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2024-08-19

教学创新是时代的要求(精选5篇)

教学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篇1

人类从蛮荒中走来, 从蒙昧无知到飞天揽月, 探秘宇宙, 人类发展历史一直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指南针, 蒸汽机, 计算机, 每一次重大科技发明都会大大推动社会发展步伐, 而今,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标志的信息化浪潮更是汹涌澎湃, 蔚为壮观。

教育, 这一古老的行业正经受着一次时代的洗礼。

遥想当年:孔夫子杏坛设帐授徒, 师生问答, 温文尔雅;释迦牟尼菩提树下开悟, 鹿野苑为五比丘说法;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辨究真理, 薪火相传……这一幕幕场景是怎样地温馨动人啊!

先哲上师就是用口传心授这种最古朴的方式践行了最高级的教育, 弟子们心灵得到陶冶, 智慧得到启迪。

古往今来,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仰望星空, 坐而论道。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士农工商, 巫医兵伎, 社会存在分工, 人们需要各样的知识技能。于是近代以来, 各国在朝政官、在野贤达广开学校, 延聘师资, 分班而教, 分科开讲, 遂有了一间教室, 三尺讲台, 分级分班的学校制度。

习以为常, 我们曾以为教育就是这样, 学校就该这样, 教师上课, 学生听讲, 黑板加粉笔, 书包课本作业本, 学校不就是这样吗?

时光脚步不曾停歇,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当“互联网+”成为响亮口号, 当每个学生大脑与互联网相连, 当一个小学生也可轻易通过慕课 (MOOC) 平台聆听世界著名大学教授讲课, 作为一名教师, 你是否感受到无形的压力?

不管你愿不愿意, 黑板加粉笔的教育形态将成为历史, 世易时移, 时代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新教育理念, 掌握信息技术, 善于学习, 勇于创新, 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习、成长, 这当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追求。

教学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篇2

在2004年之前,汽车销售是纯粹的卖方市场,畅销品牌的特许经销是一种稀缺的资源,井喷式的需求增长让汽车行业成为暴利行业。这是因为在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消费者的生活质量提升的要求会造成对于汽车的刚性需求。在加之国家对于消费的鼓励,在消费信贷模式出现后,消费者可以借钱买车,这突然将买车的门槛将的非常低。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经销商而言,建4S店就是一个“钱生钱”的乐土,不需要考虑投资回报率,不需要考虑过多的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只要能够有前期的资金投资建设,买地建房,拿到经销权,就能够获得高额的利润,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所以,在那个汽车销售的黄金年代,经销商之间比拼的就是资本投入和车源。

但是,在2004年,国家调整信贷政策,紧缩银根,消费者从银行取得贷款买车不是那么容易,再加上02、03年的需求的过度释放,于是04年经销商的销量突然下降。供需关系改变后,经销商预料不及,库存激增,营运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只能低价售车以求收回资金偿还短期的银行贷款。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却表现出一种观望,等待车价的进一步下跌。这种对于经销商的恶性循环导致价格战此起彼伏,一批4S店黯然退出市场。在这个背景下,经销商突然发现,在前几年新车销售的基础上,汽车保有量使得维修等售后业务成为了另外一个稳定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作为汽车生产厂商,也要求4S店能够提升售后的服务水平,打造汽车品牌形象。而经销商发现采用“以修养店”可以大大降低经营风险,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维修业务地位上升时,经销商也引进了J.D.POWER等国际标准,争取客户的满意度。因此,在2004年至2008年,随着供求关系趋向缓解,新车销售业务与售后服务共同成为经销商的关注点,客户满意的理念渐入人心。在此阶段,经销商开始修炼内功,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继续解放思想是时代的要求 篇3

关键词:解放思想,因素,注意事项

江泽民同志说:“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胡锦涛总书记也指出:“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是我们适应新形势, 认识新事物, 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不错, 通过一次次地思想大解放, 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GDP、进出口总额、外汇储备等均居世界前茅。那么, 在当前这种形势下, 我们小富即安, “保持成绩”, 还是要继续解放思想?以及怎样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时应克服哪些困难, 等等, 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继续解放思想是时代的呼唤

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只要实践没有终止, 解放思想的任务就没有完结。

(一) 继续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这是新时期对解放思想的新定位, 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认识、新贡献。“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因此, 一切从实际出发, 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基础和前提。因为坚持从实际出发, 不因循守旧, 就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就要全面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 就要从表象入手, 找出本质, 这就要求观念创新, 思想解放。同时, 理论联系实际, 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 既要用理论指导实践, 又要尊重实践;既要反对从书本出发, 照搬照抄, 又要反对从狭隘的经验出发, 轻视科学理论的指导。在实践中, 看准了的, 就要大胆地闯, 大胆地试, 对的就坚持, 错的就反对。因此理论联系实际其实也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必须有解放思想的精神和勇气。原有理论与实践产生矛盾时, 就要用新实践来赋予原有理论的新的生命力, 以此推动理论发展。

(二) 继续解放思想是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 “第一要务”的本质属性要求继续解放思想,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但在发展中要特别注意那些陈旧思想和僵化观念。破除这些障碍, 就要必须解放思想, 转变发展观念, 在集约化和内涵发展上下功夫, 真正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要求继续解放思想。以人为本, 就要解决好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个根本问题。贯彻好这个理念, 必须破除见物不见人, 只重经济总量增加, 不重人民生活改善, 只重经济增长速度, 不重社会事业发展等陈旧观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全面发展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都要发展;协调发展是指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要统筹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就是要破除拼资源、只看今天不顾明天的片面、短视的发展观, 破除“吃祖宗饭, 断子孙路”的掠夺式发展观。

(三) 继续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 首要前提就是继续解放思想。政治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当前, 我们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一定要克服小进即满的小农意识。发展如同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要进一步加快发展, 必须解放思想。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 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已建立起来, 但这还只是初步的、不完善的。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以敢闯敢干的精神, 不断加快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以此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新矛盾和新问题层出不穷, 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成绩和进步是改革的主流, 但问题和矛盾也层出不穷。对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必须也只能用改革的手段来解决, 这就要求我们以创新的思维正视矛盾和问题, 以创新的手段来解决他们。

二、解放思想的历程

解放思想并不是一个新话题, 早在1958年3月, 毛泽东同志就指出:“……讲这些, 就是为了解放思想, 把思想活泼一下。脑子一固定, 就很危险。”也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实现了党的思想理论的第一次飞跃, 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以来,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实现了党的思想理论第二次飞跃, 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当代执政党建设相结合, 实现了党的思想理论上的第三次飞跃, 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第二、第三次理论飞跃, 形成了三次思想解放的高潮, 由此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全面引向深入:第一次解放思想是1978年, 战胜“两个凡是”,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粉碎“四人帮”以后, 两个“凡是”成为当时束缚全党和全国人民最大的精神枷锁。邓小平旗帜鲜明的反对“两个凡是”, 全力支持并亲自领导了真理标准大讨论, 使之成为震撼全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次解放思想是1992年, 破除姓“资”姓“社”, 确立“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各种经济成分姓“资”姓“社”的争论成为束缚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 指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并不矛盾,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确立“三个有利于”的评判标准, 把人们从姓“资”姓“社”的抽象束缚中解放出来;第三次解放思想是1997年, 冲破姓“公”姓“私”, 建立社会主义所有制新理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如何发展和完善公有制问题, 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艰巨课题。江泽民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提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观点, 突破了人们对姓“公”姓“私”传统认识, 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党的十七大把“继续解放思想”作为其主题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必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影响解放思想的三个因素和四种心态

影响解放思想的因素很多, 但概括起来,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解放思想领域局限化。解放思想是一个破除旧观念, 树立新思想的过程, 因此解放思想在枝节问题上相对容易, 在关键问题上比较困难;在经济领域相对容易, 在政治领域比较困难;单一问题上容易, 在系统问题上比较困难。

(二) 解放思想进入模式化。在解放思想的进程中, 我们不断地从传统的模式和思维中解放出来, 但又不自觉地进入另一种模式, 总是希望用一种模式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三) 解放思想成果凝固化。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 就是新旧思想观念不断碰撞、新思想观念战胜旧思想观念, 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在实践中, 很容易被过去的经验所束缚。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 去提升我们的成就, 处理面对的问题, 夺取新的胜利, 而不是简单地用过去解放思想的成果来束缚和衡量今天思想的解放。

就党员干部而言, 有四种心态影响进一步解放思想:

(一) 小进即满, 不想解放思想的小农心态。一些党员干部认为, 解放思想是政治家、理论家和领导干部的事, 跟自己没多大关系, 并且认为, 这些年来思想解放得差不多了。他们总感到老路子好走, 老框框好用, 老办法好使, 因而思想懒惰, 不思进取。事实上, “事异时移, 变法亦异”, 要想发展, 必须有新思想、新方法。

(二) 封闭保守, 不敢解放思想。一些党员干部害怕出问题、犯错误, 害怕上级责怪, 别人嘲笑, 顾忌个人名利得失, 因而不敢大胆解放思想。孰不知, “失败乃成功之母”, 没有失败, 哪来成功?要干事业, 怎不犯错?

(三) 僵化教条, 不会解放思想。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不敏锐, 思路不开阔, 不懂得从哪里着手去解放思想, 特别是面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措手不及, 不知应对。

(四) 胆大妄为, 曲解解放思想。有些党员把出新花样当作解放思想, 标新立异, 哗众取宠。今天一个战略, 明天一个思路;把胡思乱想、乱发议论当作解放思想, 什么话都敢说, 什么事都敢做;还有的把搞歪门邪道当作解放思想, 把搞“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当作解放思想, 把“闯红灯”、“踩黄线”、“钻空子”、“打擦边球”当作解放思想。凡此种种, 都是很危险的, 是不可取的。

四、消除继续解放思想的障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民群众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了新的期待, 党对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始终坚持把实事求是作为解放思想的根本原则, 始终坚持把与时俱进作为解放思想的精神内涵, 始终坚持把解决现实问题作为解放思想的最终归宿。

因此, 当前, 继续解放思想要着力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要破除“小进即满”思想, 深化改革开放。现在, 有一些党员干部滋生了小富即安、小进即满思想。他们满足于既有的发展方式和成果, 怀有强烈的守成观念, 不思进取。因此, 解放思想任务更艰巨。只有继续解放思想, 才能形成新思路, 拿出新办法, 为深化改革开放找到新途径。

二要破除教条僵化观念, 推动科学发展。因此必须破除因循守旧、僵化教条观念, 摈弃那种只重视经济增长、忽视资源节约, 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社会发展, 只重视城市发展、忽视农村发展, 只重视局部发展、忽视全局发展的片面发展观。

三要破除陈旧保守思维, 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不能只停留在嘴上, 必须着眼于群众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 进一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 切实解决就业难、就学难、就医难等实际问题, 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三农”问题, 实现农村从温饱到富裕的转变。

要做到以上三点, 就要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 以世界的眼光顺应时代潮流, 抢抓机遇、迎接新挑战;以革新的胆识把握时代特征, 破解新难题, 求得新跨越;以务实的作风履行时代使命, 完成新任务, 建设新中国。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 必须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来开展。就我省而言, 要进一步增强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增强能力和本领, 立足实际, 创出一条实践的成功之路。走这条路, 就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态立省上解放思想, 在以人为本和统筹兼顾上解放思想。凡此种种, 都要求我们冲破保守的思维定势, 继续解放思想, 以创新的精神和方法去破解各种社会问题,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

[2]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

[3]中国共产党党章.

[5]党的十六大报告.

[6]陆野.推动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

[7]李忠杰.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十七大主题.

[8]毛泽东选集.

教学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篇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深刻认识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时代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表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已紧迫地摆在全党面前。经过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我们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转变”,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历史方位的这种变化,使党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从国际来说,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从国内来说,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现,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日益加大。从党内来说,党的执政能力相对于党担负的执政使命而言,还存在不适应的地方。世情、国情和党情表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是立足于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向全党提出的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时代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实现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83年建党历史、55年执政历史的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党的领导和执政为全国人民所拥护、所认同。历史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和执政,中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实践表明,我们党始终重视从各个方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依靠全党共同努力,有力地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执政能力同党所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也要看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6800多万党员的党,是一个在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下领导一个有13亿人口、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这就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仅对党自身的发展,而且对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党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根本上说也是为了人民,对人民负责。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要求和期望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作为执政党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解决党在执政过程中不适应时代要求、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的问题,解决执政过程中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又有一些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执政本领不高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必须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使党的执政理论和执政实践能够真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真正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要求。

教学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篇5

公益广告的内涵及功能

广告,即“广而告之”,它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借助一定的传播媒介,以公开、连续的形式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的一种手段。广告并不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艺术形式,早在几千年前存在商品经济开始,人类社会中就有了比较原始的广告。从早期的实物广告到叫卖广告、音响广告、“悬帜”广告、招牌广告,到近现代的印刷广告、报纸广告、杂志广告、网络广告等,广告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根据广告内容、宣传目的、传播策略、传播媒介的不同,广告的类别多种多样,一般将广告分为经济广告和非经济广告两类。

公益广告最早起源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的美国,我国公益广告主要由电视台、广播、报纸等媒体以及政府、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机构发布,最早的公益广告是1986年贵阳电视台摄制的《节约用水》。近年来,公益广告日益受到政府部门、公众的支持和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公益广告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形形色色的公益广告充实着民众生活,使人们沐浴了一股现代文明之风,其功能也日渐凸显。

我国公益广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良性的资金保障体系

与商业广告相比,公益广告属于公益事业的组成部分,制作更加复杂,收益少,多无收益或者只有隐性收益,因而存在较大风险性,需要依赖一定的资金保障才能正常运作。然而,目前,我国公益广告创作的资金来源多为政府、广告公司或企业的短期投入,缺乏长期稳定保障,因而在数量上远不如商业广告占广告总数的份额高。作为最大的广告主,仍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企业不能充分认识到公益广告的长远效应,因而不愿意长期投入。

2.缺乏高水平的公益广告创意

我们从“量”上对当前公益广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从“质”上看,我国公益广告发展又如何呢?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公益广告的创意水平偏低,是不可回避的现实。由于公益广告的主要目的在于宣传教育,创作原则表现为较强政治性、倡导性,在追求这些目标的同时,必然忽视了公益广告作为一种广告形态本身所应体现的受众导向性,抛开商业广告的业绩导向和经济回报,创作者将更多焦点关注于完成发布者的使命,极易将广告变成单向传播。受思维定势影响,在广告题材的选择上,多围绕英雄政治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广告文案公式化、程序化,广告语言普遍重说教而轻交流,因而表现出雷同、缺乏新意的情况,造成了受众的审美疲劳,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公益广告的构思与设计

1.把握好度,注重区别公益与商业

从本质上来讲,同样作为社会广告,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并不是绝对对立。公益广告是建立在商业广告基础之上的,是高一层次的商业广告;另一方面,公益广告其实也是一种商品,从其创作的各环节来看,存在着多重商业性。但就其功能来看,公益广告担有更大社会服务责+895任,始终不以直接盈利为目的。因此,在进行构思与设计时,必须把握好度,清晰定位,将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明显区分开来。对广告主而言,利用公益广告的隐性诉求和广泛的社会性,实现自身长远发展,不断寻求广告创作与企业效益之间的相关性,是其不懈追求。既给受众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又保证了公益广告的独立性,这样的传播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近几年,各类婚恋交友真人秀节目纷纷登上电视屏幕,相亲题材电视剧、婚恋交友网站大火,成为社会公众关心的话题。

2.学会运用创造性思维

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公益广告对创意的要求格外高。创作者受以往经验、思维定势影响,极易在广告设计中产生习惯性思维,束缚了创意因子的迸发,影响广告创作水平。

近几年,央视推出一系列公益广告,无不是创意与情感的集合,《妈妈的等待》《回家》《老爸的谎言》《过门的忐忑》《别让等待成为遗憾》等广告的推出,每一则投入播放,都在网上引起广泛转发,将公益广告重新推向大众视野,借助公益广告“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引起极大反响,引发了公众对于孝顺父母、关爱老人等传统美德的反思。特别是由中央电视台委托盛世长城(上海)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制作的公益广告《打包篇》,在第60届戛纳创意节“影视类”奖项中更是斩获铜狮奖。《打包篇》以儿子的口吻讲述罹患“老年失智症”的父亲在渐渐失去记忆的时候始终记得儿子最爱吃的食物的感人故事。该作品自2013年2月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播出,播出总计3000余次。“他也许忘记了很多事情,但却从未忘记爱你”的广告语一度成为网络流行语,网络分享、转发、评论量过百万。该作品的创意在于,当父亲在众人面前抓起盘里剩下的两个饺子,直接放入口袋时,包括儿子在内,观众都觉得十分丢脸,但当父亲说出那句“这是留给我儿子的,我儿子最爱吃这个”的时候,除了羞愧、自责,更多的是感动。运用了侧向思维,效果不言而喻。

结束语

上一篇:音乐剧表演下一篇:作用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