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

2024-09-13

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共12篇)

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 篇1

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 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为了检验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我选择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 采取对照手法进行实验。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基本情况的测查, 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手册成绩为依据, 进行评价及分层分组。教学中实行综合分类推进和单项分类推进的方法, 以促进体育教学效益的提高。

综合分类推进——按每个学生的体育成绩 (取素质五项总成绩) , 依据每个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推进, 各项都差的学生, 一个阶段只侧重推进2~3项, 定期重点调查, 分阶段侧重推进。

单项分类推进——按每个学生单项成绩, 分层次确定教学目标, 采取分层次教学组织形式, 有层次地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 实行分层次考核办法, 并根据课题设计要求, 每学期必须测查一次, 年终或期末做一次层次调查。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 平时根据自报情况, 随时测验进行调整。

一、各层次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的制定分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课次目标。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根据体育教材的特点, 应采取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 力争使每个学生的目标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实践证明, 阶段目标的确定, 在教材的达成度上, 第一层次为100%, 第二层次为85%, 第三层次为60%以上。课次目标的确定, 在内容方面, 好的学生应增加内容, 中等的完成一个, 差的完成两个中的一个。在完成次数、距离、时间、质量的要求上, 应对第一层次提出较高要求, 其它层次适当降低难度。在教学中, 达标教学是分层次教学的中心环节, 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达标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 采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有顺序地进行教学。如采用“低起步, 中速跑, 冲刺要搞好”的原则进行教学, 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二、采取按体能分层的教学组织形式

对实验班的学生, 根据事先测得数据, 按学生的体能情况分成固定的好、中、差三层。为了便于测验与分层, 我选择50米跑、50米×8往返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垒球等五项。按五项之和的总成绩取380分以上为好, 270~375分为中, 265以下为差。这种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 需要一年或一个学期调整一次。

上述分层和分组都是以学生五项总成绩划分的, 适用于综合分类推进。为了更好地实行单项分类推进, 根据教材、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搞一些临时性的按体能、技术、心理分组教学。如学习山羊分腿腾越, 学生按原固定的顺序练习几次后, 可能出现能独立完成的, 在老师或同学帮助下完成的, 完不成的, 这时教师可采取弹性分组的方法进行教学, 按完成的程度分组教学, 各层次还可随时升降, 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三、有层次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

1.启发诱导

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选好尝试点, 设计好问题和练习顺序。教学过程中, 先与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观察和初步探讨, 使学生形成认知矛盾,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知识、技能的学习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拟定适合学生水平的尝试层次, 学生在尝试过程中一般进行如下几项活动:观察教师的示范, 分析教材, 重温某些技能, 练习体会动作, 对所学技术动作进行类比, 在练习和研究中发现新的知识和技能, 解决提出的问题, 达到掌握新知识、技术、技能的目的。

3.适当练习, 强化技能形成

对于一般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教师可配置一些素质练习;对技术性较强的教材, 可配置一些辅助性和诱导性的内容, 编制好练习顺序, 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安排练习内容必须注意合适的梯度, 逐渐增加创造性因素, 有时可把某一动作进行适当的引伸和变化, 使之与整个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时要注意对各层次学生加以区别对待。

4.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在练习过程中, 教师要随时搜集与评定学生学习效果, 如观察动作、提问分析、考核等。通过及时反馈评定结果, 有针对性地组织练习。

四、实行分层次考核办法

考核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成绩考核办法进行。由于分层次后, 各层次差异较悬殊, 同一标准和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此将考核内容和标准进行了调整。内容上, 高层次学生适当增加难度, 而低层次的适当降低难度;标准上, 第一层次为75分及格, 第二层次为70分及格, 第三层次为60分及格。此外, 对身体素质特差的学生还可适当降低标准, 如结合课堂学习情况及表现、体质评价增长情况, 以达标为主确定考核成绩。为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 实行每年或每学期进行一次升降层次或组别的制度。

通过分层次教学, 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运用体育知识技能、自学锻炼、自控、自我保护、组织竞赛和裁判等能力进行详细测查与比较后, 结果发现, 实验班学生均高于对照班学生。实践证明, 体育课实行分层次教学, 有利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 也有利于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增强体系,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能够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 基本解决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同时, 它又能够从分层确定教学目标着眼, 从实行分层次组织形式入手, 注意有层次地传授知识、技术、技能, 因而针对性强, 便于管理, 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分层次教学中, 对教师要求是较高的, 所以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体质和体育成绩情况, 并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

摘要:从各层次教学目标的确定、采取按体能分层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层次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术及技能、实行分层次考核办法四个方面, 对体育课分层次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体育课,分层教学,教学目标

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 篇2

关键词:高校体育;分层次教学;新课标

长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没有注重学生的体育技能发展,而是一味地让学生重复一个基本动作,不能够重点的培养每个学生的体育动作技能,往往达不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学生又失去了对体育学习的热情,日复一日学生就会把体育课当成学习文化课结束后放松的课程。这是消极的态度,更是不可取的态度,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应当自觉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发展。

1.高校体育分层次教学的现状

1.1教师的师资力量不完善。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有教育和导向的作用,所以体育教师也不例外。但是在现实调查中发现,高校的体育教师只是学习了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没有专业的体育方面的知识,总是用那些传统的老式的体育教学程序来完成所谓的体育教学任务。久而久之,问题的根本就在于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很短缺,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不重视。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完善自己的体育专业知识,推陈出新,继承优秀的体育教学模式,推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新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

1.2我国课程设置的不公平,教学质量堪忧。一些高校在课程的设置上有明显的不合理性。在课程上逐渐的缩短了体育课的时间以及在一周中的课程数量。这是有明显的不合理性,并且在上课期间开始课程的效率也很低迷,导致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有一些误导。在体育教学内容方面,教师总是选择简单枯燥单调的体育知识来灌输给学生,学生也没有更高的积极性去好好接受知识,这样的课堂模式造成的结果就是:教师没有兴趣教,学生也没有兴趣学,长久的发展下去,体育教学变得单调无味。

1.3提高文化教育质量的思想日益加重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是重视文化教育,应付考试。在老师家长学生的心目中,考试才是学生发展的关键,只要抓住考试成绩就能取得成功。那种应试教育的思想还残存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体育教育教学。这种观念严重影响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主管教育单位产生了学习是应付考试的教育思想,从而也就使各个学校忽视了体育教育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高校体育应快速展开多层次教学以及完善措施

2.1把握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核心,了解并发现学生特点。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认识以及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多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了解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能力,还有学生感兴趣的方面。然后教师再依据当前的教学目标,制定出一系列关于学生体育发展的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个性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口味不好把握,这就要靠教师日积月累的教育工作中所积累的实践经验,来完善和总结自己的分层次教学目标和结果。所以,分层次教学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主动参加到体育教学课堂中,通过自身的发现和实践促进学生体育知识和能力的增加,积极主动的锻炼,领会体育带来的快乐。这样也能使教师的授课热情激发出来。例如教师可以在体育课的开始和学生们沟通交流,商讨出一个或两个学生们感兴趣的小游戏,适合在户外进行,从学生们的做游戏情况中,教师应细心观察,哪些同学在游戏中表现突出,哪些同学不善于运动,从而发现他们的不足与特点,以确保我们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更好的制定体育课的教学规划。

2.2校方积极引入专业体育教师。目前在大学阶段的主要问题,即是缺乏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育指导,在此问题上,校方应重视起来,集中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相关的体育教学水平,何种问题的出现,就应该有何种对策。校方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条件,提高相关体育教学老师的福利之外,还应该增加考核次数,提高考核标准,作为体育教师,更应具有良好的体魄,以便于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给学生们留下良好印象。

2.3注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应当以学生为主,教师在课堂中充当引领作用,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更应当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体育方面素质,尤其在大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体育锻炼关乎方面甚广,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地位,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特点,由个体总结出一般规律,更好的熟悉每一个学生,使其更好地接受知识,增长信心。例如在教师平常的体育教学中,在教授足球这一科目时,关于如何将球射入球门,教师在示范讲解后,示意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这时候教师在学生一旁观察并发现问题,细心指导学生动作规范,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熟悉并且掌握,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本,更好的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

3.在分层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1把握好矛盾关系,在学生整体中关注好学生个体的情况。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是更好的关注学生个体,在一个班级之中,了解并掌握好整体的学习情况,身体素质,锻炼情况,了解到这些,教师制定出适合此班级整体状况的教学目标,接下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对每个学生具体的体育训练情况的认识中,再根据学生个体的情况,适当增减自己的教学任务目标,在整体中把握个体,以便于整体更好的发挥。例如在篮球投篮的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三点问题:投篮的准确度,投篮姿势的正确与否,投篮中臂力发力注意问题。教师在耐心讲解后,学生依次站在球框前进行尝试,教师指出学生的问题与不足,应注重的三点问题,教授给学生,要求学生掌握其要点,并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学习。

3.2针对个别分层次明显的体育项目,教师应依据学生实际身体素。质指定考核标准中长跑作为大学阶段分层次明显的一项体育项目,如果指定的考核标准较高,就会出现身体素质弱的部分同学不及格的情况,并且中长跑这类体育项目在短时期的训练中并不能取得明显的成绩,因此,教师在此类情况中,应根据学生具体的身体素质来制定考核标准,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身体素质好的学生、素质中等的学生以及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中长跑的合格时间应制定为依次延长,才会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完成相关体育任务,另外,方便教师更好的完成相关教学任务以及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3.3校方开展相关体育常识的讲座,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选修课程。分层次教学中,最主要的应是教师与学生这两大教学主体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助力,在教师方面,教师应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经验能力,制定出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方面,学生应考虑到自身的身体素质条件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并且感兴趣的体育选修科目,以免造成挂科;在学校方面,学校应尽可能的开展更多项目,举办讲座,提高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更好的让学生进行体育选修课程的选择。分层次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充当重要的角色。因为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积极地加入到体育教学的活动中去,而且能使教师有更高的热情去准备和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并且能够注重学生个体发展,使学生进步,从而达到共赢。制定了科学的体育教学目标,选择出适合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最后实施不同层次的考量,能够将每个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进而提高体育课堂效率,最终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所以这就要求教育教学人员动用一切力量去发挥体育教育教学水平,大力改革教育教学,深入的研究分层次教学法,找出其在教学中的实践优缺点,并加以巩固和改正,最终能够在体育教学中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邓远琪.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应用探讨[J/OL]现代交际,(2017-11-28)

[2]武琳昭.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7,(09):101-102

[3]黄代海.探析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应用[J]好家长,2017,(37):256

[4]丁海亭.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6):161-162

体育课堂分层次教学的尝试 篇3

[关键词]体育课堂分层教学发展特长

学校教育环境下的学生,是一个个体差异大,层次复杂的教育群体,而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学的统一要求与照顾个别差异就构成一对难以处理的矛盾。而成功地处理好这一难题不仅对于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意义重大,而且关系到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为国家更好地培养人才。那么,如何处理好这对矛盾呢?

一、分层次教学

所谓分层次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运动能力、身体机能、兴趣特点等因素,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

分层次教学主张扬长避短,在教学目标上,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地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教学形式的有机结合。在教学效果上,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把体育教学提高到可操作的水平,另一方面,又是体现公平的较好选择。分层次教学基本操作步骤是:

1、学生分层:同一年级的同一项目按不同的教学要求和进度。教师通过观察、测验、问卷、个别谈话等方式,摸清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等情况,将学生大致可分成A、B、C三层。其中A层次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内容合格就行,进度较慢。B层次要求基本上能完成课程标准所要求各项内容。C层次则要求完成课程标准内容的基础上学得更深些,甚至超出课程标准带有兴趣钻研的性质。例如我在上七年级山羊分腿腾越时,学生的技能、素质相差很大,我就把他们分成A B C三组。要求A组的同学能过就可以了,并用激励的语言,消除他们心理害怕情绪,克服心理障碍。B组的同学要求基本上能达到课程标准,并能做到助跑直线,重心平稳,步点准确,轻松而有节奏。上板动作做到短、平、快。C组要求符合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难度加深。如动作优美,能做出第一腾空和第二腾空的动作,落地确保平稳。

2、目标分层:根据各层次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水平,提出相应的分层目标。分层次目标的基本要求。A层次学生最低限度地掌握课程标准内容。B层次学生掌握全部的课程标准内容。C层次学生掌握全部的课程标准内容,加上拓展的教学内容。如我投篮教学中,A层次的学生能投中篮圈就可以了。B层次学生要求投篮的动作基本上要准确,命中率达到20%——30%左右。C层次学生的要求,投篮动作标准,命中率达到50% 60%左右,并结合“三大步”上篮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从较低的要求做起,完成一个目标才向更高难度一个目标进军,而且可以自由变换练习场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目标,让不同条件的学生既学会技术,又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不限制学生的投篮方式,给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这样,在篮球投篮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层施教:A层次学生要求掌握知识技能其难度要适当放低。B层次学生要求紧扣课程标准,适当地拓宽教学内容。C层次学生要求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加深、拓宽知识。例如针对我校七年级有的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掌握得比较好,如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等。而大多数学生对篮球项目一窍不通。这样对篮球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刚开始学的学生比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把他们分成几组,按层次分组,教师个别指导,基础较好的要求高一些,基础中下的要求低一些,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基础上减少学习的困难,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这样,让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能施展他们的能力,做到各展所长,各有所得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相应提高。

又如在一节以发展速度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课上。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很大。要想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速度,我就采用分层教学。允许每个学生采取不同的练习步骤、手段和方法。如身高较高的学生一组,应在步幅不变的基础上适当地提高步频。身高较矮的学生一组,则在保持步频的优势下,努力提高步幅。跑得快的同学可以发展腿部力量,跑得慢的同学可以发展反应能力,有的同学愿意以球类活动来发展速度,有的同学愿意利用跳绳来发展速度等等。这样使每个学生都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练习步骤和方法。这样效果更佳。

二、分层次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特长”作用

同一班级的学生,体育知识、运动能力、身体机能等各不相同。我们如何体现“分层教学”。我认为要充分发挥“特长”的作用。所谓发展“特长”,就是允许学生各自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把自己容易发展的方面发展起来。为使学生发展特长,我采用了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选项。在以课程教学基础的集体教学、分层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课外体育活动,根据他们的不同特长,组织不同的运动队(如田径队、篮球队等),既丰富课余文化,同时又可为课堂教学起到示范的作用。如七年级“三步上篮”的一节篮球课,我首先对“特长”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行个别指导,使他们初步掌握了“三步上篮”的基本动作,明确了“三步上篮”要紧扣一大、二小、三高跳中的“大、小、高”三个字,即在教学中一切围绕这三个字进行。通过教师的指点,他们一学就会。在课堂教学上,再由他们带队分组练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分层次教学最关键的是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分层次教学的方式。这实质上要求教学为了适应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采取与学生学习可能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方法进行分层施教。从而使层次差异明显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

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进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常态体育课分层次教学尝试 篇4

为了检验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我选择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 采取对照手法进行实验。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基本情况的测查, 进行评价及分层分组。教学中实行综合分类推进和单项分类推进的方法, 以促进体育教学效益的提高。综合分类推进——按每个学生的体育成绩, 依据每个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推进。单项分类推进——按每个学生单项成绩, 分层次确定教学目标, 采取分层次教学组织形式, 有层次地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 实行分层次考核办法。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 平时根据自报情况, 随时测验进行调整。

一、各层次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的制定分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课次目标。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根据体育教材的特点, 应采取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 力争使每个学生的目标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实践证明, 阶段目标的确定, 在教材的达成度上, 第一层次为100%, 第二层次为85%, 第三层次为60%以上。课次目标的确定, 在内容方面, 好的学生应增加内容, 中等的完成一个, 差的完成两个中的一个。在教学中, 达标教学是分层次教学的中心环节, 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达标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 采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有顺序地进行教学。

二、采取按体能分层的教学组织形式

对实验班的学生, 根据事先测得数据, 按学生的体能情况分成固定的好、中、差三层。为了便于测验与分层, 我选择50米跑、50米×8往返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垒球等五项。按五项之和的总成绩取380分以上为好, 270~375分为中, 265以下为差。这种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 需要一年或一个学期调整一次。上述分层和分组都是以学生五项总成绩划分的, 适用于综合分类推进。为了更好地实行单项分类推进, 根据教材、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搞一些临时性的按体能、技术、心理分组教学。如学习山羊分腿腾越, 学生按原固定的顺序练习几次后, 可能出现能独立完成的, 在老师或同学帮助下完成的, 完不成的, 这时教师可采取弹性分组的方法进行教学, 按完成的程度分组教学, 各层次还可随时升降, 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三、有层次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

1、启发诱导。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选好尝试点, 设计好问题和练习顺序。教学过程中, 先与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观察和初步探讨, 使学生形成认知矛盾,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知识、技能的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拟定适合学生水平的尝试层次, 学生在尝试过程中一般进行如下几项活动:观察教师的示范, 分析教材, 重温某些技能, 练习体会动作, 对所学技术动作进行类比, 在练习和研究中发现新的知识和技能, 解决提出的问题, 达到掌握新知识、技术、技能的目的。3、适当练习, 强化技能形成。对于一般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教师可配置一些素质练习;对技术性较强的教材, 可配置一些辅助性和诱导性的内容, 编制好练习顺序, 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安排练习内容必须注意合适的梯度, 逐渐增加创造性因素, 有时可把某一动作进行适当的引伸和变化, 使之与整个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时要注意对各层次学生加以区别对待。

四、实行分层次考核办法

考核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成绩考核办法进行。由于分层次后, 各层次差异较悬殊, 同一标准和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此将考核内容和标准进行了调整。内容上, 高层次学生适当增加难度, 而低层次的适当降低难度;标准上, 第一层次为75分及格, 第二层次为70分及格, 第三层次为60分及格。此外, 对身体素质特差的学生还可适当降低标准, 如结合课堂学习情况及表现、体质评价增长情况, 以达标为主确定考核成绩。为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 实行每年或每学期进行一次升降层次或组别的制度。

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 篇5

教学效果

前言

我院实施的“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明确,课程体系层次分明,包含了学校体育教、学、练的全部内容,比较充分的满足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较好地体现了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对此学生反映良好。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使我院的体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课外群体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竞技运动水平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也获得了学院学生及校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改革取得的主要效果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学生的体育意识与锻炼习惯得到进一步增强

我院的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强化了课内外的管理,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目标更加明确,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丰富多彩的课内外体育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体育意识,促进了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体育是人一生的需要”、“体育锻炼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以及“体育也是消费,健康需要投资”这些现代体育意识与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同学接受。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广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和体育热情普遍得到提高,学生群体活动的参与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三年我院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出勤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从而表明我院“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模式”的实施,确实在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学生体育文化素质与锻炼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施和学生群体活动的开展,广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得了充分的展示。同学们通过各种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的开展,表现出当代大学生积极探索、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良好精神面貌。我院的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使我院体育协会和俱乐部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有组织、有计划、常年不断地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使更多的学生参与管理,为提高他们的体育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体育活动的实践中,不仅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素质得到发展,而且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体育骨干如:由足球、篮球、排球、武术、健美操、田径、轮滑等协会组织的活动和比赛,从经费筹集、制定规程、编排秩序到裁判组织,全部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运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院足、篮、排三大球俱乐部联赛已开展多年,在教师指导下,裁判工作全部由学生担任,目前已培养国家一级裁判2名、二级裁判40名,每年都有200多名学生参加裁判工作。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了显著提高。足球、田径俱乐部曾被评为院级先进集体标兵。

三.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能否毕业的一项必备条件。我院的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从而促进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我院依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从级开始进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每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合格率均在98%左右。体测标准调高以后,学生体测合格率仍达到89.07%的较高水平。从而表明我院的体育教学改革,确实对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促进了课外群体活动的开展,体育运动水平也得到提高

我院的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使面向全体学生的群体活动真正成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不仅营造出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学习氛围和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而且进一步推动了课外群体活动的开展。彻底改变了以往课外体育中,竞技体育比赛多,健身娱乐活动少,运动尖子参加多,普通学生参加少的状况。目前,我院基本形成了,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周有活动,各种俱乐部联赛和健身娱乐活动常年不断的大好局面。丰富多彩的体育俱乐部活动,还吸引了学院的中青年教师参加到俱乐部联赛和活动中来。目前我院有11个体育协会,90个单项体育俱乐部。为了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学院还将每年一届的田径运动会,更名为田径暨全民健身运动会,比赛项目由改革前的男女生共计26项增加到49项,且集体性的健身和娱乐项目占到2/3,参赛人数由800多人增加到2100多人。充分体现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和教育部提出的“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

我院的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不仅推动了学院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而且也使学院体育运动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在实施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以来,我院在没有体育特招生的情况下,院运动队在参加天津市大学生各项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如:院田径队曾连续两年荣获男子甲组团体总分第四名;院足球队曾获天津大学生足球比赛亚军,近几年我院学生组队参加了全国和天津市大学生运动会的各项比赛,也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武术队获市大学生武术比赛男子乙组自选太极拳第一名,男子乙组软器械第三名;绳毽队在市大学生绳毽运动会上共获得2项第一名,3项第二名,5项第五名;健美操队获天津市大学生健美操比赛普通组健身健美操第四名;足球队获得天津市大学生足球赛第四名; 20跆拳道队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中获4项第一名、1项第三名、1项第五名的优异成绩;篮球队获得天津市大学生乙组篮球赛第一名;健美操队获校园健身操比赛第一名;网球队获市大学生网球比赛,男子双打第五名;跆拳道队跆拳道队获2项第一名、2项第二名、4项第三名;武术队获1项第一名、1项第三名;天津市空手道锦标赛获4项第一名、2项第三名、3项第三名,以上成绩的取得体现了我院近几年体育课程改革的成果。

五.学生及校内外专家评价

学院每学期向学生发放《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优秀教学质量评价表》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调查反馈表明,近三年学生对我院体育课程教师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满意率达到95%以上。

学院教学督导组,每学期通过听看课到体育部进行督导检查,校内专家对体育课的改革、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满意率达到95%;20被评为院级优秀课程。

年5月16日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孙宝柱(天津商业大学教授、全国高校教指委委员、天津教指委主任)刘建军(天津科技大学教授、天津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高宜(天津南开大学教授、天津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对天津城建学院体育课程进行了入校考查。提出如下评价意见:

1、天津城建学院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建设,学校体育设施、设备齐全满足目前课程教学的需要。体育部领导对课程的建设有规划,有落实,有新意,有成果。师资队伍的男女比例、职称、年龄、项目等结构均为合理;教师能够将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密切结合,各级立项课题、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均为我市高校前列,为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天津城建学院体育课程建设目标明确,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使学生在五个领域目标上均取得发展。课程内容的选择符合《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课程建设发展的成果显著,特别是篮球、足球、手球、跆拳道等项教学内容更具有课程建设的代表性。

3、天津城建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文件规范,建立了完善的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过程的调控机制,有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监控体系,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课程教学效果明显。

4、天津城建学院体育课程重视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的研发与应用,体育网络课程的开发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也是该校体育课程建设的特色。网上体育教学资源丰富。

5、天津城建学院体育课程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提高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十分重视学生体育能力、习惯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代表队训练,将课内、外教学融为一体并落实到实处,形成了两个系统、三个层次、四个类型的教学特色,发挥了体育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功能。

6、由课程组负责人及其成员参与组织、编写的《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系列实践教材》、《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理论教材》,均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审定,成为天津市普通高校历史上首次正式出版发行的体育课程教材。由于该教材编写的内容新颖、方法上有独创已经被天津市所有高校和全国许多高校采用。

7、从对该课程建设情况的考查看出,课题组负责人在承担天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工作中的表率作用,体育单项课程建设的市级科研课题研究在天津城建学院得到很好的实践。

六、社会声誉

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 篇6

【关键词】教学目标分层 分层施教 指导 分层作业 评价

传统的体育教学由于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做法,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只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致使一部分学生课堂上“吃不饱”,另一些学生“吃不消”,结果导致学生的体质普遍下降,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反而降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身心全面发展的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因此要大面积地提高体育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切实完成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应承担的任务,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一、各层次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的制定分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课次目标。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根据体育教材的特点,应采取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力争使每个学生的目标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实践证明,阶段目标的确定,在教材的达成度上,第一层次为100%,第二层次为85%,第三层次为60%以上。层次目标的确定,在内容方面,好的学生应增加内容,中等的完成一个,差的完成两个中的一个。在完成次数、距离、时间、质量的要求上,应对第一层次提出较高要求,其他层次适当降低难度。

在教学中,达标教学是分层次教学的中心环节,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达标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顺序地进行教学。如采用“低起步,中速跑,冲刺要搞好”的原则进行教学,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二、分层施教和分层指导

体育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目标采用“合”“分”结合的方法分层施教:首先“合”,即教师引导带领全体学生一起实现基础目标,将基础知识内容予以讲解、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其次“分”,即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对甲乙丙三组学生分层教学,既可以“一动两静”,也可以“两动一静”,使分组集中讲解、答疑与自主练习“动”“静”结合。这样,在合与分、动与静的反复交替中,各层次学生各自学习,各有收获,共同提高。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各层次学生主客观需要会有变化,教师应及时根据信息反馈(观察动作、提出问题、学生示范、练习效果等),对各层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要注重优生的个别对待,既提出高要求、高标准,力争让他们有新突破、新提高,又应鼓励他们主动帮助、指导乙、丙两组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要特别关注丙组学生,低起点,严要求,勤指导,多表扬,以帮助其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树立信心。这样,通过各种指导,使丙组学生能完成最基本的学习目标,使甲组学生在能力上得到更大的提高,使乙组的学生更快向优生转化。

三、分层布置课后作业

课余体育锻炼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是培养锻炼习惯、增强体能、提高素质的有力形式。因此,布置课下作业,督促课余锻炼是分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布置、督促要遵循下列原则:1.内容的针对性。应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布置提高素质、增强体能的练习内容,各层次学生的内容可以不一样。如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跳绳、单足跳、加速跑等。2.要求的层次性。甲乙丙三组学生在运动量与强度上应区别对待,体现层次性。鼓励乙丙组学生力争向上一层次学生的标准靠拢。3.督促的经常性。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特别是发挥各层次小组长的带领、督促作用,以保证学生按时按量地完成任务,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体能,为课堂教学的全面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分层次考核评价

体育教学离不开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业水平的提高。然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只重视结果评价,忽视学习过程评价;只重视共性评价,忽视个性差异评价。这种绝对的评价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心态、改进动作技术、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养成锻炼习惯。因此,必须结合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和相对评价法,分层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将评价对象的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既能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又会激发内在潜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形成积极的心态。对于甲组学生,除使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外,还可以使用相对评价法,将评价对象与某一评价基准(较高的基准,如:校运会、县运会该项成绩)进行比较,从而让其明确差距,形成竞争氛围。这样,使每个学生既了解了自己在集体中的相对位置,同时也知道自己学习上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由于分层评价的评价标准不同,从整体上看,甲乙丙三组难度由难到易,难度差距较大,但分层对学生而言,各层学生在完成各自学习目标时,面临的难度则大致相当,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因此,分层的教学评价标准更趋于科学合理。

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 篇7

关键词:初中体育,有效,分层次教学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的时期, 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爱好以及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能力差异很大, 因此,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导致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呈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出现。这对很多暂时落下的学生可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如失去继续练习的主动性、丧失信心等。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 使不同学生都能得到主动练习、交流合作的机会, 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真正做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我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取了分层次教学, 真正使学生感受到了体育的乐趣, 教学质量也取得了明显的提高。

一、教材分层

总体目标统一, 具体要求不同, 即本节课中教材规定的“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都应该掌握, 但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学速度、理解知识的层次、各种练习的设计、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在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球练习, 分运球接单手肩上行进间投篮;自抛自接单手肩上行进间投篮;传接球接单手肩上行进间投篮练习。

在体育教学中, 根据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体育素质及个体心理倾向等方面的差异, 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其中A为优等生, B为中等生, C为后进生) , 并分别制定教学目标为创新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基本性目标。创新目标是指学生在熟练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 对大纲范围能有所拓宽, 对教材内容有所深化;发展性目标是指学生在掌握所学内容基础上, 对拓宽的内容有大致了解;基本性目标是指学生熟练掌握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由于体育课程内容不是唯一的, 它设置了多种多样的学习任务, 因而这种分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它要求授课教师上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一是深入了解学生摸清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差别;二是认真备好课, 使课时具有周密的计划性和显著的针对性。

二、学生分层

研究学生的具体情况是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基础, 只有真正的摸清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真正有效的实现分层次教学。每个学生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 由于他们的生长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差异性, 学生在兴趣和能力方面各不相同。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的课程内容而言都是一样的, 但是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变。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类型乃至场地器材, 再参考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 同时课程内容也可根据当堂的具体情况而变动。比如, 进行长跑练习时, 依据不同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的差异, 将学生平等的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指导。对于A层次的学生来说, 可以安排1000米定时4分钟, 并有意识地灌输跑步技巧, 将快跑与慢跑结合起来练习, 同时注重培养他们耐力和速度, 保证他们提高长跑的成绩。针对B层次的学生, 安排800-1000米匀速跑练习, 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跑步时采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保持平稳的跑步节奏, 同时训练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 从而提高耐久力。C层次学生则安排1000米跑步和快走交替练习, 即弯道走, 直道跑, 培养学生心理和身体的耐力, 从而帮助他们战胜困难,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因而教师要因人而异, 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要求。

三、教学方法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后, 教学方法的制定和实施成为关键, 因而在制定教学方法时要起点低、层次多。在体育课堂开始时, 体育教师要尽量地寻求平衡点, 同时要逐渐地展开分层次教学方法,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比如, 在做游戏时, 教师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A层次的学生较多的采用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方法;B层次的学生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演示教学法, 为他们创造生动的课堂环境;C层次的学生采用激励教学法, 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总之, 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一定要灵活多变, 充分利用好体育课堂的空间优势, 为能力较强的学生创设发展和提升的机会;对身体一般的学生, 在保证他们原有基础之上, 确保能力有所提高;此外, 要尤其照顾和关心身体相对虚弱的学生, 或者有心理身体障碍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比较宽松的环境, 让他们在观察和反复的训练中体会体育课堂内容的技巧, 并逐步掌握新知识、新技巧, 提升体育能力和自身的身体素质。

四、分层次教学前提下, 实现有效个别指导

要想充分提升学生的能力, 还需要注意个别学生, 及时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保证他们不掉队, 同时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起来, 营造交流的氛围, 比如进行集体的交流或小组讨论。此外, 对于一些问题的讲解, 要有针对性大家都不会的问题集中将讲解, 个别同学不会的问题个别辅导。对于体育课堂的一个误解是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只有课内, 课外无需再看,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纠正这种观点, 将课堂内外结合起来。比如武术的学习不仅仅要课上学会动作, 还需要课下进行更多的练习。坚信只要在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同时多关注每个学生, 学生一定会对体育产生兴趣, 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祖春、王祖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明读本[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 篇8

一、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是指同一考核标准、同一教学方法、同一教学内容、同一班级学生来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但是由于学生来源不同, 各自的身体素质情况和年龄大小都不一, 若仍然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必然会让那些水平低、能力差的学生群体丧失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 甚至会让他们对于体育课程的做法和态度受到影响。体育分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就显得尤为重要。分层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五同”, 即同标准、同方法、同内容、同能力、同年级, 既突出现代体育教学之新颖, 又尊重了传统体育教学, 使体育教学改革变得游刃有余。

二、高校体育分层教学层次的划分

说明:1.身体素质是指人的耐力、速度、力量;2.身体条件是指人的灵活性、柔韧性、协调性;3.测试指数是指800米跑、实心球掷远、立定跳远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

三、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内容与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 A、B、C三个层次之间的划并分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会随着学生成绩的变化而变化, 或提高考核标准, 或增加教学难度。所以, 可以通过晋降级制的方法来形成较好的激励机制, 关注学生体育成绩和运动水平的变化, 形成高校体育教学明显的特色。晋降级制是每一学期都重新基于学生课堂表现、体育成绩及未来发展等来进行全方位估量, 严明、严肃、准确、客观是基本要求。对于锻炼积极性较高、体质水平提高较快、表现突出的C层学生可跨级晋升;而对于不积极参加体育课程学习、“吃老本”的A层学生给予降层、降等的处罚, 以此来维护分层教学的可信性, 树立分层教学设计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1]韩振勇, 王小安, 肖新桥, 冷纪岚.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10 (1) .

[2]毛秋明.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探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3) .

[3]张晋峰, 王满福.西方“植入式”健康体育课程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 (3) .

[4]张相林.试析高校体育课程的实用性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 2012 (3) .

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 篇9

高中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高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能够根据客观实际构建文明且科学的思想和行为观念。就体育教育而言,实行分层次的体育教学,引导学生形成符合自己体质的体育健康和锻炼观念,增强健康意识和体质,是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方式。

1、分层次体育教学的依据

分层次体育教学就是依据学生的不同基础、不同发展需要而实施的一种有分组、有区别化的体育教育方式。它区别于传统照顾中等水平学生的“一刀切”方法,它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指出: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提供给学生更多不同锻炼强度层次和不同项目需求层次的选择机会,让学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

因材施教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则,也要求教师需从学生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性格特征及学习特点,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使学生都能最大发挥自己的学习能量。由于高中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参差不齐,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对于不同身体体质、技能状况的学生,应进行不同的分组分层次有区别的进行教学。

2、分层次体育教学实施方法

教学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教学对象的基础、教育目标、教学方法的科学把握。分层次体育教学方法的实施,就是综合考虑了教育对象的不同基础条件,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体能、确立不同的阶段目标,通过分类编组、进行有区别的分类指导,达到分类提高,让体能差的学生逐步增强体质,让中等生不断提高,让特长生努力提升,从而取得预期教学总目标。因此,分层次体育教学方法的实施主要从教育对象,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三方面考虑。

2.1、教育对象分层

分层次体育教学方法,首先要掌握教育对象的有效数据资料,主要包括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需求和身体素质状况。数据资料可以通过学期开始的体能测试得到,也可以通过学生入学时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及课堂咨询、课后访谈等方式的获取。拥有教育对象的一手数据资料后,然后,按照一定的评判标准对学生的体质进行层次划分(譬如:高、中、低三个等级,并确保各等级的比重符合实际),对学生的健康理论需求也进行类似的归类并进行层次划分。当然,这种层次划分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它是具有阶段性的,它只能代表当前的状况。教学实施一段时间后,如果学生们的体能和知识需求变化了,相应的数据也应当及时更新,重新再做层次划分。

2.2、教育目标分层

一个学期或学年的教学总目标是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它通过各个阶段目标来实现的,而一个阶段目标的实现也是需要通过每堂课程的教学来完成的。对于一个阶段性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当细化成不同层次的子目标。譬如一个课时目标,可以细化为高层目标、中层目标和低层目标,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都能够通过该课时学习到的相应等级的知识。高层目标是体育教学中使高等级学生所达到的进一步提升,加深对运动技术内涵的理解,拓宽视野的能力。中层目标是要求大部分中等级学生达到的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低层目标是要求低等级学生达到的初步掌握教学的运动技能,基本掌握课堂学习的任务的能力。

因此,分层次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等级情况,对每个专项的教学方案都要设计具有梯度、有层次的,让不同学生都能学习到相应层次的知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快速跑教学中,高层目标则是使高技能学生提升爆发力,力求达到优秀等级;中层目标是通过良好线,实现自我超越,缩短与优秀线的距离;低层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尽力通过达标线,并促使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如在健美操教学中,一般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一般是有一定舞蹈基础的,乐感非常强,学习能力强。第二层是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动作掌握速度一般,能跟上老师的上课节奏,处于这一层的学生占绝大多数。第三层次的学生一般是学习能力差、协调性不好,学习动作慢,几乎没有什么表现力,一般是不爱运动的学生在其中,对于处于第一层的学生重点是培养他们的领导骨干作用,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展示空间。第二层次的学生要加强锻炼,通过合作、探究等形式提高他们的动作质量,争取进入第一层次。第三层次的学生由于学习主动性较差,不爱运动,教学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主动参与体育运动中来,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

2.3、施教过程分层

教育的过程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一旦教学目标确定,后续工作都需要以此为根据来展开,所以,分层教育也应符合分层的教育目标要求。前期在教案设计、备课及理论授课过程中要层次明确,尽力让不同等级的学生掌握相应层次的目标。

体能锻炼课程中,应尽量由教师分组,将能力相近的学生进行同组锻炼,学生自选分组进行活动时,小组内学生能力水平应由教师统一区分,并加以指导。教师的要求和指导应灵活、多样化,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所长进,譬如,让优秀学生一帮一协助普通生或较差生完成动作,此外,对低等级的学生要热情帮助并注意保护,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在课的教学过程中要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所进步。课上的检验环节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重要环节,充分把握和利用好这一环节,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目标选择,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层次的练习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到与自己的学习能力相匹配和发展,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予练予乐。

总之,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多选择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实效性且有利身心健康、能有效促进健康意识和锻炼的教材,达到增强健身意识,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3、实施注意事项

3.1、教学层次要灵活调整

对教育对象进行等级划分,不应公开化。因为这种教师静态的主观划分,不能表征将来的状况,只是为了制定层次的教学目标的参考。如果公开化,影响师生关系,将起到反作用。及时更新数据,防止数据永久化。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学生的技能和水平及需求是会随着变化的。因此,不能将一次数据应用到整个学期甚至整个学年,应适时重新调整和层次重定位,才能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和学习需求,如果进行长期不变,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甚而影响教学效果和目标。

3.2、把握好“四环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四个重要环节即:备课、授课、考核和课外作业都要注意层次分明,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备课的时候不仅要备学生,也要备教材,注意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授课的时候要注意分层,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运动能力进行不同的学习目标分层;考核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与不同的考核办法,除了关注学生的运动成绩外,更要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绿和课堂表现等。课外作业也是体育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给学生提供不同的作业选择,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体验,为其特长构建平台,成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主人,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3.3、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分层教学过程,也应重点突出,防止“照顾”不周。分层次教学法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以教学形式的变化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当然,满足中等层次目标的实现是课程教学的重点,但不能因为此在每次课上都将低层次目标就简单带过,高层次目标时间来不及就不讲授。随着教学改革更要在教学中要注重提高课堂效率,创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生命力。高中体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学会一到两项运动技能为发展目标。这就要教师应具有新思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分层次体育教学,就是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利用差异是为了消除差距和发展个性差异。所以,教学过程中应照顾学生差异,也就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个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分层次体育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分层次体育教学的效果才能得到体现。

4、总结

分层次体育教学符合教育部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第十二条: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分层次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使得学生感觉良好、心理得到满足,自尊心、自信心得到满足,使全体学生体验到体育的快乐,促使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生群体分层,通过制定合理的分层教学目标和科学实施分层次的体育教学,体育教师能够处理好教与学和学生发展的关系,实现教学目标;并有利于转化差生,发展普通生,培养优秀生,能面向全体,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质。分层次体育教学有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分层次体育教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之间相互督促与竞争,培养体育意识,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此外分层教学中的使用不当而出现要求降低、标准降低的现象,我们也不可忽视。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挥学生特长,融合个体差异,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因此,欲要挥好分层教学的好处,还要提高教学人员的分层次理论水平,如:分层的方法、各层之间的教学手段、时间分配、考核标准等。

参考文献

[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7/29/c_12388942.htm

[2]常汝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 篇10

高校当前体育教学方式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传授,以传统的接受性教学方式为主,学生只是在单一的教学方法,同一个层面上接受教育,缺乏区别对待,因人而宜。虽然,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获取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条理性,但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没有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健康第一的理念,缺乏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缺乏让学生通过努力去解决问题。忽视了学生的主动认识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互动与体验,忽视了他们智能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高校体育课分层次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目前在国内研究者较少,它是一种新思维,一种全新的理念,是先进的科学教学方法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碰撞。

2 研究目的

2.1 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发挥多种教学方法所长,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创造性思路,提高教学效果。

2.2 树立探究精神让学生在探究中,练习,观察,思索,再习,向正确答案靠拢。以达到知其然,更知所以然,学以致用

2.3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激发学生以“我参与,我快乐,我健康”的新兴思维,投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去。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8级篮球选项课的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实验法

用分层次教学中的探究性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在实施中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分层次筛选了解,对教学内容也进行分层次教学,针对教学内容不同的特点分为,学习与巩固提高;巩固与发展应用;熟练掌握与应用三个层次。根据人员所分的层次和教学内容所分的层次,针对不同的层次,在教学中提出不同的要求,设置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路径,解决问题(设置问题——提出建议——探究路径——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3.2.2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在实施前收集以分层次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有关的资料,作好理论方面的准备工作。

3.2.3 问卷调查法

对分层次教学中探究性教学实施中的有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3.2.4 统计分析法

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高校体育课分层次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练习中,观察中,思索中,再练习的探究中向正确答案靠拢,而不是机械生硬的模仿教师向正确答案靠拢,以达到知其然,更知所以然,学以致用。教师要经常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思索,并适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对问题进行探究以达到解决问题。学生因身体素质,技术,技能水平各不相同,有一定的差异,分层次教学是为了避免出现层次高的吃不饱,层次低的吃不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的最终目的是一样,但要求不一样,练习方法不同。这种层次是动态的,低层次的可以晋升到高一层次。以学习行进间投篮为例:在行进间投篮的教学中,主要学习行进间投篮的步法,要求步法准确无误。让学生看过示范,听过讲解后,提出问题和假设,运球行进间投篮由那些技术环节组成的,主要技术是什么。步法中,为什么要一大,二小,三向上,让学生思索,讨论,做出回答,突出民主性,发挥创造能力。然后进行练习,突出实践性。如:练习中,首先让同层次的在一起练习,共同促进提高。学生可以进行一攻一防的突破后的行进间投篮,或传切配合的接球后的行进间投篮。然后是学生自自由组合进行两人一组的练习。再就是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进行练习,高层次的可以指导低层次的练习,为低层次的做榜样,学生教学生,培养学习协同合作精神,突出过程性。教师在观察中,适时提出建议,给予鼓励,纠错,答疑。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的,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调查显示,有91.5%的学生对实施分层次中的探究性教学方法均感新颖,独具匠心,对学习内容更有兴趣,对所练技术更有积极性,对教师的教学更满意。

调查显示,也有3.4%的学生不满意,认为自由活动为好。

调查显示,有5.1%的学生表示感觉一般。兴趣的提高,积极性的增强,教学效果非常显著,说明新的教学方法的理念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和喜欢。

4.2 调查显示,有79.3%的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愿意同教师探讨问题并提出问题,学生表示,有些技术动作虽然会,但通过教学中的教师提问,学生之间和同教师的探讨,进一步理解知道了一些技术细节的实战用意,提高了技术的实用性和质量,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有14.6%的学生愿意多听教师讲解,多同教师交流。有4.1%的学生表示随便。学生通过探究思索和教师的引导,不断提出问题,又在师生共同努力探讨和实践下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加深了对技、战术的理解,提高了锻炼水平。教师为学生造就了一个开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究性,实践性,创造性学习平台。

4.3 调查显示,有62.5%的学生愿意同技术战术水平相近的同学一起练习,相互促进。有31.7%的学生愿意同技术战术比自己高的同学一起练习,帮助自己提高。有3.9%的学生表示随便同谁在一起练习。大多数学生的行为越来越有目的性。学生上课更主动,更自觉。

5 结论与建议

1.高校体育课必须挑战传统教学理念

分层次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是先进的教学方式的联合使用,除能发挥分层次和探究性教学各自的优良特点,还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享受教学过程,享受体育运动的快感。

2.高校体育课必须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校体育课分层次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发挥多种教学方法所长,突出学生主体性,自主性,探究性,用科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终身体育,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享受运动中的自我。

3.分层次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是当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点

分层次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更具有实践价值,是现代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的一次挑战。是高校体育课教学方法深入改革的一次很有必要的尝试。有必要向各大专院校进行推广,让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享受与学生一起运动的快乐,享受师生共同交流的乐趣,享受体育教育提升人类综合素质的喜悦。

参考文献

[1]王春华.高校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19(3):114.

[2]顾长海,刘凯.探究式教学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应用[J].保山师专学报,2005,24(2):61-62.

[3]李琛琛.分层次教学方法初探[J].素质教育论坛,2007,53(2):46.

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 篇11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 效果 逆向分析

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向全社会发布,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纲要》指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充分理解《纲要》的精神:1、注重因材施教,2、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性,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改变“一贯制”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课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可行性、构建方案及实施策略进行逆向分析及思考,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分析

1、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根据学生不同的运动能力,教学中提出略带难度的教学目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潜能,使处于不同层面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良性发展,解决体育课中“吃不饱与吃不了”的问题。实践证明高校体育选项课实施分层次教学对学生的运动素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创造性等非智力因素水平。同时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顺应了现代教学观的要求。

2、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自2005年至今我校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与俱乐部教学模式教学。结合学校客观条件,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素质开设若干选项课供学生选择,同时开设素质班及对伤病学生开设的保健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发放问卷调查,96.5%的满意度,也是有力的佐证。体育在体育的教育功能中,展现出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面,教学环境的不同更方便师生互动,交流信息、思想、感情和共享信息,教师可以根据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联系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所以,分层教学模式适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教师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案及实施策略

当前,选项课分层教学和体育俱乐部一体化模式的教学得到了专家及体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以我校为例,分层次教学模式与素质考核及运动技能测试结合,运动技能测试与校内体育节多项目比赛成绩结合,素质考核与运动会比赛成绩结合,优点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语言的鼓励与正确引导,激发学生身体锻炼的兴趣。运用目标教学法展示运动素质好的学生取的优秀成绩,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有效缓解低层次学生的心理负担。为体育课教学起到了延伸和辅助功能,起到了提高学生兴趣,更好的实现运动参与目标的作用。

三、影响分层教学模式实施的因素

1、学校硬件设施因素。学校硬件设施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效果。体育选项课分层教学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及运动素质开设几门或十几门专项课程。多课程的设置要求有配套的硬件设施。所以,学校应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与投入。良好的体育设施会产生的视觉冲击,让学生产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想法。

2、学校师资的配备。分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做为知识的传播者,若要传授知识自己就要有更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涉猎多学科,同时对所授课程的教学大纲要熟记于心,了解教材编写意图,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丰富的知识及阅历,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运动常识,举一些妙趣横生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反之,学生会感到教师知识贫乏,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的能力还体现在教学艺术、思想品德、和工作态度上。感染力强的教师会备受学生喜欢和崇拜,体育教师运用语言的表达和肢体语言的表达,让课堂充满活力,陶冶学生情操。在思想品德方面,体育教师应思想端正,为人师表,乐于奉献,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在合理的时机,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四、结论

分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其他教学模式不能达到的效果,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外在因素和人为因素都有更高的要求。如场地设施的建设规模,师资综合素质等。任何一个细节问题,都可能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效果,而且任何一种体育教学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好的教学模式需要更好的资源配备,不能只看到优点而忽略细节问题。现阶段,国家推行素质教育、人性化教育、对待教师也应人性化与规范化管理,学校加大投入力度,健全激励体制,激发教师的创新力,鼓励教师科研,注重教师能力的提高,教学中结合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师理解到:“校荣我荣,校衰我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做出贡献。

五、参考文献:

[1]蔡长青.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优化知识呈现方式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2]杨跃飞.高校实施体育课分层教学可行性调查[J].中国成人教育,2009(24):161-162.

[3]喬诚,许建生.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 , 32(6) : 88-90.

[4]杨贵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为全而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J]中国学校体育,2003, (1 ); 1.

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 篇12

一、采用分层次教学法的必要性

(1)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每名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从平时达标五项素质测试中可充分体现出来,这种差异直接影响课堂内容完成和学生对技能掌握程度。

(2)学生思想意识的差异。小学阶段教师主要以兴趣项目为主,只要学生能玩起来即可;初中阶段,虽以增强体质、增长体育知识、提高运动技能为主要任务,但又受到体育会考项目的制约,教师为了让每个学生在会考中达标,体育项目在无形中被减少,体育教学形式单调;到了高中,学生素质差异更加明显,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抱着应付的心态上课。由于思想的不积极影响学生对动作的掌握,也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3)学生学习兴趣的差异。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格不同,他们对体育内容必然有不同的兴趣。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针对这一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教学手段,使之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由感兴趣到有乐趣,并逐渐向志趣方面发展。以兴趣为导线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掌握能力。

二、分层次教学法的尝试

根据教师配备、场地器材进行全员排课,课堂上打破班级、年级界限,尝试分组教学法,即固定分组、一主自选两种方法,都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1)固定分组类。首先,按学生身体素质差异(速度、力量、耐力)分组。例如,对每位学生进行速度测试,得分在80分以上的为A1组,60~79分的为A2组,59分以下的为A3组。在进行素质练习时,根据分组情况制定不同任务进行练习,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成绩上得到提高。随着素质的不断增强,A1组人不断增加,学生对自己有了信心。例如,在进行50米跑教学中,根据学生速度不同进行组合分组,让他们站在不同起点,都在同一时间到达终点,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感,使得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其次,按兴趣爱好分组。课前对学生进行各类体育项目兴趣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组。例如,喜欢足球运动的学生为A1组,喜欢篮球运动的为A2组,喜欢舞蹈韵律操的为A3组。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特长,为其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2)“一主自选”式分组。“一主自选”即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和学生自由选择项目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一主”是指基本部分的第一时间,由教师教授给学生大纲规定的必修内容,在这一时间内所教内容仍采用分组教学方法。“自选”是指基本部分第二时间,安排给学生,让学生在规定的活动区域或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在这一时段内所有上体育课的学生可以打破班级、年级界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交友情况等自行选择活动项目、活动场地和活动伙伴。教师则根据所学专项分工,对学生分组活动进行归类管理,并适当给予专业知识指导和兴趣爱好引导。学生练习内容可选择教师推荐的,也可选择自创的,人员自组,方法自定,并由学生参与组织和管理。例如,学生中有比较喜欢舞蹈的,但又觉得教师所授内容不合心意,就自由组合成小组,教师提供录音机进行自编操练习。学生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项目,课上参与锻炼人数不增断加,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3)按场地设计分组。上课前将练习场地画出基础组、一般组和提高组三个圆,根据学生自评情况分组。部分动作没有学会的学生,进入基础组圆内。例如,在进行华尔兹基本步及花样教学时,当教师教完新动作以后,由学生自评,分别进入相应的圆内练习。对于基础组,教师要“手把手”反复教,对错误动作予以矫正;对于一般组学生,教师可通过示范再现,并做简单讲解,以便提高动作质量;对于提高组教师只需用简短语言手势达到矫正效果,同时加大表演幅度,以便达到以一带十的作用,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共同进步。

(4)完整动作分组法。教学中某些动作需要将完整技术教完后才能分组,如跳箱、跳远等。如果在某一阶段进行分组练习必然会破坏技术的衔接性,因此必须将全部技术教完,再根据学生对完整技术掌握情况进行分组,侧重指导,共同提高,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给予不同评价,使每个学生都有奋斗目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分层次教学法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很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体会体育运动的乐趣,并为其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项红.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6).

上一篇:结肠癌的诊断新进展下一篇:个性化阅读教学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