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2024-07-19

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共12篇)

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篇1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在教育界掀起的热潮,如何提高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部分的教学效率成为语文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 但是在真正上课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对习作教学提不起兴趣,甚至在老师讲课时,学生就是人在教室心在外,导致习作教学的课堂效率不高。 因此,文章将围绕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能够提升习作教学课堂效率的几点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老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那么课堂教学将事半功倍。 老师要以生活为基准,做到多与学生交流以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 教会学生从生活中不断积累写作的素材。 比如,带领学生一起去体会大自然的美,让学生体会到新鲜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写作。 再比如,老师还可以多组织一些以写作为主题的活动,活动可以设置在校园内,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带领学生去户外活动, 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围绕这次活动任意命名写一篇作文,这样也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

二、不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 比如,老师可以在上习作课之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有时间准备相关材料, 在老师开讲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自愿根据自己所搜集的材料口述一下, 而且学生之间还可以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相互探讨,老师不能再处于课堂的中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只要让学生得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才会提高。

三、对学生进行及时辅导

虽然在素质教育中要求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在习作教学中也不能完全依靠学生自己,老师要给予及时辅导。 例如,在完成某个作文题目时,老师要及时给学生进行批改,对作文中出现的错误要单独给学生进行辅导并引领其认真修改。

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为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语文老师需要共同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以寻求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学生对某件事物看法及观点的表达及文字形成的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可以说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因此,围绕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语文作文教学,写作兴趣,表达能力

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篇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可见习作是多么的重要。但经过我对4—5年级的学生进行关于习作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只有约18%的学生喜欢习作,40%的学生对习作感觉一般,42%的学生不喜欢习作。由于习作教学的内容和操作很难形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序列、体系,教师和学生都感到不知从何提高,一直处于“游击”或应付的状态之中;学生“急于求成”;教师习作教学“有量无序”、“临时抱佛脚”或放任自流,学生升学需要与作文实际需要产生矛盾。

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找到了“病根”:

(1)不细心观察生活,培养观察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没有丰富的语言储备,缺少基本的表达方法;

(3)习作内容、形式等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习作,就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就是心灵自由自在的飞翔!让作文多一些童趣、童心、童真,少一些虚假的庄严与崇高。然而传统的习作教学,始把学生放到被动的地位:不需要学生提出什么,只需要他们说明什么;不需要学生创造什么,只需要他们证明什么„„因此,只有通过教师创造性地教,引发学生创造性地学,才能促进学生乐于在习作中记录下自己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在习作教学中的一点想法。

策略一:要消除学生对习作“恐惧症”

现在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拿到作文题目无从下手,面露愁色。其实习作并不难,只要你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习作”,是为了能在生活中轻松自如地表达内心、与他人交流,是为了掌握一项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重要本领,它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一理念从作文的本质出发,避免了教师用“写作”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习作,避免了用太多的条条框框去约束学生习作;让他们能在习作中自然倾吐,乐于表达。因此,有利于消除学生习作“恐惧症”。策略二: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我们要认识到城乡结合部孩子学前生活的优势。孩子们普遍没有受到正规的学前教育,几乎都是纯自然的自由空间,只有父母亲情的呵护,缺少人为束缚限制他们的思维。山川、野兽、百鸟、虫蛇„„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都是孩子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习作素材。但是他们没有留心观察,对那些人、事、物只看了那么

一、两眼,甚至不去理会,就随随便便放过去了。正像五彩斑斓的世界在盲人眼中是一团漆黑一样,生活再多姿多彩,不用眼睛去看,不用心去体会,怎能感受到它的美好?“生活化”习作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手触摸、用耳朵听、用口交谈、用大脑思考,同时还要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的滋味。要打破学科界限、课内外界限、时空界限、现实和幻想界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谓是“无拘无束”的。这样的习作,相信学生

都想张开自己理想的翅膀,在天空自由驰骋,遨游天际。

策略三:要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编辑作文集、出版班级学习板报„„也可以是班级和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只要是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我们都应该经常开展,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二是校外活动。广阔的天地是农村孩子们的乐园,也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教师应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就近组织参观、游览、春游、野炊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身实践,亲身体会。如利用城乡结合部特有资源,让他们到田野里参加劳动,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一种禽畜、植物或一处景物,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篇3

当前小学生的作文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言之无物。怕写作文的重要原因是学生觉得没有可以写作的材料,或材料太少。这与当前的“大环境”有关,许多孩子课业负担较重,疲于应付,根本无暇顾及生活中的事物,也不善于捕捉和利用素材,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就不够充实。

言之无味。学生常常禁锢在老师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之中,把自己看成是站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每次写作都是按照审题、构思、选材、修改格式化的程序进行,致使大家的习作千篇一律。

言无特色。大到作文的框架,小到作文的语言,刻意模仿或照搬他人的痕迹太多,没有自己的创造和个性。只要写“做好事”,必然和“让座”挂钩;只要写“天气”,一定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这样的文章读起来如同嚼蜡,索然无味。

如何颠覆按部就班的写作训练方式,改变当前学生谈“文”色变的现状?近两年,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探究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搭一个平台——班级作文报是习作的舞台

近几年,作文教学也涌现出一些流派,像情境作文、绘本作文、活动作文、童化作文等。我也萌发了让学生通过手中的笔,真实地记录自己生活的感受和成长过程的点滴,并能将这些感受发表在报上的念头。于是,由班级为单位的“作文革命”开始了。

(一)稿子从何而来

1.每日一记:捕捉精彩瞬间

每日一记题材不限,文体不限,只要是学生自己的创作,只要是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都可以入选刊登。

2.教材作文:记录学习足迹

除了“每日一记”,我们的班级作文报上也要刊登当册学习的八个单元的大作文。

3.片言只语:彰显人文关怀

对于部分写作能力暂时落后的学生来说,要想在报上发表一篇像模像样的文章,还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就不定期地开辟了一个“片言只语”栏目,刊登学困生写得精彩的一两句话。

(二)批注从何入手

在一段时间的前期努力之下,我们班的班级作文报《小小太阳花》终于“问世”了。看到学生拿到属于自己班级的报纸那种喜悦的神色后,我又开始引导孩子去认真阅读,并给予旁批。批注要点:①所选材料是否新颖?是否紧扣中心?②用词是否准确?③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还有欠缺?你有更好的修改方法吗?……

(三)评价从何出发

我又设计了按字数获得积分、评选最佳小作者等奖励措施,以此激励孩子,让初尝甜头的孩子保持写作的兴趣。

二、创一个空间——积累素材是习作的基础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这一切经历都是让学生习作真正“生活”起来的源泉,而这种“生活”正是他们所见、所闻后的所感、所悟。可以说习作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达体验。

(一)身临其境拓视野

“语文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语言文字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可以说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师应巧妙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进行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积累素材。

(1)在家庭中体验。以家庭服务作为工作岗位,把“我是小当家”作为扮演的角色,学生可根据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做具体事务。(2)在学校中体验。如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跳蚤书市”“游园活动”等,使学生觉得自己就是校园生活的主人,让学生体验同学间的友谊、关爱。(3)在社会中体验。把当一天环卫工人、肯德基服务员、车站售票员等作为扮演的角色,体验面对工作时的心情和责任,工作过程中的辛苦和情感,工作完成后的情绪和收获,懂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未来美好的生活。

我校读书节中举行了“跳蚤”书市活动,学生就在作文中这样写(片段):

开始买书了,有些同学挥着自己做的海报,大声吆喝:“卖书了,卖书了,大家请注意!买一送一,先到先得,送完为止!”有的同学手里拿着书叫道:“大家快来买呀,最新出版的书!”我坐在旁边静静地看着来来往往买书的人,忽然,我看见一位同学正在选书,我立刻把她叫了过来,问她想要买什么样的书,她说要作文书,我听了心里暗自窃喜:我不正带了两本优秀作文选吗,看来找到买家啦!在她的一番讨价还价之下终于以10元钱两本书成交!我的第一笔“生意”大功告成!

体验学习,许多时候是随机的,要善于抓住和借助一切有利时机,让学生自己去参与,让学生体验参与的真实、参与的乐趣、参与的辛劳,从而获得真情实感,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二)品读名著出灵感

阅读名著,重视阅读体验是学生写好习作的基础,也是学生积累思想、情感、语言的必有路径。但凡优秀的作家都会深刻感受到读和写密不可分的联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阅读教学目标时指出,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木偶奇遇记》是一部经典的童话故事,受这部童话故事的影响,班上一位同学在“我的读书故事”作文比赛中,也将自己“童话”了一番,写出了这样一篇佳作:

《木偶奇遇记》笑了(片段)

呵呵,这可是个好主人,她马上抱起我,坐在书桌上,认认真真地看着我。你瞧她,一会儿大声朗读,一会儿圈圈画画。看到有趣的地方笑了,看到有感想的地方就在旁边写几句。不知过了多久,只听见一个女声温柔地叫道:“孩子,吃饭了!”可她好像没听见一样。等了一会儿,一个男高音叫:“难道看书比吃饭还要重要吗?”这可真是门外话了,所谓“读书是精神食粮”嘛,所谓“书中自有千钟黍”嘛!可催促声一直不停歇:“快点,出来吃饭!”“再不出来,我可要扔书了!”……一听到这些,我瑟瑟发抖,只好向主人求饶:“主人,主人,快出去吃吧,我可是最怕扔的,那可是要痛死我的呀!”她没办法,只好恋恋不舍地把我小心翼翼地放进书橱里。

文字阅读,不仅让学生在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在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还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想,迸发了写作的灵感。

三、送一把钥匙——交流感悟是习作的动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体验交流、回忆得到了逐步深化,教师应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具体描述当时的场面和感受。

(一)侃侃而谈忆亲历

儿童习作的真正魅力就在于有真情实意,不断练习将所见、所闻、所想或亲身经历用恰当的语言或生动的文字表述出来。起步阶段,一个小故事、一则小笑话、一桩小趣闻皆可,不要苛求精彩纷呈。这样学生课堂参与度就提高了,兴趣就会更浓厚,课堂气氛也会更活跃。

在一次课前5分钟交流趣闻的时间里,我班一位同学谈了周末爸爸边看球赛边指导自己煎蛋的事情,讲得津津有味,同学们也听得哈哈大笑。第二天,他的这篇作文《煎蛋》就出炉了(片段):

我准备好了蛋和油。爸爸在客厅里喊道:“往锅里加油。”我照他说的加了点油,刚盖好油瓶盖子,爸爸又中了邪似的叫了起来:“加油,加油!哎呀!”我不耐烦地大叫起来:“老爸!油不是刚加过吗?”“哦!对了,加蛋。”老爸应道。

我往锅中打了个蛋后问:“蛋打好了,下一步该做什么?”爸爸又放开嗓门叫了起来:“加油!哎呀,大笨蛋。”我生气地冲他嚷着:“老爸!我看妈妈平时不是这样做的。”他也生气地说:“叫你加油你不听,看到下场了不?快加油!”

没办法,我在锅中又加油又加蛋,忙得不可开交。几分钟后,爸爸闻着香味跑进厨房,可刚看一眼,就惊呆了——半锅的油和蛋,叫人哭笑不得。

这“杰作”真可以去参加吉尼斯世界纪录了,说不定呀,还能得第一呢!

让学生有意识地去留意身边的人,主动地去关注他们的变化,通过激发观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将观察体验的过程人为地适度放大,如影片的慢镜头似的在学生眼前逐一显现。因为获取了大量鲜活的写作素材,再加上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二)行云流水涌真情

学生亲历了或悲伤、或欢喜、或感动、或同情的情感洗礼,在习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富有情感生活的语言——用会伤痛的语言、会欢欣的语言、会哭泣的语言来写作。在一次写《雨》的习作中,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

我的心像放在冰箱速冻了一天似的,拔凉拔凉的。温度急速下降,我的情绪却急速上升!我真想用河东狮子吼让这些雨快滚!听着这些枯乏无味的雨声,它们就好像一个疯子在弹琴,烦得我神经快打结了!

另一位同学在表达自己内心欢喜的心情时,则这样写道:

顿时,我的心里像开了一朵花,而且这朵花非常鲜艳,并散发出一种令人陶醉的香味!

因此,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最深层、最情感化的语言,促使他们独特的体验在自己的笔下衍生与凝固。

(三)匠心独运显特色

现今,有些学生说着空话、大话,这些语言掩盖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使个体的劳动体验在“群性语言”中得不到表达。作为教师,就应不断鼓励学生写出能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话语。学生的体验是丰富的,他们的语言或许是严谨的,或许是豪放的,或许是率真的,或许是细致入微的……因此,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化的语言,让学生独特的体验在文本中纵情地流泻。同时,主张个性言语,积极鼓励学生在习作中挑战教师的语言权威,展示独具匠心的个性语言。在学生的“每日一记”中,我欣喜地看到这样一些句子:

★30天没见,他还是那么“二”。

★一个苹果引发的“战争”,我的小命差点没保住。感谢老师啊,是她“英雄救美”!

★我的心里就好像有无数个活火山,小宇宙顿时爆发了!这样谁受得了!

★玩了两局,老师说:“时间不早了,回班!”天哪,偶还没玩够呢!这么快就结束游戏了?老师赖皮!

像“‘二、英雄救美、活火山、小宇宙、偶”等,这些流行时尚语的出现,既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又使文章别出心裁。

“文章千古事”,习作教学是个值得好好探究的大问题。实践证明,习作教学只有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学会阅读积累,并创设一定的舞台让其施展,这样才能充分激活和唤醒学生习作的原动力,着实有效地破译“谈文色变”的习作解码,学生的习作激情一定会不断迸发,真知灼见一定会在笔尖自然流泻,作文教学也会变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常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4.

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篇4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对于学生的语文习作教学多是为了应试的目的而进行的教学。很容易导致小学生的作文产生千人一面、语言雷同的结果,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的习作积极性也有着负面影响。究其原因,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缺乏语言基础知识

平时,学生的生活大多在学校度过。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无法接触外界社会和人群,导致语言匮乏、见识狭窄,如果教师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课外阅读的引导,极易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语言和知识储备量支撑表达,进而在写作时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习作平淡如水,毫无新意。

(二)缺乏读写练笔机会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读写的能力训练较少,使得学生的练笔机会也相对不足。这直接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的模块分支相互割裂,无法达到融合。让学生的阅读和习作无法达到有机统一,出现“拥有积累也无法写出来”的尴尬境地。同时也降低了语文学习的价值。

(三)缺乏指导要求过高

小学生由于积累较少,没有写作的经验和能力,因此需要教师的积极正确引导,进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果一味地以应试为目的要求学生进行任务式写作,感情的流露也写作的水平必然受到影响。另外,如果教师要求过高,则会让学生感到写作的难度过大,产生畏难心理,进而对于习作拥有抵触心理,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

二、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性

在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作文教学的地位就明确提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

因为作文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综合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训练,更是对于学生心理活动的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起到完善人格的作用。因此说有效、科学、合理地进行小学习作教学,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积累阅读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积累可以有效达到拓宽眼界、获取经验的效果。对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进行阅读。教师可以通过图书推荐、交流读书心得、开展读书活动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读书。另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自己的书籍和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积累自己的阅读量。

另外,教师还应该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学生在初次阅读时可以了解作品的结构框架,对于重点段落进行精细研读,还可以准备一个“摘抄本”,对于好的语言表达进行摘抄,用于以后的积累和习作运用。不仅如此,学生在阅读作品之后还可以写读后感,哪怕读后感的语句不精美、篇幅并不长,只是为了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写下来即可,同时增加了自己的练笔能力。这样,学生既阅读了优秀作品,还积累了素材,同时进行练笔。一举多得。

(二)接触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还应当鼓励学生多接触自然,参加活动,帮助家里做家务事,通过生活积累自己的习作原始材料,让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亲身经历,从而在写作时能够有真情实感,摆脱应试作文的呆板和平庸,实现“下笔如神”。

对于这一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和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事实上,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仅仅因为学生不曾关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缺乏细致的观察和回味,所以无法获得太多的经验积累。教师可以教授给学生一些观察生活、人物和事物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细节,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生活和习作的兴趣,对于阅历积累、写作训练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正确引导

教师在习作的教学时应当对学生进行语言使用方法和写作规范进行正确的指导。比如教师可以在讲课文之前先介绍写作的基本方法,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熟悉写作的具体手段,并学会和积累其中优美语句的表达。在学生熟悉和掌握这些方法之后,就会潜移默化地应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一切写作都是从模仿开始,但是模仿只是写作的方法而非内容。这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主题的表达,比如句式的练习和写作手法的技巧。通过从临摹到创造的过程,提高小学生习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合理点评

教师对于学生的习作水平培养不仅在于指导,还要在于评价。首先,应当建立多元化的点评方法,而非通过简单地“好”和“坏”进行区分。表扬好的部分,纠正错的地方,关注写作过程。同时对于方法的规范应当做到严谨,评价的内容也应当更加开放和发散,并且利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获得提高。

另外,评价也必须具有实用价值,避免模糊概括的点评,比如“语句不通畅”“主旨不清晰”。要通过具体的评价方式,比如哪句话不通畅、为什么主旨不够清晰。通过具体到点的方法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增强写作自信心。

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篇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习作评语有效起来人教版新课标

一、评语要姓“小”,让学生看得懂

许多教育专家指出:“小语要姓‘小’。”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可是,我们有的老师明明知道这一点,却在下评语时忽略了这一点。好象评语写得太通俗、太浅显,就不能显示自己学业精深;就不能显示自己知识渊博;就不能显示自己的为师风范!我曾在三年级一位同学的作文本上,看到一篇作文《难忘的拔河比赛》,老师下的评语是“你的作文主题突出,结构紧凑。”我问该同学,知道什么是“主题”吗?孩子笑了笑;我又问他什么叫“结构”,他还是笑了笑;我又问他:“知道老师评语的意思吗?”这回他说话了:“反正是好话,其他就不知道了。”听了孩子的回答,我苦笑了一下。心想,如果把评语换成“你不仅能围绕‘难忘’这个中心来写,还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很具体、生动,真了不起!”──这样的评语学生看得懂,理得清,难道不好吗?所以,评语要浅显易懂,不需要用术语的地方还是不用为好。否则,我们的评语只能是老师写、老师看、老师懂的流于形式的“三老”评语了。

二、评语要含有温情,让学生乐意看

评语是写给学生看的,他们人小,可是感情丰富而又敏感!夸张一点说,评语中的一句一字有可能让他终生受益,也可能让他一辈子都耿耿于怀、心情不舒畅。所以,评语一定要亲切友好,要充满鼓励!记得五年级刚开学时,我班有名的“双差生”王成写的看图作文《节日的早晨》,可以说他的作文除了字比以前写得认真和作文篇幅较长外(他以前的作文只有四五十个字,而且文不对题,所以写长一点,也是他想好的一个表现),没有其他的优点。但是,我知道,这对于他的基础来说,他已经是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他想把作文写好,只不过暂时没找到窍门。于是,我“沙里淘金”,充满激情地鼓励他“你写作文的态度多认真呀!字写得也很漂亮!不过,如果能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再写详细点,那样一定会更好!”,并且,我破天荒地给他的作文打了个表示进步很大的五角星。当我把作文本发下去时,只见他先是眉飞色舞,然后快速地低头修改,并不时地请教他前后左右成绩好的同学,连下课也没离开自己的座位,仍然在那专心致志地修改!大概半小时后,王成就把修改好的作文拿给我看了,这一回的作文我看至少也能得个“良”!当时我感动极了,为王成同学的进步而感动,为

自己没有扼杀一个想向上的孩子的心灵而感动!

三、评语要拨开云雾,使学生会去写

xiaoxue.xuekeedu.com

一次,看到四年级一位成绩中等学生的作文。老师给他的第六单元想象作文《笨笨熊脱险记》下了这样的评语:“语句通顺连贯,但结构不完整,希修改!”我看了后,心里就犯嘀咕,这篇作文“结构不完整”,到底是“缺头”?“少尾”?还是“没身子”呢?我问孩子知道不知道自己的作文究竟哪里不好,他摸着头,不好意思地说:“不知道,不过没关系,我只要稍微改几个字,老师就认为我已经修改了,不会批评我的!”我听了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样下去,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没有好处!老师下的评语太空洞、太大了!我仔细看了一下作文,发现他只写了笨笨熊历险的情况,没写如何脱险,也就是说文章没有结尾,于是,我帮他指出失误,他十分高兴:“噢,原来是这样,我知道了!谢谢老师!”说完,就拿起笔改了起来。所以,我觉得要在评语中具体地说出作文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样学生在修改时就能“对症下药”、“有则改之”,才能促进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四、评语要异彩纷呈,让学生写不厌

医生给病人治病要“对症下药”,老师为学生指点要“因材施教”。给学生写评语时,也要“因文施评”。每篇作文后的评语应有所不同,做到“异彩纷呈”,尽量避免千篇一律。上学期,我临时代了五年级一个班两周的语文课,发现有位同学写了八篇作文,其中三篇作文《节日的早晨》《秋天的田野》《令我敬佩的叔叔》后面,老师写的评语都是“内容具体、充实,语句通顺连贯”。当时我就忍不住地问了这个同学。我说:“这三篇作文的评语都是一样的,你看了后有什么想法吗?”孩子直言不讳:“我不喜欢这样的评语,没劲!老师要求我们写作文时不要‘炒冷饭’,每次都要有新东西,可她自己呢?她写评语还不是‘炒冷饭’吗?这样的评语没意思!”很明显,孩子很不开心!我听了后,受到了很大震动。没想到,小小的评语在孩子心目中竟然这么重要!是呀,“不炒冷饭”这是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可我们在写作文评语时何尝这样要求过自己呢?这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课后,我拿起这位同学的作文本,审视再三,慎重地给他的《节日的早晨》后补写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写得多形象、逼真呀!希望再加把劲!”在《秋天的田野》后补写了“你写得太好了,老师已经看

xiaoxue.xuekeedu.com

到了你笔下辽阔、清新、到处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田野了!”;在《令我敬佩的叔叔》后补写了“人物外貌写得很有特色,事例新颖、生动!你真行!”这位学生看了后,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那是一种真正的云开雾散的灿烂的笑容!

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篇6

[关键词] 阅读教学;习作技能;观念;目标;文本解读

2011版《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个表述将语文教学的使命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简称“语用”。它提醒着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凸显语文的工具性,巧妙地在阅读教学中架设“读与写”的桥梁,让读和写相辅相成;它为当前小语阅读教学敲响警钟——教学的重心应该回归“文章”本质,全面进行“语文实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习作技能训练有效整合可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树立阅读教学与习作“藕断丝连”的思想观念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根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作文教学难,不能只难在作文课上。阅读课管阅读,习作课管习作;一二年级只管识字、写字、读文理解,习作交由三年级起步,并只依托于每册书八个单元的习作课。这种阅读与写作严重“脱节”与“分离”的现象,是不利于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的。

“语用”是比阅读理解、收集信息更高层次的一种能力。只有在阅读课中创设一个语言运用的支点,引导学生找到语言运用的规律,并迁移运用在语言实践过程中,他们在习作中的语言运用能力才得到提高。而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写作过程,探寻隐藏在文字背后“为什么写”的奥秘,不断领会段落“表达的奥秘”、全文“构架的奥秘”,从发现奥秘到运用于写作、知道如何表达,需要教师在无数次阅读课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发现、积累。这不是单靠作文课就可以实现的,每一个单元主题下的每一篇课文教学,教师都应根据课文特点设计问题,指向“语用”,实现读写一体、一课一得。

例如小学《语文》三年级《花种》第一课时教学中,课文第一段写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法,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一位教师着眼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发现课文在表达上的诸多特点:①每句都有时间词;②每句都写了花的名称;③每句都写了花开的样子;④标点相同;⑤多数运用了拟人写法。接着教师聚焦本段拟人的写法,多种手段并用,进行集中突破。首先,抓住前三句,引导学生朗读、讨论、表演,体会到作者用人的动作、表情与生活,形象地描述牵牛花、蔷薇、睡莲花开时的不同姿态、形状。然后有意略去写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昙花中的拟人成分,让学生与原句进行对比阅读,感受作者用词之准确,也进一步体会运用拟人手法的精妙之处。接着让学生模仿一朵朵牵牛花、睡莲、昙花等等,通过投入感情、配上动作,在课堂上再现“每朵花有每朵花的姿态,每朵花有每朵花的作息”,孩子们能深切体会到拟人写法的妙处。然后播放各种花开放的视频,让孩子们用拟人手法写下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开放时的样子。

这样的品味过程,学生不难从语言文字中领会景象之美,习得语言文字的形式之美。这是在理解内容,也是在感悟形式,可以说做到了理解内容与体会表达形式的无缝对接、水乳交融,有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学生在阅读课上不断地“认识—实践—迁移”,在有了各种习作方法的积累后,方能在习作课上串玉成珠,进行有个性的表达。因此,转变观念,实现阅读与写作的链接,才能真正地教会学生“用课文来学语文”。

二、明确各年段的教学目标

语文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理所当然地应该在阅读教学中以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本体性”教学内容为目标展开教学,还语文教学的本色。每一篇课文“本体性”教学目标既有生字、新词、课文朗读等“基础性”教学内容,有也通过内容理解直指的五个核心阅读能力的培养:①概括段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②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③抓重点词关键句的能力;④读懂言外之意的能力;⑤联系生活来理解的能力。到了中高年段还应将习作实践目标贯穿其中。

阅读教学中确立习作目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如:《桃花心木》习作表达目标是了解借物喻人和质朴叙事明理的表达方法,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

《十六年前的回忆》习作表达目标是学习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并在叙事类习作中的运用。

《一夜的工作》习作表达目标是通过平实的语言和生活小事展现人物伟大精神这一“以小见大”的习作方法。

《卖火柴的小女孩》习作表达目标是理解“现实—幻想—现实”的构段表达方式和作者用美好幻想来反衬现实残酷这一谋篇布局的方法:尝试用“现实—幻想—现实””的构段方式,展开想象写一段故事,让小女孩得到更多她根本享受不到的幸福。

若每一篇阅读教学都能侧重于一个习作实践目标对学生进行语文实践,长此以往,阅读教材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习得习作能力的好范本。

三、加深对文本的解读

要在备课中确定“发展性”的本色教学目标,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显得尤为重要。

歌德有一句名言:“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个秘密。”课堂上,教师应该用百分之九十的时间去教学生百分之九十的“不懂”——学生的不懂在哪里?必然是课文是怎么写出来的,也就是关于文本含义与形式上的奥秘。因此,解读文本既要看内容,也要看言语形式。

当然,在文本解读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才能在文本解读中“深入浅出”。教师需静心读书,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多角度、全方位、深入地解读文本,看到学生看不到的语言风景,引导学生在精彩处驻足欣赏,品味语言魅力,发现阅读乐趣,提升阅读能力。教师要站在学生学情的角度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去感悟文章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习作技巧。

例如教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我最好的老师》一文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本解读:除了引导学生领悟“一人一事”这一全文构架的表达特点,还可以让孩子们自主发现备课中自己梳理的其他写法亮点——“不用说,我们肺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发现文章语言幽默、真实表达情感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换位想象,发现文章结尾的表达特点,思考如果“我”回家将课堂上的事告诉家人,家人会怎么说。然后顺势在学生疏漏处着力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作者不选取家人对教师认同的例子结尾?这样不是文末点题了吗?孩子们在思考后终于发现:从曾经对老师不理解,到后来能坚决地纠正他人对老师的误解,可见通过这件事,教师在学生心中位置发生的变化。而举例别人认定这是好教师的例子不重要,重要的是,说明这是“我”心中最好的教师。学生从而进一步领悟到作者选材的艺术。

聚焦“语用”的阅读教学可以让阅读教学获得应有的工具性,引导学生发现着、感悟着、运用着,行进在一条条通向习作的道路上。

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篇7

一、习作教学中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一个高速运转的时代,人们做事情都比较讲究工作效率,就是能够高效完成相关工作。教育是人类开展活动的一项团体性活动,就应该追求高效工作,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假如在小学语文课题教学中,没有处理好课题教学的效率问题,不但会增加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与心理负担,还会影响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就必须要构建高效和谐的语文教学,只有建立了和谐高效的语文教学,才能减轻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从而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实现新课改对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

二、构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课堂策略

从前面分析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有效课堂非常重要,直接关系着小学生的能力培养。但是怎样才能够构建有效的教学课堂,是许多语文教师迷茫之初。我总结了多年的教学研究,提出构建有效课堂的策略建议。

1.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事实上,只要小学生对习作学习具有积极性,就会主动参与到习作教学中,而培养积极性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就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加之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都导致他们比较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对新事物也更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就应该结合小学生这一特征,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采用寓学于玩,有效激发学生习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情境,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假如要让学生写一篇和动物相关的文章,教师就应该给学生介绍一些较为典型的动物,目前有了多媒体技术,自然也就更加方便,教师可以将学生要写的动物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并且介绍动物的习性和特征,通过这种模式不但能够让小学生储备知识,还能够给小学生带来一定的灵感。

2. 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对于习作教学而言,观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因素,更是小学生具备的重要能力。因此,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将观察作为重要的教学点,学生学会观察就能够快速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许多小学生写作现状来看,很多学生都是提笔就开始咬笔杆,憋半天也不知道该从何处下笔。因此,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就要教授学生多观察生活,多观察周边的各种事物。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指导学生多阅读同类型文章,引导学生直观观察相关知识,还要借鉴其他人的写作经验。其次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当然语文教师同样可多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并将真实感受书写出来。

3. 转变写作中的陈旧思想

许多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就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思想既僵化又陈旧,因此要建立有效课堂就必须积极传授习作的基本方法,破除写作教学中的僵化思想。例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单元学习前就要提出习作题目和要求。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写作方法把握写作内容,将写作上的指导分散进课文品析之中。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仿写,当学生掌握了各种习作方法后,对于同一中心题材就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进行反映,采用发展求异的思维。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非常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4. 对习作过程进行有效指导

从传统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来看,许多语文教师比较轻视对习作结果进行评价,忽视对整个写作过程的有效指导。事实上,对习作结果进行有效评价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当学生进行习作练习时,大多会绞尽脑汁,希望书写出优美作品并得到教师认可。但是当学生拿到经过教师评价的习作后,翻开习作本仅仅是“文字不流畅”“语言平淡”“思维僵化”等各种评语时,必然会打击学生写作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评价习作时,就要从正面角度对小学生进行肯定与赞赏,要多鼓励学生练习写作,从写作中寻找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写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开端,因此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分析学生的自身特征及知识基础,要依据语文写作特征与学生特征组织教学,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让语文习作教学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乐园。

摘要:写作能够锻炼小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但习作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较薄弱的环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怎样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构建有效课堂,是相关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阐述了习作教学中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性,提出了构建有效课堂的策略建议,希望为相关研究人士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蒋林芳.从“裁判”到“服务”: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新转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1).

[2]王金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儿童文学应用的实际状况及其应对策略分析[J].才智,2015(36).

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篇8

关键词:互评互改,小学语文,作文训练,有效性分析

在新课标中,随处可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样的要求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教学时代,还有“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这当然也包括作文教学“变脸”进行相应的改革,加深了小学语文中关于互评互改方式的推广。

一、学生互评互改习作的好处

1. 学生记住了写作要求,且理解越来越深刻。

老师采用的是学生互相批改的方式。一般从格式、卷面、错别字、病句、标点、中心、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等10个方面对学生批改提出了要求,针对这10项要求,具体细致,学生批改前能做到心中有数。逐个按标准批改,易于上手,且批语能言之有物,不流于虚空。学生可以尽可能多的些评语。这样方式的批改,可促进学生写作批改能力的迅速提高。.

2. 有利于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针对10项具体的要求,有基础知识层面的错别字、标点符号、病句三项;有语文素养要求的卷面整洁;有写作基本要求的格式、中心、选材、结构、语言五项;也有较高要求的表达方式。从形式到内容,都进行了批改要求的细化。这样一来,不同学习水平的同学都能批改,会批改,都能写出切中问题的批语,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作文观念,相互交流写作方式,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种互评与老师抽查结合的方式,便于查漏补缺,奖励优生,提升差生。对学习水平较低的同学批改的文章,老师通过抽查指导,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批改作文兴趣,迅速提升批改作文水平。

二、习作训练中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任何的教育中都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小学语文写作也不例外,一方面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必须重点指导。指导他们进先行自主批改。由书写、格式开始要求,进而错别字、标点符号、病句,再到中心、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进行层进式的要求指导。让他们明白下一次作文需要避免哪些问题,让他们能明显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有进一步写作的兴趣。由于水平有别,当基础较差的同学拿到一篇较好的文章时,不一定能找出、找准文章的优点和不足。这时老师要肯定他们的发现,肯定他的批改。对低层次的要求要具体落实,甚至可以严肃指出。让基础差的同学既能有所收获,又不敢掉以轻心。另一方面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宽严相济。在作文批改环节,要求他们不出现低级错误,并有努力求新的思想。对他们文章中出现的不同于前人的正确思想予以肯定并作为优秀典型,让班级形成勇于创新的思想氛围。在批改同学的作文时,老师要引导他们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果照别人的思维,怎么写最好这样基础好的学生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学生习作互评互改的策略

1. 用成果展示法鼓励学生。

老师对学生的相互批改情况,应有清楚而又及时的反馈,这是通过外部诱因来推动学生学习的较好方式。学生非常认真地批改了,他会急于知道其他人对自己工作的评价老师成果展示是一定要让所有学生都有得到奖励的可能性。要善于发现基础较差学生的闪光点,抓住他们渴望被肯定的心理,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跳一跳也能摘到苹果,从而自信满满地进入下一次批改。

2. 鼓励引导小组合作批改。

小组合作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便于交流的环境。由于位置的接近,学生在小组中的交流相对容易。“交朋友小组是形成一种有利于意义学习气氛的重要方式。”“这种方法有助于达到较新的目的。”在小组合作批改的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对各自职责进行分工。有记录,有整理,有总结。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并以能帮助小组完成任务为荣。老师会让各小组评出最高质量的批改和稍差质量的批改,组织班干部进行评比。对批改认真、质量较高的小组给予表扬,对批改存在问题的小组进行专门指导,帮助他们在下一次合作批改中跳出“雷区”。

四、结束语

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作文习作也不例外。“当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当学生明确了作文批改的基本标准,拿到其他同学的作文本,在内心有一种渴望用工具去解决问题的实验心理。学生在评价同学作文的同时,内心会对正确与错误,优秀与不足进行反复的衡量,学生已有的价值体系会在不断冲突中升华,从面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高梅.小学生习作互评互改方法浅探[J].黑河教育,2015(6):47.

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篇9

一、小学语文智力发展现状与目标

知识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有气质, 同样, 知识可以让孩子们变得充满灵性。 小学语文的智力开发主要体现为锻炼人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与注意力五种基本因素。 然而, 提高小学语文中年级孩子们的口语交际与习作能力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口语交际主要是锻炼他们的倾听、观察、思考、分析、应变等多种能力, 这方面能力又推动了习作能力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 然而, 很多小学教学模式有些拘谨与不开放, 只注重读与听, 不太注重说与写训练。 人与人沟通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们必备的一项素质, 体现孩子们主动与人沟通的兴趣所在, 是实现孩子与社会加强联系的一种手段, 准确无误、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是开启他们心智的一把金钥匙。 只有先学会“说”, 与人交谈时勇敢、真实地吐露心声, 让自己的世界与他人的世界相互交融, 才会缩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距离。

怎样讲话?怎样表达自己的感觉与意识? 是提高中年级孩子们口语交际能力要思考的问题。 随着知识的嵌入式教学, 慢慢由教师们加以科学引导, 他们通过恰当构思, 凸显语言组织能力, 从而将会话内容转入书面形式, 如同小溪汇入江河里面, 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神奇的写作能力得以应运而生。

二、小学语文加强口语交际能力与习作能力的必要性

口语交际与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形式。 通常情况下, 孩子对语文这一母语文化的掌握情况, 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与运用, 是中国人最丰富的语言积累与语感培养标志, 继而发展智力, 使他们的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提高。 另外, 小学语文教学还可以充分发挥与凸显人文情怀, 诸如理想、信念、价值、个性、品德、情感、意志、情趣等多种要素。 具有较强的思想性与文化内涵, 是建立与稳固内心价值观、人生观的基础。 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 以诗词歌赋等艺术表现方式诠释人文精神的博大与豪迈。 在科学地驾驭其文化属性后的又一科学文化知识, 囊括了听、说、读、写等各类表达方式与能力。

三、加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与习作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 创设交际情境,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师可以创设交际语言环境, 以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为基调, 进行绘声绘色地表演, 让学生引起共鸣, 从而愿意张开口, 跟着教师的引导, 开启自己的有声表达时代, 使情景交融, 原本书本上的课文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与布置下跃然纸上, 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体现素质教育的一方面, 把最优美的文字带到孩子们的心灵里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慢慢实现德艺双馨, 既有思想道德方面的文化建设, 又把传统语文课程实践做到家, 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 享受“快乐语文”的乐趣, 加强对语文学科的塑造与培养, 流畅优雅的口语交际能力体现了学生的基本素养, 为他们日后的生活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语文课本上的故事内容与体裁, 改编各种各样的音乐剧、舞台剧等。

诸如:“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台湾歌曲—《童年》这首歌吧! 是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 这些童年趣事常常在我们眼前浮现, 你看, 那会飞的梦, 那夕阳下的燕子, 那些“开心”和“烦恼”……今天, 同学们回忆一下童年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的往事, 用语言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和同学一起分享 (板书:童年趣事) 。 情境激趣引发学生期待, 为学生搭建很好的交流平台。

(二) 先说后写, 说写结合, 提高写作能力。

日积月累的语文学习中, 学生经过老师的指导, 慢慢培养起来口语交际能力, 然后学会说跟表达, 在主动表达自己思想的同时, 提高文学素养与思想水平, 学会理解事物、辨别事物等方法, 慢慢学会用书面形式写出自己的认识。 增强写作能力, 言之有理、言之有物, 既有流利舒畅的口语化表达方式, 又会含蓄委婉的书面表达方式, 让充满文化气息的语文学科绽放光彩, 把冷冰冰的文字变成每一层带着故事与人物情节的鲜活力量感, 让文化与思想都插翅飞翔, 在教师们的循循善诱下, 让孩子们开启充分的想象力空间, 活跃思维, 逐渐实现文章的再创作。 以此培养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与组织语言能力。

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 听占45%, 说占30%, 读占16%, 写占9%。 这些数字告诉我们人与人沟通交往的约一半时间都在听, 所以, 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也可以说, 一个人是否会听, 将直接影响他 (她) 的社会交往能力。

小学中年级教师们可以适时在不同时候举办各种故事会活动、演讲比赛、诗歌朗诵大赛等, 诸如, 不定期地举办一些诗歌朗诵大赛, 提高孩子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然后再进行诗歌、作文比赛, 增强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既丰富孩子们课堂内外的生活, 又以各种文艺汇演形式发挥孩子们的表现才能与愿望, 或“爱国征文”等, 以孩子们稚嫩的笔触抒发他们心中的感慨, 对父母与家人的感恩、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用属于他们的童真看世界, 激扬起他们的小小感慨。

大量语文实践证明, 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可以促进孩子们的知识迁移、 信息同步、 优势互补等, 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文整体素质, 学会主动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同时, 又拥有一手漂亮的写作能力。 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故事, 用心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思想。 是非常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教学模式与发展方向。

在小学中年级这一孩子们智力启发的关键时期, 教师们如何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他们, 让他们在语文的浩瀚海洋里面遨游, 不单识得几千个汉字与词汇之类, 非常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运用好那些知识, 让它们为己所用, 在不经意中变成自己的思想与文化标, 形成自己的一套见解与思维方式, 学会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体现了他们毫无障碍的健全人格, 写作能力则可以展现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这两种能力仿佛一对羽翼, 让他们个个瞬间可以飞起来, 实现自我价值的飞跃与绽放。

参考文献

[1]李广, 程丽丽, 计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调查研究: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以吉林省C市五年级小学生为调查对象[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02 (07) :219-223.

[2]韩光明.小学语文高年级口语交际的认识与分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6 (03) :14-17.

[3]崔峦.小学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加强语文教育、提高教学效率的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 2007, 12 (02) :22-27+44.

如何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篇10

关键词:兴趣,素材,实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而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等优势, 将习作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一、生动影像, 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 是学生学习活动时最重要的动因。培养这种愿望的工作, 是跟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紧密联系的。”

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直接动力, 是发展智力的活跃因素。学生有了兴趣, 就会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习作课堂上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可以增加学习兴趣, 产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这样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了。

例如, 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习作三《秋天的图画》这篇习作时, 我在多媒体上播放秋景, 让学生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 学生在下面不时发出赞叹:“秋天真美呀!”这时, 创设情境:同学们, 秋天已经来了, 我们要在观赏中去寻找秋天的足迹, 只有认真地去观赏、去体会, 才能真正地发现秋天的美丽。这样的情境导入让学生在领略音乐与图画交织的情境之中, 产生对秋天的美好想象, 学习热情倍增。上完这节课后, 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秋天的发现和感悟, 写一篇《秋天的图画》或《寻找秋天》的作文。因为上课时, 通过多媒体看了那么多的秋景, 所以学生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

二、丰富素材, 激发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 学生只能在课堂上正襟危坐。有了多媒体的介入, 不仅为学生构建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平台, 更为思维的个性化推波助澜, 实现思维的一次次起飞与远航。

例如, 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习作八《假如我会变》这篇习作时, 我通过多媒体为学生的写作创设一种音像俱全的多彩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同学们, 你们心里一定充满着神奇的想象和幻想。虽然老师没有办法让你的想象今天就能实现, 但是在今天的这节课中, 我们可以在习作中将你的愿望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幻想成为现实。现在, 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握紧手中神奇之笔, 穿越时空隧道, 在幻想的天空自由翱翔。紧接着, 我问学生是否记得《西游记》中孙悟空和牛魔王、二郎神斗智斗变的故事?想不想重温这些精彩的画面?学生顿时兴奋起来。观看完动画, 我引导学生展开大胆、合理、有立意的想象。学生的思路立刻被激活, 纷纷表达习作思路:假如我会变, 当我学习感到疲倦时, 我是一片自由自在的云该多好;假如我会变, 当我看到病魔夺去一个人的生命时, 我是一名神医该多好;假如我会变, 当我看到世界仍在硝烟四起, 人们流离失所时, 我是和平之神该多好……每个人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 生活经历也不一样, 因此想象的内容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童真、童趣、童言、童心编织了一幅幅绚丽缤纷的生动画卷。

三、习作评议, 省时高效

正如朱熹的千古名句,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所说, 文章需要一个精心打磨修改、加工润色的过程,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加倍重视作文的评价。使学生学会评价和修改习作是习作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它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与否的直接表现。

传统的作文评改, 教师在台上读, 学生在台下听, 学生的注意力得不到高度集中, 往往是听了前言忘了后语, 效果很不明显。另外, 教师辛辛苦苦地批改, 学生对老师的批改, 大多只看等级, 不急于了解自己的作文究竟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假如着重于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教师只给些引导指点, 该怎么改, 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 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 这是终身受用的。”

我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作文的评改环节后, 评改方式由针对个人转向面向集体, 师生共改, 集思广益。效果立刻有了天壤之别。上课时, 教师将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上, 既方便修改, 同时也将一系列的修改符号教给学生。既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了修改过程, 又一步步地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如此这般,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作文评价和修改的能力。同时, 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的理念。巧用多媒体手段评改习作, 比过去的教师单独批改或单纯地由教师搞作文讲评效果要好得多。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 多媒体资源越来越多, 我们当然不应该错过这大好机遇。只要我们教师多动脑, 合理开发、整合、利用多媒体资源, 就一定会让习作课堂变得更精彩,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飞进属于自己的那片美丽天空。

参考文献

[1]陆志平, 薄俊生.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07.

[2]范蔚.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09.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09.

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篇11

一、起步阶段

在开始的时候,笔者将习作打乱顺序发给学生让他们互评互改,一则减轻我的负担,二则能够让习作困难的学生看看好的习作,学习学习。

笔者给学生提出了批改的要求:书写是否工整,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不正确等问题;句子是否通顺,结构安排是否合理,开头结尾如何;好词好句圈出来。

刚开始,学生们兴趣盎然,可是一段时间下来,问题也就显现出来了:又落入了形式单一的俗套;批改的力度不够;学困生批改优等生习作光说好话,而优等生批改学困生习作尽挑毛病;评语浮于表面;学生间的意见不统一,容易产生分歧。

二、趋于成熟

万事开头难,可是只要有了开头,就能顺着走下去,我调整了自己的思路,理清头绪,总结了自己在这项工作上的不当之处,使学生的“互批互改”趋于成熟,向理想的方向发展。

1.认识互评互改的重要性

叶圣陶针对习作批改的是这样说的:“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同学之间习作互评互改,颠覆以往“教师评改学生看”的批改方式,留给学生主动参与空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从而使习作能力不断提升。

2.指导学生学习批改习作

挑选三篇习作(好中差),投影到大屏幕上。最基本的要求是: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卷面是否整洁;三看错别字有几个,并加以订正;四看病句,并予以改正;五看标点符号明显错误,并加以修正。

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的基本要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批改实践,就能掌握了。熟练掌握了后,再过渡到高层次的要求:主题思想。这是习作最重要最基本的修改;语言文字。多余的、无关的删去;典型新颖、生动优美的鼓励、提高;结构安排。开头是否有吸引力,结尾是否深刻,段落之间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全文能否构成有机的整体;表达方法。记叙是否清楚,描写是否生动,抒情是否自然。总之,通过“增”、“删”、“调”、“改”来完成批改工作。

3.丰富批改形式

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互评互改的质量。我参照同行的很多做法,选择以下形式:同桌互改互评;四人小组讨论后由组长执笔评改;两队前后互改互评,两人一起执笔评改;全班前后桌大循环式评改,由两人一起执笔评改;6人的小组再讨论修改初稿后,正稿由批改组长一人执笔评改,其任务是:用修改符号标出文中的各种毛病;有以鼓励性为主的总结性的评语,提倡眉批;打上等级;签上批改人的名字。一段时间后,效果如图: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互评互改习作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久而久之,也就能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赣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篇12

一、激发兴趣———习作教学成功的起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如果学生的习作能达到叶老曾提出的理想境界, 即“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 是一种发展, 是一种享受, 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 那就是习作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作文教学活动中, 激发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 如:1.精心创设相应的写作情境, 创造适合习作的“大环境”、“小气候”, 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 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 找出需要表达的内容, 捕捉写作素材, 触发习作的灵感和激情。2.举办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活动, 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里观察生活, 积累多姿多彩的作文素材, 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美的律动, 激起强烈的表达欲望, 自然妙笔生花, 其乐无穷。3.搭建习作展示平台, 在教室里展示学生优秀习作成果, 或者编辑学生个人作文集, 亦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和表现欲。总之, 只要采取多种途径, 让学生热情高涨地投入到习作中去, 习作成功就指日可待, 因为“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 激发兴趣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永恒主题。

二、积累素材———习作教学成功的基石

1. 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古人云:“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多读能保证农村孩子的阅读量, 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视野, 开拓他们的视野。读课外书有利于积累词语、名句、佳段, 也有利于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证明了读和写的紧密关系。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和质量, 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阅读指导, 抓好几件事:1.根据课标的要求, 对不同年段学生提出相应的课外阅读要求。例如: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背诵优秀诗文50篇 (段) ,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2.作好读书的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什么书, 怎样读书。3.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可以有效地积累词句, 并且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4.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比如读书交流会、好书推荐会、读书笔记展览等。

2. 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积累素材。

一是校内活动。比如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编辑作文集、出版班级学习板报……也可以是班级和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 只要是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 我们就应该经常开展, 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二是校外活动。广阔的天地是农村孩子们的乐园, 也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教师应结合农村特点,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就近组织参观、游览、春游、野炊等活动, 让孩子们亲身实践, 亲身体会。如利用农村小学特有资源, 让他们到田野里参加劳动, 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一种禽畜、植物或一处景物, 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

三、科学训练———习作教学成功的保证

积累只是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而训练则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以下是作文训练的几种常用方法。

1. 循序教学法。

作文教学应当按照由读到写的顺序, 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要求。教师要改掉“三年级作文起步”的传统教学观念, 重视低年级作文的启蒙教学, 坚持从一年级起抓说话、写话训练, 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 然后一个年级一个年级扎实地抓下去, 一个年级一道台阶, 各有训练的重点, 逐年达标, 环环紧扣, 持之以恒,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小学阶段的作文要求。

2. 读写结合法。

教科书上选用的课文, 大都是名家名篇, 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都是很好的范例。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揣摩文章思路, 从而借鉴表达方法, 做到读和写紧密结合, 学以致用。教师要善于安排相应的练笔。比如学了《落花生》一文后, 我让学生仿照课文以物喻人的方法, 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 学生有章可循, 有路可走, 自然就能写会写了。经过这样长期训练, 习惯成自然, 以后学生每当读了好文章, 就会积极模仿, 自觉拿起笔来写作文。

改变农村习作教学现状, 提高农村习作教学水平,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养是我们广大农村学校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任重而道远。只要广大的农村教师有落实小学习作教育的有效性的意识, 并坚持付诸行动, 农村小学生习作难的问题就会得到根本的改观。

上一篇:管道并行敷设下一篇:医学科技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