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素质修养

2024-06-20

业务素质修养(精选9篇)

业务素质修养 篇1

前言

二外日语课程作为英语专业的一种辅助课程, 在我国的高校中已经开设了相当长的时间, 并成为大学生修习第二外语的首选课程。但现实的二外教学状况可以用“费时低效”来概括。原因是多方面的, 关键问题是师资队伍问题, 特别是教师的素质问题。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政治思想素质, 文化素质, 专业素质, 身心素质。本文拟就师资培训中主要关注的业务素质展开讨论。

1 二外日语教师业务素质解析

教师的业务素质包括学科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自我提高的能力。二外日语教师的业务素质自然涵盖日语语言的交际能力、教学能力和自我提高的能力。高等院校的二外日语教师与日语专业的教师相比, 尽管在内涵、层次、知识面、理论钻研、研究能力等方面有所区别, 但素质的外延是一致的。

1.1 语言交际能力

二外日语教师从事日语语言教学, 首先应该具有外语院系日语专业优秀毕业生的语言能力。高素质的二外日语教师首备的条件是有运用日语从事交际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交际策略能力。

1.1.1 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包括语言技能 (听、说、读、写、译) 和语言知识 (语音、词汇、语法、语篇) 两个方面。教语言的必须首先会使用语言, 要教学生听、说、读、写、译, 教师必须有更高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知识和技能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语言知识, 难于掌握语言技能;光有知识, 不会使用, 会导致“聋、哑”症, 这样的教学必然会失败。

1.1.2 社会语言能力

社会语言能力也有知识 (语用、语境、功能、跨文化、文体等) 和能力 (使用得体、理解无误) 之分。使用语言要得体, 理解无误, 必须了解语用规则, 了解语言的社会功能, 了解语言的使用环境。使用语言要达到“得体”, 还得具有文体学知识、跨文化知识等。听、说、读、写、译正确无误只是低层次的, 交际顺利得体才是高层次的。

1.1.3 语篇能力

语篇通常是指使用的语言——即话语、言语。这里指超出词句界限的语言单位:口语和书面语。语篇能力包括输出和输入。换言之, 就是组篇和解读篇章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篇章知识基础之上的, 如语篇类型、语篇结构、衔接手段等。

1.1.4 交际策略能力

要运用日语进行有效交际, 还必须具备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交际策略知识, 如会话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以及交际过程中使用的修复和保障手段, 并能灵活运用。

上述四个方面构成语言交际能力, 是二外日语语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 是从事二外日语教学的基础。

1.2 二外日语教师的教育能力

一个人无论日语说得多么好, 文章写得多么漂亮, 不懂教育科学, 没有教学能力绝不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只通晓本门学科,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或许可以成为一个教书匠, 但现代教育不再需要只有某种专业知识的教书匠式的教师, 而需要既有专业知识, 又有教育理论和教育能力的教育家式的教师。

1.2.1 教育理论

高素质的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他们必须熟知教育理论, 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语言教师还应了解外语教学理论, 如语言教育学、心理语言学、二语习得理论、外语教学法、语言测试等。具体地说, 他们要了解二语习得的过程、习得与正规学习的区别、学习者的成因与策略;了解各种教学流派及其方法;熟悉语言的评价理论、原则、方式、方法等等。

1.2.2 综合知识

综合知识指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一个外语工作者不仅要能熟练地使用自己所专长的语言, 更要有十分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汉语水平。广博而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多方面的才能是造就高素质教师的保证。那么二外日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呢?笔者认为, 二外日语教师应该具有日汉双语语言知识 (语音、语法、词汇、语篇) 、双语元语言知识 (即讨论阐释语言的语言) 、双语的社会与文化: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民俗人情、习惯嗜好等, 这些都是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密切相关的。

1.2.3 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首先是教学组织能力 (包括课前、课中、课后) , 如教材的选用与处理, 教学原则和方法的选用, 课堂的组织与安排:演示、讲解、提问、答疑, 情绪的调动等。其次是教学手段的运用, 不仅会利用传统的黑板、书本、粉笔、实物, 更要会使用现代的电脑、多媒体、网络等。随着教学高科技的手段越来越高, 教学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是发展趋势。传统的教学手段将逐步减少到消亡, 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带高科技教学手段是高校英语教师的基本功。再次是教学评价技能, 它涉及命题、阅卷、分析、评价等。不懂语言测试, 不善语言测试的教师也不能算高素质的教师。

1.3 二外日语教师的自我提高能力

当今社会, 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日新月异, 层出不穷。高素质的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 就要不但更新知识, 进行科学研究, 且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才能不断完善和提高。这是保证高水准的必备条件。

1.3.1 知识更新能力

要更新知识, 完善自我, 首先要有“开放式”的胸襟, 即随时准备且乐意吸收新思想, 接受新事物。其次是广泛涉猎, 大量阅读, 这是知识更新的重要途径。阅读本学科领域的新著新论, 特别是外语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读书要做到有效, 必须有明确的目的, 注意发掘问题, 充分利用索引, 有审视和批判的眼光, 善于记笔记, 重要书不厌其烦重复读, 读与写相结合, “精”与“泛”相结合, 这样读书一定会有收获。

1.3.2 科研能力

科学研究是自我完善、不断提高的最重要手段。大凡名师大家无不是擅长科学研究且成果非凡者。不搞科学研究的教师充其量是一个低水平的教书匠。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科研型或者“学者型”的教师。

1.3.3 创新思维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 就是以人为本, 培养创新人才。而担负这项光荣使命的教师本人应该具有创新能力。搞科研没有创新思维不可能有真知灼见;读书不独立思考不可能发现新思想、新问题;教书没有创新只能唯书唯上, 人云亦云。当然, 创新思维能力不是想有就有的。在外语专业的毕业生中, 有相当多的人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辨析能力。培养思辩能力要:多读书、多记忆、多观察、多思考、多写作。提倡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 灵感思维,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这样才能逐渐培养这种能力。

2 二外语教师的职务修养

本文提出的业务修养强调的是自我完善和提高。教师的业务修养可涉及业务素质能力的任何方面。但各人所处的情况千差万别, 如学历、经历、经验、条件、环境等等, 侧重点有所不同。高等学校的二外日语教师中, 有相当一部分毕业于非师范院校的日语专业, 上岗前没有经过正规的教师职业培训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 他们的重点应该是提高教育能力。即使是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 也应在教学理论上继续加强。学历层次相对低一些的教师重点应该加强理论修养。

2.1 方法

就在职进修提高的形式而言, 岗前培训、单科进修、助教进修班、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骨干教师进修班、访问学者、高级研讨班、社会实践、短期研讨班、出国进修等。这些都是有组织且多为较长时间脱产进行的。除此之外, 笔者以为还有不少不脱产的在职提高方法, 自我修养主要是指后类方法。

1) 参加学术会议。这是一种高层次的研讨。与会者一般就某一个理论或实践问题,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 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写成文在会上宣读, 不少反映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会议期间与会者还可以互相交流教学经验。

2) 考察学习。带着问题, 有目的访问考察相关学校, 参观学习。

3) 听课、观摩。同事之间互相听课, 观摩别人公开课, 吸收别人的长处。

4) 常规教研活动。如果组织得好, 坚持不懈, 定能收到好效果。

5) 科学研究。这是最佳、最有效的提高方式。科研就是在干中学, 学中干;科研就是有意识地去发现问题, 探讨问题, 解决问题。我们正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成长和提高的。

2.2 模式

2.2.1 学艺式

职业提高有各种各样的模式, 其中最常见的是学艺式。这种模式国目前仍非常流行, 所谓“名师出高徒”潜在的思想就在于此。这种模式之所以流行, 是因为它注重实践经验, 身边有人教导指点, 有可供模仿的样板, 可以很快获得技能与经验。但该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徒弟的一切都是向师傅学的, 那么徒弟的技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傅的能力。历史经验证明, 凡博学多才的人都是取自百家。在现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里, 这种模式显然已不合时宜。

2.2.2 应用科学式

应用科学模式产生于十九、二十世纪的经验主义科学研究成果。它强调科学知识, 通过实验对科学知识试用、加工提炼, 然后把结果传授给实践者, 实践者把这些知识再运用于实践, 以取得业务能力。这种模式本质上是单向的。这一模式重理论, 用理论指导实践, 科学性较强。但最大的弊病是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脱节。科学知识是研究人员的事, 科学家或学者坐在大学校园内创造基本理论, 然后由业务人员应用到实践中去。研究人员不了解教学实际情况, 缺乏针对性;实践者采取被动的“拿来主义”, 许多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

2.2..3 反思式

反思式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流行起来的。反思型教师乐意并且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根源、目的、后果, 以及课堂、学校、社会背景下的物质的和思想的束缚及和激励方式进行反思。反思过程的五大要素:策划、提供信息、争鸣、评价、行动。五大要素连环, 按顺时针运行。策划是自我观察, 收集教学资料;提供信息是寻觅自己教学行为的原则, 寻找教学理论基础, 对自己习以为常的、先前的想法进行质疑;争鸣就是寻找自己想法和行为之间的分歧、矛盾;评估就是寻找不同的行为方式和做法, 以适应自己新的理解;行动就是把新的想法付诸于实践。

上述三种模式相比, 反思式的优点显而易见。学艺式强调的是静态的模仿, 缺乏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应用科学式把研究与实践分离, 强调理论, 忽视经验, 教师处在被动的地位。而反思式, 综合了前两者的优点, 既注意理论, 也强调实践, 更注重科学研究, 发挥教师自己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实践, 批判接受别人的理论, 审视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评价自己的教学结果, 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最终创造自己的理论。该模式体现了科学研究和创新思维, 是自我完善和提高的最有效的模式。

3 结语

由于二外日语课程不可能等同于专业课, 其受重视的程度普遍不高。学校设置的学期课时一般都只是略高于校选课;学生在专业学习十分紧张的情况下, 也难以在二外上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 让日语零起点的英语专业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一直是困扰任课教师的课题。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 就必须格外重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修养的提高。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摘要:二外日语是高校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二外语课程。提高承担二外日语教学任务的教师的业务素质是该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二外日语教师的业务素质包括:日语语言的交际能力、教学能力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另外, 二外日语教师的职务修养也是十分重要的。提高二外日语教师的修养的方法众多, 其常见的模式包括:学艺式、应用科学式、反思式。

关键词:二外日语,业务素质,修养

参考文献

[1]戴曼纯.外语能力的界定及其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6) .

[2]管培俊, 吕杰, 徐全明.我国高校教师培训工作及其评价——新时期中国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之二[J].中国高等教育.2001, (3) (4) .

[3]华泉坤.21世纪对外语师资素质的要求[J].外语研究.2000, (4) .

[4]黄源深.思辩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 (7) .

[5]秦秀白.读书.教书.治学——和青年教师谈心[J].外语界.1996, (4) .

[6]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7]王秉钦.走近成功——论外语人才应具备的三种结构[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 (4) .

[8]伍修权.对外语工作者的希望——《外语工作者百科知识词典》序[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 (11)

[9]杨秀杰.师范院校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J].中国高等教育.2001, (8) .

业务素质修养 篇2

与法律素质修养

学生姓名:张欢

学号:09141011

53院系:信息系

年级:09信息

摘要:既然大学生是具有较高理论素养、把握时代前进脉搏的高级专门人才,因而对

他们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时就不能仍停留在简单说教的水平上,而是要从安邦治国的高度来使大学生认识到道德修养、道德理想对于一个民族、国家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这就说明理解德治观念已成为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一个必要条件。理解德治观念,就是理解“以德治国”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何以可能。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思想教育法律基础

正文:

在全球化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快速提升的今天,社会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当代的大学生作为一个新事物、新思想、新理念接受最敏捷、最迅速的一个群体,又将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呢?

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接受新事物最为迅速的高智能知识群体,其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会有更深刻的时代烙印,呈现出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

综观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思想状况表现在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当代大学生中绝大多数人思想活跃、朝气蓬勃、爱憎分明、目光远大、积极向上,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道德伦理建构中的作用有清醒的认识,他们高度重视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希望学成之后能够报效祖国和人民,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他们赋予为人民服务以新的内涵,并愿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同时,他们也高度注意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关注自我价值,追求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他们还深刻的认识到,为了将来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除了要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中,政治上积极追求进步,注重提高道德修养,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人在逐渐增多。

但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存在着一些不协调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其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热情。在某些大学生中,表现出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不知道是为谁来学习的,没有学习的动力和热情,甚至有的是认为到学校来学习是父母逼来的。不是我要学,而是父母要我学,到学校后是老师要我学。因而,经常出现上课迟到早退,课堂上不注意听讲、睡觉,甚至出现随便逃课现象。其二,诚信和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大学生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诚信和法律意识。有的考试时违纪作弊,打小抄、打手机、找人替考等,已不是个别现象。还有的做“枪手”替别人考试等,助学贷款欠款不还,也屡见不鲜。其三,社会公德意识较差。文化知识层次越高,社会公德意识越强,这是社会的公识。作为文化知识层次较高的大学生,应该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但是有些大学生却不是这样,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重视不够,缺乏检点,不爱护公共财物,不讲卫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损坏公共图书,在互联网上发布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在公共场合行为举止、服饰打扮不得体等,都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其四,互联网信息传媒影响。当前,网络正在极大的改变着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青年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观念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网络无限开放的虚拟空间及其互动性,常常成为大学生交流真实思想情感的场所。信息的超载,常使学生对信息缺乏理性的分析和思考,道德自律和自我约束往往控制不住,甚至脱离现实,沉溺网络,晚上彻夜上网,白天蒙头睡觉,整天精神恍惚,结果荒废学业。其五,不善于交往和不正常交往。大学生在校除了学习,与他们最密切相关的就是人际关系。大学

生的性格日趋成熟和稳定,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因而,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融入到一些实际活动中去,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故在具体的交往活动中表现出团结协作能力较差,心理素质问题较为突出,出现各种交往不适症,造成社交恐惧、抑郁症等。也有的同学在社交中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当某些学生在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不是找班主任或学校解决,而是召集一些知己朋友或社会上的闲杂人员来为自己助威私了,甚至出现双方斗殴伤害事件。其六,艰苦奋斗精神淡化。老一代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中有些淡化,有些大学生生活不够节俭,铺张浪费,花钱大手大脚,在校吸烟酗酒,穿名牌服饰,配豪华手机,组织豪华生日宴会派对等。大学生自立自强,乐于助人,艰苦创业的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

面对如此多的问题,又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众观其中,大多是由各种各样的压力造成的,主要是学习的压力。我国自1997年实行高等教育改革,所有在校大学生都自费上学,毕业后国家不包分配,自谋职业。致使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业出现了竞争激烈的局面,有些用人单位抬高用人标准,强调高学历、高学位、高能力,再加上高校普遍实行奖学金制度,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了未来能否获得优厚待遇的基础。从而,极大的激发了大学生努力学习的自觉性,学习成绩的竞争压力已成为高校大学生主要的压力之一。其次,升学与就业的压力。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因而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了竞争激烈的严峻局面。特别是一些非重点高校和专科学校的毕业生能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就业单位更不容易,就业对他们的压力更大。这就促使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走考研和“专生本”的道路,但考研和“专生本”的毕业生也逐年增多,同样也出现竞争激烈的局面。这就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严重的升学与就业的压力。再次,家庭困难的经济压力。有些来自农村或城镇下岗职工家庭的大学生经济条件较差,生活比较困难。虽然,国家、学校和社会采取多种措施,救助特困学生,使他们能够完成学业。但他们和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相比,在心理上总有些自卑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最后,情感压力。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得到了人们的尊重,社会的认可,期望值也较高。一旦毕业后不能很快就业,找不到一个理想的职业,认为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甚至连一个理想的对象都难以找到。

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的缺陷。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环境,深刻的影响着青年人的成长,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包括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认同感强,践行能力弱;参与意识强,辨别能力弱;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等方面。

当代大学生在个性上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不希望依附于他人,迫切要求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很多事物敢于持批评态度。但他们尚不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心理调适能力较弱,一旦在学习上、生活中、思想上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导致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针对以上后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一要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主渠道作用。二要加强形势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责任感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三要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四要加强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五要努力创建一个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再建设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氛围。然后要创建良好的学术环境。大学是一个学术重镇,要有活跃而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宽松而自由的创新环境,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最后要有良好的文化环境。让大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学校要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优化、美化校园的文化环境,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浓厚的校园

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对大学生至关重要,但是同时也不能忽视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升。

由于学校里有某些学习风气、传统道德和法制教育的不足,致使大学生们的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缺失,主要表现在:一 法律知识不足或对法律一知半解,没有正确的法律观念;二法律工具主义价值取向严重;三强调权利,忽视义务、责任;四法律意识淡薄,崇尚权力,对法治没有信心。

而这些都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其心理上具有明显的成长特征,情绪、情感的自控力较差,带有明显的两极性:强烈性与脆弱性。强烈性表现在:情感容易激动,反映强烈,常因一点小事动辄振奋不已,豪情万丈,敢于标新立异。脆弱性表现在:经不起挫折,容易为不良情绪所左右,情感可能跌落至低谷,意志消沉,悲观丧气。这种心理在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这些障碍包括:第一,认知障碍。比如“德主刑辅”、“法律虚无主义、工具主义”、“有权就有钱,钱大于法”等错误认识,影响着对当代法律制度的实质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正确认识,自觉不自觉地对现代法律意识的导入形成了心理上的抵触。第二,情绪障碍。大学生的情绪容易激动,也容易走向极端或处于低迷状态。对待法律知识的学习时冷时热,凭一时的兴趣,实用主义思想较重,对于法律原则和基本精神、法治理想就明显表示出冷漠的心理,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大部分表现出“事不关己”的心态。有些学生因违法乱纪受到了处罚,还可能产生对抗情绪,一错再错,甚至犯罪。这些情绪障碍直接影响着现代法律意识内化为人的心理品质的效果。第三,行为障碍。并非任何正确的法律认知都可以转化为自觉的守法行为。大学生的“知”与“行”往往脱节,表里不

一。有些学生对有关法律条文背得滚瓜烂熟,重要意义说得头头是道,看到别人违法犯罪也异常愤慨,可轮到自己就言不由衷,说的一套,做的一套,能不能真正知法、尚法、信法、护法、守法就要看时间、地点、事情、人物等具体情况而定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行为障碍,既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结果,又是把现代法律意识灌输到其心灵深处,固定成为指导其法律行为的精神动力的最大障碍。

虽然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低,但是有了优良的方法还是可以大大改善的。例如:

第一,进行法律道德教育。根据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法律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增强抵制有害信息的自觉性和免疫力,规范行为。第二,传播法律先进文化。最后,完善普及法律的体系。为有效的普法提供依据。

业务素质修养 篇3

关键词:高校外语教师,业务素质,职业修养,师资建设

高校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高校教师职业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关系十分密切, 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对社会文明程度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高等学校外语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外语人才的重要使命, 既是学术方面的专家, 又是培养造就人才的行家。这就要求高校外语教师不仅应当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理论知识, 懂得教育规律, 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广大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只有自觉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 通过不断学习、认识、实践、体验, 把对职业修养的内容和意义的认识逐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 才能真正做到“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因此, 不断拓展业务素质, 加强职业修养是高校外语教师永恒的课题。

一、加强高校外语教师业务素质与职业修养的必要性

高校外语教师的总体水平良好。教师的学历层次高、知识视野广、思维活跃。多数人能爱岗敬业, 乐于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外语人才。但随着经济模式的转变, 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举止以及相应的心理状态也发生了变化。例如, 重金钱轻事业, 学术舞弊, “导师经济”, 炒作学问, 学术商品化, 教师老板化, 学生雇员化, 上课不备课, 特别是随着外语学习的“白热化”而乱招生、乱办班、乱收费以及收受甚至索要学生钱物等现象不断出现。目前已经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的热门话题和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 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严重地影响了高校外语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声誉。因此, 加强高校外语教师业务素质与职业修养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具有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

1.职责使命要求加强高校外语教师业务素质与职业修养。

教书育人既是高校外语教师的崇高职责, 也是社会应尽的道德义务。不难想象, 如果高校外语教师对本职工作三心二意, 甚至毫无兴趣, 把主要精力用到同教书育人毫不相干的事情上去, 那么, 要完成职责使命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为了完成时代赋予历史使命, 高校外语教师必须忠诚于社会主义外语教育事业, 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与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热爱教育, 献身教育。

2.教育改革要求全面推进高校外语教师业务素质与职业修养。

高校外语教师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是高校外语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推进素质教育不仅需要高校外语教师转变思想观念, 更新知识, 提高外语教育教学水平, 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了高尚的职业修养, 高校教师才能热心于外语教育教学改革, 不断研究外语教学内容,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高校进行素质教育, 归根到底要依靠广大教师。提高高校外语教师的业务素质与职业修养水准是实现高校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

3.加强高校外语教师业务素质与职业修养, 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提到净化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 往往第一反应可能就是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 但却忽视或者有意回避教师队伍的净化。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 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格等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在外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自然会对学生的思想感情、意志品质、道德情感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高校外语教师的业务素质与职业修养理当成为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软环境”而受到重视,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必须首先加强高校外语教师的业务素质与职业修养。

二、加强高校外语教师业务素质与职业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高校外语教师要做到践履笃行、积善成德, 要明确践履道德, 实现知行统一, 真正提升修养自身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 这是师德修养的根本要求和目的所在。

首先, 进一步深化高校外语教育改革,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高校内部承袭多年的分配、考核评价制度, 缺乏对高校外语教师职业行为的激励和约束, 客观上提供了不良现象继续存在的土壤。因此, 加强高校外语教师业务素质与职业修养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应当选在深化高校外语教育改革, 健全适应当代中国高校外语教育实际的奖惩制度上, 实现优秀分子进得来, 留得住。通过务实、公正、公开的考核评价, 营造悟守师德光荣, 不讲师德可耻的舆论氛围, 从而形成对外语教师行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第二, 发挥外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技术优势。教师职业技能是一门技术化的艺术。一个合格的外语教师, 应该具有较为系统的外语知识、较熟练的运用外语技能和扎实的外语教师职业技能。如果仅有职业技能, 没有较为系统的外语语言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 职业技术就成了无源之水;如果没有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等知识的掌握, 教学也会流于形式。因此, 外语教师的职业技能训练是突出教师业务素质与职业修养的有效手段。

第三, 不断学习师德理论, 树立高校外语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要提高高校外语教师的业务素质与职业修养必须加强道德认知教育, 努力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理论。通过个人自学与教育部门组织学习相结合, 树立教师职业道德的理想人格, 确立教师的道德理想。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思想行为的楷模, 在业务素质拓展中以先进的技术方法作为目标, 正确处理好理想信念与行为选择的关系, 成为有较高业务素质与道德修养的高校外语教师。

总之, 高校外语教师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养成, 教师的职业修养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 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水平, 影响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采用有效的评价手段, 加强领导的榜样作用不断提升外语教师业务素质与职业修养。加强外语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除了教师自身的努力, 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当把它当作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任务来抓, 常抓不懈, 使高校外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跃上新台阶, 取得新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忠海.关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建设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4, (7) .

[2]李高云.建立评价机制促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贵阳学院学报, 2007, (2) .

[3]余正权.论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和途径[J].警官教育论坛, 2005, (1) .

[4]傅修楠.试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2007, (10) .

修养的中考素材:素质 篇4

1、拒绝状元(观点提炼:综合素质是考察一个人的重要标准)

在美国,哈佛、普林斯顿这种顶尖级的学校,都公开宣称平时的成绩非常重要,但还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哈佛大学每年都拒绝不少“高考状元”,比如,就把165名学术水平测验考试中得满分的“高考状元”拒之门外,理由就是对隐藏在分数后面的综合素质不满意。哈佛招生院院长在给潜在的申请者写信时写道:“要进入哈佛这样的大学,个人的特长、参与社区的活动、课外活动也很重要。”普林斯顿招生院院长写道:“我们把每个申请者都当作特殊的个案来审视,看他具体的综合起来的能力和成就。”美国的高中生能否获得毕业证书,除了学分、成绩等要求外,还要无偿地为社会服务数十个小时。社会上有很多组织和基金会,为申请大学的高中生提供各种各样在社区服务上有突出贡献的奖学金。一所高中对此的要求是这样的:高一5小时,高二10小时,高三10小时,高四35小时(美国高中是四年制),这只是基本的毕业要求。有些高中生的学业并不突出,但因为“学雷锋”突出而被大学录取了。

2、不洁的后果(观点提炼: 素质低下影响声誉和形象)

晚清王朝大臣李鸿章,在出使俄国时,在一个公共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结果被外国记者作为笑料,大四渲染,加以嘲弄,丢了中国人的脸。

另据报载:美国客商与我国某医疗机械厂决定合作生产输液管,外商到车间参观时,厂长向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去擦。正式签约那天,厂长只接到客商的来信:“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况且我们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管,人命关天……请原谅我们的不辞而别。”

3、防微杜渐(观点提炼: 素质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内在修养)

罗瑞卿同志是我国第一任公安部长。他是执法的`领导同志,也是守法的普通公民。

有一次,罗瑞卿去火车站接客人。因为时间紧没来得及买站台票,等把客人送到住处后,罗瑞卿想起了这件事,对随行人员说:“马上到车站去补交三张站台票钱,公安人员应当做守法的模范。中国古人有一句话:‘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要防微杜渐嘛!”

4、救人的大使与爱管闲事的“老外”(观点提炼: 素质表现在小事中)

北京长城脚下,某一天有一名少女从断壁处滚下70多米的山崖。这时,几位外国人毫不犹豫地率先沿着陡坡滑下去,与随即赶来的人们一起将她救了上来。事后才知道,组织救人的外国人竟是挪威驻中国大使叶德宏。大使先生到长城,不是观光游览,而是来捡垃圾的。

叶德宏大使到长城捡垃圾已非一次。十年前,一位英国专家威廉·林赛来到长城边,他为长城的美而感叹,同时又被长城上遍地的瓜果皮核、烟蒂纸团和乱丢的矿泉水瓶震惊,就在外国人中发起一项保护长城的活动。他们在长城上竖起著名的标语牌:“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除了垃圾什么也别带走”;他们穿的T恤衫与背的背包上印上口号“不爱长城非好汉,长城脏了怎么办”、“人人拾垃圾,长城美如昔”等等,定期来给长城“洗脸”。一年前才赴任的叶德宏大使一到中国,就主动参加了这项活动。

门诊护士的心理素质与修养 篇5

1具备良好的职业心态, 热爱本职工作

首先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门诊护士工作的重要性与责任感, 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高尚的道德修养, 对患者要有同情心、耐心、热心, 对患者要一视同仁, 乐于服务患者, 立足本职工作, 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护理工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无比的成就感。

2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

门诊护士面对的人群复杂, 各种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因此门诊护士在工作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集中精力, 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护士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前来就诊的患者, 良好的情绪能够调节门诊的气氛, 稳定患者的情绪。护士要克服各种不利因素, 始终保持和蔼的态度, 感染和影响患者, 不把任何不良情绪转嫁给患者, 以免影响患者的就诊情绪, 引起护患纠纷。

3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判断力

观察力是从事任何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能力, 对门诊护士来说更为重要。对患者病情不善于观察, 就不会发现问题, 更谈不上解决问题。观察力主要体现在平时的工作中, 注意观察就诊患者的表情、体态、病情的轻重缓急, 以便迅速做出判断, 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 缩短就诊时间。如对高龄、行动不便的患者可以提前就诊, 同时对其他患者给予合理合情的解释, 并征得其同意, 避免其他患者出现情绪变化。有时候个别不法分子混入人群, 将患者骗到不合法的诊所就诊,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合法利益, 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为此, 门诊护士要注意察言观色,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规范护士的言行, 提高服务质量

患者就诊首先接触到的是门诊护士, 因此门诊护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患者对医院的印象和评价。门诊护士必须精神饱满、举止端庄大方、言语礼貌规范、表达清晰易懂。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 并注意肢体语言的表达。门诊护士必须通过礼仪培训才能上岗, 做到来有应声, 问有答声, 走有送声, 提倡微笑服务, 淡妆上岗, 言语文明规范, 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 才能给患者亲切、信任、温暖和友好的感受。

5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服务技能

在医疗技术不断提高的今天, 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日益增强。科目多, 病种多是门诊的特点, 这就需要门诊护士具有丰富的、综合的、全面的医疗知识。只有具备了过硬的医疗技术才能满足门诊就诊患者的需求。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思考和创新, 吸取更多的知识、技能,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业务素质修养 篇6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也要靠教育、靠人才。要把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人才资源的重要潜力和后发优势不断发掘出来,发挥出来,真正实现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就需要我们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不仅要认清自身肩负的责任,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勇于担当,更要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能够担当。

一、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人格是人的道德、修养、性格、气质、能力等的集合,突出体现着人的道德情操,人的品质修养,是人的本质和根本特征之所在。教师作为教育人、培养人的特殊群体,其社会身份、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也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基础和关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要承担起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神圣使命,就必须更进一步强调教师人格魅力和个人修养的完善,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首先,教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肩负着国家的今天、民族的未来。“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广大教师必须明确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要求和根本目的,毫不动摇、坚定不移地以这一要求为基准,在具体的教书育人的实践中,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注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努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

其次,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作为人之模范,德之楷模,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大教师要深入理解习总书记指出的“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的深刻含义,自觉认识道德情操对于教师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升人格品质,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我们不能想像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摒弃那些不守道德,缺乏操守的行为,不仅要积极主动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要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作学生道德修养的好镜子、明镜子,使学生能“信其道”,扣好他们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把握好他们人生的方向。

第三,教师要有宽厚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的爱,既包括爱岗位、爱学生,也包括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身为教师,首先要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岗位,要能不为名利物欲诱惑,不为奢华浮躁之气影响,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潜心于育人,静心于教书,做到用一辈子备一堂课、用一辈子在三尺讲台默默奉献。其次,要爱每一个学生,要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不仅要在课堂上关心学生,因材施教,传授应有的知识,更要在课堂外,积极主动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帮助、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要学会尊重每一个学生,懂得欣赏每一个学生,能够宽容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温暖和情感感染和引导每一个学生,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使学生能“亲其师”,明白如何做人,懂得如何做事,健康成长,享受成功。

二、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魅力

教师的学术魅力,包括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等,当然知识是其中的根本基础。“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却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要真正承担起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伟大使命,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魅力。

首先,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身处当今信息时代,新知识、新信息、新学科,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主动面对挑战,始终抱有学习的态度,始终处在学习的状态,更加主动地拓宽视野,更加勤奋地汲取知识营养,更加努力地丰富自己。不仅要如饥似渴地汲取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更要补充缺少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和视野,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其次,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科学研究的能力。教师,尤其是高等学校的教师,必须具备科研的能力。这不仅是知识储备和更新的能力,更是把握自己专业、学科发展变化的能力。不具备这种能力,不了解信息、知识的飞速变化,数十年抱着陈旧的知识,就无法培养时代需要、适应社会的人才。教师必须始终关注自己专业、学科的发展,了解和把握趋势,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不断补充、更新、丰富自己的专业学科知识,让自己“桶里的水”常满、常新、常清,并用于教学、反哺教学,使自己教学的内容跟上时代的发展,符合时代的需要,增强授课的深度、广度、厚度。另一方面,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知识的传授,自有其规律,学生的学习,自有其特点。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首要的是要熟练和透彻地掌握所授专业、课程的知识、内容,把握规律,熟知轻重,科学施教。同时,要了解和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生理的规律和特点,掌握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新的方式、新手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采用青年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新,寓教于乐,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要有勤勉的教学态度。我们常讲,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态度,决定着行为、过程乃至结果。教师要抱有勤勉的教学态度,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放在眼里,放在心上,一切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归宿点,想其所想,为其所需。其二,必须坚持“知行合一”,教师必须把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必须把课内与课外统一起来,必须把言谈与举止统一起来,决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决不能课堂一回事,课下一回事,必须以言立行,以行示范,做到知行统一,知行合一。其三,必须坚持“止于至善”。教师必须要有把每一件事做好,把每一天过好的追求,认真对待每一次备课,认真对待每一次授课,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甚至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都不能马虎,不能随意,做到“精益求精”,做到“止于至善”。因为,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典范、榜样,教师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很可能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好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也要有良好的学术魅力,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做到两者的有机统一,两者的相互和谐。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用真爱、用真情、用真心、用真力,才能成为“符合党和人民要求、学生喜欢和敬佩的好老师”,也才能与我们所从事的光荣事业所匹配。

基层新闻记者的素质与修养 篇7

1 基层单位概述

基层单位是相对而言的, 一般来说, 基层单位是指与广大人民群众接触最为紧密的地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 是我国政府组成中的工作最前沿, 是群众意愿反映的第一渠道, 是中央政策、决议传达的最后一级。基层单位的工作环境即基层, 而基层电视台则是我国党政媒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而作为基层电视台的工作人员, 新闻记者长期从事基层新闻采访、调查和报道等工作, 是基层新闻报道的中坚力量。

基层电视台新闻记者在开展工作之前, 需要对其所处的基层有着全面的了解。首先, 新闻记者要掌握基层经济、历史、人文等情况, 为新闻采编、报道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 基层新闻记者的报道重点

在调查、走访基层前, 基层电视台新闻记者需要对该地区近年来的新闻报道进行查阅、研究, 对基层新闻报道特点、主要矛盾集中点等进行详细了解。在研究近年来基层新闻报道的同时, 也要深入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 发现基层群众所关注的热点事件与诉求。基层电视台新闻记者的报道重点与其所调查、走访的重点相一致, 在引导基层群众舆论走向的同时, 明确工作重点将有利于基层的更好发展, 并能够提高基层电视台在群众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基层电视台新闻记者的报道重点应以基层民生工程、农业经济、文化历史、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为主, 全方位地报道我国政府提出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地区范围内的落实与进展, 真正解决基层人民群众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全面树立基层电视台新闻工作者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良好形象。

3 多方面提高基层新闻记者的素质与修养

根据对基层电视台新闻工作的重点进行分析, 提高新闻记者的素质与修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提高专业技能

基层电视台在薪酬、装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与上一级电视台存在较大差距, 而在技能方面的欠缺是阻碍基层电视台新闻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基层电视台新闻记者需要明确专业技能的重要性, 在保证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 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锻炼业务技能, 为基层新闻调查、采访、报道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深入群众

基层新闻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基层新闻记者应当保持谦虚的工作态度, 认真对待群众的批评与建议, 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具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实践证明, 良好的群众基础能够为新闻记者提供更多的新闻线索, 并在新闻调查、采访、报道过程中得到群众的热心帮助, 为基层电视台新闻工作的开展清除了一系列潜在障碍。

3.3 丰富个人知识储备

由于基层电视台新闻记者所接触的群众来自社会各阶层、各领域, 交谈内容设计生活的各个方面, 知识储备的匮乏将导致调查、采访过程无法顺利开展, 因此, 丰富的知识储备将是新闻记者必备的素质与修养之一。例如, 在某新闻采访过程中, 由于当事新闻记者对电子信息技术缺乏了解, 将焊接电子元器件使用的焊锡丝称作焊条, 而在后期新闻编辑中也未发现该问题, 导致新闻报道播出后闹出一系列笑话。

4 提高基层新闻记者素质与修养的重要意义

提高基层电视台新闻记者的素质与修养, 能够增加新闻记者与基层群众的沟通效率, 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调查、采访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新闻报道要求实事求是地及时报道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事件, 只有素质与修养的双重提高, 才能够做到这两点, 否则, 新闻报道将会滞后、失实, 最终导致基层电视台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大大降低, 逐渐被网络新闻媒体所取代。

因此, 提高基层电视台新闻记者素质与修养无论是对于基层电视台, 还是对基层群众与记者本人,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5 结语

基层电视台新闻记者个人素质与修养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为了提高全体新闻记者的素质与修养, 需要他们立足基层新闻工作, 通过新闻实践工作, 投身基层电视台新闻节目建设, 在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 不断培养自身修养, 以便更好地履行义务, 为基层群众服务。

摘要:基层电视台新闻记者是我党舆论喉舌的直接代表, 因此, 基层新闻记者的个人素质将影响我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提高基层新闻记者的素质与修养非常有必要。本文从基层电视台新闻记者的角度出发, 与基层新闻报道工作相结合, 对基层新闻记者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并对全面提高基层新闻记者素质与修养提出具有指导性的意见。

关键词:基层,新闻记者,素质,修养

参考文献

[1]李华.新闻工作者提高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 2016 (16) .

论新闻记者的素质与修养 篇8

一、政治素质修养

一个新闻记者, 如果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对有关政策把握不准, 就不能对事实做出正确的判断, 报道就会出现偏差拥有政策水平。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 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新闻记者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作指导, 拥有高度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这样才能找准政治要求和专业工作的结合点, 把政治思想灵魂贯穿和融化在新闻中。不仅要熟练地掌握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 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还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 以及相关行业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政策法规。

二、作风修养

新闻记者事业要求每个记者都必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更要认识到自己工作性质、意义和肩负的历史使命。要具备优良的作风素质, 首先, 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敬业的作风, 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要忠于党的新闻事业,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其次, 艰苦奋斗的作风, 不怕苦, 不怕累, 有时还要不怕危险, 不怕牺牲。最后是勇于创新的作风, 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 不断探索新的报道形式, 不断采用新的报道手法, 不断写出有新意的优秀作品。

三、知识素质修养

首先, 专业知识修养, 专业知识修养即新闻学基础业务知识修养, 是新闻记者的敲门砖, 主要包括中国新闻理论的基本体系、中外新闻事业史及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广告、公共关系、媒介管理及网络传播等业务知识。除了专业知识, 新闻记者还要有一定的社会学和历史学知识, 历史学知识可以帮助记者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能有更加广阔的视野, 而一定的社会学知识可以帮助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能更加得心应手。另外, 新闻记者对一些常见领域中的知识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例如, 对美术或者是化学等等, 这样, 当记者在对这个领域进行报道的时候与采访对象之间有话可说。记者要有计划地吸取各种知识, 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为更好地进行新闻报道工作服务。

四、业务素质

较高的业务素质是记者做好新闻报道工作的关键。要想成为一个称职的、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不仅需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修养和广博的知识素质修养, 而且还必须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修养, 掌握从事新闻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

(一) 掌握用方言和外语交谈的技能

中国地域广, 民族多, 语言种类繁杂, 这无疑给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增添了极大的困难。增强此种技能修养, 对顺利进行人际交流、提高采访活动效率十分有利。随着我国对外的交往日益进展, 记者在许多场合接触外国人士的机会日益增多。熟悉一门主要外语, 尤其是英语, 并能基本用外语直接与采访对象交谈, 势必能提高采访活动效率, 并常常能捕捉到独家新闻。

(二) 掌握摄录技能

高技术条件下的新闻传播都将以电子式、数字式的形式出现, 传统的、单一的文本形式在新闻报道中是受众难以接受的, 这就要求记者善于应用多媒体, 掌握一定的摄像、摄影技能, 在新闻报道中, 采用适合的方法进行报道, 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有声有色, 图文并茂, 才能满足受众的要求。

五、职业道德和法律修养

道德素质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素质, 由于社会赋予记者这一职业太多的责任, 所以对记者道德的要求就更高一些。

(一)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这是对新闻记者最基本的要求, 记者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以新闻事实为基础,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不能为了一己私利, 弄虚作假, 对新闻事实进行歪曲。当今的新闻工作者决不能屈服于任何邪恶势力, 不弄虚作假, 在任何情况下, 都把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 要有谦虚谨慎的心态

记者在工作中接触的人员是非常多的, 在采访中, 应当摆正自己与采访对象的关系, 不好为人师, 不高人一等, 以诚相待, 虚心求教, 这样才能给采访对象留下良好的印象, 记者也就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新闻素材。

(三) 不求索取、淡泊名利的无私奉献精神

记者要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 不计个人得失, 淡泊名利, 自觉无私奉献, 这样的记者, 才会受到人们的称赞。

(四) 互敬互学

记者与记者之间, 新闻单位与新闻单位之间, 根本利益和奋斗目标是一致的, 应当不断增进友谊, 共同进取, 即使要展开竞争, 也应凭借正常的业务手段去健康、积极地进行, 不应搞不利于事业和破坏团结的行为与活动, 决不允许让资产阶级记者那种不择手段、互挖墙脚的恶劣行为出现在我们记者队伍当中。

六、结语

只有具有良好的素质和修养, 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在我过经济发展的今天,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 要想具有良好的素质和修养, 首先, 要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 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第二, 要有敬业、艰苦奋斗和勇于创新的优良作风。第三, 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 还要对记者领域内的其他知识有所了解。第四, 要掌握语言技能、驾驶技能和摄录方面的技能。最后, 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淡泊名利和互敬互学, 另外, 还要自觉遵守法律。

摘要:新闻记者是新闻传播的主体, 目前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对新闻记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当代新闻传播过程中, 新闻记者只有做好自身的政治素质修养、作风修养、知识素质修养、业务素质以及职业道德和法律修养, 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

关键词:新闻记者,要求,素质,修养

参考文献

[1]赵晓光.浅论新传媒时代对记者素质的要求[J].新闻传播, 2009 (09) .

[2]雷跃捷.新闻理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

基层新闻记者的必备素质及修养 篇9

1 坚持党性原则

习总书记指出, 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 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 牢牢坚持党性原则,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牢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县广播电视台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喉舌和舆论工具,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 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 牢牢把握党性原则, 保持本色,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在思想工作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担负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全面提升舆论引领的能力水平, 唱响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推动党和人民事业蓬勃向前。

1.1 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的根本。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 “党的新闻媒体的所有工作, 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 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维护党的团结, 做到爱党、护党、为党。”因此, 广大新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做党的政策传播者、时代风云纪录者、社会进步推动者、公平正义守望者。这给我们新闻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鼓舞, 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工作意志、更加明确了我们的奋斗目标。

1.2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宣传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 “新闻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县广播电视台是党的基层新闻媒体, 要有权威性和公信力, 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不仅如此, 还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这是对媒体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的双重要求, 此外, 把握好新闻报道的“度”是我们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2 深入了解基层、把握报道重点

“基层干部要接地气, 记者调研也要接地气”, 习总书记的一句话概括了一名基层新闻记者首先要做的事情, 只有充分地了解基层, 才能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 只有真正“接地气”, 才能写出真正有思想性、有温度和品质的新闻作品, 因此, 每一名基层新闻记者都要练好自身的基本功, 真正深入到社会实际中、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深入到每一个群众的心里, 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系基层、与人民的基层新闻记者。

在对基层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 还要利用自己的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当地的基层经济、政治、民生和文化等多种情况, 对基层有一个完整全面的把握, 开拓自身的视野。例如, 近期的《河南乡村教师34年总工资只有9533元, 民办教师资格遭顶替》就是对基层教育工作者现状的一个报道, 通过记者下基层的了解, 才还原了一位基层教师这么多年的情况。

3 尊重新闻规律、创新理念方法

新闻播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也对此非常重视。基层新闻记者担负着重要的使命、职责、信任。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 同样是新闻存在的生命和基础, 是每一个新闻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基层新闻记者是联系基层群众与政府的桥梁, 相比其他新闻工作者有更重大的责任。因此, 在采访与报道工作中要认识到自身的责任, 要充分尊重新闻发展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报道的理念, 创新自己采访和报道的方法, 丰富报道的内容。

真实性、客观性是新闻的最本质特点, 作为一名直接接触群众、亲自搜集材料、直面材料、整理材料的基层新闻记者, 更要时时刻刻谨记这一本质。基层新闻记者经常身处一线, 直接接触人们的生产生活, 因此在采访的过程中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切实地做到不炒作、不夸大, 运用客观的眼光及笔触来反应百姓的真实生活。作为基层新闻记者, 一定要与百姓处好关系, 要善于站在百姓的角度去看问题, 做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从复杂多样的基层问题中寻求报道的亮点, 播报具有价值的新闻, 给自己打上真实性、客观性、针对性的标签和烙印。

4 关怀人民群众、传递温情能量

新闻来自群众, 因此也要面向群众, 作为一名基层新闻记者, 在深入基层的时候要有感情, 将自己的新闻视角放在百姓的立场之上, 真正做到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言百姓所言, 贴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遵循“新闻宣传必须姓党”的根本原则, 使新闻充分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坚持百姓的立场, 为百姓服务是基层新闻记者的责任, 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舆论作用, 关怀基层的人民群众。基层群众生活中的问题关乎国家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 因此基层新闻记者在对基层问题进行报道的时候要全面地看问题, 要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 敢于为百姓说话, 要切实做到为百姓分忧、为政府解难, 在此基础上对新闻进行加工, 努力做到内容新、形式新和观念新, 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思想和生活动态, 把话筒和镜头对准人民群众, 传播主旋律以及好声音, 传播正能量, 让新闻引起百姓的共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都在不断提高, 这给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加快新闻播报与国际影响力之间的匹配。在新形势下, 加强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增强自身的国际话语权, 对于我国优化战略布局有重要的意义。基层新闻记者常常与人民群众接触, 接触群众的生活, 因此要想讲好中国的故事就要从人民群众身边的小事出发, 在具有中国特色文化中寻求亮点, 将中国百姓的生活呈现给全中国、乃至于全世界, 为世界、为中国人民传递新闻温情力量, 给社会带来正能量, 带来新希望。

5 结语

为人民服务, 传递民生、民意、民情是基层新闻记者的工作重心, 他们是连接党委政府、社会以及群众的桥梁。作为一名基层新闻记者, 要牢牢记住习总书记的嘱托, 努力做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正确的新闻观,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人们的立场, 贴近人们的生活、关注弱势群体, 尊重新闻规律、创新理念方法, 关怀人民群众、传递温情能量, 担负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深入走转改, 采制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 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崔秀兰.论基层新闻记者的素质与修养[J].新闻研究导刊, 2014 (16) .

[2]王晓锐.捕捉最精彩的线索和题材——浅议记者新闻敏感的培养[J].中国地市报人, 2015 (8) .

上一篇:水电水电工程下一篇:术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