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修养

2024-10-04

人文素质修养(精选9篇)

人文素质修养 篇1

在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号召下, 职业教育如同久旱逢甘露的禾苗茁壮成长起来。但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怎样呢?怎样提高中职学生的素质呢?专业素质当然是专业课的任务, 而人文素养是语文课不可推卸的责任, 是中职语文教师迫切需要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现在的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低落, 学习效率低下。学了十几年的语文, 却写不好一张字条, 字迹潦草, 语句不通, 格式不正确;与人交流缺乏基本的常识和端正的态度, 说话不流畅, 对长辈没礼貌, 坐立行走的姿势不正确;阅读面狭窄, 唐诗宋词过时了, 名著更没有意思, 精神上的追求匮乏到了极点。他们热衷于电子游戏, 网络聊天, 追逐时尚, 崇尚名牌;更有甚者谈情说爱, 打牌赌博, 抽烟喝酒, 这更是精神贫乏、心灵空虚的极端表现。此类现象不一而足, 却传递出相同的信息: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每况愈下, 不具备基本的语文能力。“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失策”, 也是职业教育的悲哀。

二、中职生缺乏人文素养的原因

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于中职教育来说是一个常做常新的课题, 中职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也是多层面、多角度的, 下面主要从学校方面加以分析和探讨。

学校教育是培养中职生人文素养的主渠道和重要形式, 但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有失偏颇。近年来,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生源不仅数量越来越少, 而且质量令人堪忧。毕业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很多中等职业学校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 一方面不得不降低招生标准, 很多入学新生在知识、能力和人文素养方面远没有达到一个初中毕业生的水平, 从而加大了教育难度;另一方面奉行“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过分注重专业知识的强化和专业技能的培训, 忽略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这对中职生以后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更主要的是, 学校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做出相应的调整, 每学期每周4~5节语文课的标准永远不变。而教师上语文课的模式也一成不变, 注重知识的讲解和灌输, 而不注重语文能力的提高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三、提高中职生人文素养的对策

1、改变中职学生的观念

中职学生对文化课学习热情不高, 觉得专业才是“主科”。首先, 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变被动为主动, 找寻与专业的相通之处及对专业的帮助, 引起学生足够重视。比如课本上水浒中的鲁智深是一个性格十分暴烈的人, 这种性格使他在打仗, 不畏生死;红楼梦里林黛玉则多愁善感, 设想如果我们将鲁智深和林黛玉调换一下, 让鲁智深吟诗, 让林黛玉打仗, 那么结果会怎样?所以, 不同的专业需要不同的职业性格。充分发挥语文这门基础学科在中职教育中的服务性功能, 为就业做好准备。很多古代诗篇都具有浪漫主义情怀, 为学生的心灵打开了一扇扇窗, 去体会博大的胸怀, 开阔的胸襟, 人生的高级趣味。中职生在网络信息迅速膨胀的当下, 由于接受的各方资讯鱼龙混杂, 容易产生是非混淆的问题, 尤其是在备受父母呵护中长大的90后孩子缺乏对于祖国的热爱和他人的关爱和宽容, 这都需要教育工作者去正确引导。特别对于素质普遍不高没有升学压力的中职生来说, 如何引导他们用恰当的方式将所学之长报效于祖国和人民更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学虽不同于思想品德课程对于思想意识的系统影响, 但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2、改革教学内容

开放教学, 扩充人文资源。中职是面向就业的教学, 没有升学压力, 也没有教学上的诸多条条框框。教师要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 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开拓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重视不同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 组织充分体现民主学习的教学活动。针对文章内容,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形成探究之势。不管是否符合教参提示之意, 学生只要有自己的见解, 可自圆其说的, 都应该得到肯定。当然, 教师要能控制局面, 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 做个健康的人。教师还要打破封闭的语文学科知识体系, 学生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对教材的内容可根据实际进行改换、增删, 使学生从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获取知识。中职语文教学应注重课程的整合, 有机渗透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论理学、语言学、艺术、数学、音乐、美术、自然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使他们走人到情境之中, 以丰富的人文知识, 提升“内驱力”。

3、创造思辨的课堂氛围

弗莱雷认为:“只有通过交流, 人的生活才具有意义。只有通过学生思考的真实性, 才能证明教师思考的真实性。”人文教育的特殊性不像自然科学知识那样可以简单、直接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因此。抓住核心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开展口头讨论和书面讨论, 让学生敢于思考, 乐于思考, 引发他们对生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生活意义等问题的沉思和追问。

4、创设情境, 提升审美能力

文质兼美的中职语文课程, 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因素, 在提高修养、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弘扬人文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师可利用范文中蕴藏的丰富的文化内容、人文精神, 创设佳境, 营造人文氛围。教学中, 教师要声情并茂地给学生示范朗读, 让学生如同亲眼目睹, 亲耳聆听, 去发现, 去感受, 去品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人情美、自然美、语言美。教师教之动情, 以情感人, 学生则会学之生情, 感情得到升华, 理性得到发展, 潜能得到开掘, 心灵得到陶冶。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打破教室的限制, 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 到图书馆、因特网等等领域学习, 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人文知识。语文课堂中师生共同创设育人环境, 对塑造健康人格, 陶冶人的情操, 提高审美能力, 有极大的作用。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 又是覆盖面最为广泛的, 上至天文时空, 下至地理人文, 俯瞰芸芸众生, 包罗世间万象。因此, 我们可以从很多种角度把语文教学的内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这样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人生。

人文素质修养 篇2

随着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当Internet全面介入日常生活后,人们已经感受到互联网的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与乐趣。信息化不仅仅在网上购物方面影响着日常生活,也在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管理、电子支付、现代物流、技术交流等诸多方面影响着生活。比如很多大型的集团公司都建有自己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而这种以网络为载体的办公模式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比如大家日常使用的城市交通卡、银行卡等,也是应用到了电子商务的电子支付功能;而我们正在参与的网络教育,则是它在技术交流方面的应用。

当然在以上诸多方面中,电子商务介入人们生活最深入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网络购物的兴起与发展。2003年阿里巴巴模仿ebay打造中国的商品交易网络平台-淘宝网,为商家到个人、个人到个人搭建一个网上交易平台,那时候淘宝知名度、网购的影响力还比较有限,2003年全年交易额仅2271万元。然而经过10年的发展,2013年淘宝、天猫总交易额已破1.5万亿,而2014年双11活动当天交易额即达571亿。短短10年交易额激增了六万多倍。不只是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等也在逐渐发展。由此可见中国电商的迅猛发展。

现在,随着手持移动端的技术快速发展、成熟,移动商务也逐渐深入人心。2014年双11当天天猫总交易额571亿元,其中无线端交易额达243亿元,占总交易额的42.6%,体现了无线端的强劲发展势头。移动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方式,利用了移动无线网络的优点,是对传统电子商务的有益的补充。尽管移动电子商务的开展还存在不成熟的地方,但是与传统的电子商务方式相比,移动电子商务具有诸多优势,发展和普及速度很快。移动电子商务因为拥有方便、不受时空限制、开放性、包容性、易于推广等因素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因此其潜在用户规模极大。在未来可以预见的时间内,移动电子商务必将成为电子商务的主流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观《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研究》视频感想

科举制度,在中国自605年起实行至1905年终止,整整持续了1300年之久。在中国历史上曾经闪烁过璀璨的光芒,也因腐朽落后,受到了新文化人士的批判。然而,即便如此,在科举消亡了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仍能感受到科举所沉淀下来的力量。

正如有句哲学名言,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科举在中国存在了1300年之久,自然有其必然的道理。

就选官制度而言,科举是继两汉察举、征辟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后的一个伟大而超前的创举。科举制度领先西方文官制度足有一千余年。科举的出现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不以推举为选官标准,而是以科举成绩为选官的依据。它的出现打破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打破了世家政治、门阀政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员素质与行政效率;保证了统治阶级行政人员的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稳定;以成绩为选官的标准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体现了用人唯才、唯贤的思想,减少了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同时科举有利于重学风气的形成,使中国的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但是,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之后,为了迎合统治需要,科举制度也逐渐变的呆板、僵化,甚至腐朽,科举制度的弊端也日益凸显。由于科举规定用固定的格式作文,科举考试逐渐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科举考试造成了师门关系的盛行,容易导致官场结党、腐败,不利于公开公平公正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文化心理,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诸如范进等悲剧。

浅谈护士的人文修养 篇3

1 语言文字修养

语言文字是信息传递的工具, 是人际交往的工具, 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语言文字修养集中体现在读、写、听、说四种语言能力, 这些能力都要经过长期的、大量的语言运用的训练和实践方能提高。所以护理专业所开设的语文课及人际沟通课都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课, 更重要的是体现能力的训练。

2 人际关系修养

人际关系修养是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问题的实践过程中, 也就是在人际关系交往与沟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与提高的。与人际关系直接有关的人文知识主要有文明礼仪知识、心理学、沟通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2]。

3 伦理道德修养

它与人际关系修养是密不可分的, 良好的人际关系必以双方认同并遵循的伦理观念的道德行为准则为基础。伦理道德教育除通过一定的伦理教学以提高道德认识之外, 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培养道德情感, 强化道德意识, 形成稳定而一贯良好的道德行为。

4 文学艺术修养

文艺修养是通过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活动, 即通过审美活动而逐步培养提高的。文艺鉴赏的教育性是从美感享受中获得的, 能深深打动人的情感, 因而其影响和作用是潜移默化, 长久而深远的。对于护士来说, 文艺鉴赏能提高她们的观察、认识、理解能力, 这对整体护理无疑是有益的。

5 文化传统修养

包括历史、地理、民俗民风、民族的传统等方面的知识积累和修养。护士的服务对象来自于社会的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 他们的社会关系、经济条件、政治文化背景各有不同, 甚至还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所以现有“多元文化护理”之谈[3]。因此, 历史、地理和文化传统修养对于护士从事整体护理是很有意义的。

6 理性思维修养

这是最高层次的人文修养, 主要包括哲学、逻辑学以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修养[4]。前述五个方面的人文修养都是提高理性思维修养的基础。理性思维修养在能力方面的表现是善于进行分析综合和推理概括, 在观察各种现象时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善于发现规律, 这种能力对于护理诊断和护理干预特别有用。

7 小结

以上六方面的人文修养虽有层次上的区别, 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最后在一定水平上融为一体。一般说来, 人文修养水平高的人, 在人格方面具有丰富性, 在个性方面有独立性, 在处事方面有预见性, 在工作方面有计划性, 在思维方面具有独创性, 在写作方面具有理论性。因此, 应重视护士人文修养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田民.护理教改的意见[J].教学与实践, 2005, 28 (5) :46.

[2]林晓云, 桑未心.护理教育改革的建议[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1, 18 (4) :27.

[3]孙全冬.浅谈多元文化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7, 13 (3) :38.

护理人文修养与礼仪 篇4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护理人文修养与礼仪》课程

考核要求

作业内容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1.电话形象:电话形象是人们在使用电话时的种种外在表现,是个人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2.倾听:就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

3.护理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在护理过程中,彼此借由思想、感情、行为所表现的吸引、排拒、合作、互动之关系。

4.面试:是一种经过组织者精心设计,在特定场景下,以面对面交谈与观察为主要手段,由表及里测评考生的有关素质的一种考试活动。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请说出患者的义务。

答:

1、患者有保持和恢复健康的义务。

2、患者有积极接受、配合治疗的义务。患者不应该消极对待自身疾患甚至无理拒绝治疗,同时还应尊重医生的劳动,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

3、患者有支持医学科学发展的义务。

2.简述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

答:1)焦急心理。病人到医院就医,求治心切,希望尽快办理就诊手续,缩短候诊时间。一般都经过挂号、候诊、诊断、检查、交费、取药、治疗等过程,如人多排队,就会产生焦急心理,甚至引起医患关系紧张。

2)紧张心理。有的病人首次来医院就诊,对医院的环境不熟悉、就诊程序不了解,加上对自己的疾病能否治好的担心,会产生惧怕、担心等紧张情绪。

3)急躁心理。由于病人希望医护人员尽快明确诊断,或者害怕病情加重,往往对疾病的治疗表现出急躁情绪。

3.简述护理礼仪的特点。

答:要全体护理人员的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必须按照本行业的行业规则,对自己的仪

容进行必要的修饰和维护面部洁净、自然、美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用手的机会更多,在正常情况下,不允许护士的手臂上总是皲裂、粗糙、红肿、长廯创,或者创伤不断,所以要注意手臂的清洗和保养。护理人员的头发是人们脸面中的脸面,对任何人而言,其头发在人际交往中能否保持清洁。护理人员的化妆淡雅(淡妆上岗)、简洁(主要是嘴唇、面颊和眼部)、得体、庄重、美观。

4.请说出站立时禁忌的姿态。

答:①两脚分叉分得太开;

②交叉两腿而站;

③一个肩高一个肩低;

④松腹含胸;

⑤一支脚在地下不停地划弧线;

⑥交腿斜靠在马路旁的树干、招牌、墙壁、栏杆上;

⑦不停地摇摆身子,扭捏作态;

⑧与他人勾肩搭背地站着;

⑨膝盖伸不直。

5.简述护士称呼患者的原则。

答:护士称呼患者的原则是:① 要根据患者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力求准确,恰当。

②避免直呼其名,尤其是初次见面呼名唤姓不礼貌。

③不可用床号取代称谓。

④与患者谈及其配偶或家属时,适当用敬称如“您夫人”、“您母亲”,以示尊重。对避讳语要用委婉方式表达。如腿瘸,可代之以“腿脚不方便”;患者死亡,用“病故”、“逝世”,以示对死者的尊重。还有正确运用礼貌性语言,保护性语言,治疗性语言以及注意口语的科学性,不说空话、假话,不模棱两可,不装腔作势,自然坦诚地与患者交谈。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通过学习,谈谈你对学习护理人文修养与礼仪的感受和体会。

答:我个人认为护士作为一个没有翅膀的天使,更应该容貌服饰端庄大方,言行举止优雅得体。护士应该淡妆上岗,提供微笑服务,这种笑应是发自内心的。护士礼仪是一种职业礼仪,是护士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行为标准,是护士素质,修养,行为,气质的综合反映。护士的工作比较特殊,如果你做不好你的工作就是对病人的不尊重,对生命、对健康的不尊重,尊重是相互的,你没有尊重别人,也别奢望别人尊重你。

2.您怎样看待护士的职业尊严?

人文素质修养 篇5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进行审美教学

教师如果想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需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其中,而不是敷衍和不注重实际效果的营造。学生只有真正地参与其中才能真正落实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和表达权。学生期望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渴望在课堂上发表意见并得到大家的肯定。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一心理活动,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最大的尊重。同时要重视学生所拥有的巨大潜能,采取“平等、宽容”的态度,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放松的学习环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就学生近期的心理情况进行辅导。不能一味地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及教师进行审美教学打下基础。

以鲁教版第二册中《林黛玉进贾府》的课文为例,《林黛玉进贾府》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的选段,讲述了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背景、情境以及林黛玉的心理活动。通过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林黛玉的性格。“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这首诗表面上描写了白海棠的高洁白净,但其实是表现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以景寓情。教师可以通过这首诗来进行审美教学,引导学生分析诗中蕴含的文字美和意境美。

氛围的塑造是很重要的,每个学生都希望有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所以作为教师要懂得如何更好地把握学生这种心理,在语文审美教学时多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参与感会大幅度提升,不但提高了自身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带动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审美教学效率。

二、通过分析课文,体验美

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典型美。这些都是需要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思考的。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语文课文来体验美的存在。在进行审美教学时教师需要透过教学来引导学生认识到优秀文章是如何塑造的,即除了基本的结构还需要优美的句子以及精美的语言。教师需要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进行审美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联想能力,通过对课文进行分析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以鲁教版第二册《荷花淀》为例,全文展现了作者的多情与含蓄,整篇文章侧重对细节的描写,开篇先对环境进行描写,为下文的叙事做铺垫。“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生动的画面,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文字的美感。通过列举这种环境描写,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好的描写是不需要太多力度、太多点缀的,只要文字能够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整篇文章就是成功的。

又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我们都不陌生,因为这是一篇描写景色、描写荷花的佳作。朱自清先生运用细腻的笔法和独到的视角为我们呈献了一场文字盛宴。全文有多种表现手法如比喻、抒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等。教师需要对这篇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分析每句话所用的表达手法,并引导学生在写文章、分析文章时应借助恰当的表现手法提升整篇文章的美感。

恰当的比喻和描写会提升文章的审美水平,学生在分析文章时首先要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出发,其次再从文章所展现的作者的思想特点出发。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在体会美的同时要置身其中,借助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整个审美过程中感受到喜悦和发自内心地对文字的满足。通过对课文进行分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写文章时采取正确的方法,不能为了写而写,也不能一味地套用先贤名家写文章的方式。而是要具有自己独到的视角和独特的写作方式,在体会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并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通过课外阅读、写作,创造美

高中审美教学除了营造审美的教学环境,分析先贤名家的文章之外,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和写作中创造美。创造美是审美的一个转换面,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举出很多具有美感的文章,但是教师却不能保证学生真正了解并掌握了其中的美。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对美的认识和内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把课堂上所学到的审美方法运用到自身的创作当中,激励学生在模仿中创新。

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厚积薄发”,只有大量地阅读美文,不断地积累优美的句子,才能在写作时思路犹如泉涌。像《赤兔之死》这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如果这位考生没有充分地掌握《三国志》,那么他是不会在高考中呈现这么优秀的文章的。所以要想成功就需要平时不断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积累中创新,首先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使学生的身心处在一个最佳的状态。其次要在语文审美教学中设置故事悬念,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高中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在阅读时往往会对书中情节的发展或者人物的命运产生关注,所以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一心理设置一些悬念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探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内在的已知和未知的矛盾,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主动探究未知领域的积极性。在阅读积累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指引,并且要对阅读积累之后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做一个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审美角度。引导学生需要寻找适合模仿的优美文章,让学生认真分析文章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体现的思想感情,同时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在训练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此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突破束缚,冲破写作的条条框框,寻找写作真正的意义,不要被原有的写作模式束缚,可以挑战作文权威,挑战名家权威,在自己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模仿出新,不断成就属于自己的辉煌。以高考作文《孔雀东南飞》为例,这是一篇满分作文,在高中课文《孔雀东南飞》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创作,具有自己的思想也具有独到的见解,所以这篇文章成功了。

榜样激励,考验班主任的人文修养 篇6

榜样示范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手段,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需要我们班主任结合时代要求和学生特点进行思考,并不断改进和创新榜样教育的手段和形式,让它焕发出有效教育的生命力。

一、榜样教育应具有时代感

榜样既有历史的,更有现实的。在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了无数值得人们学习的榜样。在学校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谦让教育,往往就会说到“孔融让梨”这个典故;对学生进行刻苦学习教育,就会说到“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故事;说起学习环境的重要,就会谈到“孟母三迁”的传说。所以,一个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整整十二年,学校老师甚至连家长都拿这些故事来教育学生,学生反复听这些故事,怎么会不反感呢?

榜样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不管在哪个时期,都不会过时。但榜样的选择与渲染也应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感。这就考验着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和人文素养。所谓时代感,即所选择的榜样最好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当下社会改革发展中涌现出了许多为学生所喜爱和接受的优秀人物,如体育健儿刘翔、姚明等,如果教师多介绍这样具有时代特点的榜样事迹,就能吸引学生更多地对榜样进行关注和了解,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当今社会中各行各业不断涌现的时代楷模,搜集他们奋斗的故事,洞悉他们成功背后的精神,引导学生把握榜样的精神内涵,学习榜样的崇高品德,激励自己百折不挠、积极进取。

二、榜样教育应体现亲近感

传统的榜样,往往都是一些高、大、远的杰出人物。所谓“高”,即威望高,全国甚至全世界都知晓;所谓“大”,是个大人物,如革命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教育家、发明家等;所谓“远”,就是离学生的生活很“远”,让学生感到遥不可及。当然,笔者并不反对把这些杰出人物作为学习的榜样,传统的榜样教育在今天仍有必要。但是,如果班主任能够在学生的生活视野中,树立一批学生看得见、听得到、能感受的榜样人物,这既是对传统榜样教育的继承与完善,也是遵循学校德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基本原理的生动写照。

榜样教育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有时候,学生身边的榜样所发挥出的教育魅力是无穷的,对学生思想和心灵的触动是深刻的。因此,不少优秀班主任,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寻找身边榜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到,榜样其实也是很普通的人,榜样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努力,我们每个人就有可能成为别人心目中的“榜样”。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增进学生间的情感和友谊,实现共同进步。

三、榜样教育应彰显草根性

“草根”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焦点。其意指最基层、最一线的普通平民,经过自身长期的奋斗和积淀,实现了事业的突破或成功,因此成为广大公众所关注的、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如草根明星、草根作家等,中国十大感动人物中也不乏草根人物。“草根”的普遍、普通、基层、原生态、顽强、成功等特质,正是与当今青少年学生追求个性、争胜好强、追求成功的心理特征相契合,因而把优秀的“草根”人物作为学生的榜样更具有适切性、感染性和迁移性。因此,班主任在开展榜样教育时,不仅要关注传统的榜样形象,还要引导学生聚焦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草根”人物,挖掘他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树立远大理想、确立人生目标、敢闯敢干、追求成功、服务社会的时代精神。如,有一位班主任在一堂“追逐梦想”的主题教育课上,例举了深受观众喜爱的“大衣哥”朱之文的故事。因为家境贫寒,朱之文只读到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但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忠实于内心对音乐的热爱,经受住各方的压力,勇敢、执着地追逐自己内心的梦想,凭借自我的努力,终于一举成名,成为受大众喜爱的草根歌星。有地位了,也有钱了,但他又不忘家乡,拿出几十万元资助家乡孩子读书,又出资为家乡修路……由此成为受人尊敬的草根明星。这就是榜样教育的极好素材,通过提炼完全可以成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生动教材。因此,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要把握时代的节奏,与时俱进,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育人的素材。

四、榜样教育应遵循自主性

任何教育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参与为前提,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学生是榜样教育的主体,班主任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育过程中要创设情境,提供契机,引导学生主动实践,自觉反思,积极体验,深刻感悟,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榜样教育的主人。如,在榜样的选择中,班主任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立足生活,面向世界。通过社会观察了解、网络媒体搜索等渠道,发现和寻找自己心目中的榜样。

值得一提的是,当今社会,青少年学生往往对歌星、影星很崇拜,选择自己喜欢的对象作为偶像,并在生活中处处模仿。对此,班主任首先要理解、尊重学生的选择,不能以“不准”、“不能”、“不可以”等字眼去做硬性规定。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偶像身上的优良品质,让偶像传递积极的正能量。如了解他们今天成名、成功背后所倾注的心血,了解他们对梦想执着追求的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没有付出,哪来成功”的道理。同时,通过对偶像的深入了解和全面分析,让学生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偶像是人,在其身上也会有缺点或问题,要学习他们的优点、长处和奉献精神,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正如孔子所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从茶文化看大学生人文修养 篇7

1茶文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人文修养

一般来讲,茶文化的本质是将茶叶的自然属性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人们所孜孜以求的高贵品质、道德修养以及高尚人格等赋予茶叶及茶事活动中,不仅能有益身体健康,还能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引导人们确立好的行为习惯,并增长个体见识,提升审美情操,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不断发展,这充分展现了茶文化所具有的人文修养方面的功能。将茶文化运用到大学生人文修养中,对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态度与未来发展目标,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讲,茶文化对提升对大学生人文修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多项改革有序推进,难免会有一些消极的价值理念通过多种路径对大学生个人思想产生影响,比如有的大学生因为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以及爱情不如意时,就会出现自卑、焦虑、孤独、沮丧等负面情绪,有的甚至会做出过激行为,缺少对自身心理调节与疏导能力,由此可见,大学生的道德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然而,大学生通过学习茶文化,能正确看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进而调整人际关系,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对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精神困惑,这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稳定社会秩序等将发挥重要的建设作用,因此,茶文化能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2]。

1.2更好进行修身养性

茶文化的实质需要通过茶来进行感悟,并与人的追求相关,让人们通过感官去体验感悟,去探寻未知领域,帮助人自我认知、进而实现自我超越。茶道的精髓是“茶利礼仁”、“茶可行道”,尤其是懂茶的人能从“洁性不可污”中汲取灵感,通过饮茶而实现自我的醒悟,这一自省能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并看待自我与他人,个体的思想品质将对社会的运转发生积极作用。人们立足社会的基本道德品质是诚信、仁义,然而,由于多个方面的原因,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出现了诚信危机,在高校学生中表现为考试作弊、在择业的过程中伪造证件、任意毁约,这也充分展示了大学生在诚信方面的意识淡薄,所以,在新时期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情操教育、道德修养等方面,将成为迎接新时期挑战、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茶文化中倡导的精神是以德为中心,强调人的品德、思想以及个人的修身,注重人的群体价值,提倡团结、无私奉献,对进一步提升大学生人文修养具有重要价值[3]。

2茶文化中蕴含的人文内涵

2.1茶文化是物质与精神之美的融合

茶文化的物质之美强调的是茶本身的色、香、味,茶叶的颜色清新怡人、香气轻盈悠远、味道清冽干爽。品茶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精神之美则注重品茶意境之美,强调正是因为茶的干爽与清香,让其带来愉悦的感受,并由此所出现的意境,意境之美能将烦恼的心情、紧张的压力等带入到闲适、轻松的氛围内,并且由饮茶所产生的诗、画等的艺术作品则能进一步升华意境。比如杜甫的《重有何氏五首》之三就谈到了他与友人一起品茶时的愉悦之情,将环境描绘得如此雅致、清新。

2.2茶文化汇聚了“中庸、和谐”与“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茶文化中孕育着丰富的哲学理念,最为突出的是儒家传统哲学思想中所具有的中庸、和谐的思想,尤其是“和”,其强调理性节制与恰到好处是事物两端间的平衡。中庸从本质上来看,反映的是对立中求统一,将事物保持在相对稳定秩序中,是强调事物内部矛盾的双方和事物、外部间保持的稳定的存在状态。茶文化中蕴藏着儒家的中庸、和谐思想。茶性本身平和,饮茶之人在饮茶时,能感受到平和与轻松的氛围,饮茶是去感受平和的意境。儒家将这一思想引入到茶文化内,注重在饮茶中开展思想的沟通,营造和谐的氛围。道家提倡“道法自然”,表明最高境界的“道”也是要“法”自然,这就充分说明,自然才是道家所推崇的最高哲学境界,所有的事物都应效法自然,并能获得适应自然的规律,在茶文化中,饮茶是人和自然之间开展的直接性交流,从品茶的过程中,去感受到自然的奇妙,进而领悟自然的真谛,感受人和自然之间汇通的精神享受。

3茶文化提升大学生人文修养的路径

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修养资源,但在短时间内就达到效果相对较困难。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教育后发生的作用,所以,要尝试将茶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并作为长久工作来做,进而发挥其人文修养的作用。

3.1设置茶文化公选课,强调茶德精神

通识教育在大学生人文修养培养中处于重要地位,为此要在高校的公共选修课中设置茶文化课。我国的茶文化课内容丰富,并且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在进行茶文化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向大学生介绍茶的起源、产地以及发展历史等,让学生对茶有大概的了解,然后再通过讲述茶文化史上出现的名人、书籍、典故、饮茶习俗、名茶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茶叶人文与历史方面知识的掌握与了解。此外,还要强调茶德精神。我国茶德精神包含“和、敬、美、廉”,茶德精神的核心是“和”,不仅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和谐,还包含人与社会、与自我间的和谐。在人的和谐方面,要注重对人际关系的调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共处,待人宽厚、诚恳,彼此之间相互关心与理解,做到团结、友爱,与人为善,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在和自然的和谐方面,也要保持健康心理,强调自信自尊,积极向上的心态,科学处置人与自然、与社会间的关系,这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底蕴[4]。

3.2设置茶文化体验中心,鼓励大学生开展茶文化相关的研究

大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茶艺、茶道的学习,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去感悟茶文化的丰富内涵。让大学生在感悟茶文化的过程中,能细品蕴含的茶文化精神,能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去深入了解茶文化,为弘扬茶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还要鼓励大学生从所学专业知识出发,对茶文化开展相关的调研与研究,比如历史专业的大学生可以开展茶文化、茶习俗等的研究,而市场营销类专业的大学生可以开展茶文化品牌的推广与茶叶的销售等,让茶文化能进一步接近大学生所学专业,这样就能激发大学生学习、体验茶文化的积极性,发挥茶文化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功能。

3.3开展一系列的茶文化活动

在上面谈到了设置茶文化体验中心以及鼓励大学生结合专业实践开展茶文化的研究,也可以通过开展茶文化活动,帮助大学生提升对茶文化的理解与体验水平。一是围绕茶文化开展专题讲座,邀请茶文化方面的研究专家开展我国茶叶发展历史、茶文化和我国茶叶对世界的贡献等,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茶与健康”方面的专题宣传活动,指导大学生通过摈弃相关的酗酒等陋习,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三是通过邀请专业的茶艺表演人员,进行茶艺表演,给大学生直观呈现茶文化的魅力,还结合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开展“无我茶话”活动,让大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茶”和“无我”精神的至高境界,并能深刻理解“一壶清茶”的深刻内涵,帮助大学生从茶文化中去感悟茶的审美意境,陶冶情操,提升茶文化对大学生的感染力。四是开展茶会方面的活动,通过让大学生了解备茶、泡茶、品茶等的具体实践过程,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感恩理念与团队精神,帮助学生掌握茶艺的基本礼仪,培养其虚心求教、互助合作的精神,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深刻领悟茶文化的丰富的内涵,提升精神境界,也就是借助茶文化能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全面提升大学生对美的鉴赏力、感受力与创造力,提高人文修养。

4结束语

总之,茶文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人文修养,不仅能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还能更好进行修身养性,同时,茶文化中蕴含的人文内涵,茶文化是物质与精神之美的融合,茶文化也汇聚了“中庸、和谐”与“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所以,利用茶文化提升大学生人文修养,不仅可以设置茶文化公选课,强调茶德精神,还能设置茶文化体验中心,鼓励大学生开展查茶文化相关的研究,开展一系列的茶文化活动,全面提升大学生人文修养。

摘要: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分支之一,包含社交、修行、艺术以及礼仪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正是凭借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广大学生提升人文修养的重要路径。因此,借助茶文化来全面培养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对拓宽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培养渠道,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茶文化,大学生,人文修养,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凌云,梁慧玲,陈文品.茶文化教学内容对大学生人文素质与思想道德的影响初探[J].广东茶叶,2009(6):29-32.

[2]张加明.中华茶文化与大学生人文修养[J].农业考古,2011(5):69-72+102.

[3]耿密.论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素质教育研究,2009(6):99-100.

人文素质修养 篇8

一、语文教师应有丰厚的人文底蕴

如果语文教学是一座大山, 那么, 语文教师的人文底蕴就是开山的斧子。

若我们教师没有很深的文化素养, 文明的滋润和人文的情怀, 就很难在学生的身上把人类的人文精神传递下去。一些语文教员恨不得把语感变成一个数学公式塞进学生的大脑, 而不是引导孩子们如何从读书中, 从生活中去体验。所以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能把一个知识, 一个概念教给孩子, 而往往忽视了把与之相连的文化、文明、理念传授给孩子。

我们应该牢记, 孩子们只有在读书的活动中找到共鸣形成体验, 最终上升到理性的人文。但是有多少老师和家长让孩子们沉住气去读一部经典文学著作来滋润他们的心田?从而让他们体验到什么是同情与善良。它不只是知识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品格思想的熏陶, 文化底蕴的积淀, 人文素养的提高。

让我们自觉的拿起书本学习, 对自身发出专业成长的“邀请”。让我们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乐观的职业信念, 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特长, 在职业活动中尝试新的工作方法和技能, 通过进修学习不断提高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

二、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性光辉

新课程语文教材的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弹性, 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关注人类, 关注自然和尊重多样文化,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课程资源包括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 国内外的重要事件, 学生的家庭生活, 以及日常生活的话题等, 极为丰富。

可见, 在语文教学中, 文章的内容为创造和谐的课堂人文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们要积极挖掘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 帮助学生思考人生和生命的意义, 使文学真正成为生命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教学过程中, 教可以据此创设教学情景, 让学生置身其间, 感知课文内容, 品味赏析, 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 使学生身心智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促进学生品德能力的健康成长。

《岳阳楼记》里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让人感慨万千,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赏析, 进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让学生树立“我为人人”的责任意识;《公输》的教学可以联系伊拉克战争, 引出全人类的一个共同心愿:诅咒战争, 珍爱和平;《背影》展现的不仅仅是深沉的父爱, 更有那体会深沉父爱的孝子心声。教学杨绛的《老王》时, 本人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感悟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以善良体察善良的朴实真情, 并指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语段, 而且还着力指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 探究文中所蕴含的关注贫苦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 力求做到功利性与人文性的兼顾。在讨论交流人生观与价值观时,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老王“, 学生顿生共鸣, 发言踊跃。两节课下来, 我感到学生不仅基本上掌握了写人的方法, 还提高了思想上的认识, 我相信这种提高一定会进一步深化学生的阅读。一句话, 为实现人在语文教育中的发展, 语文课堂上就不能对人文性有丝毫的忽视。

三、课堂应全员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该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人文素养的形成。

要积极创造人人参与的氛围, 激发学生的灵气。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 以合作共事的方式, 感知课文的语言文字, 产生灵感, 缀合而成理性的认识。所以, 语文课要引导每一位学生充分阅读, 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原初体验, 而不是仅有部分学生在阅读, 部分学生脱离课本乃至于脱离课堂。在教学课文时, 可以依据学生的愿望,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教学。学生希望怎么学, 教师就怎么导;学生会问什么, 教师就采取相应的机智, 以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氛围。教师要经常问自己: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和经验的深化?是否学到了知识, 开扩了视野。

要注重人人参与教学过程, 增强课堂活力。在教学活动中, 全体学生是主体, 教师只能是配角。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手段, 使学生在理念上、行动上愿意并能够参与课堂教学, 产生内化的学习追求。因此, 教师要从人格的角度, 平等对待学生, 乐意接纳学生, 执意帮助学生, 真心赏识学生, 尊重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调动起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力, 达到和谐呼应、时代起伏的感情共振。

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促进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一个好的引领者,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 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在教学中, 让学生进行自行选择对象, 作为学习的比较。我在朗读教学时, 经常请学生互相点评。当学生点评中出现较多批评声音的时候, 我会提请同学纠正, 同时肯定其优点;课文研讨中, 只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努力, 积极举手发言的就肯定, 特别注意成绩中下水平的学生的努力。从不因为答案的不标准或错误就冷落他, 而是告诉他, 只要努力, 你就会和成功越来越近。当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得到肯定之后, 就会产生自己要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 我还注意让学生学会评价, 学会对别人的评价, 学会对自己的评价。这样, 让学生在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中, 得到发展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的首位, 强调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营造语文课堂和谐的人文环境, 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语文教师应有丰厚的人文底蕴;2.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性光辉;3.课堂应全员参与。

关键词:语文课堂,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郭根福.《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演变看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发展》河北教育.2003.10

人文素质修养 篇9

本文基于不额外增加人文教育投入的思考, 提出护理人文修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互动的思想, 探索护理人文修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策略, 以提高护理人文修养教育效率, 促进护理专业学生人文修养的不断提高。

二、高职护理人文修养教育现状

目前, 护理专业大多都开设了《护理人文修养》课程, 将人文知识与护理专业加以整合, 内容涵盖文化学、美学、伦理学、人际沟通等方面, 重点突出护理文化, 培养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然而, 由于高职院校对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目的在理解上的偏差,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同程度的都存在着偏重专业知识的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而对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不够重视, 相应地很少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精力, 《护理人文修养》课程的重要性没有受到学生的足够重视。当然, 这种状况与高职院校培养时间短、学生来源复杂、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和当前就业压力大、有一定的关系, 但不加强道德、心理和艺术等人文素养的培养无疑是高职院校发展中必须的改变的状况, 否则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就相应的不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

高职学生素质基础差异较大, 一部分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较差, 是否辨别能力较弱, 公德意识不强, 人际交往能力欠缺, 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缺乏, 影响了高职院校人文环境的建设, 而缺乏必要的人文环境又影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不能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不能给综合素质较差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和导向作用, 从而不能形成良性循环。人文教育比重较轻, 使得高职护理人文修养教育缺乏必要的人文环境, 是当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护理人文修养教育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除此之外, 由于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也给高职院校护理人文修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网络文化内容丰富、发展迅速、高度开放等特点, 使其影响范围非常广, 影响程度比较深,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渐增, 并“以‘双刃剑’的特制, 深深地影响着一大批青少年的思想和日常行为”, 尽管如此, 但由于网络是新的传媒, 它几乎还是人文教育的盲区, 需要在今后的人文教育工作中进一步探索, 研究如何通过改善人文教育环境促进护理人文修养教育效率。

三、护理人文修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策略

护理人文修养教育需要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作为护理人文环境, 对护理人文修养教育具有重要而直接的影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优化育人环境, 陶冶学生的情操, 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等等。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 “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 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 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 久而久之, 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 学生就会从他律的强制约束转变为自律的自觉追求, 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丰富多彩、美丽高雅的校园环境文化, 使学生因美生爱,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心理。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触景生情, 有利于培养高尚品德, 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朽思想能起到很好的抵制作用。学生在积极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学习, 将有助于提高人文修养, 因而有助于提高护理人文修养教育效率。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如何与护理人文修养教育相结合还需要在护理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首先, 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 解决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问题, 促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更加规范、高效、有序。护理人文修养教育更贴近医患实践, 更加注重与护理工作实践需要相结合。护理人文修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发展, 必须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和基于职业属性的教育规律, 基于高职教育特点、护理工作特点和当今社会病人对护理工作的需求。其次, 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引领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在学校发展目标指导下, 在学校育人原则限制下,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中进行的,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学校的历史积淀形成的, 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体系, 其具体工作内容应包括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的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等。在护理人文修养教育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互动的过程中, 要完善与加强各级部门的组织领导体系, 结合护理工作实践和护理人文修养教育的特点, 勇于探索, 大胆尝试,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文化导向, 为护理人文修养教育提供良好人文环境。

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人文修养不仅需要在人文理念上加以培养, 还需要在具体实践中进行提升, 校园文化活动则可以为人文修养教育提供实践环境。校园文化活动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具有直接影响力的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项文化活动, 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比如举办校园艺术节、科技节, 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举办各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比赛, 以及开展文明活动月、国防教育活动月、学雷锋活动月等系列活动,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拓宽活动领域。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通过一些学生社团来组织进行, 鼓励学生成立各种校园学生社团、学生协会, 比如与体育相关的各种球类协会、武术协会等, 与艺术相关的文学社、书画协会等, 与文艺相关的音乐协会、民乐协会等, 以及以增强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绿色文明环保协会、雷锋协会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实践活动, 注重发挥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在活动策划方面的积极作用, 调动学生社团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发挥学生干部在常规管理、人力组织方面的积极作用, 通过发挥他们的组织能力将大多少学生组织起来, 发挥集体智慧, 运用所学到的专业技术到社区去服务等等, 既可以给学生提供锻炼和发展的机会,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中提高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又有助于增强学生社团活动的活力和吸引力。

四、结论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 它不仅具有教育导向功能, 而且具有凝聚激励功能,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文化导向。护理人文修养教育中要充分认识并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 通过组织文化学习、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红色精神家园等途径来进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融职业性的社会需求与教育性的个性需求于一体, 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护理人文修养教育结合起来, 注重引导, 突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性和护理人文修养教育的特色性, 既在工学结合的宏观层面形成特色, 又要在工作过程导向、实习实训的职业情境等微观层面形成特色, 在实践探索中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养。

摘要:本文提出护理人文修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互动的思想, 通过探索护理人文修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策略, 为护理人文修养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护理教学,护理人文修养,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沈文.护理人文修养[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2008.

[2]蔺敏.护理人文修养与礼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多元素分析下一篇:数字印刷发展现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