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对高职教师的要求

2024-10-05

时代对高职教师的要求(精选11篇)

时代对高职教师的要求 篇1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革命。在教育思想转型的同时,教育方式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迎来了其第五次变革。体育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窗口,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师作为施教环节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在体育教育由传统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迈进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素质教育不仅要求体育教师将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转变为新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求教师能够将现代教育技术普遍的应用到体育教育中。

1. 素质教育

所谓素质,即人后天通过环境的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生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能力、体格品质等要素。素质教育的提出,是人们对教育本身的不断发展与时代的不断进步进行深入认识的结果,既符合时代的客观要求,又体现人们赋予“教育”的新理念。真正对人有价值的教育,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以“授知”为核心的传统教育,而转变为以“育人”为核心的一种全方位的教育观。实施素质教育,即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科学的教育———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达到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从而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的目的。换言之,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与品质,以便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它重视学生的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人格等因素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更重视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2. 体育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2.1 教育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教师把“以知识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作为指导思想。而素质教育作为较传统教育更具完整性的一种全方位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应树立起新的教育观念,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对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新要求。

2.2 体育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传统体育教育以传授“三基”为教学目的,否定与排斥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和体育的娱乐性,导致体育教育机械地追求生物训练和单纯地传授运动技能,从而沦为一种“唯生物体育观”。而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方位的,具有良好社会效果的教育,则要求将体育作为一种文化,使之对于人们追求在运动过程中的心理愉悦和满足,提高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发挥积极作用。换言之,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要求必然对传统体育教育观的狭隘性提出修正,形成包括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的“三维体育观”,即以人为本,注重体育教育在心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学校体育教育必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 小结。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知识、运动技能、身心发展、审美观念、习惯能力等素质的有效途径。教育素质化,必然要求体育教育随之共同素质教育化。以人的发展与完善为目标,对人的本质和身心施加良好的影响,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全方位性。也只有这种全方位的教育才能为受教育者终身学习,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3. 体育教师的知识体系有待健全

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构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导性条件,但仅有观念的转变是远远不够的。要有效实施素质教育,还要求体育教师能够健全、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效促进体育教育素质教育化。

3.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实施素质教育在本质特征上是一致的。

3.1.1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特征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以实现教学最优化为目标,以现代媒体为基础,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系统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媒体,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而且使教学形态、教学方法等发生了重要变革。如:计算机多媒体个别化交互式学习系统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教学重心由“教”转向了“学”,学生则完全从教师控制的、同步被动的学习状态变为主动、自定步子、双向交流的学习方式。

3.1.2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思维的独立性即个体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传统体育教学无视学生间极大的差异,无视学生的不自觉的信息反馈,无视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从而在本质上否定了学生个体的思维独立性。而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从设计开始就是为思维的个体性、独立性而创设的。如: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的教学模式,给了学生个体无穷尽的思维发展空间;现实中极力体现个性的体育动作的设计,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更具科学,可在结合人身心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创新。还有CAI、3DMAX等在教学科研中的应用,都有效地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本质上是与素质教育一致的。

3.2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中体育教师知识体系有待健全。

既然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在本质上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那么,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中关键一环的体育教师这一最具有能动性因素,除了应该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广博的文化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良好的创新能力及心理素质外,还应该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知识、技能。

3.2.1 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

主要使体育教师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包括计算机基本原理、发展状况,DOS、Windows、UNIX等操作系统的应用,用于文字处理的Word软件,Excel、WPS表格文件的操作,Powerpoint、Photoshop等图文处理软件。

3.2.2 计算机网络

主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网络查找、网络通讯、网络上进行教学的方法。

3.3 小结。

李岚清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迎接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讲话突出地强调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实施素质教育在本质特征上是一致的。因此,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实践主导者,必须既树立起素质教育的新观念,又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尤其是掌握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只有做到这一点,素质教育才能借助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教学能力,融入现代体育教育之中。

4. 体育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途径

4.1 加强教师队伍现代化教学建设。

教师作为学习环境的创造者、教育信息的选送者,其自身现代教学素质素养将直接影响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尽管我国体育教师基本上都有较高学历层次和相应的知识结构,但这并非意味着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体育现代化教学作为新的体育知识,本身尚处在初级阶段,因而它的知识体系有待健全与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观念转型的前提下,不断加强体育现代化教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自觉地进行回归教育,才能紧跟教育技术发展的步伐,这是21世纪信息时代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4.2 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指定培训计划。

各级体育教育管理层应大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和研究,提倡在职业余培训,以培养21世纪合格体育教师为出发点,注重教师现代化教学素质的提高。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的教师培训的成功经验,定期组织各种体育教师现代化教学培训,培训合格者进行资格认定,并将教师任职资格和上岗相联系,作为衡量合格体育教师的必备条件。

4.3 根据要求确定培训的内容,配置专门的培训人员。

教师的培训应坚持以知识介绍为背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原则。培训内容设计要对在职教师的技能训练有针对性,在分析现有的技能水平和教学实际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出相应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并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

只有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培训方案才是最有价值的,最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的,才能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培训中来,取得最佳的培训结果。

5. 结语

素质教育本身是一种以育人为目的的全方位的教育。体育教育素质教育化,不仅要求教师树立起一种新的体育观,即“三维体育观”,而且要求教师在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广博的文化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良好的创新能力及心理素质的同时,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体育教师不能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就只能停留在毫无实际的口号中。为此,我们应该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来协助体育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保证素质教育能够融入到体育教学中。

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的革命。体育教师在这场革命中, 不仅要树立起新的教育观念, 而且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无视现代教育技术对体育素质教育的意义, 将会直接导致体育素质教育失去现实基础。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教育,体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

时代对高职教师的要求 篇2

解读示范建设对高职教师的要求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有其独特的内涵,由此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道德要求、专业知识要求、教育能力要求等,这些要求不仅是示范建设的.要求,是社会发展对教师的期待,更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

作 者:冯丹 何同林  作者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0037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G451 关键词:示范建设   高职教师   要求  

时代对高职教师的要求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教师 素质

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必然选择。适应“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要求,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将发生重大变化,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些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温水煮青蛙”: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拼死也要从水中跳出,而且往往能够成功。如果把它放在温水中,它会呆着一动不动;继续加温,它会躁动不安,但不会试图跳出水面;水快沸腾时,它已无力动弹了;100℃时,这只可怜的青蛙已被煮熟了。生死攸关的时刻,青蛙一下子跳出来,才有了生存的希望。青蛙从沸水中跳出,是本能反应,而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直面教育改革的挑战,则需要更多的勇气和魄力,更多清醒的认识和改革创新的精神,要敢于做一只“沸水中跳出的青蛙”,去积极思考和探索如何成为一名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教师。因此,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下,教师要想提高职业素质,成为一只能跳出沸水的青蛙,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

教育是不断发展的,教师应树立符合时代发展步伐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质量观,以一定理论为基础,善于从不同角度反复思考,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过程,逐步提高认识,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

二、博览群书,拓宽知识结构

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教师,不仅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而且还要拥有广博而精湛的知识,这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要给人一杯水,不仅自己要有一桶水,最好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要博览群书,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是否良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二者只通过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媒介进行沟通,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

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下,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尝试。就《应用写作》这门课程的教学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呢?可考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是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首先要认真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形象地把课件展示给学生,直观而又生动,同时辅以必要的板书;二是课堂上与学生互动。教师单纯枯燥无味地讲授知识,势必造成学生疲倦、学习效果下降。课堂上采用灵活多变的互动形式,能激起学习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如教师课堂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参与讨论等;三是学生上台表演节目或讲授课本知识。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每次课堂上,由预先准备好节目的一个小组上台表演(一般10分钟内),舞蹈、唱歌、小品、诗歌朗诵等形式均可。通过学生节目的表演,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除了表演节目外,还可以让学生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做主讲人,老师点评,这样学生对讲解的课本知识,印象深刻,预习到位,由此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学的方法很多,因材施教,探索更加适合的教学方法是成功教学的关键。

四、加强研究,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教育科研具有现实性和应用性,其结果可直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是推动教育发展的真正动力。以教育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行动准则。广大教师是一支教育科研的强大生力军 ,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起着教育理论工作者难以替代的作用。作为实践者的教师,应该结束长期以来消极被动的教书匠形象,而代之以积极、主动的新形象,即教师--研究者。教学研究不应该只是教学研究专家的专利,从事教学实践的教师,也应该从事教学研究,教学研究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内容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实际上,不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不可能真正尝到当教师的乐趣,并成为真正出色的教师。因此,教师要树立教学研究的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积极参与,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深入的教学研究(包括总结与反思)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总之,高职院校教师提升职业素养既是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共同努力,将正面引导与制度考核结合起来,从敬业精神到职业意识、从操作技能到教育能力等方面不断改进,努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优良职业素养、足以承担起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重任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刘江,胡国胜. 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十大问题[J]. 职业教育研究,2005(09).

[2]冯多.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2001.

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能的要求 篇4

一、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技能现状分析

职业院校的教师主要是依靠课程设计的安排, 结合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进行授课, 并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考核, 因此, 本文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技能现状分析也将从课程设计方面、教学水平方面以及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方面进行研究。

1. 课程设计方面。

教学课程的设计包括课程设计的目的、教学内容的确定以及教学方式的运用等方面。现阶段, 大多数教师都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本知识来确定教学目的, 而教学大纲一般只涉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很少涉及知识与专业的对口程度。另外, 职业院校的学生是以掌握专业技能为主, 因此这种教学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职业院校学生将来的发展并不十分相符。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 也有部分教师完全照搬课本知识, 缺少灵活性, 这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并且仍然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 这些都将不利于职业院校学生技能运用能力的提高。

2. 教学水平方面。

职业院校的学生以掌握技能为主, 但是很多教师只精通理论知识, 却缺少最基本的专业技能, 技能运用能力不强, 因此, 致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不足, 能力欠缺。此外, 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师不是本专业出身, 而是其他不相关的专业调转过来的, 这样必然影响教学质量, 严重影响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 而且, 职业院校的教师还缺少科研能力, 不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 继而阻碍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

3. 学生的考核方式方面。

大多职业院校的教师忽视对学生考核的重要性, 一般都只是采用书面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主, 缺少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 这与职业院校的培养目的是不相符的。当然, 部分教师虽然在平时也不注意对学生进行考核, 但是主要是依据自己对学生的印象进行主观评考定, 缺少了一定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二、对教师专业技能的要求分析

依据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技能现状, 从教学设计符合高职院校专业要求的技能、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性考核技能以及教师科研水平方面的技能这三个方面, 进行分析。

1. 教学设计符合院校专业要求的技能。

职业院校的学生是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实用能力的人才, 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立马投入工作。因此,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首先必须明白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高技能的专业型人才。在制定教学方案时, 先要熟悉本课程的内容以及职业岗位对该专业的学习要求, 从整体上精确把握该专业对工作中所需要运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标准, 从而能更好地将知识体系与岗位要求结合起来;然后参考大纲和学生所学的专业, 制定相配套的教学内容;最后, 考虑选择具体、直观等教学方式, 追求专业技能教学的最佳效果, 将所学内容与工作程序或是工作流程一体化, 让学生更加明白实际操作过程。另外, 要采用案例分析、模拟操作相结合等教学方式, 使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2. 对学生的专业性考核技能。

教师的专业性考核技能可以起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作用。一方面, 教师全面地考核学生的水平, 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考核结果, 了解自身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 以及时改善、提高。因此, 高职院校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不能单纯依靠考试, 而要在学生平时的上课过程中, 通过课前对上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抽查, 或是在专业技能的训练过程中, 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看其能否独立完成操作流程以及熟练程度。另外, 还要求多多参考、借鉴国内外比较客观、全面的考核方式, 加强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技能。

3. 教师科研水平方面的技能。

职业院校要求教师专业知识扎实, 并具有灵活运用的专业技能。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加强科研方面的研究, 不再仅仅参考以往的科研技术成果进行教学, 而是要求结合岗位要求进行教学;要能善于发现问题, 并对问题有独到见解, 能够发表科研论文;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科研活动, 此外, 还要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尝试和运用新方法、新技能, 不仅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 而且在实际动手操作方面也十分的精通。

本文主要从教学设计符合高职院校专业要求的技能、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性考核技能以及教师科研水平方面的技能三个方面, 分析了职业院校对其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 并认为教师提高这三方面的技能,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 从而有利于培养高职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凌云、吴建新.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技能教学水平的现状与对策[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0 (10) .49-59

[2]杜琳、程玉桃.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与其培训调查研究——以河南五所中职学校为例[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 (11) .130-131

时代对高职教师的要求 篇5

摘 要:本文结合当代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和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特点,在对高职艺术设计教师的教育技能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高职艺术教师应有的素质及培养对策。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032-03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与普通教育相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也是发展高职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当代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1年工作要点》提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着力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高职教育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自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之后,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高职教育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企业、行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具有针对岗位训练技能的特点,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以理论为辅,“工学结合”是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然而,高等职业教育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教师的质量与数量正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以下特点:教学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目标,特色明显,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

艺术设计课程本身实操性就很强,高职艺术类课程应以“职业能力”为主线重构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基础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以“教、学、做”一体的改革思路,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更新,创建并广泛使用“互动-参与-合作”、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调查法、网络学习等方法和手段,通过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高职艺术设计教师的教育技能现状分析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立了艺术设计专业,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可以说是一个相对特别的群体。由于长期从事艺术设计类的工作养成的独特而个性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决定了艺术设计教师的思维和行为有别于其他的专业教师。要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首先必须对高职艺术设计教师的素质构成进行科学的分析。

1.教育政策缺乏明确的职业资格要求

目前,国家教育部对教师行列的聘用制度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高职教师的职业资格,对高职教师的任职资格唯一能明确的只是有关学历的标准。

2.高职艺术教师教育技能师范性缺失

部分艺术教师毕业于非师范本科院校,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不清晰;课堂组织管理能力不足,讲授完主要内容就由学生自学,课堂现场控制责任心差;重科研轻教研,教法单一;学科与职业教育结合不紧密,目标设计上不是以职业为第一导向,内容设计上不能体现以工作任务为导向。

3.高职艺术教师来源存在差异

高职艺术教师的师资来源有几种:第一,来自专业本科院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第二,由行业引进聘用的专家。第三,聘请的社会兼职教师。第四,有的高职学院前身从中职升格,教师由原来的师范美术教育专业转向高职艺术设计教育。

这些高职艺术教师中,部分虽然进行过短期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培训,但基本上没有时间涉及教育技能训练。另外一部分高职教师了解教学一线对人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但对教学业务并不熟悉,而且工作流动性大。还有一部分教师未能实现从师范到职教的转型。这些情况主要源于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体制重点在培养中小学及中等学校的师资,高等师范院校并没有培养高职教师的职能。因此,我国至今还没有专门培养高职教师的高等教育机构,高职教师资源只能按普通高校的培养模式来进行,由此导致高职教师教育技能的先天不足。

4.艺术教师个性强、特立独行

艺术教师热衷于专业上的创意和直观感受,不喜欢抽象的理论,在思想和行动上不愿意受到过多的束缚和羁绊。日常运用网络技术多是获取信息资料或应用专业软件,不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专业发展和研究能力的提高。

·师资建设·论当代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对教师的要求

四、高职艺术教师应有的素质及培养对策

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具有较好的艺术修养和后继学习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职艺术教师队伍。

1.具备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学校要提倡教师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只有常在教学状态,工作才能细致深入,人才培养才有保障。相反,会导致工作敷衍了事、流于形式。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为社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标志,没有职业能力的教师只是授给学生知识,不能授予学生劳动技能和职业文化。

2.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程建设

课程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学校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是,课程教学观念陈旧和教师信息素养欠缺,影响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课程教学资源单一、分散,课程教学资源需要数字化、多样化和系统化的提升;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传统,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程教学模式;课程管理意识与管理手段落后,需要提升课程教学管理科学化水平。

艺术设计的课程同样存在以上问题。当今的艺术学科已不再像从前一样细分,模糊专业界线和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正在成为艺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大美术作为一股艺术潮流应运而生。传统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与高职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侧重点明显不同,从强调审美的教育功能转向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各个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综合,然后派生出新的学科、新的知识结构和新的思维空间,并带来了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为新事物的产生和新产品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人文环境。例如高职艺术设计课程,根据不同的高职专业,已在传统美术教育课程中作出系统的整合,从《图案基础》到《玉器纹样设计》、《海报设计》到《广告策划与制作》、《立体构成》到《装饰雕塑》、《色彩基础》到《产品设计表现技法》等。

高职艺术教育明确了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通过教育技术促进课程建设,以网络课程建设为纽带,建设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素质拓展教学体系,积极开展多项教学模式改革试验,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和体制的改革。

3.具备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高职艺术教育明确了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就是能把发现、发明、创造变成实践或接近实践,主要承担转化应用、实际生产的任务,强调学习应用性知识和专精实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第一,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能从理论的高度理解社会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二,必须熟悉职业操作流程,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环境;第三,必须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这不但是对高职学生的培养要求,也是作为高职艺术设计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在高职艺术设计的课程中,明显地体现出设计与绘画的不同侧重点,如《广告设计与策划》、《玉器雕刻与制作》、《产品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等应用型的课程不再像纯艺术那样考虑作者心灵与事物的沟通问题,而是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社会功能、工作过程、工作任务、设计与执行的问题。高职院校教师不仅应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还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既要具备在课堂上清晰地讲解和传授理论知识的能力,也要具备在实训室以及相关行业、企业的实际岗位动手操作的能力,否则,就不可能胜任教学实践、实训、实习教学的重要环节。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提高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应大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都有要求教师利用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定,鼓励教师到企业、行业一线,以顶岗实践、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参加社会实践(调研),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教师要深入了解自己所从教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特别是新科技、新工艺的应用和发展;要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学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应用新技术进行科研开发的能力。笔者所在的高职学院就专门为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制定了计划,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或调研的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审、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明确了艺术专任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具体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作了重要的阐述,同时对高职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所有的高职艺术教师都需要转变教育思想,深入了解职业教育的内涵及作用,适应高职教育对艺术教师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石芬芳.高职教师教育技能刍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张波,赵志军.高等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9(10).

[3]何祥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系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职教,2011(2).

[4]龙安梅,王孝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路径探究[J].职教,2011(5).

时代对高职教师的要求 篇6

一、高职汽车专业课教学现状

1.教师空讲道理倾向严重。高职汽车类专业的教师有的教龄虽长, 教学经验丰富, 但墨守成规, 在教学方面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有的是新招聘的高等院校的毕业生, 虽然理论知识比较丰富, 但却缺乏动手实践能力。他们在给学生授课时, 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述和探讨, 授课内容大多停留在字面上, 有纸上谈兵的倾向, 久而久之, 导致学生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2.理论实践衔接存在脱节。高职汽车类专业定位在“高职”二字, 它培养学生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很强, 那就是为了培养实用型人才, 为了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快捷地就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还是把自己定位为教室里的老师, 只顾埋头写讲义, 只顾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 重理论而轻实践, 最终导致理论和实践缺乏衔接, 严重脱节。结果在理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严重违背了高职汽车类专业教学的初衷。

3.教师实际操控能力有限。高职汽车类专业和别的专业不同, 它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变化日新月异。只有常学习、常操作、常实践, 才能跟得上变化的步伐。但许多教师因为长期奋斗在教学一线, 没有培训和进修的机会, 对新知识只能从课本上汲取, 从课本上了解, 没有实际操控的机会, 因而导致操控能力有限, 教起学生来自然力不从心, 自然不能比较直观生动地给学生演示。

二、高职汽车专业对教师素质要求

1.需要具备现代教学思想。现代教学思想非常重要, 它是决定教师品味和授课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作为一名高职汽车专业类的教师, 要时刻牢记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 积累经验和教训, 进而加以完善。要摒弃传统, 时刻树立与学生平等的思想观念, 要放下架子, 融入到学生中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有了现代的教学思想, 教学水平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2.掌握先进专业教学技能。一个好的教师, 必然有他独特的教学技能和方法。作为一名高职汽车专业类的教师, 要想成为汽车类专业教学的佼佼者, 就要在先进教学技能上下功夫。要掌握汽车类专业在国内乃至世界的最新动态, 并第一时间把这些先进时尚的信息元素传递给学生。要对汽车类专业知识融会贯通, 成为这方面的权威。要充分利用新科技在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方面的作用, 采用多媒体教学, 幻灯片、模拟视频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单调的说教方法, 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视觉冲击, 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和掌握。

3.具备过硬汽车操控能力。具备过硬的汽车操控能力也是成为优秀的汽车类专业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如果只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没有操控能力, 那么对于学生而言, 教师的教学只能是空洞的说教, 不具备说服力。而且理论和实践是有差距的, 这个差距只有在实际操控中才能体会出来。教师只有具备了过硬的操控能力, 有身体力行的体验, 才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发言权, 才能更好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在学生进行实际操控中, 才能准确无误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帮助学生掌握技术要领和关键点, 使学生心服口服。

4.具有推进课程改革意识。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 就没有生机和活力。课程教学也一样, 也要有改革意识。课程教学如果一成不变, 长期下去, 必将变成一滩死水, 对学生而言就会失去新鲜感, 缺乏吸引力, 让学生失去兴趣。教师作为课程的推进者, 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 要敢于改革, 善于改革。课程改革并不是漫无目的的乱改, 而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要紧紧围绕课程的需要, 要紧紧围绕市场的需要, 要紧紧围绕学生自身的需要, 要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前提。只有这样, 课程改革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 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高职汽车专业教师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生动逼真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围绕汽车的故障问题,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围绕汽车故障这个核心内容进行情境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经验判断故障发生的部位、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找到故障的处理解决办法, 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2.倡导言传身教, 提升专业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是学生心中的一面旗帜, 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起着表率和引领作用, 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很大, 学生长期耳濡目染, 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以教师的标准为标准。所以, 教师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 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 并身体力行, 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提升专业教学效率。

3.加强师资培训, 推行多元成长模式。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有多种方式。学校可以与企业接轨, 走市场化办学的路子, 与企业互利共赢, 共同发展。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这样的锻炼不是走过场, 走形式, 而是要让教师真正深入下去, 根据自己的课程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学习, 操作实践。培训要有检查、有考核, 要真正让教师在这里学到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学校还可以加大教师到师资培训基地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有针对性, 有专业性, 也是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 学校还可以联合一些生产设备的厂家召开技术研讨会, 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加大投入力度, 升级技术研究体系。要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质, 就要给其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进行技术研究的环境。要营造这样的环境, 就要不断加大对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 要对教学设备和教学仪器进行及时的添置更新, 进行及时的技术升级改造, 要让教师操作起来得心应手。要给教师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 鼓励其进行课题研究, 进行科研项目的创新。

5.加强横向联合, 筹建过硬教师队伍。一个好的学校必定有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要打造过硬的教师队伍, 就要采取多种渠道, 要加强与企业的横向联合。要鼓励教师到汽车企业进行实践, 担当起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的双重重任。只有这样, 才能满足高职汽车类专业对教师和教学的需求。

时代发展对从事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在发挥教师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同时, 也需要学校、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只有这样, 才能使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陈磊, 王怀建.浅析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3 (01)

[2]陈珊, 尹慧玲.探讨高职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保障[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04)

时代对高职教师的要求 篇7

一、高职英语教师应努力转变课堂角色

高职英语教师应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由于大多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够,学习主动性不强,自学能力差,而且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不能积极地思考问题,很容易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应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这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如何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获取信息和学习资料,如何选择和辨别从网络上获取的信息,合理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料,这样使学生的学习不仅有趣而且有效,既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必须立足于教材,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广泛收集学习资源、学习信息,并对这些资源和信息加以反复研究、对比、过滤、整合,以多媒体、网络的形式提供给学生,积极开发适合高职高专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的教学辅助材料,制作教学课件,以弥补教材、教辅材料的不足。

二、高职英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随着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普及应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载体正逐步渗透到教育的各个层面。信息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南国农曾提出了现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是三化教育,即信息化、多媒化、多元化;现代教育是三高教育,即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现代教育是终身教育。”现代教育的这些特征就要求教师树立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和理念,在教学中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合理整合,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水平。

课堂教学面临的重大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处于教学前沿的教师认识、掌握并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已成必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育,更有利于实现开放式、互动式教学。

要充分合理地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高职英语教学中,高职英语教师就应该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具有较高的信息意识,积极获取想要的信息,具备信息技术和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软和硬件的知识、网络技术知识、多媒体课件制作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等,能够实际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多媒体的能力,能够有效选择和辨别所获取的信息,为教学服务。同时教师还应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面向高职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多采取一些鼓励措施,鼓励教师多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并且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把信息素养运用于教学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一部分,以更好地实现教学信息化。

三、高职英语教师应努力掌握综合化知识

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多元化、层次结构合格的教师队伍,这对高职院校教师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外语教师的素质包括语言水平(母语和外语的水平与技能、语言理论水平及外语教学理论水平)、合理而广泛的知识结构、较为广泛的社会阅历、外语教学的组织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学术科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要想上好英语课,高职英语教师就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不仅应有较好的中文基础,而且要在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社会学、语言学等方面有所积累,这些知识是与英语学科是息息相关的。

另外,教师还需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可以使英语教师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自觉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规律,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用多种有效的方法措施,自觉培养学生,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高职英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专业知识的结合。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应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从事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大批的国外企业涌入我国,这需要大量的既有专业技能又懂外语的专业人才。因此,为了培养出又懂专业又懂英语的人才,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在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还要研究高职英语教学规律,并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及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到行业、企业进行实践,丰富行业知识,提高合作与沟通能力,适应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所以学校不仅应抓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而且应加大外语的培训力度。

参考文献

[1]何秀峰.多媒体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中国成人教育, 2007.6.

[2]苏文倩.多媒体辅助教学与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角色新定位.内江科技, 2007.3.

[3]李韶琛.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优化英语教学.天津:教师论坛, 2001.11.

时代对高职教师的要求 篇8

教师信息素质的提高

在知识经济时代, 信息已成为重要的资源, 信息素质已成为网络社会的基本生存本领, 对教师来说更是如此。提高教师信息素质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前提条件。

从信息论的角度讲, 教育教学过程是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处理、传送和接受的过程。为了优化信息传送过程, 提高信息传送效率, 作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师应具有以下较高的信息素质。

1.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人们对信息需求的自我觉醒和感悟。具有敏感的信息意识的教师, 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和掌握所从事的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新的论点、新的发明创造, 掌握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然后对其进行整理加工、分析研究, 以使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处于学科前沿阵地。这里的信息意识主要指: (1) 对信息积极的内在需求的意识。 (2) 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

2. 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个体具有信息素质的基础, 指的是对信息学的了解和对信息源以及信息工具方面知识的掌握。信息知识主要包括: (1) 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和网络基本知识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2) 了解信息技术原理和知识, 深入掌握某一领域或方面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知识。 (3) 懂得知识产权、版权和合法使用带有版权的资料等知识。教师要懂得有关信息技术的使用所产生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 并能在获取和使用信息中遵守公德和法律。

3.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质的核心, 教师的信息能力大致可分为: (1) 信息获取的能力。这主要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获得信息的能力。要求教师要能运用不同界面、搜索引擎、不同的命令语言、协议和搜索参数, 完善在各种不同类型信息检索系统中的搜索策略, 从而能有效而又高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2) 信息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在搜寻、检索到大量信息后, 是一个筛选、鉴别有用信息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有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 能批判性地适当地评价信息。 (3) 信息加工、利用的能力。这要求教师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利用数据库技术或其他信息技术对知识进行分类收藏、存储, 并且能够在需要时对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确认并运用于学科教学中。 (4) 信息创新的能力。这是指能从不同资源和形式中组织和整合信息, 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准确地和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5) 信息交流能力。这一能力要求教师懂得有效利用电子通讯论坛进行交流。

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学生对于网络学习的学习目标和过程的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时, 教师就必须系统地去考虑组织学习的整个过程和安排有关细节, 包括如何运用网络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等。在网络教学中, 学习资源的组织是采用超媒体的方式, 而超媒体容量大, 内容丰富, 学生使用超媒体学习时就像在信息海洋中遨游, 且由于超媒体是由节点和链接组成的网状结构, 结构关系复杂, 大部分节点都连接到多个节点上, 并且有些节点间的链接并没有真正表达出节点间的关系, 或给出这些链接一个适当的解释, 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容易迷失方向。因此, 这就需要教师对网上学习过程进行精心的监控, 同时积极引导学生, 避免其在网络知识的海洋中迷航。

2.伙伴型。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出现, 为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的学习模式认为, 学生对知识的建构不仅依赖于自身原有的知识水平与经验, 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习伙伴之间对问题的共同讨论与理解。在建构主义的学习模式下, 教师除了是教学活动组织者以及辅导者之外, 也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讨论, 取长补短。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基于建构主义的伙伴型学习模式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基于网络的工具都能支持师生之间的合作。

3. 科研型。

在传统教育中, 由于具有稳定的学习环境系统, 课程设计开发都由固定的部门来完成, 教师并不需要对此做过多的研究。而在采用了各种电子媒体的现代教学方式, 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后, 教师具有了课程设计开发的主动性。课程设计是一种超前性的教育活动, 包括课程的研究和编制、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媒体的优化组合等, 而各种媒体课程更是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特点, 因此, 作为课程开发者的教师在这种变化的动态需求中, 始终应处于科学研究的前沿。

4. 学习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与社会各方面的急剧变化, 终身学习的理论日益为世界各国所接受。教师是最先感受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性的社会工作者之一。基于时代的要求, 教师必须不断地完善自已的专业素质, 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 理解学校和周围世界的新现象, 具备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变革创新的意识、崇高的职业品质以及多方面的教育教学能力, 以适应未来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综合化和信息化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 在这场信息化时代的大潮中, 作为当代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地发展自己, 提高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不辱时代所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王鸿江.现代教育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6.

3G时代对网络发展的要求 篇9

第三代移动通信 (3G) 技术作为下一代主流通信技术, 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深刻的影响。3G能提供多种类型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 实现全球无缝覆盖, 具有全球漫游能力, 并与固定网络兼容。同时, 它也可以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更多的类型及更低的成本来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 3G技术成为各发达国家技术竞争的热点, 成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同样, 3G对我国也有重大意义。3G可以为我国带来新业务增值, 增强企业竞争力, 改变人们通信消费体验, 提高我国信息化程度, 为我国信息技术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历史机遇。

在3G时代, 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模式与2G网络相比有着巨大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3G移动通信网络必须具有更完备的网络覆盖能力, 支持更高速率要求的数据服务, 并综合话音、数据及其他各种实时多媒体业务, 更重要的是, 3G网络的发展必须在2G网络的基础上, 通过协同优化, 使用户在2G与3G交叉业务上无法感知网络的变化, 从而获得网络无缝过渡的效果。

因此, 3G时代的网络发展已不再是单纯的2G技术的延伸, 而是全新的挑战, 这就需要我们从网络规划、网络容量、网络优化等多方面考虑, 相互兼顾, 互为协调, 全面发展。

一、3G对网络规划的要求

1.1 3G与2G网络规划方法的不同

建设任何类型的网络, 都要综合考虑覆盖、容量与质量间的关系, 从网络建设的侧重点出发进行设计和建设[1]。

在基于GSM技术的网络中, 对网络质量的控制可以通过链路预算的计算结果及网络规划工具来分析网络的覆盖和容量, 覆盖和容量可以作为相互独立的元素进行考虑, 二者可以相互独立, 分别进行。

而在以CDMA为基础的3G网络中, 覆盖、容量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相互影响, 所以在进行规划设计时, 就需要在两者之间进行控制, 取得整个网络的平衡。这一点与GSM网络的建设有很大的不同。

3G网络与GSM网络在无线网络规划中的主要区别如下:

(1) CDMA系统使用统一的频率, 所以不需要进行精心的频率规划

(2) 以CDMA技术为基础的网络, 其明显的特征就是存在“呼吸效应”, 因此必须要综合考虑网络的覆盖与容量, 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

(3) CDMA是一个干扰受限的系统, 具有软容量的特性

(4) 上行覆盖范围的限制受限于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和用户负荷 (干扰强度)

(5) 下行链路需要考虑避免过大的软切换交叠覆盖以及导频干扰

(6) 对于上下行链路进行独立的分析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链路特性

(7) 在3G网络中需要支持多种平台的用户终端, 在不同的服务等级质量要求下, 可以支持可变速率的数据业务

(8) 不断变化的用户行为, 产生的网络干扰也动态变化

(9) 软切换在带来一定增益及改善质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网络资源的开销

1.2 3G网络规划的分析方法

3G系统主流技术基于CDMA。CDMA系统是干扰受限的系统, 系统的覆盖范围受到系统容量的影响, 小区的业务量越多, 小区半径越小。由于业务是不时变化的, 覆盖范围也始终变化, 这个现象被称为小区呼吸。小区覆盖的动态变化使得小区规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传统的静态预测的方法将不适用, 因而对CDMA网络最好使用其它的方法来预测覆盖和容量。有效的方法是仿真和统计模型。

对3G系统网络规划的分析主要有四种方法:静态分析、静态仿真、动态仿真和事件仿真[2]。静态分析使用确定的算法得到网络性能的简单估算;静态仿真采用分析多幅网络“快照”的方法, 可以反映网络的平均性能;时序的动态仿真可以提供完整的容量与覆盖分析;事件仿真折中了静态仿真与动态仿真的方法, 采用事件驱动方式, 可以反映网络的时序性, 同时也避免了繁琐的计算。

二、3G对网络容量的要求

系统的容量是指系统能提供的可供同时通信的最大用户数目。由于3G的容量要用软容量和硬容量两方面同时衡量, 所以首先从系统的硬容量出发, 设计一个容量计算模型, 然后再考虑各种业务需求, 最终给出各种业务速率下和覆盖距离下的容量大小。

2.1容量计算模型

假设在理想情况下计算一个特定小区内用户的最大数量, 假设如下:

(1) 基站是单个的, 不存在小区间的干扰

(2) 基站处有良好的功率控制

这里所考虑的系统可与所有其它的外部干扰隔离, 设其移动用户载干比为:

假设此小区有Mmax个移动用户, 那么由M-1个干扰源导致的干扰功率为

这样载干比可表示为

代入式 (1) , 可得CDMA系统的容量为

其中W为传输带宽, n0为干扰的功率谱密度, R为传输数据速率, Eb为接收到的每比特有用信号的能量。

在式 (4) 中, 没有考虑基站天线的方向性, 也没有考虑系统语音发送信道的工作周期。标准做法是基站使用把小区分成3个区域的定向, 这样就有效增容了G倍, 语音发送信道的工作周期用变量表示, 则相应的容量方程为[3]:

2.2覆盖半径与容量的关系

在3G中, 覆盖与容量是相互联系的, 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关系, 这是要考虑的, 不然将不能在覆盖范围与容量之间取得最好的平衡。所以现在的任务是找到最大链路传播路径和小区容量之间的关系.这里首先为式 (5) 中的Eb/n0设计一个表达式, 因为它表示比特能量对噪声功率谱密之比, 由此它的另一个表达式为:

PG即为式 (5) 中的, 也就是处理增益, 之所以乘以1/Lmax, 是因为其能量传播与距离成反比.式 (5) 中的R即为各业务需求的数据速率。这样, 在给定设备参数和链路功率估算参数后, 就可得出在一定负载和业务要求下覆盖与容量之间的关系。

三、3G对网络优化的要求

3.1 3G网络优化中的典型问题

3G移动通信网络是一个动态的多维系统, 投入使用后, 会在以下四个方面发生变化:

(1) 终端用户的变化:用户的地理分布、信令呼叫模型

(2) 网络运行环境的变化:新的建筑、道路、植被

(3) 网络结构的变化:基站分布和系统容量的变化

(4) 应用技术的变化:如HSDPA技术的引入

这些变化都会影响到网络指标的变化, 因此相关的监测及优化工作都会随着网络的发展循序渐进地进行, 不可能一蹴而就, 也不可能一次完成所有的优化工作。

网络优化具体讲就是通过测试和分析, 发现系统的问题, 修改系统参数, 逐步改善系统的性能, 如此反复不断进行, 最终使系统在接近最优的状态下工作。对于CDMA网络, 掉话率高、通信语音质量低、接通率低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导频污染、干扰、基站可能的射频偏差、覆盖问题等[4]。在3G网络优化中尤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覆盖空洞

(2) 越区覆盖

(3) 导频污染

(4) 过多比例的软切换和异常切换

(5) 邻区漏做或错做

网络优化工作就是不断监视网络的各项技术数据和不断地路测, 根据发现的问题, 通过对设备、参数的调整, 使网络的性能指标达到最佳状态, 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能力, 提高网络的平均服务质量。

3.2 3G网络优化不同阶段的侧重点

按照优化在移动系统从开通到正常运行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网络优化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工程型优化和维护型优化。前者在系统刚刚开通或每次扩容结束时进行, 其作用主要是解决工程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遗留问题以及新的设备安装开通后对原有系统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因此, 工程型优化主要是进行清网排障的工作, 这是一个比较初级层次的优化;后者是在系统稳定运行期间, 由于用户数量的增加、外界环境的改变等都会导致系统运行状态的恶化, 此外, 随着运行维护人员对系统的不断深入了解, 会发现系统中某些不合理的成份。因此, 维护型优化是在较高层次上进行的系统优化, 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需要周期性地进行。

3.3 3G无线网络优化的周期和优化重点

3G网络优化从建网到成熟商用, 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 即网络规划设计阶段、网络建设初期、网络商用和成熟阶段每个阶段的网络优化任务各不相同, 图1给出了不同时期网络优化的重点。

3.4 3G网络和2G网络的协同优化

3G系统相对于2G来说, 其频谱利用率更高, 同时可以提供更丰富、更个性化的业务, 因此, 尽管目前3G系统还存在诸多问题, 但从中长期来看, 3G取代2G是必然的趋势。在我国, 现有移动通信运营商已经建立了覆盖良好的GSM网络, 3G网络的建设要依托2G网络, 以降低建网成本。为了提供业务的连续服务能力, 必须在城区实现3G的连续覆盖, 而全网络的连续覆盖, 则由2G网络提供。因此, GSM与3G系统的协同优化, 是3G时代网络发展所面临的必然问题[5]。

3G和GSM融合组网需要关注的问题很多, 但主要都围绕以下两个方面:2G/3G共用共享和2G/3G互操作。2G/3G共用共享主要包括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共用、核心网共用、基站站址设施共享等。2G/3G互操作主要指双模用户在空闲状态下的网络选择和在通话状态下的网间切换。

要想最有效地实现2G/3G共用共享和互操作, 使用能够同时支持2G/3G的SDR (无线软基站) 多模基站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这样既可以满足今后2G网络扩容的要求, 同时也可以在未来实现平滑升级。

此外, 在语音业务方面, 3G和2G质量区别不大, 通常采用3G和2G双向切换, 以保证话音业务的连续, 保障用户的基本话音连续服务, 实现3G网络和2G网络的覆盖互为补充。

而对于数据业务, 3G和2G用户感受相差较大, 初期通常采用双向重选, 只要进入3G覆盖区域, 立即采取小区重选的方式回到3G网络, 以充分发挥3G网络高速数据业务的能力, 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业务体验。

四、结语

在3G时代, 由于实际环境的不断变化, 会使网络局部区域的覆盖变差, 网络性能下降, 在网络规划和优化中, 我们通常以均衡话务量、提高话音质量、减小掉话率以及提高覆盖率、切换成功率、数据吞吐量和接通率等目标来发挥出系统的最佳性能。同时, 随着语音、数据业务和用户的快速增长, 网络容量也成为今后所要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所以在未来的网络发展中, 应当主要针对这三个主要方向, 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网络。

参考文献

[1]杨菠, 3G对网络规划和优化带来的全新挑战[J].现代电信科技, 2005, 12:26~27

[2]李继龙, 陈宇, 李迎阳.3G网络规划中的分析方法[J].移动通信, 2004, 5:68~69

[3]李·米勒.CDMA系统工程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

[4]赵绍刚.WCDMA无线网络系统的规划和优化[J].电信科学, 2005, 21:35~38.

适应时代要求 提高教师素质 篇10

一、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及管理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师只有教育观念改变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培养教师高尚的师德

大家一定记得古人对教师曾有过这样的解释,叫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教师要授业、解惑,必须先传道在先。因此,作为塑造他人灵魂的教师而言,在给学生传道之前,必须自己先拥有高尚的灵魂。我认为要培育并拥有高尚的师德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要培养高尚的师德,教师应热爱学生,以情育人。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作用。作为教师,最大的过错莫过于对学生没有爱。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学生对自己的爱。热爱学生不能只爱优等生,中等生或学业稍差学生更需要教师对他们的爱。

其次,要培养高尚的品德,教师要为人师表,身教育人。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自身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才可能在思想品德上做学生的表率。否则,教师不仅会丧失威信,甚至有可能失去教育人的资格。

三、重视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

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提升学校品位、强本固基、推动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新理念下办学的方向。把学校构建成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引导教师成为科研型教师,是学校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既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又是一个实践性问题。

第一,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改革和创新工作。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这不仅因为学生所受的最重要影响来自教师,更主要的是教育对象、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不可能有什么确定不变的固定程序。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学习新的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第二,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教育科研要以教育经验为基础,教师往往是凭自己的经验来工作和研究,许多教师的论文往往是“经验式论文”,但经验又往往是局部的、片面的,这就要求研究中将经验和理论、实践结合起来。

四、锤炼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有三大任务,即发展身体素质、培养心理素质、形成社会素质。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条件:

第一、教师应该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素质整体结构的基础层,身体素质不好,其它各种素质也不会好,即使别的素质好,也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保持健康强壮的身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全身心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第二、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三大任务之一,教师的心理活动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自己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学生学习的榜样。

时代对高职教师的要求 篇11

新的时代新的世纪, 语文教师不能光是一位教者, 还应该是一位学者, 即语文教师除了具备语文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能力外, 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 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 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 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不断探索和解决教学问题, 致力于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才可能具备学者型教师素质。

学者型语文教师应该是“知识、智慧和教养的化身”:语言文雅, 充满真理和热情;感情高雅, 充满亲切和诚意;行为秀雅, 自然而充满活力, 民主、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往, 以端庄大方、真诚亲切的教态, 向学生传输自己的爱心、耐心和公正之心, 成为“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作为新时代的学者型语文教师, 我们应当倡导教学相长, 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 从自己的教育对象上吸取精神养料和生命活力。能在别人见闻不及之处自觉按照社会道德标准、行为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时时处处保持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 经常自我解剖, 自我教育, 使自己永远保持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行。

作为一名学者型的语文教师:

首先, 应该有高度的道德自律、高洁的精神垂范, 既要言教, 又要身教, 而身教更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 自己坚决不做, 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

其次, 应具备宽厚的语文专业知识、扎实的教育实践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较强的科研能力, 能够自觉地在科学研究的观点与方法支配下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并有一定教育、教学成就和教育科研成果。

第三, 对自己所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及自身的发展应该有深刻的、独到的认识, 语文是交际工具, 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 所以语文在学生一生的发展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 不但专业知识要硬, 还要有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和质量观、终身教育观。学者型语文教师必须有创新性的智慧, 并善于运用创新性智慧, 注重于创造潜能的开发, 全力以赴地开展思考、探索和创新。能够自觉地投入教育改革和实验, 善于对教育教学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系统的理性思考, 并不断地获取教育研究成果。

第四, 可以说语文是每个人一生一直都在学都在用的一门学科, 所以学者型的语文教师更应重视教育科研, 并把教育科研成果的获取作为自己工作实践的一种奋斗目标和能力检验。在语文教育研究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实践中提炼经验, 升华认识, 形成观点, 并通过发表论文参加学术交流, 以实现研究活动的成果化, 通过推广应用使自己从成果中不断获得新的动力。

第五,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 特别是学者型的语文教育者, 必须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更注重于教学设计, 要善于围绕教学目标, 遵循美的规律, 深入展开立体思维, 对课堂教学的实施进行创造性的构想与策划, 努力将教材的知识结构, 学生的认识结构和教师的导学结构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制定出具有艺术魅力的优化方案。同时也要注重塑造讲台形象, 善于从课堂情境出发, 形象化、技巧化地运用言语和情景相结合的手段来传授知识, 表达思想;善于发挥思维机智, 灵活、巧妙地处置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善于对服饰、精神、动作等扬长避短地进行整饰, 使自己的整体形象透露出“恰到好处的协调”。

第六,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要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提炼总结, 梳理成型, 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养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 教师还应加强自身学习, 不断吸收新信息,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技巧, 从而让自己的教学风格始终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第七, 学者型语文教育者和其他歌学科教育者一样, 本质上是凝聚现代学校教育功能, 强化科研创造精神的高品的位职业形象。学者化是教师素质优化的目标, 是教师职业的灵魂。

第八, 随着时代的发展, 科技技术的大力提升, 在教育这个行业, 高科技的应用也对古老的教学用具提出了新的挑战, 高科技早教学中展现了它独特的魅力。所以新时期新时代, 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掌握新型的教育教学工具。

上一篇:配料应用下一篇:中原民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