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状况

2024-10-19

人文素质状况(精选9篇)

人文素质状况 篇1

摘要:目前, 高校对理工科大学生重视传授专业知识与培养专业技能, 忽视人文素质教育, 导致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偏低。这不仅影响他们专业技能的发挥, 更影响他们分析并找出制约人文素质提高的问题所在。文章提出从联系社会现实、更新教育理念、人文与专业并重、加强教师队伍与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与改进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调查分析,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 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及其人文素质的提高显得尤其重要与迫切。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成为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话题, 也是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因此, 必须提高理工科生的人文素质, 进而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

二、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取纸质问卷调查与网上问卷调查相结合、个别访谈等形式。 研究内容涉及:对高校理工科生人文素质情况的调查分析, 针对存在的问题, 发现影响因素, 从而找出解决方案。 问卷资料经核实后进行编码, 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及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此外, 为准确反映理工科生对于人文素质的了解和实际需求, 弥补纸质问卷调查的不足, 还借助“问卷星”网络工具进行网上调查或采用个别访谈形式进行调查。

三、结果分析

1.自身因素方面。 大学生应成为具有全面素质和能力的人才, 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 较强的实践能力, 较高的为人处世能力。然而, 部分理工科大学生性格木讷、知识面窄、能力不佳。在现实生活中, 常常见到很多学生不会表达自己, 不善于与他人交往, 不能与人合作, 没有兴趣爱好。 很多学生在学习之外, 对社会生活之事、其他方面的信息和内容知之甚少, 俨然成了学习的机器。

2.学校因素方面。 在对 “您认为校园文化对人文素质的提高是否有帮助” 的调查中, 47.73%的人选择 “帮助较大”, 46.59%的人选择 “略有帮助”, 5.68%的人选择 “没有帮助”。 调查结果表明,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对提升理工科生人文素质起到一定作用。

3.家庭因素方面。 在对 “您的家庭文化背景对你的人文素质的形成与提高是否有影响? ”的调查中, 32.58%的人选择“有很大影响”, 51.69%的人选择“影响较大”, 12.36%的人选择“影响一般”, 3.37%的选择“不太清楚”, 调查结果表明, 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对孩子有一种熏陶、感染和影响作用, 有益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更有益于孩子人文素质的提升。

4.社会因素方面。 在对 “您认为社会风气对我们人文素质有何影响? ”的调查, 59.09%的人选择“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促进人文素质的提高”, 38.64%的人选择“功利浮躁的社会风气阻碍人文素质的提高”, 2.27%的人选择“没有多大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 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人文素质, 而功利浮躁的社会风气则会阻碍, 甚至使人的人文素质降低。

四、对策与建议

要想使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真正落到实处, 就需要以有效的途径加以实施有的放矢。 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应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

1.加强自我学习。 理工科生的学习任务相对繁重, 学习时间紧迫, 然而, “时间是靠挤出来的”, 理工科生不能因此而减少学习课外知识甚至是人文知识的学习。 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从而增加对学习人文知识的投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同样, 自我言行才是真正体现出自我人文素养的标准, 学习再多的“圣贤之书”, 最后也要体现在生活中、工作中。 所以, 要懂得将学习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做到腹中有学识, 心中有德道。

2.营造家庭文化氛围。 家庭文化氛围即一个家庭的文化风气。 从社会学角度讲, 作为最基本的社会设置, 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及整体的文化风气都会对个体的人文素质培养产生重要影响。 培养个体的人文素质, 家庭的作用不容小觑。 此外, 应密切家庭成员关系, 重视亲子间互动。 “家和万事兴”。 家庭和谐是家庭文化氛围得以培养的基础。 和谐的家庭关系的形成需要家庭成员加强沟通, 相互尊重, 相互帮助。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在高等教育中, 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是一个整体的、有机的系统工程。 缺乏人文教育的基础和道德、心理素质的培养, 便是没有根基的教育。 而局限于文化的智力性、技能性的教育, 忽视人文、道德和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 则是片面的、畸形的教育。 学生学习、生活在校园中, 学校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4.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国家应该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净化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浮躁、功利的社会心理。 一方面, 清除不良网络信息, 让大学生远离“黄赌毒”等有害的文化因子。 另一方面, 大力发展健康、有益的网络文化, 净化网络环境, 使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 真正得到人文素质的发展。

五、结语

推进高校理工科的人文素质教育, 是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而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渐进的工作, 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它不是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 更重要的是智慧教育。 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大学生自身只有将科学技能与人文素质协调发展才能成为合格人才, 才能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涛.论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4 (02) :32-33.

[2]田春雷, 田宏.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及提升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0) :13-14.

[3]任海燕.浅谈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改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27) :85-86.

[4]王克.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探索[J].高教探索, 2004 (01) :125-126.

[5]张志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1 (02) .

[6]马明华, 涂争鸣.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论[M].华南理工大学, 2010 (35) :18-19.

人文素质状况 篇2

本文研究的“武冈古城历史人文景观”,是指在武冈地区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2000余年筑城史,融合了武冈地区特有的都梁文化而形成的具有历史价值、人文价值、观赏价值的人文景观。武冈古城历史人文景观根据其形成的原因主要分为四大类:第一,地方特色型人文景观:武冈古城及周边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日常生活过程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及精神方面的需求,在改造和利用当地自然景观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第二,历史名人型人文景观:某些历史名人在该城或周边地区进行的一些重要行为而留下来的具有纪念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一些遗址、文物等。第三,历史事件型人文景观:在该城或周边地区发生的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尤其是军事的战争等,保留至今的一些遗址、证据、痕迹等。第四,防御设施型人文景观:作为王城、郡城、和市、县中心而保存下来的一些防御设施和行政建筑如:王城、城墙、护城河等。

2武冈古城历史人文景观保护现状

2.1优势和条件

武冈古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历为州、府、路、县治所。2200多年筑城史形成的名胜古迹如珠玑遍地,是邵阳市历史文物古迹最多的城市,极具开发和利用价值。对武冈古城实施保护性建设和开发,一方面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制定了相关规划,另一方面,随着与武冈毗邻的崀山风景名胜区申请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而形成的“张家界—崀山—桂林”旅游经济圈,也为武冈古城的保护和开发带来了新的契机[2]。

2.2保护的紧迫性

武冈古城是湘西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共有173处,类型丰富多彩,有古遗址、古窑址、古街道、古民居、古桥梁、古祠堂、革命史迹、近代革命纪念建筑、古井、古树、古水利设施等。但由于人们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文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其中更有一部分处在岌岌可危的处境中。文革时期,很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寺庙、佛塔等被打上封建迷信的烙印,遭到了无情的摧毁。一些民居、古井也在人们重建、开发的过程中,逐步消失。曾经风光无限,被誉为“武冈城墙甲天下”,令无数枭雄折戟沉沙,扼腕叹息的古城墙,沦为古城人们的“菜地”,并在人们不断的拓宽“菜地”的过程中,遭受几近毁灭性的破坏。

2.3保护的必要性

武冈古城是中国古代人们建筑技术、军事理论、政治生活、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表现和结晶,既是武冈人们的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不能眼看着它遭到破坏而无动于衷,让更多的人们去了解、爱护、保护武冈古城,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职责。

3武冈古城历史人文景观保护的建议

3.1保护历史环境的整体性

武冈古城大小尺度适中,城墙、护城河、炮台、王城、街道、文庙等设施一应俱全,且基本保存完整,整个城市是一个完整的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在保护过程中,一定要严格保护古城周边自然环境,充分尊重古城原有布局结构、街巷格局、传统肌理、历史文化遗产等人工环境:深入挖掘古城的传统文化、民间工艺、民俗风情等,整体性的把握古城人工、人文、自然环境,绝对不能人为的割裂各种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2保护文物的真实性

武冈古城历经几千年风雨沧桑,已经给该地区留下了足够多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尊重这些文物,还原历史的真实性,不要随意夸大或曲解其本身涵义。在制定武冈古城保护的规划和计划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武冈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不要把发达城市的“先进理念”、和“主流思想”强加给武冈人们。切实保护好武冈古城的山水格局、空间构架、街巷、江河系统。不要随意的去拓宽某些道路,在重建过程中故意放大某些建筑,更不能随意编造历史典故,这样做只能是饮鸩止渴,贻害后人。

3.3合理开发利用

强调历史人文景观的保护,并不是要把历史文物、古迹等都打包收藏,武冈古城毕竟是一座城市,我们在保护它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这座城市的“主人”(武冈市民)的生活习惯和状况。不能因为保护古城、古街、古建,而否认古城市民修建房屋、扩建宅院的基本需求和权利,而应该在合理的规划下,有条不紊的开发古城资源,合理的规划各区用地性质,尽量保持原住民的安定,以保持古城独有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俗。

人文素质状况 篇3

1 研究方法

1.1 临床实习生人文素质状况的调查

调查对象:为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学生100名, 在肾内科实习2周后, 进行实名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问卷从态度倾向、知识、行为能力三个维度对实习生人文素质现状分别进行调查。在态度倾向维度中主要涉及到对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关系的认识、对人文知识的需求、对人文素质内涵的认识程度;在知识维度上主要涉及语言学、文学、史学和艺术等方面;在行为能力维度上主要包括学生相关的阅读情况、课余时间安排等方面的调查。

以每个实习生为单位, 将其8项分值累计作为该实习生人文素质分值 (以RWSZF表示) , 满分40分。

1.2 临床实习生临床工作能力的调查

调查对象:已接受人文素质状况调查的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学生100名, 在肾内科实习2周后, 由带教教师实施调查。

调查内容:调查从理论考试成绩、技能考试成绩、沟通能力 (包括医患沟通能力、与同事和教师之间的沟通能力等) 、语言表达能力、临床思维能力 (主要采取病例分析的方式进行) 等5个层面进行, 分别采用5分制。前两项直接将百分制考试成绩换算成5分制成绩, 后3项由课题组 5人成员进行5分制记分, 计算平均分。最后以每个实习生为单位, 将其5项调查的分值累计作为该实习生临床工作能力分值 (以LCGZNLF表示) , 满分25分。

1.3 统计学分析

用直线相关分析检验RWSZF与LCGZNLF之间的相关性, 表示临床实习生人文素质与临床工作能力之间的关系。差异显著性水平设为P<0.05。

1.4 实习生对提高人文素质要求调查

临床实习生对提高人文素质要求的调查包括3个方面:①实习生对人文精神认识主要来源调查 (多选) , 选项为:来自读书;来自多媒体网络;来自专题讲座;来自医学课堂教学;不了解。②实习生对提高自我人文素质的调查, 选项为:非常想提高人文素质;想提高人文素质;无所谓。③实习生对提高人文素质途径的要求调查 (多选) , 选项为:入校后即开设文、史、哲、艺方面的选修课;学生自学;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中;定期开展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参加社会实践。通过该调查提出提高实习生人文素质的可能措施和途径。

2 研究结果

2.1 实习生临床工作能力与人文素质状况关系的调查结果

100名实习生人文素质状况的平均分值仅为24.78, 按百分制计算为61.95分, 说明实习生整体人文素质状况差, 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平均分值为16.32, 按百分制计算为65.28分, 表明实习生整体临床工作能力较低, 也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 实习生临床工作能力与其人文素质状况呈显著正相关 (γ=0.780, P<0.01) 。

2.2 实习生对提高人文素质要求的调查结果

研究发现, 实习生对人文精神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来自平时看书学习中的积累 (占58.8%) 和多媒体网络 (占47.6%) , 来自医学课堂教学的比例很低 (占27.4%) , 还有部分学员 (占11.3%) 甚至对人文精神认识的来源不了解, 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学员对人文精神的认识比较肤浅, 另一方面说明医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授, 忽视、甚至忘记了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或者说有一些医学教育工作者本身就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文素质缺陷。事实上, 绝大多数实习生是非常想 (占72.5%) 、或者想 (占21.8%) 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的, 仅有极少数实习生 (占5.7%) 对提高自身人文素质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实习生对多种途径提高自身人文素质都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其中66.7%的学员愿意在入校后选修文、史、哲、艺方面的课程, 73.5%的学员赞同在专业课中贯穿人文素质教育, 87.6%的学员支持定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专题讲座, 近一半 (占46.5%) 的学员认为教师的人文素质有待提高, 此外学员对自学 (占27.2%)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占32.6%) 和参加社会实践 (占45.2%) 等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兴趣。

3 讨论

人文素质, 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而成的人文精神, 是一种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民族精神之中;在微观方面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如追求崇高的理想, 崇尚优秀道德情操, 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 热爱和追求真理, 养成和采取科学创新的思维方式等, 都是人文素质的体现。人文素质的实质, 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一种素养, 一种无需他人提醒的自觉, 一种以承认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一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作为教育, 我们应该倡导受教育者觉悟人生、奉献人生[3];1977年美国精神病学专家G.L.Engle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4], 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医生, 每天工作的对象就是人, 事实上, 医学已经超越医学本身, 成为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和经济学等的复合体。良好的人文素质是作为医生最为基本的素质, 遗憾的是当代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令人堪忧。通过对100名五年制医学本科临床实习生人文素质和临床工作能力的调查发现, 实习生整体人文素质状况极差, 整体临床工作能力也较低。相关性分析显示, 实习生临床工作能力与其人文素质状况呈显著正相关 (γ=0.780, P<0.01) 。表明实习生人文素质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临床工作能力, 换句话说, 人文素质高的学生, 临床工作能力强, 人文素质低的学生, 临床工作能力也较差, 这表明强化实习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5]。

实习生对提高人文素质要求的调查结果显示, 实习生人文素质状况低下与学生对人文素质认识上的欠缺和不重视自身人文素质修养密切相关, 也与医学教育工作者本身的人文素质缺陷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有关。因此, 医学教育工作者要注重从教与学两方入手, 强化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本研究发现, 绝大多数实习生对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有着强烈的要求 (非常想提高和想提高的人数占94.3%) 。在提高人文素质途径方面, 66.7%的学员愿意在入校后选修文、史、哲、艺方面的课程, 73.5%的学员赞同在专业课中贯穿人文素质教育, 87.6%的学员支持定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专题讲座, 近一半 (占46.5%) 的学员认为教师的人文素质有待提高, 此外学员对自学 (占27.2%)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占32.6%) 和参加社会实践 (占45.2%) 等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兴趣。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和本研究结果, 我们认为, 要提高实习生的人文素质, 首先要提高教书育人者自身的人文素质;其次定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专题讲座有助于教师和学员双方人文素质的提高;最后通过人文学科的选修、在专业课中贯穿人文素质教育、自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作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补充途径[6]。有关定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专题讲座对于提高师生人文素质水平的作用, 我们正在进行相关研究。

总之, 本研究发现, 当代临床实习生人文素质状况普遍堪忧, 由此导致了实习生临床工作能力的整体下滑, 这与教学双方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密切相关。以定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专题讲座作为主导, 辅以其他形式的人文素质教育可能是现阶段提高师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白云, 刘晓光, 李占军.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 11 (4) :598-599.

[2]刘联, 蓝云.医学生人文素质危机及对策研究[J].职业时空, 2008 (5) :120-121.

[3]陈如林.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6 (3) :70-74.

[4]蒋彩凤, 姚明荣, 施斌, 等.加强临床医学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2) :263-265.

[5]胡运生, 孙华, 张勇.关于医学实习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 2007, 15 (5) :766-768.

人文素质状况 篇4

大家下午好!

有一种美,令人惊艳令人回味令人追求,这是一种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夺目;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古垒下,这是一种吸引灵魂的美,它,深藏不露;给生活带来激情,给生命带来温馨,它,无时无刻不与我们同在。

构建和谐校园,都是我们大学生要做的事情。大家想知道怎样的校园氛围才叫和谐,怎样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吗?其实我们大家都很清楚,构建和谐校园如同保持公共卫生一样,都需要公民公德素质的提高。同样,构建和谐校园有待于每个同学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我要说,构建和谐校园要从培养我们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开始。

所谓人文,就是对人生的思索,是心灵对生活的关怀,人文教育是人类自由的摇篮,它使生命个体与自己本源契合在一起,形成自我认识与自我超越的价值观和做法。

人文精神最根本的一点是唤起人自由自在的人格境界,一种独立精神与为它思想。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成长的过程中所创造,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做法文化等多种类型。

对于我们要努力去构建的和谐校园,人文素质中的制度文化素质,精神文化素质,做法文化素质是我们必须加以提高的。合理的校园管理制度与校园的和谐密不可分,制度作为处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校、老师与学校,日常事务的直接依据,它的合理与否关系到校园之内的和谐,更重要的是,由于合理的制度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使我们的老师,同学在处理任何关系时都有一种公平和谐的心态,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完善校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应该成为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

如果大学是一棵树,那么滋养它的是学生们的精神文化素质,学生们的精神文化素质的充实空虚与否,是衡量校园文化是否和谐,是否健康活力富有生机的依据。一个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能够增强大学内群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学们,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大家一同努力,我们的言行要与我们美丽的校园相和谐,要与我们校园的规章制度相和谐,要与我们传统的道德文化相和谐。

人文素质教育刍议 篇5

关键词:人文,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

1 人文

“人文”一词, 在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具体有四种意思:礼乐教化;泛指各种文化现象;人事, 多指人世间事;习俗, 人情。可见, “人文”始终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 是人类活动社会性、历史性的反映。在中国, “人文”最早出现于《易经》中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 天文也。文明以止, 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西方的“人文”一词, 源于拉丁文“humanitas”, 意思是人性、文化、教养等, 可翻译为人性学、人文学、或人文学科[1]。英语“humanism”指的是: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文主义、人文学。从广义上看, “人文”是文化现象, 是人类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 包括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的一切文明成果。狭义则指人类社会在社会发展中, 逐步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 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俗、艺术、历史、哲学等, 其内涵丰富。

人文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孪生体, 是人类文化的主要部分, 更是文化的精华, 也是人自身发展及精神传承的主要载体。人文的发展脉络多是自发形成与发展的, 但是, 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 被更大的人群所认同, 并且具有更为稳定的价值观及其规范, 则始于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联合国的两个人权宣言是人文走向法制化、国际化的标志, 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则是现代人文思想最杰出的代表。20世纪, 信息化推进了全球化, 生产工具的巨大变化也促进生产观念的改变, 人在改造自然与改造自身的过程中, 对人的认知与社会的认识也在发生根本的改变。人从过去的经济人, 正逐步发展为现代的社会人、文化人。思想交流自由度的需求及人价值实现的渴望得到空前的承认, 自信、平等和价值感等现代公民素质得到更广泛的提升。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从奴隶社会到今天的现代社会, 人类进步的明显标志就是人的自由空间得到不断的放大, 人的自尊与自我实现得到不断的强化, 表现为生活生产中的积极性不断得到发挥, 也就是人文的本质不断得到显现。从这个意义上讲, 人文的核心是“人”, 做什么样的人, 孔子的思想中的“修己安人”可以予以回答, 对自身的修养要有高的道德标准, 对待周围的人要坚持以人为本, 真正做到关心人, 爱护人, 尊重人。

2 素质

“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 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 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 也就是说, 个体生理的、心理成熟水平的不同决定着个体素质的差异, 因此, 对人的素质的理解要以人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为前提。依照汉语字典的解释有这么几个意思:心理学上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点;事物本来的性质;素养;白色的质地;指人与生俱来的以及通过后天培养, 塑造, 锻炼而获得的身体上和人格上的性质特点[2]。对人的素质的理解要以人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为前提, 人的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人文素质。人的素质一旦形成就具有内在的相对稳定征, 所以人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 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3 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知识及人文感悟方面, 通过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认知与实践, 相对于“工具理性”, 更强调的是价值理性。工具价值主要是指处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管理学中讲的科学管理指的是处理人与物之间的技术关系。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则不能强调工具价值, 应该追求价值理性, 应该注重人文素质。现代社会更强调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也更难, 事实上是在说明一个道理, 人文素质的提升是一个养成的过程, 不是那么容易获得。不过人文知识的获得可以为人文素质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 主要是文史哲等精神层面的精粹。人文素质的原则, 或者说人文价值观也是可以学习的, 一个家庭、一个社区、一所学校、一个组织、一个时代都有其主流的人文精神, 其中有些是有形的, 也有无形的, 但是更多的表现总是通过语言符号或非语言信息在人际之间传递, 这些也是可以获得的。例如一个家庭的价值主张往往会对一个人影响很大, 或许一个老师为人处事的风格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 也有一所学校的人文精神对一个人事业影响至深, 有的大学主张诚毅品质, 奉献精神, 有的强调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这些就是人文素质的价值主张。不过这些价值主张如何才可以内化为一个的自觉行动呢?这就需要有一个体验感悟的过程, 并需要在实践中多次强化, 然后才可能上升为素质。

可见, 人文素质在人的素质中起着方向性的作用, 本质就是一种做人的素质, 就是“应该是什么, 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人文素质是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观念, 更是一种价值诉求、一种终极关怀。简言之, 人文素质的实质是对人的关注, 对人的生命的珍视, 对人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4 人文素质教育

一个人的“为人”很重要。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教“学会做人”, 就是引导人去思考人生的价值, 启发人们去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去做一个“真人”。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 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 其实质是人性教育, 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3]。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育人, 用人类文化的精华去陶冶人、教育人, 引导人们求真、从善、爱美, 从而达到具有高尚品质与完善的人格。西方的有识之士曾指出, 现代人类与其说是苦于缺乏知识和科学真理, 未能洞察客观世界的奥秘, 不如说是苦于不善于应用科学技术造福于人, 不了解人的本性, 未能充分洞察人的内心生活的奥秘。因此教育必须探讨如何重塑人的精神, 致力于人性的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人文基础知识教育。它是指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 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等。 (2) 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的真谛所在, 人文素质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 具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 它是基本的人文价值主张。 (3) 人文素质提升的方法。它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 是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 与科学方法不同, 它重在定性, 强调体验, 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 是需要在实践中养成, 在实践中锤炼提升。可见, 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 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 亦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内容, 也是科学素质发展的必要条件。从某种角度看, 人文素质有时更为重要。我们或许过多地重视自然科学的学习, 而忽视人文的修养。20世纪80年代以来, “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依然畅销, 失落了太多人文精神的教育, 不仅不利于孩子成才, 也不利于国家发展。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加州理工学院认为, 自然科学最终只能提供知识, 而不能提供智慧。胡适先生讲过:“故为国家计, 不得不重实科, 而轻文科。且习文科者, 最上不过得一官, 下之仅足以糊口, 不如习工程实科者有作铁道大王百万巨富之希望也……。然试问即令工程之师遍于中国, 遂可以致吾国于富强之域乎?吾国今日政体之得失, 军事之预备, 政党之纷争, 外交之受侮, 教育之不兴, 民智之不开, 民德之污下, 凡以此种种, 可以算学之程式机械之图形解决之乎?”[4]

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 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 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大教育观念的确立, 具有时代特点的人文素质教育, 必将有助于人格的完善, 对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同时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也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翁丽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 2012 (4) .

[2]http://baike.baidu.com/view/56734.htm.

[3]王彩凤.关于“以人为本”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 2012 (5) .

人文素质状况 篇6

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 要求护理人员对病人实施高质量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护理是促进人类健康的一项职业, 有研究表明, 护理是卫生保健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1]。21世纪的到来, 人们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将给护士带来新的挑战和更大的工作压力。尤其是干部保健护理中护士承担着多种角色。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2], 这种职业危险会给护理事业带来重大影响[3]。随着保健医学的发展, 干部保健护士的多重角色功能在保健工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4]。护士的多种角色体现在干部保健护士对保健对象价值的关心与关注中。本文就以保健护士保密原则、工作责任心、理解沟通促进、工作的灵活性等方面作为在干部保健工作中实施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连续性、综合性服务的内容, 满足了保健对象的健康需求, 提高保健对象对保健工作的满意度。干部保健护士成功扮演多种角色以及加强保健护士自身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干部保健护理工作质量的保证。

1 护士的整体水平和素质要求

干部保健护士一般都是全院中通过各种考试选拔出来的优秀护士, 由于这一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干部保健护士具备:优异的专业成绩、良好的思想品德、娴熟的专业技术、高度的责任心、较强的沟通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广阔的知识面等。干部保健对象一般是在职领导和离退休老同志, 他们具备广阔的知识面和高的政治思想觉悟, 这就对干部保健护士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 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疾病, 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康复。

1.1 政治修养

干部保健护士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能够自愿地以解除保健对象的痛苦为中心去工作, 能够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干部保健工作和普通护理工作不一样, 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服务热情周到, 态度好, 在业务上不断钻研, 刻苦学习。

1.2 心理素质

干部保健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应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和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满足保健对象对自己工作的要求。要充分认识到干部保健护理工作是平凡而高尚的工作, 要能不为名利所诱惑, 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力、高度的自觉性和坚韧的耐受力, 克服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和自身的困难, 尽自己的所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完成好各种保健任务。护士应当是开朗而又稳重、自尊而又大方、自爱而又自强。情绪要始终保持稳定和积极向上。护士的情绪变化对保健对象有直接的感染作用, 要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护士与保健对象之间的关系要相处好, 这样有利于保健对象身心健康, 有助于医疗保健护理计划的顺利完成。

1.3 人文素质

保健护士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 要掌握和了解医学、护理学理论及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和文学方面的知识, 培养自身的观察力、欣赏力、鉴别力、思维和表达能力, 提高文化修养和品德。这样才能适应干部保健工作所服务的特殊群体, 还要注意语言的应用, 适宜的语言是与人良好沟通的工具。干部保健护士还必须拥有娴熟的职业技能, 这是做好干部保健护理工作的首要条件, 这样才能有效解除保健对象的病痛, 使他们早日康复。

2 护士多种角色的担当

2.1 应付突然病情变化的角色

干部保健护士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和应急能力, 适应快速多变的要求, 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训练快、准、灵活、果断的工作作风。保健护士平时应做到定期检查药品及医疗器械的完好率, 并呈备用状态。健全各种抢救预案和应急预案。保健对象出现突然的病情变化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应对。

2.2 保密角色

由于干部保健工作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护士应在工作时严格执行保密纪律。在工作时间“不该问的不问, 不该说的不说, 不该看的不看, 不该听的不听”, 对保健对象的病情、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等保密, 不得随意往外谈论。

2.3 人性化护理的角色

人性化护理的角色是指护士应该具备观察与分析能力、协调与沟通能力、应对与处理能力、开拓与创新能力。多多学习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 这样才能在护理工作中知道保健对象需要什么, 怎么样和他们更好地沟通, 将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的理念贯穿于整个保健工作, 实现干部保健工作人性化护理的需求, 使他们在诊疗过程中感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达到身心愉悦, 早日康复。

2.4 整体协调的角色

保健对象在诊疗的过程中, 护士要明确自己的角色, 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协调多方面的关系, 在一定的原则范围内, 工作要有机动灵活性, 创造和维持一个有效的绿色通道和沟通网络, 使诊断、治疗、护理等各项保健工作得以协调进行, 保证保健对象能获得最适宜的医护照顾[5]。

2.5 心理指导的角色

由于保健对象的特殊性, 这样的人群在心理上已经承受很大的压力, 加上患有疾病更易引发心理问题。护士应该对保健对象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他们消除紧张情绪, 使保健对象能对疾病有一个较好的认识和对疾病治疗积极配合的态度, 这样才能使保健对象早日康复。

2.6 健康指导和保健预防的角色

在诊疗护理的过程中, 为增加病人的健康意识和保健意识, 给他们宣讲一些保健常识, 提高病人的疾病预防能力, 并且能够指导病人保持健康的习惯, 以提高干部保健护理工作的质量。

总之,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护理工作也从单纯的疾病护理, 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新时期干部保健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保健护士在护理实践中要对保健护理对象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 就一定要加强对他们心理特征和社会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在保健医学的发展中应当成功扮演多种角色, 把保健护士保密原则、工作责任心、理解沟通促进、工作的灵活性等方面作为干部保健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并且应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 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条件下, 都能不懈其志、不失所为, 自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任何情况下, 永远把保健对象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先进的工作理念、知识和技术引入干部保健工作中, 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新时期干部保健护士应对各种局面的能力, 保证老一辈离退休老干部和目前在一线工作的领导同志和干部的身心健康, 推动我国干部保健护理工作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

[2]敖薪.国内护士压力研究现状与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7) :1.

[3]郭瑛, 张卫东, 方玉华, 等.护士应对方式问卷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15 (2) :176-178.

[4]倪静, 黄伟萍, 郭神.浅谈干部保健护士的角色[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7, 10 (6) :640-641.

大学生人文素质研究 篇7

1 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问题。很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缺少是因为先天存在不足,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这些学生担负的是非常沉重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很少有时间去学习其它的知识,享受艺术的成果。另外,我国的考试模式也使得很多学校在教学科目的侧重性过于偏颇,像是一些副科,例如,历史、地理、生物等科目甚至在中考时都不用考试,这给人文学科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到了高中以后,很多学校从第二学期就开始分文科科目,理科生不需要学习历史、政治,文科生不需要,导致很多大学生的人文基础非常的薄弱。

1.2教师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对大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自身是否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非常的重要,给学生造成的影响也非常的深远。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但要自身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还应该将那些素质传授给学生,不是仅仅的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向学生传授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假如,一名教师缺少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必然会使其自身的形象受到影响。

1.3 大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求知欲较低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渠道的增多,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大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也更加的自主和开放。而其对知识的吸收不但受其自身知识的影响,同时还受其自身价值取向的制约,更受到整个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限制。在大学生群体中,享乐主义、实用主义以及功利主义越来越占有更多的市场。与此同时,很多大学生的求学理念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倾向于功利和实用,将更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都放在了很多实用、应用性较强的科目上,而对于人文学科的学习则比较忽视。

2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

2.1当前,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应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要充分的认识到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和培养的重要作用,将其放在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

2.2 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为人文素质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

1)在现代社会中,竞争异常的激烈,要想发展唯有创新。而若想创新,就一定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雄厚的基础知识,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因此,高等学校应通过各种方式,举办相应的活动或人文科学相关的讲座,使学生可以在聆听和参与当中汲取人文精神,提升综合素养。

2)发挥劳动与综合技术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的带动及娱乐调节功能

通过开展综合技术以及劳动教育,使大学生拥有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这样,不但能够使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提高,还能够使其学会更加理性地面对问题,客观的了解自己。另外,还能够学习怎么样去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眼高手低”的状况。

通过让校园文化的娱乐调节作用得以发挥,可以给大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力使学子们尽情享受自己喜欢的文化生活,这样才能使他们全面发展,而且身心也不至于疲惫。通过集体活动,可以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相互交流和沟通,促进其人文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养成和提升。集体在他们的心中有很高的威望。可以使他们在同伴中寻找思想、观念、信仰、智力兴趣和道德行为上的一致的同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团队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通过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具有渗透性教育的集体活动,能够促进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养成,并帮助大学生通过活动懂得和人合作的重要性,在活动中学会共处、做事和做人,学会解决矛盾,不断的完善和提升自己。所以,校园文化所具有的潜在的规范性对集体中的所有成员都进行支配,使其可以自觉或不自觉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进行不断的调整,而尝试着不断的适应环境的需求。

3)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还须自我努力提升。为此,要把握以下几点 :

第一,要让学生可以正确的懂得校园氛围中所蕴含的人文理想和人文环境,只有学生对校园中的人文理想和精神真正懂得,才会对自己所处于的环境产生情感,才可能会珍爱校园,珍惜学习的机会,并提高学习的动力。第二,要促使学生将人文精神内化到意识当中,从各种人文环境中提炼出人文精神。并在未来走向社会时可以学习之用,这就需要学生经常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获得体验,得到锻炼,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是学生的专业知识可以和思想政治素质以及人文素质密切融合,从而在相互作用使人文教育的潜在功能得以发挥出来。

2.3 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实施中的关键作用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文化的同时,如果可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魅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应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作为教学目标,重视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用自己的专业精湛、宽广的胸怀,广博的知识和创新的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等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进而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3 结束语

从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来看,现代教育应更加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塑造。从人文素质教育的构成上来看,它关涉到方方面面的教育,渗透到了学校教育整个过程,是一种全过程、多方位的全员教育,更是一个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作为高校来说,应该加大对于教学改革的力度,积极的营造一种良好的人文环境,营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文化生活的丰富,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的校园环境,进而将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育人功效充分的发挥出来,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重要的影响。本文详尽的介绍了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解决方法。

历史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 篇8

关键词:历史教育,人文精神,人文素养

自文艺复兴以来, 人文主义成为西方社会的一面旗帜, 指引人们不懈追求人生的幸福, 实现生命的价值。人文精神, 简而言之, 是指一种注重人的发展与完善、强调并实践人的价值与需要、关注现实生活质量的精神。 (孔祥华, 2006) 它关心“人之所以为人”, 既注重个人身心和谐发展, 又关注他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为人文教育的历史教育, 彰显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是历史学科的独特功能和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说:“知识具有人文主义的性质, 不是因为它是关于过去人类的产物, 而是因为它在解放人类智力和人类同情心方面作出了贡献, 任何能达到这种结果的教材都是人文主义的, 任何不能达到这种结果的教材连教育意义都没有。”我认为, 历史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人文素质教育。

首先, 从学科内容看, 历史学是记载人的功业, 以人及其活动为研究对象, 有人称之为“人学”, 不同于以物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 是一门极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其次, 学习与研究方法更强调主客体间相互交流沟通, 在理解、体验中实现对历史事物的认识。这是历史学方法上的人文性, 历史教学通过再现历史, 使学生形成知识, 拓展精神世界, 磨炼精神品质。最后, 教育对象的世界观和人文精神所达到的高度, 决定未来人类社会发展方向。这要求我们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情感特征出发, 让历史教学浸润在人文氛围中, 饱含情感, 给予他们精神上的磨砺和馈赠, 使其知行意同步发展, 为其今后步入社会打好基础。另外, 新课标更突出“以人为本”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新课标把对人的关怀与尊重, 提高到与知识能力并重的位置。长期以来历史教学过于强调知识能力, 成为政治宣传品, 漠视“人”的存在, 忽视“人”的尊严, 无视“人”的情感, 以至历史教学枯燥乏味, 死记硬背, 学生每每“谈史色变”。新课程重塑人文主义精神, 凸显历史学科独特的功能, 把历史从“政治”中解放出来, 注入人文主义新鲜血液, 历史教学必将焕发生命的活力 (陈长华, 2004) 。

因此, 我们应该给中学历史教学以恰当的定位, 使其回归本质, 承载人文素质教育功能, 以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

二、历史教学应彰显人文精神

1. 历史教师应成为人文精神的楷模

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的责任心相当重要, 这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关键。历史学科在中学俗称“小四门”、“副科”, 这就要求历史教师更要自我珍重, 热爱历史教育事业, 当好楷模, 身体力行, 发展人文教育。历史学科思想性极强, 教师要有一定的思想觉悟, 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去教育引导学生。教书先育人, 树人再树才;坚定信念才能满怀激情、理直气壮地走上讲台;言之有情, 授之有理, 学生才能学之有趣。要做到在教学中旁征博引、游刃有余, 历史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业务功底, “储好一桶活水”, 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而且应掌握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1) 人文理念。历史教育要以人文本, 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发展学生的个性、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基础作为历史教育的目的。

(2) 感悟理念。历史教学要摈弃陈旧的“灌输”教学模式, 代之以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模式;要重视过程性教学, 让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领会历史的风采。

(3) 创新理念。历史老师应不断创新, 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 为学生感悟历史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学生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开放理念。历史教学要具有开放性。开放是创新的前提, 历史教学要提倡争鸣, 允许学生以批判思维对教材和教师的观点质疑, 激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历史教学不能沉浸在故纸堆中, 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关注现实、关注世界、关注人类自身的发展。

2. 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历史学科对人文精神的形成具有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既是一种永恒和向上的人文精神, 又是一种博大宽容的人文胸怀。历史学科中有大量人文教育素材, 教师应充分加以挖掘, 适当拓展, 有机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人类历史的每一步都是人文价值的体现, 因此, 在选取组织历史材料时, 就应当认真挖掘和充分阐释, 汲取富有时代意义的历史智慧。如对待世界史应充分体现:在世界史进程中, 人类改造世界的工具, 科技的发明创造和批判中发展的科学体系是人类创新和文明的标志, 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原始转向现代工业和信息时代的进军, 形成了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与科技相适应, 对人的价值尊严的思考, 对生命的关爱, 日益朝着自由、民主、平等的理性化、人性化方向发展, 并由此产生了法的规则及相呼应的制度及文化。对待中国历史则应体现:中华民族创造的文明是以仁爱、和平、自强、进取为核心的, 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向善, 在这种文化核心中既创造了古老的中华文明, 又孕育了独特的与现世寻求天人合一的世界文化额共同趋向的东方文化。而这一文化是人类文化日益走向独特融合的今天, 共同追求人的平等、自由、公正的结果, 也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追求奋斗的结果, 这也是人类创新、人文精神的关键。中学历史教材选编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活动, 人类创造的灿烂文明成果, 仁人志士的佳言懿行, 等等, 都体现出作为大写的“人”的价值, 这些生动的素材, 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人生品位无疑是有效的。

3. 让历史课堂传承人文精神

历史老师应改革教学方式, 运用史学的人文资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课堂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趣, 变抽象为形象, 变无趣为有趣, 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学, 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使学生主动探寻历史, 融入社会进程, 孕育学生关注人类的人文精神。教师不再唱独角戏, 而是以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平等交流, 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思维, 合理运用课程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 而是主动查找资料, 积极参与课堂, 质疑释疑, 探究合作。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课堂教学策略包括教学预设的实施, 对学生的有效组织, 现代教育手段的适切运用, 关注个体差异, 激励学生创新, 对动态生成问题能敏感发现和妥善处理, 等等。尊重、爱护学生, 尽量用学生的生活、学习语言,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讲课, 有序而不呆板, 有趣而不落俗套, 有效组织教学。变“读课、讲课”为“谈课、话课”, 就会化图文并茂的书本为有声有色的一幕幕历史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徜徉在历史长河中, 汲取人类文化精髓, 提升人文素养, 塑造健康人格, 传承人文精神。

“所谓人文教育, 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 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 其实质是人性教育, 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 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陶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化成, 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 归根结底, 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 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 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人与理想”。 (文辅相, 2004) 历史教学要着力凸显人文教育的功能, 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我们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陈长华.历史教育应张扬人文素养大旗.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4, (9) .

[2]成林萍.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 (3) .

[3]孔祥华.论学校教育中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平衡与融合.中国成人教育, 2006, (8) .

人文素质状况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鼻咽癌病人。纳入标准:经病理诊断确诊为鼻咽癌;初治病人;具有本研究所需的理解、判断与表达能力;病人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缺乏本研究所需的理解、判断与表达能力者。共入选60例病人, 其中男29例, 女31例;年龄27岁~68岁 (38.33岁±13.67岁) 。应用随机数字表将上述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人文关怀护理, 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营造温馨舒适环境、满足生理需求、实现心理和心灵需要、关爱病人家属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护理。1.2.1.1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前提。在病人入院时给予热情接待, 主动问好并自我介绍, 及时提供舒适的病室、床位, 介绍住院须知、病区环境、同室病友、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 使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随后根据病人的文化层次、理解能力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 如各种检查、手术及化疗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等。在病人住院期间采取主动接触的方法, 应多与病人沟通, 深入理解病人的各种需求, 关心、体贴病人, 与病人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1. 2 营造温馨舒适环境

在病房营造出一种充满人情味的以关心和尊重病人、以病人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的人文环境, 病房布置尽可能体现出家庭式温馨, 使其感受到家庭式的关爱, 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与满足。例如在病房放置鲜花, 播放适宜的轻音乐, 维持室内光线、温度、湿度的适宜, 尽量减少各种噪声刺激, 做好闲杂人员管理等。

1.2.1. 3 满足生理需求

鼻咽癌病人在患病和治疗过程中主要的生理需求为缓解疼痛、改善营养状况、防止口腔黏膜及皮肤损害等, 对这些生理需求, 护士采取多种有效护理措施尽量予以满足。例如鼓励病人疼痛时主动寻求镇痛措施, 早期正确、有效、适量运用镇痛药, 帮助病人将疼痛尽可能降低至可以忍受水平甚至无痛;尽量为病人准备容易消化的饮食, 着重色、香、味的配搭, 鼓励病人进食要注意营养的平衡;化疗前常规使用止吐药, 以消除或减轻化疗药物的副反应;每日2次给予朵贝氏溶液含漱, 保持口腔清洁, 防止口腔炎或口腔溃疡的发生;注意保护放射野皮肤等。

1.2.1. 4 满足心理和心灵需要

大部分鼻咽癌病人在确诊后会出现心理失衡, 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猜疑和绝望等心理反应, 丧失治疗信心或拒绝治疗, 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护士利用治疗和护理的机会巧妙地与病人沟通, 倾听病人倾诉, 对声音嘶哑不能言语者, 鼓励病人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感受, 从其眼神、表情、言语、体态中读懂他们的要求, 掌握病人的心理、文化、家庭和生活背景环境, 从精神、生活、心理等各方面关心、体贴、鼓励病人, 理解病人的感受, 以真诚的行动、语言感化病人, 给予必要的安慰, 允许病人宣泄不满情绪, 满足其合理要求, 使病人获得亲切感和安全感。同时在熟悉病人病情、治疗方案和方法的基础上, 给予相应的知识指导和心理疏导, 使病人乐于接受治疗和护理。对病人提出的有关预后和死亡等疑虑, 要给予正确的解释, 使其心灵得以安宁。

1.2.1. 5 关爱病人家属

诸多研究表明, 癌症病人主要家属普遍存在各种心理问题, 甚至发生心理危机并对病人产生负面影响[4], 为此护士采用主动接触方式, 及时主动与病人家属沟通, 与家属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给予安慰和帮助, 满足家属有关合理需求, 适时进行教育性和治疗性综合心理干预, 使家属情绪得到有效的抚慰。

1.2.2 对照组

按医嘱和护理常规对其进行护理。

1.3 研究工具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5,6]于护理干预前后分别进行两次心理评估, 两量表均有20个条目, 采用1级~4级评分法, 分值越高, 表明其抑郁、焦虑反应越严重。量表由作者亲自发放、指导病人进行填写并负责当场回收。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应用t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前后共发放SAS和SDS量表120套, 回收有效量表120套, 有效回收率100%。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SAS与SDS自评得分详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病人在护理干预后SAS与SDS自评得分即焦虑和抑郁状况均得到改善, 但观察组改善的程度更为显著 (P<0.01) , 说明人文关怀护理较常规护理更能明显改善鼻咽癌病人的焦虑、抑郁状况。究其原因, 癌症病人在得到有效治疗的同时, 更期盼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关心、爱护, 而人文关怀护理尊重生命、着眼人性, 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 表现了对病人的尊重和以满足需求为主并使病人在心理、生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程度的护理, 是对生命价值更深层次理论基础上的专业服务,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7,8,9,10]。实行人文关怀护理, 体现了以疾病为中心转变至以人的整体为中心、以工作需要为中心, 直至满足病人的需求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 护士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加深厚的爱心来支持和帮助病人, 使病人始终在被尊重、被关爱的氛围中接受治疗、护理、增强了治疗信心和生活能力, 满足他们爱与归属的需求, 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从而能更加明显地改善其焦虑、抑郁状态。

参考文献

[1]王建平.癌症病人心理干预新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6, 27 (5) :298-300.

[2]李惠玲.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11) :878-880.

[3]陈晓红, 张士涛, 张献怀, 等.我院急诊部开展人文关怀护理的做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 18 (11) :674-676.

[4]刘爱琴, 陈小红, 吴美华.住院化疗的癌症病人主要照顾者心理状况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3) :224-226.

[5]姚树桥.心理评估[M]//姜乾金.医学心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10-111.

[6]蒋晓莲.心理与社会评估[M]//刘成玉.健康评估.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84-185.

[7]宋新然, 王红旗, 刘艳, 等.癌症792例放射治疗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17) :4246-4247.

[8]戴玉雅.人文关怀与临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 (8) :1597.

[9]向明芳, 陈海蒂, 黄敏, 等.肿瘤病人的应对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9) :68.

上一篇:环境生态下一篇:城市照明设计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