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故事》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2024-05-15

《老师的故事》习作指导--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老师的故事》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篇1

《老师的故事》习作指导

——教学设计

吉林省榆树市城发乡李合中心小学校

宋洁辉

老师的故事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表达内容:

最近学习的几篇课文,刻画了不同类型的老师形象:有的对学生充满爱心,有的经常给学生以鼓励,也有的不经意间给学生泼了冷水。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对教过你的老师一定有值得回忆的故事。习作要求: 1.选择你比较熟悉、印象深刻的老师来写; 2.具体写出老师对你说过的话,或者做过的事; 3.描写老师的语言、行为及神态。

习作重点: 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学会表达情感的方法。习作难点:

1.选择的事例具体,能表现人物的特点。

2.通过时间的回忆,表达对老师的怀念与尊敬之情。习作方法:比较法。习作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当你们还未上学以前,你们幼小的心灵中一定会认为天下最可亲的人是你的爸爸、妈妈,或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当你们进入学校在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循循善诱的教育下成长时,你们就会认为老师是最可亲的人。现在,你们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回顾这六年的学习生活,想一想,教过你们的班主任老师、音乐老师、体育老师、美术老师、、、、、、这些老师一定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许多年以后,你们还会清晰地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从心底激起对他们的热爱与感激。此时此刻,如果要让你表达这样的情感,你会怎样去叙述老师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习作指导《老师的故事》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表达内容)。

二、习作指导开始。

1.同学们齐读表达内容。

师:孩子们,对于表达内容你们清楚了么?从中你了解到本次习作的要求了么?

生1:1.选择你比较熟悉、印象深刻的老师来写; 生2:具体写出老师对你说过的话,或者做过的事; 生3:描写老师的语言、行为及神态。具体指导习作:

2.忆,生发情感。(分别出示照片),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师生相处的学习生活,分别找同学说一说照片里的故事,让学生回忆,诉说师生间的情感故事。

3.删,选择素材。根据刚才的回忆,同学们一定忆起了许多美好而难忘的瞬间,请你们动笔把这些具体的事写在本上,一一回顾、梳理,然后,把自己认为不够典型的事删去,最后留下最典型的一两件事。

4.说,讲述情感。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说,为什么留下这一两件事,讲述其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真实材料。

5.写,抒发情感。动笔把刚才说的事写下来,抒发自己和老师之间的真挚情感。

6.读,交流情感。把写完的习作读给自己听,自行修改;和同桌彼此交换读,给对方提出意见,取长补短;把有代表性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师生共同体会师生情。

三、作文之旅: 1.确定写谁。

2.抓住外在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写。(可以写得更加生动。)

3.写出人物的内在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具体描写人物。)4.出示范例:对人物的外貌描写:

(1)罗老师喜欢穿一件黑色的运动服,一双白色运动鞋。他的发型就像一个茶壶盖;眼睛又大又圆,眼神特别柔和;一笑起来特别灿烂,他总是那么平易近人,一点距离感也没有。人们都说微笑是全世界的通行证,罗老师的那抹笑啊,一下子使我们成为了他的朋友。(2)孙老师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她中等身材,35岁模样。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庞,总是那么慈祥。从那黑边眼镜中透出的目光,总是那么炯炯有神,那么和善。她的语言总是那么含意深刻,那么奇妙,引人发笑。(3)这个女老师姓孟,因为她年轻,顶多不过20岁,所以,我们都叫她小孟老师,也有一些女同学亲热地称呼她大姐姐。小孟老师长着高高的个子,衣着比较朴素。瓜子脸上长着两道柳叶眉,柳叶眉下嵌着一双明亮而又锐利的眼睛,还有一张能言善辩的小嘴。小孟老师梳着一条长长的马尾辫一直拖到肩头上。

(4)李老师有一头漂亮的头发,乌黑油亮,又浓又密,她站在阳光下,轻轻地一摇头,那头发就会闪出五颜六色的光环。出示习作例文。

四、完成习作。

把自己的习作写好,抄写在作文本上。附:习作例文

老师的故事

感恩您,我的老师

时间过得真快呀!一转眼,六年的小学生活过去了。六年中,我最感恩您——王老师。您不仅在学习上给了我极大的帮助,而且在生活上也是那样无微不至地关怀我,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您是位年轻的女教师,瘦瘦的脸颊,高高凸起的颧骨,一双有神的大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芒,那双纤细的手常常写出一篇篇美文。您知识渊博,工作一丝不苟,平时对我们既严格要求,又十分关心,大家都很爱戴您。

王老师,您还记得我五年级那次倒霉的考试么?我想您一定不会忘记。我的数学只得了78分,家里人都气得摇头。是您那温和可亲的劝说平息了我家人的怒火。您还语重心长地教育我。那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的话语,像涓涓细流流进了我的心田。我开始用功读书,终于我的成绩提高到了85分,那时我是多么高兴呀!

王老师,还有一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那天,天空乌云密布,像倒扣着的锅底。远处,雷声阵阵,电光闪闪。很快,黄豆般大小的雨点稀疏地落下来。不一会儿,闪电越来越亮,雨点开始大起来。没有带雨具,我焦急地等待着妈妈来接。由于雨水大,我的鞋子和裤子都被雨淋湿了。我感到非常冷,并不住地哆嗦。正当我冷得缩成一团时,突然雨停了——一把雨伞遮在了我头上。啊,是王老师!我抬头望着您那慈祥的面庞,只见您的脸上挂着妈妈关爱孩子般的笑容。您搂住我,和蔼地说:“我送你回家吧!”一路上,您举着伞,怕淋着我不时地把伞向我这边移,您的一半身体都淋得很湿。这时我竭力学着大人的口气对您说:“老师,您看,您为了我,衣服都湿了。”您抚摸着我的头说:“没事儿,老师不怕!”我的脸湿润了,不知是泪水还是雨水。这时,快到家了,我听到有人叫我:“慧慧!”“妈妈!”我大声说,“妈妈,是王老师送我回来的。”。“太谢谢老师了!”妈妈带着歉意说。“没什么,应该的!”我抬头望望您,又望望妈妈,啊!老师,您太像妈妈了。

敬爱的老师,您对我的培养,我忘不了;您对我们班付出的点点滴滴,我们更是难以忘怀。操场上,忘不了您和我们跳绳、踢毽子、打排球时精神抖擞的身影;办公室里,忘不了您批改作业时专注的神情;教室里,忘不了同学生病时您焦急的神情;闲暇时,忘不了您灿烂的笑容......我想请清新的晨风为您而吹拂,送去我的真挚祝愿;我想请明媚的旭日迎您而升起,带去我衷心的祝福;我想请可爱的小鸟为您歌唱,捎去我的诚挚问候。老师,谢谢您!

说课稿

----《老师的故事》习作指导

吉林省榆树市城发乡李合中心小学校

宋洁辉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老师的故事》习作指导。说教材

《老师的故事》是长春版六年语文下册第十一版块表达的内容。本版块三篇课文讲述的都是关于老师的故事,尤其是《我的老师》更是直接触及师生情谊。此项表达就是据此安排的,目的是学习几位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同时延续情感,借这样一次习作来整理六年来的师生情。

说学生

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无论学生还是老师,心里都会充满不舍和留恋之情。本次表达作为最后一项语文学习内容,以表达情感为主,正是顺应了学生的情感需求。由于六年级是个特殊阶段,学生面临毕业,思想波动大,同时,因为师生间的情感深厚,很多孩子都会有对师生情不吐不快之感。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表达对老师的真情实感。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和表达情感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2.懂得感恩。说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学会表达情感的方法。说教学难点

1.选择的事例具体,能表现人物的特点。

2.通过时间的回忆,表达对老师的怀念与尊敬之情。说教学程序

忆,生发情感----删,选择素材----说,讲述情感----写,抒发情感----读,交流情感。

这样的教学设计,目的是有针对性的创设情境,调动已有的生活经历,对师生情有不吐不快之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说真话,说心里话,因为,习作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一次真实的情感表达的过程。

以上教学设计的理念是: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应有的生活经验,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的整合可以起到一种桥梁的作用,所以,我充分运用了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想说、爱说、愿说,更想把想说的内容写下来,从而达到写自己喜欢写的老师,抒发难忘的师生情,进而懂得感恩,懂得感恩一切。

教学反思

-----《老师的故事》习作指导

吉林省榆树市城发乡李合中心小学校

宋洁辉

《老师的故事》习作指导教学反思:

表达《老师的故事》习作指导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本版块几位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同时延续情感,借以整理六年来的师生情。上课伊始,我用谈话法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利用多媒体出示几张不同时间拍摄的照片,让学生回忆师生间的美好时光,回想和老师在一起做的事情,由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这样的教学设计,目的是有针对性的创设情境,调动已有的生活经历,对师生情有不吐不快之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说真话,说心里话,因为,习作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一次真实的情感表达的过程。

接下来,我采取比较法指导学生选材,也就是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师生之间所有的往事都写上,然后一一回顾、梳理。把自己认为不够典型的事删去,最后留下最典型的一两件事。

在直到习作的过程中,我出示了这样的表达提示:

1.确定写作对象。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一定遇到过许多老师。写哪一位呢?要认真回忆,选择一个比较熟悉、印象深刻的老师来写。只有熟悉、印象深刻,才有东西可写,才能写得真实、流畅,进而抒发真情实感。

2.选择具体事例。要思考具体写什么。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深,一定是那个老师说的话,或者做的事在你的记忆中烙印很深,因此能时时想起。那么就来写一写这件事。把它们具体地写出来,就能打动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3.抓住人物的特点。老师的特点各不相同:有的幽默,有的认真,有的可亲,有的活力四射。怎样才能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呢?我们必须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细节,这样才能把人物形象写得生动鲜明。

在说的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同桌互说,在选择个别同学发言,作为老师,我适当的相机指导,让学生们能够选择自己熟悉的真实材料,注意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并学习本版块的几位老师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来把师生情写下来。

这样的教学设计目的是尊重学生的表达自由,允许学生说真话,诉真情,减少写作束缚。鼓励有创意地表达,比如写诗歌,写散文等,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

《老师的故事》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篇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在阅读诗歌时要能“大体把握诗意,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体会作品的情感”, 那么以唐诗改写成唐诗故事, 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激发小学生读古诗的兴趣、让小学生走进诗歌意境、体会作品情感的途径。

古诗是一个语言宝库, 它的特点是:事件高度概括, 故事跳跃发展, 用大胆的想象、精炼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为例, 诗的第一句是“日照香炉生紫烟”, 这句是写诗人远望庐山香炉峰的景色:在阳光的照耀下, 团团白烟变幻成紫霞一般的云雾。第二句“遥望瀑布挂前川”, 一个“遥”和一个“挂”字写出了诗人看瀑布的角度是平视, 显然是作者已登上与瀑布几乎同样高度的山峰来观看瀑布。这样, 两句诗只交待了诗人“山上望香炉峰, 山下望瀑布”两幅图景, 略去了登山路线和行踪等相关内容, 使事件的发展呈现出巨大的跳跃性。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 这是诗人又从山上来到山下, 仰望瀑布的情景。诗人真切地感受到了瀑布流速之快、落差之大。可以想见那是怎样一番惊心动魄的情景。于是奇特的想象油然浮现于脑海———“疑是银河落九天”。那就是, 这瀑布应该来自于天上的银河。这奇特的想象, 表达了诗人对这一自然景观的赞叹之情。诗人用精炼的语言, 描述了壮观的景象, 表达了丰富的情感。

写唐诗故事, 就是要把诗中高度概括的事情具体化。即对古诗记叙的事情作生动、具体的描写。特别是通过对事件中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的习作训练正符合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习作的要求———“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和想象作文,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古典文学与现代白话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鄂教版语文教材第八册第22课《纪晓岚吟诗》是一篇文包诗, 也是一篇指导学生了解唐诗故事特点的例文。故事《纪晓岚吟诗》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正是对诗歌《秋江独钓图》的具体描绘。

《纪晓岚吟诗》第一、二自然段:

红红的落日, 洒下金色的光芒。秋风吹来, 江面卷起一道道的波浪。白茫茫的芦花, 像巨龙在秋风中翻滚。归巢的水鸭, 消失在暮色中。大地在古庙的钟声里, 显得格外沉静。

文学家纪晓岚陪着乾隆皇帝在江边散步。只见江畔有一条小船, 上面有个老渔翁, 手持鱼竿, 静静地垂钓。他目不转睛地看着鱼漂, 一动也不动。不久, 水面上的鱼漂晃动了一下, 突然没入水中, 老渔翁用力拉起鱼竿, 钓上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金色大鲤鱼。他高兴得拍着大腿, 哈哈大笑。芦草中的水鸟都吓得拍翅起飞, 扬起片片白色的芦花。

第一自然段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一江秋”的景色, 第二自然段动静结合写出了渔翁独钓的情趣。故事还应有生动的情节, 《纪晓岚吟诗》正是将诗歌以及对诗歌内容的具体描绘融入乾隆皇帝为难纪晓岚, 纪晓岚巧妙应答的情节中, 这样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还使得故事生动、富有趣味。

要指导学生写出这样生动、有意境的唐诗故事, 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理解古诗的意思, 并能说出全诗主要内容

以指导学生将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改写成故事为例, 我先出示了学习提示, 让学生先进行独学。

学习提示:

1.查阅资料, 了解故事的创作背景。

2.熟读全诗, 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诗句意思。

3.从题目入手, 联系诗句, 概括出事件的内容。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共学、交流。

进而进行小组展示、全班交流。在这一环节中, 我重点指导学生用“发问法”概括出事件的内容。先让学生就文题发问, 而后进行梳理: (1) 谁送谁?到什么地方? (2) 在什么时候?怎样送的?心情怎样?再联系诗句找到答案, 就可有条理地概括出事件的内容, 即:一个细雨纷飞的早晨, 诗人王维怀着对老朋友元二的不舍, 送他去阳关之外的安西。以此篇为例, 重在让学生学习从题目发问, 联系诗句概括事件内容的方法。

二、结合生活经验, 展开丰富想象, 并将情节补充完整

继续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例, 先看诗的前两句, 向我们描述了送别友人的时间和环境, 可让学生在诵读中抓住环境特征进行想象。学生想象、并描述出了这一番情景:

早晨, 蒙蒙的细雨, 打湿了渭城街道的尘土, 屋舍和柳树被细雨冲刷得格外干净, 空气也异常的清新。

接着诗的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道出了诗人送别的方式:把酒话别。这一部分应是故事的重点, 因此, 思考要全面, 不妨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就可补白的内容进行“发问”。

在全班交流时梳理问题: (1) 什么时候开始把酒话别的? (2) 话别中, 诗人会说些什么?怎样说?老朋友又是如何回答的? (3) 诗人与老朋友是怎样分手的?学生再针对这些问题, 根据自己的理解, 合理地想象这一情景。如:可能那话别的小屋里, 灯已亮了一夜;话别中, 既有对往日的美好回忆, 也有对朋友远去他乡的担忧, 所以应该是既有叙旧的浓情, 也有相别的离愁;分手时, 是表现男儿志在四方的远大情怀, 还是表现儿女情长的缠绵, 这由学生自己决定。通过发问, 实际是在指导学生如何将把酒话别这一情景写具体、如何透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也许这样的“发问式”指受到福楼拜指导莫泊桑写作的启发吧!有学生在自己的唐诗故事中这样写:

听到好友元二即将出使安西的消息, 我心里倍加伤感, 决定要请元二喝一壶分别酒。

我快马加鞭, 飞奔到了渭城, 来到了元二的客舍。此时, 元二已整装待发。

“元二, 且慢, 我要请你喝一壶壮行酒!”我对元二喊道。

元二看向我, 说:“兄弟, 想不到你还特意赶来送我。今天我们就干了这壶酒!”

我将酒杯倒满, 一口饮尽, 他也将酒饮完。“还记得我们共赏山水, 一同作诗, 彻夜畅谈, 可现在我们却要离别了。”我哽咽道。

他也沉重地说:“是啊, 我亦想与你一起, 但皇上已下圣旨, 要我出使安西, 我不能不去啊!”

“你出了阳关, 我们不知何时再相见了!”说完, 我不禁叹了口气, 再将彼此的酒杯斟满。我端起一杯酒, 递给元二, 轻吟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他接过酒杯, 一饮而尽, 放下酒杯, 强颜道:“也许不久我们还会相见的。告辞了!”他跨上马背, 准备飞身离去。在他跨上马背的时候, 我朝他喊了一句:“兄弟, 保重。”他没回头, 只是从嘴中发出一声不太清晰地话语:“兄弟, 你也保重!”随即飞驰而去。

我望着元二的身影消失在田埂间。

在分享的过程中, 学生读着自己创编的唐诗故事, 深情满满, 听着他人的唐诗故事, 兴趣盎然。课后学生们还想多读些唐诗, 把一首首唐诗也写成唐诗故事与同学们分享。

《老师的故事》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篇3

孩子们,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一定有过喜悦也有过烦恼。这些成长中的故事,一定像一个个美丽的贝壳镶嵌在你记忆的沙滩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向那金色的沙滩,去欣赏那宝贵的贝壳吧。请你们打开记忆的闸门,仔细挑选,选择一个你最想说的故事写出来。写完以后,多读几遍,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互动空间】

老師:大家说一说什么叫“成长”?

洪涛:我认为能帮爸爸妈妈做事,能帮助同学,能信守自己的承诺就是成长。

舟舟:我认为在学习上能坚持不懈,遇到难题能动脑筋解决就是成长。

小旭:我认为会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能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就是成长的表现。

老师: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成长”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从无知到知晓,从没感受到感受深刻,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注意这种变化。

怡萱:成长过程中的事,都是我们亲身经历的,但是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小事,如何把这些小事作为材料来写呢?

凯蕊:我觉得如果你确定了写某件事,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

智昊:还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

铭晖:我认为写作文的时候重点部分要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凤翔:写事离不开写人,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出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

老师:同学们,你们说得太精彩了,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现在开始写吧。

六年级笔尖流出的故事习作指导 篇4

村庄中住着铁蛋的爷爷,他有一双粗壮有力的手,能毫不费力地修剪果树,种植庄稼,打理农活儿;也可以准确无误地画出各种图形图案;这双手几乎可以干一切的活儿,可它却永远没学会写字。因为爷爷不识字,错过了许多提拔机会,例如:他在造船厂时因为头脑聪明、吃苦耐劳,领导想要提拔他当工头。他却因不识字,不会填写复杂的工时表而落了空……

今年过年,铁蛋特意邀请爷爷来自己城里的家过年,可不管自己怎样劝说,爷爷没有来。

没过多久,爷爷病倒了,铁蛋因为担心爷爷的健康,特地请假接爷爷去医院看病,检查之后,听医生说爷爷得的是心脏病,因为病情比较轻,所以医生给他开了一瓶硫酸甘油片,万一心脏病发作可以把药片放在舌头底部,用来缓解疼痛,等医生来抢救。

自那天过后,铁蛋就回城里工作了,他走时又再三劝说爷爷跟自己去城里住,可爷爷又拒绝了,说:“乖孙子啊,你们新一代的年轻人要好好学习啊,别像我,不识字,老了以后就要吃大亏的!”“嗯,爷爷我知道了,我不会让你失望的,您要好好照顾自己!”铁蛋答道。

我的理想习作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5

凤县新建路小学 王红丽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畅谈理想,展开想象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美好憧憬。

2.点拔联系自己的兴趣、爱好、向往,敢想敢说。还要耐心倾听、进行评价。培养良好的听话和说话习惯。

3.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早期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一)话题交流。

1.课前,老师已布置你们收集一些有关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说给大家。

2.学生交流积累有关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说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课前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汇报的形式,即让学生对“理想”这一词的丰富蕴涵有所了解和感受,更体会到理想对人生的“指航”作用;也于课始开始,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交际情境,激发了学生的交际兴趣,为下面交际兴趣,为下面交际活动的开展作好铺垫。】

(二)成语点睛,诗句引趣。

1.老师为大家收集了一些描述理想的成语,读一读下面的成语,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

志在四方 奋发图强 坚忍不拔 奉公守法 知难而进 壮志凌云 心胸坦荡 雄心壮志 吃苦耐劳 尊老爱幼 锄强扶弱 热心助人 虚心谨慎 戒骄戒躁 和蔼可亲 良金美玉 良药苦口 忠言逆耳 一尘不染 襟怀坦白 先人后己 以身作则 严于律己 宽厚待人 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 铁面无私 秉公办事 慷慨解囊 忠贞不屈 任劳任怨 埋头苦干 敢作敢为 求实创新 实事求是 奋不顾身 质朴无华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2.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描述理想的诗句,读一读下面的诗句,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理解。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南朝 宋 范晔 《后汉书》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战国 荀况 《劝学》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上无易事,只怕粗心人。(清 袁枚 《随园诗话》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白岁。(清 石玉昆 《三侠五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赖以证书 《千幅七言对联》)3.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为大家讲述一个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故事。(老师讲故事。学生听故事)

4.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呢?(学生自由发言)

5.这些有关理想的名人名言和故事。一定给同学一些启示,同学们,我们作为风华正茂的青少年,更应该及早立下自己的志向。今天的习作课,我们就一起来畅谈自己的理想。

【设计图意:此环节引导学生诵读成语、诗句及听故事。通过学生的议论,谈感悟,谈理想,为下面的习作指导做好了铺垫。】

二、奇思妙想,开启心路。

1.每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从小树立目标十分重要。那么,你的理想是什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理想。

3.“理想是人生路上的一盏灯”“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让人。”这是老师最喜欢的两句“理想” 格言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应给有远大而美好的理想,因为有了理想,我们的人生有了明确的方向,才有了为之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念。那么,你的理想又是什么呢?(板书:我的理想)4.汇报自己的理想.(老师随机板书学生的理想)5.同学们,理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你们都有崇高的理想。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练习把自己的理想,以及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说出来

(板书: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6.小组交流.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要点清楚地写下来。

三、奇思妙想,快速行文。

1.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而理想更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理想是一盏灯,时刻照亮着我们的前进方向;理想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引领着我们唱出优美的旋律。同学们,理想如此的美好,你们想表达一下你美好的理想吗?下面我们搞一次“小记者现场采访”的活动

2.学生采访汇报时,说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老师适当地引导用上“因为*****所以******”等关联词语。

3.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在的我们六年级的小学生,要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4.各小组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适当用上“只有******才******虽然******但是******”等关联词。)

5.刚才,大家畅谈了自己的理想,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也不由得热血沸腾,真是有志不在年高!你准备从哪些方面构思习作稿的内容呢?(学生自由发言)

(1)开头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2)会写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3)应该写一些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6.现在请大家赶快拿起笔来,把自己的理想写出来吧。7.学生自由习作,老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设计图意:此环节的设计,采用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平台与小组之间”的对话采访形式,我课堂教学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即对学生课前的准备工作进行深入地了解,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资料的汇总,交流,明确要求,构思习作提纲,对如何写好这次习作,有一个较全面的把握,让学生在下面的习作中有话可说,由内容可讲。】

四、习作评改,修改润色。1.自改自评。

a.教师出示下水文,留下修改的痕迹。说一说: ⑴ 师修改了什么? ⑵ 师是怎么修改的?

b.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

c.用符号划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他同学倾听、评价。2.互评互改。a.交换作文

⑴用赞赏的符号划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 ⑵你认为他的作文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b.再读作文,全面检查与润色。3.全班交流。a.指名朗读作文。b.师生评议。

五、誊抄作文,汇编成册。

《我的小伙伴》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篇6

柳河县实验小学夏福丽

教学目标:

1、用一两件事来介绍小伙伴,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要表达真情实感。教学重难点:

1、所选的事例能突出小伙伴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让学生所写的文章内容具体,叙述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近代曾出现过这样一位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他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中国现代的圣人,他就是——鲁迅

前几天,我们对语文第五组课文进行了学习,认识了这位大文豪,也对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印象深刻。

二、明确习作要求:

拿《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为例,作者是怎样把闰土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使其跃然纸上的呢? 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从中学到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生汇报)

这节课我们就要灵活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请大家看作文要求,认真读一读,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出示习作要求

习作要求:《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单几件事情,使闰土单形象跃然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你单小伙伴,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运用本单元描写人物的方法。中心要明确,内容具体生动,语句要通顺。汇报: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生:写自己的小伙伴 生:通过具体事例来写人 生: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师:特点包括哪些呢?

(爱好、兴趣、品质、精神、性格、特征、体态……)师相机板书

师:写人就是要写出人物的特点,你的小伙伴有什么特点? 生:……

生:运用本单元描写人物的方法。生:内容要具体、生动,语句要通顺。生:……

三、指导习作

1、学习本组课文时,老师就让同学们注意观察你的小伙伴,去发现他们身上的特点了,那么谁能说说你的小伙伴是谁?他有什么特点?你想通过什么事例来写他的特点呢?(生汇报,教师相机强抓住调典型事例,做到详略得当、正、侧面描写、环境描写)

2、你想写谁?什么事例?和同桌说一说。

3、你想选一个什么题目?

以文章中心命题,以文章内容命题,这是最常用的命题方式,题目要新颖。

4、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具体生动呢?

(按一定顺序写)生汇报构篇方式。

总结:孩子们,我们从三年级就开始写写人的文章,老师希望大家能跳出以往写人的模式,结合我们对第五组课文的学习,加上自己的想法,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文章来。现在开始习作。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习作指导 篇7

一、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同样没有写作素材, 学生也难以写出内容生动而真实的文章来。没有内容可写正是当前小学生厌倦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 解决学生无内容可写的问题这是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正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让学生泛泛而读, 而是要让学生深入阅读, 将文本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 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阅读的内化, 在阅读中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学生在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二、在阅读中学习布局谋篇

小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 写作水平低, 在写作时往往是没有提纲, 想到哪写到哪, 整个文章结构性不强, 犹如一盘散沙, 主题不突出、重点不突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要让学生学会布局谋篇, 知道要从哪些方面来写。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教材为例子, 通过学生的初读来让学生学会布局谋篇。现行小学语文教材, 在选材上密切联系小学生的特点与小学阶段的写作内容, 所选文章形式多样、内容生动, 有状物类、写景类、写人类、记事类范文。这些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范例。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 以课文为例渗透习作指导。同时又要善于利用教材特点, 在同体裁文章、同题材文章之间进行对比与比较,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而且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的文章技巧。

三、在阅读中学会语言表达

写作是一个用语言来描写人物与事物、景物与情感的输出过程。而许多学生在写作词语匮乏, 不知如何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教材所选入的优美文章,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习文章中的语言表达技巧。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只运用概括性语言, 而是能够进行深入而细致的描写。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 我出示优美的桂林山水风光图, 让学生认真观察并通过主动的阅读找出描写漓江水与桂林山的特点。这样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 就可以深刻地理解与认识漓江水之静、清、绿, 桂林山之奇、秀、险,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来深刻地体会语言的精练与巧妙, 促进学生语言的内经;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 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从而激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

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会写作, 让作品更加感人, 更有说服力, 就必须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这样整个文章才能有血有肉, 更加富有活力。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写作技巧的渗透, 这样既可以深化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如在学习一篇文章前, 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作者, 你会如何来写。然后再让学生展开阅读, 将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相比较, 在比较中寻找异同,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高明巧妙之处在哪里。如《学棋》一文讲述的是两个学生拜弈秋为师学习棋艺, 由于两人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 而导致两种不同的学习结果。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文章写两个学生的用意何在。这样学生通过思考, 展开交流与讨论, 总结出写两种不同的态度造就不同的结果, 采用对比的手法, 这使得文章更有说服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掌握这一写作技巧, 自然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五、在阅读中开展写作训练

写作并不只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这一种形式, 词语、句子的仿写、文章的续写、缩写等都是重要的写作训练方式, 都有助于学生理解水平的深化以及学生写作提高。为此我们要抓住阅读教学的每一个契机, 开展丰富而多样的写作训练, 让学生在实际训练中不断积累词汇、内化语言、掌握技巧, 以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1.遣词造句。让学生弄清生字新词的音形义, 可以排除阅读障碍, 同时也是帮助学生积累词语的重要手段。正所谓“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我们要尽量避免单纯的认字读词, 而是要将字扩充成词, 将词扩充成句,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理解词语, 为更好地阅读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遣词造句, 完成写作中最基本的元素——词语、句子的练写实践。

2.仿写。学习始于模仿 , 仿写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语言的内化。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词语的仿写、句子的仿写以及段落的仿写。如仿用词语;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中“好不得意”的意思就是“好得意”, 让学生据此来仿写词语 ; 仿句仿段, 是到优美语句与精彩段落时,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据此来展开仿写,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与内化, 可以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

3.续写。有些文章结尾意犹未尽 , 留给读者以无限遐想的余地。此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围绕着文章来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 来续写结尾。这样既可以深化学生对于文章主题与情感的把握, 同时又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契机。

此外 , 还有扩写 、缩写、改写 、写读后感等。 只要教师能够切实将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 你就会发现阅读中处处是写作的重要契机, 可以展开丰富多样的写作训练, 在写作中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在阅读中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童年趣事》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选材要个性化,通过记事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

2.记事的内容要具体,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3.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通过叙事写出自己明白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准备一篇例文和相关的课件。

2.搜集小时候的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一、师生聊天,引出话题

1.昨天老师从网上搜索了许多图片,想送给大家欣赏欣赏。看看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什么?

2.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歌曲《童年》

3.指名学生交流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4.指导理解“趣”。

二、交流“趣”

师:同学们,你觉得哪些事是趣事?

师:其实啊,这个“趣”字,我们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它?

老师友情提示:(多媒体出示)

意趣:童年时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虽然稚气可爱,可反映了你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意趣”。

情趣:童年时的你,天真可爱的,极富情感,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同样很有趣,是一种“情趣”

乐趣:童年与欢乐应该连在一起。爱玩、探险、寻开心是你的特点,所以常会有许多寻开心的“乐趣”。

傻趣:你常会做傻事、蠢事,闹出种种笑话,这种“傻趣”也往往最能反映你纯真的心。

三、明确习作要求

让我们来看看这次作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谁来告诉我这次作文关键要做到哪些。

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1.写童年的一件趣事。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师:要想把这篇文章写好了关键要做到以下两点。

1.选好材。要求所写的事情既有趣又新颖。

2.写具体。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四、小组交流、说详细具体

师:我们正处于童年这个五彩缤纷的时代,谁没有趣事呢?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的东西,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想想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师:同学们说的趣事可真吸引我啊,那如何把你们的故事写得更清楚、具体呢,那就要把事情什么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你刚才所说的趣事具体地跟小组同学说一说。

师:看大家说的那么投入我真不忍心打断你们,想必你的故事一定很有趣。

指名来说童年趣事,请其他同学评论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

师:那我们怎样把这件事写具体呢?让别人也觉得它有趣呢。

师:那就请同学们看看作文片段,读一读对比一下看看,哪段话写得好,好在哪里。

师:要把一件事情写得有趣是不是光有趣就行了呢?应该还有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生动,注重细节描写和使用好词。

五、动笔习作

1.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如何选材,如何写具体的方法了,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先写一个小片段。

2.学生书写。

3.指名朗读自己的习作片段,其他同学请认真听,然后说说他哪写得好,哪有不足的,应该如何修改。

习作6指导课教案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两幅图,准确地把握图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能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写完整,写生动。

教学重点、难点:

能仔细观察图画,准确理解图意,并展开合理想象,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具体。

教学准备:PPT、习作用纸

课时安排:2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篆书燕

2、燕子是一种益鸟,自古以来,咱们中国人就很乐意燕子在自己的房屋中筑巢,生儿育女,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吉祥、有福的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习作6中的故事就发生在燕子身上.(板书:习作6)

(二)、指导看图,把握图意

1、请大家仔细观察两幅图,从图上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吗?

2、此时此刻,小燕子的处境怎样?

3、眼看一只燕子从天而降,这只小猫有何表现?(表情:眼睛胡须等;动作:身体、腿、爪;叫声;心理)

4、如果你是小燕子,看到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站在面前,你会有怎样的反应?(神色:眼睛;动作:身体、头、爪、翅;叫声;内心)

5、谁能将这个画面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呢?

(三)、大胆想象

1、图画到这儿就戛然而止了,可故事却没有结束,?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设想各种可能性)

2、同学想象力真丰富,想到了那么多的可能性,现在请大家以组为单位说说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说到你的故事中去。

3、给所编的故事拟一个题目。

(四)、结语

同学们想的丰富,说的精彩。无论你选择了怎样的可能性,只要你的想象合情合理就行。课后请大家将整个故事完整地写下来,再给它拟一个有个性的题目,我相信丰富的想象一定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更多的感动。

板书: 习作6

所见

所闻

《老师的故事》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篇10

一节课下来, 我很震惊, 高一的孩子竟然如此优秀!他们竟能将这几篇文章读得如此深透。那些篇精彩的读后感, 难道真的出自他们之手?

春燕说:“请相信我的孩子, 我一无所长, 但我一直以来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堂上去, 因为真诚, 所以孩子们信任我;因为真诚, 所以孩子们喜欢语文;因为真诚, 所以孩子们热爱生活。所以千万不要忽略孩子们的感情, 这种感情可能会影响他们一辈子。”

我在惊诧于孩子们优秀表现的同时, 也为春燕的成熟感到震惊——原来, 并非所有的东西都是徒劳的——那一野边陲, 原本就不需要我们到达。只要天边有一道亮色, 这何尝不是一种心安呢?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春燕上课时的笑容和她与每一个孩子交流的眼神。以前总觉得她上课比较拘束, 原本轻松的课堂总显得有些生涩紧张, 但这一次, 春燕完全放开了。在她眼里, 似乎再没有那么多压力与羁绊——是什么让她如此轻松?是她的自信!是她的真诚!是她对孩子们的每一份投入!其实, 有时候我们要更真诚一些, 更亲和一些, 更投入一些, 心到孩子中间去了, 身边一些影响教学的负面因素自然也就没有了。心无旁骛, 把真情泻在孩子们身上, 这才是我们课堂的基础。就像创作一幅油画一样, 先要刷好胶、打好底, 任何粗制滥造的底都是养不出好画的。

令我记忆深刻的还有春燕非常擅长展示孩子们的成果。纵观整个课堂, 春燕展示了好几位同学的读后感, 譬如黄展滔、王平和刘慧茹等等。当那些同学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的时候都很激动, 其他同学也非常羡慕。后来我也到学生中间调查了一下, 相当一部分同学都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展示出来, 他们也会为了这样一种“荣耀”而努力。如果我们的孩子都有了这样一种创作的兴趣与冲动, 那还何愁孩子们不愿动心去思、动笔去写呢?

春燕准备得很充分, 这一点也让我感受非常深刻。现在到处都在讲高效课堂, 但说实话将这种提法原原本本地搬到我们高中语文课堂并不太合适。真正有效的语文其实在课外。春燕在这一点上就做得比较好:她提前将相应的阅读材料 (三毛的《紫衣》, 纪君祥的《黑发》, 龙应台的《目送》) 发放给了学生, 并让学生精读, 然后写上一段两百字的读后感。我觉得这一点做得非常成功, 如果我们把三篇阅读完全放到课堂上去, 也许学生一节课仅仅只能读完, 而没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她这种将语文课延伸到课外的做法再一次提醒了我们: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有效的、提纲挈领的引导, 要想真正提高语文, 必须要让孩子们在课外、在生活中去下功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考察一位语文老师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是这位老师能否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春燕的学生能够在课外去做那么多事情, 足见她在这一方面的成功。

最后一个让我感受颇深的是她在课文结束的时候带着自己的感情将《目送》朗读了一遍。这也给了我一个启示:以前我们的阅读课总是让学生自己去读。在今后的阅读课中,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自己的情感去领受文本中的情感, 然后与孩子们产生一种共鸣呢?这不禁又让我想起那几篇文章——

紫衣没有了, 但那些印在紫衣上的梦却不能没有。同学会?是的, 母亲为了自己的梦追逐着属于自己的青葱岁月, 然而那一场雨, 那一辆消失在眼前的军用卡车载走了她对自己青春梦想的最后奢想, 多年以后, 她呼天抢地的叫喊声没有了——孙子, 只有自己的孙子才是自己的念想——梦呢?童年的梦呢?所深深爱着的童年的梦呢?难道风烛残年的时候便只能将曾经热望的梦想抛却?不, 我们本该记得曾经那一陲野际——虽然渐行渐远, 但我们亦曾感过、亦曾爱过、亦曾追逐过!人生本该释然, 梦里千回, 此生虽不可得, 常记在梦中如何?

春燕的课让我明白, 我要告诫我的孩子们:用爱去记住生命中本该记住的, 用心去拥抱痴梦中所追恋的, 用真诚去善待周围所深爱的——即便, 有些东西我们一生都不可得。

母亲的头发, 发里的纱袋, 纱袋里的那一拗深情——那是一种寄寓, 一种为爱者铭记的寄寓。如果没有母亲藏在纱布袋的日积月累的谷黍, “我”何以在饥馑中走向成熟?如果没有母亲藏在纱布袋里的日积月累的执守, 我何以在熟睡中突然清醒?

是的, 有一种爱需要永远地藏在别人最不易记起的深处。即便深处最终变成彻底的沙漠——如果有一天, 我的孩子们记起了我, 请走到我的心间, 真切地说:“你的悄无声息, 是我人生最大的寄寓。”

我又想起龙应台的《目送》——“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 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 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不是吗, 不必追的!一切爱的关怀, 一切心的寄寓, 一切看似虚幻但却真实的努力, 都是我们一个人送走另一个人, 另一个人送走第三个人, 第三个再送走更多的人——如是而已!

我要让我的孩子知道:我们要将这种寄寓一直传递下去——因为这一切, 可能影响别人一生!

是春燕的课让我再一次品悟到了人生。作为一名老师, 我怎能不将这种人生中看似在天陲、实则在我们心中的生命的意义传递给学生呢?

这种生命, 便是一种爱, 一种不计得失、却常记在心中的大爱。

于永正老师习作教学讲座 篇11

一、纪律的保证。

(于老师对纪律的要求重新提出,令人深思,说明纪律问题已成为困扰当代课堂教学的一大难题。有许多人已经不敢再提纪律,似乎一提到这个词便意味着教师为主、意味着压制个性,其实,当代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首先就是纪律问题。)

二、规范的意识。

1、该讲的就要讲,否则就是老师失职。(比如于老师自己的课对提示语和标点符号的重视,对开头空两格的提醒。)

2、一个好老师,就是一个好的组织者。要善于组织教学。什么是最好的班级?“要乖,但要乖而不死;要活,但要活而不乱。”

三、什么是目标意识。

就是从教师这个角度,明确语文教什么,从学生的角度,明确学什么。语文老师要有目标意识,备课时想着它,上课时想着它,检测时想着它。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原因很多,目标意识不强是重要原因之一。

四、语文教学的目标。

1、大目标:识、写、读、背、说、作、习的练习。简而言之,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要而言之,听读和说写。

2、小目标:每篇课文后面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问题是,有的教师做得越位,有的教师做得不到位。

五、过关意识。

“过关”即“落实”。不满足于“讲过、练过”,要看学生是否学会了,掌握了。

过关,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对下任年级的老师负责,对家长负责。过关,就是教会了。

六、阅读教学要过“五关”。

1、过字词关。

(1)认会3500个字,会写2500个字,这是基础的基础。人生是花,语文是根。这一关不过,势必影响今后的读和写,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什么是亮点:学会了就是亮点,不学会就不是亮点。

(2)每课、每单元过关,每册过关。在运用中巩固。(3)过写规范字关:描、仿、临,持之以恒。

(4)汉字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是智慧的文字。每课的生字必默写,单元结束后再默写,错的字写下来,贴在学生课本的扉页,让她(他)天天看。小学生一定要写好字,照着字帖写,天天写,字如其人,练字就是做人。

2、过朗读关。

(1)一切都在“读”中,不要“深挖洞”,要“广积粮”,当一个人把学校学到的东西忘掉之后,剩下的才是素质。学历不值钱,学问不值钱,能力才值钱。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各年级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朗读是深化语言的桥梁,是理解的需要,是培养语感的需要,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要以读代讲。(2)朗读要过正确关、流利关、停顿关、语气自然关、初步读出感情关。(3)策略:

摒弃繁琐分析,以读代讲,以讲助读,课文不读熟不开讲。老师要敢于说“跟我来”,要示范。把阅读纳入考试。

3、过背诵关。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把关,不过关不放过,老师一定要认真,一认真学生就背过。

4、过课外阅读关。80首古诗词,150万字课外阅读量要过关。语文能力三分来自课内,七分来自课外阅读。

策略:(1)师生共读。(2)举办读书会。

(3)“强迫”加“引导”。好些好习惯,起初都是“强迫”。

(4)抱着学写作文的目的去阅读课外书——要意文兼得。让学生学会读书,可以明白道理、丰富知识、指导行为、学习写作,最好的作文老师就是课外书。

5、要过阅读方法关。

(1)读书要做笔记、加批注。(有方法才有能力)(2)边读边想。

(3)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厚书读薄。

七、作文教学要过“四关”。

1、一、二年级要过写话关。读写结合、听写结合,天天练习。

2、三、四年级要过“部件关”。

(1)六个部件关是:动物关、植物关、人物外貌关、人物对话关、景物关、小事关。(2)过基本格式关。

(3)初步懂得一些基本段式和修辞方法关。

3、五、六年级过篇章关。

如:文章结构、段落过渡、开头结尾方法、上下文呼应、如何围绕中心写、必要的修辞方法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过“三关”:字数关、具体关、通顺关。

4、过修改关。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叶圣陶先生说得好:“再念,再念,再念。”

总之,老师要明确目标,落实目标,为学生负责,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教,为学生的成长奠基。

《老师的故事》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篇12

——《父母的爱》教学案例

这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单元习作,本单元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编排了四篇从不同角度阐述父母的爱的课文,每篇都很经典。二附小陈艳姗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单元习作指导课。

上课伊始,陈老师先让同学们回顾单元主题并出示本次习作的要求,接着让学生谈谈自己想写父母什么样的爱,补充好题目。这一环节简单扼要,让学生明确了中心,掌控了习作方向。

陈老师还结合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让学生提前做好材料的搜集,再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让习作变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而且有效的将本单元主题进行整合。

我最欣赏的是陈老师教会学生使用列提纲的方法进行写作,如何让学生体验生活,也有话可说的,如何写成思路清晰、内容清楚的作文?而习作前的习作提纲的编写就显得很重要。老舍先生说:“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编写习作提纲可以用课文的写作提纲来给学生作参考。这既整合了本单元的内容,也较好地指导了学生如何编写作文的提纲,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完成习作,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陈老师的这节习作课就很好地利用提纲教学法,让我受益匪浅。

《赏漫画编故事》习作教学设计 篇13

上面一组漫画名叫《放假第一天》, 选自德国著名漫画家卜劳恩的漫画集《父与子》。认真观察这四幅图, 想一想画中的爸爸和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然后把它写下来。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顺序细致观察、完整叙事的能力。

2.引导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3.引导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 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同时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4.体会至真至纯的爱子之情和融融的天伦之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漫画, 了解作者

1.引入漫画, 激发兴趣

近段时间, 老师得到了一本书, 我和儿子百看不厌, 我们有时看得眉开眼笑, 有时捧腹大笑, 有时又哭笑不得。这就是德国漫画集《父与子》。

2.学生畅谈印象, 放松心情

1994年这本书被评为全国畅销书, 十几年中被重印了十几万册。它的作者是德国漫画大师卜劳恩, 作品中的父与子实际上就是卜劳恩与儿子的真实写照。

二、指导观察, 解读漫画

(一) 阅读课本, 领悟要求

(二) 纵观全图, 整体把握

1. 出示其中的一组漫画《放假第一天》。

2. 这组漫画的主要人物是谁?你怎么判断出的?

3. 联系题目, 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 用一句话讲讲爸爸和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看图观察人物时, 一定要细致入微, 留意他的动作、神态、表情。同时要大胆想象, 去猜测他的心理、语言, 哪怕一个小小的细节、一个手势都不要放过。

(三) 逐图观察, 推测想象

观察每幅图, 想想:有哪些人, 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方, 正在干什么, 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一幅图:重点指导学生观察父亲的手势、脚的动作 (他与正常人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特别之处?) 。合理推测事情发生的时间、另一个人物的身份及父亲的语言。

可以用上“熟睡、轻手轻脚、蹑手蹑脚、小心翼翼、轻轻”等词语。

第二幅图:事情发生的地点有无变化?他们到底要做什么?

可以用上“连同、固定”等词语。

第三幅图:爸爸的汽车开到了哪里?引导学生体会时间、地点的转移。

又出现了哪些人, 他们分别在干什么?重点观察不同人的动作、表情、神态, 猜测人物的想法, 体会事情的发展变化。

可以用上“惊讶、惊喜、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挥动”等词语。

第四幅图:先看图的中央:熟睡的儿子有了什么变化?

他看到了什么?会想些什么?较具体地描述周围的环境。

而此时, 爸爸和汽车哪里去了?爸爸有什么表现, 会想些什么?

可以用上“阳光明媚、光芒四射、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枝繁叶茂、高大、悠闲、安闲”等词语。

三、瞻前顾后, 领悟画意

大家想象和叙述得都非常精彩。

其实, 我们看一幅漫画, 不仅仅想此刻发生什么, 还可以想此前曾经发生什么, 此后又继续会发生什么。这样漫画的意思就丰富了。

猜测:放假前发生了什么事, 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用简练的语言叙述。

看了这组漫画, 你觉得这个爸爸怎么样?

如果你是漫画中的儿子, 享受到爸爸如此精心的安排, 你想对爸爸说些什么?

四、同桌互说, 取长补短

(同桌结合) 按照图的顺序, 把故事完整地讲下来。

别人讲的时候, 我们要静静地听, 学会欣赏他人, 吸取别人的优点。

五、赏评佳作, 升华完善

耐心、认真倾听是一种美德, 更是优良的学习方法。大家要从两个方面去发表意见:第一, 是不是按照图的顺序;第二, 有没有把四幅图的内容写完整。

六、形成初稿, 自读自修

《老师的故事》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篇14

细化指导

——小学语文教师习作教学90学分培训总结

2017年5月8日—20日,我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师习作教学90学分培训课程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聆听了著名童话作家关于“用童话和孩子谈人生”的诗意讲座;聆听了小学语文在习作教学方面的各种讲座,观摩了众多名师的习作课堂„„对自己触动很大,让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聆听了教研员吴海琴老师关于《小学习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和特级教师倪宗红老师《基于教材的读写结合序列》的讲座后,更明晰了自己在习作教学中的重点和不足,明确了往后教学改进、研究的内容。

倪宗红特级教师强调:“习作方法从一年级就可以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和渗透。”到了三年级,孩子真正步入写作的崭新阶段。习作要求陡然提高,在教学中,我也深感部分孩子习作的苦恼,比如有些同学每次遇到习作,总是眉头紧锁,老师面对全班的指导、方法引领对部分同学来说根本远远不够。我总感觉自己会被习作教学狠狠地撞腰——我的教学方法怎么不奏效?听了本次习作培训会后,特别是其中教研员吴海琴老师关于《小学习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和特级教师倪宗红老师《基于教材的读写结合序列》的讲座,让我深受启发,感触颇深。同时我也及时总结了自己在习作教学中的方法、策略,以便更好结合本次培训所涵盖的理论内容,深入探究。有如下几点:

一、循序渐进,从小引导

“习作教学的指导并不是从三年级才开始的。”特级教师倪宗红如是说。习作的方法从一年级就可以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和渗透。其实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培养孩子这方面的拓展思维。比如学习《丑小鸭》时,当孩子们读到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时候,我感觉他们都有一种苦尽甘来的喜悦,趁着这股热情,我便请孩子们来当童话创作者,续编《丑小鸭》。经过讨论,指导,孩子们各个俨然成了童话家,编出来的童话像模像样,比如这位同学:

《丑小鸭》续编

陈同学

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他在树林的河边欢快地游着。小鸟看见了,他飞到丑小鸭跟前,一边鞠躬一边说:“您好,高贵的天鹅,您真美丽,您先走吧!”猎狗也看见了,他目瞪口呆。丑小鸭说:“其实我就是当年的那只丑小鸭呀!”猎狗听了,惊奇地说:“你……你……你真的是丑小鸭?”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丑小鸭一会儿游一会儿走,不知不觉中,他回到篱笆院。看见这么美丽的天鹅走进篱笆院,哥哥姐姐又惊奇又羡慕,说:“美丽的天鹅,你好漂亮啊!”养鸭的小姑娘看到天鹅,想:我要是能养这样一只天鹅,那该多好啊!”天鹅低下了头,说:“其实,我就是当年被你们欺负的丑小鸭。”哥哥姐姐、公鸡他们听了,齐声说:“我们以前不应该咬你、欺负你,现在我们真诚地向你到道歉。”养鸭的小姑娘说:“我以前不应该那样对待你。”丑小鸭说:“没关系,我还是喜欢大家的,我是靠自己鼓励,不断坚持活下来的。”

这时,天空中有一群天鹅飞过,丑小鸭跟大家道了别,就飞上天空,加入到天鹅的队伍中。一群天鹅在天空中欢快地飞来飞去,多自由啊!

(老师没有做任何修改。)

你看,善良的孩子们对美好结局的向往,在他们的写话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回“童话作家”当得也是非常过瘾啊!其实,只要进到得当,难度适宜,低年级的写话也能带给我们惊喜和别样的精彩。

二、现身说法,取消隔阂

教师用自己的故事拉近习作与孩子的距离。老师小时候是怎么开始写作的?遇到了什么挫折?取得了哪些成绩?这样真实的故事最能引发孩子的共鸣:原来老师小时候也是这样开始写作的!原来老师一开始也为习作犯难啊!我遇到的问题老师也遇到过!原来我以后的写作也可以跟老师一样好„„这样,习作对孩子来说,就不再是那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了。

三、感受生活 寻找契机

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学会寻找日常学习的练笔契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习作要本着“引导观察体验,不拘形式写清楚”的原则。比如:速写外貌、吃饭时的神态、做手工的神态„„老师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随时用拍照、摄像的形式记录下孩子的点点滴滴,再展示在大屏幕上,孩子看着带劲,就更有兴趣写了。在日常练笔习作的引导中,老师可以尝试用聊天的方式聊作文,比如中餐刚刚吃完“扬州炒饭”,孩子们大饱口福的同时,与老师一同聊聊扬州炒饭的美味,一篇篇《“迷死人”的扬州炒饭》就跃然纸上了。还可以运用开火车说开头、开火车说结尾、开火车说过程内容„„不久前我们班在学习观察日记,在课堂上就可以让孩子开火车说说豆豆的成长变化和养豆心情;同样的《养蚕日记》也是可以如此操作。

在语文教学中,我也积极寻找写话的切入点并引导孩子观察仔细。有一天语文课刚结束,下课铃刚响。教室里就飞进了一只蜜蜂,孩子们连下课起立都忘了就飞奔出教室。抓住这个事情,第二天的语文课,我就请孩子们写写《教室飞进蜜蜂之后„„》提供给孩子的纸质材料是:

表示惊慌的词语:

惊慌失措 面如土色 双腿发软 手忙脚乱 坐立不安 失魂落魄 惊魂未定 惊恐万状 表示惊慌的句子:

我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是恐怖的,只想离开这个让我害怕的地方。我的心像有十五个水桶——七上八下地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好像要跳出来了。

我害怕极了,连大气都不敢出,心砰砰直跳,仿佛有小兔子在心中蹦来蹦去。

蜜蜂飞进教室之后……

昨天上午,我们上完语文课,徐老师刚想宣布“下课”,一阵尖叫声就像(什么)般响起:“啊——”这是怎么回事?原来()。

只听见一个同学喊了一声:“蜜蜂,会刺人的,有毒。”(谁)第一个反应过来,他怎么做的?像什么?我一听,是什么表现?紧接着,一大群同学(怎么做了?)其中,(谁的反应)最夸张了,他(怎么做的?)

徐老师劝导我们说:“不去碰蜜蜂,它是不会刺人的。”同学们听了,(都是怎么表现的?)哎呀!一只小蜜蜂,乱了我们一整个班啊!

因为是切实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件事,孩子写得比较顺手。行文流畅,有话可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写话教学。选择其中葛同学的文章:

当蜜蜂飞进教室之后……

三(7)班 葛同学

昨天上午,我们上完语文课,徐老师刚想宣布“下课”,一阵尖叫声像炸雷响起:“啊——”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是一位不速之客——蜜蜂,飞进了教室。大家都被它弄得措手不及,坐立不安。

随着一个同学喊的一声:“蜜蜂,会刺人的,有毒!”同学们都慌乱了起来。这时,蜜蜂也受了惊吓,到处乱飞,我们都像木头人一样呆住了。这时,钟昂然第一个反应过来,像老鼠见到猫似的一样逃出了教室。我一看,大脑一片空白,脸色也苍白,吓得大气不敢出,心都要跳出嗓子眼了。紧接着,一大群同学组成一个大部队,手忙脚乱地跑出了教室。有人抱成一团,游人尖叫着,还有人摔了一跤……全班乱得都像一锅粥。其中,王珏最夸张了,他一边尖叫,一边跑进了厕所角落里躲了起来。

徐老师劝导我们:“只要不去碰蜜蜂,它是不会刺人的。”可是大家还是惊魂未定,轻手轻脚地走进教室,连大气都不敢出,心里七上八下,砰砰直跳,生怕惊动了蜜蜂,就连上课都还坐立不安。

哎呀,一只小小的蜜蜂,就乱了我们一整个班啊!(老师没有做任何修改。)

四、巧用教材,创造契机

教师在在语文课上应创造契机练写作。比如可以对文本进行补白:《女娲补天》中,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面对这一幕,心里在想什么?感受是怎样的?写出来。补好后的变化和女娲的想法呢?班级里的同学都很喜欢看课外书,其实,课外书中也有很对习作的契机:比如续写《夏洛的网》;《乌丢丢的奇遇》还会经历怎样的奇遇„„其实,只要多抓住教学的契机,孩子就会有更多动笔时间。

五、持续指导,注重讲评

阅读教学有文本,那就是教材;作文教学也有文本,那就是学生的作文。习作评改,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习作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环节,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催化剂”。作文讲评课永远是一次性的,它与“一劳永逸”无缘。它是有了学生作文这个文本之后,实打实的指导,是没有负面效应的绿色教学。所以说讲评就是最好的指导。但是,小学习作评讲课要怎样才能上出实效?有没有值得借鉴、操作性强的习作讲评课模式?这是摆在众多老师面前的难题。

通过本次的培训,观摩了这么多名师的课堂,发现习作评改课主要分成三个板块:赏析板块——寻找语言闪光点,提供语言学习的范本;诊断板块——关注语言出错点,提供语言纠错的样本;训练板块——植入语言生长点,提炼语言发展的蓝本。给了我很好的借鉴。

上一篇:农工民主党下一篇:那时我真的很后悔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