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旅游研究现状刍议

2024-10-08

体育旅游研究现状刍议(通用10篇)

体育旅游研究现状刍议 篇1

标准最起源于20世纪初企业的内部管理需要,企业对生产中80%的常规性、重要性的工作制定标准以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的制定及标准化工作是企业提高管理效率有效手段,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标准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其后续发展已不再是对一个企业生产的研究,更是对一个行业生产的研究,并从工业领域开始逐步扩展到农业领域、信息领域和服务领域。

因此,任何组织的管理中必然存在标准及标准化问题,这其中包括户外体育旅游业标准。然而户外体育旅游业标准的研究却未能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理论的落后显然不利于户外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明确户外体育旅游标准的涵义,认识户外体育旅游标准研究的重要性,把握体育旅游标准研究的方向,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户外体育旅游标准化

1.户外体育旅游业。寻找户外体育旅游业的产业位置,可以有两条线。

第一条线从体育产业分类出发,体育产业包括三个本体产业:健身休闲业、赛事表演业、运动技术培训业,体育旅游业从属于健身休闲业,是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一个新兴复合产业,有时被称为“特种旅游”。体育旅游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称为体育赛事旅游,是指以赛事观光带动的游览观光性旅游;另一类称为户外体育旅游是野外自然景观与户外运动项目的有机结合的运动参与性旅游,如徒步、登山、漂流、滑雪、潜水等。1

第二条线从旅游业分类出发,旅游分为观光益智旅游、休闲娱乐度假旅游、商务会展节事旅游、专项(主题)旅游,特殊兴趣旅游,体育旅游属于休闲娱乐度假旅游。2

2.户外体育旅游标准及标准化。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3

由标准的概念类推,户外体育旅游标准是“对户外体育旅游业经营活动中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户外体育旅游标准是体育标准与旅游标准的交集部分,属于服务性标准,可以由企业、行业、地方或国家制定与实施,相应称为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在我国,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局)(SAC)服务业标准部是服务性标准制定指导与颁布的国家管理机关,对涉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保护国家及消费者安全、卫生、健康与环保的一些领域制定强制性或推荐性国家标准,或者积极推动一些标准化工作取得卓有成效的企业标准逐步上升为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区域标准和国际标准。

户外体育旅游标准化由标准化类推,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过程。其主要内容大致包含四个阶段:制定标准(P)、组织实施标准(D)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或检查(C),并作相应的处理(A),标准化基本过程就是PDCA循环。4

二、户外体育旅游标准化研究现状

全球旅游标准机构主要有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5年成立的“旅游及其相关服务”技术委员会ISO/TC228,秘书处设在西班牙标准化和认证协会(简称AENOR)和突尼斯国家标准化和工业产权研究所(简称INNORPI),截至2010年12月,共有正式会员53个,观察员18个。我国于2001年4月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28下设8个工作组,分别是潜水服务、保健旅游服务、旅游信息中心信息提供和接待服务、高尔夫球服务、海滩、自然保护区域、探险旅游、游艇俱乐部和码头旅游服务。截至2010年12月,已发布了9项国际标准(其中饭店术语标准和6项潜水服务系列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已制定、待发布的标准有9项。5从ISO/TC228工作组的名称以及颁布的标准来看,世界旅游标准中户外体育旅游占的比重相当大。

2003年5月,我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4)成立,2007年联合六部委印发了《关于推进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文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进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试点的内容是现代物流标准化、商贸餐饮住宿业服务标准化、旅游标准化、社区村镇服务标准化、商务专业服务标准化与体育服务标准化。6

在《关于推进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文件的号召下,我国旅游业标准化工作开展得较早,也取得了一些的成就。除了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0)外,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SAC)会还成立了其它与旅游相关标准化组织。2010开始国家旅游总局全部部署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景区、旅行社、酒店、旅游公司等旅游相关企业都积极投入到旅游标准的试点示范工作中,为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户外体育旅游被大多数景区归为生态旅游的范围,是旅游业的新业态,由于涉及运动安全专业知识,标准的制定相对较为滞后。

2008年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2009年浙江、上海等地的分会也相继成立,体育标准化工作进入了政府体育部门的议事日程。我国体育标准技术委员会的工作开展是从体育用品标准化开始的,体育装备中心、体育经济司、体育用品联合会以及部分体育生产企业共同组建的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跨行业领域体育用品的基础、通用标准的制定、修订,体育用品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组织制定体育用品行业标准体系,提出体育用品行业制定、修订国家标准的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建议,近年来出台了若干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并有一些体育用品生产企业正在进行相关标准的认证工作。对体育服务标准及标准化的推进工作,体育总局着力推进的是体育场所标准化,如《保龄球场馆星级的划分及评定》是较早的国家颁布的体育服务标准。截至2011年12月,我国已发布体育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18项,涵盖各类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体育场所等级划分、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中小学体育器材标准等。7相对旅游行业我国体育标准化的推进工作较为缓慢。

对体育服务标准的理论研究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杨铁黎 (2002)《关于建立我国体育服务业质量管理体系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张昊(2005)《认证制度在体育服务业的应用》等。户外体育旅游少有文章涉及,只找到两篇相关文献,宋彪(2013)《我国体育旅游行业标准构建初步探讨》探讨的是我国体育旅游行业的标准构建,文献列举了国际旅游组织颁布的体育旅游标准,呼吁建立我国体育旅游标准,并提出一些较为宏观的工作思路。8林章林(2013)《以标准化建设推进上海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发展》是为数不多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解决上海市体育旅游基地标准化建设的实证研究。9

综上,一个社会需求的热点却成一个研究的冷门,其原因也许是:第一,国家现代管理职能转变过程中简政放权是主导方向,制定标准是否会约束市场发展?一些学者可能对标准的研究是否符合社科研究的方向存在疑问;第二,体育用品标准是目前是体育总局标准化工作的重点,而且高校体育专业设置中对体育服务标准课程几乎没有涉及,高校的学者也较少关注到这一领域,人才培养也比较落后;第三,虽然体育标准在国家质监委的领导下归口体育总局管理,体育户外旅游服务业标准归口体育与旅游两个部门,主管职责不清,跨行跨业统筹工作较难开展,也给研究带来了困难。

三、进一步深入研究户外体育旅游标准化的必要性

1. 户外体育旅游标准化是提高体育旅游管理水平的途径。2011年3月,中央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旅游业与体育产业定为“十二五”时期需大力发展的生活性服务业的两个重要产业类别,体育旅游业对于两大产业各自的发展乃至我国生活性服务业的整体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产业价值。户外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新业态为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青睐,到了节假日背包旅游、自行车周游、自驾游等取代了很多传统的旅游方式,因此许多传统景区和山地资源丰富的新开发景区都在开始思考如何开拓新的生态旅游线路,打造户外体育旅游基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户外体育旅游风险防范及山地户外救援系统都是全新的课题。同时一些旅游社,或是户外俱乐部通过网上发贴形式组织户外体育旅游,这种旅游形式很多游离在旅游部门、体育部门的管辖范围之外,存在很多不规范行为,导致行业风险较大,意外事故较多,体育与旅游行政部门应如何规范市场?标准化的建设为这些发展问题提供的参考,找到解决途径。

2.户外体育旅游标准化是政府现代科学管理的手段。在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中,国务院取消了体育经营活动的前置审批,改为认证监管形式,仅对一些户外体育项目如攀岩、游泳、滑雪、潜水四个高风险项目实行前置和认证双重监管形式。因此,户外体育旅游标准对政府部门加强体育市场监管功能有了更重要的意义,为我国体育政府现代管理标准化指明工作方向。

3.户外体育旅游标准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户外体育旅游标准的实施有外在的强逼机制也有内在的主观驱动,特别是行业标准实施,往往产生于受施方对提升素质、增强自身竞争力、获得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主观愿望,如体育休闲基地星级标准、户外俱乐部星级标准的应用,体育标准的研究应为我国体育企业、行业协会制定和实施标准提供方法。同时,许多企业把自己核心竞争的专利技术融入到标准化中,随着企业标准化的推动升级,成为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其专利技术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4. 户外体育旅游标准化是帮助消费者选择服务等级的重要方法。目前户外行业是一个门槛低、规模小、核心竞争力没有形成的自由竞争市场,鱼目混珠是这个行业最明显的特点。随着体育消费的不断增加,消费者需要权威机构认证对产品与服务做出质量甄别,体育旅游标准的研究应为我国体育消费者多层次需要提供服务。

四、户外体育旅游标准研究的基本内容

1.加强对户外体育旅游理论基础问题的研究。标准的建立首先要研究标准的体育,一级目录、二级目录等延伸子体系的内容和构建方法,在明确体育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才是有方向的,制定的标准才不会重复,标准还可以成为相互支撑的一个体系。同时还包括标准与法规、标准与创新、国家现代化治理中政府在标准化的角色扮演、行政许可与市场推进、监督与评价机制等等基本问题,这些理论基础问题不解决,后续的应用研究就会陷入迷茫的状态。

2.研究主体应集合体育与旅游政府、行业协会、知名企业以及高校研究机构。标准研究必须既体现政府的管理意志,又体现其他相关利益方的需要,同时紧贴行业的发展,只有这样产生的标准才能保证采标率,只有获得采标才是有效标准。因此在标准的研究中应联合体育政府、旅游政府和行业协会、知名企业,与高校专家团队,通过实地考察、实证研究来制定各类体育标准。

3.研究重心应以当前市场急需的标准为先。标准只有得到采标才有意义,只有不断更新才有生命力,市场需求是标准采标和更新的保证,在明确户外体育旅游体系构成下,应有步骤、有重心地进行标准化建设,先研究和制定市场急需的标准,如户外体育旅游用语及符号标准、户外体育旅游基地评价标准、景区户外营地建设标准、户外体育旅游应急救援标准、户外体育旅游俱乐部星级评价标准、户外体育旅游从业人员资质标准等。

4.研究的方法重视中外比较与实证研究。已有论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是文献资料法,文献的来源一般是国内标准化研究的期刊和专著,还有一些体育局标准化工工作部门内部的工作资料。从国内比较来说,旅游部门与体育部门有很多相似之处,旅游部门正在推行的全面标准化是体育标准可以借鉴的。欧盟、美国、日本、德国标准化的历史有上百年了,他们的标准化发展的历程、标准化研究与实施方法可以结合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运行来进行比较研究,也许是找到我国标准化发展中诸多问题症结的办法。现有的研究忽视了对现有的体育标准采标、执行和监督情况,对现有标准存在的缺失与修正情况,较少运用实证研究的分析方法。而这些实证研究是找到切实可行的标准制定方法,进一步完善执法与监督机制不可缺失的研究。

摘要:户外体育旅游标准化是户外体育旅游发展中急需解决而却被理论界研究忽视的问题,通过对户外体育旅游标准化研究现状的解读,加深对研究户外体育旅游标准的必要性认识,明确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关键词:户外,体育旅游,标准化

体育旅游研究现状刍议 篇2

关键词 腾冲县 体育旅游资源 体育旅游 开发现状

一、引言

休闲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种新的重要形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旅游休闲健身方式,因其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而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青睐。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对推动休闲体育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以及自己对体育旅游的了解和认识,研究腾冲县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这对腾冲县的旅游经济有着极为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理论意义。

二、休闲体育旅游的概念和分类

休闲体育旅游是人们在工作、学习之余,为了放松和娱乐身心,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丰富精神生活以及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提高生活品味和质量,而积极参与的体育运动与休闲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户外旅游方式。

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可分为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两类,具体的讲,即自然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和人文社会休闲体育旅游资源。

三、腾冲县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研究

(一)对山体资源的开发

对山体公园的开发:开发了中国规模最大的休眠期天然火山博物馆—腾冲火山国家公园;开发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发了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在这些开发山体的景区内可进行多种休闲体育活动,如:登山、风景观赏、高山探险、森林探险、郊游等各种休闲体育运动。而休闲服务设施虽然还不完善,但最几年还是有了一定的发展。

(二)对地热温泉资源的开发

对地热温泉资源的开发,以腾冲热海最具代表性,该景区位于腾冲县城西南20公里,面积约9平方公里,前后共计开发温泉80余处,有热海大滚锅、万年哈蟆嘴、醉鸟神泉、怀胎奇井、美女仙池、扯雀魔塘等种种奇妙的地热景观,在旅游区内可进行,观赏、温泉疗养等休闲活动。

(三)对水体及其相关资源的开发

第一,开发了叠水河瀑布景区,是中国唯一的城市瀑布叠水河。景区所开发的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可供游客休闲和观赏游玩;开发了北海湿地景区,是云南省唯一的国家湿地保护区.现已形成休闲观光、划竹筏、垂钓等独特的休闲旅游区;开发了大河水库,位于马站乡,离城不远、交通方便的大河水库具备较好的露营条件,成为户外运动爱好者们的乐园。可在河边垂钓,经行野营和露宿等休闲体育项目。

(四)对峡谷地带的开发

腾冲樱花谷,位于腾冲县北海乡双坡村境内,临龙川江与高黎贡山相望,拥有七八个大大小小原生态露天温泉。现在,景区内已建成了高空吊桥、攀岩、温泉洗浴、大型秋千、龙江飘流、跨江溜索、马帮等项目,现在所开发的这些的休闲娱乐的体育项目充满激情,其中攀岩、溜索、骑马最受游客欢迎。这些项目的建设和开发将推动腾冲县休闲旅游的突破和不断向前发展。

(五)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腾冲各族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如,洞经古乐、皮影艺术、傈僳族“刀杆节”等。近几年,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得到恢复,每年都举办各种类型的书画展、摄影展和文艺汇演,文化艺术活动十分活跃。并且在县城翡翠西路广场建设了“腾越旅游文化园”,用于民俗表演。这些对开发和建设,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和学者的到来、参观和学习,推动了腾冲民俗休闲体育旅游的发展。

综上所述,腾冲县休闲体育旅游资源虽然处于初级阶段,但目前还是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首先,自然和人文两大旅游资源得到初步开发。其次,旅游基础设施、接待服务设施有较大改善,休闲娱乐场所建设不断完善,并不断加强与国际化的接轨。再次,民俗游游得到初步发展。但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对基础研究的重视不够,缺乏科学完整的开发方案和策略;休闲体育旅游的管理体系还不完善,对旅游资源还未经行整体规划和开发;相关体育旅游人才的缺乏;体育旅游项目重复,缺乏有影响力的项目;对休闲体育旅游项目营销宣传的力度不够;体育旅游资源的保护有待加強;体育旅游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目前,腾冲县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并且休闲体育产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在开发过程中必须逐步解决出现的问题,才能不断推动腾冲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建议

1.加大投资和宣传力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开发策略;2.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开发原则,完善相关法律规范;3.结合实际突出特色、树立品牌,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4.加强和完善设施安全,不断提高服务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香华,钟兴永.体育旅游与健身[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65.

[2] 石岩,舒宗礼,夏贵霞.试论青岛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开发[J].海岸工程2002(3):68-74.

[3] 张杰,曹洋.论我国西部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J].安徽体育科技.2002(2).

[4] 马惠娣.休闲与体育的文化渊源及现代念义[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1):35.

体育旅游研究现状刍议 篇3

旅游是指人们暂时离开居住地而到异地进行参观、游览、度假、娱乐等一切旅行活动的总称。如果从更广泛的角度看, 凡是包含着游览内容的各种有目的的旅行活动都可称为旅游。现代旅游正是从广义的角度, 把一切以公务、商务、学习、会议、探亲、访友、度假、康复、宗教、体育、科学考察为目的的旅游, 都定义为旅游活动。

体育旅游被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汪德根等人认为是体育与旅游交叉融合而产生的具有旅游和体育特点的新兴产业。体育旅游是近些年来掀起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 既是体育产业的一部分, 又是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查阅CNKI系列数据库 (含CNKI期刊全文、优秀博硕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全文) , 输入文章标题检索词“体育旅游”, 查阅近五年的研究成果, 时间为2002年至2007年, 跨库选择共命中577篇, 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477篇,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0篇,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1篇,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25篇,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58篇。在结果中输入文章关键词检索词“体育旅游”, 再次进行查阅, 选择共命中484篇, 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450篇,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0篇,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1篇,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23篇。由此可见, 关于体育旅游的学术研究工作在我国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 但是观点侧重点不一, 说法各有千秋。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以来, 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80年代的体育旅游, 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90年代以后, 随着体育旅游从几乎没有到了如今蒸蒸日上的局面, 关于体育旅游的学术研究工作才日益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1992年, Hall先生给体育旅游下的定义是:“为了参加或参观体育活动, 而离开生活范围的、非商业性的旅游”。1995年, 原田先生根据体育旅游的目的, 将体育旅游分为“以参观体育活动为目的”和“以参加体育活动为目的”两大类。1996年, 长积先生提出了“体育旅游, 是指将参加体育活动或参观体育活动作为目的的人们, 从暂时离开日常生活范围起, 到返回日常生活范围止的这样一个活动”的观点。

马耀峰等认为:“体育旅游是一种以体育为主题的旅游形式, 它以一定的体育资源和体育设施为条件, 采用旅游商品的形式, 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韩鲁安则从广义与狭义上对体育旅游进行了概括:“广义地概括为: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狭义地可以理解: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 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 充分发挥其诸多功能, 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汪德根等人在《体育旅游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中对体育旅游概念所做的解释是:“体育旅游是旅游业的组成部分, 它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 以旅游商品的形式, 能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谭白英、邹蓉在《体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中认为体育旅游即以非盈利目的离开家庭所在地, 以前往某一目的地参与或观摩相关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旅游。它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的产物, 具有集体育竞技与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特征。闵健在《体育旅游及其界定》一文中认为体育旅游是人们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 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

一些学者还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体育旅游定义这样来界定:“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体育娱乐、健身、竞技、康复、探险和观赏体育比赛等活动与旅游地、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的关系总和。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交叉融合而产生的具有体育和旅游特点的新兴产业”。还有人认为应该从复合型产业的角度来认识体育旅游, 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去界定体育旅游。现阶段, 可以从旅游的角度定义, 认为体育旅游是一种专业性旅游, 是人们以参与或者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 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完善, 体育旅游也可定位于体育, 从体育的角度解释体育旅游, 则认为体育旅游是一种休闲体育或假日体育, 是人们参与体育的一种形式或活动的一种方式。

根据以上学者的看法, 本着简明实用的原则, 我们认为, 体育旅游的概念界为:旅游者在闲暇时间内, 为了满足欣赏风景、放松心情、强身健体、增进体验、增长知识、增加阅历、陶冶情操等需求, 暂时而有计划地离开居住区域进行异地游览体育名胜、参与或观摩体育运动, 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行活动。

2.体育旅游的类型及内容

重庆师范大学张志在《体育旅游开发研究》中, 将体育旅游类型从产品内容上划分如下:

阮雪冰认为体育旅游的类型多种多样, 按照主体参与体育活动的程度, 可将其划分为参与性体育旅游和非参与性体育旅游。参与性体育旅游是以参加体育活动为主要目的和内容的旅游, 包括:参赛型、健身型、尝试刺激型。非参与性体育旅游是一种由体育活动而引起的旅游行为, 以观看体育赛事, 欣赏体育表演为主, 旅游主体是体育活动的观摩者而不是参与者。程立则认为体育旅游主要分为观赏性旅游和参与性旅游两大类。陈涛把体育旅游分为度假型、娱乐休闲型、观光型、民俗型四个类型。李明将体育旅游综合概括为“体育的双格调”理论。认为体育旅游包括了“参观型”和“参与型”, “食宿型”和“当日往返型”等各种不同的类型。吴畏提出从体育旅游资源角度分析, 把体育旅游细分为休闲型、体育观战型、健身型、刺激型、竞技型等五种类型。

笔者认为体育旅游是新生事物, 它在不断发展变化中, 其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不断开拓中。从体育旅游者行为特征角度来看, 体育旅游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 旅游与度假型。以旅游度假为主, 在度假过程中, 在闲暇时间里, 参与了诸如戏水、钓鱼、登山、跳舞、棋类活动、健身房活动、打高尔夫球等类似体育的, 实则消磨时间的一些轻体力活动。

(2) 休闲与健身型。在旅游活动中, 通过对一些运动量不大但生动有趣的身体体验活动进行休闲健身, 以健康和快乐为主线, 参与进行如海水浴、游泳、垂钓、潜水、帆板、冲浪、滑水、水上摩托艇、滑沙、滑草、轮滑、登山, 或打保龄球、网球、羽毛球等, 通过体育旅游活动而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3) 参与与竞赛型。在旅游中亲自参与各种竞赛型运动或强刺激游戏, 在滑行、旋转、翻腾、上升、下降、坠落、摇摆、转动、滚动、波动、碰撞、追逐等瞬息多变的活动中, 体会日常生活中难以体会到的各种身体巨大速度、强大力量、持久耐力、高度灵敏等状态, 使人的平衡器官、视听器官、内脏器官、运动器官受到强烈的刺激, 产生各种难以名状的兴奋状态, 使身体器官和功能得到超常锻炼, 同时在活动中使各种创造欲、破坏欲、征服欲、好奇心、成就感得到满足, 促进身心全面而正常的发育。

(4) 观赏与文化型。主要是指观赏各种体育赛事、参观各种体育运动场馆的建筑设施、参加各种体育学术交流会议等, 特征是旅游中不直接参与体育活动但跟体育密切相关, 目的是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增加生活阅历, 增进朋友间的友谊, 传播体育文化。

3.体育旅游的特征

通过对所查阅的文献进行归纳与分析, 体育旅游除了具备一般旅游的特征外, 还具备一些独特的特征, 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如下:

(1) 参与者的大众性。体育旅游没有要求每人都是专业运动员或拥有过多的体育知识, 普通百姓, 不分性别年龄, 不需要有任何体育训练经历, 同样可以参加体育旅游项目, 获得身体体验, 增加阅历, 增进友谊。

(2) 旅游和健身的结合性。体育旅游是在旅游活动中参与体育活动, 通过健身、娱乐、休闲等方式来调节人们身心健康水平状态, 使身体各器官功能得到锻炼, 满足参与者愉悦身心的需要, 促进参与者身心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 品种多样性。体育旅游项目既有休闲与健身项目, 又有激烈竞争项目, 还有观赏与文化结合项目;既有轻体力运动项目, 又有大运动量项目;既有空中项目, 又有水下、洞穴及地表的项目;既有单一项目, 又有多项目结合运动项目;既有徒手运动项目, 又有器械运动项目;既有人与人项目, 还有人与动植物项目、人与大自然项目。可谓品种多样, 花样繁多。

(4) 自由与专业性结合。在大多数的体育旅游活动项目中, 人们不需要以一种竞赛心理去参加比赛, 也不一定要胜过其他旅游同伴, 体现的是一种贵在参与的精神。只要在大众体育旅游项目中让身体得到锻炼, 获得愉悦的心理感受, 追求了刺激, 满足了好奇心, 促进了人们间的友谊, 就达到了旅游的目的。当然也有些需要高科技专业知识才能参与的体育旅游, 如动力伞、帆船、热气球、探险旅游、海底旅游、沙漠汽车拉力赛旅游等。

(5) 可重复性。体育旅游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活动, 它更强调的是身体体验。体育旅游可以是对同一项目的多次旅游体验, 也可以对不同地点不同体育旅游项目的一次性体验, 尤其是对那些酷爱旅游、酷爱运动的人来说, 每年重复进行多次体育旅游的几率更高。而对一般人群来说, 不同项目体育旅游对满足人们猎奇心理, 需求不同情绪体验, 增加多层次阅历方面, 也有积极的作用。

4.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和研究现状

(1)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中国旅游业是70年代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经过近30多年的努力发展起来的。特别是最近的十年以来, 发展势头尤为迅猛, 社会经济效益也尤为显著。1998年, 我国旅游业收入达到3438亿元, 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32%, 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7%, 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刺激了各相关行业的发展, 扩大了内需, 增加了社会活力, 促进了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 加速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旅游已经发展成为广大城乡居民大众重要的消费领域和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

我国的体育旅游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 以后就以每年30%~40%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着。最初一般是在旅游热点地区或景点设置一些体育和休闲设施如蹦极、降落伞、射箭、骑马等, 也只是简单的依附观光及文化游作为休闲活动的补充。开发的内容大多雷同, 形式单一, 规模极小。开发的程度不足, 产品显得较为零散, 远未形成气候, 高质量的体育旅游产品少之又少。本世纪初, 各地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 开发了多种体育旅游产品, 满足体育旅游爱好者的需求。比如青藏高原登山活动、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会、泰山和华山登山游, 滨海健身旅游、黄河漂流活动、东北滑雪节庆活动、湖南湖北的赛龙舟活动, 广西推出以健身娱乐为目的的“森林旅游”、登山探险、山涧江河漂流、自行车旅游等。国家旅游局将2001年定位为“中国体育健身游”主题年, 其后推出了60项具有地方体育特色的大型体育健身旅游活动和11大类80余条专项体育旅游线路产品, 更是奠定了我国体育旅游在旅游中的重要地位, 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的体育旅游的飞速发展。我国体育旅游业近些年发展速度更快了, 体育专题旅游、体育特色旅游、体育娱乐旅游收入占国内旅游收入的分额在逐年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为发展我国体育旅游产业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契机。

(2) 我国体育旅游研究现状

国外体育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体育旅游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研究, 欧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该领域的学术发展, 并且也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体系。国外体育旅游运动项目种类日益丰富, 体育旅游已经不仅仅限于登山、滑雪、冲浪等传统运动项目了。1997年美国出版的《Sport Market Place Directory》一书中已收录了130余种适合于开展体育旅游的运动项目, 足以印证国外体育旅游研究工作已经进行得比较深入和全面。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历史还很短, 因此体育旅游基础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 许多基本问题研究还不足。进入本世纪以来, 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研究的增多, 关于体育旅游概念、体育旅游分类、体育旅游者行为及市场、体育旅游资源及开发、体育旅游管理等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体育旅游研究的热点。

首先, 我国的体育旅游概念研究方面, 不同学者从不同侧面对体育旅游概念进行了探讨。然而, 到目前为止, 国内旅游学界和体育学界都还没给体育旅游一个统一的、权威的定义。由于认知角度的差异, 出现了不同的体育旅游的概念, 在学术界对体育旅游的概念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状态。这既说明了体育旅游研究正在逐步深入, 又表明这些概念的确还存在缺陷, 或过于宽泛或没有把握住体育旅游的特殊属性。其次, 关于体育旅游分类的研究在各种研究文献中均有反映。学者们虽然提出了一定的分类标准, 但因标准不全面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目前研究中共性最多的是从旅游者“参与的行为”出发, 把体育旅游分为参与型和非参与型 (观赏型) , 这与国内流行的体育旅游概念“参与或观赏体育活动为目的, 或以体育活动为内容的旅游活动”保持一致。也还有根据体育旅游本质属性和特征、根据体育旅游资源角度、根据体育旅游者旅游动机、根据体育旅游功能等角度, 对体育旅游进行了不同的分类。第三, 关于体育旅游者行为及市场开发的研究, 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 研究成果相对较多。此类研究一般是通过调查访问, 了解现状, 并对此展开对策研究。目前有关体育旅游的研究论文中, 研究过程也以此类为普遍, 研究结果比较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第四, 体育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方面, 体育旅游开发是体育旅游产业的核心内容, 学者们对体育旅游资源及开发的研究相当活跃, 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其中的区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方面, 更是研究者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 通过实地研究, 提出的具体策略, 可操作性极强, 极易被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所采纳, 产生相当的经济效益。第五, 关于体育旅游管理研究方面, 其内涵已经涉及包括体育旅游管理模式、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政府在体育旅游管理中的作用、体育旅游资源品牌策略、经营管理权与经营权的关系等多项内容。

我国体育旅游的研究者大多数是以高校从事体育教研工作和从事资源与环境教研工作的教师为主, 较少有社会学、经济学、旅游学方面的专家和专业旅游界人士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近年来, 体育旅游总体来讲, 研究的广度有所拓展, 但研究深度明显不够, 缺乏对具体体育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深度开发的研究, 将亟待各类专家学者涉足, 开创更新的局面来。

摘要:我国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旅游业年轻而充满朝气, 发展潜力极其巨大, 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被人们称为21世纪“朝阳产业”之一。体育旅游有多种类型, 具备各种明显的特征。体育旅游作为一门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交叉学科, 以其独特的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特点, 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感觉, 在近年的旅游业的发展中得到快速而迅猛的发展, 逐步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时尚旅游活动。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历史还很短, 体育旅游基础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21世纪以来, 我国的体育旅游研究工作虽然有了较深入的发展, 然而在学术界, 对体育旅游的概念还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现状。近些年来, 总体来讲, 研究体育旅游的广度有所拓展, 但研究深度明显不够, 缺乏对具体体育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的研究。

河南省体育旅游业开发刍议 篇4

【关键词】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 in Henan Province

SHAN Feng-xia1, CHEN Jin-feng2

(1.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2. Zhoukou Hengda High School, Zhoukou 466001, Henan)

【Abstract】 This research summarizes the organization of sports tourism in Henan province and comes out with som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is field, in hope to offer 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 in Hena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 in Henan, we should enhance the exploitation of resources of sports tourism, develop education of sports tourism, establish new images for sports tourism in Henan, and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ports and tourism sectors.

【Keywords】 Henan Province,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ing

1前言

国内外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事实,证明了体育与旅游的结合不仅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资源与动力,还能为体育及体育产业拓展巨大的发展空间。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体育旅游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河南省地处中原,具有开展体育旅游的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和政策、经济环境优势。因此,河南省应大力开展体育旅游,以加快体育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并促进经济的腾飞。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体育旅游业开发现状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依据本项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通过图书馆、资料室及网上查询,详细查阅了大量有关旅游、体育产业及体育旅游等方面的书籍和相关文章。

2.2.2问卷调查法

针对河南省体育旅游者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问卷946份,回收率为86%,其中有效问卷841份,占回收总数的88.90%。

2.2.3访谈法

对河南省多位旅游企业家、政府工作人员及高校从事体育和旅游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了访谈,他们对河南省体育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看法及宝贵的建议。

2.2.4数理统计法

运用了Spssl3.0和Excel对本文所调查的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处理。

3河南省开展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

3.1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体育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弱

河南省是一个资源大省,有着丰富的体育旅游自然和人文资源,可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很多,但已开发的较少,并且体育旅游的开发也是单一、低水平的,不能形成规模,实现不了规模效益。如河南省的山林体育旅游资源适合开展登山、攀岩、蹦极、探险、狩猎、定向越野、溶洞探险等体育旅游项目,但目前开展普遍的只有大众登山,攀岩、定向越野、滑翔活动只是定期地举办一些比赛或观赏活动;河南省的场馆设施资源的利用率也比较低,虽然近年来逐渐开始组织一些全国性比赛和单项赛事,但影响较小,不能吸引大批体育爱好者前往观看;河南省作为武术之乡,每两年举办一次的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影响力还不大。目前,河南省的体育旅游还是传统观光旅游的附加产品,没有形成吸引旅游者的主打产品。

3.2缺乏体育旅游专门人才

体育旅游专门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对体育旅游人才的要求不同于传统旅游人才。由于一些体育旅游项目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要求体育旅游的组织者、服务提供者只有经过相应的专业训练才能上岗工作,所以这就要求体育旅游的从业人员不但具有旅游的基本常识,而且还要有体育的基本素质。其中体育导游的业务素质应包括:具备水上救生员资格、野外活动指导资格、红十字紧急救护员资格及登山保护员资格,以确保旅游者在体育旅游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不受威胁;还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知识背景,精通并能指导各类户外活动〔1〕。目前,河南省体育旅游组织者多为非专业人员,在体育旅游营销、资源开发和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非常短缺。河南省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虽然开办了不少旅游学校,在很多高校也设置了旅游系或旅游专业,但是大都没开设体育旅游专业,在河南省高校中只有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一所学校从2004年开始招生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所以,河南省的体育旅游人才非常匮乏。

3.3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对河南省体育旅游产品的了解

目前,河南省整体体育旅游促销力度不够,宣传的总体形象不够明确、生动,宣传内容单调、形式陈旧,缺乏出游煽动性,宣传渠道不多,手段缺乏,很少做到多方参与、共同协作,形成动作大、声势大的对外宣传活动;宣传促销时断时续,缺乏经常性、长期性,因此对外影响不大,效果不显著。在体育旅游产品上,河南省还没有形成区别于我国其它省市的突出特点,以致在对外宣传时,不能够拿出与其它省市区分开来的独特的河南体育旅游形象。如河南省体育旅游的“拳头”产品(即少林拳和太极拳),虽说举办的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也很好地宣传了河南,但在“两拳”的包装及宣传上还缺乏力度,还没有充分地揭示“两拳”的文化内涵、充分地展现“两拳”的时代精神,真正使大家透过“两拳”,正确地认识、了解一个古老而又现代化的博大精深的河南。

3.4体育旅游业的管理体制不顺,缺乏完善的体育旅游政策

体育旅游是体育性的旅游事业和旅游性的体育事业。体育旅游中的体育活动,特别是大型体育活动和探险类体育活动,单靠旅游部门是管不好的,因为它没有专业方面的管理能力;体育旅游中的游览,体育部门也管不了,也不在其管理范围。目前,我省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市场管理,涉及到了体育、旅游、城建、宗教、农村、林业、工商、环保、税务、物价等多个部门,管理职能交叉、重复、缺位等体制性矛盾突出,严重制约着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体育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开发体育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还未引起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目前河南省政府主要重视旅游资源文化品位的开发,而对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优惠政策扶持,导致我省体育旅游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体育旅游宣传营销和体育旅游人才培训等。同时,河南省还没有出台有关体育旅游的法规政策,体育旅游归口管理部门也不明确,导致体育旅游市场出现无序竞争,体育旅游经营单位和个人经营混乱,体育旅游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容易造成体育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影响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5体育与旅游两种社会活动的结合还不完善

目前,河南省开发旅游主要以观光、教育为主,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只是附带品,还没有形成规模,虽然河南省有开发少林拳、太极拳的经验,但真正的体育旅游开发还很不完善,特别是体育与旅游两者的结合还不够。主要表现为:1)没有充分认识体育在旅游中的作用,虽然有些景区赞助体育比赛,但主要目的是宣传景区,而没有把体育与旅游结合起来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品来运作;2)有些景区在体育娱乐设施的建设、体育旅游活动的开发上,缺乏统一规划及长远计划,使体育旅游缺乏生命力;3)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之间的沟通也不够,在体育旅游的开发与管理上,两者的互动不够,甚至在举办大型比赛时,旅游部门得不到消息或信息不完全,结果导致当大量游客涌来,景区准备不足,以致错失商机。在组织大型比赛时也存在游客购票难的问题,旅行社很难保证票源,使他们不敢轻易地涉足,所以难以拉起体育与旅游之间的纽带。体育与旅游结合的不完善,已严重影响了河南省体育旅游的发展。

4河南省开展体育旅游的对策研究

4.1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我省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

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是为了吸引顾客,所以在开发之前对体育旅游客源市场进行调研,了解体育旅游者的需求是必要的,同时在开发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旅游者的兴趣、爱好的变化,客源市场的变化,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以巩固老顾客、吸引新顾客。根据对河南省体育旅游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喜欢休闲健身类的占86.21%,喜欢体育观赏类的占56.12%,喜欢刺激类的占48.28%,喜欢民俗类的占43.04%。因此,今后应依托河南省是资源大省的优势,充分利用河南省的体育自然和人文资源,加大投资力度,优先开发休闲健身类和体育观赏类的体育旅游项目,如登山、野营、狩猎、游泳、滑草、划船、摩托艇、龙舟赛、滑雪、网球、高尔夫球、垂钓及武术表演等等。对于刺激类和民俗类的体育旅游项目可适度开发,如攀岩、蹦极、溶洞探险、漂流等,但要采取“少而精”的策略。

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突出特色的原则。在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时,要在保持其原来特点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开发时不能仅仅是规模的简单扩大,还应该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使其原有的特色更加鲜明,否则,没有特色也就意味着没有竞争力。2)注重效益的原则。在开发体育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防止建设性破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协调发展的原则。体育旅游的开发要与旅游地的安全条件、交通条件、社会基本设施条件协调发展,这样才会吸引游客。

4.2发展体育旅游教育,培养体育旅游专门人才

体育旅游人才是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和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体育旅游专业性强,部分体育旅游产品危险性大,对服务设施的科技含量、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非常严格。体育旅游的组织者、旅游服务的提供者也都要经过相应的专业训练才能上岗工作。在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上,河南省应加大旅游教育和培训力度,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培养体育旅游人才:1)可在综合实力强的体育学院、高校的旅游系或旅游学院开办体育旅游专业或举办短期的休闲旅游、体育旅游业务培训;2)在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职业高中开办体育旅游相关课程;3)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4)通过社会办学、校企联合办学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2〕。

另外,旅游部门还可以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在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利用高校的研究开发成果,邀请高校民族体育旅游表演队到景区表演,利用这种长期的合作办法,来解决景区体育旅游表演人才短缺的问题。

4.3加大体育旅游宣传力度,树立河南体育旅游新形象

对河南省体育旅游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有72.83%的游客对河南省的体育旅游产品还不了解,因此要大力发展河南省的体育旅游,必须加强旅游促销、刺激需求,使潜在旅游者变成现实旅游者,从而增加旅游消费。在体育旅游产品促销的方式方法上,除运用传统促销方法外,可广泛运用大型旅游推介活动、旅游交易会、旅游节庆热销、互联网营销等手段。在河南省范围内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促销活动:①节事活动;②旅游交易会或博览会;③公共媒介和电脑网络推介;④请海外旅行商或媒体踩点考察;⑤开展体育旅游活动。

在河南省体育旅游专项活动产品的宣传上,可以利用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等专题活动以及体育题材的影片(如《少林寺》)、电视(如《太极宗师》)、摄影作品(少林武术、黄河漂流)、国际互联网等方式来充分展示河南省独特风格的体育旅游产品,增加河南体育旅游的吸引力〔3〕。

4.4改革旅游体制,加强宏观调控

发展河南省的体育旅游,必须解决政出多门、管理混乱的现实,理顺管理范围,明确管理责任,政府部门应把体育旅游推向市场,同时加强宏观调控,设立体育旅游管理的专门机构协调体育及旅游部门,加强对经营体育旅游的景点、旅行社的资格审查、经营监督,防止项目的重复建设及经营市场混乱。在旅游体制的改革上:一是改革旅游管理体制,统筹旅游、风景名胜、文物、文化、林业等旅游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大力推进旅游景区改革,积极实行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理顺景区管理体制。二是发展体育旅游业应与其他经济产业一样,主体是企业,政府只是主导。三是明晰产权关系,确立市场主体,建立良好的企业运行机制和市场运作机制。四是走集约化经营道路,建立体育旅游产业化机制,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方式,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力争组建1-2个大型旅游集团,推进体育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同时为了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一定要整顿市场秩序,加快体育旅游业的法律法规建设,全面提高体育旅游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保护体育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4.5加强体育和旅游部门的协调

体育旅游是体育和旅游业结合而产生的新兴产业,而这个新兴产业比旅游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因为传统的观光旅游几乎不具备重复性,再好的景点游客也很少去第二次,而体育旅游项目的健身性、刺激性甚至会使游客上瘾,如体育旅游观战项目,一些铁杆体育迷会从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来到比赛地观看比赛。但由于体育业与旅游行业从属于不同的部门,相互间的交融与渗透不够,造成了体育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所以体育旅游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体育部门或者旅游部门,必须把两个产业的相关部门联合起来才能使体育旅游健康地发展。为此,一、河南省的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应加强协调沟通,共同推动体育旅游的发展;二、体育旅游产业决策者及从业人员应主动出击,依靠旅游部门遍布全省各地的分支机构,把河南省的体育旅游市场发展起来;三、旅游部门也应主动配合,共同建立和完善河南省的体育旅游中介机构,最终形成体育业和旅游业的双赢局面〔4〕。

5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颖的旅游方式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体育旅游的开展无疑会促进当地旅游业、体育产业的发展,并且还会成为当地经济腾飞的有力臂膀。河南省虽然具有开展体育旅游的资源优势、地理位置优势、交通优势和经济环境优势,但目前河南省的体育旅游业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在开展体育旅游中存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缺乏体育旅游人才、体育旅游产品宣传力度不够、体育与旅游结合还不完善等问题。因此,今后河南省在开展体育旅游中应把握好如何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如何宣传树立河南省体育旅游形象、如何培养体育旅游人才、如何将体育与旅游更好地结合起来等问题。

参考文献

〔1〕万怀玉等.论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旅游学刊,2004(4):131-134.

〔2〕陈运喜.浅谈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5):20-65.

〔3〕武胜奇.河南省体育旅游产业现状及开发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6):24-27.

〔4〕李勇.试论发展我国体育旅游的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2):127-129.

镇江居民体育旅游现状调查与研究 篇5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镇江市居民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有关体育旅游方面的文章106篇,查阅体育旅游方面的书籍4本,网上了解有关镇江体育与旅游的相关进展情况。

1.2.2 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600份,有效问卷600份,有效率100%。

1.2.3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和处理。

2 镇江居民体育旅游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镇江市体育旅游资源调查

由表1可以看出,镇江既有娱乐健身类的体育旅游,又有刺激竞技类的体育旅游,镇江四面环山,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非常有利于体育旅游的开展。

2.2 镇江居民体育旅游了解状况调查

由表2可以看出,在当今信息流通如此快的城市,仅有36.1%的男性和33.4%的女性知道体育旅游,并且仔细分析数据可以发现,女性不如男性更加了解有关体育旅游。也能够得出,镇江在体育旅游的宣传力度上还不够,应该加强有关体育旅游知识的宣传。

2.3 参与体育旅游文化程度调查

由表3可以看出,镇江参与体育旅游者的文化程度与参与比例是成正相关的。也就是说当人们的文化知识越丰富,对健康生活的理解意义更加地深刻,越是愿意参与体育旅游。因而镇江不仅要提高全市人民的文化素养,更需要对一部分文化程度并不是很高的人们进行大力宣传,宣传体育旅游,宣传健康理念。

2.4 参与体育旅游者年龄结构调查

由表4可以看出,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时尚的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各个年龄层次人们的喜爱,它的参与性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但是数据也显示,25-45岁为镇江体育旅游者参与的重要年龄段,分析原因,24岁之前为学生时代,学习负担重,没有独立的经济实力是主要原因;45岁之后,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上正值孩子努力学习阶段,精力被大大分散,以致于参与性都相对偏低。针对这种情况,镇江在开发体育休闲健身旅游时应该能够有所侧重,对镇江体育旅游的发展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2.5 体育旅游消费者职业分布调查

由表5可以看出,镇江居民参与体育旅游要是公务员和各事业单位人员。分析原因,这些职业首先是有一定的经济保障,其次是有相对充裕的休闲时间,再次是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健康理念,因而参与比例较高。

2.6 体育旅游类型调查

由表6可以看出,在体育旅游类型上男性偏爱与带有刺激性的、竞技性的以及观战类的项目,而女性则偏爱于安全性比较高、运动强度比较小的休闲健身类项目。由此,这对针对男性和女性在开发镇江体育旅游的项目提供了一个比较有意义的方向。

2.7 体育旅游目的调查

由表7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镇江人参加体育旅游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强体质和休闲娱乐。此外,男性还倾向于社会交往,女性则倾向于锻炼减肥,并且大家也都把回归自然和调节心理作为重要内容,以上可以得出,大家对体育旅游的目的明确,完全符合当代对健康的广义的理解。

2.8 喜爱的体育旅游项目调查

由表8可以看出,镇江居民最喜爱的项目分别是登山、拓展、篮球和羽毛球,这和镇江的自然资源以及场地设施有着很大的关系,镇江以四山著名: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自然资源决定了镇江人喜爱登山和拓展。镇江虽处于江南的一个小城市,可市区多所高校,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镇江高等专科学校、镇江船艇学校等,校内篮球、羽毛球场地设施资源齐全并且基本对外开放,因而镇江很多球类项目在大众体育中都开展的不错。

2.9 体育旅游外出方式调查

由表9可以看出镇江居民喜欢以小家庭的方式外出旅游,其次是单位组织,再次是与朋友一起。而愿意跟随旅行团的人并不是很多,只占12%,因此,镇江可以积极宣传旅行社旅游的优点,把与家庭成员一起的,或与朋友一起的,或自驾游的等都加入到跟旅行社一起参加体育旅游,使大家的体育旅游更加有规划有组织。

2.1 0 闲暇时间调查

由表10可以看出,镇江居民的闲暇实践还是比较充裕的,有80.5%的居民能够保证双休日甚至于两天以上的休息实践,这为镇江更好地开展体育旅游提供了保障。

2.1 1 体育旅游喜欢程度调查

由表11可以看出,镇江居民不喜欢体育旅游的只占5.2%,其余都是喜欢、很喜欢、非常喜欢,由此说明,镇江居民对体育旅游的态度还是很积极的,不管他们有没有付诸于行动去参与,因而更加应该积极地去组织,使他们更加融入到这一项积极的活动中来,真正从精神到实践到更加健康。

2.1 2 对体育旅游服务质量评价

由表12可以看出,觉得镇江的体育旅游服务质量不好的总共只占7.7%,觉得好的占41.6%,但绝大部分觉得只是一般,要占总人数的50.7%。分析原因,或许是体育旅游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或不够专业,或者缺乏经验等,总之,顾客的满意度非常之重要,镇江的体育旅游必须在体育旅游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这样才不会失去整个体育旅游市场。

3 建议

通过对镇江市体育旅游资源的详细调查,对镇江居民参与体育旅游者的文化、年龄、职业的详细调查,对镇江居民喜爱参与哪些体育旅游项目以及参与的目的的详细调查,以及镇江居民是否有时间、是否喜爱等详细调查,目的是为了能够让身处苏南的镇江体育旅游的发展更加全面、合理、科学,紧跟苏州、无锡、常州的发展步伐。

通过调查显示,镇江市的体育旅游要更快更好地发展,离不开政府以及相关旅游单位的共同努力,一是宣传力度上要狠下功夫,可以通过镇江电视台以及网络等,二是组织上要加强,虽然居民有时间又喜欢,可是他们想和家人或者朋友自发组织能力上稍差,因而经常是有想法没行动,同时政府应该大力在政策上倾斜优先发展体育旅游,例如:可以建造免费开放的体育公园,建造高尔夫球场,建造综合的体育娱乐场所等,这些是目前镇江市都还没有的。同时,镇江旅游部门应该积极地去培养一部分体育旅游的专门人才,努力提高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体育旅游主管部门还可以在镇江市区经常举办一些大型的体育旅游赛事,既能宣传体育旅游又能让居民们更好地融入进去。调查显示,男性对刺激健身类项目喜爱有加,因此在支持的同时,又要加强监督,保障体育旅游参加者的安全,从事危险性、刺激性项目的导游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取得资格,危险项目必须严格审批,规范管理,因为镇江四面环山,很多项目存在一定的危险。镇江也是江南佳丽之地,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可以依托镇江有名的四山:金山、南山、焦山、北固山,大力开展登山、高山探险、漂流、蹦极、拓展、CS、采摘、攀岩、垂钓等体育旅游。旅游项目虽然众多,但是在价格上,一定要满足不同居民的消费水平。当然,我们在积极发展镇江旅游的同时,要注意一定要朝着生态体育旅游的方向去发展,加大体育旅游资源的生态配套保护措施,不能只见到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生态旅游资源被破坏所造成的隐形的损失,这样,镇江的体育旅游才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王志学等.安徽省大学生体育旅游状况的探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8(12):17-18,21.

[2]张庆新.北京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及营销策略[J].体育科技,2008(1):5-8.

[3]陈永英.构建“环京津体育旅游圈”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J].管理研究,2009(1):25.

[4]阎晓军等.北京山区体育旅游的必要性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0(10):50-52.

[5]符亮.对张家界体育旅游发展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31):199,210.

[6]常德胜.杭州地区体育旅游整合系统开发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9(5):24-25.

[7]骆高远,陈冠霖.体育旅游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8(9):91-93.

[8]柳伯力,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9]林南枝,陶汉军.旅游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桂林体育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篇6

(一)体育旅游欠开发

体育旅游主要包括参与一些娱乐性较强的活动以及观赏技术性较强的体育活动。广义上说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以各种体育娱乐、休闲、健身、康复、探险、体验和观赏体育比赛等为主要目的的活动,以及与旅游地旅游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总和。

(二)体育旅游设施建设及其配套服务体系相对滞后。

桂林旅游事业的持续迅猛发展,给体育旅游带来了生机,但体育旅游在桂林只是崭露头角,在资源开发、产品包装、市场推介等方面还不够成熟,没有形成浓厚的氛围和市场。桂林体育旅游在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新兴的桂林户外运动与落后的体育旅游基础实施建设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严重制约了桂林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展。

二、桂林体育旅游资源优势

(一)桂林山水自然资源优势。

山水资源孕育了桂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据调查,27809km2的桂林境内有旅游资源实体1099处,其中地文景观231处,占20%;水文风光78处,占7.1%;生物景观112处,占10.2%;历史遗产364处,占33.1%;现代人文与抽象人文景观164处,占15.0%;旅游服务景观150处,占13.6%。桂林境内集中了山、河、岩、泉、洞、峡、湖、瀑等资源,可开展的城市休闲体育旅游项目丰富,漂流、登山、攀岩、探险、自驾车、野外定向、高尔夫运动等项目已经成熟,民族风情体育资源各有特色,桂林国际体育中心一期项目完成,场馆齐全,是桂林乃至广西最大的体育运动中心,7大驻桂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丰富,市区各大健身俱乐部、休闲运动中心功能日臻完善。

(二)桂林区域交通便利优势。

桂林地处湘桂走廊南端,背靠大西南,面向粤港澳,是沿海与内陆、东部与西部的结合部,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水路经漓江达梧州、广州、香港;火车可直达国内主要城市;公路四通八达,桂梧高速、环城高速正在加紧建设;现代化的两江国际机场年吞吐量500万人次,将成为广州的第一备用机场。如今的桂林已经迈出了大步伐,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南贵昆区域经济带、次湄公河大区域经济合作区中吸取了力量,正在努力向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迈进。

(三)日益增长客源优势。

桂林一直以来就是境外游客的首选目的地城市,日本、韩国、东盟各国、欧洲游客增长过快,国内游客以粤港澳地区为主,台湾游客也不断增长,近几年来,桂林在不断巩固珠三角客源市场的同时,增大了在京津、长三角、成渝、中原地区的宣传活动,增强了客源吸引力,旅游人数每年都有数千万。2007年桂林接待国内外游客1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比计划数1400万人次增加100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125万人次,同比增长15%以上,比计划数122万人次增加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23%以上,比计划数76亿增多8个亿,桂林市旅游业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2007年“五一”黄金周,桂林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7.19万人次,同比增长2.84%。其中,漓江游览接待8.51万人次,同比减少1.9%;芦笛岩接待4.64万人次,同比减少8%。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各县主要旅游景点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阳朔“印象·刘三姐”接待3.38万人次,同比增长39.67%;兴安乐满地接待5.37万人次,同比增长7%;荔浦银子岩接待4.69万人次,同比增长32.2%;龙胜龙脊梯田接待2.46万人次,同比增长19%。整个黄金周桂林共实现旅游收入4.65亿元,同比增长9.85%。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两项指标创历次黄金周新高。一跃成为到达人气最旺目的地城市。

三、桂林体育旅游发展对策

(一)制定体育旅游发展规划。

桂林体育旅游必须积极参与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合作开发与经营,整合资源、打造品牌体育旅游产品;着眼于大区域、推动桂林体育旅游产业和全民建设运动的跨越式发展。桂林体育旅游圈的旅游功能定位为: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探险求知+观光度假等多功能的体育旅游区,其具体内容为“一心、两带、三区”。其中,一心为都市体育旅游中心;两带为漓江流域休闲体育旅游带、桂北生态体育旅游带;三区为民族风情体育旅游区、探险求知旅游区、健身康体旅游区等。桂林体育旅游圈的经济功能定位为打造一批颇具吸引力的精品体育旅游产品,优化桂林旅游结构,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加快桂林体育、旅游、商贸、文化一体化进程,推动桂林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桂林与周边城市在体育、旅游、交通等方面的合作开发,实现城市间共赢。

(二)桂林体育旅游圈的资源整合。

将体育旅游资源引进景区,完善其设施的配套及吸引力;在人力资源方面,应积极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引进国外优秀的专家和学者来桂传授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派送专业人员到国外学习,在驻桂高校开设培训班,增设相关的专业等;在交通资源方面,要完善大桂林旅游大环线的建设,进一步优化桂林的交通网络,不断加快航空、铁路、公路的建设;提高航空的吞吐能力,增设一批通往重要旅游枢纽城市或大城市的旅游专线和通往国外重要旅游城市的航线;积极加快桂林环城高速、桂梧高速的修建以及通往大桂林各旅游景区的旅游通道,不断完善桂林作为旅游枢纽城市的地位和影响力;在中介资源方面,可成立专门的体育旅游公司或组织部门,发挥旅行社在体育旅游中的重要地位。

摘要:本文对桂林体育旅游的环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桂林开发城市休闲体育旅游的战略选择,旨在不断深化桂林旅游的内涵,推动桂林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旅游城市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上海市体育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篇7

上海,作为一个改革开放的国际大都市,经济一直保持平稳增长。2012年上海市国民生产总值(GDP)突破2万亿元,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来上海的游客中,旅游的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正由传统的观光旅游逐渐地向观光、度假、会展、商务、休闲等多种旅游方式转化。体育旅游,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旅游方式,一种新型休闲生活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提供了有力的保证。那么,目前上海的体育旅游发展现状究竟如何呢?在上海市体育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又存在有哪些问题呢?这些都是上海市打造国际大都市历史发展时期必须认真研究与探讨的重要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上海市民的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和体育旅游市场开发对策进行专题研究,探讨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对策,积极引导居民进行体育旅游消费,从而为有关部门对上海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2 上海体育旅游市场的现状

2.1 迅速发展的中国旅游业为上海体育旅游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大环境

中国旅游业发展迅猛,而这为上海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大环境。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国内旅游基本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大;国际旅游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增幅超过全球同期平均水平。中国已成为最具生机与活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2012年,我国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0.0亿人次,同比增长13.6%,国内旅游收入2.3万亿元,同比增长19.1%。旅游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且中国旅游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这一切,成为上海发展体育旅游市场良好的外部环境。

2.2 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旅游经济圈是上海发展体育旅游市场的雄厚基础

2.2.1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优势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文化最昌盛、人民最富庶的经济地区。构成了我国“外通大洋、内连腹地”两个辅射扇面的战略枢纽点和中国第一、世界第六大城市带。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圈中的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城市近几年经济呈几何级数递增,在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圈是以中国东部地区发达的经济环境为背景,以独具江南特色、兼具现代化都市风貌和历史文化底蕴的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良好的旅游服务和方便的旅游交通为基础的中国最具吸引力、发展潜力最大的旅游经济圈。经济发达的优势为长三角体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2 长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

发展体育旅游,交通为先。目前,长江三角洲区域已形成了便捷的通达条件,“三小时旅游交通圈”业已建成;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以及上海拥有的73条国际航线和江浙沪星罗棋布的国内航线等使广大游客到长江三角洲的可能性大大增强。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00多家在这一地区落户,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激发经济活力的同时,为体育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只有完善的旅游基础和良好的服务水平以及便利的交通,才能为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随着长三角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发展,长三角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2.2.3 长江三角洲的体育旅游优势

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上海的大都市旅游令人神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闻名中外。长江三角洲有着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积淀,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和秀丽的自然风光,实为江南锦绣之地。三地的旅游资源的互补性很强,组织化程度高,为体育旅游圈的构建提供了前提条件。长江三角洲是开发体育旅游较早的地区,而且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规模逐步扩大,持续性好,已经形成了较有影响的国际知名品牌。

2.2.4 长江三角洲体育旅游政府间合作机制的初步形成

政府部门已经启动建设长江三角洲体育圈。2003年9月13日为促进长三角地区体育事业与经济和社会的同步发展,构建长三角体育圈,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体育局在杭州召开建设长三角体育圈首次联席会议,并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签署了3省市之间的体育交流与合作意向书。其中建立“环太湖体育圈”的目标是在太湖沿岸经济发达、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创建一个跨省市、跨地区、跨行业的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体育文化品牌:建立一个能吸引旅游人群及普通市民广泛参与的、各具特色的较大规模的体育产业。以“太湖山水、桥岛风光、旅游度假、休闲健身”为特色,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逐步建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服务一流的“体育旅游圈”。

2.3 发达的上海旅游业和雄厚的上海经济基础是进一步发展上海体育旅游市场的直接保障

经国家统计局联审通过,2011年上海市国民生产总值为19195.6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94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7927.89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11142.86亿元,增长9.6%。2011年旅游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比重为7.5%。2011年,上海人均GDP为12784美元,而按照世界旅游组织(OMT)的统计,当一地人均GDP达到800美元时,开始发展国内旅游,当某地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国际旅游中的出境旅游开始快速发展,而当一地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后,在当地居民的消费中,其消费价格弹性不断地下降,而旅游消费在消费中的必要性不断地上升,旅游消费将逐渐成为当地居民的一项主要消费。

根据上海统计年鉴,2012年上海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2012年,本市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1497.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9%,占全市GDP的比重为7.5%。

旅游配套设施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提升。至2012年年末,全市已有星级宾馆278家。其中,五星级宾馆55家,四星级宾馆66家,三星级宾馆108家,二星级宾馆48家,一星级宾馆1家。旅行社1183家。A级旅游景点82家。其中,5 A级景点3家,4A级景点41家。红色旅游基地34个。其中,全国红色旅游基地9个。旅游人数持续增长。全年接待国际旅游入境人数800.4万人次,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5093.6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7%。其中,外省市来沪旅游者11495.91万人次,增长5.7%。本地旅游者13597.78万人次,增长11.4%。全年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224.39亿元,增长15.7%。

发达的上海旅游业和雄厚的上海经济基础成为上海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直接保障。

2.4 上海体育旅游的基础显示了上海体育旅游市场的广阔前景

自1990年上海成功举办首届东亚运动会以来,上海连续举办了多项国际、洲际体育运动大赛。如世界中学生运动会、首届亚太地区特奥、世界健美锦标赛、首届乒乓球俱乐部锦标赛、ATP网球大奖赛、大师杯网球赛等多项国际重大赛事,这些大赛的成功举办,在世界上树立了良好的上海体育运动形象,赢得了国际体坛的广泛赞誉,为上海体育产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也为上海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自2004年起,上海举办了更高层次的一系列世界体育大赛。如2004年以来的上海F1大奖赛,2005年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2007年的世界特殊奥运会、2008年的北京奥运足球赛,2010年的世界体育用品博览会,2011年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等。

除了在举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上强大优势之外,上海还具有丰富的都市体育旅游资源,如已经建成或在建的体育旅游设施有东方绿洲、淀山湖水上运动场、闵行体育公园、F1赛车场、室内滑冰场等几个体育旅游的项目,并形成自己的多项体育旅游知名品牌。

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市,正以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为突破口、以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为基础,开拓体育旅游市场,发展体育旅游产业。

3 目前上海体育旅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目前上海体育旅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3.1 体育旅游的消费者对体育旅游产品的选择较为狭隘,主要集中在休闲体育旅游和观赏重大体育赛事方面

我们将体育旅游者的出游项目分为观赏重大体育赛事、参与群众性体育旅游赛事和参与休闲型体育项目这三大类,根据体育旅游出游者的出游项目选择调查,其统计结果显示选择参与休闲型体育项目的旅游者数量占第一位,选择观赏重大体育赛事的旅游者数量占第二位,选择参与群众性体育赛事的旅游者占第三位。说明在体育旅游项目选择中,参与休闲型的项目最受旅游者喜欢。(见表1)

(注:此表选题为多项选择)

3.2 体育旅游的消费不高,与旅游企业对体育旅游消费的预期有一定的差距

根据调查,大部分体育旅游者每次出游的人均消费主要集中在100元/次-500元/次和1501元/次-2000元/次这两个层次,尚未出游而准备出游者,其预期消费甚至更低,这说明,体育旅游者的出游消费属于中、低档次的消费。而旅游企业对体育旅游消费的预期普遍在2500元/次以上,属于中、高档次的消费,因此,体育旅游的市场开发,存在着需求与供给在结构上的矛盾。(见图1)

3.3 消费者对体育旅游有一定的认识误区

根据调查,人们尚未参加体育旅游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觉得体育旅游太累、没有兴趣和工作太忙等几个方面。这说明人们对体育旅游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这需要我们在市场的开拓和市场的培育方面,花费大力气。(见图2)

3.4 体育旅游在上海整个旅游市场份额中所占的比例相当低

在被调查的旅游公司中,开展体育旅游业务的公司数量很少,仅占所调查公司的六分之一。而在开展体育旅游业务的公司中,体育旅游业务在整个公司中所占的份额也很小,没有一家旅游公司的体育旅游业务超过公司营业总收入的10%,这说明没有一家旅游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体育旅游,也说明体育旅游在上海整个旅游市场份额中所占的比例相当的低。这也不利于上海体育旅游市场的整体发展。

3.5 市场需求不大,缺乏相关人手和经验,阻碍了体育旅游业务的发展

在对旅游公司的调查中,对于为何没有开展体育旅游业务,答案主要集中在市场需求不大和缺乏相关人手经验方面。这说明,培育体育旅游的市场需求,是进一步开发体育旅游的当务之急。(见表2)

(注:此表选题为多项选择)

3.6 旅游公司对于自身独立开发体育旅游市场缺乏信心,更愿意承接他人组成的体育旅游团队,以减少市场投入的风险

根据调查,除了上海春秋旅游公司之外,上海一般的旅游公司在销售体育旅游产品时,最喜欢的方式就是承接旅游批发商组团和网络销售。这说明,上海的一般旅游公司由于规模偏小,实力偏弱,对于自身独立开拓体育旅游市场缺乏信心,更愿意承接他人组成的体育旅游团队,以减少市场投入的风险。而只有上海春秋有所例外,他们既愿意承接批发商组团,也愿意自己独立组团。这说明上海春秋旅游公司对上海体育旅游市场已有一定的开发能力,并已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见表3)

(注:此表选题为多项选择)

4 结论

上海在建设国际体育活动中心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发展体育旅游的良好基础,并显现了初步的效应。但是,由于缺乏专门的开发,上海目前的体育旅游的效益还不显著,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可挖。因此,无论是体育业、旅游业,还是学界和政府部门都要建立和强化体育旅游的意识,不要仅仅停留在体育和旅游的层面,而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整体地发展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

根据市场开发的原则、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情况,结合上海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基础、体育资源状况、以及潜在资源的开发价值等,我们认为,上海市体育旅游市场应采取多层次、多角度、有选择,针对性的开发原则。

参考文献

[1]上海市统计局.2012年上海统计年鉴.[EB/OL].上海市统计网.http://www.stats-sh.gov.cn/tjnj/nj12.htm?d1=2012tjnj/C0301.htm.

[2]黄滨.中国社会不同阶层休闲体育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11):31-33.

[3]赵文杰.发挥上海城市综合优势,推进社会体育跨越式发展[J].体育科研,2004(2):37-39.

[4]牛弘欢.上海都市专项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特区经济,2006(10):36-38.

[5]吕慧青.长江三角洲体育旅游产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7(9):18-21.

[6]俞海滨.后世博上海体育休闲旅游发展研究[J].体育科研,2011(6):10-13.

[7]郭兴伟.国内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旅游经济,2011(11):161-163.

[8]王东杰.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产业经济,2007(5):196-197.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篇8

一、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

1. 我国有着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 为发展体育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在东北各省有天然滑雪场及国家级森林公园数十个, 是冬季滑雪旅游的圣地;在邻近海沿线上, 有许多著名的海滨城市都是游泳、潜水等理想的体育旅游场所;内陆众多的江河, 湖泊和水库多可用于开展游泳、漂流、划船等体育娱乐活动;我国的许多名山大川也可为登山、攀岩等活动的进行创造条件。因此, 我国几乎适合开展所有类型的体育旅游项目。此外, 我国还拥有体育旅游优越的人文资源条件。在我国每个民族、每个地区几乎都有独特的体育民俗活动。这些民间体育活动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 具有独特的魅力, 旅游者参与其中, 既能达到健身的目的, 又能领悟当地的民俗风情, 如果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体育民俗旅游将对国内外旅游者构成巨大的吸引力。由此可见, 我国体育旅游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

2. 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较差

虽然我国体育旅游资源丰富, 但由于体育旅游发展还不成熟, 存在着许多方方面面的问题, 而服务质量差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旅游服务是旅游部门利用一定的旅游设施或其他条件, 为旅游者在整个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高质量体育旅游服务包括体育运动器材规格齐全, 能提供各种运动项目的需要;交通工具齐备、方便, 能满足旅客对交通的需求;导游资料详细, 宣传到位, 使游客一目了然;食宿服务主动、周到、热情, 使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保证各种体育用品、纪念品的供应, 满足旅游者的购买需求。旅游服务质量高低的标志是旅游者的满意程度和旅游产品供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 我国的体育旅游专业服务人员缺乏, 且尚无培训标准。总体来说, 我国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是不能满足现在市场的需求。

3. 体育旅游的理论研究很少, 还很不成熟

前面两点是从实践角度去探索, 但我们同样可以看到, 在理论研究方面, 体育旅游的理论研究很少, 还很不成熟, 因此制约了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和产品的开发、营销, 也制约了体育旅游行业向更深层次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发展。我们可以采取走出去, 引进来的方法。翻译研究国外体育旅游成熟的理论和著作, 考察学习国外成功市场的模式和经验, 总结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旅游的方法。

二、发展体育旅游的意义

1. 体育旅游具有健身功能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发育, 使骨骼变粗, 骨密质变厚, 增强骨骼抗弯、抗压、抗折能力;使肌纤维变粗, 肌肉横断面积增大, 肌肉的力量、速度、耐久力, 以及关节的牢固性、灵活性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主要表现在:经常锻炼的人, 平时每分钟的心搏率比一般人少, 每搏的输出量较大;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潜力、动员快;运动负荷后恢复快。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 使肺活量明显增大, 呼吸的节奏和效果显著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使神经过程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得到提高, 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合理交替, 缓解神经系统的过度紧张。锻炼可以增进健康, 清醒头脑, 敏捷思维。总之, 经常锻炼是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的积极有效的手段。所以体育旅游相对传统观光旅游来讲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旅游, 通过亲自参与某项健身, 冒险或观战的体育活动, 不仅能增强体质、健美强身, 还能陶冶情操。所以, 大力发展体育旅游, 可以起到提高全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2. 体育旅游能带动经济发展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 其形式多样的活动和特殊的价值功能满足着现代人在旅游活动中求新、求险、求健的消费需求, 极大地推进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如北欧国家瑞士, 仅滑雪旅游一项, 每年就接待外国旅游者1 5 0 0万人次, 创汇达7 0亿美元。在我国, 自2 0世纪8 0年代末至今, 西藏登山收益累计达1.2亿元, 上交国家税收320多万元;山峰所在地、县收益230多万元, 当地群众为登山提供民工和牦牛运输等服务收益达8 0 0万多元。这些事实表明体育旅游已成为现旅游业中一道新的风景线, 对于开拓新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旅游业一旦发展了, 就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 旅游业的发展会大大优化了环境, 提升了地方知名度, 由此可以吸引许多外资企业和外来民营企业纷纷入住, 从而实现了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地区整个经济发展。

三、我国发展体育旅游的策略分析

1. 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 发展我国西部体育旅游

我国西部地区拥有1 2个省 (区、市) , 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 同时又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 拥有特殊的地貌地形及众多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 是开拓体育旅游的宝贵资源。西部地区奇特的地理、地形、地貌优势、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及自然、社会优势并存的良好局面, 为发展体育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紧紧抓住历史发展机遇,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充分利用各种优势, 与相关行业大力合作, 与社会各界广泛联系, 加快发展有西部特色的体育旅游业, 必将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加强体育与旅游部门的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 体育产业与旅游业都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 对国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与日俱增。但因为行业从属不同, 相互交融与渗透不多, 造成体育资源、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的结合, 发展体育旅游需要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大力协作, 开展以体育为吸引力的旅游消费活动, 通过招商引资及其他经济活动相结合, 不仅可以使旅游业和体育产业双赢, 同时对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全面落实起到推动作用。

3. 培养专业的体育旅游人才

体育旅游人才是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和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体育旅游专业性强, 部分体育旅游产品危险性大, 对服务设施的科技含量、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非常严格。体育旅游的组织者、旅游服务的提供者也都要经过相应的专业训练才能上岗工作。在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上, 各省应加大旅游教育和培训力度, 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培养体育旅游人才: (1) 可在综合实力强的体育学院、高校的旅游系或旅游学院开办体育旅游专业或举办短期的休闲旅游、体育旅游业务培训; (2) 在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职业高中开办体育旅游相关课程; (3) 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4) 通过社会办学、校企联合办学等形式, 多渠道、多层次的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另外, 旅游部门还可以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 在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上, 利用高校的研究开发成果, 邀请高校民族体育旅游表演队到景区表演, 利用这种长期的合作办法, 来解决景区体育旅游表演人才短缺的问题。

4. 倡导大中华体育旅游资源共享与保护意识, 促进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体育旅游作为一种对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有着特别保护责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可以通过减轻环境压力, 实现体育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 通过保护旅游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 平衡经济利益, 实现相互间的利益共享和公平性, 是实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因此, 在开发体育旅游资源的过程中, 以保护生态环境和风景名胜资源为前提, 合理开发建设和科学管理, 把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稳定在生态持续性的范围内, 保证不因体育旅游而破坏自然环境, 使体育旅游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协调。

体育旅游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话题, 是2 1世纪最具吸引力的朝阳产业。当务之急是提高全社会对体育旅游的认识, 进一步加强政府对体育旅游的宏观调控, 协调好体育和旅游部门关系, 培养国际一流的体育旅游人才, 充分挖掘体育旅游资源, 打造精美的具有吸引力的体育旅游产品, 推进我国体育旅游快速、高效、健康发展, 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摘要:可持续发展, 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和谐社会构建中, 构建和谐体育旅游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对当前我国体育旅游市场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旨在为建立和完善体育旅游和谐运转的制度、规则和文化, 优化体育旅游发展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旅游,发展现状,策略

参考文献

[1]布和:我国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研究[J].内蒙古统计, 2008 (1)

[2]陈志军:我国体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7 (8)

陕西体育旅游市场的现状与对策 篇9

[关键词] 陕西体育旅游现状必要性可行性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陕西的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旅游点几乎遍布每一个角落;旅游产品也是层出不穷。陕西是一个旅游大省,但作为旅游产品——“体育旅游”却长期滞后、发展缓慢,甚至近乎空白。作者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并对西安、咸阳、宝鸡、汉中、延安等11个地区的旅游点进行了实地考查和调查访问。认为,陕西体育旅游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前景可观。建议陕西抓住西部大开发之机遇,开发陕西体育旅游市场,使之成为陕西经济发展中又一个新的增长点。

一、陕西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

1.对体育旅游认知度不高

所谓体育旅游就是以非盈利目的离开家庭所在地,以前往某一目的地参与或观摩相关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旅游,它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体育竞技与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特征。陕西的体育旅游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旅游点业主、旅行社及主管部门对体育旅游认知度不高;二是游客对体育旅游认知度不高。作者在考查访问中发现有近95.6%的旅游点业主、90.3%的旅行社导游、52.3%的主管部门和98.2%的陕西游客表示从没听说过“体育旅游”这个词,更谈不上有此业务。可以看出陕西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根本没有启动,人们缺乏体育旅游意识或“体育旅游”概念。

2.供体育旅游的场馆、设施、活动相对缺乏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处体育场馆作为旅游局的景点提供给游客。而陕西可供游客参与、观赏的体育活动的场馆、活动、设施,屈指可数,大部分体育场馆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华山以险著称,有华山论剑的丰富文化底蕴,本是进行登山等体育活动的胜地,可如今也是观山而已,影响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体育旅游项目内容单一,缺乏特色,规模小,没有形成品牌

我省现有的旅游项目中可供游客直接参与或观赏的项目缺乏,内容千篇一律,没有创意,更没有自己的特色。这些内容在全国各地旅游景点中都能看到,无所谓本地特色,缺乏吸引力。导致的结果往往是经营惨淡,甚至撤消此内容。陕西体育俱乐部球队发展缓慢,造成体育旅游中的最大群体——球迷屈指可数。陕西的足球队,成绩均不理想,难以吸引众多球迷的。陕西的东盛篮球俱乐部经营较好,篮球氛围较好,有一定的球迷数量。但与四川、大连、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俱乐部发展还有差距。

4.专门以体育旅游为主题的旅行社尚未成立

陕西省有旅行社200多家,但以体育旅游为主题的却无一家。作为旅游的策划者、组织者如果没有考虑“体育旅游”这一块,近则影响本地的体育旅游业,远则影响整个陕西旅游行业的发展。有报告显示,旅游者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愿意参与行程中的体育项目,体验体育带来的快乐。如此,失去这一块将直接影响到旅游业主的经济利益。

二、开发陕西体育旅游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提高城市品位及知名度

国际上许多地区、城市因为一场体育盛会而为人们所知的例子相当多。汉城、悉尼、北京等都因奥运会而为世人所知;曼彻斯特因为足球而为世界球迷所共知。由于体育盛会的举办,举办城市会在短时间内加速城市建设,加上其中融入的体育文化、城市文化等,城市的品位、知名度也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提高。陕西应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打造体育旅游品牌,提升陕西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2.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发展

体育旅游的迅速发展,势必带动地区的全民健身的热潮。体育旅游项目和场馆向大众开放,为全民健身运动提供锻炼场所,同时也带动大众体育消费,旅游城市大连因为大连实德等甲A球队的影响,当地足球运动相当普及,街头巷尾到处可见健身的人们。

3.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体育旅游尚未成为一个独立完 善的产业,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有赖于体育旅游市场的培育和开发,体育旅游能推动某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体育场馆的建设能迅速拉动内需,带动建筑、制造等行业蓬勃发展。游客的来临也能推动当地餐饮、住宿、服务业、交通业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区域经济无形中被激发,带来相当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0年悉尼奥运会在16天时间里吸引了大约150万名游客,给澳大利亚带来至少37亿美元的旅游收入。由此可见,体育旅游的确能带来相当可观的收益。

4.体育旅游业为陕西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个地区的旅游业要想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内容应该是最主要的。陕西的体育旅游业可以说还在起步阶段,只要能迅速开发,相信能吸引更多的体育旅游者,同时也能带动其它旅游产品的发展。尤其是陕西的球市,一旦开发,陕西的体育旅游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1999年以来,陕西省投资近20个亿用于体育场馆建设,四城会新修15座场馆,投资相当大,如果把它作为一个景点,配套相关体育旅游项目,长期的可持续性的收益也会不菲。

5.陕西省有众多可利用的自然资源

陕西历史古迹颇多,自然资源丰富,古都西安、秦兵马俑、华山、骊山、黄帝陵、等在国内外均有盛名。这些都为体育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可能。比如说,太白山可举办一年一度的登山节;华山可举办攀峰赛;安康利用河流举行漂流节;关山牧场可举办赛马,利用秦岭山的优势进行野外定向运动等等,把这些打造成体育旅游品牌,推向世界。

三、主要对策

1.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之机遇,开发体育旅游市场

西部大开发为陕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陕西的体育旅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政府应加大体育扶持力度,为陕西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把陕西的体育旅游业做大做强。

2.加强媒体宣传力度

媒体应广泛关注介绍陕西的体育赛事、民族体育项目。把陕西民族风情用专题报道或融入其他观众喜爱的节目中,让世人了解陕西,向往陕西,最后亲历陕西。

3.体育主管部门应多举办有影响的体育赛事

陕西是体育弱省,举办有影响的赛事,不仅能完善体育场馆设施,开发体育旅游景点和体育旅游项目,而且有利体育运动成绩的提升。体育主管部门应勇于承办大型赛事,成立各大球类俱乐部,加强现有的足球、篮球俱乐部管理,着眼未来,开创体育旅游新局面。

4.旅游、体育等主管部门应协调合作

面对良好的机遇,体育、旅游等主管部门应加强合作,把旅游项目搬进体育场;或是旅游局出项目,体育局出技术人才。挖掘、创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搜集、整理、规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进行创新,力争把某些项目打造成陕西体育旅游市场中的品牌。

5.成立以“体育旅游”为主题的旅行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陕西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成立以体育旅游为主题的旅行社势在必行,这样既可以指导人们进行体育旅游,也可以开发建设体育旅游市场。

参考文献:

[1]唐东方等:大型运动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2;(2):49~52

[2]譚白英等.体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2;(3):22~25

[3]倪刚:体育比赛电视转播权营销模式的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7)30~32

[4]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5]宋光春: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社会经济及大众体育文化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6)19~21

国内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研究 篇10

1 体育旅游与旅游经济的内涵

1.1 体育旅游

学术界至今对体育旅游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对于体育旅游的定义众说纷纭。在《论体育旅游及其基本特征》一文中, 连桂红与刘健刚将体育旅游按属加种进行了定义, “所谓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为了满足各种体育需求, 借助于体育组织或其他中介机构进行的旅游活动”。在《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与前景》一文中邓文冲又将体育旅游进行了定义, “体育旅游从广义上可概括为, 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心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这样的定义还有很多, 本文将其体育旅游定义进行综合归纳总结进行定义。所谓体育旅游, 英文为“Sports Tourism”, 是指体育活动为主体进行的旅游活动的总称。

1.2 旅游经济

所谓旅游经济, 英文为“Tourism Economy”, 是指旅游行为主体, 通过一系列的旅游活动, 将旅游行为与经济行为进行关联, 产生的各种经济效益的总和。其中包括旅游者在旅游过程相应产生的衣食住行、娱乐消费等等。目前我国的旅游经济投资方向以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维护、配套服务建设、人文古迹、行业咨询为主。近年来, 国内旅游经济开始倡导可持续发展路线, 倡导与国际快速接轨, 倡导绿色旅游, 在总体上看国内的旅游经济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1.3 体育旅游经济

所谓体育旅游经济, 是旅游行为主体进行体育旅游活动, 引发相应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旅游交通等涉及体育旅游产生的旅游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2 影响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因素

体育旅游进入我国旅游业已有数十年历史, 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影响, 我国的体育旅游业还处于相对落后的起步阶段。主要因素包括:对体育旅游认识严重不足、对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体育旅游产品定位、对体育旅游专业人员短缺。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 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国内的体育旅游发展。

2.1 对体育旅游认识严重不足

在我国的高等专业教育之中, 长久以来并没有将体育旅游这门专业进行专业分类, 直至近几年才开始开办相应体育旅游专业。直接导致国内在专业体育旅游方面的学术著作长期短缺, 大部分学术理论都要依靠国外著作, 导致我国本土的体育旅游业发展缓慢。对于体育旅游普通大众的认识, 大多来自媒体宣传, 直接导致国内对对体育旅游的认识严重不足, 间接导致体育旅游整个行业发展缓慢。

2.2 对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风险系数高

一个地区要发展体育旅游, 最重要就是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纵观我国的体育基础设施一直以来都是体育建设薄弱环节。由于在体育基础设施的早期建设过程中, 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旅游投资商旅游金融投资风险系数颇高, 这也是导致体育基础设施迟迟无法得到整体强化的主要原因。以东北长久的滑雪体育旅游项目为例, 如果要进行滑雪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展, 首先就要对滑雪场地进行建设。普通滑雪场地, 对初学者的滑雪需求是可以满足的;但是, 对于有一定滑雪经验的滑雪爱好者、滑雪发烧友、专业滑雪玩家普通的滑雪场地是不足以满足其对雪道的要求。建设一条或者多条专业滑雪赛道的投入是巨大, 从人工到造雪设备, 从地质地点选定到场地设计、从建设初期到使用维护。无不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投入, 可以说单从体育旅游的基础建设投入部分就严重制约了体育旅游的发展。

2.3 对体育旅游产品定位指向性强

由于基础设定场地等方面的制约, 对产品定位有很大影响, 体育旅游的在产品定位上带有很强的指向性。究其原因, 环顾我国目前的体育旅游项目, 除奥运等大型旅游主体公园项目外, 基本上都是以某单一体育项目为主体建设单一旅游项目。这种单一体育旅游产品定位, 直接影响了旅游消费人群的旅游选择。这种产品的定位, 常常是高级别的, 高消费的, 致使真正可以参与到体育旅游的消费人群减少。目前看来虽然像是登山、踏青的徒步类的大众消费项目很多, 但是像滑雪、冲浪、拓展等项目还是处于高消费状态。从体育旅游的未来发展角度, 考虑这样对体育旅游产品的定位, 实属对体育旅游行业的一种限制。

2.4 对体育旅游专业人员短缺

体育旅游项目的发展、建立和专业的体育旅游人员是无法脱离的。任何一个行业要发展进步, 都必须由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专业保障。体育旅游更是如此, 试想一下, 如果旅游者进入一个体育旅游项目, 但是他对这个体育项目完全不知, 这个时候要怎么办, 贸然进行就会出现安全问题, 这个时候就需要专业人员从旁进行指导。可以说体育旅游项目的发展与体育旅游专业人员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场地运动指导仅仅是体育旅游的专业人员团队中的一个小部分, 体育旅游专业人员包括:体育旅游开放人员、设计人员、管理人员、维护指导人员、策划营销人员等等。目前我国针对体育旅游专业开始专业高等教育的学校仍然很少, 每年的专业毕业生人才不足以满足体育旅游行业目前的发展, 严重的影响饿了体育旅游专业化发展。

3 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策略

3.1 发挥地区优势, 打造特色体育旅游经济

由于体育旅游基础建设投资巨大, 从地区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高度来看, 一个地区对体育旅游项目最好的方法, 就是将本地区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打造特色、品牌、专项体育旅游。依据本地区地质环境、季节特点、体育文化底蕴等, 适时的推出本地区特有的旅游产品。将一年四季的体育旅游做成个体育旅游整体经济发展链条, 保障完成一个项目的同时, 就有新项目投入使用。只有在不断的推陈出新, 将本地区特色旅游品牌化, 体育旅游才能真正的良性循环发展, 才能为本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添砖加瓦。依据不同地区的地区条件, 发展本地区的体育旅游经济, 提供物美价廉的体育旅游项目, 积极吸引游客到来, 将本地区现有体育设施进行维护整合, 构建整个地区的体育文化氛围, 创设体育与地区同在的的环境, 积极地区优势进行二次发掘整合, 打造本地区的特色体育旅游经济圈。

3.2 重视旅游规划, 积极与国际接轨

新时期以来, 我国的国际形象日益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在未来的十年里, 我国将成为国际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之一, 这就迫使我国的旅游业者为旅游全球化做好准备。体育旅游必须从旅游规划设计初期, 就将国际化旅游考虑到其中。将体育旅游的旅游人群定位扩容大全球的旅游者, 这就需要在体育旅游的基础实施建设、配套设施上更加的专业化、国家化。在保有本地区体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 更好的与国际接轨。创设国际体育旅游目的地概念, 将硬件与软件投入都进行最大限度国家化。只有将各个环节的规划设计到位, 才能更好的推动体育旅游国际化, 从而形成体育旅游投资国际化机制, 推动体育旅游经济更好发展。

3.3 建立投资体制, 推动体育旅游经济建设

体育旅游经济发展与旅游投资建设是分不开的, 地区政府及其机构应对体育旅游投资建设进行制度的完善。建立健全的投资体制, 适时的推出地区旅游投资优惠政策, 大力吸引外资。特别是在体育旅游主项目之外的配套项目建设中, 更需要外资的注入。打造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 与完善的配套建设是离不开。只有积极制订投资制度, 体育旅游的外资投入量才会加大, 才会更好的推动本地区的体育旅游建设与发展。

3.4 依托媒体宣传, 扩大体育旅游经济知名度

任何成功的旅游项目都离不开良好营销策划与媒体宣传。体育旅游项目需要依托媒体的宣传平台, 扩大其影响力。一个体育旅游项目的建设, 随之而来的就是依靠此项目生存与发展旅游经营者。旅游经营者在发展完善自己的同时, 通过媒体的宣传, 该体育旅游项目也会被广大旅游爱好者所熟知。媒体的力量是巨大的, 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宣传, 将体育旅游项目具体化、系列化、立体化全方位的展示在旅游者的面前。国内在的专业旅游媒体有很多, 最为大家熟知的旅游媒体, 当属海南旅游卫视, 旅游卫视作为目前国家级的专业旅游频道, 在全国拥有很高的收视率。一句“身未动, 心已远”, 早已家喻户晓。将本地区的体育旅游通过这一类的媒体进行宣传, 其影响力不言而喻。

3.5 融合多种资源, 进一步协调发展体育旅游经济

国内的体育旅游景点建设, 可以将生态旅游资源、观光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进行进一步融合, 建立“统筹兼顾、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新体育旅游思想, 将政府作为体育旅游建设主导, 在保有本地区原有生态环境、原有历史人文遗迹的基础上, 进行体育旅游建设。营造以文化、体育、工商、税务、金融、旅游多部门协作的宽松发展环境。构建绿色旅游、生态旅游、朝阳旅游, 推动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 以满足建设需要, 打造和谐体育旅游经济体。融合多种资源, 将其整合协调, 进一步推动体育旅游的发展。

4 结语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脚步进一步加快,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本质的变化, 在追求物质的同时, 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进一步加深, 特别是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在不停的倡导健康生活的同时, 简单的旅游不足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体育旅游在旅游行业中, 以健康旅游为中心, 受到人们的欢迎。体育旅游以其特色的产业项目在推动的旅游经济的发展, 纵观我国的体育旅游发展, 依旧任重而道远, 需要旅游业者继续努力, 开创出一条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体育旅游之路。

摘要:体育旅游在国内依然是一项新兴的旅游项目, 从全国范围看, 东北冰雪旅游、西北沙地高寒旅游、华东华南户外旅游等, 近年来都在快速兴起。体育旅游作为一枝独秀, 跻身国内旅游行业, 但是体育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制约国内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 如将这些困难克服, 必将促进本地区发展, 推进国内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经济,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1]李志斌, 贺化峰.体育经济视域中的体育旅游及其未来发展方略探析[J].中国商贸, 2011 (21) .

[2]吴贻晖.生态经济视角下的体育旅游发展价值与前瞻策略[J].中国商贸.2011 (09) .

[3]裴艳琳.滑雪体育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 2010.

上一篇:去混合方法下一篇:单片机的C语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