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刍议(精选10篇)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刍议 篇1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上好课是备课的目的, 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水平等因素合理安排教育教学活动, 以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好的课堂教学活动, 离不开精心准备和良好的讲解, 本文就从备课和上课两方面说说如何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并且高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一、认真备课是高效的教学活动的前提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这一活动的主导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认真备好课。能否备好一堂语文教学课, 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所在。小学语文课教学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一) 备教材
教材是教育教学活动所依赖的主要内容, 教师要对语文课教学活动所要解决的知识内容了如指掌, 要熟练掌握本节课所要解决的知识点, 要根据课本内容精心设计, 扎实准备, 争取做到所有内容了然于心, 才能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 并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和出现的情况适时做出调整。备教材是备课的第一个环节, 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课堂教学的所有阶段安排, 都要围绕教材内容进行。因此, 课堂教学的备课阶段, 教师一定要熟悉课本的基本内容, 实现对语文课教学内容的全部掌握和深度理解。
(二) 备学生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活动,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随时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 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要根据教育教学中学生活动和学生理解的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由于学生的差异性,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难以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一刀切”的活动安排和讲解安排, 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每一个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每一个学生对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和所组织的活动的积极程度随时做出调整,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 对于那些最容易引起误解和部分学生没法理解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这样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对活动的内容做出恰当的反应, 才能有的放矢, 不至于盲目行事。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鲜活的因素, 也是最不可控的因素, 教师一定要在备课过程中对于班级课堂教学可能出现的任何状况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充分的预料, 这才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有序进行。
(三) 备好教学过程
备好教学过程指的是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中所有活动以及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有充分的了解。比如学生对所教授的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检测?检测结果理想, 教师便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要是检测结果不够理想, 教师还需要安排什么样的活动来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效果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掌握程度的时候, 还需要了解哪些学生代表各层次的学生, 哪些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理解所要掌握的内容, 哪些学生还需要反复训练才能掌握所学内容。一般来说, 课堂教学包括复习、导入、讲解、归纳总结等环节, 然而每节课这些环节的安排还需要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做出适时的调整和安排, 教师要对这些情况有充分掌握。教师还需要随时处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不能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学生疑惑的问题不理不问。
(四) 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 教师要根据本班情况和本节课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做出适合自己的、也适合学生的, 可以得心应手使用, 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在备课过程中, 教师要选择那些能够突出重点难点, 能够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学生能够轻松接受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语文课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的创新, 要总结经验, 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实践, 争取实现教育教学活动的高效目标。
二、上好课是备好课的目的
精心准备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前提, 然而精心的准备还需要精炼的讲解, 语文课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语言风趣, 讲解清晰, 安排合理, 要调动气氛, 全员参与。精彩的讲解是一堂好的语文的必要的保证,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总结, 要积极进取, 要实现小学语文课教学活动的高效教学效果和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可以做出以下努力。
(一) 调动气氛, 实现师生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在课堂导入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兴趣, 通过风趣的语言和艺术的讲解,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通过高超的教学艺术调动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消除紧张气氛, 创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就有自由表达和轻松讨论的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利用良好的课堂气氛组织课堂教学, 组织学生讨论、评价和积极参与活动, 让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 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因为那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往往能够正确处理各种问题, 创造性也极高, 调动课堂气氛, 实现全体学生全员参与课堂活动是教师必须追求的目标, 这也是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唯一途径。
(二) 正确评价, 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积极使用合理评价, 激励学生注重自己的课堂行为和知识掌握程度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内容。教师要对学生所做的活动或者在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要做出准确的、积极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要具备以下特点:首先, 教师的评价要具备激励性质。教师的评价是为了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能加肯定自己的良好的行为并发扬自己良好的方面, 教师一定要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实现合理评价, 鼓励积极行为。其次, 教师的评价要具有规范行为的作用, 教师的评价既有积极评价, 又有对负面情况的提醒和鞭策, 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知道事物的好坏美丑, 也通过教师的评价调整和安排自己的行为, 使得自己慢慢地成为符合课堂教学需要乃至社会期待的合理人才。最后, 教师的评价还必须具有示范性, 小学生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评价完全受到成人评价的影响, 教师要在评价的时候做到客观公正, 科学合理, 因为这不仅仅是对一件事情的评价, 还会影响到全班所有学生对于很多事情和人的认识。教师有偏差的评价可能影响所有学生的认识, 也影响他们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合理使用科学的评价,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总之, 课堂教学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阵地, 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方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目标, 通过备好课、上好课实现语文课教学的目标, 也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育人目标, 使学生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实现全面成长的目的。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善于总结, 不断创新, 争取实现教育教学活动的所有目标。
刍议新型教学目标及践行途径 篇2
【关键词】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57
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会落后。”一个学生,只有坚持不断学习,才能摆脱被社会和时代淘汰的命运。一名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才能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进而通过教学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更新教学理念是我们教师树立新型教学目标的前提,也是我们对自身教学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只有坚持学习和践行最新的教学理念,我们的教学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本篇文章即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紧密围绕着更新教学理念前提下的新型教学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展开逻辑性地论述。
一、新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目标
1.学生们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实现。
认知到并且在课堂上时刻尊重学生们的学习主体地位是新型教学理念衍生出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明确的要求。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是不平衡的,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往往明显超越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比如说教师在计划教学进度、选择教学方法、解答题目、布置作业、组织课堂活动等方面都是占据绝对权威的优势地位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妥协的位置。这样的地位关系显然是失衡的,其导致的不良后果之一就是阻碍了学生们个性化想法的成长和发展。其实,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从更深远的层面上来讲,教师的教学主导也要最终为学生的学习主体服务。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们发展成为知识、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我们就应该在教学的始终将学生的需要和感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师在学生发展道路上所扮演的角色就应该是学生汉语言知识文化学习的引导者和推进者,而并非所有事情都替学生安排和组织好的独裁者。
2.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欣赏的和谐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千百年来无数教育者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之一。新时期,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欣赏的和谐关系。(1)学生欣赏教师。我们在这里所指的学生欣赏教师,不仅是狭义上的学生在专业知识领域敬佩、欣赏教师,更包括学生尊重和信任教师的行为、人品和修养。而我们教师只有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才能得到学生们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欣赏。教师得到学生们的欣赏,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更加顺利地传授下传授学生们语文知识,我们的言论也就显得更具说服力。(2)教师欣赏学生。韩愈的《师说》之所以在众多的教育类古文中独树一帜、扬名千古,其关键就在于韩愈参透了师生关系的奥妙,他在文章中写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学生在语文整体专业知识方面跟我们教师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是公认的现实,但这只是暂时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完全可能逐渐在某些方面超越教师,甚至整体上也可能跟老师不相上下。我们教师不能为自己暂时领先学生而妄自尊大,不能总认为学生在很多方面不如自己。而应该对我们的学生充满信心,用一种欣赏的眼光最大化地开发我们学生的学习潜力。
总之,学生欣赏教师、教师欣赏学生的和谐局面无疑是对我们新型师生关系的最佳诠释,也是我们教师应该切实追求的师生关系理想状态。
3.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得到同步地提升。
只注重学生成绩、只关注学生排名的应试教育模式早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兼顾学生的成绩和能力的教学模式才是最科学、合理、具有生命力的。重视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是当下新型教学理念中的核心理念之一。不管我们的语文试卷编排得如何全面,我们通过试卷能够考察学生的知识量还是非常有限的。比如说,通过一张单薄的試卷我们无法准确判断出学生是否能说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通过一次模拟考试我们很难全面了解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究竟如何。因此,我们不能再停留于只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层面,而应该建立科学的成绩观和能力观。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只有同时得到提升,我们教师才能算是真正部分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使命。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真正具备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能力观,帮助学生们通过扎实的知识学习掌握实际的本领。
二、新型教学目标的践行途径
1.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营造轻松愉快地课堂氛围是我们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路径。(1)相信没有学生会喜欢始终绷着一张脸的语文教师的,因为这样的教师会带给他们一种压抑的学习感受。因此,我们营造轻松课堂氛围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注重自己的教学仪表仪态、改善自己的教学风格,给学生们带去更多的快乐。平易近人、讲话幽默的语文教师总是散发着迷人的魅力,给学生们一种如沐春风的学习感受。(2)在教学知识的组织中,我们要更多地将既定的语文课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热门时事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也才能对教师布置的话题有话可说。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热情高了,课堂的氛围自然就会更加融洽。
2.课堂上给学生们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
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们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们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发展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不给学生们机会展示自己,学生就很难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极可能存在自信心不足的现象。在教学中,我们要擅长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在题目的设置、答案的公布上更加耐心和巧妙,尽量启发学生们去尝试和探索。如果我们还没将最终的答案宣之于众,学生们就已经有了正确的回答的话,显然是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会在逐渐的尝试和思考中加强自我的肯定,更加信心十足地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
武警院校法律教学目标定位刍议 篇3
一、武警院校法律教学的现状
武警部队作为一支执法护法的部队, 广大官兵法律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任务的完成。目前武警院校指挥生长干部实行“学历教育合训、任职教育分流”模式。武警院校的法律教育呈现出分类别、多层次、交互性的特点。
1、分类别
担负法学教育的武警院校有学历教育院校、任职教育院校以及士官学校。承担学历教育的院校设置了法律院系或者法律专业, 任职教育院校和士官学校则将法律课归入相关教研室。
2、多层次
武警院校的法律教育有法学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基本层次的学历和学位教育。目前比较普遍的是本科教育, 学制为四年, 教育方式为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受多种因素制约, 目前武警院校研究生教育较少。
3、交互性
当前, 武警学历院校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开设了不同的专业。每个专业又分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任职基础培训三个阶段。无论是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 还是任职基础培训中均开设法律课, 都需学习法的基本理论、宪法、基本法以及军事法等内容, 授课内容上存在交互性。
二、武警院校法律教学的目标定位
根据武警院校会议精神以及院校调整后培训模式改革的要求, 结合武警院校法律教育的现状, 目前武警院校法律教育的目标定位因承担培训任务、培训阶段的不同、应确定同质不同向的分类培养目标。
1、同质目标定位
同质培养目标是要按照院校教育发展和建设现代化武警的要求, 从武警院校的实际情况, 特别是办学优势出发, 无论是学历教育阶段的法律教育, 还是任职教育都要以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扎实军事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使学员应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崇尚法律、信仰法律、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技能, 形成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2、分类培养目标
分类培养目标是在追求培养目标同质化的前提下, 分不同阶段进行分类培养,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学历教育的通识教育阶段, 法律课的教学目标具有普法的性质, 旨在提高学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而学历教育的专业教育阶段, 法律课的教学目标则具有提高法学专业素质的性质, 兼具普法作用, 主要是结合法学专业的特点讲授与法学专业有关的法律知识, 提高与法学专业有关的法律素质和法治理念。即通识教育阶段法学课程教学目标带有普法的目的, 侧重理念的培养, 重在提高学员的法律意识, 即学法、懂法、守法。专业教育阶段法律课的教学目标是重在提高学员的法律综合素质, 具备法律思维和专业的法律知识, 形成复合知识结构, 即守法、依法、用法。而在任职教育阶段, 则要以任职需要为出发, 针对武警部队专业化人才短缺的实际, 为政法工作培养具有较高研究能力、具备较高的法律职业技能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的法律人才。
三、武警院校法律教学目标定位的实现途径
法律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在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过程的组织等方面, 统一规划, 统筹考虑, 实现不同的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1、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目前, 武警院校法律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滞后, 各门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较多。主要表现在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较多, 涉及到了几乎所有的部门法, 加之教学时间的限制, 致使很多内容讲不深、讲不透, 学历教育中一些课程设置太细, 一些内容与法律基础课重复, 而且有些内容缺乏针对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 整合课程体系, 取消与部队建设实际需要无关或关联很小的课程, 合并专业相关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要针对不同教学目标, 在全面分析教学对象的基础上, 对教材进行整合, 分别组织编写适用于学历教育、任职教育、士官教育的法律教材, 解决目前教材内容、重点不一, 标准不同的问题。对学历教育中的专业课, 院校可根据自己特色教学的需要, 自主选择或编写。
2、提高法律教员整体素质
武警院校的法律教学, 既包括法律基础课的教学, 还包括法律专业课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员既要有深厚的法律专业功底, 又必须对我国的法律体系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然而, 当前教员的整体素质与法律教学的实际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在学历层次、教学方法、授课艺术、科研能力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提高。可以通过四种方法提高现有法律教员素质: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提高教员学历水平。如鼓励和支持现有法律教员脱产或在职攻读军地院校法律研究生, 定期组织教员参加军地院校的学历培训等。二是要求教员在一定期限内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迫使教员全面、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 提升知识水平。三是建立和健全武警院校教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制度, 相互促进, 取长补短, 创新教学方式, 提高授课水平和业务能力。四是充分发挥学术科研的牵引作用, 鼓励法律教员进行学术科研活动, 研究教学规律, 探索教学方法, 提升科研水平。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刍议 篇4
【关键词】 中职建筑;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
在传统的中职建筑教学课堂中,灌输式教学法占据了主要地位,即教师大多以知识的灌输为主,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能够适应当代的教育步伐,因此,要想培养出综合型的建筑人才,转变授课模式与创新授课内容已势在必行,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完成从传统教学课堂向现代化教学课堂的华丽转变呢?笔者认为目标教学法则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借助目标教学法,教师能够明确教学目标,从而有方法、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建筑知识,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所谓目标教学,就是指教师围绕一个特定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活动,可见,在目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灵活,学生们也将拥有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以及充足的动手实践机会,教学质量的提升指日可待。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关于目标教学法在中职建筑专业中运用的一些策略。
一、目标教学法的运用之目标的制定
目标的制定是目标教学法的基础步骤,它将直接关系到目标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因此,在进行目标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要先制定一个切实有效的目标,从而让学生们在之后的学习中目标更为明确。那么,教师要如何制定明确的目标呢?首先,教师应当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若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而制定的目标过高的话则会加大目标完成的难度系数,若学生学习能力较强而教师制定的目标过低的话则难以锻炼到学生的能力,无法实现能力的最大限度提升,因此,教师指定的目标一定要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其次,教师应当考虑目标的可行性,即目标的完成是否能够达到或者接近预期的效果。再者,教师应当考虑目标的可发展性,即目标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是否与建筑专业的教学大纲相符。例如,在讲解建筑的相关概念时,为了强化学生们对建筑概念的理解,笔者曾为学生们制定了这样一个学习目标:掌握与区分每一种建筑的特点并熟记每一种建筑类型的标志性建筑。可见,待学生们完成这一目标之时,学生们对建筑概念的理解必然更为透彻,并且对建筑的特点也将有一定的了解。这种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学生们指明了一定的学习方向,同时又帮助学生巩固了基础知识。
二、目标教学法的运用之目标的实施
目标的实施是目标教学法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对建筑这样一个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极高的专业来说,目标实施更是目标教学法重中之重的步骤。再者,目标实施的主体是学生,换言之,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们将依据教师制定的目标进行具体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自身的综合能力,如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等,都将得到充分的发挥。此外,在目标实施阶段,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将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升。因此,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运用目标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切忌忽视目标实施这一过程,否则将无法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笔者曾选择了一个建筑面积为600平方米的中型项目供学生进行实训,实训内容为房屋门窗的设计以及房屋的防水性设计。在实训之前,学生们必须依照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特定的房屋设计门窗以及防水设施,然后在目标实施阶段,学生们要根据自己所做的设计进行实地操作,并根据实地结果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完善。可见,目标实施这一过程考察的不仅仅是学生们在建筑基础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更是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一种考察。
三、目标教学法的运用之目标的检测
所谓目标检测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目标实施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其作以相关评价,可见,目标检测是目标教学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方面,目标检测可以辅助学生们发现并改正目标实施过程中的错误,进一步提升目标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目标检测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明确知识点讲解的漏洞所在,从而让日后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故而,要想让目标教学法在中职建筑专业运用得当的话,目标检测也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例如,在上述案例中,笔者在观察学生们实施过程的同时记录下学生们错误之处,待学生们完成实训之后,笔者首先让学生们分组探讨自己在实训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解决方法,并反思出现问题的原因,接着,笔者再将自己所记录下来的错误之处一一指与学生看,并询问他们是否有解决的方法,最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作为参考。当然,在日后的教学,笔者的知识点讲解也将有所侧重,以此强化学生的知识薄弱之处。
总而言之,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目标教学法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它不仅能够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目标制定、目标实施以及目标检测三个方面实现目标教学法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出更为优异的建筑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利明,董永刚.如何开展中职建筑专业实训课教学[J].时代教育.2014(08).
刍议中学历史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 篇5
关键词:课时教学目标,中学历史,目标表述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预期学生能够达到的学习结果,它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教学成败的基本标尺。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目标多指处于最低层次的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完成后,还需正确表述,否则不仅无助于预设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会对课堂教学活动产生误导。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本不是什么新话题,但中学历史教学的现实却不容乐观。
一、中学历史课时教学目标表述中的常见问题
1. 目标表述的内容错位、宽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混淆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往往照抄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将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定得太大,如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等,这是 《历史课程标准》 的总体要求,绝非一节历史课所能完成的。教学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即教学中学生学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在教学设计中类似于 “引导学生……”的目标表述较为普遍。这些表述隐含的行为主体都是教师,描述的是教师的行为,因而设计的目标就不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了。这不仅仅是词汇运用的问题而是教学观念的问题。如果以教师为行为主体,其教学过程必然趋向于秉承教师中心主义,其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
许多教师对课时教学目标的内涵理解存在误区,如经常出现照搬教师用书上的单元教学目标到课时教学目标中的现象,有的甚至将目标表述为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把历史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目标,如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这样的目标表述对象宽泛,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操作,更无法实现。
2. 目标表述的方式含糊、机械
教师经常使用诸如 “了解、知道、理解、掌握” 等词表述目标,如 “了解北京人与现代人的不同” “理解1787年宪法的分权制衡原则”等常见的目标表述。“了解、理解”等动词表明的是一种比较含糊的内在感觉,往往难以观察学生学习后获得的变化。另外,目标的表述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条件和程度的限制,如 “说出孔子的主要思想观点和主要成就”,这样的表述往往使人难以评价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而 “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 “培养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等较为常见的目标表述,不仅在教学过程中不易操作,也可适用于其他历史课的教学内容,失去了作为特定教学内容的目标意义。
《历史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的。有些教师片面理解三维要求,将三维课程目标误解为教学目标,表述课时教学目标时不管是否恰当,有没有教材内容的载体,也从上述三个方面分开表述。这样机械地按照三个维度来表述,打破了课时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也容易误导人们以为历史认知教学、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是分别进行的,需要一个一个地实现。
二、中学历史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与策略
1. 明确目标表述的四个要素
为了克服传统教学目标表述的含糊性,阿姆斯特朗和塞维吉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杰的行为目标观点,提出了AB-CD目标表述法,其内容表述包括行为主体( Audience) 、行为动词( Beha-viour) 、行为条件( Coditions ) 和表现程度( Degree) 四项基本要素。ABCD目标表述法能够使教师围绕目标授课,减少教学的盲目和随意,是目前最契合历史新课程要求、运用较为广泛的目标表述方式。
目标表述要正确定位目标对象,其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表述时可用 “学生能列举……” “学生能解释……” “学生能写出……”等表述。很多时候,其行为主体 “学生” 可省略,但教学目标指向的对象应是学生这点是明确的。[1]
好的教学目标要用具体明确、可观察或可测量的行为动词,如 “描述北京人与现代人的不同”,行为动词 “描述”就具有可观察性。如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1787 年宪法的分权制衡原则”,这样的目标是外显的、可观察、可测量的。
教师在表述目标时,必须指明目标达成所需要的条件与情境,即行为条件,如 “说出孔子的主要思想观点和主要成就”能加上行为条件 “结合教材,利用图片,能准确无误地说出”,可以极大地增强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表现程度是学生通过学习应当达到的表现水平,如 “准确无误地说出”等。学生通过学习能达到何种水平,教师在对学生准确分析后进行判断,既不让行为表现程度停留在过去,也不应让学生连 “跳一跳” 都够不着目标。[2]如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以从五个不同的历史观点与视角来分析,但作为面对全体学生的标准,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回答五个角度,可以这样来表述: “至少从三个视角说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要求行为目标表述的四个要素完全具备,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灵活掌握,但一般地讲,行为动词和表现程度是要准确、具体地表现出来的。
2. 选择恰当的目标表述方法
ABCD目标表述法可以克服目标表述的含糊,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明确化,但它强调行为结果而忽视学生内在心理情感变化,有使教学局限于某种具体行为训练的危险。另外,ABCD目标表述法也确实无法在教学过程中表示一些心理过程。为此,以格朗伦为代表的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用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法来表述教学目标。
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讲到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课题的时候,要求学生理解1787 年宪法中的权力制衡原则。这样的目标可以表述如下:
总体目标: 能理解美国1787 年宪法中体现的权力制衡原则。
( 1) 能在课文中找到权力制衡原则的具体内容。
( 2) 能结合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说出权力制衡的运作过程。
( 3) 能设计权力制衡图示,并用自己的话解释权力制衡原则。 ( 1—3 为具体行为)
上述目标首先表述的是总体目标,侧重描述学生内部的心理发展,反映教师总的教学意图,然后侧重描述学生达到目标时的具体行为,表明怎样才算是理解。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清晰,有利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有时,人的认识和情感变化并不是学了一两节课以后便发生变化的。教师也很难预期一定时期教学活动后学生将会发生的变化,所以采用ABCD目标表述法和内外结合目标表述法都有局限,尤其是表述高级认知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此,美国学者艾斯纳提出了表现性目标表述法,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或要处理的问题,但不确切规定每个学生应从中习得什么。
如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抗日战争》 一课为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可以这样设计: 通过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的精神。通过采用表现性目标表述策略,用“过程性”动词 “体会”来表述,不提出可测量的学习结果,而规定与之有关的活动,目标就具有可操作性。[3]与强调统一性的行为目标不同,表现性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学习及其结果的个性化,其弊端在于不能作为检测学生的预设标准。作为主要用于表述长期才能实现的情感、能力方面的目标或无须结果化的目标,它只是对行为目标和内外结合目标表述方法的补充,教师切不可依赖这种目标,否则会导致教师在表述目标时又回到传统的老路上去。
3. 关注三维目标的表述整合
《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是学科课程目标,而非教学目标,并没有结合特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因此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来分开表述。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则要注意到三维目标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从整体上来考虑学习目标。换句话说,在有些课上,过程目标的表述可以分布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层面里,不作为单独的目标来书写; 同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可以分散于过程目标中来叙写。[4]
如以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 《新文化运动》 一课为例,目标可以表述如下:
( 1) 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说出口号和开始标志。
( 2) 懂得阅读文献、著作是获得史料的基本途径,学会从图文史料中发掘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先进思想。
( 3) 结合时代背景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写出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 4) 通过讲述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思想心路,感受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
这里的课时教学目标表述没有照搬三维目标的形式,而是采用综合的方式清楚地列出几条,将 “三维” 的内涵要求体现到目标的具体内容中去。目标确定合理,围绕课标规定的重点内容,突出主干; 层次分明,从识记到理解再到运用,其间体现有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有学生情感的体验,三维目标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刍议 篇6
一、目标的整体性
重视目标的整体 性, 首先要确 立教学的 系统化意识, 从课程的高度高屋建瓴地分析教材, 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以《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这篇文章为例, 如果教师有目标系统化的意识, 就不会单纯着眼于文本内容, 而会根据所教年级、对象的不同, 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比如它是高一下学期要学习的课文, 教师就应根据高一下学期的语文课程目标, 即“侧重于文本研习和问题探讨, 以专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 思考个人与国家、社会、自然、自我的关系, 探寻人类应 恪守的共同准则”, 结合文章内容特点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受其时、其景和其情, 品析人物对话, 感受人物形象;2.探讨爱国真谛, 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作为中国人的责任感。只有从课程的高度去审视课堂教学, 结合课程的总体目标去设置课时目标, 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重视目标的整体性, 一要将它放在 课程目标、阶 段目标、单元目标的系统中进行考虑;二要将它放在教学设计的体系中关注它的落实。切实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发挥其对教学的支配和指导作用, 从而让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高效有序。
二、目标的具体性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 更常见的问题还表现为目标陈述的草率和泛化。那么, 怎样来改正教学目标的表述呢?为了克服传统教学目标表述的含糊性, 目前比较流行的是采用美国的罗伯特·马杰 (RobertF.Mager) 教授在《准备教学目标》一书中提出的行为目标叙写模式, 有人将之称为ABCD模式, 即对象 (audience) 、行为 (behavior) 、条件 (condition) 、标准 (degree) 。 (1) 对象, 即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 是教师。 (2) 行为。目标 陈述要明确、具体, 要可以观 测。尽量用确 定的语言, 避免模糊的、不切实际的词语。 (3) 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影响 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 或范围。 (4) 明确表现 程度。表现程度是指 学生产生 学习结果 的一种程 度或要求。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要求明确分为体验 (或感觉、感触、了解) 、感悟 (或领略、激发、懂得) 、形成 (或区别、识别、养成、建立、提高、增强) 三个层次。
三、目标的分层性
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 有效的语文教学绝不能搞“一刀切”。就是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既着眼于课程的阶段目标, 学生的认知水平, 又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以高二的议论文 教学为例, 既要讲究 作文教学 的序列性, 从审题、扣题到学会辩证分析走一个来回, 分点解决学生论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又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分层批改。对于写作水平比较好的学生, 教学目标就定为能在高二阶段写出观点鲜明, 论据充分又有点思辨性的作文;对于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则降低要求, 只要观点明确, 紧扣材料, 条理清晰就可以了;对于写作水平差的学生目标则定得相对较低, 只要作文扣题, 字数足够, 像篇议论文就可以 了;而对于一 些极个别 放弃学习 的学生, 则只要每次作文能交上来就给予鼓励。这样设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既增加了作文教学指导的针对性, 使学生写作训练目标明确, 容易获得成就感, 又可以节省教师批改作文的时间, 腾出时间对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给予充分的指导, 同时不打击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的积极性, 可谓一举多得。
四、目标的生成性
我们在预设教学目标时应有弹性, 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一些现场的突发事件做出及时的调整, 即具有灵活的现场生成性。笔者在教学《河的第三条岸》时, 根据读本编排特点将它置于“人物”的话题下进行教学, 并将教学目标定为品析人物细节, 概括人物特点, 体会现代派小说人物的类型化特点, 从而提炼人物的象征寓意。但在教学过程中, 有学生质疑了人物类型 化, 这使得笔者不得不重新审视文本, 通过讨论, 将目标调整为提炼人物的个性与共性, 多元解读“河的第三条岸”的寓意, 体会现代小说主题的多义性。
生成, 使课堂无比精彩。这堂课假如没有学生的质疑, 虽然教学过程流畅, 但是由于学生被动地由教师牵着走, 他们的集体智慧就没有发挥出来, 他们对现代小说的特点的体会也难以如此深刻。但是, 假如没有教师课前对文本的深刻钻研和成熟的框架构建, 就难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质疑做出积极的回应, 因此预设是保障生成目标的有效性的前提。预设与生成, 一静一动, 相辅相成, 共同推动教学的进步。
刍议公司战略如何制约预算目标 篇7
一、相关概念
1. 公司战略的概念
公司战略的基本概念还有待进一步的商榷。现在为大家所熟知的是来自于加拿大的明茨伯格教授的5P理论。作为在国际上比较知名的管理专家, 明茨伯格教授在他的定义中将公司战略定义为:计划、计策、定位、模式和观念。由于这几个词语的英文首字母都是P, 所以, 这一定义又被称作是公司战略的5P定义。在这个理论中, 公司的战略被描述为一种对公司未来成长的规划, 其中也包括为实现所制定的发展计划与目标而必须遵守的战略管理与相关范式。特别需要强调的是, 在整个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之前, 公司需要对自身的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种定位认识一般来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企业的自我定位, 也就是企业对自身发展的期望与要求;另一个是社会定位, 这种定位随着企业文化的不断传播也渐渐深入人心。换句话说, 在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制定上, 企业要充分考虑对于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同时, 这个定义中突出地反映了公司战略的抽象性。具体来说, 在这种概念下, 公司的发展战略、发展理念和发展规划与公司员工创造的公司文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这些战略目标的影响下, 企业未来的发展就会变得具有可控性与可操作性。
公司战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公司的定位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的自我定位, 也就是企业对自身发展的期望与要求;另一个是社会定位, 这种定位会随着企业公民理念的不断传播也渐渐深入人心。换句话说, 在企业的战略目标的设定上离不开企业对社会责任与义务的履行。公司战略管理一般是以公司的全局发展为导向的, 关注公司运营过程中的整体性行为和战略实施过程中目标的达成与效果。公司计划的实行不是基于公司某领导层的主观臆断, 而是在反思过往发展理念同时, 钻研和比对企业所处的实际情况, 循序渐进地、有所规划地将公司的计划方案逐步实施。
2. 预算目标的概念
预算目标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可以说, 这个目标是企业长远规划下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这个目标主要是针对公司企业自身的运营规划来进行相应的财务方面的目标的设定与实施。需要指出的是, 这一目标的内涵不仅仅包含关于财务方面, 更多的企业在预算目标中对涉及企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包括社会效益在内的综合考量。
预算目标的具体的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 对于制定的科学与严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作为公司发展目标的具体实施, 我们有必要将目标的设定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基于这种理念下的预算目标的实施就应该具备必要的科学性与权威性, 以及预算目标的适当定位和预算目标在致力于资产效益最大化的同时, 把运营风险控制在一定的水平。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关于预算目标具体实施是很多公司特别是一些民营公司缺乏足够的重视, 片面地认为预算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仅仅是公司财务部门的事情, 在预算目标的制定方面缺乏对公司系统内部宏观与微观环境的全盘考虑, 预算目标的制定流于表面形式,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缺乏弹性和张力, 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环境变化给公司带来的潜在风险与压力。
二、公司战略对预算目标的制约性
公司的战略将对预算目标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公司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与预算目标的相关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但它们在具体的实施时间方面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前者一般立足于长远的未来, 后者一般聚焦当下的发展。所以, 预算目标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要依据和参考公司战略制定的要求与内容, 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司的战略目标。预算目标的具体的实施方案与方向很大程度上受到公司发展战略的影响与制约。在预算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 保证两者方向的一致性, 使预算目标围绕公司发展战略是必须的实施原则。例如, 在公司的战略中, 如果公司战略实施过程中对市场竞争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那么在预算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就会比较偏重于公司产品的市场推广与销售人员的业绩评价。以全球五百强海尔公司为例, 公司面向新的时期制定了以服务创造效益, 创造生产力的发展战略, 所以, 在预算目标的实施过程中, 加大了消费者对员工服务质量的反馈与考评。在这种发展战略的带动和指导下, 海尔公司用了不到15年的发展时间, 在中国和世界各地建立了自己的分厂和办事处, 并成功地打响了一个品牌, 树立了一个名企, 赢得了良好的社会知名度, 促进了我国民族企业的发展。
其次, 公司战略地制定与管理是否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预算目标的实现。面对公司发展的整体规划, 如果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那么公司的预算目标非常有可能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偏。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在我国公司战略的制定过程中, 和西方国家不同的是,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一些公司的预算目标由于缺乏科学严谨的战略发展支持,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很容易受到冲击。例如, 在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发展过程中, 当时国内某大型工业加工企业, 在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时, 由于缺乏详尽、客观的市场数据的考察和研究, 盲目上马了一套金属加工设备, 大量的预算也随之跟进。由于企业主要负责人政策制定的失误, 以及采购的机械加工设备属于西方国家落伍淘汰的产品等原因, 导致金属加工设备制造的产品无法进入市场, 无法为企业创造利润和效益。最后导致该企业宣布破产倒闭, 在当时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由此可见, 公司战略的制定与管理直接制约着公司预算目标的管理与实现。
最后, 公司战略对预算目标的管理权与组织结构有决定性地控制和影响。公司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 当公司的战略进程和安排以及对战略实施的人员与组织结构发生变化时, 预算目标的管理权与组织结构也要与之同步进行变化和调整。在管理界, 管理权的归属关乎公司发展的生命线。公司战略的制定一般是放眼公司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规划,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所以, 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 一旦在管理层序列中出现重要人员的流失与变动, 这对于预算目标的决定权与组织结构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这种公司战略制定与管理层面的变动和调整无疑是对企业发展的一个考验。在中国的很多企业中, 有些对企业忠诚度不高的高级管理人员, 一旦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与公司发展战略方面观点的不一致, 就会选择离任, 有的甚至会直接跳到竞争对手那边, 或者自己组建公司与原企业进行竞争, 去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占有较大比重的私营企业, 这种公司战略制定与管理层面的变动和调整对公司预算目标的管理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的例子举不胜举。例如, 中国某一著名的乳制品公司, 在公司战略发展的过程中, 由于公司高层的变动和调整, 整个公司的预算目标的管理和控制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最后, 该公司因为种种原因难以维持被迫低价转让, 一个曾经辉煌一时的民族品牌从此不复存在。
三、如何才能实现公司的战略与预算方面的协调
实现公司战略与预算目标的和谐发展是企业取得长足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要实现公司战略与预算目标的和谐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首先, 我们要积极发挥市场这只“无形手”的主体性指导作用。在我国当前运行的市场经济体系中, 市场本身就具有很大的调节性。公司在具体的战略目标与预算目标的规划实施的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 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基础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作用。与此同时, 公司要积极应对来自市场的各个信息的变化与响应,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将公司的战略发展与市场的需求看齐。
在公司战略与运算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在考虑和借鉴市场各变化因素的基础上, 制定科学有效的公司战略与预算目标。同时, 要积极规避由于市场调节的滞后性、盲目性而带来的一系列的风险。在中国, 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很多公司在战略制定与预算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判断缺乏灵敏度。所以, 当市场发生波动时, 很难在第一时间建立起紧急预案, 去应对市场自身存在的风险。具体来说, 我国的经济体制中, 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结构。在国有经济改革中, 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企业出了问题不是问市场而是去问市长。换句话说, 公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依赖于政策与体制所赋予的垄断与保护。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市场也在不断地对外开放, 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 我国的经济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其主要挑战就是来自于市场的竞争, 这种竞争是按照市场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 商品的价格决定于价值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所以, 一些原来占有领导甚至垄断地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始重新思索企业的未来发展之路。除了大力发展企业的生产效益之外, 还需要通盘考虑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其中也包括企业的社会责任角色。这种企业定位在企业应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 在公司战略与预算目标的制定过程中, 要时刻树立公司效益意识, 最大限度的降低不必要的发展成本。这一点, 一方面是由公司的本质决定, 另一方面也是公司战略和预算目标制定的核心意义所在。只有围绕公司的战略目标并展开相应的预算目标管理, 才会有助于公司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效益是公司的生命线。最大程度的挖掘市场价值和商业利润, 从而获取更大的商业资本是市场经济中企业家的最大动力和根本动机。正如伟大的思想家, 经济学家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中曾经指出:追逐商业利润是企业家的本质, 这一点无需遮掩。但是商业利润的获得应该建立在良好有序的市场环境中。所以, 作为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和生存手段的组织, 公司在战略与预算目标的制定过程中, 要始终把企业的创新发展与利益最大化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
但是, 需要指出的是, 公司的利益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公司本身在营运过程中的利润所得。另一方面是公司的发展给所在地区与国家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这里所要强调的是企业公民意识。作为社会这个复杂有机体的一个细胞, 公司在实现战略与预算目标过程中, 不能忽视公司、社会、国家三者和谐有序的发展。只有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履行公司的责任与义务并加强对公司的发展战略与预算目标的管理。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公司健康、持续、稳健的发展, 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如果, 公司战略的制定与预算目标的管理, 缺乏系统有效的沟通与匹配, 特别是公司战略与预算目标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时, 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甚至对公司的发展来说是一种灾难。
最后, 就是如何才能快速的提高公司战略与预算目标管理的科学性。如前文所述, 公司战略的制定要建立在对公司内外环境充分地调查与研究基础上, 这需要信息加工技术的支持。同样,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 要借助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来推动预算目标的全面管理, 这也是一种发展趋势。随着网络技术在预算管理方面的推广和应用, 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电算化阶段。这种技术可以科学有效的将公司战略在预算方面的具体要求进行加工和整合, 在实现预算编制效率提高的同时, 促进和保证着预算目标与公司战略发展的一致性。
随着大数据云时代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商品交易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在公司战略的制定与预算目标的实施过程中, 互联网的介入也为公司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助推力。这种新的交易方式的产生, 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 提高预算目标管理的效率, 另一方面也会有利于公司在大数据时代进行战略制定时对所需要的相关数据的系统、有效、科学的分析。只有建立在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 公司战略与预算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才能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同时, 我们需要强调的是, 在互联网日益风靡的今天, 要时刻把系统信息的安全工作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在互联网时代, 有很多商业竞争对手会借助网络来实现商业的勒索与诈骗, 影响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所以, 要在国家相关法律的支持与保护下, 对公司战略与预算目标进行科学有效的制定与管理。
四、结语
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发展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繁荣与稳定。在公司的发展运行过程中, 科学的公司战略如同公司的发展蓝图, 直接影响着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 特别是影响和制约着预算目标的设定与实施。只有在公司战略制定与预算目标管理时, 切实做到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主体性指导作用;要时刻树立公司效益意识, 最大限度的降低不必要的发展成本;提高公司战略与预算目标管理的科学性等方面才能实现公司战略与预算目标的和谐。
参考文献
[1]杨肖.基于战略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设计及绩效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12.
[2]江文毅.基于战略导向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2.
[3]于增彪, 袁光华, 刘桂英, 邢如其.关于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系统的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 2004 (08) .
[4]蒋黔贵.海尔在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创新[J].企业管理, 2012 (06) .
[5]张才志.战略导向下的全面预算管理探析[J].中国外资, 2011 (23)
小学作文教学刍议 篇8
一、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 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 有“趣”才会“乐”才会“灵”。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所选的教学内容要贴近童心。1、命题要有一颗“儿童心”。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宁可低一点, 不搞一刀切;2、指导要用一种“儿童调”。要把导师的架子放下来, 要用商量口气, 商量写什么, 怎样写, 怎么改, 如何评等等;3、评改要借一双“儿童手”。学生只要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留心观察, 分析周围的每一个人, 每一件事, 每一处景物, 写起文章来文若泉涌, 滔滔不绝。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勤观察, 多练笔
要想解决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的问题, 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与生活中观察积累素材,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新异”, 在习以为常中去发现“特别”, 在观察中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判断、选择, 以获取更深刻、更全面、更独到的认识。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活动过程, 细心体验其中情趣, 随时记录自己观察、体验的结果。此外,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写随笔、日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但这些丰富多彩的瞬间往往被我们所忽略。因此, 要求学生随心所欲地用笔记、日记的方式去记录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真善美假丑恶,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对进入视野的人或事产生独特感受, 激起写作欲望, 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三、佳作赏析, 提高水平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 不仅有助于提高赏析能力, 陶冶情操。还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 增长见识, 提高认识水平, 才能提高作文能力。在作文教学中, 我让读与写同步进行。让读促进着写, 让写反过来激励着读。学生写作文也无秘诀可言, 无捷径可走, 只有脚踏实地, 坚持不懈地积累语汇, 才能做到出口成章, 妙笔生辉。
四、批改和讲评应做到及时、激励和激趣
凡是认真写作文的同学都希望能尽快知道老师对其作文的评价, 如果时间拖久了, 这种期待心理就会逐渐淡薄以至消失, 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从作文教学批改讲评角度来看, 作为老师, 无论工作多忙多累, 都应该即时批改, 即时讲评, 趁热打铁, 使批改和讲评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 从而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教师首先要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作文进行及时批改, 在批改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睁大眼睛寻找其闪光点, 特别是对作文功底差的学生更要实行微笑评价、鼓励评价, 对他们作文中哪怕是只有一个好词, 一个好句, 都要进行表扬、激励, 让他们享受、体验被褒扬的快乐,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起作文的兴趣。
刍议企业目标管理 篇9
摘要:目标管理是企业绩效考核的基础,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的经营治理,加强企业团队建设,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本文从涵义、基本特征、基本原则、方法与途经等四个方面对企业目标管理进行详述。
关键词:企业;目标;管理
“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开始”。对于一个处于WTO国际化经济环境的企业而言,其首要任务是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然后根据经营目标制订经营计划,进而加以实施和控制,使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一、目标管理的涵义
目标管理,是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任务与目的,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从全局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为企业组织各层从上至下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且企业各层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的首创,1954年,他在《管理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主张,随后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目标管理的本质是绩效价值导向,目标管理使得整个公司、各个部门、各个人事先可以有明确量化的指标,事中可以检查考评,事后可以奖罚兑现,实现全面、公平和互动的管理。
二、目标管理的基本特征
目标管理是以相信人的积极性和能力为基础的,企业各级领导者对下属人员的领导,不是简单地依靠行政命令强迫他们去干,而是运用激励理论,引导职工自己制定工作目标,自主进行自我控制,自觉采取措施完成目标,自动进行自我评价。目标管理通过诱导启发职工自觉地去干,其最大特征是通过激发员工的生产潜能,提高员工的效率来促进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目标管理具体方法是企业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它在管理模式上有鲜明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1.向制度管理的转变
目标管理法的应用是企业从传统经验管理向现代制度管理思想转变的体现,使企业不再依靠经验,而是通过制度和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管理,是一套系统化、理论化的管理方法。
2.重视人的因素与工作因素的和谐统一
(1)目标管理强调人在组织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强调组织目标制定的人本思想,强调上下级共同协商分解和制定组织与个人的目标,旨在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激发员工潜在的工作能力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2)摒弃了行为科学学派偏重以人为中心,忽视同工作结合的一面,把工作和人的需要统一起来。
3.权、责、利明确
通过对组织目标的横向、纵向、斜向逐级分解,将组织总目标分解转换至各个部门、员工的分目标,同时对目标责任人赋予相应的权限、责任、义务,改善了企业传统组织结构带来的信息传递弊端,促使权力下放,使权责利更加明确,也有助于在保持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使组织内部更具有活力。
4.重视成果
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易终结,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人事考核和奖评的依据。
三、企业目标管理的基本原则。
搞好目标管理并非一般人想像的那么简单,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目标制定科学合理
目标管理能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取得预期的成效,首先就取决于目标的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是目标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脱离了实际的工作目标,轻则影响工作进程和成效,重则使目标管理失去实际意义,影响企业发展大局。目标的制定一般应该注意下面几个方面:难易适中的原则(要有难度但不能让人产生畏难情绪);时间紧凑的原则;大小统一的原则(年度目标与月度目标、整体目标与局部目标);方向一致的原则(使所有人都朝一个方向努力)。
2.督促检查贯穿始终
目标管理,关键在管理。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丝毫的懈怠和放任自流都可能贻害巨大。作为管理者,必须随时跟踪每一个目标的进展,发现问题及时协商、及时处理、及时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确保目标运行方向正确、进展顺利。
3.成本控制严格认真
目标管理以目标的达成为最终目的,考核评估也是重结果轻过程。这很容易让目标责任人重视目标的实现,轻视成本的核算,特别是当目标运行遇到困难可能影响目标的实现时,责任人往往会采取一些应急的手段或方法,这必然导致实现目标的成本不断上升。作为管理者,在督促检查的过程中,必须对运行成本作严格控制,既要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又要把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4.考核评估执行到位
任何一个目标的达成,都必须有一个严格的考核评估。考核、评估、验收工作必须选择执行力很强的人员进行,必须严格按照目标管理方案或项目管理目标,逐项进行考核并得出结论,对目标完成度高、成效显著、成绩突出
的团队或个人按章奖励,对失误多、成本高、影响整体工作的团队或个人按章处罚,真正达到表彰先进、鞭策落后的目的。
四、实施企业目标管理的几点意见
目标管理对于提升企业业绩、开发人力资源以及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极为有效,其价值已为许多业内人士所认同。然而在实际运用中许多企业尽管在推行目标管理初期决心很大,推广中也尽了极大的努力,但实施的效果却不明显。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没有利用好这把“双刃剑”,推行者对目标管理的思想没有深入的了解,对目标管理的理论不能活学活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能联系实际,过于教条主义。下面就企业如何实施目标管理谈几点意见。
1.目标体系的构置要科学化
(1)不应忽视定性的目标。指标体系的设立,应以保证目标实现为前提。但目前在目标管理指标体系设立上,有片面追求指标量化的倾向。为此,在强调定量目标的同时,也要非凡注重定性的目标制订,以强化目标“使命导向”,更有效具体地指导企业的工作。
(2)注重目标体系横向流程化构建。流程产出结果要以体现在流程上的价值增值过程为目标构建路径和目标标识,作为目标体系横向流程化构建的主要依据,做到目标体系与企业的使命、价值、定位、核心能力相一致。
(3)注重目标体系纵向逻辑化构建。目标的这种纵向的结合便相应构成企业的目标体系,企业目标的实现,依托于各层目标的实现。
2.目标治理要与企业文化协同
这是一个近些年来目标管理实践中面临的需要给予非凡关注的新问题。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理念、经营哲学、治理方式、用人机制、行为准则的总和,是指一个企业做事的方式和企业对成功的定义。其中,企业文化的三个要素是价值观、企业目标、经营策略和管理方式。即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然后在共同的价值观下建立起企业的目标,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应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式,这三个要素是层层递进的过程。由此可看出,目标管理与企业文化是一种相互协同的关系。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长期驱动因素,而核心价值观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要求企业必须有一套明确的做事规范和行为准则,明确什么是企业鼓励的,什么是企业禁止的,以确保企业不偏离方向;而目标管理则是依据目标进行的管理,是一种通过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考核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的管理方法,它明确了企业为实现预期目标该如何去做。目标管理只有依托于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确保企业目标真正最终实现。因此,企业把推行目标管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将其当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培养一种上下关注目标的氛围,使公司的各个层面都关心如何设定目标,采取什么策略达成目标,并积极参与到沟通、反馈、评价的过程中来非常重要。假如企业仅仅是在口头上、形式上重视,做起来流于形式,长期下来不但会对企业文化造成侵蚀,而且也有悖目标管理的初衷,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3.目标治理必须有授权
根据目标管理重视人的因素的核心思想,企业目标一旦明确后,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朝着同一方向,融成一体,把个人的努力凝聚成为集体共同的努力,产生出一种整体的业绩,为这个共同的目标做贡献,目标才能成为现实。但是,没有目标管理授权,就谈不上目标管理中尊重人、满足人的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激励人的固有潜力等作用的发挥,企业老总不但会忙得不可开交,目标管理最终也仅仅是一个漂亮的“目标”外壳而已,也就没有了实质的目标管理。为此,要非常强调人在目标管理中始终处于支配地位,通过目标管理授权,让企业每个单位、每个部门直至每个职工更有效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任务。
4.目标的承诺和兑现
目标管理必须与企业的激励机制相结合。目标设定在获得上下一致协调的同时,高层要向基层承诺支持目标达成的资源投入和目标达成后的各种奖励,基层应向高层承诺对目标的认同和为达成目标付出的努力。由于目标管理打破团队平庸化的治理氛围,业绩和能力突出的与落后的团队成员必将凸现出来,同时目标管理严格的规则以及目标完成结果和激励因素的挂钩给各级人员带来较大的压力必将转化为巨大的工作动力,结果是团队成员业绩与能力提升的需求加大,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团队精神得以逐步形成。
5.目标管理工作要有追踪和反馈
目标管理在实施中存在不少走形变样的情况,其中一个痼疾就是工作追踪很差或做不到位。假如没有了工作追踪或追踪不到位,目标管理也就只停留在形式上,华而不实。借鉴一些大型企业的成功经验,其工作内容可以概括为五大方面:
(1)追踪方针目标实施是否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展开后各部门、各类人员的目标和措施是否已纳入经济责任制进行考核,是否已建立适应推行方针目标的经济责任考核评价体系。
(2)追踪是否已建立月计划任务书制度,并以此考核评价和计奖。
(3)追踪方针目标在实施中,各级主管领导是否以科学的评价方法定期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能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4)追踪各分支机构的管理者是否对目标管理的实施进行诊断,诊断的效果如何。
(5)追踪是否已建立方针目标实施动态管理办法,并贯彻执行。必须指出的是,工作追踪只对事不对人,不是干涉,不是替下属单位、部门及个人做决定,而是对目标管理工作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提出意见建议,帮助改进和提高。
目标管理是企业绩效考核的基础。无疑,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的经营治理,加强企业团队建设,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只要能科学的运用,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
参考文献:
[1]张会川:《关于实施企业目标管理的几点思考》,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8年1期.
[2]刘 宏:《企业目标管理之道》.施工企业管理,2008年第5期.
[3]肖文质:《浅谈企业目标管理》.石油政工研究,2006年第3期.
刍议财务管理目标及实现对策 篇10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的导向。在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财务管理目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乃重中之重。结合我国国情,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理论界财务管理目标的几种观点及其评析
1.利润最大化。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尽管财务管理的目标从未明确提出过,但财务管理的是围绕国家下达的产值指标进行的。因此,可以概括为“产值最大化”。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它未考虑利润的时间价值,未考虑所获取利润和资本投入量的关系,未考虑所获利润承担风险的大小。因此,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可导致企业各种短期行为,同时还会引起企业因不能科学计量风险因素,导致决策失误的不良影响。因此,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利润最大化并不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佳目标。
2.经济效益最大化。
经济效益是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即以一定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量的收益,它是一个比利润更广义的概念。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一种定性要求是合理的,但经济效益本身不是具体的经济指标,它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经济指标才能表现出来。另外,对它也难以控制,难以分解落实责任。由此可见,经济效益在实践中难以计量,缺少可操作性,而具有可操作性是确定理财目标的一个重要约束条件。因此,经济效益最大化可作为一种定性要求或总思路,却不能作为理财目标。
3.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也称企业价值最大化。即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在权衡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报酬的前提下,使企业的总价值达到最大,进而使股东财富达到最大。财富最大化不仅考虑了取得收益的时间,而且考虑了收益与风险的关系。避免了企业由于盲目追求利润而造成的行为短期化,具有极大的综合性,可以让企业更全面地经营决策。但是,在中国现有条件下,财富最大化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此,财富最大化在我国当前还只能是一个理论公式和理想的发展目标,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指导作用并不大。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为基础的竞争经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关系:
1.财务管理目标应当与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保持一致。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所以财务管理目标应当与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保持一致,以便通过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管理最高目标的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应将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确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首先考虑的问题。
2.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是经济性目标与社会性目标的统一。
任何一个企业都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各种社会关系都会不同程度地制约或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不能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不但得不到社会的支持与报偿,还会受到社会的惩罚。失去社会支持的企业等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将会使其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因此,财务管理目标既要突出经济性,又不能仅限于经济性,它必须有助于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优化。
3.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是战略性目标与战术性目标的有机结合。
财务管理目标如果不能体现企业的战略发展思想,必然会导致财务管理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眼前利益的短期化行为,并由此衍生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等阻碍企业发展的现象。所以,在战略发展思想指导下制定不同时期的经营战术,在确保长远利益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短期利益,实现战略性目标与战术性目标的有机结合,应是确立财务管理目标的正确思路。
4.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是所有者利益与其他主体利益的最佳兼顾。
市场经济条件下,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的除所有者外,还有债权人、职工、供应商、捎费者及政府等。各利益主体间的关系是“合作伙伴”关系,强调的是“双赢”。无论制定何种财务政策,都必须合理兼顾企业所有者利益与其他主体的利益,绝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顾此失彼。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各种经济关系,使财务分配政策保持动态平衡,获得各利益主体的信任与支持,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进行,并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这样才能满足各方利益要求,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对策
1.选择合适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如果企业规模不大,就不存在选择企业财务管理体制问题。为了取得规模效应,许多企业实行集团化经营,此时就需考虑采用什么样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一般认为,对核心层企业宜采用集中财务体制;对紧密层企业宜采用管理分散的财务体制,即由集团总部做出重大财务决策,由紧密层企业做出次要的财务决策及执行总部决策;对半紧密层企业宜采用受控制分散的财务体制,即总部通过内部制度来间接影响或控制下属企业的财务决策;对松散层、协作层企业则采用完全分散的财务体制。
2.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收集决策所需信息。
财务决策需收集大量数据,如历史数据、政策法规、市场动态和前瞻性信息,光靠手工去统计、整理、分析这些信息,显然费时费力,容易出错,所以必须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提高准确度和效率。
3.有效利用企业各种资源。
在财务管理中不能就资金论资金,不能只注重质量和成本的管理,而应从更大范围上着手,如目前应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品牌的管理等。企业需建立吸引、培养、留往人才的报酬机制,在注重有形资产管理的同时,注重无形资产的创建和管理。以品牌为先导,在优秀人才的努力下,通过优质服务,开拓企业特色的目标市场和消费群体,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问题。
4.对企业经营全过程进行财务监管。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刍议】推荐阅读:
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刍议07-15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07-14
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总结及工作目标10-24
小学朗读教学刍议11-13
小学写字教学刍议11-28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刍议05-23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刍议06-02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刍议09-17
小学英语教学刍议12-09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刍议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