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旅游发展分析

2024-05-31

体育旅游发展分析(共12篇)

体育旅游发展分析 篇1

1 体育旅游的概述

1.1 体育旅游的定义

体育旅游是近年来才得以快速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特种旅游方式, 其广义上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娱乐身心、锻炼身体、竞技竞赛、刺激冒险、康复保健、体育观赏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以及与旅游地、旅游企业、体育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

1.2 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提高, 人们不仅在物质生活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 而且在精神生活方面也得到了全方面的提升, 尤其是在消费方式的选择上面, 人们不仅仅只注重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 开始注重旅游等精神生活消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预计, 2011年全年旅游总收入将达1.6万亿元, 国内旅游人数将达23.4亿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将达1.3万亿元。同时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业态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09年二季度相关调查数字显示, 目前国内旅游者中以健身、康复、休闲旅游为目的的旅游人数已占总人数的75%, 可见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然而我国的体育旅游产值仅占旅游业年总产值的5%, 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25%, 可见我国的体育旅游业仍没有形成规模性的经济效应。

2 发展体育旅游的制约因素

2.1 对体育旅游的认识不足, 理论研究严重滞后

我国体育旅游开展的时间较短, 不论是开展单位还是旅游者对体育旅游的本质、特征等认识都存在严重不足, 同时相关的理论研究也严重滞后, 对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缺乏深入、系统的引导作用;更为严重的一点在于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旅游开发单位对体育旅游的重视程度不高, 开发进度缓慢, 进而制约其市场潜力的发挥。

2.2 体育旅游的基础设施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鉴于政府部门以及旅游开发单位或者景区管理部门对体育旅游的市场潜力认识不足, 致使相应的体育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也非常有限, 而由于体育旅游开展的形式和场所制约又使得体育旅游的发展必须远离设施完备的城市, 同时配套设施的缺乏也对体育旅游的安全开展提出了质疑, 多种矛盾的融合进一步制约了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2.3 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机制不健全, 人才缺乏、流失现象严重

体育旅游首先是一个新兴业态同时又是一个多专业融合点复合业态形式, 正因如此体育旅游相关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 而且国内体育旅游发展滞后、认知程度不高, 不能提供一个宽松、优厚的工作环境和薪金条件来吸引和聘用专业人才, 从而导致人才的缺失现象严重, 进而制约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2.4 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和体系建设滞后

体育旅游这个概念引入我国时间较短, 理论界仍没有过多的研究, 也就造成了对相关法律、法规等研究和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导致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遇到违反了消费者利益的时候也无法可依, 缺乏相应的惩罚机制。

2.5 市场细分程度差, 地方和民族特色体验少

由于体育旅游消费者对体育旅游消费需求的不统一, 有的主要目的是康体健身、休闲娱乐, 有的是为了亲历探险、寻求刺激, 目的不同, 自然体育旅游的细分市场也就各不相同, 而我国的体育旅游市场开发仍不成熟, 品种少、市场细分程度差;同时没能充分发挥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资源优势, 没能充分体现出因地制宜发展体育旅游, 更没能突显民族体育旅游的特色。

2.6 政府多部门间的配合、沟通、协调能力差

体育旅游涉及到体育和旅游两大行业, 其牵扯的政府管理部门也相对较多, 然而因为两个行业从属不同, 相互交融与渗透不多, 也就造成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两者接洽机会不多, 部门间配合、沟通、协调能力差, 不能很好地共同商讨和构建体育旅游市场这个全新的产业平台。

3 发展体育旅游的应对策略

3.1 加大对体育旅游的宣传和营销力度, 提高体育旅游的影响力

制约体育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就在于缺乏对体育旅游的认识, 消除这一因素主要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方面, 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 组织并带动旅游开发部门和景区在充分认识体育旅游的基础上, 加大对体育旅游的宣传力度, 增加体育旅游的吸引力, 进而激发旅游者的体验积极性, 提升体育旅游产品形象;另一方面, 旅游开发部门应加大营销力度, 尝试利用诸如体验营销、合作营销以及网络营销等多种新型营销方式来提高体育旅游的影响力, 将我国的体育旅游资源全面详实地介绍给全国乃至全世界, 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 吸引大量的游客到我国进行体育旅游, 从而促进我国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 增强体育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3.2 加快对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体系的建设步伐

由于体育旅游开展方式和开展场所的限制, 体育旅游对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体系的要求比较严格, 首先体育旅游的开展场所一般都在远离基础设施完备的市区而选择在自然条件合适的荒郊野外, 此类地点除交通落后外, 住宿接待设施、水电设施、现代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都不能很好地适应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政府及相关单位应加快对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步伐。

3.3 快速构建立体化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机制

体育旅游是体育和旅游两大产业融合的新兴产业, 而两个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是制约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快速构建立体化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我们应该从几方面同时出发, 共同构建立体式的人才形成机制。一方面加强对已经拥有单方面专业技能人才的再培训, 如:加强对具有导游资格人员的水上救生、野外生存、紧急救护等方面的培训;一方面组织相关院校开设特色专业培养相关人才, 如:开办体育旅游特色专业等;另一方面引进适合所需的体育旅游的相关专业人才。

3.4 构建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

由于近几年人们对体育旅游的热衷, 众多旅游者选择了体育旅游, 体育旅游虽然比传统旅游更具挑战性、刺激性, 但是其在我国发展仍不健全, 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约束, 导致消费者无法维权, 再加上开发企业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也就减低了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 所以为了更好地发展体育旅游, 我们不得不构建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 加大国家宏观调控力度, 平衡供需结构, 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 结合各个相关主管部门及企业意见, 制定体育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 以指导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并带动地区性体育旅游产业的兴起。

3.5 整合资源, 优先发展彰显地区和民族特色体育旅游项目

我国地大物博, 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丰富, 这些先天条件也给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前提保障, 而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必然要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体育旅游能快速兴起并流行, 关键的一点在于它能带来传统旅游所没有的全新体验和刺激感受, 这也是其特点所在, 我们要充分整合体育旅游资源, 充分发挥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优势, 开展适合各阶段人群需要的体育旅游产品, 诸如:攀岩、赛马、冲浪、登山、徒步旅行等等。同时应该优先发展能突显我国多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特色的旅游项目, 诸如:龙舟赛、泼水节等民族性体育旅游, 更要结合各个地区的不同地域特点, 因地制宜发展我国的体育旅游市场。

3.6 进一步细分体育旅游市场, 合理开发体育旅游产品

体育旅游市场是一个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业态, 可以有效吸收两种产业的消费人群, 但是消费者的消费目的各有不同, 所以要针对不同的消费需求, 进一步细分体育旅游市场, 划分为:休闲体育旅游市场、健身体育旅游市场、体验体育旅游市场、竞赛体育旅游市场、参观体育旅游市场等等, 在细分了体育旅游市场的基础上, 合理开发体育旅游产品。

3.7 提倡绿色旅游, 确立全新的生态体育旅游发展观

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是开展体育旅游尤其是参与性体育旅游活动的先天条件也是必要条件, 然而由于我国在旅游开发上面一直比较激进, 缺乏相应配套的资源、生态保护措施, 造成了生态环境的退化。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的提升, 人们更为提倡绿色生态旅游, 为了更好地持续发展我国的体育旅游产业, 应该倡导绿色旅游和生态旅游, 也正因如此, 我们应当明确树立全新的生态体育旅游发展观, 保持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促进我国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8 构建并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合作机制, 促进体育旅游发展

在传统模式下, 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是划分明确的两种不同的产业业态, 两者之间相互交融与渗透的方面较少, 也就造成了各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不健全, 而当体育旅游这一全新业态出现的时候, 无论是从理论、实施环节还是立法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地障碍和隔阂, 无法切实保障多方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 所以为了更好促进我国体育旅游行业的发展, 应该构建并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合作机制, 在需求与资源之间架起沟通和平衡的桥梁, 共同推动体育旅游的发展, 最终形成体育业和旅游业的双赢局面。

4 结语

综上而述, 鉴于旅游产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态势, 也必将带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 并逐渐形成相当的市场规模效应, 进而也必将拉动国内相关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经济的双重发展。本文分析了体育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旨在为相关业务开展企业和旅游部门制定发展策略提供相应的业务指导, 以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闫立亮, 李琳琳.环渤海体育旅游带的构建与大型体育赛事互动的研究[J].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0, (9) .

[2]张云生, 我国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J].新西部, 2010, (09) .

[3]许国喜.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8, (28) .

[4]马志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7, (12) .

[5]Mike weed, Chiris Bull, 戴光全, 朱.体育旅游[J].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3) .

体育旅游发展分析 篇2

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体育旅游是人们以参加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

体育旅游与生态环境是共生关系,即良好的环境是体育旅游发展的基础,要发展体育旅游就要对环境进行保护,同时,环境的保护也需要来自体育旅游发展所产生的经济收入的支持。

生活在都市里面的人们每天都要面对很多污染,如大气,噪声,土壤污染等,人们对于美好环境追求已经不再停息。任何一个游客都不希望自己所到之处的环境受到污染,这样的旅游就没有意义。体育旅游具有一定的行程,难免有一些路途存在污染,为了开发好这些资源,就必须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环境的改造,环境变好了就会吸引更多的游客,而体育旅游则是靠游客来产生经济效益。体育旅游的发展具有两重性,即体育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会对游客,客源地和目的地带来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同时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体育旅游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积极的健康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活动,它是伴随着一些体育的运动项目,让参与者亲身体验其中,可以感觉到体育的刺激性,或者对征服某项运动所带来的成就感。所以体育旅游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可以降低生活、工作上的压力,是现代人寻求释放压力的一种新的选择。体育旅游目的地居住的当地人们,民风民俗的表演也是吸引游客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所以体育旅游可以使当地人民保留民俗风情。

为了保护当地的植被,一些地区的体育旅游人数要有一定的限制,由于人体的呼吸作用会呼出很多二氧化碳,过多的话对植物和岩石不利,有些风景区每天都规定了客流量,就是为了保证资源能够承载的范围,也因此而延长了体育旅游资源的使用,让资源在一定的周期内可以还原。

但是由于人们过度开发资源,对经济利益进行最大化的追求,对环境保护的忽视,也导致一些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无法恢复原来的面貌。如一些游客去旅游,就随处扔塑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是深不可测的!

体育旅游发展分析 篇3

【关键词】恩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旅游;SWOT

引言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H.Weihric)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是指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核心吸引物,由东道主社会以外的人所进行的旅游行为,及其所引发的创汇、增加地方经济收入、创造就业机会、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等各种现象的总和〔1〕。恩施是多民族聚居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是恩施州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体育旅游产业将是恩施州经济大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支撑点。目前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稳定,但是,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分散、开发机制不完善等因素造成恩施传统体育旅游发展迟缓。目前我国关于恩施地区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该区自然风光、民俗民风等方面,而对民族体育旅游的研究还是空白。基于此,运用SWOT分析法〔2〕客观地对恩施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并提出建议,为恩施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合理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1恩施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地的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居住着土家、苗、侗族等2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2.6%〔3〕。流传下来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闯滩、地盘子、摆手舞、萨尔荷、舞板凳舞、耍耍、八宝铜铃舞、射弩、陀螺、拔腰带、踩竹马、抢花灯等20余类,近百个项目。这些项目都融合了少数民族人们的智慧,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且是人们群众喜闻乐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中发展最广、影响最大的摆手舞在近几年的发展历程中,已渐渐发展成为民族传统运动的龙头,州境各大学校、机关单位乃至众多游人皆以学习摆手舞。

目前,恩施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已经形成了以民俗风情和体育旅游服务业为主导,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作为民俗风情旅游的龙头,带动了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行业,促进了恩施旅游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当地政府着力从打好“民族品牌”着手,使得旅游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2004年,恩施州累计接待游客141.64万人次,其中内宾134.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外宾7.01万人次,增长105%。国内旅游收入1.22亿元,增长70%;外汇收入128.73万美元,增长109%。〔4〕 2013年,恩施市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3亿元,是2004年的50倍,被省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表彰为2013年度全省旅游发展先进县市。〔5〕 但一直以来该地区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落后,体育旅游景点较为分散,再加上资金投入不足,使得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显得相当迟缓,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

2恩施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2.1优势分析

2.1.1自然资源丰富

恩施州地形以山区为主,喀斯特地貌发育,溶洞溶洼众多,峡深谷幽,峰奇洞异,山青水秀,深山之中珍藏着无数胜景。恩施自然风光以“ 雄、奇、秀、幽、险” 著称, 恩施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是“鄂西林海”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天然氧吧”。总的特点是: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雾多寡照,终年湿润,降水充沛,雨热同期。但因地形错综复杂,地势高低悬殊,又呈现出极其明显的气候垂直地域差异,是非常优秀的居住、旅游和休闲的圣地。已开发或初步开发的旅游景点有:咸丰的黄金洞、小南海,利川的腾龙洞、落水洞,巴东的神农溪、格子河石林,清江闯滩节,以及位于恩施、利川、咸丰" 县市交界的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观的“吸引”不亚于强大的人为宣传,而且这种“无声”的宣传更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2.1.2体育旅游资源环境

恩施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民风民俗项目众多,近百种体育运动项目和民风民俗传统使恩施犹如一朵奇琶,含苞待放于中部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的潜力和前景巨大。就目前来讲主要有舞狮、舞龙、抛绣球、赛龙舟、摆手舞等大型集体运动项目和清江闯滩、齐跃山跑马场、神农溪漂流、南渡江漂流、坪坝营休闲度假休闲区,龙家界土苗民俗风情大观园等较大规模的体育旅游项目。

恩施地区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 见表1)给恩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赋予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前景,这是恩施体育旅游产业和恩施体育旅游产业化开发的最大优势所在。

2.2劣势分析

2.2.1形式单一,特色不突出

在恩施已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中,虽然内容较丰富,但形式相对单一,类似“漂流”的项目很多,很多项目还没有形成特色和规模,各县市对景区的开发项目的设置大同小异,项目不精,水平不高,缺少人文气息,品位不高,缺少特色品牌,相关的服务与配套设施还不健全。

2.2.2经济发展滞后,投入不足

体育旅游产业作为一种综合性和关联度极强的经济产业,同时受到诸如交通运输、餐饮、娱乐、旅游用品销售等多方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低、投入不足是制约旅游景点开发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限制恩施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最突出的问题。这些因素导致已开发的旅游景点层次大多很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综合接待能力低,形成的产业规模小。

2.2.3资源较分散、对外宣传还不够深入

恩施各旅游景点相对分散且距离较远,对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极大不便。同时,品牌打造不力,宣传力度不够,各县市对旅游的广告投入低微,缺少品牌打造意识,仅有的资源没有推销出去,规划布局不尽合理。游客对景区及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及民俗风情知之甚少。

2.3机遇分析

2.3.1旺盛的旅游市场需求和恩施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随着高速公路和铁路相继贯通,加上自然资源的优势,以及人们旺盛的旅游需求,恩施已经把旅游业作为新兴经济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进行培育。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恩施成为关注的热点,提高了恩施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恩施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所有这些为开发恩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3.2特色赛事和主题节会

体育赛事和主题节会逐渐增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作为反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最高盛会,运动会内容设置丰富,参与人数众多,是最重要的赛事,对少数民族体育事业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另外还有专门的单项赛事以及节会,如龙舟赛、漂流女儿会等,都吸引了多达数万人前来参观。这些主题节会和特色赛事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为不断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发掘、能力和提高提供机遇。

2.3.3体育旅游的历史发展机遇

体育旅游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体育特质〔5〕,体育旅游作为一种休闲、健身活动,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增进健康,身心皆益,这是人们在健身房、街头等大众健身场所中所体会不到的,是吸引人们参与体育旅游很重要的一方面,具有独特作用:首先,它把险峻的高山奇石、神秘的原始森林、宏伟的建筑、奇异的异族风情等带人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城市化潮流中不堪重负的人们在大自然中达到强身健体、振奋精神、锻炼意志等在城市生活环境下难以达到的效果;其次,旅游者在体验当地风土民俗和参与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中融人大自然,释放压力,放松高度紧张的神经,有效调节不健康的情绪或心理,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再次,体育旅游中运动带来的激励作用,还可以增强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满足人们对自我实现需要的追求。因此,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需要赋予了恩施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发展的历史机遇。

2.4威胁分析

首先,恩施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民众环保意识差所造成的人为破坏等因素会制约境内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其次,自身投资能力有限,融资渠道不畅通,无力进行资源整合和科学规划,将会导致开发水平不高、产品单一,甚至会出现盲目开发和重复建设。最后,从目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来看,旅游产品结构大体趋向一致,旅游客源市场定位也基本相似,致使旅游业投资风险增大、发展成本提高,需要建设自己的优势项目或者是特色项目。再加上周边省(市)区相同或相似的体育旅游产品对恩施地区形成夹击之势,必将加剧区域内部的旅游竞争,使恩施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恩施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具有自然资源丰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多,旅游市场开发潜力大的优势。国家政策的重视、旅游市场需求、每年主题节会及特色赛事的举办为其提供了发展机遇。该地区存在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产品缺乏特色等发展劣势。而旅游资源保护意识差、品牌意识不强、相同产业的竞争、生态环境脆弱也对其发展造成了威胁。

3.2建议

努力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观赏和参与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适合该地区的具有竞技观赏性和康复保健疗养性质的体育旅游产业,。地方政府也要积极发掘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对这些体育项目按现代社会的要求进行科学的改进,使之成为集健身、娱乐、观赏于一体的旅游产业。

民族地区要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体育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效益功能,当地政府应当从现实条件入手,逐级开发这些自然旅游资源并进行系统的规划,从而带动人文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并最终促成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民族地区立足自身并把目光投向周边地区,调动本地区内百姓的体育旅游消费积极性,做好宣传、规划以及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使体育旅游得以社会化和产业化。并与宜昌地区、湘西地区、重庆等民族接壤地区进行体育旅游产业方面的联营活动。

加强对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旅游的宣传,以塑造恩施品牌,扩大知名度、争取上级部门和媒体的大力支持,推动恩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龚群,黄银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28(4):69~72.

〔2〕黄起东.黑龙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的

SWOT分析〔J〕. 黑龙江史志2010,3(220):2~3.

〔3〕郭大烈.恩施州年鉴〔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0.

〔4〕王光炎,田恒桥,王佳.鄂西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2(1):83~86.

〔5〕恩施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ensh-i.gov.

体育旅游发展分析 篇4

1 从旅游发展视角来看, 体育旅游是一种特质的旅游消费产品

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中的重要形式, 在具有一般旅游基本属性的同时, 但也表现出明显的特质。

1.1 体育旅游突出其健身消费功能

体育旅游作为旅游项目中的一种, 在具有满足大众休闲、娱乐、消费需求, 具备娱乐价值、休闲价值, 甚至是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的同时, 它又是旅游服务中的一种特殊商品, 它可以给的言行, 又要积极的调动好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比如说旅游企业的领导者要给予员工应该有的尊重;为企业的员工精心的设计工作、创造愉快的工作环境;创造能够让员工发挥出自身聪明才智客观条件;给予员工发展、提升自己的机会。而这些的最终目的, 都是为了以满意的员工去争取到满意的客户, 从而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3.2提高旅游产品质量

不仅仅是商品才有质量的要求, 旅游活动也同样存在着质量高低的衡量, 而且质量, 可以说是旅游企业的生命、源泉。旅游的消费, 作为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对于质量的要求更应该是非常严格的, 对于向旅游者提供服务产品的旅游企业来说, 只有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 才能够确保企业的良好信誉, 而信誉更是旅游企业增加经济效益、获得经济利润的根本保证。比如说旅游企业应该大力推行旅游定点制度, 选择服务质量好、信誉佳的餐厅、商店、宾馆、旅行社作为旅游定点的企业, 并推荐给广大的旅游者。总之, 应对“假日经济”所带来的旅游业重大机遇, 旅游企业更应该积极地改善自身产品、服务的质量, 而这个问题, 也应该是旅游企业永无止境的关键工作。对于旅游企业来说, 质量更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最主要的部分, 旅游企业必须积极地树立好全体人员的质量观念;强化对旅游企业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培训以及旅游企业团队的精神培训;健全、完善旅游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措施, 才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加完整的、人们带来健身价值, 满足人们对健康消费追求。由此看, 体育旅游突出其健身性的消费。

1.2 体育旅游是与体育消费相关的多元消费产品

体育旅游是一种多元化的、服务型的产品, 它囊括了体育活动、健身活动、体育观赏活动、体育探险活动、体育竞技活动、体育教育活动、体育用品消费活动、体育休闲活动等。因此, 体育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 可以满足消费者与体育相关的多种身心需求的旅游服务活动。

1.3 体育旅游有赖于多种体育活动资源的开发

体育活动是一种潜在的市场资源, 很多体育活动都可以用于体育旅游的开发, 而体育旅游的发展正是依赖于这些资源的利用。通过对包括体育赛事、体育设施、体育技术、体育专业技术人员、体育文化、体育信息的开发, 可以为人们提供诸如体验式体育旅游、参与式体育旅游、观赏式体育旅游等体育旅游项目。

从以上分析看出, 体育旅游虽然是一种旅游形式, 但其具有自己的特质, 它以旅游为载体, 以体育相关活动为表现形式的旅游消费项目, 是一种能够满足大众身心健康发展的休闲旅游活动。

2 体育旅游对现代旅游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随着人们健身与休闲消费意识的增强, 体育旅游经济日趋活优质的旅游产品, 也才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客户。

4结语

总而言之, 旅游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时间, 如今假日经济的兴起, 对旅游业支配与促进作用也逐渐明朗化了。“假日经济”对于旅游业来说,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 旅游企业只有积极地把握好这个机遇, 做好自身的经营管理工作, 才能够促进自身企业的生存、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文芳.我国假日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 2006, (2) .

[2]王.假日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 (1) .

[3]贺琛, 胡静.创新休假制度:从“黄金周”到带薪休假[J].衡阳师范学

院学报, 2005, (2) .

[4]唐建军.我国假日旅游经济的影响力及其对策[J].合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3) .

[5]彭海珍.从中国假日经济看旅游市场[J].经济师, 2001, (4) .

[6]汪德根, 刘昌雪, 陆林.试论假日旅游经济及其健康发展[J].黄山学

院学报, 2002, (4) .跃, 成为当前大众旅游消费的热点, 对现代旅游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1 体育旅游推动了旅游经济的整体发展

体育旅游在我国来说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与传统旅游相比, 体育旅游具有的各种旅游功能, 契合了广大游客的消费需求, 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普遍青睐。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特别是随着居民对健康休闲理念的增强, 崇尚健康生活, 追求体育健身, 体验运动快乐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消费潮流。在这种体育旅游发展态势中, 各地的各种体育旅游消费产品都非常热销, 滑冰、滑雪、帆船、探险、蹦极, 甚至前往观看体育竞技赛事, 从事体育商务旅游活动等都成为人们的消费追求。这使得全国各地参与体育旅游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多, 体育旅游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收入连年攀升, 并且大众呈现出越来越高、越来越趋向多元的消费需求变化。体育旅游的发展, 推动了整个旅游环境的改善, 促进了的不断提升, 使得整个旅游行业得到了整体发展, 实现了旅游管理升级、服务升级、品位升级和经营实力的升级。

2.2 体育旅游优化了旅游发展结构

体育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消费形式, 与传统的消费形式相比, 体育旅游更强调游客的参与性, 更加突出了游客接受服务与景区提供服务的互动性, 发挥了体育旅游者的能动性、自主性和情感需求的满足性, 是一种具有全新功能的旅游产品。因此, 体育旅游产品的出现, 使得旅游景区旅游项目结构发生了变化, 由此带动了旅游服务模式、旅游管理、旅游发展理念的变化, 最终使得旅游企业的发展结构适应了大众旅游的消费需求, 实现了旅游企业的服务优化、管理优化和结构发展。

2.3 体育旅游推进了旅游发展的创新

人是个性不同、思维不同、文化背景不同, 具有不同特征的人, 由此必然产生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不同活跃程度和不同的行为方式。同时体育旅游是一种游客参与性强, 互动性强的旅游形式, 这使得景区在提供体育旅游服务中, 必须体现满足个体需求、彰显人文关怀, 进行体育旅游形式的不断创新, 以满足旅游爱好者的不同需要。因此, 体育旅游或在形式上创新, 或在旅游功能、旅游品质、旅游组合上创新。在体育旅游发展中, 这种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式, 尤其是创新的动力, 推动了体育旅游的发展, 使得体育旅游不断出现新的服务方式、服务经验和服务领域, 展现和激发了旅游活力, 推动了旅游发展。

2.4 体育旅游扩展了旅游的多元功能涵盖

从体育活动的本质来看, 它在给人们带来体育运动满足的同时, 也带来了其他很多方面的、有价值的边际功能。因此, 体育旅游消费, 不但可以给消费者提供体验运动快乐, 也可以给消费者带来趣味、品位和价值的享受, 因此, 体育旅游服务赋予自身很多的内涵和精神元素, 一种体育旅游形式主体元素是运动、休闲的, 但同时也具有文化的、教育的、审美的内涵。由此, 体育旅游增加了旅游的功能涵盖, 拓宽了旅游文化的视野, 丰富了旅游的经济、社会价值。

2.5 体育旅游优化了旅游软硬件环境

发展体育旅游所应当具备的条件, 不是传统的观赏旅游所能达到的, 它需要购置设备、打造环境, 需要必备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不仅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设备、器材, 也需要一种为游客服务的全新理念和服务规范。因此, 体育旅游的发展, 一方面将推进旅游景区的硬件投入、改善旅游景区的基础环境, 同时对提升旅游景区的服务素质、管理素质, 尤其更新旅游企业的服务理念, 浓郁旅游企业的文化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旅游的发展, 必然带动旅游景区环境的优化和各方面经营水平的提升。

2.6 体育旅游推进了旅游品牌的提升

在旅游消费市场中, 旅游项目的影响力在于旅游产品个性的彰显。体育旅游项目很多都是基于地方体育资源为依托, 都是基于一定的体育传承、体育历史积淀或以民族体育文化为基础, 往往蕴含了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内涵和个性, 以此为基础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 若再辅以恰当的包装、精心的广告设计、精细化的服务和长期的营销推介, 必然将在客户市场中形成良好的美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终将提升旅游景区的品牌。

当然, 体育旅游在推进旅游整体发展的过程中, 也给旅游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可能由于体育旅游互动性强的特点, 引起一些耗材等成本的提高, 也可能由于体育旅游发展带来的效益提升, 造成旅游公益性的被忽视等。但无论如何, 体育旅游对旅游发展的推进作用是主要的。

3 积极推进体育旅游的发展, 努力实现旅游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 应当从发挥体育旅游对旅游发展重大影响出发, 积极推进体育旅游发展, 重视规避体育旅游对旅游发展的不利影响, 积极实施体育旅游发展战略。

3.1 重视体育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应合理开发, 重视可再生性体育旅游资源的应用;应坚持开发与保护同步的原则, 对一些不能再生的体育旅游资源和有限的体育旅游资源, 应重视予以保护, 比如对于千年古迹、古建筑等予以保护, 必要时可实行封闭式保护管理。

3.2 实现体育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 严防超负荷发展

体育旅游景区应进行有关体育旅游的科学规划, 科学测量环境可容纳的旅游容量, 合理安排体育旅游规模、时间, 防止体育旅游发展中的过度开发。

3.3 积极打造绿色健康体育旅游品牌

体育旅游景区在研究设计体育旅游品牌中, 不但要从满足游客需求出发, 更要从游客身心健康、环境保护出发, 推出无污染, 对人身心有益的友好型体育旅游产品, 应从根本上遏制体育旅游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勇.试论发展我国体育旅游的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 2004.

[2]张志.试论重庆体育旅游的开发[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4) .

湖北省体育旅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 篇5

[摘要]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分析法,从体育旅游定义、特征和分类入手,浅析湖北省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及重点分析影响湖北省体育旅游因素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湖北省体育旅游的策略:(1)加强对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2)加强对体育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3)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来推动湖北体育旅游发展等,为湖北省体育旅游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关建议。

[关键词]体育旅游 因素 策略

1、体育旅游的内涵

什么是体育旅游?目前,体育旅游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得知: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体育旅游包括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广义的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心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狭义的体育旅游是指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达到使旅游者身心和谐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与一般旅游相比,体育旅游具备的特征有:健康性、观赏性、文化性、专业性和参与性。从体育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体育旅游分为参与性和费参与性两大类型。本研究认为,体育旅游是指人们以观赏或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为目的而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地作暂时性逗留,并由此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总和。

2、湖北省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湖北省具备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为体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近几年来,湖北省体育旅游正在围绕长江、武当山、神农架等山水做文章,准备打造国内一些知名体育旅游品牌。目前,大三峡体育旅游圈正以宜昌为依托,以三峡大坝为核心,以长江为主轴,走向国际市场,其清江闯滩、神农溪、九畹溪、杨家溪等特色各异的漂流项目已成为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运动项目,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武术与旅游的成功契合,不仅在国内诸多城市推出旅游产品,而且已经迈向世界,成为彰显中华民族气概的体育项目。作为“特色旅游”的武当武术旅游近年来在武术市场开发中也凸显出商业价值,在第五届中国武当国际旅游节期间,接待中外游客10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4960多万元。神龙架是一个充满了神奇与原始风味的旅游区域,目前具有原始森林穿越、野人训踪、高山滑雪、湿地观光、极限挑战等一批特色体育旅游项目,并且已经初步彰显了品牌特色,吸引着海内外科考人员和大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体育旅游者。总体上来讲,湖北省具备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目前湖北省体育旅游还处在一个发展阶段。

3、影响湖北省体育旅游发展因素

3.1思想观念落后,对体育旅游资源缺乏认识

目前,人们对体育旅游的本质、特征和意义认识非常浅薄,在国内的旅游类学术著作中很少谈及体育旅游类别,对体育旅游的专论非常少,对体育旅游的理论研究缺乏深入和系统性。同样,各部门和地区对本区域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潜力、政策措施、管理职能没有完全定位,旅游企业对体育旅游业务缺乏重视;另一方面,人们对体育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和潜力认识不足,从而导致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迟缓,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景区中忽视体育类项目规划与布局。

3.2旅游部门和体育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合作

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有关体育旅游的概念来说清体育旅游到底是属于旅游产业,还是属于体育产业,或者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结合体。这样导致旅游部门和体育部门在思想上很难达到统一,有的甚至为了各自利益的分配而发生冲突;此外,由于中国法制化建设滞后,没有关于体育旅游经营的法规条例,这样使得湖北省各旅游景点在经营时无法可依,在经营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各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出现相互拆台现象。

3.3体育产业发展不同步

体育旅游的吸引物主要来自体育产业的内容,然而中国的体育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而且产业结构存在缺陷。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占70%以上(美国仅占30%),而体育服务业只占30%左右,结构严重不平衡。作为体育旅游的核心吸引物之一的观赏娱乐业和竞技性体育产业所占份额太小,而且没有得到广泛推广,这也一直影响到体育旅游的市场化。我国的竞技体育由国家垄断经营,市场化不足。目前这种国内的体育产业发展不同步在湖北省也同样存在,甚至更加突出。

4、湖北省体育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4.1起步较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有待完善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湖北体育旅游业在体育部门和各大旅行社共同经营下快速发展。但由于体育旅游在我省起步较晚,且计划经济形成的那套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已成为制约体育旅游业继续发展壮大和形成品牌瓶颈。主要表现为:体育旅游发展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划;各旅游景点存在各自为政、封锁市场,互相拆台现象时有发生;

各旅行社及大部分景区还在传统体育观念下运作,不注意产品的升级换代,对体育旅游没有专门研究,缺乏对体育与旅游结合的认识等问题。

4.2宣传力度不够

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旅游产品要依赖形象的传播。体育旅游促销是指运用各种手段、方式向体育旅游消费者对本国或本地区及其体育旅游产品的注意、兴趣,产生好感与信任,进而使其做出购买决策的行动。和,湖北省旅游局投入几百万元在中央电视台连续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但这与湖北省整个庞大体育旅游市场相比只是杯水车薪。

4.3缺乏专门的旅游人才

现代体育旅游对体育旅游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旅游导游的业务素质包括:一是具备水上救生员资格、野外活动指导资格、红十字紧急救护员资格、登山保护员资格,以确保旅游者在体育旅游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二是具有良好的人文知识背景。三是具有进取、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团队意识及组织协调能力,以自身特点体现体育精神,展现体育魅力。体育旅游人才强调专业性,但进行体育旅游服务的人员往往缺乏体育旅游的专业知识,体育旅游市场也缺乏管理和运作人才,这也影响到对体育旅游市场的长远规划和管理。

5、湖北省体育旅游的发展对策

5.1加强对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体育旅游专业人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导游,这种专业人才不仅了解体育旅游资源,而且具有开发和投资体育旅游市场的能力,即熟悉体育旅游市场的运作。因此,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将会有助于我省体育旅游市场的投资与发展。建议在我省一些体育院校开设有关体育旅游的专业。

5.2加强对体育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

旅游资源的发挥,往往取决于宣传。应通过报纸、电视、网络、交通工具等方式进行多渠道的全方位宣传,让人们更充分地认识了解湖北体育旅游项目,从而激发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动机。

5.3利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来推动湖北体育旅游发展

湖北省具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和经验。政府应该加大投资、加速城市建设、改建和修建各种体育设施,大力申请举办各种国内外体育赛事不但能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的眼球,而且能提高国民体育意识,体育意识的提高将有助于大众体育热潮的掀起,从而促进体育旅游消费成为都市消费新时尚。

5.4对湖北体育旅游经营进行科学的时空策划

体育旅游经营的空间策划是指对于开发各项体育休闲项目所在地的选择要因地制宜,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体育旅游空间的.选择要尽量远离污染、喧哗的大都市,构建体育运动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体育旅游经营的时间策划是开展体育旅游经营活动的重要前提。因此,在不同的季节要安排和提供不同的体育旅游产品。同时,要抓住时机,体育旅游很多业务多出现在重大国际、国内比赛期间,一旦错过或滞后,体育旅游市场随之消失。

5.5树立品牌、特色经营

体育旅游产品的设计应强调民族特色,这种特色应该是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而且这种特色应与消费者的需求结合起来,只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体育旅游产品才会有市场。与此同时,体育旅游产品应善于创新,产品创新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亦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改进。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市场规模。可将民族风情同民族传统体育结合起来,使体育旅游更具人文性和民族文化特征,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加入到体育旅游的队伍中来,促进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业持久发展。

5.6联合促销战略

联合促销战略就是要求目的地体育旅游产品和其他旅游产品进行组合促销。这样既可以使不同旅游产品相互促进,增加旅游客在目的地的消费,还可以满足游客的多目的性要求。

6、结论

湖北省体育旅游的前景是比较光明的,但是所存在的问题也是很严峻的。发展体育旅游需要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齐心协力。合作交流最为关键,任何的战略政策都必须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下才能够顺利实施。政府必须要承担起责任,在政策上提供优惠,能够引进大量投资商,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为湖北省体育旅游的腾飞铺好路。

参考文献

[1]吴必虎,严琳。中国体育旅游发展的战略与政策[J]。体育科研,,5(28)。

[2]雷选沛,周家婷。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构建原则及发展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

[3]吴永芳。城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4]韩鲁安,和平等。体育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我国体育旅游文化发展浅析 篇6

作为体育旅游重要的支撑力量,体育旅行社承担着各项体育旅游活动的具体实施工作。20世纪90年代之后,人们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快速变化,我国专业的体育旅行社也开始出现,如四川的乐我探险国旅,广西的大地部落户外探险有限公司,北京的中旅体育旅行社是其中较为出名的体育旅行社,这些旅行社大都集中在体育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可便于开展与本地资源或自身优势相关的旅游业务。然而,由于我国体育旅行社起步较晚,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对其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一、我国体育旅行社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体育旅行社发展缓慢,运动俱乐部主要是为国内的自助自主旅行爱好者提供服务,自助旅行爱好者大多自主性较强,不需要过多的相关旅游服务,户外运动俱乐部主要是靠向导费及户外装备销售盈利,盈利能力有限,所以大多规模较小,对整个体育旅游业的影响较小。但它们数量众多,收费便宜,可以形成良好的体育旅游宣传效应,让更多的人成为体育旅游者。国内户外运动我国现在有两万多家旅行社,当前存在的问题是规范而合乎发展需要的旅行社数量不足,不规范的旅行社太多,行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情况更为突出,普遍来说小、弱、差,推销的产品雷同,以低价为诱饵,吸引旅游者和打击竞争对手,停留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层面。

(二)体育旅游专业人才欠缺

国内的体育旅行社主要是为国外体育旅游者提供服务,国外体育旅游者由于语言、地域等因素,往往需要更加全面的旅游服务,从签证、交通、住宿、饮食,到体育活动,都需要专业的体育旅行社为其提供服务。从我国目前体育旅游人才数量看,一方面,我国体育旅游人才培养渠道单一,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生态体育旅游作为一项新的旅游形式,对人才的需求也涉及了旅游学与体育学方面,而现有的人才要么是旅游专业的学生,要么是体育专业的学生,且由于我国体育旅游人才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所以人才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生态体育旅游的要求。

(三)旅行社产品雷同

旅行社产品雷同是我国旅行社行业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旅行社产品由于缺乏诸如商标权、专利权这样的进入限制,又无太多技术障碍可供保留和垄断,使得一些有开发能力的旅行社一旦开发出某种能够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众多中小旅行社便一哄而上,竞相模仿或参与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有实力的旅行深度开发产品的积极性。

(四)网络化、集团化程度低

目前,整体上来说,旅行社真正意义上的旅行社网络和集团较少,大部分旅行社没有形成或加入网络,仍在各自为战,业务伙伴关系不稳定。已经建立的旅行社联合体和集团,要么规模小,要么联系不紧密、不稳定,集团内部机制落后,行政色彩浓厚,真正以资产为纽带联系的全国性、区域性旅行社网络和集团还很少见。

(五)产权制度和企业机制落后

从总体上看,我国体育旅行社真正完成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较少,大部分是传统的独资企业,还有一部分是名为国有、机体或者公司制企业,实际上则是个体或私人合伙企业。更有甚者,个别地方的旅行社至今仍是事业单位,旅行社的管理者由有行政级别的官员担任。这些企业多数内部机制落后,经营管理手段单一,产权关系及责权利划分不明确,管理制度不科学、不健全或不落实。

(六)体育旅游竞争市场中小型旅游企业处于明显弱势

目前,可以说,我国生态体育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大型体育赛事的带动下,我国生态体育旅游开始兴起并不断向前发展。目前,我国有100多个有较大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和节庆旅游赛事,同时还包括11个专项体育旅游产品和线路,但是,一些大型的、影响大的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以及国内顶尖的体育赛事,其旅游产品通常由政府与大型体育旅行社合作完成,一些中小型的体育旅行社被边缘化,无法与大型的体育旅行社抗衡。所以,在体育旅游营销中,中小型体育旅行社处于劣势。

二、我国体育旅行社发展战略构想

(一)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目前,我国已进入休闲娱乐、体育旅游消费全面扩张时期,自1994年始,我国体育旅游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消费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从近年来体育旅游市场火暴场面看,体育旅游已开始成为现代生活标杆,吸引了众多的体育旅游爱好者。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实现体育旅游的生态化发展,是现代人心向往之的美好愿望和需求。体育旅行社作为连接旅游者与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的组织者,在实现生态体育旅游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因此,依据市场需求,构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新型旅行社服务,是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的必然,也是旅行社发展的必然。

(二)构建区域特色的体育旅行服务

从区域角度分析,我国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不同区域可根据良好的先天自然条件,开展适合本地特色旅行社服务。对于广袤的草原地区而言,赛马、马术、马球旅游服务存在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对于东北地区而言,其冰雪旅行社应成为主要的旅游方面,旅行社可开展专门性的滑雪、冰雕等相关的参与类与观赏类旅行社服务与营销。针对南方地区水体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可推出一些水上项目旅游服务,如生态体育旅游游泳、潜水、划船、赛艇、钓鱼等服务,提高体育旅行社水体旅行服务功能。在城市,基于人口密集,大规模、组团式特点,体育旅行社可开展大规模的体育旅行服务,对于乡村的广大地区,可建立小型的、针对部分散客的旅行社。

目前,我国很多体育旅游众多,一些需要旅行者具备较高的运动水准。例如,海南地区高尔夫、青岛的帆船、内蒙古的那达慕,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城市所举办的各种专业体育赛事等,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旅行社可提供专门性的服务,以满足旅行者的多样需求。

另外,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各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这些正成为我国体育旅游重要的支撑力量。如土家族的赛龙舟、内蒙古的那达慕、怒族的狩猎舞、苗族的高脚竞速、西藏的羌姆,无不蕴含了浓郁的地方文化,开展针对不同民族的体育旅行社服务,是促进民族间相互了解的重要手段。

大连市体育旅游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篇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 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 生活压力和环境压力给人们的心理及身体健康带来很大威胁, 因此, 能够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强身健体的体育旅游方式得到人们更多的青睐。尤其是休闲时代和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 为体育旅游等这种体验性、参与性旅游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发展体育旅游是国内各区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适应大众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转变,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和体育产业化的必然选择。大连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必然要适应这一发展趋势, 实现旅游产业结构的转变和旅游产品类型的创新, 提高其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但是, 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旅游地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源条件、市场条件、经济条件等。大连体育旅游发展应充分考虑各影响因素和依托条件的综合效应, 因此如果把各影响因素和依托条件看成一个系统, 那么体育旅游发展的支持系统应包括以下五个内容:

1、资源支持。体育旅游开发必须依托一定的资源,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通过不同的方式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同时, 也必须考虑到资源方面的不足, 通过主观努力变劣势为优势, 才是体育旅游发展的长远之计。

2、市场支持。体育旅游开发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基础, 同时兼顾社会经济条件和资源条件。市场供给必须与消费者的购买力相吻合, 否则势必会造成供需结构的失衡,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政策支持。指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体育旅游发展在政策上给予的引导和促进, 能够为旅游开发提供一个稳定、健康的环境, 同时引导旅游开发的方向。

4、经济支持。任何国家或地区要开发一种旅游产品, 首先应考虑其经济承载力, 主要是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 以免造成旅游产品的盲目开发带来的人力、财力的浪费。

5、社会支持。主要体现在区域社会承载力。区域社会承载力反映在当地居民对游客数量和行为的最大容忍程度, 它是确定体育旅游开发规模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资源条件分析

(一) 大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体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 它的发展离不开旅游整体大环境的发展。也就是说, 一个城市的体育旅游是否有发展空间, 要看这个城市宗教旅游、节庆旅游、文化旅游、商务旅游、观光旅游等众多类型旅游活动是否繁荣发展。毫无疑问, 从这一点来说, 大连体育旅游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2005年大连市接待国内游客1, 900万人次, 接待海外游客60万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210亿元, 旅游创汇4亿美元;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的比例从2000年的7.6%攀升到2005年的9.8%;2006年大连市旅游产业占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五。目前, 大连已成为国外游客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和主要旅游创汇基地。大连旅游业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 初步创立了东北亚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2003年大连成功注册“浪漫之都”城市旅游品牌及43个系列相关产品, 由此开创国内以城市形象注册商标的先河。“浪漫之都、中国大连”已深入人心, 真正成了大连旅游的品牌, 也真正属于了大连。

近年来, 大连市围绕“浪漫之都”的品牌定位, 全力整合旅游资源和社会资源, 陆续推出了以阳光、温泉、沙滩为主体的夏季3S产品和以温泉、运动、购物为主体的冬季3S产品, 并依托大连国际服装节、国际赏槐会、国际沙滩节、国际啤酒节等大型节庆活动, 有针对性地搭建面向定向旅游客源群体的有效促销载体, 并赋予其鲜活的人文内涵。这为体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二) 大连体育旅游的地理优势。

大连市地处欧亚大陆东岸, 中国辽东半岛最南端, 位于东经120°58′至123°31′, 北纬38°43′至40°10′之间, 东濒黄海, 西临渤海, 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 是东北、内蒙古连通华北、华东以及世界各地的海上门户。

大连的海久负盛名, 赶海、游泳、钓鱼是大连人休闲习俗, 长兴岛作为中国第五大岛, 使人们赶海、钓鱼、游泳, 充分体验健身休闲所带来的身心愉悦。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自然环境优美, 旅游功能齐全, 休闲特色突出, 拥有金石高尔夫球场、国际游艇俱乐部、狩猎场、金石跑马场等体育旅游的项目和设施。

此外, 由于大连地区温泉资源丰富, 无论是在旅游项目建设还是旅游线路设计方面, 大连都将温泉与滑雪有机结合起来, 并打造成冬季旅游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位于大连普兰店市的安波度假区内就同时拥有滑雪场和温泉浴场馆;位于大连市炮台镇的铭湖滑雪场与龙门温泉的距离不超过40分钟车程, 林海滑雪场无论与安波温泉还是与旅顺老铁山温泉, 交通都非常便利与方便, 这一冷一热、运动与享受的巧妙结合, 成为大连冬季旅游的一大亮点。滑雪、温泉和已经进入了第十个年头的“冬季购物在大连”活动, 辅之以马术、登山、狩猎、国际冬游节、烟花爆竹节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使国内外游客在滨城充分享受到冬日里的乐趣。

(三) 大连足球成为大连赛事观赏旅游的一张名片。

体育运动, 是大连独特的富有魅力的一大文化景观。1992年初夏, 原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在大连视察体育工作时称赞:“大连体育冠全国, 足球特区开先河。”如果说人灵地杰的大连, 素有“田径之乡”、“足球之城”的美誉, 是一座体育新秀迭出、明星闪耀的体育名城, 那么足球运动就是大连体育链条上光辉四射的一环, 它在大连早已成为一种象征, 是最能引发大连人自豪感的两个字。

二、市场条件分析

由于我国体育旅游起步较晚, 体育旅游市场还比较稚嫩弱小, 加上旅游统计并未将体育旅游者、体育旅游收入单列统计, 目前尚没有权威的数据资料。再由于我国体育旅游企业和大众普通旅游企业在业务上相互交叉, 较为准确地统计确有困难, 我们只能根据目前客源市场的现状进行粗略的分析。

(一) 国际客源市场有发掘潜力。

从全国的统计数据来看, 日本、美国、西欧客源占主要位置。这些国家或地区都是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人的思想观念也比较活跃开放, 比较喜欢挑战性强或者与度假旅游融为一体的体育旅游项目。这些国家和地区是我国体育旅游最重要的客源市场, 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

自2000年以来, 大连市海外游客数量增长迅速, 年均增长率达到了两位数, 海外游客市场发展较好。其中, 日本游客在大连国际旅游市场中所占比例最高, 居第一位;第二是韩国;再次就是俄罗斯游客;欧美游客所占比例较小。可以看出, 大连市国际旅游客源主要来自于亚洲, 而欧美游客比例较低, 此外游客滞留时间普遍较短。因此, 应通过发展体育旅游提高大连旅游对欧美游客的吸引力, 改善旅游客源市场结构, 从而扩大入境旅游市场。

(二) 港澳台同胞客源市场。

港澳台同胞客源市场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但他们的旅游需求一般以观光游览为主, 较少涉及体育旅游。只有当国际体育赛事在中国内地举行时, 偶尔会有少量的港澳台地区的观赏者和球迷团前来。港澳台游客人数目前在大连入境旅游市场中只占到百分之十几, 平均停留时间也比国际游客要低。因此, 如果能抓住各种大型赛事的比赛契机, 在港澳台地区做好宣传, 深度挖掘港澳台地区的体育观战旅游市场, 将会大大提高港澳台地区游客数量, 延长停留时间。

(三) 国内体育旅游市场客源广阔。

国家体育总局最近公布的《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报告》结果显示, 我国目前的体育人口为31.4%。也就是说, 我国拥有近4亿人的体育人口 (在一定时间内有意识有目的的从事一定量度、程度、强度的锻炼, 并在锻炼周期内, 其时间具有科学的平衡时数的身体锻炼者和体育运动者个体的总和) , 潜在着巨大的体育消费市场。有关专家预测, 到2010年我国总人口为14.23亿人, 体育人口将达到40%以上, 随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休闲、健身、娱乐观念的变化, 体育旅游这种文明、健康、积极的生活消费方式将得到更多的肯定。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 也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三、政策条件分析

我国对体育旅游的政策支持始于2001年“体育健身旅游年”的确定。国家旅游局把2001年确定为“体育健身旅游年”, 推出了一系列宣传口号, 如“体育健身年—新世纪的选择”、“游遍山川强健体魄”等, 并组织了60多项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体育健身旅游活动和11大类80个专项体育健身旅游产品, 通过电视、广播、制作录像带等方式进行宽领域、大力度的宣传。20世纪八十年代, 国家旅游局批准成立了由体育部门兴办的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 各级旅游部门、体育部门与有关地方政府一起, 共同致力于推动体育旅游专项产品的开发与经营。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孙钢在首届世界体育论坛上明确指出, 体育旅游作为当前旅游产品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未来旅游产品建设中的一个主要方向, 今后也会得到中国各级旅游部门的进一步重视。

四、经济条件分析

许多体育旅游项目具有专业性强、消费高的特点, 同时开发体育旅游也是出于获取经济效益的动机, 因此, 对其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基础。目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将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影响体育旅游的发展。

从供给方面看, 目的地的经济基础和综合经济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上层设施的水平和质量, 决定了能够为当地旅游发展提供或吸引的投资规模。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完善的设施和高素质的管理、服务等人力资源作保障。如果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太差, 则会对体育旅游的开发和运营带来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和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

大连是国家确定的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计划单列城市, 享有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2009年大连国内生产总值实现4, 417.7亿元人民币, 增长率达到15%, 是辽东半岛群的经济龙头。产业结构的特点为一产比重稳步下降, 二产比重上升, 三产比重略有下降, 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很有潜力。大连市注重投资环境建设, 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已突破50亿美元。全市交通、水、电、通讯设施完善, 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 市政建设成就瞩目。

从需求方面看, 国内外体育旅游的发展经验表明:目的地供给规模和档次对周边区域市场容量和消费水平有很强的依赖性。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居民数量和平均收入水平, 决定了居民体育旅游需求的规模和质量, 这将对体育旅游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996年日本经济学家正也治雄通过研究指出, 体育娱乐市场的发育水平及市场结构, 与人均可支配年收入的增长基本正相关, 这说明经济是制约参与体育旅游的主要因素。2009年大连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500元, 比上年增长15.8%, 其中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3, 588.53元, 比上年增长27.4%, 主要是居民旅游支出、健身消费和教育投入的增长所致。

五、社会条件分析

社会条件对体育旅游的发展影响深远, 分析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开放意识和社会承载能力。比如, 体育观战旅游, 一个比赛场馆, 其座位数是有限的, 如果前来观战的游客大大超过这个座位数, 结果之一, 或者引起比赛现场秩序混乱, 或者导致观众无法入场, 从而扰乱当地的社会秩序;结果之二, 大量游客一时间涌入, 必然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结果之三, 体育观战游客可能来自全国或者世界各地, 文化差异也有可能与当地文化产生冲突。因此, 体育旅游是否能够顺利发展, 依赖于当地的旅游观念, 观念跟不上, 旅游活动就很难进行。

大连作为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 市民对各种新思想、新观念都接受得比较早, 比较易于接受“花钱买健康、花钱买罪受”的消费观念, 目前各种拓展训练俱乐部、探险俱乐部等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青睐。根据一项针对大连市民出游情况的调查, 登山、攀岩、水上运动、体育赛事和高尔夫等在大连市民旅游项目选择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 大连是历史悠久的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出于对城市的热爱和优良传统的教育, 大连市民热情好客, 民风淳朴, 给各地游客留下很好的印象。

参考文献

[1]张晓伦.体育旅游-体育产业新的增长点潜质界说[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0.3.

[2]孙汉超.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1.1.

[3]谭燕秋等.我国现行体育旅游发展的契机及开发体育旅游市场的思路[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11.

[4]张晓丹, 李沐阳.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的战略地位[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 2002.6.

[5]李敬辉, 张秀燕.对开发体育旅游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1.7.

体育旅游发展分析 篇8

1 全国体育旅游发展趋势

世界旅游组织指出, 当前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 并且增长迅速。2003年体育旅游创造价值510亿美元, 2005年创造收入超过8400亿美元, 大约占世界经济产出的10%, 并创造了10%的工作机会[3]。从国内来看, 虽然我国体育旅游起步较晚, 但是发展迅速, 已经并将持续取得相当的成就。2004年我国持续接待国外游客10904万人次, 创外汇收入达257.39亿美元, 国内旅游人数达11.02亿人次, 实现收入达4711亿元;2007年, 接待国外游客人数达1.32亿人次, 创外汇收入429亿美元, 国内旅游收入达7771亿元[4]。另外,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2015年我国将吸引1.35亿外国游客, 取代法国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届时, 旅游业将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支柱性产业。

河北省外环渤海、内靠京津, 消费集中、交通便利, 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给河北体育旅游创造了难得的机会。河北省政府近年来一直鼓励发展旅游业, 将旅游业列为全省经济十大主导产业之一。2004年河北省旅游收入达350亿元, 占全省GDP的4.59%。体育旅游对促进河北省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河北省体育旅游环境分析

2.1 河北省发展体育旅游的机会

2.1.1 体育产业正在兴起

近年来旅游中逐渐加入了体育的元素, 通过旅游参加体育活动已成为一种新的需求。河北省的体育旅游目前正处于一个上升阶段, 自2001年开始成功举办或承办了世界B级自行车锦标赛、全国体育健身展示大会、中美篮球对抗赛、四国女篮邀请赛等十几项有影响力的国际国内赛事。据不完全统计, 2007年“四国女足邀请赛”收入已经接近100万元。体育场馆的建设和体育赛事的不断增加, 势必推动河北省体育产业的大力发展[5]。另外, 中国吴桥杂技节已成为我国三大国家级艺术节。永年的太极拳大会, 沧州的武术节每年吸引了省内外数万的游客。

2.1.2 人们消费意识的转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消费意识变化很大。他们不再满足于串门、聊天、看电视等传统的休闲方式, 开始重视到娱乐、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消费, 对参加到体育活动中的需求日益强烈。

2.2 河北省发展体育旅游的威胁

2.2.1 行业竞争激烈

国外的旅游规划始于上世纪30年代,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实践的检验, 已经形成了系统的规划理论、实施方法、原则、策略等, 并在具体实践中得以实现。而体育旅游在我国还是个新兴产业, 在规划理论、人才、产业归属方面存在缺失, 加之产品开发盲目、宣传力度不够等都导致我国体育旅游在与国外体育旅游竞争中处于劣势。

2.2.2 人口老龄化严重

体育旅游主要的消费群体是19~60岁的青壮年和中年人士, 而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加速期。据《中国人口》的专家预测, 2010年~2040年的三十年间人口平均每年上升0.4%, 从1.73亿上升到4.09亿, 是人口老龄化的高速增长期。很显然, 这与发展体育旅游是相矛盾的[6]。

2.3 河北省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

2.3.1 自然资源丰富

河北省自然风光秀丽, 拥有8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地质公园、9处国家级森林公园、5处国家自然保护区, 兼有平原、海滨、丘陵、湖泊、高原、山地等资源, 可开展各种体育旅游项目[7]。例如:秦皇岛的长城随山就势, 雄伟壮观;张家口的坝上草原风景宜人、面积广阔可开展骑马、狩猎等活动;同时张家口坝上高原坡度适中, 降雪稳定, 存雪期长被誉为“华北地区最理想的滑雪地域”。

2.3.2 环抱京津, 地理位置优越

河北省环抱京津, 从外部环境上说, 北京天津给该地区发展体育旅游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一方面, 可以共享京津的体育旅游资源, 另一方面, 北京、天津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直辖市知名度高, 交通发达, 是对外交流的门户, 河北省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消化京津的客源。从内部发展来说, 河北省近年来大力发展交通业, 已经形成了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于一体的交通网络。尤其是实施三年大变样以来, 城市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为消化京津客源做了充分的准备。

2.3.3 古迹颇丰、文化悠久

河北省是燕赵文明的发源地, 故古物颇丰、文化厚重。例如:承德避暑山庄作为全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气势宏伟再现了古代皇家园林的恢宏气势;保定满城的汉墓群出土了闻名世界的金缕玉衣;沧州铁狮子被列入“中国之最”, 沧州武术节每年都会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邯郸永年的太极拳不断发展壮大, 现在在杨式、武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又派生出了孙氏和吴式太极拳。

2.4 河北省发展体育旅游的劣势

2.4.1 资源整体性不强

通过对河北省体育旅游资源的了解不难发现, 该地区虽然天然资源丰富, 但是各地区对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都是“单打独斗”, 没有形成统一的气候, 存在体育旅游的设施不完善, 体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形式老化、内容多年不变, 服务质量低等问题。

2.4.2 政策性支持不强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产业, 需要各部门的统一、协调。而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较晚, 体育产业是我国体制改革中最晚进行的部门之一。改革尚不彻底, 存在管理死板, 营销意识不强, 产品活项目品种单一, 相关设施不健全, 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严重制约了我省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2.4.3 区域经济水平不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这是因为, 一方面,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虽然国民收入提高了, 但是可自由支配收入还不多;另一方面, 我国居民消费体育旅游产品的意识不强, 也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8]。河北省作为一个中等发达省份, 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文化意识都处于全国平均水平, 调查发现, 河北省的体育旅游效益不是很好, 收支基本持平。

基于以上对河北省发展体育旅游面临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的分析, 本文得出表1所示的环境扫描结果。

3 河北省发展体育旅游的对策

3.1 坚持环京津市场开发战略, 加强区域合作

基于环抱京津的地理位置优势, 河北省应该建设大批服务北京、天津的体育旅游项目。重点培育以秦皇岛、石家庄、承德为代表的体育旅游区域, 同时统筹兼顾到对河北西部、北部、南部的旅游资源开发, 利用张家口的冰雪资源, 廊坊的体育训练基地等资源开发服务于京、津游客的短途周末体育旅游项目或产品体系。提升河北省体育旅游产品对京、津游客的吸引力, 并最终实现“互惠双赢”。

3.2 分析客源特点, 开发特色产品

河北体育旅游的主要客源是来自京津冀的3000多万人口, 随着健身意识的提高, 他们越来越主动地要求参加到体育运动中去, 同时旅游者参加旅游也不光是为了增长见识, 还希望通过旅游到达强身健体的目的, 因此, 体育旅游便应运而生。河北省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合理安排体育旅游项目或产品的开发。既充分利用当地人文、自然和体育设施等资源, 又保留自己的特征, 形成自己的特色。例如, 利用我省的正定乒乓球训练基地、香河的足球训练基地、秦皇岛的足球训练基地等国家级训练基地吸引京津客源, 从而带动全省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3.3 加强政府领导, 加大资金投入

针对体育旅游资源整体性不强的劣势, 积极引导规划, 促进河北省体育旅游业的集群化发展。在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同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本, 鼓励社会团体, 企业和外商资本投资体育旅游。

参考文献

[1]康晓梅, 徐虹, 杨静怡, 卢振军.体育旅游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

[2]陈志国.体育旅游与河南体育经济发展[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7) .

[3]方春妮, 张贵敏.我国体育旅游业集群化发展之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9, (33) .

[4]张妮, 兰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J].体育世界, 2009, (3) .

[5]田立刚, 梁晓霞, 郄爱萍.发展体育旅游产业促进河北经济增长[J].中国商贸, 2009, (9) .

[6]孙班军, 黄志强, 郑浩.构建“环京津体育旅游圈”的战略构想[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7, (41) .

[7]冯蕴中, 张玉英.北京奥运对河北体育旅游业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8, (10) .

体育旅游发展分析 篇9

目前, 随着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与交叉渗透, 一个新兴的领域随之出现, 即体育休闲旅游。体育休闲旅游是以旅游资源与体育资源为基础, 以各种体育文化交流、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竞赛观赏为主要手段及内容的一种休闲旅游活动, 能够极大的促进旅游者的身心和谐发展。下文是笔者从体育休闲营销的角度对我国沿海地区现阶段旅游事业的发展模式进行的探讨。

体育休闲营销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现阶段, 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 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明显地提高, 对于体育、休闲服务这类享受型的产品有着很大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 体育休闲营销随之出现。体育休闲营销是基于体育休闲旅游区域经济的新形势下兴起的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 它是基于人们一定规模的需求而采取的一种针对体育休闲旅游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创造和特色打造的手段。在20世纪50-60年代, 体育休闲营销在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推广和重视, 对于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根据相关理论知识及区域实践经验, 笔者将体育休闲营销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体育休闲营销也会达到一定的水平, 拥有着一定规模的目标市场。

(2) 体育休闲营销模式下, 产品是以一系列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竞赛观赏及体育文化交流为主的服务, 能够有效地满足其目标市场的不同需求层次。

(3) 在体育休闲营销能够极大满足目标市场的基础上, 能够对相关旅游资源及平台进行整合, 实现体育休闲营销模式下的组合营销优势。

(4) 体育休闲营销的内容通常是由政府信誉进行担保的, 因此, 体育休闲营销能够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从而极大地促进相关产品行业的经济。

我国沿海体育休闲营销地区旅游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沿海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方位、气候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我国一直作为旅游者的首选区域。在新的经济形势下, 我国沿海地区的旅游发展模式获得了新的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 我国大多沿海体育休闲旅游区域形成了功能齐全的体育旅游产业体系。但随着体育休闲营销地区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 一些重要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沿海体育休闲营销地区中, 对于目标市场的定位和营销市场的细分有着同化的趋势, 而且对于目标市场的定位普遍较高, 不能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群体需求。目前, 我国沿海体育休闲旅游地区的专项市场及其中的度假市场没有细分, 主要放在了收入、消费水平相对较高的旅游群体, 而对于同样对这些产品服务有需求的其他旅游群体则缺少关注。这种将目标市场定位于消费能力较强的群体的特点对我国沿海地区的体育休闲营销产业发展及市场空间拓展造成了很大的局限,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该地区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速度。

(2) 在我国沿海体育休闲旅游地区相对于国外旅游城市及国内同等规模而言, 普遍存在产品同质化及服务差异较小等问题。通常滨海城市的旅游产业都离不开乡村度假、温泉度假、海岛度假、山地度假、高尔夫旅游等形态, 这也是所有滨海城市旅游行业的一贯做法及其产品自身形成的特定模式, 很难做到较大的差异。而目前针对体育休闲而开发的观光旅游产品, 如少数民族文化风俗、娱乐演出、热带森林景观、热带现代农业风光等产品, 往往在发掘或利用中存在着产品形态的不足。

(3) 目前, 沿海体育休闲旅游地区对于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和体育休闲营销的组合上效果有限, 很难发挥全面整体营销组合的优势。在以体育休闲营销为基础的沿海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中, 营销内容不应只体现在体育休闲上, 可以采取资源多样化的手段将旅游内容丰富, 并将多种资源进行合理的搭配或组合, 从而发挥整体营销的最大效益。

(4) 在我国, 体育休闲营销的主体范畴通常将政府营销作为主体, 政府主体在营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而导致相关的旅游产业主体作用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这种现象在我国沿海地区尤为普遍。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除了使相关旅游产业在体育休闲营销中的作用、地位变弱, 还极大地增加了旅游产业中品牌建设的难度。

我国沿海体育休闲营销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的对策

笔者根据自己结合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中体育休闲营销对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意义阐述, 并通过对目前我国沿海体育休闲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 结合国内外体育休闲营销旅游城市的成功经验, 针对我国沿海城市的体育休闲营销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提出了以下对策和建议:

(1) 降低目标市场定位, 拓展营销市场。科学的市场细分和有效的市场调查是保证市场定位准确的前提。基于我国沿海体育休闲旅游地区对于旅游目标市场普遍定位较高的问题, 应该针对市场进行科学的调查和细分, 并在此基础上, 结合当地实际体育休闲营销的资源配置, 对目标市场进行合理的定位, 充分考虑不同消费水平和不同需求层次的群体, 从而将体育休闲营销市场做到最大容量的开发。此外, 对于旅游市场目标客户群体的消费行为及特征, 要采取统筹规划的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 以入境游客作为目标市场的主体, 做好国内旅游者市场的协调发展。将入境旅游者作为先导, 采取国际市场带动国内市场的方式开创体育休闲营销的新格局。对于目标客户的定位, 将欧美发达国家及日本、韩国等地的旅游者作为高端市场群体, 而对于俄罗斯、东南亚、印度等国家的旅游者应作为低端市场, 并加强国内市场的开发, 如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带及环渤海湾等地市场的开发和发展。

(2) 充分考虑沿海地区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 并结合国家对某些方面给予的扶持政策, 将给予体育休闲营销的沿海地区旅游服务或产品规范化, 做到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 并全面开发有着当地独特价值或特色的服务或产品, 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针对现阶段旅游产业在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同质化的问题, 要充分结合旅游地具体地理情况和实际资源, 适当开发一些民俗运动项目和民俗文化风光等产品, 以挖掘沿海地区旅游产品的核心利益和差异化价值。

(3) 施行资源整合战略, 综合利用各种旅游资源和旅游平台, 借助沿海国际体育旅游的平台优势, 将更多的体育形式和旅游内容纳入到体育休闲营销的内涵中, 最终实现资源整合的组合营销。具体来说, 首先就是针对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餐饮、住宿、娱乐、游览、交通、购物等六大要素中所囊括的体育休闲要素挖掘出来, 并将之整合使这些资源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协调发展、实现配套发展。而对于其中重点需要把握的休闲要素我们可以依据娱乐产品的开发将其直接地呈现在游客面前, 譬如说依据音乐厅、电影院、展览厅、歌舞剧院等娱乐的基础设施建设在24小时内不中断经营, 将区域内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民俗、欢乐节日等具有独特地方风味的休闲娱乐活动加到体育休闲的范畴, 甚至可以通过承办一些国际通行的体育休闲娱乐项目来大力发展体育休闲娱乐, 总之将其中可利用的资源都进行有效的整合, 发展区域性的体育休闲旅游, 这样将更有利于整体营销组合优势的强力发挥。

(4) 加大政府在沿海体育休闲旅游营销中的宏观调控,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 国际旅游市场连为一体, 对于沿海地区的体育休闲旅游发展, 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为旅游产业的主体尽可能的创造主动营销的平台, 让体育休闲营销的角色从政府的主导向相关产业过渡, 利用市场的价格杠杆和经济规律协调体育休闲旅游的营销过程, 并以此为前提,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为各种相关产业主体进入营销平台创造机会。例如说日本、东南亚国家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经验也证明了一般经过3-5年的政府营销主导期向产业化主体转移不但是一个趋势, 而且也是一个基本的客观规律, 否则, 不但会对该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而且还会给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连带的消极影响。

体育旅游发展分析 篇1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选取了我国不同区域的有代表性的城市 (北京、太原、上海、合肥、沈阳、郑州、成都、重庆、西安、广东) 的城镇居民作为被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检索和查阅与本次研究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本次问卷调查的问卷严格按照问卷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 其中信度检验是0.87, 效度检验是0.857。正式发放调查问卷共1250份, 回收1156份, 回收率为92.56%, 经排除作答不完整, 不明确的问卷, 以及不符合需要的问卷, 过滤出有效问卷1100份, 占回收总数的95.16%, 有效回收率为88.08%。

1.2.3 走访调查法。

走访了部分城镇居民家庭和体育旅游参与者, 收集了一些的第一手资料。

1.2.4 数据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样本的人口学统计特征。

本次调查人数为1100人, 其中参与体育旅游的城镇居民人数为745人, 参与比例为67.7%, 其人口学统计特征如下:参加体育旅游的男性居民占54.4%, 女性居民占45.6%;大多数人的年龄处于26~35岁 (28.9%) , 其次是45~55岁 (21.6%) ;学历以本科、专科居多 (63.6%) ;职业分布次序为:学生 (23.1%) 、企业职员 (14.5%) 、教育科技工作者 (10.9%) 、企事业管理人员 (10.5%) 、离退休人员 (6.6%) 、事业机关人员 (6.2%) 、政府公务员 (6.0%) 、营销人员 (6.0%) 、工人 (5.2%) 、其他 (5.1%) 、个体商户 (2.0%) 、自由自业者 (2.0%) 、服务行业人员 (1.2%) 、军人 (0.7%) ;按收入分布为:500以下 (23.3%) 、501-1500 (9.1%) 、1501~2500 (19.5%) 、2501-3500 (18.0%) 、3501~5000 (16.4%) 、5001以上 (13.7%) 。

2.2 城镇居民体育旅游动机的总体分析。

动机研究采用了李克特5分量表 (5表示非常同意, 4表示同意, 3表示无所谓, 2表示不同意, 1表示非常不同意) ,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 得到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排在我国城镇居民体育旅游的动机前三位是:调节精神、减轻压力;消遣娱乐休闲;保健康复、增强体制。

居于第一位的出游动机是调节精神、减轻压力, 均值达到4.039, 有81.3%的人选择了非常同意或同意。现在高节奏的生活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压力, 而体育旅游则可以通过其较强的参与性来使人们达到释放压力、愉悦身心的目的。

Á资料来源:作者总结整理

排在第二位是消遣娱乐休闲, 均值达到3.897, 有78.5%的人选择了非常同意或同意。体育旅游者旅游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传统旅游方式, 他们希望通过体育旅游这种参与性与融入性的旅游活动来真正达到娱乐休闲的目的。

排在第三位的是保健恢复、增强体质, 有66.3%的人选择了非常同意或同意。经济的发展使得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富裕病”, 这让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关注。体育旅游可以通过在旅游过程中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满足健身的需要;另外人们可以在旅游目的地学习体育健身方法, 达到寓教于旅, 健身于游的目的。

2.3 人口学特征所引起的体育旅游动机的差异性分析。

把旅游者人口学特征和动机联系起来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2.3.1 性别引起的动机差异性。

经分析发现, 男性在团队合作, 锻炼毅力、培养生存能力, 寻求刺激的动机上比女性明显;而女性在减肥健美、受俱乐部推荐等出游原因上较男性表现明显。性别的不同使得男女体育旅游者在决定出游选择时考虑的事情侧重有所不同。

2.3.2 年龄引起的动机差异性。

经分析我们发现, 不同年龄段在出游动机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30岁以下年龄段的体育旅游者, 在追求时尚、满足社会交往以及寻求刺激、追求新的生活方式这两项动机中, 比其他年龄段的表现来得强烈。而50岁以上的年龄段则集中在保健康复、增强体制这一动机上。

2.3.3 文化程度引起的动机差异性。

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旅游者出游动机进行对比, 表明, 大专或本科学历的受访者比高中或中专的旅游者在结识朋友方面的动机表现得更明显;在释放压力这个层面, 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受访者>大专或本科学历的>高中或中专学历>初中或以下学历的。

2.3.4 收入引起的动机差异性。

对不同收入受访者的对比, 结果表明, 收入500元以下 (主要是学生群体) 的体育旅游者调节精神、减轻压力的愿望没有其他收入的旅游者那么强烈。这应该和大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是安宁的大学校园, 没有社会上那么紧张的生活和压力有很大的关系。

3 我国城镇居民体育旅游的发展对策研究

3.1 大力开发休闲型体育旅游产品。

从动机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 居于我国城镇居民出游动机前两位的分别是调节精神、减轻压力和消遣娱乐休闲, 因此, 我们应该大力开发休闲体育旅游项目:

a.增加传统体育旅游项目的游戏性, 增强体育旅游产品的休闲型, 满足体育旅游者需要。如在城郊开展自行车田园拉力赛;在湖泊或江河开展抢鸭子比赛等。

b.开发亲子娱乐型体育旅游产品。密切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 克服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

c.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 配合体育旅游资源的相应开发, 必然会拓宽吸引空间, 扩大客源。首先可根据各民族的不同的民俗和风俗习惯进行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 如蒙古族可以重点开发摔跤、射箭特色体育旅游项目;哈萨克族应重点开发姑娘追、叼羊、摔跤等项目。其次开发民族节庆体育旅游项目, 如侗族的花炮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等。

3.2 细分体育旅游市场, 开发有针对性的体育旅游产品。

3.2.1 根据性别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

针对男性体育旅游者可以重点开发野外刺激性体育旅游;针对女性体育旅游者可加强对其的营销宣传, 开发减肥健美等项目。

3.2.2 大力开发大学生体育市场。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是体育旅游的生力军, 因此有必要针对大学生这一市场进行重点的开发。如可以向校园推出一些“春游”、“秋游”、“夏令营”、“冬令营”、“情侣郊外游”等合时令且适合大学生需求与品位的体育旅游产品;针对大学生具有挑战精神的特点, 可以向大学生推出一些参与性的竞技体育旅游产品, 比如:滑雪、攀岩、冲浪、漂流、蹦极等具有刺激性的旅游产品。

摘要:对旅游者行为的研究是发展我国体育旅游的关键, 而旅游动机直接影响了旅游行为的形成。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的方式对我国城镇居民体育旅游的动机进行了调查研究, 对数据分析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分析体育旅游最主要的动机, 并结合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对其进行了差异性分析, 给出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体育旅游,旅游动机,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杨爱华.老年体育旅游行为决策研究[J].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8 (4) .

[2]皖江城市居民旅游动机及其与人口统计特征的关系[J].旅游科学, 2004, 18 (4) .

大力发展西安体育旅游业的探索 篇11

[关键词]旅游 体育旅游 体育旅游业 旅游资源

体育旅游在世界上已经普遍开展,据有关专家预测,体育旅游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和余暇时间不断增加,大众体育蓬勃发展,广大群众对体育和旅游需求开始发生变化,以体育健身、娱乐、康复、探险、观赏与各类体育竞赛等促进身心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全球性旅游活动得到普及和发展,体育旅游消费逐渐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种文化时尚并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也成为体育市场营销的关注点。旅游从静态的观光旅游向动态的参与性、娱乐性的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这为体育与旅游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西安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体育基础,体育旅游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如何将体育与旅游有机结合,发挥其联动效应,对于西安市的体育旅游和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综述法

笔者查阅了近5年(1999年~2004年)的相关文献资料,涉及体育旅游的论文73篇,为本文的撰写获取了大量的资料。此外,运用因特网,查阅了西安市的旅游资源、文化娱乐设施、餐饮业等相关信息。

2.社会学调查法

与西安市体育局体育产业管理办公室、各区、县体育局合作,共同完成西安市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调查问卷。调查采用全面普查的形式在九区四县进行,调查时间从2004年7月至2006年4月,共调查了解各类体育经营企业252家。

二、西安市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的可行性分析

1.体育旅游与体育旅游业

体育旅游是指以观看、欣赏和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为目的的旅行游览活动。例如:水上运动、登山、野外生存、极限运动等,它是体育与旅游交叉融合而产生的新型服务产业。体育旅游业是国家旅游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体育旅游商品的形式,为体育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部门。

2.开展体育旅游活动的必备要素

体育旅游资源、体育旅游设施和体育旅游服务是开展体育旅游必须具备的三大要素。体育旅游资源与设施为硬件,体育旅游服务为软件。三者必须有机结合,体育旅游业的经营活动才能生存和发展。体育旅游的开展,离不开旅游资源。体育旅游项目本身就具有吸引游客、激发人们旅游动机的资源特征,体育旅游从旅游资源角度分析,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自然体育旅游资源;人文体育旅游资源;可开发的体育旅游资源。

3.西安市旅游业状况

(1)西安市旅游资源及设施,“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其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4处,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4处,古遗址、陵墓4000多处,出土文物12万余件。

西安市拥有丰富的可供体育旅游活动开展的自然资源。例如近年来成功举办的翠华山登山节、西安国际城墙马拉松赛等。西安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设施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发展,旅游产品结构日益合理,档次不断提高;旅游环境日臻改善,现代旅游功能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步入正轨,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和经济效益连年大幅度上升。全市旅游总收入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5%,旅游业已成为西安市真正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西安市还首批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目前,西安拥有接待游客床位数达17万张,其中旅游涉外饭店38家,床位2万余张,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能力达300余万人次。从数量和质量上基本满足了西安旅游观光客人的住宿需求。 目前,西安市共有国际旅行社27家,国内旅行社100多家,组团类型也从单纯旅游观光型到观光、商务、修学、会议、散客、特种旅游等多种类型。许多旅行社由于良好的服务和业绩得到了中外游客的好评。

(2)西安市文化娱乐设施,为了丰富旅游者的文化娱乐生活,满足休闲度假的需要,西安市建成唐乐宫、古都大剧院、唐华歌舞剧院、陕歌大剧院、银座夜总会、桃园湖保龄球俱乐部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设施3700多个;推出了《唐长安乐舞》、《仿唐乐舞》、《秦俑魂》、《陕北民间乐舞》等文艺节目,久演不衰,赢得国内外游客的赞誉。

(3)西安市旅游商品开发及餐饮业,西安的旅游商品生产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秦俑仿制品、仿古青铜器、秦绣、玉器、丝绸、工艺瓷器、户县农民画、唐三彩、瓷板画、景观表、麦杆画、关中剪纸等民间工艺品十分丰富。全市有涉外旅游定点商店26家,可以较好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购物需要。同时,西安的餐饮业可以供应全国八大菜系及欧美西餐、日本料理、韩国烧烤、东南亚风味、清真等各式美味佳肴,发掘仿唐菜120多种,形成以唐菜为主的传统菜和以陕菜为主的现代菜。在全国饮食业优质产品评选中,西安的饺子宴,羊肉泡馍等八个品种荣获金鼎奖,特别是西安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吸引着八方宾客。

(4)西安市旅游业发展战略,2004年,西安市旅游资源开发确定了板块带动战略,将全市的旅游资源整合形成了六大板块,依照功能定位确定了不同的开发建设方向,以建设个性鲜明、互为补充的各具特色的旅游单元,提高核心旅游竞争力。六大旅游板块分别为:古都旅游板块;秦唐文化板块;秦岭北麓板块;曲江旅游板块;滨水休闲板块;四大遗址板块。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中,发展旅游业已作为重中之中。

4.西安市体育健身娱乐业现状

体育健身娱乐业是西北地区的“朝阳产业”,是陕西省和西安市的主导产业。近几年,在国家大众方针政策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化和体育产业化方针的指引下,西安市的体育健身娱乐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投资主体、高中低档体育健身娱乐场所并存的市场格局。西安市包括九区四县,体育健身娱乐业经营场所共计252家。主要从事健身健美、保龄球、篮球、羽毛球、攀岩、高尔夫、网球等项目的经营开发。西安市体育健身娱乐业多种所有制结构参与社会投资,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项目多样化;体育消费群体多层次化,投资的区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全民健身、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5.假日体育蛋糕越做越大

天津市自2001年在全国率先创立“假日体育”理念,其“假日体育”在全国打出了名副其实的黄金品牌,通过不断对节日健身内容的充实和翻新,吸引了假日体育的“观者”越来越多地成为参与者,真正做到了“岁岁年年人不同”。体育旅游应向旅游体育过度。长假,人们议论的重要主题是“出去”,是“远行”。体育在假日经济中,始终是一个舞台和媒介,是实现其他形式的载体。天津体育学院副院长于善旭教授指出,“体育旅游”应该向“旅游体育”过度,让体育成为内容,成为目标,旅游成为载体,这样才能在假日体育的过程中,建立起体育独立的产品和品牌。从今年来看,上海的F1赛事、北京的中国网球公开赛等,可以说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假日体育”之“旅游体育”,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把体育作为了真正的目的和内容,体育真正唱了主角。

6.发展体育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发展体育旅游,对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来讲,意义重大。发展体育旅游有助于增进和提高国民的身心健康,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发展体育旅游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发展体育旅游业,可以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发展体育旅游有助于促进世界和平,增进国际间的友好往来,扩大国际间的合作;发展体育旅游有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资源的利用;发展体育旅游有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交流。开拓体育旅游市场,发展体育旅游业正成为城市发展的名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西安市发展体育旅游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契机。西安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蓬勃发展的体育健身娱乐业,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旅游业必将在西安市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

三、建议

1.体育健身旅游产业商机无限,西安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面对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应按照“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发展体育旅游业,把发展体育旅游业列入西安市城市发展规划中来。西安市旅游部门应和西安市体育经济部门紧密合作,开发建设高水准的体育旅游经营项目,例如赛马、野营、野炊、狩猎、漂流、登山、攀岩等,实现资源共享。

2.结合其他旅游资源配套开发。应依托现有风景名胜区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部署,开发一些地方性、民族性突出的体育旅游活动,一是与节庆溶为一体;二是与其自然和人文旅游环境相配合,形成更突出的优势和更大的吸引力。同时应充分利用和发挥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化艺术、名胜古迹等优势,努力提高其旅游价值,为旅游业增添新的内容,使体育活动融合于自然与人文景观中,共同组成特色鲜明、风格独特的旅游胜地,促进旅游资源的整体综合开发。

3.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体育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意识。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潜力巨大,但目前知名度相对较低,应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宣传,积极采取电视、报纸、展览,以及举办具有特色的体育旅游文化节等进行宣传,在策略上要突出宣传体育旅游的双重特征,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景点特色,给体育旅游者留下新颖感和深刻影响。要建立以人为本、全面、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观。

4.提高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另一方面要通过高校教育,培养更多符合体育旅游业发展的不同层次的人才。

5.与有关部门结合,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开发管理机构,加强行业管理。为了适应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需要,使体育旅游业从接待型向经营效益型转变,必须理顺管理体制,包括经营机制,行政管理机构职能等方面。体育旅游企业要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应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引进竞争机制,增强市场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四、结论

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极富民族特色和独特性,对其开发利用不仅可行且具有重大意义。西安市作为国际旅游大都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体育经营项目。西安市体育部门应该根据假日经济中游客活动量大的特点,与旅游部门搞好衔接,把假日经济与体育消费紧密结合,互动、互补和互助,实现资源共享,产业联动和利润倍增。同时,应充分利用体育学提供的体育理论,规律和方法,有目的地发挥它在旅游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并把体育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宣传,以提高旅游者的体育价值观,促进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使体育为旅游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傅文伟:旅游资源评估与开发[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213

[2]张晓伦王天军:体育旅游——体育产业新的增长点潜质界说[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0,(2):84-86

[3]钟天朗:体育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4:258-267

体育旅游发展分析 篇12

成都市温江区作为西部唯一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 紧紧围绕建设“运动温江、健康温江”目标, 以成都金马国际体育城为依托, 大力发展体育休闲、体育旅游、体育服务和品牌赛事为主导的新型产业集群。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客观分析温江区体育旅游发展的优劣势及其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与威胁, 并提出发展的些许建议。

1 SWOT分析

1.1 优势分析 (Strength)

1.1.1 区位优势

温江区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正西16km处, 距成都市区只有8分钟车程, 距双流国际机场仅15分钟车程。它是大成都旅游经济圈、旅游发展战略格局中的重要一员, 处于成都市市区与都江堰—青城山—龙池的轴线产业带上, 同时又是城市近郊旅游外圈层中的一个重要节点。通过成温邛高速、光华大道、芙蓉大道等多条骨干道路与中心城区相连接, 交通发达, 城市功能完善, 区位优势明显, 可进入性非常强。

1.1.2 环境优势

环境是构成旅游资源区域整体感知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发展旅游活动重要的外部环境条件之一。温江自然条件优越, 岷江正流金马河及其支流江安河、杨柳河、清水河流经区境。全境属岷江冲积平原, 无山无丘, 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四季分明, 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平均气温15.9℃。雨量充沛, 是成都平原最丰饶的“膏腴之地”, 素有“锦城西, 金温江”的美誉。目前, 温江区绿化面积达到1145.5公顷, 不仅平原绿化率达到90%以上, 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5%以上。这份生态成就早已得到世界的承认:温江先后获得了“全球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杰出成就奖”、“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影响中国十大特色魅力城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区”等多项殊荣, 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外部环境。

1.1.3 资源优势具有生态田园特色的绿道已成为温

江的一张靓丽旅游名片, 是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健身步道示范工程, 180公里的绿道配套完善、景观丰富、布局合理, 带动了旅游、休闲、健身、度假等产业的全面发展, 更是引发了运动健身和乡村度假的热潮。

温江金马国际体育城兴建的马术体育公园以马术休闲旅游、观光等为主题;正在建设的成都金马湖水上运动休闲中心、沃伦轻舟中国基地项目, 集竞技、会议、商务为一体的现代化一流冰雪运动场馆以及四川飞人航空基地综合体项目、滨河公园公共配套项目等, 将把金马国际体育城打造成为一个集体育赛事、体育休闲、体育旅游为一体的城市多功能体, 将运动与休闲有机结合, 扩大体育健身外延, 达到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以体育旅游、体育休闲、体育服务和品牌赛事为主导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

1.2 劣势分析 (Weakness)

1.2.1 缺乏体育旅游配套设施

旅游配套设施是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的必备条件。体育旅游配套设施包括旅游交通工具和交通设备、旅游宾馆、旅游饭店、供应旅游商品的商店、供旅游者运动和娱乐的设施以及为适应旅游者的不同需要和爱好而准备的各种设施。体育旅游设施是否齐全、实用, 服务是否周到, 标志着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程度, 是体育旅游市场的硬件条件标准, 就目前而言, 温江区配套的体育旅游设施还不是很充足, 很大一部分还在规划中,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旅游的发展。

1.2.2 知名度不高

根据旅游点的生命周期发展阶段, 温江区的体育旅游, 还处在初创期, 加上宣传促销方面投入不够, 很多旅游者并不是很了解, 所以知名度不高, 旅游形象不突出, 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

1.2.3 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体育旅游属于特种旅游项目, 部分产品危险性大, 对服务设施的科技含量、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非常严格。有许多体育活动项目必须经过专项指导后才能去参与。所以, 发展体育旅游单只依靠现有的旅游界、经营管理界等领域的人才是不行的, 需要既具有科学训练能力又具备旅游服务能力的人才。而目前的情况是:体育产业内部缺乏懂得对客服务、旅游经营与管理的人才, 而旅游产业内部缺乏掌握体育专项技能、熟悉体育器材的专业人才。四川省基本上都没有专门培养体育旅游人才的机构, 所以体育旅游人才缺口很大, 体育旅游人力资源总量和后备力量都明显不足。

1.3 机遇分析 (Opportunity)

1.3.1 地方产业发展规划

按照成都国际体育城的总体目标, 总投资680亿的成都金马国际体育城在温江兴起。温江将依托“金马体育城”和“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优势, 建设以体育服务业为主导的时尚运动体验和休闲功能区, 打造“西部体育服务产业策源地、国家级运动休闲产业示范区、国际性体育产业交流载体”。规划建设的功能板块有:成都国际马术体育公园、金马河中段体育休闲公园、鲁家滩水上运动公园、电子竞技主题公园、TOP高尔夫体育休闲公园、环金马湖25公里的自行车观光骑游道、旅游与居住的配套服务区等。以专业赛事为引领, 集聚赛马、冰雪、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水上运动等多种国际性、全国性赛事, 常年赛事不断;以运动休闲为特色, 开发体验、培训、娱乐、旅游、会展等功能, 聚集人气, 发展经济;以发展高端产业为根本, 培育研发、中介、总部、传媒、销售等高端产业, 策源西部体育服务业。据了解, 金马体育城建成后可增加就业3万-5万人, 每年吸纳旅游者600万人次以上, 将有力推动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1.3.2 体育盛事后效应

继2011年中国马术节在温江成功举办后, 这场中西部地区首个以国家概念打造的马术赛事文化活动———中国马术节长久落户温江。温江将以重大马术赛事为依托, 融特色体育活动、体育体验、体育休闲旅游等于一体, 做长做强体育产业链。据温江区金马体育城测算, 按每年3-11月每月一赛的频率, 马术产业每年可吸引观众及游客约100万人次, 带动约1万人就业, 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将达到3亿元。

1.4 威胁分析 (Threat)

1.4.1 同质旅游产品的威胁

当前, 很多地方都在积极发展体育旅游, 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诸如青海省的环青海湖自行车国际比赛, 西藏的登山运动、河南少林武术等。就温江周边地区, 也有不少体育旅游项目, 比如西岭雪山滑雪、青城山的道家武术、“峨眉山冰雪节”、“峨眉山国际武术节”、“峨眉山温泉度假之旅”等主题体育旅游项目, 在国内都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但目前温江区体育旅游项目大部分都还在初级开创阶段, 无法形成足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种同质旅游产品之间具有很大的替代性。

1.4.2 环境承载力的威胁

参与性是体育旅游一个很大的特点, 这对资源环境的依赖性就比较强, 对大气环境、水资源、地质地貌等有一定的影响。例如一些水上项目如摩托艇、水上飞机的排泄物等化学制品都会对水资源产生污染, 破坏整个水态平衡。另外一些体育旅游的辅助设施的修建也会导致体育旅游资源难以承受体育旅游者所带来的污水、垃圾等环境污染;不断增多的旅游者也会给当地环境承载力带来不小的威胁。

2 发展建议

2.1 准确的产品定位

在对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基础上掌握市场需求, 以市场为导向, 了解客源需求的发展变化趋势, 进行准确的产品定位。体育旅游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众旅游, 含有体育运动与体育消费的成分, 游客的参与性强, 应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丰富其体验享受的内容。结合温江区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及体育旅游资源类型, 根据体育休闲、体验市场需求导向, 应以休闲体育旅游为主, 辅以竞技体育旅游及观战体育旅游等。

2.2 完善体育旅游配套建设

温江区应加快步伐完善相应的体育旅游配套建设, 如住宿、饮食、体育旅游纪念品、配套的娱乐设施等。特别要因地制宜, 依据现有体育旅游资源及其他类型旅游资源的开发状况、基础设施的完善状况、时间和资金成本的花费状况、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状况等, 设计组合出不同的旅游线路, 形成完善的体育旅游产品体系, 以满足游客差异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这样才会受到游客的极大欢迎, 拥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2.3 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要提高温江区体育旅游的知名度和提升旅游形象, 强而有效的营销策划、宣传促销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多渠道、多手段、多方参与的宣传促销, 提高温江区体育旅游市场认知度;加强对重大赛事的宣传营销, 烘托气氛, 扩大影响力;加强旅游企业的宣传促销攻势, 积极推荐体育旅游产品。另外, 做好网络宣传及电子商务营销, 多元化设计网站内容, 提高体育旅游产品的数字化传播与营销效益。

2.4 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体育旅游专业人才需兼备体育和旅游两大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 温江区可以依托大学城几所高校, 校企合作, 定向培养。同时, 严格实行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以及在岗人员短期培训和长期培养的制度, 保证体育旅游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5 完善相关保障措施及管理制度

2.5.1 体育旅游项目的安全保障及管理

体育旅游项目具有一定的技巧性, 操作不当就有一定的危险。因此, 应加强安全保障及专业化管理, 形成专业技术保障操作规则, 景区配备运动项目的保健与安全、救生等应用性知识和技能的提示牌等, 完善处理高危体育运动项目的应急预案和措施, 使参与者的伤害事故最小化。

2.5.2 环境保护措施及管理

发展体育旅游的同时重视体育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完善资源生态的配套保护措施。对体育旅游的辅助设施、交通工具、服务设施等进行环保改良, 同时利用高科技, 减少生活垃圾、水污染及空气污染造成的体育旅游中的生态污染。提高环保意识, 规范旅游者行为, 减少人为破坏, 保证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 客观分析了成都市温江区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劣势以及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与威胁, 在此基础上为区域体育旅游的发展提出些许建议。

关键词:温江区,体育旅游,SWOT,建议

参考文献

[1]宋海宾.峨眉山发展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J].中国商贸, 2010 (04) .

[2]王其中.宁波市体育休闲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企业经济, 2008 (12) .

[3]罗曦光.广东滨海体育旅游发展SWOT分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13年1月.

[4]陈薇, 钟学思.桂林体育旅游开发战略选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22) .

[5]江舸.成都市温江区旅游资源分析及开发思考[J].旅游纵览 (行业版) , 2012 (06) .

[6]温江区政府办.[温江区]五大体育产业项目将落户金马城.成都政府网, 2011年9月.

[7]黄艳.2011年.大突破年 (之五) 成都-温江金马国际体育城——抓项目聚产业打造体育旅游新城.2011年3月6日.

上一篇:理性的融化下一篇:PCNL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