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

2024-11-05

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共12篇)

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 篇1

目前,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一方面辅助教师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融入日常信息化生活中,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更方便快捷地摄取知识,与教师互动,并拓宽眼界,缩小与世界的距离。目前,作为高职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或缺的公共选修课,对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具有重要意义。尽管高职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成效显著,但是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正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必须引起教育者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途径和相应的对策予以破解,以确保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在这一过程中,互联技术成为关键。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公共选修课教育网络平台,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和创新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等职业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平台构建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信息化大数据的浪潮深入社会各行各业,高等职业院校纷纷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学校教育现代化,本人所任教的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就是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并积极探索智慧教学课堂和智慧教育管理,构建智慧型的教学环境。

开展公共选修课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方面的素养,因此,公共选修课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面起到补充和拔高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慕课等形式的网络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相关部门逐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技术,并加强对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从而推动相关教学目标以及任务的实现。事实上,由于现实环境的现实,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还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基于上述问题,提出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及发展需求设置公共选修课程,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加大学生选课指导力度等策略,从而为高职院校解决公共选修课形式化的问题,改善教学效果,为加强公共选修课的管理,完善高职院校公共课网络平台在实际的构建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对此,本人进行了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相关部门对于构建公共选修课网络教学平台的认可程度较低

随着互联网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逐渐作出了较多的改变。本人通过对所在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公共选修课诸多案例的分析中得知:在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教育网络平台构建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以及教师的教育态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但目前,由于相关部门以及教师对公共选修课的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缺乏重视,使教师不会在公共选修课的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上投放太多的时间以及精力,继而导致一些公共选修课沦为形式主义,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提升。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有关部门对构建公共选修课网络教学平台的认可程度较低,继而导致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考核以及评价体系尚未形成,从而不利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最终滞缓了公共课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发展。

(二)网络教学资源的重复开发造成浪费

现阶段,高职院校在构建公共选修课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过程中,存在建设与分类方面相关标准缺失的问题,继而导致在相关平台创建的过程中存在对于教学资源的重复开发以及浪费的现象。

之所以产生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在高职院校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中,都是从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出发,进行资源的分类以及定义,使各高职院校之间的教学资源难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和交流,造成了高校对硬件设施的重复投资、软件平台的重复开发以及网络课程的重复建设。事实上,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低下,并对国家的教育投资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三)忽略网络教学互动机制的开发和运用

虽然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极力地推动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并希望以此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但实际上网络教学并没有进入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的课堂中。因为在目前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中缺乏师生、师师之间必要的互动机制体系,而这一体系的缺乏就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考核,而学生在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难以得到系统的考核以及训练,不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和发展。

二、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的推进路径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构建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实用性以及互动性差等方面的问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不断推进,使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会逐渐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基于此,就需要高校的相关部门加强对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关于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教学平台,本人通过有关研究的分析,总结了下述几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发挥高职院校教师在公共选修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中的作用

在构建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平台构建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于高职院校对教师的鼓励,让教师逐渐注重这一新兴的教学方式,并推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出谋划策。

由于网络教育平台授课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诸多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增强其自身的教学能力,还要不断学习和提高其对网络教学的组织以及管理的能力,诸如依据网络课程的特点,设计出恰当的方法与策略。本人认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相关人员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网络信息培训,从而使得高职院校教师在多元化、持续性的培训过程中掌握网络教育平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以此为基础推动相关教学的有序开展。同时,各高等职业院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加强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有关的经验,从而推动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的发展以及教师对网络教学平台的理解与熟悉。

二是需要高职院校建立起激励机制,并依据实际的状况将资源的具体内容划分给教师,从而减轻各高校教师的负担。事实上,通过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公共课教育网络教学的发展。

(二)创建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功能

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实际的推行过程中逐渐引入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由于实际环境的限制使得这一工程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覆盖面小、资源共享性差的问题。而这一情况的出现就导致各高职院校在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各校之间的教育资源难以得到流通和利用,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且不利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

因此,相关部门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各高校教育资源的流通,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了对优秀教育资源的整合,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了公共选修课教育网络教学的质量。通过资源的共享以及经验的交流,提高公共选修课网络教学平台的质量,从而实现高职院校教育的全面发展。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而为了推动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使用,就需要相关部门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加强对资源的维护以及更新,从而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质量,并最终推动相关教育方式的发展和推行。

(三)构建互动性较强的运行机制

通过对我国已建有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的网络教学平台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之所以效率低下,主要是因为在构建过程中,相关部门以及人员都过分重视对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继而忽视了对资源运行机制的完善。基于此,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发展,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互动性较强的运行机制的构建。

事实上,网络教学平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虽然能够推动教学任务的完善,并提升教学效果,但是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能够完全代替教师的角色,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网络教学不能同传统教学方式一样,与学生构造起社会化的交互。基于此,就需要相关人员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中加强对互动性较强的运行机制的建立,从而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考评,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事实上,为了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在德育方面的作用,相关部门逐渐开展了网络教学的方法。笔者认为随着相关部门在实际的构建过程中能够注重对相关技术以及方法的运用,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定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裴雪慧,郑朝晖.浅谈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J].成才之路,2011(15).

[2]刘世敏,雷正桥,陈相亮.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开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 篇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机房已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场所。公共机房主要承担全院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计算机专业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了学校以及来自其它部门的考试等任务,这就使公共机房的使用频率大大地增加,因此对公共机房的设备管理、日常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公共机房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公共机房管理员队伍薄弱

计算机机房管理事务繁杂,牵涉面广,对计算机管理员的技术素质、服务意识提出更高要求。机房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机房软硬件维护,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课程安排、环境卫生管理、机房安全管理、机房资产管理等。

1.2 软硬件故障频繁

公共机房计算机使用频率高,使用人员范围广,因此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计算机的硬件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如:因计算机的移动造成计算机掉电、硬件松动,键盘、鼠标、耳机等易耗品损坏显得更为突出。同时也会出现人为破坏,有些由于机房的计算机安全设置不到位,学生有意无意的使用删除命令、格式化命令、修改CMOS或注册表,造成系统被破坏。有的人会随意更改IP地址,可能导致局域网内计算机出现IP冲突。

1.3软件维护难度大

公共机房承担着各种教学,且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实验内容,需要各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同时操作系统经常要安装补丁,杀毒软件不断更新病毒库。再加上要对应对各类考试、培训与平时的课外上机,使公共机房经常需要安装或更新各类软件,这让公共机房管理员必须耗费大量的时间安装系统及应用软件。

1.4 公共机房的环境差

公共机房的环境卫生状况不好,灰尘对计算机的破坏很大,易损坏机器内部硬件,灰尘多了会覆盖在主板上,灰尘会阻碍散热器散热,造成计算机内部温度过高,严重时会导致计算机经常死机或者重启,尤其是CPU风扇上灰尘过多,影响CPU散热,会有烧毁CPU的可能,所以保持计算机机房环境整洁能有效避免灰尘对电脑的危害,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同时不良的卫生条件也会影响上机人员的身体健康。机房室内的温度、湿度、电源稳定性都会对计算机硬性的稳定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容易出现运行速度慢,频繁死机,原件烧毁等问题。

2 硬件设备的管理维护

公共机房内的计算机因为使用频率高,硬件损坏率也高。为了保证机房正常运转,硬件设备维护要及时。定期检查接线,插口是否松动,定期打开机箱进行除尘,监督上机人员正常开关机,并且关闭显示器。建立易损件和常用耗材的备用库,保证已损坏的设备得以及时的更换,这样保证机器的及时正常运行,从而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3 系统的维护和软件的管理

由于我院的公共机房是在不同时期建成的,机房的计算机就存在配置不同、品牌不同的情况,这给计算机的系统维护和软件管理带来了难度。目前,大多数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的软件系统管理方法都是采用硬盘保护卡,它也是最行之有效的软件系统管理方法。

公共机房软件系统日常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操作系统被破坏后的恢复和批量安装更新软件、卸载软件等。用硬盘保护卡实现系统数据的恢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只要将系统分区设置成“立即还原”,当系统出现问题时,重新启动计算机后,该分区就能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软件安装我们可以利用硬盘保护卡的网络同传功能,做好一台母机,通过网络同传发送到各台子机即可。同时硬盘保护卡还具有增量同传、断点续传、远程唤醒、远程重启、远程关机、自动分配接收端IP地址和主机名、CMOS参数保护和恢复功能等,根据软件系统日常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有选择的使用,可以很方便、很高效的进行软件系统管理。

机房日常管理中我们经常会需要重新做系统或更改系统设置,增删应用程序,在这过程中会意外造成系统破坏然后进行了保存,这样每次开机还原的系统就不是原安全稳定的系统了。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除了对系统进行保护以外,管理人员还应在系统安全、稳定、完整的情况下,应用ghost软件进行备份。这样即使系统出了问题,也可运用系统备份文件进行恢复系统。

4 计算机机房的病毒防护

病毒是公共机房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公共机房上机人数众多,机房内的计算机难免被一些通过恶意网站、移动存储等传播的病毒所感染。现在的计算机病毒具有破坏性、潜伏性和传染性等特点,破坏性强、不易清除,再加上使用者计算机水平不一,公共机房计算机很容易感染病毒,而且一旦感染,可能造成整个局域网内计算机都不能正常运行,甚至造成全校范围的`影响。对付计算机病毒必须以预防为主,首先要及时给系统安装补丁将系统漏洞给堵住,其次给每台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防止计算机在使用的时候感染来自网络或移动存储的病毒,并且要定时更新病毒库。

5 机房管理制度建设

机房管理历来是让许多机房管理员头疼的事。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规范机房管理,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保障公共机房的正常运作,制定出《机房管理员岗位职责》、《计算机机房安全制度》、《学生上机守则》、《设备损坏赔偿制度》等规章制度。有了科学、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日常的机房管理工作就有章可循。作为机房管理员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对机房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上机人员在使用计算机时,也必须认真填写上机记录,遵守管理制度。

针对机房管理中经常出现故障机不能得到及时维修的问题,我们在机房中配备一本《设备运行情况记录本》,用于上机学生进行登记,上机时如发现自己使用的计算机有故障要及时报修并填写在《设备运行情况记录本》上,机房管理员根据每天的学生填写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节省了检查计算机故障的时间。维护人员对自己维护的计算机进行故障记录,故障现象及处理方法以及解决后的状况,这样不但可以掌握每台计算机的工作状况也可为今后的故障维修总结经验。

6 结束语

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 篇3

一 公选课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高职院校在公共选修课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些较高质量的公共选修课程在开阔学生视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其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缺乏、学科布局局限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公共选修课教学明显地存在不足,急需要改进。

1 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在一些综合性大学中,开设的公共选修课门类比较齐全,但在高职类院校要开设足够门类的选修课程就比较困难,特别是哲学、艺术、科技、文学等学科更是如此。开课量的不足既限制了学生选择余地,又使得一些质量低下的课程勉强开设,极大影响了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2 没有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大纲

公选课中大部分课程没有合适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师只能以必修课教材或者自编讲义作为参考资料、参考教材等进行授课,学生手头缺少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3 公选课师资力量薄弱

因为公共选修课课时量少、专业教学任务重、课程安排时间不合理等因素,一部分高学历、高职称、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不愿开设公选课,因此将一些知识储备不够、教学经验不足的党政管理人员和年轻教师推到了公共选修课开设的前台,从而使公选课师资力量成为整个课程体系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4 学生认识不足,缺乏学习积极性

很多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态度不端正,选修的目的不是为了扩大知识面,而是抱着混学分的想法。一方面导致选修课的出勤率不高,另一方面盲目选课,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一般会选择一些比较容易的课程。或是热衷于选修和自身就业密切相关的实用型课程,市场需求什么就学什么,什么能带来利益就学什么,老师讲的东西如果不能“立竿见影”就很难吸引学生,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5 管理难度大,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公共选修课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教学班的学生来自于各个专业,时间也不容易协调。因此,公共选修课大多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而且很多都是上百人的大班课。这给教师和职能部门的教学管理增加了难度,也给职能部门对公共选修课质量的监控带来困难,造成教学质量下滑。再加上很多学校选修课评估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存在着对公选课重视不够,常态监控工作如教案抽查、学生评教、学生座谈会、教学督导听课等活动不到位等问题。甚至还会出现教学秩序混乱,学生可以缺课或旷课,教师可以随意调课,考核不够严格,随意降低考核标准等现象。这些因素都加大了对公共选修课的管理难度,使得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二 公选课建设的新思路

高职高专院校公选课有效地管理与建设,是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重要作用的保证,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目前高职院校的“体态”与选修课程“精彩”的外衣有一些不相协调。那么目前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针对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做好选修课课程的设置工作,使高职选修课程越适合自己越好,而不是盲目照抄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的模式。

1 课程模块化

课程模块化要以课程的管理功能分析和教育教学为基础,充分考虑课程编制和课程实施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时数,将课程内容按能力和知识要求,编排为合理的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化就是将高职选修课设计成若干个选修方向,每个方向设定为一个能力模块,每个模块有2~4门左右的核心课程,采用“成组全选”(学生只能选修其中的一组)的办法供学生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既提高了选修课的内涵,也拓展了选修课的广度和深度,扩大了学生的专业视角和范围,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扩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选修模块首先是要体现拓展性,通过该模块的教学,使学生的眼界得到开阔,理论知识得到延伸和扩展;其次是要体现综合性,模块主题的选择和内容的安排要体现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再次是要体现动态性,模块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教育教学的需求,适时加以调整和丰富。

2 深化教改,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模式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高职公选课课程的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确定,在教学目标指导下,进行公选课教学内容的重组、精选、整合和凝练,把知识、素质、能力三者有机结合。在教学方法改革上,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切入点,以积极探索讨论式、自主式、研究式教学方法为突破口,注重对学生科学意识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加强学生专业的培养,全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手段改革上,通过增加硬件投入、启动网络课程、打造技术平台、鼓励教师研发多媒体课件、举办多媒体教学课件大赛等途径,广泛推广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3 课程考核方式创新

在选修课程的考核过程中,要侧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比如开卷与闭卷结合的半开卷考试方式、学生动手演示的方式、分组讨论共同完成论文的方式、网上考试等。通过考核方式的创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切实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精品课程建设

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受众面广,因此更应高度重视,加强公共选修课的精品化建设。学校应允许公选课参加精品课的评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鼓励。首先,高职高专公选课的精品课程建设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要正确认识高职公选课的功能,特别关注高职课程实践化、综合化、职业化、灵活化等主流发展趋势。其次,高职公选课的精品课程建设要有优秀的教学团队,学校要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使更多的优秀教师参与公选课程的开设,以形成稳定的教学团队。再次,高职公选课的精品课程建设要有适用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体现科学性、前沿性、趣味性和适应性等,课程内容要与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同时课程内容还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主动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公选课的精品课程建设要突出特色、高水平、示范性,以此带动系列公选课程建设,逐渐形成公选课程的建设思路、建设特点、建设成果。

5 设立公选课课程库

要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科学的公选课课程体系,就要从根本上改变公选课课程体系的被动设置状态。公选课课程体系建设不是简单地堆积,而是凸显主体地位与作用的主动建构。学院教务处作为教学管理部门是学院公选课顶层设计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务处应派专人负责公选课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立足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色、社会需求等进行调研,初步设立学院公选课课程库。教务处是学院公选课课程体系建构的重要主体,但绝不是唯一主体。各教学部门作为学院教学的一线单位,更容易掌握专业发展及学生发展需求的第一手资料,所以各教学部门应主动参与到公选课课程体系建构工作中来,立足本专业特色进行调研,并在教务处的组织下对初设公选课程进行集中研讨,查缺补漏,最终设立学院公选课课程库。

选修课程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建设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不同的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管理实践工作中要根据学校的现状与具体条件进行有的放矢的改革创新。总之,只要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我们就应该去尝试,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选修课程的作用。

三 优化公选课的建议

1 规范课程设置体系

学校在鼓励教师积极开设公选课的同时,应完善公选课的评价标准和开课规范。各学校选修课的设置应注意学科结构的合理化,注意选修课门类的均衡和全面。要进行全面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应具备综合素质的要求、校内各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及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需求情况,为公选课的开设提供依据。应根据科学规范的体系设置,建立一套严格的审核制度,拟开设的公选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完整的课程简介、授课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有参考书或教材。同时对开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知识背景、开课的必要性等情况进行评估,以杜绝公选课开设的随意性。

2 丰富公选课资源

拥有一批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水平较高、数量充足的公选课程,才能保证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满足广大学生的求知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激励措施,给予公共选修课政策性的扶持,如让公选课参与精品课程评比,设立公选课教材建设基金、公选课教改基金和课程建设基金,鼓励那些有丰富教学经验、有一定学术造诣的教师开设公选课,在充分挖掘本校教师资源潜力的同时,聘请兄弟院校和其他行业的优秀人士和专家开设公共选修课。主管部门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及学生的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合理设置公选课的门类,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师开出丰富多彩的公选课,建立公选课课程资源库,以满足广大学生的选课要求。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提高公选课的教学质量,必须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一要严格开课教师条件,开设选修课的老师一定要有教师资格,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储备。二是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政策保证,鼓励教师争开公选课,鼓励教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带头开设公共选修课,同时聘请校外知名专家、著名企业家、科研人员开设公共选修课,也可以聘请校内有特长的行政人员开设风格各异的选修课,建立多元化的公选课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杜鹏.关于高校公共选修课的思考[J].黑河学刊,2009(5).

[2]张海龙,肖月,周子明. 对如何提高高校公共选修课质量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6(12).

[3]刘旭.教师专业教学机构设置体制的比较与选择[J].教师教育研究,2009(1).

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 篇4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 作为高职院校整体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选修课 (以下简称公选课) 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 它在进行学生素质教育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 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对全面达成教育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延展作用, 因此基本上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公选课, 而且将是否修满公选课学分作为毕业审核的依据之一。根据前期调研, 笔者发现目前高职院校的公选课教育总体比较好,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典型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上重视度不足。相关开课院系方面, 由于“专业”的思想根深蒂固, 主要的精力和财力投入仍偏向于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 再加上公选课由学校统一开设, 与院系的目标管理结合不紧密, 导致院系很少关注公选课的建设与质量。

任课教师方面, 对上课课程内容把握不当, 有些公选课教学深度不够, 未达到大学课程的水平, 有些课程是教师将自己的专业课内容稍加修改而来的, 学科基础缺乏的学生很难接受;对学生的考勤、考核也比较松散;甚至有些老师利用多媒体长时间播放影像资料而不做内容讲解。

学生方面, 不少学生对待公选课的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旷课率高, 认为选修公选课的目的不是为了扩大知识面, 而是为了修满学分, 以便能顺利毕业。

教学管理方面, 存在指导与监控不到位的问题, 对学生公选课修读的指导不力;也有一些学校已经将网络视频课程引入公选课的教学, 但专门为网络视频公选课制定的教学保障制度缺乏。

2.受到师资的影响较大。公选课的开设比较随意, 各学期所开课程缺乏稳定性、连贯性, 大多都是“因师开课、人走课停”, 做不到学生“就客点菜”。另外, 少数公选课的开课教师本身缺少对所开课程的专业研究, 无法对学生进行权威指导。

3.公选课的授课模式与实施方式单一。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公选课的授课方式以教师理论授课为主, 且上课时间固定。经调查, 传统的公选课授课方式存在一些缺陷, 一方面在授课形式上相对单一, 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有些选修课的开设流于形式;另一方面, 由于选修课教学时间往往和学生的一些社团活动、课外活动、培训等发生冲突, 导致一些学生以参加活动、上培训课为借口逃课, 严重的逃课现象不仅挫伤了教师的授课热情,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从而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4.课程中学科种类不均衡、结构欠合理。一般的做法是学校给每个院系一定的公选课教学任务, 为了保证开课数量, 基本上只要符合条件就允许开课, 导致公选课缺乏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规划。缺乏对公选课程结构的合理规划, 导致课程类型划分混淆不清, 对不同类型课程数量没有限制, 往往导致经管类等实用性的课程满天飞, 某些人文素质教育和艺术类教育课程却凤毛麟角。这种现象有悖于注重文化素质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与我们要培养有道德的、综合素质较好的、需求对路的高职人才相违背。

5.学生对公选课的选择比较盲目。学生在选课时, 面对纷繁复杂、眼花缭乱的公选课程, 绝大部分高职生选课的出发点是盲目追求易得学分的课程, 或仅凭课程名称是否具有吸引力来选课, 而很少从自身专业发展、个人能力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便有些学生很重视公选课, 并且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目的, 但由于学校对公选课的选课环节缺乏积极引导, 导致这些学生错失选课机会, 而一些有价值或有特色的课程, 因学生选修人数太少而错失开课良机, 导致学校开设公选课和学生学习公选课的目的均不能实现。

2011年秋, 起源于网络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的MOOCs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 中文也称其为“慕课”) 掀起了教育界的一场风暴, 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 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

二、Moocs引入高职院校公选课教育的优势

由于传统的高职院校公选课教学存在以上问题, 进行公选课的改革就显得刻不容缓, 而引入“慕课”课程, 并加以良好地引导和融合, 必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以往存在的问题。将MOOCs引入高职院校公选课教育的优势很多,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高职院校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我国的教育模式从农业社会的书院和私塾模式, 转变为后来工业社会的标准化课堂模式, 在今天这样的大数据时代, MOOCs来到了中国, 它具有高水平、高互动、高开放的特点,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课堂, 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契机。

2.有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国家教育部非常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如今年刚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教社科[2014]3号) 指出:大学阶段, 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 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抓住主动权, 节省公选课教学成本。优秀的“慕课”往往邀请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教授进行培训讲学, 并配以优质的拍摄、精良的制作、先进的学习平台, 相当于学校引入了这么多外聘教师和优秀的教学资源, 学校通过合理规划和配置两类课程资源, 减少学校的师资、教室、设备的浪费, 能够有效降低公选课教学成本。

4.有利于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往公选课的上课过程经常出现老师对着电脑念课件、学生对着屏幕看课件,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甚少, 再加上对课程内容本身缺少兴趣, 逃课、玩手机、睡觉的学生比比皆是。通过MOOCs的引入, 上课时间可以由学生自由支配安排, 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因时间冲突而放弃感兴趣课程的弊端, 同时MOOCs课程上课形式多样、水平高、互动性强,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上课的质量。

5.有利于学校师资建设。首先, 学校通过引入各学科领域的名师泰斗主讲备受称誉的课程,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本校任课教师, 激励其改良教学方法, 吸引选课学生;其次, 本校教师也会借鉴优秀的教育资源, 倾力打造自身的精品公选课程;再次, 学校教师通过揣摩大师的优良教学技巧, 取其精华并用于自身的专业课程教育, 促进学校整理教学实力的提升。

三、Moocs引入高校公选课教育的实践

为拓宽公选课的学科领域, 丰富公选课的教学模式, 近三年来, 课题组所在的学校——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在将MOOCs引入学校公选课方面进行了大胆实践。2011年, 学校引入2门尔雅课程进行试用, 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2012年共开设10门MOOCs公选课;2013年, 为充分发挥网络优质教学资源的优势, 提升我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 增设了《古代名剧鉴赏》和《影视鉴赏》两门人文艺术类新课程;2014年上半年围绕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创业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培养, 又新增4门MOOCs课程 (《创业与发展》、《国学与人生》、《国学经典等》等) , 下半年又将引入《音乐欣赏》、《舞蹈欣赏》等艺术类课程。目前学校公选课的学科领域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传承、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社会与文化、创业与人生、自然科学与技术、考证辅导等多个领域, 在原有校内教师授课课程的基础上, 得到了大大拓宽。MOOCs选课人数总体处于上升趋势, 最多的一次占总公选课选修人数的81.5%。

在传统课程和MOOCs课程相互融合的公选课教学实践过程中, 主要进行了以下三点改革。

1.改革公选课的授课方式。以往公共选修课的授课方式主要采用校内教师上课的形式, 现在将MOOCs上课方式和传统的上课方式相结合, 形成公选课开课形式的“两驾马车”。在MOOCs公选课中, 仍然设置与该课程相关的老师作为其“导师”,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回答, 解决学生讨论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难题, 学校也定期组织一些学生现场交流心得。

2.改革公选课的选课环节。以往公选课的学生选课环节, 主要是学校教务处列出可选公选课的名称, 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选课, 但是经过前期学生访谈, 发现学生在选课过程中, 往往只能根据课程名称判断好恶, 结合自身专业课的上课时间来选课, 经常在真正上课过程中发现内容不感兴趣, 失去学习兴趣。

3.对原有的公选课制度进行了修改。MOOCs引入学校公选课教育后, 需要有配套的制度同步完善, 对选修MOOCs课程的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鼓励, 才能形成长效激励机制。

四、成效总结

课题组在学生座谈及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 对“慕课”引入高职院校公选课教育后, 如何改革公选课的管理、如何改革公选课的选课环节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并制订科学、合理的《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 使公选课在学生素质教育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让广大学生受益。在多次学生访谈中, 学生也普遍认为目前的公选课内容选择余地更大、上课方式更加灵活, 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摘要: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总结了目前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在课程开设、教学组织、质量管理等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探讨了“慕课”引入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教育的优势以及如何将其与传统课程相互融合, 以便更好地开展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MOOCs,慕课,公共选修课,高职院校,通识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大灵, 等.我院开设公共选修课的实践与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6) .

[2]杨青.高职公共选修课开设标准和评价机制的构建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 (9) .

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 篇5

陈 红 宇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摘要:以分析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为基础,提出今后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转变思想观念,明确教学目标,采用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模式,深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利用场地设施,实行多元的体育教学评价;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指针,贯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K124(2008)01-0047-03 我国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高职院校学生的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针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可发现存在以下不足。

1.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观念落后,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受传统体育思想和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总是片面以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任务。这种思想和观念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科学健身方法的指导,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的培养,致使他们走向社会后难以形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另一方面,在办学过程中,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盲目向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看齐,致使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模糊。1.2 体育教学模式单一

技术型教学模式是高校体育传统教学模式, 也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模式。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进行三基教育(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高职院校也是如此。常以规定的套路为主,课堂结构始终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以“讲解—示范—练习—纠错”较为固定的程序进行。这种教学模式完全是在教师的操纵和控 收稿日期:20071102 作者简介:陈红宇(1972),女,福建长乐人,助讲,研究方向:公共体育教学。

制下进行的, 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基本知识和技术的学习更系统, 有利于技能的形成和掌握。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只注重教会学生套路,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往往是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生为了记忆和掌握一套技术动作要反复琢磨和练习,特别是复杂多变的动作,长时间从事就会感到枯燥、厌烦,导致学习兴趣下降,限制了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1.3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材陈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所使用的体育教材大部分还在沿用以前中专或普通高校的体育教材,没有较为适宜的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特点编写的教材。现行的教材大都是以一些运动项目的解剖式讲解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笼统地提到体育运动对人的思维、情感的作用,明显呈现出一种将体育科学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教材语言缺乏趣味性、赏析性、启发性和创造性。教材内容过于专业化、公式化,回避了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许多情绪、情感等人文因素。因此,原有的传统体育教材内容显得过于陈旧、繁多,缺乏时代感,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忽略了体育的健身性与娱乐性,从而导致学生学过这些教材之后便弃之不用,在之后的生活中很少利用其中知识与技能进行自我锻炼。1.4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师资薄弱

我省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是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并、升格而来,大部分教学人员是以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然而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性质

[1]和内容决定了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是衡量教师水平的重要标志。就目前我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实践技能、科研水平而言,不能完全适应现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不仅教师已掌握的专业知识逐渐趋于单一和老化,而且掌握的综合性知识面过窄。另一方面,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和高职院校的大量扩招,合格体育师资数量的紧缺现象更加凸显。1.5 体育教学评价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体育学习评价方法较为单一,大多数采用以绝对性标准为主来进行评价。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在体能、技能、兴趣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使用较为单一的以绝对性为主的评价,无疑将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6 场地器材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学校一直存在着场地设施与招生规模的不协调,教学班级的增多和班级人数的扩大,场地设施的建设速度远远滞后于招生规模的发展,满足不了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及运动训练的需要。领导、教师和学生只注重专业技术技能的教学和学习,却往往忽视了公共体育教育的功能,没有同等比例地加大对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致使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资源非常紧缺,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我国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措施

2.1 转变思想观念,明确高职公共体育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体育改革是创新的过程,没有观念的转变是不可能产生创新意识和行为的。只有摒弃那些影响、束缚学校体育发展的思想和观念,才能使其健康发展。高职院校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相比,既具有共性,又具有职业教育的定向性、实用性和专业性特点。其培养目标应是适应特定的职业岗位群或某一技术领域的专门职业人才,注重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意志品质与沉着果断的精神、竞争与创新的意识及能力、团结协作与开拓进取的精神、自我控制与自我心理调节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贯彻“健康第一”和“终身

体育”的思想。“以学生为本”应以“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健康素质”作为实施体育教学的具体目标,改变竞技体育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使其掌握体育健身的科学知识、方法和手段,提高他们的体育实践能力,为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树立终身体育观,养成独立进行健身的能力和习惯。2.2 采用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模式

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本质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它来源于体育教学实践, 也应该服务于体育教学实践。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 体育教师要不断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 并对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 以更好地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带动体育教学的整体改革与发展, 努力开创具有中国特色体育教学的新局面。

多年来,随着体育教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在国内外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已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可行的或具有新意的体育教学模式,除了传统的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还有源于日本的快乐体育的“目标学习”教学模式、小群体教学模式、发现式的体育教学模式等。[2]

在教学实践当中,发挥各种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势,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

2.3 加强对高职院校体育教材的改革

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所学职业特点,调整高职院校现有公共体育教材的内容,使学生受到一定的专门训练,获得职业所必需的身体素质。促使学生树立职业性体育意识,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体育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这将有利于学生进入社会后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劳动竞争和职业转换中具有良好的体质基础和心理状态。教材内容还可以精选或增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新颖的、现代健身气息强的符合学生个性和年龄特点的体育基础知识、健身方法和时尚有活力的项目,例如:瑜伽、体育舞蹈、拓展、攀岩、网球等,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同时兼顾不同职业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开展教学。例如,综合型人员(如营销员、地质、测量、农林等)的劳动强度高、劳动条件艰苦复杂,易出现过度疲劳、肺部以及心血管疾病,因此针对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增加力量素质和耐力方面的项目,如爬山、郊游、球类、游泳等锻炼项目。

2.4 解决体育师资短缺的问题 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很难配备足够的进行公共体育教学的专职体育教师,因此,应根据各校实际广开渠道,以多种途径和方式解决学院体育师资短缺的问题。如加强新教师的上岗培训工作;对年轻教师通过脱产进修、在岗培训等多渠道、多方位的提高学历及教学水平;在晋升、评聘工作中应把科研与教学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定期举行研讨班、讲座,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聘请知名体育教育专家作为客座教授等。这样既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带动学院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又培养了新型的体育教师队伍,提高体育教师整体的学识水平。

2.5 实行多元的体育教学评价

体育课程学习的评价应以人为本,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建立有利于激励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使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评价指标应能反映学生的生理、体能、知识、技能的状态;同时,按照职业教育要求,体育教学应更侧重评价学生的职业体能和体育教学对职业操作技能的促进效果。强调在评价学生的体能、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同时,还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

为等方面的发展。在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个体差异性评价相结合[3],以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真正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和教育功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贴近教学目标,控制教学各阶段顺利进行。2.6 改变场地器材不足的措施 2.6.1增强体育经费的投入

领导、教师在注重专业技术技能的教学的同时,也应当关注公共体育教育的功能,加大对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力度,使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资源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

2.6.2加强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有些高职院校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可以对现有器材设备进行开发与利用,或是对现有场地设施进行改造,还可利用自然地理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结语

目前的形势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是能适应社会生产第一线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鉴于高职高专教育的目的、任务、要求及目前公共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需要规范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教学。为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必须从转变观念入手,采用合理的体育教学模式,深化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实行多元的体育教学评价,以及合理利用场地设施。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指针,贯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思想、兴趣、意识和积极性,努力开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新局面。参考文献:

[1] 乔亚军.关于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33:103-104.

高职院校选修课调查报告(三) 篇6

关键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东校区选修课;调查问卷

1 选修课问卷调查组织形式

东校区教务办公室于2014年申报了《影响我校学生选择公共选修课的因素及解决对策》的业务建设计划。项目采用问卷的形式对东校区学生进行调查,后期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影响教学的关键因素,并研究改进方案。

教务办公室主任杨丽婕与质量监控干事王迪,根据2013年选修课专题学生座谈会中收集的意见,结合近年来选修课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问卷的编制工作。问卷编制完成后,共印刷并发放问卷4000份,收回有效问卷3889份。问卷共涉及到12、13、14三个年级,范围包括东校区所有教学系,收集的数据全面有效。

2 选修课调查问卷内容

选修课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个人信息,包括教学系、年级、性别、生源类型和生源地五项内容;第二部分是调查内容,包括选课动机、出勤、课堂教学、考核方式、选课方式和其他建议五个方面。

3 选修课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3.1 课程满意度 经调查,学生对学校开设选修课满意的人数为38.5%,比较满意的人数为37.2%,不满意的人数为18.7%,无所谓的人数为5.6%。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人数占到75.7%,说明学生对开设的选修课是比较满意的。

学生对选修课老师的教学质量总体评价非常好的占31.3%,较好的占34.0%,一般的占29.9%,较差的占4.4%,其他占5%。认为非常好和较好的人数占65.3%,说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比较满意。

学生感觉选修课的实际内容与其预期完全不同的占20.5%,有些不同的占35.9%,不清楚的占17.8%。大体相同的占23.7%,完全相同的占2%。认为完全不同和有些不同的人数占到了56.4%,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学生认为学校开设选修课有必要的占49.8%,没有必要的占17.9%,可有可无的占32.3%,有一半的学生对开设选修课的态度比较消极。

虽然学生对选修课的总体评价比较乐观,但是对选修课的内容及其必要性存在不满意的方面,所以对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及选课方式等方面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3.2 选课动机 由调查可知,影响学生选择选修课的最大因素是个人兴趣,其次是通过率、提高专业技能和获得学分三个方面,而时间安排及教师的个人魅力对学生选课的影响甚微。教师对课堂的管理情况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选课结果,学生比较偏爱教师对考勤管理不严格,且通过率比较高的课程。在开设选修课之前,学生希望能够征求自己的意见,学校应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课程安排。在选修课的课程类别上,学生更青睐艺术类课程,其次是自然科学类课程。

3.3 出勤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认为选修课出勤情况较好,这个结果与教务日常巡视中看到的情况不符。而学生不去上选修课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第四项即“有事冲突”,有可能选修课的时间与社团活动时间、系部活动时间或者学生打工时间相冲突。

根据其不上选修课的原因可以发现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现在选修课的时间一般安排在下午13:00至16:00之间,而教学系和学生社团可能会利用这段时间开展活动,造成了时间上的冲突。近年来,我校学生在校外打工的情况明显增加,由于不能很好的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部分学生选择旷课去打工。这种时间上的冲突,不光需要各个学生工作部门进行合理的安排,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教育。

3.4 课堂教学 从课堂教学的情况看来,一半的学生上课能够认真听讲,另外一半的学生或者聊天或者做自己的事,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选修课的班级规模上,学生普遍认为30人左右的班人数比较合理。对于选修课教材的征订方面,学生立场比较中性,认为需要订教材、不需要订教材和依据课程特点订教材的人数各占1/3。在教师的授课方式上,学生喜欢比较幽默且能够进行互动的授课形式。学生认为,教师对待选修课的态度比较认真,自己对待选修课与专业课方面有一定差异。

现在的选修课班级规模符合学生的需求,不需要进行变化;在教材的征订上,学生的态度比较中立,现阶段选修课的教材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订购,但是也存在教材利用率不高的情况。选修课的教学效果不佳,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关系。而学生对待选修课的态度上与必修课有一定差异,造成了课堂教学效果欠佳。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互动的教学形式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教师还在少数,毕竟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待选修课的态度一般或不够重视。

3.5 考核方式 在选修课的考核方式方面,学生比较青睐用出勤率及课堂表现代替考试的形式,包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课堂陈述等,其次是写论文、分析报告或者开卷考试等等,最不喜欢的考核形式是闭卷考试。在对待选修课考试的态度上,学生比较消极,有1/5的学生会随便应付,而认真备考的学生仅占到1/3左右。

在考核方式上学生喜欢写论文或分析报告的人数占19.5%,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课堂陈述所学内容的人数占26.8%,用出勤率及课堂表现来代替考试的人数占35.9%,开卷考试占17.2%,闭卷考试占0.5%。

学生在对待选修课考试的态度上,能够认真备考的占38.3%,略有重视的占40.4%,随便应付的占21.3%。

3.6 选课方式 在选课方式上,大部分学生的选修课能够符合自己的预期,但是有1/3左右的学生没能够选上自己喜欢的课程。学生对网上选课的态度比较中立,且发现课程与自己的期望有出入时,有1/3的学生怕麻烦而不愿进行调整。

学生实际所选课程与自己的初衷相同的占29.3%,基本相同的占34.3%,略有出入的占25.9%,出入较大的占10.5%。

学生认为网上选课很方便的占32.7%,一般的占37%,不好的占30.3%。

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 篇7

一、目前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在思想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公共选修课开设程序不够规范严格。

目前,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主要由任课教师自愿申报, 由二级学院 (系部) 和教务处对开课教师资格及所开设课程内容进行审核, 确定每学期所要开设的课程。由于公选课教学任务为软任务, 对各二级学院 (系部) 、系的教师无硬性指标, 加之缺乏激励机制, 公选课的开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主观因素, 因而缺乏开课的持续稳定性和舍取的科学依据, 很大程度带有因师设课的因素, 出现人走课停现象。所以每学期能开哪几门公选课的不确定性很大。从设课的管理机制看, 公选课大都依附于开课教师所在的二级学院 (系部) , 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孤军作战”, 缺乏统一管理, 从而影响到公选课的持续建设, 造成优秀的公选课程资源不足。近年来, 学校对教师教学和科研的考评越来越严格, 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建设好一门面向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通识”性质的公选课[1]。

2. 学生思想认识程度普遍不高。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及调查中发现, 学生对公选课的思想认识, 无论是在开始的选课还是后来的上课过程, 普遍认识程度不高。学生在选课初的出发点及在上课时的态度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从调查中发现, 学生在选课方面, 盲目性比较大, 自选能力较差, 在避重就轻和完成基本学分思想的指引下, 对那些难度不大的欣赏类课程或听其他同学介绍那些容易通过的课程, 选课热情很高, 而对一些专业性相对较强的课程则反应冷淡。在课程的选择上明显带有市场化和功利化倾向, 学习是否轻松、考试是否容易通过成为是否选择课程的标准, 这其实是对大学丰富的课程资源的一种浪费[1]。另外学生在选课时还普遍存在着一种从众心理, 他们对所选课程信息并不了解, 当看到某一门课程选课的人数多时, 就以为这门课程比较时髦热门或者是老师讲得好, 从而选择了这门课程。但是, 很多学生上课时发现自己所选课程不合适, 要么课程是自己不感兴趣的, 要么是课程内容与自己想象的相差太远, 或者太难、没法继续学习, 但此时已经过了选课时间, 无法退课, 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学下去, 学习效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2]。在上课过程中, 大多数学生是为了完成基本学分, 上课不积极, 学习热情普遍不高, 把公选课学习看成是一种学校强加于己而不得不完成的一种机械程序, 学习目的、动机不明确, 再加上目前公选课的管理普遍比较宽松, 学生在课堂上能不听则不听, 上课能不来则不来, 造成公选课开始上大课, 后来上小课的尴尬局面。

3. 考核程序不够规范, 考核标准不够严格。

目前, 公选课普遍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 加之课时较少, 大部分课程难以找到一本合适的统编教材, 具体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自由组织, 很难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完整性。有些教师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 讲课风趣幽默却没有讲授多少课程的知识点, 对课堂纪律要求不严。学生的最终课程成绩考核都由任课教师负责, 成绩给定难免不太客观、不够科学。由于教学过程中的考核 (如课堂出席率、上课用心程度等) 和最终考试不严, 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了公选课学分好混的印象。于是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更加放松自己, 随意缺课, 上课心不在焉, 听课效果差。另外公选课具有课程灵活、不断更新变化的特点, 使教学质量监控难度增加, 对各门课的教学效果及课程评价都难以作出规范的要求[3]。

二、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所呈现出来的新特点

在2l世纪的今天, 面对教育现代化的新形势与教育国际化的新趋势, 随着社会转型期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呈现出新的特点, 具体表现如下。

1. 多元性。

由于我国社会体制的全面深化改革, 机制的市场化转型, 社会经济利益关系多样性的不同呈现, 使人的思想本能地呈现出复杂多元性, 高校大学生亦难例外。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 注重实际, 追求个人发展, 其个性呈现多样性、多元化。

2. 自主性。

随着大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拓展、社会阅历的不断丰富, 大学生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有其独特的见解和认识, 主体意识逐渐增强, 对问题的看法具有较大的自主性。

3. 易变性。

尽管当前大学生个性特征强, 追求个性化和多样化, 但他们在心理上远没有成熟, 心理调适能力不够, 承受能力较弱。其思想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念很容易因外部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

三、公选课教学对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作用

1.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多元化, 个性张扬, 追求多样性的特点, 公选课内容丰富, 涉及人文、社会、经济、艺术、自然、生命等多个领域, 可以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和多样化发展, 使其个性得到彰显示, 为其提供思想发展的平台。公选课学习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学生自主选课主动学习, 调动学生修读的积极性, 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和今后进入社会所需的必备知识, 使其获得优良的专业知识, 为学生提升个人素养及创造潜能做准备。因此, 高职院校公选课程的设置必须进行大量的调研, 针对本校学生思想实际状况开设。只有这样, 设置的公选课才符合大学生个性思想发展的要求, 同时, 高校要因势利导, 使学生得以发展, 身心愉悦。否则, 大学生的思想得不到体现, 反而受到压抑, 个性得不到发展, 造成其思想的抑郁, 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2.针对大学生的自主性, 对待各种现象有其独特的看法和观念, 这种看法和观念有许多是正确的、积极的, 但由于其还年轻、看问题还不够全面, 也会存在许多错误的、消极的观点, 这些观点轻则影响其学习, 重则可能影响其终身发展。由于专业课教学课程紧、任务重, 专业课老师一般都是忙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教学, 而无暇顾及学生的思想发展。而对于公选课,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 (比如评论、讨论、鉴赏等)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 可以根据学生的思想态度加以分析和引导, 使其思想发展处于正常轨道上。

3.针对大学生思想的易变性, 其思想特点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作为教育机构, 学校应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开设相应的选修课并作相应规定限制, 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传授给他们相应的基本知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引导他们思想的发展, 让他们发现和认识什么是真善美, 什么是假丑恶, 教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规定, 至少将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八类课程作为限定性选修课程, 通过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学习、鉴赏、评论, 让他们在现实的文化传媒环境和社会艺术的影响下, 树立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审美观念, 提高艺术审美素养,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塑造其健全人格。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改革的不断深入, 公共选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重视, 成为实施思想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重要环节, 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并能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 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起到促进作用。本文作者通过这几年公选课教学的实践, 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公选课教学过程中在思想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所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对其进行反思, 探讨如何在当前情况下加强公共选修课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思想素质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玲.对高校公选课教学管理的哲学反思.教育与职业, 2008, (9) .

[2]申凤君, 杨芸, 申凤玲.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9.

高等院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 篇8

一、高等院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的严格。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 高等院校作为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学府, 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高等院校的教学中公共选修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补充, 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高等院校必须加强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与管理, 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公共选修课作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 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高等院校的公共选修课程十分多样, 包括天文, 地理, 风土人文, 政治, 历史等等, 多样的课程设置, 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也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高校公共选修课程在开设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价值观的提升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高等院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公共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各大高校开设公选课程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理念和学生为中心出发的, 但是在公选课的教学落实中都没有得到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重视, 这也就导致了公选课的教学质量大大下滑。在高校公选课的管理上学校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对公选课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必修课, 这必然导致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 产生了学生用公选课凑学分的情况, 而达不到公选课开设的真正目的。

在目前我国的各大高校都开设了公共选修课, 公选课的开设主要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课余生活。在目前各大高校的公选课中采取学分制的形式, 教师在上课中大都通过课上点名的形式确定学生是否上课, 在课后大多数只是布置一个简单的结业作业,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不足。公共选修课程在目前的各大高校中并不通过考试的形式来考查, 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忽视了公选课程的重要性, 在上课中会出现学习不积极, 逃课等现象。公选课程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是学校公选课管理的不完善也导致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 缺乏系统的管理, 教学质量不过关

在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公选课一般是由专业不对口或者是行政专业的老师开设的。教学能力较强, 经历较为丰富的教师一般都是担任必修课的教师。目前大多数的高等院校的公选课在管理上没有系统的规范, 学校对公选课的审批不严格, 产生了只要有老师申请开课, 不经过仔细调研就批准的现象, 这种松懈的管理, 必然会导致教师教学质量不过关的情况。

在高校公选课都是大班教学, 多数都是有一个任课老师来完成课堂教学, 而且由于公选课的多样性, 学生在选择时一般都会选择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课程, 学生的专业不同,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只能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 无法很好的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 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落后

公选课主要是开拓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所以在高校的公选课的开设中要根据学校的特点, 尽量的丰富公选课的形式,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虽然公选课数量较多, 但是新颖程度不够, 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大体不变, 几乎每年都延用同样的教学课件, 并且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课件讲授制的方法,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较少, 并且公选课一般是在晚上开课, 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单一的教学方法都导致公选课的课堂较为沉闷, 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较低, 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高等院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建议

(一) 革新教育理念, 加强对公选课的重视

加强对公选课的重视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在公选课的开设中要严格的进行监管, 针对开课的教师和教学内容要进行充分的调研, 必须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学校还要完善公选课的考评机制, 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

教师在教学中也要转变落后的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公选课中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 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公选课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开设的课程, 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 因此必须得到学生的高度重视,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经常向学生渗透公选课的作用和重要性, 通过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提高对公选课的重视程度。

(二) 严格课程准入标准, 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在目前的高等院校中公选课的数量和种类较多, 但是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却有待考量, 因此学校在开设公选课时要严格课程准入, 对教师的申请必须逐级申报, 并且要仔细的进行调研, 确保开课的质量。学校在公选课的开设阶段, 可以通过一些方法鼓励教师踊跃参加, 并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的课程培训和考核, 提高教师对公选课的重视, 严抓教师的教学质量。

公选课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内容, 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衡量。因此, 学校可以通过教学研讨, 学术交流, 教学比赛等形式积极鼓励教师开设公选课, 丰富公选的内容, 确保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 完善公选课的课程体系

近年来, 各高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校的公选课程也是五花八门, 但是学生对有些课程并不了解, 出现了盲目选择的情况。因此, 学校在开设公选课时要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完善公选课的课程体系。公选课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所以学校在公选课的调研中可以尝试开设课外的实践课程,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当前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高等院校必须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公共选修课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 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必须得到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视。高等院校必须明确公选课的重要性, 根据公选课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严格课程准入标准,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力求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和综合性人才。在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中, 公共选修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高校的公共选修课程因为不受考试压力影响, 导致在教学质量等各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 本文笔者分析了高等院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在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自身的经验, 总结了相应的建设与管理意见, 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院校,公共选修课,建设,管理

参考文献

[1]王伟亚.我国高校公共选修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D].山东大学, 2013.

开设高职公共选修课的思考 篇9

一、对高职院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认识

公共选修课作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跨专业选修课程, 是高职课程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高职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开设公共选修课至少有三个好处:

一是公共选修课的开设, 较大范围内满足了学生多方面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 促使其融入读书听讲成才的群体, 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实际需求, 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 大面积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今后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开设公共选修课, 还弥补了某些专业课程设置人文素养教育的缺失, 是实实在在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二是公共选修课的开设, 充分利用和挖掘了学校现存的教育资源, 为教师发挥特长、施展才能, 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 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 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三是公共选修课的成功开设, 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浓郁学校的学风、教风、塑创和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 具有直接的影响和拓展作用。

二、对学生选公共选修课和修公共选修课的认识和思考

1. 指导学生选课

学生选修某门课程, 通常有几种情况:

一是凭着朦胧的兴趣爱好, 想找到自己的成才和发展的主攻方向, 圆当年报考大学时未实现的专业梦想;二是对某门课有某种神秘感, 新奇感, 想听听, 跟着感觉走;三是随大流, 跟着别人走, 别人选什么也选什么;四是混学分 (很多学校有要求选2门课的规定和制度) 。

前两种情况的学生属“我要学”, 大约占一半。后两种情况的学生也要占一半。对后两种情况, 学校和老师要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在开课之前, 学校相关的部门、系部、教研室、辅导员、开课的老师, 有义务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

在实践中, 笔者体会到应从三个方面对学生选课给予及时的指导:一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兴趣与爱好, 按自己成才和发展的目标去选课, 以实现建构知识, 扩充能力, 属于建构提高型;二是指导学生从需要填补知识、提高能力的角度去选课, 属于查漏补缺型;三是指导学生从提升自己人文素养、提升自己人格品味的角度去选课, 属于陶冶提高型。学校和教师还应从课程的内容、性质、特点、学习所需要的基础、开课教师的特长和研究方向等多方面进行介绍, 及时给学生提供全面的选课信息, 以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的实效性, 达到育人的目的。

2. 指导学生修课

指导学生修课, 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就是训练学生要有科学认真的思想品德去完成这门学业。勿庸讳言, 相当多的高职学生缺乏专注学习、持久学习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选课时抱有极大地热情, 怀着一种猎奇、享受、好玩和急功近利心理的人不在少数。当具体上某门课时, 感受到的并不是纯粹的享受, 还是要学一些基本理论时, 便大失所望。这时就需要开课教师及时对学生加强以科学态度去读书的引导,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 在笔者开设《诉讼理论与实务——怎样打官司》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实践中, 几届同学都出现过这种情形, 刚听了两、三堂课, 就不想听涉及的有关法律原理、诉讼原则、诉讼制度的讲述了, 急于要老师教他们怎样起诉、怎样应诉、怎样辩护, 怎样搞模拟庭审。对此, 笔者便因势利导, 把事先准备好的几个案例抛出来, 让同学们分组撰写起诉书、应诉书、答辩词、勘验笔录等。同学们在撰写的过程中终于体会到, 要分析具体案件还得要自己脑子里有最基本的法律原理、原则和清晰具体的法律条文才能思考分析案件。每到这时, 笔者就指出:同学们想急于提高自己诉讼能力的心情能够理解, 但能力一般是建立在具备一定知识基础之上的, 所以要具备诉讼能力, 不仅要学诉讼法的一些基本原则、制度、还要学习许多实体法的原理、制度、条文。笔者告诉他们, 修任何一门课程没有刻苦、专注的精神, 不下一番功夫, 是修不成的。

三、公共选修课教学体会和思考

1. 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内容一定要新、鲜、实, 要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新, 课程的内容应是该领域最新的内容、不能与专业课内容重复, 更不能是专业课的简化和压缩;鲜, 要用最鲜活最典型的例子来讲, 要具有时代性, 具有生活实感;实, 就是一堂课要有大信息量, 不能浪费学生的时间, 不能糊弄学生。笔者在讲课中及时揉进了诉讼法中有关国家修改的最新内容, 及时加进了如房屋拆迁最牛钉子户、重庆打黑除恶、反腐倡廉、大学生就业、劳动纠纷等新的、身边的案例。并将三大诉讼法融为一书, 在30课时内讲授完毕, 使学生概括地获得了法律专业要300多个学时才能学完的诉讼法知识, 给学生洞开了一片法学天地。绝大部分学生选修了这门课程后, 都体会到学有所得。

2. 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活、一定要激发和保持住选课学生的兴趣和成才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中, 至少有部分学生当初对该门课程抱有某种神秘感, 某种兴趣和一定的期望值。作为开设该门课程的教师应想方设法保持住这部分学生的兴趣和希望, 并让这份兴趣主导整个课堂并保持始终。笔者在《诉讼理论与实务——怎样打官司》选修课程教学中, 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保持学生的兴趣:

(1) 特别注意对法学感兴趣和在这个方面有成才欲望学生的引导性授课。在讲课中注意给他们介绍法学学科的主干课程有哪些, 介绍从本课程入手, 怎样由浅入深地去自学法学的其他相关课程, 为他们引路。同时给他们展现社会对该门学科的需求前景, 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成才和学习的欲望和激情。自开设该选修课以来, 有相当多选修该科的学生从此走上了自考法学本科之路, 有个别学生还走上了报考司法考试、村官、公务员和法律学研究生的道路。还有很多参加工作的学生体会到学过法与没学过法, 思考问题不一样。

(2) 特别注意采取以案例说法的方法来授课。注意收集采用现实中的鲜活的案例, 如“超市保安强行对顾客搜身”、“餐馆用餐还收筷子费、开瓶费”等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合不合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讲解诉讼理论, 引起学生思考、争论。通过案例式、诊断式教学法, 现场解答学生法律疑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3) 引用《中国法庭》、《今日说法》、《把案说法》等的视频, 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冲击。

(4) 采用法律剧本, 把学生安排成诉讼参与人的角色, 进行实实在在的角色彩排, 进行模拟庭审等的体验性教学。

通过以上种种方法的交替使用,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修完该课程。

3. 公共选修课教师要用对待专业课、对待必修课的态度和精力去对待公共选修课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多数公选课, 刚开始时, 听课的“人山人海”, 慢慢地“星星点点”。由于学生来自全校不同系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 学业基础不一样, 程度参差不齐;上课人数多, 组织教学难度大;作业批改、师生互动交流困难。面对这种情况, 担任公共选修课的教师要深知:公共选修课的教课难度比专业课大、压力比上专业课大。任课教师自己一定不能退缩, 一定要注意公共选修课的课堂教学质量。

严格课堂常规管理: (1) 建立选修课班委会, 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2) 严格课堂考勤, 实行听课签到制 (课间10分钟由学生干部拿着花名册让学生当面签到, 避免代签) ; (3) 实行作业和平时表现占40%的成绩考核评定制度; (4) 对考试和考核加起来不及格的学生不留情面, 坚决实行选修不及格制度。通过严格课堂常规, 既训练了学生遵纪守法, 又维护了教师自己的威信, 从根本上保证了选修课的开课质量。

总之, 在高职院校开设公共选修课很有必要、大有好处。公共选修课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课。公共选修课与专业课同样具有育人功能。一门公共选修课要成功并有实效, 就要加强对学生选课、修课的指导, 最关键的是开课教师对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以及课堂的管理。

摘要:高职开设公共选修课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浓郁学习氛围, 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教育资源, 发挥教师特长, 塑创学校特色, 彰显大学精神,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共选修课与专业课同样是育人的课。一门公共选修课要开的成功并有实效, 就要加强对学生选课、修课的指导, 最关键的是开课教师对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

高职公共选修课的实践与思考 篇10

一、公选课开设的基本情况

学院自2004年开始实行全校范围内开设公选课的制度, 申请开设了100多门公选课课程。经过七年的实践, 固定开设科目77门, 其中科学技术类14门、人文社科类33门、艺术类20门、体育类10门。以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为例, 全院公选课教学班级达到87个, 5个教学班停开, 82个教学班选课人数达到4989人次,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与身心素质。以学院的公选课管理办法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6个公选课学分方能毕业, 从管理制度上明确了公选课修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公选课实践经验

(1) 管理智能化。学院自主开发了教务管理系统, 包括学生网上选、改、退课, 教学质量评价, 教师网上登分, 公选课重修收费管理等功能, 使公选课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实现了学生网上选课文理交叉, 不能选修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相近的课程。所有课程尽量安排大课教学, 学生在指定时间内进行初选, 选课人数不足20人的课程将不予开设, 选报了不开课程的学生可以重新选择其他开设的课程。 (2) 积极引导选课行为。选课前, 通过校园网链接选课指导手册 (3) 规范教学, 科学考核。教师授课:制订合理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 充分准备每堂课的教案和讲稿, 应用先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加强课堂考勤, 缺课三次取消考试资格;考核上采取了闭卷、开卷、小论文、多媒体或手工作品、口试答辩、表演等多种形式, 既符合教学培养目标, 又能确保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学有所用。 (4) 课程与社团相结合, 效果显著。学院外聘教师开设的部分艺术类、体育类课程与学生社团相结合, 任课教师不但承担课程教学任务, 还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学期结束选课学生既得到了学分, 又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提高了综合素质。比如《吉他》、《街舞》、《舞龙队》等公选课受到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普遍欢迎。

三、存在问题

1. 课程开设重量不重质。

学院的公选课管理办法规定学生从第二学期开始才允许选公选课, 而大多数学生在第五、六学期已校外实习, 为满足学生在校的三个学期中修满公选课学分, 学院对开出的公选课是否够学生选比较关注, 甚至要求系部多开新课。对申报开设的课程审查不严, 一般情况下, 教师只要提出申请都会批准。由于公选课的内容广泛、授课形式多样, 造成教学管理部门难以对其内容、授课效果和课程质量评价做出规范性的要求。

2.“因人设课、人走课停”的现象。

有些教师为了满教学工作量开设公选课, 造成了公选课的开设比较随意, 各学期所开课程缺乏稳定性。公选课的教师一般都是“单枪匹马”, 《红楼梦赏析》、《诸葛亮智谋与现代成功学》等课程因教师的离职无法再开设。

3. 缺乏合适教材。

经过教务处对本学期公选课上课情况的调查问卷和课堂抽查, 发现几乎所有的公选课都没有教材。任课教师只需要几张简单的电子文稿或下载一些视频就可以上课, 学生也没有做笔记。可见没有合适的教材, 大大影响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4. 教学检查监督不力。

公选课大多安排在下午后两节、晚上及双休日, 这给教学管理部门对公选课的质量监控带来困难。有些教师为迎合学生, 松懈对学生的考勤、考核内容过于简单、对学生承诺保证通过。

四、对策

1. 严格筛选新开课程。

学院应成立课程评估委员会, 建立课程评估制度。所开课程由课程评估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开设, 本着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要求, 所开设的公选课应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 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有利于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 了解最前沿的学科成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思想文化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公选课的开设审批手续严格把关, 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中级以上职称, 以及该课程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对初次申报开课的教师必须组织试讲, 试讲后确定其开课资格。

2. 优化师资队伍, 加强教学梯队的建设。

学院用优惠的政策鼓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高职称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的外聘教师到学校开设公选课。

3. 加强公选课教材建设。

公选课内容更新较快而市场上没有符合这类人才培养需求的书籍, 使得公选课教材严重缺乏。学生选课人数的不确定因素又引起教材订购的困难。如此现状使得公选课教材的建设刻不容缓。学院可以把公选课教材建设工作也加入到对系部教学工作绩效的考核指标中, 学院在经费上支持教材的出版, 制订相应的奖励措施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公选课教材建设工作中 (比如编写公选课教材抵部分教学工作量, 对评比出来的优秀院级教材和正式出版的教材给予一定的奖励) 。

4.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首先, 公选课任课教师要严明纪律, 严格课堂考勤。学生严格遵守学院请假制度, 杜绝无审批手续的假条。对于无故缺课超过该课程计划课时1/3的学生, 取消其考试资格。教学要求与必修课的要求相同, 任课教师必须遵守学院的有关规定, 按时完成授课计划编写、备课、授课、考核等教学任务, 严格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其次, 教学管理部门要加强公选课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常规教学管理方面, 院教学督导对公选课的教学运行进行常规检查和质量监控, 包含检查教师出勤、课堂秩序、教学进度情况以及随机听课等形式;教务处每日安排值班老师, 检查和督促任课教师的到岗及上课情况;系二级督导须对本系教师开出的公选课进行监督和检查。对院教学督导、教务处值班老师以及系二级督导等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任课教师迟到、早退、缺课及其他不负责任的情况, 按照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处理。对于那些利用多媒体长时间播放影像资料而不做内容讲解的任课教师, 一经发现, 取消其公选课上课资格和以后的申报资格。课程考核方面, 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考核方案,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和评定成绩。试卷应由评估委员会审批后方可印刷使用, 其他形式的考核方式如电子作品、演讲、乐器演奏、街舞表演等应有光盘存档备查。再次, 通过院督导、教务处、系部三层质量监控体系、综合考虑学生对课程及教师的评价, 建立对课程的评估制度, 为下学期公选课的开设审批提供完备的依据。

结语:公选课的开设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目前我院在公选课建设和教学管理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学院、教师、学生都提高认识, 逐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就一定能提高公选课的教学质量, 使公选课最大化地发挥作用, 满足学生多元化的知识需求, 让学生获得可以终生受益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开发的能力。

摘要:公共选修课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的实践做了专门的调查和分析,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以促进公共选修课教学与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问题,对策,教学质量监控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 篇11

关键词 公共选修课程 体验式主体性 教学模式

一、前言

在体育院校的公共选修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逐步体现出来的情况下,在传统的行为目的教学模式的合理性与适用性遭到质疑,成为教学创新的一大障碍的情况下,探索研究体育院校公共选修课程的新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现有的各体育院校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模式的现状的调查以及总结,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与研究综述对体育院校现有的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说明了构建体验式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并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体验式主体性教学的理论基础,借鉴教育实践的成功经验,提出体验式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案。

二、体育院校传统公共选修课程现有教学模式

灌输式教学模式是以经验主义为基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内容都是一成不变的课本知识,其教学原则是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单向地向学生灌输,以达到教学目标,而不管其教学效果。

三、体育院校公共选修课程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兴趣,学生主体性地位没有得到体现

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教与学的双方对体育教学的目标不甚清楚。“为什么学”的问题始终未能解决,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发挥,导致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是处于一个消极被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得到体现,教学目标也不能很好的完成。

(二)不利于学生掌握传授他人体育知识及技能的能力

学生们不一定能将自己明白的知识讲解给他人,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具备传授他人各体育知识以及技能的能力!

总体来看,现有的体育院校公共选修课程教学模式的合理性已经受到普遍的怀疑,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现的需要,因此,,构建一种能够符合体育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需要的体育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模式就显得十分的有意义和必要了。

四、体育院校公共选修课程体验式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体验式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

体验式主体性教学模式就是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以体验学习以及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体验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并通过课堂的形式分享给大家,来达到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及达到学生参与体验并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体验式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

体验式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主要是学生来讲,老师来听,通过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来主导,而教师则在学生讲授的过程中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并且不断的发现学生的不足,学生不断改正不足,不断完善教学实践能力,通过此结构以达到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的目标。

(三)体验式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

体验式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通过体验课,收集资料等实现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先让学生进行一到两节课的课程体验,然后接下来的一到两节课程学生自己讲授前两节体验课中的感受以及对体验课中的知识进行自我整理,自我收集,然后加入自我总结的心得讲授给学生们以及老师,然后在进行新内容的课程体验,在重复上述方法,如此反复循环。

(四)体验式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

体验式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就是课程的体验、信息的收集、课程的讲授、经验的积累。就是通过让学生先进行運动项目的以及其他课程的体验,体验之后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再通过课堂的讲授来和教师实现双向的互动过程,最后使得教学实践经验不断的丰富,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现体验式主体性的教学模式或计划,以达到其教学目的。

五、结论

通过对公共选修课程的现有教学模式的分析,以及其存在问题的探讨,发现现有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说明了构建体验式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体验式主体性教学模式可以让老师也得以重新思考原有的教学观和知识面,甚至会受到冲击,从而有新的思路和灵感;从学生的角度看通过公共选修课的途径拓展体育知识面,也能培养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且还能让教学实践能力不断的完善以及教学实践经验不断的丰富,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 刘贤辉.福建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现状与改革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2] 林兴桃.王小逸.客慧明.赵靖强.任海荣.基于构建主义的公共选修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

[3] 张晓明,赵瑾瑜.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构建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

[4] 孙秀丽, 闫飞飞.公共选修课主体性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探索[J].中国集体经济,2009.

[5] 郭瑞.构建高等农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浅谈在高职高专开设公共选修课 篇12

关键词:高职高专,公共选修课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日趋成熟,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也日趋合理和完善起来。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在注重完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设置的同时, 已开始重视公共必修课的开课质量和设置公共选修课了。怎样使公选课受学生欢迎, 开得有质量?笔者谈谈一些思考和认识。

一、对高职院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认识

公共选修课作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跨专业选修课程, 是高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高职高专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开设公共选修课至少有三个好处:

一是较大范围内满足了学生多方面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 促使其融入读书听讲成才的群体。公选课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实际需求, 涉猎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 大面积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为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提高就业质量和今后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全面规范地开设公共选修课, 还弥补了某些专业课程设置人文教育的缺失, 是实实在在落实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重要举措。

二是充分利用和挖掘了学校现存的教育资源, 为教师发挥特长、施展才能, 传播本学科知识, 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科交叉, 提高本专业科研积极性、提升教师水平, 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三是公共选修课的丰富设置和成功开设, 是大学精神在高职院校的具体实践和体现, 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浓郁学校的学风、教风、塑创和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 具有直接的影响和拓展作用。

二、对学生选公共选修课和修公共选修课的认识和思考

(一) 要指导学生选课

学生选上某一门课的情况十分复杂。实践中, 学生选修某门课程, 通常有几种情况:

一是凭着朦胧的兴趣爱好, 想找到自己成才和发展的主攻方向, 园当年报考大学时所喜欢专业的梦想;二是对某门课有某种神秘感, 新奇感, 想听听, 跟着感觉走;三是随大流, 跟着别人走, 别人选什么也选什么;四是混学分 (很多学校有要求选2-3门课的规定) 。

前两种情况的学生是比较好的, 是“我要学”, 大约占一半。后两种情况的学生也要占一半。对后面的这两种情况, 学校和老师就要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在开课之前, 学校相关的专门部门、系部、教研室、辅导员、开课的老师, 都有义务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

在实践中, 应从三个方面对学生选课给予及时的指导:一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兴趣、爱好对准自己成才和发展的目标去选课, 以实现建构知识, 扩充能力, 属于建构提高型;二是指导学生从需要填补知识、提高能力的角度去选课, 属于查漏补缺型;三是指导学生从提升自己人文素养、提升自己人格品味的角度去选课, 属于陶冶提高型。学校和教师还应从课程的内容、性质、特点、学习所需要的基础、开课教师的特长和研究方向等多方面, 进行介绍, 及时给学生提供全面真实的选课信息, 以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的实效性, 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 关于指导学生修课

指导学生修课, 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就是训练学生要有科学认真的思想品德去完成这门学业。勿用讳言, 相当多的高职学生缺乏专注学习、持久学习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选课时抱有极大地热情, 怀着一种猎奇、享受、好玩和急功近利的心理的人不在少数。当具体上这门课时, 感受到的并不是纯粹的享受, 还是要学一些基本理论时, 便大失所望。这时就需要开课教师及时对学生加强以科学态度去读书的引导, 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与学生多交流, 真正做学生的导师。

三、对公共选修课教师教课的体会和思考

(一) 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内容一定要新、鲜、实, 要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新, 就是课程的内容要尽可能尽最大的努力把该领域最新的内容最新的动态拿来给学生讲, 决不能与专业课、正课内容重复, 更不能是专业课的简化和压缩;鲜, 就是用最鲜活最典型的例子来讲, 要具有时代性, 具有生活实感;实, 就是一堂课要有真实有用的大信息量、超大信息量给学生传输, 不能浪费学生的时间, 不能糊弄学生。只有这样, 学生才觉得没有白选这门课, 没有上当受骗。

(二) 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活、一定要激发和保持住选课学生的兴趣和成才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中, 至少有部分学生, 当初对该门课程抱有某种神秘感, 某种兴趣和一定的期望值。作为开设该门课程的教师如何想方设法保持住这部分学生的这份神秘感、保持住这份兴趣和希望, 并让这份兴趣主导整个修课过程, 是这门课程能否开成功的关键所在。

所以, 开课老师一开始就应从心理上要有准备, 要想方设法拿出自己的杀手锏来设计好教好自己所开课程。要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案例教学、互动教学, 探究教学等方法, 给学生以新颖、直观、激情和美的享受。只有这样, 才能保留住学生对这门课的热情并吸引学生修完该门课程。

(三) 公共选修课教师要用对待专业课、必

修课、正课的态度和精力去对待公共选修课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严格常规管理

多数公选课, 刚开始上课时, 听课的“人山人海”, 慢慢地“星星点点”。而学生来自全校不同系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 学业基础也不一样, 程度参差不齐;上课人数多, 组织教学难度大;作业批改、师生互动、师生交流等的难度都很大。面对这种情况, 公共选修课的开课教师要有心理准备:公共选修课的教课难度比专业课大、压力比上专业课大。开课教师一定自己不能“水”, 如果自己“水”了, 学生一传十, 十传百, 下次就不可能再成功开课了。许多公共选修课开一次人多, 第二次便开不起班了, 原因可能就在于此。所以一定要注意公共选修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不亚于专业课, 正课。要用重视专业课、正课的精力去开公共选修课。

有效的方法还是严格课堂常规管理: (1) 建立选修课班委会, 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2) 严格课堂考勤, 实行听课签到制 (课间10分钟由学生干部拿着花名册让学生当面签到, 避免代签) ; (3) 实行作业和平时表现占50%的成绩考核评定制度; (4) 对考试和考核加起来不及格的学生不留情面, 坚决实行选修不及格制度。通过严格课堂常规, 既训练了学生遵纪守法, 又维护了教师自己的威信, 从根本上保证了公共选修课的开课质量。

总之, 在高职院校开设公共选修课很有必要、大有好处。公共选修课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课, 就是教师发挥特长的课, 就是塑创学校特色的课;公共选修课与专业课、正课同样是育人的课。一门公共选修课要成功并有实效, 就要加强对学生选课、修课的指导, 最关键的是开课教师对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课堂的管理和教课的质量。

上一篇:体育馆运营管理论文下一篇:教师的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