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刍议

2024-10-09

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刍议(精选12篇)

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刍议 篇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教学创新是由教师通过创新性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的过程, 这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实施教学创新, 教师必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才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种。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语文学科又是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以加强学生能力培养为重点, 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又对我国教育现状具有鲜明针对性的改革之路, 是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下面结合教学实际, 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现状作一分析, 并提出完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策略, 以期提高教学创新的质效!

一、教学创新存在的问题

作为炎黄子孙, 我们几乎一生下来就开始学中文。语文在学校教育阶段和人的一生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也就是说, 语文是奠定民族情感的基础, 也是学习其他学科和工作、生活的基础。在素质教育的有力推动下,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 小学语文教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语文教学创新也成为了广大教师的共识,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 有必要审视一下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现状。

1. 忽视学科特点。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必须树立大语文观, 不能把语文课定格在语文书本世界里, 要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及生活、社会的联系, 从封闭走向融合, 学科本位现象必须改变。但是如果这一问题的尺度把握不好, 就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 把语文课上成品社课等。四年级第一学期课文《太阳》是一篇生动而详实的说明文, 本来让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力量, 就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了。可是在一次听课时, 到了最后, 教师突然发问:“作者写太阳有什么目的啊?”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教师又启发:“我们常把太阳比作什么啊?”有些学生回答:“共产党像太阳。”教师就高兴地说:“对啊, 共产党就像太阳, 没有太阳就没有世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因此我们要热爱共产党。”听了让人感到别扭, 细细想来, 怎么像是品社课。这虽颇具改革意识, 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但忽视了语文学科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 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就是语文课, 不能上成其它课, 更不能上成大杂烩。我们学习语文, 主要是掌握语文这个工具, 即: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再凭借语感运用语言, 也就是着力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融合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角度的学语文、用语文。

2. 重形式轻实效。

教学形式“变化多端”, 一味追求“创新”。我们在不少的小学语文公开课中发现, 执教者总是想出一些“新招”, 但构思这些招术大多不是从学生的学习需要来考虑的, 而是着眼于讲课的需要, 让听课教师感到新鲜、有新意。因此, 出现犹如“猜谜语”或智力游戏式的活动, 个别学生抢答, 大部分学生当听众或观众, 教师不时地问学生:“好不好?”、“对不对?”学生众口回答:“好!对!”这对激活学生的大脑思维有多大益处呢?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有的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设计了许多的课件, 教师的问题一环套一环, 把学生套入了预设的“伏击圈”。提问后, 学生答不上来, 不是从思维方法上去诱导, 而是课件一演示, 用形象的画面将有关的答案展示给学生, 于是学生恍然大悟, 将书翻到课文相应的章节依葫芦画瓢。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手段, 其实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丝毫实质性的好处。还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创新存在片面的理解, 认为教学创新就是让学生大胆的质疑。据此, 就采用提问法来组织教学, 于是顺理成章, 语文课变成了单一的问题讨论课、哲学思辨课。学生所提的问题, 只要与语文有关均可提出。问题提了一大堆, 课堂上也做了些许解决。于是, 语文课堂上失去了琅琅书声。究其原因, 在于这些教师只重视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的章法, 抹杀了语文教学的层次性, 这样做也不符合学生尚不成熟的认知规律。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型有多种, 语文教学创新也应当有多种。语文教学既可引导学生“诵读”, 也可引导学生“研读”, 还可以由教者“讲读”。小学生要学会语文, 提高语文能力, 主要靠他们自己的读写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也不例外。

二、完善教学创新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应不断创新, 在创新中完善。像那种严重偏离了教学创新含义, 脱离了课本, 一味别出心裁求新, 脱离学生的学习需要, 刻意玩弄花架子, 脱离语文知识的积累, 盲目地创新, 实在是不可取的。解铃还需系铃人, 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知能、正确把握学科教学本质、积极营造民主教学氛围、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在教学中, 踏踏实实、淡泊名利,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创新, 使语文教学创新结出丰硕的成果。

1. 提高教师教学知能。

实施教学创新, 关键是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必须是创新型的教师, 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 对信息获取的愿望和需求。要破除迷信, 挣脱教条, 不唯上, 不唯书, 不崇拜;要敢于质疑、敢于突破、敢于超越、不断激发自身的创作热情, 解放自己的创造力,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 洞悉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 教书不唯书, 依纲不唯纲, 做到心中有纲, 目中有人, 教学得法。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 引导并启迪学生去思考、探索、发现, 并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 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当代小学语文教师, 除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具备丰富的科学、人文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知识。21世纪是信息时代, 学生思维活跃, 兴趣广泛, 教师没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基础教育传授的是各专业的基础知识, 看似简单, 实则不易, 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 无法熟练驾驭。教育理论知识是教育规律和前人教学经验的提炼和总结, 是科学研究的成果, 是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武器。没有教育理论指导的教育教学实践是盲目的、随意的、甚至错误的。以计算机、多媒体为代表的先进教学设备的运用, 改变了学校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不懂现代教学技术的教师就会落伍。因此, 教师必须求知好学, 通过自学、培训、进修、交流、深造, 不断更新知识, 丰富头脑, 优化知识结构, 才能适应教学创新的需要。时代呼唤创新型的人才, 教学创新需要观念新、素质高的教师。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在教学创新的实践中, 不断学习, 深入研究, 认真反思, 敢于创新, 使自己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

2. 把握学科教学本质。

语文学科教学, 要重视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叶圣陶先生说:“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 学生都得学好。”听和读是对语言的理解, 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对语言的运用, 是输出信息。接受和理解的过程就是人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 语言能力是语文能力的表现形式, 思维活动才是它的内在本质。我们做小学语文教师的就应该引导学生用思维活动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 那种重读写, 轻听说, 甚至认为“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唯一途径的观点是失之偏颇的, 不利于语文能力的整体提高。叶老一直强调:“诵习课本, 练习作文, 固为读写之事, 而苟忽于听说, 不注意训练, 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他还打了个十分风趣的比方:听, 就是用耳朵读;说, 就是用嘴巴写;读就是用眼睛听;写, 就是用笔头说。如此说来,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使四种能力不断交叉变换, 循环往复, 才能促进知识的深化和巩固, 促进学生读写、分析、表达能力的不断提高, 升华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学科教学, 要研究语言文字, 要研究语言文章, 要研究语言文学。咬定语文学科特点, 教学创新才能动人。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要凭借课文, 紧扣语言, 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如五年级第一学期课文《月光曲》中, 当贝多芬弹完一曲后, 盲姑娘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 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 却又弹了一曲。“贝多芬没有回答”, 这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句子。为了使学生理解这个句子, 可设计这样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回答的各种原因, 学生设想了多种可能:贝多芬默认了;贝多芬谦虚;贝多芬怕被人知道, 会有很多人来看他;贝多芬创造《月光曲》进入情境, 没有听到盲姑娘的话;贝多芬急着要把《月光曲》弹出来, 顾不上回答;贝多芬认为遇上了知音, 非常激动, 说不出话来;是课文的省略, 下文“让我再给您弹一曲吧”就是回答。学生的这些设想都有可能性和合理性, 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3. 营造民主教学氛围。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是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 因而为学生创设有利创新的客观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师要采取一些有助于营造宽松民主氛围的措施。例如:态度和蔼、亲切、平易近人, 不让学生产生畏惧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个性特点, 不随意否定学生的言行;经常和学生讨论商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倡导平等的师生对话, 鼓励学生质疑、反驳教师。从课堂环境来讲, 应该结合听说读写, 结合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好奇、好动的特点, 从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学的要求出发, 用比赛、绘画、唱歌、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教学, 如教生字时, 可以采用比赛的方式, 看哪一组记得快、记得多、记得对。在二年级第一学期课文《黄山奇石》的教学中, 可设计当小导游的游戏活动, 根据文本介绍景点。学习三年级第一学期《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时, 可采用唱歌形式, 用歌声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在教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课文《赵州桥》、《律师林肯》时, 还可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作画, 变文字为绘画。总之, 抓住各个环节设置不同活动, 来促进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作文课时, 赏析同学佳作、互评互议等等。这些活动,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又让学生不拘泥于课本, 放开自己创新意识的双翅, 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从课外环境来说, 象办班级小报和开展语文智力竞赛等, 也都是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发展的好形式。从课堂到课外, 如果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新的兴趣, 在丰富多样的教学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4.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改革语文教学, 需要教学创新。而教学创新的核心, 是课堂教学措施的创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 小学语文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不仅是可能的, 而且是必要的。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能够形象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 其收效之大是教师的许多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 其作用如下:

(1) 可为小学语文教师加大课堂容量,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插上了翅膀。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 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

(2) 可使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 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 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 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 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 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 变难为易, 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可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综合运用于学习,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多种感官并用, 学习效率最高, 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 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 使学生披文入境, 视听并举, 身心投入, 左右脑并用, 感觉得以引发、强化, 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

现代媒体的出现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 但如果只是片面地使用多种媒体教学, 必然会走进只重形式不求实效的误区。因此, 应将现代媒体的运用建立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的基础之上, 着眼于学生智能和身心的全面发展。认真考虑媒体使用的范围、种类、时间和空间, 致力于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现代媒体的介入惟有恰逢其时, 才有可能收到恰到好处的效果。从认知角度来看, 所谓“其时”, 就是指学生困惑不解之时和学生思维激活之时。在学生困惑不解之时介入, 有助于扫清认知障碍, 犹如雪中送炭;在学生思维激活之时介入, 有助于感情的深化和升华, 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锦上添花。对媒体的正确演示, 是能动地反映备课的成果, 将准备好的素材正确地演示出来, 尤其要注意动片的演示。如四年级第一学期《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林“浸”浓雾的景象, 五年级第一学期《詹天佑》一课中的“人”之形线路图, 可根据教学的需要, 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 采取多种处理方式, 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总之, 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 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创新的实践活动,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创新的实践活动。因此,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 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的品质, 强烈的好奇心, 敢于向新的问题挑战, 积累丰富的生活体验, 从而赋予知识以“新的生命”, 产生无穷的创新实践活力, 不断作出新的跨越。所以,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必须建立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上, 建立在掌握基本思维方法的基础上, 然后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更新观念, 大胆尝试、勇于探索, 努力使小学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吴忠献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商继宗主编.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史根东、傅道春.教师创新行为案例与评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4]柳斌总主编.创新教育全书[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 1997.

[5]刘解军.新课程改革评价与新标准解读分析实用全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6]张行涛.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7]陈令.语文教学创新背后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 2005, (10) .

[8]施秋瑾.语文教学创新素质的培养[J].陕西教育, 2002, (10) .

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刍议 篇2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数学教育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驱动下,课时增加,资料泛滥,学生和教师在数学的学与教上是十分辛苦的,但获得的数学教育效果与所付出的辛苦是不成正比的。高耗低效的熟练度训练己成为阻碍素质教育的痛疾,因此,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是函待解决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数学 教学 创新 方法

对于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许多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应对措施:

一,改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信心;

二,开展数学实验,加深理解,促进交流;

三,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训练学生思维的自我监控性;

四,释放作业权,落实强化训练。

一、改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信心

教师的教学观念反映着教师对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等的基本看法。不仅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而且对教师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也有重大影响。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受学校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的影响越深,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这种观点必然会影响到他的教学方式重知识而轻知识的发生过程,重解题的训练而轻数学的应用。这种教学不仅会使学生形成“数学证明只不过是用来检验教师或课本提出的命题”的信念,甚至对证明产生厌倦等情感。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理解只能剩下两个字“解题”,加上“枯燥无味和“难以理解”的数学教学,师生们品尝不到数学味道的精美,更不用说带领学生到现代数学的原野上去领略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意境,去汲取思考问题和解,因此需要改变教学观念。

另外,要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对数学强烈的好奇心才能做为研究数学的持久性动力。所以要提教学效率首先要有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在教学中的观察发现,一些学生,他们有“数学无用论”的信念,虽然迫于各方面的的压力,会强迫自己认真学习学,但经常会出现眼睛盯着课本,心思却不在上面的“走神”状态。其后果就是其一,课堂上仅是“认真听、仔细记笔记”,主动积极思考的成分很少,基本的公式不能在课堂内消化,需要不断的重复,效率很低;另一方面,如果这种态不能及时得到好的考试成绩的强化,会很容易容易放弃。因此老师要增强学生面对数学困难的信心。

二、开展数学实验,加深理解,促进交流

“数学实验”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辅助手段,它将数学知识、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三者融为一体。数学实验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可以得到良好的.认知培养,其核心是对自己思维和行为的自我监控。数学实验因其问题的开放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研究”,都有所得。二是数学中的变量,由于其动态的复杂性往往无法在黑板的板书中完成对它的刻画,借助计算机的强大动态功能描述客观数学变化现象,从而对这种现象的某些规律做出预测和判断。即让数学在“实验”的过程中对所研究的内容“可视化”,从中获得对数、形的观念,并逐步对其适度抽象,进行更高层次上的“再实验”,进而体会数学的研究方法和构成体系,通过数学实验能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三是熟悉常用的数学软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在探求轨迹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作出了不同的结果,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气氛热烈.最终得出完整的答案.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同伴合作能力。因此数学实验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真正达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的目的。数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思维的物质实践方法,掌握数学研究的规律,培养理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够解决学科的和实际生活的问题,并检验和论证问题的结果。

三、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训练学生思维的自我监控性

启发式教学是我国的教学传统,它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带来了优异的成绩,在奥林匹克竞赛中频传捷报,在过去几十年中数学教育方面几次大型国际比较研究中,中国学生都表现出比西方学生取得了更好的成绩。但是.笔者在日常听课、自己教学及和学生的交谈中发现,我们的课堂虽也有提问,有时觉得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学生都有积极的回答,课堂气氛也不错,可就出不了成绩。再仔细去回味教师所提问题,发现我们的提问仅处在“启而不发”的水平,或是提问过多、过细,过于指向问题的答案和知识内容本身。而较少指向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我们认为,相对于结果启发式的过程启发式教学能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思考的问题。因此,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训练学生思维的自我监控性,非常有必要,这时训练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

四、释放作业权,落实强化训练

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刍议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现创新教学对策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不仅被广泛的运用到社会和经济的改革之中,也被运用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之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数学更是最基础的学科,鉴于此,老师必须重视对数学教学方式和理念进行不断的创新,不断地有更深入的认识。老师要以学生的将来的发展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切实做好小学数学的创新工作,使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更使小学生可以全面综合的发展。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1、数学教学模式不符合教育发展

新课改之后,数学教学呈现一片光明,倡导增加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使课堂可以更加的开放和富有活力,使学生拥有丰富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各方面都可以逐渐的发展。但是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只是单纯的按照教学设计走,并没有真实的了解学生的心理、个性和学习基础,更没有按照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规划,忽略了因材施教的重要作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既不利于学生的数学思考,更未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2、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

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导致了教学内容比较单调,还会采用大量的题海战术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由于缺乏创新性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学生练习再多也是徒劳的,其做题的效率和正确率还是较低。此外,老师对于教学设计和课堂的研究不深入,所以容易受到教材的局限,这便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显著,也会使学生的思想陈旧、保守。因此,数学教学不光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掌握学习的方式和技巧。

3、学生的学习差异较大

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大,学习水平不一,便使老师的教学难以开展,而且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不可能相同,所以接受知识的能力自然不同。且目前许多小学数学老师都没有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从小便存在阻碍。

二、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的对策

1、在教学之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21世纪正是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新兴的现代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社会各个角落,且小学生从小便接触现代技术,所以接受信息技术的的速度较快,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微信和网络融入到教学中,进而对教学内容进行推广,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具趣味性和生动性,使教学内容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因此,老师要与时俱進的进行教学,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模式,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丰富自身的教学,不断寻找创新的教学方式,使自身的教学形式和内容都可以深层次的得到拓展。同时,学校可以组织老师们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对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和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验证。

2、深层次的研讨小学数学教学

老师在挑选教材是要以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标准,给学生创设适当地教学情境,进而使学生可以真正的接受新知识,同时在进行新知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和原有知识产生关联,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首先,小学数学教材要结合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的创新和提高之中,教材的挑选是创新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鉴于此,在小学数学教材的挑选和运用之中,必须保证教材之中有激发学生思维的内容,这样才可以实现发展学生思维模式教学的目的。其次,小学数学教材要包含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内容。计算能力的提高可以给小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且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最后,小学数学教材还应该有新旧知识连接的内容,以此来保证教学创新中的形式和内容可以保持统一,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认知达到统一,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激发学生数学课堂的主观能动性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主动进行思考,还要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时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做到教学形式和趣味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度,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充满自信。同时,对于老师在教学中选择的习题,要选择具有多种解法的题目。让学生从中寻找解题的技巧,开发学生的思维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还可以进行合作、探究,使学生们可以友好的相处,也可以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增长,从而使优生带动学困生,使班级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老师要有创新教学的意识,在教学教材、内容、形式等方面实施创新教学,便可以逐渐提高创新教学的质量,使小学生从小具有创新的意识,对小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秀英.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8)

[2]陈艺.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 2014(14)

小学数学探究课堂创新设计刍议 篇4

一、教学方式创新

对每节数学课精心设计, 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入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的自主学习状态, 形成主动探究的思维品质。

1. 变封闭环境为开放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把传统封闭式教学转变成开放式, 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探索的能者, 求知的智者, 兴趣的学者。如某天我拿着备好的教案走向教室, 某生提议:“老师, 过几天就到元旦了, 你能教我们剪团花和双喜字吗?”这引来学生们一片附和。于是我灵机一动调计上心来:改上《轴对称图形》。结果这节课孩子们学得很投入, 探究有深度, 时常出现思维火花, 让我对“自主”魅力感动不已。

2. 变有序为相对无序

数学教师的思维单一、照本宣科、一题一解等, 往往会促使学生的解题思维进入狭窄窘境。若课堂教学的有序变为相对无序, 不仅能激发学生敏锐观察力, 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力, 逐步形成追求“好奇”的天性。如教“圆”一章时, 我不是带领学生亦步亦趋地学习圆的知识, 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脑画圆, 多种形式认识圆, 多种途径欣赏美丽的圆的图案:有的折, 有的画, 有的量, 时而凝神思考, 时而窃窃私语, 时而互相争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学探究的热情和强烈求知的欲望。

3. 变威严禁忌为宽松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下, 大脑皮层易形成兴奋中心, 会变得心情舒畅, 思维活跃, 兴趣盎然, 创造力也最为强烈。以前的黑板向来是教师板书的“圣地”, 墙壁也是一块“禁区”。“禁忌”太多, 往往影响学生的创造力发展。为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 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充分交流的空间, 要多鼓励学生到黑板上“涂鸦”;多在墙壁上“创作”……让墙壁、黑板变成孩子展示“我的发现”、“奇思妙想”等数学智慧的乐园, 促使数学课堂走向自然, 走向生活, 走向开放。

二、学习方式创新

创设宽松和谐、新鲜有趣的课堂情境, 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有助于学生思维悟性的改变, 有助于学生数学灵感的发挥。

1. 思维悟性与数学思想

“感悟”是学生对数学知识深层内化的过程, 是重组、选择和构建新知识的思维过程, 是生成数学思想的重要环节。鼓励学生“感悟”, 不仅能促使学生产生愉快体验, 也能促使学生向更高层次探究。例如, 在教数学定义的性质涵义时, 不是直接“告诉”, 而是让学生借助数据、图片或实物信息进行观察比较, 直接“感悟”, 鼓励学生自找法则, 把形成感悟放在第一位, 建立法则放在第二位, 为数学思想的确立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增强感悟效果, 我在启发引导中设计一些数学游戏, 使其在娱乐口诀中领悟解题思路, 在展示环节中感悟数学思想规律。

2. 思维品质与动手能力

动手是直接感知的重要手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启发学生多动脑筋想问题, 能让学生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动手操作能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方式, 获得审美感受和创新意识。如学习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形、正方形、菱形、圆等几何图形后, 我安排一节“拼出美丽的图画”的实践活动, 学生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之后, 惊讶地发现了拼在一起的图形的美丽!这样, 形象思维品质发展的同时, 也促进了逻辑思维品质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创新

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是学生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 传统课堂对“双基”强调得多, 解决的是“学了什么”、“学会没有”的问题;新课程倡导的是思维的发展, 个性的张扬, 终身的教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获得更多的动脑机会, 在“思想”中发展思维, 在“探究”中有所顿悟。例如, 在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 我教授“商不变的性质”一课, 对此进行了有效实践, 具体内容如下:

师:生活中有好多变与不变的关系。今天我们上课, 什么变了, 什么没有变?

生1:上课的地方变了, 同学没有变。

生2:上课的老师变了, 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没有变。

师:说得真好!在除法里, 如果被除数变了, 除数变了, 商会不会变呢?比如:12÷4=3。 (学生讨论热烈, 有的说会变, 有的说也有不变的, 并举出了许多例子)

师:怎样才能使商不变呢? (同学们提出设想, 有的说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加上一个数, 有的说应该同时减去一个数, 有的说同时乘以一个数)

师:现在我们就按照大家设想的几种情况分组体验。 (一个组实验一种, 要举出三个以上的例子来证明)

如此引导, 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空前提高, 不仅增强了数学本身的系统性、逻辑性, 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四、素质培养创新

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每个教师的天职, 不可单纯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 忽略了学生非智力方面的培养。因为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格塑造起着强大的驱动作用, 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潜能的发挥和意志品质的形成。

1. 激发认知志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那么学习将会变被动为主动。因此, 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 使学生由“兴趣”转向“志趣”, 才能进入更佳的学习状态。

2. 引发成功动机

引导学生体验成功, 有助于激发其主动探究的动机。如教“有关行程问题的应用题”一课时, 我放手让学生画线段图来表示数量关系。学生画的线段图不符要求时, 不仅没有全盘否定, 还对其合理部分予以充分肯定和积极鼓励, 学生的探究兴趣得到有效激发, 自然就表现出极大的信心。

3. 培育创新品质

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商, 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在数学教学中, 激励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 帮助学生树立坚定信念, 才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情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刍议 篇5

(一)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就是创新个体产生创新行为的心理动机。没有创新意识的人是不可能从事创新的,创新意识不强的人也很难进行重要的创新。创新意识与创新的关系就如人的理想与成才的关系。所以,重视创新意识的形成是极为重要的。创新意识来自于良好的心理品质,如具有造福于人类的远大理想,大无畏的勇气,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意志等,不良的心理品质会使人丧失创新意识,阻碍人的创造,如畏惧感,缺乏自信心,懒惰等。同时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强烈的兴趣爱好,和来自于美感,以及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等。因此,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立问题、建立学习团队、介绍物流管理对今后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鼓励等,都有良好的效果。如笔者在每次讲授《现代物流管理》的第一次课时,一定要安排一个课时介绍学习物流管理的意义:分别从就业、继续深造和形成合理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物流知识的兴趣。而通过开放式问题的设立,可以培养和鼓励学生尤其是自信心不足的学生的学习物流的兴趣。如在讲授“物流系统”时,设立了“政府在物流发展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说任何人都可以说出几点,不但使学生了解了物流系统的知识,也能够使学生有成就感。这样,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

(二)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

创新品质就是一切从事创新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总和。心理学认为,智力因素主要指的是记忆力、思维能力、理解力、观察力等。非智力因素指的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态度、情绪、性格、毅力等。品质又可称为智能。智能即指人适应、改造环境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多种能力,其高级表现就是人类特有的创造力。

物流管理知识学习中,许多概念以及概念间的关系是需要理解并记忆的,如笔者在讲授完物流的概念后,要求学生对讲授的概念关系用一个图表示出来。然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该图实际上还可以回答物流为什么会产生的问题。课后,笔者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学生均反映对物流的内涵有了具体的认识,也学会了对知识的归纳、理解以及知识的迁移。

(三)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创新环境营造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创新环境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通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获得。应用前面提到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创新的理论基础,通过教学实践,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热点问题讨论,案例分析,小论文写作,情境模拟,社会实践等。在这些教学方法应用中,可以获得较好的创新环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品质的手段。

(1) 热点问题讨论

在物流管理的教学活动中,讨论的成功主要在于讨论题目的设计,问题不能简单化,可以是目前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通过讨论使学生们澄清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了解物流最新的动态,开拓思维。如笔者在讲授“供应链物流”时,教材只简单提到了“鞭子效应”,便补充了“牛鞭效应”这一热点问题,在介绍了“牛鞭效应”的定义和产生的原因后,设计了“如何消除牛鞭效应”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了学生对供应链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这样前沿知识的学习,也为学生进行理论创新提供了机会。

(2)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和讨论问题的设计。物流管理课程进行案例分析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物流行业概况,了解主要的物流企业的基本情况。案例内容要求包括企业发展沿革过程、营业项目、服务特色、设备设施基本情况以及具体的作业流程和企业的战略优势等。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让学生们开阔眼界,了解目前物流行业的大概情况,使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学会如何学习。案例分析的难点在于案例分析问题的设计。笔者认为,选择和设计没有标准答案的案例问题是有意义的。学生们习惯了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允许学生对案例问题的不同理解,这样学生就不会被条条框框束缚住, 通过畅谈, 探索更好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使他们觉得不仅仅是在学习, 而且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参与实际的管理工作。而且学生逐步能认识到无论是学习或是工作, “错误”决不是可怕的事, 相反, 只有不断地探索, 不怕犯错误, 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而创新的成果, 没有多少次的失败是不可能取得的。

(3) 小论文写作

写论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能够将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的分析中去,同时培养学生们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布置小论文的写作,可以有2个层次的要求:一是让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并通过相关资料获得知识;二是要求写有自己观点的小论文,要做到对一到两个小问题做阐述。对的确是有创新的论文,教师可以帮助修改、推荐发表。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有了信心,对物流管理课程学习的兴趣逐渐增长。笔者在教学中一般会安排2次论文的写作,分别贯彻上面的2个层次要求,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每年都有学生发表论文。

(4) 情境模拟

情境模拟就是在教学中创设有关情境,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情境模拟有2种形式:建立实验室和设立课堂情境。现在,许多学校都购买了物流实验室软件,为情境模拟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对一些相对简单的知识,可以设计课堂情境模拟。笔者在讲授“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时,就设计了一个情境模拟进行教学:教师是某物流企业的老总,学生是该企业的员工,老总征求员工对如何开发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意见。结果,学生踊跃回答,最后得到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具体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5)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包括2个方面:企业考察和参与解决实际问题。

有条件的学校,带学生到企业中实地考察成了物流管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地考察的时间一般比较短,对考察的设计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制定详细的考察表,在表中列出在考察中需要了解的问题,如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了解企业的业务情况、了解企业的基本流程以及一些调研的问题等等,并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实际观察中发现问题,回来后完成考察报告。

参与解决实际问题又包括2个方面:深入企业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等。深入企业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可以是学生自己联系企业帮助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笔者一个在真维斯公司兼职的学生,就利用所学的物流知识,帮该公司设计了一套逆向物流管理模式,获得了该公司负责人的首肯;也可以是帮助有横向项目的教师进行科研攻关。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笔者组织学生成立了多个团队,以物流业为背景撰写了创业计划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创业计划大赛”,不但获得了学校和国家的奖励,也使学生掌握了成功创业的方法。

(6) 多媒体教学

图像教学比单纯的语言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物流管理的教学中,要求教师精心设计PPT,并走出学校到企业中实地拍摄录像,例如拍摄某物流企业的整个拣选过程,放映给学生们观看,然后要求学生指出这家企业在拣选方面存在的问题,上网查资料、分小组讨论,提出解决的办法,最后完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彭云飞,徐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认识的几个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4).

[2] 袁群.浅析我国物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J].现代企业教育,2006(8下).

[3] 陈舜,赵刚.高校物流人才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6(8).

[4] 李宇红,温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教育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教育教学研究专辑),2006(9).

[5] 张光明,田剑,贾夕,等.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6] 金玉梅,靳玉乐.论教学观的后现代转换[J].课程?教材?教法,2006(3).

[7] 胥悦红.几种教学方法在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民族教育研究,2006(3).

[8] 郑梦山,王树.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12).

[9] 彭云飞.数学化与研究生创造力开发[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刍议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6

一、建立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导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行为的互动关系,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情况或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给予引导、点拨或组织学生合作探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准备一堆物体,要求同学从中找出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和球体,然后用铅笔把这些物体的一个画下来,用橡皮泥印出立体图形的一个面,从而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信息,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接着,引导同学们小组合作,把这些图形试着拼、摆,组合出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如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可以拼出一间房子等,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互相合作,设疑激趣,引导讨论,互相交流,发表观点。这样,学生对自己动手“创造”的新知容易理解和记忆,不仅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创新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

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他们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见,要使学生萌发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其前提是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疑生欲,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迫切追求和主动探索的饱满热情,从而使他们自然而然地主动探究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如教学“年、月、日”一节,抓住学生好奇好疑的心理特点,在学习新课之前先提问几个同学:“你今年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接着问:“王奶奶今年60岁却只过了15个生日,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他可能记错了,有的说从前生活条件差过不起生日……对于没有掌握“年、月、日”知识的小学生来说,的确是一个奇怪的问题。因此,心理上便產生了解决这一奇怪问题的愿望,同时也就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

三、精心设计创造性练习

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它除了运用、巩固所学知识外,还起着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因此,按照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任务要求,应注重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练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利用尺子、线绳和一个盛满水的长方形形状的容器,求圆锥体模型的体积。学生进行了热烈讨论,最后制定出各种求这个圆锥体体积的方案。这样的问题,不是单纯地模仿例题,机械地套用公式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只要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必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为学生留有提出问题的时间的空间,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提出难倒教师和学生的问题,只有“疑”才有“思”,只有“思”才能迸出创新的火花,激发探索的欲望。例如,教学这样一道题:“时针转动的速度是分针转动速度的几分之几?”题目出示后,一位同学立刻回答是六十分之一,根据是1小时等于60分,这时大部分学生表示赞成这个答案。接着,我问同学们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这时有几个同学表示不同意这个答案。我鼓励他们说,不一定大多数人同意的答案就是对的,这时另一同学站起来回答说:“老师,我认为应该是十二分之一,因为时针转1大格(即5小格)是2小时,分针同时转60小格,表示60分钟,也就是说,时针转1小格,分针将转12小格。因此,时针转动的速度是分针的十二分之一。”我听完后,首先肯定了另一同学的答案是对的,并对另一同学敢于质疑的精神大加赞扬,这时还有一位同学补充回答:“老师,如果保留这个六十分之一的话,我们可以把题目改成:分针转动的速度是秒针的六十分之一。”这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主动地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并逐步形成了创新意识。

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刍议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学生,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表现出对新型人才的渴求, 而新型人才无疑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或者说创新能力是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但现有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致使不能适应社会转型时期对人才需求的这样一种现状, 彰显了我国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 因此我们说新课程改革的出现就是一种时代的必然, 历史的必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的表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 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们说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就要得益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没有创新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能够发展是不可思议的.因此我们在小学教学中要谨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在实践中形成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有效对策, 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的一种尝试性的探索.

一、小学生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句空话, 也不是几条简单的措施就可以解决, 它必须在一定的前提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进行.

其一、笔者认为创新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教学大环境, 也就是说要有政策上的支持, 在今天看来政策上的支持已经无可厚非了, 我们的新课程标准就说明了高层教育主观部门对教学改革的希望和决心.但笔者认为, 除了政策上的支持以外, 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探索教学改革的教学单位, 也就是学校是否能够为每一个老师创造这样一个氛围, 让老师能够积极地投入到这个课题中去, 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锻炼自己, 汲取经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二、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老师必须具有创新思维进行创新教学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 有的老师因循守旧, 不敢越雷池一步, 就像装在套子里的人唯唯诺诺, 生恐某个创新性教学思路引发别人的另类眼光, 更生恐引发领导对其创新教学的异议.如果连老师自身都缺少创新能力, 我们的学生怎么会具有创新能力呢?

其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我们在课堂上, 教学管理中要时刻以“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行动理念, 尊重学生, 发自内心地把学生看成是与自己相平等的客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角色就是要为他们服务, 保证他们学习的实施, 教师起到的是引领的作用.这样的教学理念会使老师能够与学生建立其良好的师生关系,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调查, 如果某名学生喜欢哪个老师, 则可能就喜欢哪个学科, 自然那个学科的成绩也就相对较好.相反, 如果某一学生厌烦某一个老师, 他会表现出一系列的逆反行为.所以笔者认为要想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注重协调与学生的关系协调好与学生的关系的最重要的法宝就是尊重学生, 把学生看成与自己一样是有独立意志的个体.

其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 没有兴趣一切将是枉然.小学数学老师在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过程中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 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在此提出与同仁们共勉.

其一、加强课堂的民主管理, 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对待差生要进行鼓励, 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学习层次进行设计问题, 做到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民主教学管理的哲学基础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 它告诉我们如何尊重人, 如何更好地让人更具有尊严感, 从而更具有价值感.因此这种课堂管理使学生们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和谐, 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某些方面与老师的价值观取得认同, 使老师能更好地引领他们进行学习, 进行发现, 进行创造.

其二、在心理学知识的指导下, 鉴别学生的认知风格.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风格, 在心理学上主要将其分为两大类, 即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场依存性倾向于依赖外在的客观事物, 而场独立性依赖于主体的感觉.这两种风格与学习有密切的关系, 场依存性偏向于文科性的学习, 场独立性偏向于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学习.场独立性创造能力比较强, 更能够适应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场依存性往往会受到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过程中, 要善于发现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 以便差别对待, 想更好的办法发展具有场依存性认知风格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其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尽量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方式和练习试题.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大胆的发言, 大胆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解题思路.同时老师尤为注意的是课堂练习的布置, 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时机.如教学小学一年级的加减法可以采用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维进行设计.如我在教学中曾经涉及过这样一个题:3+2=?小同学们都通过数手指头算出来是5, 那么这个时候, 可以再问:同学们想一想还有?+?=5呢?于是同学们就用自己五个小手指头掰来掰去的算, 这种练习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也就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当然求异思维有条件求异、问题求异、策略求异、结论求异, 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多方面、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 需要学校、老师、同学的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这不是我们一厢情愿就能做到的.同时作为教师个体, 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真正理解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也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方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

参考文献

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刍议 篇8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系列问题

1.教学方法落后单一。虽然新课改的步伐逐渐深入, 但是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 很多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没有充分认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使得学生无法更好地参与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去, 进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基本需求, 同时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2.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 由于过于强调教材知识的传授, 因而很容易忽略日常实践的应用。不仅如此,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没有清晰的认识, 也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且过于重视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3.教师综合素质偏低。教师的综合素养对于小学生而言意义重大, 因而想要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如, 可以通过对教师进行培训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但是就目前的教师培训现状而言, 对教师的培训也只是趋于一种形式, 根本就没有落到实处。主要表现在培训的内容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不匹配, 教师依旧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

二、小学语文教学优化与创新的途径

1.应用多媒体教学。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在目前的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并没有完全被挖掘, 因而需要对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进行充分认识。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 多媒体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方法, 只有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结合多媒体教学, 才能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高效教学。

2.实现分层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学习基础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实现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教师的针对性教学, 满足每个学生对学习的需求, 进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对那些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言, 教师可以着重培养他们的兴趣, 通过对学习兴趣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语文知识的传授。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相关的学习需求, 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案。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 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

3.增强教师素养。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对语文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因而增强教师的综合素养就成了当务之急。学校可以安排本校的教师参加培训, 还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来校开讲, 与此同时, 还可以建立语文信息交流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实现语文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进而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语文应用能力的提升, 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就目前的教育资源而言, 比较专业的语文教师是严重缺乏的, 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都是比较落伍的, 不管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模式都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需求。所以, 学校必须加强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 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以及教学水平进行全面的培养。

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刍议 篇9

一、以疑激趣, 唤起创新意识

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 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提问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 是创新精神的一种表现。

例如我在一次期中测试中, 关于“句式转换”一题, 有很多同学,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讲评时, 他们对自己的做法又都持有不同的见解, 纷纷提出各自的理由, 这是我始料不及的。于是, 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 针对其中错误率最高的两道习题, 让学生展开讨论。

习题要求:1.西湖的美景真让我流连忘返。2.你是我班最帅气的男生。 (将这两个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事实上, 这类题型, 以前也接触过很多次, 而且还进行过系统的训练, 可是很多学生就是掌握不好答题技巧,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此类习题的印象, 我特意安排每个学习小组, 列举出几个类似的句子, 进行改写, 结果还是有对有错, 效果不尽人意, 正当我要进行总结性讲解时, 我班的“小博士”站起来说:“我有个好方法既能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又能便于记忆。”他的发言让我感到十分兴奋, 我赶紧鼓励他:“好啊, 请把你的高见说给大家听一听。”于是, 他便很自信地说:“句子无‘是’中间加‘怎能不’, 句尾加‘呢’加‘?’。”听到他把这种句式的答题方法改成了顺口溜, 同学们也很兴奋, 纷纷要求用这种方法进行句式练习, 结果充分验证了“小博士”提出的方法是十分有效的。一石激起千层浪, 受到启发的同学主动发言:“老师, 我能把第二个类型的句式改法也编成顺口溜。‘是’前加‘不’, 句首加‘难道’, 句尾加‘吗’加‘?’。”教室又一次沸腾了……

面对孩子们带有个性的理解和激烈的辩论, 我真的很欣慰。学生的这种大胆质疑、突破自我不正是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吗?实践证明, 质疑的确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巧设情境,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陶行知《创造宣言》:“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课堂, 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开放式课堂, 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引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使他们的思维迸射出具有创造性的火花, 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我在教学汉字家园课后题“跟我一起读, 你发现了什么”一题时, 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语, 我特别安排了当堂背诵内容:左思右想、左顾右盼、左邻右舍、前因后果、前仰后合、前思后想、东奔西跑、东张西望、东拼西凑、南征北战、南辕北辙。当我指名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依次背诵这些词语的时候, 学习相对较好的学生也就是背下来三到四组, 而且顺序总是颠倒。开始我以为是给他们的时间较短, 就又给了他们几分钟背诵时间, 结果能完全背下来的同学还是寥寥无几。正当我揣摩下一步做法的时候, 一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能不能找出一个办法, 把这些词语联系起来呢?这样就不至于混淆了。”听了他的话, 我的脑海里突然灵光一闪:“对呀!要能试着将这些词进行分组归类, 每组三个词, 并串联说一句话, 岂不是一举多得吗?”学生的创意激发了我的灵感。于是, 我先讲解了每个词语的大概意思, 然后让学生自己对词语进行分组, 接下来就是连词成句。就这样, 在背诵造句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受到启迪, 创造出许多个性化极强的句子, 这种结合语境加强识记的方法十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且效果极佳。

事实上, 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不难发现, 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的、是最活跃的。他们的脑子里装着许许多多奇异的“思维种子”只要我们适时为他们开辟出一个小小的想象空间, 并且略加点拨, 这些“种子”就会开始萌发, 并且就此展开创新, 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因此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三、师生互动, 鲜活语文课堂

课堂教学是认知与情感的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过程。在实施教学时, 我们不能盲目地追求创新, 要“收放自如”, 先“扶”着学生去寻找探求知识的方法, 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 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 并且点拨在关键之处。同时, 对学生要进行积极评价, 鼓励他们创新,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 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更加鲜活, 才更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例如, 我在教学《有趣的十二》这篇诗歌时, 为了使学生能够加速记忆, 我采用了“快板式”拍手法进行朗读, 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 而且朗读的速度与拍手的节奏协调统一, 读至第三遍时, 学生已经不用看书就能把诗歌背诵下来了。看到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 我便顺势引导他们根据课文诗歌的形式进行创作, 让学生针对数字进行仿写。同学们开始跃跃欲试、纷纷构思, 一位同学首先发言:“考试第一心欢喜, 一份努力一分甜。”同学们立即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便是你一言、他一语地进行仿说。虽然有的不够押韵, 但也都是发自心底的创作, 就连平时最不爱发言的同学, 都被这种气氛所感染, 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真是难能可贵。于是, 我趁热打铁, 抓住这个十分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契机, 对学生们刚才的表现大加赞赏之后, 鼓励他们结合教室内的素材进行分组再创作, 最后综合集体的智慧, 整理出了一首新编诗歌。当同学们齐声朗读由自己创作的新诗歌时, 个个脸上都流露出“得意”的笑容, 真正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 语文教学要想实现创新, 就要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也正是这样的活动, 才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开放, 使情感得以升华, 学生的生命才会在充满创新的氛围里变得更加精彩。

摘要:课堂教学是认知与情感的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过程。新课改实施以来, 教学模式的创新和选择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和体现“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达成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仍然是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鲜活课堂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创造宣言[M].重庆:时代印刷出版社, 1944.

[2]郭慧.开放性课堂的基本特征[J].中小学管理, 2002, (3) .

小学美术创新教育刍议 篇10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

1.美术学科被边缘化

近年来, 虽然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 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应试教育的思潮依然存在。 在小学学科教学过程中, 必考科目和非必考科目受到的待遇是不一样的。 小学美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副科, 往往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 这种被边缘化, 主要体现在学校及教师对美术学科不重视, 学科课时较少, 学生及家长不重视。 美术学科的地位, 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难以真正学习到美术知识的精髓, 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得美术难以发挥其在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真正作用。

2.教学评价流于形式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 但是, 在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中, 评价往往流于形式。 教学评价只注重结果, 不注重过程;只强调共性, 而忽视个性。 这些教学评价, 都不利于小学美术学科的健康持续发展, 也不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及时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很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实际的课堂教学现状,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 阐述在小学美术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

1.完善教学设计, 做好充分准备。

一堂完美的课, 是以完善的教学设计为基础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 没有完善的教学设计, 就凭自己的心血来潮, 胡乱讲解一通, 就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教师要让自己在台上的一分钟显得有意义, 就必须下足工夫做好教学设计。 例如, 本堂课要讲解的内容, 采用什么样的方式, 进行什么样的提问等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准备和设计, 并在课堂教学中, 利用风趣幽默的讲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达到有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2.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目前, 国家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教师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因为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忽视美术的实践性, 只给学生讲解空泛的理论知识, 难以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审美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并且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和欣赏水平。因此, 强调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势在必行。 学生在美术教学中主体地位的提高, 有助于其实践能力的提高, 实践能力的提高会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这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

3.适时激励,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阶段是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生, 具有好动、好胜的特点。 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当善于抓住小学生的个性特点, 予以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对于学生的不同思路、不同观点, 教师不应当予以反对或者批评, 而应当包容学生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 并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和联想, 不断树立学生创新的勇气和信息, 充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 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当学会放手, 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让学生在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 不断提高审美水平和美术能力。

4.重视教学评价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任何一门学科, 教学评价都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教师认为教学评价系画蛇添足, 其实不然, 教学评价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良好的教学评价, 对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 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 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就应当重视教学评价的作用。 例如, 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 不应当为几个简单的评语, 而应当结合学生作品的特点, 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并予以鼓励,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 美术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是国家素质教育的需要, 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立军.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探讨[J].新课程学习, 2011 (12) .

[2]金彩凤.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J].新课程, 2012 (03) .

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刍议 篇11

创新的数学教学方法具体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开拓以学生为主的课堂

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意识?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应该改变原来的教学意识,使自己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指导者,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而学生应该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成为思维的主动构建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才能以一种自主学习的、思维活跃的、富有创造性的积极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要改变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应该有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带着自己的思考和知识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组织形式的转变势在必行。

(一)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

在课堂上教师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竞赛或抢答,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并在合作中求得共同发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对知识有了比较透彻的掌握。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帮助,共同思考,一起努力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构建角色体验式学习模式

让学生参与到知识角色中来,让他们对知识的产生有如亲临其境的感受。比如,教师在讲解公式的时候,给学生一些相应的计算题,而不是直接教给学生公式,让学生自己计算得出结论,总结出计算公式。这样学生不但亲身经历,在玩中学到了知识,而且更能灵活运用知识,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新理念的提出,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学习,深刻地理解、领悟现代科学教育教学观,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当前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育观等。

第二,教师在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方面应该大胆创新,敢于实践。教师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手段,创造融洽的课堂学习气氛,实现新课标所提倡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积极地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三、结合多媒体实现现代化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多媒体已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的展示可以生动地展现数学知识,并且增强其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按照课标的目标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原则,编写与小学数学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教材中的文字变为集声、色、形为一体的动态的视频,把原本单调、枯燥的计算题变得形象、充实、具有吸引力。教师还要科学、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开创数学教学的新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现代化。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民主、平等、愉悦的气氛中自主与合作学习,质疑释疑,激活思维,探求创新,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教师要紧跟新课改的步伐,思考探索真正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领悟数学知识的内涵,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中学体育创新教学刍议 篇12

一、多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体育、感受体育

体育竞赛与课外体育活动桴鼓相应, 对体育教学益处良多。竞赛是提起学生注意力和潜力的活动, 竞赛中, 学生全心投入, 往往比一般的体育活动的效果好很多, 竞赛也是一种考核, 一种检查, 能够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此外, 竞赛培养学生体育情感的效果要比一般活动好得多, 可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

一般性的竞赛, 时间地点可以任意选择, 场地器材没有严格的限制, 举办轻而易举。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内, 教师可开展形式多变的、趣味十足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比赛活动, 使体育竞赛与体育活动、体育课、“达标”等彼此应和, 相互促进, 紧密联系, 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综合素质。

体育学习本质上就是要实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提高整个民族的体质, 让全民健身计划得到完美的实现,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师要把握好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 让全民健身在中学阶段打好基础。

二、要充分调动学生、社会及体育组织的积极性

为了促进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 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组织形式多样、项目各异的体育协会, 让他们有活动的场所, 让他们充分释放青春和活力, 让他们的个性有所张扬, 让他们的体育兴趣充分得到发挥, 帮助他们成立体育俱乐部、活动中心、兴趣小组等等, 让他们感觉到学校、教师和家长都重视他们的学习, 加大对他们的关心, 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无微不至的帮助与各方面的支持。

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参与, 让他们各抒己见, 激发学生保持高涨的情绪, 鼓励积极参与, 提倡集思广益, 不断扩大体育影响, 让体育学习不断充实和得到完善。各种活动和竞赛可以放手让学生组织创办, 从各个方面诸如编排、策划、宣传、主持、总结等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体育学习达到培养人、教育人、影响人、锻炼人的多方面的作用, 发挥它的多种功能, 不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包括体育知识、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合作意识、交际能力等各种能力。

三、体育教学主体性原则

体育教学的内容, 要依据教材并且紧密联系中学实际, 因人而异, 因地制宜, 使学生趣味浓浓, 乐于深入研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 学生学习有了积极性, 由过去的跟从变成好奇, 由灌输变成吸纳, 从被动型的接受向主动型的需求转化, 甚至达到先学后教、主动探索、大胆突破, 把过去的“让我学”“逼我练”变成“我想学”“我爱练”, 使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 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顺利、轻松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要领。

上一篇:高速公路经济管理分析下一篇:秋冬季桑园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