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科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不断研究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同时,要不断吸收新知识,研究与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增强双师素质,争取成长为“双师型”的高职教师。

4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4.1将基础英语、行业英语、英语选修课等课程有机结合

在基础英语的教学中,拓展和深化人文兴趣,成为某一人文主题的小专家。实施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方法,将英语知识和人文素质教学融合起来。

学校出台政策,鼓励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为教师向专家型素质教育者转型提供平台。英语教师可以开设《影视欣赏》《西方文化与社会》《英美文化概况》等选修课程。选修课不仅实现课程的多元化,改善学生人文知识结构,同时,有利于教师发挥长处,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开设行业英语课程。将英语知识与技能教学融合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当然,行业英语的开设对教师的行业知识也提出了要求,教师面临知识更新的挑战。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必须发展为复合型英语教师,即英语加专业的复合型英语教师。

4.2争取培训、讲座、交流、进修机会

积极参加各种短期专项培训、学术讲座等。例如,每年寒暑假期间的教材推介活动。另外,各高职院校间的交流学习,以及国内外的访学、进修也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机会。

4.3开展教学研究

很多教师感觉教学研究无从下手,没有方向。那么,可以从日常教学反思开始,进行行动研究。在日常积累中,逐渐发现兴趣点和研究的切入点,尝试进行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

4.4学习相关行业知识

由于行业英语课程的开设以及“双师型”教师的发展要求,英语教师也要积极参加企业行业顶岗锻炼,向专业教师取经学习,掌握一定的行业知识。

5 结语

在现有的12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内分布了数万名高职高专的公共英语教师。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对公共英语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他们是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主要承担者,也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探究,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工作非常重要,既有利于帮助教师激发职业发展的紧迫感,为他们指明发展方向,同时,也为高职英语的教学改革和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甘正东.反思性教学: 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外语界,2000( 4).

[2]刘黛琳,张剑宇.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09(6).

[3]文秋芳,任庆梅.探究我国高校外语教师互动发展的新模[J].现代外语,2011(1).

[4]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

[5]吴一安.中国高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高职公共课教师 篇4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 (Martin E.P. Seligman) 教授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 该理论的提出源于对狗在受到预置不可避免的伤害中所表现出被动性的经典实验研究。该实验发现, 动物在面临不可控外部事件时, 会连续不断遭受挫败, 多次挫败体验之后, 便会产生无力感, 丧失信心, 陷入自我否定、无助的消极心理状态, 也就是“习得性无助”。随后的相关研究也进一步证实, 这种无助感在人类身上也会出现。虽然人类的心理复杂性远远高于其他动物, 但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作用下, 也会出现类似的心理反应。人类心理特征的差异决定着每个个体对生活中不可控外部事件的归因不同, 理性的自我价值感沦陷, 消极被动, 退缩回避, 负性情绪膨胀, 幸福指数触底, 在心灵的孤独与失落中挣扎, 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生命姿态。因“习得性无助”而产生的消极思维定势, 成为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最直接根源。

公共课教师是高等职业 (以下简称“高职”) 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作为高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职育人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高职院校公共课程的设置服务于专业教学的需要, 在培养“技能人”的同时, 完成对“技能人”向“社会人”角色的完善与再塑造。这个“社会人”的概念, 不仅有纯粹的专业技术技能, 符合特定工作岗位要求, 更应有职业操守、完善人格、健康身心等综合职业素养的支撑, 公共课设置与开展的意义即在于此——围绕育人目标, 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

二、高职公共课教师教学 “习得性无助”现状

由于我国传统职业教育模式落后、培养目标功利等诸多历史因素, 高职院校的公共课在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实际上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公共课教师基本上也是学校教学改革中的“边缘人”, 这种“边缘”地位的现状, 一部分源于社会大环境与学校的两面夹击, 被动沦陷;一部分则源于公共课教师的主动疏离, 在教学理想与现实挫败中陷入“习得性无助”的泥淖。具体来说,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成就动机较低, 教学目标模糊

成就动机 (achievement motivation) 是一个人追求自我期望目标的内驱力, 在人格结构中有一定的稳定性特征, 是一种习得的、与特定情境有关的正向或负向的自我期望。心理学认为, 人的成就动机与自我提高、自我创造以及获得认同等动机存在“共生”关系, 相互渗透, 相互作用。个体成就动机的强弱会使其在面临相同的事件情景时表现出迥异的情感反应, 从而对其个人潜能的发挥产生不同的作用力。高职院校中, 公共课教师的自我角色期待一般比较高, 对自己所任教的相关课程也有着很高的专业期望, 教学设计理想且高远, 此时完成教学工作的内驱力达到最高值。但是事实却是, 在面对教学对象——高职学生时, 这种具有生成性与复杂性的教学活动实现有了障碍。连续完成一个时间段的课程教学任务之后, 这种强烈的内驱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逐渐被抽空, 并最终被剥离出一度热情高涨的躯体, 教学理想期望与课堂现实情景的冲突, 自我职业价值感与教学环境的失控感使其在无助中走向自暴自弃, 自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再张扬, 内在的教学潜能不再迸发, 课堂变成了“战场”, 最终演变成无目标、无导向的自我耗损。疲于应付工作量巨大的公共课教学任务, 周旋于学生评教和学校相关部分对公共课程教学评审的两极之中。

2、教师角色认同较低, 教学行为失范

高职院校“重技能, 轻文化;重专业课, 轻公共课”的传统办学思维一直未有根本性的改变。公共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相比, 无论是在专业影响力上、还是晋升、薪资、福利待遇上, 大多数处于边缘地位, 游离在高职教师“正规军”的边缘。这种尴尬的现实窘境导致公共课教师对自我职业角色认同较低, 角色承担信心不足, 从而导致一部分教师职业价值观缺失甚至扭曲, 直接影响其教学成效。而教学行为失范则体现在公共课教师在从事课堂教学时, 无意或故意违反高校教师应遵循的课程教学准则、教学规律、职业操守等各种教学行为规范, 从而导致课堂教学失败, 育人目标偏离等现象。

3、教学创新意识钝化, 职业倦怠凸显

高职公共课教师较低的成就动机需要以及职业角色认同感的缺失, 直接影响其在正常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投入, 降低其正面情绪体验的概率。主要表现在:教学兴趣缺失, 学科知识探索欲求降低, 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唤醒能力丧失, 教学创新意识逐步钝化, 不同程度地陷入职业的平台期, 即使部分公共课教师自我成就意识觉醒, 也会在各种不可控的因素作用下, 遭遇不同的“天花板”, 深陷发展瓶颈。长期的自我压抑与心理失衡, 导致其身心俱伤、能量耗竭, 也即进入职业疲惫期, 职业倦怠随之产生。

三、高职公共课教师教学“习得性无助”原因

1、个体层面, 职业价值观缺失, 教学角色自我疏离

职业价值观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 是职业发展的源动力。教师在明确自己职业属性的前提下, 在教学活动中对于自身职业的定位、作用及对个人生活意义的看法就是教师的职业价值观, 其中包括其对自身职业的评价与看法。大部分公共课教师的职业价值观理性而务实, 对自己所承担的公共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影响有充足的信心, 教学态度认知全面, 教学情感投入丰富。但是由于个体的自身知识结构差异与素质高低不同, 部分公共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不能坚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对自己的教学能力认识有所偏颇, 要么自负要么自卑, 对教师角色的信念坚守根基不牢, 在挣扎中主动淡化自己的职业角色, 甚至将教学中的负面情绪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影响生活质量的提升。

2、学生层面, 高职学生行为特征促使教师不断强化教学无助感

随着近些年来, 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 高等职业教育也迎来更多的难题, 规模扩大, 生源质量下降, 学生整体素质下滑, 生师比扩大, 学风建设举步维艰, 高职院校的教学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职学生本身的学习成就动机较低, 整体学习主动性较差, 过分崇尚专业知识的工具价值, 对自身人文素质等的完善提升认知偏差, 即使部分学生有着较强的学习期望, 也会在整个大环境下逐渐淡化学习热情, 浮躁之气滋生蔓延, 加之高职院校各种硬件条件以及社会所给予的负面评价等, 他们也会不同程度地陷入“习得性无助”。这种负面的情绪体验, 会弱化其学习目标的确定以及学习态度, 直接表现为对上课纪律等的无视, 特别是公共课程, 逃课、旷课, 课堂上自行其是等消极现象层出不穷, 作为教学活动的另一方在场者——教师, 受到这种消极的导向, 产生对课堂的无控感, 随着课程的教学进展, 他们反复频繁体验着教学的挫败感, 进而引起自身情绪的消极应对, 走向无助的泥淖。

3、学校层面, 公共课教学设计失范, 教学评价机制不科学

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已经初见成效, 但是, 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 改革在强化一切服务专业教学的同时, 也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学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公共课教学设计偏离教学规律与学科规律, 忽视人文知识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的提升作用, 教学失范初露端倪, 一切向就业率看齐的导向拉开了公共课与专业课教学的现实鸿沟, 公共课的课程价值被严重消解。其次, 对公共课教学的评价机制不科学, 作为教学效果的反馈, 科学的评价机制不仅能够检验教学的实效性, 而且能优化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质量。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公共课教学的评价所做的分析与评定, 很大程度上都难以把握公共课程的特点, 对教学过程的整体性评估以及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等, 导致公共课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受限, 职称晋升无望等, 最终演变成“无心恋教”, 把课程教学当成应付, 试图寻找其他途径获得公正的评价与个人发展机会。

四、公共课教师教学“习得性无助”应对

1、转变思维观念, 提升公共课教师职业价值观, 培养职业认同

高职公共课教师摆脱“习得性无助”的困扰, 应该首先从自己的思维观念入手。转变对教师职业的认知, 坚定职业信念, 重视自身师德修养的提高, 坚持正确而理性的职业价值观, 提升职业的专业化发展, 增强对教学过程的情感与精力投入, 逐步培养崇高的职业情怀。客观认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深刻把握高职院校办学的特殊性, 努力寻找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着力点, 享受教学过程带来的满足感, 提高教师职业的使命感。

2、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强化学生的公共课参与意识

公共课教学效果的实现,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通过规范课程学分、课堂纪律以及考试制度等来引导学生重视公共课, 端正学习态度, 转变公共课堂学习的方式, 培养课程学习和知识探求的好奇心与欲望, 激发求知的动机, 主动参与课程教学, 体验自我素质提升带给自己的幸福感。

3、开展公共课教学改革,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首先, 积极借鉴国外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科学模式, 推进公共课程的学分制改革, 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培养学生的关键职业能力为目的, 重新定位公共课程目标, 整合公共课程教学资源, 完善教学制度。其次, 公共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充分融合, 在公共课教学中, 寻找人文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学习的契合点, 找到公共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可以“共生”的平台, 实现两者的相得益彰。此外, 学校应该给与公共课教师更多的关注, 尊重公共课的教学规律与特点, 客观考评公共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现实困境, 认同他们的职业地位与影响力, 并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 让公共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一样, 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与共享者。

摘要:高职公共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体现出不同的低成就动机、低角色认同以及创新意识钝化, 职业倦怠等现象, 不同程度地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困境。在此基础上反思现状, 并理性分析成因, 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从转变思维观念, 提升职业价值观, 培养职业认同;规范学生学习行为以及开展高职公共课教学改革,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来消除公共课教师的消极定势, 助力高等职业教育育人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公共课教师,教学,习得性无助

参考文献

[1]Peterson, Maier, Seligman.Learned Helplessness:A Theory for the Age of Personal Control[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56-68.

[2]叶仁敏, Knut A.Hagtvet.成就动机的测量与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2 (2) :14.

[3]朱新卓, 陈晓云.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与专业性[J].高等教育研究, 2012 (8) :47.

[4]王红红.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失范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8.

[5]朱畅.也谈教师的“习得性无助”[J].当代教育论坛, 2010 (3) :36.

[6]王海燕.高等院校公共课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09 (9) :67.

[7]陈春莲.职业价值观维度的教师职业倦怠探析[J].教育探索, 2009 (9) :112.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与改革 篇5

摘 要: 本文以紫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基础、行业英语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注重基础教学、自编教材、考赛演结合等解决方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公共英语教学 解决方法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较低等是众多高职学校公共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有众多从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师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且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如注重实际英语应用能力及听说能力的训练、分层教学、改革考核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行业英语教学,等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了这些措施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与问题

1.学生基础越来越差。随着参加高考总人数的下降,高职录取的学生的入校成绩越来越差,并且高职学生构成比较复杂,背景不一,既有参加过高考的高中毕业生,又有初中毕业在中等职业院校学习过两年的学生。以紫琅学院现有的三个年级(2010―2013)的高中毕业生为例,其高考英语入学成绩在40分以上的比例分别为42%,40%,36%,分数悬殊越来越大,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差距由原来的二、三十分拉到五、六十分,甚至更大,使得教学工作特别困难。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上不做笔记,课下不提问;词汇量匮乏,语法基础薄弱。

2.教学目标改变带来的问题。经过前人多年的探讨和研究,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教学模式,即以听说训练等实际英语应用技能为主,以基础英语为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虽然加强听说训练可以在短时期内取得效果,但是一段时间后,由于学生基础较差,输入和输出的不对等导致学生普遍遭遇发展的瓶颈。

3.行业英语发展不平衡。在最近十年的教学中,有关行业英语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到各个高职院校,但是,行业英语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则因专业而异。比较而言,一些传统专业,如工商管理类专业研究得比较彻底。例如,广东省高职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2012)曾在大量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整合出各种职业所需的30种英语职业技能,包括adapting to new environments,handling personal information,hunting for a job,等等。但是,一些工科专业及新兴专业,如建筑、船舶、机电、新能源等的行业英语就很少,即使有,与专业英语的区别也不大。

4.缺少合适的教材。如今市面上的高职英语教材有很多涉及行业英语的部分,仅仅是对专业英语的删减,配套练习还是以语法、词汇练习为主。虽然一直强调教学应以实际应用为需求,但是没有合适的教材能完全满足这一要求。

5.考核方式。近十几年来,高职公共外语教学界一直强调考核方式的改革,因此近三年我院公共外语的考核方式已经从传统的卷面考试改为“笔试+口试”,在实际教学中,的确有效提高了学生对听说训练的重视程度,学生学的不再是哑巴英语。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熏陶和学习基础差,学生对于口试往往应付了事。另外,学生对口语考试兴趣不高,如何在形式上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对口语考试的兴趣十分必要。

二、解决方法

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解决上文提出的问题。

1.注重基础英语教学。重视学生基础英语的提高,尤其注意扩充词汇量及提高语法能力。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尽量将课讲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例如,可以在每次上课时花五至十分钟组织词汇大赛,让学生在准备大赛的过程中记住更多的词汇。

2.组织教师自编教材。一线教师对于教学,体会是最深刻的,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是看得最清楚的,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每名教师固定教授一至两个专业,每个专业两至三名教师。平时集体备课,准备讲学讲义和课件,在第一轮教学中及时进行小组讨论修改。在第二轮教学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对讲义和课件进行积累和改进,最后在第三轮的教学中进行教学实践,并组织调研学生反馈,最终修改,整合成自编教材。当然,根据教学实际,每两至三年对教材进行修改修订。

3.考赛演结合。在考核方式上,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可以在期末班级内组织口语大赛,要求人人参加并将口语成绩按一定比例算成学期总分。口语大赛的内容可以是将本学期学过的内容整合为几个话题,学生抽取话题临场发挥。再如,在学期末组织一次英语舞台剧大赛,要求将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融入到舞台剧中。每个班级准备一场舞台剧,先由各系进行评比,选出优秀的一至两个参加全校大赛,在决赛中组织全校同学观看。应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在于将学生由被动学转化成主动学,并且学以致用。

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得出外语教学质量公式,即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教法(3分)+环境(4分)】×教师素质。由此可见,教师对教学质量而言至关重要。高职公共英语课教师不仅要有英语知识,还要掌握一至两个专业的行业英语,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总之,在今后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应注意到教学本身,还应注意到与教学有关的事宜。

参考文献:

高职公共课教师 篇6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高专 公共英语教师 角色定位

一、引言

由于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当代教师必须将自己在传统教学中的单一角色转变为现代教学中的多元角色以满足现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与期望。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产生很多由于角色冲突而带来的困惑。下面笔者就将当代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的角色总结为以下几点,供同行们参考。

二、高职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与时俱进”的时代者——“双师型”教师

根据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和其所具有的“强化知识应用、注重理论实践”等特点,高职英语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的单一角色转变为“知识传授者+技能传授者”的双重角色,即“双师型”教师。

从“知识传授者”的角度来讲,高职英语教师首先应具备过硬的基本业务素质和较高的业务能力,这是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的首要前提。但由于高职学生的来源比较广泛,个体差异性较大,学生们刚入学时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为目的,在学生能力可接受的范围内,对授课内容进行选择性地删减,递进式地扩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应用能力。

从“技能传授者”的角度来讲, 教师应该结合自己所授专业课程加强对自身实践技能的培养。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一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英语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要想把专业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教师自身先要对本专业内容及其工作流程非常熟悉,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到与专业对口的相关企业去培训,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后,传授给学生的专业知识才会更具有针对性和可应用性。比如教汽修专业的教师,首先应熟知汽修英语的基础知识,如一些汽车品牌及常用零部件的相关英语表达,能看懂汽车的英文产品说明书,会用英语写故障报告等。其次,要掌握各种汽车的销售情况,会用英语表述哪些品牌汽车的销量较好,它们的优势和特点在哪里。最后,要到维修车间切实了解哪类车的维修率较高,会用英语表述一些常见故障以及与维修有关的基本常识。但是由于车的种类较多,仅靠一名教师的力量是无法做到知识的全面性和细致性的,那么可以把所有教授本专业的英语教师组织在一起,每个教师各负责几类汽车知识的收集工作,然后教师之间可通过相互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

(二)课堂活动的“指挥家”

课堂效果的好坏与否主要在于教师在课堂上是否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才能把握好课堂氛围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思考的状态,并且能够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当中,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确保知识点的连贯性,其次要保证知识的趣味性,再加上教师幽默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以及对学生有目的地调动就会使各个教学环节自然而然地环环相扣,教学气氛就会随之被烘托起来了。其实,每一次课就犹如是一首曲子一样,这首曲子演奏的是否和谐,是否能和观众达成心灵上的共鸣全在于指挥家的指挥方法,所以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扮演好“指挥家”的角色,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三)学生终身学习的“引领者”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与渔”,作为学生的“引领者”,教师要引导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最终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由于高职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可将学习状况较相似的学生归为一类,并针对这类学生专门为他们量身定做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

比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首要任务就是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各种趣味游戏和比拼的方式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基础知识,还可让学生自编自演一些情节简单的话剧或为某一电影片段进行配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应注意要选择简单的,偏口语化的句子来表达,如果句子复杂单词生僻的话,不仅不能产生预定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主要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终身学习的习惯。教师可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篇英文读物并当场对其内容和主题进行概括和总结,或是让他们以组为单位每月介绍一部英文著作并谈论其读后感,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向大家介绍一些与日常活动息息相关的知识,例如导游词、世博会和奥运会的常用口语表达,一些国内外的经典演讲等等。总之,活动主题的范围要广,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富有趣味性,并且要不断地进行反复强化,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教学资源的“收藏家”

目前网络上有许多与英语学习相关的资源,其信息量非常庞大,学生们觉得既眼花缭乱又无从下手,而且某些资源的内容不够准确,一旦学生学到了这样的知识就会走入误区,为自己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设置了许多不必要的障碍。因此,教师还应充当一个“收藏家”的角色,收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适合学习的网络资源。教师可将这些资源按其类别和难易程度划分开来,例如可将资源划分为时事政治、体坛风云、岁月如歌、影视大观、走进科学、学习天地等模块,再根据文章字数,单词和句子的复杂程度将资源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资源进行学习作为课外知识的累积,教师可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并适时对资源做出调整。

(五)教学研究的“探索家”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较差,高职教师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保持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英语教师要不断地研究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师之间要多讨论自己的教学心得,相互取长补短,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请部分外校的资深英语教师来本校做报告,获取一些指导性建议。此外,教师还应该多做一些深入的课题研究,课题内容除了关于教改和学术的以外,还可以对教师特别是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因为只有细致地了解了自己和学生的特点,所做出的其他改革才更有意义。

小结

不同时代赋予了教师不同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师的肩上也承载了更多的职责与使命,教师们唯有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去不断地创新,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够更加完美地诠释这个神圣的职业。

【参考文献】

[1]刘深强.浅议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及实现[J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8).

[2]马少伟.高职英语教师角色的新解读[J].职教论坛, 2006(09).

[3]宋竹平.高职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J].陕西教育,2008(04).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篇7

一、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发展现状

本文调查了6所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师, 发出调查问卷120份, 收回问卷95份, 其中有效问卷90份, 并对课程负责人进行了访谈。根据调查和访谈的数据分析,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发展现状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学任务繁重, 师资结构不合理

调查显示,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 公共英语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其中大部分的院校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 60%的教师周学时在16学时以上, 而且有部分教师需要承担1-2门的选修课的教学工作。公共英语教师团队以青年教师为主, 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比例较低, 其中副教授以上教师占13.8%, 研究生以上学历占47.5%。由于公共英语教师队伍缺乏学术带头人, 没有形成良好的梯队, 制约了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

(二) 教师来源单一, 双师素质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师大多数毕业于师范院校, 而且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 缺少在企业实践的经验和行业工作的知识。这些教师虽然在英语语言方面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但对其他学科领域的专业实践知识十分匮乏。高职教育要求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公共英语教学应该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和未来可能从事的行业、岗位相结合, 单纯的语言教学不能满足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当前,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行业化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提高公共英语教师的双师素质, 使其具备一定的行业背景知识和企业工作经验, 才能更好的满足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 教研活动滞后, 科研能力薄弱

调查结果显示, 由于教学任务繁重, 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加教学观摩、互相听课、评课等活动。大部分教师采取独立备课的方式, 许多教师没有写教学反思的习惯, 虽然学校有要求, 也往往应付了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等方面的改革和提高无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教研活动存在滞后的现象。由于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年轻化趋势, 虽然掌握了比较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但缺乏教研和科研的实践经验, 单独从事科研工作还有较大困难。能够主编教材、主持省级以上教研、科研课题的人数非常少,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科研水平还有待提高。

(四) 进修学习的途径有限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量大, 因此学院一般很少会安排教师进行脱产学习。教师进修的途径主要是业余时间个人学习, 假期参加短期培训班、学术会议, 考取研究生, 进行学历提高。教师去企业实践, 去其他高校进行专业、教学方面的学习, 去国外进修、访学的机会很少。公共英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 提高双师素质和专业技能, 就需要学院提供良好的学习和进修的条件。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首先, 高职院校应关注公共英语教学, 制定完备的激励机制, 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和科研项目。做到教研活动常规化、制定化, 在科研立项、论文发表、教材编写等方面对公共英语教师给予大力支持;充分调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积极性, 利用导师负责制, 教学督导制对教师的教研、科研进行指导和引领。第二, 高职院校应优化公共英语教师团队, 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为解决公共英语教师来源单一化的问题, 应积极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从事兼职。例如, 担任企业的翻译、英语导游, 开办公司等。鼓励教师通过脱产、半脱产、函授等方式获得其他专业的双学位。定期选派教师去高校进修旅游英语、会展英语、化工英语等课程, 使公共英语教师具备行业英语的教学能力。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锻炼, 拓宽视野, 了解所教专业的背景知识。第三, 公共英语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通过阅读书籍、教学研讨、撰写论文、主持课题等方式实现专业的自我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 高职英语的教学改革呈现出向行业化发展的趋势。目前,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队伍还不能完全满足改革的需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部分公共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当前公共英语教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1]崔晓红, 邓华.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研[J].中国成人教育, 2011 (6) .

[2]华有婧.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和方法浅析[J].高职教育, 2012 (5) .

[3]江帆, 邱国丹.浅谈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专业方向发展[J].教育与职业, 2010 (3) .

[4]张惠宁.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师专业拓展与人才培养模式对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1 (9) .

高职公共课教师 篇8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必修课程, 英语课程要与时俱进, 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课程设置上, 基础阶段与行业英语科学衔接, 融入与某一行业、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为学生搭建从校园通往职场的桥梁。

这一改革思路和方向, 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结构调整和重新学习的压力随之而来。此外, 英语课时的缩减、科研要求的递增, 使不少英语教师表现出一定的紧张、压力感。

面对这样的困境, 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高职公共英语教师怎样发展才能适应这些新的变化?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丰富自己知识经验体系的问题, 而关系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这一系统工程。教师要做好迎难而上、改变现状的准备。而如何从实践层面寻找一些教师发展、成长的途径, 成为一个不可逾越、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教师发展概述

教师发展的概念是由教师培训和教师教育演变而来的。起初使用的“教师培训”强调对课堂技能的训练, 这种“自上而下”的培训不以个人经验为基础, 而后的“教师发展”强调个人的学习, 起始于自我, 教师的个人经验受到认可。

正如下表所示, 教师发展与教师培训在培养过程以及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差异。这一名词的变化标志着从外在控制向内在生成的转变。在这个转变中体现出来的意念是:教师的发展是教师主动学习的过程, 而不是被改变的过程, 教师自身才是发展的主体。

2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发展内涵

对教师发展这一概念,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表述和理解。如Lange (1990:250) 的定义, 教师发展是指教师在知识、经验以及教学态度上不断成长的过程。应用语言学家Crandall (2000:36) 指出, 教师发展是个终身持续成长的过程, 它包括集体或个人自主的学习。

本文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发展, 是指教师在学习、反思、研究的基础上, 教学能力、行业知识、实践经验、教研能力、教学态度上不断成长的过程。和一般意义上的教师发展不同, 这一内涵体现了高职教育所需的“双师”素质特征。

与之对应,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发展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1)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融会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 简单地讲, 即能教、会教;2) 行业领域知识与实践教学、指导能力, 能组织、指导学生实践活动;3) 教学研究能力, 对教学中的问题能进行研究, 并将研究成果用作更新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 合格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师除了专业素质外, 行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支持不可或缺, 对某一行业有足够的了解和经历, 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展示出高超、娴熟的技能, 成为学生获取实践技能的表率。这与高职教育倡导的“双师素质”教师也是吻合的。

3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发展途径

3.1 增加行业实践经历

实践是提升行业英语教学能力的最佳途径。走进行业, 定期进行顶岗实践, 随着学生进行专业实践, 利用假期进行教学实践, 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和实践经验, 来指导课程计划、教学中的互动。

这种身临其境的参与和体验, 可以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有益的补充。课堂教学与实地学习的持续交织, 会产生特定经验和隐性知识, 这些经验和知识对教师本人的发展是十分可贵的。

在实践过程中, 机制上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要制定过程评价及奖励等一系列制度, 保证教师下企业实践能收到实效。

3.2 合作教学

与专业教师进行合作教学, 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合作教学对于教师发展的意义在于:能充分发挥各方所长, 取长补短。彼此间的协助、支持能形成一种动力, 使个体的反思走向深化。

双方可以通过教学对话、课堂观察及合作教研等方式开展合作:共同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 进入同一课堂分工合作;以听课的形式, 观察教学活动, 不以评价为目的, 只对观察到的某一方面的问题交换意见;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 安排工作坊、课例研究等活动, 对新的想法、实践方法等相互分享。

敞开自我与走近他人, 开放课堂与畅所欲言, 这种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 对于学生学习、教师发展来讲, 都有明显的价值。

3.3 拓展专业知识

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师来说, 要依据学校的专业设置需求及自身的兴趣, 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空间, 寻找各种资源, 丰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除了攻读其他专业的学位之外, 更可取的方式是阅读期刊, 期刊周期短、内容新、讨论的问题广泛, 能更多地接触到一些新观点、新知识。经常与这一领域的资深教师、其他同事和自己的学生交流, 还可以参加不同的研修活动, 如访学、网上学习、短期培训等, 包括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这些都是拓展专业知识的不错的选择。

3.4 学会反思

反思是教师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教师通过回顾教学活动和课堂信息, 对自身的活动过程进行再认识, 不断思考并调整, 达到改进实践和自我发展的目的。

反思可有许多形式和手段来实现:1) 用教学日记的形式, 对日常教学活动记录, 可以是自己的感受, 也可以是看法、印象;2) 对课堂上的活动进行全程或部分录制, 回顾教学过程, 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3) 收集教学活动、计划、成果、评价方面的教学档案, 如文字、图片等;4) 与其他教师进行互动性反思, 了解不同的教学思路、视角, 获取有效的方法、启示。

反思伴随着教师的观察、思考和理性选择。反思活动愈全面、愈深刻, 愈有利于对教学现实的理解、教学行为的改进。

3.5 开展课题研究

在学习、反思的同时, 高职英语教师还要开展研究, 在研究中历练, 从而实现自身的成长。这里的研究, 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研究, 而是与教学本身密切相关的研究, 即从教学实践中寻找课题, 目的在于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有心处处皆学问, 学生、教材、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都可以成为研究的课题。

研究不能只靠热情, 还要有科学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行动研究法, 运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 不仅不会挤占教学时间, 而且还能“教研相长”。行动研究通过对日常教学工作的观察和思考, 发现问题, 制订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教学中加以检验, 在检验过程中, 会发现新问题, 如此循环往复。这种研究方法最大的特点表现在解决教学现实问题, 因此结果立竿见影。

3.6 创造教师发展的环境与条件

教师发展, 是一个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 离不开外部条件的积极作用:1) 基于“教师个人知识发展”的培训计划 (适合个人知识明晰化、概念化的学习活动) ;2) 实践知识与经验交流的平台 (如教师团队的建设) ;3) 相互支持、协作的人文环境 (如学校文化的建设) ;4) 能够满足知识需要的丰富的教师教育资源;5) 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制度保障 (如推动科研的激励机制) 。

外部条件, 能使教师体验到工作的愉悦, 激励教师以更积极、更理性的方式实现成长和持续发展。为教师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可能, 作用不言而喻。

4 结束语

在播种的季节只有行动起来, 才能见证硕果累累。作为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实践者,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和创造性, 不断反思、学习、研究、与其他教师互动, 才能实现个人进步和共同发展, 为高职英语课程注入清新的活力和持久的动力。

摘要: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对教师发展作了概述, 界定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发展的内涵, 接着, 提出了多种可能、可行的途径选择, 期望能为高职英语教师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帮助。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发展,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刘黛琳, 卢丽虹.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师发展[J].外语界, 2012 (4) :23-28.

[2]崔允漷, 郑东辉.论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合作[J].教育研究, 2008 (6) :78-83.

[3]辛广勤.论述大学英语教师在岗自我发展[J].国外外语教学, 2006 (3) :18-23.

[4]高翔, 王蔷.反思性教学:促进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外语教学, 2003 (2) :87-90.

高职公共课教师 篇9

1 职业倦怠及其常见测量方法

“职业倦怠”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观点,比如临床学、心理学、社会历史学等学科都对职业倦怠有不同的解释。我们在对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研究时,通常采用心理学的解释。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rberger)认为,职业倦怠是“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是过分努力去达到一些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的结果”。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对工作提不起情绪,对工作对象缺乏热情,很少有工作的成就感。就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这个群体来说,职业倦怠是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对教学工作的厌倦心态,常常感觉到疲惫不堪。更为具体的表现为: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缺乏责任感,情绪容易迁怒到学生身上,与同事交流较少,对教学、科研工作意兴阑珊。

对于职业倦怠的测量,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测量工具是Maslah职业倦怠问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BI测量表。在该表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徐富明等人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进一步修编,并认为MBI量表的三个分量表情绪衰竭分量表、去人格化分量表、个人成就感降低分量表的克伦巴赫a系数分别为为0.53、0.78、0.81。该表分为基本情况和MBI表两部分。MBI表包括22个问题,分别是教师在情绪、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方面的描述,如在情绪方面“我常在工作一天后,感到精疲力竭”,在去人格化方面“我对整天与学生在一起感觉压力很大”,个人成就感方面“我对现在的工作感觉有挫折感”等。每个问题均有经常如此、有时如此、很少如此、从未如此四个选项,分别记5、4、3、2分。

2 对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

我们主要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山东省济南市几所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MBI量表的问题为主,分析目前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是否存在职业倦怠现象;第二部分调查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共发放问卷58份,回收有效问卷54份,结果有效。

我们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具体分析,MBI量表部分,具体项目得分为3分以上认为教师在该方面存在明显的职业倦怠,统计结果如表1:

从表1的具体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还是较为明显的,甚至部分教师较为严重,应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调查的第二部分是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从调查结果来看,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大体可分为工作环境、个人、学生等几大因素。

2.1 工作环境因素

近些年来,高职教育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完全认可。大众仍认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次等,对高职教师的偏见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另一方面,高职教师,特别是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非常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般的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周课时量均在12课时以上,除此之外,还要完成各种评比、科研任务,多数教师承载着超负荷的工作量;与付出形成对比的是,高职教师的待遇相对偏低,比不上其他高校,教师会有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强烈感觉。种种因素导致教师缺乏工作的信心和动力,长此以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2 个人因素

从调查结果看,教师个体之间的职业倦怠情况存在差异。比如,我们发现,男性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低于女性教师;职称高的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低于职称低的;在30-40岁之间的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更为明显,等等。教师的工作充满复杂性、重复性,受自身知识储备、学术能力、人格特征影响较大。当职业期望和现实成就存在较大落差时,性格不够乐观的教师容易产生悲观情绪,这也是职业倦怠产生的重要原因。

2.3 学生因素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生源质量较差,学生问题越来越严重也是社会普遍现象。作为教师工作最直接的接触者,学生的素质、文化基础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不得不拿出大量时间规范学生的纪律和行为,工作压力进一步增大。另外,高职院校中学生往往对专业课更为重视,对公共基础课普遍存在偏见,这也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3 结论

从调查来看,目前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问题,其成因主要来自社会工作环境、教师个人、学生等多方面。探询解决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的途径应从这几方面综合考量,比如,提高社会支持与保障;增加学校对教师的关怀;积极引导教师提高自己,对自己合理定位,等等。

摘要:本文对目前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来看,目前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问题,其成因主要来自社会工作环境、教师个人、学生等多方面。

关键词:职业倦怠,现状,成因

参考文献

[1]王永琳,王惠萍,杜健.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17(2).

[2]赵孟静.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缓解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9.

高职公共课教师 篇10

关于教材依赖的论述, 多散见于报纸和网页, 在学术刊物上相关的研究论文极少, 更没有专著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在既有的研究中, 吴小鸥的《试析教科书依赖及其改变》一文对教科书依赖的定义、表现、危害、原因及其改变策略进行了论述。吴文指出:“教科书依赖是指人们夸大教科书的功能与作用, 从而对教科书寄予过高的期望。” (1)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教科书不再单纯地体现为纸质课本, 而是发展为包括磁带、光盘、网站等在内的多种形式的教材, 而且各种形式的教材在综合地起着作用。在目前阶段, 任何仅以一种教学材料为主的教学都不一定是成功的, 因此急切地需要明确教材依赖的概念。彭华清认为:“教材依赖症是指人们夸大教材的功能与作用, 从而对教材寄予过高的期望的‘不良症状’”。 (2) 吴文主要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 彭文则从教学实际中的现象出发进行阐述, 尽管没有进行明确说明, 但从其内容看, 二者应是以基础教育为研究对象的。教材依赖对高校来说依然适用, 因此, 本研究重在根据对A学院的调查进行教材依赖的程度、主要成因及其对策的分析, 其中既有与吴彭二文相似之处, 又有不同之处。

二、教材依赖调查的设计及实施

(一) 调查对象的选择

教材依赖在不同类型的院校可能会有不同的反映, 因此, 在调查时必须进行分类调查。由于笔者对全日制民办高职院校相对比较熟悉, 本研究选择一所民办高职学院——A学院进行调查。A学院地处经济发达的浙江省, 具有五个招生系, 每年的招生数量稳定在3 000人左右, 共有十几位教师担负公共英语课的教学任务, 在学生大一时开设公共英语课, 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因此, 本次选择的具体的调查对象为A学院的大一学生。

(二) 调查的设计

本次调查以封闭式调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 以访谈为辅。共设计题目12个, 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对各种教学材料的依赖程度及其原因。因为使用频度是依赖程度的主要表现形式, 所以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将教师在课堂使用教科书、讲稿、教学参考书等的频度作为教材依赖程度的调查题目, 从侧面反映教师教材依赖的程度。

(三) 调查的实施

笔者于2011年11月对五个系的400名大一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请学生根据课堂中教师的表现进行实事求是的回答。结果共回收问卷367份, 其中有效问卷358份, 有效回收率为89.5%。有效问卷中男生194人, 女生164人;工科专业197人, 社科专业161人。对15名同学 (每个系3名) 进行了访谈。然后将调查结果发给该系的公共英语教师, 请他们指出教材依赖的原因。

三、教材依赖调查的结果统计

教材依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根据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为了调查研究的方便, 本文将教材分为教科书、教科书增减、讲义、教具、教师参考书、其他教学材料 (网站、视频等) 、推荐参考资料等。

(一) 对教科书的依赖程度

教科书亦称课本, 主要指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它规定了教学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的基本框架, 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而不可或缺的基本资料。因此, 教科书是英语教师教学中必须依赖的最基本的教学资料。对教科书的依赖程度主要从两个方面测量:一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教科书的频度 (见表1) 。针对该校公共英语教师教学中使用教科书的行为, 17%的学生认为教师使用教科书的频度比较高, 39%的学生认为使用频度一般, 而仅有16%的学生认为教师没有使用。这直接反映出该校公共英语教师对教材的依赖程度较高。二是对教科书的整合程度, 主要从对教科书内容的删减和增加方面来反映 (见表2) 。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对教科书的增减频度适中, 有20%左右的同学认为增删频度较小, 25%的同学认为教师经常增加, 13%的同学认为教师经常删减。总体上, 教师对教科书依赖程度还比较高。

(二) 对讲稿的依赖程度

讲稿是教师结合教学需要, 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加工和提炼的讲授内容的文字或图像表述, 它既不是教材的翻版, 也不是自己的教学方案。在很多教学活动中, 教师依赖讲稿或教科书, 从而产生了教学中的照本宣科。根据调查, 30%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讲稿的使用频度较高, 43%的学生认为使用频度一般, 而只有28%的学生认为使用频度较低 (见表3) 。这表明该校教师对讲稿的依赖程度虽然没有对教科书的依赖程度那样高, 但是其依赖程度仍是比较高的。

(三) 对教师教学参考书的依赖程度

教学参考书是教科书编写者为了给任课教师提供方便, 根据教材的内容而进行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的解析, 便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把握教学大纲的要求, 合理地安排教学任务, 完成教学目标。它是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仔细研究和参考的内容, 而在上课过程中, 教师应尽量脱离教学参考书, 很多院校还规定不允许教师带教学参考书去授课。通过调查, 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中使用教学参考书的频度相对较低, 仅有17%的同学认为教师课堂使用教学参考书的频度较高, 而有45%的学生认为使用频度较低 (见表4) 。

(四) 对教具的依赖程度

依据百度百科, 教具是指用来讲解说明某事物的模型、实物、图表、幻灯片等, 它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典型性等特点。教具可以辅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 深切地体会到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活动过程等方面。在现代教学中, 教具已经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具使用的度非常重要, 太多的直观感受可能会掩盖事物的原因和发展规律;而太少的教具可能会使学生因缺少直观感受而不能掌握其形式。关于教具的使用频度, 有30%的学生认为教师使用教具的频度较高, 44%的同学认为教师使用教具的频度适中, 而认为使用教具较少的和没有的有25% (见表5) 。可见, 该校教师对教具的使用频度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使用太多和太少的教师还是占了很大的比例, 其总和超过了半数。

教具的来源也与教师的教材依赖程度有很大关系。教材附带的教具是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体现着普通的教育原理和一般的教学需要, 但是个性化不足, 很难体现不同基础学生、不同地区的教学需要。而自制教具就能很好地体现个性化的需要, 而且通常在附带教具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 会涵盖一般的教学要求。因此, 采用自制教具是最好的。调查结果表明, 47%的学生认为教师使用了教材附带的教具, 而认为教师使用自制教具的学生仅有19% (见表6) 。因此, 该校公共英语教师对教材附带教具的依赖程度还是很高的。

(五) 对多种教学材料的依赖程度

现在教学材料极为丰富, 除了纸质的, 还包括电子的、可视的、可听的教材;除了书籍, 还有报纸、字典、杂文等;除了实际的资料学习, 还包括思考活动、表演活动等内容。正因为如此, 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广泛涉猎各种教材, 不断取其精华, 补充和融合最新的知识, 囊括最新的发展动态, 力求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信息系统。对多种教学材料的依赖程度可以通过教师对多种教学材料的使用频度来测量 (见表7) 。从表中可以看出, 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材料的频度仍有待提高, 几乎半数的学生认为一般, 有33%的同学认为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材料的频度较少或没有, 而仅仅不到1/5的同学认为教师使用了多种教学材料。

这一指标还可以通过使用的教学材料的来源来测量 (见表8) 。可见,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材料主要有三大来源:网络、纸质书籍、光盘和磁带。

(六) 推荐参考资料的程度

为了与学生的课堂学习相互补充, 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校教师多会向学生推荐一些参考资料。推荐频度较高的, 证明教师对教材的依赖程度较低, 反之, 则依赖程度较高。经调查, 43%的学生认为教师推荐参考书目的频度适中, 41%的学生认为频度很少或没有, 认为推荐频度较高的仅16% (见表9) 。这表明, 教师推荐参考资料的程度还有改善的空间。

推荐参考资料的程度还可以通过参考资料的来源来体现, 推荐资料来源越丰富, 对参考资料的依赖程度越小。通过调查可以看出, 网络、光盘和磁带、图片和卡片是参考资料的主要来源 (见表10) 。可见, 虽然参考资料的来源比较丰富, 但是该校公共英语教师对参考资料的依赖程度仍需降低。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可知, 该校公共英语教师在对教科书和讲稿的依赖程度较高, 对教学参考书、教具、多种教学材料和向学生推荐的参考资料方面情况相对要好得多, 但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而教师对教材的依赖程度太高会对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产生影响, 因此, 必须分析其成因, 以便于改进这一状况。

四、教师教材依赖的成因

关于教师教材依赖的成因, 教师和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因此,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 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了调查和访谈。一方面, 对学生进行了教师教材依赖的成因问卷调查。调查因素的选择主要是考虑到高校主要以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养为主, “知识性教科书观”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稳固的知识体系, 有其可取的一面。而高校在教材的选择方面有自主权, 因此本研究并未选择吴文中的“知识性教科书观”和“控制式教育管理方式”两个因素。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中对教师的观察和省思, 认为个人习惯、考试内容以书本为主、备课不充分是主要的成因, 而唯书观念、其它因素、教材内容复杂等因素影响相对较小 (见表11) 。另一方面, 对教师进行了教师教材依赖的成因访谈。访谈结果表明,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薄弱、教师备课不充分、标准化考试、教材难度较大是造成教材依赖的主要原因。所以, 综合师生的调查结果, 导致教师教材依赖的主要成因有如下方面:主观方面, 在于教师个人习惯和准备不充分。客观方面, 在于标准化考试、学生基础薄弱与教材难度大等。鉴于吴文对标准化考试已有充分的论述, 所以此处将重点讨论其他两个原因。

(一) 教师个人习惯和准备不充分

学生的选择结果中, 教师的个人习惯占了半壁江山, 备课不充分占了1/4。而这两点在对教师的访谈中也得到了证实。事实上, 很多教师的个人习惯就是在初为人师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备课习惯, 或者发现不良习惯后没有得到及时纠正而造成的。换句话说, 教师的个人习惯可能是有意识形成的, 也有可能是无意识形成的。这一习惯对学生确实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访谈中有同学这样讲:“教师依赖教材的习惯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没有准备好, 不重视教学工作, 上课不认真, 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学习积极性。”而准备不充分时, 教师对所要讲授的内容缺乏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求助于教材, 寻求正解, 从而获得一种安全感。正如一位同学所讲:“教师不认真备课, 对着课本教学, 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和思维的发散。”因此, 教师的个人习惯和备课不认真都导致了教师教材依赖。

(二) 学生基础薄弱与教材难度大

本研究所调查的学院为民办高职学院, 其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 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据了解, 很多学生的录取总分数在200多分, 其英语成绩非常低, 最低的为20多分。公共英语教材基本上都由公办高职院校或本科院校的教师编写, 而非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编写, 因此, 编写者对学生的基础认知不足, 导致教材难度较大, 对学生不适用。而高校教学又有一定的标准, 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水平, 这就给教师在平衡学生的基础和教材难度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这个讲授中“度”的把握, 说起来简单, 做起来实在不易。没有相当的教学经验, 是无法把握这个“度”的。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多为青年教师, 因此, 很多教师对“度”的把握仍有不足。

五、教师教材依赖的改变

教师教材依赖的危害很大, 主要表现在“禁锢了教师的教育智慧, 使教学走向僵化”、“萎缩了学生的多样兴趣, 使发展走向片面”、“忽略了对主体附加值的判断, 使评价走向僵化”。 (3) 因此, 必须改变教材依赖的现状, 针对上述主要原因, 对教材依赖进行充分的干预。

(一) 养成良好的习惯, 充分备课

人们常说:“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用。”使用教材的良好习惯有助于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融会贯通知识体系, 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 有利于青年教师的逐渐成长, 对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 学校要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 完善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制度, 提倡青年教师听课制度, 确立青年教师授课诊断制度, 督导跟踪听课制度等。青年教师开始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努力多学多听, 勤于实践, 扬长避短, 待养成良好的习惯后, 自然会将教材依赖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程度。充分备课其实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而现实中出现不充分备课的现象, 有着种种的原因, 而且其中很多原因是无法消弭的, 只能说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其中比较明显的且很多高校不愿提及的一个原因是教师的待遇偏低, 生活条件有限, 很多青年教师不得不为生活奔波, 无法集中精力进行教学,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流动量大正说明了这一点。因此, 当前要留住教师, 仅仅创造有利的软环境是不够的, 还要有足够的物质保障来改善教师的生活状况, 提高教师的薪资水平使教师乐于教学, 勤于研究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减少教材依赖。

(二) 提倡使用自编讲义和教材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适龄青年数量的萎缩, 民办高职院校的招生面临严重的威胁, 很多学院在多次降分的情况下仍不能完成招生计划, 因此, 对入学生的要求很低, 生源的英语水平非常薄弱。而针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只能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 选用合适的教材。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教材大部分远远超出这部分学生的能力水平, 民办高校的教师要组织骨干力量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基础, 明确国家规定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 掌握熟悉的日常接触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 编写讲义和自编教材。这样的讲义和教材符合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 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 利于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为教师教材依赖的合理解决找到了出路。

教师教材依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而且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囿于篇幅和研究范围所限, 只是大致地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教材依赖情况进行了分析与反思, 希望有志于研究相关问题的学者能够将教师教材依赖的相关分析延续下去, 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摘要:通过调查和访谈, 我们发现公共英语教师对教科书和讲稿的依赖程度较高, 对教学参考书、教具、多种教学材料和向学生推荐的参考资料方面的依赖程度情况稍好, 但仍存在着不足。公共英语教师教材依赖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个人习惯、准备不充分、标准化考试、学生基础薄弱与教材难度大。改变教材依赖的现状, 教师必须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充分备课, 应倡导教师使用自编讲义和教材。

关键词:公共英语教师,教材依赖,调查,访谈

注释

1 (3) 吴小鸥:《试析教科书依赖及其改变》, 载于《教育科学研究》, 2007年第1期, 第14页、第14-15页。

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探讨 篇11

关键词:高职教育体系;职业技能;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7-6413-02

Abstract: The computer public basic cour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 occupation skill is students must master, learn this door in this course for students of employm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has the important mea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various problems of public computer basic course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n from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gives some students hands-on ability, practical and feasible metho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ccupation skill; teaching quality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由专业技术转变成大部分人接受并使用的通用工具。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及其在办公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并能熟练使用Office软件实现无纸化办公。大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水平不仅是衡量其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个人指标,也对于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有着重的要影响。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 教学现状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的计算机基础非零起点,动手能力参差不齐

进入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在我国,计算机的普及教育是非常不均衡的,有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很少开设过此类课程,还有一些学校把高考当做一切的指挥棒,上此类课只是走走形势,学生上课只是简单打字聊天和打游戏,还有一些大城市的学校讲的内容比较全面细致,有的学生能掌握熟练Word和Excel的简单操作。由于学生间存在专业的差异,存在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的个体差异,因些在课堂上采用一个起点授课的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已经不能满足课堂教学,势必导致不好的教学效果。

1.2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还是介绍WindowsXP的基本操作,Office还是2003版本。有些学校选取的教材还是以知识点为顺序的章节编排,没有采用任务引领的行动导向的教材,这些内容都陈旧过时了,不能与时俱进,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应用的电脑操作系统都是Win7,此外Office基本上是2007或2010版本。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满堂灌,不能因材施教,有些学校由于机房硬件不足还一次教室上理论,一次机房上机操作实训,这样都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扼杀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的兴趣。

1.3 课程考核方式不恰当

一些高职院校还在使用考试用试卷笔答的模式。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开设这门课程的主旨是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而这种考核方法又变成了应试教育,扼杀了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拘束了对于培养学生的开创性思维。此外,这种形式的考试给学生的作弊造成了可乘之机。

2 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面教学现状和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以下教学改革的建议与对策。

2.1 部分学生可免修,实现分层教学

在新生一入校的开始,对学生进行摸底,试题的覆盖面要广,难易程度要适中。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就可以实行免修,把剩余的同学分成基础好与基础差的两部分,这样就可以实现分层教学,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布置的作业难度稍高一点,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布置的作业难度稍低一点,这样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辅导基础较差的同学,实现了全体同学的共同进步。

2.2 优化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教材却相对落后,现在使用的教材中大部分介绍的操作系统还是WindowsXP,但WindowsXP基本上开始退出历史的舞台了。新兴的安卓和苹果操作系统教材上根本就没有介绍。办公自动化用的Office2010对菜单进行了整全,功能更强大,但是许多高职院校还讲Office2003版本,另外现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二级Office也考的是2010版本,因此有必要对教材进行改革。教材内容的选取要考虑到与学生以后的工作与生活结合的密切程度,要注重实用性。

积极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虚拟的任务进行学习,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收获了很大的成就感,同时也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如何完成任务的同时,向学生介绍需要掌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任务驱动法实现了精讲多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在学习Word的插入艺术字、图片、文本框后,给学生布置作业制作自己的电脑手抄报,同学们都很认真,认真构思收集素材,在制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又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获得了成功的喜悦,锻练了自己的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要求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即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由此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2.3 软考嵌入教学,实现教考分离

学生就业在找工作时,大多数的用人单位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作为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参考指标,为此一些学生校内上课不认真,忙于校外付费的培训,其实与校内所学的内容大部分是一致的。学生的二次学习不仅浪费了金钱,而且浪费了时间。因此将软考嵌入教学是有实际意义的。

计算机以前是校内公共课的考试,软考嵌入到教学后,变成了全国的统一考试。学校一直提倡教考分离,这也极大符合这一出发点。这也杜绝了教师在阅卷过程中营私舞弊现象的发生。由于学生的考试题目是系统随机生成,每个人的试题都不一样,交卷后自动评分。考试的结果客观公正,成绩受到学校和企业用人单位的认可,同时满足了学生就业的需求。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格外认真,极大的发挥了自主学习地积极性。

当前,高职教育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要想让计算机基础课的发展与高职教育同步相适应,我们就必须更新现有的教材、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考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秀贞.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及对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3).

高职公共课教师 篇12

一、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及目标

20世纪60年代, 以马斯洛、罗斯杰等人为代表的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 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 它是学习者内部生理和心理的一种活动, 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系统。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情感在认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认知与情感有着不可分割的练习, 所以, 研究情感因素对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影响是很有意义的。

英语学习中的情感, 指的是学习者对英语和英语使用所具备的态度, 对本民族语言与外语的关系以及本民族文化与所学习语言国文化关系的看法。情感可以对语言学习有促进作用, 也可以有阻碍作用。基本的情感有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 高级的社会情感有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然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 一) 情感对记忆产生的影响

学生如果精神不济, 就不会有兴趣学习课本, 对知识的记忆效果就很差; 可是学生如果完成了任务, 就会有一定的内心触动, 产生较好的记忆效果; 学生如果依靠自己的能力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 就会产生极大的愉悦感, 就会产生良好的记忆效果。所以, 情绪对人的记忆力有很大的影响。

( 二) 情感对思维产生的影响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师生之间不仅会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传递, 还会进行情感的交流和传递。所以,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像音乐指挥那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激情, 活跃学生的思维,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二、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动机分析

在高职高专学习的学生, 有很多学生都是因为高考是英语成绩不好, 他们在初中、高中可能学习英语都非常困难。他们上课时听不懂英语, 自学能力也不是很好, 导致他们在高中时期的英语基础很差。在进行英语教学时经常会发现学生不准的语音发音、很差的单词拼读能力、匮乏的词汇量, 导致课文朗读非常困难; 同时学生模糊不清的时态理解, 导致出现了很多的语法错误; 还有就是学生因为没有受过规范的听、说训练, 导致无法听懂教师的课堂提问, 进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大多数情况下,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 都是一个人在讲台上灌输给学生知识, 导致很差的教学效果。面对全新的大学英语教材和授课方法, 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非常的迷茫。首先, 不知道学习好英语是否有用。其次, 也不知道怎样学好英语。所以,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英语这方面既缺乏目标, 也缺乏方法, 没有目的, 没有计划。很多学生学习英语都是为了修够学分, 拿到毕业证书, 可以按时离校找工作。所以,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学习英语都有功利心, 如果目的达到, 就会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为了使学生一直保持学习英语的动力, 就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驱动力, 也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需要教师以自己对英语的热情去感染学生, 以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更加容易, 并获得进步, 学生内心有了成就感, 就会持续保持学习英语的热情。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情感渗透, 也就是对英语的热情, 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心,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情感渗透的途径

( 一) 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

教师想要保护学生的学习情感, 就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对成绩良好的学生注意的同时, 也要关心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尤其是成绩不好的学生, 缺乏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可一般却具有很强的自尊心。这些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提问非常的恐惧, 害怕自己回答错误, 得到教师的否定, 就会在同学中出丑。为了使自己的形象不受打击, 他们经常坐在教室的角落, 进行自我保护。所以, 学习英语困难的学生一般具有较弱的情感, 孤僻的性格, 较大的心理压力。所以, 对于学习英语困难的学生要进行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维护他们的自尊, 正常对待学生课堂上的发音不准、回答问题错误等问题。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不断努力, 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所以, 教师最应该考虑的就是有效地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激发学生的潜力, 然后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中积极实践。

只要是学生, 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 这种需要比其他的都强烈。对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形象非常的重视, 得到教师的重视以后, 他们就会一直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然后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对自己对荣誉的满足, 在荣誉得到满足以后, 就会具备学习的动机, 促进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就。特别是那些平时很少得到教师关注的学生, 在自己的成绩取得一定的进步以后, 就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继续努力。所以, 教师对于学生的进步, 要及时的进行肯定和鼓励, 有时教师一个鼓励了的微笑或者赞赏的眼神, 就会大大地激励学生, 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愉快的求知欲望。

( 二) 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进行情情感处理

教师要从情感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组织, 使教学内容可以在呈现给学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巧妙的组织, 调节学生的学习心情; 可以应用心理匹配策略和超出预期策略, 使教学内容成为满足学生需要, 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因素。

教师可以从情感的角度对教学的组织进行优化处理, 使教学组织在服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在对人员组织进行情感处理时, 可以进行灵活的分组、角色转换等。例如, 充分利用教师的空间资源, 应用特殊的座位编排方式, 增加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 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情绪的产生。英语教学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情景剧或者戏剧的选段, 学生在分组以后, 分别进行生动的表演, 增加学生对人物心理的准确把握和情感体验, 增加对课本戏剧中人物角色的理解, 创造轻松的课堂的氛围,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能力, 提高英语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 三) 关心学生, 增加师生间的情感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通过学习获得全面的发展, 成为一个可以为家庭、为社会服务的人, 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所以学生希望和每一个教师进行交流, 获得教师的关心, 取得进步, 得到成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个简单的眼神或者一个轻轻的点头, 就胜过语言。只要学生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然后就会认真听讲。虽然公共英语的授课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可是教师也要多多关心学生, 因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会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 进而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卢家楣教授认为, 教师要重视除了教学活动以外的交往活动, 对学生充满爱心, 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积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有感情的个体,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效果直接受到他们对英语的喜欢或者厌恶, 所以, 英语教师要多多和学生交流,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进行了解,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真正的关心。对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解决, 使学生明白自己和教学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 还是自己的朋友。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对学生实实在在的关心和爱护比成千上万关心的话语有效, 学生就会将对教师的感激之情转化为学习的热情。对于关爱学生的教师, 学生都喜欢亲近; 对于那些整天高高、一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态度的教师, 学生都是敬而远之, 所以学生就不会产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往往是因为喜欢这个学科的教师, 才会喜欢这个学科, 这就是经常提到的情感迁移; 如果学生不喜欢学科教师, 也不会喜欢这个学科。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 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 四) 对学生的课余生活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

学习一门语言最重要的就是敢于表达, 如果不敢表达英语学习就会显得枯燥, 同时也达不到英语学习的目的。以前,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都是采用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因为教师数量有限, 同时受到硬件教学设施的限制, 一般采用的是大班教学, 在进行英语教学时非常注重语法, 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 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对语句结构的把握、对语法的理解、对课文的翻译, 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 好多时候, 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全面细致的讲解和分析, 却没有去顾及学生的感受, 导致好多学生的英语水平只是能够应付英语考试, 却没有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所以学生觉得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考试, 而没有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为弥补大班教学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不能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缺陷,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英语课余活动进行指导, 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例如, 可以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 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英语的课余活动小组, 在学生制定本小组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学生的小组活动, 教师要积极参加, 教师通过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 就可以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展开情况进行了解, 并对其进行讲评, 促使学生总结学习经验。或者选择一个小组作示范活动, 在进行讲评以后, 对学生的成绩予以肯定, 对学生的不足要指出, 并给出更正建议, 促使每个小组都达到进行小组英语学习小组活动的目的。英语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可是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 教师的点评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 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 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 五) 爱岗敬业, 渗透情感

学生在进入高职高专院校以后,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目的, 希望在三年的学习结束以后达到的目标也就不同, 所以学生学习英语的认知程度和努力程度也就不同。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水平差异很大, 基础好的学生希望在高职高专时期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 为升本或者考研做好准备; 中等基础的学生希望维持现状, 只要考试能过就可以。为了使学生的人生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达到统一, 同时使学生为了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而不懈努力, 教师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 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逐渐满足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向上性。

刚刚从高中走出的学生, 他们还没有完全确定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时,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情感因素的影响。学生进入高职高专院校以后最初接触的一个任课教师就是英语教师, 一般英语教师给大一或者大二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上课。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的知识程度、人品好坏、情感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从最开始, 教师就体现出丰富的学识、优雅的姿态、良好的个性和品德就会得到学生的喜爱和爱护, 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 从最开始的英语教学, 对学生的心理, 教师要进行良好的把握,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渗透, 加强情感教育,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为, 就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信任和爱护, 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关爱。想要热爱学生, 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的教育事业和所教授的学科充满热情, 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科的教学, 在教导学生时充满责任感和耐心。一个教师如果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 富有感情和耐心的教导学生就会得到学生的尊重, 然后喜欢上教师所教授的学科, 形成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 都会具有深厚的情感。因此,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 就能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以自己无限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在确定好情感及目标以后, 在以对高职高专英语基础和学习动机分析为基础上, 可以通过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 关心学生, 增加师生间的情感; 对学生的课余生活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 爱岗敬业等方式,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 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2]翁勋章.高职生英语学习兴趣缺失原因探析[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3) .

[3]卢志君.呵护教师情感, 提高大学英语教学[J].职业时空, 2007, (18) .

[4]张晓燕.运用情感因素进行英语教学[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 2001, (S4) .

[5]王静丽.注重情感因素优化英语教学[N].英语周报, 2009, (06) .

[6]汪武.中国英语教师的困惑和优势.合肥学院学报, 2005, (02) .

[7]廖晓青.英语教育学[M].台湾:心理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定子磁链矢量控制下一篇:ISO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