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旅游业发展分析

2024-05-25

徐州旅游业发展分析(精选7篇)

徐州旅游业发展分析 篇1

城市旅游是发生在城市中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 对旅游产业来说, 指旅游者在城市中所有的物质与精神消费活动[1]。作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 徐州近年来城市旅游发展比较迅速, 然而由于地理因素、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原因, 和苏南一些城市相比较依然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有必要对徐州的城市旅游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以更好地促进徐州城市旅游的发展。

一、徐州发展城市旅游的SWOT分析

(一) 发展优势。

1.丰富的城市旅游资源。

徐州的城市旅游资源种类非常丰富:有以“汉代三绝 (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 ”和彭祖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有以云龙山和云龙湖风景区为代表的自然山水旅游资源;有以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有以彭城欢乐谷为代表的体验式主题公园;以及彭祖园、滨湖公园、云龙公园等开放公园构成的城市游憩区和户部山、彭城一号等步行街区构成的休闲购物区等各种类型。

2.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近年来, 徐州的旅游配套设施发展迅速:截至2009年, 徐州市旅游星级饭店49家, 成为苏北地区拥有高星级饭店数量最多的城市, 其中五星级饭店3家, 四星级饭店10家, 三星级饭店16家。旅行社143家, 在江苏省内数量仅次于南京和苏州;旅游车船公司8家, 为淮海经济区内拥有旅游车船公司和旅游车辆数量最多的城市。

3.广阔的旅游客源市场。

城镇居民是城市旅游的最主要客源。徐州市地域辽阔, 人口众多, 据2010年《江苏统计年鉴》资料显示, 截至2009年底, 总人口已达868.19万, 其中城镇人口有425.85万[4], 为城市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客源基础。另外, 徐州处于淮海经济区的核心位置, 核心城市的辐射与带动作用逐步吸引了周边地区城市的民众前来徐州观光休闲;随着徐州铁路系统并入上海铁路局, 徐州的知名度在长三角地区逐渐提高, 徐州的客源市场正稳步地向外扩展。

4.良好的交通条件。

徐州对外交通十分发达:有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相交汇, 也是京沪高铁的重要中间站;在公路方面, 境内有五条国道、十四条省道组成的公路干线网, 可与邻省各市县以至全国各地相通;徐州航空港已开通至京、宁、沪、杭、闽等大城市航班[5]。徐州立体交通的发展, 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 不利因素。

1.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徐州市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但与国内其他旅游城市相比, 徐州市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规模、管理方式、质量档次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旅游资源的分散和管理体制的不顺, 给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带来了难度;二是旅游景区规模小, 缺乏在海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拳头产品;三是景区 (点) 的基础设施、配套功能、项目特色有待丰富和完善。

2.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虽然徐州市近年来在拓展旅游市场, 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但是徐州现有的旅游资源与徐州现实的旅游知名度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徐州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 休闲购物中心、特色步行街区、城市开放公园等新兴城市旅游资源还没有被广大外地游客所熟知和认同。

3.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

徐州旅游经济呈现不均衡发展态势, 主要体现在:一是“食、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链发展不均衡, 尤其是对拉动旅游消费有较大作用的“购、娱”两个环节比较薄弱。二是旅游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 高档次高星级饭店比较少, 旅行社规模普遍偏小, 缺少旅游咨询、中介服务机构等, 旅游景区影响力不大。

(三) 发展机遇。

1.江苏省建设旅游强省战略。

当前江苏省旅游业正在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提供了强大动力。江苏省加快旅游业发展工作会议确立了到2010年建成旅游强省的发展目标, 并将徐州市列为江苏省三大旅游都市圈和“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应建成的九大旅游强市之一, 这为徐州市城市旅游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注入了新的动力。

2.徐州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 (1998~2020年) 中将徐州列入“三大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 , 江苏省委、省政府加快苏北振兴的措施与沿东陇海线开发的战略, 将进一步推动徐州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2004年徐州成功实现“双超” (GDP超千亿, 财政收入超百亿) 的目标[6]。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开发度的扩大、现代商贸的繁荣、服务业地位的提升, 对徐州发展城市旅游打下坚实的基础。

3.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

徐州是江苏省重要的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 现在因为资源逐渐枯竭, 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转型的繁重任务。因此, 江苏省委、省政府在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徐州要打造“四大产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能源产业和商贸物流旅游业。由此可以看出, 旅游业发展开始深受政府的重视, 徐州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也对徐州城市旅游发展及时作出相应的规划和调整, 为徐州城市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 面临挑战。

1.同类旅游产品的竞争压力。

汉文化旅游资源是徐州发展城市旅游非常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 汉文化旅游资源并不是徐州独有。以汉墓为例, 从规模上来说, 徐州的龟山汉墓和楚王陵比不上陕西的茂陵、长陵及阳陵;从出土文物数量和完整性来说, 比不上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汉兵马俑虽然在其他地方不多见, 但和同系列的秦兵马俑相比, 在规模、气势、形态、表情等方面逊色许多。汉画像石在鲁南地区的济宁、枣庄等地也有广泛分布, 而且出现年代较早, 雕刻技法种类较多, 式样也很全, 是徐州汉画像石有力的竞争者[7]。

2.快速城市化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威胁。

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特别在旧城改造中, 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着灭绝性的破坏。一般说来, 历史文化街区还是应以保护为主, 利用只能是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之上的利用[8], 徐州目前正在着手实施大规模的老城历史文化片区改造, 如果在改造过程中一旦引入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势必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 这显然违背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初衷。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以户部山崔家大院、郑家大院等为代表的老建筑, 在修复的过程中一定不能一味地拆除, 建成新的不伦不类的“古建筑”, 而要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 让这些老建筑所内蕴的文化信息继续传承。

3.周边地区城市旅游的快速发展形成的竞争压力。

徐州虽然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但是随着近年来邻近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面临着不断增加的压力。在北面, 山东省最近提出“开发建设鲁南, 振兴山东”的口号, 重点加快了鲁南地区工业项目、民营经济、市场流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 带动了与徐州接壤的一些城市如济宁、临沂等市的旅游业迅速发展。东面, 和徐州相邻的连云港和盐城依靠沿海的独特优势, 大力发展海洋休闲旅游和滩涂自然保护区观光旅游, 发展也非常迅速。南面, 宿迁、淮安等地的旅游业发展虽然总体上与徐州还有一定差距, 但近几年发展势头也很迅猛。这些临近地区的旅游业快速发展对徐州旅游业形成很大的压力。

二、徐州发展城市旅游的对策与建议

(一) 明确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是城市独有的文化、城市精神、城市性质、城市的区位和城市底蕴的综介反映, 是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 体现着城市的价值[9]。徐州一直以两汉文化引以为傲, 但在以往的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宣传中体现出的并不多见。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在一些新建的城市休闲广场逐渐增加汉文化的元素;在新落成的徐州高铁站旁凤凰山北侧陡崖上, 特意增加了一幅总面积达17, 600平方米的“车马出行图”, 今后旅客乘坐京沪高铁从徐州东站穿行而过、或是途经京福高速公路徐州东立交时, 都会看到这幅壮观的“车马出行图”, 成为徐州城市形象的新标志。

(二) 加强统一规划和管理。

针对徐州旅游资源分散, 管理混乱的现状, 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旅游局职能作用, 使其能真正作为全市性、权威性的领导、管理机构, 对全市旅游开发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 建立宏观调控、指导体系, 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全面协调国民经济各行业、部门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只有这样, 才能顾及各方利益, 避免矛盾冲突, 使徐州的旅游业走上持续快速发展之路。

(三) 增强旅游营销和推介。

一是扩大旅游营销和推介的范围。目前徐州旅游营销和推介的范围主要在江苏省内, 外省比较少, 出国更少, 因此, 首先要扩大徐州旅游营销和推介的范围, 让更多的地方了解徐州, 认识徐州。二是要改变营销策略。传统的营销策略主要是上门推介, 而进入信息化社会, 我们要加强信息化营销与推介, 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徐州的城市美景, 让更多的人对徐州感兴趣。三是通过举办一些大型体育、娱乐、商务活动, 提升徐州的城市知名度, 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徐州旅游。

(四) 加强区域联盟, 积极培育区域市场。

淮海经济区共19个地市, 1.2亿人口, 这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 目前整个区域的旅游需求还是初级的, 因此加强区域联盟, 积极培育区域市场是目前各城市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 徐州作为区域核心城市更是责无旁贷。2012年3月, 淮海经济区旅游业联盟在徐州成立, 这只是旅游区域联盟的开始, 今后徐州要加强自己的核心作用, 更加积极地推动跨区域旅游合作, 推动淮海经济区旅游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摘要: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对影响徐州城市旅游发展的各方面因素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诊断, 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旨在对徐州城市旅游发展进行全面和准确定位, 为徐州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区域经济,城市旅游,SWOT分析

参考文献

[1].彭华.关于城市旅游发展驱动机制的初步思考[J].人文地理, 2002

[2].李永乐, 张雷, 陈远生.论徐州彭祖文化旅游开发[J].广西社会科学, 2007

[3].孙淼.上海游憩街区研究——以新天地、多伦路和七宝老街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4].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 (2010)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5].戚学东.徐州市旅游竞争力研究[J].知识经济, 2010

[6].徐州市统计局.徐州统计年鉴 (2005)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7].滕春惠, 徐州市旅游产品的形象定位与开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2

[8].赵燕霞, 李朋.社会资本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典型模式的研究[J].中国名城, 2012

[9].江曼琦.对城市经营若干问题的认识[J].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徐州市休闲旅游市场发展研究 篇2

徐州市地处淮海经济区中心位置,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近年来, 区域内加强了旅游市场、旅游交通和旅游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各个城市之间有更多的合作和接触机会, 从而为徐州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徐州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初步创建了两汉文化、军事文化和云龙山水等著名旅游品牌体系。徐州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包括淮海纪念塔、云龙山、楚王陵和龟山汉墓等重要旅游景点。徐州市在丰富旅游产品内涵和完善旅游产品结构的同时, 还努力拓展旅游资源的范围。邳州银杏博览园和徐州家悦园等还被列入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徐州市建立了全市旅游项目库并且对重点旅游项目予以招商和重点扶持。目前, 全市共有旅游星级饭店45家, 各类旅馆1800多家, 旅游从业人员4万余人, 旅行社118家。

(一) 生产力的发展增加了休闲时间

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 社会生产力就会大幅度提高, 在这种前提下, 休闲消费应运而生。休闲消费取决于社会劳动生产率。随着时代的进步, 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 劳动生产率在不断的提高,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缩短, 从而人们有了休闲时间。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巨大, 保持一份安静平和的心态十分重要, 所以休闲时间如何支配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二) 需求层次上升促进了消费需求

需求上升规律是指人类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和品质, 所以人们的消费方式也朝着多样化的方式发展。当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以后人们会向着更高的精神境界发展。随着居民自身素质的提高, 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会有很大的改变。人们更加注重个性化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 要在生活和精神层面达到共鸣。

(三) 文化交流促进了休闲消费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我们走出去与不同的国家 (地区) 进行文化交流, 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 也在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徐州除了国内游客, 每年都有大批的港澳台游客, 日本、美国和新加坡是重要的国际客源。2008年游客数上升20.5%, 2009年游客数上升17.1%, 2010年游客数上升20.2%, 2011年游客数上升44.9%, 2012年游客数上升39.1%, 具体数据见上表。随着徐州经济的快速发展, 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 国际客源每年都在递增。徐州市不仅要在中国树立一个旅游大市的形象, 同时也要使旅游品牌走向国际化, 这样才能推动徐州旅游经济的发展。

数据来源:根据豆丁网徐州旅游发展现状整理得出。

二、徐州市休闲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虽然徐州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但是与其他城市相比, 徐州旅游不算发达, 对全市生产总值的贡献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徐州人民的生活水平, 旅游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需要解决, 这样才能合理规划徐州旅游市场, 提高旅游经济的总量。

(一) 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徐州市政府对旅游业的投入资金不能满足旅游业的发展要求, 很多地方的基础设施已经很落后。旅游景点的停车场比较拥挤, 市民出行不方便。公共洗手间的数量也不足, 经常出现排队情况。市政设施落后老化、娱乐设施陈旧、道路体系脆弱。

(二) 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

徐州市旅游经济发展区域内部存在差距。首先县级市旅游业严重滞后于市区旅游业的发展, 除沛县、邳州等地具备一定的发展规模外, 丰县、睢宁等地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次, 产业链发展也不平衡, 餐饮类饭店档次比较低, 基本卫生条件比较差, 道路交通也十分拥挤。尤其是购物和娱乐这两个环节还十分薄弱, 市民观光旅游比较多, 购物消费却是只看不买。

(三) 管理水平落后

人们可以通过休闲消费来陶冶情操和进行文化的交流, 然而很多人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的理念, 行业管理和服务质量不高。很多服务者文化水平比较低, 缺少基本的服务意识, 除了正规的星级酒店外, 很多客户满意度比较低。例如, 旅游景点的拥挤、旅游购物的陷阱、信息消费过程中的不规范收费, 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休闲消费的发展必须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 只有改善服务质量、提高人们的满意度, 才能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四) 人们的休闲消费观念淡薄

虽然休闲消费需求大, 但是有部分人消费理念落后, 他们不愿意去享受生活, 觉得休闲消费是一种奢侈的行为, 与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相背离。很多中老年人喜欢在家做家务、看电视, 不愿意出门消费。一些年轻人在网络经济发达的今天, 沉迷于电影和游戏, 也很少出门。

三、促进休闲旅游市场发展的措施

(一) 增强休闲消费意识, 引导健康的休闲消费

借助电视、网络和广播等平台, 创造时尚和多元化的休闲消费来增强人们的休闲消费意识。休闲消费不仅是人们生活所必须的物质消费, 更是一种精神消费。企业必须赋予商品、活动与服务丰富的文化内涵, 让人们在休闲消费的同时感觉到浓厚的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休闲消费的发展要面向大众, 服务于民, 在休闲产品开发上要实施多元化战略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二) 通过网络营销提高徐州旅游的知名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网络普及率在不断地提高, 徐州市政府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徐州旅游市场的知名度, 如在徐州本地的各个网站宣传徐州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 让人们对徐州旅游市场有基本的认识。同时, 要做好旅游路线, 住宿预定、餐饮购物等各个环节的详细介绍, 方便人们出行。徐州要积极推广两汉文化、军事文化、民俗文化和观光农业等休闲旅游, 打造国内知名旅游品牌。

(三) 健全徐州旅游基础设施体系

徐州市政府要为市民出行开通绿色通道, 火车飞机和轮船三个通道要同时打通, 提高游客的接纳量。同时, 要加强道路建设, 实现道路系统安全、高容和通畅的目标, 全面提升旅游区的通达度。在城市交通网、高速公路网的出入口设置旅游引导标识, 在汽车站、火车站和航空港设立旅游景点的线路图, 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旅游信息的指导, 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徐州政府应与城市建设相关部门加强沟通, 保证公共旅游设施的健全, 提高市民的满意度。

(四) 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徐州市要加大对旅游教育的投入, 建立一个专门的旅游教育基地。对旅游培训师进行定期的考核, 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任教, 从源头上确保旅游教育的专业性和正规性。同时, 要定期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徐州的旅游服务水平, 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秋月, 由亚南.国内城市休闲旅游研究综述[J].北方经贸, 2010 (06) .

[2]王瑞荣.绍兴市发展休闲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1 (02) .

[3]蔡敏华.现代旅游企业的休闲旅游营销策略[J].商业现代化, 2011 (02) .

[4]刘冠凤, 孙庆珠, 薛丽华.聊城发展休闲旅游的条件分析与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 2010 (03) .

徐州旅游业发展分析 篇3

1、休闲农业概述。

休闲农业 (recreational agriculture, leisure agriculture) , 也称旅游农业。其它相关的名词有:观光休闲农业、观赏农业、观尝农业、体验农业、旅游生态农业、田园农业、饭店农业、农村旅游等十余种。作者认为, 休闲农业是运用农村自然生态、人文环境, 经过设计和规划管理, 为游人提供的充满农业特色的休闲活动的农业旅游项目。

2、徐州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徐州古称彭城, 有着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位于京沪、陇海铁路交汇处, 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素有“五省通衢”之称。良好的宏观环境、合理的农业结构、快速发展的旅游业、旺盛的消费市场和良好的市场建设都给休闲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徐州丰县是远近闻名的果都, 铜山县的万亩玫瑰园、新沂市的槐花、邳州市的银杏更是周边休闲农业旅游的必去之处。但经营特色不足, 经营者又缺乏专业能力, 成为制约徐州休闲农业发展的瓶颈。

3、徐州休闲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1) 旅游专家对徐州休闲农业景区的整体评价。通过对旅游专家的调查分析, 可以发现, 在旅游专家对徐州休闲农业景区的评价中有7.1%的人认为很差, 有8.9%的人认为比较差, 有73.2%的认为一般占绝对多数, 有10.7%的人认为比较好, 无人认为很好。通过计算, 旅游专家给徐州休闲农业旅游景区的整体评分是46.875分。这从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 徐州休闲农业的发展尚不成熟, 还不具十分强的吸引力, 总体实力欠佳。徐州休闲农业总体水平欠佳, 在特色景观、特色民俗、风味餐饮、总体规划、服务水平上都十分欠缺, 这也是徐州休闲农业后期的发展方向。更是设计徐州休闲农业发展战略与策略的基础。

(2) 徐州居民的旅游动机。通过对徐州休闲农业居民行为的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徐州居民的旅游动机首先是“逃避诱因”, 然后是“社会动机”, 三类调查群体的旅游动机较一致。“逃避诱因”与“社会动机”这两种旅游动机之所以成为徐州居民旅游动机的首要原因, 是和徐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居民生活步伐的提高分不开的, 高频率的生活、工作压力导致了旅游需求。同时, 利用节假日和家人、朋友增进感情也成为居民旅游的目的。这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 徐州休闲农业的未来发展一定要尽可能地满足居民的“逃避诱因”与“社会动机”。

(3) 徐州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准则。从对徐州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准则的分析可以看出, 休闲农业游客最为注重的三个因素为:旅游的安全性、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整洁的卫生环境, 这与一般游客是完全一样的。而旅游专家最关注的三个因素为:秀丽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旅游的安全性。这也告诉我们, 徐州休闲农业的发展要朝着这几个方向来努力。

二、基于消费行为的徐州休闲农业发展总体战略

徐州休闲农业的发展应根据徐州总体资源的特征和要求, 以徐州的生态和文化资源为主体, 建成淮海经济区高水平的“生态型”和“文化型”休闲农业特色景区。其战略思想应是:以休闲农业旅游市场为导向, 以特色休闲资源为基础, 以区域间的交流合作为依托, 加快徐州休闲农业的生态型、文化型发展步伐, 把徐州的休闲农业建设成为以生态和文化为主体的高品位休闲景区。

以休闲农业旅游市场为导向, 就是要以徐州整体的休闲市场需求为前提, 加强对休闲旅游市场的研究。根据居民休闲消费特点和需求趋势, 合理规划休闲资源的开发流程, 尽快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休闲产品, 在满足徐州居民休闲的基础上, 不断吸引外地, 主要是淮海经济区其它城市的休闲者来拓展客源市场, 提高客源的市场占有率。

以特色休闲资源为基础, 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徐州市休闲农业的资源特色和比较优势, 重点把握徐州已有的生态旅游资源, 突出文化民俗, 形成规模, 丰富形式, 建设成人无我有的优势休闲农业旅游产品, 更好地满足休闲农业旅游市场的需要。

以区域间的交流合作为依托, 就是在突出徐州休闲农业旅游特色产品和优势的同时, 要有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眼光, 积极主动地实行跨域的休闲合作与交流。要加强与淮海经济区的其它城市的地区休闲合作, 这既可以丰富徐州休闲农业的活动内涵, 又有利于依托淮海经济区的市场加快徐州休闲农业的发展进程。

要把徐州休闲农业提升为淮海经济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高水平的特色休闲农业地区, 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前面所提出的总体战略思想也是从长远考虑的。因此, 要实现徐州休闲农业的总体战略目标, 必须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抓好每一阶段的工作, 这样才能实现总体战略目标。

三、基于消费行为的徐州休闲农业发展策略

1、加强政府支持。

休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以我国的台湾地区为例, 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 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甚至已经成为了政府行为。休闲农业自发展兴起后, 台湾相关单位认为在农村人力外流、工资上涨、公害污染严重的不利条件下, 发展休闲农业是一种既增加农民收益, 又保护环境并满足消费者愿望的农业发展策略。于是台湾相关单位便直接参与规划和行动, 并有专门部门负责管理、咨询、提供补助经费和贷款, 因而有力地推动了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徐州休闲农业欲得到长足发展, 政府的政策和扶植至关重要, 徐州政府相关单位应给予有利的政策, 使农民有转型的机会。徐州休闲农业要有整体的良好发展, 就一定要有一套详细的政府发展规划, 一定要防止休闲农业景区偏离农业本质而走向纯粹娱乐。徐州休闲农业的发展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确保实施, 要强调上下的沟通, 要关注各个部门的配合以及农业与非农业部门之间的协调, 形成一整套的审核汇报、信息流通制度。这些都依靠政府部门的努力。

2、完善公共设施。

在辅助设施的建设上, 徐州要加强休闲农业景区公共设施与食宿设施的建设。要解决交通、厕所、通讯等问题。应与交通部门合作, 配合徐州的休闲农业景点开辟专线, 为城市居民的出游提供方便。在食宿设施上, 须注意环境和接待设施的卫生。由于徐州休闲农业景区的消费者大都是城市居民, 他们已经习惯于城市生活的清洁、良好的卫生环境, 因此, 休闲农业的经营者一定要注意厨房、餐具、厕所、水池及公共娱乐场所的卫生标准, 定期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3、注重消费需求。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 徐州居民参加休闲农业旅游的主要目的依次是:“逃避诱因”与“社会动机”, 也就是为了自我心理和身体上的放松, 为了和家人、朋友增进感情。因此, 我们在休闲农业旅游景区就应相应的设置让大家可以净化心灵、放松身体, 并适合和朋友、家人共同参与的项目。对于徐州休闲农业的发展, 要在明确定位、合理规划的基础之上, 大力发展食、住、行、游、购、娱这六大要素, 使之形成规模、大力发展, 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产生规模经济效益。若能如此, 徐州休闲农业必定能发展得更为出色。

4、专业传递信息。

徐州休闲农业旅游应将统一的形象视觉识别推广应用到“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领域, 纳入到休闲农业旅游营销广告规划之中, 营造并强化徐州的休闲农业旅游形象, 树立其在游客心中的良好形象, 营造口碑效应。利用各种休闲农业旅游形象的表现时机, 展现与推广旅游形象, 与“探寻楚汉雄风, 相约豪情徐州;品味彭祖美食, 体会淳朴民俗”相对应, 培育徐州特有的休闲农业旅游节庆品牌, 通过节庆活动、体育盛事、娱乐演出、重大庆典等活动将抽象的形象感知物化为可视、可听、有形、有声、有色的具体形象, 从而更专业、更有效地传递徐州休闲农业旅游的各方面信息。

5、挖掘文化内涵。

休闲农业的种类和内容有很多, 但徐州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文化优势, 突出区域自身的文化特色, 切忌简单模仿和重复。徐州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徐州是两汉文化的集萃之地, 是彭祖养生文化的集萃之地。因此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 我们也可以把相关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融入到景区中, 努力使徐州的休闲农业景区独具特色, 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徐州的休闲农业景区更富于观念和感情的沟通与体验, 更具有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才能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

6、促进生态格局转变。

进入21世纪, 伴随着城市生产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巨大调整, 城市化呈现出加速度发展的趋势。生态环境面对工业化的严重威胁已经出现逐步恶化的态势。徐州生态应该由延续数千年的“云山龙湖”逐渐过渡到“洞山微湖”的生态格局上来, 从而也为徐州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空间和资源的基础。徐州都市区生态绿地系统的远期目标要突破现有的“云山龙湖”的小山小水结构, 向能够包括山、原、水、城的“洞山微湖”生态格局实行战略转变。

7、促进生态绿地完善。

城市生态绿地是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和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徐州市的绿地系统存在面积不足, 缺乏联系性、系统性的问题。根据徐州都市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生态控制要求, 努力建设“两湖 (云龙湖和微山湖) 、两轴 (南生态轴和北生态轴) 、三区 (吕梁山、大洞山、微山湖湖西湿地区) 、四楔 (云龙山风景名胜区、杨山组团隔离绿地、拖龙山隔离绿地、九里山隔离绿地楔) 、六山 (云龙山、泉山、杨山、九里山、拉犁山、楚王山) 、八水 (故黄河、京杭大运河、奎河、丁万河、房亭河、玉带河、荆马河、三八河) ”的生态绿地系统框架。由此形成山水人文相融、远近兼顾、点线面结合的“山—水—城”为一体的生态框架。同时要加强外围生态绿地的建设, 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郊野景观基质建设;水系廊道建设;绿色廊道建设;湿地建设。

8、全面控制环境污染。

为保障休闲农业旅游大环境, 徐州市应根本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 促进城乡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 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徐州环境保护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中心, 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并重。工业污染控制与节约资源能源、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紧密结合, 实行污染源全过程控制, 建立工业清洁生产体系。要以大环境思想为指导, 实行城乡环境综合政治, 有效防止污染向农村转移, 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从而保障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 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徐州休闲农业居民行为与市场细分”的调查结果分析, 和对“旅游专家的购后感受”的分析, 得出了徐州休闲农业总体水平欠佳, 在特色景观、特色民俗、风味餐饮、总体规划、服务水平上都十分欠缺的结论, 这也是徐州休闲农业后期的发展方向。基于此, 本文提出徐州休闲农业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徐州,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魏小安.休闲度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饭店现代化, 2004, (11) :13-17.

[2]薛艳丽.全球发展城郊观光农业的模式[J].河北农业, 2004, (10) :6-7.

[3]王志良, 胡岱.关于观光休闲农业的思考和建议[J].农村经济, 1998, (3) :6-10.

[4]黄爱萍, 郑少泉, 陈雅英.台湾发展休闲农业对大陆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启示[J].福建农业科技, 2000, (6) :28-29.

[5]郭焕成, 刘军萍, 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 2000, (2) :120-121.

[6]杨国良.观光农园旅游区开发与规划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1, (6) :622-625.

[7]张艳芳, 李开宇.中国发展观光农业的资源分析及对策[J].人文地理, 1999, (1) :61-63.

[8]王延荣.建好徐州“后花园”[J].华人时刊, 1997, (17) :56-57.

[9]王国平.打造休闲之都, 迎接休闲时代, 在2006世界休闲高层论坛上的演讲[R].2006, 4.22.

[10]翁伯琦.观光农业要向何方发展[J].厦门科技, 2003, (2) :22-23.

[11]钟林生, 赵士洞, 向宝惠编著.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徐州旅游业发展分析 篇4

以徐州市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状况为基础, 探讨了观光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观光农业旅游的概念和含义

观光农业旅游, 简称农业旅游, 这个概念在英语中为Agritourism。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观光农业旅游有多种称谓, “休闲农业”、“观览农业”、“乡村旅游”等概念的内涵和观光农业旅游十分相似。国内多专家、学者对观光农业旅游及其多种称谓的概念做出过界定。

卢云亭认为:观光农业是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享受而开辟的可以吸引游客前来观、尝、娱、劳、购的农业。其中“观”指农业观赏;“尝”指品尝绿色食品;“娱”指农业娱乐项目;“劳”指务农习艺;“购”指农品购买。同时, 它是文化性很强、自然意趣很浓、旅游与农业交叉发展的新产业, 是农业实现高效的一种非传统途径, 体现了“农游合一”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方向。卢云亭概括了观光农业的内容、特点和功能。

阎锋认为:“观光农业旅游是旅游市场中的一种新产品, 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 以生态旅游为主题, 巧妙利用城乡各种差异来规划、设计、组合而引起旅游消费欲望, 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的需求, 并感受和参与新型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等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旅游形式”。阎锋所下的定义强调了观光农业旅游资源的生态性和自然性。

综合以上的定义, 观光农业旅游是指依靠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展的, 以周边城市居民为目标客源的, 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购物为一体的, 满足游客回归自然等多种旅游需求, 乡土气息浓厚、参与性比较强的新兴的旅游形式。

2 徐州市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2.1 徐州市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的优势。

徐州市区县拥有奇丽的自然山水、浓郁的乡村民俗风情、悠久的农耕养殖文化, 因此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a.徐州市观光农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徐州市下辖丰县、沛县、铜山县、睢宁县四县, 邳州市、新沂市二市, 以及鼓楼区、云龙区、贾汪区、泉山区、九里区五区。其中, 以农业观光和农业休闲为主旅游点就有:丰县大沙河“果都大观园”、贾汪镇鹿楼石榴园、龙固休闲农庄、沛县鹿楼镇大沙河休闲中心等。

除此之外, 可以开发观光农业旅游的还有以“民俗文化表演和农业休闲游”为特色马庄村、以人文风景名胜为主的邳州市铁富镇、以“小萝卜头纪念馆”为红色旅游资源代表的邳州巨山风景区等观光农业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

b.徐州市政府非常重视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在2007年举办的首届徐州都市圈青年乡村旅游论坛上, 徐州市委、徐州市旅游局评选出17家单位做为徐州市优秀乡村旅游 (观光农业旅游) 示范点, 这17家单位有荣获首批“江苏省观光农业园”的丰县果都大观园、沛县龙固镇休闲农庄等。

2.2 徐州市发展观光农业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一般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不管是什么形式或什么主题的旅游活动, 只有这六大要素相互配合, 相互协调, 旅游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长期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在发展观光农业旅游时既有硬件方面的不足, 也有软件上的不足。硬件主要是指服务设施和服务设备, 软件主要是指无形的服务上。徐州市观光农业旅游的开发目前才刚起步, 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的时间比较短, 经验不足,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a.服务设施和服务设备落后, 不配套, 不能满足游客的高层次需求。农村由于经济发展不发达, 没有足够的财力、人力、物力来改善住宿、娱乐等条件, 因此不能很好满足游客需求。有些农业景点停车场规划的面积小甚至没有停车场;卫生条件差;住宿设施缺乏必要设备, 给游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b.开发乡村旅游普遍缺乏科学规划, 定位不准。观光农业旅游开发和经营大部分都是村民自发组织的, 没有经过市场调查和进行科学的规划, 在开发中都是以村为单位, 没有将资源、资金进行有效的整合, 盲目开发的现象大量存在。据统计, 在徐州市的观光农业旅游点中, 除了大沙河果都大观园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进行设计规划之外, 其他的观光农业旅游点都是农民自发的行为, 导致了观光农业旅游项目存在一些重复建设等现象。

c.经营管理水平低, 管理人才缺乏。就现在观光农业旅游发展状况来看, 由于开发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 无论是观光农业旅游的管理者还是其他从业人员的经验都不足。从业人员缺乏系统培训、服务程序不规范、管理人员少并且水平较低, 这些状况都严重制约了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

3 徐州市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的对策

3.1 政府主导, 加大投入, 改善农村的服务设施和服务设备。

要着重强化旅游管理部门地

位, 赋予其更大职权。旅游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观光农业旅游年活动的综合协调和日常管理职责, 抓好观光农业旅游项目的规划指导、线路组织、宣传促销、管理服务和人员培训;做好项目审核和投资计划安排, 组织协调观光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观光农业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改善改善农村的服务设施和服务设备;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观光农业旅游发展标准及规范, 重点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区和优秀观光农业旅游示范区。

3.2 科学规划, 避免盲目开发。

一定程度上讲, 近几年观光农业旅游发展迅速, 一方面是政府对旅游热点的引导, 另一方面是农民的勤劳, 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促进才有了今天许多乡村旅游点的成功。据统计, 在徐州市的观光农业旅游点中, 除了大沙河果都大观园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进行设计规划之外, 其他的观光农业旅游点, 都是村民自发的琢磨如何发展观光农业旅游。普遍缺少科学的规划逐步成为观光农业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缺乏规划和低水平规划容易造成对观光农业资源的破坏。因此, 必须要做好全市的观光农业旅游的规划, 并在市观光农业旅游规划的基础上, 各镇、村进一步做出符合自身的详细规划。切实做到“先规划, 后开发, 不规划, 不开发”, 以此来保证观光农业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 合理利用, 长远发展。

3.3 完善各项政策, 引导旅游人才到基层去创业。

观光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管理的滞后, 主要是旅游管理人才的缺乏。所以, 观光农业旅游要得到长期持续的快速发展, 必须充实观光农业旅游开发中的旅游人才队伍。农业观光旅游的开发需要大量各类人才, 但由于农村地区待遇、条件、政策、工作环境和少数领导观念等因素, 影响了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优惠的政策, 吸引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到基层服务, 参与到观光农业旅游的开发中去。

摘要:首先在分析我国学术界对观光农业旅游概念的基础上, 提出了作者对观光农业旅游的定义。接下来, 根据调查, 分析了徐州市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的优势并提出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 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政府主导, 加大投入, 科学规划, 避免盲目开发, 完善各项政策, 引导旅游人才到基层去创业等几项对策。

关键词: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旅游资源,对策

参考文献

[1]陈传康.陈传康旅游文集[M].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3 (1) .

[2]王云丹.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3) .

[3]李丰生.阳朔乡村旅游规模化开发探索[J].经济地理, 2000 (5) .

[4]马彦林.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J].旅游学刊, 2005 (1) .

徐州旅游业发展分析 篇5

公示语指的是在公共场所展示的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文字, 具有提供信息和完成指令的作用。旅游景区公示语是在旅游景区内公开和面对游客的文字及图形标志信息, 它包括景区内的景点路标、公共设施和服务的标示、游览须知和告示、门票及游乐服务价格目录以及为了保证游客能够在一个整洁、安全、有序的良好环境中游览所设置的各种提示、警示标牌等。景区公示语一般可以分为信息类公示语和提醒类公示语两类。信息类公示语为游客提供相关景区的旅游信息, 往往展示了信息的“静态”意义, 具有提示性、指示性功能, 内容明确且不要求旅客根据信息作出相关反应。这类公示语广泛地运用在景区内, 包括地名、开放时间、景区特色、历史等。如Ticket Office。而提醒类公示语呈现的信息不仅仅是语言表面, 它还要求接收者根据文本信息采取相应的反应, 提醒游客注意。提醒类公示语往往展示了信息的“动态”意义, 具有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功能, 要求旅客根据信息作出或不要作出相关动作行为。这类公示语也广泛应用于旅游景区, 如“No Fishing”。

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与经济交流日益广泛,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魅力, 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旅客来我国旅游。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多数旅游景区设置了中英文双语公示语, 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语言环境, 提升景区国际化的形象。公示语是旅游业宣传的重要窗口, 是游客了解景点信息的直接来源, 然而不规范的英语公示语却比比皆是, 既不能方便境外游客参观游览, 有效地发挥公示语的各种功能, 甚至有损于景区乃至国家的形象。所以英语公示语表述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游客能否获得可靠信息, 更会影响到我国涉外旅游的形象。英语公示语所产生的任何歧义、误解和滥用情况都会导致不良的国际影响。为此,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加入到声势浩大的汉英双语公示语纠错和规范行动中, 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立了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 并于2005年成功召开了“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但纵观全局仍有许多双语标识成为不懂中文的外国游客的信息障碍, 加强公示语翻译的研究和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来治理城市语言环境、改善公示语翻译质量刻不容缓。

二、徐州英语公示语的现状

徐州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接处, 是苏北最大城市, 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铁路枢纽, 能源基地, 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 文化悠久, 同时也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作为两汉发源地、淮海经济圈的中心城市, 徐州一直吸引着海外游客、投资商的注意。在英语发展成为国际语言的大环境下, 徐州旅游景点英语公示语现状又如何呢?

本着响应治理语言环境、完善城市形象号召的初衷, 笔者对徐州市几大旅游景点的英语公示语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调查发现, 景区英语公示语现状不容乐观, 不少双语标牌和景点介绍都存在各式各样的错误:有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充斥着中式英语痕迹;有的冗余过度, 不符合英语简约的风格;有的措辞不当, 与表达主题和使用场合相差甚远;有的表达不规范, 与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相背离。诸如此类的英语公示语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反而污染了城市语言环境, 损害了城市国际形象。

英语公示语主要存在的漏洞和失误包括拼写错误、用词不当、句式中国化和语法错误等, 下面就部分错误进行分析。

1.错误的拼写

拼写错误是最易发现的一种错误, 主要问题在于公示语标牌制作过程中制作人员的粗心大意, 这方面的错误在公园中很常见。

例1:“tender grasses need your cre” (柔弱的小草需要你的呵护) 。

这句中最后一个单词的拼写错误非常明显, 应改为“care”。

例2:“EMERGNCY SHELTER” (应急避难场所)

此公式语中第一个单词拼写错误, 应为“Emergency Shelter”。

2.不当的用词

英语词汇相当丰富, 一个汉字在英语中可能就能找到很多与之相对应的词, 而它们之间的区别往往相当细微, 但是这些细微的差别常常会导致语意差别极大, 如果不注意, 很可能犯用词不当的错误。

例1:“No Pass” (请勿驶入)

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园内, 有一块公示语标牌上写着“No Pass”, 其对应的中文公示语是“请勿驶入”。根据字面意义, “请勿驶入”可以理解为“车辆请勿驶入”, 这就包括了各种车辆, 可以是bicycle, rickshaw或者motorcar。然而该标牌运用了公示语的自身特色, 即配以文字与图示并用的方式来表达。根据国际图标, 该图示上的标志是禁止自行车进入, 因此这里“请勿驶入”对应的英文公示语应为“No Cycling”或者“No Bicycles”, 而该标牌上的“No Pass”显然是用词不当。

例2:“Female’s Toilet” (女卫生间)

“Male’s Toilet” (男卫生间)

英文单词female和male表示有生命的动植物的性别属性, 而“厕所”也好, “卫生间”也罢, 它们是无生命的, 因此哪里会有性别属性呢?”。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中有如下的解释:我们不用Toilet这个词来指有马桶的去处, 居家的采用bathroom;公共场所则采用Restroom, Lavatory, Ladies’room, Men’s room。

3.中国化的表述

因为公示语制作者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或不能全面掌握中英文两种语言特点, 所以中国式英语公示语比比皆是。

例1:“OBSERVE SOCIAL MORALITY&PAY ATTENTION TOHYGIENE”

(遵守公德, 讲究卫生)

这是一种典型的字字对应, 中式思维的体现。制作者没有理解公示语的意义指向。而“遵守公德, 讲究卫生”主要是提示游客不要乱扔垃圾, 保持公园的干净, 所以应改成“Not littering”。

例2:“CHERISH THE GREEN WITH YOUR CARE” (用您的爱心, 呵护这片绿色)

此公示语主要是用于建议游客不要践踏小草, 维护公园的绿化, 目前国内已有比较统一的表达:“Keep off the grass”。但笔者以为用“Please give me a chance to grow!”可以更给人以小草是有生命的, 让人不忍践踏的呼唤功能。

例3:“PASSENGER NO ENTRY” (游客止步)

“Carefully falls in the water” (小心落水)

例3取自狮子山公园和云龙公园。建议修改为“Staff Only”和“DEEP WATER!BE CAREFUL!”。句二本是提醒游客注意的公示语却成了让游客“小心地落到水里”, 试问那些不懂中文的国外游客面对如此标牌会做何感想?这些常用公示语在景区出现频率极高, 错误现象也是五花八门。尤其是警示性公示语一般都是提醒游客潜在的危险, 以便能够及早防范。而实际的表述却误导了游客, 闹了笑话事小, 但是危及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就事关重大了。

例4:“Caution safety” (注意安全)

此类警示性双语公示语经常出现在景区里。殊不知这样的英文表述是不具备英语提示、警示公示语的特点的。英语公示语在提醒, 提示大家注意安全时, 往往指明可能不安全的具体因素, 而不是笼统地用Safety“安全”这一词汇。因此, “Attention safety” (桥陡注意安全) 应改为“Caution Steep Slope”。而例4应改为“Caution:Risk of Danger”。

例5:“OUTSIDE EVACUATION DOOR DO NOT BLOCK” (疏散门外请勿堵塞)

此则公示语从语法词汇方面都没有错误并忠于中文表述, 但从交际的角度分析, “OUTSIDE”略显多余, 因为“EVACUATION DOOR”已经说明是逃生疏散用门, 所以下面辅以“DO NOT BLOCK”足以给人提示, 所以笔者认为恰当的表达应该是“EVACUATION DOOR, DO NOT BLOCK”。用语清楚自然的告知读者, 正是公示语的交际目的所在。

4.汉语拼音式

例:“YOU DIAN WEI XIAN” (有电危险)

这样将公示语的汉语拼音充当其相应的英语公示语的例子屡见不鲜。这样的公示语不仅没有达到警告的目的, 而且连最基本的交际告知意义都荡然无存。带有Caution, Warning, Emergency, Danger, Beware等词汇的警示性公示语都可以用于此处。此例笔者建议改为大写的“WARNING!”, 配合闪电图片, 能恰到好处的表达危险的存在。

5.错误的语法

语法错误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错误, 在公示语中经常出现, 这主要与中式思维方式。

例1:“Don’t you photo flash lamp.” (禁止使用闪光灯)

“No touch please.” (请勿触摸)

这是在徐州博物馆内的两则公示语, 第一则让人迷惑不解, 句法存在明显的错误, 而且名词、动词的用法混淆, 若改为“No Flash Lamp Please”, 就会简洁明了, 同时能达到“禁止”的效果。“No touch please”, 看似礼貌而又规范, 实则这其中的“touch”一词犯了动词、名词混淆的错误, “No”后面可以加名词, 但“touch”作为名词使用时, 作“触觉, 润色、装点、装饰”解, 并没有触摸的意思。笔者认为应改为“Do Not Touch Please”。类似的公示语“NO TAKING PHOTO” (请勿拍照) 可改为“NO PHOTOS”或“NO PHOTOGRAPHY”。这是不规范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几个小例子, 笔者认为博物馆通常是外宾必访的旅游景点, 相关部门应避免再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

5.用语错误

旅游景点英语公示语的制作者经常一味地模仿一些常见英文公示语表达方式, 没有考虑这些英文公示语的用词是约定俗成的, 随意的改变并不一定会得到认可和接受。

例1:“No touching” (请勿触摸)

此语套用的是“No Smoking”的格式, 但是境外游客却不认可, 他们更倾向于“Do Not Touch”这一习惯的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 旅游景区内公示语的翻译现状不容乐观, 将这些错误的翻译呈现给外国友人, 会导致不良的“国际影响”。

三、改善英语公示语现状的对策

(一) 提高对英语公示语的重视程度

首先要从源头上解决城市景区公示语有无的问题, 既然要提升城市地位, 塑造国际良好形象, 双语外宣是少不得的。其次, 加强现有公示语的准确和规范检查, 定期进行全城检查, 给城市景点肃清面容, 这等事当然非个人能力所及, 从宏观的角度说, 需要社会、政府、企业单位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从微观的角度说, 需要全民参与, 让所有人关注景区的汉英公示语, 譬如在地方电视台等宣传部门开设专栏鼓励大家互相提醒, 提高人民监督意识。毋庸置疑的是, 我们只有先从思想上重视, 才能付诸行动。

(二) 加强对公示语的管理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 旅游景点公示语也凸显其重要性。很多国家级的景点都设有多种语言的公示语, 但问题却不容忽视。据了解, 双语或多语标牌并没有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很多部门都可以自行制作, 而没有管理必然会出错, 而出错影响的是整个景点甚至是整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形象。因此制作部门中应有专业人员对公示语的制作各环节进行把关, 以便有效地避免大量错误的产生。同时, 还应加强对公示语标牌的维护工作, 对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部分字母脱落的应及时修补;对各种建议应加以甄别后及时更正错误;对不同时期制作的公示语应做到统一。

(三) 提高制作者的素养

造成英语公示语错误的原因很多, 但主要原因还是制作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英汉语在理性、内涵、社会及情感上的差异, 同时也反映他们语言、语用能力的欠缺。很多这类错误其实只要稍加查询就可避免, 看到这么多的错误很难让人明白这到底是制作者专业水平有限还是其翻译态度欠缺严谨。英语公示语表述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作人员的素质。笔者认为制作人员应充分了解公示语的功能意义。事实上, 他们可以借用英语中或英语国家在同样的场合、同样地点已经存在的公示语, 毕竟作为对外宣传窗口的公共场所, 很多语言是相通的, 而这就需要制作人员具有较深厚的语言功底, 并且注重平时的语言积累。

四、结语

旅游资料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可以说囊括了天文地理, 风土人情, 传说典故和建筑艺术等。其公示语不仅是城市的脸面和名片, 更是城市文明的标志。其英语公示语水平的高低, 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高低, 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品位, 从小处讲, 影响了外国游人的旅游质量, 从大处讲, 影响了城市未来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它体现了一个城市开放文明程度, 把握发展机遇的敏锐和能力, 以及参与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意愿。英语公示语的作为旅游及民族文化对外宣传之窗口, 对徐州市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对外开放有很大促进作用。当前英文公示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有不少亟待解决和改进的地方。在徐州的旅游景点中错误的、不规范的, 甚至令人啼笑皆非的英语公示语随处可见。所以改善和提高公示语的质量成为城市发展中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已经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层出不穷,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中西方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心理, 审美, 风俗习惯等方面。公示语制作人员在进行旅游公示语制作过程中时应认真分析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功能意义, 结合文化因素, 注重文化差异, 坚持把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第一位, 力求达到准确的表述, 使游客观其文悟其义。同时相关部门应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构, 定期对景区公示语进行翻译调研, 及时发现错误, 修正错误。只要多方共同努力, 旅游景区公示语的质量就一定会得到改善和提高。规范旅游景区的英语公示语, 营造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 提升景区形象, 打造国际旅游精品, 才能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

参考文献

[1]郭建中:街道路牌书写的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J], 中国翻译, 2007年05期

[2]沈继诚:必须重视中小城市公示语的翻译问题——以金华市区英语标识的译写为例[J], 大学英语 (学术版) 2010年01期

徐州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分析 篇6

科技的发展为修复当前城市运行中的负面因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以科技和创新为特征的城市的智慧化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 我国也开始积极地采取智慧化的理念和手段逐步深入融合到城市体系中去, 去化解城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据相关统计数据, 中国大多数特大型城市均把智慧城市列为城市发展的重点方向, 除此之外, 很多城市把智慧城市建设列入了城市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2013年住建部前后分两批公布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共计有193个城市。2014年, 我国八部委经国务院同意, 联合研究并发文《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以此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

(一) 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

城市是人生存的空间, 城市运行中的民生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真正做到解决城市居民的需求, 才能更好地搞好民生工作, 进而促进城市的美好、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 智慧城市建设中不能片面的以技术为导向, 以互联网为首的技术手段是工具, 是依托, 但要认识到, 智慧城市建设的真正目的在于, 提升市民的城市生活质量 (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 , 进而增强城市居民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二) 居民生活质量。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人民的幸福感并未得到相应的提升;相反, 生活上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近期, 世界各国纷纷效仿“不丹模式”, 倡导“GDP减速, 幸福提速”。我国也不例外, 发展的战略向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和谐、美好、健康的方向转移, 更加关注民众的幸福感。2014年我国GDP同比增长速度创24年来新低, 我国正以GDP增长速度的放缓, 换取民众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 增强社会居民生活的幸福感。

所谓居民生活质量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基础上, 社会提供国民生活的充分程度和国民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 以及社会全体成员对自身及其生存环境的认同感。由此可见, 生活质量不仅包括居民的客观生活状况, 还包括人们的主观生活感受。关于居民生活质量关注的焦点正从偏向物质生活, 逐步向民众的幸福感、精神的健康方面倾斜。

(三) 徐州市居民生活质量分析。

徐州地处江苏省西北部, 总面积达11, 258平方公里, 占江苏省总面积约11%。徐州所处地理位置显赫, 是全国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徐州拥有4000年的悠久历史。科技发展迅速, 高校众多, 高校大学生人数位列全省前三位。

居民生活质量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其中物质生活质量, 依靠城市的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精神生活质量主要依靠城市的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 围绕居民物质、精神生活质量相关指标, 对2012年徐州城镇居民生活与江苏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如表1所示。 (表1) 并结合纵、横向相关状态数据, 可以看出徐州居民生活质量上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经济生活稳定发展, 与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

江苏省是中国的经济大省, 全省综合经济实力一直处于全国的前列。目前, 江苏省人均收入已经达到全球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正向更高层次的全面小康迈进。徐州经济稳步发展, 基本接近省平均水平, 但与苏南发达城市经济差距较为明显。

2、地理条件优越, 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徐州地处黄淮海平原中部, 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和淮海经济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具有商业贸易往来的区位优势。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煤炭产地、华东地区的电力基地, 拥有煤炭、井盐、铁、肽、大理石、石灰石等30多种矿产, 储量大、品位高。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徐州现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随着徐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上重工业发展中污染源的无度排放, 以及私家车数量的增加释放更多的汽车尾气, 导致徐州城市生态环境出现透支的现象, 如, 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 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健康, 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社会生活丰富发展, 和谐健康程度有待提升。

江苏省全力支持居民在文化、艺术、娱乐、体育健身方面的发展, 通过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引发他们的兴趣, 并为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提供保障支持, 从而拓展了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 让居民更为切实的感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精神生活的充实。从表1相关指标可以看出徐州社会文化的相关支出、配套基础硬件设施基本接近省平均水平, 说明徐州居民的社会生活也在丰富化发展。但与此同时, 交通拥堵、出行不便、恶性案件的频发等不和谐的社会性问题日趋明显, 影响了居民的主观生活感受。

(四) 徐州城市智慧化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随着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感知等技术的不断发展, 徐州成为2013年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之一, 随着城市智慧化模式的不断转型, 徐州目前所遇到的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问题, 未来借助相应的“智慧化”方式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或解决。

1、感知城市生活, 增强城市运作的确定性。

随着感知、网络技术逐步植入到城市运行中去, 城市运行中的视频、语音、文字、位置、环境等多种类型的感知数据可以被各个技术应用系统实时、全方位获取, 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身份、位置、图像、状态等的感知, 强化了城市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联系。如城市各种硬件设施的使用、运行情况被有效感知, 更多了解目标物有没排放污染物、使用够不够安全、交通是不是拥挤等等问题, 缓解了人们生活的压力。

2、辨析城市生活, 强化城市的决策能力。

随着城市运作中海量的数据被获得, 使得城市运作中的相关分析更加重充分了, 决策也更加有理可依了, 正所谓“心中有数, 众智成城”。如, 在交通管理方面, 通过公交刷卡、出租车GPS数据、交通固定检测器瞬间车速采集等类型数据的有效传输并加以有效分析, 为城市交通的良好运转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在居民主观感受关注方面, 网络的日渐发达、移动通信设备的日趋普及, 使得人们已经习惯性在网络平台传递一些个人的信息, 如百度每天要处理60亿次搜索请求;腾讯QQ月活跃用户超过8亿;微信用户超过5亿;在线人际关系链超过1, 000亿。通过技术设备对居民网络语义进行智能分析, 能提高分析的及时性、全面性, 掌握居民的主管生活感受, 提高公共服务决策能力。

3、服务城市生活, 加强政府的管理能力。

政府部门作为城市的管家, 通过广泛的获取城市运行的相关信息, 并加以有效分析, 如通过云端运算整合分析, 能够帮助探究城市演化的规律、人们生活及行为伴随的主观感受、社会的价值观、舆论、热点的趋向, 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更加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城市进行管理, 避免城市管理的盲目所带给城市运作的风险。

总之, 居民生活质量的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智慧化模式能够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智慧化手段在物质生活中的植入, 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 进而提升了人们的安全感、幸福感等主观生活质量, 主观感受通过智慧化手段加以监控, 反过来影响到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做出相应的调整。城市的智慧化模式, 立足于居民需求, 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庆瑞, 吴志岩, 陈力田.智慧城市的愿景与架构[J].管理工程学报, 2012.4.

[2]张奇宝.江苏省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评价研究[D].江苏大学, 2009.

徐州经济发展质量及效益分析 篇7

一、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根据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和产业结构演进的内在要求, 徐州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三次产业占比由1978年的44.0:41.8:14.2优化调整到2015年的9.5:44.3:46.2, 先后从1978年的“一二三”到1980年的“二一三”再到1993年的“二三一”, 并于2015年实现了“三二一”的又一次历史性转变, 呈现一产发展平稳、二三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从阶段看, 2001年~2009年, 全市经济发展主要由第二产业带动, 第二产业占比逐年提升, 9年累计提高6.3个百分点, 2010年对GDP贡献率达到59.7%的最高点;2010年起, 第二产业占比小幅回落, 第三产业占比快速提升, 由37.2%提高到46.2%, 5年累计提高9个百分点, 但从贡献率来看, 第二产业对GDP贡献率虽逐年下滑至52.6%, 第三产业上升至44.8%, 第二产业仍是支撑GDP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江苏省、全国相比,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是基本同步的, 均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第三产业占比与全国、江苏省的差距不断缩小, 2015年, 第三产业分别低于全国和江苏省4.3和2.4个百分点。

二、均量指标同步提升

1. 人均GDP。

随着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徐州人均GDP连年攀上新高度。2015年, 徐州人均GDP达61531元, 是2000年的6.5倍, 年均增长13.5%, 低于同期GDP平均增速0.6个百分点。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 2015年达9635美元, 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划分标准, 徐州已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和地区平均水平。与江苏省相比, 受人口基数较大的影响, 虽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 但多年来占江苏省比重逐年提升, 2015年提高到69.9%, 与苏中地区的差距也在稳步缩小。

2. 全员劳动生产率。

纵向看, 徐州全员劳动生产率逐年增加, 2015年首次超过10万元/人, 达到10.05万元/人, 是2000年的7.5倍, 是当年人均GDP的1.8倍, 十五年间平均增长11.8%, 低于同期GDP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横向看, 2015年, 徐州低于江苏省3.7万元/人, 排名江苏省第九位、苏北第一位, 与无锡、常州和南通的差距不断缩小, 分别是以上3市的50.5%、58.9%和82.8%, 比例略高于人均GDP。从三次产业结构看, 徐州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呈现出第二产业最高且相对稳定、第一产业较低且提升不快、第三产业居中但提高最快的特点。2015年, 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3.2万元/人、15.4万元/人和14.4万元/人, 均比2000年翻一番;在江苏省的位次分别排名第十二位、第七位和第九位。

3. 用地与产出。

从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来看, 徐州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连年下降, 从2011年的87.09公顷/亿元下降到2015年的47.7公顷/亿元, 保持江苏省第九位、苏北第五位。五年累计占用下降45.2%, 累计下降率在江苏省位居宿迁和淮安之后, 排名第三。从产业密度来看, 徐州单位面积GDP产出持续增加, 从1978年的18.18万元/平方公里增加到2015年4521.83万元/平方公里, 是江苏省的64%, 亦居江苏省第九位、苏北第一位。与兄弟城市相比, 徐州单位面积产出是无锡、常州和南通的25%、37%和78%, 是盐城的1.8倍。

三、相关指标匹配性有待持续增强

1. 财政依存度及税收。

多年来, 徐州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呈现出高于GDP增长速度的走势, 随着2012年GDP增势减弱,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也有所回落, 近四年年均增幅为13.6%, 与GDP增幅差距逐渐缩小到2.5个百分点左右。从两者集中度来看,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上升, 从1997年的3.2%提高至2015年的10%, 表现出地方财力聚集能力不断提高, 且依存度的增势趋于平缓, “十二五”期间累计提高2.4个百分点, 较“十一五”略降0.6个百分点。从江苏省来看, 徐州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保持江苏省第五位, 与GDP位次相当, 占江苏省比重由2000年的5%提高到6.6%, 15年累计提高1.6个百分点;与GDP发展趋势一致, 徐州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近两年增速也逐步放缓, 快于江苏省的优势也在收窄;财政依存度虽仍低于江苏省1.5个百分点, 但提升幅度比江苏省高, 位居江苏省第九位。与省内兄弟城市相比, 徐州财政依存度高于无锡和常州, 在与常州GDP规模相当的背景下, 徐州地方财力相对较充足。

2. 金融存贷款。

从金融市场看, 徐州存贷款余额 (人民币) 15年间平均增长16.5%, 低于江苏省2.1个百分点;存贷款增量占全省的比重逐步由5.8%回落至3.8%;2015年, 存贷款增量占GDP的比重为15%相对较低, 仅是江苏省平均水平的一半。从结构来看, 存、贷款余额增速均在江苏省末位徘徊, 平均增速分别低于江苏省1.8和2.1个百分点;尤其是贷款, 余额比年初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8个百分点, 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其中, 短期贷款增速仍处于低位, 同比仅增长3.5%, 增速低于中长期贷款15.4个百分点, 显示企业生产、投资意愿不强, 对短期流动资金需求减少。

3. 投资率与投资效益系数。

近年来, 徐州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持续加大, 投资驱动经济发展的特征越发明显。“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 徐州投资需求分别年均增长27.8%和17.1%, 均高出同期GDP 5个百分点以上, 高于江苏省6.3和2.1个百分点;投资率 (即投资需求占GDP比重) 亦逐年提高, 从1978年的15%逐年攀升至2015年的80.2%, 高于江苏省14.7个百分点, 位居江苏省第四位;同时,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资本形成总额增量占比) 也同步提高, “十二五”期间累计提高5个百分点, 普遍超过消费对GDP的贡献率, 并于2015年呈现出微降的趋势 (降势滞后于江苏省3年) 。

投资率持续攀升的同时投资效益 (GDP增加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不断下降, “十一五”时期徐州投资效益系数为0.3左右, “十二五”以来更是下降为0.1左右, 即“十二五”期间每增加1亿元GDP需要投入的固定资产是10亿元, 是“十一五”的3倍。而1996年以前, 徐州投资效果系数一般都在0.5以上;1996年~2010年间, 投资效果系数也均在0.3~0.5区间内波动。从江苏省来看, 徐州投资效益系数近年来在江苏省的位次不断下滑, 2015年仅高于无锡位居第十二位。投资效益的下降, 意味着等额的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GDP增加逐渐减少,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正在逐步减弱。

4. 居民消费率与收入。

从上可以看出, 徐州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拉动, 相较投资, 消费的拉动力明显不足。2008年至2014年居民消费年均增长13.1%, 低于同期GDP增速0.3个百分点, 低于投资 (资本形成总额) 增速1.7个百分点。尽管近年来徐州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但由于生活消费慢于经济增长, 导致居民消费率 (即居民消费占GDP比重) 不断下滑, 从2005年的39.5%下降至2014年的33.4%, 十年间累计降低6.1个百分点。与江苏省相比, 2008年至2014年, 徐州居民消费年均增幅低于江苏省 (14.1%) 1个百分点, 占江苏省比重由7.6%下降到7.4%。

分析居民消费下降的原因,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消费能力上看, “十二五”时期, 城乡居民收入名义增速整体呈逐年放缓态势, 从2011年的16%下滑至2015年的9%, 逐步与人均GDP增速持平, 但扣除价格因素后的收入实际增速将会低于人均GDP增速, 收入水平的相对降低抑制了消费能力的提高, 尤其是服务型、休闲型消费;二是从消费构成上看, 房价上涨过快是挤压和抑制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原因, 在当前经济增长下行环境下, 居民消费能力不强, 居民储蓄、消费意愿略有下降, 但居民购房意愿没有明显变化, 投资意愿有所上升, 不利于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

5. 单位GDP能耗。

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 徐州能源消费总量稳定增长, 增速呈现出与GDP同步趋缓的态势, 从2006年的11.3%下降到2015年的2.6%。受节能减排政策、经济下行压力及能源利用率提高等因素的影响, 徐州能源消耗增速始终低于GDP增速,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保持1以下, 理论上显示出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阶段。2006年~2015年十年间, 徐州万元GDP能耗从1.4吨标准煤/万元 (2005年不变价) 下降至0.69吨标准煤/万元 (2010年不变价) , 意味着每增加1亿元GDP, 需多消耗0.69万吨标准煤;两个五年期平均下降率分别达到4.3%和5.3%, “十二五”节能减排的步伐较“十一五”时期加快1个百分点, 能耗下降率高居江苏省第二位。相较于省内其他城市, 徐州万元GDP能耗是江苏省的1.45倍, 意味着徐州以江苏省9.3%的总能耗只创造了江苏省7.4%的GDP, 居江苏省第十二位, 仅高于连云港。

综上可以看出, 徐州经济发展趋势与全国、江苏省基本保持一致, 尤其是近三年来宏观指标间总体的匹配性、协调性较好, 数据质量较高, 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与徐州发展实际。但也存在投资效益下降、消费贡献率不足等难题, 需要在“十三五”发展期间一一破解, 进一步提高徐州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

参考文献

[1]湖南省统计信息网.湖南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分析[J].决策咨询, 2014, 68.

[2]王寅, 扬州市经济增长质量及效益分析[J].全国商情, 2010, (17) .

上一篇:现代工艺管理下一篇:自我和谐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