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习作教学例谈

2024-06-15

绘本习作教学例谈(精选8篇)

绘本习作教学例谈 篇1

绘本, 图文并茂, 充满情趣, 给予儿童巨大的想象空间。近几年, 绘本已逐渐成为儿童青睐的读本和教师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辅助“教本”。在我看来, 只有基于儿童学习需要的绘本阅读教学, 才是真正有益、有趣和有效的教学。本文旨在结合我的教学经历, 谈谈执教绘本《朱家故事》的实践和探索。

一、精心选择绘本内容

绘本教学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精心选择绘本内容。为此, 应注意三点。一是图画富有美感, 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二是故事内容新颖、有趣, 贴近儿童生活。三是故事主题对儿童成长起引领作用。

当前, 大部分孩子生活条件优越。为此, 我选择了安东尼·布朗以超现实手法创作的绘本《朱家故事》。故事涉及性别平等、家庭文化等主题, 文字比较简洁、情节富于想象, 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另外, 故事的图画充满趣味, 隐藏着富于变化的细节, 学生可在阅读中边寻找、边欣赏。总之, 通过故事与图画的结合, 学生能充分享受阅读绘本的乐趣。

二、科学确定教学目标

为孩子提供趣味盎然的作品, 其原则是尊重他们的阅读感受, 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给予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 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

为此, 在教学中, 我根据中年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水平, 给《朱家故事》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体验阅读乐趣, 提升对“家”的认识, 学会承担责任。二是通过“导”“猜”“说”“读”等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图文阅读,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孩子读了这个故事, 喜欢这个故事, 并乐于将自己的体会与大家交流, 那么这样的绘本阅读教学就是有效的。既提升孩子的精神境界, 又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合理采用教学策略

那么,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该如何引领孩子体验阅读的乐趣, 获得能力的提升呢?

1. 引导“猜想”, 激发兴趣

“猜想”是有情有趣的学习方法, 是有根有据的思维过程, 是有滋有味的体验过程。“猜想”不仅激发孩子的想象, 更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 教师应充分利用图画和文中的省略之处引导孩子对故事内容进行“猜想”, 以此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引发孩子的阅读期待。同时, 让孩子在教师的讲述或自己的阅读中获得印证, 从而体验阅读带来的惊喜。

例如绘本《朱家故事》的封面图是:妈妈面无表情地弯着腰, 背对脸上满是笑容的爸爸和两个孩子, 这暗示了一家的重担都压在妈妈身上。在教学时, 教师可充分利用此封面图引导孩子“猜想”故事内容,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引发他们的阅读期待。

又如在绘本《朱家故事》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们到处找不到朱太太, 壁炉架上有一封信, 朱先生打开信封, 里面有一张纸……”到此, 故事戛然而止, 教师可抓住这一契机, 让学生“猜想”:“朱太太会在信上写什么呢?”就这样, 学生尽情猜想、积极参与, 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此起彼伏。然后, 教师揭示朱太太在信中写的内容:“你是猪”, 旨在使学生在“猜想”和验证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 细心读图, 丰富想象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完整的故事。《朱家故事》的作者安东尼·布朗曾说:我画图时, 很喜欢加上一些小东西。读者看第一遍时常常会忽略它们, 但多读几遍后就会有崭新发现。所以,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细心读图, 体会图文背后的意蕴。例如可充分利用《朱家故事》中的“朱太太干家务活时”的组图, 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发表意见。事实证明, 孩子是读图的天才, 他们能够看到许多成年人看不到的东西。有的孩子说:“我发现朱太太干活时总是一个人, 弯着腰、低着头, 很孤独”;有的孩子说:“我发现看不清朱太太脸上的表情”;有的孩子说:“我发现图的颜色比较暗淡。”由此, 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对绘本故事进一步深思:“这幅图画, 作者要告诉大家什么?”

3. 联系生活, 提升认识

那么, 如何在阅读故事和互动交流中, 使学生的精神境界获得升华?例如在《朱家故事》的教学阅读分享环节, 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讨论话题: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在你们家里, 是不是也曾发生过类似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分享家庭经验好吗?你觉得朱太太的做法好吗?你觉得应该怎么完成许多的家务活呢?在一个家庭里, 每个家庭成员应该怎样做, 这家人才能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呢?

通过话题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从故事走向生活, 从他人走向自己, 从现象走向本质, 最终达到叩问心灵的目的。

绘本阅读教学有两个关键。一是基于儿童的学习需要, 精心选择读本, 科学制定目标, 多思考“教什么”。二是顺应儿童的学习规律, 合理采用教学策略, 多探讨“怎么教”。只有将这两个关键落到实处, 才能真正实现绘本阅读教学对儿童学习成长的帮助。

绘本习作教学例谈 篇2

施娟芬

摘 要:在习作教学的作前、作时和作后三个环节中,教师如果能穿插一些阅读材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还能开阔习作思路,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阅读材料中习得习作方法,有效提高习作能力。

关键词:习作教学 穿插阅读材料习作能力

穿插,原来是指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手法,具体指作者正在叙述某主要事件时,根据构思的需要,暂时中断对此事的叙述,而穿插写进另一件偶然发生的事件,插入一段之后,再对主要事件按原先的轨迹发展叙述下去。本文中的“穿插”是指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暂时中断教学主线或伴随教学主线,有意地引进与教学相关的阅读材料,来调动气氛、调整情绪、调控思维,以扩大视野、加深认知、提升能力、延伸教学、深化内容的一种教学艺术。

一、作前穿插:激发情趣,诱发动机

许多学生怕上作文课,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作文课不感兴趣,因为很多时候都是老师一厢情愿地“逼迫”学生写这个写那个,学生主观上并没有表达的欲望。在习作前,若能穿插一段合适的阅读材料,则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

一位老师在教三年级学生描写人物外貌时,上课一开始就说:“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著名的篮球运动员,猜一猜他是谁呢?”然后出示一段阅读材料让学生读一读、猜一猜。阅读材料如下:

他,是大家眼里的巨人,用“高大威猛”来形容他最适合不过了。身高两米二九的他,仿佛像根长柱子般“顶天立地”.你想要和他说话呀,一定得仰着头才行哦!听说,他四五岁的时候,身高就达到了一米二,上车就得买票呢。个高的他自然也是腿长、身长、手臂长。那长臂猿似的手臂轻轻一勾,一个漂亮的弧线球就投中了。

本来,学生面对即将开始的作文课个个愁眉苦脸,课还没上,气氛就已经很沉闷了。可是这个环节的出现,使学生的愁云顿时散去,马上投入到读一读、猜一猜的活动中去了。学生根据阅读材料很快猜出,这描写的是他们喜爱的运动员――姚明。紧接着,老师又出示了一段描写班里一名学生的下水文,同样让学生猜一猜写的是班里的哪位同学。阅读材料如下:

说起我们班的×××,用“人高马大”这个词来形容他最合适不过了。说他高,一点不假。今年才十岁的他已有一米六的个子,比我班的小个子足足高出一个半头,简直就是个“小姚明”,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已经是六年级的大哥哥了呢。他个子很高,体重也不轻。请他站上电子秤,呀,125斤啦!这可要减肥了!他头大、脸大、肚子更大。圆鼓鼓的肚子像个大西瓜,摸上去肉嘟嘟的,我班的小个子同学两只手都抱不过来呢。再看他臂粗、腰粗、腿也粗。大象腿似的粗腿走起路来,肉一抖一抖的,我真担心那肉会抖下来。

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致就更高了。老师相继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给自己或者班里的某位同学也来写一段外貌描写,然后让大家来猜一猜写的是谁。学生非常乐意地接受了。

兴趣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作。在作前穿插合适的阅读材料,能够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作文的教学活动之中。需要指出的是,穿插的阅读材料要和本次习作的内容相关联,对本次习作的写法要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二、作中穿插:赏析内容,指导写法

作文教学如果一味地理论说教,就文讲文,必将抬高习作的门槛,让学生感到作文很难。在作中指导时穿插“范文式”阅读材料,就等于在模仿与运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范文式”阅读材料不仅能让学生赏析其内容的精彩,产生习作的愿望,还能把文章写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掌握写法。在教学“人物外貌”描写时,老师用两段阅读材料激起学生习作的兴趣后,在作中指导时,请学生再读那两段阅读材料,着重学习描写人物外貌的顺序、方法。教学片段如下:

师:自由读读这两段话,它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呢?

(生读后交流,师相继引导并板书:整体→部分。)

师:先看写姚明的一段。姚明给人的整体感觉是“高大威猛”,作者主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具体写的.?

生:作者具体写了姚明的个高和手臂长。

师:再仔细读一读画线的两句话,想一想:作者又是用了哪些方法把姚明的个高和手臂长写具体的呢?

(画线的句子为:身高两米二九的他,仿佛像根长柱子般“顶天立地”.那长臂猿似的手臂轻轻一勾,一个漂亮的弧线球就投中了。)

生:作者写他的身高有两米二九。

师:这个数字就是量出来的,所以作者写姚明个高用了“量”的方法。

(师板书:量。)

生:还把他比作成长柱子一样顶天立地。

(师板书:比。)

生:把他的手臂和长臂猿比了。

师:写他手臂长时也用了“比”的方法。作者用了“量、比”的方法把姚明的个高、臂长写得很具体,这样就突出了他“高大威猛”的特点。

师:再读读第二段话,除了可以用“量”和“比”的方法,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把人物外貌的特点写具体。

(生读后交流,师相继引导并板书:称、摸、抱……)

“怎么写”是习作的一门大学问,也是初学写作的学生比较难啃的硬骨头,引导学生关注“范文式”阅读材料的言语形式,就能让他们发现其中的万千奥妙。课堂实践证明,学生通过阅读两段直接可观的材料,学到了在写人物外貌时,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描写,运用“量、比、称、摸、抱”等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这样就降低了作文难度。所以说,在学生习作中发挥“范文式”阅读材料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就有了载体。在具体的作品中做文章,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作后穿插:比照评讲,修改升格

每次习作训练中所暴露出来的、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这些问题不可能在每次讲评时都涉及到,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讲评就都能得到解决。在讲评时,可紧扣本次习作训练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穿插“问题型”阅读材料和“范文式”阅读材料,供学生在比较中诊断问题,剖析不足,探寻修改的方法,从而达到修改升格的目的。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七是写一篇体验作文,要求通过一次体验活动,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有位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个都不倒”的体验活动,指导后请学生把自己在这个活动中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针对“学生不能把感受写细腻”这个共性问题,这位老师选取了来自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型”和“范文式”两种阅读材料进行讲评,教学片段如下:

师:在这个活动中,你们都有不同的感受。在批阅时,老师发现这两位同学都是写了躺下时轻松的感受,他们分别是怎么写的呢?

(出示:1.我躺在王心悦身上,觉得轻松极了。2. 我稳稳地躺在后面同学的腿上,感觉挺轻松的,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心想:这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嘛!有什么好怕的。)

师:下面请两位同学分别读读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认真想一想:你更欣赏哪句话,为什么?

生:我更欣赏第二句,因为这句写出了“我”心里的想法,感受更具体了。

(师相继板书:心里的想法。)

生:我也欣赏第二句,因为这句还写了“我”的动作、神情,轻松的感受就更具体了。

(师相继板书:动作、神情。)

师:看来,要把一种感受写得更细腻也并不难嘛,()只要我们把自己在活动中的动作、神情、心里的想法一一写具体,这个感受就能表达得很细腻。

师:有位同学写的是自己躺下时紧张的感受,谁愿意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身子往后仰,紧张极了。)

师:下面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修改方法,把紧张的感受写得更细腻。

(生修改后交流)

师:刚才,你们添加了人物的动作、神情和心里的想法,把感受写得更细腻了。但仅是这样还不够,你们读读老师写的这段话,还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出示阅读材料:走到家门口,我往包里专门放钥匙的侧袋掏去。“哎呀!钥匙呢?”我惊叫起来,马上在包里一阵乱摸,可是把包翻了个底朝天,愣是没见到钥匙的踪影。我急出了一身汗,使劲回想着:到底把钥匙丢在哪里了?就在这时,我的手无意中碰到了衣袋。咦,口袋里硬邦邦的是什么?我赶紧掏出来一看,哈哈!钥匙!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把钥匙紧紧抓在手心里,生怕它飞了。)

生:老师写出了感受的变化。

(师板书:变化。)

师:老师发现同学感受最丰富的就在“抽凳子”这个游戏环节。从开始抽凳子到抽凳子结束,你的感受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交流)

师:你们看,抽凳子的前后,我们的感受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呢。所以,我们修改的时候,不仅要添加动作、神态、心里活动把感受写得很细腻,还要把感受的变化写出来,那就更好了。

(生修改“抽凳子”的部分,然后交流。)

师:从大家刚才互评互改的交流中,老师发现你们已经掌握了把感受写得更细腻的方法。课后,请你们用这种方法认真修改整篇文章,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得更细腻。

课堂实践证明,讲评时穿插“问题型”和“范文式”阅读材料,能为学生的习作修改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直观看到同伴的习作是怎样的?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哪些问题可以进行避免?长期如此,对他们习作水平的提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谈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的整合 篇3

人教版小学语文每册教材都有5-6次口语交际与习作内容结合比较紧密的训练内容,如果把口语交际与习作有效整合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内部结构,协同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协调、同步合作和互补,相互渗透,形成合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水平。现以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四”为例谈谈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的整合策略。

“口语交际·习作四”口语交际的主题是“珍惜资源”,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掌握的资料,就这个主题跟同学交流:可以谈谈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可以谈谈应该怎样珍惜资源;也可以谈谈生活中你是怎样珍惜资源的,或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还可以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习作要求之一是让学生针对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并向有关部门反映。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联系紧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而是要统筹安排教学课时与内容。具体实施过程可以这样安排:

一、课前准备: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关键,是课前要做一定的准备,可安排学生走一走,看一看,与社区的群众谈一谈,了解周围存在哪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经过这样的准备,学生就会有内容可说,有内容可写。

二、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身边的事例,讨论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口语交际课可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一)教师首先要唤起学生对单元课文的整体回忆,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的关系,指导学生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教师可采用谈话导入:同学们,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你们明白了哪些道理?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着“珍惜资源”这个话题来说说自己的发现,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提供课外资料,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意识到在生活中的确存在者各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环家园的不良行为,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引出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主题。教师可依次出示图片,学生自由发言。

第一组环境优美的图片。

第二组污染严重的图片。

第三组图片对比。

第四组有关环境恶化的资料。

教师小结,点出话题。

(三)分组合作,结合生活实际探讨珍惜资源的重要性。提供讨论的思路和要求,围绕“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这两个主要切入口,组织学生自由分组,展开积极讨论。如,在珍惜资源方面,可以提出:节约每一张纸,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的时候,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

教学流程如下:

1.出示小组话题。

A.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B.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资源的现象和行为?

C.怎样珍惜资源?

2.分组、明确任务。可按水、电、粮食、植物、动物等方面进行分类。

3.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四)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在集思广益中达成一致意见。同时在交流环节中老师要注意评议,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真听取各小组汇报,在比较、判断中不断完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发言学生语言是否规范、是否清楚进行适当点评。

(五)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第二轮的讨论,然后组织交流,评比“环保建议金点子”。

(六)引导学生走向生活,留意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进行提醒,从而将交际活动的成效引向深入,为习作写建议书打下基础。

这样的安排有以下几点好处:1.由本单元课文导入,从而引发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巩固了学生对倡导环保的好词好句的积累,为写建议书打下基础。2.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出示了许多环境优美的画面、污染严重的画面,通过对比,让学生们感受到保护环境迫在眉睫,丰富的内容打开了学生的记忆和思路,让学生有话可说。3.为了帮助学生理清建议书的思路,有意识的设计了“为什么要珍惜资源?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资源的现象和行为?怎样珍惜资源?介绍自己的做法或提议”等四个小组讨论问题,并分组合作,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话说。4.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说的过程中来,让学生先在组里互相说,无论内容多少都可以,只要能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就行。5.小组整理和表达好了以后,各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讲述,和下面的同学分享,同时要求台下学生认真倾听,做出较恰当、合理的评议,实现了双向互动。6.这样的口语交际课也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许多素材,学生在轻松开放、平等对话的氛围中,尝试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积极参与讨论,流露真情实感。

三、习作指导。

1.顺着口语交际的交流结果,适当向生活进行延伸而展开。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如,污水、噪音、废气、雾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餐桌上被丟弃的食物、堆积如山的一次性木筷、哗哗流淌的自来水。通过讨论,最好能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2.引导学生明确建议书应该包含的内容和必须说清的问题,先说清楚周围生活中存在的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再分析产生这方面问题的原因,然后提出解决这方面问题的建设性意见,使有关部门或个人对存在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在写的时候,可以用收集到的各种资料,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观察所得,整改建议可以分条罗列。

3.让学生明确建议书的书写格式:一般是先写标题,说明是关于什么问题的建议;再写称呼,写清楚是给谁或者哪个单位提的建议;最后写建议的具体内容,几个方面能分自然段呈现;最后在右下方写上建议人的姓名或者建议单位的名称,标明写建议书的日期。最好能有一个建议书的范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要加强习作评议,可以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读一读、评一评,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评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互相修改,并将学生修改后的建议书寄出去。老师也可以事先与相关单位进行联系,使学生的建议能发挥作用。不能为作文而作文。

例谈绘本教学中的导入设计 篇4

陶行知说过:“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 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 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所以影响幼儿阅读兴趣的主要原因是阅读的方式, 而不是阅读的量。可见如何引导幼儿去阅读绘本, 是影响幼儿阅读兴趣与语言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幼儿园中, 我们会利用绘本材料精心组织绘本教学来引导幼儿阅读绘本。而在集体绘本教学之前, 老师要进行精心的绘本教学设计, 所谓绘本教学设计则是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 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需求, 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形成教学方案。教学方案一般分为:1、导入2、品读绘本, 了解绘本主要内容3、讨论加延伸这三个大部分组成。教学设计中“导入”的意思是介入者借助一定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和带领幼儿进入活动, 让幼儿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主动而愉快地学习, 从而把带领幼儿学变成幼儿自主探索。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活动设计中一个恰到好处的“导入”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成败。在外国, 绘本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 绘本的种类、涉及的内容非常宽泛, 每一本绘本想要表达的意义各有不同, 所以绘本教学设计中导入的策略不该是固定的, 程式化的, 而应该分析绘本教学需求, 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目标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设计出具有特色、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及实际教学背景的导入策略。下面本文以几节绘本教学活动为例进行分析, 以期为广大教师在设计活动导入时提供些许借鉴。

1 经验导入

所谓经验导入就是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 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和提问等方式导入活动, 如果绘本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联, 那么采用这种经验导入, 会使幼儿产生一种很亲切的感觉, 引起幼儿的求知欲望。如在组织绘本《拉巴巴》时, 教师首先指着封面问“这是谁?在做什么?”幼儿一致回答小熊在上厕所。然后教师接着问:“你们知道该怎么拉巴巴吗?”好好说:“要先脱裤子!”;源源说:“要一感觉大便就要去坐马桶, 我上次就把粑粑弄裤子上了!”说着源源的脸都红了, 其他小朋友轰地笑开了;贝贝说:“还要擦屁股呢!可是我还不会, 每次都是妈妈帮我擦的!”布丁说:“粑粑臭死了, 我才不擦呢!”。可见, 幼儿提取了很多生活中的已有讯息, 并且一个个很踊跃地表达出来, 他们利用生活中的经验来思考该怎么上厕所, 激起了孩子心中共同的话题。这样的导入因为幼儿有丰富的经验, 自然有话可说, 并自然地联系到绘本的内容。又如我们观摩过上海特级教师蒋静老师组织的绘本教学《喜欢钟表的国王》, 蒋静老师不仅是一位教学经验相当丰富的幼教工作者, 更是一个具有独特教育思想、深厚文化底蕴的教育专家。她在活动的开始就以南京到上海路程的快慢作为导入, 与孩子们一起探讨交通工具的变化导致了路程所用时间的变化。钟表是这本绘本的主线, 如果孩子们对钟表所表达的时间不理解, 那么绘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孩子们就不能理解, 所以蒋静老师选择从孩子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 让孩子们从已有经验中感受到时间的特性, 从而为理解绘本的内容打下基础。

2 故事导入

日本久负盛名的绘本阅读的推广者松居直回忆小時候, 妈妈在睡觉前常念绘本杂志“儿童之国”的故事和诗给他听, 特別是会依照他指定的段落一再重复朗读。他喜爱听妈妈朗诵北原白秋的童谣, 童谣里的音韵, 深深吸引着他。所以他认为:绘本不是让孩子自己看的书, 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 慢慢地, 用比较戏剧化的方式, 来呈现整个作品。在我们的绘本阅读教学中, 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投入感情读故事, 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 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 阅读的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永远地留在幼儿的记忆当中。

如绘本《小猪变形记》中, 小猪与动物们间有时高傲、有时伤心的对话;小猪的各种滑稽的神态都是讲述故事时可以充分展现的元素。在阅读中, 我运用夸张的语言讲述“嗨, 我是一只了不起的……你看……”我用滑稽的动作表演小猪踩着高跷的样子, 孩子们开怀大笑、兴趣高涨, 在轻松愉快中感悟主题, 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表演的欲望, 为后面的表演环节奠定了基础。

3 猜想讨论导入

“猜想”从心理学角度看, 是一项思维活动, 是儿童有方向的猜测与判断, 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推新;积极的猜想是再发现和创造的良好开端。所以在新的活动开始时可以充分利用猜想这一“催化剂”, 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还可以发展儿童的发散性思维, 使儿童的思维更灵活。而好的绘本也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 同时还在帮助孩子提升观察力, 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 所以给予幼儿一个猜想的空间, 不仅能够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 还能诱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如绘本《狐狸爸爸鸭儿子》教学活动中, 教师先出示了一张狐狸孵化鸭蛋的一张记录表, 也就是这本绘本的扉页, 提出问题:“这张表上记录了一件什么事情?”源源说:“有好多的鸭蛋, 干嘛呢?”兵兵马上回答他说:“是狐狸在画这些鸭蛋, 可能在计划什么事情吧!”“他喜欢画鸭蛋吧?”“不是, 狐狸才不会喜欢鸭蛋呢!”“肯定是狐狸太饿了, 想画鸭蛋吃!”“这是狐狸生的宝宝吧!”“狐狸生了很多宝宝, 然后记下来的!”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孩子们围绕这张记录表大胆猜测, 辩论的内容充满了智慧与趣味, 给予幼儿一个猜想的空间, 激发了幼儿阅读的愿望。后面阅读绘本时, 孩子们不断的在发现的过程中更正自己的猜想, 乐趣无穷, 所以积极地猜想为活动注入了充满活力的思维。

4 游戏导入

《纲要》指出, 幼儿园的教学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 孩子在游戏中得以不同发展和提高。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尽量将教学活动游戏化, 将教学与游戏这两种互为补充的形式整合起来, 模糊游戏与教学的界限, 让幼儿能在游戏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自主探索的性质。所以在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时, 有针对性地设计与阅读绘本有关的游戏情境, 能调动幼儿阅读的内在需求和探究欲望, 还可以给幼儿真实的体验, 帮助幼儿理解绘本。

绘本《两棵树》是一个纯美温馨的小故事, 它用诗意的语言叙述着两棵树的相守, 为孩子们讲述了友爱与梦想, 让幼儿学会感受友谊的珍贵。为此设计这节活动时, 就要让幼儿从故事中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所以这节活动可以以音乐游戏“找朋友”的形式导入, 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体验友情, 之后自然过渡到绘本:“两棵树之间会有怎样的友谊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幼儿在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 理解两棵树的纯洁友谊的同时, 就会联想到自己身边的朋友, 懂得要正确对待身边的好朋友, 珍惜朋友之间不可缺少的宝贵友谊。这样的游戏导入既给活动增添了活泼的气氛, 又为绘本的主题升华做了铺垫。

5 情境导入

新《纲要》明确要求:“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而创设让幼儿“有话可说”的教学情境, 是语言教学活动的关键之一。在绘本教学实践中,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通过直观教具、角色扮演、音乐渲染、及多媒体手段等引导幼儿将情境与绘本内容相结合, 在情绪上感染幼儿, 使幼儿对绘本产生“想读、会读、喜欢读”的情感。

如绘本《蚂蚁和西瓜》, 蚂蚁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 也是在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孩子们的象征, 蚂蚁和孩子之间总有着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活动开始, 孩子们都扮演成蚂蚁, 在大大的西瓜道具前, 他们一起齐心协力将西瓜搬回家。每个孩子都沉浸在角色扮演的快乐中。阅读完绘本后, 他们不仅感受到蚂蚁们的勤劳、乐天, 聪明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同时也因为角色的扮演而感染上这样的精神。又如绘本《老鼠娶新娘》, 老师以一段迎亲的音乐导入, 绘本的主线呼之欲出!

今天是现代化信息时代, 电化教育手段的运用越来越普遍。课件、动画等多媒体手段, 以及白板技术等都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 它们不仅形象生动、直观, 而且给予了孩子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如绘本《可怕的大妖怪》, 教师先出示绘本的扉页, 上面画有各种各样的动物, 而这本故事的主角儿大妖怪就藏身其中, 老师可以运用白板技术中的探照灯功能, 摒弃其他动物的影响, 直接将孩子的视线集中到大妖怪的身上, 对大妖怪进行观察。同时探照灯以外的部分, 我们可以设置成有一定的透明度, 这样就寓意出大妖怪和其他小动物之间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松居直曾说过, 好的绘本如同一粒幸福的种子, 为孩子播下满心喜悦, 伴其茁壮成长。如果说绘本教学就是撒下这粒种子的手, 为孩子播下幸福的种子, 那么好的活动导入就是为撒种子而挖掘的第一铲土。让我们一起努力给孩子们一个好的开始, 让孩子们体会和感悟绘本阅读的快乐和奥妙, 使孩子们学会阅读并爱上阅读, 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兢, 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 (幼儿园教师教育丛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朱静怡.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初探[J].学前课程研究, 2007, (9) .

[3]李鑫.幼儿园绘本阅读指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语文学刊阅读教学版, 2009, (6) .

绘本开辟习作新通道 篇5

一、绘本教学开启学生的想象力

绘本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小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其精美的画面,再配以简单的文字,鲜艳的颜色会迅速吸引孩子的眼球。随着学生的智力发育,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别具一格的故事内容,不但可以培养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能够使得学生从中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一定的道理,并在优美的图画世界中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例如,在《恐龙》一文中,对于已经灭绝的动物,可以靠绘本内容向学生们展示恐龙的姿态,让学生们根据文字想象恐龙的身体形态、种类和所生活的环境,并且根据绘本故事,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拥有这么庞大身体性情凶猛的动物,为什么会灭绝。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延续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绘本教学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阶段是人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能有针对性进行培训,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为学生往后的习作奠定基础。通过绘本教学促进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可以结合绘本阅读的方法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生命桥》一文中,先让学生们描绘绘本中的故事内容,看看羚羊在猎人的围捕之下,逃跑到了哪里,老羚羊这样的处境中为了延续生命,在怎样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下一代。通过看图说故事,让学生对图画的内容进行描述,说说自己看到的故事。其教学的重点不在于课本的内容,而是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文字理解能力,学会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绘本教学激起学生的写话欲望

在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习作能力培养是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例如,教学《蒲公英》一文,多数大城市的学生可能不太明白蒲公英是什么,如果按此布置作文,学生往往按教师的要求编造一些写作题材,而且内容不够充实,甚至缺乏常识,连想象出来的内容都显得逻辑思维混乱。加之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表达能力欠缺,可能会出现写不出来,或者写一些不着边际的题材。但是通过绘本教学,让同学们了解蒲公英是一种怎么样的植物,蒲公英的花瓣像什么,能随风飘到哪里,在什么地方才可以生长,使写作题材丰富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借题发挥,让同学们想象自己是蒲公英的话,飘到什么地方,书中哪些蒲公英的种子值得我们学习,将所感所想写下来。在愉快课堂交流中发挥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

四、绘本教学拓宽学生习作的视野

在小学课堂中,利用绘本中唯美的图案、小巧玲珑的动物形象、绚丽多彩的风景对故事进行描述,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阅读方式。在图画中配合文字,用图画来增强文字的表达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教师自行编辑绘本类的课件丰富课堂内容,可以拓宽学生习作的视野,让习作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之中。例如,结合《拉萨的天空》让学生们了解到中国不同地方秀丽的风景,看看本地的天空和拉萨的天空是否一样的美丽,给学生们举例自己与父母出行游玩时的所见所闻,让课堂习作拓展到父母、出行、大自然中去。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表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思维能力仍然受到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具体的文字依据具体的经验来进行加工。所以在小学语文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绘本教学,结合生活实践拓宽小学生习作的视野。

低中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尚小,记忆力、智力发育还未全面,识字不全,所以根据身心发育的特点,绘本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维持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图画为主要内容来呈现主旨,使得小学生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识图的基础上养成善于表达的习惯。让小学生从绘本中更直观地感受到生动的画面,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开发儿童的智力。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锻炼加强学生对语言的运用,更能提高课堂习作的效果。对其小学阅读习作起到启蒙的作用,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绘本习作教学例谈 篇6

1. 绘本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在小学低段, 孩子的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思维, 虽然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运算能力, 但是思维还是直接与具体事物相联系, 离不开具体经验。绘本的图文结合模式, 契合儿童思维的图景性特质, 孩子们在读绘本的时候更容易“入境”。

2. 绘本阅读指导能使师生得到全面的提升。

在小学低年级段,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 又缺乏阅读的经验, 所以绘本阅读看上去热闹非凡, 但是收效甚微。因此, 绘本的教学价值不应仅仅止于学生对绘本的阅读, 更应将绘本运用到教与学之互动上, 让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都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绘本阅读指导的方法———想象

在小学语文阅读指导上, 引导学生合理猜想、大胆猜想, 常常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跳出常规思路条条框框的束缚, 从更多、更新的角度对问题作出试探, 因而常常可以从中产生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的想法。而绘本中所讲的故事往往天马行空, 配合儿童想象的千奇百怪, 无所不有, 因此, 在绘本阅读过程中, 要重视学生读图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培养。可以选择最富想象、最动人的图画引导学生细细地观赏图画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等, 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 遐想文字以外、图画以外的世界。

1. 观察封面, 激发想象。

拿到一本绘本, 首先吸引孩子们的是封面、封底。在绘本里, 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 而是图书的灵魂。在指导《蚂蚁和西瓜》这堂课中, 我没有急着让孩子们去翻页, 而是让他们细细地看一看封面、封底。当请他们猜测这本书可能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时, 孩子们的猜想真是令我欣喜:有的说“蚂蚁们爬到一块大西瓜上比赛谁是吃瓜能手”;有的说“也许他们在开讨论会, 怎么样来分西瓜”;有的说“蚂蚁看到西瓜很兴奋, 他们高兴地吃西瓜。”孩子们根据画面的猜想能力不容小看, 这一环节大大激起了孩子们往下看故事的激情。

2. 观察图画, 展开想象。

因为想象力, 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因为想象力, 牛顿从苹果落地想到了万有引力。根据心理学“最佳期”理论观点, 学龄初期 (即小学一、二年级) 的儿童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敏感期”。好的绘本, 在讲述一个故事的同时, 也给孩子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

【教学片段1】出示图六“蚂蚁王国”。

师:蚂蚁王国从来都是忙忙碌碌, 井井有条的。孩子们, 静静地观察蚂蚁王国, 发挥你的想象, 大胆地猜猜蚂蚁们在做些什么呢? (给学生留两分钟观察的时间)

生1:我看到一只小蚂蚁在做饭。我想他也许是厨师长;今天蚂蚁们找到了很多东西, 他正在烧好吃的犒劳他们。

生2 (小手举得很高) :我有补充, 我发现蚂蚁们还有抽油烟机, 那圆圆的东西我想有可能是放大镜, 这样太阳照在上面, 就会有火了, 而且我想厨师长今天烧了龙虾大餐和汉堡包给他们吃。

生3:我还看到了蘑菇种植室, 上面有很多树叶, 我猜想蚂蚁是把树叶当成肥料了, 所以蘑菇种得很大。

3. 善用留白, 引导想象。

留白是绘本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和构图手段。一本好的绘本总是留给读者很多想象的空间。留白呈现的是一种意境, 可以改变读者的视觉印象, 点燃孩子想象的火花, 拓宽孩子和绘本心灵对话的空间。

【教学片段2】出示图十八。

师:哎呀呀, 吃得太饱了, 西瓜皮嘛, 把它扔掉吧, 好吗?

生有的说:“我要把它做成绿色的屋顶, 盖在房子上。”有的说:“我想把西瓜皮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当成坐垫。”有的说:“可以把它当成滑板, 存放到冬天来溜冰。”有的说:“可以把它当成跷跷板, 分成两队来比赛, 看谁力气大!”……

在这一环节, 孩子们就像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驰骋在图画和想象的国度, 真有些“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的感觉。

三、低年级语文课堂绘本阅读指导的几点反思

1. 师生间绘本阅读教学目标的不一致。

教师对绘本的认识和学生对绘本阅读的期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低年级的学生对绘本中的多彩的图画内容和有趣的故事情节较为感兴趣, 而我们教师则更多地把绘本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于识字、说话写话能力方面。绘本教学的误区埋没了绘本的价值, 儿童感受不到绘本的美好, 便会对绘本失去兴趣, 从而对阅读失去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保持住一颗童心, 保持住孩子气, 多站在孩子的立场, 多用孩子的眼光来认识绘本, 让学生和教师徜徉在绘本阅读的海洋中。

2. 绘本阅读教学方式单一。

绘本融合了文学、美学、教育等功能, 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然而, 当前的绘本阅读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略显单薄, 大多数教师采用简单的“问答型”“讲故事”的方法来推进课堂教学, 但如果在绘本阅读指导时让孩子们猜一猜、想一想、演一演、写一写、绘一绘, 或许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达到更好的指导效果。

3. 语文水平的提高是提高想象力的基础。

通过这次的绘本教学指导发现, 敢想象、会想象的学生大都是语文基础不错的, 而一些语文水平相对落后一些的学生呢, 不敢想或者是不会想, 有的会想却不会完整地表达。所以语文水平的不断提高, 也是提高想象力的基础。只有语文水平不断提高, 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 这样就更能激发他们发挥想象力的兴趣, 也在潜移默化之中使他们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

绘本习作教学例谈 篇7

我的语文老师, 看着瘦瘦的, 像一根竹竿。但是, 瘦弱的她总是精神饱满地给我们上课。在她的课上, 她就像一个农家妇女从盆里倒出知识的食物, 我们这些小猪撒着欢儿地奔向猪食槽子, 连拱带掀, 抢得食物四下飞溅。

———孙宝 (化名) 《我的老师》

作文片段二:

就在这时, 一位巡警大踏步走在路边。鸭妈妈摇摇摆摆走向巡警, 叼着巡警的裤腿, 把他拉到下水道前。巡警低头一看, 恍然大悟, 俯下身子, 用帽子把小鸭子捞了出来。

鸭妈妈为了报答巡警叔叔, 每天都下一个蛋送给他。

———黄涛 (化名) 《聪明的鸭妈妈》

反思一:珍视生活感受

读孙宝的作文, 捧腹大笑之后, 又有些许的感动。读惯了城里孩子文雅美丽的言辞, 他的比喻带着乡村泥土和青草的气息扑面而来。不雅, 但是可爱;笨拙, 但是形象。季羡林说, 好的文章第一在真实, 其次是文采。为了作文得高分, 无论是否亲历过, 学生总能编造出美丽的“谎言”, 小学如此, 成人了, 也不会有多大改变。所以季老说, 现在很多出版的专著, 读来味同嚼蜡, 一是因为缺乏文采, 更重要的是因为假话太多。真实, 才是作文的生命!他刚从一个乡村小学转来, 喂猪, 是他常见, 也许还是他常做的事。走进了一个新的集体, 获得知识的幸福和欢喜, 对新老师的尊敬和赞美, 他用自己最真切的生活体验, 最质朴的生活语言表达了!更可贵的在于, 这是他来自生活的原创作。西施患心病, 常捧心颦眉, 这是自然的流露, 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 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 只能引人嫌恶。在东施, 是滥调, 在西施便是创作。克罗齐说过, 风行水上, 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就在于此。什么样的人, 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便会表现出什么样的语言风采。孙宝, 一个乡村来的小男孩, 这样的比喻, 是“西施颦眉”!是“自然成纹”!是一种别样的“风采”!

反思二:呵护美好心灵

在黄涛《聪明的鸭妈妈》平淡如水的文字里平静地穿行, 不时改写一个错字, 修正一个病句, 甚至一个标点——我已经习惯了他的作文。及至末尾———“鸭妈妈为了报答巡警叔叔, 每天都下一个蛋送给他。”突然惊鸿一瞥般的美艳, 摄住了我的灵魂!不禁把目光投向黄涛, 正在写字的他, 神情祥和而宁静。他一抬头, 和我的目光相遇赶紧要移到别处, 我给了他一个微笑, 他回了一个微笑, 又低头写字了。其他学生的结尾几乎都是“鸭妈妈带着得救的小鸭子们又上路了。”而他却赋于鸭妈妈以人的情感。更震撼我的, 不是简单地“谢谢”, 而是“每天都下一个蛋送给他。”在他幼小的心灵里, 巡警救了鸭妈妈所有的孩子, 是多么大的恩惠, 他让鸭妈妈用自己的一生来报答。这是根据《参考消息》上的一个新闻报道, “据古巴《起义青年报》9月29日报道, 一群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突然几只小鸭失足掉进路旁的下水道。鸭妈妈向巡警求救, 巡警捞出了小鸭子。”让学生展开想象的写实作文。但他却来了个童话的结尾。对我, 是否符合作文的要求已经不重要, 重要的是别人的“鸭妈妈”都带着得救的小鸭子们又上路了。而他的“鸭妈妈”为了报答巡警叔叔, 每天都下一个蛋送给他!

反思三:赞赏点滴进步

偶尔在五年级的科学课本上看到一幅图, 把人的大脑划分成好多个区域, 区域或大或小, 有的区域, 学生在唱歌;有的区域, 学生在跑步;有的区域, 学生在演讲……无疑, 区域大的, 说明那方面大脑发达, 也就是那方面的能力更超强。懂得了这一点, 我们就会对小学阶段作文水平暂时落后的孩子多了一分宽容和呵护。

上面的两个孩子, 都是小男生, 平时若问他们一件事, 往往同桌等不及, 就替他们表达了。考试时, 常常别人交卷了, 他们还歪着头, 咬着笔, 走到跟前一看, 几欲晕倒———他们的作文才写了个题目!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一个总垂着眼帘不吱声, 一个总会无辜地笑说:“我不会。”不会写不等于可以不写!不能这样放弃, 我带着一沓试卷和两个小男生回到办公室, 一般半小时左右, 他们都能写出一篇“短小精悍”的作文, 就这, 也算是艰难地笔行, 真难为他们了!“玩儿去吧!”眨眼, 不见了他们的踪影。

读孙宝的这篇作文时, 全班同学笑得前俯后仰。我刚读完, 一个学生就大叫:“孙宝, 亏你想得出来!我们什么地方得罪你了, 要把我们都比成小猪啊!”孙宝也笑, 但他的镜片后面闪烁的是喜悦, 是快乐。

读孙宝的这篇作文时, 开始同学们都不解, 这样的文章也能当范文来读, 而且是老师亲自读, 及至末尾一句, 全班哄堂大笑, 大笑之后, 又不约而同地投以他敬佩和羡慕的目光。

我们更习惯于在课堂上读优秀学生的佳作, 让更多的学生揣摩人家是如何立意, 如何布局谋篇, 如何遣词造句的, 让他们努力从别人的佳作中汲取营养。而忽略了这些表达能力暂时落后的孩子, 他们更需要在肯定中得到信心, 在赞赏中爆发力量!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 孙宝、黄涛已经能按时上交日记, 按时上交试卷, 尽管有时文章还是“短小精悍”型的, 但不时有惊人之语!

一枝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作文教学, 不是只对几个语言表达有天赋的学生所进行的活动, 它是关注全体, 特别是表达暂时有困难的学生的活动。相信, 只要我们用希望去播撒希望, 用感动去点燃感动, 用热情去唤起热情, 用美丽去描绘美丽, 一定会让“写困生”的笔端开出灿烂的花朵, 让他们也能享受习作的春天!

参考文献

习作意识观下的单元阅读教学例谈 篇8

崔峦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十项策略》中指出:“以往的阅读教学效率低, 不仅表现在学生的阅读能力差上, 还表现在读写分离、只管读不管写的问题中……”面对这些问题, 笔者不禁深深思考: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既“得意”又“得言”, 如何在阅读教学时间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以四 (上) 第四单元“作家笔下的动物”, 谈谈习作意识观下的单元阅读教学。

一、习作意识观下的文本解读取向

从文本中发现习作因素, 寻求最佳的习作切入点, 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的语言表达方式, 体会语言传达的情感, 积累语言表达方法,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是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的取向。

1.联系课标, 以学段目标为导向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为:观察周围世界,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渗透“将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 印象最深的写清楚”, 做到“言之有序”。结合学生原有基础, 综合学段习作目标, 以此为导向, 在本单元阅读教学中, 从文本中选择能够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因素, 作为习作教学目标。

2.审视教材, 以单元重点为依据

“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组课文有一项重要的写作要求, 教材表述如下:“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要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是习作的重点,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难点。在课文阅读教学的时候, 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课文所写的动物特点是什么?作者写了哪些事例, 用怎样的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3.细读文本, 以个性表达为支点

(1) 关注行文结构

“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单元四篇课文, 都是描写小动物的佳作。《白鹅》和《白公鹅》行文结构上, 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 再具体描写。《白鹅》的线索更加清晰一些, 它以过渡段统领全文, 再从“叫声、步态和吃相”上叙述鹅高傲的特点;《白公鹅》则以“海军上将”突出鹅的派头, 接着描写这只白公鹅走路“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猫》文章结构严谨, 布局巧妙, 写了成年的猫和小猫的特点。《母鸡》文章层次清晰, 写出作者从讨厌到不敢讨厌母鸡的前后态度的变化。在阅读教学时, 教师可通过读写有效结合, 引领学生掌握作者不同的谋篇布局方式。

(2) 注重段落特点

课文中的段落结构、表达手法各异。《白鹅》一课, 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高傲的特点。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对比, 白鹅幽默风趣的形象通过文字展现在眼前, 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形。而《猫》一课, 则通过总分结构来写的, 写出了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可爱。在教学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弄清两篇课文的作者都是运用了过渡句的形式, 围绕中心一步一步地把段落与段落“串”起来的。只有教师重视引导, 学生才能积累一定的谋篇布局能力, 从而更好地运用到习作中去。

(3) 紧抓词句亮点

整体比照, 定位了习作的目标, 要落实到文章中, 还必须细读文本, 深入语言, 探寻文本言语形式中个性化表达的亮点。

本单元的作品都是从人性格的角度上去描写这些动物的, 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高傲的白鹅, 性格古怪的猫, 慈爱尽职的母鸡……他们的形象变得可亲了, 鲜活了, 使人读起来感到非常亲切。本单元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如《白鹅》中的“架子十足”, “不胜其烦”, 是“鹅老爷”“勾当”……《猫》中的“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用身子蹭你的腿”“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母鸡》中一个“听吧”, 鲜明的口语, 饱含浓郁的“京味”;一个“讨厌”, 自然直白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亮点词句不计其数, 在教学中要特别引导学生去发现、理解、积累, 并尝试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二、习作意识观下的阅读目标渗透

阅读教学渗透习作目标, 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更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在分析文本材料包含的习作因素后, 合理选取、有度确定文本的习作目标, 使之在阅读教学中转化为习作实践, 真正解决学生“不知写什么”, 也“不知怎么写”的问题。

1.细化习作目标

在“写作本位”理念的指导下, 每一个单元的教学, 理清了习作表达目标后, 采用从习作要求入手, 细化习作目标, 努力使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发挥出它例子的最大效能。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 笔者首先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写一篇以“喜爱的动物”为话题的文章, 要具体地写出动物的特点,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然后制定单元阅读学习目标。自己“喜爱的动物”这个话题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 要下笔并不难, 但如何写出章法、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 是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在本组课文的教学中, 笔者根据各课的特点细化了写作学习重点, 对课堂起到“聚焦”的效应。

《白鹅》和《白公鹅》两文中, 所叙的事件比较多, 反语运用贴切。除了引导学生归纳出所写事件外, 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围绕中心选材”这一写作特点上, 结合标题帮助学生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 让学生明白复杂的文章可以这样来读, 丰富的选材安排得当可以使文章主题鲜明、摇曳多姿。

《母鸡》结构清晰, 正反对比突出。对比写法不仅体现在对母鸡的讨厌和尊敬上, 还在文中两部分的内容中一一对应起来。拟人的表现手法在全文中贯彻始终。另外, 口语化的描述, 也是一大特点。重点落在 “讨厌”与下文“不敢讨厌”形成巨大的反差, 前文细写的“讨厌”, 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对母鸡的喜爱这个写作目的上。《猫》语言情趣盎然, 可以通过抓重点词句、连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 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会用具体事实描写的方法写出小动物的特点。

2.制定习作目标

细化了习作目标, 根据文本特点, 在这一单元的阅读教学实践中, 除了生字词、阅读理解、情感目标之外, 还要制定习作实践目标。

《白鹅》: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读写的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白公鹅》:与《白鹅》比较表达上的异同之处, 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猫》:学习作者用具体的事实把猫的特点写具体, 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母鸡》: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准确性、形象性, 感受作者先贬后褒的情感表达方法中所蕴涵的母爱。

这些习作实践目标融合在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规避阅读教学重“内容分析”, 重“人文追求”, 而漠视“言语习得”的针对性举措。长此以往地坚持, 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非常必要、重要的。

三、习作意识观下的阅读方法选择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但教学实践中, 学生在文句章法、谋篇布局、构思立意等方面不断出现问题。因此,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有明确、有度的习作目标, 又要善于选择教学方法, 从而有序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1.深入研读文本, 凸显习作规律

(1) 随文感知

“路有径, 章有法”, 语言文字作为表达的工具, 必然有它内在的表达技巧和方法, 因而阅读教学中应当随文适当突出习作技巧和方法。如本单元出现的“反语”的学习——

《白鹅》片断:

师引导:作者站着侍侯鹅老爷时, 脸上会怎样的表情, 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1:我想, 作者的脸上会是欣赏的表情。可能会想:你吃饭可真有意思!你不知道狗在旁边窥伺你吗?就喜欢你坚持原则的样子, 你好好吃吧, 我可爱的鹅老爷。

师:这里把鹅称作“鹅老爷”, 是不是作者很讨厌白鹅呢?

生2:不是。虽然我伺候这鹅老爷是“不胜其烦”但是我还是供养周到。

生3:表面上“我”对“我们这位鹅老爷”讨厌, 其实内心还是很喜欢白鹅的。

师:说得好。生活中你听到作者对白鹅的深深喜爱之情就隐含在文字的背后, 这叫做反语。 (板书“反语”) 在这篇课文里面的很多地方都用到了这种方法, 你能找一找吗?

生4:不胜其烦、勾当……

师:在生活中, 你听到哪些词语也表达这种情感的呢?

生1:有时候奶奶称我是“小祖宗、小屁孩、淘气包”我想是反语的意思。

师:你能学学当时的语气吗?

生1:当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收拾桌子时, 奶奶笑眯眯地说:“我的小祖宗唉, 别弄脏了衣服, 让我来吧!”

生2:妈妈常说:“我家的淘气包看起书来, 那是雷也打不动, 有时很晚了还在被窝里看, 真偷偷地看, 真让人担心!”

……

老师精心设计, 辅之梯度的问题, 那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却强烈地表现白鹅的个性, 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再拓展生活中反语的运用, 将表达方法的学习渗透在课文内容的学习中, “反语”这一方法的学习于无痕中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2) 不断验证

方法应用需要举一反三, 不断验证。通过《白鹅》的学习, 学生感受到“反语”是表达喜爱之情的一种极富魅力的表达方式。接着, 在《白公鹅》的教学中, 我大胆放手, 让孩子们自主研读。

(《白公鹅》片断。)

①出示:“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 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 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

②师引导:白公鹅干什么“勾当”?这本是一个贬义词, 为什么我们却觉得这“勾当”很有趣?体会作者同样喜欢着白公鹅。

③课文中哪些是反语?请你找一找, 划出有关词句来品味, 并思考一下作者使用这些反语是为什么?

④学生通过读划, 抓住了 “我们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偷偷摸摸”“主宰”等词语进行探究细读, 感受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之情, 再次验证用反语传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方法。

⑤再看看书中这幅插图, 白公鹅又要去捣乱了, 请你用叶·诺索夫的调侃的语气对白公鹅说几句话吧。

⑥看来作者明着是写白公鹅的缺点, 实际上是对这只有着傲气和傲骨的鹅充满了喜爱。还有谁喜欢这样的鹅?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

⑦小练笔:请你学学反语的表达方式, 写一写你喜欢的小动物。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 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联系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从教材这个范例中, 感受动物的千姿百态, 引导学生关注教材提供的范例, 利用好教材这个范例给学生提供习作方法的借鉴和创造的依据, 从而使习作中的语言运用成为有源之水, 有本之木。

2.系列活动激趣, 巧妙整合读写

现行的作文教学, 用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白坚老师的话来说, 是局限于“后”作文教学, 也即注重拿到作文命题后学生记忆中“生活素材”的运用, 忽略作文开始“前”观察生活、摄取素材方法的训练……这道出了学生写作困难的关键。在围绕单元目标进行设计时, 充分利用本单元资源, 组织读写活动, 在活动中以“用”促读, 以“用”促写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本单元习作系列活动:

第一, 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刻画了一只高傲的鹅。能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 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第二, 借文本不完整的原话进行扩写。

第三, 写一段话, 要求围绕一个中心句把小动物的一个特点写具体。

第四, 本单元的每篇课文作者的观察角度都不一样, 请以这样独特的视角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 进行片段的描摹练习。

第五, 学习作者细致描写的方法, 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步态、吃相。

第六, 作家在描写的时候充满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你是从那里发现的?你能学着用上这样的方法来表达吗?

这些“写”的活动几乎贯穿在每天甚至每节的语文课中, 既降低了写作难度, 也达到了听说读写全面提高的目的。语文活动让写作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两者间的交流, 还是写作者与自己、与生活的一种对话, 写作过程成为了感受生活, 分享快乐的过程, 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

3.课外阅读延伸, 拓展习作思路

在文本研读中, 学生知道了精心选材、合理安排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更多的阅读材料作为支撑, 学习写作也就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阶段。

在单元写作的要求下, 我选择了与“动物”这一主题密切相关的系列作品供学生阅读。当然首选是现当代的名家名篇, 其次是热点材料和精彩时文, 比如本单元我推荐的《白公鹅》《柱子上的母鸡》同课文对比阅读, 有丰子恺的《蝌蚪》《蜜蜂》《蟹》和《养鸭》《白象》《贪污的猫》和《阿咪》, 沈石溪动物系列小说《混血豺王》《神秘的导盲犬》《老象布哈依》。这些作品限定在两周之内尽可能读完, 并且围绕“动物”这个话题及时做好摘录和批注、读后感等。

在课堂上通过教师重组学习内容, 通过各种训练 (听、读、说、写) 把课外内容融入课堂之中, 进行课内外学习内容的整合, 从而解开教材的束缚, 走语文教学课内外结合的道路。

4.搭建展示平台, 秀出习作风采

系列活动的开展, 学生可以说是“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了。最后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 让学生一展风采。可以是口评, 也可以是讲评、互评……评价时重点在选择生活中与小动物相处时的典型材料, 表达自己的情感。

习作:外婆屋子旁边有口池塘……几十只甚至上百只青蛙“呱呱”叫个不停, 真像个菜市场, 那声音能够传到几里地以外。青蛙有事没事, 净在那里瞎叫, 让人不胜其烦。

经历那件事后, 青蛙不再是那么讨厌了。

这篇习作, 与老舍的《母鸡》在结构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小作者运用“反语”, 先摹画青蛙令人厌烦的叫声, 接着笔锋一转, 写出青蛙不再令人讨厌。可谓尽得文本之秘妙。

从本单元的设计和实施来看, 在习作意识观下重新构建单元整体教学, 以作文教学统领阅读教学, 使阅读服务于写作, 也重视写作对阅读的推动、促进作用, 使学生学以致用, 使习作有了真正植入课堂的根。这样的阅读教学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必将把语文教学推向一个新高度。

摘要:在习作意识观下重新构建单元整体教学, 以作文教学统领阅读教学, 使阅读服务于写作, 也重视写作对阅读的推动、促进作用。这样的阅读教学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必将把语文教学推向一个新高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意识观,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

[2]潘新和, 王崧舟.“写作本位”:读写观念的重构[J].小学语文教师, 2008, (6) .

[3]徐光华.新课程下小学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OL].恩施教科网.

上一篇:持续发展下一篇:系统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