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职业礼仪(通用9篇)
高职教师职业礼仪 篇1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文明的不断加强, 礼仪走进社会, 走进企业, 也走进了各大校园。教师的礼仪修养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职业礼仪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职务时所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 主要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如何表现教师应有的气质与风度。教师礼仪本身既需要具有内在职业道德涵养的提升, 又需要外化于具体言行的规范修炼。教师的外在形象和言行举止引导着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 其对学生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其他社会角色所不能替代的。
然而, 在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中, 礼仪素养很容易被教师忽视。从教师自身来看, 很多高职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科研和评职称上, 对教师职业礼仪不够重视。其次, 高职院校在教师职业礼仪的认知、教育、管理上也没有跟上高职教育发展的节拍。一般高职院校普遍比较重视对学生礼仪素养的教育, 特别是和服务行业接口的专业大都开设了礼仪类的课程, 但是对教师队伍的礼仪素养要求却有所忽略, 也缺少对教师职业礼仪方面的引导和养成教育。
二、研究方法
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高职教师职业礼仪素养的现状, 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以及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在淮安某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从教师职业礼仪素养现状、教师职业礼仪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力、学生对教师职业礼仪的期待三个方面进行。本次调查问卷发放采取随机形式, 共发放问卷230份, 回收225份, 回收率为98%, 其中有效问卷221份, 无效问卷4份, 有效率98%。调查和分析的结论, 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适性。
三、高职教师职业礼仪素养的现状
对教师职业礼仪素养现状的调查主要围绕教师职业道德、课堂礼仪、校园形象礼仪三个方面展开。
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调查结果显示, 当前该学院教师的师德还是被学生认可的。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学院教师的敬业和爱心, 100%的学生对教师的敬业表示赞同, 只有1%的学生对教师的爱心选择了不同意。97%的学生认为学院教师整体形象基本符合教师职业要求。调查中对学生能一视同仁一项认可度稍低, 有8%的同学认为自己受到过教师的区别待遇。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最主要的场所, 课堂礼仪是教师职业礼仪素养的重要体现。对于课堂礼仪的现状调查主要从教师的精神状态、语言、行为举止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中发现学院教师的课堂礼仪总体尚可, 在某些方面学生认可度比较高, 比如上课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只有6%的同学认为有教过他们的教师在课上精神不够饱满、热情。也有少部分高职教师在课堂上有些礼仪细节没有很好的注意。比如, 调查显示, 有10%的同学表示看到过任课男教师有在教室抽烟的现象;10%的教师在上课会有迟到现象;17%的教师在上课时不关手机, 影响正常教学。另外较为突出的问题反映在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礼仪和表达艺术。有44%的学生对授课中教师语言幽默持一般态度, 而8%的学生持否定态度;14%的学生认为教师提问时不习惯用“请”字;15%的学生认为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个人习惯用语很多。
教师的形象礼仪主要是指教师的外在修饰, 包括服饰穿着、体态行为、语言谈吐等能让人直观感知的礼仪。从学生的评价中发现, 多数教师对自己的外在形象还是比较注重的, 着装打扮能够符合职业礼仪规范, 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够有一定的约束。但是通过调查仍反映出一些问题。部分女教师在外表修饰上不够端庄大方, 如有12%的学生认为一些女教师妆容过浓;有16%的学生认为有些女教师衣着过短过露;有12%的男教师有严重不修边幅现象;13%的学生认为教师办公桌有杂乱邋遢现象;少部分教师在办公室这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里比较放松, 忽视了在办公室应遵守的礼仪, 有11%的学生见过教师出现坐姿不雅或两脚放置桌面的现象。另外, 有些教师出于身份不同的原因, 对学生始终存在距离感, 对学生不够亲切, 调查显示, 36%的学生不同意当在路上碰见, 教师会主动问好。一些教师的语言文明还有待加强, 14%的学生同意有些教师会爆粗口。
四、提升高职教师职业礼仪素养的对策
(一) 增强教师自身思想意识
要提升教师礼仪素养, 首先要让广大教师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 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 热爱学生,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并时刻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仪态, 强化教师自觉塑造形象的意识。调查问卷显示, 对于心目中的教师形象, 47%的学生选择了教师要平易近人, 具亲和力;37%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为人师表,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师应具备的最重要素质一题中, 52%的学生选择了教师应该对学生充满爱心;而只有28%的学生选择了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授课能力。很明显, 这与部分教师所理解的教师首要的素质是自己的教学水平是有出入的。对于教师的仪容仪表修饰, 相对于传统教师的俭朴美, 高职学生更期待看见教师美观、大方甚至是时尚的外表修饰。比如91%的学生认为教师可以烫染发;82%的学生对教师涂抹指甲油的时尚行为持认可态度;36%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仪表美必须有适当修饰体现外在美;61%的学生对女教师提出了化妆的要求。
(二) 实施教师礼仪素养培训
目前, 高职教师整体上对职业礼仪素养的知识有所欠缺, 有些教师即使主观上有提升自己礼仪素养的美好愿望但是把握不了其技巧。比如有些教师缺乏驾驭课堂的语言技巧或是不知道该如何运用肢体语言去提高授课效果。因此, 高职院校应该把教师职业礼仪素养的提升提到日程上来, 加强对教师礼仪方面的教育, 不断强化教师的礼仪意识。在对教师职业礼仪的管理中, 可以采取培训的形式邀请礼仪方面的专家或培训师对教师进行礼仪专题教育, 培训内容应围绕教师的仪容、仪表、仪态、言语、办公室礼仪、校园交往礼仪、社会交往礼仪等方面展开, 力图通过培训活动, 切实提高教师的基本礼仪素养, 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此外, 高职院校还应将教师的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 制定相应的教师礼仪规范, 发放相关的教师礼仪手册, 实施细化考核, 从而推动教师职业礼仪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 开展教师礼仪实践活动
礼仪素养的提高是一个由认知到实践的过程,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开展礼仪实践活动, 并为广大教师营造良好的礼仪环境, 应该将教师的礼仪教育融入到学院整体的精神文明建设当中, 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学院可以定期组织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 鼓励教师开展礼仪实践, 扩大礼仪教育的影响。学院可以将教师的职业礼仪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校园文化生活、校园宣传活动相结合, 开展多渠道建设活动, 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 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当代高职教师的风采。
总之, 高职教师应当遵循礼仪规范, 自觉地提升自身的礼仪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塑造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 促进教师全面、健康的发展, 提高教师的职业魅力, 并赢得广大学生的尊敬和喜爱。
参考文献
[1]金正昆.教师礼仪规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韦小军.浅论高职教师职业礼仪素质的提升[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 12:193-195.
[3]将秀碧.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32:219-220.
[4]郑晓生.高校青年教师教育素养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9, 5:23-25.
[5]刘永滨.对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1:157.
高职教师职业礼仪 篇2
素质教育思潮下,对高职院校的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培养的必要性愈加明显,主要体现在:一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人逐渐形成以利益为主导的价值取向,使得功利主义思想蔓延[1]。在此形势下,高职院校的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教育愈发重要。二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行下,高职院校的教育也需要进行改革,强调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应将专业与职业紧密相连,促使学生清晰定位职业方向的同时,还能正确认识其社会价值与角色。三是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受到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影响,现今学生对职业发展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但其存在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的现象,因此,为了促进其职业发展,实施职业礼仪与道德的培养势在必行。
幼儿教师职业礼仪之我见 篇3
关键词:教师礼仪;行为;修养
幼儿期是终生教育的开端。这一时期的孩子懵懂天真、心灵纯净,“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就要要求幼儿教师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幼儿,做学礼、明礼、修礼、行礼的典范。清新、端庄、美丽、大方的仪表,真诚、和蔼、可亲的仪容,得体、文明、规范的仪态,都能使教师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感情,使幼儿产生愉悦的情绪,有利于幼儿模仿、生成文明的礼仪行为。
要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口号,并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它落实。幼儿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具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和道德素养。
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古人尚知内省,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努力加强自身修养,通过自我修养,强化自己的道德意志,并在实践中把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高尚的情操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是内在美的基础。
二.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幼儿教师肩负着社会的重托,承担培育“四有”新人的光荣任务。幼儿年龄小,求知欲旺盛,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熏陶、感染着幼儿,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幼儿教师的事业心尤为重要。只有具备事业心,才能对幼儿充满爱心,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平凡的幼教事业有着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因此,事业心是幼儿教师搞好工作的根本保证。教师在教学当中还肩负着育人的责任,这需要教师在工作中有踏踏实实、严格求实的精神。学生们的兴趣爱好、脾气秉性,各有相同。教师对学生的工作方法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可见,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合格的幼儿教师,是不容易的。
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
由于幼儿教师的职业特殊性,使得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要耗费大量的心力,容易陷入紧张、焦虑、压抑、苦闷之中。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积极、主动、乐观、自信、灵活、宽容,能勇敢面对竞争的压力和工作的挫折,善于化解人际沟通中的矛盾,努力改善日常生活的氛围,调节紧张、压抑的情绪、心境,使自己在从事的工作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给幼儿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大量事实证明,教师健康的个性品格、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情操,积极乐观的态度、幽默开朗的性格和愉快的心境,能使人精神振奋。
四.衣着打扮符合幼儿教师的特点。
1、着装:衣着活波大方,大小得体,便于活动,颜色鲜艳,不同场合穿不同服饰,给孩子以美的熏陶,细则:日常着装柔和、大方、电雅,以色彩柔和淡素职业装为佳;上岗时穿轻便、色彩艳丽休闲装或娃娃服;并配以不同的鞋子;上班时间不穿拖鞋,赤脚;当班时间穿平底鞋。
2、仪容(化妆):精神饱满,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细则:日常生活化妆要求自然、大方、淡雅,与肤色衣服相匹配;杜绝浓妆艳抹,使用有刺激性味道的化妆品;工作时间将长发束起,不披头散发;额前头发不可过长,挡住视线。
3、体态(站姿、走姿、做姿等手势):姿态端庄、大方、自然、规范、细则:体态挺拔,站立自然,挺胸收腹,头微上仰,两手自然下垂,面带微笑;走姿稳健,头正胸挺,双肩放平,两臂自然摆动,双目平视,不左顾右盼,随时问候家长、同事和幼儿;手势自然、适度,曲线柔美,动作缓慢,力度适中,左右摆动,不宜过宽;交谈姿态以站姿为主,自然亲切,对幼儿可采取对坐、蹲下、搂抱,尽量与交谈方保持相应的高度。
4、语言:语速适中,态度温和,语言生动、有趣、儿童化。
时刻保持微笑。
笑是最美好的形象,它是眼、眉、嘴和颜面的动作集合。微笑是礼仪的基础。亲切、温馨的微笑能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迅速缩小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创造出交流与沟通的良好的氛围。微笑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体态语。在笑容中,微笑最自然大方,最真诚友善。它同眼神一样是无声的语言,也是人们表达愉快感情的心灵的外露,是善良、友好、赞美的象征。一种有分寸的微笑,它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深入沟通与交往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因此我们把笑容比作师生间交往的润滑剂。在师生交往中,保持微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课堂上,微笑更是可以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让学生倍感愉快和温暖。真正的微笑应发发自内心,参透着自己的情感,表里如一,毫无包装的微笑才有感染力,才能被视作沟通的“增效剂”。
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较为扎实的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更要具有爱幼儿、爱幼教事业的事业心,还要具有观察、阅读幼儿,与幼儿、家长顺畅沟通的能力等。这是幼儿教师综合职业素养的体现,是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幼儿教师是孩子接受集体教育的启蒙之师。教师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是是孩子模仿的榜样,只有礼仪之师才能造就礼仪孩童。让我们一起走进礼仪之门,明礼、修礼、行礼,用礼仪教育开启自己的幸福职业人生吧!
参考文献:
[1]沈淑明.丁仁福.《幼儿教师职业礼仪》.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2](美)吉诺特 著.张雪兰 译《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京华出版社,2010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礼仪课探析 篇4
一、职业礼仪教学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意义
(一)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礼仪课以理论为基础, 是通过礼仪训练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综合能力培养的一门基础课。通过举止、谈吐、着装、仪态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职业素质需要, 训练良好站姿、走姿, 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塑造健美的形态。优美的服务姿态对未来从事酒店管理服务工作的学生尤为重要, 良好的职业形象和专业气质, 对职业成功有着重大意义。
(二)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从事酒店管理工作就要善于与人交际, 主动积极, 善解人意, 如果性格内向, 不善言谈, 就难以与服务对象沟通, 满足不了服务对象的需求。礼仪课堂中融合和谐、高雅、艺术的气氛亦能增强人们沟通和交往的意识和欲望, 从而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激发生活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使学生获得未来从事酒店管理服务工作的职业身心素质。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礼仪课现状分析
(一) 对礼仪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为了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求, 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都开设了礼仪课程, 但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般都开设为考查课, 课时量也很少, 许多学校为了节约教学成本, 往往把礼仪课开成大课, 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 教学方法单一, 缺乏针对性
目前酒店管理专业乃至旅游类专业礼仪课程的教学场地一般设在教室或多媒体教室。教学方法采用老师讲述, 学生倾听为主。缺乏有效的训练和职业引导, 使礼仪课程教学还停留在知识层面, 没有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难以使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形成行业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三) 教学内容的选取没有结合行业岗位的要求
目前专业教师针对酒店企业以及岗位的职业礼仪只进行概要性的阐述, 无法达到礼仪训练的目标。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礼仪的实践教学没有统一使用的教材, 对实践课程的安排也是由任课教师自行决定。往往由于任课教师自身的原因, 根本没有安排足够的实践教学, 仅停留在组织学生观看专家的礼仪讲座的层面上。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礼仪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 形体训练与现代礼仪相结合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根据未来职业环境要求, 学生的体形、体态、动作美、气质美, 是学生外塑未来职业形象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与现代礼仪相结合的教学, 在塑造学生良好形体的同时, 还应特别注重行为美的培养, 教育学生按照现代礼仪规范要求, 在礼仪品质和礼仪意识等方面进行锻炼和改造, 要求学生的言行举止, 坐、立、行走要得体, 要自尊自爱, 要尊重他人, 文明行事, 提高学生的职业礼仪修养, 并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艺术熏陶, 用肢体语言展示个人魅力, 举手投足更显优雅气质和内涵。使学生在就业的现实压力和就业需求中增加自信和实力。
(二) 情境模拟教学, 提高职业礼仪课的实际应用性
礼仪课从理论上讲并没有多少深奥的东西, 但它涉及面广, 实用性强。而要发挥这门课的作用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教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 如果仍处于传统的基本性的理论讲授, 重视理论知识点的掌握, 缺乏专业的针对性, 缺乏操作与训练, 学生课堂上所掌握理论知识难以在工作、社交中直接、自然地运用。要想最终达到使学生在酒店服务过程中灵活、主动地使用所学到的礼仪知识, 情境模拟教学法就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所谓情境模拟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形象、具体的情境和氛围, 来认识问题、理解问题, 启发学生悟性, 加深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 培养强化师资队伍, 提高教师的实践示范能力
职业礼仪师资既是职业养成的训导师, 也是礼仪实践的示范者。从某种程度上讲, 礼仪教师对自己的举止、谈吐、着装、仪态等方面的要求要高于其他教师, 除了规范还要具有美感, 对学生行为要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注重专业职业礼仪师资的挑选和培养, 将职业礼仪教师输送到高星级酒店进行实践锻炼, 使得他们在礼仪课尤其是实践教学课中, 针对酒店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 教给学生良好站姿、坐姿、走姿, 谦和而具亲和力的表情, 规范、标准的手势和礼节等等。
四、完善教学环境, 提高教学水平
(一) 建设一体化的职业礼仪训练室
职业礼仪教学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语言教学是不够的, 还需要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多方面去刺激, 从而达到认知目的, 提高感性认识, 通过反复演练纠正学生现有不理想的状态, 形成自然、正确的职业礼仪状态。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礼仪教学需要一体化的职业礼仪训练室, 应配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完整的形体训练设施以及同步录像技术。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设施进行理论教学、录像教学以及案例剖析;室内安装滚动式幕布和可移动的带有写字板的椅子, 教室四周都是镜面, 学生可以照着镜子开展职业礼仪的强化训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 通过酒店职业岗位的情景模拟在引领礼仪、酒店的服务接待礼仪、中西餐宴会礼仪以及服务用语等方面, 使学生从视觉到听觉到感觉多方面得到感知,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感性认识目的;再通过情景模拟训练和录影分析, 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 建设一体化的化妆实训室
让学生形成职业化的礼仪习惯, 还需要让学生真正认知美, 并掌握一定的化妆技术。一体化的化妆实训室应配置多媒体设施, 化妆教学演示台以及每个学生一个的化妆台面。职业礼仪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施开展教学的同时, 进行示范教学, 并让学生进行化妆练习。
(三) 营造职业礼仪的环境氛围
职业礼仪的训练需要一定的职业氛围和职业形象的塑造, 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上课时, 必须着酒店行业的制服, 同时专业教师在授课时也要按照酒店行业的要求着制服, 通过塑造职业形象感受职业氛围。当新生入学后, 即接受职业礼仪的训练, 职业礼仪的教学要从课堂延伸到整个在校期间, 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 营造微笑、友好、友善的学习环境, 感受良好的职业氛围。酒店管理专业既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礼仪风范, 又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强化实训, 进而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总之, 职业礼仪课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养成训练的第一步,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进入职场前必须经过一定的职业礼仪教育, 形成酒店行业从业人员应有的职业礼仪规范, 为将来从事酒店行业工作做良好铺垫。
摘要:文章阐述了开设职业礼仪课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意义, 分析了礼仪课程的开设情况, 提出职业礼仪的教学改革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整合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手段和营造职业礼仪的环境氛围。
高职教师职业礼仪 篇5
美国的心理学家福德列克·琼斯, 其基本的观点是:“纪律就是90%有效的肢体语言, 课堂常规就是教师90%有效肢体语言运用的结果”。因此, 他的纪律管理理论就是协助教师学习如何运用肢体语言来建立与实施教室规律。肢体语言的特点是在没有其他人参与的情况下, 解决了用语言不便解决的问题, 既尊重了学生, 又不浪费课堂时间。
同时, 肢体语或说是体态语, 也是高职礼仪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所以礼仪教师的肢体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准确、得体的展示自身的肢体语言, 既配合了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需要, 也是每时每刻为学生作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示范。
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有:
一、眼神
(一)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很少有其他肢体行为比眼神更能传达出掌握全局的样子。
教师在使用“眼神”时要合理调控眼的视角、视域和视线。例如在正常对大众上课时时, 以正视为主, 这样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对我们讲的”;教师视域与学生之间保持良好距离, 让每排或每列不同角度的同学都感到“老师正看着我, 并且一直注意我的所作所为”;教师视线应为短而软, 让学生感到教师的诚意, 从而对所授课程感兴趣。因此, 在教学时, 我们不能只顾看着少数行为良好、反应主动的学生, 而忘掉了其他并非十分认真的学生。
(二) 眼神的积极作用可涉及课堂的各个环节。
如在重点讲解某个知识点时, 有个学生不配合, 甚至影响到其他学生。发现这一情况后, 教师可以立即用眼神盯他一眼。老师的眼神可以是赞许的, 可以是鼓励的, 可以是真诚的, 也可以是威严的。如对于课堂上见面礼的运用环节, 掌握得比较好, 展示到位的同学, 可以给予信赖的眼神, 以示漂亮动作的肯定;对于技术不熟练的同学, 教师给予热情的笑脸, 投以鼓励期待的目光, 传递老师相信你能做好的信息;而对于个别偷懒、不认真练习的的同学, 则要用严厉的眼神, 表情要严肃, 但不点出名字, 暗示老师对他的行为不予以认同。平时上课过程中及时通过目光接触捕捉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一定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同时可以避免不良事态的扩大。
(三) 眼神在礼仪课堂中具有独特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眼神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 也可以通过眼睛“读懂”学生。有些教师不能有效使用眼神这个技巧, 可以通过练习, 经常注视每个学生的脸, 不要固定视线, 也不要视线易于从学生头顶飞过, 或由同学之间扫过, 或只是很快地扫描一番而不能注视每一个学生。只有注视每个学生的脸, 传达出教师指导并掌握整个教学情境的信息。因次, 眼神能进一步预防学生的不良行为, 并借脸部表情对学生行为的赞同与反对。
二、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达各种情绪状态。能传达热情、认真、快乐和责任, 都能鼓励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同时, 面部表情也能现出厌烦、烦恼与放弃, 这会刺激不良行为的发生。因此, 面部
表情的运用, 更具有幽默感, 让学生更喜欢。
三、身体示范
礼仪课中的很多教学内容, 通过教师示范, 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准确的动作表象, 了解动作的结构和要领, 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礼仪规范, 提高形象, 激发兴趣。教师示范时应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即示范什么、怎样示范等。示范应与授课任务、步骤、学生可能接受的具体情况而定。当然, 示范动作要正确, 要求教师示范动作过硬、动作规范, 力求做到准确、熟练、得体、大方。同时, 注重示范位置和方向, 示范方向应根据动作结构和要求、学生观察动作的部位而定。教师应尽量把示范方向、线路与学生跟做方向、路线一致。采用示范面有:正面、背面、侧向、镜面等形式。
四、手势
使用许多不同的手部信号来鼓励和制止行为, 用以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常用的有:伸出手掌表示“停止”, 把手指放在唇上表示“安静”, 竖起拇指表示“赞同”等等。这些手势能有效沟通而不影响、干扰必要的教学秩序, 而且比口语的谴责来的更有效果。
五、肢体语言的运用实例
1、当老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或需要安静时, 小王与小张正在说笑, 教师就用眼神注视他们, 停一会儿, 然后继续讲解。当教师注视他们时, 小王与小张可能停止说话, 如果他们继续讲话的话……
2、教师再度暂停, 看着他们摇摇头, 也可做一个短暂伸出手掌的手势。他们可能停止说话。但如果继续的话……
3、教师冷静的走过去站在他们旁边, 并问全班同学说:“谁能把刚讲的动作要领一一地告诉我?”这是他们应该会停止刚才的动作。
4、教师注视着两位同学并冷静的说:“小王、小张, 我要你们现在立即停止讲话”。如果他们藐视教师的命令, 应停止上课, 把两个同学分开, 让他们处在不同的地方, 或使出最后手段, 通知他们放学后来办公室。你这样做了, 需要与两位同学进一步谈话, 如果继续不听话, 需由班主任、政教主任或校长来处置。
一般情况下, 教师使用肢体语言即可, 最好不要用到口语责问, 尽量不影响上课。使用肢体语言, 可以让教学时间不被浪费, 学生上课不会分心。
总之, 在礼仪教学中, 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 有利于礼仪课的教学, 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因此, 肢体语言在礼仪课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探索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秀清, 孙岚云.肢体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 2004;2
高职教师职业礼仪 篇6
一、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在现代礼仪与身体形态方面存在的问题
1. 礼仪的缺失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礼仪缺失问题较多。例如, 在课堂上, 学生不文明的行为时有发生, 漠视对教师的基本礼仪;同学之间和学生与父母之间也缺乏基本的礼仪;还有一些学生荣耻不分、美丑不分,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孤独、嫉妒、猜疑、偏激等性格缺陷等。
2. 身体形体方面的问题
由于学校忽视了体育教学中对形体的审美教学, 不少学生形体欠佳, 具体表现在:耸肩、溜肩、驼背、双肩不平等。在体育教学中, 运动量稍大一些, 有些学生就受不了, 头晕目眩, 甚至昏厥;在力量练习时, 有的学生怕手臂、腿或颈部肌肉练粗了而不愿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影响了教学质量。这种状态和学生不良形体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活、学习乃至今后的工作都会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实际上, 礼仪教育与形体训练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升艺术修养、适应社会需求方面发挥着较好的作用, 对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健全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礼仪教育与形体训练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影响
1. 礼仪教育与形体训练可以塑造优美体型
礼仪形体训练是塑造优美身体形态和动作姿态的重要手段。通过形体训练提高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平衡性、敏捷性, 完善身体各部位的形状和线条, 使人的体格、体能和适应能力达到健康要求, 反映出学生富有朝气的生命力和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
2. 礼仪教育与形体训练有利于增强体魄, 促进形体美
健康的身体条件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礼仪教育与形体训练能塑造学生优美的形体和仪态,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表现形体美的能力, 使学生的体格、体能和适应能力达到职业工作条件的要求, 并且符合人体美的标准, 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奠定良好的形体基础和身体素质。
3. 礼仪教育与形体训练可以完善道德修养, 增强就业竞争力
形体礼仪训练是学生多种能力发展的通行证。形体礼仪训练培养出学生端庄的仪表、优雅的形体、得体的表情和恰当的礼貌礼节, 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真诚守信、礼貌宽容, 掌握了为人处世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 并且能把掌握形体礼仪训练的技能运用于社会实践中, 成为参与竞争的一个重要条件。
4. 礼仪教育与形体训练是学生构建自主与合作的和谐精神品质的基础
良好的礼仪和形体素养使个人和组织能得到切实有效的帮助, 获得社会的认可, 取得社会精神资助, 形成良好精神品质。通过礼仪教育与形体训练使高职院校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增强个人交往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培养高职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活中认识、把握、利用、改造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
5. 礼仪教育与形体训练是学生职业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过程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生面临第一线工作时, 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失败、痛苦和矛盾, 通过礼仪与形体训练的结合教育, 可使学生学会尊重、宽容、理解、真诚、守信、自觉地与人交往方法, 在碰到困难、失败、痛苦和矛盾时, 能运用礼仪交往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如何将礼仪教育与形体训练贯彻到高职教育当中
1. 结合职业教育特点, 编制教材, 规范和完善形体训练和礼仪教学融合的内容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帮手, 也是规范教学和传承教育内容的保证。编写高职院校礼仪形体教学的教材, 在内容上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重视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 摒弃学科中心主义的思想, 建立新的教材内容体系框架;
(3) 反映时代特征, 体现职业适用性价值。
2. 教师要注重形象和仪表
良好的师德形象和仪表服饰在课堂教育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尤其是形体和礼仪教师, 其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 甚至细节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入学生的大脑, 反馈于教学的过程, 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因此, 教师在仪表和形象上, 一方面要在教学中使用文明用语, 衣着合乎形体与礼仪的特点, 精神饱满, 举止大方, 遇事得体, 课上课下一个样, 杜绝一切不健康言行。另一方面, 要克服盲目自信、自立权威的思想和行为,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同时理性认识自身的知识结构, 与时俱进。
3. 从小事做起, 从课堂常规抓起
在礼仪教育与形体训练中, 应格外关注细节, 细节往往关乎形象, 决定成败。比如, 上形体课要求穿统一的体操鞋和便于运动的服装。上课集合整队师生要相互问好, 下课要互道再见。要求走入或走出形体房要轻步, 说话轻声。上课时除做练习外, 一律按规定的站姿要求站立, 让学生树立严格规范要求的意识和习惯。
4. 互帮互学, 礼貌待人
礼仪与形体教学的练习过程, 提倡采取兴趣分组的形式进行。同学之间在互相帮助、相互纠正动作时, 提倡使用“请”“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同时, 在礼仪与形体教学中, 经常开展评比活动, 通过评比让学生互相学习正确优美的动作, 增进同学间朴实的感情, 提高学生的承受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相互尊重, 礼貌待人的素质和修养, 促进了身心素质和审美素质的提高。
5. 在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加深形体礼仪的运用
在礼仪形体教学中, 要教育学生克服为学而学、学会动作就满足的心理, 要管理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积极运用形体礼仪, 对于礼仪原则和规范的遵从要转化成为一种主观的、自觉的行为习惯, 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形体礼仪的运用, 使各项形体方面的礼节礼貌成为自觉行为。这样, 从业后在工作岗位上才能真正体现较高的职业素质, 成为一名文明的、优秀的职业者。
摘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 对高等职业人才的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院校礼仪教育与形体训练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升艺术修养、适应社会需求方面发挥着较好的作用。本文以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为出发点, 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为目标, 分析了礼仪教育与形体训练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影响, 阐述了如何将礼仪教育与形体训练贯彻到高职教育当中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礼仪教育,形体训练,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斌.形体训练纲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
[2]杨静.礼仪教育与形体训练对空乘专业学生素质的影响[J].教育与职业, 2009 (03) .
[3]李妮娜.论礼仪教育与形体训练对高职生的影响[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2) .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通道设计 篇7
1.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迅猛发展, 在短短几十年间, 高等职业院校风起云涌的出现, 通过合并基础较好的中专院校、升格中等层次的职业院校、政府及个人创建新院校等形式, 高职教育在中国已经形成规模, 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 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这些院校中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有新招聘的应届硕士生、博士生, 也有原来中等职业院校、技校和成人教育学校中的教师, 这些教师的年龄、职称、学历、专业背景等明显失衡, 由此带来的高职院校师资建设问题也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2.教师队伍年轻化。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 高等院校不断扩招, 高职院校在近几年大量招聘了新教师, 这些教师大多是刚刚毕业的应届硕士生或博士生, 他们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 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般地开始自己的职教生涯, 不但要摸索教学技巧, 还要学习新技术、新技能, 以满足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这必然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由于新组建的高职院校教学环境还在不断完善中, 经济条件、实验室设备、学校配套的相关政策等还远远不能满足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要求, 导致新教师的流动性很大, 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的浪费。
3.教师双师型程度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既属于高等教育, 也属于职业教育。高职教育的特点, 要求高职教师应该是理论知识深厚, 实践技能高强的双师型教师, 然而硕士易得、高级技师难求, 要把这些科班出身的教师们打造成技术技能型人才还需要很长时间, 况且技术技能是在长时间的实践工作中积累的,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习得的。由于这一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的难度, 高职院校难以在短时间内真正意义上建设出一支双师型队伍,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在打造一支“双师结构”的队伍, 即校内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企业中的能工巧匠共同努力, 以期完成国发〔2014〕1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的“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
二、职业通道设计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队伍年轻化、双师型程度低, 教师职业通道设计不健全。然而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也明确指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 实行分类管理, 确立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从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视角, 完善当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通道, 设计多重职业通道, 以实现高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从而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进程。
高职教师作为知识分子, 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 不仅重视物质激励, 更加注重自身事业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期待自己的努力能够为学校带来利益和发展, 这也是教师自我实现的途径之一。这也要求高职院校为教师创造好的激励措施、设计好的职业通道, 为学校的长远发展积蓄充足的力量, 形成学校和教师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通道的设计为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它有助于教师把人格、需求和个人能力等结合起来, 朝着特定的职业目标, 实行职业计划, 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职业通道是高职教师们职位晋升、职称晋级、专业发展的规划路线, 沿着这条路线, 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满意度, 有效快速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高职教师职业通道的设计与规划是教师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也是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
三、职业通道设计的要点
1.职业通道与职业锚匹配。职业锚 (Career Anchors) 是Edgar H.Schein教授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理论, 指的是个体关于职业的自我观念, 可看作是个体稳定的职业倾向。职业锚理论有助于高职院校识别教师的职业抱负模式和职业成功标准, 从而有针对性地为教师设计职业通道, 为高职教师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最大程度地激励教师。Schein教授认为存在八种类型的职业锚:技术型、管理型、创新型、安全型、自主型、服务型、挑战型和生活型, 是一种无论工作如何变换, 相对稳定的职业价值观。可以根据人的不同职业锚类型为其设计不同的职业通道, 如华为公司为员工设计了管理阶梯和技术阶梯两条职业通道, 中兴公司为员工设计了管理线、研发线和业务线三条职业通道, 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提高了组织绩效。在高职院校中, 基于教师拥有各种不同的职业主导锚, 学校可以根据教师职业锚类型的不同, 设计多重职业通道, 制定弹性职业发展规划, 以满足不同职业锚类型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高职教师职业锚的确立, 可以使教师的专业发展追求和学校规划的职业通道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教师自我管理和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双重作用, 从而推动学校发展的进程。高职院校在为教师设计职业通道的时候, 应该考虑教师职业锚与职业通道的匹配, 管理型职业锚的人要安置在管理岗, 授予他们特定的权利, 使他们获得更多的领导机会;安全型、服务型和生活型职业锚的人适合安置在教师岗, 他们更倾向于稳定的生活;技术型、创新型职业锚的教师可以安排在科研岗, 学校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技术和经费的支持以及培训学习机会。高职院校在为教师设计职业通道的时候, 一定要考虑个体差异, 根据教师的职业主导锚型进行职业规划, 才更有可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最大程度地发掘出教师的潜力。
2.职业通道多重性。传统的高职教师职业通道相对狭窄、单一, 大多数教师都是走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职称晋级通道, 造成教师之间的激烈竞争甚至是不良竞争。由于教学成果具有隐性滞后性, 难以量化, 且难以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 教师的绩效考核就会重点考量论文、专利、课题等科研成果。这种情况一方面促进了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 另一方面也忽略了高职院校的定位差异, 与其他的普通高等院校呈现同质性, 体现不出职业院校的的特征, 而且也会造成大量的学术垃圾。高职院校在为教师进行职业规划时, 如不能充分考虑教师自身的职业锚型、个人需要和专业特长, 仅提供狭窄单一的职业通道, 实施相同的激励措施和同样的培训内容, 就难以发挥对所有教师的激励功能。这种情况既打消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也削弱了高职院校自身独有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疏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教师可以走职位发展通道, 通过承担更多责任来实现职位晋升。也可以走其他专业技术或技能通道, 通过教师在专业技术或技能岗位上的绩效不断实现晋级, 最终实现个人价值。
3.职业通道选择避免盲目性。霍兰德的人职匹配理论认为, 个性特征与职业类型匹配才能发挥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势。高职教师在选择职业通道时, 要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 识别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判断个人职业成功的核心竞争力, 分析每种类别的职业发展通道成功的机会和失败的可能, 进而选择具体的职业发展途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方向, 协助教师选择比较切实可行的个人职业通道。以避免高职教师对于自己个性特征、能力水平和优劣势等主观认识所造成的职业通道的盲目选择。另外, 教师对于学校的职业机会以及其他职业要求的片面认识和一知半解, 也会使他们在选择职业通道时束手无策。高职院校可以帮助教师理性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选什么才能更加促进自己的职业发展, 怎样选才能与学校的发展需要相契合, 从而实现教师个人和学校的双赢。高职院校也要结合教师在个性、能力、专业特长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 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以及学校可能提供的帮助和条件, 具体策划教师职业目标实现的途径、方式、方法, 设计合理的教师职业通道, 从而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
4.职业通道可调整性。职业生涯规划好后, 教师将沿着设计的发展通道不断发展, 从较低层次上升到较高层次。但是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是一个动态持续的探索过程, 教师的职业通道设计也处于持续自我探索和自我调整的过程。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 由于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教师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道路会产生变化, 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个人对预先制定的职业生涯目标进行一定程度的缺陷性修补。为此, 高职院校应对教师生涯规划进行跟踪和指导, 在对教师实施能力开发的同时, 还要进行能力和绩效的评估。帮助教师及时分析、解决前进途中的问题, 采取有效的措施缩短教师和目标的差距, 并提出改进方案或者建议, 以调整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由于教师的兴趣点发生转移, 或者家庭环境突然出现变化等原因, 导致职业目标需要修正、职业通道需要调整时, 高职院校应首先分析教师职业目标变化的原因, 并再次为教师确定或者调整职业通道, 引导教师朝着新的方向努力, 且针对新的职业通道和目标, 给教师提供培训机会、或者调整工作岗位, 促进教师健康、有序地不断发展。
四、职业通道的具体路径
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不乏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型教师;创新意识强、科研成果丰硕的科研型教师;也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教学科研型教师和科研教学型教师, 另外还有从企业中高薪聘请的技术技能型的兼职匠师。为他们设计合理的职业通道,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锐意进取、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是高职院校完成“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任务的根本保证。
当前高职院校的岗位设置一般包括专业技术岗、管理岗和工勤技能岗, 专业技术主系列是教师系列, 辅系列岗位包括工程技术、实验、图书资料、档案、编辑出版、会计、审计、医疗卫生等其他专业技术系列。专职辅导员既可纳入教师岗位系列聘用, 也可纳入管理岗位系列聘用。根据岗位设置, 高职院校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 为教师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时, 可以设计多重职业通道, 供教师结合学校和个人的发展需要进行选择。知识系统全面、擅长语言表达的教师适合选择教学型或教学科研型职业通道, 沿着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方向在专业技术岗发展;综合素质高、教学科研能力强、且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教师, 可以选择教学管理型职业通道, 朝着教师、教研室主任 (教学科研团队主任) 、系主任、校级领导方向发展;管理水平高, 教学水平稍低的教师可以选择管理型职业通道, 沿着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科长、处长方向在管理岗发展;科研水平高、教学能力偏弱的教师可以选择科研教学型职业通道, 朝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的方向发展;实验技术人员, 可以沿着助理工程师、工程师方向发展;技能型人员可以沿着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方向在工勤技能岗发展;专职辅导员可以沿着学生思政助教、学生思政讲师、学生思政副教授、学生思政教授方向发展。从企业中高薪聘请的技术技能型的兼职匠师是高职院校的一股特殊力量, 他们长期在一线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技术技能正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设定的重要目标。当今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大, 现在社会上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的火爆就是很好的证明。这些高级技术人才在兼职教学的过程中, 学校不但要派年轻的专业教师跟班学习, 还应该为这些人才设计教育职业发展通道, 提供相应的培训学习机会, 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巧, 协商长期合作机制, 以期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教育能量。
五、结语
高职教师是高职院校最具竞争力的核心优势资源,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职业的规划, 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教师人生的规划。在制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 要注重教师个人成长和发展需求与学校发展相一致。针对每个教师不同的情况和所处的不同环境为他们设计不同的职业通道, 使教师在不同的职业通道选择下, 都能够取得相近的职业成功, 最终以教师职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共同利益为目标, 达到个体与组织双赢的局面, 这对高职院校和教师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范国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生涯管理问题及对策[J].江南论坛, 2010 (3) .
[2]郭颖梅.基于“金字塔”形状的高校教师多通道职业生涯管理[J].经济师, 2011 (2) .
[3]何华艳, 唐玉凤.高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本质与功能[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4) .
[4]栗娟.职业锚理论在高职教师培训中的应用[J].职教通讯, 2013 (9) .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 篇8
一、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研究
1.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
其一, 组织根源。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根源包括:学生问题、工作负担、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自由度与自主权、社会支持。1979年美国教育协会 (NEA) 民意测验发现, 接受调查的3/4的教师认为纪律对他们的教学效率有很大影响, 管教学生的困难已成为教师压力及倦怠的主要因素。当个体面对种种冲突情境而又被期望做出角色行为时, 角色冲突就会出现。这种角色定位模糊也易导致压力的产生, 继而产生倦怠。其二, 社会根源。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对它们的教育持有很高的期望, 因为教师承担着培育英才、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的重任。教师肩负着社会的希望, 同时也承受着来自社会的压力。其三, 个人根源。教师职业倦怠的个人根源包括:自尊和外控型归因。自尊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的、起控制作用的因素, 它通过影响以环境为基础的组织因素来起作用。罗特根据海德提出的“控制点”归因理论, 指出那些外控型教师更容易产生倦怠。
2. 教师职业生涯倦怠阶段的提出。
许多专家认为, 就像人的一生要经历幼年期、少年期、壮年期、老年期, 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生理特点、不同的社会角色以及不同的人生任务。人们的职业生涯也要经历不同的阶段, 在不同的职业阶段有不同的职业行为、职业任务、职业问题以及职业发展需要等。对教师的职业生涯阶段, 学者们从各自不同的研究角度进行了研究, 主要有以下代表人物和观点: (1)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我国台湾学者王秋绒将教师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师范生、实习教师、合格教师。其中实习教师的第二个时期“危机期”, 这一时期教师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 面临的现实压力越来越大, 感到力不从心而产生无所适从的危机感。另外在合格教师阶段的第三个时期为“厌倦期”, 该时期的教师认为工作负荷太重, 学生表现太差, 对教学产生厌倦感, 失去教学动力。学者们将以上“职业受挫阶段”“退缩阶段”“危机期”“厌倦期”称为教师生涯的“倦怠阶段”。 (2) 教师职业生命周期理论。主要以人的生命自然衰老的过程与周期来看待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与周期。主要有以下代表人物与观点:费斯特 (1985) 的教师职业周期动态模式:职前教育阶段、入职阶段、能力形成阶段、热心和成长阶段、职业受挫阶段、稳定和停滞阶段、职业低落阶段、职业退出阶段等八个阶段。其中第五阶段“职业受挫阶段”, 他认为是教师生涯阶段的中期阶段经常出现的现象,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遭受挫折, 灰心沮丧, 心力交瘁, 教学理想幻灭, 教师对职业满意度降低, 对教学生涯产生怀疑。司德菲 (1989) 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预备阶段、专家阶段、退缩阶段、更新阶段、退出阶段。其中“退缩阶段”在行为上出现沉默少语, 有较多的批评性语言, 对教学上的研讨不做任何反应, 对别人的批评严厉, 人际关系不和谐, 有不当的教学行为出现, 甚至伤害学生。休伯曼 (1993) 的教师职业周期主题模式:入职期 (求生和发现期) 、稳定期、实验和歧变期、重新估价期、平静和关系疏远期、保守和抱怨期、退休期。
二、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
美国心理学家法伯认为, 虽然教师职业倦怠可以从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低成就感等三个角度进行描述, 但是职业倦怠的行为表现在不同的个体身上是有差异的[7]。具体而言, 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1. 精疲力竭型。
这类教师在高压力下的表现是放弃努力, 以减少对工作的投入来求得心理平衡。这类教师的职业倦怠一旦出现, 想要恢复就很困难, 因为这些症状会得到自我强化。
2. 狂热投入型。
这类教师有着极强的成功信念, 能狂热地投入工作, 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 使他们的这种热情通常坚持不了太长时间, 整个信念系统突然塌陷, 最终屈服于精力耗竭。
3. 能力富余型。
对于这类教师而言, 工作本身缺乏刺激, 他们觉得以自己的能力来做当前的工作是大材小用, 没有成就感而厌倦工作。
4. 混合型。
也有教师是以上几种类型的混合, 工作中无热情也无创造。
三、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过程模式[8]
1. 四阶段模式。
该种模式被广泛采用, 共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热情期, 个体表现出雄心勃勃, 忘我投入。二是停滞期, 仍能工作, 但更关注个人需要, 个人满意度低。三是挫折期, 感到无效能, 对其他人不满, 而且开始经历情绪、生理与行为的问题, 虽力图否认问题, 但已被身心疲惫所控制。四是冷漠期, 要求更少的工作, 回避挑战, 个体此时的倦怠已达到最大限度, 身心健康严重受损。
2. 经验性阶段模型。
该模式在服务职业中比较有效, 主要为人格解体 (也称去个性化) 、个人成就感降低、情绪耗竭。这个假设认为倦怠先开始于人格解体。
四、国内外对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不同取向
1. 临床观点。
临床观点代表人物是费登伯格, 他认为职业倦怠是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 是“过分努力去达到一些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的结果。
2. 社会心理学观点。
社会心理学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马勒诗和佩斯, 他们把职业倦怠描述为一种身体、情感、精神的衰竭状态, 其特点是身体的耗尽感、持续疲劳和无助绝望感, 对自我的全面消极, 对工作、他人及生命的消极态度。他们认为倦怠有三个主要特征 (即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 , 一是情绪衰竭, 即感到耗尽、用完。二是去个性化, 即表示冷酷、麻木, 非人格地对待来访对象。三是低成就感, 即觉得无效能和缺乏适应性。
五、教师职业倦怠的测量及国内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在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测量方面, 常用的测量工具有两种, 即MBI与OLBI。MBI较有影响力, 它有三个版本, 其中的MBIES用于教师职业倦怠的测量。OLBI则从耗竭和工作怠慢两个维度测量倦怠。国内学者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探讨了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分析以及介绍了国外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和职业倦怠量表修订等。实证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人口统计变量、某种心理因素或某一变量的关系。由于采用的量表不同, 或是测量样本的大小不同, 得出的结论也有所差异, 甚至相反[9]。
参考文献
[1]蔡融.教师职业倦怠[J].现代教育科学, 2010, (1) .
[2]梁云芳, 王秀华.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概说[J].教育理论研究, 2009, (2) .
[3]杨秀玉, 杨秀梅.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教育科学, 2009, (2) .
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浅析 篇9
一、高职英语教师队伍的现状
1.学历水平低。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中,年龄梯队呈现年轻化,职称梯队低级化,学历水平不高。还有一些教师是毕业后就走上了工作岗位,缺少高职英语教育专门的培训,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在在讲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线高职英语教师多是从本科院校毕业,在其本科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语言、文学、翻译的学习,虽然英语技能掌握较好,但专业知识是短板,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学科专业性没有掌握。
2.职业倦怠感强。高职英语课是一门公共课,一般开设三至四个学期,教学任务繁重。高职公共英语课教师的课时量,远远大于其它专业课教师。工作忙、任务重,让一些教师身心倶疲,根本没有时间进行自我充电和业务学习。
此外部分高职院校教材的选择多年不变,绝大多数英语教师长期讲同一门课,易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不够积极,这样循环往复,使得授课教师也产生了挫败感,降低了讲课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3.进修培训少。大学教师每年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访学是教育部对教师终身学习的一项积极的举措,但从名额分配上可以明显看出,高职教师的进修机会远远少于大学教师,高职公共英语课教师的培训机会更是远远少于专业课教师。由此导致教师心理失衡,挫败感强。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缺失职业培训发展的契机,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停滞不前。
二、高职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
1.提升自身知识和学历水平。高职英语教师培训机会少,专业知识很难得到深层次的提升。在高职院校中,公共英语教师多是本科毕业,加强学习,拓展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已经成为高职英语教师的一个迫切要求。从自身来讲,高职英语教师应唤醒自我意识,能主动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使自身素质得到加强。客观上,高职院校应更多的为公共英语教师创设学习培训的机会,无论是短期学习还是脱产硕士课程,教师们都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学习、研修机会。学校从软实力和硬实力上均应保证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保持知识技能更新的机会,使教师能够做到与时倶时,为自身的发展持续注入新力量。
此外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高职英语教师还应及时掌握高职行业的专业英语和专业词汇,通过自学、与专业教师交流或在网上查询最新知识更新情况,以更好的完成自己日常的教学工作,把自己平时所学的应用到实践教学当中去。
2.提高师德修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英语教师的师德是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汇合。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有广博的英语知识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情操、高尚的品德,成为学生的楷模,除此之外。英语教师要创建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情境,不仅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有愿意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来。
此外,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正视学生的实际水平,热爱并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做好角色转变,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使学生由“不愿学”转变为“主动学”。
3.重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提高个人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够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计划、内容、方法、手段等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并对此加以改进与更新。教师反思使得教师对教育实践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在基础教育中应用广泛,教师们都给与了足够的重视。然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学反思步骤缺失情况比较严重。实际上,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每届学生甚至每个班级的学生英语基础都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或信心,从而加大了高职英语教师授课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前对学生、知识、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期在实际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后再通过教学反思,调整教学过程, 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与水平。
三、结语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规定,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实用性人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高职英语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跟社会实践和工作需要相结合。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教授给学生最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从而为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英语水平的实用型人才。
摘要:社会对实用性人才的需要不断增加,因此对高职英语教学也要求得越来越高,培养实用性专业人才,已经成为高职英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但高职英语教师队伍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何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提高高职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