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绘本习作教学

2024-08-14

三年级绘本习作教学(共8篇)

三年级绘本习作教学 篇1

三年级习作教学浅析

中卫市阳沟小学姬学文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改版)明确: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贯彻这种精神,我教育学生从现实取材,说真话,写实事,做一个诚实的人。

一、排难激趣

大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认为写作文是最麻烦的苦差事。我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习作”的含义,排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告诉学生写作就像我们平时朗读课文,学习生字那样平常,取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写身边的人和事。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因此,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总是变样地以谜语、故事、图画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首次肖像描写时,我首先出现一个描写班上有显著外貌特征的同学的片断,如:“他1.30的个子,大约有40公斤重。胖胖的脸,眼睛显得格外的小,似乎整天眯成一条缝。”让学生猜是谁,然后现场素描,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显现这个人的外貌,趁学生目瞪口呆之际相机问:谁能再写这么好的片断让我画出来呢?堂下顿时举起几十双小手。

二、做有心人,从现实中取材

小学生作文往往缺乏素材,没话可说,无事可写。我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多观察周边的人和事,利用课间走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交流生活见闻。为了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如指导《课余生活》时,由于学生课间活动时间少,来不及开展什么活动就上课了。针对这一实际,我先不急于让学生写,而是花了好几节课与学生一起搞拔河、接力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有了亲身经历,学生就乐于表达活动中的真情感受了。

三、采用课堂动态教学

在静态的课堂空间借助电教媒介,利用图象、音响、实物,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视、耳听、鼻闻、舌舔、肤触,心应等六觉功能。如教写一处景物,学生年纪小,没去过什么地方浏览,有些记忆也淡忘了。我利用光盘,把学生带到一些旅游区,让他们从看到说再写,顺理成章,有了这接触,这写作就水到渠成,不用再费力了。

四、体验大纲要求,培养学生想象力

修改版“大纲”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生的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运用生动的联想。怎样才能使学生神思飞动,浮想联翩呢?如教续写想象时,许多课文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想续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文秘示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力,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能开展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成功的喜悦。教师应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催化剂。对学生写得较好的文章加以赞赏,并介绍给同学们,贴在作文栏展览,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广的传播。这也成为学生写作的动力。总之,抓好三年级习作教学,以此为突破口,能为整个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打好基础。

三年级绘本习作教学 篇2

一、激趣, 让学生知道写什么

兴趣是学生习作的先导。学生的习作动机是利用大脑平时的生活信息积贮, 在兴奋状态下完成的。所以, 教师要用新的信息元素去激发学生头脑中贮存的信息, 唤起学生习作的灵感和兴趣, 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 把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

有一天, 一个男生给我讲了他夜里做的一个梦, 说他骑着一匹大白马在田野里跑呀跑呀, 来到了一片山林里, 山林里有一所小庙, 他正准备下马进庙休息, 忽然从庙后窜出一只带花纹的大老虎, 他一惊从马背上掉下来……醒了, 发现自己还睡在床上……出于一种职业习惯, 我对他说:“你做的这个梦非常有意思, 能用笔记下来给我看看吗?”学生欣然同意了。十几分钟后, 我看到了这个学生写的梦, 虽然不如他讲得那么精彩, 但语句通顺, 意思明确, 文笔流畅, 不会写的字词还标注了拼音。事后, 我对这件事进行了反思:讲梦, 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有话可说;写梦, 把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 有东西可写。如果发动全班学生都来讲自己做过的梦, 写自己做过的梦, 让学生感觉到讲梦、写梦是一种享受, 是一种乐趣, 这不是培养习作兴趣的有效途径吗?三年级学生刚接触习作, 容易接受这种训练, 时间久了, 练笔的效果必然会提高。于是, 我把教材中安排的习作题先放一放, 在最初的作文指导课上, 发动学生讲梦、写梦。学生们讲述梦境时争先恐后, 积极投入, 尽管梦境支离破碎, 听的同学还是有滋有味。课后批改学生的作文发现:大多数“梦文”语言通顺流畅, 故事性很强, 内容栩栩如生, 让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有的还给“梦文”加上了有趣的小标题。此后, 我在习作的教学中, 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寓言或童话故事讲给他们听, 留给他们思维的空间, 激发学生编织创新的“梦”。如:一只狮子很喜欢鸡, 要建一个鸡场, 伙伴们推荐狐狸当建筑师。不久, 鸡舍建成了。可是, 鸡却一天天在减少。狮子查不出原因, 就向黑猫警长报案, 黑猫警长是怎样破案的呢?请大家续写故事。学生们兴趣很浓, 设想了许多破案经过, 习作时意在笔先, 滔滔不绝, 习作的难度明显降低,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搀扶, 让学生知道怎么写

在学生初步认知习作, 掌握简单的习作知识后,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高习作的要求, 让学生写一些简单的常识性命题作文。题目开口要小, 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学生写时不感到太难, 字数在300~400字之间。

1. 拟写习作提纲, 通过调查完成习作。

如命题《我的家》, 习作提纲: (1) 住址、人口、工作、收入 (即经济情况) 。 (2) 生活情况。过去的衣、食、住 (包括家具设备) 、行 (各种车辆) 。现在的衣、食、住 (包括家具设备) 、行 (各种车辆) 。 (调查前, 对学生略加解释, 并提出调查的要求。习作指导课上, 选择基础好、发言积极、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 汇报调查情况, 肯定成绩, 指出不足之处, 全班学生共同修改。)

2. 指导学生观察, 选择习作素材。

要求学生尽量参加课外活动, 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如, 散步、翻杠、拍球、跳绳、“猜拳” (石头、剪刀、布) 、“老鹰捉小鸡”、“丢手帕”等活动。习作前, 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观察这些活动, 让学生说出观察的活动过程, 然后拟订习作题目, 随后再动笔习作。如习作《下课后》、《一堂体育课》、《捉小鸡》、《丢手帕》、《比赛》等都反映出学生课外活动的真实情景。这样的训练, 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选材能力, 又避免了学生无话可写的现象。

3. 搜集习作材料, 培养习作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在写作教学中, 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教学中, 我要求学生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注意捕捉、积累写作的素材。如, 星期日早晨, 让学生跟随家长上街买菜, 回来以后把买的菜分成三类:一类是荤菜, 一类是素菜, 一类是调味品。待学生写好后, 再提出新的要求:如味精是什么颜色, 酱油和醋的味道有什么不同, 冬瓜是什么样的, 炒熟了的虾颜色有什么变化等等。让学生积累了这些素材, 以后写《买菜》、《炒菜》之类的习作就可以做到“有米下锅”了。

三、模仿, 让学生有所创新

学生的创造是从模仿开始的, 对于初次接触习作的学生来说, 范文引导更为重要。但是, 模仿不应是范文的临摹与翻版, 而是要求学生有所变通, 有所创造, 让学生在仿中创新。纵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 为了配合阅读课文, 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次习作, 每次习作都提供了范文, 有的还提供了多篇范文。因此, 在习作教学中, 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习范文, 研究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方法;接着让学生同中求异, 确定自己习作的思路及方法来拟写习作提纲;最后让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 运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习作。例如:第五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为自己喜欢的动物设计一张名片, 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读范文《鲸的名片》、《海龟的名片》,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小作者薛爱华是从哪几个方面设计名片的呢?通过讨论, 学生很快明白要抓住动物的名称、外观形状、个性特点等来设计名片。由于学生所选择动物的形状、个性、生活情况各异, 学生设计的名片也各不相同, 精彩纷呈。

绘本写作(三年级习作课) 篇3

东方娃娃绘本《给天使一对翅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天使”的外形,学会抓特点并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人物外形。

2.绘本故事引领,开拓学生思维,设计“给天使一对独一无二的翅膀”环节,并试着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描写自己的设想。

3.开放式结尾创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梦想个性创作。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跟老师认识一下吗?开始介绍自己之前,好好想想:怎样让第一次见面的人一下就记住自己呢?

生:抓外貌特点;名字特色;有趣的动作……

师:太有想法了,这就是特色——你与众不同之处!

板块一 外貌描写——可爱的天使

(一)引出故事,板书课题:给天使一对翅膀

教师叙述引出故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本有趣的绘本,让我们一起读读绘本的名字《给天使一对翅膀》。(老师板书课题)他就是故事的主人公:丁丁。

丁丁可爱画画了,一有空就躺在草地上创作,他的想法可特别了!你瞧,丁丁心目中的天使也是与众不同的。

(二)初识天使,练习抓中心词说话,按一定的顺序说具体

1.幻灯出示“天使图片”。

师: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对这位天使的印象吗?

2.启发学生用不同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板书:感叹句!)

教师板书中心词:健康、可爱、有趣、充满活力……

(三)观察“天使”,交流提升(抓特点,紧扣中心词;这一句就是外貌描写的中心句)

1.学生自由发言,了解学生描写人物的能力。

师:你觉得天使很可爱,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两位学生回答后,如何才能让大家听得更明白呢?

生答后,教师点拨:得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如从整体到部分,从头到脚;不必面面俱到,抓特点,突出天使的可爱。(板书:按顺序、抓特点)

(抓动词板书:顶 透 抿 撑 张)

2.再请一生按一定的顺序说一遍“可爱的天使”的外貌。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用红苹果比喻女孩的脸多贴切呀!我们还可以用上丰富多彩的词语。请看,这是“词语小超市”,有些词语刚才同学们也有说到过,大家自由选择读一读,争取用上去哦!如果还能用上除这些之外的好词好句,那就更有水平了!

词语小超市:

忽闪忽闪 晶亮晶亮 炯炯有神 红扑扑 一朵红霞 小巧玲珑

(四)学生独立创作,教师选择一位学生的作业进行交流点评

1.学生代表汇报。

2.用两分钟时间,让学生修改自己的句子。

3.教师作为天使的代言人答谢。

师:小天使让我把她的感谢带到——请一生来朗读小天使的话:“谢谢!谢谢!谢谢同学们的夸奖,原来我是这么可爱的小女孩呀……”

板块二 明确方向——给天使一对翅膀

(一)设境引入,明确要求

1.课件出示:天使的话,请一生朗读。

“麻烦您再给我画一对翅膀,但千万别画白羽毛的那种,已经过时了。我每天不停地奔波,好累好孤独,麻烦仔细想想——能否赐我一对让我的旅途更加轻松、充满乐趣的翅膀呢?拜托拜托——”

2.欣赏丁丁送给的小天使的翅膀——说翅膀,显神奇。

海浪翅膀:天蓝的翅膀绵绵不绝,波浪中有欢跳的小鱼,五彩的贝壳。每一次扇动,都会送出凉凉的海风,无数的鱼虾从天而降……

宝石翅膀:镶满了不计其数的宝石,在阳光下闪闪烁烁,将太阳光反射成七彩的虹……

草编翅膀:住着快乐的小鸟一家,可爱的小鸟每天陪天使聊天,给忙碌的天使唱歌……

3.明确要求,给学生充分时间独立创作。(出示创作提示)

提示:你送给天使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奇特之处?给天使带来哪些乐趣和帮助?

师:飞动时——休息时——金色的阳光下——皎洁的月光下——

例:彩虹翅膀——赤橙黄绿青蓝紫,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迷人的光;天使每扇动一下翅膀——白云翅膀 音符翅膀 花朵翅膀 海浪翅膀

(二)当堂展示学生的创作(两位),交流补充

1.创作5分钟;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创作情况。

2.展示交流(选择一两个学生作品)

(1)让小作者大声朗读;(2)自己修改;(3)学生间互相提修改意见。

第一遍:想象力丰富,语言不太通顺。

第二遍:想象力好,描写很理想,修改痕迹明显的。

3.教师点拨,总结。

第一遍:正确、流利地表达是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到的。

第二遍:自查。方法:大声朗读。

第三遍:同学间互相点评,取长补短,进步会更快。好文章还得配好字,整洁、准确的方形字,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字写端正,并能用标准的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板块三 个性结尾——与天使同乐

(一)谈话引入,音乐渲染,阐述愿望,进入“个性结尾”创作

1.师:多么独特、多么奇妙的创意,每一对翅膀都饱含着你们的热情和善良,因为你们心中住着一位可爱、美丽的天使。现在,天使也将满足你一个愿望,把自己最想做的事告诉天使吧!

2.个性结尾创作。

(二)全体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品,体悟文章的魅力,收获成功感

师:同学们,只要你们心中有梦想,老师、同学、父母都愿成为你最有力的翅膀,助你腾飞,助你成功,加油!

师:老师把这首歌——《飞得更高》送给大家。

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浅析 篇4

北海乡中心学校

王燕

2008-11-27

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浅析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贯彻这种精神,我教育学生从现实取材,说真话,写实事,做一个诚实的人。

一、体验大纲要求,培养学生想象力

修改版“大纲”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生的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运用生动的联想。在习作教学中采用续写的方式,给出学生开头,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想续写下去,这样既巩固了课文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力,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能开展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教学《找“饿”》这篇习作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把你们带来的玩具拿出来,举起来给同桌、给大家看看,咱们来一个“玩具总动员”。

(给学生一些时间,自由地说说笑笑。)

2、拿出两个熊猫玩具,问:这是什么动物?什么样子的?(外形)

一个大,一个小。猜一猜它们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会有什么事发生呢?

二、学习例文《找“饿”》

1、自由读例文,想一想:两只熊猫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

(1)先写小熊猫总是感觉不饿,熊猫妈妈便带它去找“饿”;

(2)再写熊猫妈妈带小熊猫带着小熊猫穿树林,过大河,翻高山,走了很多的路,小熊猫累极了,喊“饿”;

(3)最后写前面是竹林。

2、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小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这篇童话故事通过找“饿”,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身体要健康,必须经常锻炼。

3、动脑筋想一想:这两只熊猫之间,还可以发生什么事?也许还会遇到其他动物呢。

4、其实同学们的想象力也非常丰富,一点儿也不比书上的小作者差。咱们都来与他比一比,看谁的小脑袋最聪明。

二、做有心人,从现实中取材

小学生作文往往缺乏素材,没话可说,无事可写。我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多观察周边的人和事,利用课间走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交流生活见闻。为了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如指导《记一次活动》时,由于学生课间活动时间少,来不及开展什么活动就上课了。针对这实际,我先不急于让学生写,而是花了好几节课与学生一起搞拔河、接力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有了亲身经历,学生就乐于表达活动中的真情感受了。

三、排难激趣

大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认为写作文是最麻烦的苦差事。我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习作“的含义,排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告诉学生写作就像我们平时朗读课文,学习生字那样平常,取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写身边的人和事。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因此,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总是变样地以谜语、故事、图画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教学首次肖像描写时,我首先出现一个描写班上有显著外貌特征的同学的片断,如:”他1.20的个子,足足有60公斤重。胖胖的脸,眼睛显得格外的小,似乎整天眯成一条缝。人家胖,下巴肉有两层,可他足有三层。因为太胖了,所以肚子凸出老远,走路也慢得多。笑起来下巴也随着笑声抖动着。"让学生猜是谁,然后现场素描,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显现这个人的外貌,趁学生目瞪口呆之际相机问:谁能再写这么好的片断让我画出来呢?堂下顿时举起32双小手。在教学《动物名片设计大赛》我又是这样设计的:

(一)猜谜导入,激情引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我们一起来猜几个谜语,好吗?(用幻灯出示谜面)

(1)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冬天去南方,春天又来到。

(2)头戴翡翠花帽,身穿锦绣缎袍,常把扇子展开,夸耀自己美貌。

(3)脑袋像猫不是猫,身穿一件豹花衣。白天睡觉夜里叫,看到田鼠就吃掉。

(4)小货郎,不挑担。背着针,满地窜。运送果子针上穿,遇

到危险缩一团。

(5)黑毛黑,白毛白,圆圆胖胖惹人爱,攀得高,爬得快,嫩竹野果当饭菜。

(6)身体矫健又灵巧,身上穿件金钱袄,单独活动不结伴,能爬树来能跳高。

2.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边读边想,看看谜底分别是什么。

3.交流汇报。

(谜底分别为:燕子、孔雀、猫头鹰、刺猬、熊猫、金钱豹)[意图:由猜谜切入,既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语言材料]

4.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把谜底给猜出来了。看来,同学们对动物很感兴趣,一定很喜欢它们,是不是这样的?

(二)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1. 最近,在动物园里工作的一个朋友要我给他帮个忙,请我们班的同学为动物园里的动物设计名片。怎么样,有意思吧?愿意帮这个忙吗?好的,老师首先代表他谢谢你们。

2. 那么,你最想为哪种动物设计名片呢?为什么?

3.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动物名片设计大赛”(板书:动物名片设计大赛),替你喜欢的动物设计一张名片,好不好?[意图: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创设特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销蚀畏惧作文的心理,使学生体会到作文是简单的、有意思的]

(三)自主阅读,自主设计

1. 其实,给动物设计名片一点儿也不难,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叫薛爱华的同学设计的两张名片。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相信读了之后,一定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2. 引导讨论:薛爱华是怎样给她喜欢的海洋动物设计名片的?

四、采用课堂动态教学

在静态的课堂空间借助实物做媒介,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视、耳听、鼻闻、舌舔、肤触,心应等六觉功能。如教写一处景物,学生年纪小,没去过什么地方浏览,有些记忆也淡忘了。我就利用图片重现学生到和顺桥乡的情景,有了图片和他们的一些记忆,让他们先看又说再写,有了这样的引导,写作就水到渠成,不用再费力了。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如果能引导、启发学生

三年级情景习作教学设计 篇5

【设计理念】

作文是一种综合训练,是一个较为艰难的创造活动。正是这种创造的艰难,而使作文有了挑战性,让学生有了害怕的心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而在学生写作的起始阶段,丰富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化解作文的难度是很有必要的。我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精心设计了“xxx的礼物”这堂情境作文体验课。就应儿童的心理需求,创设猜一猜的情境,一下子就激起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接着,及时抓住并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眼观”“耳听”“心动”、“口动”、“笔动”,从一猜、再猜、直至揭穿谜底,整堂课,孩子们始终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老师设计的“观察——表达”的这一习作过程。这样,就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不仅使学生从内心消除对作文的恐惧心理,而且产生一种积极表达的欲望,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动笔。从学生生活出发,营造快乐轻松的作文课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体会、感悟、说话,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本次习作旨在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引路,细致观察,说话、写话等一系列充满童心童趣的教学环节,积极创造生趣盎然的作文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完成“观察—思维——文字”的转化,做到“我手写口,我手写我心”.【教学目标】

1、从情境活动中发现精彩而有趣的作文素材.2、完成“观察—思维——文字”的转化,做到“我手写口,我手写我心”.【教学过程】

一、激趣,猜礼物

1、谈话: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来了我最心爱的宝贝,你们猜一猜,老师最心爱宝贝会是什么呢(板书:“?”)

生:项链、古董、钻石……

师:刚才同学们你猜,我猜,她也猜,可以用个什么词? 指名说后板书:如,各抒己见、七嘴八舌

分析:此细节设置得好,好在激发学生迅速调动记忆词库找到适用的词语,既培养学生词语积累能力,又让学生的用词能力得到锻炼.师:谁能把刚才你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用你积累的好词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说一说?指名说.分析:如何指导学生会说话、说好话,在语文教学中很关键.这个环节的设置调动了学生的倾听、观察、思考能力,需要把这三个能力转化出来,就需要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学生必须快速组织语言,才能表达好.生甲:老师一上课就说她带来了最心爱的宝贝,我听了心里直痒痒,老师的宝贝到底是什么呢?我很期待.点拨:话语连贯,还用了“直痒痒”“期待”…….(板书:好词.)谁来说的时候,能把同学的表现也加进去.分析:学生的表述还不错,于是教师必须步步为营,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生乙:老师神必兮兮地说她带来了最心爱的宝贝,让我们猜是什么?大家七嘴八舌,有的同学猜是项链,有的同学猜是古董,有的同学猜是钻石,还有的同学猜课外书……

点拨:这个同学用上了一个什么词来说老师的神态(“神秘兮兮”相机板书.)用上了“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同学们都猜了会是什么宝贝,真厉害!谁还能在说的时候再加进同学们猜宝贝时的动作或者神态.分析:这里的点拨很到位,既对神态描写方法做点拨,又引出排比的修辞方法.这在写作指导课上很关键.教师必须给学生以体验的机会,说出来、写出来的话才言之有物.只是单纯的要求作文中要有神态描写,要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是不会那么“听话”的.“谁还能在说的时候再加进同学们猜宝贝时的动作或者神态.”这一引导,又一次加大学生思考、说话的难度,但这不是“空穴来风”,是有前面的训练做铺垫的.生丙:老师神秘兮兮地说她带来了最心爱的宝贝,让我们猜是什么?同学们有的抓耳挠腮,有的闭目思考,有的窃窃私语,涂秋然猜杯子,胡吟秋猜是口琴,何云龙猜是手表……

点拨:同学们真了不起,既说出了同学们猜宝贝时的动作神态,又用上了“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排比句式,还把同学的名字有选择的说了出来.2、还有同学想说,那就快速在作文草稿上把刚才你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连成一句或几句话写下来,写的时候用上好词、好句呦!注意作文格式的第一行不写,从第二行空两格开始写.二、看盒,猜宝

提示:想看我的宝贝吗?那我要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1、师准备从袋子里拿出盒子.引导学生体会同学们的表现,自己的眼睛都怎么做?指名说,板书:如:安安静静、鸦雀无声、聚精会神……如,注视,盯,看……

2、师:你的心里怎么想?指名说,板书:急切、着急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宝贝.3、师神秘的拿出盒子,表情夸张的扬起盒子让同学们看,谁能把刚才听到、看到的用通顺的话语说出来.生甲:老师问我们“想看我的宝贝吗?”我们都高声说:“想!”我们都聚精会神地盯着老师的手,只见老师小心翼翼地从袋子里拿出一个非常精美的包装盒,看这盒子这么精致,同学们都议论纷纷,觉得盒子里面一定装着一件很宝贵的东西.(板书学生说的好词)

点拨:老师把盒子装进袋子里,再次拿出盒子(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动作、神态及盒子的外形.)

生乙:老师轻轻地从袋子里拿出一个玫瑰色缎面的方形盒子,上面还扎着一个蝴蝶结,老师把盒子举得高高的,大家都非常好奇,真想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宝贝?

(板书学生说的好词)

激趣:同学们真想知道,盒子里是什么宝贝吗?好,谁把刚才听到的、看到的老师的表现和盒子的外形写好了,我就让谁先来看吧!学生写教师巡视.2、指名读自己写的,教师点评,其他同学修改.(教师相机板书好词或写法:动作、神态……)

三、启盒,留悬念.老师就要打开包装盒,你什么心情呀?

生:老师就要打开盒子了,我的心都要提到噪子眼了,急切地想知道老师的宝贝.(师板书学生说的好词)……

师:我开喽.(老师轻轻打开盒子,露出一层海绵)快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学生写,教师巡视.指两名同学读自己写的,及时点评.生:老师打开包装盒,里面露出一层海棉,只听同学们“哎”的一声,大家可失望了.生:这个宝贝真神秘,包得严严实实的,不知道老师到底卖的什么关子?

四、开盒,细观察.师:这回我可真的要打开了.(耳语两名同学)

一名同学轻盈地跑上讲台看盒子(动作夸张,一脸惊奇),另一名同学蹦蹦跳跳地上讲台看盒子,(动作夸张,一脸幸福),看后不许说,让学生观察两名同学的动作、神态,并把自己的心情写下来,.写后再指两名同学读.生甲:我们都迫不及待的想看个究竟,可老师只叫两名同学去看.只见涂秋然像小鸟一样飞上讲台,老师把盒子打开了一半,她才看了一眼就捂住嘴巴,眼睛瞪得圆溜溜的,我的心突然跳个不停,心想:涂秋然到底看到什么呀?那么惊奇.师点拨:甲同学的这段话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板书:好词、写作的方法).生乙:我们都把眼睛瞪得圆圆的,有的同学都急得站起来了.老师叫邵超去看,邵超一跳飞奔上了讲台.老师把盒子打开了一半,邵超把头凑向盒子,看完后一副幸福的样子.老师盒子里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宝贝呀?要我也能看就好了!

点拨:乙同学写的这段话又好在哪里呢?(相机板书好词 写法)

五、开盒,谈感受.师:这回真把宝贝打开了,每位同学可要细致观察、用心体会呀!

情景:老师轻轻地打开盒子,盒里扬向师生,展现在师生面前的是一面镜子!

1、老师是怎么打开盒子的?同学们有什么表现? 众生:老师轻轻地、用心的、小心翼翼的……把盒子打开.同学们……原来是一面镜子呀!

2、老师一直珍藏,并把它当做宝贝,你怎么想的?

生:这面镜子应该是老师的亲人送她的……,所以她一直珍藏……

3、每位同学仔细再看镜子,你发现了什么?有话要说吗? 生:原来,老师真正的宝贝是我呀!……

音乐:《牵挂你的人是我》,师扇情地:是呀!孩子们,你们远离父母来到学校学习知识,与老师朝夕相处,吃饭时你们围在老师身边,课间你们与老师一起嬉戏;受到委屈时老师成了你们的庇护伞;高兴当你们成了老师的开心果.老师的眼中满是你们可爱的笑脸,老师的耳旁满是你们的欢声笑语,老师的心中满满装着的是你们,就连大周假老师与家人、与朋友谈起的还会是你们,你们已成为老师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们就是老师的宝贝.六、写一写

1、同学们把刚才发生的事接着写下来,要求:写出你看到的、听到的或你和同学们的反应,你感悟的.写完后认真修改.2、拟标题

写完后给你的文章拟一个什么标题呢?

如:《神秘的宝贝》《老师的宝贝》《盒子里的秘密》《我是老师的宝贝》……

七、归纳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上作文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名说.师:这次作文课,通过边活动边细致观察,边观察边引导同学们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说出或写出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感悟到的来教学作文,目的是想要告诉同学们,写作文是件很快乐的事,关键我们要学会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灵感悟,用脑子想.一句话:用“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课后反思】

三年级绘本习作教学 篇6

一、教学要求:

1、仔细观察图画,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图上的景物。

2、在图上添上几种动物,或者画,或者贴。

3、根据自己的经验给整幅图涂上颜色。

二、教学重点:

在图上添上几种动物,或者画,或者贴。

三、教学难点:

根据自己的经验给整幅图涂上颜色。

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颜料等做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仔细看图。

1、看图:

(1)学生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2)说时按什么顺序?

(从上到下,从下到上都可以)

2、指导学生在图上添上动物。

(1)学生说说天空中有哪些动物,树林中有哪些动物,小河里有哪些动物?(2)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贴在书上的图上。(3)学生也可以直接将自己喜欢的动物画到图中。

二、想象作画,补画小动物。

1、你们觉得这幅图上还少了点什么?你把耳朵贴过去听一听,除了风吹过树梢的洗涤沙沙声,小河里淙淙的流水声,再没有其他声音了,一切都是静谧的,安静 得有点寂寞。小朋友,拿起我们的画笔,再画点什么呢?

2、学生自由作画。

3、学生用几句话介绍自己所画的动物。

三、指导学生涂颜色。

1、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涂上各种颜色。

2、老师巡视,不作统一的规定。

3、由图画入手,从整体观察图画。

四、练习说话。

1、指名说说自己画了什么动物,并简单说说理由。

2、抓住图画内容,老师出示填空:()的天空,()的小河,()的树林,()的野花

3、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些景物连起来说一段连贯的话。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图文结合抓住写动物的基本要求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要求写本次习作,并誊写,字迹端正、清楚。

二、教学重点:写好作文。

三、教学难点:图文结合,写出动物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五、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读例文。

1、学生读懂每句话,了解写动物可以写哪些内容。

2、说说例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二、指导学生写景物。

出示好词语花篮,好句子筐:

天高云淡白云悠悠五彩缤纷 点缀生机勃勃 一碧如洗 生机盎然 涟漪 一阵微风吹来,树叶沙沙地低语,像是大树妈妈给小鸟唱的摇篮曲。白云悠悠,不时地和小鸟说着甜蜜的话儿,多美呀!路边的小花儿涨红着脸,害羞地躲在叶子中间,绿油油的小草大方地跳着摇摆舞,有趣极了!

1、让学生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说说。

2、按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景物连贯成一段话。

3、在本篇作文中景物可以简略地写。

三、指导学生写动物。

1、读了例文,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仿照例文说一说。

2、在小组内进行自我介绍,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提醒、补充,弥补自己的不足。

3、组将说得较好的同学推荐到班级里交流,互相评议,共同提高。

4、老师小结。

四、老师提供部分精彩片段赏析。

1、一群小虾时而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时而来几下立定跳远。它们摆动着长长的胡须,挥舞着两只大钳子,好像在说:“别看我们小,但也不是好欺负的。”

2、小树林里一片宁静,一阵微风吹过,树叶发出了“沙沙”的声响。小山坡上,小草晃动着小脑袋,好奇地望着新世纪。小野花们竞相开放,一丛丛、一簇簇,五颜六色。它们摇曳着美丽的身躯,逗得蝴蝶、蜜蜂一个劲地围着它们唱歌、舞蹈。

3、小乌龟呀,真是一个胆小鬼!你瞧它,走一步,东瞧瞧,西望望,就怕遇上危险。哈,前面漂来几棵水草,小乌龟以为是遇上了敌人,急忙把头、脚、尾巴一下子缩进了硬壳里。

五、学生独立仿写练习,老师巡回指点。

六、交流评价,修改誊写。

1、交流学生的习作。

三年级绘本习作教学 篇7

关键词:规矩,习作,目标,生活,评价

俗话云: 人有学步时, 写有起步期。 三年级被认为是小学生学习习作的重要阶段, 其重要性不仅仅在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要开始学习习作的一些知识与技能, 更关键的是学生能在习作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一、 三年级习作起始阶段教学状况举隅

现实中, 我们的很多学生在起始阶段就对习作不感兴趣, 甚至排斥习作。 笔者是一名在一线从教近二十年的教师, 通过听课和调研, 发现一些教师在习作教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除去学生自身的一些原因) ,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教师对三年级学段习作的要求没有认识到位, 对习作指导缺乏目标性、 针对性。 教师心中没有明确目标, 学生习作就更没有目标, 所谓“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所以, 每次习作训练侧重点要能串成一个体系, 循序渐进。

其次, 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评价标准过高。 多数教师在指导、批改三年级学生习作时, 参照的仍是耳熟能详的七大“标准”:内容切题、 思想健康、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条理清楚、 详略得当和语句通顺。 如此要求, 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 无疑是“揠苗助长”, 要求偏高了。

最后, 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标准太片面。 教师对三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 态度, 习作教学中的交流、 分享以及习作后的修改习惯等明显忽视, 教学中不是“轻描淡写” 就是“放手不管”。

这三个弊病, 若寻其根源, 就是教师的教学基于自身的经验, 只是凭借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所信奉的理念开展教学, 以所谓的优秀习作的标准来指导习作, 过分追求结果, 而对年段特点关注不够, 对学生学习需求等研究不够, 导致不少三年级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学习后, 不但没有跨进习作的“大门”, 反而提“写”色变。

二、 用“规矩” 指引三年级起始阶段的习作教学

基于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 三年级起始阶段的习作教学必须要形成一定的“规矩”,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培养良好的习作习惯。

1.“胸有课标, 高屋建瓴” ———教师理念之规矩

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让我们看看三年级上册各单元作文的内容, 大家就会明白。

(1) 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和爸妈分享习作的快乐, 说写合一;

(2) 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请你写的那个人评评你的习作, 说写分开;

(3) 选秋天的图画, 再写写图画的内容, 和同桌分享, 说写合一;

(4) 写一则观察日记, 和同学分享, 读写合一;

(5) 最想告诉大家的, 大家交流, 说写分开;

(6) 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和想去的地方, 互相交流, 取长补短, 说写合一;

(7) 编童话故事写好后, 读给大家听, 说写分开;

(8) 自由作文, 要把想表达的意思写清楚, 说写分开。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 三年级的习作, 只要学生写生活中实际存在的, 他们感兴趣的人和事均在习作表达的合理范围内。 这一阶段, 教师不要过分强调技巧, 不要要求太多, 指导太多, 否则写出的作文很可能就是千篇一律。 久而久之, 学生只会依赖教师的指导, 也会迎合教师的口味, 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越来越少了, 可写的东西也就不多了。

要有学段目标意识, 每次习作应抓住训练重点。 教师要了解整个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训练内容和要求, 要熟悉所教年级训练的内容和要求, 特别是要把握一个单元训练的重点和要求, 保证一课一练、 一练一得, 突出指导重点。 不急于求成, 面面俱到。

以“写人训练” 为例, 三年级到六年级, 每次习作要求只有一项, 那么教师在指导、 批改时就应抓住每一次的重点, 每次作文教到什么程度, 要心中有数, 不要越位指导。 只要学生达到了这一要求, 就应该及时鼓励。 习作教学要循序渐进, 从下面的内容中大家可以看出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所有的作文要求加起来, 就是写人的整体要求, 但是, 我们在三年级的习作教学中, 不能一下子把写人的方法全部教给学生, 只要按年段要求学生就好。

习作训练写人篇:

(1) 三年级上册, 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应先想清楚写谁, 写哪件事;

(2) 三年级下册, 写写自己, 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你, 抓住自己的特点、 说真话 (爱好、 性格、 优点、 缺点等) ;

(3) 四年级下册, 我敬佩的一个人, 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品质、 风貌 (敬佩的原因) , 内容要具体, 语句要通顺;

(4) 五年级下册, 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熟悉的、 偶见的陌生人) , 运用写人的方法 (外貌、 语言、 动作、 神态、 心理描写等) 写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

(5) 六年级上册, 介绍你的小伙伴, 用一两件事写小伙伴, 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综上所述, 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 要整体考虑小学阶段作文要求, 总目标和各年级目标相呼应, 把握好不同年级的要求, 熟悉所教年级训练的内容和要求, 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力求到位而不越位。 习作训练要循序渐进, 不揠苗助长, 三年级的学生只要达到三年级的习作要求即可。

2.“注重活动, 注重交流” ———教师授课之规矩

写作是个体的一种智力活动, 而习作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 赞可夫的描述可以看出这种活动的特性与魅力:“所谓儿童的生活, 并不是指让每一个人单独地去苦思冥想。 孩子们是在跟教师、 跟同学一起交谈自己的想法, 有时是相互争论。这里面有游戏的成分, 有开玩笑, 也有笑声……”

美国近年来提出“过程写作法”, 相关人士认为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 经历五个相关的阶段: 预写作、 打草稿、 修改、校订和发表。 每个阶段都需要分享、 交流, 尤其是修改、 校订和发表阶段。 “过程习作” 教学中, 同学间的分享与交流非常充分。 学生既是作者, 又是读者, 充分而深入的分享与交流活动, 推动了学生的表达与修改, 使得习作活动步步深入, 渐入佳境。

对三年级学生来说, 习作是一种练习, 其间的观察、 思考、想象、 表达, 包括用哪个词, 选哪句话, 都有分享的必要与价值, 以达到扬长避短、 共同提高的目的。 比如, 为了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 更多地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美, 笔者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学生带到校园附近的田野, 让学生去寻找“美丽的秋姑娘”。 事先笔者把全班分成八个小组, 每个小组确定一个组长, 每个组都有不同的观察目的和任务。 在习作课堂上我们进行了交流互动, 以下是实录片段。

教室里, 几乎每名学生的桌面上都有他们此行的收获: 五颜六色小野花, 各形各状的叶片, 还有很多千奇百怪的我从未见过的植物, 有些学生居然采到了一些诱人的小野果, 每名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兴奋。

师: 同学们的收获真多呀! 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美好的感受吧!

生1: 我们组收获了十种不同的颜色 (一一举起, 给同学看) : 嫩绿, 深绿, 金黄, 洁白, 褐色……

师: (拿起蒲公英一吹) 秋风是一个淘气的孩子, 追着洁白的小伞兵漫天跑。 你能这样试着说吗?

生2: 妈妈说, 这种植物叫三角刺, 叶子是三角形的, 就像一把小铲子。

师: 恩, 你真棒。 注意再观察叶子的颜色。

生2:绿色, 又有点灰白色, 该怎么说?灰绿色?

师:你对颜色很有感觉, 有绘画大师的潜质。

……

生3: 我们组采到了两种野果, 酸酸的, 甜甜的, 很好吃。特别是这种, 奶奶说这是“红妞 (野草莓) ”, 你们看它红得多好看, 就像红灯笼似的。 (高举着, 炫耀着, 惹得同学们吧唧着嘴都想尝尝)

……

生4: 我们组捉了很多蚂蚱。 蚂蚱是一种害虫, 它会破坏庄稼的。 它有四条腿, 两条后腿特别有力, 我的手都被它弹痛了。

生5: 不对, 蚂蚱有六条腿。 你的那只一定被你搞断了两条腿。

师: 我们再仔细瞧瞧。

生6: 蚂蚱真的有六条腿! (他发现了“新大陆”)

一个小女生怯怯地举手了:“老师, XX捉了一只很大的癞蛤蟆, 藏在抽屉里不拿出来。” 只见XX满脸通红地趴在桌上。

师:有谁知道癞蛤蟆对人类有利还是有害?

生7:癞蛤蟆会吃蚊子、飞蛾等。

师: 哇, 你知道的真多, 那癞蛤蟆对我们人类有益哦, 而且更重要的是, 它也是一条生命。

XX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塑料袋: 老师, 我把它放到教室门口的花坛里好吗?

……

分享每名学生的观察是令人激动的。 每一名学生由于视角不一, 语言表达也迥异, 这样的语言稍微经过修饰, 就会成为一篇充满童心童趣的习作。 此次观察活动之所以能成功, 源于观察前我和学生们共同制订了“规矩”, 目标明确了观察时就有指向性了。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习作课堂的魅力就在这里: 一名学生的观察发现、 语言描述, 让更多的同学听到、 学到。 这样的分享与交流, 使习作活动充满了无尽可能与吸引力。这些, 是个人写作活动永远不具备的。 日本东京大学的佐藤学教授认为:“有突破, 有飞跃的学习一定通过相互帮助合作式的学习实现。”

3.“书写生活, 有的放矢” ———学生习作“质” 之规矩

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让学生在真实状态下写作。 三年级是作文的启蒙阶段, 在这个阶段, 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写作的兴趣自然会把他引向积极主动的学习。 作文应该是学生真实生活的组成部分, 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说真话, 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 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 不要刻意去模仿, 去迎合, 没有条条框框, 只有随心所欲和畅所欲言, 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去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 原汁原味写生活, 透过童眼看世界, 保持儿童的想象和天真,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自己愿意写的, 写自己最感兴趣的, 不抄袭、 不瞎套、 不硬挤。 这样, 学生才会有话可说, 才不会害怕作文。 写出的文字才是真实的, 这也恰恰是课标的要求, 同时也符合认知的规律。这个阶段, 只要学生想写、 愿意写, 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但是, 还是要有一定的“规矩”: 第一, 在三年级伊始, 教师要带领学生明确整个学年在习作上要达到的要求; 第二, 在每次习作前都要细化“规矩”, 提出本次习作的个性化要求; 第三, 学生进行自评、 自测、 自我调整。 下面就是一个细化的“规矩”。

习作要求:

(1) 题目与内容相符;

(2) 内容真实, 是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3) 语句通顺连贯, 一篇习作出现的病句不多于3个;

(4) 根据需要, 分小节写;

(5) 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

(6) 一篇习作不少于200字;

(7) 正确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

(8) 一篇习作错别字不多于5个;

(9) 书写态度认真, 字迹工整, 习作格式正确。

习作过程要求:

(1)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2) 乐于表达;

(3) 一节课能成200 字习作;

(4) 能用符号进行必要的修改;

(5) 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

每次习作都要有“规矩”, 那规矩从何而来呢? 当然是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同商议得出的。 大家共同制订的规矩, 大家共同去遵守, 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基本常规就如上述, 每次不同的习作还有不同的个性化的要求, 再另行补上。

4.“两个系列, 熟能生巧” ———学生习作“量” 之规矩

语文课程标准 (3 ~ 4 年级) 要求, 每学年课内习作次数不少于16 次。 课标中没有对每篇习作的字数规定。 窃以为, 三年级习作可以分成是两条线, 两个系列。

一条是“生活作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 指出, 作文训练的方式应当灵活多样。 作文教学还要鼓励学生多练笔, 还应当发挥学生的潜力, 创造各种机会,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逐步养成爱动笔的习惯。 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 周记、 读书笔记, 根据生活和学习的需要写一些随笔等等。 通过这些形式多样、 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 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 认识生活, 积累材料, 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 三年级阶段应主要是以生活作文为主, 重点是着眼于乐写, 养成爱写、 经常写的习惯。

另一条是“系统训练作文”。 就是与教材配套的一学年16次的课内习作以及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习作片段训练。 三年级习作教学中段落的训练在教材中是比较常见的, 片段训练既方便落实技能目标又省时, 切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习作的片段只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即可。 比如, 写 《秋》 的片段, 学生写秋景, 可以是一段话, 也可以是几段话, 但要能够体现一个完整的意思即可, 重要的是作者要有真实的感受、 见闻与独到、新鲜的想法。

两个系列的习作, 每周都能双线并进, 习作的“量” 也可观了。 每一周、 每一学期、 每一学年都能落实这两个系列, 那么学生的习作自然就熟能生巧了。

5.“尊重个性, 力求多元” ———习作教学评价之规矩

三年级习作教学的评价应从两个维度进行, 即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对习作结果的评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 指出,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 可以是口头的; 可以用等第表示, 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 尤其需要用多种多样生动的评价去触动他们的积极性。

(1) 图画评价。

用简笔画代替眉批。 例如, 发现学生写作的好词在旁边画“红五星”, 发现佳句画上“小红旗”, 对文笔流畅、 思想深刻、想象丰富的句段送上“小笑脸” 等书面鼓励。

(2) 书面评价。

针对每名学生的习作情况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 引导, 评改时, 教师应注重评语的情感化、 人性化, 挖掘“闪光点”。

(3) 加分激励。

在学生的作文分数上, 再加2 分, 加5 分甚至加10 分, 作为对学生精彩语句的额外奖励, 哪怕作文写得不太好的学生, 用上一个恰当的好词语, 都会在加分上有所体现。

(4) 建立展示平台。

设置“认真奖”“进步奖”“特色奖”“语言优美奖” 等奖励认真作文的学生, 并把写得好的作文张贴在班级的“学习角”上, 或者将优秀作文复印展示, 装订成作文集在班级传阅。

教师的评价, 在三年级学生那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自尊心及写作兴趣。 对学生写得较好的文章及时肯定, 加以赞赏, 并介绍给同学们; 在班上贴出来互相交流展示, 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广的传播; 经常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 体会自己的成功, 这些都是学生写作的动力。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看到差一些的作文容易烦躁, 这时候一定要“制躁”, 提醒自己:“我自己写文章都有不少困难, 现在我面对的是才学作文的小学生呀。” 尊重每一名学生, 承认学生作文上的差异, 不搞“一刀切”。 对困难比较大的学生特别要注意, 他们只要能写出来就要肯定。

形成性评价就是让评价贯穿习作全过程的评价, 只有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性提高。 在写作前就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 实施前置评价, 使学生有的放矢, 激发写作欲望; 习作过程中, 施加一定的评价, 可以即时调整写作, 刺激写作, 增强写作动力。 过程性的评价是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 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

习作评价:

习作过程评价:

三、 结束语

孟轲 《孟子·离娄上》 :“离娄之明, 公输子之巧, 不以规矩, 不能成方圆。” 意思是: “像从前离娄那样精明的眼睛, 公输般那样的巧匠, 不凭规和矩, 是画不成方圆的。” 学生是一块块精美的璞玉, 有匠心的玉人才能让它成器。 教师学生心中都有“规矩”, 遵守“规矩”, 习作之路才能走得长远, 才能“成其方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徐光华.习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写作旬刊, 2010 (18) .

[3]韩利格.让习作教学生活化[J].大舞台 (双月号) , 2009 (4) .

[4]陈丽菊.让学生轻松地动起笔来:三年级习作教学点滴[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2 (6) .

[5]王桂娟.习作教学生活化[J].成功 (教育) , 2010 (7) .

[6]崔昕平.中美作文评价标准的比较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11) .

[7]刘淼.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策略初探 篇8

一、通过日常生活发现写作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对作文这个“陌生”的“客人”产生好感与兴趣,才能把他们自己心中“最好”的东西拿来“招待”这些“陌生的客人”,从此,他们才会变成“无话不谈”的良朋挚友。这样也能够解决学生不知道怎么样写作、害怕写作与写作时无话可写的尴尬局面。特别对三年级刚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来说,这个兴趣更需要老师的精心培育和小心呵护。

1.“说”身边熟悉的事情,是学生“会”写的前提。“会写”是建立在“会说”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一个学生连口头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都不具备,那如何能让他们写出好的习作?为此,要在学生“写”之前对他们做专门的“说”的训练,只有学生说得“滔滔不绝”,在写的时候才能“妙笔生花、行云流水”。而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就成了他们“想说”和“会说”的前提。例如:在上学的路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些学生身边熟悉的小事,不仅可以让他们津津乐道,更培养了他们口头表达的能力。久而久之,这也成了他们“会”写的前提。

2.“写”身边熟悉的素材,是学生“乐”写的关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多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身边各种各样的带有插图的儿童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就可以此入手,让他们随意地写这些故事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完后让他们互相交流,相互评价。当然,老师更要给他们创建展示“习作”的平台,如“把我的习作读出来”活动。再进一步选择一些典型性的习作举办班级作文展览。另外,利用学生每天必看的“动画片”,在看完后要求他们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从而培养他们坚持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察”身边熟悉的事物,是作文生动的重点。“观察”是把作文写具体的重要前提和有效手段,也是想象作文的第一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适当地培养学生这种观察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作文不仅仅有简单的枝干,还有鲜嫩的绿叶。例如:在指导《我的老师》这一习作的时候,在学生准确地描述出老师的外貌形象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老师平时面部表情或衣着的变化来想象老师的心理活动。

还应该注意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作为作文的初学者,在教学中我们只是要培养他们简单地“察”和简单地“想”的意识,并在习作中能够初步体现出来就行了,而不应对他们有过高的要求。“察”后的“想”这对于他们只是一种思想的渗透,而不必在观察细节后精确地阐述。

二、通过课文教学促进习作练笔

教科书上的课文,都是名家的名篇,是适合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学习的典范之作。例如《做一片美丽的叶子》《西湖》《拉萨的天空》《小露珠》等等,这些纪实、想象与优美的课文是初学作文者的“范文”。所以,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可以依托课本当中这些典型的“范文”,让他们在学习这些“范文”的同时去熟读、去精选、去感受、去模仿。

1.仿写课文。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从儿童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他们因模仿而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小学的作文教学除了不拘形式地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还要从“范文”中“仿”出写作的形式、结构与基本技巧,课本中优秀的“范文”,就是学生仿写的最佳素材。例如:教学完《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后,学生仿写的“让我们荡起秋千”“让我们踏上火车”……在写出学生自己心里话的基础上,更是有了现代诗歌的“形式”与“韵味”。

2.续写课文。课本中的课文有好多在最后都留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可以通过续写课文来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并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教学完《哪吒闹海》一文后,老师说:“东海龙王父子被制服了,但是几十年后龙王的孙子——这个“官三代”又开始欺压当地的渔民了,哪吒又是怎么做的?请大家想一想、写一写。”这时的学生都觉得有很多话要写,课文中经典的词句与精彩的打斗场面都会出现在他们续写的“文章”中,而学生平时在其他动画片当中看到的或由此想到的种种“精彩镜头”同时也会为他们的文章增添更多鲜活的画面。

3.改写课文。改写课文就是把适合表演的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剧本,在改写课文过程中,通过学生简单的“剧本创作”,培养了学生处理文字与写作的能力。如苏教版第五册的《小露珠》《小稻秧脱险记》等这些童话故事,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文作了改写,并初步形成了适合排练的剧本。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更是一种全新的练笔与写作的模式。

4.写读书笔记。课文的思想内涵是文章的灵魂所在,课本中的课文大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对这些课文教学的同时,更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思想情感教育,而交流学习心得或写读后感都是一种不错的形式。例如:读了《狐狸和乌鸦》一文后你有什么感想,《乌鸦喝水》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等诸多问题的设置,会让学生在“读后的写”中得到新的提升。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意通过批改点评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不叫“作文”,因为学生们写得缺乏逻辑,语病也很多。所以老师在批改与点评时不能把这些“刚刚发芽的种子一棒子打死”。叶圣陶先生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所以,我认为对于刚学写作的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作文的批改与点评首先应该去寻找并发现每一位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给予他们充分肯定与鼓励,其次才是适当地修改习作中的语病和错字等,让学生对作文充满自信。

(司利亚,沭阳县广州路实验小学,223600)

上一篇:四年级习字与书法教案下一篇:医学影像技术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