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的分层次教学

2024-06-21

高职英语的分层次教学(精选6篇)

高职英语的分层次教学 篇1

当今社会,人才是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这些人才如何培养?我国的职业教育回答了这个问题。我国高职教育的定位是服务于社会,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同时个体差异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别,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自我约束力较差、纪律散漫等。所以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良好的学风,笔者认为应该大力提倡分层次教学。

1 分层次教学的概念

所谓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2 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学生具有不同的智力、能力优势,必须进行分层次教学。由于基因、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不同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发展状况是不同的。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研究,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有七种类型组合,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内省智能。15年后,他又补充了第八种: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有差异,但这种差异不是衡量学生智力优劣的依据,智力分成智力性和非智力性的,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智力组合,因而具有不同的优势领域,有必要区别对待。

其次,这些高职的毕业生去向有两种:一是就业;二是升学。就业和升学的不同发展方向对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实行分层次教学,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发展方向选择层次。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而且为教师施展才华,进行教学改革创造了良好环境。

第三,实现分层次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地自我实现的需要。总所周知,马斯洛的需求等级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类,该五类需求的重要性依次递增。(1)生理需求。即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需求,如对食物、水、衣服、住所、睡眠等的需求;(2)安全需求;(3)被接纳被融入的需求;(4)被尊重的需求;(5)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自我实现是最高级别的需求。高职学生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的情况下,理应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实行分层次教学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地进行人生规划,有利于完成自我实现。

综上所述,积极推进分层次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就业,完成自我实现是非常必要的。

3 分层次教学的方法

3.1 教学目的分层

分层次教学中,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同一阶段应有不同的目标要求,既有高层次目标,也有低层次目标。对教学目的进行合理分层,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工作,也有利于分层次教学工作长久地贯彻、执行下去。

3.2 教学内容分层

优等生要能够领会该门课程授课计划规定的所有授课内容,并能融会贯通、做到举一反三,平时积极主动的学习相关课外知识。

中等生要能够领会该门课程授课计划规定的大部分内容,并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具有一定的课外学习主动性。

困难生要能够领会该门课程授课计划规定的基本内容,记忆并能复述所学观点。

3.3 教学过程分层

在实施分层次教学方法中,要逐步提高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教学过程是整个分层次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如果组织、设计得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优等生的学习主动性高,学习功底扎实,热衷于学习并接受新知识,课堂上跟教师的互动好。教师应加大力度培养,并让他们这种学习能力保持下去。对于优等生尤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鼓励他们突破传统。

中等生具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但能力有所欠缺,学习方法欠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训练他们的学习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这些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增强学习主动性。

困难生没有学习主动性,学习能力差,尤其是缺少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放在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上,教学内容要简单,教学中可适当多重复,保持更大的耐心,不能急于求成,使学生逐步掌握所学知识,让他们从自己的进步中逐渐树立起学习的自信,进一步培养学习主动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普通的教学方法外,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可采用自助式教学法和技能岗位教学法等。

3.4 教学考核分层

教学考核是考察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手段和方法之一。教学考核规划的好,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授课热情。

在教学考核上,可以针对三类学生设计不同试卷。优等生的题目难度最大,综合程度高,具有挑战性,中等生试卷难度中等,有灵活应用的题目,但综合程度不高,困难生试卷难度最低,主要以基本题为主,也包含少量的应用题目。这样在考试的过程中既不会出现有的人大量题目不会做,而同时有些人因为题目过于简单而早早交卷的现象。

除了期末考核外,分层次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平时的课外作业考核。因为课外作业有时候更能反应出学生长期的学习态度。优等生的作业难度要高,他们通常需要查找课外资料才能以较高的质量完成作业,获取高分。中等生的作业难度中等,要能够灵活运用上课所学知识才能以较高的质量完成作业。困难生的作业难度最低,只要上课听懂了就能正确做出大部分作业,对于困难生关键还是要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4 分层次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明确分层次教学的意义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实施分层次教学,不能为了追求“分层次”这三个字而分层次;不能“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分层次”的旗子,而实际情况照旧;不能只追求表面的分层而没有深入落实下去;不能不综合考虑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盲目分层,做出违背规律的事情来。

4.2 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

学校应大力鼓励、支持教师推行分层次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条件的可以优化条件,没有条件的要创造条件,给教师足够的空间和权限,允许教师搞试点,试点成功后再推广。对没有成功的不追究责任,对成功推广的采取奖励措施,比如升职、加薪、提供进修机会等。对于学生也应实行相应的激励办法,比如积极参与教师改革的给予奖励,因教师分层次教学方法失败而影响该课程成绩的,不影响学生评优结果等。

5 结语

总之,分层次教学是具有良好教学效果并值得我们继续探讨下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校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方法,树立了学习自信心。老师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教学热情和动力,努力钻研业务能力,视每个学生为其杰出的作品。尤其是在高职院校,学生水平层次不齐更应大力开展并推广。相信在采用了分层次教学方法后,高职院校必将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要,显示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蒋学杰,孙睿,刘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探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2]马海南.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3]吴素敏,安涛.浅析分层次教学[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

[4]李保龙.职业院校分层次教学浅析[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6).

[5]范锡霞.试论高职院校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J].职业教育研究,2005(8).

[6]徐维琳.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12).

[7]邓志革.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3).

高职英语的分层次教学 篇2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领域一直处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你争我夺的“混战”局面。尽管素质教育的主张已提倡多年但应试教育之风却依然盛行不止,因此迄今为止应试教育仍然占据着极大的优势,素质教育步履维艰,使得我国的教育改革进展缓慢,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究其原因就在于未能准确把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平衡点,故在实践中极易产生偏差,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近几年我国许多素质教育改革失败的事例皆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既要短期应试出成绩又要长期打好各方面的素质没有非常恰当的方法是不行的。

然而怎样找到这个平衡点并准确把握住它长期地保持“平衡”呢?从我国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精英”式的教育模式,并未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的“大众化”教育,因而就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的宗旨。而在学校教育中能够实施因材施教的方法就是分层次教学法。当然也许许多教师、学校已在教学中实施了分层次教学,有的效果也不错,但绝大多数是靠花费大量的课外时间来补课实现的,并未从效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生的素质、能力等因素上去考虑,一心想补出好成绩来,而衡量教师和学生的标准就是考试的成绩,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搞的教师和学生都疲惫不堪,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摧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次教学。因此要想实施真正意义上分层次教学就必须从以上几个方面去考虑。

首先讲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效率当然是最重要的,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次教学却非常困难,因为我国的教育条件所限,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少则四五十人多则七八十人,学生的水平层次又参差不齐,故能够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次教学的教师和学校寥寥无几,大多数学校的做法是按学生的水平层次来分A, B, C 班,而教师在教学上只能按照面向大多数,难、易适量的原则来实施教学。而对于优秀学生的“培优”基础差的学生的“补差”工作则成了教学成败的关键。措施得力的学校则成绩斐然,否则会导致学校的声誉下降,有的甚至倒闭,尤其是私立学校。故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是一个学校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然而如何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却学问多多。有的学校则由课任教师去负责,有的学校则统一安排有计划地去进行。绝大多数学校是由教师们自己去负责任课班级学生的“培优”“补差”工作。这种做法所收的效果较小,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却很大。因为没有统一协调的安排和协作,各科任教师之间存在着抢时间、争学生的现象,造成了教师们之间的矛盾,也造成了“培优”“补差”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和不均衡。能抢到时间争到学生的老师,其教学效果则会较好,学校和学生对其的评价也会较好,即使教学成绩未提高依然会得到赞赏和认可。而抢不到时间争不到学生的老师其教学效果相对而言会差一些,哪怕平均分低一分、两分则学校和学生们的看法和评价就会不一样,而学校对教师的考评,成绩是占很大比重的。尤其是在私立学校,这种评价机制普遍盛行,教师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否则饭碗不保。长期以往,则教师们和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均受到很大的损害,私立学校之所以教师的流动性很大,身心的压力比公立学校大得多,根源就在于此。而要解决这一难题,使“培优”“补差”工作的效果达到最佳,避免教师之间的矛盾,同时又对教师们的考评公正有序最好的方法就是由学校则统一安排有计划地去进行。

怎样统一安排有计划地去进行“培优”“补差”工作呢?许多学校一般的做法是利用每天的第八节活动课的时间统一安排各个科目的“培优”“补差”工作,其优点是部分“优”生更“优”“差”生变好或有所提高,其缺点是并非所有的“优”生和“差”生都能够得到“培优”“补差”或是全面地能够得到“培优”“补差”。其原因是每周只有几天的第八节课可利用,而进行“培优”“补差”的科目至少有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若平均分配时间的话每个科目每周也只有一节课的时间可用,其效果肯定不太好,更何况许多学校所进行的“培优”“补差”工作只是名义上的,并未真正地实施。为什么呢? 因为许多学校是打着兴趣小组的旗号让学生们自己报名参加各种兴趣班来进行“培优”“补差”的,因此能够真正和全面得到“培优”“补差”的学生很难占到大多数,何况一些兴趣小组并非是考核科目或主要科目,学生们报名参加各种兴趣班也并非全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来进行“培优”“补差”的,故要想真正地实施有计划的“培优”“补差”工作,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去进行。

首先按照全年级学生的各学科成绩和能力划分层次,一般可分优、良、差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可根据数量来分班,每天的第八节安排语、数、英等主要学科的“培优”“补差”课程,一周时间至少可安排四次。当然,“培优”“补差”主要是针对优、差两个层次的学生,故在教学内容安排上需精心设计,优生着重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各科教师共同培育有潜质的尖子生,进行“精英”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将来能够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晚自习时间,也须安排语、数、英等主要学科的“培优”“补差”课程,因为这些层次的学生其水平能力与正常学生不同,故需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培养不同的能力。优生主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点拨、辅导为主,差生主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基础的知识技能,以教授、督促检查、任务型学习为主。尤其是差生,其学习的困难较大,原因有多种类型,有的是智力、性格和知识技能基础薄弱的因素、有的是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偏差、有的是恒心、毅力的问题。他们需要比正常学生多几倍的时间和努力才能掌握基础的知识、技能,而且他们需要老师、父母亲以及学校和同学们更多的关爱,否则的话他们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自暴自弃,或无心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一种痛苦,这样一来他们在课堂学习以及生活过程中就会产生种种问题。我们光责备学生上课睡觉、违反纪律,打架斗殴是没有用的,大多数“问题”学生的问题就在于学习、生活的不如意,主要是学习上的困难难以解决,且得不到父母、老师及同学们的理解,有时甚至受到责备。遗憾的是,我国的学校教育几十年来一直在差生的补“差”转变工作中措施不力,方法简单,致使许多差生成了“问题”学生,有的甚至离开学校,混迹于社会,滋生犯罪。近几十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学校对差生的补“差”转变教育工作措施不力应负一定的责任。通过对差生的学习生活的调查可见,差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很难跟上正常学生的进度,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次教学却非常困难。因为我国的教育条件所限,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少则四五十人多则七八十人,学生的水平层次又参差不齐,而教师在教学上只能按照面向大多数,难、易适量的原则来实施教学。故能够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次教学的教师和学校寥寥无几。课外差生在完成作业、预习、复习和自主学习等方面均很难独立进行。因此不做作业、完不成作业、抄袭作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对此,传统的做法是让班主任、科任教师去督促检查,但由于教师的时间、精力有限又不能自行安排学生们的时间和提供场所,尤其是教学进度要求教学和考核的时效性,因此长期以来尽管教师们做了许多努力但收效甚微。故,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学校统一在晚自习时间安排语、数、英等主要学科的“补差”课程,把差生集中成几个班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差”工作。目前我国敢于这样去做的学校可谓寥寥无几,原因很简单,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学讲求教学和考核的时效性,讲求“精英”式的人才培育模式,不允许违反常规的超时的“普才”培育模式,故在教学、考核上均要求统一内容和时间进度。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多年来我国的中、高考模式较难改变,素质教育步履艰难了。更多的学校是担心中、高考若赶不上进度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平均分,而且难协调时间、场所和管理的问题。事实上,许多学校在初

二、高二阶段已经完成初

三、高三的教学内容,到了初

三、高三阶段已开始全面的复习与提高、深化了,对于正常学生而言这一切都可以完成,但对于差生来言就难上加难了。他们本身从一年级开始学习就困难重重,倘若学校未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学习、提高的话,则如同口袋中有个漏洞,越往下学,装的东西越多,则漏洞越大,到最后几乎什么也没有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国的许多学校差生普遍存在的原因。难怪会产生学生上课睡觉、聊天、搞恶作剧、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打架、偷窃等不良行为。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降低对差生的要求,既然正常学生两年学完三年的内容,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让差生三年学完两年的内容呢?只要他们掌握基础的知识、技能就可以了。参加考试也不至于三、四十分啊。从中、高考的内容、要求来看,百分之八十是基础题,故差生们若掌握了基础的知识、技能,考起试来虽说不一定能得到百分之八十的分数,但拿个五、六十是不成问题的。而我国的许多学校恰恰是忽略了补差工作的实效性和策略,对差生采取简单的管、压、惩罚等措施,结果不但提高不了升学率和平均分还导致种种差生带来的问题。

除了根据学生的层次,对差生降低要求,放慢进度,利用课内外时间打好其基础的知识、技能之外,在补差方面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和策略。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不仅仅是因为学习上的困难,还有品性、习惯和周边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补差时还要想方设法消除种种不利因素。譬如封闭式管理,开设一些法制课、心理健康课、街舞、围棋、象棋、电子游戏课等。把差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他们喜爱的事物上,这样既可发展他们的爱好专长又可以帮助学业,还可以以此管束他们。

浅谈高职院校的分层次教学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

所谓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学生,实施班内区别教学,使教学要求适应各层次学生学习的教学形式。它充分承认和注意个体差异的现象,让学生各方面素质获均衡发展。其原则是“因材施教”,旨在让每个学生在课堂50分钟内做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智力,使他们发挥各自的最优效能。

由于这几年职业教育就业形势比较好,各类高职院校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扩招,招生比较困难的院校由过去的挑挑拣拣,变为现在的“一窝端”。在一个教学班中,个人素质差异大,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同一个标准、同一个模式组织教学,必然造成“吃不饱”与“吃不了”并存的局面,难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的“产品”进入市场,可能更不受欢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那么,怎么才能使专科生招的来、学得懂,能成才呢?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是实行分层次教学。具体可概括为分层定级、分层教育、分层指导、分层考核。

1.分层定级

学生入学后就进行摸底考试,根据入学成绩和摸底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定级。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A、B、C三个学习能力等级的标准,通过观察测试,再确定每个学生的学习综合等级。每学期结束,再对照标准和测试情况,重新定级。

2.分层教育

高职生学制一般为2—3年,多数专业为三年制。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的,正因为如此才提出分层教育问题。我们允许学生成绩的差异性,但绝不允许学生成绩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没有提高。要通过分层教育使每一名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学有所得、学有进步。教师的教案分层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均有一定的梯度,对C级学生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侧重于A、B级学生。把“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和“个别分化”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都体现分别施教、分层推进,使每级学生都能达到他实际能够达到的最好的学习目标。

3.分层指导

过去中职教育特别强调“有课必导,课后必导”的原则,这一原则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专教学更凸现出重要性。分层教学必须配合以分类辅导,否则它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地得到发挥。分类辅导可以分为课前辅导与课后辅导、个别辅导、集体辅导、课上辅导与课下辅导、专业辅导与普通辅导等多种形式,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对于C级学生主要指导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探讨学习方法和对典型的错误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4.分层考核

要改革学生成绩考核办法,实现成绩考核的标准化、经常化。特别是要探讨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横向比较问题,为学生在校期间的评优、评先和毕业时的推荐就业提供理论依据。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等教学等原则的具体运用,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保证人人能成才,个个都提高,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决不能把学生分三、六、九等。

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承认差异,要正视差异,要适应差异,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而不是包袱,并充分利用这种资源,推动各种层次学生的合作学习。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潜能可以开发,对“差异”的学生采取“差异”的教法,逐步形成一种促使各个层次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机制。其次,教师要树立新型的价值观,由分数评定学生转为全面评价学生。因此,教学过程要着眼于“三培养”、“两提高”,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优秀的学习品质,培养积极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EB/OL].中国时英语教学网,2004.

[2]周朝阳,陈建样.职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数学通讯,2001,(3).

高职基础化学理论课的分层次教学 篇4

一、分层次教学的含义

(一)分层次教学的含义

分层次教学(同班分层次教学),就是针对班内全体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在讲授同一教学内容时,应从一个班级优、中、困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适合本层次的最佳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的教学活动。

(二)分层次教学的特点

分层次教学要求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高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教师根据差异,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次教学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分层次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减少学生流失,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是很有效的。分层施教起点低,能多层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竞争性。

分层次教学与以往分快慢班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重点班、普通班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的,所以往往可以通过一般性的考试选拔,而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次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利用学生的个别差异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进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以便“面向全体,兼顾两头”,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完全符合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学生分层建组

学生分层就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最适合他们的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不同的方法指导,促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分层次教学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班内分层次教学中学生的分层主要有显性分层、隐性分层、学生自主定层等几种形式形式。显性分层,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有意无意地反复强调学生的层次差异,就有可能造成部分学生的情绪低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习积极性。为了防止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产生类似的“标签效应”,教师最好采用隐性分层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意志品质、行为习惯、智力水平、知识结构、潜在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意愿,将实验班的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化学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成绩较差,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不浓,意志品质较弱,学习不够刻苦的学生;B层是化学学习成绩在中游左右,学习兴趣不太稳定,时好时差的学生;C层是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毅力强的学生;并且A、B、C层学生的比例在25%、50%、25%左右。对学生的分层不应在班内公布,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学生的分层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流动的、动态的。

(二)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协调的分层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订,要有适度性、层次性和阶段性。适度性,指的是目标的难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既可以实现又不是轻松实现,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层次性,是指在统一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目标,以分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阶段性,是指各个阶段应有具体目标,通过具体目标的依次达成,不断调整目标的适度性,动态管理各类目标,促进目标的提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教师应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分层的原则和教材、大纲的一般要求,以及各层学生实际学习可能性,制订A、B、C各层次学生的长期目标、阶段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的长期目标的指导思想是:对A层次学生“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学习习惯,增强自立意识和学会学习”;对B层次学生“激发竞争意识和自主意识,帮助知识迁移,不断进取超越自我”;对C层次学生“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自主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阶段目标是指学生根据现有的水平,打算在经过努力后初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阶段目标是学习过程中的导向和动力,可由学生根据其自身的水平确定阶段目标,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其制订的阶段目标的可行性,从而真正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题意识。

分清学生的长期目标和阶段目标之后,教师应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将每节课教学目标设计为:基层目标、中层目标、高层目标。基层目标应紧扣教学大纲和教材,不增加难度,即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适用于A层学生;中层目标应达到大纲规定的所有要求,侧重一定的综合性和提高性,适用于B层学生;高层目标在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加深拓宽,能运用类比、分析、综合等方法解决综合应用问题,侧重于能力的迁移,以及创造性学习,适用于C层学生。

(三)分层作业

为使课堂教学延续到课后,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教师应设计分层次的课后作业题。每次课后作业应分三种类型的题目:一是基础题,题目深浅适中,难易适宜,A层学生经过努力可以独立完成;二是提高题,是在基础题基础上,稍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A层学生选做,B、C层学生必做;三是扩展题,难度大,综合性强,有一定的技巧性,A层学生经过反复思考才能做出来,目的在于培养A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布置书面作业,教师应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要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有会做的题目,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赶超的信心,让学习优秀的学生也有不会做的题目,防止他们产生自满情绪,体会“人外有人,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外活动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大胆想象、标新立异的机会,对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场所,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出示课后具有新情景的思考题和各类实践调查的题目。这样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设计方案,共同解决,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形成同学间合作学习的氛围。

(四)分层测试

考试是测试、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了解各类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对考试结果的总结、分析,将对调整、改进教学起反馈作用。

传统的测试似乎已成为评定教师和学生的工具,不但体现不出学生学习效果,进步程度,而且会导致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由于成绩不好,产生厌学心理。分层次教学中的测试应该让每一个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平时的阶段性考试和期中考试,教师应分别设计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试题,将一份试卷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是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每一题对应同一知识点,按不同能力要求分a、b、c三个小题,分别供三个层次的学生选做,全卷最后有1至2道附加题,供C层学生选做,每个学期末所有学生参加全院组织的统一考试。

参考文献

[1]宋继环.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 2005, (03) .

初中课堂的分层次教学心得 篇5

首先,从对学生要求上就开始分层次。比如,在课前的预习环节,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只要求预习基本的概念,达到会说会写。对于中等能力学生来说,就要在此基础上,能够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的一些物理现象,并加以解释,把不懂的内容列出来,在课堂上找到答案。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来说预习阶段就要完成一些相应的练习题,同时查阅相关资料,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简单的现象。如我们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时,要求一部分学生在预习时,熟记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和惯性的概念,另一部分的同学在记定义的同时,思考:当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会怎么样?并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惯性实例。还有一部分学生在上面基础上,查阅资料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过程,还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几道练习题,并用所学知识试着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这样,使每一名同学的预习目的明确,能够找到学习物理的自信,基本都能完成任务。解决了学生课外负担重,完不成作业的情况。在课堂上,对于不同的学生的要求也有区别,一部分学生能够配合老师组装实验;一部分学生能够读出实验数据,并记录;还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在课上让每一名同学都参与进来,尽量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一名学生都对学习产生兴趣是老师的最大追求,往往我们会事与愿违,对学生的期望过高、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何使学生自己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是我在分层教学中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

再次,从掌握程度方面分层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解决知识点或问题时,分部瓦解,一般我会把问题分解为基础部分、分析部分、理解部分,然后找不同能力的同学分析同一道题或知识点的不同部分,共同完成。比如,在初中力学的整个部分,我把力学题分为三步走:第一步,通过读题确定被研究的物体。第二步,通过题意或题中的关键字判断物体所处的状态。第三步,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找不同能力的同学来分析,最后找能力强的同学进行归纳、总结,或共同得出结论。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某物体的质量为50千克,放在水平桌面上,用400牛的力向上提,问此时物体受到的合力是多大?其中一部分学生很容易认为合力是100牛,如果找学生按照上述三步进行分析,很容易得出物体处于静止的状态(即拉力小于重力,物体没被拉起),得出正确答案为0牛。然后,再让学生进一步分析:物体受到500牛的重力,拉力400牛,还有桌面的支持力为100牛。此时学生会想,原来物体受三个力的作用,这样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进来,并学到了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雪生的学习兴趣,慢慢掌握学习方法。

然后,从落实的角度对学生也要分层次,一方面是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互动环节,老师提出的问题要逐层深入,针对不同的问题找不同能力的同学来完成,比如在演示斜面小车实验时,老师出示给学生的器材有长木板、小车、木块,还有棉布和毛巾,首先提出如何得到一个斜面?然后再介绍本次实验的观察内容,即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和速度快慢变化情况。进一步提问:如何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哪个表面最粗糙?产生的摩擦力最大?接着让学生讨论解决如何控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最后,进行实验,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尽量让每一名学生都觉得物理就在身边,是一种很普遍的日常现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考核角度来说,有些学生得到60分就要表扬,充分的肯定,有些学生进步一点更要表扬,而对于能力强的学生要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觉得学无止境,怀着积极向上的良性竞争心态去学习,达到更高的水平。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尊重每一名同学,不放弃任何一个同学,是分层次教学的一个关键点。

职业学校的分层次教学探究 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054-01

1 阐释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是为了着眼于全体学生生动和谐地全面发展而根据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要素的客观情况所采取的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层次性的教学组织与实施的策略。

2 分层教学问题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广泛,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想素质参差不齐,随着年级的升高及年龄的增长,其知识的积累与吸收都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影响了教学进度和质量。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组织实施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利于学生各得其所,真正有利于做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根据学生入学成绩和入学后语数外课程摸底测试情况,将学生分层三个层次,组成A、B、C三种类型教学班,进行分层教学。

在分层教学前,各班的课堂纪律普遍较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听不懂教学的内容,跟不上教师的正常教学进度,上课要么睡觉要么随便讲话。学习较好的学生,由于对课堂纪律感到不满意,感到失望,从而对学习也失去信心。

3 分层教学需要疏通学生的心理

事实上,同一年级的学生在入校后被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等级,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增加积极的教育,让学生理解分级教学的初衷,创造和谐有序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将学习的压力转化成动力。

4 采取分层教学

在分层教学中,A班的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相对其余层次的班级较好,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因此,这一层次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学习,能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并能在学习上互相带动。A层次的绝大多数学生在完成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后,还会进入高职升学复习,希望毕业后进入高职大学深造。因此,要求他们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内容外,还在知识范围上进行了拓展。B层次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要求低于A层次班级,学习积极性一般。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同A层次学生有所不同。在进行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基础课程后,很多同学将会进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以便于三年中专学习完成后进入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因此,在基础知识学习上要求对基本内容牢固掌握并有适当的扩展提高,以适应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后的继续学习;C层次的学生由于本身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较差,学习接受能力也较弱。把他们集中在一起学习,教学内容上需要比A、B两层次的教学内容更加容易,教学方式上也要有所改进,要以他们便于掌握的方式进行教学,要多做练习题,使得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并不断巩固学过的知识。三周一次的阶段性测试让C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并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进步。

4.1 备课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班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班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可结合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上都要分为三个层次。

4.2 课堂提问分层

在每堂课的基本知识授课过程或课后小结中,我往往有的放矢地按难易程度,将问题也相应的设置成难(1)、一般(2)、简单(3)三组,分班提问,如1类问题由A班同学回答,2组问题由B班同学回答,以此类推。课堂效果良好,中专学生好胜心强,思维敏捷,对于课堂中别出心裁的提问,学生往往争先恐后地回答,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听课效率明显提高。

4.3 布置作业分层

在布置作业方面要有针对性。A班要在巩固的基础上加大拔高题目的数量。作业量可想对于B、C班的多一些,因为A班学生在知识掌握,理解能力,做题速度上都要优于其他班级的学生,所以要有目的的对其学习内容进行扩充。B班以巩固基础题型为主线,相同题型改变参量再加强练习,巩固基础知识为主,复习阶段再进行拔高练习。C班的同学要以理解概念为基础,作业也要加强概念性知识的不断重复、累积,要让学生将一些抽象的知识概念印象化,主体上认识并能进行进一步知识的探讨。

4.4 考试分层

在教学目标、作业布置、课后辅导都采取分层方式的基础上,检验考试自然也要采取分层考试的方法。因为在采取一系列的分层教学方法后,学生的起点自然不同。如果考试要统一试卷,必然对于试卷难度、题量、重点难点分布有偏差。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那个要采取分层考试。试卷的出题侧重点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平日学习、辅导、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而命题。A班学生理论记忆题目、应用型题目、综合分析型题目可按照正态分布的分配方式来命题;B班在理论记忆题目、应用型题目方面可与A班平行,但综合分析型题目可较A班降低难度;C班则主要以概念应用为主,可适当的加大课本题目的量,真正的以课本为主,以概念熟悉为主。

5 适时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B班的学生也有和A班一样的成绩,他们也要求进步,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样一来,我们就要调整A班和B班的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动力很大。

6 教学分层的效果

在分层教学后,由于制定了与分层教学相对应的课程标准,实施了不同的教学要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自身的学习状况出发,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而教师也能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避免在教学上走弯路,使学生能尽快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培养目标,提高了学习效率。

通过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分层教学的效果已初见端倪。从总分上看,三个班的平均成绩与入学考试成绩相比都有所提高。其中,2011级服装A班提高了13%,B班提高了28%,C班提高了51%,从成绩上看,C层次班级进步最大。说明分层教学让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上一篇:通信电源设备下一篇:古近系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