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高职教师论文

2024-10-11

人文素质高职教师论文(通用12篇)

人文素质高职教师论文 篇1

摘要:教师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在教学实践中的相互渗透;提升教师人文素质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强化支撑个体生命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学校应把提高教师人文素质作为师资培养的重要内容, 列入培训计划;适时开展人文问题研讨、举办人文教育经验交流;制定教师守则和师德规范, 激励教师形成高尚师德、良好教风和文明仪表。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素质

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内容, 对全面推进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潘懋元教授在“海峡两岸高校人文素质通识教育”论坛上所作报告指出“必须以对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反思为契机, 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作为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 国内外众多学者也多次撰文指出应加强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谨就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素质的问题进行论述。

高职院校组织的主体大致可分为三类:教师、行政人员和学生。行政人员在维持学校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但不具魅力的作用:这种作用与文职人员的作用是类似的”, 大学生虽在早期的中世纪大学中曾享有卓越地位, 但他们在高职院校事务中起着极有限的作用。因此, 应该把高职院校组织的主体聚焦于教师, 因为他们处于学术事务的中心地位, “在非常意义上说, 教职员整体就是大学本身———是它最主要的生产因素, 是它荣誉的源泉;教师们是这种机构的特有合伙人”。也正是源于此, 解决高职院校人文教育问题的关键应该在于教师。教育学中有这样一个概念:“重要他人”。“重要他人”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 (C·W·Mills) 提出的概念, 专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任何一个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 都会受到一些重要人的影响。高职教师无疑是高职学生的“重要他人”, 他们人文素质的高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甚至代表着整个学校的人文风貌。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是高职院校解决人文教育问题的重要切入点。

1教师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在教学实践中的相互渗透

对于高职院校教师来说, 科学素质的提高要进行继续教育, 同样, 人文素质方面也有继续教育的问题。哈佛文理学院院长Rosovsky曾提出:一个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如下素养:能清晰而有效地思考和写作, 必须对自然、社会、人文有批判性的了解, 不应忽视其他地区和另一时代的文化, 并应藉此建构未来的文化;能了解和思考道德和伦理问题, 应在某一知识领域有深入的研究, 达到介于广泛的知识能力和专业阶层之间的程度。由此可见, 高职院校教师应兼通科学和人文, 具有深刻认识传统与现代、创造性地继承传统的能力。

如果教师只是局限在自己的专业中, 知识封闭化是不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的, 只有具备相当的人文素质, 人文知识的积累与内化, 才能挥洒自如地立足讲坛, 左右逢源地剖析教材, 将人文与科学在教学中相互渗透, 吐精华予学子, 使之深长咀嚼回味, 对学生将产生深刻而潜移默化的影响。

2提升教师人文素质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强化支撑个体生命的生理和心理素质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完整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一个健康的生活应包括:

(1) 物质生活主要应合乎生理健康。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有强健的体质和饱满充沛的精神状态, 以保证在教学实践中人体基本感官功能 (视、听、说) 的高度准确和长期有效。生理上的健康主要取决于科学。

(2) 精神生活主要应合乎心理健康。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感智慧可以分为5个范围:了解自己的情感、处理自我激励、认识别人的情感和处理人际关系。在科技高度发展, 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 高职院校教师调节自我心理的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尤为重要。前者要求教师常葆对人生和教育事业的激情, 且能以高度的理性态度驾驭自己, 面对教学竞争的压力或教学挫折的打击, 以积极、明快、主动的情感状态坚守自信;后者要求教师富有理性地协调好与学生、同事和领导的多层关系, 能以最美丽的沉静达到与集体、与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心理上的健康主要取决于人文。

3文化创新与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素质

怀特海曾经说过:没有人文的技术教育是残缺的, 没有科学的人文也是残缺的。科学与人文“本是同根生”, 共生互动, 相同互通。科学所追求的是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 人文所追求的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 高职教师追求的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由上看来,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素质是解决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存在问题的关键所在。没有高素质的教师, 就不会有高素质的学生群体, 这是古今中外不容置疑的结论。那么如何在具体的实践中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以解决高职院校尤其是工科类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呢?

就加强工科类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而言, 工科类高职院校人文社科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历史原因, 他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缺乏, 对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学校对教师的培养也是重业务素质、轻人文素质。为此, 工科类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打造出一支文理工融通的复合型教师团队。

首先, 学校应把提高教师人文素质作为师资培养的重要内容, 列入培训计划。各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分析本学校教师人文素质状况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种人文教育研讨班和人文知识讲座, 不断扩展和充实工科类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知识。

其次, 适时开展人文问题研讨、举办人文教育经验交流, 以求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取得共识, 从而推动人文教育长期有效地进行。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善于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与学生的接触, 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以自己良好的人文素质影响、教育学生。

再次, 学校还应制定教师守则和师德规范, 激励教师形成高尚师德、良好教风和文明仪表, 使教师在向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在理想、信念、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等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

当然, 坦率地说, 很难让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再去选修人文和艺术方面的课程, 而是应当强调从他们的专业出发, 启发其自觉性, 通过自修的方式, 使人文素养不断提高。比如让他们抽空读一下杨振宁教授的《美与物理学》一文, 可以拓展他们的专业思维。

解决大学人文教育问题的对策有许多, 由于本人能力和经验所限, 仅就以上几个方面加以浅谈, 除此之外, 解决高职院校人文教育问题还还可尝试诸如开发人文教材、合作办学、校企合作等内容与形式, 恕不一一布列。只有高职院校的教师能充分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并努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金融危机应引起对人文素质教育反思[N].中国教育报, 2009-04-06 (2) .

[2]鲁洁.通识教育与人格陶冶[J].教育研究, 1997 (4) :16-20.

[3]陈思和.人文教育的位置在哪里[J].新华文摘, 2002 (12) .

[4]张艳华.浅谈如何加强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教育与职业, 2008 (26) .

人文素质高职教师论文 篇2

关键词:全人教育;

高职英语;

人文素质教育

在学校教授学生英语知识,不只是为了让学生进行考试,而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有关英语知识的专业技能,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在推行素质化教育的今天,重视高职英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全人教育的意义

美国教育家隆•米勒最早提出全人教育理念,他认为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要有优于对物质层面的追求,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不只是接收知识,还要做到情感与人格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全人教育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对于素质教育的培养更为注重,为了体现这一理念,教育部门研究出一种教育方法——通识教育,即在学习过程中向学生传授人文精神,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全人格的人才。全人教育的目的是不让学生变为“考试机器”,希望学生学习到除专业知识以外的技能,比如了解各学科之间的关联,通过书本知识来开拓自己的视野。

二、全人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共同点

全人教育最早是美国教育学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全人教育的目标是将“以社会为本”与“以人为本”两种思想结合在一起,帮助老师形成新的教育观,帮助学生形成新的社会价值观。全人教育思想更偏向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型人才,而不是只会做题,不懂得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书呆子,因此全人教育具有以下几大特点:(1)全面挖掘学生潜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点,提高学生的内在素养。(2)向学生传递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学会理解、尊重他人所做的决定。(3)向学生强调对所学知识进行活学活用,遇事多思考,开拓自己的眼界。(4)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5)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而人文素质教育从广义上讲就是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从狭义上讲就是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高职学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普及与教学课程有关的文学背景、历史概况、当地风俗等知识。希望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的思考力,让学生可以解决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1]。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人文素质教育与全人教育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教育理念去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与思维模式,帮助学生培养乐观精神,使学生可以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三、高职英语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以前学校的英语教育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与高职英语的教育理念相贴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既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会设立专业指向明确的课程,如:“法律英语”“旅游英语”“金融英语”等课程。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现在高职英语教育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逐渐重视起来,如果想提高学生素质,那么一定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但是人文素质教育成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才可以看到成果。同时又因为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分数不是很看重,与当前我国教育形式存在冲突,所以教师与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程度偏低[2]。(二)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空间大。目前高职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大多是表面功夫,对于大部分高职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念,遇到挫折就会放弃。当高职学校深入开展高职英语人文素质教育之后,学生的人文素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可以学习更多的人文知识,掌握更多的人文技能,提高自身人文素养。(三)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忽略人文性。高职英语课程目标的是提高学生在工作中的竞争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经常忽略教学内容背后所包含的人文内涵,而且高职院校也存在很多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考试的奖励,忽略了人文教育。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在上课时也经常忽略这一点,在上课时只重视讲述内容对学生是否有实际帮助,将所教授的英语知识变为了学生在日后发展的工具。

四、全人教育视阈下高职英语人文素质教育的实现途径

(一)学校设立相关制度。在全人教育视阈下,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更好地推行人文素质教育,高职英语课程也需要进行改革,改革内容应包括语言阅读训练、实际应用训练等方面,目的是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与英语有关的集体活动,如歌唱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开展歌唱类比赛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了解英语文化背后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展演讲类比赛的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间接地促使学生去了解英语人文文化。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学校对于参加的学生应进行一些精神奖励及物质奖励[3]。(二)挖掘教材内的人文背景。教材是一个学校的根本,学校所采用的教学内容背后一定具有其特殊的人文背景,老师要做的就是在上课之前挖掘出教材内容背后的人文背景,在课堂上将所挖掘到的知识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讲述的就是他自己的一个愿望蓝图,希望美国可以实现民族平等,倡导美国人民放下民族偏见,共同为建设美国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用人文观点去思考所学内容,发现文章作者想表达的感情。五、结束语为更好地推行高职英语人文素质教育,学校应多开展一些关于人文素质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人文素质教育的真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生自身竞争力,使人文素质教育下的毕业生都变为“潜力股”。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评述 篇3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29-02

一、前言

高职教育以满足各种岗位要求为重要目的,但是当实际教学片面强调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意识时,就有可能使学生失去全面的发展机会。为此,教育部高教司于1998年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1998]2号)中指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自此,高职教育的科研教学工作者们从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现状与问题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改善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途径与对策。经过高职教育界多年的努力,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科研与教学均取得了一定成果。教育部高教司于2006年进一步细化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即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教育目标指导下,继续深化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毫无疑问,深化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有必要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从分析方法的角度对我国已有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进行评述。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逻辑中,分析问题处于联结位置,选择科学有效的分析方法对于描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首先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阐述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分析框架;其次通过文献回顾梳理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分析方法,最后展望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趋势与前沿。

二、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分析框架

利益相关者理论为高教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结合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特征,本文认为高职教育利益相关者存在四个层次:核心利益层、关键利益层、重要利益层与一般利益层。其中,学生与院校为核心利益相关者,企业为关键利益相关者,家庭、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为重要利益相关者,社区、媒体等为一般利益相关者。在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院校与学生为教学关系;在更大范围的关键利益相关者之间,院校与企业为合作关系,学生与企业为实习或就业关系;在重要利益相关者范围内,家庭能够监护教学与就业关系,教育部能够监管教学、就业与合作关系,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主要监管就业与合作关系。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分析框架可以从利益相关者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展开。例如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可从各个利益相关者多个侧面展开综合分析,也可以分别从高职院校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力量与校园环境等方面展开分析;或者从学生的人文知识、艺术素养、道德观念、人际交往、心理与人格等方面进行分析,还可以从家庭、企业、社会大背景等方面展开分析。对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已有研究提出的对策建议一般从高职院校树立人文教育理念,明确人文教育目标,设置包括人文课程的培养方案,提高教师人文素质,改革人文教学模式,加强隐性课程建设等方面展开论述。以国内目前文献看,已有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主要针对核心利益相关者,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还有待深入分析。

三、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分析方法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中大量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即研究者根据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对被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与规律作出判断、描述与论述。此外,研究者还经常运用问卷调查这一定量分析方法,并且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运用。例如,夏剑萍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与个别访谈,在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基础上,将制约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因素归纳为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偏差、教师人文教育能力的不足、高职自身教育条件的限制,以及功利主义的负面影响阻碍,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在问卷调查结果与其他数据基础之上,相关教育研究通常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客观事物中的多个变量(或多个因素)之间相互依赖的统计规律性。常见的多元统计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上述分析方法还可以综合运用。例如,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孔斌,吴轶勤与卜晓燕分析了影响宁夏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主要因子,提出了专业结构优化设置的对策;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黄会明,鲍海君与赵匀评价了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黄会明等评价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许志军分析了辽宁省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并根据结果指出其中不足、提出改善建议。方向阳和莫华善运用因子分析的赋权功能,对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评价指标进行排序和分类,并计算各指标权重,以此设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赵章彬通过对高职在校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因子分析,找到了隐形变量和相应的公共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聚类分析和均值分析方法,得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基本素质特征,从而提出了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的建议。与主成分分析或因子分析过程中均产生新变量不同,聚类分析是按照多个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行分组,从而获得某种内在的数据规律。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杨丽红、黄会明,鲍海君与赵匀评价了教师的教学质量;陈跃夫、廖燕玲,以及黄会明等评价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综合素质;刘康宁和董云川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指标的归类属性与整合等问题,并分析了各项人才培养工作的相关性。除了多元统计方法,相关教育研究中结构方程模型的运用逐渐增多。杨雪和刘武、刘武,李海霞与杨雪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了学生满意度指数模型,分析影响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增强中国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的改进措施。叶映华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构建了大学生创业人格特质、创业社会资源、创业先前知识、创业认知与创业意向的关系模型,对大学生创业意向进行测试。徐大伟等通过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揭示大学生群体效应与个体环境行为存在相互影响,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这种影响作用,提出行为矫正的具体建议。张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教师学习调节方式、学习策略、适应性绩效、工作满意感之间的关系。邢周凌和李文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员工满意度、教学科研绩效、社会满意度、财务绩效四个维度构建了组织绩效评价模型,并以中部六省“211工程”大学为样本,验证了组织绩效四个维度之间的因果关系。上述研究表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在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中属于相辅相成的两种方法。在经验与理论模型基础上,定性分析探讨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因素、现状与趋势,以及探索其规律性;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定量分析运用数学工具度量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构建有关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验证经验判断的规律或发现新的规律;而在定量分析结果基础上,定性分析的经验判断能够更有科学的依据。以国内目前文献看,在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已有研究成果中定量分析有所不足,多元统计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方法还有待更多的运用。

四、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趋势与前沿

按照高职人文教育研究的分析框架划分,相关研究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者们对高职人文教育现状的持续关注,并且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展开探讨;(2)以高职院校角度,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教学模式、校园文化等方面探讨人文教育的实践;(3)以学生角度,从人文知识、人文行为、心理与人格等方面探讨人文教育的互动和个体效果;(4)以企业角度,从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与企业效益等方面探讨人文教育的社会效益。从高职人文教育研究的分析方法角度看,相关研究前沿属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综合运用,并在实证分析上应有所加强。首先,根据已有的定性分析结果上,在经验与理论模型分析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其次,根据调查结果与其他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等明确问题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问题要素之间的由可观测变量,或不可观测变量所指示的因果关系,以及明确单项要素对总体的作用和单项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验证与优化之前的经验判断与理论模型。深化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对于增强院校的人文教育水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满足企业与社会对具备人文素质基础的人才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阐述了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分析框架,从分析方法角度梳理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从分析框架与分析方法两个维度探讨了相关研究趋势与前沿。总之,抛砖引玉,期待有更多学者投入到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这一研究领域,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胡赤弟,田玉梅.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0,(6):15-19.

[2]胡赤弟.高等教育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教育研究,2005,302(3):38-46.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高职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管理类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一般课题《旅游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养成模式研究》(GLJKT201102049)研究成果之一

人文素质高职教师论文 篇4

一、高职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

修养是指人们在思想、道德、学术以及技巧等方面勤奋学习和刻苦锻炼, 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一种品质和能力。对高职教师来说, 教师的这种品质和能力表现为礼仪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

(一) 教师应首先具有礼仪修养。

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 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因此, 良好的礼仪是一种精神的化身, 它孕育着真, 引导着善, 创造着美。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整洁大方的个人仪表、得体的言谈、高雅的举止、良好的气质风度、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谦逊宽容的态度, 等等, 必定会给对方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 从而建立起友谊和信任关系, 达成社交目标。在这里, 礼仪起着“粘合剂的作用, 它对于表达感情, 增进了解, 树立形象都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 所以, 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 从自我做起, 从衣着、发式、修饰、打扮、坐、立、行的姿势, 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细节方面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率先垂范, 做出表率, 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 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 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 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 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 学生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 ”进而乐其道。教师只有从礼仪修养上赢得学生的尊重, 征服学生的心灵, 才能从根本上树立起教师教书育人的威望。教育实践表明, 凡成功的教师, 无不以高尚的礼仪修养照亮学生的心灵,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中国的教育学家孔子、陶行知、鲁迅, 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等人, 他们就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高深的礼仪修养深深地影响着学生, 对整个世界都产生着巨大的教育力量。

(二) 高职教师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

师德, 是教师工作的精髓, 我们每个教师都应秉承这样的信念, “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既要“授业”, 也要“传道”, 做到“道德文章, 堪为师表。”不做“教书匠”, 而是要争做教育家。

1.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师德的核心是师爱, 师爱也是师魂。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 从而建立起“尊师爱生”的融洽关系。大学生在自己的学生时代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 特别是当今社会, 他们对未来充满想象, 对未来充满信心, 同时, 全球经济危机又使高职学生承受着社会就业对他们的压力, 导致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感到迷茫、困惑。这时候, 他们更希望能够得到有经验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以便找回信心, 找回自己的生存空间。因此,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道德生活和发奋进取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高职教师, 应与学生和谐交往, 平等互动, 要对学生有亲近感,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洞察学生细微的情绪变化, 与学生坦诚相待;还要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在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中, 教师应及时把握学生的动态学习, 从而加强自我学习, 赢得主动权。教学实践证明, 一个对学生有亲近感、谦和、渊博的教师不难赢得学生的尊敬;一位道德高尚的教师能够带给学生勇气、信心和信念, 能够让他们体验到人生的价值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意义, 也必然能够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因此, 高职教师应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 热爱关心学生, 乐学生之所乐, 忧学生之所忧;立德为先, 不辱使命。

2.高职教师应具有较深厚的专业功底。

高职教师往往被认定为某特定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 能够对某一问题提出独树一帜的观点, 被社会和公众赋予了很高的权威性。因此, 高职教师应具备本专业丰厚扎实的学科功底, 能够掌握和运用相关专业的学科知识, 还能沟通文、理、工。因为—个教师从教的基础条件之一是他的见识、学识和知识, 具体说来就是发现知识、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综合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就应该力求全面而娴熟地掌握所有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 做到学识渊博, 专业精深。尤其是现今, 计算机软件的发展, 网络技术、虚拟技术的应用给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 学生从网络上得到的信息比老师头脑中储存的知识要多得多, 教师的讲授将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所以, 教师并非只是日复一日地宣讲, 而要与日俱增地学习、提高和创新, 力求在学识上动态地保持对学生的领导地位。

二、高职教师应具备教学基本功的能力

(一) 善于表达是教师职业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当今时代, 教师的讲授方式有:面授、远程网络、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无论哪一种教育手段, 教师在教育人的全部过程中, 都是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因为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只能帮助教师和学生交流而不能完全替代教师讲授, 更不能给课堂教学质量带来质的变化, 尤其是一些逻辑推理较强的课程, 必须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来完成。同时, 教学是双边活动, 双向交流, 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光接受知识, 而且感受着教师的情绪波动, 教师只有通过优美、幽默的语言, 才能使学生领会知识、掌握知识, 享受教师的讲课风采, 这样就会从内心深处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渴望。

(二) 高职教师还应具备教学科研一体化的能力。教学科研能力, 即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教学与科研相互依存, 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教师通过从事科研工作能够发现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 可以充实更新教学内容, 丰富许多仅停留在理论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 科研中所培养的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等,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当教师的教育与科研交融在一起, 教师的教学与反思有机结合, 教师的研究成果转化成行动时, 教师的教学才具有了教育哲学的意义, 教师的行为也才更富有理性的内涵, 教师才真正成为“教育家”。因此, 要想把教书变成一种有趣的、有收获的劳动而不是一种负担, 教师就应当拥有相当渊博的知识并具有相当强的教学研究能力。这样, 教学才能得心应手, 左右逢源。时代要求我们教师不应该是教书匠, 也不应该是蜡烛, 而应是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不仅要求我们是教学骨干, 更应该是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归类、总结上升为理论的研究者, 要求我们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使学生学得轻松, 教师教得舒心,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对高职教师的人文素质的要求必将更新、更高, 教师面临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大。教师必须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不断探索教育规律, 改革教学方法, 与时俱进, 才能具备一个优秀教师的素质, 才能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摘要:要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大学生, 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关键。本文从高职教师的人文修养入手, 分析了教师的礼仪修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着重解释了师爱和教师深厚的专业功底对整个教育教学的作用;强调了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科研一体化的能力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

关键词:高职教师,人文素质,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邵明毅.论新时期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J].教书育人, 2009

人文素质高职教师论文 篇5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专业上具有鲜明的职业属性,近二十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招生人数逐年上涨,就业率大幅攀升,但是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还存在一定滞后性。如今在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观念中,以儒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地位日趋下降,高职学生的技能水平获得较大提高,但是人文素质状况令人堪忧。我国高职教育更多的是将注意力放在了职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经济功能之上,却忽视了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方面的指导,导致了大部分学生仅仅是在技能和专业知识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必然选择。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实际上,儒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十分深远,虽然中国民众对儒文化的认知可能并不自觉,但是儒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日常的生活交流、价值判断和文化学习。其人文思想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珍贵资源,儒家文化将在大学生教育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更多文化论文相关范文尽在职称论文发表网。

1、相关文献简述。

国内有关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较多,注重如何同步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在高职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技能操作的培养,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有创新精神和内在品质的人,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来丰富文化素质教育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儒家文化,因此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便是儒家文化。在当今社会的素质教育中,还存在一部分学校往往只重视科技教育的传授,没有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技能摆在重要地位,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育的重视不足。

2、研究过程。

(1)文献资料分析法。

本文研究材料的收集整理主要是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中国知网两种途径,对儒家人文思想进行评析,通过在知网中输入“人文素质教育”、“儒家文化”、“高职学生”等关键词进行搜索。阐述其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积极意义。本研究重在儒家文化在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实践研究。科学合理地运用儒家思想来分析高职院校教学的不足,进而提出解决路径,是当今学校教学研究中又一重要的课题,但遗憾的是目前此领域的研究很少。

(2)专家访谈法。

高等院校在具体实施方面主要是邀请儒家研究学者在校内不定期开设讲座。今后的`研究实践中我们将重点听取他们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存在问题,深入了解儒家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在国内实施路径,弥补文献研究不足。

(3)问卷调查法。

问卷采用荣文龙的《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调查分析》,选取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学生为调查对象1000人,向调查对象发放问卷,了解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现状,研究切实可行的人文素质培养对策。通过对高职学生问卷和抽样调查,整理出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知识的现状及需求。结合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制定出既体现出课程改革的综合性、选择性和均衡性,又能适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提高当代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实施路径。

3、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素质课程的理解。

问卷调查了四门与人文素质教育关联密切的课程,了解高职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看法和态度,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多高职学生对这种人文素质课程不感兴趣。我校《修身九讲》课程的反馈情况较好,约44%的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

(2)62%的同学并不了解人文素质教育。

和人文知识的差别,人文素质教育相较于专业素质教育而言,39%的高职学生认为专业素质教育比人文素质教育实用性更强。以至于46%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应在中小学开展大学阶段学习并不重要,不过仍有53%的高职学生认为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3)高职学生对儒家文化的兴趣。

研究表明通过高职学生学习儒家文化之前与之后相对比,可以看出接受儒家文化教育之前,只有32%的学生对儒家文化感兴趣,而接受儒家文化教育之后,学生对儒家文化的认知有很大的改善,72%的学生认为对个人价值取向有积极影响,35%的学生通过接受儒家教育之后改变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消极看法,81%的学生学习儒家文化后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4、对策与建议。

(1)在校开展《论语》、《中庸》、《四书》、《五经》等选修课,并在校内的课程教育中增加其它一些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结课并考核合格后获得5学分,以此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2)在校内开展丰富的儒家文化有关的校园活动,让同学们从不同方面认识儒家文化。

可以开展如儒家人文知识竞赛、儒家文化交流会、儒家经典诵读、论语书法展览、儒家文化辩论赛等,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我校开展了《修身九讲》选修课,笔者也选修了这门课程,通过这几次的上课学习,让我在学习儒家文化的过程中,认识了《诗经》、《论语》等儒家文化的经典书籍,体会到了“仁以处人,有序和谐”的吸引力,让我学到了为人处世,让我能够潜心学习,让我对孝道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校通过儒家文化等课程的熏陶,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质,能够感悟德行的真谛,教会仁、礼、智的做人之道,提高自身品格。同学们变的更加珍惜自己在校的学习机会。

(3)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儒家文化,领悟其中的人生哲理。

不仅要通过学习相关课程来了解儒家文化,而且要将儒家文化精华列入大学必读的经典书目中,交由学生自己主动阅读,这不仅能解决课时安排困难的问题,还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汲取儒家文化精华,领悟其中道理。

(4)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感受儒家文化的内在价值。

儒家文化的弘扬不仅仅只限制在校园里,还应该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不仅要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文化古迹,还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我国各地的文化古迹中和一次次社会实践活动中亲身感受儒家人文精神的存在和价值,还可以多听听儒家大家的讲座,耳濡目染中我们就从中领悟到了儒家文化的精髓。笔者在假期的时候就和同学一块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孔庙参观,在那里感受着儒家文化的气息,让你了解古代文化、增长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内涵。有些人就在孔子塑像之前叩首拜祭,表达对儒家先圣的崇敬之情。

(5)校园文化建设。

可以利用学校的路牌、标语、宣传栏、主题场馆等宣扬优秀儒家文化,还要充分利用学校中各种可以传播文化的途径如宣传栏、校园网、校园报刊、校院广播等来宣传儒家文化中的精华,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氛围。

参考文献:

[1]栾青林。儒家文化如何影响现代中国[J]。社会政策研究,(1)

高职院校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之管见 篇6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 内涵 作用 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冬日夜长声静,宜于读书运思。挑灯泛览偶有所得,如:知名诗论家、诗人兼教育家杨叔子院士的名言“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打就垮;而没有优秀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打自垮”。这句名言,时至今日仍掷地有声,放于当下语境有极强的启示意义。由于职业的敏感性,便想起职业教育。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心灵内涵,是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教育对时代呼唤所作出的有力回应。

1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作用

1.1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人文素质指的是一个人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的本质不在于知识、技能、活动,而在于人格、气质、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素质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使其成为受教育者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就是人性化教育,是通过人文的濡染与涵化,从而使人学会做人的教育形式。人文素质培养的任务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进步和终身学习打基础,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并实现和谐发展。人文素质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不注意吸收新的人文知识,不加强自我修炼,人文素质就可能退化,甚至变质。发展人文素质就是“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

人文素质包括的内容有哲学、语言、文学、音乐、艺术、历史、法律等,还有许多交叉,例如心理素质、创新素质、管理素质都与人文素质水乳交融。可以说人文素质如同人之血液,渗透在人的各个方面。只是有的人人文素质优秀,有的人人文素质低劣。一个人人文素质低劣或缺乏就像患了贫血症,最终会影响人的发展。所以,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偏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为职业教育发展赋予了新的目标内涵,指明了前进方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一个综合概念,一方面强调高技能,另一方面强调高素质。前者主要靠专业技能教育来达成,后者主要靠人文素质教育来实现,只有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要准确理解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人文素质教育内涵的职业教育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

1.2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人文素质是所有学生都应该具备的素质,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普遍文化基础差、入学成绩偏低、学习主动性不足,加之学校过分强调职业教育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在对培养目标的理解上,出现了以就业率为导向、单一注重实践、轻理论,注重技术、轻人文的功利化现象,容易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明确反对纯粹出于“经济目的”和“实用利益”进行职业教育,反对职业教育演化为获得某种专门职业技能的手段的“工艺教育”,主张职业教育应立足个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现代“职业人”,而不是仅仅具有某种职业技能和技术片面发展的“工具人”。人文教育要以人为本,强调突出人的发展。那么,高职院校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有助于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人文素养是后天的,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文素养的主渠道。高职学生群体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成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人文教育是关于“做人”的教育,是解决“价值观”的教育,是追求“善”的教育。以人的精神世界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对于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升华人生,最终提高人文素养,作用不言而喻。高职学生只有具备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的技能外,同时还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才能说是一名合格的“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才”,才能为将来有“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积聚正能量。

其次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有责任,并且要大力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绝不仅仅是简单劳动技能的培养,它与起源于中世纪的“劳动教育”的区别就在于,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提高劳动者群体的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其中人文素质的提高,社会道德和职业伦理水平的提升则是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引导他们实现不同思维方式的交叉与互补,构建一个更为全面的知识结构体系,这将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求,也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永恒的课题。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无疑迫切需要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等等。基于人文理论知识中的一些成功案例、文化现象、关注热点、主要事件等等,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经验、思想、智慧、品质等规律性要素,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都得通过学校的阐述和引导,启迪大学生去思考,使学生获得一种价值取向、一种对社会、对人生的认知和感悟,促进学生追求自我超越,最终形成一种内在的高尚精神。

2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路径

(1)注重利用显性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拓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高职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来,高职院校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尤其是随着当今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对学生全面进行人文知识的教育,充分发挥了人文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高职院校在课堂上讲授人文课程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因素,避免照本宣科,要将专业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融合起来,做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避免空洞说教。同时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积极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方法,能够让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动,从而将人文精神真正传递给每位学生。

(2)强调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原本是自然科学的一个术语,指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空隙中透过;用于社会科学比喻一种思想或势力逐渐向其他方面扩展;用于教育科学则指教育主客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的拓展。在教育中给学生提供大量感性知识经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使之在学习运用和实践中内化为自我认知,外化为行动行为。当下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不是很好,“跳槽”现象也屡见不鲜,职业意识缺乏,长期以往,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声誉与长远发展,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吸取人文精神的营养。只有这样,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更具敬业精神,做到乐业敬业,追求做人与做事相统一,从而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提高其职业适应性。

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篇7

素质是指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生理基础特性及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而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受教育者在各个方面逐渐发展其相应的素质,使之成熟,日臻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方式和组织方式越来越多的发生变化,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方面各种意识形态都在冲击着学生的心灵。而多是独生子女的高职学生价值关系比较简单,不利于全方位的培养情感,所以应该鼓励他们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建立和发展广泛的社会关系。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接受信息能力的培养,加强道德、思想政治等素质的培养,加强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需要。人文素质的培养更应注重健全人格培养,美好情感培养,抗压力、耐挫力培养。

1.健全人格培养。

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综合体现,是按照一定道德原则保持自我与其同一性而形成的品德、境界。人格是人的内在素质的总称。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尤其更应注重培养包括创新人格、协调人格、健康人格、权利人格等在内的健全人格。

首先要明是非。正确的是非观是做人的基本品质。而明是非,就是要以正确的标准和尺度,对发生在生活、工作中的诸种事物、现象和观念,加以评判与衡量,分出哪是对、哪是错,哪是好、哪是坏,哪是真、哪是假,哪是积极的、哪是消极的,并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措施,或褒或贬、培养客观认知、科学认知的态度和思维。理性分析,懂得思考不同价值选择的后果,是高尚、中庸、低俗还是邪恶。作为学生,应该对社会流行事物进行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正确对待,克服盲目。面对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的言行要分辨是非,不能无原则的服从,并能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错误。面对公众传播媒体,学会选择各种信息,面对社会流行,了解他们的意义和价值,避免盲目效仿追随。坚定意志战胜自己,抵制不良诱惑。要懂道德、学法律,选择好的榜,树立美好理想。明是非就是要能分清真与假,真理与谬误。

其次要辨善恶。做事合乎道理就是善,悖乎道理就是恶。具体说,所谓“善”,就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合理性。满足需要是从人本身出发的。人的需要可以分许多层次。所谓“合理的”是指满足形式的客观合理性,是就社会而言,具体地说就是在社会当中个人需要的满足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这样一来,善就不是一个单纯的主体的,也不纯粹是社会的,而是主体的、社会的、历史的统一。所谓“恶”,就是与善相对的东西。一个人的善恶观在是在生活的经历中,在判断、分析、处理各种事情的过程中,通过道德的陶冶,法律的知悉、榜样的选择,分析能力的提高,理想的确立等途径,逐渐清晰和坚定起来。作为高职学生,要把握好道德尺度,坚守道德底线。

第三是知美丑。主要是从审美的角度知美、知丑、知羞耻。审美素质是人的审美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而审美能力是人对美的欣赏、品味和创造的能力。人的审美素质的提升也是人格提升的重要标志。审美情感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源于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健康的审美思想、审美观念,才能够培养出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辨别美丑能力才能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创造美。

2.美好情感培养。

人的情感和能力一样也是需要培养与训练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情感的培养与训练是人的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它包括信仰的树立、品德的修缮、性格的陶冶、精神的充实等具体内容,实际上就是对情感的品质特性进行塑造、调整和改变。由于情感的本质就是人对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因此情感的培养实际上就是人对于价值关系的认识能力与反映能力的培养。

对于我们的学生最基本的情感培养首先就是要懂得爱,知道什么是爱?学会接受爱,学会施爱与人。现在的学生由于多是独生子女,表现在生活中便是自私自利,封闭自己,这样会不断缩小自己的社会交往范围,其情感将会变得越来越冷漠、单调和狭隘,好像是减少了吃亏、受骗的机会,但在遇到困难时也缺少同情和帮助,遇到机会时无人支持和合作。

其次要培养仁爱之情,慈悲、善良之情。主要表现为乐善好施、善解人意。乐善好施就是指人主动帮助他人,多做好事。善解人意就是指人总是优先从正价值的方向判断他人的行为和思想动机。从表面上来看,乐善好施、善解人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比他人多付出,但从深层次上来看,它依然遵循了人际交往的对等原则。因为他会得到别人更多的尊敬和爱戴,其利益将会更多地、更好地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和保护。乐善好施、善解人意者一方面可以借助他人积极地扩展自己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充分享受人际间的亲情与友情,降低心理压力。

第三要培养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人生。要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保护环境,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珍爱父母,珍惜生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家庭环境,建设美好的生活。

3.抗压力、耐挫力的培养。

现在的学生,多是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总是逃避或消极地对待社会和生活,其情感难以得到培养和锻炼,就会变得脆弱、不稳定,经不起风吹雨打。往往经受不起生活的磨难,工作上和生活上一旦遭受巨大的打击,就可能产生生理上的疾病、情感上的缺陷和精神上的障碍。

人的需要如果通过正常的努力得不到满足,通常将会采取两种方式加以解决 :一是削弱意志,压抑这种需要,使之逐渐淡化 ;二是加强意志,付出更大的努力来促成需要的满足。挫折就是指人的需要受到阻碍或限制而得不到满足时的生活过程。它既使意志薄弱者失去自信,也可以使意志坚强者更加坚强,工作更加努力,情感更加成熟,。

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教育的核心理念,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而且关乎国民的综合素质和国家的未来。

我国的高等教育不完全是精英教育,更多的还是平民教育。而人们对其中的高职教育更是存在着偏见和歧视,认为这部分学生不仅低分而且低能。实际上,高职教育在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需要。就社会层面而言,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更多的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实践活动在本质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人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真实地感受复杂多样的价值关系的变化,并形成现实的情感体验,既提高了技能,又磨炼了意志。学校层面,应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能够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加速学生融入到社会环境之中,加速情感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同时,学校还应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素质。现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组成非常复杂。因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适应市场发展的特点,教师多数没有经过正规师范院校的学习,没有经过专门的教师素质的培养。因此更应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爱心。由于教师的队伍也在年轻化,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因此也要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

要想具有较高的情感水平,首先要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作为学生首先要学好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明确生活目标和人生信仰。这样才会较全面地、理智地考虑自身行为的社会作用,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使自己的情感变得高尚起来。如果人没有任何信仰,其情感就容易被本能或低级的情感所控制和驱使。

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虽然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但仍然是一个复杂艰巨的工程。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力更强,心灵更美。

摘要: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应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爱自然、爱生活、爱人生,培养抗压力、耐挫力。怎样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而且关乎国民的综合素质和国家的未来。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探析 篇8

一、高职生人文素质缺失所带来的问题

1) 缺乏崇高的人格境界。比如有些学生对政治较为冷漠, 对入党缺乏应有的热情;一味崇尚西方的实用主义, 凡事都用功利性的标准去衡量;有些学生重视专业知识, 忽视文化知识, 导致精神压抑、思想苦闷、情绪消沉。

2) 缺乏健全的心理品质。根据某课题组对北京23所高校的600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 发现有16.51%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 而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适应障碍, 心理疾病的发生率高达30%左右, 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具体表现为焦虑、强迫、恐惧、以及神经衰弱等等。

3) 缺乏创新精神。传统的教育观念轻人文、重技能, 强调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接受, 而不是对知识提出质疑和挑战, 结果导致高职学生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更缺乏创业的胆识和能力, 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成了高职学生最为欠缺的素质。

二、高职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

高职生人文素质缺失, 一方面, 教育理念错位是根本原因。在培养高职学生应用能力的总目标下, 高职院校致力于探索学生的能力培养方案和适应各自地方经济发展的运转机制等问题, 却往往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 学校的文化建设基本上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另一方面, 课程设置失衡是直接原因。高职学院的人文课程除开设“两课”外几乎是一个空白, 而事实上, 学生对于人文类课程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据一些院校的调查结果表明:92.36%的学生认为在理工院校开设人文课程“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

三、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为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 学校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应该与当代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结合起来, 与面向21世纪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结合起来, 积极促进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转变, 积极探索人文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方式, 使之逐步完善, 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只要转变观念, 将人文素质纳入教学改革的重点, 并将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就能得到发展。

(二) 改革高职教育结构, 调整课程设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改革教育结构, 调整课程设置势在必行。首先, 必须搞好课程建设, 多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新学科、前沿学科的选修课,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充分选择。其次, 要处理好专业课教学与人文课教学的关系, 合理安排人文课的教学时间, 确保人文课教学的主渠道畅通。

(三) 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除了选修课的安排之外, 教师们还应注意人文素质与专业课程的结合, 比如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自20世纪中叶以来, 西方发达国家就提倡要在大学中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 提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 以培养具有高素质的高科技人才。要做到这一步, 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的修养, 注重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将专业学习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 以人文的精神传递专业的技术, 正确引导学生把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 这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 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离不开大学生活、学习的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人生追求, 价值取向和思想品格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美国的哈佛大学, 参天的大树、整齐的草坪、古老的建筑群、反映学校历史和办学特色的壁画、雕刻、知名学者的碑刻留言, 以及多学科自由的学术气氛, 激烈的竞争氛围等都是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哈佛学子。校园内的文化氛围就像一种文化的“颜料”, 学生长期“浸染”在学校这个大染缸中, 文化素质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提高。

总之, 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中最基础性的教育, 因此, 高职院校应逐步加深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 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 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 改革教育结构, 增加人文课程的比例, 将人文知识融入专业知识的传授中, 并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甄丽华.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及途径[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2]葛宏, 吴宝晶, 王少英.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与内容[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5.

[3]郝晓敏.试谈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 篇9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不仅仅应该重视对专业技能的学习, 也应该重视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所谓人文素质指的就是人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质可以通过气质和修养等表现出来。总的说来, 人文素质是个人精神面貌的体现, 是评价现代人文明程度的有效指标。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 也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 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 1 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 高职院校在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具体包括人文素质培养不够系统化, 部分教师人文教育水平有待提高以及高职院校学生自身人文素质基础薄弱等。

( 1)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培养不够系统化。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较少。更为重要的是为数不多的人文素质课程对学生缺少吸引力, 教学方法也比较传统, 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使得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收效甚微。此外, 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都是和专业课程完全没有联系的, 属于一种独立的存在。总的说来, 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时缺少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

( 2) 高职院校部分教师人文教育水平有待提高。最近几年, 国家非常重视高职院校的发展, 教师水平在整体上有所提高, 但是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 有些教师的水平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在选择教师时忽略了考核其人文素质; 此外, 高职院校中专门负责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师非常少, 而且这些教师大多都没有接受过专门人文素质教育培训。

( 3) 高职院校学生自身人文素质基础薄弱。总的说来, 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此外, 在学生看来, 进入高职院校的主要目的就是学好专业技能。大部分学生都不重视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 他们把大量的时间放到专业技能的学习上, 忽视人文素质教育。

2. 2 原因分析

( 1) 受高等职业教育现有体制机制影响。现阶段, 我国高职院校对自身的教育定位还不是非常明确。高职院校重视对学生技能教育, 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忽视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此外, 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建校时间都比较短, 现有的教学资源还不是很充足, 尤其是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高职院校缺少科学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机制, 这使得高职院校很难开展有效的人文素质教学。

( 2) 受家庭因素影响。在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方面, 家庭起着不同忽视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能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家长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有效的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好多家长不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另一方面, 有些家庭存在不和谐因素, 这使得学生根本就无心学习, 也就谈不上培养自身的人文素质。

( 3) 受自身因素影响。家庭和学校都属于外在因素, 影响学生最大的还是内在因素, 即学生自身。一般来京, 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 缺少学习热情, 他们只想学习专业技能以便顺利找到工作, 根本就不关注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

3.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新途径

3.1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文素质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应该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调整现行的培养方案, 新的培养方案中应该充分强调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就业的影响。此外, 在确定培养规格时高职院校应该讲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包括讲座、专题报告等等。科学合理的人文素质培养体系有助于高职院校顺利开展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 2 加强人文素质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

在人文素质教育中, 教师发挥着关键作用,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提升人文素质教育教师水平的办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 引入高水平, 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 第二, 建立二级院系人文素质教研室; 第三, 聘请知名的人文素质教育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

3. 3 塑造高职教育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时学生精神风貌的最好体现, 为了更好的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具体工作如下: 第一, 在构建校园文化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 启动大量的校园文化活动, 包括校园论坛、专家讲座等等, 为高职院校增添一定的学术氛围; 第三, 将专业知识和校园文化紧密联系起来, 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校园文化。

3. 4 完善高职人文素质培养的评价体系

有效的人文素质培养评价体系可以对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估, 包括定性平哥和定量评估。在构建人文素质培养评价体系时, 高职院校需要做到: 第一, 建立人文素质考核小组, 全面负责学校的人文素质考核工作; 第二,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 第三, 确定合理的考核内容。

4. 结语

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需要做的工作有: 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文素质培养体系, 加强人文素质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完善高职人文素质培养的评价体系。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本文对我国高职院校现阶段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新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研究

参考文献

[1]董雪梅, 龙洋, 平若媛.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 01:35-37+91.

[2]李晓洪.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14, 05:76-77.

[3]车延年.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路径选择[J].新西部 (理论版) , 2014, 15:122-123.

[4]黄欣加.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10, 03:52-55.

文学讲座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 篇10

一.文学讲座是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

1.文学讲座对高职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

文学讲座是讲座者的知识经验的总结和感悟, 有较高的知识含量。它在传播文学知识, 开拓学生视野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当然人文素质也不仅仅局限于文学知识这一层面, 更重要的在于由文学知识的内化所形成的人文精神在塑造人格、创新思维、发展个性中的重要作用。高职生与高校大学生相比, 年龄小, 知识面窄, 心理上正处于青春期向青年期过渡时期。文学讲座对于他们陶冶性情, 塑造品格具有润物无声的作用, 鲜活的文学形象有助于对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等人文精神的培养。但60年代初, 权威人士的“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的告诫, 使得语文教材选编时轻视文学, 注重实用。即使选了一些文学作品, 首先也是以致用为先, 原本一些至情至性的美文, 也给筛选、剪裁的七零八落, 缺乏其内在的人文底蕴[1]。目前文学讲座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 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让学生开阔思路, 启发思维, 增强创新意识。

2.文学讲座存在着广泛的教育效应。校园文学讲座, 听者甚众, 受益面广, 具有规模效应。

具体生动的文学形象, 让学生真切地辨别美丑。讲座的结论有时甚至不是最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主讲者的见解引起学生的思索、联想、创见, 甚至超越主讲者的原旨与境界。讲座具有名人效应。登上校园讲坛的, 或为名人名家, 或为校内名师, 他们博学多才, 富有成就。是青年学生追求的目标, 学习的榜样。正面的文学形象, 他们的人品格调、境界胸襟、人格魅力、学问见识与成功经验, 对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巨大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着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3.文学讲座教育效果独特。

校园讲座。听讲自愿, 选择自主。没有课堂压力, 更无考试负担, 个人主动学习的空间十分广阔, 在愉快心境下轻松学习, 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发学习潜能, 增强学习效果。讲座者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共同探讨, 学习过程是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完成的, 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的情感、意志,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因而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3]。对其中的文学问题, 认同了主讲者的观点, 有收获;不同意主讲者的观点, 另有思索, 具有批判性思维, 更是收获。

二.开展文学讲座的做法

目前高等职业学校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校园文化品味不高, 学生文学素养差。由于大多数高职校的语文是公共课, 与专业课相比, 课时少, 课堂上文学知识的学习, 不管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很难拓展, 再加上几乎没有文学讲座, 因此学生欣赏文学名著极有限。这就造成一种惨状:学生往往被网络中的低级、俗气的东西所俘虏。一部分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网络游戏、聊天、甚至色情网站, 导致了精神的萎靡、谈吐的不雅、举止的粗俗。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

1.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理性自觉。

要进一步提高对校园文学讲座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进一步重视校园文学讲座的开展, 给校园文学讲座以舆论支持、政策支持和物质支持, 使之成为高职生珍贵的精神食粮。文学不具备现实功利的效用, 不能用来填饱肚子, 但它具有人文价值, 正如科学不能直接生产面包, 但可以产生技术[2]。各有关部门、各系 (部) 是校园讲座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要精心策划, 密切配合, 精心组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语文教师要增强在高职生素质教育中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 除了在日常教学中自觉实践素质教育的理念外, 应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实践, 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学讲座中来。学生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思想, 发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体性, 自觉参加文学讲座活动。要摈弃功利倾向, 从完善自身素质的角度, 对文学讲座进行理性选择。

2.推进校园文学讲座的系统化建设。

要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将文学讲座作为校园文化的精品工程来建设, 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规划之中。一要统筹规划文学讲座的类别。可分立足校园的本校讲座和来自社会的“专家、名人”讲座。随着学校办学层次的提高, 逐步加大外请专家讲座的比例。也可以从文学自身体系来分类, 按文体或按内容等等。二要精心策划文学讲座的形式, 结合学生文学水平现状推动讲座专题化、系列化。三要精心选题。提倡“百花齐放”, 做到古今渗透、中外渗透, 增强内容的丰富性;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焦点和他们所关注的实际问题, 增强针对性;关注科学前沿和学术界的热点问题, 体现时代感、超前性和开放性。四要整合资源。整合学校教学资源, 为学生文学讲座提供场地保证。要整合校内外资源, 建立一支文学讲座队伍, 特别要重视校内讲座队伍的建设。

3.建立校园文学讲座的运行机制。

一应总结第二课堂人文素质选修课的成功经验, 将文学讲座作为课程设置, 列入教学计划, 界定讲座内容, 使其成为一个固定的获取知识的平台。学科还应将成熟的系列讲座申报项目立项、教学成果立项。二是管理规范化。要健全文学讲座的审批制度, 既保护开展讲座的积极性, 活跃学术氛围, 又保证讲座的正确导向。相关的职能部门如校教务处、科研处、团委、学生处和各系 (部) 筹备部门要明确职责, 分工协作。要固定讲座的时间与地点, 体现连续性、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的精神, 有利于良好学风和传统的形成。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建立以结业证书、学分认证等多种形式的导向激励机制,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充分挖掘校园文学讲座的育人功能。

文学讲座的意义, 不仅体现在学术内容本身, 也体现在从讲座前的氛围营造、讲座的现场效果和讲座后的反响、延伸等过程所产生的效果。要重视对文学讲座的宣传。有效的宣传能准确及时地传递讲座信息, 提高讲座的“上座率”。同时, 海报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 有利于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富于创意的海报, 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 启发人的创造思维;制作精美的海报, 给人以美的享受, 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因此, 应重视并通过纸质海报、网络海报等形式, 提高宣传质量, 营造育人氛围, 增强育人效果, 提高文学讲座的艺术。要进一步充分发挥精彩文学讲座的作用, 须运用新的媒介延长知识传播的链条。如在学术报告会后, 编辑网络视频, 供学生收听收看;围绕文学讲座的主题, 开展专题讨论等等。这些不同的载体能大大传播文学讲座的时空维度, 充分发挥讲座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程咏艳, 刘坎龙.中学语文教师文学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1, 17 (4) :24~28.

[2]舒志武.农科大学生的文学素质培养[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5 (2) :142~147.

人文素质高职教师论文 篇11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人文素质教育;思考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加剧,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以及人文素质培养的缺失已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现代社会人才竞争更加激烈,现代企业更加青睐那些理论丰富、技能过硬、人文素质高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经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也称为“灰领人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注重校企深度融合。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在培养目标上,培养的是技艺型、操作型、具有大学层次的高级技术人才,又称为能工巧匠型的大学生和大学生的能工巧匠,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胜任工作岗位。

2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注重专业知识的实用性。课程设置紧跟岗位要求,课程设计按岗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为核心来展开,按照“必需、够用”原则进行教学和实践训练,注重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3在人才培养方式上,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工学结合。

4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教师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

二、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职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能够真正突出育人中心,不断提高育人质量,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既具备科学精神又具备人文精神,既会做人又会做事,既有较强实践能力又有较强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内容之外的其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吸取深厚的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从而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报国之志,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取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思想、理论精髓,从而志向远大、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掌握辩证思维、形象思维,从而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有利于学生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从而促进高尚情操、丰富情感、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1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漏洞

由于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因此,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自然更加重视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课。部分学校除了开设教育部明确规定的“两课”外,很少开设其它与人文素质相关的课程。在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中更加强调学生的职业技能,忽视学生的人文素养。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而是一个“工具人”。缺少人文要素,高职院校就容易转变成为简单的职业培训所,而无法完成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使命。

2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基础相对较差

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基础普遍较差。很多学生受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原因影响,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语言表达能力不高,人文常识欠缺,有些学生表现为自由、散漫、自制力弱,团队精神不强,审美情趣不高。加上自身又不善于学习,缺乏远大的理想和目标,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3高职院校缺乏深厚的人文底蕴

大学之所以称其为大学,不同于社会上的职业培训中心,必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高职院校由于发展起步较晚,人文精神尚处于雏形的塑造中,缺少文化内涵和人文底蕴。

4高职学生人文学习状况令人堪忧

高职学生受传统不良学习风气影响,进人大学后,不善于读书,更是很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缺少参加人文素质讲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调查,很多学生从未拜读过中国优秀名著,人文基础常识匮乏。还有部分学生从不关心政治,了解时事,没有追求和目标。同时,就业压力的增大也使得学生忙于升学、外语过级以及各种技能考试,而很少顾及人文知识的学习。

四、加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1加强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建设

(1)调整課程设置。在专业理论课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特点,以必修、选修和限选的形式开设人文素质课程。通过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心理等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和心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比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对全体一年级新生在第一学期开设必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大二第二学期开设限选课《大学生就业指导》,对有效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掌握求职应聘技巧、提高自身竞争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学校要重新调整教学计划,根据高职教育特点设置一定比例必修或选修的人文课程,如文学欣赏、艺术欣赏、哲学等,丰富人文素质教育内容。

(2)教书育人,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专业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爱岗敬业的意识、吃苦耐劳的能力、精益求精的品格,发挥专业课在提高人文素质中的作用。

(3)丰富人文素质课程形式,提高教育实效。人文素质课程绝非简单的理论阐述,更重要的是要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通过活生生的案例和实践锻炼,使学生提高人文素质,体会人生哲理,坚定理想信念。课程形式可以设为理论研讨、参观调研、专题讲座、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特别是要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特色,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2加强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校园文化是学校人文思想和经营理念的表现,是全校师生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很大的作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应更注重实践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有力促进人文素质教育。比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每周开设的《人文素质大讲堂》,邀请了国内诸多知名专家为全校师生讲学,效果甚好,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已经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对策探讨 篇12

一、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1、基于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在需要。高职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也面临挑战。天津职业大学校长董刚在2011 年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全国高职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指出:现在的高职高等教育特性有些缺失, 高职是工具导向还是人文导向, 这是关键。因此, 新形势下, 高职教育改革必须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在开展技能教育的同时还要将人的全面发展同素质教育相互融和,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修养和道德品质, 而这又恰恰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2、基于提高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着眼于人终身的最大发展。1990 年,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关于人的发展报告》中指出:“人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的协调、全面的发展, 这种发展既要满足人当时的发展需要, 又要保证其身心和谐、均衡、持久的发展力不受损害。”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指力则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不仅要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 而且要让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具备较强的发展后劲力。

3、基于满足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客观要求。当今, 企业在选聘人才时把人文素质放到一个很高的位置。如联想集团对用人的要求摆在第一位的是正直、第二是进取、第三是有才;三一集团企业文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先做人, 后做事”。在用人单位看来, 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如专业知识、技能不足可以通过入职培训迅速得到提高, 但人文素质如品行修养、心理素质等却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具有很强的后发潜力和持续作用力, 决定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是否能很快地适应环境, 是否具备很强的可塑力和竞争力。

二、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1、办学理念存在偏差。高职院校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导向作用, 存在着功利主义倾向, 课程教学方面都是单纯地围绕市场转动, 把高职教育当成了某种特定职业的场所。正如爱因斯坦曾指出:“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 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 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这种办学理念下培养的学生仅仅只是受过良好训练的“工具”而已, 从本质上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本有之义, 因此是失败的教育。

2、文化底蕴不够深厚。我国现有高等职业院校1000 多所, 近一半是在2000 年以后由原来的中专、中职组建或升格而来的, 因此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的高等职业教育呈现起步晚、发展快、历史短、底子薄、校园人文氛围不浓, 校园文化没有特色等特点。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 出现照搬原来中专中职模式或向本科院校进行简单移植的现象, 或者只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把校园文化建设简单的等同于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 忽视校园文化建设中根本性、基础性的部分——精神文化建设, 甚至有人指出现在的高职院校是“文化的沙漠”。

3、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高职院校自成立以来, 很多课程设置都是围绕专业技能培养方面转动, 人文教育方面存在课程学时比例少, 规模小, 教学安排不甚合理、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比如:高职学院的人文课程数量偏少, 人文课程的设置内容多趋于政治化倾向。据我院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的调查问卷显示:调查中有81.3% 学生认为开设人文课程非常有必要。这表明高职学生自身对人文教育有着很高的期待, 非常希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但又有55.2% 的学生又认为目前学校开设的人文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 针对性不强。72.5% 的学生希望开设传统文化、专业文化、社交礼仪、人际沟通相关方面的课程。

三、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当前,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培养要实现新的突破, 关键一环就是要转变思想观念,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由单一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使人文素质培养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 立足学生发展实际, 有效地增强人文课程体系的时代性、灵活性、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 多运用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式, 充分挖掘学生的品性特点, 最终提高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提升校园文化底蕴, 深化校企文化融合, 形成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个人人格的塑造、价值观的形成、思想品质的内化很大程度在于文化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提升校园文化底蕴, 要准确定位, 长远规划, 努力营造与高职院校地位、特征相适应的校园文化氛围, 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要将具体的行业、企业、岗位文化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头脑当中, 实现学生与企业文化零接触, 强化企业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从而进一步磨练学生的意志、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独立发展能力, 使职业角色的共性素养与个性特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3、发挥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创新第二课堂活动, 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多种教育途径, 把人类优秀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科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内在人格气质的一种教育理念。为人师者, 要身先士卒, 要做表率, 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 增长自身的文化修养。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用自身的言谈举止、工作态度、品性修养引导学生。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活动育人的作用, 在实施过程中, 坚持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自主选择参与为原则, 以内容丰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特点, 通过人文讲座、读书活动、重大节日、社会公益、经典诵读、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 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http://news.xinhuanet.com, 2012-11-9.

[2]朱振国.高职教育须求突破[N].光明日报, 2011-12-5.

[3]喻永均.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与培养途径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 (3) .

上一篇:抽油系统下一篇: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