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习作教学策略

2024-07-30

三年级习作教学策略(精选12篇)

三年级习作教学策略 篇1

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笔者参加了我校市规课题《基于“清朗”理念的农村小学中高段教材习作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的研究,在平时的单元习作教学过程中笔者努力地以“清朗”为目标。“清朗”是指不受任何干扰和遮蔽的、自由的清晰明亮的一种教学理念。为了达到“清朗的习作教学”,笔者认为可以实施以下方面的教学策略。

一、解读单元教材,定位习作目标

纵观人教版三年级各单元的编排,从单元导语到课文,再到口语交际与习作,每一个语文活动都紧密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是一个无法分割的单元系统。如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篇单元习作,习作主题是“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编者充分考虑到了本次习作的要求,很巧妙地将习作重点贯穿于单元系统中。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为读写结合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内容都与“课余生活”有关。显然,编者的意图是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感受不同国籍、不同民族孩子七彩的童年生活。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第一单元的习作要求,我确定了本单元习作的整体目标为:用自己的话写一写有趣的课余生活,表达出愉快的心情与感受,并努力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完整。

二、多向提供支援,积累习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习作也是如此。他们往往无法从生活中找到素材,习作也就无从下手。因此,我们要给学生提供支援,帮助他们积累习作素材。

1. 写日记。

日记是补充课堂教学,为课堂作文积累素材的最好形式。要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首先可以培养他们写日记的习惯。日记的形式学生容易接受。日记的内容可多可少,有话则多,无话则少。日记不像习作课上的命题作文那样严格,它容易触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和兴趣,是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的良好契机。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会不时地布置学生写日记,如心情日记,希望孩子们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有时候还会让他们写写课堂日记,用课堂上所学的关键词来写一写,这样既梳理了课堂收获,又给他们提供了练笔的机会。

2. 观察身边景物。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

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篇观察作文。于是我提前两周布置了观察绿黄豆发芽的作业。到了习作课上,我问孩子们:“你们的豆子发芽了吗?”有几个兴奋地喊道:“发芽了!发芽了!”可一部分孩子一脸苦恼,追问原因发现这些孩子的豆子没有发芽。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没有慌,我事先找了豆芽发芽过程的图片,图片非常清晰。于是我让那些孩子先观察图片,然后进行习作指导,最后才让他们去写。事实证明,没有亲手做过实验的孩子基本上不会写。于是我马上改变策略,当天中午我就把那些不会写的孩子组织起来去观察。当时秋意正浓,我们校园里的银杏树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让他们看一看银杏的样子,摸一摸树干,想一想树叶飘落的样子,还可以捡一片落叶来观察一下。看着他们细心地观察,激烈地讨论,我觉得他们肯定会有很多收获。这些孩子的第二次习作果然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不就是叶圣陶先生说的“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吗!没有生活经验就没有习作的素材,所以要想学生习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就要让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观察积淀习作素材。后来的几次习作,只要条件允许我都会因地制宜地选取素材,让他们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3. 提供影像资料。

在多媒体技术发展的今天,老师还可以提供恰当的影像资料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大部分学生都说喜欢去“九九回归林”,可是要他们写的时候他们又无从下手了。于是我特意去了一次“九九回归林”,根据地点转换的顺序把美景拍下来,用这些照片制作成PPT并在照片旁边给出地点和一些关键词,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收获了更多的素材。

三、巧用“小练笔”,分解习作难度

教过三年级的老师应该都能发现三年级的课堂作业本中“小练笔”占了很大的分量,因此我们在课文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我们可以通过“读写结合”,有计划地分散落实一些三年级学生习作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每篇课文的读写结合点,如句式练习、语段训练、篇章结构模仿等为支撑点,让学生逐步地学会运用语言,切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样一来,使单元的习作目标分解到了每次阅读教学的练笔中,习作教学过程也就成了一个高效、开放、有序的系统。

1. 仿写———抓典型。

小学课本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经过筛选并符合小学生语言发展特点的文章。而且大部分文章都是名篇,不论是内容上还是语言表达形式上都是学生习作的范例。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有特色的片段,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这些比较典型的课文,让学生进行仿写,将“从学到用”、“从仿到创”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就能降低习作难度。

2. 续写———找拓展。

续写就是拓展课内文本。教材中有不少的故事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从而也给学生提供了练习写话的机会。因此,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故事结尾展开想象,让故事延续下去,使故事有个结果。

总之,课堂处处是作文,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教材的习作资源,找准教学策略,就能为学生写作提供现成的“下锅之米”,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从而让习作教学变得“清朗”起来。

三年级习作教学策略 篇2

内容摘要:

小学三年级正式从“写话”进人“习作”阶段。他们现有的语文知识、语言水平都影响着他们的表达方式,学生畏难于写作,教师困惑于写作。本课题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立足于教师教学研究和学生习作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善于挖掘习作素材,运用多种途径加强练笔,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一)课题背景

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写话”的训练,但写话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写自己所说的话,重在培养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而三年级的习作却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搜集作文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学会根据作文需要,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由此,我可以看出,从“写话”到“习作”,不只是概念的改变,而是学生书面表达交流素质的质的飞跃。

1.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由于从“写话”到“习作”发生了质的飞跃,习作的内容更丰富,容量更大,语言要求更具体、更形象,所表现的主题也更深刻,情感更真挚。因此,教师往往感觉无从下手,一节作文课经常从选材到写作方法讲得面面俱到,而学生的习作却达不到预期效果。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生活面比较窄,经历有限,因此往往造成无材可选无事可写,再加上他们语言积累有限,写出的语句也很平淡,还有些孩子写出的习作没有层次,顺序混乱,甚至辞不达意。长此以往,就造成了 孩子的畏难心理,觉得习作怎么这么难,慢慢地失去信心,放弃习作。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

《语文课程标准》在书面语表达的教学方面作了教学梯度的区分,第一学段1~2年级为“写话”,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为“习作”。而作为习作起始年级的三年级,由于存在以上问题,迫切需要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指导策略”。

“策略”指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而本课题所要研究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书面语表达水平,为进一步的习作教学打下坚实基础的方法策略。广义来说,就是教师从哪些方面来指导学生;指导时用什么方法;指导到哪种程度等等。

由于三年级作为习作教学的起始年级,具有时段性和时段的特殊要求,因此很有必要把三年级作为实验年级来研究习作教学的指导策略。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三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是培养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学生写作兴趣、习作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我将结合学生的学情,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将新课标作为课题研究的导航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方法,积累经验,探寻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指导策略。

在习作起步阶段,指导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教师指导得当,才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的习作基础,让学生感受习作的快乐,写出他们小小心灵中的点滴美好感悟。另外,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使他们不再怕作文,而是将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心灵感受到的用自己的笔主动表达出来。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一)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从新课程标准来看,小学三年级正式从“写话”进人“习作”阶段。他们现有的语文知识、语言水平都影响着他们的表达方式。起步阶段学生对习作有畏难情绪,怕写作文。因此,我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习作分析、小组讨论,先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这样就能做到对症下药,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总结我发现,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审题不清,不理解习作要求;2.素材单一,叙述方式简单;3.语言表达不准确,平淡不吸引人;4.写好作文不会修改。

针对起步阶段学生习作出现的问题,我教师从学情出发,在教学中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意识,扩大学生的素材积累,养成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我将课题研究分三步走来进行:

第一阶段(2014年4月-5月)在教学中初步研究探索进行作文起步阶段训练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并确定其中较为有效的几个方法。总结前期研究成果,撰写前期研究报告。

第二阶段(2014年6月-10月)教师将自己确立的较为恰当的方法进一步进行探究试验,并进一步研究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如何恰当过渡,从写一段话到写起步作文怎样转变,从写简单的作文如何过渡到能较顺利地独立作文这几方面进行研究探索。

第三阶段(2015年5月)收集教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二)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集整理习作起步阶段的指导策略。

在课题研究中,我采用调查问卷法、实验对比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等。我边研究、边思考、边总结,探寻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指导发法与策略。

1.确立目标,使习作指导有章可循

(1)研读课标,分析学情,制定年级习作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习作要求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泥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地内容。这是对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要求,也是对习作教学策略的指导。分析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我发现,学生畏难于习作,教师困惑于习作教学,而我将习作教学的门槛放低一些,将三年级的习作目标归纳为一个,即“让学生喜欢写作”,让学生好迈进来,让教师好引导学生迈进来,这样,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互利互惠,既激发了兴趣,又达到了目标要求。

(2)培养兴趣,热爱写作。

小学生作文是“习作”而不是“创作”,所以不要从立意、选材、语言等各方面过高地设置要求,以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只要他们写出自己所看到的生活,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就可以。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的作文回到生活当中去,解决了学生的写作素材问题,让学生感到有东西可写,没有题材、体裁、字数的限制,降低写作的难度。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写出自己的快乐,写出自己的烦恼,凡是生活作文,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这样起步作文,让孩子觉得作文并不可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与写作热情。2.学好语文,积累素材。

(1)丰富学生生活,拓展习作素材。

“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这句顺口溜反映学生怕写作文,作文内容千人一面,习作素材雷同的现状,究其原因:学生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脱离感情。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根据叶圣陶先生的教诲,根据我农村生活特色及以往的教训,我在习作教学研究过程中,要改变以往封闭的课堂教学做法,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欣赏大自然,去体验生活,参加实践活动,开拓农村小学生个性化习作教学的道路。

首先引导学生欣赏家乡美景,寻找习作素材。

农村是广阔的天地,也是孩子们习作素材的宝库。因此,我重视启发、引导孩子们去拥抱大自然,去亲吻这青山绿水,去欣赏家乡的菜园、绿野、果林等。这样,大量的习作素材将会激发学生的习作灵感和强烈的习作兴趣。春天,我带领孩子们出去仔细观察广阔的田野,领略美好春光;夏天,我带领孩子们去观赏校园、田野的美丽景观;秋天,我带领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硕果累累的果园、满地黄金的田野,感悟丰收的喜悦;冬天,我带领孩子们冲进大雪纷飞的雪野,欣赏“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银白世界,这样不仅积累了大量的习作素材,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习作情趣。

其次走进体验田间生活,丰富习作素材。

农村的孩子公园去得少,汽车乘得少,都市的繁华见得也不多,更不用说体验都市的生活了。反之,田园、菜园、果园,他们去得多,板车推得多,他们的父母乃至祖辈,都从事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活。因此,他们最熟悉的都是栽种、施肥、除草、松土、收获等农 事。于是,我鼓励和引导孩子们利用放学后、星期天、节假日涉足田间,走进菜园,钻进大棚,用眼去看,用手去动,用嘴去问,用脑去想、去发现,在充实生活的同时,也使学生趣味盎然,积累了大量的习作素材。在习作课或语文课外活动课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谈从田间生活中获得的感观和感受。郭春辉有一篇习作:《拔“灰条”》,文中这样写道:“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认识了“灰条”的特点:远看“灰条”,比万寿菊苗略高;走到近处,拨开万寿菊,发现“灰条”的茎呈肉红色,而万寿菊的茎是绿色的;摸一摸,万寿菊的茎是光滑的,而“灰条”的茎是毛乎乎的。”拔“灰条”多有意思,简单的现象,深刻的道理,这是“我”的经验啊!许多同学由于亲身经历,亲手实践,写出了一篇篇充满生活气息的文章。

社会实践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也使学生活泼的个性得以发挥,又可以使孩子们在快乐中拓宽视野,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激发起爱家乡、爱科学、爱劳动的思想情感,为学生开创了动手动脑的新天地,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耳闻目睹,亲身经历,对许多事物有了感性认识,成为了习作的典型题材,这就激发起了学生习作的兴趣、灵感和激情。

(2)营造书香校园,促进积累运用。

古人说得好:“博览群书,长袖善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知道,多读书,读好书,能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习作水平。为此,学校统一部署,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从而充实学生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的积累运用。

第一、激励广泛阅读,奖励故事明星。

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 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上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活动。一是在班内组织开展交流活动,介绍自己阅读的书刊内容和精彩部分;二是组织故事会,学生演讲故事,评故事明星。这两项活动既可以感染学生,吸引阅读,更重要的是通过介绍、演讲、反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习作打下良好基础,各组均评出不少故事明星。我班马凡同学刘演讲武松打虎,比划一招一式活灵活现。人物的形象、语言、心理活动和动作也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潜移默化地推动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第二、加强阅读指导,培养积累习惯

在全班掀起一浪又一浪的读书高潮中,我发现,有许多同学偏面追求故事情节,对故事紧张有趣的书刊看得较多;另一方面忽略文章细节描写。为调正学生读书心态和阅读方法,我加强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老师每周检查一次学生的阅读笔记,把记录中一些描写优美环境的语句和精彩故事的细节描写展示出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正确记载。通过交流读书方法,使学生懂得精读、精摘,中年级学生每人备有读书记载本,许多学生把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人物外貌描 写分门别类作好记录,培养了学生积累的习惯,为写作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3)抓住契机,坚持练习首先结合文章构思,引导学生仿写

构思简单的说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儿详写,哪儿略写……教材中有些文章明显地体现了作者的构思和具体的写作方法,抓住这些文章的特点,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文章构思的指导。

其次延伸课文内容,实现迁移练笔。

人教版三年级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小练笔,这些小练笔都是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这种形式的“小练笔”就是绝佳的习作训练途径。因为学生学了课文,有了依托,觉得有话可写,知道该怎么写,写作也就有了兴趣。真正做到了“言之有物”。这样的练笔,水到渠成。

最后发挥想象,鼓励学生创意表达。

想象力是学生习作的重要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任何创造。现行教材中有些课文的场面、情节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想象。对学生在习作中非常有创意的表达,在班上交流,并给予鼓励。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契机,巧妙的不留痕迹的指导学生习作,可以打好作文教学这一“持久战”!

(4)开放评价体系,激发习作情趣。

我认为,兴趣是打开作文大门的金钥匙。只有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才能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所以,必须开放评价体系,改变评价内容和方式。过去,对于学生习作的评价,总是从“中心突出”、“选材典型”、“结构合理”、“描写具体”、“语言优美”诸方面去着眼。这样,难免要求过高、过严、过全,使学生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捉不住自己的成功之处,逐渐产生畏难情绪。

①赞美习作特色,诱发习作个性。在作文教学的研究过程中,我确定了新的评价目标,即努力倡导新的评价内容、评价手段,“评”出学生的习作兴趣,“评”出学生的习作特色和个性,鼓励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

对学生习作改变过去的高、严、全的要求。在批阅过程中,发现学生习作中反映个性特色的题材、语言和写法,以红圈标出,给予评价、赞扬。通过队板报、红领巾广播展示出来。在作文评价课上,评价其特色。学生的习作,一旦得到赞扬,就会兴趣盎然。改变作文态度,甚至改变他们的作文道路。

②鼓励大胆创造,提高自我品位。

以往,教师指导学生习作大都局限于课本教材内容,范围狭隘,题材偏窄,学生的创作思维不能得到发挥。学生习作中所选事例平淡无味,写人的文章,反映人物特点的,总是“拾金不昧”、“扶老人过马路”,写爸爸妈妈的文章总是“妈妈送我去医院”,写事的文章常常是“我为妈妈洗衣服”、“学烧菜”之类,缺乏新意,习作水平也难以提高。在习作教学研究中,我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走出课本,打开思路,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发挥。

(三)收集研究成果,积累教学经验,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今后的教学中去。

三年级是学生作文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特别是书面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我立足于教学,从课题的确立到完成结题报告,整个研究过程都紧扣教学,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再从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验积累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积极寻求有效教学、高效训练的指导策略。

在课题研究中,我将学生有创新的作文收集起来,将自己的点滴感受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撰写论文和课题报告,积累经验,寻求策略,以便于今后的教学。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这次小课题的研究实验,我采用文献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将研究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促进了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我自身的各项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方面:

提升了教师的理论实践水平,工作视野进一步开阔,教学理念进一步新锐,业务理论素养和理论提炼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和教研(尤其是习作教学方面)实践能力得以增强,习作教学经验进一步丰富。总结了实用性较强的习作教学策略。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习作教学研究第一手文献资料,完成论文1篇,教学随笔2篇,教学反思5篇,两节习作示范课在校内公开教学中获得了好评,真真切切地锻炼了我的教学素养。

学生方面:

学生阅读了大量书刊,课外知识丰富了,在生活中积累了素材.语言在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大大增强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不再把写作文当成是一件苦差事,而是把习作当成一件乐事,自觉写日记.周记,随时用笔真实记录自己身边的所见所闻所感。日记大赛,习作评比,优秀作文展都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学生习作质量明显提高,持续发展后劲十足。良好的观察习惯得到培养,相关能力继续提升;最主要的是通过这一年的努力,我的学生大部分乐于书面表达了,树立了初步的作文自信心,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同时在写的过程中不断获得书面表达的乐趣。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学生已初步对习作产生了兴趣,但习作的素材还是有些单一,在写的过程中对于重点段落描写得不够具体,学过的习作方法和积累的优美词句在习作中不能灵活运用,锤炼语句的习惯有待培养。

解决思路:

1.加强口语交际的训练,带动学生在细节处下功夫,激发观察的兴趣。

2.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3.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促进学生表达的准确性。4.持之以恒地进行小练笔训练。

5.充分利用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展习作素材。

六、参考文献:

三年级习作教学谈 篇3

一、半命题习作或命题习作

看图习作提供了现成的写作材料,学生无需像命题作文那样独立取材,这便于集中精力学习观察的方法和表达的技巧。观察习作相当于美术教学中的“素描”,旨在练就学生观察局部事物的基础能力。三年级把这两种习作方式与创作型较强的命题习作交叉安排,有助于实现由“述”到“作”的过渡。为了给命题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进行前两种习作方式的训练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正确的观察方法,能提供观察的敏锐性和条理性。看图作文,应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图画,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要求状物的图画和实物,要教会学生运用比较观察法,从比较、鉴别中抓住事物的特点。

2.观察与思考(包括联想、想象)组合。要告诉学生,不能仅仅拘泥于对画面或失误本身的观察,要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充分发展思维。

二、由写好一段到写好一篇

段是文章最基本的结构部件,是篇的雏形。学生起始作文,要从练习写好一段话入手,把一人、一事、一景、一物写清楚,写具体。具备了写好一段的本领,写好几段就不难了。能够写好几段话,懂得围绕一个意思,在添头加尾,连缀成篇也就不难了。由段到篇的训练,可采取如下步骤。

1.从自然段到结构段。自然段是句的扩大。一段话的句与句之间有各种各样的关系:有先总后分,先总、继分、再总;有因果式,承接式,并列式,诸多关系;有的体现时间顺序,有的体现方位顺序等等。

2.从片段到综合。写文章,其形式是一段话,其内容是事物的局部。要完整地写好事件和人物,先要练就观察、描写事物局部的基础能力。片段训练的方式有:写中心段,开头段,结尾段、外貌段、对话段、心理段、动作段、描景段、状物段等。在进行篇的训练时,宜辅之以片段训练引路。

三、由口述到笔述

先说后写,以语带文,以口头语言的训练带动书面语言的训练,这是三年级语文教学中体现过渡性质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这个“过渡”中,要把握如下两点。

1.把“看”“想”“说”“写”四个环节串联起来。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有些人很注意自己写得好,对于怎样写这个问题很重视,可是对于怎样说这个问题很不重视。这是本末倒置,这样学习写作是很难学好的。有些人重视写,也重视说,就是不重视想,说话或者写作的时候,不耐烦好好地想一想,常常脑子里还模模糊糊的就说出来、写出来了。这样,说的话写的文章也一定模模糊糊,不准确,不鲜明,这样学习写作也是不容易学得好的。”

2.丰富学生的书面词汇。学生口述作文,应努力缩短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距离,求得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一致。为此,要引导学生经常朗读和背诵课文中形象的语句和有关的段落,吸收书面语言的词汇和句式。

四、由模仿到创造

作文的模仿有自己的特点,仿写中要注意如下几点。

1.坚持读写结合。一是先内容,后形式。学生写一篇课文(无论讲读课文还是习作例文),先要理解它的内容,而后再研究它的表达形式。写一篇作文,也要先在内容上下功夫,再从自己的写作内容出发,考虑怎样学习例文的写作方法。

2.抓准“模仿点”。三年级作文训练,有五项基本要求:一要训练观察力,二要写得具体,三要有个次序,四要重点突出,五要抓住特点。这五项基本要求,就是习作例文的主要“模仿点”。每次习作,重点模仿一个方面,经过多次反复,学生就会融会贯通,创造自己的写法。具体到一篇例文,还可以捕捉到一些小的“模仿点”。

五、语言的积累和资料的积累

讲解遣词造句。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在文本中积累语言,在网络上积累一些有关资料……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学习例文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以及如何联句成段、联段成篇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例文遣词造句的方法,并注意积词蓄句,逐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总之,要教好学生习作,除了让学生做好五个过渡,还要让学生多联系、多观察、多收集一些资料,养成一个阅读的好习惯,多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好篇,多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三年级习作教学策略 篇4

所谓快乐习作教学, 就是从研究学生习作心理出发, 采用各种能激发学生快乐习作情绪的方法或策略, 以期达到学生乐于用笔写出心中神奇世界的目的。那么, 如何运用快乐习作教学策略呢?

一、化解“不愿写”, 注入快乐“催化剂”

习作起始阶段, 畏难、不愿写的心理, 大部分学生都有。因此, 习作教学首先得研究学生的习作心理, 千方百计消除他们的习作恐惧, 注入快乐习作的“催化剂”, 让他们觉得“我手写我心”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从而化解“不愿写”的消极心理。

1. 简单好玩的评价。

评价是标尺。对还不到十岁的孩子, 我们不能太为难他们。简单好玩的评价, 犹如“糖果”, 反而会更有实效。

文章写完一页, 只要通顺就得优。不会写的字, 可以用拼音、符号、图画代替, 有错别字也没关系, 只要能读通意思就算通顺。写到一页半就是优加星, 写完两页就是优加三星, 写完两页半就是优加五星, 星不封顶。课堂习作全部展览, 大家随意交流、评价。教师减少精批细改, 对一些常见错误, 如错别字、病句错句等, 只笼统指出, 如“有错别字”, 或用横线画出, 让学生自己去修改, 避免扼杀学生的创意表达。至于是否全部修改好, 不强求, 只要学生有自我修改的意识, 错误就会越来越少。对书面表达偏慢的学生, 给他们一些“倾斜政策”, 如采用“与老师合作写”的方式, 请学生与老师交流。教师不断启发, 列好提纲, 标注关键词, 再请学生完成整篇文章。一段时间后, 这些学生也能慢慢走上良好的习作之路。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哪怕最蠢的女人, 也会兴高采烈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走出人生的第一步!教师就应像母亲一样去对待刚起步习作的学生, 让他们不断看到希望, 激发上进, 获得成功。

2. 吸引人的“玩具”。

习作如学步, 迈步前的“玩具”激励也必不可少。此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增强习作课堂的吸引力。

小故事。学生爱听故事。习作课堂引入小故事, 能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进入写作状态。如一堂作文课, 教师先讲一个《大仲马吃蘑菇》的小故事, 学生们听得专心, 笑得开心, 然后再请学生复述故事, 允许互相提醒, 最后把这个故事内容记下来。内容不求全责备, 不求一次见效。学生心情愉悦, 听、说、写紧紧联系在一起, 丝毫不感到习作的困难。

做游戏。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课堂上先做一个游戏, 能激发学生的情绪, 更“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如“做哑剧”游戏, 在课堂上没有绳子, 却可以“跳绳”, 可以“拔河”。学生又跑又跳, 有满肚子的话要讲, 可游戏规则却不许讲, 一直憋到游戏结束也不行, 只能把想说的话写到纸上。这个游戏, 学生玩得越快乐, 他们要表达的思想就越丰富, 文章也就能写得越好。

另外, 画画、做实验、做手工、看视频等, 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总之, 教师不管通过什么“玩具”去激励, 只要能吊足学生胃口, 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就可以引导学生写出好作文。

二、解决“写什么”, 攫取快乐“大宝藏”

不知道写什么, 是学生习作的最大问题。内容是第一位的, 没有写作的内容, 写作就无从入手。阅读和生活就像“大宝藏”, 写作素材无处不在。但三年级学生年龄小, 往往对一些鲜活的素材熟视无睹。对此, 教师就要慢慢培养学生学会攫取快乐“大宝藏”的习惯。

1. 读写“交朋友”。

课内阅读巧练笔。课堂作业本基本上每课都有“小练笔”的设计, 那是很好的习作素材。除此, 教师还可随文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练笔内容。如, 三年级下册《太阳》一文, 根据太阳大、远、热的特点与人类的关系, 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点, 改编为《太阳的自述》, 学生会兴趣盎然。又如三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是介绍祖国美丽风光的, 可以引导学生写导游词, 来介绍西沙群岛、小兴安岭、香港等地。学生通过反复读课文, 查阅资料并结合自身经历, 对写这种趣味练笔充满兴趣。

课外阅读若能与习作结合, 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吹小号的天鹅》这本书, 在阅读推荐课上, 经过教师的引导, 学生阅读的欲望被调动起来, 一连串的问题出来了:“天鹅路易斯赚钱干什么?”“它是怎样赚钱的?”“它和塞蕾娜最后结婚了吗?”教师因势利导, 请学生大胆猜测, 用笔记录下来, 这就是一次很好的习作。再如本书在交流课上, 书中有关男孩萨姆恳请一年级老师收下路易斯这只天鹅当学生的章节, 主人公的心情跌宕起伏, 对话描写精彩纷呈, 学生交流得特别有劲, 朗读、表演, 兴致高涨。随后教师让学生仿照此处, 描写自己恳请别人做什么的对话, 学生写得活灵活现。

2. 主题习作“变变脸”。

人教版教材的习作, 很多地方老师都感到难教。习作要求模糊, 没有鲜明的序列与明晰的训练点, 内容宽泛, 缺少新意, 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只有给主题习作“变变脸”, 方可吸引学生快乐地提笔写作。

如三年级下册第五组习作是写父母对自己的爱, 表达真情实感。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 但三年级学生年龄小, 生活积淀少, 越亲近的人反而越写不好, 不是泛泛而谈, 就是千人一面。在上这堂课时, 我做了大胆的“变脸”:给老师写一封信, 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 或者写写自己与他们之间的事, 让老师更好地了解你们。教学时, 我首先引入国际大奖小说《亲爱的汉修先生》, 推荐后, 学生迫不及待地想阅读。接着学生仔细阅读了小主人公鲍雷伊写给作家汉修先生有关介绍自己、父母等章节的书信。学生在了解主人公情况的同时, 也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怎样介绍, 怎么写书信。然后转入正题, 让学生像文中的鲍雷伊一样向老师介绍爸爸或妈妈。有国际大奖作品的引路, 学生的习作自然又深情。

3. 发布“好消息”。

课余饭后, 只要我在教室里, 就常有几个学生围在我身旁, 争相告诉我一些趣味乐事。看着他们可爱的笑脸, 我也禁不住心花怒放。学生天生就有攫取快乐素材的本领。如果把这些“好消息”与习作结合起来, 发布出去, 就能让更多的人心情愉悦, 又能增加学生练笔的机会, 一举两得。鲁迅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做, 我说不出来, 因为自己的作文, 是由于多看和练习, 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于是, 发布“好消息”的活动就开始了。

仿效美国中小学普遍的做法, 学生早晨到校后, 用两三分钟想想昨天的事, 再用十来分钟记录下来。一天五行, 也就是百字左右, 十分钟左右就能完成。我们的标准是:写自己及身边的事, 不管长短, 都要让读者乐一乐。评价标准比课堂习作低, 写满五行, 基本通顺就能得优, 多写多加星。“作业进步了”, “和同学玩游戏”, “可爱的小狗”, “养蚕”……这样, 每天都有好多消息发布在教室大墙报上。课间, 学生随意阅读, 自由议论, 不亦乐乎!这也是很好的习作。一年下来, 学生轻松完成了几万字, 配上色彩鲜艳、创意无穷的插图, 一本本快乐的“消息本”就完成了。看着自己创作的书本, 学生个个充满了成就感。这样持续地练笔, 学生逐渐学会了攫取生活素材, 养成了稳定的写作习惯。

语文三年级习作教学反思 篇5

(一)培养审美情趣,激发爱校情感

写作文的目的不仅在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做人原则。那么说明文的写作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本次作文在这方面作了一下尝试。利用良好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激发他们的爱校情感。因为在优美的环境中,处处都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内涵,通过这样的活动会重新唤醒他们激情,他们会重新发现我们的校园是如此美丽,身心受到很大的感染,自己在这样的优美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自己的言行与特定的校园环境相协调,并且产生热爱之情。苏霍姆林斯基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二)、在教学实践中实行这样一套指导方法。第一步以本为据,总结写作方法。课本是范本,课文是范文,每次作文指导,老师要从课文中寻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写作方法,作为科学依据,文本结合让学生效仿训练。第二步出示“下水”范文,进一步印证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明白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不难,很容易掌握。第三步,点拔指导,让学生明确应用这种写作技能最容易出现的几种毛病,进一步加深印象,进而掌握这种写作方法。第四步,当堂作文,强调学生实际运用新的写作方法,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学生抄袭他人习作的现象。第五步,习作改评,紧扣指导重点,凡能正确运用新的写作方法作文的学生,尽可能给予满分鼓励。

(三):精心撰写下水作文,体验学生写作的甘苦。在学生看来,教科书是专家、名家的文章,太神秘,且高不可攀。如果教师能运用新授的写作方法写1~2篇下水文给学生以示范,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定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感到运用新的写作技巧其实并不难。因此教师写下水文不但可以释除学生的神秘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也可以使教师体验写作的甘苦。还能使教师经常地练练笔,给学生以勤动笔的示范,在备课与指导时更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突破。

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教与思 篇6

一、大量阅读,积累素材

1. 师生同看一本书,交流看书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每周一节阅读课,师生同看一本书。我和孩子们一起看《窗边的小豆豆》《爱丽丝镜中漫游记》《夏洛的网》《会飞的教室》等等,边看边指导他们怎样在书上作批注,引导他们体会优美词句。相机个别指导或让个别学生在班上交流读书感受,有时我也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分享。读完一本书,我们便利用一节课开展男生女生擂台赛,进行读书竞答,胜出的一方将获得另一方送上的礼物。这是孩子们很喜爱的一种读书方式。

2. 做好阅读积累记录。我们班每位学生都有一本“读书记录本”,每个周末让孩子们把一周内看到的好词好句收集在这个本子上,利用早读或课前三分钟拿出来读一读、记一记。为了监督学生做好这一项任务,我会定期抽查检查,每周安排小组内交换检查并竞选优秀记录本,参加每月班级大竞赛,看谁的书写工整,谁收集的句子多,谁的词语最丰富……最后由我负责复印展览作品。

二、取材现实生活,指导观察方法

在写《我最熟悉的人时》,我先制定了一份表格(见表1)。

学生先选定写作对象,然后用几天的时间对朋友、同学、长辈等进行采访,填写好表格后,再依据表格内容进行写作。

三、班级接力日记,见证成长之路

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百炼成钢。”作文也是这样,不常练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但是,日记作为每天必写的作业,学生会形成排斥心理,随意为之,写一些无趣的流水账。老师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批阅,学生习作水平无法得到提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班级接力日记”这一方式,即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一个日记本,每人轮流写一篇日记,每位同学写之前要认真读前面的日记,并挑选两篇批阅留言。老师每天只需要批改几篇作文,不仅大大减少了工作量,也训练了学生的批阅能力。因为是班级接力日记,除了自己和老师,这本日记本会流动到更多的同学手里,这就促使同学们认真对待日记,努力发挥最好的写作水平,以得到大家的“点赞”。

1. 分组时均衡每组学生的写作水平,即好中差都有。选好组长,组长负责保管好日记本,按照登记表名单每天收发日记本,并负责督促组内同学按时书写日记。

2. 接力日记面批面改。因为改的作文只有五篇,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将前一天写日记的5位同学叫到一旁,进行面批面改。当面指导写作方法、语句如何表达、标点等,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领悟。另外,老师的评价主要以文字评价及星级标注,五星或六星评价是最高的赞誉,这些日记不仅能准确生动地描述语言动作,还能穿插真实的心理描写,使用恰当的修辞。

3. 教会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三年级修改作文,重在看标点符号有没有用错,有没有错字错词,哪个句子写得不通顺,哪个句子写得好……我们要慢慢渗透这些修改作文的一般知识。学生学会了修改方法,也能自查自己的习作,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4. 教师要注意鼓励。不同的学生写作水平不同,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写出五星作文来,我们只能从他们的作文中找出闪光点加以鼓励,特别是那些后进生,一个优美的词语,一句有趣的话,都可以成为鼓励的依据。只有经常鼓励,才能让他们有兴趣写下去。

5. 重视优秀作品的展示。一本接力日记进行一两轮后,便会有佳作呈现,这时,要让小作者在班里大声读出来,再通过复印或打印,将这些作品张贴在教室的一角。期末将他们的优秀日记(尽可能涵盖班级每位同学的作品)订成本子,提升每位同学的写作积极性和成就感。

三年级习作教学策略 篇7

一、激趣, 让学生知道写什么

兴趣是学生习作的先导。学生的习作动机是利用大脑平时的生活信息积贮, 在兴奋状态下完成的。所以, 教师要用新的信息元素去激发学生头脑中贮存的信息, 唤起学生习作的灵感和兴趣, 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 把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

有一天, 一个男生给我讲了他夜里做的一个梦, 说他骑着一匹大白马在田野里跑呀跑呀, 来到了一片山林里, 山林里有一所小庙, 他正准备下马进庙休息, 忽然从庙后窜出一只带花纹的大老虎, 他一惊从马背上掉下来……醒了, 发现自己还睡在床上……出于一种职业习惯, 我对他说:“你做的这个梦非常有意思, 能用笔记下来给我看看吗?”学生欣然同意了。十几分钟后, 我看到了这个学生写的梦, 虽然不如他讲得那么精彩, 但语句通顺, 意思明确, 文笔流畅, 不会写的字词还标注了拼音。事后, 我对这件事进行了反思:讲梦, 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有话可说;写梦, 把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 有东西可写。如果发动全班学生都来讲自己做过的梦, 写自己做过的梦, 让学生感觉到讲梦、写梦是一种享受, 是一种乐趣, 这不是培养习作兴趣的有效途径吗?三年级学生刚接触习作, 容易接受这种训练, 时间久了, 练笔的效果必然会提高。于是, 我把教材中安排的习作题先放一放, 在最初的作文指导课上, 发动学生讲梦、写梦。学生们讲述梦境时争先恐后, 积极投入, 尽管梦境支离破碎, 听的同学还是有滋有味。课后批改学生的作文发现:大多数“梦文”语言通顺流畅, 故事性很强, 内容栩栩如生, 让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有的还给“梦文”加上了有趣的小标题。此后, 我在习作的教学中, 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寓言或童话故事讲给他们听, 留给他们思维的空间, 激发学生编织创新的“梦”。如:一只狮子很喜欢鸡, 要建一个鸡场, 伙伴们推荐狐狸当建筑师。不久, 鸡舍建成了。可是, 鸡却一天天在减少。狮子查不出原因, 就向黑猫警长报案, 黑猫警长是怎样破案的呢?请大家续写故事。学生们兴趣很浓, 设想了许多破案经过, 习作时意在笔先, 滔滔不绝, 习作的难度明显降低,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搀扶, 让学生知道怎么写

在学生初步认知习作, 掌握简单的习作知识后,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高习作的要求, 让学生写一些简单的常识性命题作文。题目开口要小, 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学生写时不感到太难, 字数在300~400字之间。

1. 拟写习作提纲, 通过调查完成习作。

如命题《我的家》, 习作提纲: (1) 住址、人口、工作、收入 (即经济情况) 。 (2) 生活情况。过去的衣、食、住 (包括家具设备) 、行 (各种车辆) 。现在的衣、食、住 (包括家具设备) 、行 (各种车辆) 。 (调查前, 对学生略加解释, 并提出调查的要求。习作指导课上, 选择基础好、发言积极、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 汇报调查情况, 肯定成绩, 指出不足之处, 全班学生共同修改。)

2. 指导学生观察, 选择习作素材。

要求学生尽量参加课外活动, 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如, 散步、翻杠、拍球、跳绳、“猜拳” (石头、剪刀、布) 、“老鹰捉小鸡”、“丢手帕”等活动。习作前, 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观察这些活动, 让学生说出观察的活动过程, 然后拟订习作题目, 随后再动笔习作。如习作《下课后》、《一堂体育课》、《捉小鸡》、《丢手帕》、《比赛》等都反映出学生课外活动的真实情景。这样的训练, 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选材能力, 又避免了学生无话可写的现象。

3. 搜集习作材料, 培养习作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在写作教学中, 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教学中, 我要求学生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注意捕捉、积累写作的素材。如, 星期日早晨, 让学生跟随家长上街买菜, 回来以后把买的菜分成三类:一类是荤菜, 一类是素菜, 一类是调味品。待学生写好后, 再提出新的要求:如味精是什么颜色, 酱油和醋的味道有什么不同, 冬瓜是什么样的, 炒熟了的虾颜色有什么变化等等。让学生积累了这些素材, 以后写《买菜》、《炒菜》之类的习作就可以做到“有米下锅”了。

三、模仿, 让学生有所创新

学生的创造是从模仿开始的, 对于初次接触习作的学生来说, 范文引导更为重要。但是, 模仿不应是范文的临摹与翻版, 而是要求学生有所变通, 有所创造, 让学生在仿中创新。纵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 为了配合阅读课文, 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次习作, 每次习作都提供了范文, 有的还提供了多篇范文。因此, 在习作教学中, 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习范文, 研究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方法;接着让学生同中求异, 确定自己习作的思路及方法来拟写习作提纲;最后让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 运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习作。例如:第五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为自己喜欢的动物设计一张名片, 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读范文《鲸的名片》、《海龟的名片》,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小作者薛爱华是从哪几个方面设计名片的呢?通过讨论, 学生很快明白要抓住动物的名称、外观形状、个性特点等来设计名片。由于学生所选择动物的形状、个性、生活情况各异, 学生设计的名片也各不相同, 精彩纷呈。

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漫谈 篇8

镜头一 :和往常一样,教室里除了几个因家长晚下班还没来接的学生外,别的学生都回家了,老师正批改着学生的日记。不知什么时候一位家长站到了老师的身后 :“瞧, 这个孩子日记写得多好,我们家的孩子如果作业里有日记,总是拿着笔耗费好几个小时, 哎,不知道有没有办法!”“我们家孩子也是这样的,每次一到写作文总是跑进跑出地过来问,写什么呢?该怎么写呢?真是头疼啊!”还有一个家长附和道 :“是呀,每次写作文,他累我也累,管他吧,写作文就变成我的事了,不管他吧,写出来的作文看都不能看,哎!”

镜头二 :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老师花了近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了习作前的辅导,等学生开始写的时候便在教室里巡视起来。A正拿着笔在思索,见他一副认真的样子就没有打搅他。可是等老师巡视回来的时候发现他还愣在那里,双眉紧锁。 于是老师上前关切地问道 :“怎么了?”“老师,我没有去过什么好玩的地方,我觉得那些地方都没有趣。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他把憋了好久的话说了出来,看着他一脸的纯真,老师一时语塞。

镜头三 :又该到作文讲评课了,这可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因为他们又可以欣赏到班级中的优秀文章,他们一边听一边猜测着文章的作者,那心中的喜悦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眼色中互相传递着。作文讲评前,依照惯例先把作文本发下去。学生们争着拿自己的作文本,争着翻阅老师的评价。“我是优三颗星!”“我是优五颗星!”“我是优一、二、 三……八颗星!耶!”得到八颗星的孩子眉宇间充满了自豪和得意。这时老师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头埋得很低的B,只见他偷偷地翻着自己的作文本,偷偷地看着作文本上的评价,然后把作文本合上了。旁边的同学凑过来问他 :“你是什么?”“我,我是一个良, 我觉得自己写得很好,可为什么总是得不到优?”B轻声地说到……

二、习作教学透视镜

自从升入三年级,一涉及学生作文教学, 很多老师都普遍感到 :新教材的作文难教! 笔者沉下心来细细进行了分析,发现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原因一 :教材把握失衡

纵观三年级的习作,我们不难发现,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要求都有了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是这也给教师们出了一道难题。教材存在的开放空间越大,教师们就越难把握。很多教师都已习惯于老教材中明确的写作要求和写作内容, 面对现在的习作,却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 就拿三年级的第一次习作来说吧,习作要求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也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面对这样的要求,有些教师就简单理解为写学生的课余活动,比如下棋、游泳、打乒乓等,把原本非常宽泛的写作范围一下就变得极为狭窄,如果再加上必须在这些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就更少了。结果,很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么是乒乓比赛,要么是下棋比赛,丰富的课余生活一下子让比赛给充斥了。

原因二 :教学方法不当

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面对开放的习作内容仍沿袭以往的教学方法,可谓是穿新鞋走老路。作文指导时,重形式,轻内容, 习惯于教师说,学生写,习惯于统一模式下的作文指导,结果导致学生“举一”有余, “反三”不足,学生的作文都如出一辙。面对质疑,这些教师还头头是道地陈述自己的理由 :放得太开了,以后面对考试怎么办?这样至少不会跑题。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学生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挥棒转,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个性和儿童情趣,如此教学下的作文何有精彩?相反,还有一部分教师面对宽泛的作文要求,干脆什么都不作指导,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结果, 中下游学生常常是咬着笔杆无从下手。

原因三 :教学评价滞后

学生每次作文,只要一写完上交给教师, 似乎就是完成任务了,不管写得如何,可能都不会再作修改。大部分教师也许是“忙” 字当头,对交上来的作文也只是打个成绩, 粗略地写几句评语(有些连评语都没有),发还给学生,就算是完成了一次作文教学。学生面对作文的单一读者——教师,得到的反馈仅仅是一个分数和几句泛泛的评语。单一的评价让作文变得索然无味,每次作文教学收到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习作教学广角镜

众所周知,作文是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组合、加工后通过文本的形式对外界的倾诉,是学生内心情感的一种释放。可是诸多的原因束缚了学生,使得他们面对真善美的世界却不能流露,不敢表达,更谈不上尽情地释放。

策略一 :蹲下来看孩子

学生的习作因智力水平、生活经验、认识程度、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难免存在不足。正因为有了这些不足和缺陷,才有教育的生命和意义所在。叶澜教授说过 :生活、 社会永远是有缺憾的,生命进取的力量就是在有缺憾的人生中追求完美。尤其是在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不能以过高的要求来评价我们的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辞不达意、 错别字多等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因为这些,而把学生的习作批得一无是处,只要学生有习作的愿望,能努力地把它写出来, 就应该给予肯定。 下面是笔者的一个学生第一次写的《泡茶》:

我先把茶叶放到杯子里,然后往杯子里倒了一点热水。哇,热水像龙卷风一样把茶叶卷了起来。不一会儿,茶叶们一个一个浮在水面上了。咦,有一片茶叶掉下去了,又有一片茶叶掉下去了,没过一会儿,其他茶叶也跟着一片一片地掉了下去。

笔者给这篇文章打了优加四颗星,并且还给她写上了一段评语 :“你观察得很仔细, 老师相信你肯定亲自泡过茶了,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新的发现,祝贺你!老师还发现你的想象力也特别丰富,在你眼里,热水成了可怕的龙卷风了,那一片片茶叶也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 如果你把茶叶掉下去的样子观察得再仔细一点,老师相信,你的这篇文章会更精彩!修改好了以后别忘了和老师一起分享哟!”

后来,这个学生回家又重新泡了一次茶, 经过修改,写出了下面这篇文章 :

我先把干干的扁扁的茶叶放到杯子里, 然后往杯子里倒一点热水。哇,热水像龙卷风一样把茶叶卷了起来,茶叶们个个惊慌失措地逃到了杯口。片刻,水就平静了下来。 茶叶们一个一个懒洋洋地躺在水面上。仔细一看,啊,我上当了!其实那些茶叶们正大口大口地喝着水呢!喝了水的它们一下子胖了不少,有一些喝多了水就往下沉。有的像一块石头猛地往下砸,有几片小的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落下来。接着,茶叶们开始调皮起来。老大学着跳水运动员抱着脚翻着跟头跳下来,老二和老三比老大还调皮,它们沿着杯壁“嗖”地滑了下来。老四还是个小妹妹,一不小心掉了下去,压在了大哥哥们的身上,摔了个大跟头……

看来,只有尊重学生的天性,作文才会是心灵里流淌出的泉水,才会是个性绽放的花蕾。其实,我们只要能放下架子,蹲下来, 就会发现,我们眼中的世界也同样精彩。蹲下来,还自己久违的童真 ;蹲下来,给孩子一片释放童真的晴空。

策略二 :春风放胆来梳柳

教师必须首先要把握人教版三年级习作教材的安排特点及意图。三年级的习作教材放在语文园地里,每一个语文园地都安排了一次习作,每学期共八次习作。纵观这十六次习作,我们不难发现,三年级习作教材的安排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

1.兼顾了写实和想象。既让学生练习写实,又让学生充分想象,这是课标给我们提出来的要求。我们发现在每一册教材里面都安排了两次想象作文。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这是习作教材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 也是课标对中年级习作所提出的重要思想。

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这个是作为中年级习作的目标要求提出来的,我们也在习作教材里面得到了印证。

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从上述习作教材的特点看,第二点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了第二点,其他都无从谈起。课标也说得很明确 :三、四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具体指导时,可以指导学生“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也就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如果说一、 二年级是写话,那么三、四年级就可写“放胆文”了。

策略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关于习作如果我们仅仅注意一学期的八次习作练习恐怕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应该让学生勤于动笔,要为学生提供比较多的练笔机会。三年级上册安排了四次小练笔,而下册只安排了三次小练笔。教师们在教学中用教材安排的这些小练笔还远远不够,同时,我们还应该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笔。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练习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渠道。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作文训练要在阅读教学中相互生成。

随文仿写 :《秋天的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时,先带着学生品读描写银杏和枫叶的语句,感受文章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语言美。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中的语言进行仿写。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对这篇文章的语言进行了欣赏和感悟,所以稍作引导,文思便喷涌而出 :“它把金黄给了田野,那金色的稻田像金色的海洋,翻啊翻啊, 翻来了硕果的明天。”“它把金黄给了田野, 那金色的稻穗像一只只小手,招啊招啊,招来了丰收的喜悦。”“它对菊花最慷慨,它把彩色给了菊花,那五彩的菊花像一张张可爱的大花脸,笑啊笑啊,笑来了百花争艳”……

随文续写 :也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进行续写,这类文章往往是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像《风筝》、《小摄影师》、《陶罐与铁罐》等都可以进行续写。 当然,在要求学生续写的时候,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如《风筝》一课,文章的结尾是“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学生在充分感知了课文之后,教师点拨一下 :“我们究竟有没有找到‘幸福鸟’呢?请每个同学当一回大作家来写一写。”由于学生还沉浸在文中,情绪立即被调动起来,一个个奋笔疾书……尽管学生的体验不同,但是这些都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流露。

随文拓写 :拓写不同于续写,它必须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有时它是对文章的一种变式的总结,是文章的另一种形式的再现,而有时它又是作者情感的提升,是读者对文章的再悟。《掌声》就是一篇比较典型的可供拓写的文章。在走近主人公的同时, 学生也跟着一次次地感受到了掌声的魅力, 在课接近尾声时,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了这样一段文字 :

掌声,是一声声亲切的鼓励 ;

掌声,是一次次温暖的支持 ;

掌声,是……

学生在引导下一句句妙语即兴生成 :

掌声,是一股股关爱的暖流 ;掌声,是一次次热情的期盼 ;

掌声,是通往自信的钥匙 ;掌声,是告别自卑的留言……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种不同形式的随文练笔,如《可贵的沉默》,在教学的最后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用“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想对你们说……”写几句话 ;《燕子专列》 一课也可安排几次小练笔 :“我想对贝蒂说几句话,再写下来。”在文章的最后一句 :“燕子在车厢里叽叽喳喳,好像在向人类致谢。” 在学完课文之后,可让学生想象,你就是燕子专列里面的燕子,你要向谁致谢呢……都不失为进行练笔的好时机。

作文究竟是什么?此时我心中顿时豁然, 作文,其实是我们真实思想的负载,是我们真实情感的沉淀,是我们真实自我的释放。 如果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也能够坚守那份真, 那份实,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将别有洞天, 生机盎然 !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习作教学改革也出现了许多令人高兴的新气象,这是我们许多教育者孜孜以求的结果。可是,尽管如此,习作教学的现状并非能尽如人意,作文教学的前景也并不是灿烂如花。

农村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策略初探 篇9

一、注重生活实践,丰富习作之源

崔峦老师在《关于改进作文教学的建议》中告诉我们:“对小学生来说,作文要做到求真、立诚,就要有作文内容。作文的源头活水是充实的、鲜活的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习作不胡编乱造……就得有生活,投入现实生活,开源活流;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有所发现──世界上不缺少美好的事物,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这一段话给我的启发很大,并在课堂中大胆实践:

1.以丰富的形式,收集真实素材。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学生写好习作的关键。学生步入三年级的第一次习作便与他们的生活联系极为紧密,即写自己的课余生活。根据习作要求,我刚开学便布置学生用多种形式记录下自己的课余生活,如:表格式、日记体、绘图式等。

2.细致观察,日积月累。“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三年级上册的第三次习作是要求学生写自己观察日记。据此,我提前三周就布置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为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我建议他们每天对所选择的事物只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观察,并坚持天天观察,作好记录。为了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和保持观察的持久性,我还组织学生将观察中的发现分组进行交流,从中引导学生相互体验其中的喜悦,学习同学中好的观察方法、习惯等。课间休息时,我也比较留意与学生交谈他们观察中的发现,增强他们的信心。有时,他们还会主动与我交谈。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观察,就本次习作而言,学生的选材范围是很宽泛的。最重要的,我觉得通过观察,培养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严谨的科学作风等。这次观察,完全让我感受到了学生们纯真的童心,使他们有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体验和快乐。

3.捕捉生活中的瞬间,及时练笔。对学生来说,游戏、活动等是最感兴趣的乐事。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他们都参加过许多游戏。于是,我结合学生们自己开展的游戏或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让学生们一边游戏一边留意整个场面,重点观察一些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通过记日记的形式练习写作。另外,我还结合其他学科活动让学生练笔。

二、注重习作知识的积累、运用

1.词汇的积累。要想使学生的习作内容丰富、语言生动,要让学生有丰富的词汇积累。积累前的理解是相当重要的。

(1)结合生活中的瞬间情景理解、积累。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这个内容的时候,当学生观察到每个词的两个字意思相反后,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合成一个词时会表达出另外一个意思,我就以“动静”为例准备结合语境引导学生理解。可凑巧得很,此时的窗外传来几声狗叫。我有些欣喜,这不正是理解“动静”的大好时机吗?于是,我马上示意学生静听窗外有什么动静。“汪、汪……”这声音再次响起。此时,它似乎显得有些悦耳了。学生们一阵欢笑之后,立刻领悟到“动静”含有声音的意思。这是多么有意思的巧合呀。其实,生活中,这样的巧合很多,关键是看我们教师留意到了吗?

(2)在比较、感悟中理解、积累。人教版第五册第13课《花钟》的第一个段落既写出了不同花开放的不同时间,也运用了一些丰富、优美的词汇,展现了一个繁花盛开、争奇斗艳的美景。课文中列举了9种不同时段开放的鲜花,但表示“开放”这个意思的词却很多。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找到了这些词。为感悟这些词用法的妙处,并让学生积累这些词。随后,我就采用了比一比的方法加以引导。我出示自己预先写好的句子:

“牵牛花开了,蔷薇花开了,睡莲开了,午时花开了,万寿菊开了,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开了,夜来香开了,昙花开了。”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读,读后谈感受。学生们在交流中谈到,这样的句子读来觉得重复的词语太多,句子显得枯燥无味,没有兴趣读。抓住这个契机,我再让学生们读书中的句子,学生比初读时的体会更深了,他们从这些表示“开放”这个意思的词语中感受到了句子的生动、形象,以及作者用词的美妙。通过对比,学生明白了:同一个意思,在表达时,往往有不少同义词或不同的句式可供选用,适当变换词语、句式可以使语言变得更加丰富生动。

2.经常练笔,促进习作水平的提高。崔峦老师在《关于改进作文教学的建议》中指出:“作文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训练。”因此,“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

(1)在阅读理解中及时练笔。《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中写了那个准备到楚国去的人说的四句话。其中,有三句话前面的提示语均为“他说”。课堂上,为了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个人物在说每句话前的心理活动。我建议学生们在提示语的地方结合人物的语言,联系前后内容,补充自己认为恰当的动作、神态等,以体现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这个练笔,既使学生运用了词汇,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那个固执己见、不顾实际的人活灵活现地再现了一遍。

(2)在造句中发散思维,丰富写话内容。如果我们老师指导得当,在造句中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在一次造句中,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我是中国人。

我一直是中国人。

此题实际上是要求学生仿照例子写话。由于受此例句的影响,学生们刚开始写的句子毫无新意。如:

我是学生。 我一直是学生。

我是一个人。 我一直是一个人。

这时,大多数的学生则保持沉默。于是,我告诉学生们,写话时,不光要想到自己或身边的人。其实,大自然中所有的景象、动物、植物等都可以写入句子中。我随即给学生们举了一个例子:

太阳是我们的朋友。

太阳一直是我们的朋友。

顿时,教室里活跃了,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不再显得呆滞,而是闪现着智慧的火花,一只只小手举得老高,句子也说得生动了。

如: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来的。太阳一直是从东方升起来的。

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一直是龙的传人。

……

是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以为,教学中就是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们的思维。

三、注重评语,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

(一)评语要尽量激发习作的兴趣

学生们都喜欢听表扬的话语,如果我们在给学生的习作写评语时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时肯定习作中的优点,对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例如,我班的学生在第一次习作时,有一个学生写的事例特别有童趣,我在评语中写道:“孩子,老师读了你写的事例觉得太有趣了。你看,小狗经过你的装扮,变得多可爱呀!”当学生第二次习作后,我把作文本收上来一看,真是又惊又喜,因为这个学生在我写的评语后也写上了她的心里话:“谢谢老师!”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却饱含了学生的一片真心。其实,这不也是在练习学生的一种表达能力吗?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这以后,这个原本并不十分聪明的学生对每一次习作都完成得相当出色。

(二)习作评价突破百分制

对于学生们来说,似乎习作中的分数比等级更有吸引力。我一般采用百分制给学生的习作定等级。久而久之,学生对此好像也司空见惯了,渐渐失去了最初的兴致。为激发学生运用好词佳句的热情,我在评价学生的习作时突破百分制,采用总分加奖励分的形式。即先评出一个总的分数,如果习作中运用了好词,按照一个词语加5分进行累计计算。如果有写得生动的句子便可增加10分。这样,对学生自觉运用好词佳句的确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的习作应该“让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信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农村小学始终有部分学生的习作兴趣不浓。本文探讨了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

关键词:中年级,习作教学,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崔峦.《关于改进作文教学的建议》[M].湖南教育。

三年级习作教学策略 篇10

一、培养学生微型习作的兴趣, 让他们乐于表达

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 也不受篇章束缚, 自由表达, 大胆放手, 不要怕不合规矩, 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 在老师看来也许是幼稚可笑的, 也是珍贵的。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不管是哪一方面, 只要有创意都应该鼓励。在教学中可以更放开一些, 对教材的安排可以更灵活地处理, 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 如果有更适合学生练习表达的内容范围, 完全可以修改教材里习作的安排。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 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 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 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教师要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 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 多组织展示和交流。

二、教师利用微课堂进行引领

目前的语文教学改革已进入“微距时代”, 我们都在尝试微课堂, 然而很少有老师用微课堂来教学习作, 探讨微课堂怎样实用于习作。中年级正是学生养成良好习作习惯的起步阶段, 就需要老师利用微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微型习作, 从而为高年级的习作打基础, 培养习作习惯, 积累习作素材。利用微课堂来指导学生进行微型习作需要教师要采取一定的策略, 用“微习作”帮助学生入门, 获得喜悦的生命表达, 回归真实的习作状态。

我们可以根据“微型习作”所提倡的“一课一得”进行渗透, 围绕写人、写事、写景、想象作文及记实作文等内容展开, 采取微课对习作的各种描写、各种修饰、好词运用的教学策略。

三、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的策略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 它是知识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在习作前, 必须先阅读一些范作佳文, 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好段, 这样在习作时, 就可以, 不费吹灰之力而信手拈来。熟语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伟大诗人杜甫也曾说过“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多读书, 还可以学习其中的句式章法, 构造系统完整的文章。所以, 在平时教学时, 我常常采取这样的策略。

学生得法于课内:课本上的文章精读, 课上做详细分析和指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我们平时所学习的课本文章, 全是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和教师, 凭自己多年的经验, 经过团体合作深思熟虑的结果, 里面凝聚的是他们的心血, 展示的是他们的智慧和精华。所以, 课本的文章不仅具有思想性, 而且很有代表性和典范性。学生的认真学习, 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扩大视野, 更重要的是, 通过精讲, 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能力。

学生得益成长于课外:给学生充沛的时间并创造更多的机会, 让学生多多涉猎群书, 进行泛读。让学生徜徉在书的海洋里。同时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四、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的策略

在平时的习作水平培养中, 我要求学生要多观察、多思考。多创设一些学生能参与的活动, 让他们亲身体会活动的过程和快乐。从而做到“我手写我心, 我手抒我情”。如写《我是环保小卫士》一文时, 就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是环保?环保有哪些重要性?环保可以怎样做?我怎样为环保出一份力?然后, 让学生成立环保小组, 如有的小组是收集废旧电池, 有的小组是保护绿化, 有的小组是节约水源, 有的小组是减少噪音污染……学生们首先是从我做起, 以自己促他人, 然后, 出谋划策动员家人一起来支持这项活动, 参与这项活动。最后, 在大家持之以恒的努力下, 环保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也是同学们事后津津乐道的。孩子们天生就爱表现, 根据这一孩子的天性, 教师及时启发, 及时布置习作, 由于孩子的余兴未除, 所以, 写起来一定饱含激情和热情, 并充满着浓浓的兴趣。加上环保倡议活动是学生们亲自参与的, 凝聚了他们的努力和辛劳, 在实践活动中他们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 所以, 学生们在习作时内容自然就会手到擒来, 思路清晰, 结构完整, 条理清楚, 一篇优秀的文章就这样诞生了。

五、引领学生多模仿, 多创作的策略

“仿写是指仿其文 ( 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 , 仿其格 ( 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 , 仿其法 ( 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 。”所以, 实行仿写, 可以让积累的外部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使自己的文章词句更美, 格式、结构更优, 思路更清晰。虽然, 仿写不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 但是, 因为对写作的新手来说, 仿写可以降低习作难度, 使学生不产生畏难的情绪, 所以说仿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策略。如学《猫》一课, 可以让学生课后模仿着写写自家的小动物;《美丽的小兴安岭》我要求学生写写家乡的春、夏、秋、冬。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练习阅读和习作的熟练技巧。”所以, 在平时教学中, 我不忘以课本教材为蓝本, 选择合适的文章让学生练习仿写,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总之, 以上几个教学策略是相辅相成, 不可或缺的。一篇好的习作离不开以上几个方面的练习和强化。只要我们老师把握正确的教导方法, 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就会由“惧写”变为“乐写”, 那我们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工作也将会成为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情。

摘要:为使学生的习作得到新的突破, 在习作教学中, 尽力让学生从身边之事写起, 写出自己熟悉的人和事, 我手写我心, 我手抒我情, 这样学生的习作就会越写越灵活, 并逐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村小,中年级,微型习作,教学策略,探讨

参考文献

[1]袁亚琴.微型:让作文在活动中璀璨[J].语文学刊, 2013 (12) .

[2]高妙霞.“微型习作”促成读写课堂的有效性[J].语文知识, 2015 (4) .

农村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实施策略 篇11

一、农村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老师观念陈旧,束缚学生个性

教师未打破传统的习作指导模式,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作文课沿袭着“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传统教学模式,甚至出现“教师命题——学生作文”的简化教学模式。有的教师一上习作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规定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怎样写等。这样,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表达。

2.课外阅读量少,语言积累匮乏

由于课时的限制,老师很少在课堂上花费一些时间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课后学生自觉看课外书的时间较少。诸如班级图书角、全班共读等方式,老师很少尝试。学生回到家后,大部分时间就是忙农活或者看电视,也极少去看课外书。导致“无话可写”或“有话写不出”。

二、提高农村习作教学的有效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改进农村中年级习作教学,把习作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呢?我进行了一些探索。

1.因势利导,鼓励自由表达

我们发现,农村学生在写作中并非真正没有习作材料,而是我们老师没有“因势利导”。因此,老师应从作文命题、选择材料、表达形式等方面拓展学生思路,让他们在习作中产生乐于表达的愿望。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教师安排学生习作时应尽量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多让学生自命文题,多给学生构思和表达的自由。还可以采取随文练笔的形式,如:挖掘课文中可供习作训练的素材,让学生进行缩写、扩写、仿写、续写;结合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事情,及时记录,发表感想;结合农村生活以及农村中常见的现象进行观察写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还可以让学生有创意地表达,写出有创意的文章。

2.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必须要求学生用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例如孩子们熟悉的田园、菜园、果园,他们去得多,他们的祖辈乃至父母,都从事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活;他们熟悉黄牛、公鸡、鸭子、狗、猫、西瓜、松树等动植物。因此,他们熟悉栽种、施肥、除草、松土、收获等农事,他们熟悉动物的外形及其生活习性、植物的形状和作用。我们老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同父母一起干农活,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学生在领悟劳动的艰辛、体会生活的多彩后,在写作时才会觉得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3.有效引领,加强写法指导

在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能力时可适当提供一些范文。因为模仿是人类学习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著名作家和诗人都曾经历过模仿的阶段。运用范文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一点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而,范文的选择要讲究,范文的体裁可以与学生作文的要求相类似,也可以把学生的作文当作范文,还可以从身边的报纸杂志上挑选范文,选用具有鲜明时代性、体现当代小学生写作水平的作品展示出来。这不仅能教会学生分析文章的手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新设想、新题材、新构思。

4.创新修改讲评的方式

习作修改是学生对自己的感情体验、思想认识再次整理、提炼与升华的过程。学生对作文进行自主评改,才能有效提高作文能力。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评改能力,可以采取学生自读自改、互读互改与教师评改相结合的习作评改方式。这样既能让学生以自己的眼光评价作文,提高品评能力,使学生从中知道怎样更好地写作,使习作评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学生自读自改。自主评改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改或者根据同学的评改意见推敲自己的习作。读改中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用圈点、打星等形式找出满意的语句。并结合教师指导和同学建议进行自改。学生经过这样的评改训练,发现和促进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寻找需要改善的地方,通过伙伴的帮助使自己得到提高。

(2)学生互读互改。让学生自改后再互相交流,可采取同桌互相评改、不同水平学生一对一交换批改、好友交换互相评改、小组合作互相评改等互改方式。可以交换习作,边默读或朗读边评改;也可以和作者口头交流;还可以在小组内,一人朗读,一人执笔,组员共同倾听、评改,或作者执笔听取意见修改。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探讨评改意见,使学生共同提高评改能力。待大部分学生把作文评改完后,就让学生现场展示评改成果,包括说说作文内容、作文的精彩片段、学生自认为评改得最称心的地方以及学生自认为最贴切或最精彩的评语等。在这个环节中,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评改意见,肯定学生习作评改的进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协作评改习作的成就感。

三年级习作教学策略 篇12

一、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的重点

(一) 学生写作的中心意识不足

三年级在写作方面的要求就是能够写下一些见闻以及想象和感受, 注重表现自己对人文印象深刻体会以及新奇有趣或是最感动的事情[1]。通常都明确规定了写作的范围以及内容, 要求学生必须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写作, 例如:在写人物时, 一定要将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点凸显出来, 写课外活动需要围绕一个或几个特别活动进行书写, 重点突出活动的有趣性和丰富性, 有一部分学生在写作时不能抓住写作的中心思想, 进而无法提升自己的写作效果。

(二) 不能很好对文章段落进行组织

与三年级写作相比, 低年级的看图说话以及说话写话等类作文, 形式非常简单, 没有特别的段落要求, 重点看的就是语句是否连贯, 能够清楚地将画面以及事实描写出来, 一般情况下, 学生只需要应用简单的一个段落就能够将作文顺利完成。而三年级的作文, 在形式上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需要学生可以应用简单的段落对作文进行组织, 并且所有段落都需要为一个中心思想服务。笔者在教学中, 发现学生很难顺利做好这一点, 部分学生还在使用一个段落进行写作, 还有的学生不能把握好何时分段, 致使文章结构不清晰。

(三) 对素材不能灵活的选用和使用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熟悉的素材, 可是学生却不知道怎么运用这些素材。他们所选取素材不是琐碎、无代表性, 就是与文章中心没有关系。还有在一篇文章之中选取了众多素材, 不能进行详细的描写以及叙述。

二、突破教学难点的对策

(一) 提升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背诵自己认为优美词语、语句和段落, 通过此种练习, 学生便会感受到语言文字所具有的魅力, 进而积累众多写作素材[2]。假如学生可以掌握众多不同种类的好词佳句, 那么在写作时就有词可以运用, 有话可以说。让学生每天写日记也是积累材料的一个方法, 且通过此种方法, 学生还能够达到练笔的目的, 因为日记具有非常广泛的内容, 可以写自己听到的事情、看到的事物、还可以写自己想象的东西, 同时还能够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日记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拥有了一个表达自我的空间, 也能够将真实的事物、情感表达出来。

(二) 对学生的实际生活加以关注

每个学生都具有属于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 可是却无法将其抒写出来。假如教师一直把时间都浪费在雕刻学生作文方面, 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将无法提升。而想要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快速提升,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经常写, 在写的过程中学生会将自己的毛病慢慢地改掉。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 并将此积极性一直保持下去。不管学生写的是什么, 写的怎么样, 都需要给出相应的赞美。因此, 学生才会在教师的赞许下积极地去写, 进而在写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三) 教授学生观察的方法

三年级写作文主要着手于对事物的观察, 例如:笔者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细心观察, 为了能够使观察的更加真实, 笔者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自己课下打算对什么事物进行观察, 这时学生会说蜜蜂、蝴蝶、蚂蚁等等, 有的学生还会说游戏。但是, 不管学生说什么, 只要他们说的有条理, 有想法, 笔者都对他们进行了鼓励。然后让学生课后去观察, 并写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次日在课堂上将自己的观察讲给同学和老师听, 这样将会获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三年级学生所拥有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过渡到抽象阶段。此阶段他们可以从事物的表象上, 认识到事物所表现出来的非本质属性。可是这需要依靠教师的细心指引, 而此种指引一般情况下需要在相同的材料上进行, 求同可谓是求异的基础, 假如三年级没有“同”, 那么六年级也就不会有“异”。求同和求异之间并不是非常绝对的, 同之中包含异, 异中也包含同, 只有同和异相互渗透时, 才能够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

(四) 做好作文评价工作, 使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 评价对他们非常重要。一个恰当的评价, 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所以, 假如学生写作的作文几乎相同, 也不对他们进行批评[3]。应该按照学生写作水平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评价, 针对那些基础非常好的学生, 要求可以高一些, 反之, 要求可以降低一些。

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发现平时写作能力非常差的一个学生应用“刹那间”这个词来描写时间过得很快, 于是笔者便在批语中写了这样一段话:“以后如果可以多看一些书, 并做好记录, 我相信你作文会写得更好。”这样做学生会受到鼓励, 进而积极进行写作。

三、结语

总而言之, 三年级作文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非常容易, 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细心引导, 让他们主动去感受自然、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进而使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萍.简述情境教学对三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之作用[J].大江周刊 (论坛) , 2013 (2) .

[2]白静亚.探寻三年级作文片段训练的有效途径[J].小学时代:教师, 2012 (11) .

上一篇:新时代旅行者的故事下一篇:苏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