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策略之管见

2024-08-18

习作教学策略之管见(精选7篇)

习作教学策略之管见 篇1

《基础会计学》既是会计学专业的基础性课程, 又是其核心课程, 它不仅要教给学生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基本技能, 还要让学生明确会计本质, 加强对会计岗位认知, 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 从而达到培养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职业能力又品质优良的会计专业人才之目的。然而, 现行《基础会计学》教材内容单一, 体系僵化, 难以实现上述培养目标, 必须结合教学实践和会计工作实际不断予以改革, 使之更具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

一、现行《基础会计学》教材存在的缺陷

(一) 体系架构缺陷

现在使用的《基础会计学》教材, 其体系虽然千差万别, 但其核心内容大同小异, 一般皆包含总论、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复式记账、设置账户、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内容。此章节体系看似内容丰富, 也近乎科学合理, 但实则内容单一, 结构僵化, 无法满足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会计工作者的要求。近年来, 虽然许多《基础会计学》教材在内容体系的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但结果是收效甚微。如有的教材增加了会计电算化内容, 有的细化了制造业成本计算的内容, 还有的在财产清查中增加了企业内控制度内容等不一而举。但这不过是因编者的“创新冲动”之需而做的一点内容上的充实而已, 并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另有个别《基础会计学》教材以改革其内容体系为名, 把原本比较成熟的内容体系搞得支离破碎。如有的教材人为地删除了会计前提、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等重要内容;有的教材把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从复式记账后面调到会计账簿后面讲述;更有甚者把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调到财务会计报告前面讲述。上述做法割裂了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既不符合会计核算工作程序, 也背离了学生认知规律, 授课教师无奈, 只得打乱教材内容体系来讲授, 弄得学生一头雾水, 不知所云。

(二) 教材内容缺陷

《基础会计学》既然是会计学专业的基础性课程, 又是其核心课程, 它所肩负的任务就不只是让学生学会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还要让学生掌握会计结算、纳税申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更重要的是还应当把相关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等基本要求教给学生, 并使之融会贯通, 要他们从心灵深处领会会计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工作。会计工作者必须坚决地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 并对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必须让学生实现角色的完全转换, 从学习《基础会计学》开始, 就把自己当做一名合格的会计工作者来要求, 热爱本职工作, 遵守国家法纪, 忠诚岗位职责, 杜绝职务欺诈和职务犯罪。然而, 当下使用的《基础会计学》教材大多对上述内容阐述不够完整, 要么只言片语, 要么只字不提, 似乎《基础会计学》的任务就只是会计核算方法的教学, 诸如转账结算、纳税申报、会计法规及会计职业道德的养成等方面的知识无需掌握, 似乎具有崇高职业道德的会计工作者是自然而成, 不需学校教育即可达成。须知“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更应懂得“教不严, 师之惰”, 今天不在课堂上进行职业道德、会计法规的教育、引导, 只能待明日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摸索, 这恐怕要付出几倍的努力, 即使如此, 个别同学的未来走向何处也无法预知。

(三) 实践教学缺陷

企业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要求首要的是实践能力、创造能力。那么, 作为学校就应当以学生为本位, 以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来设计教学过程。然而, 目前大多数的院校其教学手段仍然停留在“教师+粉笔+黑板”的“原始”状态, 放在教学首位的依然是理论的灌输。有些院校虽进行了大胆改革, 积极投入, 但也不过是建几个多媒体教室, 增加会计模拟实训室而已。更何况个别院校不是从改善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工作出发点, 而是为各种名目繁多的达标检查所驱动。据不完全调查, 有相当多的会计院校毕业生从未走进过会计模拟实训室, 更有甚者, 有些同学在毕业离校前从未进行过会计实务的操作过程, 更谈不上到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 去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了。如此这般, 何谈实践性教学?何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

显然, 要实现《基础会计学》的教学目标, 培养并造就出大批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又具有过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操守的会计专门人才, 就必须对《基础会计学》的内容体系进行重构, 变单一的理论教学、会计核算方法教学为全方位的会计基础能力培养教学, 真正为同学们学好各门会计专业课程, 塑造大批德才兼备的会计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 笔者认为, 《基础会计学》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让学生知道会计专业的相关法规、制度、准则, 将其塑造成为遵纪守法的典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把学生培养成忠诚于会计主体、忠诚于岗位职责的经济卫士, 做到“常在河边站, 永远不湿鞋”;让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会计基本理论 (特别是复式记账原理)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等内容, 具备娴熟的会计核算和监督能力;熟识转账结算、纳税申报等基础知识, 为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会计学》内容体系改革的措施

长期的会计教学实践和会计工作经验告诉我们, 要圆满完成《基础会计学》的教学任务,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专门人才的需求, 就必须对《基础会计学》的内容体系进行模块化改造, 并大力培养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 从而形成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本位, 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会计专门人才培养之格局。

(一) 构建《基础会计学》模块体系

模块一:职业认知与职业道德培养模块。现行《基础会计学》教材虽然对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有所介绍, 但在教材体系中所占比重太低, 且内容单一、生硬, 缺乏应有的正反两个方面的案例, 对学生起不到多大的教育作用。对此, 该模块要进行极大地丰富, 适当增加会计岗位特性;会计岗位法规要求;会计岗位职业道德;会计岗位的社会价值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目的在于通过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认知教育, 使之真正领悟会计是一种怎样的职业?如何从事该职业?怎样把自己造就成为该职业中的佼佼者?就是要让同学们全面理解和认识会计岗位职责的特殊性;熟悉对工作技能的一般要求;懂得会计岗位的社会价值、地位、待遇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让每一位同学从接触《基础会计学》开始, 就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从业者, 将该职业的社会价值与责任融于学习过程的始终。让学生懂得要想在未来的岗位上更好地体现出自身价值, 就必须从现在起丰富知识、提高技能、强化实践、勇于承担;就必须潜心学习研究财经法规, 做遵纪守法、敬业爱岗的典范;就必须强化道德修养, 捍卫会计职业的尊严。古人云:“才者, 德之资也;德者, 才之帅也。”德是才的方向、灵魂, 是才发展之内部动因, 是做人立事之根本。

欲达上述效果, 应加强该模块的案例教学, 用大量的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学生, 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鼓励学生到社会实践中进行调查研究, 在实践中体会会计的职业特性、社会价值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从源头上开始预防和杜绝职业欺诈和职务犯罪, 从而实现会计职务控制关键点的进一步前移 (自学校专业教育开始) 之目的, 为培养政治过硬, 业务精良, 品质高尚, 知行合一的优秀会计专业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模块二:会计基础理论模块。该模块内容在现行《基础会计学》教材中叙述较全面, 编排较合理。但有个别教材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核算的质量要求原则等内容删掉了, 有的将该部分内容编入了《企业财务会计》教材中。笔者认为, 这些内容还是应当保留在《基础会计学》教材中较为恰当, 因为它不仅是会计工作的前提和质量要求, 更是初学者进入会计知识王国, 把握并发展会计理论的基本前提和一般遵循。

这一模块应主要包括会计概念及特点、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会计目标、会计前提与会计质量要求原则、会计确认与计量原则、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原理等内容。其中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是会计对象要素及其内在关系和复式记账原理两部分内容。而要同学们系统地把握《基础会计学》的理论体系, 就必须首先突破这些难点问题。

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 应从生产、生活的实例谈起, 从会计对象谈起, 弄清楚何为资金?资金从哪里来 (资金的筹集) ?资金到哪里去 (资金运用) ?进而逐步解决会计要素及其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最终解决复式记账原理这一难点问题。具体论述时, 应当厘清三条线:基本线:会计前提→会计核算质量要求原则→会计确认与计量原则, 借以解决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与会计核算质量评价的一般标准问题;企业会计对象线:会计对象 (资金运动过程及结果) →会计对象基本分类 (会计要素) →会计对象的具体分类 (会计科目) →会计账户设置, 借以解决会计核算的载体问题;会计要素间相互关系线:资产与权益的相互关系→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基本等式、静态平衡公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 (动态平衡公式) →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 (记账公式) , 借以解决会计核算的方法问题。

模块三:会计核算方法体系模块 (主体模块) 。通过模块一, 让同学们建立起职业责任意识, 提高其法律法规的执行力、鉴别力和职业道德水平;通过模块二, 让同学们熟练掌握会计基本理论, 特别是要真正理解会计恒等式原理, 因为它是复式记账、设置账户、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而模块三, 则是为系统地解决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问题, 是《基础会计学》的核心内容, 它可以让会计循环概念深入到每一个同学的脑海之中, 为贯彻《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圆满完成会计目标奠定扎实的基础。

该模块的路径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 (结合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进行讲述, 并简要介绍转账结算的内容, 否则, 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将无法顺利进行)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 (穿插在经济业务中从简讲述) →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程序。在会计循环过程中, 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为其起点,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写则是其终点, 也是财务会计工作的目标所在。这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让同学们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之。

在教学过程中, 该模块应分两步走:第一步, 从会计目标出发, 运用启发式教学逐步展开:作为企业投资人、债权人及其管理当局最关注企业的哪些信息?会计部门如何向他们提供这些信息?→导入财务会计报告 (特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的基本内容;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资料从哪里取得?→导入会计账簿;会计账簿的资料从哪里来?→导入会计凭证。显然, 这一步骤的教学过程与会计核算的一般流程是逆向进行的, 目的在于引导同学们从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出发, 运用探究性等现代教学方法, 摸清实现会计目标的基本路径, 提高同学们研究《基础会计学》的兴趣, 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此基础上, 简要介绍会计核算的一般流程, 让同学们对会计循环问题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第二步, 从会计核算的起点———凭证的取得与审核开始, 运用实践性教学手段, 将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内容逐一展开。该步骤的教学活动应始终贯彻能力本位原则, 密切联系企业会计工作实际, 边讲边练, 其教学过程就是会计工作流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会计岗位的工作流程, 最大限度地缩短教学与实践的距离。

在该模块的学习过程中, 让同学们重点掌握的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与传递;记账凭证的结构、内容、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分类、登记与核对;记账错误的查找与更正;财产清查的组织、方法与结果的处理;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分类与编制, 特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会计核算程序。

模块四:实践教学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如下实践环节:转账结算流程;会计核算工作流程;纳税申报流程等, 上述实践教学活动的流程一定要和会计岗位工作的实际流程相一致, 不可孤立地单独进行。实践教学是《基础会计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关系到整个会计教学工作的成败, 关系到让学生成人成才目标能否如期实现, 更关系到未来经济社会能否健康运行。它检验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 更维系着学生的就业质量及未来发展。因而, 《基础会计学》必须强化实践教学模块的内容, 千方百计地改善实践教学手段, 从而真正实现会计教学目标。

(二) 强化《基础会计学》的实践教学, 全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我们习惯上一提会计实践教学, 马上想到的便是会计模拟实训室的建设, 一提师资的“双师型”队伍建设, 马上想到的便是会计资格证或者会计职业技术资格证的考取, 至于其他相关实践活动则考虑的较少。会计教学实践已充分证明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1. 在学习《基础会计学》课程以前, 带领学生到经济法庭旁听经济案

件的审判过程, 特别是相关会计职务欺诈与会计职业犯罪的经济案件的审判过程, 让学生直接感知会计职业的严肃性;带领学生深入厂矿企业调查会计人员在企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为今后学好用好《基础会计学》提供可靠的源动力。

2. 改善会计模拟实训室的建设, 健全实训室内工作岗位:

出纳、记账、主管岗位;银行结算岗位;税务申报岗位等。让同学们按实际工作流程体验会计实际工作, 如采购、报销、结算、纳税申报、记账、对账、结账、报表等工作, 培养其岗位认知能力。

3. 创造条件建设校内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有限公司, 借以密切学校与企业单位的联系。

同时, 在事务所里实施导师制, 让同学们在会计师的指导下, 对企业会计实务进行会计核算。

4. 鼓励会计教师建立会计工作室, 有偿聘用会计专业的学生成为会

计室的会计工作人员, 使之在会计工作中体会其社会价值与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培养其会计工作热情, 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

5. 建立校外会计实践教学基地, 聘请企业会计专门人才担任会计实践指导教师;

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会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进一步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通过校内校外两个渠道全面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综上所述, 《基础会计学》的内容体系尚需不断完善, 实践性教学环节更需进一步加强。这些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相信, 只要付出长期的艰辛劳作, 一部真正具有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的《基础会计学》教材定能呈现于广大师生面前。

参考文献

[1].葛军.会计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程淮中.基础会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罗其安.基础会计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1

[4].王莉华, 李士涛.基础会计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5].汪本强.《基础会计学》现行教材的弊病及新教材编写构想[J].财会月刊, 2010, (09)

[6].刘爱英.关于《基础会计学》重点课程建设的思考[J].商业会计, 2010 (23)

中年级习作教学方法管见 篇2

一、树立整体观念,阅读课上习得写作方法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专题,单元内不同课文既体现专题特点,又各显风格,而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读精课文,分析、渗透作者的写作方法,为习作教学做好铺垫。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主题是“可贵的亲情、友情”,在学习《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时,重点体会作者对人物语言的细致刻画。通过多媒体出示例句,引导学生发现提示语在人物语言的前面时要加冒号,在后面则直接写句号。最后出示几个句子让学生练一练。《她是我的朋友》这一课,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人物动作、表情的描写来表达人物的内心这一写法。这里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练习。场景一:操场上,有几个男生正在兴高采烈地玩游戏;场景二:小红新买的钢笔不见了。请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表情来说一说。这样以说促写,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学习《七颗钻石》这篇课文,让学生画出表示小姑娘动作的词,谈体会,使学生意识到动作的描写可以表现出人物的心情。学习《妈妈的账单》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比的写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有所侧重地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既避免了平均用力,又能各个击破,学生在写本单元的习作时就如鱼得水、轻松自如了。

二、学会观察体验,让习作透出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学生要积极面对生活,认识生活,描述生活。而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

比如春天到了,我会领着学生到校园里走一走,看看哪些树发芽了,哪些花开了,哪些小昆虫已经出来活动了;听听小鸟的歌声,闻闻花香,到草地上坐一坐,摸一摸柔软的小草。走入情境中,先观察后写作,学生写起“春天”来个个文思泉涌,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对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许多有意义、有趣味、有价值的事,我也会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只有引导学生做观察生活和热爱大自然的有心人,才会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从而水到渠成地写出真情实感。

三、注重阅读积累,在小练笔中不断提升

没有丰厚的知识,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文章。鲁迅先生曾勉励青年作者:“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就告诉我们要多读书,广泛地获取知识。

首先,每个学生要有一个积累本,对课文以及课外读物中出现的好词、佳句、美文,随时整理,特别喜欢的可以背诵下来,甚至再仿写一段。通过阅读积累,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在写作时就能厚积薄发,做到有词可用、有话可说了。其次,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会一生受益。教师要鼓励学生长期坚持,可以写观察日记、生活日记、读书日记等。对学生的日记我会逐句赏读,细心批注。学生通过写生活中真实而细小的事,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学生积累了大量写作的材料之后,自然会有感而发,再加上适当的指导,学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了。

思想品德备考策略之管见 篇3

一、试题把握———从知识立意为主转向能力立意为主

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是思品课开卷考命题的趋向。思品课的考试性质是“体现考察基础知识和考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结合思想、行为、社会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认为,思品课既要打牢知识基础,又要培养迁移能力。打牢基础,不能摒弃识记。课程目标分类中“知识目标”占三项之一,对基本常识、准则等知识性题目,这些知识是需要识记的。迁移能力,实质就是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活动的方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在识记前提下运用。开卷考试分数上不去,原因也就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和综合性欠佳。

二、资料准备———求精而忌多杂

开卷考是思品中考改革的重大举措,允许带课本和相关资料进入考场以备查阅,是思品开卷考的标志。资料求精,关键在于梳理和筛选。教师要对思想政治课知识进行点——线———面———体的梳理和归纳,对总体把握教学内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认真梳理知识体系,搭建教材结构,摸清编排脉络,理解编辑意图,是树立和筛选的依据。在此基础上精选必备资料,并对所选资料按内容专题编制索引目录(序号、内容关键词、页码),整理装订成册,考试时见到题目即可对应查找,既快捷又高效。这还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一种有益尝试。

三、回答问题———提倡先写后说

遇到问题,教师处理的方式或是讲解,或者组织讨论。无论何种方式都涉及到问答,往常的做法都是口头式的。笔者认为,对复习课教学而言,停留在口头上的问答是远远不够的。开卷考试是没有现成答案可抄的。要适应这种新要求,必须从平时就进行训练。具体做法是将口头式的回答改为先写后说。写是把答案写出来,说也是把答案说出来,看似没有区别,其实大不相同。写,先要练习如何组织语言来作答,如何表述,必须先用写的方式来练习答案语言的组织,渗透语言规范训练,同时还练习了书写。对简答、说明类题目,这是提高应试技能的有效方法。

四、考前指导———技巧和心理兼顾

近几年来,分析说明题在中考试卷中的比例明显加大,此类题目一般是给出有关论述或情景材料,要求考生对情景材料或有关论述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价,或谈自己的看法、建议或启示等,以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准确性、综合性和联系实际的能力。这类题几乎都要求联系实际,答题一般是用归纳法,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特点。

进入临考阶段,学生心理压力很大。适时的心理咨询与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让学生明确,紧张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人人都会产生,刚进入考场一点紧张感都没有是很难做到的。其次出现紧张的心理反应时,最好少说或不说“别紧张”之类的话,第三是运用思品课上所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

五、复习计划———思路与目标同等重要

增强中学生语文学习策略之管见 篇4

近些年来, 语文教学一直没有走出“少、慢、差、费”的怪圈, 以至于中学生的语文成绩一直不好, 没有质的突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应试教育的问题, 有教材一统天下的问题, 有标准化考试的问题, 有教学法的问题, 有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 还有中学生自身语文学习策略的问题。因为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所以对中学生语文学习影响最重要的是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策略。有的学生学习事半功倍, 有的学生学习却事半功倍, “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区别就在于, 那些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正确方法和策略, 那些语文成绩一直处于低下水平的学生没有掌握语文学习的正确方法和策略。如果中学生能在语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 掌握语文学习的科学方法和策略, 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那么, 中学生语文成绩一直低下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中学生要掌握语文学习的科学策略, 就要认识语文学习的特点, 把握语文学习的本质。笔者根据自己的教育阅历和见闻, 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为中学生语文学习策略指引方向。

一、用心听讲, 学会领悟

不少中学生对语文学科有偏见, 认为语文学科耗时很长却收效甚微, 学与不学对自己没有多大影响, 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 是造成很多中学生语文水平低下的原因之一。生活中处处需要语文, 处处能用到语文, 要想学好语文, 课堂上必须用心听讲, 减少无用功, 力求领悟所学知识, 举一反三。所谓“领悟”, 就是对老师讲课的内容通过大脑的加工、思索、理解后得到其中的精髓, 领悟其中的真正内涵, 把握文本的实质和内在规律。要想获得“领悟”, 上课时不仅要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乐此不疲, 而且要积极发言, 主动接受训练。要使自己的思维速度与教师讲课速度保持同步, 甚至超越教师的思维, 达到“领悟”。只有当“领悟”所学的知识的时候, 才能使记忆更深刻, 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进而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通过思考领悟转化为自己的。

二、课内外相结合, 学会迁移知识

学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在社会实际生活中运用。因此, 语文学习的效果如何, 不仅要看学校考试中语文的成绩, 还要看在课堂中学到的语文知识的活学活用, 运用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去, 同时还要学会反馈、巩固, 养成良好的学语文、用语文的习惯。反之, 社会生活又为语文的学习与运用提供了更广阔的领域。学生要将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方法及初步形成的语文能力迁移到课外, 从课外阅读、课外练笔、课外听说实践中汲取营养、增长见识, 形成语文知识的良性循环。对于中学生来说, 课外阅读涉猎的领域越广越好。只要是社会生活中接触到的各方面的情趣高尚、文笔精湛的名篇时文都可以阅读。那么, 怎样使书读得又多收效又大呢?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阅读书目应该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从总体上看, 通常采用的阅读方法不外乎两种:一是速读;二是精读。但不管采取什么方法读, 都要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为标准。阅读的本质是从文本中获取信息、获得知识, 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 进而吸收, 通过阅读, 吸取他人的知识经验, 扩充自己的知识领域, 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掌握认知结构, 形成语文知识体系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因此, 中学生只有准确判定自己在语文学习中所处的水平位置和某一阶段的主攻方向, 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做无用功, 才能变“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 才能增强语文学习的信心, 进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要想知己知彼, 就必须掌握语文的认知结构, 形成语文知识体系。当然, 要做到这些除了教师的精心引导之外, 更需要中学生自己主动思考, 克服懒惰和依赖的心理, 不要什么知识都等到别人整理归纳好了, 自己再借别人的看看就行, 一定要自己亲自动手去行动。在自己亲自实践的过程中, 可能会觉得自己总结得不是很完美, 但只有自己动手, 才会知道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知识的缺陷在哪里, 才能查漏补缺, 找出知识的缺陷而克之, 进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养成自学的习惯

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人才, 而人才身上最重要的品质是善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学习是提高素质, 树立创造精神不可缺少的条件。中学生养成自学习惯的目的是拥有一把受用终身的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那么如何使中学生形成语文自学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呢?当然, 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习惯的养成不能凭空获得, 还需要立足于语文课本, 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与指导下逐渐形成。语文老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 不可能代替学生的学, 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及习惯的养成可以通过自学一篇课文、自学一册语文书、自学同一类文章等方法。当遇到疑问或者困难的地方, 要及时地向周围的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 不以向别人学习、请教为耻, 要知难而进、及时地扫清自己学习上的拦路虎, 坚持不懈, 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五、积累格言警句, 自我激励

目标是学习的动力, 榜样、格言警句是学习的“良师益友”, 可以时刻激励自己前进。中学生要进取, 要实现理想, 就要学会时时刻刻心中有榜样, 学习有动力, 行为有准则。精辟的格言警句是中学生获得成功的指明灯。格言警句是前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认识的概括, 是生活经验的提炼。格言警句既有言简意赅的优美的语言表达形式, 又有力透纸背的丰富的生活哲理。经常学习、积累格言警句, 犹如在人类智慧的伊甸园中徜徉, 可以采摘最美的精神之花, 受到纯洁高尚之情的沐浴, 获得睿智的启迪。不断学习积累格言警句, 作为座右铭, 指导自己行动, 就是不断地认识人生、丰富思想、增长见识、磨炼意志、升华情感的过程, 也是不断地汲取动力、获得进取、走向成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至理名言、妙语佳句会不知不觉地融化在血液中。点点滴滴、日积月累, 思想、情感、学习、写作、智力都将会获得飞跃。中学生养成了学习积累格言替句的习惯, 就等于获得了语文学习方法的一条重要“秘诀”。当然, 格言警句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 不能只有几天的新奇感觉, 而要不时地在心中默念, 持之以恒, 时刻激励自己前进。

摘要: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中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 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许多不良的习惯, 造成许多同学的语文成绩一直不好。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因素很多, 其中学习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值得深究。

关键词:中学语文学习策略,领悟,迁移知识,认知结构,自学习惯

参考文献

[1]刘静园.中学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教育探索, 2004 (10) :70-72.

[2]田良臣.适切性:学习策略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保证[J].教育科学研究, 2010 (05) :41-45.

[3]王光龙.语文学习方法的理论探讨[J].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03) :133-137.

小学作文教学之管见 篇5

1. 学生学会倾听。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现自我, 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有些教师误认为对学生提出要求, 会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 因此大力提倡自主空间, 任学生尽情张扬。从而使课堂没了规范性, 到处一片“气氛融洽”。真正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只有学会倾听, 才能从听的过程中汲取别人言语中所蕴含的优美, 获取语言中所含的信息, 学会不同语言的表达, 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语言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提高了, 作文自然不是问题。

2. 教师要学会倾听。

有人说, 中国教师不善于倾听, 究其原因, 长期的“师道尊严”使很多教师习惯于自己肆意地言说, 要求孩子只有服从和执行。这样一来, 如何为学生学会倾听做表率呢?因此, 教师应该也必须学会倾听。只有当教师身体前倾, 双眼注视, 侧耳倾听, 我们的学生才会觉得受到尊重, 才会有说的自信, 也才能畅所欲言。学生乐于说, 乐于表达, 不知不觉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从另一方面讲, 只有教师认真倾听, 才能从学生的口中知道其表达的详细内容, 才能准确地辨别、判断、选择。及时捕捉价值的资源, 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正确的评价, 从而使学生改掉缺点, 发扬优点, 为作文打下基础。

二、学会看

1. 在生活实践中学作文。

(1) 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观察。首先, 在观察前, 要引导学生确定观察目标。只有这样, 学生才不会随意地看, 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其次, 要教会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看。如写人, 就要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观察, 并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征。观察时, 教师还得做必要的讲解, 点拨学生正确观察。最后, 教师还应进行理性的渗透。单靠观察, 没有理性组织的作文只能是记流水帐。因此, 教师在学生观察后, 应引导学生在观察的素材中加入个人的情感、观点、想象等内容, 使所观察的内容变为有血有肉的作文载体。 (2) 在生活中教会学生观察。在生活中, 每个学生身上发生的事都不同, 有的参加比赛获奖, 有的得到“三好生”称号, 有的游览了名山……这时, 教师就可以在生活中适时引导他们把这些生活经历转化为写作素材。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教会家长, 如何在生活中让学生留意观察事物、事情, 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做生活的有心人。

2. 在读书实践中学作文。

作文从生活中来, 作文也从书本中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但一个人的生活经历毕竟有限, 而且单纯的生活记录, 只会变成一种纪实, 缺乏文章生动与趣味。所以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读书实践中学作文。引导学生品读书本里的人物, 作者的写作方法。如教学《桥》这篇课文时, 笔者就注重学生学习课文表达方法, 让学生感受文章语言简短而有力, 优美而震憾人的特点, 从中学会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写场面, 写人物。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 从而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 丰富背景知识, 从而更好地为作文服务。

三、学会说

作文, 事实上就是把内心的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一个过程。转化为口头语言是作文的另一种方式。学生随心所欲地“说”, 便于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 有效地将口头语和书面语结合, 便于学生从所想向所写过渡, 便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迪, 积累写作素材, 促进学生快速地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因此, 笔者在课堂语文教学时, 很注重学生说的训练。例如, 每节语文课前, 我让学生花几分钟时间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事或看到的书的内容, 讲述给全班同学听。要求讲述者把内容讲清楚, 讲具体, 要流利。倾听者认真听, 听完作出评价, 哪里讲得好, 哪里讲得不好。教师给予讲述者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从而树立学生倾诉的自信。课堂教学过程中, 笔者还注重鼓励学生发言, 给予广大的表现空间。并适时点拨学生, 让学生把内容说完整。潜移默化地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架起了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的桥梁。

四、学会写

听、说、读、想的最终目的是写。如何学会写呢?笔者认为这“写”应该渗透在每一节阅读课中。课堂中, 林老师主张一课一训练。当时, 两首古诗学完了, 林老师又出示《送别》这首诗, 引导学生吟诵。之后, 在《送别》音乐声中, 课件出示学校一些建筑画面, 并用言语渲染:“孩子们, 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 我知道你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留给母校, 希望你们也学今天的诗歌, 借一个景或几处景来抒发你的情。”对于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来说, 这样的言语, 这样的音乐, 完全调动了他们的情感。因此, 之后的诗歌展示特别精彩。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林老师很好地运用了这一工具性。不仅学生学会了什么是借景抒情, 还懂得了如何借景抒情。当然, 这样的训练不是每节课泛滥地进行, 应恰当地去体现。

因此, 真正的作文训练不应完全体现在作文课上, 而应点点滴滴渗透在生活和学习的每个角落。只有“随风潜入夜”, 才能“润物细无声”。

摘要:教育心理学认为:期望值越高, 心理负担越重。心理负担越重, 学生的作文就愈加失去灵性和创造性。“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高妙的作文之道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悟”出来的。因此, 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作文, 潜移默化渗透作文, 不知不觉提升学生作文素养, 使学生不再怕作文。

中学英语教学之管见 篇6

一、注重绿色教育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 所以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本领是实施绿色教育的前提。

我深爱着教师这份光荣而平凡的职业。在教学中我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分层施教, 启发诱导, 用爱去滋润每一颗幼小的心灵, 真诚与他们沟通, 孜孜不倦地播撒着知识的种子;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含量, 我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 汲取知识的养分, 虚心向老教师请教, 与同科教师探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中, 并以出色的工作成绩赢得了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说到底, 绿色教育是关爱教育、安全教育、发展教育, 更是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素质教育。因此, 绿色教育不应该仅局限于课堂上, 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同步进行、相互促进, 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为目的的和谐教育。只有全民总动员, 才能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环境, 才能为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才能使我国在世界竞争的浪潮中永立于不败之地。

二、注重结课艺术

比如, 以歌曲结课, 让学生意犹未尽。歌曲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激起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尤其在英语课堂上, 英语歌曲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Grade Seven (上) Unit5是讲解食物的单元, 在学生们学完整单元单词后, 教师可以安排一个活动,

1.When is your mother’s birthday?2.What’s your mother’s favourite food?3.What do you cook for your mother on her birth-

day?经过学生们的激烈讨论, 有的说给母亲做noodles, dumplings, fish and meat.最后, 以一首歌曲“Happy birthday to you”结课, 既起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 又使学生在优美的歌曲中受到了情感的洗礼, 可谓一举两得。

三、背诵经典句子, 充实学习内容

我找来在报纸上连载十年的“慧人慧语”, 英汉对照, 上下对仗, 朗朗上口, 语言活泼简洁, 内容广泛, 非常适合学生, 可以让学生熟读、背诵。

“慧人慧语”中, 引导学生读书的:

人生最大的价值不是自利而是利人;

读书最高的目的不是复制而是感悟。

Life′s greatest value is not self-interest but to benefit others;

Study the highest purpose is not copied but sentiment.

让学生立志修心的:

志须如宇宙恢弘, 心要似莲花高洁。

Records shall be such as the grand universe,

Like a lotus noble heart.

教给学生谨慎的:

优点像冰容易化, 缺点像洞容易大。

Advantages of easy like ice,

Disadvantages like hole is easy.

告诉学生不辜负青春的:

人生苦多乐少, 蹉跎笑短悔长。

The life is painstakingly happy few,

I laughed long short regret.

这些句子, 言简意赅, 字字明珠, 学生既丰富了词汇, 又培养了品质, 一举多得。

小学语文教学之管见 篇7

一、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角色情感

许多篇优秀作品并不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是把自己的情感蕴含于字词句之中, 让读者充分想象, 从不同角度深度体会内涵, 比如描写神态、情感、语气、动作等词语, 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对理解文章有很大帮助。

《美丽的公鸡》一文中, 公鸡三次比美, 三次对话中分别对啄木鸟、小蜜蜂、青蛙的称呼是“长嘴巴的啄木鸟”“鼓眼睛的小蜜蜂”“大肚皮的青蛙”, 这充分体现了大公鸡的傲慢、无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抓住了这点, 让学生思考从公鸡的话中, 看出了什么?继而要追问, 面对公鸡的提问, 它们的反应又是怎样?并让学生以故事中人物的身份来读, 学生读得兴致盎然, 从读中体会到不同角色的内心情感。

不仅如此, 老师还请学生上台表演文中人物的动作, 如:大摇大摆等, 更使学生们情绪高涨, 对文章人物加深了理解。

二、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参与竞争

竞争的学习效果非常良好, 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以及不同的语文学习内容, 让学生参与竞争, 会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会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四五六年级的学生, 他们的表现欲望非常强烈, 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演讲比赛、人物表演、诗歌背诵等等的节目, 让学生参与其中, 激励他们张扬的个性, 促进他们的成长, 让他们的思维登上更高的台阶。

三、多媒体方法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多媒体教学灵活生动, 五光十色, 通过它来学习, 小学生们乐此不疲,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形式新颖, 画面流转, 操作简单, 声色俱佳, 十分适合小学生的年龄。教学的时候, 多媒体辅助课改课堂教学能实现从静态到动态的兼容, 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能够完成从文字到图表声像的兼容。由于充分的直观性, 学习的趣味性得到增加, 教学的艺术性增强, 让学生们感到学习真真切切, 生活就在身边。寓学习于游戏、观赏等娱乐之中。通过多媒体的教学, 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是最好的教学情境, 同样的时间, 教学容量能够最大化, 原本枯燥的教学得到了优化, 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通过多媒体教学,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使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 也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可以说是收获多多。教学当中, 由于多媒体的介入, 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习情趣得到了导入, 增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拓展了学生的问题导思。

上一篇:电气设备的预防性试验下一篇: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