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体育(精选12篇)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 篇1
摘要: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 对陕西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现状进行分析,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 结合国内外大学体育课程的形式, 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发展进行研究, 以期为公共体育课程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
面向21世纪构建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是当今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应当在明确教育目标的基础上, 追求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发扬学生个性。着重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与习惯, 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一) 教学观念狭隘、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仍是增强体质、传授三基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课程并没有跟上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 更多是在生产第一线工作, 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特定的职业身体素质。而很多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并没有体现出这一点, 完全脱离了高职院校学生未来职业的需求。
(二) 教学内容不够人性化, 课程结构传统。
学生在校期间开设三学期的体育课, 有些学校仅仅开设一学年的体育课。第一学期开设普修课及一项田径项目;第二、三学期班级轮换开设专项课, 多数学校只能开设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传统项目, 难以满足男生、女生的不同需求以及体能、兴趣爱好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 课程教学程式化, 课程缺乏创新性。
教学方式形变质不变, 缺乏层次性、启发式、探究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的施行。实际教学中受场地、器材、班级人数、男女合班上课等因素的限制, 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导致课程教学程式化, 教学方法呆板。多年来体育课一直按照讲解、示范、练习、防止与纠正错误、巩固与提高的模式进行。
(四) 偏重技术教学, 忽视非智力因素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只能沿袭着重机械重复, 轻方法指导。体育教学中仍然是偏重应试, 轻视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发展。重视少数体育尖子的发展, 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女生, 因身体和心理等方面原因, 易对体育运动存在排斥心理, 使其成为了体育教学中的一大主要问题。
(五) 教学场地设施难以满足高职体育教学要求。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 学校的体育场所建设跟不上步伐, 形成了较为突出的场地器材不足、设施不完备的问题, 经费的有限也使得体育教学设备不能及时得到更新和改善, 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有时甚至会对体育教师和学生造成一定的人身安全隐患。
(六) 学生锻炼效果的评价缺乏真实、实效性。
目前,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学生锻炼效果的评价仍采用传统的评价方法, 即通过对学生运动能力的测验来进行评定。这种方法只能掌握每个学生的运动技术和技能水平。而难以真实地反映出学生锻炼的实际效果。另外对学生锻炼效果的评价采用技评和达标方法, 不看过程只重结果的考核方式, 势必会挫伤一些技术基础较差、体能较弱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终使他们逐渐远离体育, 从而使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落空。
二、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一) 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把握体育课程的本质属性。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明确了体育课程的本质属性, 把身体练习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 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 全面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表现在体育教师重视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注重教法创新, 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注重让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强调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运用,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三) 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表现在教师发扬教学民主, 关心学生体验;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帮互学、教学相长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和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 重视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体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主动开发健身性、趣味性较强、特色突出的教学内容。在体育器材开发方面, 也不断地涌现出安全、实用、新颖的自制体育器材。
(五) 对多元化的体育学习评价进行探索性的尝试。
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知识技能评价、运动参与评价、学习态度评价、合作精神评价、情意表现评价等均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尝试和运用。
三、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 确立学生健康发展培养模式。
体育课程改革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体育课程设置从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体育能力培养为中心;二是体育教学过程从强调运动技能提高转变为注重身心健康发展;三是教学效果评价从运动标准转变为健康标准。
(二) 改革体育课程的设置和内容。
改革后体育课程类型设置如下:普修课 (新生进校第一学期) ;专项提高课 (一、二年级学生自由选课) ;保健课 (病弱残学生) ;运动训练课 (运动队训练) 。对体育课程内容实施“三维”决策;建立体育课程内容“双向定位”机制;实施“教师挂牌, 学生选课”机制。
(三) 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形成导学导练与自学自练 (简称“双学双练”) 和教与学双方互动为特色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手段上以现代技术教学手段, 辅以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平台和传统教学手段;教与学互动即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的双向问答模式。
(四) 改革体育考核内容和评价方法。
调整体育考核内容, 加大体育理论知识和健身方法内容的考核比重;把体育能力纳入考核范围, 提高体育能力考核的可操作性。改革体育考试形式, 将课内实务和课外作业结合起来, 将封闭性测试和开放性面试结合起来。
(五) 强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监控。
具体措施有:同行评估;负责人评估;学生评教;自我评估。并将评价结果与同行评价、负责人评价和学生评教结果进行对, 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 有利于教师个人素质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结语
在以“健康第一”为口号的素质教育下,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任务正面临着由“体质教育”向“健康教育”的转变。一是树立起体育教学要有娱乐性、实用性、健康性、身心双重性服务的观念。二是在课程设置上应以健身性项目和技能性项目为主, 多种类型的课程并存。建立“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模式。三是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向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过渡, 向多媒体、网络化、社会体育活动等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过渡, 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四是重过程轻结果, 重质量轻评价。强化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 注重参与过程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谢静月.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体育学刊, 2002
[2] .李养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3] .曲宗湖.大学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4] .李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 篇2
总之,在会话过程中,说话的一方向听话的一方做出各种提示来表明“可能结束之处”是否出现。这种提示包括句法、语义、语音、伴随语言和“体动”等诸多形式。
话轮是否能顺利转换,关键在于判断话语的结束之处,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听话人去寻找说话人的“可能结束之处”,也就是找到非明示的暗示话语结束的“隐性结束语”。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公共体育课 现状 对策
一、我国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加快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新课程设置的步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系统总目标是根据新时期对人才的新要求制定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较强的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但是,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材落后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所使用的体育教材大部分还在沿用以前中专或是普通高校的体育教材,没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特点重新编写的教材。原有的传统体育教材内容过多、过繁,缺乏时代感,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
2.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师资薄弱,教学方法落后
(1)我国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并、升格而来,行政后勤人员超编,大部分教学人员是以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教职人员配比和师生比例失调。教师的专业知识、学历结构、实践技能、科研水平等方面存在不足。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和高职院校的大量扩招,合格体育师资数量更加紧缺。为了解决这此问题,高职院校采取从普通高等学校调入具备较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体育教师等措施。此外,为了完善实践教学环节,高职院校也从社会上聘请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但这类教师缺乏理论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傳授知识比较困难。
(2)体育教学模式陈旧。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形式等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模式坚持“课程中心论”,把课程视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忽视了学生身心和个性发展的规律,过分地强调人体运动的生物机能,轻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造成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缺乏实用性。此种模式忽视将课外体育纳入体育教学的范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造成了课堂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发展不协调。
二、我国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1.教材改革。调整高职院校现有公共体育教材的内容,增加与学生专业和未来职业相适应的体育知识,以适应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促使学生树立职业性体育意识,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体育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这将有利于学生进入社会后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劳动竞争和职业转换中具有良好的体质基础和心理状态,也体现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特色。例如,针对在高职院校中较常见的办公型专业,如则务、文秘、计算机、仪表、化验等职业,长期伏案,低头含胸,精神高度紧张等是这类专业的典型特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增加拳击、健身操、韵律操等锻炼项目。针对直立型专业,如采矿、建筑、纺织、医护、烹调等专业,长时间站立、含胸使人体协调机能和各器官的负担加重,易出现淤血、血流不畅、静脉曲张和心血昔疾病等多发症状。因此在对这类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中要增加健身走、慢跑、泳、骑自行车等锻炼项目。针对运动型专业,如物探、地质、交通建设、测量、农林、营销等,由于劳动强度高、劳动条件艰苦复杂,使运动系统和心脉功能负担过重,易出现过度疲劳、肺部以及心血昔疾病。因此要增加力量素质和耐力方面的项目,如爬山、郊游、打球、游泳等锻炼项目。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年轻骨干教师的培训,聘请知名体育教育专家作为客座教授。这样既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又带动了学院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加大改革力度,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规定,应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大胆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传统的体育教学大都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讲解式形式,对此,应重视学生的需要,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建立新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模式,努力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质的目的。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队形多采用面对面的形式,其优点是观察方便,但教学y氛过于紧张。为此,可以在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两个同心圆的散点式队形,教师在讲解中改变方位,让学生多方位地观察新动作、认识新技术,便于缩短运动技能的掌握时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提高公共体育课的地位
解决学校体育师资短缺的问题,提高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学校很难配备足够的进行公共体育教学的专职体育教师。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兼职体育教师仍是解决学院公共体育师资短缺的主要途径。对兼职体育教师的录用、培养、培训和使用,国家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政策。因此,应提倡根据各校实际打开渠道,以多种途径和方式解决学院体育师资短缺的问题,如一些院校在实际工作中扩充公共体育教师的正式编制,将外聘的优秀体育教师转正录用。
目前的形势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是能适应社会生产第一线的生产、建设、昔理、服务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鉴于高职高专教育的目的、要求及目前公共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需要规范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教学。为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必须从转变观念入手,摆正公共体育课程的位置,优化教学模式,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思想、兴趣、意识和积极性,努力开创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 篇4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准备活动,教学效率
每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阶段是体育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它的作用是为了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机体快速进入运动状态。合理的准备活动的安排,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避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引起的肌肉、韧带拉伤等运动损伤。科学、合理的准备活动对教学效率也会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体育课教学课中,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内容还是以慢跑、队列练习、徒手操等枯燥的内容为主,使得学生从上课的开始阶段就产生了厌课的情绪,从而影响了整堂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一定要从每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开始,认真准备,科学备课,合理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强度,使准备活动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1、目前公共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现状
(1)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准备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慢跑两圈做下徒手操或是直接做两节徒手操,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准备活动不足不能使学生的机体达到最佳的运动水平;内容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厌课情绪。而在公共体育课的考核课堂上,体育教师带领同学们所做的准备活动被学生们认为是消耗体力,会影响他们的测试成绩,从而应付了事,因此影响了该项目的正常发挥,更有甚者造成运动损伤。
(2)学生对准备活动的不重视主要原因来自于体育教师,一般从小学阶段到大学阶段的体育课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解准备活动对发挥人体最佳机能的作用。而在教学课堂中也没有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养成运动前一定要做准备活动的习惯。因此造成学生不重视体育课教学前的准备活动。
(3)很多一线的体育教师对于体育课教学课前的准备活动认识不够深刻,认为准备活动就是带着同学们跑两圈、做个游戏就行了。没有充分认识到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的区别。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的作用就是使机体的各个肌肉群、韧带、关节得到充分的活动,目的是提高人体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机体温度及肌肉温度上升,防止剧烈运动时产生肌肉、韧带损伤。而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指根据不同运动项目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因此,一定要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才能保证体育课任务的顺利完成。
2、公共体育课进行准备活动的建议
2.1、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准备活动策划
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的内容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把学生按照5-6个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的同学们通过查询资料、咨询教师自主编制准备活动的具体内容。通过这种小组策划准备活动的方式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团队精神的目的。每节体育课正式上课前教师就选择一个小组来实施他们准备的准备活动内容,最后由体育教师进行点评。在对学生进行点评时,对于同学们的成果教师要给于客观的评价,在评价中主要以表扬为主,充分肯定同学们的努力,同时对于不足,教师也应提出解决方法。
2.2、准备活动内容应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体育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成套的一般性准备活动,使同学们在准备活动中能使身体得到充分的活动。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设计针对教学课程的专门性准备活动。例如,在足球教学课堂上,应采用活动同学们的腰及下肢的准备活动内容为主。根据每节课运用的体育器材、教学场地安排适合体育器材及场地的准备活动。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准备活动的负荷量。
2.3、准备活动内容应与体育课类型相结合
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有新课学习阶段、复习阶段、考核阶段。准备活动内容的设计应根据课程的每一阶段,体现不同的特点。新课学习阶段主要是学习新的教学内容,即:新的动作技能及理论,此阶段同学们的运动负荷相对较小。准备活动的安排应以诱导练习为主。复习课阶段主要是巩固同学们在新课阶段所学的运动技术动作,准备活动内容的选择应多安排些与课程内容有关的辅助性练习,加深、加速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使其尽快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2.4、准备活动的内容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在准备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性别特点。准备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彩,极富趣味性,否则单凋、枯燥、乏味的准备活动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5、准备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到气候因素
准备活动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帮助教师、同学们完成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调整准备活动的内容,温度高的时候身体温度上升较快,准备活动的运动量不需要太大,准备活动的时间可以短些。冬季气温较低,身体温度上升较慢,准备活动的运动量要大些,所需要活动的时间也较长,准备活动的选择要做到“因时制宜”。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 篇5
本文基于公共管理理论,提出了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一些做法,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种新途径和新模式。
[关键词]公共管理 学生管理 启示
把公共管理理论运用到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里,就是要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观念。
所谓顾客,是指公共部门运作时所需回应的对象。
公共部门在市场运作下必须随时保持竞争姿态,对顾客需求的回应成为必要的工作。
教育的顾客即学生。
但是,教育市场毕竟不是一般的市场,这里的顾客也不是一般的顾客。
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观念,才能切实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由于有完整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坚强支撑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产生的强大力量,“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成为近年来西方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模式的有益尝试,既符合构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战略需要,也满足了信息时代学习化社会人们对知识的需求。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应主要发挥学生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教师的责任减少了,负担变轻了。
相反,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更大了。
从对社会负责、对学校声誉负责、对学生负责的角度出发,从学校管理者到每一位教师都不应该产生“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与学校、教师无关,甚至放松管理的错误观念。
“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只注重教材、教法向注重学习者的需要转变。
一、“以人为本”思想的适用性
公共管理思想在高职院校学生中的实际体现就是“以生为本”,把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
(1)“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价值核心和社会本位。
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价值目标,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和人的作用的重视。
其丰富内涵在于:以人为本是一种执政理念。
为谁掌权、为谁执政、怎样执政,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基本内容。
以人为本是一种衡量标准。
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这是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
以人为本是一种思维方式。
就是在实践中,要求我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把符合客观规律同反映人性发展要求结合起来,把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结合起来,关注人的生活世界。
(2)“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涵义
首先,培养人才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
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把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其次,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为主体。
要把教师的主体精神发挥出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教师办学。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关心人、尊重人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来营造学校师生身心愉悦的、亲和的良好氛围。
(3)“以人为本”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具体涵义
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的实质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
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落到实处,必须做到:以尊重学生为基础,关心学生为关键,服务学生为方式,发展学生为目的,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重点和关键。
尊重学生,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构筑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者放下架子、抛弃权威,将自己与学生置于“人与人”的生活关系上来,建立师生平等的人际情感关系。
关心学生,即关心学生的利益和需要,实施个性化管理。
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主动去研究、去理解学生,及时地在生活上、学习上、心理上等方面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并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了解并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服务学生,即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变管教为服务,通过提供服务的方式开展学生工作。
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工作者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实际需要出发,真正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项目,并以服务的方式做好对学生的成才服务、就业服务、生活服务等。
发展学生,即学生工作要以学生实实在在的发展为终极目的,是“以人为本”管理的最终归宿。
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都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最终是为了实现“全人教育”的培养目标。
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工作的重点和关键。
在一些决策机构可以邀请学生会的代表参加,保证学生在学生管理的决策中发挥作用,这是学生参与学校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形式,即从制度上保证学生的利益得到重视。
第二,以学生工作者为本,发挥学生工作者在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首先,明确学生工作者地位,激发工作热情,学生工作者是学生管理的核心力量,他们深入学生工作第一线,最了解学生实际,同时要积极做好学生工作者的后勤保障工作,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合理需要。
第三,实施“以人为本”的德育,必须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要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备突出的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因而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就应该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其次,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要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多样化,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不均匀,总体看身心发展不成熟,世界观和人生观也不稳定。
因此,应该将学生的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要作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二、凸显人性化管理
管理中要注重人际的和谐。
首先,管理措施要科学、合理、突出服务性。
学校要按照以学生为本的要求,一切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一切都要为学生着想,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和谐校园建设相衔接、与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制度体系。
组织学生参与有关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有效监督,使学生管理工作尽快驶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其次,管理内容要更加人性化、宽泛化,突出个性发展。
对高职学生来说,发挥个性,就是在学习上发扬自觉性、积极主动性,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学习内容和方法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准确的选择,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既不能硬管,也不能管死,更不能不管和放任自流。
既要给学生更多自由的空间,又要严格要求、坚持原则。
走尊重学生权利、科学管理之路,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最后,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和原则,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首先要做好服务者。
只有这样,才会在管理机制、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上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管理和服务中因材施教,春风化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管理活动中的双重角色,他们既是被管理的客体,也是管理的主体。
只有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靠他们、尊重他们、服务他们,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到主人翁的地位,主动地以参与者、建设者、创造者的角色管理好自身,推动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康之.公共管理伦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黄畅.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大学治理结构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5).
[4]张海霞.我国高职教育管理现状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3).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维护与优化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规模快速扩大,对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日益急速膨胀;另外由于高职教育属性的特殊性,它不仅仅从属于普通高等教育,也具有职业教育的鲜明特征,即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占整个教学活动的一半以上,因此能否按需配给充足的实践教学资源对保障教学秩序的顺利开展、稳定高等职业教学质量和提高高职院校办学吸引力等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公共机房作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资源的维护与优化不仅会减少设备运行的故障,而且能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节约资源等。
一、当前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维护面临的现状
(一)性能老化。
首先,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电子设备相关的一些硬件和软件的性能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很多硬件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并广泛应用于公共机房。而用户经常选用的操作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也逐年更新换代,在展现了它更加强大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的同时,对其底层运行的硬件需求更好、更高的性能。其次,建设公共机房的一次性投入巨大,若在硬件配置上过度超前考虑,这样投入将更多、更大,获得的收益可能更低,因此很多公共机房的硬件在运行三五年后,存在性能一定程度上老化、运行速度下降和运行故障上升等现象,而在这些硬件平台上运行的操作系统软件和教学软件逐年升级,不断打补丁后的安装包变得越来越庞大,最终导致需更高、更强的硬件性能才能正常运行,例如: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Windows XP和Windows Server 2003等系统软件自面市以来,爆发了多次漏洞安全问题以及性能与功能的改进,另外一些常用的教学软件如:Office 2010、AutoCAD、Pro/E、Photoshop、Dreamweaver和Maya等版本持续升级,每一次版本的升级都对硬件平台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随着一些操作系统平台、教学软件版本的升级,公共机房硬件性能在维持不变甚至老化的情况下,公共机房运行的性能逐渐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
(二)病毒入侵。
公共机房作为高职院校公共教学场所,不仅使用率较高,而且服务的师生也非常广泛。因此感染病毒的概率非常高,很多教师或学生自带U盘拷贝数据,而U盘目前已经成为了大家公认传染病毒非常高的载体或媒介物质,另外很多课程的教学需要使用到互联网,这样让病毒传染增添了方便之门。公共机房的计算机一旦感染病毒,计算机系统配置文件被更改,很多应用程序无法正常启动,甚至有些文件被恶意删除等,更糟糕的是往往整个机房机器感染病毒,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又以此做为媒介传播得更广泛,影响更严重。
(三)硬件故障。
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任何零部件均有一定的使用寿命或生命周期,特别是在长时间负荷工作状态下,经过高温的环境磨砺,加之灰尘、湿气等侵蚀,很多电路板会老化、损耗严重,从而导致接触不良或短路,由此硬件故障频发,例如:显卡松动、内存报警、显示器花屏、主板烧掉和硬盘损坏等。
(四)人为破坏。
实践教学内容的正常开展肯定少不了学生动手做实验,这样意味着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更改计算机系统软件或应用软件的配置,而有些配置一旦更改后是不可逆的,甚至带有较为严重的破坏作用,类似这种课程的教学环境带有排他性,不利于实验实训资源的充分共享。另外,有些学生基于某种好奇心或满足欲,上课时悄悄拆卸硬件或修改系统文件,对公共机房实施恶意破坏,例如:有些学生将键盘上帽拆卸后胡乱盖上,有些学生通过修改配置文件,可以隐藏桌面图标等。
二、优化公共机房性能的主要措施
(一)系统封装。
如果一个操作系统平台软件运行的时间超过半年甚至更久远,若将它卸掉之后再重新安装,这样无论系统启动的速度,还是运行的效率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很多用户亲身经历后都有这样的感受与体验,其原理是:系统重新安装后清理了一些不必要的系统垃圾,这样节省了系统运行所需的开销,因此系统启动和运行的速度会一定程度上提升。
公共机房的计算机比较多,而且所需要安装的应用软件种类不仅繁多,而且每间机房的具体安装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逐台安装肯定不符合现实需要。任选机房的某一台计算机,安装好操作系统平台软件和必要的教学软件后,运用系统封装软件工具将本台机器上的软件系统制作成镜像文件,再以此镜像文件作为模版,分发给机房中其他所有计算机,这样就实现了快速镜像拷贝的目标。采用这种工作模式不仅大大节减了安装软件的工作量,也会减少出现故障的概率。
(二)还原卡工具。
随着还原卡的性价比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公共机房采用它作为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它的工作原理是:每一次开机时,硬盘还原卡总是让硬盘的部分或者全部分区能恢复先前的内容。换句话说,任何对硬盘保护分区的修改都无效,这样就起到了保护硬盘数据的作用。
还原卡不仅仅起到保护系统或硬盘数据的作用,它还具有系统软件分发、IP地址自动分配和还原卡参数传递等功能,对提高公共机房的管理带来巨大的帮助和便利。还原卡的广泛使用能有效避免病毒入侵、人为破坏等现象。
(三)虚拟桌面系统的应用。
当前以虚拟化技术为核心的云计算应用正被越来越多的厂商、终端用户接受,特别是以云计算这种理念为服务宗旨而衍生出不少软件产品,其中虚拟桌面系统即是借鉴云计算的理念而开发的公共机房管理软件,它的主要工作模式是:选用机房任何一台机器作为服务器(一般选择教师机),将学生需要使用的系统平台和相应的应用软件进行封装后制作成镜像文件,这样可以根据课程安排的需求状况,制作出各类不同的镜像文件系统,例如Windows XP系统、Windows 2000系统、Windows 2003系统等,在学生开机前启用此服务器并运行桌面交付系统软件,学生机一旦启动电源按钮,将进入一个开机启动选择系统镜像文件菜单,学生根据自己的课程学习的需求选定所需进入的操作系统平台,此时服务器将通过网络将学生所选定的镜像文件系统发送给学生机,这样学生机所运行的操作系统平台和教学软件均在服务器发送的特定镜像文件中。每次学生机重启时,镜像文件都可以根据需求重新发送一次,而启动等待时间不超过两分钟,因此既满足了不同教学平台的需要,同时又不用担心学生实践教学活动时系统配置文件的纂改。
三、结语
(一)中山职院探索与应用现状。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在现有公共机房设施与设备的基础条件上,积极探索,尽可能地提高利用率,挖掘资源使用的寿命与服务年限。例如我院有三间机房建于2006年7月份,主要硬件配置CPU、内存、显卡等都比较低,但随着操作系统平台(例如Windows XP)的不断更新升级,占用硬件系统的开销也逐渐增大,另外运行在操作系统平台上的教学软件原本就非常庞大。例如:UG、PS等,加之这些软件的版本不断更新,对硬件性能的要求也越发提高,因此导致系统软件启动速度慢、教学软件运行速度慢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到了教学进度与需求。针对以上现状,中山职院采取的对策是:每个学期根据课程的需要重新封装一个系统,封装的系统尽可能地做到按需封装,一切不需要的配置和组件,包括应用软件全部卸掉或不安装,因此尽可能地做到系统软件和教学软件在硬件平台上运行时“轻装上阵”,这样系统软件和教学软件运行时占用的硬件开销将降低到极致,经过两个学期的试运行,系统启动及相应软件运行效率大概有25%的提升。另外同时利用还原卡工具的功能,减少软件系统维护和管理的时间,同时卸掉了必要的杀毒软件,又进一步提升了系统运行的效率。
(二)推广的意义。
高职院校公共机房作为实践教学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发挥了不可替换的作用。高职院校公共机房建设一次性投入巨大,同时建设周期较长,而其服务对象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局限性,因而探索通过有效技术手段或科学管理方式的变更,提升公共机房的服务周期和效率,对缓解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紧缺、创建节约型校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作者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2]朱则庆.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管理和维护[J].福建电脑,2010,(3).
[3]朱秋群,孙川莲.对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管理和维护的思考[J].科技促进发展,2010,(4).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体育,健美操,教学对策
当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人们对健身的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走入体育,参与健身锻炼。健美操作为一个体育项目,具有重要的健身价值,其健身的娱乐性和作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谓健美操,就是指融体操、娱乐、舞蹈于一体,通过徒手、手持轻器械和用专门器械的操化练习达到健身的一种新兴的体育项目。目前,健美操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特点, 也逐渐成为了在校大、中、小学生所喜欢的体育项目,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中的女生,更多的人逐渐参与其中,使得健美操项目在高职院校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并取得了相应的教学成果。但是, 由于健美操属于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人们对其健身的作用、价值等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尚处于初级阶段。同时,由于高职院校教育的特殊性,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仍然存在许多急需提高和改进的地方,这也直接关系到健美操本身的开设和推广问题。因此,作为体育内容组成部分的健美操课程,高职院校必须依据健美操的特点和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行开设和推广,通过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以推动健美操课程为广大学生所喜爱。
1目前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的现状
健美操作为一个后发展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我国起步比西方国家更晚,在学校中得到开设的时间很短。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开设的健美操课程主要是健身健美操。这种健美操比较注重练习者的身体形体、姿态、情操等领域,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使得这种健美操在高职院校中很受学生的喜爱,尤其是女生,更是对其特别青睐。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然没有走出传统的体育教育和竞技体育两种模式,这严重阻碍了健美操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对此,为了进一步改革高职院校健美操课程,有必要对目前健美操课程教学现状作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
1 . 1学生对健美操课兴趣情况
兴趣是人产生行为的动力,而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相反,对学习的效果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目前,许多女生对健美操很感兴趣,上课时练习非常认真和投入。而有的学生尤其是男生,由于协调性较差,不喜欢健美操。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练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参与健美操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以获得学分为目的。
1 . 2健美操课程的设置情况
当前,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主要以半开放式和主、副项制相结合的模式,将健美操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列入其中。通过走访,由于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其健美操课程设置的学时数有所不同, 主要是以实践课为主,理论课开设相当缺乏。然而,全国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规定,高校体育理论课的学时不得少于全年体育课时的12%。由此可见,这与国家相关规定相差甚远。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许多学校对健美操教学更注重的是技术教学,对健美操理论知识和隐性知识却非常忽略。这种教学方式,完全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1 . 3健美操师资队伍状况
目前,从教师专业分布上看,健美操专业教师比例偏小,这显然不利于健美操课的发展。许多学校由于教师岗位设置有限,更多的缺口采用外聘的方式来填充,有的外聘教师还是在校的学生,而这部分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个人业务能力还有待提高。同时, 健美操是一项充满活力和动感的运动,这对于年龄较长的教师来说,需要进一步加强健美操专业知识的学习,以满足学生求新、求知的心理需求。
1 . 4课程实施对象
首先,学生选课情况。健美操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课程,但从开设对象中,可以了解选健美操课的男生人数却很少,而健美操对女生吸引力较大。而在选择健美操的男生对其掌握情况来看,男生的协调性和主动性都比女生弱。这说明高职院校应加大男生参与健美操课学习的宣传力度。其次,健美操教学内容。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选择的是自编健美操和健美操步伐组合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最后,健美操的考核内容和方法。高职院校健美操课程的考试内容基本上是将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成套健美操和步伐组合作。其中,成绩评定方法主要是平时成绩和技术考试成绩相结合, 而考试形式主要有一对一的单人成套动作、分组的自编动作等。从考试的内容来看,目前,绝大多数教师把考核基本上局限在了对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等方面的评定,这种评定方式不能全面地检查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需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1 . 5健美操场地设施现状
学校体育场馆、器材等设施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场地设施和器材设备的数量能够反映出高职院校对健美操的重视程度。目前,近一半的学校具有完善设施的室内场地或简单的室内场地,而还有一半的学校仍然只有室外场地。在音响设备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无法提供齐全的音响设备。由此可见,健美操场地器材设备对许多高职院校来说,还相对缺乏,没有齐全的教学设施不利于健美操运动的开展。因此,领导要引起重视改善健美操场地设施的现状,保证健美操课的教学质量提高。
2目前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 . 1学校领导重力度不够
体育课程承担着传递社会文化的责任。然而,从现实来看,学校体育课程在实际中却始终处于尴尬境地,许多学校表面上重视体育发展,实际上把体育课程视为可有可无的学科,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关心严重不够。健美操作为一个新兴项目,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教育者对其认识不足的意识存在,严重制约了在学校的推广。尤其是学校领导对健美操的发展和管理意识存在着一定的淡化。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健美操项目在学校的开展和推广。
2 . 2健美操课程设置不完善
高职院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而健美操动作多样,节奏富于变化,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合理科学的课程设置显得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健美操课程设置相对比较单一,课程设置缺乏多元化。同时,课程设置和内容也缺乏基础性与生活性、普及性和针对性的统一,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不能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2 . 3健美操比赛与交流较少, 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近几年,全国各种健美操比赛越来越多,但许多高职院校由于经费缺乏等原因,大部分都没有机会参加相关比赛,这制约和影响了健美操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同时,教师有较强专业知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由于的专业健美操教师缺乏,更多的是其他项目转变过来的,这就无法满足学生对健美操课学习的需求欲望,不利于健美操课的发展。
2 . 4场地设施缺乏, 资金投入不足
从目前看,多数高职院校健美操场地设施的数量和标准达不到健美操教学和训练的要求和标准,影响了健美操的教学质量和健美操运动的顺利开展。同时,资金投入不足。健美操作为一项观赏美的艺术性运动,对音乐、服饰以及动作的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需要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持。但是目前,由于缺少经费, 影响了健美操运动在高职院校的发展。
除此之外,对健美操的宣传力度不够。健美操是一项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精神需求的项目,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但由于学校对健美操的宣传力度不大,使得广大学生缺乏对健美操的认识,影响了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学生数量。
3促进高职院校健美操开展的主要对策
3 . 1加大经费投入, 改善健美操场地设施
场地设施是体育教学开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学校领导首先要重视学校体育硬件设施投资和建设;其次对健美操项目在校内外的开展和推广给予专项的经费,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比赛环境以及交流环境。
3 . 2加强健美操项目的健身价值和项目本身特点的介绍和宣传, 扩大校内外交流力度
首先,加大媒体对健美操的宣传力度,具体可以通过电视直播、转播等手段,扩大其影响力。其次,通过健美操比赛,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全方位的学习契机。通过各种比赛,加强教练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教学训练质量的提高。
3 . 3提高健美操教师业务的水平和专业技能, 提高教学训练的科学化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 篇8
1、高职院校学分制推进对体育教学的正面导向
1.1、促进学生群体的个性发展, 提高学生体育课程的兴趣
所谓的学分制, 其实质是提倡学生自主选课制, 包括选课程、教材和上课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时间, 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一定的范围内, 遴选出符合自己实际的运动项目, 乃至课程项目评价标准的异同性,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积极主动的完成相关体育课程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1.2、优化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提高教师专业归属的责任感
实施学分制使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初步得到提高, 整个队伍的结构更加趋于合理优化, 使部分擅长专项技能的教师能更好的开展专项教学与研究工作, 同时促使一部分专项技能薄弱的教师加强专业技能巩固和提高, 主动学习更新知识储备, 提高技能熟练程度, 更好展示教师的个人教学魅力, 从源头上消除部分技能不高教师群体的混日子的局面, 提高教师群体的岗位竞争意识和业务创新能力, 提高教师专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高职院校推进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的可行性
根据目前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 推进学分制教学管理是初步可行的。原因在于:
2.1、日益完善的制度保障措施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 国内部分高等学校开始初步试行学分制教育管理。通过近30年的发展与推进, 这一学分制教学管理陆续在大多数高校中采用, 通过初步的教学改革和探索,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并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分制教育管理制度, 为高职院校实施与推进公共体育学分制, 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依据和推进实证案例, 高职院校可根据各自的教学安排合理推进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教育管理。
2.2、储备充足的师资队伍培养
自1998年高校扩大招生以来, 体育师资队伍储备较为充足, 初步形成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占主体的体育师资学历结构, 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教学水平与业务技能等不断提高, 体育课程开发和拓展的深度和广度均明显提高, 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施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提供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供给。
3、高职院校推进体育学分制过程中课程项目选取的指导原则
3.1、体育课程项目设置多元化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项目设置安排要兼顾动力性与静力行相结合, 考虑学生整体运动水平普遍较低, 体育课较少的特点, 既设置男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游泳等, 也设置女生喜爱的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等;同时兼顾男女生比例进行调整, 适当运动项目的难度和精确度加以简化, 让学生参与、体验体育运动的愉悦。必要时可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以及学生就业的环境, 适当地方传统运动项目, 如:爬山、滑冰等, 不仅锻炼了身体, 陶冶了情操, 而且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然和人文的统一, 并建立有规律的锻炼习惯, 提高学生适应自然和生存能力等。
3.2、体育授课考核评定多样化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长期沿用培养竞技运动员的教材体系, 教师更多的注重教学过程的动作规范与技能水平, 从而使部分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认为参加体育课是一种负担, 难以激发其体育活动参与乐趣。可略调整体育授课的考核标准, 适当降低要求。可以尝试分级教学与考核,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兴趣爱好, 采用教学目标分级, 授课内容结合游戏, 同时兼顾学习基本技能和个体综合素质拓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根据学生的活动需要, 适当传授一些基本技战术, 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更富有情感的锻炼环境, 使学生在运动中去享受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 从而达到培养其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 不是因为课程考核而使学生畏惧体育活动项目选取与参与, 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4、结论
高职院校实施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有助于推进对体育教学的正面导向, 有利于促进学生群体的个性发展, 提高学生体育课程的兴趣,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积极主动的完成相关体育课程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同时有利于优化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提高体育教师群体的岗位竞争意识和业务创新能力, 增强其专业归属感和责任感。
摘要:以全国高职院校即将全面实施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为背景, 对体育教学的导向进行梳理, 并就高职院校推进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归纳出要遵循体育课程项目设置多元化、体育授课考核评定多样化和体育活动时间安排弹性化的基本指导原则。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分制,实施方法,课外俱乐部
参考文献
[1]王小, 张翔.学分制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模式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 (12) .
[2]蒋红英.浅议学分制下中专卫校的体育教学[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12) .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 篇9
1 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含义
策略意指为实现战略任务而采取的手段。教学策略是在特定教学环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做出的教学谋划和采取的教学措施, 分为指导教学策略和发现教学策略。而教学的有效性, 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手段, 通过精讲多练以尽可能取得较多的教学效果, 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它包含学习效率、学习结果、学习体验三种含义。可以说, 学习效率、学习结果、学习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其中, 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 即学习速度的快慢;学习结果是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而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体验, 它是教学有效性的灵魂。这三个指标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它们是学习有效性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
2 目前高职院校公共体育网球课教学的现状
2.1 公共体育网球课开设现状
目前, 高职院校在大学一、二年级都是以选项形式的必修课为主, 而网球项目也是其选项项目之一。尽管网球项目是一个选项项目, 且选修网球的学生还比较多。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网球场地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场地数量相对较少。同时, 由于许多高职院校的网球课程受场地的限制, 很少有风雨网球场, 因此上课的地点主要以室外为主。可见, 近年来喜欢网球运动的学生愈来愈多, 学生参与网球运动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但现实的网球场地等硬件设施现状与全部满足学生选修网球的实际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
2.2 公共体育网球课教学效果
首先,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体育学习的态度影响着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从目前观测来看, 绝大多数学生是以学习网球技术、掌握健身方法、提高健康水平以及缓解压力为目的, 但仍然一少部分学生是以完成学分为目的, 学习态度是以消极的姿态出现。这部分学生根本没有认识到学习网球技术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要性, 可见其网球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其次, 技术掌握情况。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情况是反映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目前, 通过网球选修课学习后, 完全熟练掌握网球技术的学生不多, 大多数学生能基本掌握网球技术动作, 并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但是, 仍然有少数学生还是不怎么熟悉, 考试只能勉强甚至无法达标。最后, 课堂学生练习密度与负荷。通过测试发现, 目前大多数网球课中学生的平均练习密度只有20%~30%, 平均负荷强度为脉搏85次/分钟, 这样的练习密度与负荷, 无法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改善。
2.3 公共体育网球课教学师资现状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而师资力量情况是课程质量的一个硬指标。目前, 高职院校从事网球课教学的教师的年龄一般在30~40岁之间, 教师的职称多是助教和讲师为主;大多数网球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从事网球的部分教师的网球技能是在工作以后开始学习和掌握的, 没有在大学读书期间进行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因此, 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2.4 网球课教学环境的现状
首先, 高职院校网球场地较少, 无法满足学生更好的学习需要;其次, 由于网球课教学受天气的影响较大。一遇上下雨天气, 教师就无法进行网球课程教学, 从而减少学生学习网球课的时间。
3 目前影响高职院校公共体育网球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3.1 网球教学模式的影响
首先, 网球课主要以网球技术教学为主, 健康、保健等其它方面的知识缺乏且教学内容随意性较大, 缺乏系统性。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这种模式符合教师的教, 而忽视学生的学, 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很少使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 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热情的下降。其次,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目前, 教师根据规定的教材来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安排的过于单一, 没有真正符合学生的要求, 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不利于网球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再次, 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学方法是实施教学内容的手段。可是, 现在的网球课教学方法很少采用有利学生发展学习能力的合作教学、启发教学、系统教学等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最后, 网球课的教学评价内容与方式单一, 这种终结性评价为主的教学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情况, 也无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因此, 网球教学评价应提高评价的多样性合理性和实效性。
3.2 网球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学技能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之一。目前, 从事网球教学课的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 其中部分教师从事网球教学的时间较短, 教学的经验还有待提高。同时, 部分教师对网球教材体系、深度的把握不够, 就很难适应教学的需要。除此之外, 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目标阐述等不够清楚, 从而无法使学生清楚的理解教学目标, 这也不利于教学的有效性。
3.3 网球教师课堂教学氛围的影响
教学氛围具有导向、凝聚等作用, 它是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之一。通过观察发现, 网球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比较淡薄, 教师无法很好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即时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氛围影响着网球教学的有效性。除此之外, 网球场地、气候条件等也是影响网球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之一。
3.4 网球教师的教学态度
教师是授业解惑者, 是教学中的主体。网球课教师的职业态度关系直接关系到网球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成效。然而, 通过抽查发现, 每年、每学期许多任课教师的教案、计划及大纲基本上是一样的材料, 这些材料没有随着教学时间、教学计划进行及时更新和完善, 因此不符合教学的需要。实际上, 网球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都是呈动态发趋势, 可这些教学文件却是静态的, 这肯定影响着网球教学有效性。同时, 由于一部分网球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不够, 课堂上他们只作讲解, 很少示范或者示范不规范等, 这样的教学和态度也是影响网球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4 提高高职院校公共体育网球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策略
4.1 做好网球课堂教学准备工作
首先, 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教学工作的准备、设计和教学执行等, 都要以教师教学理论水平为前提。因此, 从事网球教学的教师要通过培训、自主学习等方式来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 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素养。其次, 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度。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这种职业的认同反映到工作过程中体现的是从事教学的心态和行为。因此, 教师要提高自己职业认同度, 以网球教学质量。最后, 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技能。除此之外, 做好网球课堂教学准备工作, 还必须设置适恰的课堂教学目标, 构建合理的教学任务,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实效性, 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以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4.2 创建和谐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境, 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首先要保障学校网球场地, 选择有利于网球教学的地点进行教学;其次要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共同建构起充满活力的课堂;最后要用新的教学理念创设合作与探究等新型的学习模式, 加强师生之间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4.3 加强实施有效网球课堂教学
第一,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运动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具体策略可以通过学生体验成功、满足学生需要等来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真正喜欢上网球体育课。第二, 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 教学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可以根据不同教学进程、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只有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 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第三, 加强教学过程的最佳化控制。有效教学应强调控制过程的顺序性, 重视为在每一个控制过程中检查控制效果, 以达到最佳化控制。
除此之外, 完善网球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方式。要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 首先要制定合理的评价内容;其次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最后要确保教学评价方法多样化和科学化。只有评价体系得到完善, 才能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具有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俊.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3, 12.
[2]张敏.国外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概述[J].比较教育研究, 2006, 2.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 篇10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持有的意向, 它标志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 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现代运动生理学、心理学、教育控制论、行为科学一致认为, 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 是激发人们学习情绪的反馈效果, 并对人类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 结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 通过对大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调查分析, 努力探索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是十分必要和现实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在校男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向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2 000名男女大学生 (其中男生1000名、女生1 000名) 发出“您感兴趣的体育项目”网络问卷调查表, 回收有效问卷549份, 占发出总数的29.7%。
1.2.2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体育心理学、行为科学以及相关论文等的文献资料, 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体育课开展的项目积极性不高
此次调查问卷通过微信调研的方式自愿投票, 投票前动员学生参与投票。从投票结果可以看出, 此次问卷一共向全校2 000名学生下发问卷, 但仅有549位学生参与了投票。值得注意的是, 此问卷阅读量为1980。说明1 980位同学阅读了问卷, 但却只有549位投了票。说明学生对公共体育课开设项目参与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持观望的态度, 对体育课开设什么项目漠不关心。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体育课开设的内容不关心不积极, 处于逆来顺受无所谓的状态。从已经投票的结果分析, 相对于男生而言, 女生参与度更高。从侧面反映出男生对体育课的关注度程度反而不如女生。
2.2 传统体育项目不再热门
从表1可以看出, 传统的足、篮、排球及田径项目遭学生冷遇, 而一些新兴的项目受学生喜爱。结合表2可以看出, 学生在体育课项目的选择上更愿意选择一些娱乐性强, 运动量看似不大的项目。学生在选择课程内容方面主要出自兴趣爱好, 喜欢尝试、选择未接触过的项目。东莞作为篮球之乡, 篮球项目开展热烈, 但是选择篮球项目的同学却没有想象中多。反而像瑜伽、羽毛球等在东莞普及程度一般的项目却深受喜爱。
2.3 简单易学的项目更受欢迎
从表1可以看出对瑜伽、羽毛球项目感兴趣的学生多。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参加锻炼者能较快地进入角色, 动作技术相对容易掌握。不同于专业人员, 学生在选择项目时也不全凭兴趣爱好, 动机往往是功利的, 很多时候受学习环境、成绩高低、运动量大小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项目对体质要求适中, 运动量适宜, 有对抗的一面, 但更多是有娱乐性的一面, 锻炼环境比较优雅, 比较适合社交活动的开展。
2.4 学生兴趣爱好趋于单一
从表1可以看出, 选择羽毛球、瑜伽、篮球项目的同学占到总人数的60.9%, 这3个项目所占的比例远高于其他项目。同时选择羽毛球的同学占29%, 只略少于健美操、足球等其他10个项目的总和。一方面反映出这3个项目深受喜爱, 令人担忧的另一面是扎推选择个别项目反映出学生对广大体育项目了解不深, 以至于一些像武术、健美操等项目遭遇冷门。同时反映出学生在选择体育项目时并不是在一个对各个项目了解的基础上做出的合理的选择, 而是处于一种非理性的、功利的、偏颇的选择。
3 小结与建议
3.1 提高学生主人翁意识
学生对体育课项目的开展缺乏主人翁意识, 处于一种观望态度。学校安排上什么内容就参加什么项目。造成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在他们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往往都是学校安排好上课内容, 他们被动接受, 主动选择的机会较少。使他们养成了一种被动接受上课内容的习惯, 形成一种思维定式。造成在进行调研时, 学生多处于观望态度。应加大宣传力度, 让学生主动表达诉求, 并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学生诉求, 使学生确实感觉到回应, 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体系建设上来, 如此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3.2 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
学生在选择课程的动机上往往是功利的, 局限的, 很多时候更多的是凭感觉的。这是由于学生缺乏专业认识, 对项目了解不深, 不具备长远考虑造成的。学生并没有错, 而是一种本能的反映。这就要求各学校体育部门管理者, 从实际出发, 以学生发展为目标, 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促使学生抛弃上体育课只是为了要成绩拿学分的课程意识, 使学生养成体育课是关系他们未来社交、身体健康, 家庭幸福的影响深远的课程意识, 需要同学们从长远考虑, 为将来打算。
3.3 加大宣传, 促进了解
学生的选择从另一方面放映出学生对各个项目缺乏了解, 很多选择仍然基于日常生活中的了解, 缺乏专业认知。应当加大宣传, 让学生对各个项目有更全面的了解。通过微信平台, 学校公众号等网络措施, 让学生在做选择时对各个项目的要求, 任务, 参加这些项目要具备的素质, 以及各个项目的特点有更全面的了解。让学生更理性地选择课程。从而真正达到由兴趣出发, 通过体育课堂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目的。
3.4 合理发展各项体育运动, 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方向
学生的选择往往是被动的, 与教师、学校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在课程设置方面不能因为选择的学生少就摒弃一些优秀的项目, 例如武术、形体等。相反的, 更应该引导学生对这些项目有深入的了解, 从而去喜欢和练习这些项目。一支独大不是良好的发展模式, 百花齐放才能真正促进繁荣。
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共2 000人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文献资料法、理性分析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现阶段学生在选择体育课教学内容方面受学习成绩、学习环境等因素影响, 呈现选择单一的现象。通过分析, 建议树立学生体育课主人翁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 促进学生对体育项目的深入了解。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程,体育兴趣,高职,大学生
参考文献
[1]王军朝.“90后”大学生体育兴趣调查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2 (2) :23-25.
[2]王亚男, 牛同舟.河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3) :45-47.
[3]杜文岭, 项立敏.关于徐州市高校大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 (4) :31-32.
[4]沈启军.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课兴趣的调查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10) :24-26.
[5]刘为.对大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与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8 (1) :85-86.
[6]徐素华.当代大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与分析[J].学习月刊, 2007 (10) :106.
[7]尹长江.大学生体育兴趣和锻炼动机的调查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 2007 (2) :55-56.
[8]季华, 赵华丽.湖北省高校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6 (8) :46-47.
[9]叶钢.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陕西教育:教学, 2005 (12) :102-103.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篇11
高职院校开展公共英语是为了让学生有牢固的英语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学校把这个做为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这个教学目标会跟随时代而变化,它会根据社会的需要对每个不同时期的人才进行培养,因此每个时期的人才都具有每个时代的特征。来自各地的学生,教育质量各不一样,所以他们英语的应用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统一的教学方法只对个别同学有效,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这种教学方式给消减了。每个学生储备的词汇量、学习能力和对学习的认识都不同,这些因素都是影响学生学习进度的原因,一刀切式的教育方式会造成多种结果,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努力过后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这样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对自己产生怀疑。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阶段性的目的,可以大幅度增加学生自信,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但需具有一定的组织性。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阻碍,老师只是根据平均水平进行教学,并没有考虑到学习较困难的同学,因材施教也一直处于理想状态。根据学生对英语的认识、词汇量的储备情况和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教学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阶段划分。在学生对基础知识完全熟练的情况下,再对学生的个体发展进行特别教育。对这种阶段性目的的划分,也应设置相应的评判标准,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的实现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把细分情况和细分的目的进行对照,引导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能力和学习热情。
二、构建多样化的教学过程
(一)资源使用最大化
学习英语不应局限于教材和课堂,随着各国交流的增多,英语作为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已进入到生活工作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品牌说明中都会出现英语翻译,这些翻译也可以作为英语教学的一种资料,合理的利用这些生活中的资源,不但降低了成本来源,还扩展了知识面,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帮助。现在有许多娱乐方面的资料也与英语相关,如英文歌曲,英语报纸,外国电影等,这些资源中出现的语句不仅简单,而且包含内容极为丰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适当的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习俗,时事状况和奇闻趣事,这些新潮元素的加入大大的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寻找有意义、感兴趣的教学资源,建立班级英语交流群,让他们用英语进行讨论,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让学生对英语有一种认同感。利用广播进行听力训练,让学生养成每天进行听力训练的习惯,之后再集中的讲解听力内容,让学生听说读译各方面的能力都整体提高。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
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传递交流的方式就称之为教学手段,而这种教学手段需借助一定的工具、媒体或资料。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对教学质量的改善起着关键性作用,我国对英语教学手段有着现代化的改革,而改革的标志就是多媒体教学。常规的教学手段是老师、教材、粉笔和黑板,这四样已成为传统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信息技术的发展彻底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无纸化的办公也让教师开发出越来越多的教学手段,而这些教学手段的开发都带有现代气息。个人教师所掌握的知识量远远不如计算机和网络中所包含的知识量,且涉及面较窄,因此互联网教学的方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潮流,它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量,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三、构建公平、开放、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的评价方式要包括形成性、目的性和诊断性,这样的评价方式才具有科学性。教学评价不应局限在目的评价上,应把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表现情况也加入评价范围,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取消以成绩评判学生好坏的评价方式,对评价结构进行多元化。评价内容可分为日常考察和成绩考察两个部分,日常考察包括日常作业完成、课堂表现情况、学习兴趣改善情况等;成绩考察包括多次考试成绩,成绩进步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把评价内容多元化,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来考虑学生的个体发展,让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了解高职英语本身具有的特殊性,重点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活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让他们体会到学英语不再只是为了应付传统的考试,提升他们在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的整体综合水平,让评价方式更加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刘福英.建构主义视域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1).
[2] 桂香.高职公共英语自主选择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
作者简介:张江南 1979-10),女,满族,江西南昌,研究生,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英语语言文学。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 篇12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一直以来受到广大中国人民的欢迎,随着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逐渐在国外传播,引发了一股太极热。同时太极拳尤其是简化陈氏、杨氏太极拳在普通高职院校的体育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一方面太极拳属于内家拳,无论是内容、技术、还是技术动作需要较多的经验和体验作为保证,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练过武术的基础,有的本身对武术也没有太多兴趣,为了学分而选择武术的大有人在,有的则是带着浓厚的兴趣而来,因此学生的动机各不相同,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办法进行引导。
文章主要是对普通高职院校常用教学方法、教学顺序、教学时机进行探讨,以期为普通高职院校教师太极拳教学提供借鉴, 从而促进学生更快的掌握技能,培养对太极拳进而对武术浓厚的兴趣,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太原学院、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山西艺术职业技术学院等三十四所山西省普通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的简化24式太极拳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以这三十四所山西省高职院校的武术老师为调查和访谈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以“太极拳”、“教学方法”、“套路”、“教学时机”这四个词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检索,经过筛选,选择15篇期刊论文4篇山西省有关太极拳教学的硕士论文,查阅了太原图书馆、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有关足球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书籍,为文章的撰写打下来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提供了方向和撰写角度。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文章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编制了山西省普通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学方法的专家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是对各大高职院校的太极拳常用的教学方法进行统计,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教师学习太极拳的途径进行统计,第三部分是对太极拳的评价体系进行统计。然后对山西五所普通高职院校的太极拳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当面发放回收和电子邮件调查相结合方法,问卷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65份, 有效问卷60份,通过对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为研究结果提供借鉴。
2.2.3 专家访谈法
在问卷调查之后发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疑问对太极拳领域的专家和优秀教师进行访谈,根据存在问题和疑问制作访谈提纲,根据访谈提纲进行访问,并对访谈进行记录和总结,以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研究结果
3.1 山西省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师基本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60位太极拳教师中有15位女教师,45位男教师,;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13名,讲师16,助教19名;博士6人,硕士10人,学士44人;执教年限在1-5年的有35人,5-10年的有13人,大于10年的12人;40人为非武术专业出身,20人为武术专业出身。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太极拳中女老师教学人数较少,教师中副教授以上占20%以上,硕士以上占30%,执教年限五年以上的占40%以上,这说明山西省普通高职院校的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并不是很高,执教年限不是很长,教学经验基本能够胜任普通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更大的问题是在太极拳教学的教师中有40人并非武术专业,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3.2 教师太极拳获得途径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就是武术专项的老师占据33.33%, 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占66.67%,其中向他人请教占据16.67%, 通过培训班和自学的都占25%。这表明专业的太极拳教师比较少,主要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但是太极拳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的项目,如果没有专业的经历就体会不到其中的精髓,往往只重视动作的外形,对于各种奥妙并不能系统的理解。一方面不利于其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养成,另一方面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学到太极拳的动作,学不到其中更深层次的东西。
3.3 常用教学方法
3.3.1完整和分解法
所谓完整法是指从动作的开始到结束没有进行分解,完整的进行练习的方法。通过各种影响设备将太极拳的动作完整呈献给学生,让学生整体上把握简化太极拳的动作,此时教授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在大脑中只能形成模糊的表象,动作迟缓不协调,错误动作较多,这时教师应该根据动作的主要环节或者学生主要的错误动作进行讲解或示范,不应过多的强调动作的细节, 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动作,形成动作概念。
分解法是指将动作分解为若干环节,让学生按一定顺序依次掌握所有的环节,例如在教授左野马分鬃时可以将动作分解为:抱球收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这三个部分,可以将右野马分鬃:后坐翘脚、抱球收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这四个部分,这主要针对于动作十分复杂的情况或者学生学习技能达到分化阶段时,这时学生做动作比较流畅,错误动作减少,动作协调,能够基本正确的完成所要学习的动作。
完整法和分解法并不是两种方法,不存在动力性,完整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够最终完整的掌握动作,因此分解法可以视为完整法的一部分,在实际的教学和训练中要注意两者的交替使用,这样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3.2 想象法和表像法
想象法就是在指在进行动作学习前,让学生对动作技术要领进行想象,进而在大脑皮层留在正确技术动作的痕迹,然后再练习中激活这些痕迹,从而可以使得技术动作完成的更加顺利和正确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学生学习的最后阶段应用比较多,是指学生能够基本上掌握技术动作,同时要和各种感觉融合起来, 把头脑中的想象变成运动器官的操作性活动。
表象法是指在做动作前学生在头脑中对过去完成的正确技术动作的回忆和再现、唤起临场感觉的教学方法,通过表象尤其是多次的表象,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象再现和表象记忆能力,能够加速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记忆,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动作技能的掌握,促进其正确技能的快速形成。
3.3.3 示范法和讲解法
示范法在体育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太极拳的形意结合,柔稳适度,动作细腻的特点也决定着在学习动作的初级阶段也应该以示范法为主,教师领做学生学习,尤其是在初学阶段,教师要以优美、自然的动作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太极拳的动机,让学生对正确完整的太极拳动作有一个清晰的印象。
讲解法就是教师根据动作的结构和顺序,分环节讲解太极拳的各个组成部分,将复杂的动作分解成一个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同时能够加快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进程。在学生基本掌握动作的分化阶段,采用分解教学能够促进分化抑制的形成,便于纠正错误动作,促进巩固话阶段的提早进入。
3.3.4 音乐伴奏法和口诀教学法
音乐伴奏法是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播放有关太极拳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去做动作。开始阶段可以播放带有提示音的音乐,音乐速度较慢,让学生能够逐渐熟悉自己的动作,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加快音乐播放的速度,促进学生动作的巩固,最后阶段可以将提示音去掉,让学生根据音乐结合自己的动作节奏进行练习,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动作节奏。
口诀教学法是指教师可以将动作的名称及动作路线、连贯与过渡编制成顺口的便于记忆的口诀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尽快记住动作,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和掌握。贯拳绕打前臂绕打前臂旋,顶头竖脊身勿偏,两臂撑圆沉肩肘,收吸击呼气力添这就是简化24式太极拳双峰贯耳的口诀,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有动作要领,又有动作路线和技术要点。
3.3.5 及时反馈法
所谓及时反馈法就是在学生做完动作后最短的时间内将信息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动作。随着高科技手段的产生,如高科技的手机大都具有摄像和视频的功能,将学生做动作时的过程进行录制然后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更加直观及时的看到自己的动作,找到自己动作的优缺点,进而有利于错误动作的改正和正确动作的强化。
3.3.6 镜面练习法
所谓镜面练习法是指让学生在舞蹈房内,面对镜子,通过视觉器官对自己的动作形成印象,然后观看其他同学的动作,将自己的动作和其他人的动作进行对比,然后互相纠正和学习,一方面能够直观的看到自己的动作,另一方面便于相互观察和指正。
4研究结论
(1) 山西省普通高职院校的太极拳教师职称、学历等不合理,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限制和阻碍。
(2)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完整法、分解法、想象法、表象法、示范法、讲解法、口诀法、音乐教学法、及时反馈法、镜面练习法。
(3)教学方法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学习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选择一种或者几种方法,尽量做到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推荐阅读: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10-24
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11-05
高职院校体育社团06-13
高职院校体育游戏体育12-18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05-08
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07-05
高职院校体育课12-08
高职院校体育论文06-03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06-08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