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师范大学学生

2024-09-16

徐州师范大学学生(精选10篇)

徐州师范大学学生 篇1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保护环境、崇尚自然、维系生态平衡已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由此,绿色消费应运而生。绿色消费是一种可持续和负责任的消费,是消费者意识到环境问题之后对实现购买目的和减少环境损耗的有效兼顾[1]。发展绿色消费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新的理念接受较快且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辱感,他们既是新兴理念的接收者,也是新兴理念的实践者和传播者[2]。了解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现状,分析影响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的因素,探讨提高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对策,对促进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推动绿色消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徐州市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416名,男生191名,女生225名;最大年龄24岁,最小年龄17岁,平均年龄20.3±1.1岁。

2.调查工具。本研究采用《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调查表》和《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调查,《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调查表》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谢九梅编制[3],共22条项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制,“非常不同意”为1分,“非常同意”为5分,得分范围为22—110分。《一般资料调查表》为自制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等12条项目。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徐州市3所本科院校的450名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16份,有效回收率为92.4%。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

二、结果

1.徐州市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得分情况。徐州市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得分在101—110分者有79人(18.99%),在91—100分者有135人(32.45%),在81—90分者有139人(33.41%),≤80分者有63人(15.15%)。

2.徐州市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与人口特征的关系分析,见表1。

3.提高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的途径分析。在问及提高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的途径时,87.3%的同学认为媒体应加大对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的宣传,81.5%的同学赞成学校开设有关绿色消费的课程,80.0%的同学选择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政策和条件推广绿色消费,60.1%的同学认为家长也有责任对大学生进行绿色消费教育。

三、讨论

1.徐州市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的现状分析。根据谢九梅编制的《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调查表》计算,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总分为110分,徐州市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得分为90.2±12.1分,绿色消费意识得分>100分者仅占18.99%,48.56%的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得分≤90分,说明徐州市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总体水平不高,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可能与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有关。罗静[2]等研究表明,52.4%的大学生对绿色消费不太了解,29.6%的大学生甚至不知道绿色消费。孙国志[4]等研究也表明,43.4%的大学生对绿色消费不太了解或没听说过。绿色消费知识是基础,对知识进行有根据的独立思考,才能形成绿色消费意识,进而转化为绿色消费行为。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知识缺乏足够了解,难以形成绿色消费意识。

2.徐州市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的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通过分析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与人口特征的关系发现,是否参加勤工助学或社会兼职对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有一定影响,不参加勤工助学或社会兼职者绿色消费意识明显高于参加勤工助学或社会兼职者(P<0.05),可能与参加勤工助学或社会兼职者可支配资金增加、节约意识淡薄有关。同时,大学生所学专业不同,绿色消费意识水平也不相同,医学专业学生绿色消费意识明显高于理工科学生和文科学生(P<0.05),可能与医学生肩负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社会使命,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有关。大学生的性别、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和月消费等因素对绿色消费意识无明显影响。

3.提高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的对策探讨。刘东梅[5]等调查表明,大学生获得绿色消费信息的主要渠道为电视、网络等媒体,本研究也表明,87.3%的大学生将“媒体应加大对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的宣传”作为提高其绿色消费意识的有效方法。政府和环保部门应充分发挥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在绿色消费宣传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媒体发布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的相关知识,增加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大学具有较好的文化环境,对于大学生消费意识的形成有极其重要的影响[6],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绿色消费的相关课程和讲座,增加大学生的绿色消费相关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家庭教育和熏陶也是提高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的重要环节[7],60.1%的大学生认为,家长也应承担提高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的责任。良好的家庭氛围、正确的教育方法、父母的表率作用及绿色消费知识的灌输,有利于端正孩子的消费观念,提高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

参考文献

[1]徐湘荷.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4,(28):80-82.

[2]罗静,兰敏.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调查与分析[J].科教导刊,2013,(4):242-243.

[3]谢九梅.北京市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与行为模式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23-24.

[4]孙国志,叶倩文.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实证研究[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1,(4):30-34.

[5]刘东梅,雷虹艳.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养研究[J].学理论,2011,(25):134-135.

[6]郭晨.低碳经济时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构建[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1:35-36.

[7]付董董.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J].理论观察,2011,(1):104-105.

徐州师范大学学生 篇2

一、补贴类别

大学生创业企业社会保险补贴

1补贴范围和标准

大学生创办的各类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已登记的高校毕业生(五年之内毕业的)就业,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单位缴费部分按实际招用人数给予全额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

2补贴所属期

企业按时正常缴纳的1月-6月社会保险费用

3申报方式

访问徐州创业网www.xzcy.org→登录企业账号→点击“大学生创业管理”模块中的“企业录用大学生信息登记”点击“新增”输入人员信息→审核通过后点击“大学生创业社保补贴申请”→填写申请年度,选择申请期别→点击“申请”,等待审核。

租房补贴

1补贴范围和标准

对于入驻徐州市市级及以上大学生创业园的企业法定代表人(非徐州市区户籍)给予租房补贴,本(专)科生400元/月,硕士研究生600元/月,博士研究生1000元/月。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

2补贴所属期201月-6月

3申报方式

访问徐州创业网www.xzcy.org→登录企业账号→点击“大学生创业管理”模块中的“大学生创业租房补贴申请”,按照“申请流程”填报→点击列表中“提交”,等待审核。

二、受理时间

2019年9月5日-11月29日下午17点30分申请人当月提交的补贴业务于次月进行结算符合条件的经公示后发放补贴。

三、受理部门

徐州市创业工作指导中心创业指导科

西安南路122-2号老劳动局6楼612室

徐州师范大学学生 篇3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家庭教育;心理问题;对策

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竞争相对激烈。小学高年级阶段已经是青春期前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感情容易冲动。观察发现,徐州市南郊地区的娱乐设施丰富,面对外界的刺激与诱惑,许多小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在城乡结合部地区,许多的家长没有时间教育学生,往往负责教育孩子的是隔代的老人,使学生成为了“留守儿童”,也造成了亲情的缺失。这些都直接带来了教育隐患,再加上特殊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加的突出。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帮助这群学生,使他们学会控制,学会调节,学会生活。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心里缺失成因与现状

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出现了“城乡结合部”——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又被称为城市边缘地区。这种过渡性特征使城乡结合部具有特殊性,在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也包括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教育问题得不到解决,长期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小学生的心理缺失。

(一)家庭居住环境带来的影响

1、南郊地区的家庭结构相对多样化,在城镇化过程中,经济日益发展,人们的思想也日益开放,离婚家庭、重组家庭也较为多见。调查显示,78.14%的同学家庭完整,其中三口之家的是21.31%,家庭是由父母和兄弟姐妹组合的是27.78%,家庭是由父母、祖父或祖母的组合是18.58%;有1.09%的同学是单亲家庭。

2、南郊地区临近两所大学,3个自然村就围绕着其中一所大学,小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相对复杂。在受调查的小学生中,有30.17%的家中对外出租房屋。租房者有外来打工人员、同居的大学生等等,这些对孩子们的消极影响不容小觑。外来打工人员存在不安定因素,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构成威胁。另外,租房居住的大学生对小学生心理发展影响极大,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对恋爱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带来影响。

3、徐州市南郊地区的房屋架构采光偏差,为了在拆迁中得到最大化利益,在原本采光很好的楼房院落加上房顶,几乎一进家门就不见阳光,常年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下,对孩子的身心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另外,在受调查家长中,39%的是工人,29%的做小生意,如在学校附近摆摊经营,还有14%的在家务农,另外一些则没有固定职业。家长在大学附近摆摊做小生意,如果没有人照顾孩子就会把孩子带在身边,让孩子直接在摊点旁学习,学生缺乏可以静心学习的必要环境和条件。以上的种种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显然是不利的。

(二)家长教育方式不当,造成学生心理隐患

教育方法有失偏颇,在徐州南郊从事两年的辅导班招生及家教工作,对南郊的小学家庭教育问题了解颇多,不少家长教育方式有所偏差,经分析可总结为以下几类:

1、溺爱娇宠孩子:从数据统计中,我们了解到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基本满足占80%,可以看出这类父母是溺爱娇宠孩子型。这类家长对孩子千依百顺,百般纵容,造成孩子的性格自私任性、傲慢、脾气古怪。在同学面前,骄傲自大,自我中心,不顾别人的感受。这类性格的孩子一旦受到老师的批评,感觉羞愧难当,自尊心容易受伤害,因此这类孩子的心理问题比较大。

2、专制粗暴型:从数据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有83.53%的家长属于偶尔打骂孩子,另外数据显示,南郊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方式以命令式的占29.42%,由此可以看出这类父母是属于专制粗暴型。在走访南郊过程中,我们从刘同学的妈妈口中得知,一般在他们家讲道理是没有用的,若孩子犯错就采取打骂的方式解决。另外,我们从李同学的妈妈口中得知,李同学易犟嘴,他妈妈说了不听也采取打的方式。

南郊地区的家长一般文化水平比较低,却对孩子的期望很大,一味求分数,甚至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查显示,49.16%的父母对孩子的成绩期望是总名列前茅,45.25%的父母对孩子的成绩期望是中上等,5.03%的父母对孩子的成绩期望是只要孩子健康成绩无所谓,0.56%的父母对孩子的成绩不关心。有的家长还因为孩子分数不合心意就粗暴打骂、强调服从。南郊的房子建的紧密,大骂孩子经常招来大人小孩的围观,这对孩子的自尊心、自爱心造成很大的伤害,久而久之,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可能形成逆反心理,事事与家长对抗。

3、放任自流型:"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徐州南郊小学生的教育问题大部分不是由父母亲自来教育孩子,而是把孩子全权托付给“作业辅导班”,只是偶尔翻翻孩子的作业。从数据统计中我们还发现:由家庭教师负责 的占总体的64.7%。这类家长往往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托付给辅导班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平时也不再管教,只看孩子的考试成绩。若是“分数”不理想,多数家长会马上换一家辅导班。缺乏家长管教,频繁转换辅导班,是南郊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的一大“特点”。另外家长自身在家庭教育认识上也存在不足,加上相关教育理论知识的缺乏,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多沟通联系变得难以施展。[1]

4、母亲包办型:在父母亲教育的方面,由母亲主要负责的占21.41%,而由父亲主要负责的只占10.35%。由此可见,在南郊,母亲包办孩子的学业是普遍的现象,父亲是较少参与的。我们在走访南郊过程中,发现都是妈妈在接送孩子并且都是由妈妈来负责孩子的学习问题。其中朱同学的妈妈说朱同学的爸爸早上四五点就出去干活了,没有时间管孩子。这就可以看出孩子的学习问题就落在妈妈身上。而母亲的包办使得孩子对母亲依赖性较大,长期与母亲呆一起,容易造成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平衡发展。

5、其他类型:其他类型的父母,就是对于孩子的成绩很关心。一般地,对孩子的家庭作业,督促其自己完成,然后进行检查的占96.4%。在教育孩子方面,最大的烦恼是不知道教育方法占42.35%,没时间管孩子的占37.18%。从这些可以看出这些家长虽对孩子的学习非常关心,但又因为时间的限制以及自己受教育的程度偏低等,使得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举步维艰。在走访南郊地区过程中,朱同学的妈妈说自己比较忙,她有时间时,孩子没有时间,孩子有时间时,她没有时间,每天朱同学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已经很晚了,她考虑到孩子的睡眠问题,几乎是没有多少时间去跟孩子交谈的。没有时间教育孩子或关心孩子,我们可以从他们一个星期中与孩子的谈话时间和次数看出。另外,发现孩子的成绩下降了后帮助分析原因并制定措施的占80%,但主动与老师交流只占1.17%,几乎是没有的。不难看出这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二、解决心理问题对策

(一)在实践中创设心理体验

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如:体育比赛、社区活动、班集体活动。民主管理班级,进行班干部培训,实行班干部轮流值日制度,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增加学生的主体意识。学校可以在节日时举办各种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母亲节,可以组织学生编排文艺节目,邀请家长来校与学生共度节日。让学生在实践中展开反思,深化体验,让学生从中得到认知的改变、人格塑造、心理发展和调试。

(二)重视家庭教育,提升家长修养

家长自身的素质,对孩子而言本是就是一种教育因素,对子女影响极大。它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素质高,就会对子女产生积极影响;而素质低,则产生消极的影响。中国有句俗话说:“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这是说,家长身上的小毛病,可以影响儿子陷入大的罪恶。因此,有人说:“课子课孙先课已”“打铁先得自身硬。”这都是告诫做父母的要特别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素质。

父母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既是政治法律上的义务,又是伦理道德上的义务,具有双重意义。有的家长说,我们工作忙,没有时间教育子女;但是,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教育子女的机会总是有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教育子女的强烈的责任心。况且,能不能把子女教育好,并不在于时间多少,主要是能否采取科学高效的教育方法。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配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求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2]。”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帮助家长转变、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开展一些专题讲座,引导家长了解当今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增加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并深入体会和学习,自觉提高家庭的学习氛围,了解学生在校动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厚永.都市新移民子女需要满足探究—以上海市闵行区民办小学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5.

[2]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02.

徐州师范大学学生 篇4

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目前校园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 课题组成员针对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开展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 回收问卷980份。 根据调查结果, 总结了校园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状况和存在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供了依据。

一、思政课堂影响

调查显示, 目前思政课堂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呈下降趋势, 51.8%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枯燥, 没有兴趣”; 32.5%的学生认为 “课程对我没什么实际用处”;15.7%的学生认为“老师教学方法比较单调”。 而在调查“大学生了解时事政治信息的主要渠道”时, 只有16.2%的学生选择“思政课堂”, 选择“网络新闻”的比例高达66.1%。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 “90后”, 他们成长于一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 对学生的影响自然弱化。 但与之相反, 在调查大学生对自己接受信息来源的信任度时, 34.1%的学生选择了思政理论课是最可信的信息来源, 这个数据要高于网络新闻 (31.2%) 和报纸杂志 (28.7%) , 说明很多大学生内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信任的。 同时大学生对思政课提出自己的需求:39.5%的学生希望思政课“多联系社会实际和热点问题”, 29.9%的学生希望 “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 18.3%的学生希望“师生互动, 多让学生参与讨论”, 12.3%的学生希望“思政课教师能够在课外多与学生交流”。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 思政课堂作为大学生接收政治信息、接受政治教育、形成政治认同的主渠道, 虽然在学生心中的信任度仍然是比较高的, 但是其影响力日渐减弱,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和形式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很难吸引他们的兴趣。 因此, 重建思政课堂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力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真正做到从“文本”向“人本”转变, 更新思政课堂的教学理念。

二、朋辈影响

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到23岁之间, 正是渴望结交朋友的年龄, 他们的思想行为必然受到周围朋友伙伴的影响。 当被问到“出现思想问题你愿意像谁倾诉”时, 53.6%的大学生选择同学。 被问到“大学中对你影响最大的群体”时, 61.2% 的大学生选择宿舍, 18.5%的学生选择班级, 由此可见朋辈影响的重要地位。 这种影响表现为一种润物无声的状态, 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 在关系亲密的朋辈群体中, 政治价值观会因为共同的关注兴趣而相互影响。 群体中如果有表现突出的精英个体, 他的思想与行为对群体中的其他成员会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 其政治观点很容易被其他同伴援引和内化, 进而成为他们自己的政治行为与选择。 我们应充分利用这点, 使朋辈教育成为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

三、师长影响

教师与学生是教育得以实施的基本要素, 两者及时顺畅的沟通交流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从而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赖感, 扩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 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建立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对师生沟通状况进行调查, 当问到“你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帮助是什么”时, 调查结果显示“交流对社会问题的看法;解决思想出现的困惑;解决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 分别占被调查学生需求的三分之一, 这说明大学生还是十分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帮助的。 但调查发现, 实际生活中经常与老师交流的学生只有6.8%, 65%的学生表示偶尔与老师交流, 28.2%的学生表示从不与老师交流。 进一步了解学生不常与老师交流的原因时, 发现45.7%的学生表示“想聊, 但是不好意思”, 28.9%的学生表示“老师比较忙, 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25.4%的学生“不愿意跟老师交流想法”。

分析调查结果发现, 当前高校师生交流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主观需要老师关心帮助与客观实际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 有近一半的受访学生因为不好意思而放弃与老师交流, 这应当引起重视。 同时, 因为老师比较忙, 没有找到机会与老师沟通的学生占相当一部分的比例, 这反映了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师生比失调问题———生多师少。 教师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即使最大限度地抽出时间和精力, 也远远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交流愿望, 师生交流状态需要进一步改善。 大学生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运用自身具有的知识、思想和人格力量引导学生, 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解决目前师生沟通不畅的问题, 建立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 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对学生政治认同形成的积极影响。

四、校园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受政治参与机会和成效的影响, 目前高校提供给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看似丰富, 但是并不十分有效。

1.参与机会不均。 对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意向进行调查时, 55.3%的大学生表示 “很愿意参加社团活动”, 29.3%的学生表示“愿意跟随大家一起去”, 只有15.4%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参加社团活动”。 这种意向在现实中并没有完全实现, “志愿者活动、选举投票活动、社会调研活动”被大学生票选为想参加却一直没有机会参加的校园活动前三名。 通过对大学生的走访座谈我们进一步了解, 学校的很多调研活动、志愿者活动无法普及每一个大学生, 或是流于形式, 或是只针对少数的学生干部或社团负责人。 普通大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参加这些活动, 难以形成深刻的政治体验。

2.参与效能偏低。 各高校都会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学生座谈活动, 听取学生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参加这种活动是大学生获得政治体验的有效途径之一。 但调查显示, 近七成的学生对此类活动表现出消极的态度, 46.7%的学生选择“不发言, 认为说了也没用”, 16%的学生选择“跟着别人说, 随大流”。 究其原因, 另一项调查的结果似乎给出了答案。 当问到“如果你给老师反映过问题, 这些意见或者建议有没有被采纳或者得到反馈”时, 26.9%的学生选择 “没有”, 42.8%的学生表示 “不知道”, 这两项的比例近七成。 个体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反馈对自己的参与行为进行评价。 如果得不到反馈或是得到负面的反馈, 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政治参与效能低下, 从而形成负面的政治体验。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它可能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大学生对自己政治参与的效能感到不满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沮丧的心理, 继而放弃政治参与的意愿, 产生政治冷漠情绪。

五、网络影响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飞速发展, 大学生使用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互联网对大学生政治生活的影响日益突出。 调查发现, 网络影响贯穿以上四个方面, 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

在政治信息获取方面, 66.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了解时政信息主要来自于网络新闻。 在交流沟通方面, 接近80%的大学生的主要社交软件是QQ、微信, 58.3%的大学生愿意在自己的社交软件上与老师互相关注, 47%的大学生认为通过QQ、 微信是一个与老师交流沟通的好方式。 在政治参与方面, 35.3%的大学生愿意通过网络对班级、学校的重要事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30.5%的大学生愿意通过网络参与学校、班级的选举、投票;34.2%的大学生愿意通过网络对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分析调查结果发现互联网对大学生政治认同形成的影响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广泛性, 互联网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几乎存在于大学生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是双面性。 网络媒介尤其自身的优势, 在大学生政治认知、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从而推动大学生对社会主流政治价值的认同;但互联网本身具有无法避免的“缺陷”, 这些“缺陷”会在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过程中衍生出诸多不利的影响, 甚至可以把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引向混乱的危险境地。如何把控、掌握、利用好这件利器, 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深刻思考的。

六、结语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并非“输出—接受—认同”的简单过程, 它是大学生个体与校园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形成认知的复杂心理过程。 调查结果真实反映了当前校园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未来思政教育改革应着眼于巩固和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的需要, 通过对现有状态的改进和完善, 更有效地向大学生输入符合时代发展需要、代表前进方向的政治要求和政治主张, 从而整合大学生的政治意识, 规范他们的政治行为, 形成较高程度的政治认同。

参考文献

[1]卢汉龙.社会转型与青年发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4.

徐州市2012年大学生村官招聘 篇5

根据省委、省政府实施“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的部署,江苏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领导小组决定,2012年全省计划选聘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3022名,其中“985”高校村官工程计划选聘294名,按照《“江苏省„985‟高校村官工程”公告》规定进行选聘,本次计划选聘2728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选聘数量

无锡市14名 徐州市500名

常州市140名 南通市355名

连云港市221名 淮安市300名

盐城市350名 扬州市216名

镇江市85名 泰州市327名

宿迁市220名

二、选聘对象及基本条件

选聘对象为30岁以下(1982年1月1日以后出生)应届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选聘的基本条件是:(1)思想政治素质好,作风踏实,吃苦耐劳,组织纪律观念强,志愿到农村基层工作;(2)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3)学习态度认真,能如期毕业;(4)身体健康。在具体选聘过程中,坚持同等条件下党员和优秀学生干部优先,回原籍任职的优先。

参加江苏省组织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等活动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本人自愿且具备选聘条件的,经组织推荐可作为选聘对象。

各市选聘具体条件以各市选聘简章为准。

三、选聘程序

选聘工作按照个人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察、体检、公示、决定聘用等程序进行。1、4月5日-4月18日,高校毕业生个人网上报名。2、4月5日-4月19日,各市选聘办对高校毕业生报名信息材料进行审查,确定参加笔试人选。3、5月6日,统一组织笔试。4、5月下旬,各市选聘办组织实施面试、考察、体检、公示、办理聘用手续。

四、政策待遇和保障

选聘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享受以下政策待遇:

1、使用专项全额拨款事业编制。

2、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直接转正定级,薪级工资高定一级。从起薪之月起,按照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参加当地的各项社会保险,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按照当地事业单位统一政策缴纳住房公积金、计发住房补贴。

3、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公务员职位,专门定向招录经选聘到村(社区)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

4、县(市、区)、乡镇各类事业单位有空缺职位需补充人员的,优先聘用经选聘到村(社区)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

5、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的,在3年内报考省内高校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6、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到苏北县级政府驻地以下地区(不含县级政府驻地)村(社区)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由省级财政返还80%,其余20%由接收地县级财政返还。

7、到村(社区)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户口原则上落户在任职的县(市、区)政府所在地。

五、报名有关事项

(一)选聘信息公告

江苏省2012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人数、对象、条件、政策待遇等可以通过以下网站查询:

江苏大学生村官网();

各市选聘简章指定网站。

(二)报名方式

报名采用网络方式进行,报名、上传照片、资格审查和缴费确认,均在网上操作。报名人员可以选择在江苏省内的省辖市考区或者在省外设立的北京、西安、武汉考区参加笔试。

报名网址:江苏省人事考试网()。

(三)报名时间

报名、照片上传时间:2012年4月5日9∶00-4月18日16∶00;

资格初审时间:2012年4月5日9∶00-4月19日12∶00;

缴费确认时间:2012年4月5日9∶00-4月19日16∶00。

报名者通过资格初审和照片审核后即可使用已开通网上支付功能的银行卡进行缴费确认,完成缴费确认后的考生,方视为通过报名资格审查。

(四)注意事项

1、报名人员应按要求和网上提示如实填写有关信息,同时上传报名者本人近期免冠电子照片(正面二寸〔35×45毫米〕证件照,jpg格式,大小20Kb以下)。

各市选聘办根据报名者提供的信息进行审核,凡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资格或录用资格。

2、报名人员根据各市选聘简章,选择一个省辖市,或省辖市的一个县(市、区)进行报名,并填写是否服从市内调剂;不能用新、旧两个身份证同时报名,如使用取消报名资格;报名与考场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资格审查期间,资格审查未通过的,可以改报其他地区。

3、根据有关规定,报名人员须缴纳98元考试费,对参加笔试的考生给予相当考试费的等额补助,等额补助将退还到考生原来缴费的卡中,请考生在此期间不要将卡注销。未缴费的考生,视为报名未通过。等额补助退费工作将在笔试结束后进行,退费需经过易宝支付和银行两个环节,请考生及时关注自己的银行卡状态。如有问题,可拨打电话010-59370500咨询。

(五)网上打印准考证

报名人员请于2012年5月2日-5日到江苏省人事考试网()自行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打印中如有问题,请与省、市人事考试机构联系解决。

(六)资格复审

面试前,对进入面试人员进行报名资格复审。资格复审时,报名人员应提供本人身份证、学生证、所在学校出具的《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推荐表》或《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原件。

复审不合格的,取消面试考察资格。

六、考试实施

本次考试不提供考试大纲,考试时间为:2012年5月6日上午9∶00-11∶30。

七、咨询电话

省选聘办政策咨询:025-83238910、83238891;

考务技术咨询:025-83236085;

各市选聘办咨询电话见各市选聘简章。

江苏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徐州市2012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简章

根据《江苏省2012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公告》,结合徐州实际,制定本简章。

一、选聘数量

计划选聘500名,其中男300名,女200名。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比例达80%以上。

二、选聘对象及条件

选聘对象为30岁以下(1982年1月1日以后出生)应届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选聘的基本条件是:思想政治素质好,作风踏实,吃苦耐劳,组织纪律观念强,志愿到农村基层工作;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学习态度认真,能如期毕业;身体健康。

参加江苏省组织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等活动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本人自愿且具备选聘条件的,经组织推荐可作为选聘对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优先选聘:(1)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2)研究生学历毕业生;(3)“985”、“211”高校毕业生。

三、政策待遇

1、使用专项全额拨款事业编制。

2、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直接转正定级,薪级工资高定一级。从起薪之月起,按照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参加当地的各项社会保险,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按照当地事业单位统一政策缴纳住房公积金、计发住房补贴。

3、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公务员职位,专门定向招录经选聘到村(社区)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

4、县(市、区)、乡镇各类事业单位有空缺职位需补充人员的,优先聘用经选聘到村(社区)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

5、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的,在3年内报考省内高校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6、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到苏北县级政府驻地以下地区(不含县级政府驻地)村(社区)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由省级财政返还80%,其余20%由接收地县级财政返还。

7、到村(社区)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户口原则上落户在任职的县(市、区)政府所在地。

8、对在村(社区)创业、带民致富的高校毕业生,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对政治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优先作为村“两委”正职人选培养使用,优先作为科级干部后备人选培养锻炼,参加公开招考、公开选拔,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四、报名有关事项

(一)信息发布网址

江苏省人事考试网()

徐州人事考试网()

(二)报名方式

报名网址:江苏省人事考试网。报名采用网络方式进行,报名、上传照片、资格审查和缴费确认,均在网上操作。报名人员可以选择在江苏省内的省辖市考区或者在省外设立的北京、西安、武汉考区参加笔试。

(三)报名时间

报名、照片上传时间:2012年4月5日9∶00-4月18日16∶00;

资格初审时间:2012年4月5日9∶00-4月19日12∶00;

缴费确认时间:2012年4月5日9∶00-4月19日16∶00。

报名者通过资格初审和照片审核后即可使用已开通网上支付功能的银行卡进行缴费确认,完成缴费确认后的考生,方视为通过报名资格审查。

(四)注意事项

1、报名人员应按要求和网上提示如实填写有关信息,同时上传报名者本人近期免冠电子照片(正面二寸〔35×45毫米〕证件照,jpg格式,大小20Kb以下)。凡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资格或录用资格。

2、不能用新、旧两个身份证同时报名,如使用取消报名资格;报名与考场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

3、报名人员须缴纳98元考试费,对参加笔试的考生给予相当考试费的等额补助,等额补助将退还到考生原来缴费的卡中,请考生在此期间不要将卡注销。未缴费的考生,视为报名未通过。等额补助退费工作将在笔试结束后进行,退费需经过易宝支付和银行两个环节,请考生及时关注自己的银行卡状态。如有问题,可拨打电话010-59370500咨询。

(五)网上打印准考证

报名人员请于2012年5月2日-5日到江苏省人事考试网自行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五、笔试、面试考察及体检

1、笔试时间:2012年5月6日上午9∶00-11∶30。笔试阅卷结束后,由市选聘办根据选聘计划确定笔试分数线。

2、面试考察由市选聘办统一组织实施。面试考察前,对进入面试考察的人员报考资格进行复审。资格复审时,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学生证、所在学校出具的《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推荐表》或《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原件及复印件,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证明。复审不合格的,取消面试考察资格。

3、面试考察结束后,根据笔试成绩、面试成绩、考察成绩计算考生总成绩。按男、女选聘计划,分别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体检人员。因体检不合格出现缺额时,依次递补。

六、咨询电话

市选聘办政策咨询电话:0516-83732476。

徐州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

徐州师范大学学生 篇6

大学生创业就是大学生改变传统就业观念, 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才能和技术, 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创业计划、确定创业项目, 通过市场运作, 实现项目的公司经营并取得实际成效。大学生创业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美国奥斯汀得州大学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创业竞赛, 之后便逐渐波及世界其他国家, 并逐呈壮大趋势。大学辍学创业而成功的比尔·盖茨自不必说, 像戴尔计算机公司的创始人戴尔, 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等等, 都是在大学期间创业, 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 美国的高等院校创业计划大赛成了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力之一[1]。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活动始于1997年底, 标志是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2], 之后扩展到上海、武汉等城市。虽然我国大学生创业活动起步较晚, 但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其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强调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3]。

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并结合我国实际, 可以将大学生创业环境分为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教育和培训环境、融资环境、社会文化环境5个维度[4]。我国大学生创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大学生创业政策的不完善使得大学生创业尚有相当难度;大学生缺乏创业资本的支撑;大学生创业缺乏积累管理经验和知识的平台;传统文化惯性使创业人际环境存在缺陷;大学生的创业素质还存在着不足等[5]。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 但其中只有少数论文是根据实地调研结果发表出来的, 并只局限于一两个城市。本文通过对中国几个城市的比较研究, 不仅发现大学生创业在这几个城市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而且还发现各个城市之间存在差异。由于创业园中大学生创业企业较为集中, 此我们主要在大学生创业园中进行调研。我们分别对北京、徐州、无锡、上海、广州、深圳六个城市的创业园区进行了调查。调研对象涉及大学生创业企业、成熟企业、政府、金融组织、在校大学生等几个方面。本文主要探讨大学生创业企业在不同城市的差异。

二、各地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发展状况

(一) 发展状况

注:“0”表示无锡的创业园中未发现刚刚起步阶段的大学生创业企业

从表一中所显示的三个阶段可以看作大学生创业企业在创业园孵化的一个周期。刚刚起步阶段被定义为, 企业刚刚发展起步, 产品即将面世。大多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准备阶段已有了自己的技术及理念, 并且生产的大多是些成本低、研发周期短的产品, 因此刚刚起步阶段较短。步入正轨阶段被定义为, 企业基本步入正轨, 最终达到收支基本平衡。此阶段对于大部分大学生创业企业来说是第一个大的结点, 很多就是在这个阶段失败的。例如我们在无锡的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调查时了解到, 2009年里面有三十几家大学生创业企业, 而在2010年我们进行调查时, 只有二十家左右了。可见大学生创业企业通过这个阶段的生存率较低。发展良好阶段被定义为企业发展良好, 已实现盈利。达到此阶段的企业大都开始进行扩张, 基本完成了孵化的一个周期。

根据上面的三个阶段的划分, 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各地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发展状况的差别较大。北京刚起步的大学生创业企业高达63.9%, 而发展良好的仅占北京大学生创业企业总数的8.3%, 可见在北京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存活率不尽人意。徐州发展不错, 刚刚起步阶段的占25.0%, 步入正轨的有40.6%, 发展良好的占34.4%。既有新加入的创业者在此创业, 又有发展良好的企业, 处于每个阶段的企业所占的比例都较为均衡。因此可以看出徐州的大学生创业园发展较为平稳。而我们在无锡调研的时候没有找到刚刚起步阶段的企业, 说明目前无锡缺乏新的大学生创业企业, 创业园内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但其存活的企业都发展良好, 其中处于发展良好的阶段的企业占总数的64.3%。经实地调研发现, 上海对大学生创业企业进入创业园把关特别严格, 为确保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存活率宁缺毋滥, 因此在我们去采访时刚刚起步阶段的企业仅占总数的14.0%, 而已步入正轨阶段的企业有65.1%, 发展良好的企业所占比例为20.9%, 可以看出上海各创业园发展较为平稳。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广州处于发展良好阶段的企业较少, 只占总数的13.0%, 但总体上还算平稳, 其比例不至失调。深圳的企业发展状况也较好, 发展较为稳定。

因此我们可以对六个城市大学生创业园内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发展状况进行一个大致的排名。虽然上海与徐州在企业成长的三个阶段的比例有些不同, 但结合上海对大学生创业企业入园要求较严, 可以判断出上海和徐州的企业发展状况较好, 各大学生创业园发展平稳;深圳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发展也不错, 各阶段比例协调;广州发展良好的企业略有不足, 但比例不至于失衡;无锡虽发展良好的企业高达60%以上, 但缺乏刚刚起步的大学生创业企业, 一方面可以说明无锡大学生创业激情不足, 另一方面可以说明当地创业环境不够理想;北京刚刚起步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过高, 而发展良好的企业又较少, 说明虽然北京大学生有较高的创业激情, 但企业存活率较低。

(二) 各地现代服务业及其相关行业所占比例不同

大学生创业者由于毕业不久, 相对缺乏资金、社会实践经验、以及人脉关系等, 因此很难涉足如冶金、石油化工等重工业及机械制造业等。但许多优秀的大学生在学校里已有自己的技术、专利, 有激情有梦想, 还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 所以他们大都适合创建一些产品成本低, 研发周期短, 成本回收快的企业。而现代服务业尤其是信息服务及软件正具备这些特点。

注:“0”表示在创业园中未发现从事该行业的大学生创业企业

通过对六个城市的调研采集数据并统计发现, 大学生创业企业大都集中在现代服务业, 其所占比例高达73.6%, 而现代服务业中互联网、信息服务及软件等高科技行业占总行业的42.8%, 广告设计也占了一定的比例。但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各地六个城市的大学生创业园中各行业分配比例有所差异。无锡和上海从事软件互联网等高科技行业的大学生创业企业高达50%以上, 而无锡几乎所有的大学生创业者都从事现代服务业。这体现两个城市的大学生创业企业科技含量较高, 大学生创业者能够较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创业。北京和广州从事互联网软件行业的企业也高于六个城市的平均水平, 但徐州和深圳从事高科技行业的企业所占比例较低, 分别只占所有企业的18.80%和27.30%, 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企业在该城市所有大学生创业企业中所占比例也偏低。因此徐州和深圳在大力发展大学生创业事业的同时, 应该加大力度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中科技含量较高的互联网和软件等行业。当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必须有相当高的比例的大学生创业企业从事现代服务业, 因为这个行业分布还与各个城市自身的产业结构以及发展重点有关。

三、各地政府与企业关系

(一) 大学生创业企业与政府打交道难易程度的对比

从表三中可以看出, 大学生创业企业与政府沟通的难易程度排名与大学生创业企业发展状况类似。徐州、上海、深圳等地与政府沟通的难易程度均较低, 分别为37.4%、27.6%、18.2%, 而它们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发展较好, 大学生创业园也发展平稳;其次是广州, 广州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认为与政府沟通难的比例占52.2%, 其中认为较难的占43.5%。说明广州企业与当地政府互动较少, 对刚刚起步阶段的企业影响较大;北京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很少与政府沟通, 缺乏政策的引导, 许多本应该享受到的优惠政策没有享受到, 这也是北京大学生创业企业在刚刚起步阶段存活率低的原因之一;无锡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感觉与政府沟通最难, 认为与政府沟通困难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占64.3%, 这是上面所提到的无锡缺乏刚刚起步阶段的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原因之一。因为缺乏与政府的有效沟通, 或政府宣传不到位, 所以无锡有很大部分的大学生创业者在还未创业时把创业想象得过难, 还有许多企业在准备阶段就已经夭折。由此可知, 大学生创业企业及大学生创业园发展是否良好与大学生创业企业与政府沟通的难易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二) 政府政策对的创业帮助

在对大学生创业企业与政府沟通难易程度进行调研的同时, 我们还对大学生创业企业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和当地政策对企业帮助力度进行了调研。通过对比研究发现, 六个城市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对当地政府政策持有的态度也有所差异。

从表四中我们可以看到上海、无锡、徐州三个城市有超过50%的大学生创业企业了解当地政策并且认为当地政策对企业的发展帮助较大。广州的大学生创业者中了解政策并认为政策对企业帮助较大的也接近40%, 认为政府政策对企业发展帮助较大的高达65.2%。北京和深圳了解当地政策并且认为当地政策对企业帮助大的分别占企业总数的27.8%和18.2%, 认为政府政策对企业的发展帮助较大的也仅占企业总数的38.9%和45.5%。这可以从两方面说明北京和深圳在这方面比例偏低, 第一、北京和深圳政府的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宣传力度也有待提高, 并且还需要加大落实力度。大学生创业者刚刚走出校门, 有的甚至还是在校学生, 他们缺乏社会经验, 没有充足的人脉资源, 资金也是很大的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帮助, 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踏上创业之路, 而且还是大学生创业者坚实的后盾, 在很大程度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者解决后顾之忧;第二、两个城市的大学生创业者缺乏主动沟通政府的积极性。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准备阶段就应该了解所在城市的优惠政策, 主动咨询和联系政府相关部门, 以便享有符合自身条件的某些优惠政策, 从而很大程度上少走弯路。

(三) 政府政策少, 扶持不到位对企业的影响

数据显示无锡企业一方面感觉难与政府打交道, 另一方面, 却又自己认为了解政策, 得到帮助最多。这似乎看来有些矛盾, 但从下面的数据中可以得到答案

企业认为政府政策少, 扶持不到位对企业的影响越大, 就越能说明企业对政府的期望值越大, 以及对政府的依赖程度。从表五中看出, 深圳仅18.2%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认为政府政策少, 扶持不到位较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63.6%的企业持无所谓的态度;上海和广州有占该城市被调研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总数的37.1%和47.8%的企业认为政府政策少, 扶持不到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原因之一;而在北京、无锡、徐州相应的比例则超过50%。

通过上面三组数据显示, 无锡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感觉难与政府打交道, 又认为了解政策, 得到帮助最多, 并且有超过50%的企业认为政府政策少, 扶持不到位是影响该企业发展的原因之一。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 但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无锡企业缺乏与政府沟通的积极性, 不能主动了解其应该享受的优惠政策;二是许多无锡创业者对政府抱有太大期望而忽视了自身因素。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除了要积极了解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寻求政府帮助外, 更多的是应该靠自己, 对各种可能面临的困难做好事先准备, 并且冷静地面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 社会服务机构发育不足对企业的影响

从数据中得出, 深圳和广州大多数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对社会服务机构发育情况持无所谓的态度, 仅18.2%和26.0%的企业认为社会服务机构发育不足较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北京、上海、无锡、徐州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认为社会服务机构发育不足影响企业发展大学生创业企业所占比例大致相当, 均不到五成。

通过上面的阐述可以总结得出:在北京的大学生创业者愿意主动联系政府但与政府打交道较难, 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还有些不足;无锡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较多, 并且基本能够落实, 大学生创业者能够积极联系政府, 但与政府打交道较难, 更重要的是创业者过度依赖政府, 认为政府政策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原因之一。广州与无锡的情况类似;深圳的大学生创业企业缺乏主动与政府联系的积极性;徐州政府与企业能够较好的互动;上海在发展大学生创业事业中是国内做得较好的城市之一。

四、大学生创业企业所面临的资金问题

通过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创业企业的主要技术来源是自主开发, 其中广州有91.3%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属于自主开发, 北京的企业有80.6%, 上海的企业有88.4%, 深圳的企业有81.8%, 无锡的企业有71.4%, 徐州的企业有81.3%。那么企业研发产品、产品投入市场等的费用又是从何而来呢?通过对六个城市的研究发现有74.1%的企业的资金来源是自有资金。由于大部分企业自有资金有限, 因此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存在资金和研发力量等方面的制约。那资金和研发力量等问题在六个城市中又有哪些不同呢?

从表七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企业大多存在资金缺乏的问题;深圳、上海、无锡有超过50%的企业存在缺乏研发力量的问题。大学生创业企业的研发力量大多是创业团队中的人员, 创业者要解决研发力量不足的问题, 除了各种主观因素外, 最主要的客观因素当然还是要回到资金问题上来。下面来看看在六个城市中融资难易程度。

数据显示在广州和北京的大学生创业者融资最为困难, 分别有65.2%和66.7%的企业都遇到了融资难的问题;上海、无锡、徐州、深圳也有企业遇到此类问题, 但都未超过50%。

虽然六个城市中大学生创业企业遇到融资难的问题的比例有所不同, 但大多数创业者都有提到政府应该降低融资门槛, 通过我们对六个城市调查发现有高达82.2%的大学生创业者认为现行融资门槛过高, 需要降低。

五、总结

目前, 中国大学生创业活动还处于艰难的发展过程当中, 从近年发展的态势来看, 我国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各个方面正在逐渐趋好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事实上, 即使是大学生创业最难解决的风险投资问题也已经有了好的起步, 大学生创业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许多城市都建立起大学生创业园, 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享受优惠政策的场所。尤其是上海, 无论是其优惠政策、政策落实力度、, 还是融资渠道都是值得其他城市借鉴的。不仅如此, 上海做得较好的大学生创业园还引入了监管制度, 而且政府并不直接参与监督管理, 而是由民间非盈利机构监管。对于大力发展大学生创业事业的二三线城市, 徐州也是一个不错的案例。其不但优惠政策较多, 能够较为容易地与政府沟通, 还有不错的激励机制, 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园内具有相对宽松的创业环境, 对企业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帮助。针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从事行业的分布, 各地大学生创业园可以鼓励大学生创业者发展现代服务业, 但是需要根据各个城市自身的产业结构以及发展重点而定。通过我们调研所得的数据证明, 一个城市的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发展状况与企业和政府沟通的难易程度, 政府的政策及其落实情况, 社会服务机构发育程度, 以及该地区融资难易程度等有关。

摘要:本文基于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无锡和徐州的创业园的调查, 对六个城市的大学生创业企业的现状和环境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上海和徐州的大学生创业园发展最为平稳;大学生创业企业主要从事现代服务业, 并且以互联网和软件行业为主, 其中上海和无锡的比例最高;企业与政府是一个互动的关系, 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宣传力度, 进一步提高政策落实力度, 另一方面企业应该主动了解政策, 积极申请享受优惠政策, 这两方面上海做得较好;企业的融资难同样也是是影响大学生创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企业,环境,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荣荣.中外大学生创业比较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7, (06) .

[2]王刚狮.谈学生社团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 2008, (11) :30.

[3]苏益南.大学生创业环境的结构维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06) :35.

徐州师范大学学生 篇7

国家新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从制度上为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其资助实施效果如何, 已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由于资助工作的目标群体是高校大学生, 其实施效果必定会在各高校得到最终体现。为了探究当前大学生资助工作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成效, 以徐州医学院为例开展调查研究, 参照基于顾客 (即高校大学生) 导向的政策评估模型来开展实证研究, 即将资助工作作用对象的目标、期望、关心甚至需要作为评估的组织原则和价值准则,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进行数据和信息收集、分析总结大学生资助工作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成效。

一、样本选取

徐州医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高等院校。长期以来, 学校坚持“帮困助学”与“育人成材”相结合的工作理念, 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市的各项资助政策, 已基本形成以奖助学金为主体, 以助学贷款、勤工助学、贷学金、临时困难补助等为辅助, 以社会捐助为补充的多元化、全方位、全过程的混合式资助体系。

从政策的配套性上来看, 各省、市和各高校绝大部分政策文本的相关条款与国家政策文本中的条款如出一辙, 仅仅是文字上的引用和简单重复, 甚至采用“转发”国家政策的形式下发相关的政策文本, 各级地方政府、各高校也都采取“照葫芦画瓢”的做法, 只是不同程度地细化了部分条款, 因此各省、市高校执行的大学生资助政策基本一致, 研究对象具有普遍性, 发现的问题也具有普遍的意义。

从生源方面来看, 徐州医学院面向全国16个省 (市、自治区) 招生, 省外生源中既有北京、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 也有来自青海、新疆等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学生, 省内生源则广泛分布在苏南、苏北、苏中各地的城镇和农村, 样本具有广泛性。

从学校的情况来看, 一方面, 学校位于经济、教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江苏省, 培养人才的数量多, 高等教育领域的理念和实践经验相对先进, 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另一方面, 学校地处江苏省内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 较之发达地区高校存在经济困难学生基数大, 社会资源少等特点, 样本具有代表性。

二、调查实施

本次调查面向徐州医学院在校大学生发出问卷共300份, 回收问卷296份, 问卷回收率为98.7%。为考察当前大学生资助工作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效用, 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围绕下面四个问题设计。第一, 大学生对政策的了解和认知;第二, 困难大学生认定机制能否有效界定资助的目标群体;第三, 现行资助工作能否有效缓解家庭困难学生面临的困难;第四, 大学生群体对当前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认可与评价。

为了更全面的评价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实效性, 在问卷调查的同时, 还采用访谈法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调查研究。走访了江苏省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 江苏省内5所高校负责资助工作的一线辅导员, 与10位在校学生开展了访谈, 寻访了6位学生家长, 走访了民政部门, 并电话采访了省国家开发银行信贷部的工作人员。通过与工作在资助工作第一线的负责人、受资助大学生及其家长的直接接触, 对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和深刻的了解。

三、调查结果及成效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 当前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实施取得了积极的实效,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促进了教育公平, 维护了社会稳定, 推动了高校的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 资金投入充足, 保障了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我国现行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是2007年形成的, 新资助政策实施以来, 国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 扩大受助覆盖面, 2007—2011年, 普通高校各类资助资金累计高达1817.18亿元, 1.79亿人次学生获助 (见图1) , 在财政投入中, 中央财政投入约占60%, 地方财政投入约占40% (见图2) 。

(资料来源: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

在国家加大投入的同时, 高校也在进一步加大配套资金投入, 按事业收入6%的比例足额安排资助经费。以徐州医学院为例, 仅2011年, 就提取607.44万元专项用于困难学生的校内资助, 同时, 学校积极与各类基金会和慈善总会以及公司、企事业单位等密切合作, 注重发挥媒体作用, 争取多渠道筹集资助基金。全校28%的学生受到资助, 28.42%的在校生获得各类奖学金, 本、专科学生人均资助金额达5775元。

调研结果显示, 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在资金的投入规模方面基本满足了大学生的入学和就学问题, 96%的受访学生认为现有资助政策的实施能够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 学校每年缴费的学生只占到了75%—80%。每年基本都有20%—25%的正常学费收入被学生拖欠, 恶意欠费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但国家要求学校不能拒收大学生, 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转。2007年以后, 国家对学生资助力度不断加大, 2011年的数据显示一大部分学生用获得的资助款抵扣学费后, 有83.6%的学生缴清了所有费用, 剩余16.4%的学生欠费数额也都在2000元以下, 不仅解决了学生问题, 也维护了高校财务的正常运转。学校教务处学籍科的老师对此也表示赞同, 学校在近五年内没有一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办理退学或者休学手续。可见, 现行高校大学生奖助投入的不断提高, 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 惠及范围的不断扩充, 有效解决了他们的经济压力, 微观上保障了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宏观上还有效地维护了高校的正常运转, 有力地支持了高校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 政策宣传到位, 增强了大学生的爱国之情

政策的有效实施, 前提是目标群体对政策要有足够的知晓。为使学生全面了解国家资助政策, 传递党中央、国务院对大学生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高校学生资助部门积极结合实际, 畅通资助宣传渠道, 通过建设专门网站、利用媒体平台、发放资助手册、开通资助热线、基层走访宣讲等方式, 有针对性地开展资助政策宣讲。一位学生家长在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的现场说到, 学生高中毕业之前, 中学就已经进行过有关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 在收到录取通知书时还收到了学校寄发的《江苏省高校资助政策简介》和《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 在来学校之前对资助政策、办理助学贷款的程序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针对有些问题, 通过拨打高校学生资助部门设立的热线电话在报到前就得到了解决。

在对学生的调研中, 我们发现受访学生对大学生资助政策的知晓率总体较高, 对奖学金, 助学金, 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等重要资助政策知晓率均超过80%。政策的有效宣传, 让大学生了解到党和国家的郑重承诺, 让经济困难的学生和家长不再担心“有书没钱读”, 增强了百姓对政府的信心。宣传工作有效传递了党和政府对于资助工作的重视, 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资助政策的帮助与关爱, 充分理解了资助政策的目的与长远意义, 增强了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从而引导和教育学生在形成正确政治观念的基础上, 树立感恩意识, 立志服务社会, 弘扬奉献精神。与此同时, 国家文件、法律法规, 信贷原则和信用制度也在这个过程中由受助学生间接向社会进行了宣传, 营造了帮困助学的良好氛围, 更加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增强了社会整合的政治功能。

(三) 资助方式多样, 促进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 国家对高校大学生的资助高度重视, 资助方式从无到有, 从单一到多样, 经过多年的努力, 在普通高校建立起了多元化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各高校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通过奖学金激励学生, 通过助学贷款以诚信教育学生, 通过勤工助学以自强锻炼学生, 通过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 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1. 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对受访者的调查中, 83.6%的受助学生表示, “现行的资助政策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 73.4%的受助学生明确表示“为了获得奖助学金, 平时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备考”, 有84.1%的学生认为“在校学习使自己怀有感恩之心, 为报答社会自己更选择加倍努力”。这说明现行资助政策的实施, 使得大学生有机会通过取得优异成绩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经济负担的减少有利于他们甩掉包袱投入到学习中去, 由于省去了为筹集生活费而奔波打工, 所以他们更有时间参与到一些学校的活动中去, 提升自身的素质, 扩展自己的视野。这些都表明大学生资助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激励。

2. 缓解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逐渐凸显, 从徐州医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2014级新生的心理普查结果显示,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心理焦虑、偏执、抑郁、自卑、人际敏感以及精神病等方面与普通学生均存在显著差异, 各因子分值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线。在调查中, 当受访者被问及“现有资助政策的实施, 是否能够为你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安全感, 树立自信心”时, 72.0%的学生持肯定意见, 还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贷款和勤工助学的方式解决了学费和生活费, 减轻了自卑感。可见, 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 特别是有偿资助的实施, 减轻了大部分学生的经济压力, 获取奖学金让困难学生提升了安全感和自信心, 在勤工助学中培养了他们的社交能力, 获得了更多的友谊和关爱, 有效地缓解了大学生的心理焦虑。

3. 增强了大学生的自强观念。

徐州师范大学学生 篇8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

本次问卷一共发放1000份,收回969份,有效率为96.9%。参与调查的男生496人,占总人数的51.19%,女生473人,女生所占比重为48.81%,男女比例相对均衡。其中大一学生所占比重43.03%,大二学生所占比重16.92%,大三学生所占比重36.95%,大四学生所占年比重2.37%。文科生占总人数的55.52%,理科生占总人数的15.48%,工科生占总人数的24.25%,医科生占3.30%,其他学历占1.44%。政治面貌。被调查学生中中共党员有4.95%,共青团员有92.78%,民主党派和群众各占0.21%和2.06%。问卷分析如下:

(一)认知上的真空

“知,情、信、意、行”,是个体道德行为养成的关键环节,其中知是先导,要让良好的行为规范内化为个体的行为准则,首先必须学习,认知相应的规范。

当被问及“您是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67.60%的受调查同学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表示了解,32.40%的同学表示不了解。问及您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何内在联系?有24.77%的同学认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65.22%的同学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86%的学生认为这完全是两回事,7.64%的学生说不清,还有0.52%的学生选择其他。问卷中提到“您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何内在联系”(多选),69.04%的同学选择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总纲领”,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88.24%的同学选择核心价值体系是核心价值观的存在基础、展开形态和重要载体,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有机统一,认为毫无关联的占3.30%;问及:您觉得以下哪些词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选)有80.50%的学生选择自由、平等、公正、法制,79.05%的学生选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选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同学有55.21%。也就是说,只有55.21%的学生完全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然而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在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真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理想信念的模糊

信是知转化为行的催化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内心信念,上升为信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知转化为行的关键环节。然而,调查显示,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方面同样存在不容乐观的现象,表现为理想信念的模糊。当问及您觉得作为一个民族或国家是否需要信仰时,有96.19%的学生认为需要信仰,只有3.81%的学生认为不需要信仰。但当问到您的信仰是什么时,被调查学生中有46.85%的人信仰马克思主义,有4.33%的学生信仰佛教,有2.89%的学生信仰基督教,无信仰的占到36.95%,其他信仰的占8.98%。当问及:您是否了解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选择很了解的百分比为8.57%,选择知道的百分比为68.83%,不清楚的同学也有22.60%。

信仰是一个民族国民的精神家园,虽然大部分同学认同信仰的重要性,但是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目前的信仰是比较复杂的,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只有46.85%,虽然占了最大的比重,但是作为我国的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来源,在大学生中的信仰中所占的比重居然不到一半,着实是不容乐观的。这不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存在一定意义上的理想信念模糊。

(三)知行脱节

行,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其目的是希望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于实际生活当中。然而通过对认识和信仰的调查,当问及你对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看法时,认为与每个人密切相关,需倡导更需践行的比例为92.77%,认为这是少数人讨论的问题,与我无关的比例为3.41%,认为没有必要和其他的各占1.65%和2.17%。92.77%的同学认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每个人密切相关,更需要践行,这一点说明大多数同学还是很有社会责任感的。他们潜在的理解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正确正面的价值观,还是需要我们进行倡导,更加需要我们去践行。

当问及:您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各方面的思想中去?选择搞好课堂教学的有45.48%,选择搞好班级党团第二课堂活动的有39.76%,选择开展经常性的读书评论活动的有48.33%,选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汇贯穿到学生手册及各类评优创先活动中去的有45.00%,选择用实际行动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的有68.33%,选择主要靠学校把各项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做好,把育人质量提上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工作自然就好了的有32.38%,选择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结合学生品德养成的求荣避辱心理机制,进行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的有40.71%,其他的有6.19%。

虽然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信仰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真空现象,但是当问及是否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大部分同学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而且也希望通过各种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习、生活中去。也就是说大学生普遍认识到践行的重要性,但如何践行并未给出答案。

二、“趋荣避辱”心理机制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基础

当问及您认为影响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时,选择社会变革、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影响的有69.97%,选择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和冲击的有48.61%,选择学校价值观教育效果不好的有32.40%,选择网络信息时代各种媒体传播的负面信息作用和影响的有55.62%,选择家庭教育的缺乏的有33.54%,选择当代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的有52.32%,选择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会吃亏的有27.66%,选择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实反差非常大的有44.99%,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流于形式,未能触动大学生的内心,引起共鸣的有42.11%,其他的有6.40%。调查分析有42.11%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未能触动其内心,引起共鸣。因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抓住学生品德形成的心理基础。笔者认为“趋荣避辱”的心理机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心理基础。

所谓“趋荣避辱”心理机制,即根植于每个人心中最深处的价值观所产生作用的一种活动原理或机制。荣誉感、羞耻感和良心是“趋荣避辱”心理机制的主要内容。“荣”即荣誉,是社会对人们道德行为的肯定和褒奖,是对个人行为的积极评价,因而个体内心产生的自我欣赏的体验。“辱”即耻辱,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贬低与嘲弄,是社会对个人或是对社会外部的精神打击,使人内心产生让人愤怒的耻辱感。良心,是指对是非的内心的正确认识,特别是跟自己的行为有关,能够调节和控制自我,它是个体行为隐蔽的调节器。社会主流的价值观被践行并且产生了良好影响和结果后,能够使人产生荣誉感,得到满足和欣慰。否则,背离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就会使人感到痛苦和折磨,产生羞耻感。

荣誉感则是人们在生活上的精神支柱,是不断激励人们努力奋斗和积极向善的内在动力。正确的荣誉观对于人们为善去恶、积极向上能起到强有力的激励、推动作用,心理上保证一个人健康成长、趋于完善。羞耻感是一种痛苦体验,是流露于内心受“辱”时牵动自尊的激愤情感,让人们的内心产生自我责备。羞耻感从反面激发着个体奋发向上。马克思说过:“耻辱是一种内向的愤怒。”[4]这种愤怒能使人们控制自我,抑制导致耻辱感行为的再次发生。为获取社会主流的认同,人们通过羞耻感完善自我,鞭策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说,“趋荣避辱”心理机制是个体趋善避恶、趋荣避辱、奋发向上的内在心理机制和内在驱动力,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心理基础。

三、利用学生“趋荣避辱”心理,创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机制

首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教育。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不要拘泥于形式,单一地进行理论灌输。对于现实中敏感性的社会问题,教师所应该做的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问题,而不应逃避。例如,当前社会的一些敏感且热门性的话题:贪污腐败、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问题。比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不少学生就觉得中国太软弱,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理性的爱国,而不是抛开实际问题,做一些空洞的说教,这样反而会引起学生的逆反。教育界有句名言:智育不全是废品,体育不全是次品,德育不全是危险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人是一种现实的存在,生活是人的存在方式,生活构成了人的所有探索和行动的母体,个人的生命在生活中获得展现。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为原发和归宿是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如此,才能“使精神中最深刻的东西成为可以关照和领会的对象”。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利用学生良心、趋荣避辱的心理,联系理论和实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学环节中。

其次,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利用学生的良心、荣誉感、羞耻心等心理机制,创设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内容、方式和载体,引导学生趋荣避辱,让他们自觉地将认知、情感与核心价值观一致,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采用比较活泼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专题教学法、参与性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等等。

最后,应注重尊重大学生主体性。大学生具有心理不成熟,好奇心强,表现欲强,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等特点,因此,教育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教育者首先应该提升完善自身,同时还要尊重大学生的创造性,制造更多的机会让大学生自己去探索。可以围绕某一专题展开专题讨论,或辩论赛,等等。

摘要:本文立足于对于徐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和践行问卷调查,了解到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认知真空、理想模糊、知行脱节的现象,进而分析了“趋荣避辱”的心理机制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心理基础,最后从“趋荣避辱”的心理机制角度入手,提出创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机制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策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1.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5(05):2.

徐州师范大学学生 篇9

(一)部分毕业生就业态度不端正

部分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因过度地考虑到大城市、事业单位等因素,而不愿意到基层、西部等地区就业。甚至有些毕业生好高骛远,不分析自身的现实条件而一味地追求过高的要求。也有一部分毕业生毕业时,由于优越的家庭条件而不急于找工作。

(二)缺乏实践动手能力

我校毕业生在基层就业和中小企业就业的比较多,许多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希望能马上上岗或经过简单的培训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而不少毕业生理论知识较扎实,但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三)小部分毕业生诚信缺失

当前大学毕业生中存在着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小部分毕业生在毕业后频繁换工作,在求职材料中,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个别毕业生缺失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这些毕业生诚信缺失一方面影响其自身的就业,另一方面也影响到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评估,影响学校的整体声誉,对学校的发展将产生不好的影响。

(四)校企合作力度有待大力开发

我校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多年来紧密围绕徐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与企业联系,建立合作关系。但部分专业没有有效地与用人单位建立人才培养共建关系,缺少长期固定的就业基地,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真正结合起来,不能根据行业发展进行能力调整和提高,削弱了我校部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领导高度重视,理念前行引导

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面对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态势,学校结合自身开设专业发展实际情况,成立就业指导小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搭建个性化教育平台,推进开展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活动,培养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和就业能力,以促进学生就业为落脚点,紧贴地方行业发展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二)架构贯穿四年的就业保障

1. 加强就业创业指导

学校以就业创业为主线贯穿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以土木工程学院为例,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和需要,开展了“起步土木——新生教育: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爱在土木——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情系土木———毕业教育:培养学生对职业的归属感”系列活动。针对学生多元发展需要,邀请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创业成功校友来校指导学生认知自我,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择业、创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为学生顺利就业、实现人职合理匹配奠定基础。

2. 深化校企、校地、校政合作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多方位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人员互动、双向介入、互利共赢的人才培养合作运行机制,为毕业生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充分挖掘校友资源,为毕业生提供岗位。

3. 发挥网络平台优势,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建设就业网站,专人管理,做到就业服务全天候、多功能、广覆盖。充分发挥省安全协会网站、校园网络媒体和校友资源的作用,广泛开拓就业市场,建立起千余家用人单位的信息库,对岗位需求信息分类整理,有针对性地发布信息。

(三)不断反思总结,创新教育方式

1. 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必须要由社会市场需求来决定

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和定位,必须要与社会市场的需求接轨。以此来制订教学计划,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制定培养模式。以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2. 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就业能力

学校要时刻关注各行业动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缩短学校的培养与单位用人机制之间的差距,从各个环节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良好的综合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拥有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积累和锻炼。因此,学校应该加大教育教学制度改革的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进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层次。

3. 积极引入企业文化,开展毕业生职前教育与培训

很多用人单位感觉到,大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应有的职前教育与培训,尤其是企业员工基础职业素质的培训。企业需要的是“真正实用”的人才,而高校毕业生基本都处于一种半成品状态。因此,应该从一入学就进行系统教育,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就业质量,给毕业生提供较高起点的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徐州师范大学学生 篇10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 面积11258平方公里, 人口960万, 是江苏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中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长期以来, 徐州以其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丰富的矿产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 集聚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推动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较快发展。2009年,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90亿元、增长13.9%;财政收入达到467亿元,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64.3亿元、增长28.6%。同时形成了丰富的科教资源, 拥有各类高校10余所、在校本专科学生20万人, 每年毕业4万余人。拥有各类科研机构36家, 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5万名, 其中工程院院士6名。

近年来,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 我们与驻徐高校联手, 共同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先是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共建大学科技园, 以促进学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目的, 孵化大学生创业企业。2006年, 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 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更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我们又和驻徐高校一起开辟大学生创业园, 促进大学生创业企业集聚发展。仅在市区就有大学生创业企业150余家, 涉及软件研发、网络技术、机器人制造、家装设计、品牌运作、管理咨询等领域, 吸收大学生就业1000余人,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9年, 江苏省委梁保华书记视察大学生创业园区, 称赞徐州“大学生创业工作搞得很有特色”, 并要求“学校、政府及各个方面一定要做好大学生创业的服务工作, 鼓励和带动更多的大学生走创业发展之路”。

随后, 市委、市政府对大学生创业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 从促进大学生就业、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高度提高认识, 着力建立推动大学生创业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大学生创业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创业工作月调度制度, 加快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开展。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出台《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在徐自主创业的意见》及配套文件, 形成从创业实训到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三是加强创业园区建设。投资1亿元收购并改造市中心商圈的九州大厦, 建成了2万多平方米的高标准创业园, 并对原有的大学生创业集聚区进行改造升级, 全市已形成九州大厦、大学科技园软件园一期B座和科技大厦三大创业基地。同时又建设一批产业化基地, 目前已建成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 为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

徐州市大学生创业工作得到了各方面支持与鼓励。政治局委员、刘延东国务委员,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 江苏省委梁保华书记先后在不同场合予以肯定。教育部还授予徐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称号, 今年4月22日全国大学生创业工作座谈会在徐召开, 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二、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与实践

为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健康发展, 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高校和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调研, 了解他们的心声和建议, 不断完善工作措施, 努力把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领上路, 帮助他们起好步, 尽可能地降低创业风险, 提高创业成功率。

首先, 指导大学生做好创业准备, 降低创业风险。鼓励大学生创业, 既要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又要提醒他们创业的艰难和不易, 要以对大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引领工作。一是强化地校合作, 抓好创新创业教育。我们与中国矿业大学等驻徐高校合作, 借助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徐州师范大学江苏省大学科技园, 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 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加强宣传引导, 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专门开通徐州大学生创业网, 发布创业政策和创业信息;市内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大学生创业典型, 转变人们的就业观念, 使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共识。三是完善创业导师制度, 做好创业指导工作。成立创业指导委员会, 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 安排专家进行指导, 开展针对性的市场调研, 提高创业团队综合素质, 完善创业项目设计方案;对创业准备不足的, 安排到实训基地进行创业实训, 避免创业盲目性。四是规范创业评审制度, 确保创业项目质量。以《徐州市大学生创业证》发放为契机, 全面评估申报团队的创业能力和申报项目的发展前景, 进一步优选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 努力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风险机率。

第二, 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 降低创业起步难度。万事开头难。为了让大学生创业能够起好步, 我们重点抓了三项措施。一是优化大学生创业政务环境。在市人社局设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 以企业运作的方式服务大学生创业工作;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窗口, 简化创业手续, 实行创业立项、工商登记、税收优惠、贷款融资等“一站式”服务。二是解决大学生创业团队生产生活问题。明确大学生可凭《创业证》落户徐州市区, 确保外地来徐创业大学生全面享受“市民待遇”;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办公场所, 解决创业起步阶段工作场地问题;为其创业团队提供公共租赁住房, 并发放住房补助, 解决创业团队住宿问题;成立大学生创业协会, 满足创业企业内部沟通交流以及与社会各界沟通交流的需要。三是缓解创业企业资金压力。通过税收返还、费用减免等方式, 减轻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资金压力;在对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普惠性资金资助的基础上, 对特别优秀的创业企业提供重点资助或奖励。

第三, 完善创业企业发展环境, 帮助大学生企业集聚发展。为解决创业成功后企业快速发展问题, 我们以大学生创业企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为突破口, 认真抓好软硬件建设, 引导大学生创业企业集聚发展。一是解决企业发展的场地问题。加大泉山区、铜山县、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专业化产业园区建设, 做好产业基地与创业园区的政策衔接, 使创业企业在产业化基地集聚发展。二是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问题。鼓励各类金融和信贷担保机构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 对获得贷款的企业给予3年期限的半额或全额贴息;对列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的创业企业, 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支持。三是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成立风险投资公司, 对创业状态良好的企业提供风险投资, 鼓励企业加快发展;积极支持创业企业包装上市, 引导大学生创业企业逐步形成新型的产业格局。

三、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实践证明, 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不仅是以创业带动就业, 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更重要的是使大学生这一人才资源得到有效开发, 使高校科研成果得到有效转化, 这对于加快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创新型城市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推动大学生创业, 是贯彻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掌握先进的理论知识, 拥有较高的技术优势, 最具有创业激情和创新精神, 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是由诸多因素叠加造成的, 是阶段性、结构性问题, 也是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高、精、尖领域, 大学生掌握着稀缺的技术, 却因没有相应的企业承载而陷入“就业难”的困境, 政府有责任开发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 为大学生提供展示自身价值的舞台。因此, 我们始终坚持人才强市战略不动摇、坚持“招才引智”工作不动摇, 今年已在驻徐高校和全国重点高校开展了新一轮宣传推介活动, 并致信全国徐州籍在校大学生, 让每一个徐州籍大学生都成为徐州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宣传者、组织者、实践者, 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来徐创业发展, 实现自身价值。

推动大学生创业,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徐州是老工业基地, 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很大。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徐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436”的产业接续发展规划 (四大千亿元级主导产业、三大五百亿元级传统产业、六大新兴产业) 。要实现这一宏伟规划, 不仅需要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 更需要一大批新型的企业家来引领。大学生创业企业多数是知识密集型企业, 从业人员大都是科学素质较高的人员, 生产的产品大都是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产品。可以说, 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过程, 就是传播先进理念、应用先进技术的过程, 也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的过程。特别是我们徐州市, 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 应该把推进大学生创业作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推动大学生创业, 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支撑。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建设创新型城市首先要建立创新型体制和机制, 推动大学生创业, 就是建立创新体制和创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发展, 不仅会成为经济领域的生力军, 更会在经济生态中呈现“鲶鱼效应”, 带动企业改革创新, 倒逼徐州商务环境、政务环境的改善提升, 推动整个城市不断创新, 将徐州建设成为依靠科技、知识、人才、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 真正发挥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高端辐射与示范引领作用, 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创新型城市。

上一篇:外来民工子女教育下一篇:大学生社会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