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童年趣事》教学设计(通用18篇)
习作《童年趣事》教学设计 篇1
生活,作文因你而精彩
——《童年趣事》习作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课堂作文时,常有学生咬着笔杆发愁,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一副“无米下锅”之样。于是写出来的文章编造事实,虚情假意,照搬照抄,套话连篇。其原因之一,是作文与学生的生活脱节了。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歇。”所以本次习作教学设计意在构建生活与作文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描写童年之事,享受童年乐趣,说真话,抒真情,让作文因生活而五彩纷呈。预设目标:
1、能围绕中心,真实、具体地记一件事;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感受童年的欢乐和情趣。预设过程:
一、学生了解有动作神态、有画面的文章是可以表演的。
师:同学们,咱们都喜欢做演员、看表演,现在就给你们一个舞 台好好表演。下面跟老师一起走进放映厅。出示:
1、我吃了一口辣椒,很辣很辣!
师:哪位同学能把这句话读好?这句话能演吗? 生说:不能。(点两名学生说)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句话里没有动作神态语言。师:是啊,文字里没有动作神态当然不好演。
师:老师昨天也写了一篇作文,这是作文中的一个片段。出示:
2、回到家中,我找出水果刀,把辣椒切成两半,我们俩都迫不及待地将半个辣椒塞进嘴里,嚼了起来。一嚼呀,顿时,嘴里、舌面都开始发麻,喉咙口似火烧火燎一样难受,泪水不由自主地夺眶而。我们俩张着嘴巴,大口呵气,在屋里团团转,赶紧跑到桌前,端起一杯凉开水“咕咚咕咚”喝了下去。
师:请我们的朗读高手来读读。生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演一演? 生表演。
师:从你们的笑声中我知道他的表演。师:他为什么能表演得好? 生:因为有动作神态语言。
师:是啊,这段文字里有动作神态,文字里有老师吃辣椒的画面,所以能演。
二、说回忆、演画面,以演助说。
1、师:是啊,老师当时走进了记忆,回忆起具体的神态动作,所以有东西可写,可以写得形象生动,让人身临其境。今天我们也打开记忆的闸门,走进童年,回忆你最有趣最可笑的事。老师从网上搜索了许多图片,想送给大家欣赏欣赏。看看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什么?
2、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歌曲《童年》,唤醒学生记忆。
3、指名学生交流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4、适时引题:这些图片正是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你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乐吗?有趣吗?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说说自己经历过的最有趣的一件事。(板书:童年趣事)
5、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老师引导学生并能用简单的肢体语言把当时最有趣的画面表演出来,再现当时的情景。
6、引导学生总结出回忆清楚就能说形象演生动。
三、学生十分钟写作,写童年趣事最有趣的片段。
师:同学们,相信在你们的脑海里都有一个最有趣的画面,想不想把它留住? 生:想。
师: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描绘你童年趣事中最有趣的那个画面,希望能让人扑哧一笑。(写出画面)
四、同桌交流作文片段。
师:同学们,同桌交换着读一读,也可以演一演。把你认为不好演的句子画下来。呆一会儿,请大家推荐比较好演的文章。
五、评改。(以演助评,以演助改,师生共评)
1、师:哪位同学推荐好演的文章?(生举手)
2、师:请你们俩上来.把童年有趣的画面展示给大家看 作者读,读者演。
六、修改片段五分钟。
下面拿着自己写的童年有趣的画面像刚才一样,读一读,演一演,在同桌的帮助下,不好演的地方改一改。
七、展示修改成果。
师: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写得好,谁来展示一下你的优秀作品?(学生评)
八、谈本节课的收获。
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回忆画面、写出动作神态心理、写出画面、师小结:是啊,只要我们热爱生活,会捕捉生活的某一画面,用文字再现生活的美,生活的快乐就能永远留住!
九、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只写了童年趣事的一个画面,课后请同学们这件事其他画面写完整,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习作《童年趣事》教学设计 篇2
1.创设诗意的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在交流中感受童年的美好, 激发他们对童年的热爱之情。
2.运用范文, 指导学生把事情过程中最有情趣的地方写细致、具体;努力让学生在评讲中享受习作成功的喜悦, 激励他们的习作热情。
教学流程
一、开启
(播放音乐《捉泥鳅》, 出示几张充满童趣的图片)
师:这样的音乐, 这样的图片, 让你想起了什么?
生:想起了我的童年。
师:是啊!童年就像这歌声, 像这图片一样, 优美、令人回味。你能说说你心目中的童年是怎样的吗?
出示:童年是一个梦, 一个多姿多彩的梦;
童年是一首歌, 一首色彩斑斓的歌;
师:你心中的童年是个什么样?能像这样说说吗?
生:童年是一道彩虹, 一道色彩绚丽的彩虹。
生:童年是一幅画, 一幅涂满色彩的画。
生:童年是一张照片, 一张记载着快乐的照片。
生:童年是一朵浪花, 一朵欢快跳跃的浪花。
……
二、激活
师:同学们说得真美!这如诗的语言让你回忆起童年哪些有意思的事?想一想, 再讲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先分组交流, 再选取代表交流)
生:我小的时候到奶奶家的菜园子里玩, 第一次看见了西瓜虫……
生:我小的时候跟着爸爸到农村鱼塘去用铲子铲鱼, 一不小心掉进了塘里……
师:你们的童年是那么多姿多彩。童年是什么?现在, 你是不是觉得清晰了许多?
出示:童年是小朋友间无忧无虑的嬉戏, 软软的泥巴甩了一脸。
童年是小的时候妈妈拿着剪刀, 追着我剪发的身影。
童年是墙上褪色的风筝, 还有我追着风筝奔跑的脚步。
童年是……
师:现在, 你能用这样的句子写一写你童年的那些事情吗?
(学生自由书写, 交流)
生:童年是我被妹妹欺负, 却舍不得揍她, 回家后生气地哭。
生:童年是我的手破了, 嚷着要吃红米饭、红苋菜的声音。
……
师:同学们眼里的童年真是丰富多彩, 都是那样美好!
三、感悟
师:在作家琦君的眼里, 童年就是那一阵一阵的桂花雨, 伴着桂花的幽香, 在作者童年的记忆深处弥散……
出示:《桂花雨》课文片段, 学生自由朗读。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师:这是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 你们还记得吗?这一段课文描写给你什么感受呢?
生:我觉得作者是那样盼望着摇“桂花”。
师:是啊, 在作者的眼里, 摇桂花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你从哪些具体描写中能看出这件事的有趣?
生:从“老是缠着母亲问”看出作者小时候对摇桂花的盼望。
生:从父亲的诗句中能看出他们一家人很亲密。
师:那么, 你从这一段课文的字里行间读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生;对家乡的怀念。
生;还有对家人的怀念。
师:是啊!正如母亲所说:“外地桂花再香, 也比不过家乡的桂花的香啊。”这样, 作者就把童年摇桂花的事情写得有情而又有趣。
(板书:有情%有趣)
四、倾诉
师:读了《桂花雨》课文片段, 你是不是对自己童年中那些有情有趣的事情更清晰了?好, 让我们用自己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把这些有情有趣的事情写出来吧!
(学生完成草稿)
五、评讲
1. 指名读自己的习作, 讨论:你觉得他的这篇习作哪里写得最有趣?
2. 把你觉得故事中最重要、最有情趣的一个小镜头再仔细地改一改。
(再次指名读自己的习作, 师生共同评议)
师:今天, 我们一起回望童年, 再次感受到童年的快乐, 还用笔把童年的故事化作了一篇篇精彩的习作。
童年是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歌, 我们所写下的这些童年故事, 也将成为埋藏在我们心中的永久的记忆……
【教学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第一, 如何引领学生思考童年, 在回顾和思考中提高审美情趣。第二, 如何引导学生真实具体地写出事情中最富有情趣的地方。
1.诗意引领, 格调清新。
基于上述考虑, 这节课便在音乐、图片中开始, 目的是渲染情境, 开启学生的思维。接着, 以诗歌一样的语言———“童年是……”引导学生描述童年的感受。此时的学生, 已经从感情上被打动, 产生对童年的美好向往, 并有了表达的欲望。在此基础上, 再以诗句“童年是……”引领学生把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梳理, 实际上也达到概括事情的能力训练。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维已被激活, 心中积蓄的感情已经充盈。所谓“情动而辞发”, 跃跃欲试的学生需要的是写作方法上的明确而又具体的引导, 也需要对习作素材进一步思考和提升。教师适时地出示例文《桂花雨》片段, 帮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童趣和深情, 感悟文章的写法。《桂花雨》语句优美, 有情有趣, 细节描写生动活泼, 贴近儿童的生活。引导学生评赏精彩段落, 能使学生获得写作方法上的启示———怎样写出事情过程中的情趣。同时, 学生在品赏过程中也更深入地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为下面的习作进一步积淀感情。
2.例文引领, 语言提升。
诗意的语言, 既能帮助学生积淀情感, 激发表达欲望, 同时也指向学生的语言, 为他们更生动、准确地表达提供感情基调和语言范式。学生在一次次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同时, 追求规范准确的语言, 并在语言的迁移应用中, 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童年趣事》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本次习作,积极主动地与父母等长辈开展一次谈心交流活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光十色的童年,童年生活是人生旅途中一段愉快的旅行。虽然童年生活正逐渐离我们远去,但是童年生活中的趣事却多如繁星,永远留在了我们记忆的深处。这就为我们建造“童年趣事”这座文字大厦提供了丰富的建筑材料。事不宜迟,赶快“开工”吧!
(板书:童年趣事)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尘封的童年记忆。引领学生回到久别的童年生活。为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我特地将建筑学的一些名词术语融入到习作教学中去。目的是想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让学生写作兴趣盎然,追求理想的习作效果。
二、参照例文,巧妙引导
建造高楼大厦不能凭空乱搭乱建,一定要深入研究“设计图纸”,然后才能进行施工。为了建造“文字大厦”,教材的编辑老师同样为我们精心准备了“设计图纸”,这就是大作家钱钟书的女儿钱瑷在身患绝症后躺在病床上写的《爸爸逗我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例文,为我们建造的“文字大厦”寻找富有价值的参照吧。
1自学这篇例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写了爸爸“逗我玩”的哪些事?
(2)作者是怎样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的?
2学生带着上述两个问题自学例文。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回答以上问题。
4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爸爸逗我玩》这篇例文作者紧紧围绕“趣”字组织材料,写了爸爸“逗我玩”的几件事(画胡子、画鬼脸、编顺口溜、起绰号、说单词)。作者重点突出,爸爸编顺口溜,起绰号逗“我”玩的经历写的最具体。
5鼓励学生谈谈学了例文,为“文字大厦”的建造寻求了那些可贵的参照。
(围绕中心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突出文章的重点,遣词造句饱含童真童趣,叙述事例讲究详略得当。)
过渡:有了设计的图纸作为“建造”的参照,下一步我们就要着手选取建筑材料了。我们所选取的事例一定要体现一个“趣”字。
6指导理解题眼“趣”字。
(1)同学们,你觉得哪些事是趣事?
(好玩的事情有趣;好笑的事情有趣;捉弄别人有趣……)
(2)引导学生简要畅谈自己的童年一些趣事。
(3)其实啊,这个“趣”字,我们还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它?(教师出示课前所搜集的相关材料)
意趣——童年时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虽然稚气可爱,可反映了你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意趣”。
情趣——童年时的你,天真可爱的,极富情感,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同样很有趣,是一种“情趣”。
乐趣——童年与欢乐应该连在一起。爱玩、寻开心是你的特点,所以常会有许多寻开心的“乐趣”。
傻趣——你常会做傻事、蠢事,闹出种种笑话,这种“傻趣”也往往最能反映你纯真的心。
7给学生呈现一篇“傻趣”的小例文片段。
“……四岁那年,我和爸爸一起去洗澡,我惊奇地发现爸爸的胸膛上长着两颗大“螺丝”,我便使劲地去拧“螺丝”,可是任凭我怎样用力,那“螺丝”就是岿然不动。……后来,我才明白那是爸爸的“眯眯”,我不也有两个吗?……”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理解题眼“趣”字,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捕捉那些有趣的素材作为“建筑材料”;提供例文小片段是为了给学生在选材上导航,使作文化难为易,化腐朽为神奇,使学生乐于写作。
三、集思广益,下笔成文
过渡:建筑设计讲求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建构“文字大厦”,我们也一定要广泛地交流,相互借鉴各自的长处,形成自己个性化的特色。课前已经布置大家与父母等长辈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你积累了哪些童年生活中发生过的有趣的事情呢?
1分组充分交流,说说自己最想写什么?
2请几位同学再次畅谈自己童年的趣事。
(让学生归纳出是意趣、情趣、乐趣还是傻趣?)
3师生评议,拓宽写作的思路。
4教师点拨。
典型事例是“建筑材料”,那些深藏智慧的字,那些内蕴丰富的词,还有那些意义深刻的句子都是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它们可以很好地装点我们的“文字大厦”,使“建筑”更加流光溢彩,锦上添花。
过渡:另外,一座建筑物都要有一个响亮且富有意义的名字,“文字大厦”更要有个好听的名字,本次习作你准备取一个什么名字?看谁取的最有新意和创意。
5学生动笔起草文稿。
设计意图:肖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备自都得到了两种思想。一”习作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各有不同,所以让学生把自己独特的经历进行相互的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实现学生素材的相互碰撞,在素材碰撞的过程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水尝无华,相当乃成涟漪;石本元火,相击而发灵光。”这个道理在习作教学中同样适应。
四、修改评议,定稿眷抄
过渡:建造“文字大厦”需要设计图纸和建筑材料,装修“大厦”也需要精心设计。修改作文就好比是给“文字大厦”进行装饰装修。且看本次例文为我们修改文章提供了那些借鉴和参考?
1对比阅读,学会修改。
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影印稿片段和发表稿,思考:
(1)作者对那些地方做了修改?为什么修改?怎样修改的?
(2)修改后的表达效果如何?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认识到修改作文对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作用,了解一些常用的修改符号并学会使用。
2鼓励学生先自行修改。
3教师随机选取一篇和同学们一起修改。
4引导学生互相修改。
5定稿誊写。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引导学生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
设计意图:细细想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就如同建造房屋吗?如果我们把写就一篇文质兼美的习作比喻建造一栋崭新楼房的话,那么引导学生修改习作,就好比是给“文字大厦”进行装修。有了精心设计的“建筑图纸”和精良的“建筑材料”进行建造,最后进行“精装修”,“文字大厦”肯定是优质工程。
习作《童年趣事》教学设计 篇4
——《童年趣事》习作教学设计
预设目标:
1、能围绕中心,真实、具体地记一件事;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感受童年的欢乐和情趣。预设过程:
一、学生了解有动作神态、有画面的文章是可以表演的。
师:同学们,咱们都喜欢做演员、看表演,现在就给你们一个舞 台好好表演。下面跟老师一起走进放映厅。出示:
1、我吃了一口辣椒,很辣很辣!
师:哪位同学能把这句话读好?这句话能演吗? 生说:不能。(点两名学生说)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句话里没有动作神态语言。师:是啊,文字里没有动作神态当然不好演。
师:老师昨天也写了一篇作文,这是作文中的一个片段。
出示:
2、回到家中,我找出水果刀,把辣椒切成两半,我们俩都迫不及待地将半个辣椒塞进嘴里,嚼了起来。一嚼呀,顿时,嘴里、舌面都开始发麻,喉咙口似火烧火燎一样难受,泪水不由自主地夺眶而。我们俩张着嘴巴,大口呵气,在屋里团团转,赶紧跑到桌前,端起一杯凉开水“咕咚咕咚”喝了下去。
师:请我们的朗读高手来读读。生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演一演? 生表演。
师:从你们的笑声中我知道他的表演。
师:他为什么能表演得好? 生:因为有动作神态语言。
师:是啊,这段文字里有动作神态,文字里有老师吃辣椒的画面,所以能演。
二、说回忆、演画面,以演助说。
1、师:是啊,老师当时走进了记忆,回忆起具体的神态动作,所以有东西可写,可以写得形象生动,让人身临其境。今天我们也打开记忆的闸门,走进童年,回忆你最有趣最可笑的事。老师从网上搜索了许多图片,想送给大家欣赏欣赏。看看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什么?
2、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歌曲《童年》,唤醒学生记忆。
3、指名学生交流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4、适时引题:这些图片正是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你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乐吗?有趣吗?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说说自己经历过的最有趣的一件事。(板书:童年趣事)
5、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老师引导学生并能用简单的肢体语言把当时最有趣的画面表演出来,再现当时的情景。
6、引导学生总结出回忆清楚就能说形象演生动。
三、学生十分钟写作,写童年趣事最有趣的片段。
师:同学们,相信在你们的脑海里都有一个最有趣的画面,想不想把它留住? 生:想。
师: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描绘你童年趣事中最有趣的那个画面,希望能让人扑哧一笑。(写出画面)
四、同桌交流作文片段。
师:同学们,同桌交换着读一读,也可以演一演。把你认为不好演的句子画下来。呆一会儿,请大家推荐比较好演的文章。
五、评改。(以演助评,以演助改,师生共评)
1、师:哪位同学推荐好演的文章?(生举手)
2、师:请你们俩上来.把童年有趣的画面展示给大家看 作者读,读者演。
六、修改片段五分钟。
下面拿着自己写的童年有趣的画面像刚才一样,读一读,演一演,在同桌的帮助下,不好演的地方改一改。
七、展示修改成果。
师: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写得好,谁来展示一下你的优秀作品?(学生评)
八、谈本节课的收获。
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回忆画面、写出动作神态心理、写出画面、师小结:是啊,只要我们热爱生活,会捕捉生活的某一画面,用文字再现生活的美,生活的快乐就能永远留住!
九、布置作业
四年级习作《童年趣事》 篇5
记得当时,是幼儿园放暑假期间,爸爸把我送回老家陪爷爷奶奶,那时的我,很喜欢吃糖,经常让爷爷给我买糖吃,吃完后,我总会留一些下来,等攒多了一起吃,有一次爷爷从地里摘了个大西瓜回来,我问爷爷:“爷爷种西瓜就可以得西瓜,那是不是种什么就能长出什么来呀!”“当然!”爷爷回答到。我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把我攒起来的所有糖都肿到老家的后院去了,还专门把它种在一个上、中、下都可以晒到的地方,每天浇两次水,耐心地等着它长大结果,这样我就可以天天都吃到糖了。
转眼,半个假期都过去了,门口的小花都开了,可我的糖还是连个芽都没发,我想:“应该是糖长的速度没有别的植物快吧。”于是,我耐心地接着等。
又是一转眼,假期都快过完了。门口的小花都谢了,可我的糖还是连芽都没发,我连忙跑到爷爷面前,怒气冲冲的对爷爷说:“爷爷,你为什么要骗我?”爷爷说:“小孙子,我怎么骗你了?”我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爷爷。爷爷听完之后笑了起来,之后,爷爷对我说:“种什么得什么这句话只能用在蔬菜上,糖没有生命,是不会发芽的。”我听后恍然大悟。
如今,我已经成了一个懂事的少年了。我已经上了学,成为了一个少先队员,还当上了班里的副班长,我为自己有着傻傻的天真童年感到开心。
五年级习作 童年趣事 篇6
我天天看奶奶炒菜,却总是分不清糖和盐,我多么希望我能像奶奶一样炒一次菜,哪怕拿一次锅铲我也是满足的。
在上个星期六,我像往常一样看奶奶炒菜,需要糖的时候,奶奶让我去拿。我激动万分,心想:“这次奶奶让我拿糖,下次应该会让我炒菜了吧”。想着想着,我走到橱柜前楞住了,前面摆着糖和盐,我陷入了沉思:“哪个是糖?哪个是盐?如果把糖当成了盐拿怎么办……奶奶为什么不自己来呢?”我想去叫奶奶来,但又摇摇头,想我这样不是没做成事吗?我果断选择了用“小公鸡点到谁我就选谁”的办法来决定,我指到了盐。于是,我把盐当糖给了奶奶,她也没问什么,直接放进菜里。
吃饭的时候,我认为我拿的“糖”炒的菜一定很好吃。我对奶奶说:“奶奶,这次的菜肯定很好吃。”奶奶尝了尝,皱着眉头说:“太咸了。”跟着我也尝了尝,的确是好咸。我心想:“不会是我拿到了盐吧?”奶奶也这样觉得,我和奶奶捧腹大笑。我笑着对自己说:“我真傻,又只能吃白饭了。”
童年趣事 篇7
春游、植树、游泳、看电视、写生、滑冰……请把你经历过的或看到、听到的有趣事情写下来。注意把“趣事”写具体,让别人读了也感到有趣。写完后再读一读,并认真修改。(西师五下习作1)
小时候,我最喜欢到河里去捉鱼,但那时年幼无知,和小伙伴竟把蛇当做鳝鱼来捉,现今回想起来,仍觉得有些后怕和有趣。
记得那是在读二年级时的一个星期五放学后,我约了三个很要好的小伙伴去捉鱼。我们来到河边,一位小伙伴说:“没有撮箕如何捉鱼呀?”机灵的何洁却指着河边的柳树抢先开口:“用柳树条编制一个撮箕不就行了!”于是,大家采纳了何洁的建议,由大个子王勇负责爬树摘柳枝条,其余人负责动手编制撮箕。不大会儿,我们就编成了三个不算很好的撮箕。于是,大家卷起袖子和裤脚,下河用撮箕捉鱼。想着会撮到活蹦乱跳的鱼儿,我们的兴致都特别高。可撮了好半天,却没有大的收获,只撮到一些小鱼。正当大家觉得有点失望的时候,忽然听到前边岔河沟里的刘明大喊起来:“我撮到一条大鳝鱼啦,快来看呀!”于是我们一起朝刘明呼喊处奔去,都想先睹为快。可大家赶到一看,都感到有些惊奇和疑惑——这是鳝鱼吗?“我看好像有点像蛇呀!”只听身后的肖华这么不确定地一说,大家更拿不定主意了,倒有些紧张起来。你看我,我看你,大家愣了片刻,平时最大胆的王勇竟摔掉撮箕就跑,另两个伙伴也跟着跑了。我生性好奇,不但没跑,反而大声喊:“你们别跑呀,我们去叫旁边田中干活的叔叔来辨认一下,不就清楚了吗?何必自己吓自己呢!”
他们三个跑了回来,经协商,我和两个伙伴在这里守着,大个子王勇去叫叔叔。我们等了几分钟,王勇与叔叔来了,叔叔手里还提着一条鳝鱼呢!叔叔上前一看,说:“哈哈,你们抓到蛇了!这是一条水蛇,不是鳝鱼!不过,水蛇是无毒的,它一般不会伤害人。”听叔叔这么一说,大家紧张的心顿时放松了许多。叔叔见我们仍有疑惑,接着说:“你们要认识鳝鱼吗?正好我在田里干活时捉了一条,你们看!”叔叔说着亮出了手里的鳝鱼,“鳝鱼大多数是黄色,身上非常光滑。而蛇有鳞片,不如鳝鱼光滑。颜色也有区别,大多数为灰色,少数是黄色。以后捉鱼,一定要看清,蛇多数有毒,会伤人,小心被蛇咬!”听叔叔一讲,我们终于弄清了鳝鱼与蛇的不同之处。
误把蛇当鳝鱼,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几年了,但那情景我至今仍记忆犹新。惊险、刺激、有趣、后怕……真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但事情也给我一个启示——做事要细心,粗心可能误事。
(指导教师:何宗林)
教师点评
童年趣事追野兔 篇8
今天從山间小路走,突然发现了一只野兔,“嗖”的一下,野兔从路这边跑到了路那边,向山顶跑去,很快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思绪就被这只野兔拉到了童年。
小时候,每当暑假,贪玩的我们就跟着大人们下地干活,岁数大一点的学着大人们割麦子,小一点的就捡遗漏在麦田里的麦穗。孩子的贪玩性决定了我们对辛苦的农活没有多大的耐心和韧劲,过不了多久,就会呼朋引伴,三五成群上山采摘野果、掏鸟窝寻找乐趣。
有一次下地干活干累了,我就约伙伴们上山找野兔。在一道山梁上,我们惊动了在茂盛的草丛中睡觉的野兔。听到我们的脚步声,一个野兔猛地从草丛中跃出,拼命向山峰更高处奔跑。我们想如果把野兔往山头追,野兔会累得精疲力竭,最终成为我们的猎物。于是便一鼓作气穷追不舍,从一道山梁追到另一道山梁,从一个沟壑跳过另一个沟壑。跑在前面的伙伴使劲投掷石块,追击野兔,跑在后面的合力大声叫喊着,以震慑野兔,让其减速调转方向。
气喘吁吁地追了大半天,等到我们越过对面的山梁时,野兔早已跑得无影无踪。这让我们十分懊丧。
下山后把追兔的经过详细说给休息的大人们听,大人们对我们的傻劲感到很好笑。他们说你们犯了一个常识的错误。你们应该向下追野兔,而不应该向上追,因为野兔前腿短,后腿长,善于向高处奔跑,尤其是在遇到险境时。如果它从高处向低处奔跑,后腿使不上力气,会接二连三的栽跟头,加速落入困境。况且,向上奔跑的时候,人容易疲劳,而野兔则恰恰利用身体的缺陷,把劣势转为优势,脱离险境。
我们恍然大悟。玩性不改的我们又兴冲冲地上山,从山头向山脚搜寻刚才逃逸的野兔。不久我们果真在野兔消失的山岭发现了啃食野草的兔子,我们蹑手蹑脚并没有急于惊动它,而是分头站在高处从不同的方向包抄野兔,野兔迅速发现险情,立即跳出草丛企图向上逃跑,不料陷入了我们的包围圈,野兔只得向下逃跑。果如大人所言,慌乱的野兔向下跑得越快,栽的跟头越多,我们轻而易举地捕获了野兔。
推物及人,我们和野兔相比有时真的很相似,不同的是逆境中的人们向往顺境,把逆境当做绊脚石;而野兔却恰恰相反,在顺境中如履薄冰,向逆境深处走,反而如鱼得水,越走越开阔。
找到规律,跳出思维的定势,化劣势为优势,必胜。
六年级习作 童年趣事 篇9
小时候,妈妈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带我去乡下外婆家住几天。那时,科技还不发达,没有电视机,也没有电脑,但是外婆家里有许许多多兄弟姐妹,有他们的陪伴就足够了。
有时,表姐会拉着我的手,带着我来到麦田里。我们在麦田里快乐地奔跑,大声地叫喊着。跑累了,我们就躺下,看着麦浪翻腾,互相讲一些小笑话,于是,麦田里总传出我们欢乐的大笑声。麦子似乎也被我们快乐的情感感染了,你瞧,它们也笑弯了腰呢!
田头传来妈妈催促吃午饭的声音了,我们急忙从地上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灰尘,向家的方向跑去。即使累得满头大汗,却也趣味多多,幸福满满。
吃过午饭,自然是要睡一会儿午觉的。起来后,要帮家人做一点儿事的。比如,剥花生,扫扫地板什么的。做完了,当然又到我们快乐的游戏时间了,我们一起到树下拾起几朵依旧鲜艳欲滴的玫瑰花,红的似火。表姐将玫瑰花的花瓣一片一片轻轻地揪下来,用石头捣得烂烂的,直至捣成泥,表姐将花瓣泥细心地涂在指甲上,等到干透,指甲就染上了鲜艳的玫瑰红。
黃昏,夕阳为天边的云彩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哦,夕阳要回家了,我们也要回家了。回家的路上,我们遇到了许多小伙伴,我们亲切地打招呼,各家各户传来了锅碗瓢盆演奏的交响曲,里面夹杂着一丝丝饭菜的香气。
晚饭过后,外婆把藤椅搬到院子里,我们也搬出小板凳,围坐在外婆身边,听外婆讲故事。《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盘古开天辟地》等故事,我们都百听不厌。
教学设计童年趣事 篇10
光明实验小学
王学红
表达内容:童年趣事(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方法概述:运用曾曦教授作文法中的故事法、感官法的特点,在教授本次作文中提练、总结出一种写童年趣事的方法:开头 + N个故事+结尾=童年趣事
教学要求:
1.启迪思维,引导学生从自己生活中选取素材,激活材料。
2.激发习作兴趣,鼓励大胆说、写,引导学生写具体,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唤起学生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选取素材,把故事写具体。作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课文,打开思路。
本单元,林海音、萧红把我们带到了他们快乐的童年。你觉得他们的童年哪些事情最有趣。
林海音学骆驼咀嚼(随学生回答出示课文片段)你做过类似的傻事吗?
(学小狗啃骨头、学鸡下蛋、学妈妈化妆„„)你有没有干过“总是问,总是问”的事?(学生说问的内容)
萧红的快乐童年是在哪里度过的?(菜园)
在你的童年里有没有这样的地方,给你带来很多快乐的地方。(奶奶家的小院,老家的大榆树„„)(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有趣的板书)今天我们也来说说自己快乐的童年。
(二)指导写法
1.指导一个学生把一件事说具体。
(指着板书)你们最想听哪件事?
根据学生的选择,请这件事的当事人来描述。随机指导 例:学狗啃骨头
你看到狗怎样啃骨头?(引导学生描述狗啃骨头时的动作:注意身体、爪子、头、牙齿等的细致描写)
你看着它啃骨头,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想学的原因)
接下来你又是怎么做的?(具体描写自己的动作)
结果呢?(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引出第三人对自己的评价)
你能把这件事按照刚才看、想、做、说的顺序再讲一遍吗? 2.在一个地方、发生的有趣的事,你知道该如何讲清楚吗?
(也可以按照刚才的方法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和如何做的都讲清楚。)找一个学生说一说。3.同桌互说。
你的童年有什么趣事?按照刚才的方法讲给你的同桌听。
(根据时间再找1-3个学生说一说,随机指导,也可由其他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说具体)
(三)总结方法
今天大家说的这些故事,加上精彩的开头和结尾就是一篇作文。补全板书。
(四)提出要求,实践写作
快乐级
题目:童年趣事(或自拟)开头+N个故事+结尾=童年趣事(每个故事之间可用小标题隔开)挑战级
题目:童年趣事(或自拟)开头+一个故事+结尾=童年趣事(把一件事写精彩写具体)王者级 题目自拟
开头+N个故事+结尾=童年趣事(N个故事由一个线索连接)
(六)朗读范文,展示成果
板书 看、想、做、说
学狗啃骨头
学妈妈化妆
开头 + N个故事 个 老家的大榆树 +结尾=童年趣事
奶奶的小院
„„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生活中的素材。整堂课洋溢在欢声笑语中。学生们兴致勃勃的谈论着自己小时候干过的傻事趣事。其他学生听得也很认真。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2.通过指导,多数孩子掌握了把事情说具体的方法。能将一件事较为具体的表达清楚,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
1.激发材料方面还应让学生的思路更开阔些,不要局限在这两篇课文所列的类似事情上。我想可以在这一环节的最后让孩子欣赏一些儿童嬉戏的图片,再次拓展学生的思路。
童年趣事(二题) 篇11
小时候,妈妈总是孩子的偶像,而在我眼中,妈妈就是无所不能的神。因为她不仅心灵手巧,和气善良;而且神通广大。
那时,要是跌了跤,总是哭着去找妈妈。妈妈一边给我揉一边念着咒语,“揉揉疙瘩散,别叫姥娘见,姥娘见了给你煮个大鸡蛋。”揉着念着,末了,再向痛处吹口仙气,保准就不痛了。
不过,这些都是小儿科。更神奇的还多着哩。
记得有一年经常下雨,而且还是一下起来就没个完。这样一来,我们这些“踢死蛤蟆弄死猴”的主算是没有了“用武之地”。憋得实在难受,就缠磨着妈妈“要晴天”。妈妈说:“对,就是不能再叫这老天爷下雨了。要是再下两天,秋庄稼就非得瞎到地里不可。”于是就放下手中的针线活,从筐子里找出一些花花绿绿的碎布片,又从鸡毛掸子上拔下两根鸡毛,再找来一根茭草莛子。不一会儿,就做成了一个“扫天娘娘”,挂在门框上。我看着那“扫天娘娘”:红裙子,绿布衫,头上还戴着一顶金丝草帽,双手抱着一把“扫帚”,直指苍穹;左一圈、右一圈、一刻不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倒也挺有意思。可心里老是想,就凭这个小人儿,拿着一根鸡毛,就能把天上的云彩扫光啊?哼!扫到胡子白也难扫净。怀疑是怀疑,既然妈妈说了,那肯定是能够扫净。于是我就耐心地等着。
还别说,不到半天功夫,眼看着天上的云彩越来越薄,渐渐的就露出了蓝天。天,真的晴了。
十几天后,天又下起雨来,一连又是好几天也没停下来。于是,我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找来了碎布,莛子和鸡毛,十分认真的做了一个“扫天娘娘”,挂在门框上。我敢说,我做的一点也不比妈妈做得差。可是,过了老半天,那雨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样子。我不知道我做的“扫天娘娘”为啥就不灵,只好又去找妈妈帮忙。妈妈听完我的诉说,便吩咐道,“拿勺子去!”我一愣,“拿勺子干啥?”“驱雨呀。”“勺子也能驱雨?”我有一点不相信,又有点想笑。然而,既然是妈妈说的,当然会很灵验。
妈妈让我手握勺柄,面向外站在门口,扬起手中的勺子,在空中前后左右来回搅动,口中念道:“勺子挖挖天,云彩滚西山,西山下大雨,咱这儿好晴天。”手不停地搅动,口中连念三遍,反复三遭。
我做的很认真,念得很虔诚,三遭下来,觉得身上汗津津的。仿佛我搅动的并不是空气,而是在挖沙石,而是在搅拌又粘又稠的泥浆。
说来也怪,不大工夫,雨果然小了,渐渐地,雨停了,不久就看到大团大团的云彩向西天滚去,太阳还就真的从云缝中露出脸来。
然而,过了两天,雨又下起来了。这回我没有再去扎“扫天娘娘”,而是直接拿了勺子去做法念咒。
妹妹见了,要夺勺子,替我干。我一想,也好,反正是挺累的,就让她干好了。于是我就把咒语教给她,让她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妹妹照着我说的,念完咒语做完法,也像模像样地默默祷告了一番。我们就坐下来,静静地看着老天能够赏脸开恩。但是,过了好长时间,也不见动静,我们又耐着性子等了大半天,还是风雨依旧。这下我又没有辙儿了,只得再去搬救兵。当然,还想问问我的法术为啥不灵,是不是因为我是个小孩子,老龙王就敢无视我的咒语。妈妈做着针线活,听着我叙述,听完,她说,念咒语做法这样的事情,是男子汉的事情,你妹妹做法念咒当然不灵了。说着话,她也没有抬头,照样一针一线的干着她的活。
听了妈妈的话,我想,原来是这样,怪不得不灵呢。
于是,我二话没说,掂起饭勺就向外屋跑去。
我以为是因为我得罪了龙王爷的缘故,所以我做起来就格外虔诚,格外认真。过去只做三遍、念九遍,这次我就加倍,做六遍,念十八遍。可是那雨照样没有停下来。我便又去找妈妈诉苦。妈妈听了我的话,非常生气,“你是个小孩子,这不假。可你再小也是个男子汉,只要你发了令,不管是老龙王,还是老天爷,他就得听你的话。既然他敢不听你的话,我就得下狠招,整治他。去!拿棒槌去。”
虽然听着妈妈的话非常解气,但我还是吃了一惊,妈妈要打人吗?当然我知道妈妈不会打我。于是,立即找出妈妈平常洗衣服用的棒槌,递了过去。心想,我要得看看妈妈是怎么打老天爷的。
其实妈妈并不是要去打天。
妈妈找出一条红线绳来,拴在棒槌把上,然后把它倒挂在门框左侧。然后妈妈面向外盘腿而坐,双目微闭,双手合十,口中轻念咒语。我侧耳细听,听得妈妈念道:“棒槌粗,棒槌长,棒槌挂到门框上。只要老龙还下雨,我打上天庭见玉皇。老天爷给我一道令,我一把揪住老龙王。拔下龙角当火棍,剥下龙皮做衣裳。老龙疼得叫亲娘,看你敢狂不敢狂。”念罢咒语,端坐不动。我看见妈妈脸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心想,妈妈一定是正在同老龙打架,拔龙角,剥龙皮吧。妈妈真的累得不轻。过了一会儿,妈妈说:“好了,等着去吧。”
天快要黑的时候,雨终于停下来了。虽然又过了很长时间雨才停,但我知道,这不是妈妈的法术不灵,而是这次妈妈碰到了硬茬子,龙王毕竟不是等闲之辈。
后来每逢阴天下雨,我就也使出这些招数来。不过大多时候不灵。我常想,总有一天,我不但能够学会驱雨的本领,还一定要学会播雨的本领。决不能让爷爷奶奶们再受阴雨连绵的苦,决不能让叔叔伯伯们再受老天爷的气,吃天旱不下雨的亏,决不能光靠老天爷吃饭。
嬉戏
儿时最为有趣的事情莫过于作游戏。那时游戏的种类很多,什么藏老摸(捉迷藏)、杀羊羔、砍高粱、践铡、过关、踢方、戳星星、摸白菜根儿、官打捉贼、抬轿子……还有很多,可惜现在已经记不清楚了。朦胧记得有一种游戏是边唱边做的,其中有几句是“狗跳水,猫烧锅,兔子上去捏窝窝,bia(象声词,捏了窝窝往篦子上摔的声音)一个,pia(象声词,捏了窝窝往篦子上摔的声音)一个,胳佬肢(胳肢窝)里夹一个。”至于怎么表演,却是忘得干干净净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觉得那些游戏都没有什么意思了,于是就自己创造些游戏来。那时玩得最多的是打仗。
nlc202309082106
用高粱杆子做成长枪、短枪、机关枪,大家也就分成两队,一队是红军,一队是白军;或者一队是八路军,一队是日本鬼子,也是趴在地上打枪,嘴里“砰砰啪啪”、“突突突突”的响着,也“滴滴答答”的吹冲锋号,也一样的冲锋,拼刺刀。那抢自然也是一次性的,第二天还得重做新的,反正不用找人帮忙。
有时还能编些大型游戏,像《长征》就是那时玩的大型游戏。不过得有很多人参加才行。那时的小伙伴们都乐意参加,于是我和几个头头就事先设计好了,那里是金沙江,那里是大渡河,那里是泸定桥、那里是雪山、那里是草地、那里是腊子口。不到半个小时的功夫,我们就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虽然没有什么伤亡,倒是浑身大汗淋淋。
渐渐地,也觉得不新鲜了,却没有什么新花招。
就在那时,党中央和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我们这些小学快要毕业的大孩子当然知道“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故事,于是我们就想,雷锋叔叔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雷锋叔叔在雨中帮助老大娘,我们在下雨天都在家里,或在学校,那里有机会遇到那样的好事;雷锋在星期天到建筑工地上帮助工人叔叔推砖瓦,可我们这里根本就没有那样的建筑工地,再说也没有砖瓦可推。因为我的家乡大都是板打墙,盖的也都是草房,根本没有砖瓦;雷锋叔叔把自己的津贴寄给灾区,帮助他们恢复生产、度过难关,可我们还是学生,根本没有津贴……
想了好久,也没有想出好招来。
石头想到了,利用晚上的时间,推水车给生产队浇菜。
我想,这可不能让那些小不点儿们参加,要是有个闪失,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听我一说,石头也 点头称是。
这天晚上,月亮刚刚出来,我和十来个小伙伴就来到的菜园里,一清点人数,才发现年龄不合格的小金枝竟然也偷偷地跟来了。石头让她回去,她坚决不同意。我也没法,只好让她专职看畦子,反正得有个人看畦子。
趁我到地里看该浇什么菜的机会,石头把人分成了两班,我和石头各带一班,一轮五十圈。我们俩除了推水车以外,还兼管改畦子。
我见只有离水井不远的一打韭菜刚割了,还没有浇水,就把水改到了韭菜地里。
大家都很开心,因为我们终于用自己的双手为生产队做出贡献了,又有哪一次游戏比这一次更有意义呢?
朦胧的月光下,六七个孩子一班,推起水车来直跑,我们笑着、说着、唱着。欢声笑语连成了一片,把“哗哗”的水声都遮着了,那欢笑声传遍了整个菜园,传到了园外……
谁知我们刚刚浇了两三畦,就被老菜把常伯发现了。
他来到井台上,见我们干得正欢,先夸我们是懂事的好孩子,又告诫我们推水车不能跑,小心会掉链子。后来听说浇的是韭菜,便跑过去,要过我手中的铁锨,把水改到一边后,才对我们说,“孩子们,韭菜是今儿个后半晌儿割的,得过两三天才能浇水,浇得早了会浇死的。黄瓜不怕浇,你们就再浇一遍黄瓜吧。”
黄瓜是浇过的,浇二茬当然用不了多少时间。一打黄瓜,24畦很快就浇完了,常伯说,以后再偷偷地浇菜,可以事先对我说一声,我好给你们做个伴儿。
那天晚上,我心里怪不是滋味的,真没想到做好事会做成坏事。我想,常伯说“浇得早了会浇死”,并没有说浇早了就一定浇死,或许不一定会死吧!
抱着侥幸的心理,从第二天起,我就天天到菜园子里看那浇过的两三畦韭菜,看是不是就真的如常伯所说,会浇死。两三天后,我真的看到了,没有浇过的韭菜畦里,新韭菜芽粗壮整齐,每一墩都有十几根新芽。浇过的呢?稀稀拉拉的,虽没有全部死光,也得有一半子没有出芽。我心里沉甸甸的,觉得怪对不起生产队的爷爷、伯伯、叔叔们的,怪对不起起早贪黑在菜园子里操劳的常伯伯。
那天晚上,生产队长成叔和常伯到我家里来安慰我,我却哭了。成叔笑着说,“咋就哭了,才割了的韭菜不敢浇水,这些,学校的老师没有教你,书本上也没有,是吧?其实种庄稼也是一门学问,听说过吗,郑州还有农业大学里。毛主席给咱农民制订的农业‘八字宪法’,讲了八个字:‘土、水、肥、种、工、管、密、保’,真是说得好极了。‘土’是基础,没有土就长不出庄稼,再说的就是这个‘水’字,可见‘水’极其重要,不但要有水,还得要适时、适量。要不然,有水也不中,照样得减产。”
常伯接着说,“不要为浇死几棵韭菜难过了,几棵韭菜算个啥,上学总的交学费吧?你们都是好孩子。大队党支部已经知道这件事了,还要开大会表扬你们哩。”
我忙说:“别……别……”我又哽咽了。
那天晚上,我似乎长大了许多。明白了古人说的,‘到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明白了遇事应当想一想,怎样做才对,怎样做才好;明白了为什么世界上还有“好心做坏事”的事情;尤其是明白了为什么从小就得好好学习。
那天晚上,我真的长大了许多……
这件事虽然不像做游戏那样给我带来快乐,但我依然把它作为童年时的一件趣事,刻在我的记忆中,因为他教会了我学习,教会了我对不懂的事情要多请教。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做错。
童年时代,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时代,童年趣事多,而且,每件趣事都能给人以思考,给人以生活的启迪,给人以教益。我怀念童年时代,更怀念童年时代的那些趣事。
童年趣事 篇12
记得我小时候, 我们跟着爸爸妈妈去探亲。我们下车后, 突然听见妹妹大喊了一声“:有一只小狗, 好可爱的小狗啊!”我似乎对小狗很敏感, 冲着小狗跑了过去。
哇!是只贵宾犬耶!好可爱啊!我们争先恐后地跑过去, 我最先把它抱起来。它的毛发卷卷的, 好柔软啊!小狗在我们中, 跟我最亲。我便把它抱到石椅上, 听三叔公说, 这只小狗是他一两斤时抱回来的, 花了三千块。我心想:三千块啊!叔公真有钱。我一边听叔公讲话, 一边嗑瓜子。我看着小狗, 又看看手里拿着的瓜子, 便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不如喂小狗吃瓜子吧!, 我拿着嗑好的瓜子, 塞进它的嘴里。它却不领情, 拿舌头先试试味道, 然后再吐出来。它好像困了, 趴在我的大腿上, 美美地睡上了一觉。可能是大人说话的声音太大了, 突然, 小狗抬起头来, 把我吓坏了。
时间过得真快, 眼看着太阳就要下山了, 我依依不舍得跟小狗说再见。小狗真可爱,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它!
童年趣事作文教学设计 篇13
一、教学目标
1.恰当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的基本表达方式,表现童年生活之“趣”。2.学会记事,要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具体,且语句通顺。3.围绕“趣”字,写出真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记事,要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具体,且语句通顺。2.围绕“趣”字,写出真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过程
1. 启发谈话,照片引题
⑴教师: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照片,让我们先来看看,猜猜照片里的人是谁?为什么笑得那么愉快?(教师用自己的童年照片作为引入,并且配上相关的文字)老师手里还有一些照片想和大家分享,你们想看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自己童年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照片,并让学生为图片配上相关文字,激发学生兴趣。)⑵学生观看ppt 教师:同学们看的笑声不断,足以见得这些有趣的照片和生动的文字搭配起来,效果着实不错,你们觉得谁的童年趣事堪称“图文绝配”呢?为什么? 2. 交流趣事,积累素材
⑴教师:看来生动、有趣的语言,同样也能够吸引我们,那就让我们快来交流一下自己的趣事情吧!(请学生发言,叙述自己的趣事)⑵教师:根据学生分享的趣事进行小结。
(刚才听了大家说的故事,我发现大家说的有因为自己年幼无知而闹出的傻事而体会到的傻趣,还有你们快乐的玩耍,甚是伙伴间的恶作剧从中感受到的乐趣。其实,在你们的生活中,细心的女生在发现中找到了趣,有很多男生喜欢探索,总爱刨根问底就像费奥多罗夫一样,这其中充满意趣;当然,你还不能忘记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习的儿童诗“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中体现的童真情趣。在这些经历中,我们都可以发现童年之中的“趣”。正是这些经历才让我们的童年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⑶教师:经过老师的提示,你是不是又想起了更多的童年趣事呢?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童年趣事,描述时要注意交代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当一位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听一听他的童年趣事有趣在哪?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童年趣事,讨论过后请2名同学发言,说一说自己的童年趣事)3.突出主题,明确要求
⑴教师:刚才通过你们的表现,我发现你们好像更喜欢听xxx同学的发言,为什么?(预设:因为她的描述的故事更加有趣。)(板书:趣)
教师:对了,你写的“趣”,就是你通过所写的故事要告诉读者的,写事情就是为了表现“趣”,你还可以给自己的作文起一个有趣的题目,从题目和事情中体现出“趣”,进而和你的小伙伴、家人分享这份童年的“趣”。(补齐板书)。⑵教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童年趣事作文写作的要求。(请学生读要求,明确要求)a.把事情经过写清楚 b.表达真情实感 4.例文为导,学习写法
教师:怎样才能把趣事经过写清楚,且表达真情实感呢?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老师这也有一个孩子,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将自己《吃西瓜》的“趣”表现出来的。《吃西瓜》片段:
记得这年夏天,爸爸买来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当爸爸切开它,那鲜红的瓤,那黑黑的子一下映入我的眼帘,谗得我直流口水。我顾不上爸爸、妈妈,直奔西瓜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真甜!可是,当我吃完西瓜的时候,发现桌子上竟然没有一粒西瓜子!啊?!难道是我真的没有吐西瓜子!于是,我把事情告诉了爸爸。爸爸严肃地说:“你的肚子里将要长出一个大西瓜。”我一听,立刻傻了眼,从头到脚直冒冷汗,脑门发凉,马上站起来俯下身子张大嘴直拍自己的胃。心想:我一定要把讨厌的西瓜子拍出来!可是,无论我怎么拍也无济于事,这时的我又气愤又害怕。忽然,我想起爷爷种菜时需要给菜施肥,菜才能长大。饭不就是西瓜子的肥料吗,如果,我不吃饭西瓜就不会长大了呀。想到这里,我心里得意洋洋的。这样,我晚上没吃饭,第二天早上也没吃饭。中午,妈妈做了我最爱吃的炸酱面,我仍坚持着没有吃。饿着你,饿着你,赶快枯死吧„„想着想着,我进入了梦乡。问题预设:
教师:片段中的“趣”体现在哪里?(作者的吃西瓜后想法有趣)教师:想法有趣,其实就是作者的心理描写有趣,找一找具体的句子体会。教师:除了想法有趣,还有什么有趣?(语言、动作、表情并举例。)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方法:
这个小作者是通过将童年趣事中的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自己的具体表现写清楚,如在当时情况下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表情怎么样,心里怎么想的,把人物的表现具体写出来,事情的经过部分也就清楚了。总结方法:抓人物,细描写;
这段文字,不光是描写的清楚,而且读过之后,让我们仿佛自己就是主人公一般,感受真实。小作者是怎样让我们这些读者感受真实的呢?(预设:运用生动形象的词语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出示刷红的字)小作者特别注重真实内心感受的描写,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我们也被作者的“趣”深深感染。所以,真实感受,才是文章的妙笔。总结方法:真实感受是妙笔。
同学们,小作者因为贪吃西瓜,没有吐西瓜子,造成了自己的傻趣。从小作者的傻趣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做人不可太贪心,使例文的立意更加深刻。)总结:感受独特,立意深刻。4.讲练结合,亲身实践
⑴教师:下面就该同学们大展身手可。为了方便交流,请同学们自己动笔来写一写童年趣事中经过部分,将经过写清楚,表达真情实感,将这有趣的瞬间记录下来。⑵挑选学生作文进行简单点评(围绕着学习的方法进行评价)5.总结激励,谈谈收获
师结:古人说:一篇佳作的开头应恰如“凤头”,结尾应如“豹尾”,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将事情写清楚、具体的同时,能给自己的作文加上一个玲珑剔透的“凤头”,以及一个有力的“豹尾”。
师:我们的这节作文课也快要结束了,结束之前我想问问同学们,这节课上,你们学会了什么?说一说。
瞧,我们在这节课上可谓收获颇丰,傻趣、乐趣、情趣、意趣童年处处都有趣,清楚细致写事情,真实感受是妙笔。相信你们一定能写好这篇童年趣事。
四、板书设计:
童年趣事
傻趣
乐趣
抓人物,细描写; 意趣
真实感受是妙笔。情趣
《童年趣事》教学反思 篇14
1、绝大多数同学能围绕“趣”字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能够抓住人或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等细节把趣事写具体,且感情真实。
2、成功地激发起了学生写作与交流的兴趣。
3、学生在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中重视写作材料的积累与写作方法的总结。
紧凑的结构,流畅的过渡,积极的参与,让这节课表面看来感觉很好,可细细思量,却发现了诸多的不足之处,现反思如下:
一、指导没有到位,缺少关键点的支撑
作文指导课关键在指导,而这需要老师课堂上的机智。在本节课上,我注重了多种形式的指导,如回忆往事、相互交流、个别指导、点评范文等,但对于每个关键点,却缺少了一种敏锐的发现。如学生谈到范文“动作写得不错”时,我仅仅是表扬了他会发现,而没有更进一步引导全班同学去读,去加深印象。类似的还有学生指出“中间描写太少”“麻雀醉酒的样子没介绍清楚”等时,我没有更进一步去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兴起在这个地方做做文章的念头。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想,一是备课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二是课堂上的应变能力缺乏以及教学的功力不足。
二、点评过多,缺少写的锻炼
在本节课上,我让很多学生都参与了点评,既包括对学生的故事,也包括对范文,还包括了对病文的评价。从学生的反应看,他们很是喜欢这样的方式。但喜欢不代表他们就有这样的能力写出文章来。从课后的习作情况来看,很多学生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写,即使在课堂上已经给了不少例子。
点评,其实有三四处即可了,不需要那样多的反复,需要的是练习,也只有实践才能让学生理解自己所点评的东西,才能理解什么叫“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口头上的东西往往是不作数的,只有“白纸黑字”才能让人信服。
如果在这节课上,让学生动手写关键的一段两段,然后针对此做点评,学拟题,那么课堂上的很多发言将有更好的着落点了。
三、没有点出语言描写要有趣
范文的语言描写非常有趣,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对范文中的语言进行学习。如果教师稍加点拨,指出除了选材有趣外,更重要的是语言的描写要有趣,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就会有意识的去注意起来。
四、学生分析
有的学生有写作的兴趣,却不愿与他人交流,分析原因有以下两点:
(1)性格内向;
(2)怕被人指出缺点,缺乏自信心。
个别学生选择不恰当,“趣”字不能很好地突出出来。这与学生自己的体会有关,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引导不够透彻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如果老师明确指出“我们通过人或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把内容写具体的目的就是表现出这件事的有趣”学生应该不会出现此类问题。
有的学生作文内容仍不够具体,这与学生的语言积累、写作能力的形成都有关系,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多写,以进一步提高其写作能力。
童年趣事·在家开店记 篇15
那是我刚满四岁时的事了。那一天,妈妈带我去散步,路过一家商店,我看到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多得数不清,我突然冒出一个离奇的想法:如果我也能卖些东西,那该多好呀!但是我的商店应该建在哪里呢?哦!对了,我们家就有这么大,我干嘛要去别的地方建呢?真笨!一想到这,我迫不及待地拽着不明所以的妈妈回家了。
一回到家,我就开始着手准备当“老板”了:先把家里大大小小的玩具箱和妈妈的化妆品放到地上,然后拿出双面胶,一个个贴在自己的房间里,并标上价钱。当时不知道一个东西大概要卖出多少钱,就直接胡乱地写上价钱,比如一个变形金刚我竟然标出了5万。变形金刚可以标5万,其它物品自然也低不到哪里。我一边写,一边贴,很快就把玩具一一贴好了价格,即使那个跟我差不多高的大卡车玩具也不例外……
就在我忙得不亦乐乎时,妈妈过来了:“啊!我的香水和化妆品怎么在你这里,你要干什么呀?”妈妈立马发出了尖叫。妈妈这边气鼓鼓地看着我,我那边却一点儿也没察觉,自顾自地说:“我在卖东西呀!你看看我的商店怎么样,有喜欢的东西吗?”妈妈一听,先是一愣,继而哈哈大笑。笑声中,妈妈也加入了这个快乐的商店筹建工作。
就在我们把商品整理好准备开卖时,老爸回来了。老爸一看家里乱成这样,慌了神,一惊一乍地说:“你们在干什嘛呢?”“我们在卖商品呀!”我一边回答,一边向老爸推销:“这可是一等一的商品,心动不如行动,速来购买!”明白了怎么回事的老爸一听,“高兴”地掏出100元给了我,要买我的变形金刚。可我却说不够,说还有49900元没付。没想到老爸一听,吓得撒腿就跑了,乐得我们母子俩哈哈大笑……
现在我已经六年级了,当然也不会再在家里玩开店的幼稚游戏了。但直到现在,只要路过商店,只看见旁边有小孩子,我依然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件童年的乐事来。
老师点评:
紧扣一个“趣”字,讲述了自己小时在家“开店”的乐事,超高标价和“逼卖”的情节更是让人忍俊不禁,童言童趣溢于字里行间,非常有意思。
指导老师:钟华奇
语文百花园一暑假趣事习作教学1 篇16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暑假生活,体会暑假生活的乐趣,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2、训练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并把自己说的写下来,注意语句连贯、通顺。
3作文题目自拟。
4会修改不通顺的语句。
教学重点: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教学难点: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习作准备:学生汇报自己在暑假中有过哪些有趣的事。
指导步骤: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刚刚过去,你们一定有很多有趣的经历想告诉大家。这节课我们就来回忆一下,在暑假中你参加过什么有趣的活动?做过什么有趣的游戏?遇到过什么有趣的事?看过什么有趣的电影、电视?读过什么有趣的书?到过什么美丽的地方„„从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最有趣的事写成一段话。
二、明确要求
1、齐读写话的要求.2、抽学生说说习作的要求有哪些?(1)、写一件事
(2)、发生在暑假里的(3)、亲身经历的
(4)、必须是有趣的。
三、指导选材
1、这次作文应围绕哪个词来写?(有趣)
2、什么样的事才是趣事呢?
3、暑假里我们经历过的事有很多,该选择怎样的趣事来写呢?(印象最深的趣事)
4、讨论交流,评议选材情况,确定写话材料
(1)分组交流,围绕“你准备写一件什么趣事,这件事为什么有趣?”来讨论。
(2)全班交流,评议选材情况。
四、指导写法
1、在写作过程中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重点交代什么事。(简单的起因、经过、结果)。
2、练说趣事。
3、大家评议。
4、教师读范文
暑假趣事
今天已经开学了,但是我还是想说说暑假中的趣事。太好了!我终于可以玩电脑了,可我却想玩一次金山画王,而不是游戏,打开后,点击画图就准备好了,我要画一个机器人。首先我把背景色刷成蓝色,再用喷枪喷出三片白云,再用圆和直直的线画一个太阳,好了现在切出主题,我先用绿色做边,蓝色做里面的颜色画出机器人的头,然后再用红色的直线和绿色的实心圆圈画他的电线,在
用黄色做边,绿色做里的长方形做他的身体,中间再画两个实心的黄色圆圈做他的衣服扣子。最后再用同样颜色的长方形画胳膊和腿就大功告成了。妈妈看了以后也很喜欢,现在我们已经把他存到桌面了。你说我是不是很厉害呢?
5、孩子们,你认为这篇作文那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学生交流本文的好词佳句)
教师点播衔接本文的好词:首先„„再„„再 „„
先„„然后„„最后„„
6、教师出示一些学生可能用上的一些好词,并让学生读一读,选几个自己喜欢的记一记。并试着说说话。好词:
天真烂漫 无忧无虑 自由自在 幼稚可笑 高高兴兴 牙牙学语 嘻嘻哈哈 你追我赶 抱头鼠窜 逃之夭夭 穷追猛打 乱作一团 鸡飞狗跳 鸡犬不宁 自以为是 屏声息气 尖声尖气 指手画脚 油腔滑调 撒娇卖乖 东跑西颠 爱不释手 忍俊不禁 呆头呆脑 愣头愣脑 玩耍嬉戏 装聋作哑 装模装样 若无其事 调皮捣蛋 满身泥浆 追来逐去 吵闹不休 兴高采烈 胸有成竹 得心应手 随心所欲 左右逢源 欢呼雀跃 嬉水
好句:
我立刻兴奋起来,不管三七二十一,甩掉鞋子,从妈妈手中抢过救生圈,光着小脚丫,欢呼着扑向大海的怀抱中。
“扑通!”“扑通!”大家“奋不顾身”地一头扎进清亮的小河中,有的手脚并用在水中扑腾,有的仰肚朝天在水面漂浮,有的则像泥鳅一样潜入水底。
刚才还是静静的小河,突然间喧哗起来:喊叫声、笑闹声此起彼伏,撩水,击水,水花飞溅,你逃,我追,乱成一团。
五、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读学生范文,师生共评议。
七、修改。
八、誊写。
教学反思:
昨天,我指导学生写第一单元的习作《暑假里的一件事》。学生说,在暑假中我们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我说,你们的过去一片空白吗?
师生默默无语,如同两位绝顶武林高手相互对峙,意欲以静制动,让对方先出手。我的思维飞速地运转,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想出了启发学生的方法,打破了这令人不安的沉闷局面。
“老师,我们在跳橡皮筋时,陆培云同学突然摔倒了。”
“我在暑假里上网“偷菜”。” “我成天在家看电视。”
“我玩电脑游戏时,一不小心被打败了,非常后悔。” ······
学生们纷纷发言,课堂气氛稍显活跃。我归纳了一下,大多学生说的内容跟吃喝玩乐有关。也罢也罢,可是让学生具体叙述这件事时,学生又无从说起了,大多数就说我觉得“偷菜”好玩,我喜欢打游戏„„问他们怎样好玩时,学生
习作《童年趣事》教学设计 篇17
金泽小学夏玉琴
【设计理念】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点滴,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通过习作,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生活的感情,提升情感态度、审美的价值,让学生享受写作的愉悦和快乐,从而真正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写作能力。
【习作准备】
教师准备范文片段、多媒体课件。
【习作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播放童年的名言和图片,导入话题。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今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今天我们将用优美的文字永远留住这美好的记忆。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回忆童年中发生的趣事。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看到你们,老师就不由自主的会想起自己童年的一些趣事。小时候,给爸爸扎小辫子、偷穿表姐的高跟鞋、上树捉鸟、偷着给奶奶画胡子等等,至今挥之不去的傻事和丑事。同学们,老师讲的事情你是否也做过,你觉得它有趣吗?
是呀,童年的故事都是让人难以忘怀的,因为童真、因为有趣、因为幼稚、因为傻气,故事就多了几分色彩。生活中的每一天,你
们身上都发生着不一样的故事,因为你们正处在童年。同学们在童年中一定也做过许多有趣的事情吧?来说说你的童年趣事。
三、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有趣的事情。
四、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我们怎样才能把事情写得有趣生动呢?
2.老师出示习作片段,让孩子们说一说,议一议。
老师总结:趣事指生活中的可笑事、傻事、憨事、出丑的事、愚蠢事等。
这些片段写的有趣吗?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有趣,作者在描写时抓住了什么特点使故事显得生动有趣?有没有值得你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小组讨论,然后指名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五、学生自由习作。
同学们,把你们说的有趣的事情写下来吧,写最有趣的一个片段,尽量把事情的“趣”写出来。
教师和孩子们一起习作,然后展示师生的习作。
六、对师生习作片段做点评。
让习作成为童年的需要和乐事 篇18
关注儿童,以儿童为本,就要着眼于儿童的发展,一切为儿童的发展,而不是仅仅为了写一篇好文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指导学生作文不能只限于技能,必须时时顾及学生。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写作促进“人”的发展的价值功能。如果教师指导写作只盯住“文”,让儿童在各类“作文技法大全”里寻觅诀窍,在习作评讲修改上只盯住遣词造句、表达技巧,甚至把儿童原本喜欢的生活,也变成了为“文”的产出服务,这就本末倒置,习作也就失去了其本质价值和存在意义。
着眼于儿童的发展,改革习作教学,必须关注、研究习作的主体——儿童的习作心理过程和特点。
儿童的习作实践和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从获取材料到积累材料,从确定题目到明确中心,从选择材料到拟定提纲,从动笔行文到自行修改,这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总离不开习作主体——儿童对生活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联想、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还时刻伴随着习作主体——儿童的情趣、兴趣、意志等心理因素,而且还时刻受到他们的认识水平和种种主观需要的制约。不言而喻,我们只有高度重视儿童习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探索,高度重视儿童应具备的习作心理素质的研究和培养,遵循儿童习作心理特点,才能使我们的习作教学改革逐步走向深化,从而提高习作教学质量,促进儿童习作基本素养的和谐发展。
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儿童习作能否取得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个人心理动因的一种具体表现,因此,着眼于儿童的发展改革习作教学,必须充分考虑习作心理动因的特点。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原因是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儿童习作是一种以语言为工具的人脑的心理功能的实践活动,其动因是儿童习作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即儿童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习作的新需要与原有的习作水平及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
矛盾的一方面——儿童原有的习作心理水平、习作心理状态,在习作心理矛盾中代表着原有的比较稳定的一面,其某种习作心理因素、习作心理的整体结构都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是过去活动反映的结果。它大致由以下因素组成: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各种习作心理能力的发展水平,语文知识,语文理解、表达能力的水平,兴趣、爱好、动机、情感、意志等非认知因素的水平,注意、心境、态度等当时的心理状态,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其表现,由上述种种心理因素构成习作心理的整体结构。
原有的习作心理水平是儿童在过去的实践活动中已经形成的主观内部状态,它既有积极因素,又存在着不足、有待发展的方面。
矛盾的另一方面—— 需要,在儿童习作心理内部矛盾中代表着新的比较活跃的一面。
需要是一种反映形式。任何需要都是在一定生活条件下,即在社会和教育的需求或个体自身的需求下产生的对于一定客观现实的反映。儿童习作的需要是一种社会性的需要,它常常是从社会和教育要求转化而来的,是多元的。例如,渴望与同学、朋友、老师、家长交流见闻感受的需要;完成集体交给自己总结、汇报等任务的需要(交往、倾吐的需要);希望自己习作成功,公开发表,使自己的才华得到他人承认和称赞,获得同伴尊敬的需要(尊重、求成的需要)等等。
在生活实践和教育的影响下,儿童总是在原有习作水平上不断产生新的习作需要,而原有的习作水平又满足不了新的习作需要,这一内部矛盾就会推动儿童去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例如,低年级儿童,在学会用一两个简单的句子写话、写日记以后,书面表达的需要得到满足,他感到很愉快,但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就可能产生新的需要。因为单靠一两句话,并不能满足进一步交流信息、倾吐感受的需要。儿童习作心理水平不断发展就会不断产生更新的需要。就这样,新的习作需要与已有习作心理水平不断处于矛盾的过程中,成为儿童习作心理发展的动因,推动儿童习作心理不断向前发展。
我们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创造条件,使习作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这一内部矛盾,在儿童已有的习作心理水平上不断引起新的习作需要,产生强烈的习作动力,从而引导儿童习作心理全面、和谐、充分地向前发展。
1. 让儿童习作融入童年生活中。儿童习作需要的产生离不开习作实践活动。对他们习作需要的激发培养,应尽量放在各种形式的具体的学习实践活动中。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多年来,我们总是努力把习作教学与儿童生活中的种种教育实践活动(如思想教育,各学科学习,科技、体育、艺术等学科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及儿童的校内外个体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起来。一方面教育儿童积极参与各种集体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得到训练,接受教育,增长才干(而不是仅仅为了习作去搜集素材)。儿童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实践,他才能真正做到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儿童在活动中增广见闻,得到锻炼,他才会有新鲜的收获、真切的感受,才会有倾吐、交流的需要和渴望。
另一方面,我们以指导儿童写日记(观察日记、生活日记、体验日记等)为习作教学的主要方式让儿童及时地记下自己的见闻、发现、感受,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勤于思考、自由表达的习惯。
我们指导儿童到社会上去采访、调查、考察,学做各科的学习笔记,引导学生把史地课学到的地名、人名、朝代编成儿歌或谜语以加强记忆;在作文课上做科学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叙述,激发学生对自然课的兴趣,学习写观察笔记;创作、演出短剧或相声,编写投影片的文字解说;阅读科技书籍,做小实验、小制作,搞小发明,写实验报告、制作说明,介绍制作经过等等。就这样,我们通过丰富、多样、饶有趣味的活动,进行习作训练,充分满足了儿童学习、认识、交流、倾吐等种种实际需要。
2. 应用迁移规律,培养观察、表述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尚没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要善于发现并利用他们对其他事物和活动的兴趣,引导他们将这种兴趣迁移到学习上,使他们兴致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
所谓兴趣迁移,实质是兴趣的发展转化。学习兴趣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需要。当儿童感到有了某种需要时,他们才会相应地产生某种兴趣,从而努力去接近它,进行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常常又会产生新的需要,于是,原先的兴趣也就会随着需要的发展而发展,新的兴趣就相继产生了。教师的任务就在于顺应儿童兴趣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从鼓励、引导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物,表达他们的感受、体验和发现入手,想方设法,促使兴趣迁移,着力培养他们观察、思考、表达的兴趣。
为此,我们要深入到儿童中间,参加他们的活动,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有些事在成年人看来是幼稚的、乏味的,没什么意思,可是在儿童眼中却是要紧的,充满无穷趣味。要知道,对于刚刚踏上生活浅滩的儿童来说,生活的汪洋大海、激流险滩,他们缺乏实践也无法理解。他们能接触到和引起自己兴趣的,往往是浅滩上活蹦乱跳的小鱼虾和外观绚丽多姿的贝壳。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是从这里开始的,我们的习作训练也不妨从这里起步。因此,凡是儿童感到新奇有趣的事物,只要是健康的,就应该敏锐地抓住,并顺势引导他们自由地、自主地去观察、思考、描述、交流、表达。
3. 激发学生自求了解、发现,发展观察、表达的兴趣。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在儿童的生活中,有不少令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也有许多他们不感兴趣的事物。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引导儿童写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一味迁就儿童原有的兴趣,则不利于促进儿童兴趣范围的扩展和向高层次发展,也必将影响儿童认识能力的提高和习作思路的开拓。
怎样使儿童对他们不感兴趣的事物,逐步产生观察、说写的浓厚兴趣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世界万事万物,它们相互间的联系,它们的运动、发展和变化都是人的兴趣取之不竭的源泉。只是在某些情况下,这个源泉像阳光下活泼流淌的小溪,就在我们眼前,你只要走近看,它那清澈明丽的容貌,它那潺潺的声响就会吸引你,使你乐而忘返;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兴趣的源泉则如藏在大山深处的潜流,你得去探索、挖掘,才能发现它,这个探索、挖掘的过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源泉。爱因斯坦说过:“促使我从事科学工作的,是一种想要懂得自然奥秘的、不可抑制的愿望,而不是其他任何感情。”
从心理发展动因看,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希望自己是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这种需求在儿童精神世界尤为强烈。但是,只有当这种内心需求转化为愿望时,才能形成浓烈的兴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这就要“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加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向儿童介绍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讲一些有趣的科学小故事,向他们揭示一些新的东西,向他们推荐科学的、文学的读物,组织他们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并激起儿童的惊奇、思考、质疑和自求了解、发现的愿望,对拓宽和发展儿童习作的兴趣具有积极的作用。
从效果考虑,需要注意的是,其一,要从儿童认识水平的实际出发推荐读物,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给他们新的知识,正如一位著名教育家所说:“当课堂上所讲的教材里面包含一定‘份额’的已知的东西,又包含一定‘份额’的新的东西时,才能唤起建立在思维本质上面的稳定的兴趣。”太深、太浅的知识,儿童都是不会感兴趣的。其二,要重在启发学生质疑探究,其目的是为了促使儿童带着问题积极地与事物进行直接地接触,在接触中主动去探索、发现、寻求答案。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愉悦,萌生表达的欲望和兴趣。
4. 重视习作课堂的情绪生活。情绪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内心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对教师的教和其他同学的学产生一种“态度的内心体验”,有时满意,有时不满意,有时兴奋、愉快,有时沉闷、苦恼。不论谁上课,不论上什么课,莫不如此。从心理学角度看,情绪生活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人的情绪时时发挥着一种动力的功能。兴奋、快乐、满意,这些积极的情绪是人们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能点燃儿童智慧的火花,增强儿童的活动能力,驱使他们积极地行动;不满、畏惧、厌恶,这些消极情绪能降低儿童的活动能力,驱使儿童对学习活动采取消极态度,产生惰性。日本心理学家龙泽武文指出:“在促进儿童学习方面,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十分重视习作课上的情绪生活,总是要求自己下工夫了解和研究儿童的情绪,根据他们情绪的特点,努力充实习作课上积极的情绪,以促进他们习作的心理动因和能力的主动发展。实践和研究表明,在习作课上,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对拨动儿童的情感之弦,促使他们主动投入习作活动,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一,以情育情。习作课上情绪生活的产生,主要来自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由于情绪具有感染性的特点,所以,师生之间的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生活都会互相感染。而教师的情绪对诱发和深化儿童的内心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师想得到儿童那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还要取决于他自己,取决于他的活动和他对儿童的态度。”如果教师情绪不佳,教学漫无目的,说话有气无力,他对作文课的冷淡态度很快就会感染儿童,使儿童产生一种无精打采的消极情绪。这样的习作课,往往枯燥无味,毫无生气。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教师的冷漠态度中隐藏着教师本人对写作、对习作教学缺乏认识,或对儿童缺乏热情,对儿童习作潜能缺乏信心。因此,我们要求自己上习作课时始终以热情的言行,将自己亲切、真挚、积极的情感体验传导给儿童,使他们产生积极肯定的、愉快振奋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习作动机。
需要强调的是,老师课堂上的热情应出于内心对儿童习作素养发展的真心实意的关注,对习作教学真心诚意的热爱,而不是煞费心机的煽情、装模作样的表演。虚情假意不可能激发出真情实感,而“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能从教师的话里分辨出真正的热情或者是故意做作的、虚假的、慷慨激昂的情调”(苏霍姆林斯基语)。
第二,以境激情。环境是产生情绪的主要信息源之一。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儿童的心理特点,选择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把儿童带入师生心理沟通、感情融洽的课堂情境,使儿童在其中加深体验,激荡情感,过着轻松、愉快的课堂情绪生活。因此,我们总是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在习作教学课堂中适时适度地再现情境,创设情境,渲染情境,或讲故事,说相声,演小品;或猜谜作画,演示模型玩具,让他们在活动实践中观察、思考、感受、体验、对话、交流……在这样一些课上,儿童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有时,还把儿童带到室外大课堂实地观察,观察教室前的一棵树,观察校门口的一条街,观察草坪上的塑像、围墙上的壁画、平台上的鸽舍、天边的晚霞、操场上的晨雾……在教学需要且条件许可时,我们都在现场就地进行指导。环境的变化往往使儿童的情绪更高更浓。
5. 发挥“交流”功能,拓宽“发表”渠道。写作本质是“交流表达”,是一种“公众言说”。为了让儿童逐步形成正确的写作意识,我们每天在批阅儿童日记时,总是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朋友的身份,虔诚地透过他们的文字,触摸他们的情感,走进他们的心灵,分享他们的快乐,思考他们的困惑,并通过点评或热情地给他们鼓励,或指导他们方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有时还建议他们去找家长交换意见,或去读读某个同学的日记……努力让日记、让习作训练成为师生间自由自在的对话的乐园,成为群体里沟通心灵的桥梁。我们经常向他们介绍中外作家观察、创作的故事;经常创作和编写儿童生活小故事、语文知识故事、历史小故事、科学童话等讲给学生听,发表后,赠给他们看;我们还通过办小报、编刊物、出专栏,通过校园网、电视台等方式努力给孩子们提供形式多样的展示机会,开辟发表作品的园地;在习作课上推荐、品析他们的作品,让儿童感到写作不但是生活的需要,而且是一种自由、活泼、有趣、快乐的事情,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
人的个性发展是以创造为理想追求的,人从出生之日起,即沉浸在创造的过程中。无论是讲第一句话,还是走第一步路,对于初生儿童都是个体行为的一种超越,具有创造的意义。在言语表达过程中,儿童不会满足于一般的交流和表达,同样是以创造为最高需要——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表达。所以,小学习作教学,不仅仅在于教知识,教方法,教技巧,而更在于引导儿童实践运用。儿童在言语实践中主动学习运用,才有创造的机会。我们顺应儿童的心理规律,以写日记作为习作教学的主要方式,把习作实践与儿童日常生活、与种种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进行观察、思考、表达的综合训练,正是力图给儿童提供这样的机会和条件。儿童把习作视为童年的需要和乐事,在生活中自主观察、思考、体验、实践、想象,在日记中自主地、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每一篇日记、每一次习作实践,都成了一次运用语言的创造。
【习作《童年趣事》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童年趣事》习作教学设计06-30
《童年趣事》习作指导教学设计06-27
习作范文童年趣事08-26
童年趣事学生习作10-24
童年趣事讲评课教学设计08-28
教学感言:童年趣事评课稿10-23
童年趣事讲评课及设计说明11-05
五年级下册作文《童年趣事》教学案例05-19
童年趣事作文:童年的乐趣01-03
中学生童年趣事作文:童年趣事三部曲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