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的教学创新

2024-06-01

高职教育的教学创新(精选12篇)

高职教育的教学创新 篇1

引言

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工作重心, 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占有很多的份额。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本文从教育新观念的确立, 师资力量的培养, 学生质量的控制方面, 对当前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进行了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 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只有不断的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管理方式, 才能是职业教育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现在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教育教学管理中出现的弊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需求数量在不断的增加, 带动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据统计, 自1998年以来, 国内高等职业院校的新生人数在不断的增加, 截止到2004年, 招生人数由50多万增加到了230多万, 占全国招生总人数的53.1%;在读生也由110多万增加到了近600万, 占到了全国在校生人数的44.7%。无论是从招生人数还是在校生人数上,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到了一半的份额。由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人才在社会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在重点优先发展的“十一五”项目中, 就有关于重点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规定。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不可小觑的地位。但是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 我国的职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并不成熟, 存在起步晚, 教学管理落后等问题。怎样让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现在经济的发展, 只能是不断的加强教学科研, 不断的更新和完善教育教学理念。建设一支教学质量过硬的师资队伍, 建立良好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这些都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高等职业院校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原则

1. 教育教学的目的性原则

高职院校的每一项管理项目确定的前提是必须服务于管理目的。高等职业院校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通过各种教育教学管理手段, 实现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

2. 教育教学的计划性原则

每一个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 在实施之前都要制定计划。教育教学管理是系统性非常强的工程, 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必须对各个管理部门进行详细的分工, 定出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实施, 才能让管理落到实处。

3. 教育教学的系统性原则

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工作是一个互相制约, 互相联系的整体, 在一定条件下, 整体的各个部分才能正常的运转。教育教学管理要想正常的运转, 就要和各个部门进行协调, 这样整个管理系统才能服务于它。

4. 教育教学的反馈性原则

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 及时收集来自不同管理系统的信息, 才能有效的做出判断, 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5. 教育教学的开发性原则

高职教育始终目标是服务于社会, 所以要在教育教学中保持开发性的原则。社会的发展千变万化, 为了高职院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决不能闭门造车。要随时收集社会就业信息, 来配置合理的教学资源, 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三、用创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提高高职的管理水平

1. 加强制度建设的创新

高等职业院校的各个职能管理部门要根据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 不断的制定出适合院校发展和变化的现实。不断的创新管理方式, 才能使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合理的进行, 才能是教学目的符合社会的发展。

科学、创新的管理制度, 必定能够更好的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和监督。考核是学校在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评价的手段。教育教学手段的创新来自于对教育教学制度的创新。

2. 建立一支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 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所以对管理者的要求非常严格, 其一, 除了要有高度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外, 要了解国家在高职发展方面的政策和发展方针, 还要有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知识。其二就是要有专业的业务知识, 还要了解学校在管理方面的各项规定。其三, 要懂得教学规律, 能够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基本过程的知识。还要了解专业建设、教材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规律;最后作为从事教育教学管理人员, 还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的核心内容是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四、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唯一途径

教学管理是是实现社会效益的根本途径。教育理念要更新, 教育管理思想也要更新。不断的完善管理系统, 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法则法规, 不断更新和完善学校的教育成果的考核系统, 有目标的培养学生, 不能盲目招生。教学管理的创新有三个方面:

1.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让每一个高职学生知道学习的价值, 让每一位高职教师体验到作为高职教员的自豪。每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能尽职尽责的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改革才能够实现, 学生才能够自发的进行知识的探索。

2. 学生的学习经历要有实践做基础

学生所学的技能, 最终都要在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得到检验。所以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者来讲, 培养有着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操作技能的人才。毕业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都能够不经过培训, 直接上岗工作。因此要求高等教育院校的教育教学中, 不断的让学生参加实践锻炼, 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的技能掌握的更扎实。

3. 用综合课程替代传统的学科课程

过去的传统的学科课程, 制约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 给职高毕业的学生走向社会设置了屏障。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 要在劳动过程系统化的基础上, 依照活动逻辑进行, 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里所推崇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式。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 更加了解所学技能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 各大高职院校要想生存和发展, 就要不断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用人机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 只有不断的创新, 形成自己在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的特色, 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加快教育教学创新的步伐, 不断的进取, 才是唯一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郭少娟.浅谈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 (1) .

[2]谈华志.我国当前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浅析[J].商场现代化, 2010, (18) .

高职教育的教学创新 篇2

理建设

摘 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技能教学,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但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导致教学质量相对较低,不能够充分发挥其教学作用。因此,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对其团队管理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入手,对其管理建设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通过该种方式进一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的发展,提升其管理质量和教学质量。

中国论文网 /4/view-12804920.htm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产业教育;团队;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93-2

0 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一种使用教育方式,其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能够针对性的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开创型能力进行教育培养,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因此,在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改进的过程中必须对其教育团队的管理和建设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分析,这样才能够寻找解决措施,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实践开创型人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意识不足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意识是影响其团队建设和管理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团队中人员教育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组成的一种学习创新创业团队。该团队内的人员一般是在高考分数线统招成绩偏下的学生[1]。因此,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水平普遍偏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受到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影响,整体教师教育团队中均缺乏对整个团队教育质量的重视,严重的缺乏团队意识。教学团队的建立是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此外,学校对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团队内部教职工缺乏团队意识。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意识。

1.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专业不足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素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团队内教职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在其建设过程中需要具备专业的人员进行教师团队的建立,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教师员工主要是由学校内部的教师进行教育评价,从而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但是,该部分教师员工缺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知识能力的培养,也并没有受到专业的教育课程的培训,在其专业水平上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二,团队内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中教师员工的素质水平与国家本科院校内教师员工的素质相比较,受到环境因素、职称能力因素等影响,使其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教师整体专业素质不足。

1.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体系缺乏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体制上存在管理体制缺少,缺少监督管理部门的问题。在其管理体制缺失上,我国高校内部并没有专

门针对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团队进行建立和管理的部门。因此,在其团队建设和管理上仅仅是利用校内现有的教务部门对其进行师资力量的分配,缺少专业的管理体制。此外,在其监督管理上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内教务系统中并没有针对学校教育团队建设监督管理的部门。因此,更是没有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这样严重制约着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管理的发展[2]。未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建设改进措施

2.1 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意识

在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意识中可以从培训和宣传两方面改进。第一,在其培训方面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内部的教师进行团队意识的培养,从而为其在教育过程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做出贡献。例如,定期地组织校内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职工进行团队意识的培训,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或者组织团队型的比赛,从而在比赛过程中提高团队意识。第二,在宣传上主要是利用学校环境和教职工的工作环境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团队意识的宣传。例如,利用校内职工网站进行团队意识宣传,潜移默化地改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团队意识。

2.2 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专业建设

如何能够更好地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专业建设。首先,需要在其团队教师的专业水平上进行提升。在其专业水平提升中学校可以通过招揽新的师资力量,在招聘过程中筛选出具有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教师,从而改进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团队专业水平较低的现象,真正的提升提高教学团队的能力。其次,在其专业素质上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增加教师职业教育素质培养的课程,推荐该教学团队教师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类师资培训班,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进行专业素质的

提升,从而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的建立提供优质的师资力量。

2.3 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定数量行业企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学校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一起完成学生的教学工作。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所组建起来的教学团队我们称之为“双师型”教学团队。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对理论课程能够较好地把握。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可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有创业和企业管理经历的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较好的人选。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自己的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可以引发学生们学习创新创业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视

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样可以做到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形成的基本规律去培养学生,有效地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

2.4 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体系

在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可以从其管理制度和监督管理两方面对其进行完善。首先,在其管理制度的建立上高职院校必须建立针对性的管理体制,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进行具体流程和工作目标的确定,使团队在建设过程中能够有制可循。其次,在其监督管理上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内现有教育评价系统中建立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建立的监督系统。从而针对团队内教师进行日常团队意识、教育水平、专业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型监督,从而加强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的管理能

力,发挥团队在教学中的作用。

2.5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应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制定相关意见和管理办法,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门教研室,负责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大力支持高职学生创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对有一定科技含量的项目获在大赛中获奖项目重点加以扶持。对大赛项目的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加强培训。把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折算成工作量等办法,遴选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一项实践型课程教育,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未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建设改进过程中可以从团队意识、团队专业和团

队管理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以团队基础能力的提高来改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建设能力。

参 考 文 献

论高职英语教学的创新教育 篇3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提倡创新教育的原因

创新教育是面对未来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不但是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人类全面发展的需要。创新教育注重的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这些能力和技能的形成,需要学生具有创新能力作支撑。由此可见,创新教育的观点与高职英语教学目标是一脉相承的。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创新教育。

高职英语教学应怎样创新

创新教育教学体系改变了我们过去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提出了培养新型的创造性人才的理念,其核心就是要培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高职英语教学理应遵循这一培养人才的原则,以创新的精神,突出高职院校的特点,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按照《基本要求》提出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在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方法、师资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实践。

教学目标创新。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与本科教育有着不同的培养规格。在教学目标上不能走本科压缩的道路。高职英语教学的内容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教学过程突出了语言的实际应用和加强语言技能的培养。根据这一要求,笔者认为,要深刻理解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应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理解“够用”的内涵。《基本要求》把培养学生“够用”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提示我们高职英语基础理论教学并不是越学越好、越学越全,而是要突破系统性、完整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做到恰到好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为其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本素养。但就目前的情况看,由于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总体偏差,大多数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都不好,教师在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很难完成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教师应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安排的框架内创造性地处理好基础与应用的关系,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够用”。

其次,把握好能力要求的“度”。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中心任务。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社会对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英语听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要求高职英语教师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因为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和教师的切身利益。但是,我们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也应该注意把握好《基本要求》提出的“培养实际应用能力”要求的“度”,对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既不能走应试教育的老路,又要从本科压缩型英语教学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只要教师在教学中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采取分层次的创新教学方法,合理组织教学,同时,根据不同专业对英语能力的要求,使英语教学有所侧重,就能把握好基础知识传授和学生掌握综合能力这个“度”。

高职英语教学有其独特的规律,但又必须是在与其他课程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前提下,来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据此,对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应进一步理解为:传授相应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具备继续学习的基础。同时,高职英语教师在实际英语教学的创新过程中,应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英语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侧重于有关专业技术的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某一职业岗位应用英语的能力。

教材的创新。选择什么样的教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决定了培养学生的方向,将直接影响教学大纲的实施及练习的设计和安排。就目前来说,高职英语教材不要求统一,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或编写。灵活选用教材,不搞一刀切,这在教材为教学服务上贯穿了创新的理念。但不管是选择还是自编教材,都应该强调实用性、趣味性,始终贯彻听说领先,培养能力的宗旨,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把英语学习当做技能训练,而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课文不宜长,但要有实用性并能引起讨论,便于学生就课文有关内容表达自己的意见;听力和口语应相互配合,创设情景,循序渐进,使学生在不断的听说过程中加强语感,可尝试将语法训练与口语训练结合在一起,使教材适应高职不同专业特点和要求,充分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为了选准和编写好教材,高职院校可采取“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开展调研和征求对教材的建议和意见。一方面可利用假期组织英语教师到教学实训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某一职业对英语的需求来确定培养方向;另一方面可邀请已在工作岗位上的学生回访母校,介绍在实践中应用英语的体会及提出改进高职英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查了解、分析对比、组合,形成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特色的创新性教材。

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我国的外语教学从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建立时起至今已有145年的历史,外语教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所应用的理论基础从语言内部规律的传统语言学,发展到新兴的交叉语言学,再发展到新兴语言学和语言习得与学习的成果,理论逐渐深刻,视野不断扩大,内容日益丰富,教学方法也体现其多样性,诸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任务型等教学方法。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现代的教学方法,它们在英语教学发展的不同时期都发挥了各自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不断扩大,外语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提高外语水平,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不仅体现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显而易见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英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势在必行。

首先是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是粉笔+黑板,千篇一律的“灌输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应根据《基本要求》提出的教学目的,采取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把创新课堂教学作为英语教学创新的突破口。

其次是教学手段的创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景),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的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它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单一化信息呈现的方式,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空间。

一是多媒体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单一化信息呈现的方式,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学模式开放化,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有利于个性化教学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是将互联网上适合高职英语专业的信息有机地整合,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语言应用能力。将多媒体引入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是对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创新。然而,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在传统的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的方法和手段也有其可行部分,新的方法和手段也难免存在不足。如传统的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老师可直接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情感交流,在交流中以语言面部表情去感染学生,这种师生间的交流对于语言的学习来说是必要和重要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应当继承的。相反,多媒体也有不足:一是一些软件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各个学校英语教师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各有不同,软件没有针对性,不利于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二是减少师生感情交流。三是如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软件的性能,某种程度上会削弱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诚然,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计算机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是英语教学的课堂并不属于多媒体,而是属于学生和英语教师。教师在实施多媒体网络教学中要克服重形式、轻内容的思想,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人机互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评估体系创新。建立新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评估体系就是要摆脱应试教育的考试。一是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估手段多样化;二是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期中、期末考试或考查与平时课内课外学习行为和能力相结合;三是听力、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四是让学生成为评估的主体,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

教师素质创新。创新高职英语教学,师资队伍是一个重要环节,要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高职英语教师队伍首先要创新。要形成“双师型”的英语教师队伍,英语教师除了专业理论合格外,还要熟练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既能动口,也能动手;既能善讲,也要会做。国外对外语教师的教育采取开放模式,重视知识扩展和能力,尤其是教育教学科研的培养,培养了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外语教师,值得我们借鉴。目前我国高职英语师资队伍比较薄弱,要提升教师的素质,首先高职院校要创造条件,吸引优秀的英语人才从事英语教学,抓好英语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英语骨干教师,选派骨干教师外出进修学习。特别是要重视对中青年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其次,高职英语教师必须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高尚的人格、良好的素养,能严格自律、为人师表,更新观念和知识结构,在教学上善于总结,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提升自身素养。

高职英语课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高职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对促进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大,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在高职英语教育中,既要勇于探索,大胆改革创新,又要传承传统教育的合理成分;既要总结教学经验,又要学习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既要立足本职,又要广泛涉猎语言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这样,我们在创新高职英语教学中才有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为探索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新路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①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0。

②俞克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教育与职业》,2004(17)。

③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④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研究》,1997(1)。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论高职人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4

近年来,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专业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技能传授、轻素质培养,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为了满足社会各个岗位对掌握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 部分学校过分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进而导致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能力的提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中, 大多都是有关本专业所必须学习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相关课程, 而有关人文方面的课程开设的比较少, 且大多都是选修课。由于学校和教师对于人文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引发学生对学习人文知识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然而,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中, 仅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们即便是掌握了高超的专业技能, 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个岗位所需要的机器, 而无法成为一个能够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 仅受过专业教育的人就好比是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 但无法成为一个能够和谐发展的人。因此, 高职院校一定要加强对学生价值的理解, 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辨别力,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了, 使学生既能熟练掌握专业技能, 又是一个道德高尚、态度端正的全面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积极创新教学理念, 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 积极挖掘和尝试在人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 高职院校人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方位的能力, 在对学生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加强人文教育。在人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理念, 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 还要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 为加强人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奠定基础。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创新教学理念

加强高职院校人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教师首先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在人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重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第一, 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在当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获取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而人文课程则恰侧重于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人文课程的过程中, 学生不但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而且还会形成更多科学、系统的认识论、方法论, 促进自身理解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各方面都提高。因此, 在人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积极完善对人文课程的片面认识, 既要看到人文课程给予学生的知识积累, 又要明白这些课程在培养学生认识世界、发现世界等方面能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师要积极转变过去仅以提高学习成绩为目的的教学理念, 通过在人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

第二,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传统的高职院校人文教学中, 通常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 而缺乏发自内心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长远角度而言这种教学模式是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的。加强人文教学的创新教育, 教师首先要充分的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在人文教学中, 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小组讨论、分队辩论、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式,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个性、增强自我意识;在课后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

2.2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是促进人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引导者, 其积累的知识是否渊博, 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是否得当, 直接关系到人文教学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旨在促进创新教育在人文教学中的广泛实施。

第一, 教师应该积累渊博的知识, 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在人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首先要求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 才能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游刃有余、触类旁通。如果教师仅仅专注于某个狭小的领域而对领域外的知识无所涉猎, 那么他很难在自己的学术领域中有所突破, 更谈不上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所创新。因此, 教师要实施创新教育, 首先就要注重自身对丰富知识的积累, 通过量变最后取得质的飞跃。

第二,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迅猛发展的科学文化加速了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 无论是教师要讲述的知识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应该不断创新紧跟时代步伐, 这就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积极寻找机会创造机会为自己充电。身为学生的授业解惑者, 如果教师经常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将直接影响到在学生中的形象。

第三, 营造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在人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积极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这些都是创新教育实施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 学生只有在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才能充分发展个性、激发创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因此, 要加强人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出发, 设计更多开放的教学方案,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产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进而在人文知识学习中激发和发挥学生更大的潜能。

第四, 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人文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且相互补充的, 在人文教学中要加强创新教育仅仅依靠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 而且也容易引发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倦怠感。这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和研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再结合学生的知识积累、认知水平的基础上, 合理选择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在不同课程教学中灵活使用不同方法, 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总而言之, 用于高职院校人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然而无论通过什么样的途径, 教师应该首先创新教学理念, 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通过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民主、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中, 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意识学生在创新教育下, 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锻炼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进而提高自我人文涵养, 成为既能掌握专业技能又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9.

高职教育的教学创新 篇5

全面素质教育的提法,已经为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由于政府、理论界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推动,正在影响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但是,对于它的深层次的内涵以及如何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在理论上仍需进一步探讨,在实践上仍需进行实验研究。

一、何谓素质教育

按心理学的解释,素质的原义是指“人的先天的生理解剖特点”,而且“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这种生理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物质条件,属于人的先天身心品质。这种先天的生理特点,还要通过后天社会实践来发展、成熟和补偿。没有后天的社会实践,再好的先天素质也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与发展水平。影响人们素质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遗传、体质、环境、教育以及个体的认识与社会实践等,其中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表现为很强的阶段性。有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能发展呈负加速度趋势,婴幼儿时期发展速度较快,大约在14岁左右发展速度减缓,青年时期发展趋于成熟。这虽然不是精确的生理学理论,而且因人而异,但这个结论提醒我们,应当抓住青少年这个关键时刻,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科学合理地促进他们的身心品质和智能发展。学校的任务,主要是让他们具有以后参与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促进他们身心品质的全面发展。

什么是素质教育?教育学上的素质概念,是心理学素质概念的引申,它强调的是后天素质的养成,是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的整合。它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训练而逐步内化的养成素质。因此,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应当是这样一种教育,它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智力与非智力、情感与意志等因素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个体身心品质内化,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这种基础是递进的,当个体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时,就同原有的基础整合而构成新的发展基础,这就形成了个体发展的良性循环。所以说,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的,其目标是通过教育和训练促进学生内在的身心品质发展。在素质教育中,“发展”和“内化”是人的素质形成和提高的两个不可分割的过程。

这种建立在心理科学基础上的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学的基石,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核心内容。只有从总体上把握素质教育的实质,才能科学准确地实施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

素质的内在性,要求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学生良好的内在身心品质的养成和发展上。这种内在身心品质的养成和发展,是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艰苦的思考实践实现的。现代教育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意在使学生在学习和对信息的摄取、加工、运用过程中,达到知识内化和情感意志品质的养成,形成内在的潜能。由于素质的内在性,使其难以从外在表象上进行直接检测,不能量化,只能根据个体长时间、多方面的行为表现实施间接判断。

?(二)素质教育注重基本品质的培养

按照教育学的解释,人的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质是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养成素质的融合,人的知识的积

[1] [2] [3] [4]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简历

★ 试论国家政策体系与经济发展目标的统一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 应届生简历:工程设备专业

★ 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申请报告

★ 港口装卸设备的安全运行与创新管理

★ 学习经济构建创新体系论文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讨论文

★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高职教育的教学创新 篇6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职教育;教师;创新能力;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51-0179-01

创新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就是树立以人为中心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主流教育观;在培养目标上,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授课内容,突出创新精神。培养教师的创新理念,要打破旧的教育观念。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培养既有现代知识,又有创新能力、品德高尚、体魄健美、身心发展良好的现代化的新人,既善于适应变化和创新的新人上。要实现职高中的创新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弃旧用新,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是指引入新概念、新东西和革新,既把国外的先进东西引进来与自己的创造发明都属于创新。创新教育就是为了使人能够创新而进行教育。凡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提高人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都可以称之为创新教育。教育创新具有教育改革的破旧立新的功能。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填鸭式的,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不给学生自己思考,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死记硬背,是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让学生跟着老师,往往是高分低能。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高职教育中往往也是注重理论,不注重实践操作,事实上高职教育没有必要讲授过深的理论知识,重点应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职业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所以如何将技术理论转变为联系社会实际、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应做到“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2提高师德,以德育人

所谓“名师出高徒”不仅是指教师的学业学术水平,更是指教师的道德品质。所谓“名师出高徒”不仅是指教师的学业学术水平,更是指教师的道德品质。教师的首要职责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有德之人、做有为之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懂得尊重、平等、信任学生,这才是真正的关爱学生。对于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关心喜爱每一个同学,尤其是后进生。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自己的创新能力,主要指堆学生的情商培养。常人说的好,如果一个人智商与情商都高是个双赢的人生、如果一个人情商高,智商一般,也是一个双赢的人生、如果一个人的智商很高,情商很低,那么将是一个糟糕的人生。可见情商培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先会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

教师应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鼓励者,热情的加油者,教师能以宽容的心态去等待每一个学生的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每一个学生的进步,用欣赏到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亮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次成功。要做到这样才有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上的学习。

3拓宽知识结构,提高课堂效果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全面发展。教师除了研究精、透教材以外,必须要博览群书教师专博广才,才能做到有实力、有能力、有活力,才能做到有魅力、有创新能力。除了有丰富的知识以外,要有教育学的心理学有关的知识,累计课堂教学经验,在课堂上根据条件的变化应有应变能力。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监控。教学监控能力是贯穿创新教学的整个过程,这表现为课前的备课要周密和完善,可叹的主旨与管理要活而不散,课堂教学有序和丰富有创新,教学语言与人体语言的严谨又幽默。如学生在课堂说话,教师的处理方法有多样。而采用用墨的语言加以提醒,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你会发现,学生会更加尊重和喜欢于老师交流了。作为老师还要学习和掌握现在的教学手段,作为教学工具、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进行创新教育。但那种只顾在讲堂上讲埋在黑板上写和投影仪上展现各种图片的教师是不会受到更多学生欢迎的,作为老师要在课堂上善于与学生交流。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意识

我们要改变老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激发式的教学方法。有人说:好老师是讲解、优秀老师做示范,而伟大的老师是激发,通过激发,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只有学好基础,才能够有创新意识。作为一个好的教师并不是要讲授多少东西给学生,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会自学,就会改变自我,终身受益。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必须采用现在的教授手段。比如说多媒体的应用,能够把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现给生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钻研意识,勇于提出自身观点

坚持对知识再次发现探索式学习观念,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新精神,它要求学生不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课本或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要不断地探索总结。古人云:“疑者觉悟,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职高学生中,在向创新学习转变过程中,最难是不能发现问题,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一些平常的事情,激发其对问题的敏感性,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

为学生的怀疑、提问、发言、创新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倡导学术面前无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样极大在冲击师道尊严的传统,开创教育民主化的新时代,我们不能搞一言堂,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6精炼理论内容,加强理论相结合实践

课程的设置上,应压缩理论课的课时,加大实践操作课程课时,比如应适当压缩语文、英语、数学等课的课时。在专业课的设置上,加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减少理论课程。对于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教学,课程上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让学生根据理论知识自己动手完成实现实践再回归理论的过程,使学生更扎实的掌握所学知识。

參考文献

[1]单连金.创新育人理念提高教育质量.卓越管理,2009,5.

高职艺术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7

关键词:创新教育,体育教学,教育评价

21世纪, 创新教育越来越为时代、社会、个人所急需。当代社会各个领域迅速发展, 竞争日益激烈, 对于人才的发展性, 全面性的要求更加苛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国际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也是创新人才的水平和质量的竞争。创新教育是造就高素质的创造人才的基本途径, 为此, 我们在高职教育的各个领域和方向中都应积极探索和推进创新教育。而体育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 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

1 创新教育与艺术体育教学目标

因为进行教学活动, 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目标, 为终身体育奠定知识技能基础, 完善人格与个性, 传授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我觉得这是教育目标的普遍性要求, 又是高职体育的实现目标不可缺少的, 尤其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有重要的作用。它可启发学生的认识结构, 传授知识技能, 为今后更好的创新发展提供知识技能。进行创新能力的开发, 培养体育的兴趣和习惯, 这和高职体育总目标有一些区别, 但我们不是通过两三节体育课去实现增强体质的目标, 或者说, 我们的艺术体育教学直接已经不是去增强体质, 而是在掌握知识技能、开发兴趣习惯、培养创新能力, 同时尽可能地同步发展学生的体质。所以增强体质已经是次要目标了。

为了在艺术体育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 首先要改变观念, 观念的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前提, 只有明确了新的教育观, 创新人才教育才有明确的思想保证。树立全新的创新教育观念, 要不批判民族传统文化传统教育中阻碍创新的思想观念, 如应试教育观、教学方式、教学方法, 将教育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项全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任务来评价。传统的教育注重传授已有的知识, 重点是继承, 强调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确度, 强调对已有知识的记忆, 掌握知识本身, 教学过程是积累的过程。总之, 传统的教育是单纯的继承性教育。创新教育的观点认为, 在育人观上, 由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 由升学教育转变到成才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 由单纯的智力教育到全面教育上来。在人才质量观上, 更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 注重独立思考、独立个性的培养, 在教学观上, 由以教师为主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教学过程的主动学习者。教学内容上由单纯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相结合。教学方法由注入式转变为启发式, 由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这种新的教育观点提倡教育的终身化, 打破了原有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教育可能扩展到所有社会单位中去, 并将延续到人的一生。过去的教育是在准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重视为工作所需要的体力、技能教育, 而现在, 工作流动性加大了, 教育不但要为某个职业做准备, 也要为人的一生工作和生活做准备, 艺术体育也同样, 应该是作为生活内容的体育, 这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就要培养创造性。体育运动本身是人类创造发展而来的, 而现在的教学把体育运动固定了, 僵化了, 而失去了其本质和真正的内涵。

2 创新教育与艺术体育教学方法、手段

明确了创新教育的教育观念, 在具体的高职艺术体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怎样来实现这种目标呢?体育运动本身就充满了创造性和可创造的因素, 创新教育在艺术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中的运用, 在艺术体育教学中, 最终目标不是传授知识, 增强体质, 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 唤醒人的生命力、价值观, 艺术体育教学中坚持有价值的教育方式和有效的学习原理, 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情感渐进的、活动的、反馈的过程。

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教育学生, 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 需要深入探讨艺术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并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和改进。艺术体育课上让学生随机编一套操, 或学生自己设计准备活动、整理活动等, 都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性。创造性总是和独立性、自觉性相联系的。课上总是教师的统一要求, 无自由、独立思维与活动的机会, 学生无从去表现、发挥创新能力。

2.1 体验学习法;在教师的帮助下, 让学生自主去做, 且让学生把当时的心情表达过来。

2.2 挫折法;在实践课中, 不断增加教材难度, 让学生学习在失败中寻求正确的解决办法和原理。

2.3 发现问题法;提倡学生积极思考, 寻找问题。

2.4 体验成功法;

学生通过动作的完成、目标的达到、形体的完善、外界的赞美等来体验成功的感受, 从而能够积极投入到以后的活动中去。

2.5 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要善于表达并能很好控制教学过程, 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运动, 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

3 创新教育与艺术体育教学评价

3.1 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目标为新的评价观。我们过去强调教师的主体、权威, 关注于技术细节的完善和评价标准的建立, 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3.2 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 应积极推进教学过程。

3.3 学生成为主体, 使评价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 自主锻炼、自创方法锻炼的能力提高。

3.4 评价的多元化, 作为学生发展目标的各项内容结构不同, 价值观不同, 角度不同, 对艺术体育教学过程或学生行为也会产生不同结论, 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内容都应在评价体系中充分肯定, 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另外在评价时要注意对不同年龄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应该有所不同。例如, 对高职低年级学生, 如果他们什么动作都没学, 你就让他们去创编什么操, 创造什么练习, 就脱离了实际。

4 创新教育对高职体育教师的要求

高职体育教师是能否在艺术体育教学中体现创新教育主要因素, 体育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在艺术体育课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 教师执行艺术体育竞赛规则本身是为了公平地、愉快地进行活动, 在具体的情况下, 应该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造。既为体育教育的目的服务, 又为学生愉快地进行艺术体育活动服务。国外的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中有许多改造后的有趣的新运动、新器材、充分体现了体育教师在体育方面的创造性和创造的巨大可能性。一个成功的体育教师应具备:

4.1 创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4.2 工作深入, 了解大学生具体情况。

4.3 能从较高层次, 较宽广的视野把握艺术体育教材, 了解教材体系及原理和发展趋势。

4.4 创造性的驾驭高职体育教学过程的能力, 对教学实践不断思考改进的能力, 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4.5 拥有创造性思维、掌握创造性方法。

4.6 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自的教育实践。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对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高职体育教学进行创新教育, 必然会有力地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化, 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高职教育的教学创新 篇8

一、创新高职院校教学方法的注意事项

(一) 以学生需求为导向

在高职院校创新教学管理的时候, 必须将高职院校的学生需求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原则。因为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比较落后, 无法与社会和时代发展趋势相适应, 更不能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在创新教学管理办法的过程中, 必须要对学生需求进行充分考虑, 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开展评价活动, 对教学管理的结果进行评估。

(二) 对素质教育改革的规范和需求进行满足

在我国教育行业发展过程中, 素质教育改革至关重要, 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在于提升教学质量, 全方位促进学生进步。所以, 在高职院校实施教学管理方法创新的过程中, 要满足素质教育改革的诸多要求, 实现改革目标。因此, 高职院校要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 评价学生要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相关标准。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 还要注重树立起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观念, 通过对教育教学措施以及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 努力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能力。

二、基于创新教育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措施

(一) 更新教学管理人员的理念

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过程中, 管理人员必须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理念和思想, 高职院校还要定时组织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外出学习, 对其他院校优秀的理念进行汲取, 学习其他院校优秀的教学管理办法, 使高职院校的决策更加科学, 使其能够更好地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服务, 从源头上将提升其教学管理水平。

(二) 注重教学管理方法的科学性

由于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仍然在很多方面存在问题,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使教学管理方法更加科学和完善, 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在实施教学决策的过程中, 要注意摒弃决策者一人决策的模式, 集中学校教学管理层共同商议教学管理情况, 并且采取投票表决的形式, 少数服从多数, 来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决策和计划进行表决。这样便可以增加教学管理决策的民主性, 使教学管理决策的内容具有科学性, 通过对教学管理方法进行集体决策, 最终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水平。

(三) 积极引进教学管理人才

想要对教学管理方法进行创新, 高职院校还要引进先进、优秀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 很多院校的管理层并不熟悉教学管理业务, 综合素质很低, 这样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活动埋下了隐患,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决策也缺乏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因此, 高职院校要及时聘用高质量的管理人员, 对教学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先进性、准确性进行保证, 从本质上促进高职院校发展。

(四) 全员参与到教学管理中去

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过程中, 要不断鼓励学生和教师参与到其中, 使学生和教师能有决策权力。此外管理层要听取和重视基层人员提出的建议, 这样可以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进行严格地监督, 转变高职院校管理方式, 将传统的个人决策摒弃, 形成多方参与决策, 保证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和正确。高职院校要积极鼓励学生和教师参与到教学管理之中去, 听取学生和教师的建议, 这并不是对高职院校管理层权利进行削减。

(五) 高职院校要实施学制改革

当前形势下很多高职院校在自身开展教学管理的时候, 其制定的教学管理计划内容过于统一。针对这一问题, 高职院校应该对自身的学制进行改革。在高职院校的学制中弹性学制是重要的一部分, 高职院校实施弹性学制, 使教学工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 实现个性化的教学, 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 高职院校必须把弹性学制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进行落实, 通过对其实施, 能够将学生学习动力提升, 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进而促进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 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六) 完善教学管理系统

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学管理系统至关重要, 通过教学管理系统, 能够完善教学管理工作。因此, 高职院校必须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系统, 对其进行查缺补漏。首先, 要通过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系统, 形成教学管理委员会和教学管理中心, 在进行决策的时候, 教学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能够将自身的见解及时发表, 可以为教学管理的决策者提供借鉴和参考。在意见不统一的时候, 管理委员会和管理者必须要再进行研究和调查, 通过多方考察, 得到重要的结果和数据, 最后再落实决策。其次, 要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执行的系统进行不断完善。在教学管理过程中, 教务处是职能部门, 更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学工作的实体, 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基层组织。所以, 高职院校要对教务处的职能进行细化, 不断提升其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科学性, 教务处要在接受教学管理决策以后, 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决策进行仔细研究。如果在研究的时候, 发现了不科学的决策, 必须要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对其进行更正, 从本质上提升高职院校执行决策的准确性。除此之外, 还要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反馈系统进行完善, 这样能够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效率提升。

(七) 改革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

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过程中, 还要对相关制度和规范进行完善和改革, 原因就在于, 制度和规定是一项重要的管理资源, 能够对人们的活动产生制约, 进而从本质上保证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过程中, 实施制度创新的目的就在于把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转变, 使其更加符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 满足学生需求, 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紧随时代脚步, 实现学生全方位发展。因此, 必须要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师工作积极性进行调动, 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 不断满足素质教育对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需求。在高职院校日常教学管理的时候, 管理人员应对教学管理制度之中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明确、剔除和改进, 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和不断修订, 对教学管理模式进行积极变革, 满足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及个性化需求。如我们上文提及的弹性学制, 弹性学制就是对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此外我们还可以将专业限制打破, 使学生能够自主选课和自主选择教学机制, 允许学生跨专业学习, 使其能够学习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可以培养出全方面发展的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高职院校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时候, 必须要对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和优势进行明确, 根据高职院校实际情况, 采取相应的管理举措, 创新管理模式, 提升管理水平和层次。旨在促进高职院校的良好发展, 使其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以及社会发展需求, 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摘要:新技术和新科学的不断发展以及重大创新项目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力量, 人们对科技和国家创新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同样如此, 高职院校已经成为从事科学研究的基地, 并且承担大量科研项目, 取得了进步性、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笔者就基于创新教育探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办法。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方法,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军, 叶波.学习独立工作和自主学习:德国职业教育学习考察行记[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 .

[2]张德新, 李军, 李爱萍.高职院校专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 .

高职教育的教学创新 篇9

一、课程整合

针对高职的特点,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最大限度整合教学资源。明确本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是能够进行常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内容处理上,以需要为准绳,够用为尺度,会用为目标,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为机械设计基础,其教学目的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为学生从事机械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维修和管理等职业岗位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机械设计基础是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学习的“先导”课程,内容涉及了机器组成的重要部分———常用机构及零部件,承担着对学生基本技能培训、机械传动装置设计与应用知识获取,以及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整个专业能力培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二、创新教学方法

1. 教学场所的拓展

采用不同层次的实验实训。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下满足学生的自学实验,如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实例展示实验;基础性实验,如带传动、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减速器拆装等实验;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的综合性、设计性实训,如创新机构的搭接。

教学场所及教学手段从课堂扩展到实验室和实训车间,充分利用模型、零件、机床及其他机械设备等进行现场直观教学、形象教学,甚至到建筑工地观察机器的运转。

2. 实例法学习

适用于零件的结构部分的学习,即“先实践,后理论”,学生在观察实物中发现问题,并试图用已掌握的知识分析和解释问题,然后带着疑问,怀着一种想解决问题的欲望在理论学习中认识解决问题。

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试分析类似零件的区别、特点及用途等,培养训练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3. 强化多媒体教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有很多动态的结构内容,使用多媒体则可使这些内容的展示变得简单、容易。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演示、运动模拟清楚地看到各种机器、机构的外观及整个运动过程,相当于把工程上常用的机构、零部件和设备的结构及运动搬到课堂,使学生更形象地了解机械的真实结构、运动关系、加工制造方法和工艺等内容。因此,在此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4. 感官体验法学习

充分利用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模型、实物教具及具有声控的教学陈列柜,使学生增强实感,降低学生对机构、零件的认识难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传动机构的学习中,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动手转动机构模型,感受力的传递,观察机构的运转,并分析讲解机构的组成及其运动原理,训练学生专业知识的口头表达能力。

实践证明,在机械设计基础的课堂教学中,打破课程间的界限,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易于接受和掌握,使理论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培养训练学生形成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岗位专项能力也是极为有利和有效的。

三、改革考核方式

按照“打破课程界限,重在能力培养”的思路,结合职业岗位所需机械工程设计专项能力要求来确定考核标准,采用了“变单一为多元”的方法:考核内容由单科(机械设计)扩展到多科(机械设计、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金属材料、计算机绘图等);考核方式由闭卷考试改为“闭卷考试+减速器设计+答辩”,成绩由单一的闭卷分改为由“试卷+图纸+设计计算说明书+答辩”综合评定。成绩评定由单科教师改为多科教师共同评定。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引导学生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而学习。反之,通过对生产实践中具体工程设计技术问题的解决,复习巩固了相关课程的知识,促进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教学实践说明:高职教育体系下的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启迪创造性思维,形成工程设计能力,有利于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并提高从业能力,更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丽云.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创新教育初探[J].科技教育, 2010 (26) .

浅论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10

人类社会迈入信息时代, 人的创造力的发展是素质教育追求的根本目标。开展创新教育,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面向21世纪数学教育的重大课题。目前我国考试制度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 数学课教师通常采用典型的“三步走”教学模式, 即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示范例题, 学生在课后巩固练习, 每学完一个章节进行一次考试来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在整个教学中, 教师是主角,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这就很容易培养出熟练操作型和单纯模仿型的人才。

据统计, 高职学生一般情况下最不擅长的有两门课, 一门是数学, 另一门是英语。相当一部分高职的数学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 课堂教学效果不但低效, 有时甚至是无效的。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高职学生大部分高考时的数学成绩较低, 他们对数学学习丧失了信心和兴趣;缺乏适合高职生使用的数学教材, 高职的数学教师有的选择中职教材, 有的选择成人专科教材, 内容不全、部分内容难度超大、知识点排序混乱等, 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吃力;从师资方面来看, 高职教师大多为本科院校在职教师、新转入高职院校的中学教师以及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本科生、研究生, 对高职生的特点了解得较少, 习惯于用给中学生上课的方法来教高职生。除了这些客观因素, 数学教学本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本文针对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对高职数学教学的创新教育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2 创新教育的内涵

何谓创新教育?有的学者从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知识教育、个性教育的关系角度探讨, 提出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 是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 创新教育并不简单地否定原有的知识教育, 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着眼于创新、力图改造知识的教育, 从内容到方法、从时机到效果;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目标, 它与个性教育既有共同之处, 也有本质区别, 不能把创新教育简单化地理解为创造个性的教育。也有学者依据创新原理提出创新教育的内涵: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关键是在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掘他们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因此, 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 作为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 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提出的创新教育, 就目前而言在理论上还不够完备, 在内涵的解释上不同的学者也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解释和定义, 但是创新教育的目标所指都是一致的, 就是培养跨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学校教育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一种社会化的产物,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而得以培养及强化的, 而这些意识、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 必须通过师生长时间的共同努力。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 在把握创新教育内涵的同时, 还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单纯训练学生发明创造的技巧的教育, 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改造教育过程和学生成长过程的教育;二是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培养少数尖子学生的英才教育, 而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三是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只重结果的创新特征的教育, 而是一种既重结果更重过程的创新特征的教育;四是创新教育不是一种以挖掘个体某项创新潜力为价值目标的教育, 而是一种要从个体的心智世界中源源不绝地去诱导出一种提供最佳创意的人格特征的教育。

3 高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高职数学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首要前提是教师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教师是什么?教师应该是什么?前者是从归纳总结的角度对不同地域、不同教龄、不同专业的各类教师实然形象的概括所提出的一个问题, 后者是从逻辑推理的角度对教师应然形象的推演所提出的一个问题。二者是紧密相连的, 互相影响的。只有前者, 没有后者, 教师究竟是什么还是不清楚;只有后者, 没有前者, “教师是什么”永远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推论。不管哪个问题, 都要涉及教师的发展和培养问题。教师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培养的关键问题就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模式。从总体上来说, 教师的成长总是受其生活的周围环境、社会文化、个体、遗传因素等的影响, 人与环境应该是和谐统一的。但现实中,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环境即生态环境并不是和谐的, 出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生态失衡现象。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总是从自身的角度解读“教师应该是什么”, 忽视“教师可能是什么”的问题;过多注重个体的经验, 忽视教师文化和教学共同体的作用;过多注重外塑性, 忽视自我意象的形成和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阻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深层羁绊。随着实践的深入以及阅历的加深, 我们对教师是什么, 教师应该是什么会给出逐渐完善的解释。与此同时我们的综合能力也将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从而具备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条件。

高职教育创新观认为: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因此, 高职数学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提倡问题解决, 注重数学应用, 培养数学意识, 激发创新思维, 而不是追求知识点的深度难度, 让学生能潜在地运用数学思维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让学生主动参与, 让学生在“做数学”和“用数学”过程中掌握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要培养对课堂、对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 尤其更要加强“听”的基础训练, 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 关注学生的数学实践, 及时捕捉信息, 做出恰当的反馈和回应。高职学生与普高或大学本科生有本质区别:首先, 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也就是我们即将要用的工具都没有掌握, 下面的内容如何进行疏通这是一个难点;其次, 高职学生在行为上也显示出一定的惰性, 该练习时不愿动笔, 更倾向于口头描述, 听老师讲。所以高职数学教师实施创新教育的首要着眼点是重视和加强课堂教学行动的诊断、导向、激励等功能, 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基础, 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

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激发学生的创新。在高职数学教学中, 有很多内容可以渗透这方面的教育, 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 可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是民族的创新能力, 而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的强弱关键是作为创新主体的青年人的创新能力的强弱,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使创新成为学生自觉的需要。高职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时刻关注社会问题, 要充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数学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要适时插入社会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 例如温室效应、银行利率调整、房价上涨与购房难度系数关系、能源的枯竭等, 同时指出这些问题不解决, 人类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更为严重的将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 而解决这些问题光靠现有的技术只能起到减缓的作用, 有些根本不能彻底解决,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创新, 要有新思路、新技术。从这些热点出发, 引导学生关注创新。在实施创新教育的同时, 实施者也就是我们的教师心中要有个“度”, 只有教师心中有“度”, 才能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合理的回应。这点说来简单, 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却并不容易把握。例如经常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情形:教师引导学生方式方法多样化后, 请几名学生说说是怎样算出得数的。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 思维能力各异, 所以算法各不相同。有的教师对学生的算法不置可否, 而是一味地追问“还有比他更好的算法吗”, 有的教师则对所有学生一律评价“好”。这两种现象反映教师评价标准模糊, 对如何进行算法优化心中无数, 一片茫然。这样的评价对学生的创新发展毫无裨益。因此, 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 明确目标, 找准创新路线, 心中才会有“度”, 才能对学生作出恰当的引导。

另外, 对于每一章节结束后的检测考试应做到形式多样, 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 让他们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表现出来。作为高职数学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教学测量与评价, 是检查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数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高职数学教学测量主要可通过测验或论文这两种方式来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质量和水平, 并以数量化的指标, 用分数作为学生成绩来定量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的过程。高职数学教学测量的方式主要包括:口头方式、书面方式和课外作业方式等, 书面方式是当前最主要最常用的测量方式, 例如书面作业以及书面测验 (含考试) 等。教师也可通过课后作业来测量, 个别情况也可让学生设计题目、写小论文或调查报告 (如计算较大建筑物之间的距离等) 。进行数学教学测量可以了解教和学的具体情况, 为今后的教学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 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起到刺激和促进的作用, 为选拔或淘汰学生提供依据。

4 结论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高职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优越性, 同时还要认识到当今高职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及其对开展数学创新教学的阻碍作用, 从而增强我们对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历史责任感。努力探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新路子、新方法, 从而能够发挥出它的重要功能。

参考文献

[1]王鉴.实践教学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2.

[2]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高职教育的教学创新 篇11

【关键词】创新教育 高职英语 实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再加上近几年来高职学校的扩招政策,我国目前的新生与原来的学生相比,能力有所下降,就英语方面来说,新生的英语基础很差,主要表现在英语成绩不高、口语与听力能力较差等。所以,高职英语教学任务很重。创新教育,不但能迅速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手段。

一、创新教育及其作用

创新教育是指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是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的一种有效的教育。创新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创新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新时代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创新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有以下主要作用:1.创新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墨守成规,能够培养学生用发散思维思考事物的能力,更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开发。2.创新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更利于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3.创新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学习。4.创新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放松的心态来进行英语的学习。

二、创新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1.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将创新教育引入到高职英语教学中。高职院校要时刻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将创新教育引入到高职英语教学中。还有,高职英语教学工作要考虑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合理地选择有针对性的英语课程进行相应的专业教育,使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应该以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充分发挥创新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起到的作用,为社会多培养应用型人才。

2.更新高职英语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方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创新教育,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高职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延伸性。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课堂可以在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地提出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培养学生思维的延伸性,让学生能够运用发散思维进行问题的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高职英语教学中注重教师的鼓励作用。在高职英语教学工作中,教师的鼓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进行高职英语的创新教育,就要充分发挥教师鼓励的作用。首先,教师要想办法排除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恐惧心理,回答问题的对与错、好与坏都没有什么,不要因为回答不上来或是错误就感到羞耻。其次,要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候提出创新答案,在不影响课堂纪律的情况下,教师应该认真、耐心地听完学生的观点,还要给这样的学生以鼓励、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使学生更善于思考和回答问题。

(3)高职英语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高职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和创意性。

(4)高职英语教学中要多开展课外活动。英语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书本知识,要树立联系实际生活的思想。此外,学生在课外生活和学习中体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当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师生外出交流活动、英语听力竞赛、英语辩论大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劲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

(5)高职英语教学中要多交流、多沟通。教师应该每隔一段时间多和学生交流交流,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着自己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们的交流和沟通充分了解前一段时间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长处,对于不足的地方要及时进行改进,寻找更适合的教学方法和创新方法。对于长处,教师要继续保持和创新。此外,教师还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这样往往效果会更好。

3.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高职英语教学体制的创新往往要依据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效果等方面,高职英语教师要结合这些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英语学习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学习英语。

总之,高职英语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过程,我们要进一步落实创新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全面快速地提高高职英语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培养更多的英语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志.创新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科教文汇,2011.

[2]李莉.创新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高职教育的教学创新 篇12

在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关于“绿色教育”的具体定义。将所有相关观点加以总结可知, 其主要遵循的教育观念就是“以学生为本”。“绿色教育”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 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忽略对学生的道德观和人生观的培养, 而是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注重教育的多样性, 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注重多元化发展, 不断促进学生个性以及特长的发展, 为其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绿色教育”, 可以使不同生长环境和不同阅历的学生都可以学到知识, 具备相应的能力, 从而实现和谐发展。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教育类别。现如今我国高职院校数目不断增加, 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也随之不断增加;但是我国高职教育仍然属于发展阶段, 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需要得到更好的创新。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国力也随之增强。这种良好的发展形势,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具有一定的影响。当代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不断冲击着高职院校, 一些学生中普遍存在集体观念差, 缺乏合作意识, 学生和学生之间关系冷漠、功利化, 学生的学习目标模糊, 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等一系列道德方面的问题。有些学生其行为已经和传统的道德观念相偏离, 但是一些高职院校还没有意识到这种问题的严重性, 依旧继承传统的教育模式, 对于出现的问题也没有采取方法加以解决。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绿色教育”进行转变的具体措施

1. 从实际出发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既要掌握专业技能, 又要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处事能力,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随大流开设课堂, 教师要对“绿色教育”的基本需求加以明确, 采用特殊的教学方式, 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引;学校还要制定相关的政策,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等, 以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所有相关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要以学生为中心, 解放学生思想, 使学生可以积极投身于教学活动当中, 从而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

3. 充分利用网络

高职院校要建立起校园网络, 使网络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 以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绿色教育”的方向进行转化。将网络技术教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起来, 使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接受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教师可以开展心理素质以及道德品质方面的调查, 对学生的心理动向就会有一个基本的掌握, 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对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供正确的指导, 所有的教学方针和内容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4. 转变教学模式

学生作为单独的个体, 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都是不同的, 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在课堂上充分引入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 以吸引学生;而针对思想活跃的学生, 要鼓励他们研究理论问题, 从而使思想政治教学可以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本文通过以上综合论述, 主要针对“绿色教育”这一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深入探索。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这种教育理念, 在“绿色教育”的有效指引下, 对具体的教育方式进行有效改革, 可以促进我国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更好地开展, 为我国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哲.职业教育新形势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要求及应对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5, (1) :92-96.

上一篇:平凡的鸡蛋花下一篇:高校设计素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