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讲评课教学

2024-07-05

习作讲评课教学(共12篇)

习作讲评课教学 篇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写作教学应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一具体建议明确了“实践”对于学生“写会写作”的重要性。因此, 教师要重视习作讲评, 构建有效的习作讲评课, 做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实事求是地讲评,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有效切入, 面向全体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写好句子是每个学生写出优秀习作的前提和基础。一篇佳作由文从字顺、情真意切的段落构成, 优质的段落离不开精彩的语句。要让每个学生都写出优秀的习作,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让每个学生在一次习作中写出几句出彩的语句, 学生是可能做到的。因此, 教师在研读学生习作的过程中, 要挖掘学生习作中的精彩语句, 在习作讲评中展示出来, 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习、借鉴与运用,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如讲评习作《春天来了》, 教师给学生展示了如下佳句:

生1:我仿佛听见大石头和小雨滴在对话了。大树、小花、小草都在品尝甘甜的雨水。———王磊

生2:一只小鸟飞来寻找食物, 小树就请小鸟把自己身体里的害虫吃掉, 虫子被小鸟吃了, 小树长得健康了。———杜建红

生3:我又向前走了几十米, 发现那个地方遍地都是野花, 红的, 白的, 黄的……我知道这是春天来了, 在春天的号召下, 野花争奇斗艳。———汪跃元

……

学生每人至少都有一句精彩的语句得到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 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句子, 在读中赏析, 在读中借鉴。读完之后, 用敬佩的语气与小作者相互交流, 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面向全体学生的习作讲评课, 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激励, 真正体验到习作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愉悦, 在习作中写出精彩的语句, 成为每个学生内心深处的需要和真正的渴望。

二、聚焦共性, 解决问题

“蜻蜓点水”式的点评, 隔靴搔痒, 收效甚微。泛泛而谈, 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一次习作讲评课应聚焦于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 达到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目的。如S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七》要求学生编写动物寓言故事, 教者在批阅学生的习作后, 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是:故事情节简单, 没有体现出寓言故事的趣味性。

教者经过认真分析后, 确定引入范文, 让学生在品读范文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收到了良好的讲评效果。

1. 听故事。通过PPT出示动物寓言故事《青蛙卖泥塘》。大意是:青蛙觉得自己住的烂泥塘不好, 想把它卖掉。在听了老牛、野鸭、小鸟、蝴蝶、小兔的话以后, 就在泥塘边种了草, 为泥塘引了水, 在泥塘边栽了树, 种了花, 修了路, 这时, 青蛙看着变化的泥塘觉得泥塘很好, 再也不想卖了。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品读寓言故事, 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主人翁的语言、心理变化、行动等, 让学生明白要让故事情节由简单变得丰满, 就要让故事中的动物“开口说话”、“思考问题”、“动手做事”, 简言之, 即会说、会想、会做。这样, 故事的趣味性也就应运而生了。

2. 讲评。展示学生习作, 师生共同评价, 找出共同存在的问题。

3. 交流互动。分小组交流, 说一说如何修改习作。

4. 修改习作, 进行习作展示。

三、有效训练, 突出实效

习作讲评课如果只是欣赏少数学生的习作, “蜻蜓点水”式地点评, 价值和意义就微乎其微了。讲评课要有激励作用, 要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要根据讲评中的出彩之处或者是共性问题创新出一个训练点, 让学生当堂训练, 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如在一次记事的习作中, 为了体现“爱心”、体现“助人为乐”的主题, 学生始终绕不开“雨中送伞”、“拾金不昧”、“上坡推车”、“呵护病人”、“为盲人引路”、“公而忘私”这些常见的题材, 导致习作出现“雷同”、无创新点等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教者在讲评习作时, 用“下水文”《赶牛》为学生引路。《赶牛》的主要内容是:一头牛闯进邻居王伯伯家的菜园里吃菜, “我”不但把牛赶出菜园, 还经过询问, 把牛送回赵大叔的家里。事后, 王伯伯和赵大叔两家都感谢和表扬了我。教师以《赶牛》为例, 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取材, 从身边的事写起, 使学生的思维开阔起来, 在训练中产生了《护花》、《帮助邻家小弟弟》、《值日生》、《挡在路中的石头》等源于生活的题材, 学生写出了情真意切的习作, 实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的习作要求。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习作的源泉, 习作只有牢牢扎根于生活的沃土,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取材, 才能够让习作书写真人真事, 表达真情实感, 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习作讲评课教学 篇2

一节习作讲评课的目的,是着眼于本次习作的优化,还是着眼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我认为:这两种思路都存在着合理性。但是,讲评课上绝不能只是将学生的作文讲一讲,评一评、改一改;更在于,批改时,发现学生作文表达的精彩之处,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由个别至全体;或发现学生表达上存在的一个普遍缺陷,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由缺点而练成优点。这种训练,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有心理认同感,十分有效。这种训练,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在本次习作讲评的课上,我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佳作欣赏――赏析习作中的好句段。

佳作要欣赏,要赞美,要让学生感受到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这一步设计,诱发了学生的挑剔与羡慕心态,又让所有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了一次审视与二次构思,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讲评的主人。

二、病句诊断――指导学生修改自己作文中的重复嗦的句子。

我在第一次批改时,一定会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琢磨学生作文中有突出语病的句子,找出一堆来,但一堂课,只解决一两种较为典型的,留下深刻印象。学生作文的最大问题就是语句不通,而且你这一次帮他修改好了,下一次他又会写出一堆的病句。如果我们长期坚持地使用这种方法,让孩子们一次学会修改一两种病句,渐渐地,你会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病句越来越少。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两极分化缩小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

“责令探索,彼必将用心而得之矣”,作文讲评要把多数学生作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概括进去,触及学生的写作得失,引发学生的共鸣,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才会出现勃勃活力。

三、方法引路――指导学生把人物的对话写具体。

在批改作文时,我发现学生此次习作最大的`问题是:一旦涉及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就一笔划过。而语言是心灵的“门户”,语言描写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具体了,人物的神态、动作才描画得出来。因此,本节课的方法引路我就落在了“指导学生把人物的对话写具体”上。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明白语言描写的重要性,通过课堂练笔掌握方法,如此训练,扎实、有效。

四、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以,我在最后,设计了一个欣赏古今中外关于助人为乐的名言的环节。

四个环节,环环相扣,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当然,“失”总是与“得”相随。由于课前没有调动好学生的兴趣,他们发言不够积极,使得本节课的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同时,由于我想展示一堂常态的课,所以语言比较随意,追问不够有层次。

用心上好讲评课激发需要性习作 篇3

一、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

小学生写文章往往是不打草稿,一气呵成的,也不检查就交给老师。他们认为这样就算完成任务了,剩下的事就由老师来做了。养成这种依赖性,学生必然不会自己修改习作,习作水平也得不到提高。作为教师,批改习作时就感到头疼不已,因此,老师一定要做到讲评批改并指导学生修改习作。不仅要求学生多读自己写的习作,还要有读的任务。如,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修改错别字;要把不通顺的句子理顺;要把使用得不够恰当的词,再揣摩揣摩;要思考标点符号是否使用得准确;习作是否有中心主旨,也就是有灵魂的地方……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就会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那颗依赖的心,慢慢就会转变为对自己作业的责任心,以后的习作也就会更加用心。

二、教师的习作批改及讲评要及时

值得我们注意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学生的期待心理。凡是认真写习作的学生,都希望能尽快知道老师对其习作的评价。如果时间拖久了,这种期待心理就会逐渐淡薄乃至忽略习作,影响学生的习作兴趣。作为教师,应该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趁热打铁,使批改和讲评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三、通过竞争,提高学生习作效率

竞争通常是一种激发自我提高的动机形式,在讲评课上讲评成绩,提出问题,表扬进步,由于学生有一种向上心、好胜心,他们往往为了争取好成绩而和别人竞争,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要有意识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这种竞争心理会激发他们改正缺点,努力达到习作的要求,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讲评是为了更好地修改习作,教师在讲评优秀习作的范文时,让学生说说这样写好在哪,突出的是什么。这种暗示与学生的习作结合在一起,学生会产生一种竞争意识。但在竞争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互助精神,在教师讲评中,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各抒己见,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这样一来,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作文训练的效率就会迅速提高,班级整体的习作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四、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从习作教学讲评角度来看,教师首先要做到无论工作多忙多累,也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习作进行批改,在批改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好词,较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批改,并在班级恰如其分地讲评,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起习作的兴趣。为了进一步唤起他们修改的热情,激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习作中最为得意的地方。可以是开头,可以是结尾,也可以是一个片段,或者是一句话……总之,自己认为写得很得意,就可以大声读出来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与此同时,对写得好的地方教师要有策略地夸赞,不够好的地方用商讨语气提出来:“你能这样写真不错,如果把这个地方稍稍改一下可能更好,你能试着改一下吗?”或者问:“哪个同学有更好的补充,使文章增加色彩?”总之,发现学生在展示中有不贴切之处,不要急于表现不悦,切不可说:“你这是写的什么?应该这样写才对。”我们让学生展示习作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评指导下自己主宰习作,使他们爱说、乐说。因此,作为老师在学生展示习作的时候多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对他们习作中的不妥之处,提出意见要和颜悦色。不但让他们容易接受,而且使他们感受到点拨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

五、培养学生阅读评语的习惯

教师写习作评语花了很多心血,面对学生的习作,是在读、思、评后写出来的有价值的评语。可习作本发下去往往许多学生只是看个等级,就合上本子了事。我们切不可让自己的心血白费,要让自己的评语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老师写的评语。先指导学生读自己的原文,再根据教师的评语去修改,然后再读读自己修改后的习作。针对不妥之处,教师在文中圈出并作补充修改,也要引导学生想一想教师为什么这样改?这样一改和原文有什么不同?就这样对照着修改,对比着朗读,使学生明白了,哦,原来这样写更好。通过比较,锤炼学生习作思维品质。

让学生只看教师写的习作评语,那还不够,应引导学生交换习作,互相阅读习作评语。做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那么学生就不只局限于看自己的习作,改自己的习作,还可以看到教师对另一篇习作的修改及评语,以及那位学生根据教师的评语又是怎样修改的。这样在互相学习中取长补短,既增长了知识,又进一步提高了习作水平。相信做到了以上几点,学生的欣赏水平、写作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看来教师不可忽视习作批改及讲评。

参考文献:

习作讲评课教学 篇4

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必须有效改变传统作文点评教学封闭的课堂教学体系, 使学生在自由写作点评实践中形成一种对自我、社会与人生的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而合作学习以它全员参与和互动的显著特点, 逐渐成为一种实现生为本的理想、高效的教学形式.而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使得尊重每一个学生成为作文点评教学实施过程的基本原则.它要求作文点评教学不仅要注重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 而且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 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些理念启迪我们作文点评教学就应走出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 走向合作探究, 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提升作文点评的实效性.

《案例描述与分析》

环节一:明确要求, 交流欣赏, 完成表格

师:都说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今天我们就要去感受寻找一下同题作文《童年·饺子》里的人外人, 天外天.

要求:完成师推荐的必读同学的作文后, 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同学, 欣赏对方的作文, 同时完成表格. (每个精选三例, 没有的可不填)

生:自主阅读, 师巡回指导.

【环节一分析】给学生空间, 让他们借着阅读满足好奇心的同时, 拓展写作视野、争取在阅读思维运转中成长, 在交流中精进.当然为了更具实效和可控性, 让孩子们在分散行动的同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任务, 所以下发一张欣赏发现记录表格, 这样就有了要求, 孩子的欣赏相对更有效.另外, 我又规定必读作文是因为这些都是一些相对优秀的文章保证在有限时间里能收获别人的优点, 而自由选择部分则可让学生自己去甄别.

环节二:交流回馈有争议的语句或段落.

(争议一) 出示

于是, 我便跑过去请教于大师.只听见于大师滔滔不绝地说:“…………”我也在一旁跟着做.

生:于大师很厉害, 大师的称号让人神往, 而且她说话也是滔滔不绝的, 所以我觉得这位同学写得很好.

师:真是这样吗?

生:群体点头认同.

师:特殊人物的出现需要特殊的描写, 就像这里的于大师, 这么大的封号, 想必她在这位同学的心目中不一般, 但是一个省略号让我们觉得于大师是影子有名无实, 所以充实大师的语言非做不可!就像下面的姐姐, 虽没有封号, 但心态的关注及简明利落的语言节奏让我们只闻其言便知是饺子界的高手.

出示:姐姐说:“包饺子时, 要心如止水, 馅少一点, 但要饱满.一手一夹, 一手在皮上弄四个褶, 一个饺子就完成了.”

生:齐读品味.

(争议二) 出示

我先把饺子皮放到手上, 再用勺子舀了点肉放在皮中间, 接着把水弄了点在饺子皮的周围.

师:有同学把这个句子推荐到精准的动作描写里, 我们请他来谈谈看法.

生:我觉得他写得很有序, 用上了首先、接着、然后等顺序词.

生:我觉得他这样写很真实, 放、弄、捏这些动词让我们看到了一只包饺子的菜鸟.

生:我觉得他这样写一点都不好, 因为感觉很呆的.

师:想知道我的观点吗?动作千千万, 有些时候需要我们像放慢镜头一样一个一个直接开回放, 但更多的时候则需提炼精华性的动作, 让我们感觉到利索, 就像包饺子, 这位同学用上了“首先, 接着, 然后, 再一些”列表先后的关联词, 这程序本身没有错, 但生活不应是程序, 程序化的处理缺少了描写的美感, 读多了感觉不像是在包饺子, 而是在解题解一道复杂的难题, 或者又像在机械化地安装, 安装一个饺子机器人, 没有了生活的灵巧与随意.

(争议三) 出示

“馅好了没有?我们不够包了.”“马上!马上!”我说罢便两手使劲地剁着虾仁和香菇, 为组里做出美味的馅料.我时不时用余光去瞟对面包饺子的同学, 也盼着已经下了锅的饺子快点熟, 好让我吃上自己的劳动果实.

师:有一位同学的描写虽然普通, 几乎没有同学关注他, 但是我觉得他做到了与众不同.你能找到吗?

生:多数同学都是写自己是如何包饺子的, 而他是写自己是如何剁馅的.

生:这里有语言描写有动作描写还有心理描写.

生:“时不时用余光瞟”这个地方让我觉得这个同学很可爱, 很想吃的样子.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发现, 平时我们强调做事要一心一意, 很默契地我们的同学大多把注意力放在对一心一意做事的自己或同学的描写上, 而在班队这样激动人心的集体活动中, 像哲铵一心多用的人应该是很多的, 因为非常符合特定的情境, 它不仅生活化而且显得非常有趣!但三心二意做事的人, 只有哲铵发现了哲铵, 其他都是空白.

【环节二分析】新课程提倡“先学后教”, 这里的学在作文点评教学中表现为给机会、给空间, 让学生对同伴的作文有自己的体会和发现, 而关注反馈他们的争议点就是发挥教师“教”即“点拨”的作用, 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达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 是对学生思想观点交流的一种提升.

环节三:展示师推荐的文章段落和推荐理由

出示

小小一碗饺子, 摆在我面前.

黑色的鲜汤, 松松的紫菜, 绿绿的小葱, 白白的饺子, 一看口水就要流下来.这碗饺子, 是我们一组的心血啊!它的来历, 相当———坎坷.

唰———一道白光从空中闪过, 不偏不倚落在案板上.十几个虾仁被扔在了刀边, 加上几块软滑的香菇, 让菜刀飞速运转起来.不一会儿, 虾仁和香菇飞速运转起来.不一会儿虾仁和香菇就被五马分尸了.几只小手抓了一些饺子皮, 飞速包起.我看呆了, 自己的手也触摸到了我不愿触摸的香菇.

姐姐说“包饺子时, 要心如止水, 馅少一点, 但要饱满.一手一夹, 一手在皮上弄四个褶, 一个饺子就完成了.”

师推荐理由:当很多同学以诗情画意的童年怎么样开头时, 我们的刘文涵则以活动现场的描写引入, 聚焦色彩鲜明的饺子汤的描写, 以是心血, 来历相当坎坷的倒叙方式跟进, 吊足读者胃口, 紧接着武侠小说悬疑式的环境描写, 还有武侠小说中传奇人物式的语言, “包饺子, 要心如止水, 馅少一点, 但要饱满.一手一夹, 一手在皮上弄四个褶.”未见其人, 只闻其言, 便知是饺子界的高手.这样将平凡的事情通过环境描写, 通过倒叙, 通过语言, 通过动作传奇化也是一种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环节三分析】“要想跑得快, 全凭车头带.”因此, 在学生下水前, 教师的示范就是导航仪.这样的示范, 从整体上控制点评方向掌握课堂节奏, 避免盲目性, 减少无谓的时间浪费.此时的教师就好比舵手, 自己的点评将引领学生在正确的航道上行进, 并可启发学生的深层次讨论.

环节四:小组合作推荐本组优秀段落和理由, 并交流展示

“妈妈, 我家哪来这么多元宝啊?”我皱成一只核桃, 若有所思地问道.

妈妈笑了笑, 带着一种逗趣的味道说:“这很像吗?”

我立刻变了模样, 一下子仿佛长大了十岁:“的确很像, 不过白了点.”

转眼间沉默变成了哄堂大笑, 大人们把脸笑得都红了, 而我却像个傻子一样呆在原地, 用一种无聊的眼神盯着大家.妈妈终于开口了:“这是饺子.”

组1评:读这段对话, 让我们想到了林海音在《冬阳·童年·骆驼队》里看到骆驼毛长了想帮忙剪一剪的情节, 童年之所以让人回味, 因为曾经的问题曾经的疑惑只有天真的童年才会有.这里的语言对话, 就体现了童年的天真浪漫的味道, 契合主题童年.

老师宣布正式开始后我们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剁馅的剁馅, 包饺子的包饺子, 烧水的烧水……一片繁荣之景.贪吃鬼专门等在锅旁边只要开锅, 第一个冲上去的总是他们.

“上一批应该煮得差不多了吧, 咱们去吃吧!”楼依杨迫不及待地说, 我点点头, 可是紧接着一群人蜂拥而上, 也不知是谁的大屁股在兴风作浪, 毫不犹豫地把我弹了出去, 想再挤进去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组2评:从活动的角度来写本文的话, 一定要有群体的描写, 能烘托活动的气氛, 省得明明写的是大型的活动, 但在舞台上的永远只有一个孤独求败, 没有对比, 没有反衬, 让人觉得索然无味.而我们组的这些同学的片段恰恰远离了这些问题.

饺子皮那苍白的面容, 毫无血色, 像得了白血病那样可怕, 让我有了一丝凄凉, 不过我们有妙手回春的本事.我小心翼翼地捧起饺子皮, 加了点肉馅, 然后轻轻用手蘸了点儿水, 抹在肉馅旁一圈, 又轻轻对折, 用手一点点把边缘搞皱, 饺子渐渐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有了血色, 饺子姑娘穿着白色的蕾丝花边裙, 把头埋在底下, 有些羞涩但依然美丽.不多久, 饺子们开始享受泡温泉的舒爽, 他们在温泉里欢快地玩耍, 有些淘气的饺子又时不时地溅出一些水花, 我满意地看着.

组3评:情人眼里出西施, 饺子因为有了钟爱这一特殊的情感, 在文章里变得千娇百媚.

师追评:写物也可以写出它的变化, 如本段中的饺子, 当然需要拟人的帮忙, 物非物便是上品.

【环节四分析】我采用“小组合作互评”的方式进行作文点评教学, 是因为让学生在平等、融洽、自由的气氛中讨论、修改、评价同龄人的习作, 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 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种由教师组织、指导, 由学生既写作, 又参与批改的“双向实践”活动, 大大激发了学生作文批改的兴趣, 让大多数学生初步掌握了作文批改的方法.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探索, 积极体验, 相互交流, 相互评价, 相互影响, 相互赏识, 真正实现了共识共享共进.

环节五:独立修改写吃的部分

师:虽然吃得美味, 但写起吃的部分我们的同学都非常简单, 很多都是一笔带过, 不像我们课文中的林海音单描写骆驼吃草都是那么细腻.请同学们从吃的动作、吃的神态、吃的样子等方面修改自己组里吃饺子的部分.

生:修改.师巡回发现指导.

交流出示部分修改后的句子, 小组点评:

看着那碗冒着热气的紫菜悠闲地在汤上飘, 一个个皮薄肉多的饺子, 不禁令我食欲大增.咬了一口, 嗯———肉瘦而不硬, 软软的, 有嚼劲.再看看皮, 滑而不难架.这样的皮与这样的肉搭配, 肥美而不油腻.我慢慢地吃, 慢慢地品, 在不知不觉中我那体力也被补满, 饺子也吃完了, 只剩下汤. (颜于雯)

我迫不及待地跑到厨房一探究竟, 呀!一个个乳白色元宝已经严阵以待了, 它们在盘子里整整齐齐地卧着, 还散发着徐徐上升的蒸汽.咬上一口, 汤汁喷涌而出, 肉与蔬菜“纠缠不清”, 时不时咬到脆脆的笋和绿绿的香菜与葱……

张琪琪咬上一口饺子, 汤汁立马从小口里涌了出来, 她也立马俯身下去, 贪婪地吮吸着, 不时有几丝油花, 从嘴里溢出.吸完后, 便小口咬着剩下的一些, 我仿佛能感受到皮与馅之间的巧妙融合, 我深陷其中.

组4评:如果说包的过程异彩纷呈, 很多同学都把它当重点大写特写, 那么吃则需像这样的描写看齐, 细细的, 像林海音看骆驼吃草一样从动作、神态、样子、感受等各方面全面出击.尽可能把享受的过程弹性地拉长, 让人如闻其身, 如见其形.

【环节五分析】作文点评教学中“修改”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因为通过这种互动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因此, 重视语文作文的修改, 关注学生习作的互动过程, 给学生提供作文修改的方法, 让学生在自改互改中掌握作文技巧, 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作文水平.

【观点与思考】本堂课, 学生由始至终都是那么兴趣盎然, 让我看到了放手的轻松, 看到了合作的兴趣和效率, 当然, 因为是初次尝试, 也发现了许多不足, 引起我进一步的思考, 要想提升作文点评的实效, 发挥合作的高效, 特别需要注意下面两点:

一、要给学生相对充裕的思考时间

我在第一环节虽然给足了将近15分钟让学生下位置自主阅读, 但课堂实施中发现还是不够了一点, 因为在之后的合作讨论点评中, 很明确的讨论的主体是学生, 要想在讨论中有所收获, 学生在讨论前必须有明确的个人见解, 这样才能在交流中强化原有的认识, 吸收他人的思维, 形成新的全面的看法, 避免人云亦云的跟风、搭车现象.因此在课前最好就能就将例文印发给每个学生, 让他们能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对全文做出点评, 并完成一张“个人评改记录表”.有了这样的充分准备, 才能保证课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地顺利、有效地进行.

二、教师的随机指导需要准确、及时

《开小差》习作讲评课实录 篇5

《开小差》习作讲评课实录

作者/管建刚 [教学年级] 五年级

(一)

师:这次的作文,是写一次“开小差”(师板书)。同学们有过开小差的经历吗?

生:有。

师:回答那么响亮、整齐,真好,大家都很正常。会开小差的是人,不开小差的,要么是神,要么是死人。(生大笑)请看――

(出示各种开小差的图片)

师:小差,是一上课就会“开”的吗?

生:不是。刚上课时人是清醒的,后来才会迷糊了。

(师板书:清醒,不开小差)

师:开小差,会告一段落吗?会醒过来吗?

生:会。

师:没错!醒不过来,那麻炳就大了。(板书:醒过来,不开小差)

(二)

师:“开小差”一般都会有三个环节,从清醒的“不开小差”到“开小差”,有一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会有怎样的感觉?

生:迷迷糊糊的;发呆;呆呆地……

师:别小看了这个地方,写作文,要能将“迷糊”“发呆”的感觉,用清晰的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本领。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具有这个本领,请看――

(出示)上英语课了,我用手托着下巴,装做沉思的样子听老师讲课。听着听着,我的心就不在教室里了,它跳出教学楼,经过广场,来到了操场上。我的思想渐渐脱离了课堂,老师的身影也慢慢模糊。

――张文韬

师:从“听着”到“开小差”,写得很清楚。

(出示)我把脑袋一耷拉,胳膊一架,迷迷糊糊地来到了硕果累累、生机勃勃的果园里,开始这梦境般的旅途。

――王家怡

(生齐读)

师:“脑袋一耷拉,胳膊一架”,这几个字,不要小看,过渡如此自然、妥帖。

(出示)渐渐地,我的视线变得模糊起来,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很安静,隐约中,似乎有一阵悦耳的钢琴声在我的耳边响起。眼前又好像出现了一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还有一阵阵清香随风飘荡,许多蝴蝶随着音乐声在油菜花上翻飞起舞,太美了。

――马天睿

(生齐读)

师:这段中哪句是“过渡”?

生:第1句。

师:对。这句话,过渡得多么自然。这是写“迷糊”的感觉的,也有写“发呆”的,请看――

(出示)慢慢地,慢慢地,我的心已跑到香港迪士尼乐园了。慢慢地,我的眼神变得呆滞,眼前的`一切变得模糊了,同学们欢快的笑声也在我的耳边悄悄远去……――张心雨

师:发呆,往往和“模糊”连在一起的。

师:很多同学都写到,开小差的时候,眼神发呆。开小差,就是这个神态。因此,老师在前面一看到发呆的表情,就明白谁开小差了。发呆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呢?请看――

(出示小猫、小狗发呆的图片)

(三)

师:你一般是怎么从“开小差”里醒过来的?

生:老师点了我的名;同桌拍了我一下;下课铃响了……

师:这小差开的,一节课都上完了。我们班有的同学是被“拧”醒的,请看――

(出示)我坐在凳子上,马上就要“起飞”的时候,突然,一阵强烈的疼痛感让我回到现实中。原来,同桌在拧我呢,低头一看,胳膊竟然青了一块。

――张心雨

(生笑)

师:也有被一只猪气醒的,(师出示一只卡通猪,生笑)请看――

(出示)突然,同桌张文迪碰了我一下,只见他拿着一张纸,上面画了一头猪,右边写着“凌贝宁”三个大字……

――凌贝宁

师:最常见的是喊醒的。

(出示)

1.也许是英语老师看到了我那痴呆的表情,点了我的名字,让我起来回答问题……

2.突然耳边传来一个声音:“罗怡涵,你上来写这道题!”我一下子醒了过来……

(生齐读)

师:这两句话,一种没写出喊的话,一种写了出来,你支持哪一种?

(几乎所有学生都表示支持第2种)

师:你们的感觉非常好,这里就是要像罗怡涵那样,写出“说的话”。这句话,是人从“开小差”到“醒过”的转折点,不能模糊。

(生齐读罗怡涵的话)

师:可惜,不少同学写到这里,都没有写出“说的话”。

(此处略去指导学生如何写“说话句”)

师:一句话一般由提示语和说的话两部分组成,而这两部分的搭配,一般有三种:提示语在前,还有――

生: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在中间。

师:罗怡涵写的那句话是提示语在前,也可以提示语在后,请看――

(出示)

1.突然耳边传来一个声音:“罗怡涵,你上来写这道题!”我一下子醒了过来。

2.“罗怡涵,你上来写这道题!”耳边突然传来一个声音,我一下子醒了过来。

师:请默读这两句话,你认为这里的提示语放在哪里更恰当?

生:后边。

师:为什么放后边好?

(生面露难色,有人回答靠感觉。)

师:写作文,很多时候要靠感觉,你的感觉正确,已经很不简单了。

生:当时是在“开小差”,老师“说的话”放前面,更符合当时的情况。有的时候,听到喊声,还不知道是谁喊的呢。

师:提示语在前,还是在后,不一样。这次的作文里,大多数同学写的是――

(出示)

1.我玩得正津津有味,谁知,老师大声说:“孙玮嘉,你来回答这道题。”

2.就在这时,老师猛地叫了一声:“杨毓睿,站起来回答我的问题。”我猛然间清醒了起来。

师:谁来改第一句?

生:“孙玮嘉,你来回答这道题。”我正玩得津津有味,谁知,老师大声说。

师:好像有点不通顺,不能完全照搬,还要有点变化。

生:“孙玮嘉,你来回答这道题。”我正玩得津津有味,突然听到老师大声叫我。

师:对,这么改就顺了。第二句,谁来改?

生:“杨毓睿,站起来回答我的问题。”就在这时,现实中的老师猛地叫了我,我猛然间清醒了起来。

师:同学们,你知道要怎么去改作文了吧?

生:从“不开小差”到“开小差”,要注意写好过渡,写好“迷糊”“发呆”。

生:从“开小差”,到“醒过来”,要注意过渡。若是喊醒的,要用提示语在前的说话句。

(四)

师:这次的作文,有三个环节,请读板书――

生:醒着,不开小差;开小差;醒过来,不开小差。

师:哪个环节是重点?

生:第二个,开小差。

师:开小差,都干什么去了?

生:玩游戏、踢足球、看电视、看电影、出去旅游……

师:你的身体出去了吗?

生:没有。

师;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你的――

生:心里。

师:(板书“心里的想法”)符凯文就很会捕捉心里的想法,符凯文请你朗读自己的这段话――

(出示)在CF的战场上,进入的是爆破模式新年广场。“哒”的一声枪响,我手里拿着M4A1-紫罗兰,冲到了最前面。只听‘啪’的一声枪响,我干净利落地干掉了一个敌人,还有五个敌人呢!怎么办?我便小心翼翼摸索着前进,这时,队友们也陆续干掉了几个敌人。再干掉最后一个敌人,我们就胜利了。俗话说,大意失荆州,我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师:李柯凡比符凯文更厉害,心里想的,捕捉得更细。李柯凡,你来读――

(出示)不知不觉中,老师的声音渐渐模糊,我慢慢被带到一个奇妙的世界……开始漂流了,我们的汽船上装了8个瓢,而且还是自动的,想泼谁就泼谁;还配有6个水炮,有一个保护膜,只要对方用水泼我们,就会反弹给他们。一场激烈的水战开始了,我们用8个瓢一直努力划船,边划边用水炮对我们旁边“不顺眼”的船开始攻击。在我们的水炮的攻击下,他们也只能乖乖地逃跑。我们顺势追赶,我喊到“泼”!同时用8个瓢争先恐后地向他们泼水,把他们泼得像落汤鸡似的,夹着尾巴逃跑得更快了。

师:也有不少同学,他心里的想法,写得很粗糙――

(出示)我经常在上课或写作业时开小差,比如有次我在语文课上写课堂作业,不知怎么的,我就开起了小差。只见我手托着下巴,傻傻地半张着嘴,眼睛无目的地看着。我正在幻想着课外书、游戏中的场景,过了一会儿老师回来了……

生:课外书写了什么,游戏有什么场景,没有具体写出来。

师:都写出来,那就从粗糙变成了细致。究竟什么叫“粗糙”,什么叫“细致”,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请你猜个字谜:一字十八口(打一宇)

生:(略想)是“杏”。

师:对。刚才你猜的时候,心里有一个想的过程吗?(有)有个同学写猜字的心里想法,五个字――我一猜是杏。这样写,就叫粗糙。粗糙在哪里?

生:怎么猜的,没有写出来。

师:你是怎么猜的?

生:“十”和“八”合起来是一个“木”,“木”和“口”加起来就是“杏”。

师:这样写,比那位同学有点进步,但是,还称不上细致。谁说“十”和“八”放一起就是一个“木”?

(师在黑板上写了个“十”,在“十”的左上方写了一撇,右上方写了一捺。)

生:不是这样的。应该是在“十”的左下方写了一撇,右下方写了一捺。

师:猜出来的同学,一定都是这么想的。写的时候往往会遗忘,那也是不细致。

(出示)一个字,十、八、口。“十”和“八”加一起,“八”的一撇,放“十”的左下方;“八”的一捺,放“十”的右下方,组成一个“木”字。

(生读)

师:谁说“木”和“口”加一起就是“杏”?

(师板书“呆”“困”)

生:我是把“木”放上面,正下方写一个“口”。

(出示)“木”和“口”放一起。“木”在上,“口”在下,一个“杏”,“杏花”的“杏”。

(生读)

师: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吗?前面有没有猜错的?

生:开始我真的去想很多的“口”,后来马上醒悟过来,这样猜不对。

师:我们班有个学生也这样写――十八个“口”,叠在一起,左边三个,右边三个,上面三个,下面三个,中间三个,还多三个呀。不对不对,这样猜肯定不对。(将三段话放在一起出示)

一个字十八口,十八个“口”,叠在一起,左边三个,右边三个,上面三个,下面三个,中间三个,还多三个呀。不对不对,这样猜肯定不对。一个字,十、八、口。“十”和“八”加一起,“八”的一撇,放“十”的左下方;“八”的一捺,放“十”的右下方,一个“木”字。“木”和“口”放一起。“木”在上,“口”在下,一个“杏”,“杏花”的“杏”。

(生朗读)

师:这样写就是“细致”了。现在,修改自己的习作的话,你又学到了什么?

生:看自己开小差时的心里想法,有没有细致地写出来。如果是粗糙的,就要改细致。

(五)

师:其实,心里有想法,不只是开小差的时候有。开小差前,也有;开小差后,还有。人心里的想法每时每刻都有。

(师做了三个动作――拿起一个同学的文具盒,亲了一口;现场做俯卧撑;脱下自己的外套。)

师:看了老师举动,有没有想法?

生:有。

师:写作文,不仅要学会写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还要学会细致地捕捉自己心里想到的。这样,你的作文就有了两个世界,外面看到听到的世界,里面想到的世界,你的作文自然比别人的厉害!

习作讲评应遵循差异 篇6

[关键词]习作讲评遵循差异 选定赏析 研讨修改 走向高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4-015

因为生活经历、学习环境、思维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命个体就会形成各自迥异的特质,彼此之间的差异性也就在所难免。而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习作讲评中,教师应尊重这种差异和特质,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进步。

一、准备中排查差异,选定讲评文

在遵循差异的理念下,教师对讲评文的选择不能仅仅凭借一种标准,而要在掌握全体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选择多种文本,为习作讲评提供有效的资源。

例如,在教学“我身边的小能人”这篇习作时,教师应依据教材中要求投稿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选择材料的典型性和新颖性。因此,在习作讲评之前的选文中,教师就将关注力聚焦在习作素材的选择上,从学生传统认知的“数学王子、百灵鸟、书法小明星……”层面入手选择一篇范文,再选择两篇从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材的习作,凸显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如“电脑杀毒高手、义卖推销王、打水漂能将……”

在遵循不同差异的基础上,教师借助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典型习作,让学生在阅读比照下,感受典型的选材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二、初学适应差异,赏析优秀文

习作讲评中,遵循差异的优势便在于让学生更好地吸收优秀范文的精华。因而,在习作讲评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典型的优秀习作,让学生在品读中体味,从新颖别致的选材中,从合理大胆的想象中,从准确生动的用词中赏析他人的亮点,找到自我的不足,针对自我习作存在的差距进行修改。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4”要求学生运用象声词描写一件事或者一个场景。很多学生在习作中都能够罗列整理出与情境相适应的象声词,但写到作文中却非常生硬。针对这一现象,教师从学生作品中选择了语言流畅且情境统一的习作,以便学生通过这些优秀习作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些习作中,有的聚焦在菜场等统一的场景中,有的关注着夜晚等相应的时间,每一种声音的出现都与习作的统一语境紧密相连,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范例。

三、研学引导差异,研讨问题文

遵循学生的客观差异更应该从学生的普遍问题中选择具有典型价值的习作,让学生在共同辨析中找到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再次明确修改的目标,给予他们修改的方向。

例如,在“介绍家乡的名人”这篇习作时,通过对名人的现场采访、资料收集,能够有效地展现名人的特点。但在习作中,学生对于名人事迹只停留于笼统的概述,缺乏细节的描写,这成了本次习作的通病。因此,教师选取了一篇典型文本的片段,引领学生在自我思索的过程中,探寻文本的不足所在:(1)缺乏亲身经历的体验,对事件发展的细节没有直接的体悟。(2)缺少对习作细节的描写,常常止于表面的表达而无法深入。在此基础上,教师依据学生的不同差异引领学生进行深入地探究与思考,明确了习作修改的方向:(1)现场采访时,要进一步关注细节,善于挖掘现有材料的细节资源。(2)依据联想与推测,强化人物的细节表达。

在这样的教学中,优秀学生充分表达着自己的意见与感受,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消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消弭差异,修改习作稿

在不同类型和层次习作的共同展示与点评中,学生借助优秀习作拓展了视阈,感知了习作要求,而在典型病文的基础上,学生或发现自我习作的不足,或明晰了规避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强化了根据写作要求修改习作的能力,提升了习作水平。

例如,五年级上册“习作5”中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四幅表情各异的图片回忆自身生活中的一件事。显然编著者的用意在于引领学生关注自身的内心描写,强化学生心理描写的意识。而在讲评课教学中,教师选用优秀范文和典型病文让学生与自身习作进行对比,从而形成自己的修改建议。

师:对照老师点评的这些习作,你觉得自己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修改呢?

生1:我作文中的事件没有写清楚来龙去脉。

生2:我觉得作文中自己的内心活动写得还不够细致,修改时应该多写写自己的心理活动

……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借助典型习作的点评直接提炼修改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在获取自身感受的同时,自主发现,自主体悟。

生物习题讲评课教学探讨 篇7

关键词:生物习题,有针对性,“以学生为主体”

习题评讲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查漏补缺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高三练习相应增多,因而习题、试卷讲评课也频频出现。讲评课常出现两种问题:一种是只公布答案不作任何解释,其课堂容量可想而知。另一种是题中凡是涉及的知识点,不论学生是否已理解,都梳理一遍。这样看似容量很大,教师也很辛苦,但重点不突出,没有针对性,效率不高。

笔者对生物习题讲评课的教学进行了探索,下面笔者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1. 有针对性评讲

评讲习题,应将该讲的内容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讲。

(1)正答率低的题重点讲。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统计,答对率低于40%的题要重点讲,要分析其出错的原因。只有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使学生避免以后再犯类似错误。

(2)典型习题变式讲。一般分为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一道题可能有多种解法: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多种解题途径,将题目条件稍作改变,变定式思维为多向思维,可有效地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素质。[1]

[例1]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多大?假设常染色体遗传病(以下称为甲病)基因用a表示,色盲基因用b表示。由题意知,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致病基因a频率为1/10,正常基因A频率为9/10。丈夫为该病携带者(Aa)可能性为Aa/(AA+Aa)=(2×0.1×0.9)/(0.92+2×0.1×0.9)=2/11,而妻子(AaXBXb)必携带致病基因,这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所生子女患病包括三种情况: (1) 只患甲病(aaXB); (2) 只患色盲病; (3) 患两种病。运用“分解组合法”,先将两对等位基因分解为:Aa×(211) Aa, XBXb×XBY,分别求出后代某种表现型的几率,然后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得出各种表现型的几率为:

(1) 只患甲病(aaXB):Aa×Aa→aa (1/22), XBXb×XBY→不患色盲概率(3/4),几率为3/88。

(2) 只患色盲病:Aa×Aa→aa(不患此病概率21/22), XBXb×XBY→XbY (1/4),几率为21/88。

(3) 患两种病:Aa×Aa→aa (1/22), XBXb×XBY→XbY (1/4),几率为1/88。

此题解法一(逆向思维法):只考虑不患病(正常)的情况,再根据概率法则进行计算;解法二(集合计算法):(集合图略)。

将题目条件或提问角度加以改变,构成新题,然后进一步求解。通过一题多变,深入挖掘这个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更深入地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将例题1加以变形、延伸就成为例题2。

[例2]: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色盲男孩。若再生一个孩子,则此孩子:

(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概率, (2) 色盲的概率,

(3) 两病兼患的概率, (4) 不患病的概率,

(5) 患病的概率, (6) 只患一种病的概率。

[答案 (1) — (6) 1/4, 1/4, 1/16, 9/16, 7/16, 3/8]

(3)综合知识扩展讲。习题评讲不能就题论题,应以本题目为基础,“借题发挥”,进一步扩宽知识。一套覆盖面再广的试卷也肯定有知识点的遗漏,评讲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把与之相关但未涉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并从试题的深度和广度上加以适当延伸,强化知识的纵横联系。进行归纳总结,增加知识的摄入量,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达到“做一道题”而“会一类型题”的目的。

[例3]已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有关普通小麦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的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含21条染色体

B.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

C.它的胚乳含3个染色体组

D.离体培养它的花粉,产生的植株表现为高度不育

本题将染色体组及单倍体、多倍体、胚乳等知识综合在一起,教师指导学生对某一知识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合理的思维发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解题的积极性,拓展它们的思维空间。

(4)解题思路方法渗透讲。讲评中,教师应注意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及其关系,抓住解题的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解题技巧的讲评就是要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所以,教师在讲评时,应将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解题思路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解题思路开阔、方法规范,提高解题能力。

[例4]某蛋白质分子由n条多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含3b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

先要弄清本题涉及的知识点:DNA(基因)和信使RNA的结构、转录和翻译过程,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再理出解题思路:基因→信使RNA→氨基酸→蛋白质。此题关键是求氨基酸个数,由转录、翻译知识可知:DNA上碱基数目∶信使RNA的碱基数目∶氨基酸数目=6∶3∶1,蛋白质分子量=形成此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分子量总和—脱去水分子质量总和,所以依题意知氨基酸数b,失去水分子数为(b-n),故该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ab- (b-n) ×18。

2. 同学之间合作,自我纠正

对于答对率较高的题,学生一般通过查阅书籍或回忆都能自行解决,没有必要进行集体评讲,否则会引起学生思维错觉甚至混乱,使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具体做法是:把相邻的几个学生编成一个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取长补短,自我纠正。这种方法解决了时间的矛盾,同时很好地弥补了大班教学难以兼顾学生个性的不足。

3. 由学生讲解

由学生讲解,这也是调节上课形式的一种方式,并能更好地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任学生担任“讲解员”,教师作必要的技术指导并带动全体学生积极思考去解决问题。当然这种操作方法实施之前,教师首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从学生答卷中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找出几位对试题分析比较有见解的学生或者是全班中的几位学习尖子对试题作分析,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提出他们的解题思路的具体过程,教师再与学生针对这些解题思路提问、质疑、补充、推论、总结,与学生共同探讨,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由学生讲,有时教学进度可能会慢一些,但学生比较投入,如果讲解者概念存在模糊,教师应及时纠正。并且此过程中允许其他学生提问和反驳,通过辩论或讨论,学生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十分有效。

4. 自主复习和巩固,教师督促

学生掌握知识要有一个过程。有些题目评讲过了,当时学生也觉得懂了,但再做学生还是做错,原因之一是没有给时间让学生自我消化。评讲课上通过讲,师生共同讨论,学生基本上能明白错误所在,但此时所学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忘记,故对获取的信息需要加工、储存和应用,可以留一点时间让学生复习、巩固,这样做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此时教师与学生进行进行个别辅导、督促,教师能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督促指导与学生的自学、巩固两不误,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效果更佳,也可以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2]

当然,评讲课上怎么评、怎么讲,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统计分析是评讲的依据,统计的内容包括:分数统计、出错率、错误答案的类型、错误原因等。教师应从中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缺陷,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在评讲时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问题。

从笔者探索实践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反映良好,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孙义全.生物学试卷讲评的思路探究.生物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0, (8) :43-44.

英语练习讲评课教学探析 篇8

一、优化答案与成绩的公布方式

通常,学生在考试结束后都希望尽快知晓答案,对自己的成绩有强烈的知晓欲望,知道所犯错误后能够对自己进行阶段性定位,及时发现自己近阶段的学习问题。作为教师,在贯彻“练习讲评课”教学理念时,要积极贴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要提高练习批阅与成绩核对的工作效率,优化答案与成绩的公布方式,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新型英语教学模式才能在教学策略创新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知识点的传授与巩固都得到加强。比如,在每次练习结束后,教师应将答案及时公布在黑板上,让学生发现自己所犯的错误,能快速定位错误类别:是属于粗心,还是属于知识点学习不牢固。教师还应在答案上标出一些出题陷阱,让学生能以出题人的角度去思考考题意义。

二、对练习进行整体性分析

在每一次练习结束后,教师要对练习进行一次整体性分析,从大局观念上思考本次练习的出题重点,从而思考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并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改正。教师对练习的整体性分析需把握三个层次:第一是分析练习的整体难度,发现学生从中暴露出来的共通性学习缺陷与问题;第二是分析班级学生在此次考试中的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与不及格率,以此进行教学过程定位,有效确立下一阶段教学目标;第三是分析自身在近阶段教学过程中是否忽视了某些知识点,从而发现和探讨自身的教学问题,不断提升教学效率。

三、练习讲评重点突出,各个击破

教师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往往追求教学过程的完美性,在练习讲评过程中乐于将练习中的所有题目与知识点讲授一遍,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极低,学生也逐渐对练习讲评课缺乏学习耐心,导致听课打盹、开小差等现象发生。因此,教师在练习讲评过程中,应做到重点突出,将所有难点与重点讲透彻,实现难点各个击破。在讲评分析过程中,要将学生犯得较多的错误归纳出来,将其与考试重难点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性讲评,将相近的知识点分为一类,将学生较生疏的知识点分为一类,充分发挥练习讲评课堂的灵活性。比如,在一次练习讲评中,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动词的词性把握较差,例如,在“do,be doing,be to do”等不同时态形式搭配上错误连篇,在对题目“What are you going to do”的语法理解中,一些学生存在着问题,于是教师将语句进行拆分,在已知的一些简单句型基础上增加更高层次的句型结构,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对于学生整体答题效果较好的题目,教师可减少讲评分配时间,把握好整堂练习讲评课的节奏。

四、明确练习分析与讲评目标

每次英语考试练习都体现出对学生阶段性教学知识点的综合考查,所以教师要深入分析练习的考查立场,尤其在练习分析与讲评过程中要明确目标,做好教学定位,让学生能有效、有秩序地总结归纳知识点。教师在练习讲评课堂上,要以清晰的课堂教学语言点明每道题所考查的一个或多个知识点,让学生明白此题为何以这种考查方式出现,逐步培养学生以出题人的角度去思考题目,提高考试答题正确率。比如,在练习讲评课上,教师在讲解填空题“Do you like the__of flowers”时,可以摆脱传统的英语练习“答案展示”的教学方式,从考查英语知识点出发,教授学生正确的答题思路与意识。这道填空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flower”和“of”的词性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主题词“flower”展开联想,明确和强化答题思路。

五、正确讲评练习,拓宽学生答题思路

教师在评练习时切不可仅局限于讲授题目的正确解答方法,而是要学会利用每一道题目辅以多元化阶梯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能在英语考试时有效调动自身英语思维,提高答题效率。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讲题过程中突出深度和广度的拓宽,对题目进行适当的引申,对学生的英语思维应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使他们能够在面临高难度考试时做到游刃有余。

六、结束语

英语练习讲评课在整个英语教学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教师要端正练习讲评的教学态度,积极探讨如何提高练习讲评的质量与效率,让学生能够在错题纠正的氛围下改善自身的学习缺陷,以利于下一阶段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有效巩固学生所学英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1]贲能美.小学英语讲评课有效策略探微[J].辽宁教育,2014(09).

这样的习作讲评真有趣 篇9

一、趣字当头, 想要“化妆”

上课伊始, 课件出示几张知名演员的素颜照。学生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面面相觑。见学生一头雾水, 随后, 我鼠标轻轻一点, 在素颜照旁出现明星的舞台照或剧照。学生兴奋而又不可思议地喊出明星或剧中人物的名字。

学生议论纷纷。我见学生的情绪已被调动, 便肯定地说:“别不相信, 左右照片中的人确实为同一人。你们说同一人为何有这么大的区别?”

“因为化妆了。”王家庆第一个喊了起来。

“对, 是化妆的原因。谁能说说化妆跟我们这节习作讲评课有何联系?”

文章不厌百回改。学生都知道曹雪芹修改红楼梦“披阅十载, 增删五次”的故事, 我也时常苦口婆心地跟学生讲习作修改的好处, 可学生就是提不起兴趣。但用他们喜欢或崇拜的偶像说话, 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习作批改的魅力, 兴趣被激发, 学习必将事半功倍。

二、循序渐进, 学会“化妆”

师:化妆的第一步是洗脸, 让整张脸看上去干净整洁。你认为相对应的修改作文的第一步应该做什么? (边说边用画图软件将图片上脸部的黑痣、斑点擦去, 脸于是干净白嫩, 有活力。)

(学生回答)

师:说得好。语句通顺, 条理清晰, 书写规范,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是习作的基本要求。接下来, 同学们就给自己的习作洗洗脸吧, 一定要认真清洗干净哟。

(学生兴趣盎然地修改)

师:洗完脸, 打完底, 咱们接下来该给习作上上妆了。 (课件出示生活妆、舞台妆、青春妆等图片) 平时上街, 能画个京剧脸谱就出门吗?

师:化妆师是根据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场景需求来化妆, 咱们写作也要根据题目要求来审题选材、组织材料。来, 根据题目的要求, 看看习作中哪些要写, 哪些可以省去不写。

(课件出示供学生选择的材料。学生结合题目要求, 取舍材料。)

师:定好妆后, 咱们得给脸部抹腮红, 描眉毛, 涂唇膏, 上假睫毛了。你看, 经这么一化妆, 脸就显得漂亮有活力了。你们认为该怎么给自己的习作上妆呢?

生:可以用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让习作更精彩。

生:可以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写具体, 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师小结:像化妆师一样细心地找出习作的错字病句, 让习作干净整洁;按习作要求精心选择材料, 凸显主题, 新鲜有趣吸引人;抓住细节, 用心描写, 习作一定会鲜活而富有生命力。

三、现学现卖, 练习“化妆”

(教师课件出示本次习作学生普遍出现失误的小病文)

师:请同学们结合本次习作要求当一回化妆师, 给他/她化化妆, 让你笔下的他/她成为有个性的帅哥美女。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共同修改病文。)

师:今天在场的各位都是有名的化妆师, 模特就是各位手中的习作, 请大家根据所学, 给自己的习作化化妆, 比比谁是最高明的化妆师, 谁的作品最出色, 他的名字与作品将载入习作园地“光荣榜”。

(课件出示:化妆达人最美模特)

学了就用处处行, 光学不用等于零。共同修改典型片段、独立修改习作及互改三个环节相互关联, 循序渐进, 是对本次习作修改模式的回顾、吸收、内化的一个过程, 共同为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服务。

四、拓展延伸, 爱上“化妆”

师:现在网络非常发达, 我建议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好的作文上传到博客或“小荷作文网”。要想吸引他人眼球, 写完作文后, 别忘了给自己的作文化化妆。

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策略初探 篇10

一、充分备课及时讲评策略

准确及时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时过然后学, 则勤苦而难成”。及时讲评, 及时反馈, 效率显著;而事过境迁, 冷了铁再打锤, 则事倍而功半。讲评的好坏依赖于反馈信息的正确与否。讲评之前, 教师要做好多方面的统计分析, 试卷统计、分析是试卷讲评的第一个环节, 对于试题主要要统计各题得分率、各分数段人数以及优秀率、及格率、错误率, 错误的根源, 典型错误或有创见的新颖解法等;对于学生则应统计本次考试中进步幅度较大或偶然有失误的学生, 基础题解答好而中高档题目解答不佳或者中高档题解答尚可而基础题解答失误较多的学生等。总之, 数据掌握越准确, 评讲就越有的放矢, 效果就越佳。

二、鼓舞、激励策略

鼓舞、激励学生应贯穿讲评课教学的始终。对学习成绩一直较好的学生要激励他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找不足与差距;对考试成绩进步大的学生要激励他们总结经验、乘胜前进,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于分数不高的学生要捕捉其闪光点, 肯定他们的那怕是微小的进步,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堂好的讲评课, 首先应该是发现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 并通过讲评肯定学生的成绩, 鼓励和表扬学生的进步, 达到讲出学生的信心、评出学生的干劲的目的;通过讲评中的鼓舞、激励, 充分调动各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发全体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积极因素, 促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从而实现大面积提高化学讲评课的教学效果。切忌把讲评课变成“批评课”, 批评责备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往往会使学生对化学学习望而生畏, 有时甚至会产生对立情绪, 既影响师生的感情, 又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这不能不说是讲评课教学的失败。

三、突出重点策略

试卷讲评课决不能上成改错课, 不能通报一下正确率或得分情况, 说说反映出的错误类型, 讲讲几种正确解法就了事。要同其他课型一样, 重点突出, 集中力量切实解决某个或几个主要问题, 使学生通过一节讲评课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有所突破, 在某些问题的解决上有所提高。要突出讲评课的重点, 必须提高讲评的针对性, 即针对试卷和学生讲评, 保证学生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特别是多数同学普遍存在的共性的典型错误一定要“刨根问底”找出错误之关键, 对症下药;重点解决学生解题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并通过分析典型的错误, 突出讲评课的“指导性”, 即讲评中指导学生如何审题, 从何处分析, 为什么这样分析, 指导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如何挖掘隐含条件, 如何建立正确模型, 如何排除思维障碍等等。使学生洞悉解题的思维过程, 掌握解题的方法与技巧。讲评课教学切忌面面俱到、题题讲评、不分主次。讲评要讲在关键处, 讲在难点处, 讲在易错易忽视的知识点上, 做到思路清晰、言简意赅、主次分明。

四、变式发散策略

讲评不能就题讲题, 而应当善于变式发散。所谓变式发散就是从一道题出发, 将这一道题从改变题干内容、改变设问方式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变化, 通过变式发散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从而达到理解一例、搞懂一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例如在讲评试题“相同物质的量浓度, 相同体积的Na Cl、Mg Cl2、Al Cl3三种溶液, 分别与足量的Ag NO3溶液反应, 求生成的Ag Cl的质量之比”时, 笔者进行如下变式发散。

变式1: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 Cl、Mg Cl2、Al Cl3三种溶液分别与足量的Ag NO3溶液反应, 当生成Ag Cl的质量相同时, 求三种溶液的体积比。

变式2: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 Cl、Mg Cl2、Al Cl3三种溶液当其体积比为1∶2∶3时与足量的Ag NO3溶液反应, 求生成的Ag Cl的质量之比。

变式3: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 Cl、Mg Cl2、Al Cl3三种溶液分别与足量的Ag NO3溶液反应, 当生成Ag Cl的质量比为3∶2∶1时, 求三种溶液的体积比。

又如在讲评试题“用1L 1.0mol/L的Na OH溶液吸收0.8mol CO2, 所得溶液中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为多少?”时, 变式:将足量的CO2通入KOH、Ca (OH) 2混合的稀溶液中, 试画出生成的沉淀的物质的量 (n) 与通入的CO2的体积 (V) 之间的关系图象。这样通过变式训练使学生对这类试题的本质有透彻的认识, 从而掌握该类型题目的解题规律和处理题目的策略与技巧。

五、归纳总结策略

试题讲评不能浮于表面, 停留于指出不足、改正错误及讲解方法, 讲评中应善于将试题归类讲评, 归纳总结, 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升华。归类时可按知识归类, 也可按错误类型归类, 亦可按思想方法归类。归纳总结要抓住“通法”与典型巧解思路。抓通法, 以加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记忆, 强化公式、原理的运用;抓典型巧解思路, 以开启智慧大门, 使能力得以升华。例如在讲评试题“将一定量的锌与100m L浓度为18.5mol/L的浓H2SO4充分反应后, 锌完全溶解, 同时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混合气体33.6L (假设浓硫酸的还原产物只有SO2) ,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 所得溶液的p H值为1, 求参加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时, 笔者将解题方法进行如下归纳总结。

解法Ⅰ (常规解法) :利用反应物的剩余量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来求解。先根据题意求出参加反应的H2SO4的物质的量:n (H2SO4) =1.85mol-0.05mol=1.8mol;生成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n (气体) =1.5mol;然后设锌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SO2物质的量为xmol, 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H2物质的量为ymol, 最后再根据反应方程式列方程求解得消耗锌1.5mol。

解法Ⅱ (巧解) :若换个角度从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的角度来解, 会更好。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5mol, 不论生成1mol SO2还是1mol H2, 转移的电子数目都是2mol, 那么锌失去的电子等于生成的气体得到电子数, 所以消耗锌的物质的量为1.5mol。

解法Ⅲ (巧解)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可以看出, 与浓硫酸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与生成的SO2的物质的量相等, 与稀硫酸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与生成的H2的物质的量相等, 从而得到参加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与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为1.5mol。

这样通过对一题多解解题思路的归纳总结、反思, 就能突破惯性思维的束缚, 加深知识的纵横联系, 激发思维的灵活性, 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 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其思维的灵活性、严密性、批判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得到最有效的加强和巩固。

发挥讲评作用 提高习作实效 篇11

一、备好讲评教案,做到有的放矢

常见有些教师,对作文讲评缺乏准备,甚至不备课,不写教案,随意为之。讲评时,不痛不痒说一通,蜻蜓点水评一评,对学生作文毫无帮助。作文讲评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资料准备是讲评成败的关键。如果讲评没有学生的作文资料,就会空对空没有针对性,更没有实效。如果有关学生的作文资料,没有经过筛选,没有一定的代表性,范例与多数学生习作的“相似程度”不高,通过范例的评讲对多数学生所发挥的“迁移指导”作用就会大打折扣。例如:如果教师出示的评讲范例代表两个极端:“优秀”和“后进”,就只能反映“两头”学生的习作状况,而一线的教师们都知道,每次习作,“两头”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中间”才是多数,选取的评讲范例应兼顾“优良”“中等”“后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中间”部分,不仅不可少,还应该有所侧重。因此,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随时记下学生作文的有关情况,主要优缺点,典型的正反两类例子等,教师应当手勤、脑勤,随时记录有关情况,这样,就能了解学生作文的真实情况,使作文讲评能有的放矢地进行。

二、明确讲评目标,突出讲评重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不善于分配注意力。评讲目标如果太多,在评讲时学生会顾此失彼,感到无所适从,影响评讲效果。因此,评讲目标一定要小而具体,以小见大,突出重点。

要增强作文训练的科学性,提高作文训练的效率,使作文训练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转,就要有作文教学计划。拿学期计划来说,要依教学单元写几次作文,每次作文训练什么,指导学生怎样写,每次作文讲评,都要按计划进行。要明确讲评目标,力求突出重点,讲一个问题,讲一点写作知识,讲一个具体的写作技能等,使学生收到实效。至于那些体现习作共性要求的基础性目标,只作为常规性的要求提出即可,不宜列入评讲目标中去,否则,会淹没训练重点和讲评重点。

三、优化讲评方式,提高讲评实效

作文讲评应避免枯燥的理论说教和抽象的纸上谈兵,避免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以狭隘的、情绪化的视角品评学生的习作。否则,这样的讲评课会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既不入耳,更不

入心。

成功的习作讲评应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同学习作的精彩之处,感悟自己习作中的得失,引导学生评改结合,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具体的操作方法,我们可以大胆地尝试创新,“点评式”“专栏式”“对照式”“采访式”“擂台式”“自评自改式……

下面重点介绍两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1.教师点评

一是用简明的写作术语点评作文。有些学生作文并未有意识地运用某种写作方法,经教师点明后,学生恍然大悟,这对学生既是一种肯定和鼓励,也是一种鞭策和引导,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和自觉性大有裨益。例如:“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好!”“这段插叙——及时!”“结尾与开头呼应,强化了主题,耐人回味!”乍一看,这些评语很一般,但它妙在能让学生在不在注意中被老师点拔,从而逐渐熟悉、了解、运用这些原先并不理解的写作知识;二是用亲切的话语激励学生作文点评并不一定就得点评作文内容。例如:一位学生写了自己做的一件很小的好事,小得连她自己都不好意思说,可是她却给了她这样的评语:“雷锋是在一点一滴地为人民服务中铸就了他的伟大,一个人不一定非要干惊天动地的大事来使别人尊敬你,却可以始终用自己的善良与纯洁来赢得大家的喜爱,我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你是这样一个善良、纯洁的女孩!”像这类评语,学生感到很亲切,很喜欢,慢慢的,每次作文改了之后,学生总是迫不及待地看评语,甚至一写完作文便催促老师赶快改。学生也越来越喜欢作文,把写作当作乐趣,把看评语当作一种享受。

2.学生自批自改

学生能够独立的修改自己的文章,才是作文评改训练的最终目的。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循“多读”的原则,先轻声读一两遍,统观全文,边读边思考;接着逐句逐段的细读,边读边加批注,边读边改;改好后再大声地读,声情并茂地读,以作最后的检查。而教师则不断鼓励学生多改,改好,并评出作文修改“小明星”给予奖励,最后根据修改的态度和质量,再打分评出等级(对后进生采用一文多分制,既有综合分,又有书写、格式、进步、态度等单项分数)。

一次成功的作文讲评课后,学生会对教师已经批好的作文细细地读,认真地改,因为他要把文章改得更好。课后,他会不断地阅读,希望积累更多的好词妙句,获得更多的写作技巧,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他会迫切地期待下一次作文,期待写出更精彩的文章,得到教师的肯定、同学的赞赏。那样的作文讲评课,能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激发写作的兴趣,发挥讲评作用,提高习作实效。

中职英语试卷讲评课有效教学探析 篇12

一、当前中职英语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现状分析

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且不同的学生所具备的英语水平也存在差异,所以英语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与重点。而在当前的中职英语试卷讲评课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甚至会出现抵触心理。

当前大部分的教学过程都是由教师控制的,多采取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与交流,学生被动地听、机械地记录。部分教师并不重视对题目的分析与解题方法的传授,只是就提论题,只注重一、两种题型如单项选择题、阅读理解的讲评,导致学生产生重知识而轻能力的错误观念。还有的教师在讲评课上从第一题讲到最后一题,很多学生出现听觉疲劳,未能真正认真听讲,也不利于其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教学,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学生的角色转变为教学的参与者,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积极进行弥补,有效指导中职学生更好地学习,提升其英语水平。

二、中职英语试卷讲评课教学策略分析

1. 充分做好试卷讲评的准备工作

中职英语试卷讲评课之前,教师应做好分类统计和教案制定工作。列出最高分、最低分、优秀率、及格率以及平均分等能够综合反映全班考试情况的数据,进而选择一些典型性、普遍性的错题进行重点讲解。同时根据基本信息,制定讲题策略,分清重点讲评和略讲,引导学生找出问题所在,有导向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此外,还应注意试卷讲评的时效性。相关实践数据表明,试卷讲评放在测试之后、未上新课之前最佳。此时,学生的考试思维还处于极度活跃、集中阶段,对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也非常熟悉,其更急于知道分数与答案,求知欲极强。因此,更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提升其英语知识水平与能力等。

2. 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中职学校教育提倡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实践性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在当前中职英语试卷讲评课中,更应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强调教师的辅助作用,从而实现中职英语试卷讲评课的高效性。

中职学生英语水平本身就较低,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所以,在试卷讲评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鼓励学生,避免指责。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作为试卷的讲评者进行试卷讲解,教师则从旁指导,并对学生自主讲评中所出现的问题给予解答,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其积极参与,加深其对错题改正的记忆与理解,真正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能力,最终有效实现中职英语的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依据英语成绩将学生进行分组,由成绩好的学生带领其他学生进行学习,互相改正对方试卷上存在的错误,从而加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这样一道题目为例:

I don’t like______you speak to her.

A.the wayB.the way in that

C.the way which D.the way of which

学生成立合作小组,对错误答案进行分析,思考本题所考查的the way后接定语从句的用法。分析题意,可以得知引导词在定语从句中作状语,所以要用in which或that或省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得知本题的考查点,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提升英语能力与水平。

3. 加强试卷讲评的教学情景设定

传统的英语试卷讲评课是比较枯燥且乏味的,所以不利于中职学生的学习与记忆,甚至还会导致其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教师可以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式,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进行一些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促使其在情景体验中更好地学习,并掌握正确答案。

例如,在完形填空这类题目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依据文章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情境表演,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促使其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从而联系上下文意,做好完形填空。而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好地改善了试卷讲评课的枯燥性与乏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题目的印象,促使其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也是中职英语试卷讲评教学的一个重要突破。

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做好错题集,将试卷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并随时翻看,从而反复加深记忆;组织学生互相交换错题集,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或遗漏的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英语学习的基础。

三、小结

在中职教学中,英语一直是一个教学重点与难点,特别是英语试卷讲评课教学。教师应与时俱进,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激发,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促使其更好地融入课堂,有效提升其英语学习水平与能力,构建高效的中职英语课堂。

上一篇:医院船医疗软件系统下一篇:动力电池铝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