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讲评方法初探

2024-07-23

小学习作讲评方法初探(精选7篇)

小学习作讲评方法初探 篇1

小学习作讲评方法初探

上口小学裴润萍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作为课程的具体落实者——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习作教学不仅指导环节重要,讲评环节也是缺一不可的,讲评环节实施得好,学生的习作就会有事半功倍的的效果。重视作文讲评,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作文讲评,不仅仅是对本次作文分出优劣,作出评价,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写好下一篇作文。因此,它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著名作家王旭锋说得好:“儿童们写的东西,就是天使说的话。孩子们说得不太好是正常的„„”如果老师来进行修改的话,整篇习作一定是“千疮百孔”,红得让人触目惊心,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会受到打击,而老师也累得够呛,还吃力不讨好。习作教学步入泥潭,评价就成了改革的瓶颈。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怎样才能让习作讲评变得真实有效,让学生能从中真正受益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习作讲评观念

首先我们教师要学会转变观念,我们知道习作是学生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中的焦点、热点,更是难点。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小学作文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认知能力和语言状况进行的“笔头写口头,口头说心头,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的训练,也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事情,文从字顺的表达出来。不是成年人为了需要从事的写作活动,更不是作家的艺术创作。每位教师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依据这样的目标,把这一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使习作教学鲜活起来。

通常我们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就是的确是“改”作文。原来一篇整洁的作文经过老师的手后,圈圈点点,加加减减,无数个修改符号。当这篇作文再回到学生手中,学生几乎已经认不得是自己的作品了。想想多伤自尊心呀!因而学生们只好努力地朝老师要求的方向发展,最终就只能在我们老师的指导下才能作文,离开老师的指导就觉得心中没底。如果我们老师从尊重关注孩子这个角度上出发,只对学生的作文做一些提示性指导,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最终形成自己的作品。当然我们老师就不能老要求学生一定要用句优美,用词规范,事例典型等等。我们得让学生先想说,想写,乐说,乐写,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所以习作不是批改作文,而是协助学生完成作品。

二、讲评手段的多样性,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讲评中,手段的多样性便成为学生习作兴趣再激发、能力再发展的关键,既要重视自我评价的作用,又要关注他人评价的导向功能,把结果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促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人性化评语进行评价激励

很多时候,当我们不辞劳苦地批阅学生的习作后,发到学生的手上时,总会出现了一种令我们难堪的景况:大多数学生都只是看了一下分数,就把习作本丢在一边,即使是少数“好学生”也只是象征性地一瞥,便也毫不客气地将习作本收到抽屉里去了。究其原因,就是教师的批语太模式化、概念化了,如:语句通顺、条理清楚、中心明确等。似乎教师不是写给学生看的,而是为了应付作业检查,写给学校领导看的。所以,我认为要想学生喜欢上教师的评价,除了根据习作要求具有针对性外,还要有激励作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爱

心评语”这些“爱心评语”具有启发性、激励性,能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让学生从这些批语中读出老师对他们的爱。

当然,对学生在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也应予以正确的引导,可以以商谈的口吻提出修改的意见,并指出这样修改的理由,让学生感到把这地方改过来就会“好上加好”,就会更成功了,也就不会因这些失误产生忧伤,产生“惧作”心理了。

2.评价符号的人性化,个性化

传统的习作评价符号是比较单调的,一般是在好词佳句下加圆圈或波浪线,最后用一两句话写上总评,打上等级。习作本发下后,学生首先看等级,然后欣赏一下被老师圈画出来的词句,最后看总评。学生会为得到一个优秀星而欣喜,会为本子上圈画到的词句而自豪,但这大多是作文优等生的待遇,一般的学生却可能得不到特别的感受。再从孩子的天性看,他们喜欢追求新奇,只有常变常新的东西才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励学生不懈努力。所以,教师应尝试丰富多彩的评价符号,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鼓励。比如,我在批改学生习作时,把事先割好的各种图案准备好,对写得出色的习作奖励一个大苹果,或画上一个苹果的笑脸;对有进步的习作送给一粒糖果;对有待努力的习作贴上一颗紫星星,加上一句“加油啊!”等等。这样,体现了评价符号的人性化,个性化,更符合了学生的情感需求。

三、拓宽评价途径,让评价在师生中互动。

1.多些学生自改自评,让老师少些越俎代庖

王安石字斟句酌,成就了“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样的名句,贾岛再三“推敲”,留下了遣词用语的千古佳话。确实,“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这里的“改”不是老师的“批改”,而是学生自主的“修改”。老师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主体互动式的习作评改中培养自改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这种习作态度去“自评”,自改自评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做好“教练”工作,教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标准,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认真读改自己的作文。自己觉得不错的好词佳句,在自我欣赏中感受快乐;修改重新发现存在的问题,在自我反省中做到“语不达意誓不休”。而后,教师多创造让学生自我展示风采的机会和空间,如请同学先在小组里读读自己文章中最满意的片段,再推荐出一个最优秀的片段,让全班同学互相欣赏一下。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自评自改的快乐,而且还品赏到了成功的喜悦。

这一步骤是作文讲评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我评价作文可分三步进行:

(1)温习作

学生从作文完成到讲评,大约经过了一周的时间,学生对自己作文中的有些情节已记不清了,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温习一遍自己的作文。可以让学生浏览一遍,知道自己写了什么内容,是怎么写的就可以了。

(2)思评语

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学生作文水平能不能提高,关键是看学生能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教师的评语,如果学生不去读或读不懂老师的评语就失去评改的意义了,教师批改作文的工夫也就白费了。教师要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读老师的评语,并认真地想想每个词、每句话、每个修改符号的意思。学生对评语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写评语时要恰如其分,有针对性。如给作文能力差的学生评改作文时,评语要轻评重改,要浅显易懂;而对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评语要轻改重评,要有启发性。

(3)谈收获

这是上一环节“思评语”的延续。评语“思”得透,谈收获才能谈得好。学生已在前面明确了讲评依据,剖析了典型作文,充分理解了老师的评误,都能或多或少地谈出本次作文的一点或几点收获。谈收获的要求要因人而异,不要任意拔高。对那些作文基础差的学生,能谈出一两点收获就足够了,甚至通过本次作文的指导—写作—讲解,能理解了某个词语的准确运用,他就有所收获。学生谈收获的多少或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本次作文讲评的成功与否,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谈自己的收获,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谈收获”可采取互相谈的形式,也可采取一人谈大家评的形式。

2.增加学生互相评改,使孩子思维得以碰撞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学生的个人水平毕竟有限,而且看自己的习作始终没有看人家的习作来得有趣,针对孩子“愿意看别人的作文,更愿意给人家挑毛病”的心理。于是,通过学生初步自评后,就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活动。

为进一步发挥集体合作的优势,从而启迪学生思辩的灵感。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作文的机会。老师们何不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把作文展示出来,并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进行评改示范呢?因此,作文评改不应是教师的“一手遮天”,而应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互评时,教师可以把重点评改好的两篇作文出示在投影仪上,让学生作参考,其它的作文发给学生互相评改。把学生分为每四人或两人一组,并且每一组指定一名组长。在编组时一般要考虑到男女生的搭配和差生的协调问题。让每一篇作文在同一组的四人(或两人)中轮流批改:可以把不通的句子改通顺,可以把不当之处划出来并予以提示,也可以给他改出正确的,甚至可以随手写下自己对某一句、一段的感想,经过同学们“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评改,一篇佳作就出来了。最后,再写上评语,签上名字。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抽查学生的评改情况,进行督促落实,或个别辅导。对那些作文能力太差的学生则不仅仅要指导他去如何修改文章,更要指导其如何观察生活、如何搜集素材、如何掌握写作技巧,务必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四、在和谐评价氛围中,体验成功喜悦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会有被认同和被肯定的需要。小学生的这种需要就显得更加强烈了。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必要的时候要适量放低评价标准,以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同时,要善于把对学生的习作发展要求寓于丰富多彩的评价语言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引导与激励。教师要开辟多种园地,为学生的习作“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充分发挥作文成果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面对一些态度认真而写作水平较差,或写作能力一时得不到较大提高而略显自卑的学生,展示其工整,漂亮的文面,不但对其本人是莫大的鼓舞,而且对别人的书写也起促进作用。我们可以采用口头展示,让学生颂读自己的佳作。还可以利用班级文化展示,将其作为学生自我展示,互相交流的场地。

叶圣陶爷爷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在习作评价中,我们要打破过去习作讲评时师评生听、一段评语了事的模式,教师时时辅之以趣,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欣赏借鉴、下水实践,使全体学生都热情参与,在有趣的活动中愉快、主动地作文,从而提高了习作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体验习作带来的快乐中掌握习作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小学习作讲评方法初探 篇2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多观察、多积累

一个干涸的源头, 是不能源源不断倾注出活水来的。语言表达也是一样, 没有充分的积累, 是不能写出好文章来的。这就要身处农村的小学生多观察、多积累, 加强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

1. 观察

观察是人们在自然条件下运用感官和借助某些科学仪器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农村小学生活动的空间相对而言较狭小,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 运用各种感官从生活中摄取信息, 变生活为写作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事、景等。如:带领学生参观小纪镇工业园区;指导观察马路上来往的行人和车辆。同时,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从而观察生活, 体味生活。之后, 把自己的独特体验、感受如实地写下来并形成习惯, 为作文积累素材。

2. 阅读

阅读对于写作有多方面的意义。通过阅读, 可获取前人的知识, 又可吸取思想营养, 还可采集到各种事实和事理来充当写作材料。边读边摘录不失为一种好的积累方式。教学的同时,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 写读书笔记, 增加积累。积累得越广, 越深, 越正确, 习作的水平就越高。多阅读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增强遣词造句的能力。

二、思维清晰语明确———重思维

“你怎样想的就怎样写。”这是教师教人写作时常爱说的一句话。实际上却往往行不通。因为由想到写其实是由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 这个转化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学生常有“茶壶煮饺子, 有嘴倒不出”的现象。原因就在于学生的思维缺乏概括性、准确性、条理性。所以, 要把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清晰的逻辑思维可使表达清晰、明确、井然有序。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学会打腹稿、列提纲, 要想清楚再写。小学生的想象往往新颖又奇特,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可使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物, 不空洞, 而且可以使语言形象、鲜明、生动。通过续写、看图作文、畅想未来的方式来训练, 可为学生提供展翅高飞的想象的空间。写出的文章才有新意。

三、文章不是无情物———抒真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深, 才能文美, 才能打动人。而农村小学生为了应付考试, 习作中出现了模式化的内容, 甚至说假话、编空话、讲套话, 失去了童真。

在习作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写真实为主, 写出童心童趣。小学生情感的表露往往很直接, 只要找准支点, 提供空间, 就不难写出有新意的习作。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 丰富他们的生活, 发现生活的真、善、美, 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写明白, 写通顺, 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的生活越是多姿多彩, 他们的体验就越深刻, 越独特。习作自然就具有真情实感。

四、绝知此事要躬行———多练习

能否运用书面语言确切地描述事件, 描绘事物, 是一篇习作成功优劣的关键。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写东西就得运用语言。语言运用得好不好, 在于得到的语言知识确切不确切, 在于能不能把语言知识化为习惯, 经常实践。”

1. 仿写

仿写是让学生通过范例学习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 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 提高写作能力。如:《烟台的海》一文, 课文以“总———分———总”的行文结构, 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教师可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指导他们仔细观察校园内的一处景物, 把握它四季的特点, 按“总———分———总”的结构写下来, 写时把人物的活动加进去。这样以仿促写, 推动学生向独立作文过渡。仿写要有创造性, 防止学生机械地模仿, 陷入照搬, 甚至抄袭的怪圈。

2. 多练笔

多练笔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最好是结合课文的小练笔。如:学习了《莫泊桑拜师》一文, 教师指导学生要从莫泊桑与福楼拜的对话中受到启发, 结合平时观察的一处过往的行人和车辆的特点, 写一段话。这样, 就能在平时的阅读课上做到读写结合, 循序渐进地提高习作水平。

五、文章不厌百回改———多修改

修改的过程, 是一个改正文章毛病的过程, 也是表达不断完善的过程。而小学生最容易忽视此环节。此时, 教师的指导修改就显得很重要。对于学生习作中精彩的、生动的语言表达, 要给予肯定。同时, 要指出习作中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问题所在, 指导学生怎样修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要学会修改, 努力自行修改。除了修改问题所在, 还要从修饰语句着眼, 多运用一些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使习作具体生动。在平时, 要让学生养成自改的习惯, 把提高自改的能力放到首位。让学生在每一次的写与改的实践中, 领悟作文之道, 达到自觉的境界, 并转化为能力。

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是朝夕之功, 需要经过几年的训练, 使之养成习惯, 日久天长, 才能写出好文章。

小学生习作讲评初探 篇3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讲评

作文教学是综合检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教师讲评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作文讲评课就像一面“镜子”,让学生看到自己作文的优劣得失;作文讲评课又像一座“加油站”,给学生补充向前行进的作文“能源”;作文讲评课还像一座“桥梁”,使学生到达较为理想的作文境地。因此,讲评是作文教学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认真抓好讲评这一环节,努力提高讲评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才能上好作文讲评课呢?

一、准确地把握作文情况

进行作文讲评课前对作文的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楚地了解是上了一堂作文讲评课的关键。由于作文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学习内容,再加上每次作文难易程度的不同,作文内容是否和学生的生活贴近以及学生的作文水平等因素,每次作文都不是保持在一定水平不变的。可能有些时候成功些,而有些时候写得稍微差一些。至于成功在什么地方,又失败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这样等,老师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才行,这也算得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吧。所以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随时记下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以便有目的地进行讲评。

二、在很多情况下,一次作文的重点与难点是相通的

即重点是难点,难点也是重点。但它们又不是完全相同的。往往重点是一篇作文的关键之处,如果缺少了它或者没有把它写好,那整篇作文就犹如无主的筵席,其它部分写得再好那也是无济于事的。找准了重点,事半功倍;找错了重点,那恐怕连事倍功半的效果都达不到了。那如何确定作文讲评的重点呢?作文讲评的重点,应该是写好这次作文的关键,也即作文写什么的问题。把难点确定为如何写好这个核心,也就是如何写的问题。这就涉及到遣词造句、修辞的运用、写作顺序的按捺,细节描写以及过渡照应等涉及的范围很大。由于学生水平和教学时间的限制,我们往往不可能面面俱到。于是我们可以在其中再次确定,根据批改作文时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再次确立小的重点与难点,那么讲评课便成功了一半了。例如在讲评习作“观察事物”时,我让学生事先泡黄豆,观察黄豆的变化,写观察日记,最后整理成作文,批改时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观察到黄豆的变化,但没有把变化写具体,只写出了“黄豆发出小芽”,没有写出小芽的颜色、形状、长短、粗细等,那么“如何把观察到的事物写具体”就成了讲评时的重点。又如批改习作“导游词”时,发现很多学生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能按照导游词的一般写法去写,开头介绍我们本次要去的地方以及介绍自己是本次旅游的小导游,结尾时请大家注意安全,注意环保等。但是中间部分就没有注意作为导游要和游客互动,要带领游客参观景点,而把自己置身世外,直接抄写自己查来的关于世界遗产的资料,这样讲评时就把怎样在中间部分添加内容,把自己作为小导游融入其中,带领大家参观景点作为讲评的重点。

三、选择范文

既然是作文讲评课,那自然离不开好的作文了。如何选择讲评课所需的范文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条原则可以参考:

(1)宜少不宜多。由于教学时间和学生注意力保持的限制,所选范文宜少不宜多。多了,会使学生厌烦;但是少了,又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所以,选择范文篇数应适当。

(2)优劣兼收。作文讲评,不只是讲如何写好作文,更要指出学生作文时易出的赞美。让学生懂得如何写不好要比一味地讲怎样写好效果会更深广。这样学生才能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两相对比,才会使学生学得真正的写作知识。

(3)可整可散。选择范文,并不一定非用全篇(特别优秀的除外)不可。应该选择那些最具特点的,也许只是一个精彩的句子,也许是一个成功的片段,也许是最失败的一个地方,这样会给学生留下鲜明而深刻的,收到的效果也会更明显。例如在习作“写熟悉的小动物”中,有的同学对小动物外貌描写很好,如“二姑家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它一张可爱的小脸蛋上长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它的鼻孔也圆圆的,嗅觉可灵敏了,只要一闻到鱼腥味,那张小嘴就馋得口水直流。它的嘴边还有几根长长地胡须,是用来测量洞口的宽度的,只要洞口的宽度和胡须的长度相等,那么小猫就可以通过。小猫的两只耳朵像三角形,只要一碰,它们就抖一下,可爱极了。”在讲评时,就可以把这段外貌描写当成范文片段,引导学生学习外貌的写法。

四、讲评时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作文讲评需要讲艺术。讲评作文,不是批评作文,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在讲评时,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习作中的不妥之处,提出意见要亲切、温和。对于一些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尤其要注意鼓励。在讲评这些学生的作文时,教师要用“放大镜”找优点,从“差”中求优,发现他们的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变“怕作文”为“爱作文”。

五、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发现因为学生语言贫乏,不能把观察到、体验到的内容准确表达出来,致使习作枯燥无味,所以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书、网络、词典等课程资料加强语言积累,利用晨读或阅读课时间引导学生阅读名篇佳作,积累好词佳句,引导学生把积累的好词佳句应用于自己的作文中。

六、相信学生,让学生互评作文

互评不仅可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而且还会使他们从不同的文章中汲取精华,从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同学的建议比老师的评语更直观,更易使学生接受。所以我还在班级尝试着进行了一次学生互评作文的实践活动,习作的内容是编写童话,因为是中级的孩子,要求不能太高,所以我们本着童话是给孩子们看的,只要孩子们能看懂并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是好童话的原则,让学生互相评价,有的孩子在批改时写下了“字迹工整干净,编写的童话揭示了一定的道理,而且写出了各种各样任务的心理变化,但错字较多,请改正。”还有的孩子写下了“这个故事很引人入胜,很仔细地写出了小猴子的冒险精神,只是故事编写的有些不完整,下次要再加油。”等,透过孩子们的评语,我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会欣赏别人了,也会委婉的指出别人的不足,这不正是我想要达到的教育效果吗?

七、展示优秀习作,提高写作兴趣

课题研究进行了一段时间以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给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创造成功的机会,我在班级的墙壁上建造一面“习作墙”,学生可以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写得认真或者有进步的习作贴到“习作墙”上去,供大家展阅、欣赏。另外我还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作文抄写在作文纸上,每个班级装订成一本作文集锦,在班级和年组内轮流展示,这样不仅仅展示了习作,更是为学生提供了自由交流的平台,并以此给了他们鼓励和信心。

读后感习作讲评 篇4

——《读后感》讲评教案

讲评目的:

1、充分肯定学生的习作,采用多种方式给予赏识,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2、在评价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和评价。

3、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顾本次习作要求。习作:

同学们,上周我们的作文任务是选取自己最喜欢的课文,认真重读后写一篇读后感。老师作了批改。今天我们对本次习作进行讲评。(板书:讲评《读后感》)

二、回顾习作要求并分析

1、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习作要求,(出示投影)请大家齐读。从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中选取一篇你最喜欢的文章,认真重读几遍,写一篇读后感,也可以选一篇你曾读过的最喜欢的文章,注意写出你读后真实的体会和感想。

2、习作要求告诉了我们哪些写好本次作文的信息呢?

(1)必须是最喜欢的,为什么选最喜欢的?(最喜欢的印象深,感受深。)(2)必须是写出真实的体会、感想,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3、写一篇读后感,应当怎样处理“读”和“感”的关系呢? 学生:简单概括原文主要内容,重点写感想。老师:总结概括,(板书)读为基础,感为重点,读后感的两种基本写法是什么?(板书)先读后感,读感交替。

二、总结本次学生习作情况。习作优点:

从批阅本次作文来看,大多数同学能紧紧围绕习作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在认真复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写出了自己真实的体会和感想。让我们通过欣赏佳作,病文会诊,“开处方”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大家愿意吗?

习作不足:

(1)、个别同学的作文内容空洞、乏味,不具体。把读后感写成读后抄,抄写的原文内容太多。或是有隔靴搔痒之感,缺乏点睛之笔。

(2)、抄袭别人的作文。写完不认真修改,出现错别字、丢字、添字、句子不通顺等不当之处。

三、点播厅——赏一赏

出示学生本次优秀习作的精彩题目,点播、赏析文章。

四、展示台——品一品

学生在小组展示诵读自己习作的精彩片断,并互相品读,然后小组推荐一段,全班交流。

五、诊疗室——评一评

出示病文,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指出病因并提出修改建议。

六、自助餐——改一改

学生先自读自改,如找不出问题,可请别人提建议,最后自己再修改。全班交流。

七、总结激励。

读《詹天佑》有感

那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又一次打开语文课本,仔细地阅读了《詹天佑》这篇课文。

在课文中,我们看到了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要挟,以及那种强烈的爱国精神。我们还从詹天佑带领工人修建铁路的整个过程中,看到了他的工作能力。读完这篇文章,我体会最深的是詹天佑对工作的严谨态度。他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读到这儿,我不禁为詹天佑一丝不苟得精神而感到钦佩。同时,也为自己的马虎而感到羞愧。

因为我是一个出个名的“马虎小子”,语文中经常会出现类似把汉字“休”写成“体”,把“毅力”写成“毅立”这样的错误;数学中也会把36个桃子数成了35个,把200:60算成了20:3„„“粗心大意”就好像是一顶帽子永远戴在我的头上,又好像是与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大概”和“差不多”就是我在数学方面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词语了。

记得以前,我经常是做完一份试卷不检查就直接交卷,得不得一百分,要么靠自己的运气好没有把题目做错,要么靠老师改卷时看走眼没有发现我出的错,我从来不认为“分数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等老师批改完,把试卷发下来讲评时,我经常会后悔连天:埋怨自己怎么没有好好省题,理解错了;或者埋怨自己计算错了,甚至埋怨自己怎么会把题目中的数字抄错„„真可谓五花八门,漏洞百出。

通过这一课,我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要细心,这是做事情的态度它能决定这件事情能否完美。

小学书信习作教学初探(修改1) 篇5

绍兴县实验小学新校区蒋南

摘要:书信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在现代社会随着各种通讯工具的深入家庭,小学生已经不会写信了。但是,它表情达意的细腻性,叙事论理的充分性以及展现作者思想的个性的真实性,依然是其他通讯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书信不仅可以作为信息交流所用,同时写好一封信也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古今中外,不少文人墨客都通过书信向世人展示了其斐然的文采。所以,让学生进行书信习作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让学生了解书信的特征,指导他们掌握书信的固定格式和书写的礼节,最终来加强书信习作练习。练习中,要注意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教师再加以适当适度的指导,做到评改结合,让学生学会真正写好一封信。本文综合这几个方面,来对小学书信习作教学做一点探析。

关键词:小学生书信习作教学探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文作为习作训练的一项内容自三年级起为小学生所接触。其中书信在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的第七册第七单元中。它可以是“给同辈写信”、“给长辈写信”、“回信”等。虽然说在通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书信已经远不如在古代时那么受人欢迎了,但书信仍然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工具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可是,如何才算是真正的写好了一封信呢?

1.小学生书信习作存在的问题

1.1社会因素导致的格式不规范

在通讯技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电脑、电话、电视走进了千家万户,有什么事情只需一个电话,一个短信或一封邮件。书信正慢慢退出人们的生活舞台,“家书抵万金”的场景已成遥远历史。有报道称邮政局的工作人员在对信件进行整理过程中发现,有个信封的收件人一栏直接写上了“妈妈收”。工作人员说:“现在的孩子很少写信了,因此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封信肯定是个小学生写的。”在这些信件当中,除了有收信人姓名不详的信件外,还存在一些使用铅笔填写信封内容的情况,这样导致了字迹模糊、无法识别;此外,还有一些地址写得不详,一些家庭没有设立接收信件的邮箱等问题,这些情况都给邮政部门投递信件带来许多不便。小学生失去了接触书信的机会,自然写不出格式正确的书信。

1.2学校教学因素引起的不重视

受着各种新教学理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新概念作文教学,却忽视了有传统底蕴的书信习作教学。个别老师连自己都不清楚写信到底有怎样的格式与要求,只教会学生一个写信的模子,却不分析针对不同的信件内容与措辞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的不重视也导致了学生的写信的不规范,对于书信文化知之很少,不少学生连书信格式、邮政编码、住址、姓名书写等常识都不会。

2.书信习作的重要性

书信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在现代社会书信对于人际交往似乎已经不重要了,但是,它表情达意的细腻性,叙事论理的充分性以及展现作者思想的个性的真实性,依然是其他通讯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书信和日记一样属于私人写作,在严格意义上讲,它不是“文学作品”。但书信写作内容丰富,形式自由,风格独特,而且

最能体现作者的个性情怀。古今中外许多名家大师的书信,或叙事,或抒情,或体物,或论理,往往词达意足,情真意切,一封书信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因而,可以说书信既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实用文体,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书信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有其特有的内蕴。

3.书信习作的指导策略

3.1了解书信的特征

通过让学生了解书信的特性,让他们能乐意来写一封信,而不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能用于平时生活中。

3.1.1了解写作目的的明确性

书信是私人性质的写作,是写作者与他人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应酬往来的重要途径。由于其交际工具的实用性,决定了写作目的的明确性。书信的作者常常从一定的交际需要出发,与收信人直面对话倾心交谈,或探讨问题,表明观点;或叙述见闻,抒发情感;或阐明道理,教育指导;也可以家长里短,嘘寒问暖。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书信形式得以传递交流和表达,从而达到书信写作的实用目的。

3.1.2了解写作情境的自由性

书信不同于日记的独语,至少是写给第二个人看的,是一种指向对方的写作,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所有语言表达形式中最随意、最坦诚的。

在内容和形式上,书信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刘衍文先生在《现代作家书信集珍》序言中将书信内容分为论学、论文、交际、性情和情书五大类。加上最常见的家书,足以看出书信内容的丰富广泛。书信形式自由灵活,问题不限,长短不拘,尽可随意挥写。

在艺术风格上,书信更是自由随意。在情感表达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自然率真。周作人说过“日记与尺牍是文学中特别有趣味的东西,因为比别的文章鲜明的表出作者的个性,诗文小说戏曲都是做给第三者看的,所以艺术虽然更加精练,也就多有一种做作的痕迹。信札是写给第二个人,日记则给自己看的(写了日记预备将来石印出书的算作例外),自然是更真实更天然的了。”

从写作过程来看,书信写作完全是在一种自由状态下的自由穿凿,作者的情感体验,个性风格,对问题的选择,语言的遣使,无不是在一处轻松自由的心境中展现出来的,而这正是写作追求的至高境界。

3.1.3了解写作对象的显在性

这里说的写作对象,是指收信人,即书信的读者,书信的读者对象是显在的、具体的。就写作者来说,由于书信读者的显在性,作者的写作活动与读者关系极为密切,既受制于对方,又依附于对方,所以作者要选择最恰当的方式予以传递。

当然在书信写作中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就是书信中的礼节。书信具有告知性、礼节性等特点。礼节性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要求,在书信往来中尤其重要。因为口头表达和面对面交流时,礼节的实现可以是语言和行为举止的结合,而书信则只能依靠语言实现礼节。

3.2指导书信的固定格式以及信封书写的礼节

书信有固定的格式和写法,一般由称呼、正文、署名和日期四个部分组成。此外,信封书写的礼节也是不容忽视的,书信礼节贯穿在书信的各个部分。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各部分的格式和礼节,才能写出一封规范的信。

3.2.1指导称谓的礼节

称谓,是寄信人对受信人的称呼,它表示双方的关系,在信第一行起首的位置书写,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是自己要说的话。我国习俗素来重视人伦、名分,所以,在交际活动中应该特别重视称谓妥当,写信时尤其如此。笺文中的称谓包括名字(或号)、公职位、私关系(包括血统关系及亲戚关系)、尊词等等。书信中的称呼应根据写信人和收信人的关系来定,收信人如果是自己关系密切的长辈话,可以只写称呼,省略姓名,如果是关系不是很亲密的长辈,但又为了表示跟其他人有所区别,可以在称谓前面加上对方的名字,如“梧俊叔叔”。给平辈写信,两者关系如果十分密切,可以只写称呼,如“哥哥”;相互比较熟悉的,可以不用称呼,只写名字,如“林芳”、“国生”;也可以在称呼前加上名字,如“小龙哥哥”。关系不密切的,一般把姓名写全,再加上“先生”,显得庄重些。另外,根据收信人身份、职业的不同,称呼也可以不同,称老师、师傅、先生、女士、同学、同志,各需有别。年老位尊者,可以称某某老,对年纪小而且关系亲切的,可称小弟小妹之类。用“张教授”、“王大夫”等职务作称呼,也是很庄重得体的。

3.2.2指导书信正文的礼节

正文是一封信的具体内容,是书信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问候语、缘起语、主体文和结束语。

问候语是为了表示对对方的问候与关怀,一般写在称谓的下一行,在信正文的开头,最通用也是最常用、简洁的问候语是“你好”,也有比较长的问候语,如果问候语长那是写信的人确实有话要说,只有关系密切的人才会有很多的问候,问候语简短常常是一种客套。问候语单独占一行,显示出特别与重要,情到理周。

缘起语一般接在问候语的下一行,用以说明写这封信的原因或目的,从而来引出这封信的主要内容。但它不是非写不可的,只是有了缘起语,就如同写文章有过渡一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会让信的行文会显得自然而顺理成章。如“你的来信早已收到,只是最近一直有事耽搁,还请见谅。关于你在信里提到的疑问,我在下面会做详细解答。”书信的主要内容就是主体文了,根据自己写信的内容可以分层次来写。如果要写的内容较多,就应该按照主次,详略得当,逐一说清楚,也可以把不同的意思分段写。如果写的是回信,就应该针对信中提出的问题或要求办的事情逐一回答,做到段落分明,条理清楚。

结束语是正文的煞尾,可以用几句总结语来结束全文,也可以用与内容无关的一两句话收尾,如“写长了,有机会再谈。”

3.2.3指导祝颂语的礼节

祝颂语也叫致敬语,它分为“请侯语”和“安好语”两部分.

“此致”、“敬祝”是常见的请候语,直接连接在结束语之后或者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安好语就接在请候语的后面,常用的安好语有 “敬礼”、“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等。安好语应该另起一行顶格写,请候语与安好语之间是不能加标点符号的。

3.2.4指导署名、启告语与日期的礼节

一封信写好之后,要在信末写明自己的身份、姓名,还应加上启告语,它是在信末尾署名之后的谦辞。简单的启告词有“启”“上”等。“启”在这里是说的意思,表示上面的文字是某某写的。在现在我们的日常写信中,启告语已经不占不可或缺的地位了。在信末署名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同收信人的关系。关系不太密切的就写全姓名,关系密切的,就去掉姓或者只写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完整的署名应该是姓名前有修饰语,后面有启告语,如“您的学生XXX敬启”。

署名写祝颂语后,在信的右下角,日期是信的最后,写在署名的下一行,并与之相对齐。

3.2.5指导信封书写的礼节

信封上要写的内容有:收寄双方的邮政编码、收寄双方的地址和收寄双方的姓名。收信人的姓名后要写启封语,简洁的启封语单写一个“启”或“收”字,信封书写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对收信人的称呼要按邮递员的口吻,信封上的称呼是给邮递员收发或者是转交者使用的,如果用发信人的口吻来书写信封上的称呼,对邮递员(转交者)都是不怎么礼貌的。应该选择用大家都可以使用的称呼,如先生、女士、同志等,而不要写成如“某某叔叔”收之类。

二、我国邮政部门规定使用横式信封,左上角写收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上面写收信人的详细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要写得大些。下面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右下脚写寄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右上角帖邮票。

知道了书信中的基本礼节,对初学写信的人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小学生,更应该注意写信的规范。

3.3加强书信习作练习

在了解了书信了的特征与格式后,开始让学生尝试来写一封信,教的时候我做到抓住以下几点:

3.3.1写自己身边有真实体验的书信内容

就跟小学生写作文一样,最忌讳空口说白话,写出来的没有一句是自己心里面真正想的,纯属人云亦云。现在各式各样的作文参考书,多种多样的网上资料,老师知识面再广,也不免有疏忽之处。所以给学生布置写作内容的时候,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且是能给他们很深感触的,这样不但学生不会觉得无话可说,而且也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比方说给自己的同辈写信,在我们学校,三年级会从新分班,也会有插班生。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材料来进行“给同辈写信”的书信教学。给曾经的同学写写近况,写写彼此美好的祝愿,让他们写出自己想说的,才能让他们有兴趣来学着写好一封信。又如写一封感谢信,也有很好的写作契机。由于我们学校是由一位老板独资建成的。他曾经是南屏学子,目睹自己母校的破败不堪,为了回报母校,也为了造福后代,慷慨解囊,给了南屏再次腾飞的机会。学生对于这位给了自己那么好的学习条件的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3.3.2给学生适当、适度的指导

人都需要倾诉,当自己有话要说,我们可以选择把它说出来,也可以选择把它写下来。而且有些话不易于表达,这时就更需要用笔和纸把它写下来。

书信习作教学分四个阶段依次出现在浙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的第七册、第八册、第十册和第十二册中,它们分别是“给同辈写信”、“给长辈写信”、“回信”、“写感谢信”。

在进行给同辈写信的习作教学时,考虑到这个是学生觉得最有话可说的主题。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写。写信对象可以是自己曾经的同学,可以给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是没有见过面的朋友,他们可以畅所欲言。教师只要给学生多加以写信格式规范上的指导即可。

在进行给长辈写信的习作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措辞上的指导。首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写作对象。不管是父母,或是爷爷奶奶一辈,写信是为了要给长辈提意见,或是说心里话,或是感谢他们的养育,都要注意遣词造句上的得体。和同辈写信可以不乏调侃与幽默,但是长辈就不同了。写信的时候少不了要用到敬语,如“您”;跟长辈有什么想法要沟通,也尽量要选择婉转的语气,而不能是命令式的。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历来重视身份和礼节,所以写信时用语的得体与否不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

在回信的指导上强调了要注意突出与自己主动给别人写信的区别。先要认真阅读对方的来信,确定对方有什么问题需要你解答或是有什么事情需要你的帮忙。然后在回信的时候,根据对方的信件内容,有条理地来展开叙述,做到思路明确,详略得当。这样就能给对方很好的答复。

小学应用文体教学,书信习作占有相对重要的地位。书信写作有其特别的内蕴,也有别于其他应用文写作,有着特殊的礼节。通过对书信内蕴的分析,以及对书信书写礼节的阐述,结合实际书信的修改评议,让学生在了解书信习作价值的基础上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同时,也没有忽略选择学生有真是情感体验的内容。这样,学生有兴趣了,觉得有话可写了,自然能够带着愉快的心情来接受书信习作的规范格式,更能够在实际评改的过程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写作》【J】,2003年第1期,第30页.[2]《写作》【J】,2003年第5期,第20页.[3]《应用写作》【J】,2005年第4期,第33页

[4]《应用写作》【J】,2005年第5期,第50页

[5]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Z】第七册,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6]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Z】第十二册,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开小差》习作讲评课实录 篇6

《开小差》习作讲评课实录

作者/管建刚 [教学年级] 五年级

(一)

师:这次的作文,是写一次“开小差”(师板书)。同学们有过开小差的经历吗?

生:有。

师:回答那么响亮、整齐,真好,大家都很正常。会开小差的是人,不开小差的,要么是神,要么是死人。(生大笑)请看――

(出示各种开小差的图片)

师:小差,是一上课就会“开”的吗?

生:不是。刚上课时人是清醒的,后来才会迷糊了。

(师板书:清醒,不开小差)

师:开小差,会告一段落吗?会醒过来吗?

生:会。

师:没错!醒不过来,那麻炳就大了。(板书:醒过来,不开小差)

(二)

师:“开小差”一般都会有三个环节,从清醒的“不开小差”到“开小差”,有一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会有怎样的感觉?

生:迷迷糊糊的;发呆;呆呆地……

师:别小看了这个地方,写作文,要能将“迷糊”“发呆”的感觉,用清晰的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本领。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具有这个本领,请看――

(出示)上英语课了,我用手托着下巴,装做沉思的样子听老师讲课。听着听着,我的心就不在教室里了,它跳出教学楼,经过广场,来到了操场上。我的思想渐渐脱离了课堂,老师的身影也慢慢模糊。

――张文韬

师:从“听着”到“开小差”,写得很清楚。

(出示)我把脑袋一耷拉,胳膊一架,迷迷糊糊地来到了硕果累累、生机勃勃的果园里,开始这梦境般的旅途。

――王家怡

(生齐读)

师:“脑袋一耷拉,胳膊一架”,这几个字,不要小看,过渡如此自然、妥帖。

(出示)渐渐地,我的视线变得模糊起来,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很安静,隐约中,似乎有一阵悦耳的钢琴声在我的耳边响起。眼前又好像出现了一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还有一阵阵清香随风飘荡,许多蝴蝶随着音乐声在油菜花上翻飞起舞,太美了。

――马天睿

(生齐读)

师:这段中哪句是“过渡”?

生:第1句。

师:对。这句话,过渡得多么自然。这是写“迷糊”的感觉的,也有写“发呆”的,请看――

(出示)慢慢地,慢慢地,我的心已跑到香港迪士尼乐园了。慢慢地,我的眼神变得呆滞,眼前的`一切变得模糊了,同学们欢快的笑声也在我的耳边悄悄远去……――张心雨

师:发呆,往往和“模糊”连在一起的。

师:很多同学都写到,开小差的时候,眼神发呆。开小差,就是这个神态。因此,老师在前面一看到发呆的表情,就明白谁开小差了。发呆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呢?请看――

(出示小猫、小狗发呆的图片)

(三)

师:你一般是怎么从“开小差”里醒过来的?

生:老师点了我的名;同桌拍了我一下;下课铃响了……

师:这小差开的,一节课都上完了。我们班有的同学是被“拧”醒的,请看――

(出示)我坐在凳子上,马上就要“起飞”的时候,突然,一阵强烈的疼痛感让我回到现实中。原来,同桌在拧我呢,低头一看,胳膊竟然青了一块。

――张心雨

(生笑)

师:也有被一只猪气醒的,(师出示一只卡通猪,生笑)请看――

(出示)突然,同桌张文迪碰了我一下,只见他拿着一张纸,上面画了一头猪,右边写着“凌贝宁”三个大字……

――凌贝宁

师:最常见的是喊醒的。

(出示)

1.也许是英语老师看到了我那痴呆的表情,点了我的名字,让我起来回答问题……

2.突然耳边传来一个声音:“罗怡涵,你上来写这道题!”我一下子醒了过来……

(生齐读)

师:这两句话,一种没写出喊的话,一种写了出来,你支持哪一种?

(几乎所有学生都表示支持第2种)

师:你们的感觉非常好,这里就是要像罗怡涵那样,写出“说的话”。这句话,是人从“开小差”到“醒过”的转折点,不能模糊。

(生齐读罗怡涵的话)

师:可惜,不少同学写到这里,都没有写出“说的话”。

(此处略去指导学生如何写“说话句”)

师:一句话一般由提示语和说的话两部分组成,而这两部分的搭配,一般有三种:提示语在前,还有――

生: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在中间。

师:罗怡涵写的那句话是提示语在前,也可以提示语在后,请看――

(出示)

1.突然耳边传来一个声音:“罗怡涵,你上来写这道题!”我一下子醒了过来。

2.“罗怡涵,你上来写这道题!”耳边突然传来一个声音,我一下子醒了过来。

师:请默读这两句话,你认为这里的提示语放在哪里更恰当?

生:后边。

师:为什么放后边好?

(生面露难色,有人回答靠感觉。)

师:写作文,很多时候要靠感觉,你的感觉正确,已经很不简单了。

生:当时是在“开小差”,老师“说的话”放前面,更符合当时的情况。有的时候,听到喊声,还不知道是谁喊的呢。

师:提示语在前,还是在后,不一样。这次的作文里,大多数同学写的是――

(出示)

1.我玩得正津津有味,谁知,老师大声说:“孙玮嘉,你来回答这道题。”

2.就在这时,老师猛地叫了一声:“杨毓睿,站起来回答我的问题。”我猛然间清醒了起来。

师:谁来改第一句?

生:“孙玮嘉,你来回答这道题。”我正玩得津津有味,谁知,老师大声说。

师:好像有点不通顺,不能完全照搬,还要有点变化。

生:“孙玮嘉,你来回答这道题。”我正玩得津津有味,突然听到老师大声叫我。

师:对,这么改就顺了。第二句,谁来改?

生:“杨毓睿,站起来回答我的问题。”就在这时,现实中的老师猛地叫了我,我猛然间清醒了起来。

师:同学们,你知道要怎么去改作文了吧?

生:从“不开小差”到“开小差”,要注意写好过渡,写好“迷糊”“发呆”。

生:从“开小差”,到“醒过来”,要注意过渡。若是喊醒的,要用提示语在前的说话句。

(四)

师:这次的作文,有三个环节,请读板书――

生:醒着,不开小差;开小差;醒过来,不开小差。

师:哪个环节是重点?

生:第二个,开小差。

师:开小差,都干什么去了?

生:玩游戏、踢足球、看电视、看电影、出去旅游……

师:你的身体出去了吗?

生:没有。

师;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你的――

生:心里。

师:(板书“心里的想法”)符凯文就很会捕捉心里的想法,符凯文请你朗读自己的这段话――

(出示)在CF的战场上,进入的是爆破模式新年广场。“哒”的一声枪响,我手里拿着M4A1-紫罗兰,冲到了最前面。只听‘啪’的一声枪响,我干净利落地干掉了一个敌人,还有五个敌人呢!怎么办?我便小心翼翼摸索着前进,这时,队友们也陆续干掉了几个敌人。再干掉最后一个敌人,我们就胜利了。俗话说,大意失荆州,我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师:李柯凡比符凯文更厉害,心里想的,捕捉得更细。李柯凡,你来读――

(出示)不知不觉中,老师的声音渐渐模糊,我慢慢被带到一个奇妙的世界……开始漂流了,我们的汽船上装了8个瓢,而且还是自动的,想泼谁就泼谁;还配有6个水炮,有一个保护膜,只要对方用水泼我们,就会反弹给他们。一场激烈的水战开始了,我们用8个瓢一直努力划船,边划边用水炮对我们旁边“不顺眼”的船开始攻击。在我们的水炮的攻击下,他们也只能乖乖地逃跑。我们顺势追赶,我喊到“泼”!同时用8个瓢争先恐后地向他们泼水,把他们泼得像落汤鸡似的,夹着尾巴逃跑得更快了。

师:也有不少同学,他心里的想法,写得很粗糙――

(出示)我经常在上课或写作业时开小差,比如有次我在语文课上写课堂作业,不知怎么的,我就开起了小差。只见我手托着下巴,傻傻地半张着嘴,眼睛无目的地看着。我正在幻想着课外书、游戏中的场景,过了一会儿老师回来了……

生:课外书写了什么,游戏有什么场景,没有具体写出来。

师:都写出来,那就从粗糙变成了细致。究竟什么叫“粗糙”,什么叫“细致”,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请你猜个字谜:一字十八口(打一宇)

生:(略想)是“杏”。

师:对。刚才你猜的时候,心里有一个想的过程吗?(有)有个同学写猜字的心里想法,五个字――我一猜是杏。这样写,就叫粗糙。粗糙在哪里?

生:怎么猜的,没有写出来。

师:你是怎么猜的?

生:“十”和“八”合起来是一个“木”,“木”和“口”加起来就是“杏”。

师:这样写,比那位同学有点进步,但是,还称不上细致。谁说“十”和“八”放一起就是一个“木”?

(师在黑板上写了个“十”,在“十”的左上方写了一撇,右上方写了一捺。)

生:不是这样的。应该是在“十”的左下方写了一撇,右下方写了一捺。

师:猜出来的同学,一定都是这么想的。写的时候往往会遗忘,那也是不细致。

(出示)一个字,十、八、口。“十”和“八”加一起,“八”的一撇,放“十”的左下方;“八”的一捺,放“十”的右下方,组成一个“木”字。

(生读)

师:谁说“木”和“口”加一起就是“杏”?

(师板书“呆”“困”)

生:我是把“木”放上面,正下方写一个“口”。

(出示)“木”和“口”放一起。“木”在上,“口”在下,一个“杏”,“杏花”的“杏”。

(生读)

师: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吗?前面有没有猜错的?

生:开始我真的去想很多的“口”,后来马上醒悟过来,这样猜不对。

师:我们班有个学生也这样写――十八个“口”,叠在一起,左边三个,右边三个,上面三个,下面三个,中间三个,还多三个呀。不对不对,这样猜肯定不对。(将三段话放在一起出示)

一个字十八口,十八个“口”,叠在一起,左边三个,右边三个,上面三个,下面三个,中间三个,还多三个呀。不对不对,这样猜肯定不对。一个字,十、八、口。“十”和“八”加一起,“八”的一撇,放“十”的左下方;“八”的一捺,放“十”的右下方,一个“木”字。“木”和“口”放一起。“木”在上,“口”在下,一个“杏”,“杏花”的“杏”。

(生朗读)

师:这样写就是“细致”了。现在,修改自己的习作的话,你又学到了什么?

生:看自己开小差时的心里想法,有没有细致地写出来。如果是粗糙的,就要改细致。

(五)

师:其实,心里有想法,不只是开小差的时候有。开小差前,也有;开小差后,还有。人心里的想法每时每刻都有。

(师做了三个动作――拿起一个同学的文具盒,亲了一口;现场做俯卧撑;脱下自己的外套。)

师:看了老师举动,有没有想法?

生:有。

师:写作文,不仅要学会写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还要学会细致地捕捉自己心里想到的。这样,你的作文就有了两个世界,外面看到听到的世界,里面想到的世界,你的作文自然比别人的厉害!

小学习作教学策略初探 篇7

一、阅读教学注重积累, 明晰写作方向

教材中的课文语言典范、思想积极, 是供学生阅读、积累的优秀材料。这个过程如果教师能将以前的“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 让学生对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品读、感悟, 对词语、格言、警句、古诗主动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从中感受到语言艺术的美, 他们就会产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赞赏之情。教师趁机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写作艺术、观察的方式, 此刻抽象的写作知识借助语言材料变得有血有肉, 学生就更乐于学习, 并渴望自己也能将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优美地表达出来。他们也就会主动观察、体验周围的一切人和事, 自觉地做生活的有心人。课后, 教师再给学生提供练笔机会, 引导他们模仿语言文字材料的表达方式和写作艺术, 将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真实地写出来。学生就养成了观察事物的习惯, 提高了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还为作文教学奠定基础。

二、习作教学注重互动, 激活写作欲望

作文教学是否成功, 关键在于是否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 孩子是否有话可说, 有东西可写。学生学习了每组课文, 经历了多次练笔之后, 他们都具备了一定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因此, 习作课上教师只需根据练笔的情况对写作知识作简明扼要的归纳, 让学生审清本次作文的主题, 而重心则是在互动中扩展学生的视野, 激活写作思路, 培养积极的写作态度。教学中, 教师可采用分小组形式, 让学生根据写作要求, 互相欣赏练笔的小作文, 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讨论中激活思维;或选出一至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在班上共同评点, 学生用口头修改的方式, 对词句段进行修改, 再对照经多次修改后的成果, 他们就会明白遣词造句的功夫不会白费, 主动养成修改的习惯, 提高用词用句的能力;或先组织与此次作文相关的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体验, 他们就会产生将“玩”的情景说写出来的欲望;也可与学生一起欣赏美文, 感悟美词、美句、美境, 起到熏陶迁移的作用, 唤起学生动笔的冲动。正如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 而在于激活、唤醒、鼓舞。”所以, 只有多一些活跃的交流、活动和鉴赏, 学生才会真正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三、评点习作, 注重亮点, 树立写作信心

“自信造就一个人, 自卑毁掉一个人。自信者从困难中看到希望, 自卑者从希望中看到困难。”我们可以看出自信对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可是, 学生的自信从哪儿来呢?从教师的关注、鼓励、肯定和适当的表扬中来。所以, 老师点评作文时, 应该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 哪怕只有一词一句, 甚至一个标点也要指出来, 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生就会感到成功的喜悦, 就会盼望更大的成功, 就会对修改意见呈现出积极的态度, 主动思索修改的办法。而“文章不厌百回改”的积极性也来于此。学生有好作文时, 应不吝惜地给予展示的空间。或装订成册在班上传看, 或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 或向报纸杂志投稿。学生就会得到更大的自信, 创作激情也会越来越高。

但是如果教师点评作文一味地追求如何帮学生修改作文的话, 学生就会形成马虎作文, 懒于修改的习惯。因为他们想反正会有老师改;其次还会产生自我否定意识或抵触情绪, 以为自己写不出好作文或老师不尊重他的劳动成果;另外, 压抑了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和个性特色的发挥, 不能形成“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活跃气氛。所以, 教师的点评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

四、课外注重激励, 铸造长久兴趣

古语道“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 语文教师应将引导学生读优秀的课外读物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这样做不仅为写作铺垫了厚实的语言、方法基础, 同时也是塑造完美人格, 丰富人生的一个重要渠道。

具体的引导方法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和内容, 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和兴趣的调动。如, 读书要边读边感受, 边联想, 不仅要与书中主人公共悲喜, 还要站在旁观者的立场认识、分析, 不仅要选优秀的词、句、段摘抄, 还要写出读书心得体会, 做到口到、手到、心到;或者教师经常和他们一块儿看书, 互相切磋, 针对同一篇文章交流认识看法, 在交流中学生得到成就感, 从而增强读书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开展“读书笔记展”“, 名言、警句、古诗背诵比赛”“我的读书方法介绍”“我最爱看的一部书”等活动来激励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并在写作中让学生体会“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总之, 对于习作来说, 观察是前提, 积累是基础, 材料加工是关键。学生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 就会感到生活中有作文, 学习中有作文, 从而走上一条快乐的写作之路!

参考文献

上一篇:档案管理考核细则下一篇:财务管理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