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的创新论文

2024-07-28

习作教学的创新论文(精选12篇)

习作教学的创新论文 篇1

对小学生来说, 习作“创新”肯定与专业人士的创作有着本质区别。它是指小学生在习作中“点点滴滴的新尝试”。所谓“点点滴滴”就是指学生在思想、方法、过程、结果等方面进行的局部的或微小的求变求新, 不是“整体面貌”的“焕然一新”。所谓“新尝试”指小学生在习作中所表现出的与自己以前或与别人不同的地方。

一.创新的前提

1、创设松宽氛围。

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建立起一种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谐师生关系, 使小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地表现自己, 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这样就为儿童营造了一种宽松的创作氛围。

2、树立创新信心。

童真即具有自然、真实、自发而完美、璞玉天成的特性。我们应珍爱童真, 以培养学生创新的自信心。允许出错, 保护学生敢创新的自信心。这样, 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创作欲会越来越强烈, 从而达到了发展与创新。

3、尊重学生的心理。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教材中还就学生习作做出了导向:怎么想就怎么说, 怎么说就怎么写。实际上, 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也许那种充满童趣, 成人无法体会或感受到的童真、童心、童乐、童语, 对于教师来说是那样的浅显而直接, 但我们要认识到:这是习作者主体的真实反映, 如果教师横加指责, 必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自信, 从而抑制其个性的发展。

二.创新的来源

1、深入生活。

创新来源于生活, 而不是书本。让学生走进大自然, 走近生活, 扩大视野, 从中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社会的丰富多彩, 从中丰富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创作素材的积累, 使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成为“有本之木, 有源之水”。

2、放飞想象。

让学生大胆地放飞想象, 鼓励学生创造,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在平时的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广征博采、丰富的表象和广阔的知识是创造想象的必要条件

三.创新的方法

1、从不同的角度。

从不的角度, 不同的渠道来引导儿童不受拘束地写出自己的世界来, 在“无的放矢”中, 让天真得以流露, 让童趣充分展示和再现。让学生大胆尝试, 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让学生尝试新的角度, 新的体裁, 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2、从不同的方式。

教师指导学生训练时, 在充分发挥课本上的听说训练作用的同时, 将作文训练的内容向生活延伸, 向不同的学科延伸。教师要善于设计有利于个性发挥、张扬的多种训练方法, 不断强化、巩固学生个性的形成。

3、从不同的类型。

在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喜好, 让学生有权选择自己“乐于采用的训练形式”, 通过多样化、多渠道、多类型的训练, 不仅满足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同时在表达中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发挥。

4、从不同的方法。

⑴集体讨论法。集体讨论法就是针对一个共同的问题, 全体参加者畅所欲言, 既互相启发, 又互相修正, 集思广益, 使答案或解决办法臻于完善。⑵定势打破法。即向学生提供某种“功能固着”和“习惯定向”性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并打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达到问题的正确解决。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主要是, 提高学生克服定势消极影响的能力, 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四.创新的评价

对学生作文质量的评价, 这种评价不能单看学生的文章用词是否恰当, 句子是否通顺, 结构是否合理, 更要重视是否有创新性。现在, 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第一, 写真话的作文就是好作文, 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 作文说了真话, 就已经迈出了作文创新的第一步。第二, 作文中有点滴创新就是好作文, 为此, 我们专门制定“化整为零”的成功作文激励法, 我们的做法就是可以由学生作文局部的创新而给作文打高分。

习作教学的创新论文 篇2

(一)单选题

1.教师在习作评改中扮演的角色()

(A)欣赏者(B)倾听者(C)启示者(D)以上三者皆是

难度:易分值:10.0

2.利用网络博客资源进行习作评改满足了课标中对于习作的()要求

(A)认识世界(B)与人交流(C)贴近生活(D)不说假话

难度:较难分值:10.0

3.本讲内容没有研讨以下哪个关于习作评改的问题()

(A)提高书写质量(B)指导与评改(C)激发兴趣(D)形式创新

难度:中分值:10.0

4.习作评改目标设定不必考虑到()

(A)课标要求(B)学生实际(C)教师个人喜好(D)教材训练点

难度:难分值:10.0

5.以下哪一个不是套话作文的特征()

(A)材料烂熟化(B)结构模式化(C)主题平面化(D)语言煽情化

难度:较易分值:10.0

(二)判断题

1.网络作文评价让学生乐于表达、交流、评改。

(A)对(B)错

难度:难分值:10.0

2.教师角色转换需要教师从思想理念、态度策略等方面提高自己的素养。

(A)对(B)错

难度:较难分值:10.0

3.作文评改的最终目标就是评定学生作文的优劣。

(A)对(B)错

难度:易分值:10.0

4.课内习作教学作前指导一定重于作后点评。

(A)对(B)错

难度:较易分值:10.0

5.教师对学生美食作文的指导应重在突出品尝的真实感受和美食的色香味形。

(A)对(B)错

习作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3

一、习作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与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以往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授之以鱼或授之以渔为主,也就是说老师只注重对学生提供固定的概念和结果,再先进一点就是老师传授学生掌握或考虑问题的方法,而这些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要运用这些方法等问题则与学生无关。这样既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给学生造成一种先人为主的思想,也大大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不敢想,甚至不去想的局面。例如在习作《我敬佩的一个人》时,教师出示要求后提问:“习作题目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学生回答:“是敬佩。”那么,为什么会使人敬佩呢?学生说因为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刻苦学习、勤劳俭朴、认真工作等品格。我说:“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请大家看一看,当你提出与其他同学不同的答案时,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样学生明白什么是创新,更懂得了其实创新就在你身边,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处处都有创新,创新并不难,从而使学生能逐步有意识地开展创新活动,并从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二、习作中教学模式的创新

以往习作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习作方法、习作技巧为主,突出了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知识的作佣,而学生则成为被动的接受者,教学效果不够明显。因此习作教学模式应该创新。

1.让学生亲自观察。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而实践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基础。只有多创造机会给学牛,使之成为自主学习知识的主人,才能调动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而亲自观察是学生发现和掌握知识的最佳最有效的方法。如我在指导《记一次活动的场面》习作中,不论学生怎样努力,写出来的仍是简单的过程。于是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进行了一次激烈的拔河比赛。学生们分组后轮流上场,这样使学生们既能观察拔河的场面,又能体会到拔河的快乐,活动后学生有了真切的感受,反而比平时写得更快,场面描写也更加细腻了。

2.让学生大胆想象。要充分利用想象的翅膀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习作《我长大后……》一文时,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我们生活想象出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我们家家都有私人汽车,去国外旅行可以不用坐飞机等。这些有趣的想象不正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奋斗的目标吗?而这些想象的日标也成为我们不懈奋斗的动力,因此,也可以说,大胆的想象、创新的想象是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过程。

3.让学生自己完成。将来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当然也包括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必须得到有效的加强。在习作中能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这一方面的训练,尤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很少直接出面给予解决,而是间接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使之能在自己努力的情况下主动获取成功,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也使之尝到了自主学习的喜悦,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习惯有很大帮助。

三、习作中教学内容的创新

有篇文章曾有这样一个统计:中国的学生习作主要写发生过的内容,如《童年趣事》、《一件有意义的事》、《我的好朋友》等,这样固然使学生有东西可写,但却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习作教学中应逐步渗透教学内容的创新。

1.老体裁新创意。这是针对现有教材中的习作内容所采取的一种方式。如:在教学《我的文具盒时》,一改以往习作中只写文具盒现有的外观和功能的写法,而是把自己想象中的文具盒的外观的功能也写出来,这样既丰富了习作的内容,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明显增加了。

2.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根据教材的特点,在完成大纲要求的习作外,还应适时的补充一些新的符合创新意识的习作,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如在教学《二十年后》时,有名学生根据当前不可降解的塑料袋乱扔的现象及危害,想象二十年后我们的城市生活在一片白色垃圾之中,到处是塑料袋,人们守着财富却吃不到粮食和副食品,当大家醒悟到过量使用塑料袋带来的危害时,却一切都来不及了。这样的作文思想非常超前,在实施创新教育之前很难会出现这样有代表性的作品。

四、习作中教学评价的创新

习作中的教学评价一直是困扰素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简单的由百分制改为等级制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因此应从教学评价的实质方面进行创新。

1.评语的创新。以前的习作评语多以套话为主,学生读起来毫无新意,这就失去了其根本的评价和鼓励价值。因此,评语要简洁明了,突出其激励性特点,以闪光点促积极性给学生以成功感,再辅以适当的点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指导《冬天里的一处景物》时,针对习作中景物描写优美,但缺少人物活动描写的特点,我是这样下评语的:“读了你的作品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冬日的雪景简直太美了,如果你能再想一想,把人物活动描写出来,将是一篇十分优秀的作品,相信你会成功的。”短短的几句话,却调动了学生的极大的学习热情。这名学生不但及时地修改了自己的作品,而且对习作产生了浓厚兴趣,习作水平不断提高。

2.评价标准的创新。旧的评价标准以习作内容为依据,这与素质教育的注意学生发展观点是不相适应的。在教学中以习作评价标准的创新为突破口,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从而在习作中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如在习作《秋天的田野》一文时,在到野外实地考察后,一名平时习作水平连中等都算不上的同学,却能把新学到的一些民间谚语引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说明他在构思时确实动了一番脑筋。虽然作品并不十分成功,但我还是给了一个“优”。于是,他从害怕习作转变为喜欢习作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优”字能给学生以如此大的变化,这就是立足于学生发展的结果。

习作创新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4

“习作”与“写作”有很大的区别。首先, 习作是写作的最初阶段, 其本质是“练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习作的方式、目标等做了明确的规定, 只要比较“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就行;其次, 习作是生活的需要, 如同衣食住行一样, 生活需要什么就写什么, 只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就行;第三, 从“写话”起步, 到“习作”, 再到“写作”, 这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 写作是习作进入较高层次后的一种比较成熟的作文行为。

二.准确定位习作“创新”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与写作虽然是作文的两个不同阶段, 但性质是一样的。习作本身是创新的过程, 对小学生来说, 习作“创新”肯定与专业人士的创作有着本质区别。习作创新是指习作中“点点滴滴的新尝试”。所谓“点点滴滴”就是指学生在思想、方法、过程、结果等方面进行的局部的或微小的求变求新, 不是“整体面貌”的“焕然一新”。比如, 一位老师教学生写话, 出示了这样一个范例:我爱妈妈。结果学生写出来的话与老师的范例在语气、结构等方面有所不同:“妈妈, 我爱你。”“我很爱我的妈妈。”“我爱你, 妈妈。”这些局部的或微小的变化, 正是学生创新的表现。我想, 有了这样通俗的认识定位, 我们的学生才敢在“创新”这个时尚的理念中付诸行动, 并有所收获。

三.灵活运用有效策略

“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有效”既要体现出实现了预期目的, 又要有好的效果。

1. 写作内容生活化。

“生活化习作教学”也是一种理念, 不是一种方法, 其目的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 从而激发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 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 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习作, 在学习习作的过程中更好地生活。

生活化习作教学的基本模式应该是“深入生活——摄取习作素材——语言表达”。

深入生活。学生天天在生活的情境中成长, 但学生对身边的生活并没有有意识地观察、了解、领悟。深入生活, 就是要把无意生活的状态变成有意生活的状态,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到自己生活的环境中重新观察山水风光、重新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重新认识故事的发展过程、体验生活的情趣等。

摄取习作素材。生活本身的内容并不是习作的素材, 要把生活的内容变成习作的素材, 还需要学生带着浓厚的情感在大量的生活情境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习作所需要的材料。学生对生活越深入, 寄予的感情越浓厚, 习作时的素材就越丰富, 越具有典型性。

语言表达是习作最后的一关, 也是最难的一关。小学生作文的难点不是“写什么”内容问题, 而是“用什么词句写”的语言问题。他们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到纸上时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 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选词选句, 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换。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认知、模仿、习得的过程, 习作能力是一种最富动感的显性能力, 它的培养必须依具体的表达实践。

2、语言表达个性化。

习作我来编童话创新教案 篇5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喜欢)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童话的特点。

板书:有益的启示

生动、有趣

2.既然同学们都喜欢看童话故事,老师想检查一下,看看你们看的童话故事多不多。

3.猜童话:请同学们看图片,猜猜这些图片分别来自哪些童话。

【设计意图:出示学生熟悉的童话图片,把学生不知不觉得带到童话世界中。】

同学们真棒,看来同学们都积累了很多童话故事。今天就让山羊老师带你们走进童话世界里,亲身体验一下童话的魅力吧!首先,请同学们想想你是动物王国中的谁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想自己是什么动物,为下面学生创编具体的故事打下基调。】

二、根据图文,编写童话

各位亲爱的小朋友们,童话世界之旅马上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好,出发吧!

(一)出示图片,配乐,看有趣的童话图片,说说你的感受。

(二)出示图片:一条小河边,有一棵大树,树上有一窝鸟儿。

1.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谁能把我们刚才看到的景物连起说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开头?

(在一条小河的岸边,有一棵大树,树上住着一窝小鸟,它们生活得非常幸福。)

2.一天,小鸟的爸爸、妈妈出去远方找食物,小鸟在窝里闷得慌,于是它挣扎着,爬出了鸟窝,一不小心掉下河里,被河水冲走了。

【设计意图:创设出一种特定的童话意境,为学生创编童话提供一个广阔的说话空间,以激发他们的创编兴趣。】

3.此时,你想到一首什么歌?(学生唱歌:有只雀仔跌落水,跌落水,跌落水;有只雀仔跌落水,被水冲去。)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儿歌,同学们唱儿歌时的开心与下文小鸟掉进水里的伤心形成鲜明的对比,激起同学们的同情心,使他们产生要救小鸟的强烈愿望。】

4.同学们唱得真好听,可是我们那可怜的小鸟太小了,它不会游泳啊,怎么办呢?

来,你们谁是小鸟,假如它就是你,你不会游泳,你掉下水了,你会做什么?又会说什么?(学生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表演,来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进入到当时的危急情境中,让学生展开联想。】

5.情况危急啊,再不救小鸟的话,它就会被淹死了,谁来救它?(学生想象怎么去救小鸟)(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来想象救小鸟的方法,让他们的思维在广阔的童话空间里驰骋。】

6.同学们真有爱心啊,真让老师感动啊,谢谢你们,你们的故事都让老师得到一个有益的启示,那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归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童话里洋溢着善恶美丑,蕴含着一个个道理。】

7.故事还没完哟,小鸟被救起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请你们发挥想象,把童话故事编写完整,好吗?(板书:我来编)记得要把救小鸟的过程写详细哦,要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故事的启示也可以直接写出来。

三、动手写作

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写写你想到的故事吧!

四、教师小结

你觉得我们今天的童话之旅怎样?(有趣、奇妙)

童话世界多么的奇妙无穷,它不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还让我们感受到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希望大家多看童话故事,多写童话故事。请同学们课后把你还没写完的童话故事写完。

【板书设计】

我来编童话

有益的启示

生动、有趣

改革习作教学 培养创新思维 篇6

关键词:习作教学   改革教法    创新思维    培养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047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一大现象:学生怕写作文,面对作文一脸迷茫不知所措,有的东拉西凑,有的虽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了,但是内容空洞、口头语较多。要让学生喜欢写作文,乐于作文,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外化成书面语言,教师就应在中小学作文教学中解放思路,淡化各种清规戒律,引导学生从观察、思维、想象等方面人手,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淡化命题,在自由表达中培养创新思维

在中小学习作的起始阶段,只要学生有话可说就可以了,比如写人的文章,可让学生在写“人”这个范围内,自选素材,自拟题目。既可写自己身边的人,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可写教师和同学,可写大人,也可写小孩;可寫好人,也可写坏人……只要能用具体的事例写出所写之人个人的外貌特点和所作所为就可以了。

同样,写记事的作文,无论写什么事,只要学生能写出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的发生原因、经过、结果一一叙述清楚就可以了。学生既可以自由发挥,自由表达,也可凭借佳作引路进行仿写。即使是一件坏事,也完全不必大惊小怪的。只要学生把事情写清楚了,也就达到作文的目的了。

总之,只有让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才会把自己新鲜的思想真实地表达出来,使他们的小思想在自由表达中得到解放,闪出一个又一个创新的火花。

二、淡化文体,培养创新思维

作文教学一般要重视文体。比如写人、记事、抒情、状物一定要写记叙文,介绍一件手工作品或发明创造就要用运说明文的体裁,在学生习作的初期过分强调某种文体,从某种意义上说,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束缚了学生作文的手脚。《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新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写下来,练习写简单的记叙文、应用文、读书笔记、日记。这就把学生作文的文体要求放宽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淡化文体,激发学生在习作时的想象和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可以假设各种情境,也可以看图作文和续写作文,不强求一致,怎么想就怎么写,让学生在想象中创新。

(一)假设情境

在教学中,我常常假设某种情境,让学生根据所假设的情境,凭借生活的经验和规律展开想象去构思。如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设计这样一个片段:一天中午,天气酷热,在一家冷饮店前,站着一个吃冰淇淋的人,这时过来一个人,无意间碰撞了吃冰淇淋的人,那人手中的冰淇淋掉在地上,衣服上沾满了奶油。设想被撞的人和撞人的人是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中年妇女和小男孩;二是学生与学生;三是老爷爷与小女孩;四是小女孩与小男孩。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四种假设情境写出四种不同的场景,分别写出双方的神态表情、语言、动作,要求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语言流利。此类文章学生乐于写,而且写出来立意新颖,想象丰富,思路开阔,创造力极强。

(二)看图作文

想象孕育着智慧,孕育着创造。而看图作文无疑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开拓创新思维的有利途径。优秀的画作学生非常喜爱看,于是我隔三差五地请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漫画进行想象作文,同时为他们提供一幅幅意义深远的作品,使之正确理解表达内容,拓展其思维。训练时,我重在训练质量的提高,看学生的思维有没有发展,联想是否丰富、是否合理。日积月累,学生受益匪浅。

(三)续写作文

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的内容留有一部分空白,此类文章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想象思维训练,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设计一系列问题作提示,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使学生在续写中发展创新思维。

三、淡化章法,在求异中培养创新思维

传统的作文教学十分重视文章的篇章结构。中小学生习作时,如果过分强调这些,就会导致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没有了个性特色。在指导学生学生习作时要强调自我创新,提倡放手,在自由表达自己思想的前提下,再讲究章法技巧。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让他们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关系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求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范文引路求异法

在习作教学中,我经常利用范文引路进行求异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学了朱自清的《春》后,要求学生写一篇赞美春天的文章。我收集了多篇写春天的名作,同时让学生自己收集,然后请学生研究所有文章的异同点,并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经过详细比较分析,学生感受颇深,写作思路顿时开阔,好文章也随之诞生。

(二)同题求异法

命题作文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为训练有序的逻辑思维而安排的,如何在命题作文中写出新意呢?此类习作题目三年级写过,到五、六年级还要求写,初中阶段同样写,教师应在立意、选材等方面给予正确指导,让学生有明显的进步。“同题求异”的思想更应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学生的日常表达中,每写一次,都要有不同的突破和不同的收获。

教师还要抓住生活中的有利契机,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同题求异。有一天中午,我们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几个学生来得早,在教室里“挤油”,由于得意忘形,竟挤到门边,门“咚”地一声关上了,随着门的震动,门玻璃“吮当”一声掉下来碎了。于是我抓住这个素材,在黑板上写下了“门玻璃破了”这一题目,提醒学生可以从各个角度去写,于是有当事人和目击者写了整件事的前因后果,有的作了深刻的检讨,有的从爱护公物的角度去谈,也有的引以为戒……后来几位学生自己筹钱配上了门玻璃,于是又有学生用表扬的语调去写,说他们知错就改。这样的同题异作使学生再次得到了创新的体验。

四环节习作创新教学模式应用案例 篇7

一.模式结构

我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并应用了“说—写—改—评”四环模式, 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说:作文时, 先提供话题或材料,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叙述、或描写、或说明、或议论。“说”的关键在于敞开心扉, 大胆地表达, 不可以追求表达得通畅不通畅, 精彩不精彩, 正确不正确。

写:让学生把在所说的内容再深度地思考一番, 注意前后的连贯, 语意的通顺, 词句的准确, 思想意义方面的积极向上, 然后在安静的氛围中独立写作。

改:先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自己修改, 力求文通字顺, 再让同学互相修改, 圈点精彩之处, 指出改进的地方。

评:主要指教师的讲评。教师根据作文的具体要求, 赏析学生的成功之作, 指正学生的败笔之处。

二.模式应用

下面以“人物描写”为例, 谈谈这一模式的具体应用。

师: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里描写等, 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 自己最想描写的人物是谁, 最想描写这个人物的那个方面。然后把你的描写说给大家听。

生:爸爸是个农民工, 他的额头布满皱纹。爸爸大笑时, 那皱纹就像海风吹起的波浪, 欢快地跳跃;爸爸忧愁时, 那皱纹就像低沉的五线谱, 仿佛唱着《路在何方》的曲调;平日里, 爸爸的皱纹像蜘蛛网, 随时准备着捕捉飞虫。

师:农民工的生活是艰辛的!你通过刻画爸爸的皱纹来反映这种主题。你的三个比喻有一波三折的精彩。

生:明天又到发试卷的时候了, 我高兴得难以入睡。我仿佛看到了老师高举着我的试卷, 那试卷好像胜利者手中的一面红旗。我仿佛看到老师对我的盈盈笑脸, 那笑脸好像绽放的花朵。我仿佛听到老师表扬我的声音:看看, 看看, 人家沈露是什么成绩, 又是一个满分, 又是全级第一名。而你呢?郑红红, 站起立, 你又是不及格, 又是倒数第一。一提到郑红红, 我的心咯噔一下, 战栗了。郑红红是我最好的朋友, 她不爱学习, 成绩差, 老师经常批评, 但她很自尊。我想, 此时此刻的郑红红也没有入睡, 她盼望着天永远别亮, 她盼望着老师明天生病了, 不来发试卷, 她幻想着自己的试卷被阅卷老师弄丢了。哎, 明天, 我和郑红红怎样相处呢?

师:你的这番话是心里描写。写得很精彩。你通过主人公“我”的心理描写, 反映了矛盾的心理。这段描写中, 既有“自我”描写, 又有“替代”描写。老师发试卷的前夜, 郑红红是怎样想的呢?“我”根据她以前的心态揣测她此时此刻的心理, “她盼望着天永远别亮, 她盼望着老师明天生病了, 不来发试卷, 她幻想着自己的试卷被阅卷老师弄丢了。”这就是替代描写。

师:请同学们用描写的方式写一段话, 修改后抄在本子上。

生:马老师的微笑是很难察觉的。有时, 她的眉头微微地向上一挑, 有时, 她的嘴角微微向下一撇, 有时, 她的眼睛微微一眨, 有时, 她的鼻子微微一抽。这微笑实在是“微小”啊。

师: (评语) “四个‘有时’说明马老师轻易不微笑的性格特点。眉头一挑, 嘴角一撇, 眼睛一眨, 鼻子一抽, 这些词语运用得很准确, 任何人无法为你更改。四个‘微微’写出了‘很难察觉’的原因。结尾句诙谐幽默, 真是画龙点睛。从这段写话中可以看出, 你是个平时善于观察的孩子, 而且是个很细心的孩子, 所以, 你把老师‘微小’的微笑都看出来了。你又是一个爱读书、爱积累词句的孩子, 所以, 你把老师的微笑写得很精彩, 让老师佩服。老师给你满分是100分。”

生:操场边上有桃花、杏花、梨花, 还有我们叫不上名字的花。每一树花儿都好看极了。我问王小丽, 怎样描写这些花儿呢?王小丽说:“我爸爸早就逼我背会了朱自清的《春》, 我们仿写不就得了!”王小丽说完就朝我做了一个鬼脸, 然后背出几句来:“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争着赶趟儿。这些花儿, 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闭上眼想想, 桃儿、杏儿、梨儿, 馋得叫你流口水。”王小丽背完, 又做了一个馋人的鬼脸。我一听, 觉得她背的这些话还真写得像。

习作教学的创新论文 篇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培养创新精神, 鼓励自由表达, 强调个性化, 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这次习作设计以趣味实验《钻纸》为题材, 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独特的感受, 鼓励学生想人所未想、言人所未言,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鼓励学生敢于动手, 善于动手, 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把剪刀、剪纸。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上的什么课吗?

生:习作课。

师:那老师让大家带剪刀, 并在每个同学的课桌上放了一张 (巴掌大小的) 纸, 你们不觉得奇怪吗?

师:好奇心很重要, 有了好奇心才敢提出问题。谁来说出你的疑惑。

生:作文课你让我们带剪刀, 是不是要观察剪刀写作文?

生:老师你让我们带剪刀, 又在我们的桌子上放了一张纸, 是不是让我们剪纸后作文?

师:学贵有疑, 老师请你们带上你们的疑问走进今天的课堂。现在可以上课了吗?

(设计意图:习作课居然让学生带剪刀, 并且在坐位上放了一张巴掌大小的纸。学生觉得非常好奇。居里夫人说过:好奇心是学习者的第一美德。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质疑, 带着自己的疑问走进今天的习作课。学生始终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参与。)

(二) 课程导入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什么布用剪刀剪不断?

生:“瀑布”。

师:脑筋急转弯喜欢吗?我们再来两个, 听好。

师:冰变成水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生:去掉“两点水”。

师:什么天气越热, 它爬得越高?

生:“温度计”。

师:同学们的思维非常的敏捷, 难不倒大家呀!

师:下面, 我们来一个更有趣的, 动手动脑的智力实验。请听好:

师:拿起你桌上的那张纸, 和你的剪刀, (出示:纸) 你能用剪刀在这张纸上剪一个洞让一个人钻来钻去吗? (板书:钻纸)

师:请思考一下, 不急于回答。

师:认为能的同学举手。

师:认为不可能的同学举手。 (板书:不可能、数据)

师:认为不可能的同学说出你最真实的想法。

生:我用这张纸在我的身上比了比, 没有我的脸大, 也没有我的手臂大, 怎么能钻人呢?不能, 绝对不能!

生:刚才你出了两个脑筋急转弯, 我就想是不是也是一个脑筋急转弯呢?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脑筋急转弯的形式导入, 学生兴趣盎然, 即使不爱习作的人, 也被打消怕习作的念头, 不知老师葫芦里将要卖什么药。课伊始, 趣易生。一张巴掌大小的纸怎能让一个人钻来钻去呢?学生更是疑惑, 更是好奇。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 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 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才有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为此, 这些“疑惑”、“好奇”驱使学生去思考、去创新。)

(三) 动手动脑

师:认为能的同学, 动手将你的想法剪出来。认为不可能的同学, 也别这么早下结论, 有人说:智慧从动作开始。动动手, 看能否在剪的过程中有所顿悟, 实践出真知。开始吧。 (注意:别伤着自己, 更不要伤着别人。) (4分钟)

(师巡视剪法中的创新)

师:时间到, 请同学们上台展示作品, 同时说说你的想法或做法。

生:老师你说的让一个人钻来钻去, 没有说一定是真人, 所以我想到剪“纸人”钻;

生:刚才, 你没有说是一定是真人钻, 大活人又不能钻, 真钻不行, 我就想到巧钻, 所以我就剪个“人字”钻;

生:要想大活人钻, 我就想到剪纸条的形式, 但是怎样变成洞, 我还没有想出来, 只有用胶布帮忙把它粘成一个洞。

[评价]

师:剪的“纸人”也是人啊, 能钻来钻去, 有意思。 (板书:纸人)

师:想到利用玩具人钻新鲜。 (板书:玩具人)

师:惯性思维。这么大个人不能钻, 换个思维方式, 在纸上写个“人字”就能够钻了, 更有创新, 似乎又是一个脑筋急转弯。 (板书:人字)

师:你怎么想到剪成纸条, 不错。我想送你一句话“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是力量无边的人”。

师:同学们, 中国的汉字真有趣, 我说让一个人钻来钻去, 你们有的想到“纸人”“人字”“玩具人”等 (复述板书) 。这节课老师要求你们做的不是脑筋急转弯, 而是一个有趣的实验, 说的是活生生的人, 也就是你我他钻来钻去。 (板书:人, 你、我、他)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目标要求:综合性学习是一个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 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此处, 让学生动手剪出自己的想法, 不会剪的也通过实践, 实际就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有人说实践能创新, 实践也能出智慧。陶行知还讲过:“要解放学生的双手, 就是鼓励学生敢于动手, 善于动手;解放学生的眼睛, 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 善于观察。”学生全员参与剪纸,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在剪纸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要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 亲身体验, 有所感受, 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善于与他人合作,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师:莱特兄弟制造第一架书架式飞机的时候, 在常人的眼里是不可能的, 可是却实现了。没有做不到, 只有想不到。在这么小一张纸上剪个洞让一人钻来钻去, 在常人的眼里也是不可能的。但是, 只要善于思考就行, 创新就从纸开始。剪好了, 不要说一个, 两个都行, 你们信不信?

生:老师你会魔术是吧!

生:我还是半信半疑。

师: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看, 好好地学。

师:示范剪纸。边剪边询问学生是否可能。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把纸牵开。看到老师手中的纸洞, 有什么想法?

生:学生摸摸头说我怎么没想到, 真是“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善于思考, 善于动手动脑, 做生活的有心人, 就会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生:老师, 你怎么用脑筋急转弯来忽悠我们, 把我们都诱惑到“纸人”、“人字”等上面去了。

生:从这个实验中使我想起一句话,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师:请两位同学钻纸洞, 请一位老师钻纸洞。注重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

师:看到你们此时此刻的表情, 我想你们一定有很多想说的。请同桌说说。

师:谁先说说, 你刚才认为不可能的对吧, 此时把你最想说的说出来。

生:我用这张纸在我的身上比了比, 没有我的脸大, 怎么能钻人了, 现在看到你的表演, 我觉得真是不可思议, 真是没有做不到, 只有想不到哇。

生:老师, 你首先用一个脑筋急转弯来迷糊我们, 我就想是不是也是一个脑筋急转弯呢, 所以, 我想到用纸人钻, 唉!没想到真人真能钻。

[评价1]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评价2]想象是人生的翅膀。

[评价3]最灿烂的幸福之光, 往往是由意想不到的火花点燃的。创新点燃了灿烂的笑容。

(设计意图:揭示剪纸实验的秘密并不是这堂习作课的本意, 主要目的让学生知道创新无处不在, 没有做不到, 只有想不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不是神圣不可触摸的事情, 更不是专家的专利。生活中处处有创新, 我们也可以做创新的人才。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 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 对人才的知识、技能要求更高。谁在知识和创新上占优势, 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此环节就是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激发。)

(四) 习作指导

师:大家很有感受。钻纸前有想法, 钻纸时有想法, 钻纸后感受更多。刚才都是有感而发, 想不想写下来?

什么叫习作?习作就是有感而发, 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体验的动笔写一写。在这种情况下的作文, 一般都有真情实感。这次钻纸实验, 只要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把你最想表达的意思写清楚, 就是一篇好作文。

写之前你准备拟一个什么样的题目?题目可是文章的眼睛。

师:由于时间关系, 现在给同学们十分钟。可以选择钻纸前, 也可以选择钻纸时, 还可以选择钻纸后。把你最想说的、感受最深的地方, 写一个片段。

师: (巡视)

师:我不愿打断你们的思路, 知道你们没有写完, 没有关系, 片段本来就不是完整的。

师: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片段与大家交流。

生1, 生2。

师:请一个学生叫一个平时怕习作的同学读习作。

其余同学评价:只要他把自己最想说的写下来了, 并表达清楚了, 就给100分, 有好词佳句的或独特感受的就加分。

生1, 生2。

师:时间关系, 请同学们回去后将这篇习作写完, 交给你们的老师改, 还可以从邮箱发给我。

师:下课前, 我有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想象一旦长了翅膀, 前所未有之事亦将变为可能。希望同学们都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生活中创新, 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

(设计意图:心理需要是学生习作的动力, 紧紧抓住学生的探究欲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感。当然, 独特的个性表达是作文教学永恒的追求。《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说真话, 表达真情实感。”

这节课中。第一, 鼓励鲜明的个性表达, 不拘细节, 及时鼓励, 让学生真正说出来, 达到“一吐为快, 不吐不快”的境界;第二, 淡化作文的技法, 在习作的过程中, 老师并没有过多地强调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 而是更多的让学生沉入课堂, 置身其中, 真实真情地表达是作文的终极追求;第三, 作文的形式多样, 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表达。不同的学生对智力剪纸实验体会感受都不一样的。让他们根据需要, 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学生可以写短文、片段, 可以写实验过程, 还可以写实验的体会, 不拘形式。第四, 关注习作困难生。读作文的人中, 找一个“怕习作的同学”。教师在指定者的耳边说的话是:“请你指定一位平时怕习作的人来读。”言外之意是找一位作文水平一般的人, 甚至是较差的人。学生有真实的感受, 写时就能有感而发。因为“感受”是写好作文的必备前提之一。要有感而发, 是这次习作体现的又一理念。总之, 为学生的个性表达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学会创新,享受习作的快乐 篇9

一、在生活中寻找、充实作文素材

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是学生认识生活, 并参与生活和体验生活。为此, 教师要做的是:一要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 并有意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通过观察, 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 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的素材, 从而进一步增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如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感受大地的变化;引导学生走进家庭, 观察爷爷奶奶的勤俭, 爸爸妈妈的关系等等。二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进行社会生活实践, 如参与家务劳动等。三要给学生提供亲自感受生活的机会, 收获真实生活, 引发习作的动机。四是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 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通过相互交流, 增加信息量, 提高表达能力。

二、创新教学的概念及内涵

创新教学就是根据相关理论, 采用科学的、艺术的教学手段, 创设一种民主的、和谐的、宽松的、自由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创新教学不但是一种教学思想, 还是一种教学方法, 它的本质就是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能力。

实施创新教学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树立创新教学思想。要以学生为本, 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目标上, 要使传统的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融为一体,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方法上,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管理上, 要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兴趣培养, 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 实行因材施教, 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将“创新”思想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三、拓宽训练时空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自然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 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限制———习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上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 学生也许会因为缺乏习作的兴趣而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 让学生有了感触及时地记下来。作文课上, 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整理、润色和提炼,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创新教学在小学作文指导中的运用

小学作文的写作就是要求学生把平时所听、所见、所想的或是亲身体验, 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 它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 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搞好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创新性的指导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欲望, 使学生在动中思维, 在活跃的气氛中快乐学习、构思, 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写出自己的收获, 写出自己的感受及心情。

五、创新作文课堂教学

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倾吐的课堂教与学的氛围, 实现新课标要求的教与学的互动。课堂上让他们有话便说, 有事便叙, 有情便抒, 有感便发;写文章时可长短不拘, 格式不限, 久而久之, 作文课堂便进入了学生的生活, 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且是最愉快的一部分, 这便是我们共同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让学生对作文本身感兴趣, 在作文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快乐感、成就感, 这是作文进入学生生活的关键。

六、强化创新思维训练

1. 冲破思维定式, 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与学生的思维定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 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 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的束缚, 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2. 启发相关联想, 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相关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 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通过相关联想, 能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3. 充分展示个性, 训练思维的独特性。

创新思维必定是个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 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 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

在习作的沃土中开出创新之花 篇10

一、激发潜能,文题创新

有创意的题目往往能先声夺人,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果千篇一律让学生写《一件难忘的事》、《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这样的题目本身就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缺乏创新的激情了。因此,教师在命题时思路要开阔些、宽泛些,如《我们班的新鲜事》、《三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老师》等题目,贴近生活,话题广泛,学生自然有兴趣,也就乐于写了。有时教师给出的题目不需要太具体,可以采用半命题的形式,或者干脆把命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就可以留给孩子更多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自身的潜能,往往会使题目更加新颖生动。有一次习作课,按照教材的要求写的是命题作文《我的同学》,但这个题目实在太老套了,所以我尝试让孩子们根据习作要求自己命题。他们的兴致颇高,取了《我的同桌“小福特”》、《“辣味”诗人》、《快乐“魔术师”》……这些新颖独特的题目和原来的相比精彩多了。

二、链接生活,内容创新

我们常说: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因此,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捕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我们班级有一个公共邮箱,有一次收到了一封奇怪的邮件,信的主要内容是老佛爷降临,好运来临,但必须把此信转发给10个亲朋好友,否则大难临头,信中还举了几个所谓“确凿”的事实。看过邮件后,有的学生着急地问:“老师,怎么办?”有的学生害怕地说:“我们赶快转发吧!”也有学生说:“我看这是吓唬人的。”看着大家的这些举动,我顺势引导:“人类已告别了愚昧落后的年代,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你们还相信这样的迷信吗?”经过我的点拨,学生们恍然大悟,他们大胆猜测,可能是一些不法分子用来谋利的卑鄙手段,也可能是社会上的迷信分子搞的恶作剧。我让学生围绕这封邮件,把看到邮件时的心理活动和大家的表现描写清楚,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主题让学生觉得很新奇,产生了主动写作的欲望,也就能写出了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三、精心选材,构思创新

有了丰富的内容,并不表示就能写出新颖的作文。由于小学生的内部语言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他们在作文时还不会构思,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培养。研究表明,学生作文时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从想到的到说出的,再到写成的,既是语言过程,也是思维过程,两者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教学实践表明,没有经过严密构思而写出来的作文,即使作文材料再丰富,也是难以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表达清楚的。因此,作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构思创造的能力,要指导学生找出材料间的内在联系,能根据一个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我班有个同学写了一篇题为《健忘的老师》的作文,构思非常巧妙,通过写老师忘记相亲这件事,从侧面反映了老师爱岗敬业的作风。文章布局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学生一旦具备了构思作文的能力,那么他的作文自然就会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了、言之有序了。

四、阅读借鉴,语言创新

再新颖的材料,如果用千篇一律的语言来描述,就会大大逊色。有人说:第一个把少女比做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少女比做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少女比做鲜花的人是蠢才。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写《童年往事》时,开头有这样一段话:“童年往事像一只只小帆船,在记忆的长河中渐渐远去,但有那么一只仍然久久定格在眼前……”这段话用词准确,语言简洁,而且形象、生动。我在班上读了这个开头,谁知以后竟有十多个学生每次写记事作文时都用了这段话。我启发引导学生要写出好的作文,就要写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除了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更要注意阅读借鉴。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诉,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依赖于阅读。只有踏上阅读的阶梯,才能看你观察到的生活真实别人是怎样叙述的,从而通过借鉴别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创造出符合自己知识层次的语言,写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来。

习作教学的创新论文 篇11

一、氛围求“谐”——催生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至最高峰。因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个性,用平等的态度、真诚的话语与学生交流,营造平等、敢于直言、勇于思考的学习氛围,才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萌生。例如,日记是对生活的记录,又是学生创新作文的素材源泉,在提高學生习作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要想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并实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于学生中抵触写日记的声音,笔者没有强行压制,而是“情与理”双管齐下,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消融了学生消极应付的情绪。

1. 照片动情。习作课上,笔者带了几张往届学生活动的照片走进课堂,让学生猜猜照片中的学生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随后出示了学生描写活动的习作,朗读了笔者写的回忆往事的文章。这样的互动让学生明了了习作的妙处——是一种交流、倾诉的工具,能真实地记录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留住时光。当我们在翻阅一篇篇文章时,就是在进行奇妙的时光旅行,而且能让更多人通过习作分享到我们的快乐,结识更多的朋友。

2. 辩论明理。仅仅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日记还不够,还要把它转化为内在的意志才能长效地促进写作。因而笔者鼓励学生在日记中能有理有据地诉求自己的愿望,并通过批阅日记与学生进行互动,答疑解惑。在随后的微型辩论赛“是否需要写日记”中,学生通过观点碰撞,加深了对写日记意义的认识。从“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这种积极的转变为下阶段的创新作文打下情感基础。

二、课堂求“趣”——引发创新欲望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是引发创新的助燃剂。传统的作文教学课堂,习作题目陈旧,指导呆板,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在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大背景下的习作指导课堂,应该趣味盎然,在趣味中引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1. 趣在题材。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练笔给学生提供平台,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引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例如:《怕》《变》《猜猜谁没交作业》《我丢了》《书包减肥记》《错字国与正字国的战争》等都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作文题目。其次,关注身边的突发事件。经过教师有创意的指导,突发事件往往会创生真实而又有魅力的创新作文。有一次,学生们偷懒没做卫生就回家了,班级卫生乱七八糟,笔者灵机一动,决定把思想教育和作文教学融合起来,于是一节创新作文课应运而生。第二天的课堂上,笔者板着脸告诉学生接到一个警察的电话,投诉我们班有个“罪犯”。学生大惊失色,笔者又告诉他们,他是环境保护协会的警察,我们班有个破坏环境的“罪犯”。学生们明显松了一口气,开始交头接耳,东张西望了,笔者提醒他们马上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随后,笔者出示了“犯罪”现场(即昨天班级卫生)的照片,请学生观察,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再围绕着“教室里乱七八糟的”说一段话。此时,笔者告诉大家,为了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老师才这么说,昨晚忘记扫地的同学不要介意,但以后记住要认真负责地做好值日工作……课后,学生根据这个素材写了习作《寻找“罪犯”》。有的行文幽默,宛若大侦探般层层推理,有的侧重反思,联系班级卫生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每一篇都富有创意。

这些有创意的习作素材新颖有趣深受学生喜欢,习作过程不仅锻炼学生的思维,还是培养其品格的过程。可见,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用自己的心灵悟人生,养成观察、思索的习惯,就会给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

2. 趣在指导形式。习作的指导形式也要与时俱进。例如,传统教学中常用来厘清写作思路的方法——列写作提纲,对多数的学生已经失去了吸引力。教师可以教授新的方法——画思维导图,因为思维导图图文并茂,新颖有趣,就会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再如,可以把炒冷饭式的期末习作复习设计成“习作王国漫游记”的主题活动。在习作医院、习作美容院、习作成长屋等板块中,学生可以进行修改病句、运用修辞手法、审题、谋篇布局等能力的梳理与复习。这样的指导形式富有童趣,学生学得会更主动。

3. 趣在指导过程。闭门难以造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更广阔的大自然中,到生活中去观察万物,去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夏日的快乐嬉戏、秋日的硕果累累、冬日的严寒阵阵。去调查环境保护的现状,去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去体验亲情的可贵……通过这些参观、调查、劳动、访问等种种实践活动,学生的视野能更开阔,情感体验将更丰富。

这些从内而外的“趣”就如犹太人为了鼓励孩子阅读而在石板上沾蜜一样,引领着、推动着学生进行一次又一次的习作。教师的创意教学方式也默默地影响着学生,诱发着他们的创新意识。当学生对习作有些心切时,我们又何愁其文不会煌煌呢?

三、行文求“鲜”——提升创新能力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曾说“从枝上摘下的苹果比从雕花盘中取出的苹果更有味”。这话形象地诠释了新鲜的重要性。习作过程中大到谋篇布局,小到品词析句,用别人未用,想别人未想,写别人未写,是创新的表现。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可以从选材新鲜、语言鲜活两方面进行引导,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1. 选材新鲜。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想别人之未想,体现选材的新鲜独特。例如习作《我弄丢了 ?摇?摇?摇?摇?摇》中,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写丢失了书本、笔、手机等用品,笔者指导道:“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丢失,是生活中常见的,不够有新意。有的丢失,可能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在你的内心引发震动。”在静静地思考过后,学生另辟蹊径,有的决定写自己小时候因为贪恋街边的玩具而迷路,弄“丢”了爸爸。有的想写因为骄傲不复习,在考试中弄丢了分数。有的想写和同学吵架,弄丢了友谊。还有的想写购物中,因为贪小便宜,弄丢了诚信……在上述案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指导后的选材创新度上明显优于前者。经常进行这样的选材训练,能明显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 语言鲜活。鲜活的语言,就是新鲜、形象的语言,它不是人云亦云的表述,而是充满个人情感、见解、感受的语言。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篇习作,珍视学生独有的感受,才会让学生的语言散发着独特的个人魅力。例如:在指导写“课间十分钟”时,有一个特别喜欢玩电脑游戏的学生这样写的:“叮叮叮,下课了,有趣的课间十分钟又原地复活了。”“原地复活”是多么有创意的表达啊,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他的爱好。得到笔者充分肯定之后,别的学生也写出了充满想象力的句子“上课铃声响了,本来在操场上和走廊上玩耍的同学好像被椅子上装的吸铁石吸引了一样,都被吸回了教室。”“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的椅子好像长了弹簧一样,一下子把同学们弹出了教室。”……

每一个学生都是天生的诗人,他们鲜活的语言需要教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当然,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广泛阅读,在阅读中积淀与升华。

四、评价求“纵”——巩固创新成果

自信是成功者的力量源泉,因而教学中要呵护学生的习作信心。教师要积极搭建展示学生习作的平台,可以黑板报展示、班级微信群展示、办班级作文小报、向杂志投稿等等。对于习作的后进生来说,如果与他人比较,将永远处于落后的状态,所以,笔者提倡纵向的习作评价——与自己相比。为此,设计了“我的习作树”的评价体系。里面有“小小苗”“小苗”“小小树”“小树”“树”“大树”“枝繁叶茂的大树”7个等级,学生可以累加每次的习作星数。当学生的星数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可以成功晋级,还可以兑换奖品。这样的评价方式呵护了学生的习作信心,也激发了他们不懈的上进心。当习作不再是苦差事时,创意的火花将点亮他们习作的星空。

让学生在创新中快乐习作 篇12

一、创造宽松环境, 激发创新兴趣。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但作文往往又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课, 大部分学生一到作文课就无话可说, 没东西可写, 即使是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 也都怕写作, 写作成了一种负担, 写作水平越来越低。要改变这种状况,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首先要提高他们写作的兴趣, 如果没有写作的兴趣, 仅靠多写死抓, 只能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如果有了兴趣, 一切事情就会迎刃而解。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成功的基础。

在兴趣的基础上应强化作文的创新, 创造一个平等、民主、宽松、进取的环境。宽松环境是孕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土壤。作文教学中要给学生写作文的自由与空间, 在字数、内容等方面不作要求, 提倡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长无废话, 短则言简意明。这样学生可以轻松作文, 自由写作。一篇作文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可以从哪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让大家展开讨论如何把这篇作文写好, 启发后学生各抒己见。对学生的发言要多鼓励, 少批评, 即使是滑稽可笑或哗众取宠, 只要是“不同一般”的均应予以肯定和引导, 尽量挖掘他的闪光点, 让其实现“以我手写我口, 我口表我心”的愿望, 从而唤起他写作的欲望, 激发创新兴趣。学生作文一旦有了兴趣, 就会变得积极主动, 会留心周围的事物, 想写, 学写, 也乐于写, 作文能力从中可得到不断提高, 所写的作文就能别具一格。

二、优化个性教学, 强化求异思维, 开拓创新潜能。

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 体现在作文教学中, 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落脚点就是加强作文的个性教学, 也就是说“创新的土壤是个性”。加强作文的个性教学,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 树立不迷信, 不崇拜前人、名人, 不迷信教材, 不迷信老师的信念, 相信自己能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作文的个性教学, 体现在写作内容上, 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特色, 写出自己的个性, 作文创新能力体现在一篇文章中, 主要是观点深刻而独到, 结构新颖而别致。引导学生立意要发人深省。因此要具备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型的创造性思维形式, 是创新的核心, 作文的个性教学, 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作文谈不上神秘, 它以“怀疑”为动力, 以“问号”为目标, 以“辩论”为方法。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会“用陌生的眼光”, 不时在思维上求一下“异”, 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东西, 从几个侧面去想一想、写一写。只要长期加以训练, 学生们就会发现事物的多层次性, 思维角度的多侧面性, 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就会不断产生新的启示、新的体验、新的感受, 因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得到加强, 创新潜能也得到开拓。

三、诱导想象, 获取创新灵感。

鲁迅先生说:“我 (指儿童) 常常想星月以上的境界, 想致电地面下的情况, 想到花卉的用处, 想致电昆虫的语言。我想飞上天空, 想潜入小蚁穴。”可见想象是儿童的天性表露, 想象作文是发展儿童创新能力的契机, 我认为作文教学中应多层次训练学生的想象作文。注意结合阅读教学, 诱导学生根据已有材料的叙述、情节的发展, 合理推测故事的发展趋向。如学了《倔强的小红军》后, 要求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续写《小红军复活了》。

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要引导他们展开合理想象, 使文章意境更加深远, 蕴含更加丰富, 学生的认识得以升华, 创新有了灵感。如由一个倒三角形 (“茛”) , 其上部平而大, 下部尖而小, 看上去像一座倒立的大山, 很不稳定, 给人摇摇欲坠之感, 想到知识基础如果像这个倒三角形一样, 将来怎么能肩负建设祖国的重任?也可以从这个倒三角形想象是根木柱, 其下部越尖, 锲进土里越牢固……这样, 学生舒展了创新的翅膀, 充分发挥了各自的想象力, 并在想象中创新。

四、加强实践, 提高创新能力。

实践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环节, 也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学生的作文水平是通过自己大量的写作实践提高的。作文的过程, 是学生将自己的客观事物感受、理解、认识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是学生心理活动全面参与的过程。可见,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 让学生走出教室, 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观察这个世界, 打破思维的定势, 同时要帮学生由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理性方面发展, 在生活中积累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材料, 这样, 学生写作时就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 解决了怕写作文的思想问题, 从而树立“我要写”的意识, 那么, 作文所表现出来的就会是自己在实践中所获得的新的看法和思维。

上一篇: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分析下一篇:有线电视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