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层次教学法在高职篮球课程教育论文(精选12篇)
试论层次教学法在高职篮球课程教育论文 篇1
探析高职体育教学中篮球课程改革措施教育论文
摘 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一个发展的国家体育散发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本文针对篮球课程培养学生体育素质,对影响学生的篮球意识进行主要教学,实现素质教育深入到体育教学中。并且通过本文的阐述,为我国高职学校体育教学研究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教学课改;篮球;改革措施
篮球运动是伴随篮球技巧与规则产生的,它们之间相互存在相互依存。篮球运动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能够培养学生团结互助、道德文明、积极进取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训练学生的篮球基本规则与合作战术,并且进行长期的训练让学生把战术与专项技能同步结合。篮球的精髓是队员对篮球的意识,行动则属于灵魂影响着一场比赛的胜负。在高职体育篮球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篮球战术、团结精神意识、互相合作,有效的发挥篮球课程的能动力。
一、培养篮球战术意思的重要性
篮球战术的培养直接影响比赛的胜负,在比赛中要按照战术进行技术上的合理运用提高比赛的成功率,主要包括下面几个特点:1.对战术的准确性的判断。比赛的成败源于战术的准确断定,在比赛的时候要正确发挥篮球技术上的战术,要对比赛进行细致准确的判断。
2.对比赛的行动做出预见性的判断。在学生出去打比赛的时候由于双方激烈对抗,为了让学生在比赛中取得最佳的效果,教师要对比赛中的进攻防守之间的配合性进行训练,防止在比赛中出现漏人错位的现象,在平时训练的时候要培养学生对比赛出现的情况进行洞察,对学生即将出现的进攻防守情况做好对应的方法提高比赛的获胜率。
3.对篮球的灵活性进行锻炼。由于在比赛的时候战术上多样,篮球场上变换莫测,在平时课上训练的时候纠正学生自我意识的错误,学会场上战术变化莫测的适应,因此高校篮球队伍的培养必须针对灵活性与应变力进行训练。
4.篮球比赛学生之间的协同性的培养。篮球运动属于集体合作才能完成的一项运动,这就要求学生在认识上进行统一。
战术意识不能参差不齐要协调一致,一个篮球团队的培养不仅战术上进行培养,还要培养他们的协同一致的团队意识。
二、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中篮球战术培养的必要性在比赛中战术采用的正确与否决定了比赛的成败,在比赛中如何采用正确的.战术,则依赖于学生战术水平的好坏,因此在篮球锻炼中要长期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战术比篮球技术更重要,我们要培养高职学生的篮球战术意识进行全面系统的进行战术上的训练,大学生篮球运动训练内容需要日益完善,培养抽象思维的运用到篮球训练中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篮球战术意识的基础。
三、篮球的战术构成要素与大学生篮球战术培养之间的决定性因素1.篮球战术的要素主要是技术、形式、方法组成。开始主要是有组织的攻守运用战术形成一个系统的队形;在配合阶段主要是有组织的攻击对方阵势的缺口,进而投篮争夺场上的控球率展开对抗;最后阶段采用协同配合迅速进行下一回合的攻守阵势,继续不停的攻守对抗,这时候属于技术与战术的配合,队员之间掌握适应技术的运用能力,提高战术的运用从而刺激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必然促进战术的变化,两者之间需要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2.对大学生战术培养的影响因素。第一,智力因素的影响,篮球比赛需要具有高智商,高知识作为基础,这样有利于篮球文化与运动本质的不断发展,快速准确的理解老师的意图,现在的教学中学校比较重视运动员的文化知识的培养这样才能使队伍具有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最佳篮球队伍。在充分理解利用篮球规则,准确断定场上的战术,才能有效的避免比赛中的战术错误。第二,培养动作的熟练性。实践证明篮球运动员掌握的技术越多越高越熟练,篮球意识的活动力就越强全队的能力就越强。第三,培养技术战术水平。进行长期的技术训练与对抗训练,有利于篮球意识的提高使技术战术水平得到不断进步与提高。
四、高职学校学生篮球战术培养的有效途径高职学校的一个篮球团队要注重团队意识,在学生参加比赛的时候必须有效利用战术,这样才能发挥团队优势提高全队的水平。
1.现今体育向综合科学的不断发展,学科之间对体育的学习不断渗透,加快了体育专项训练的发展,文化素质的高低影响专项知识的理解,在训练中要重点培养队员的文化素质与理论知识水平,加强篮球理论学习与技术战术身体素质相互结合的培养训练模式。
2.战术的培养与作风的培养相互依存,要想加快战术的形成必须抓好大学生作风培养。篮球属于一项集体运动需要团队协同作战,提倡集体精神与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品质与作风是整个团队精神面貌与战斗力的提现,也是战术形成的关键。
3.战术的培养决定于大学生心理特征,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逐步完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断加强,处于增强思维能力的最好时候。这个时期技术与战术属于接触阶段,教师必须在这个阶段抓住时机通过系统的学习与训练教会学生多种战术举一反三,通过实践加以运用。在大学生的球感上进行无球时候场上的培养,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和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学会自我心态的调节从而发挥个人战术由于全队战术相互配合。
4.加强平时篮球教学中战术的渗透,教学中战术的培养是大学生战术意识养成的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比赛的时候战术的实践、技术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的。运动技巧是有意识的活动,熟练掌握运用技术达到自动的程度能够减轻体力与脑力的消耗。有下面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运用最基础的技术培养战术是通过运动员场上的表现看出来,在战术训练中要培养学生的系统的掌握技术与战术之间的配合,从而逐步提高战术。第二,通过教学训练培养快速反应力,由于篮球场上变化无常要求在场的队员必须具有观察与判断的能力做出快速的反应抓住最好的时机反败为胜。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各种信号采取对抗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场上的反应力。第三,通过训练加强学生的观察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形成正确的篮球意识,有些学生在临场的时候头脑不清使全队技术战术遭到限制。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观摩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态观察力,对两个动作进行组合连接培养学生用余光观察身边的情况。
综上所述,大学生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培养是长期复杂的训练,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的进行战术意识的培养。
由于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战术培养要技术与战术进行贯穿形式的训练才能在实践中提现其意义。训练中采取渗透的方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战术,平时加强学生心理与作风训练,使战术意识不断深入学生内心。
参考文献:
[1]武洛生.规则的修改对篮球运动发展影响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8(09):1282-1283.
[2]刘丽.关于对青少年运动员篮球意识培养的研究[J].魅力中国,(01).
[3]陈杰.高校篮球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战术意识培养的效率[J].
科技资讯,(22).
[4]康文峰.论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战术意识的培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2).
试论层次教学法在高职篮球课程教育论文 篇2
在篮球教学实践中, 分层教学法指的是, 篮球教师按照学生已有的篮球知识基础、篮球运动能力的层次等, 有目的的将学生按照篮球学习的需要进行分组, 篮球教师在不同小组之间, 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每个小组在教师的针对性指导和帮助的条件下, 实现篮球能力最大程度的提升和进步。篮球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实现因材施教, 避免一刀切的教学状况, 促进学生篮球运动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发展。
一、分层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意义
1、分层教学法有助于因材施教原则的执行
在篮球实践教学的过程中, 运用分层次教学符合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别差异。能够更为充分的尊重学生的篮球兴趣、现有篮球能力基础水平的差异, 分层教学模式是通过对学生的篮球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中产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分析, 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有差异的对待学生的篮球能力和水平, 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寻找与体育教学最佳的契合点, 从而以主动、和谐的方式让全体学生通过篮球学习实现身心素质的发展, 实现篮球教学目标。
2、有助于处理个体学习和集体教学的差异
分层教学法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篮球实践教学过程中, 教师采用分层教学法能够更好的处理学生个体学习和集体教学的矛盾, 分层教学法从学生的实际篮球能力出发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层次划分, 并且在面向多数的前提下同时考虑到少数, 同对处理好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篮球教学中使用分层次教学能够避免一刀切现象的发生, 更好的满足学生的篮球学习需求。
二、篮球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法的实施与评价策略
1、分层设置篮球实践教学的目标
在篮球实践教学实施的过程中, 篮球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教学目标的设置。在素质教育理念和体育健康课程实施标准的双重引领下, 对篮球教学内容的结构以及学生的篮球能力进行分析, 然后制定出科学的篮球实践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不能实行“一刀切”, 对于篮球基础和身体素质中下层次的学生一定要采用由浅入深、先慢后快、密台阶、低起点、循序渐进的方法, 而且要在篮球学习内容总目标基础上, 设定一系列有梯度是连贯分目标, 根据他们篮球学习的实际掌握程度的不同, 可以分步来实现篮球教学的要求。
2、做好学生篮球能力差异的调研
篮球教学在进行按类分组实验之前, 首先要对全班学生的篮球能力、学生的篮球兴趣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一般是通过体育课堂表现、信息反馈以及结合访谈等方法, 对学生的篮球水平差异做好调查和了解。然后将每个学生的数据资料都分别进行分类归档和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将学生划分成中下、中上两个层次的学习小组, 同时让大家对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做到心中有数。在篮球分层次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比较大, 教师必须发挥主导的作用, 通过了解他们的篮球能力、篮球知识基础及心理特征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教师的教学安排要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 对不同的对象加以区别, 并及时的进行灵活的调控, 从而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帮助, 并且都能在原有篮球基础上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3、提高分层教学的针对性
在篮球分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 学生层次的划分, 除了老师的指导外, 还要让学生对自己的水平进行自主分析, 自己选择层次, 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 并且还要注意保护差生的自尊, 同时防止优等生出现自大心理。层次划分后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明显进步后层次可以向上提升, 若出现后退的学生则先进行鼓励提醒, 实在跟不上就要降低层次。通过创设这些问题情境, 让学生独立地对还不了解的方法、定理、规律等进行不断探索和发现, 绝不是将教师现成的知识技能“填鸭式”地机械地传授给学生。问题情境的设定一定要能将学生追求成功的欲望激发出来, 而且引导他们独立、主动的进行思考。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篮球教学实践中分层教学的应用, 需要篮球教师认真的研究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篮球兴趣特点和教学规律, 在把握这些因素的基础上, 积极的创设有利于篮球分层教学实施的环境和氛围, 为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 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 提供保障和条件。
摘要:篮球教学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促进教育目标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实现篮球教学的目标, 需要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创新和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作为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实施教学的方法, 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研究篮球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法意义的基础上, 就分层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依据和实施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以期为篮球教学水平的提升, 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篮球教学,理论依据,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坚、谢树快:《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中国学校体育》, 2009 (07) 。
[2]林强波:《浅析分层教学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 《体育师友》, 2006 (04) 。
[3]吴华慧、崔海鹰:《关于高校篮球课实施分层教学的设想》,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5 (06) 。
[4]《“如何在体育实践课中实施分层教学”的讨论与争鸣》, 《中国学校体育》, 2009 (07) 。
试论层次教学法在高职篮球课程教育论文 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篮球教学 层次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院校篮球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一般都是采用大一期间进行一般体育项目的全面培养,在進入高年级后开始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各种专项运动的培养。篮球是众多课程中重要的专项运动之一。篮球运动目前在各个院校的开展情况良好,其良好的竞技性、观赏性以及技术性使得篮球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教师进行篮球课程的教学一般都是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以及以往的体育课程成绩,对学生进行篮球基本知识以及基本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进行篮球的普及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能够很好地发挥篮球增强体魄、培养合作精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影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效果。
2 层次教学法的基本内涵及在篮球教学中应用分析
2.1 层次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层次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目前的智能能力水平以及学生的潜力等进行严格的调研分析,将学生科学地进行群体的划分并实施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根据分组的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层次的教学,以期达到学生最好的发展以及能力的提升。目前较为成熟的层次教学法一般都是采用班内分层教学、分层走班模式、能力目标分层检测模式、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模式等,其中定向目标分层模式在职业教育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定向目标分层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于职业教育,其实现手段主要是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将来的发展定位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根据高职院校学生不同的专业以及专业就业岗位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定向目标分层的篮球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及推动作用。
2.2 层次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应用分析
根据对于目前高职院校篮球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层次教学法对于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篮球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层次教学实施必须能够依据学生的篮球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技术水平,将参与篮球运动的学生进行不同技术层次小组的划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能够针对各个不同层次小组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以此提升篮球课程的教学效果。
层次教学法适应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一个专业或者一个教学班级来说,学生对于篮球的掌握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于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能力、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基本的篮球知识以及理论的学习会导致部分学生(尤其是具有一定篮球基础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热情不高的现象。在基于层次教学的教学模式下,可以将学生根据其实际水平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篮球教学。对于初级水平的学习小组则主要是进行学习兴趣的引导;中级水平的学生则侧重于对于学生篮球技术的提升;对于高水平的学习小组则主要突出对于学生篮球综合能力尤其是实战水平的提升。这样的分层次教学有效使用了学生对于篮球掌握程度不一的现状,是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的重要保证。
层次教学法对于提升学生的篮球学习的兴趣以及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层次教学的模式下,学生在技术水平差异较小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其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不会受到抑制,为后续的篮球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不会产生过多的学习压力,在较为轻松的心态下进行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篮球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的体能、有效地缓解其他课程的学习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层次教学法在高职篮球教学中实施的方法与途径
3.1 对于篮球初级水平的学生进行层次教学
对于篮球水平较低的小组的学生进行篮球教学,教学的要以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为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篮球运动进行较为全面的认识,树立学生进行篮球课程学习的信心。在教学内容中则主要侧重对于学生基本的篮球知识的讲解以及基本动作的训练。本阶段要能够使得学生逐步了解到篮球运动的精神内涵,了解篮球的精神以及篮球给运动者带来的快乐。当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技术能力有较为明显的进步的时候,教师能够及时进行调整,避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水平划分结果。其意义在于推动学生从篮球专业运动的角度有所收获。
3.2 篮球中级水平的学生篮球层次教学的实施
对于中级水平的学生进行教学要能够突出对于学生实战水平的全面提升,为进入高水平的学习小组打下良好的基础。初步本阶段的学生对于篮球运动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对于提升自我目前的技术水平具有强烈的愿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组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意愿,针对不同的技术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以此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教师可以借助动态视频加强对学生新技术应用的指导,促进学生在篮球运动中的更为有效的团体配合等方面的现实能力,对于进步突出的学生,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情况将其调整至高级水平小组。
3.3 篮球高级水平的学生篮球层次教学的实施
处于本技术阶段的学生,则主要能够突出学生篮球专业理论的深刻认知以及全方位的技术水平。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适应学生希望通过实际的比赛学习相互战术经验的需求,从学生的特长出发,应用实际的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技术优势以及实施技术分享的平台。教师同时需要联系其他班级、院校的学生进行比赛,使得学生在实战中不断发现并改正自身的不足,明确自我篮球技术提升的方向,明确下一步需要改进的环节,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状态。
4 总结
篮球课程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篮球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对于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篮球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水平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采用层次教学的方案适应了学生的自身情况,对于提升学生进行篮球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改善目前篮球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靳厚忠,范宏伟,刘晚玲,闵捷,马越.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体育学刊,20l0(8).
[2] 佟小玲.多元教学模式在篮球普修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l0(3).
试论层次教学法在高职篮球课程教育论文 篇4
虽然关于激励的解释有很多种,但人们都基本认同这样的观点:激励是一种力量,它既是一种驱动力,也是一种诱发力川。教师是需要激励的,有效的激励方法会使教师发挥最佳的作用,因此,许多高职院校都在寻找激励教师的有效方法,实际上,激励方法是分层次的,对不同的激励对象实施不同的激励方法会起到更好的激励效果。本文着重阐述激励方法的三个层次:基本激励方法、特殊激励方法和无形激励方法,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激励对象的实际情况选用。
1基本激励方法
激励教师的一般方法使用程序简单,适用性较广,只要使用得当会取得相应的效果。说起激励,最基本的激励是以工资、岗位津贴和福利为核心的物质激励,或称经济激励〔2」。任何一个人要生存,要发展,必然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高职院校的教师也不例外。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中,对教师的激励经历了从重精神激励到重物质激励再到既重精神激励又重物质激励的过程。其实,精神激励不是万能的,物质激励也不是万能的,互相不可替代,只有互相补充才是上策。在正常情况下,适当的物质激励让教师感到生活有保障,社会地位高,自信心足,不仅能留住教师,还可以让教师腾出时间与精力,思考更重要的问题,令教师的工作效率更高。如何进行物质激励?至少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不违背其他管理原则的条件下,物质激励的数额应尽可能大,让人刻骨铭心,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第二,物质激励的数额要与高职院校的发展及高职院校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相匹配。第三,要信守诺言,不能失信,事前所承诺的物质奖励,事后一分一文不能少。第四,决不搞平均主义,物质激励要到位,就不能对所有教师不论贡献大小都实行同样的物质激励,吃“大锅饭”的方法是不合适的,否则会事与愿违。第五,进行物质激励,不论是在公办高职院校还是在民办高职院校,都要坚持一个原则,即明暗分开和公私分明的原则。物质激励,既可公开,也可暗中进行,但明暗必须分开,而且适宜才行,公私要分明,公家的钱不能当作私人的人情,否则,公私不明,后果不堪设想。第六,实行物质激励时,应尽可能让其带有精神激励的特点,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激励效果。
一个有事业心的教师并不是一心只想到有高薪,拿高额岗位津贴,有最好的福利待遇。不论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还是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皆表明,教师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需求之后,精神的需求是十分强烈的,因此,精神激励也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激励对于教师而言有着更重要的优点:第一,能在更高层次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一般地说,人对于物质的需求总是有限的,而对于精神的需求是无限的,只有在无限的精神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时,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乃至对高职院校的贡献才能达到更高的层次,甚至会超越激励主体的预定目标〔’」。第二,精神激励比物质激励的效果的作用持续时间更长,力量更大。第三,精神激励从一定角度讲更容易做到,它不需要什么条件,只要激励主体善于抓住激励的时机就行。第四,精神激励的功效可能会从一个点联成一条线、组成一个面,进而使整个高职院校形成一个和谐的、良好的氛围,创造一个团结向上的软环境。第五,精神激励的成本最低,目前,所有的高职院校都需要降低成本,因此,选择精神激励是能够提高高职院校经济效益的。第六,精神激励可以反复进行,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如何进行精神激励?一般地说,可以考虑以下方法:第一,与激励客体信息共享。这里讲的激励的客体都是高职教师,应该让他们知晓高职院校的现状,高职院校所处的环境,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任务,高职院校的目标和方针,高职院校遇到的各种情况等等,这是进行精神激励的基础。第二,赋予激励客体一定的权力,使得激励客体在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这样能够调节激励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削减上下关系的一些对抗因素,为精神激励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三,该表扬时表扬,该批评时批评,但是批评与表扬应该注意场合。表扬一般应在公开场合进行,不要吝音赞美之词。批评的负面作用非常大,应充分考虑是选择公开场合还是私下进行。但是,批评作为一个重要的激励手段,绝不能偏废。批评激励客体时要充分体现对其的关心程度,批评的语言要对症下药,而不是发泄心里的情绪,批评要及时、准确、就事论事,不论及其它,不上纲上线。批评之前,最好先对应肯定之处加以肯定,批评之后,要予以鼓励。第四,真诚地接受激励客体的.意见和建议不失为一种极佳的精神激励。激励客体愿意向你提意见和建议,说明你已经做得比较好了,如果你能十分高兴地接受他的意见或建议,那么,其作用就不仅仅是意见和建议本身,而且是你对激励客体的最好的精神激励,当然,对于意见或建议本身内容的分析应另当别论,你在接受激励客体意见时的表情和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你至少应当面带笑容地倾听对方的意见和建议。第五,精神激励常可以结合一些特殊激励的方法(下文详述),更重要的是可适当结合物质激励进行。
混合激励应该更有效,在一般激励中,由于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具有不可替代性,故常常把二者融合在一起使用,这样效果会更佳。比如,成就激励就是一种很好的混合激励,每一位教师都有对成就的强烈追求,否则就不是真正的教师,成就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再比如职务激励,职务的提升对教师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能使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实,任何激励都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以物质激励为主的激励我们称之为物质激励,以精神为主的激励我们称之为精神激励,二者比重接近的激励我们称之为混合激励。运用混合激励应当考虑以下几点:第一,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高度结合,二者都不偏废,当二者真正实现了有机结合,其激励功能将大大超过单纯的精神激励或单纯的物质激励。第二,在激励形式上尽量创新,而绝不是旧的物质激励形式与旧的精神激励形式的简单相加。第三,激励时应充分创设一种自然的环境,让激励的客体感觉舒服,而激励的作用也会随之加大。
2特殊激励方法
前文已述,任何激励无非是三种: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混合激励,而这里的特殊激励又属于哪一种?应该说,特殊激励法与前三种激励方法并无本质区别,但考虑问题的角度已经发生变化,前述的三种基本激励方法考虑一般,而特殊激励法考虑特殊。把特殊的方法独立出来有利于我们在实践中自觉、主动地运用。所谓特殊,就是激励主体要不断创造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激励形式,换句话说,就是激励要有艺术性,激励手段虽然可以重复,但在激励主体的激励体系中不能全是重复的东西。没有创新不会达到最佳激励效果。如何进行特殊激励?第一,激励主体一首先要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新素质和艺术素质的训练。激励主体是激励关系中非常关键的方面,如果没有特殊激励的思想准备、基本素质和技巧,一切都是空的。第二,注重创新方法。特殊的内涵就是个性化、不重复、不一般,其动力就是创新。创新有一个系统方法,应有意识地运用。第三,移植艺术作品的精华。没有个性也就没有艺术,没有艺术性的特殊激励意义是不大的。许多艺术品,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都可以影响激励方式的创新,关键在激励主体要善于把握。第四,抓住激励客体的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激励。比如,许多教师都有一些良好的业余爱好,如果从激励其业余爱好着手,会很容易被接受,故容易产生较好的效果。第五,采用多种多样的激励形式。比如制作一些小卡片,发一个短信,或写一张纸条,或发一个电子邮件来肯定教师的作用和成绩等等。还可以采用更加特殊的形式,比如让对高职院校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教师分享学校的荣誉,这表面看_仁去好像是物质激励,其实是一种特殊激励,它带来的效果是一般物质激励无法相比的。再一个就是利用“鳃鱼效应”进行激励,从高职院校外部适当引进杰出教师,以激励本校教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a
3无形激励方法
所谓无形激励是指最佳境界的激励,它包含了上述激励的所有方式,但不停留在一般水平上,而向最高境界靠近,激励效果最佳。前述所有激励形式再好都是有形的。所谓有形,就是被激励者感觉到或看得见主体在对其进行激励,比如发岗位津贴、大会表扬、制作小卡片、发电子邮件等。而无形激励的关键和实质是被激励者受到激励而感觉不到,故我们又称之为无形激励。无形激励是无形管理的内容之一,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人本管理的精神。一个教师如果在受到激励时知道有人故意用某种方式激励他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激励是完全不一样的,后者的效果远远大于前者〔’〕。实施无形激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地说,至少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激励主体应认真学习唯物辩证法,把握其精神实质,尽量用其指导、帮助分析实际问题。第二,着重考虑事物的两个方面,比如在选择一种激励方式时要充分考虑其负面作用有多大。第三,一定要设法让受激励者愉悦,只有心情愉悦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完全接受。第四,最大限度地尊重激励客体,只有这样,激励效果才能达到最佳。第五,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创造出适合本高职院校特点和教师特点的各种无形激励方式。无形激励方法之所以难以推广,是因为它对激励主体、激励客体和激励环境要求非常高,在高职院校试行是有条件的,我们应当尽可能去做。
试论层次教学法在高职篮球课程教育论文 篇5
摘要:随着篮球教学事业的发展,人们在不断探索更适合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合作学习理论是近年来最受欢迎也是综合效果比较明显的新型教学方式,它颠覆了传统的“以老师传授为重”的教学理念,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老师则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本文分为四部分,首先阐述合作学习理论的概念;其次分析了在高职篮球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合作学习理论在高职篮球教学中应用的益处;最后提出合作学习理论对老师教学方式的新要求。关键词:合作学习;高职;篮球教学
近年来,国家对国民身体素质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越发成为各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篮球是很多人都热爱的运动项目,组织好篮球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合作学习理论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理论,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它的合作理念与篮球的性质有很多契合的地方。
一、合作学习理念的介绍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被分为几个小组,在小组中一起学习探讨,每个人有明确的分工去共同完成小组的任务,评估方式为根据小组的成绩来给个人成绩的新型教学理论。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曾说过:“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的的方法。把学生分开的小组就相当于是一个社会基本组织单位,学生在这个组织里通过相互的交流和沟通来学习基本理论和更高层面的知识,同时完善了自己。”
合作学习理论能被广泛的应用并被不断的发展与它众多的理论支持是分不开的。例如:(1)社会互赖论。认为成员基于共同目标而互相依赖,使团体变为一个整体。而这种依赖又分为积极依赖、消极依赖以及缺乏依赖。(2)自控理论。威廉·格拉塞博士认为人本身的需要是驱动人发生某种行为的原始动力。学生有三种需要:对爱的需要;对力的需要;对自由、娱乐的需要。(3)发展理论。来源于维果茨基本的发展区理论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4)选择理论。换言之,是一种需要满足的理论。学校是满足学生三种需要的场所之一,所以,可以这样认为:不爱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因为智力问题,而是心理问题。(5)接触理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等等。
二、合作学习理论在高职篮球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首先,篮球是一项集体性的项目,所以对学习者的互相配合、协作有比较高的要求[1]。因此,这种要求和合作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相符合,为高职篮球运用于合作学习理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而且篮球运动的过程中,人类的交流频率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文化活动[1]。在参与篮球活动的过程中,队员与队员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这在篮球的比赛和运动时更加明显[1]。篮球不是靠一个人的优秀就可以完成的竞技性的项目,它需要队员的合作,比如每位队员都自己的位置,后卫、前锋、中锋等,这就要求他们负责好自己的部分与队友合作。其次,当前高职院校的篮球课程教学仍有多个地方亟待改进。教学方法单一不变,乏味无趣,容易造成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足,其主体地位无法凸显[1]。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实现高职篮球教育,合作学习的应用就显得尤为必要。
三、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高职篮球教学中的益处
(一)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合作学习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教学因素之间的互动视为学习的重要途径,强调通过互动交流来使课堂教学成为多种互动过程的统一体,合作学习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学生主体性得到了体现,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求知欲就会得到激发和释放,学生在这种强烈的求知欲的支配下就会乐于学习,并且在此基础上掌握学习的技巧,做到善于学习,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因此而建立起来[2]。
(二)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个人素质
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会进行很多的交流,这就要求学生要敞开心扉与人交流,对交流交际能力是一种锻炼和提升;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因为要共同完成一个大任务,所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小任务,而这些小任务又会影响大任务的完成,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且及时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以免耽误大家的进度,以此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在一个组里的队员,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会做到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对彼此信任、包容,尊重队友;对于团队里的“领头羊”来说,合作学习可以锻炼组织能力,协商能力,全面思考的能力;合作学习过程中,大家可以“取长补短”来完善自己。
(三)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励高职学生
由于高职的新生在入学之前,学习情况大多数处于中下游的水平,在高中的单一的评价体制下,经过多次的学习失败、不如意,很容易形成一种自我概念:“我就是不行,我就是没有能力,我的缺点就是xxx。”,进而产生挫败式的自我效能感[2]。而合作性学习的评级方式是依托小组成绩获得个人成绩,“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团队的成绩一定优于个人的成绩,当自己的成绩提高,被压抑很久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也会苏醒,这就很好地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四、合作学习理论对于教师提出新要求
合作学习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的创新型教学理论。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并且注意各个细节性的问题。调整好合作、单独、竞争三种状态的教学比例,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加强团队合作意识,以此同时也能够以提高个人素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基础状况进行分析,之后从教学进度、教学任务、学员之间的相互合作、监督管理等方面对篮球教学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为学生制定适合的合作学习方案[3]。这对教师的教学自主性和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语:
合作学习理论是一种对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引导与被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与被学习关系的促进。就学生而言,学习首先是一个吸收知识的过程,其次是一个与同伴进行结构搭建并应用的过程,只有自主的去学习,才能更好的认知、更快的解决问题。而合作学习理论的成果则与这些要求完美契合。
参考文献:
试论层次教学法在高职篮球课程教育论文 篇6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及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我国高职教育的层次结构十分必要.本文主要阐述我国当前高职教育层次的结构现状,试图提出对完善我国高职教育层次结构的`几点思考建议.
作 者:刘凡美 芮小兰 作者单位:刘凡美(复旦大学物理系,33)
芮小兰(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62)
试论层次教学法在高职篮球课程教育论文 篇7
1.1体育分层次教学概念分析
体育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主要就是指体育老师根据班级里的学生之间不同的个性差异以及其他现实中存在的区别性,然后在体育课上课中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切实的根据学生之间不同的体质和掌握运动技术的能力来进行分层教学,有针对性的对已经分好层次的学生进行与之对应的有计划的教学方向,教学方案,教学实质,教学条件以及教学评判的设计,进而能够科学有效合理的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公平平等的教学条件下进行体育学习,使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发展,激发了学生们对体育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强烈的兴趣,也使体育老师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能够看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潜在的能力,进而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挖掘,得到充分的发挥,发展了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发了学生对于体育知识渴望学习了解的强烈愿望以及思维的创新能力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觉到体育学习带给他们成功的快乐心情,进一步就提高了体育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而达成新时期下要求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要求的一种教学方式。分层次教学方法对学生在体育课中能够轻松快乐的学习以及快速的掌握运动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逐渐使学生自动的培养自身坚持体育运动的良好意识。
1.2体育分层次教学要求分析
在体育分层次的教学中,对体育老师有着严格的要求,首先要求体育老师在运用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了解每一个学生不同的个人差别,其次根据学生不同的差异区别实时的把握新颖的体育信息,及时的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的提升老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最后在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体育知识以及较高的业务水平,积极的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得到提高,使自身和学生在体育学习上一起共同进步提高。
2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分析
篮球科目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中一项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在对高校篮球教学现状的文献资料查阅得知,高校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主要是以学生学习篮球一些技术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体育老师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总是强调学生对于篮球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单调,高校生渐渐的就对篮球学习没有了积极性,也就造成了高校生不愿意上体育课,体育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根本就得不到有效的保证。虽然现在有些高校的篮球教学方法和内容较以往传统教学方式有所变化,在教学中加入了一些体育篮球游戏的运用,没有再进行单调式的篮球技术动作教学,但是从整个高校篮球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来看,篮球教学并没有一个长足的发展,还是处于“换汤不换药”的阶段,表面上有了形式上的变化,可实质却没有改变,只能取得一时的成功,而篮球背后更深远的篮球校园文化以及高校篮球运动开展等相关方面的教学还处在落后的阶段。因此,高校的篮球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体育老师要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及时的更新教学观念,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改变教学内容,使篮球教学适应于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需求。
3分层次教学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必须性
高校生由于自身的客观条件限制以及对篮球知识的匮乏,就确定了体育老师在篮球教学中应该运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如果体育老师还是一味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行“填灌式”的统一教学,这样只能实现个别热爱篮球运动学生的需求,而其他大部分的高校生则不能顺利的进行篮球学习。所以,为了使高校生都能够全面的进行篮球运动的学习以及达到体育老师期望的篮球教学质量和效果,体育老师就应该认真深入的了解每一个高校生的身体素质和篮球学习以及掌握能力,再根据学生差别设计与之相对应的进程式的教学以及学习方案,使不同层次的高校生都能否满足篮球学习需求,让高校生在不同的学习计划中取得篮球学习的进步。分层次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高校习以及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因人而异的分阶段的逐渐掌握篮球运动知识以及技术动作,篮球技术动作练习的难度由高难度逐渐转变为容易,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和巩固高校生的篮球技能。分层次教学方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基本目标就是要使高校生学习以及掌握最基本的篮球知识和技术动作。这一教学基本目标的确立,就是体育老师在篮球教学中,会根据高校生篮球掌握能力情况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规划不同的教学方向,向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有效的指引,再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分层次教学的运用不仅可以使高校生在篮球运动学习中得到最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效果,还能够使体育老师的篮球教学目标得到全面的提升。
4结语
分层次教学的特点就是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分组教学,在篮球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經不适用于新时期下的篮球教学,分层次教学方法运用在高校篮球教学中最终目的就是把学生放在属于自身的学习环境中,进而去勉励学生,使各个层次的高校生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都可以感受到完成学习任务的成功心情,更加有兴趣的进行篮球运动的学习。分层次教学方法适用于高校的篮球教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旭明. 分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学科教育.2002(2)
[2] 路明等.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3)
[3]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 宋秋前.关于分层递进教学的教学论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00(3)
试论层次教学法在高职篮球课程教育论文 篇8
隐性课程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素质教育问题,对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构成要素、隐性课程在高职院素质教育中的功能、隐性课程在高职院素质教育中的`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作 者:李刚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刊 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英文刊名: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年,卷(期):“”(7)分类号:G71关键词:隐性课程 素质教育 社团活动 高职学生
试论层次教学法在高职篮球课程教育论文 篇9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改革 成人高等职业教育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社会地方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目前成人高等职业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及相关人才培养的需要,所以成人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0序言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培养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当今社会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技能,但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计算机教育,尤其是成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安排及规划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造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与社会需求产生了脱节。因此,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定位在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基础技能型课程的基础上,要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主导,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操作经验,提高其综合计算机应用能力。
1教学目标的定位
将培养“实际的应用能力”为教学的基本目标。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是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具有实际的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其教学的目标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能力就应该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目标定位作为基本目标。
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熟练掌握多种常用操作系统的安装、操作能力;(2)熟练掌握文字处理及表格处理、图形图象处理软件操作能力;(3)熟练掌握软、硬件常见故障的检测、维护和处理能力;(4)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5)熟练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知识运用能力:(1)能将应用软件操作知识运用到各类企业日常办公中去;(2)能将硬件维护和检测能力运用到各类计算机相关公司中去;(3)能将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知识运用到网络公司中去;(4)能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知识运用到电视广播行业中去。
2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发展趋势,教学内容要能够适应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力发展的需求。一般来说,要能够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使得学生掌握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的操作能力,这样学生在将来的就业中就能使用计算机这一最重要的工具。突出的能力主要是办公自动化软件使用能力、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设备使用等方面的能力。其次要能够使得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选用、驱动程序、硬件安装调试以及相关应用软件的安装等方面的能力。在计算机的应用中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不断学习最新的文字、图像、多媒体等多种实用软件的良好掌握。同时要培养学生对于新的技术、新的软件的学习能力。
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课程中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整合。考虑到高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实际情况,有必要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要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以及知识本位的思想,突出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塑造。对于教学内容的整合不能采用将课程的内容机械拼接的方法,要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基本理念,结合高等职业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以及实际的岗位需求来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要积极调研社会对计算机应用的.能力需求,形成典型的工作岗位,根据不同的典型工作岗位进行工作能力的分析,最后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整合。在课程整合中突出职业能力的养成以及职业品质的塑造。
3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要采用以学生为学习中心,教师为教学过程主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相长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首先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多媒体的教学媒介,增强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以及直接感知能力。在教学中,尽量采用案例式教学,这样可以使得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以及积极性。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当的个别辅导。要鼓励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与教师多进行互动,在课堂上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思维对撞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能力的掌握。同时班级同学可以组成学习小组或者基于工程背景的项目小组,共同完成教学中的案例任务。这样的过程对于学生形成实际的职业能力以及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具有良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邮件、BBS、QQ等即时通讯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不断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延伸拓展专业技能。
4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
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者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决定了教学评价的方式不能采用基于学科体系的教学评价方式。尤其是对于计算机这样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评价中,要采用动态的、过程性的评价方案。教师要将平时每一个教学案例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记录。同时学生的兴趣、自信心以及合作精神以及职业素养都是教学评价的内容。采用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同组同学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这样的评价也更具有全面性以及科学性,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果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5综述
高等职业院校的成人教育为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计算机人才在社会上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计算机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及社会变化的需求,不断进行教学各个方面的改革,全面提升教学的效果以达到良好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董喜雨,邢世霞.浅谈成人教育计算机技能教学模式.成人教育,.9.
[2]朱淑鑫,夏欣.成人教育中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考试周刊,.
[3]王国栋.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成人教育关系重构.继续教育研究,.
[4]郑大顺.成人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策略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试论层次教学法在高职篮球课程教育论文 篇10
AO .8.20管理信息喜用是计算机信息管理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文基于目前高职类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现状,探讨如何进行高职类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协作能力和应用水平。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求效率的社会。现代教育也同样要求讲求效率,提高效率,要求用较少的时间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知识量剧增这一客观要求。而要实现这一目的,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个重要方面。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强化教学效果。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就要突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和学生都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而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涉及多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综合性专业应用课程,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一)角色投入,营造氛围
任何一项活动,只有当参与者投入到角色中,才能激发其能动性。同理,任何一门学科也是如此。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角色投入,为学生营造一种真实场景氛围。
在课程的开始,任课教师采用菲利普斯 66 法让学生自由组合成每 6 人一组的项目开发小组,学生可自由选择在项目开发小组中的角色,并给学生一个经典案例用于教学。
每节课学生为自己拟定当堂课的目标,通过目标案例激发学生对整堂课的兴趣。只有明确了自己要干什么,需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学生在整节课中的主观能动性才会得以充分的发挥。
在每节课末,任课教师让学生自我评测,把结果和课程开始拟定的目标进行对比,看自己是否到达了要求。通过目标的拟定和评测,同学间对比学习任务的完成度,学生在学习时会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意识,营造出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二)方式灵活,强化效果
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多种形声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这些都会导致感知、理解和记忆效率的提高。特别是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向学生提供生动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看到所学事物的形象,听到所学事物的音响,接触到所学事物的实体,极大地增强了直观感。充分运用各类教学手段,能使学生在近似实践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做到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这是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必由途径。作为我国“技能锻造基地”、“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的高职院校,应根据高职院校的需要与可能,按需优选,不要脱离高职院校和学生的实际条件,盲目追求“高、大、精、尖”,不要摆花架子。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占有很大比重,注重培养第一线实际需要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因此,高职类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应尽量与第一线正在使用或近期将要使用的技术相匹配,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高职教育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要比较多地使用形象化教学手段和电化教学手段。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具有较强的应用技术特点,更适宜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和开放式教学,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以及独特的个性化设计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强、更具竞争力。当然,电化教学手段只是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手段的一种,电化教学手段的配置要与其他各种教学手段的配置综合权衡,取长补短,达到选择与组合的最优化。
形象直观教学具有现实性和时间、空间的任意性。因此采用形象直观教学,可以弥补语言教学难以描述的内容,开阔思路,提高学习效果。
电化教学具有教材的形声化、表现手法的多样化、运用的灵活性等特点,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等方面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不要拘泥于“黑板教学”,要多采用“现场教学”、“实物教学”、“实训教学”等多种形式,尤其是对于管理信息系统这一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定要到实践中去“传、帮、带”,而不能坐在教室里进行“抽象思维想象”。要开辟多种教学途径,可以走出校门,走向生产实践,采取观摩学习、实训实习等多种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这样,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有效资源教学,另一方面使学校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密切联系,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切切实实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采用象限型教学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因此,抓好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技能培养,就更加重要了。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首先要面临和解决好让学生学习哪些内容,怎么去学习这些内容,怎么运用已学习的基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因此,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中采用象限型教学法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象限型教学法是由目标→知识→讨论→演示→练习→反馈→总结这 7 个部分及各部分所在象限中占的百分比权值组成。充分采用机房授课边讲边练的互动式教学,同时采用为象限型教学法编制的经典案例(在课程的开始已由任课教师向各项目小组给出),通过课程开始时任课教师给的经典案例的实例演示来带出知识点的讲解,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归纳出演示的案例核心,通过练习后的反馈掌握学生对案例认知的深浅,由此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渗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即将教学内容囊括在一个典型的案例中,教师基于工作过程分解知识的原则进行案例子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案例子任务,进而完成案例。打破传统的章节划分,教师尽可能简约地围绕核心任务进行教材组织、课堂授意和模拟实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对案例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具备哪些能力,需要注意和解决哪些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过程中完成任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学习和知识的巩固,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三、加强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作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处于突出地位。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第一线技能型人才,其综合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实现上,而要达到这一要求,一般都是通过学习后期的综合练习、综合实训、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来实现。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灵活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教会学生分析、设计几个简单的实例,而是应该不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终,为了增强学生独立开发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帮助学生复习和提高所学知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要求学生模拟实际开发每人一题进行课程设计,强化答辩环节,改变评分方法。课程设计相当于一个小型毕业设计,要下任务书,课程设计报告按照规范的论文格式书写,在课程设计报告中要写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结论、亮点或创新之处、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参考文献等内容,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课程设计内容进行答辩。
为了能够让每个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课程设计采取每人一题,参加课程设计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尽量将课程设计内容关联小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
对于课程设计评分考核的办法是,每个学生要就自己的课程设计内容进行结题答辩,指导教师提出相关的 3-5 个问题,这部分占总成绩的60%,课程设计报告占总成绩 20%,小组团队成绩占20%。
小组团队成绩是学生所在小组所有人个人答辩总成绩的平均值,这样设定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能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避免了以前课程设计中每个学生只了解自己课程设计涉及到的知识的局限性,起到了联帮带的作用。为了使小组团队整体分数提高,每个小组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答辩,相互提问,相互找差距,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其中,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
通过结题答辩,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从中查找出不足,增强学习的能动性,还能帮助学生积累项目开发、团队协作的经验,增加对学习和就业的信心。
四、结束语
试论层次教学法在高职篮球课程教育论文 篇11
考情:单选(概念反选、区分)、多选(内容、构成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是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三者的关系:
(1)依据:课程计划是学科课程目标的依据;学科课程目标是教材的依据。(2)具体化:教材是学科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学科课程目标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一)课程计划(教学计划)1.课程计划的含义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在这里要与义务教育的特点进行区分。义务教育的特点是:强制性、普及型、免费性。)2.课程计划的构成
(1)教学科目的设置(首要问题)开设哪些学科是课程计划的中心。(2)学科顺序(3)课时分配
(4)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比如校历)3.课程计划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
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教育的统一要求,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和其他活动的依据。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开足计划中要求设置的学科,保证各门学科的教学时数;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各项活动,使学校保持稳定的教学秩序,使学生在德、智、体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的概念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的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体现了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强调学科)网址:http://tj.zgjsks.com/
天津中公教师考试网:tjjsks 2.课程标准的内容(1)前言。(2)课程目标。(3)内容标准。(4)实施建议。(5)附录。
3.课程标准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
第一,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是国家对学校教学实行领导的一种重要工具。
第二,学科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第三,学校和教师应全面彻底领会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和精神实质,按照学科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
第四,学科课程标准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三)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教科书的编辑要妥善处理思想性与科学性、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的广度和深度、基础知识与当代科学新成就的关系,尤其要组织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参加教科书的编写工作。
1.教材编排的两种模式
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组织结构一般采用螺旋式上升与直线式编写两种基本方式。(1)直线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指把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或其中一个课题的内容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来展开呈现在教科书中,使各种知识在内容上均不重复的编排形式。
(2)螺旋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把同一课题内容按深度、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使得每一次重复都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进一步加深拓广,逐级深化。(我们的课程大多数属于螺旋式)2.教材设计的一般原则
(1)方向性原则;(2)完整性原则;(3)适切性原则 3.教科书的作用
网址:http://tj.zgjsks.com/
天津中公教师考试网:tjjsks 第一,教科书是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第二,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第三,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第四,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做出统筹安排。
习题练习:
1.教学大纲是根据是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等。
A.教学目的 B.教材体系 C.教材范围 D.教学进度 答案:ABCD。
中公讲师解析:课程标准又叫教学大纲,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的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以上四个选项都包括,故全选。
【知 识 点】教育学-课程-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2.国家对于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做出规定的指导性的文件称为()。A.教学计划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程标准 答案:D。
中公讲师解析: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体现了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题中强调了某一学科,故选D。
【知 识 点】教育学-课程-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3.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指的是()。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内容 D.教学大纲 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的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故选B。
网址:http://tj.zgjsks.com/
天津中公教师考试网:tjjsks 【知 识 点】教育学-课程-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以上介绍了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小学体育课程分层次教学探讨论文 篇12
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根据多维健康观和体育的学科特点,借鉴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经验,为各地区和学校制订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在目标多元的基础上还要有所侧重,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结合实际将课程目标具体化,提高目标的可操作性,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目标是水平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组成的完整体系,应在此基础上制订各层次的具体学习目标。
3.2根据学生的兴趣适当调整课堂内容
教师应根据大纲和教材,制订基础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应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全面综合考虑学生差异,合理制订出各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同时教学内容应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做出适当的调整,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更大的进步与提升。各层次的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每学期不同的教学需求和每届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做出适当改变和调整。
3.3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确立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各地区和学校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应从师资队伍、场地与器材、学生体育基础等方面的实际出发,选编适宜的教学内容。农村学校体育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应特别注意开发与利用各种实用的课程资源,确保课程的正常实施。
3.4采用多样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方法
运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学习评价既要注意评价的科学、公正、准确,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又要注意评价的简便、实用和可操作性,制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标准。通过学习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注意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让学生最大程度提高学习兴趣,不断尝试不断进取。在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后,朝着高层次的目标继续迈进,充分挖掘出潜能。
3.5尽量多开展课外活动和竞技性体育比赛
在体育课之余要尽可能多开展一些课外体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和健康实践活动,不断巩固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人际交往。让学生把体育真正当成一种兴趣和爱好,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一些中小型运动会或者趣味运动会等,通过这种形式在学生间展开竞争,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进取心,培养学生的体育竞争意识。在体验体育带来的成功与喜悦的同时,应锻炼抗挫折能力,让学生真正享受体育带给身心的愉悦、乐趣和进步。
3.6重视学生心理引导和教育
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小学阶段,更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和教育。素质教育不仅注重能力培养、身体健康、个性发展,还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更应尊重学生主体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加强赏识教育,多表扬和鼓励学生的进步,完善评价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快乐学习。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与公平竞争的意识。让学生不畏困难,坦然面对挫折,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交往。
作者:冯磊 单位:河北省沧州市解放路小学
参考文献:
[1]王素清.改进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6):14.
[2]张丽丽.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浅谈小学体育学科如何开展分层教学[J].考试与评价,(3).
[3]王美洲.小学体育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和运用[J].新课程学习.下旬,(4).
[4]胡玉兰.“分层次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5):87.
[5]杜建新.小学体育教学怎样实现分层教学[J].学生之友:下,(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