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创新教育刍议

2024-07-03

小学美术创新教育刍议(共12篇)

小学美术创新教育刍议 篇1

创新思维能力是国家新课程改革比较重视的一项能力, 也是21世纪国际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 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 使得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不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人才竞争力的关键, 也是不断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强调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从这里可以看出,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素质教育的核心和重点。 小学美术正是国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科目。 小学美术是集合了心智和实践操作技能于一体的科目, 优秀的美术作品是学生心灵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所以在小学美术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

1.美术学科被边缘化

近年来, 虽然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 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应试教育的思潮依然存在。 在小学学科教学过程中, 必考科目和非必考科目受到的待遇是不一样的。 小学美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副科, 往往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 这种被边缘化, 主要体现在学校及教师对美术学科不重视, 学科课时较少, 学生及家长不重视。 美术学科的地位, 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难以真正学习到美术知识的精髓, 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得美术难以发挥其在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真正作用。

2.教学评价流于形式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 但是, 在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中, 评价往往流于形式。 教学评价只注重结果, 不注重过程;只强调共性, 而忽视个性。 这些教学评价, 都不利于小学美术学科的健康持续发展, 也不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及时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很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实际的课堂教学现状,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 阐述在小学美术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

1.完善教学设计, 做好充分准备。

一堂完美的课, 是以完善的教学设计为基础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 没有完善的教学设计, 就凭自己的心血来潮, 胡乱讲解一通, 就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教师要让自己在台上的一分钟显得有意义, 就必须下足工夫做好教学设计。 例如, 本堂课要讲解的内容, 采用什么样的方式, 进行什么样的提问等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准备和设计, 并在课堂教学中, 利用风趣幽默的讲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达到有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2.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目前, 国家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教师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因为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忽视美术的实践性, 只给学生讲解空泛的理论知识, 难以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审美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并且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和欣赏水平。因此, 强调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势在必行。 学生在美术教学中主体地位的提高, 有助于其实践能力的提高, 实践能力的提高会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这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

3.适时激励,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阶段是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生, 具有好动、好胜的特点。 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当善于抓住小学生的个性特点, 予以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对于学生的不同思路、不同观点, 教师不应当予以反对或者批评, 而应当包容学生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 并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和联想, 不断树立学生创新的勇气和信息, 充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 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当学会放手, 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让学生在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 不断提高审美水平和美术能力。

4.重视教学评价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任何一门学科, 教学评价都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教师认为教学评价系画蛇添足, 其实不然, 教学评价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良好的教学评价, 对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 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 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就应当重视教学评价的作用。 例如, 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 不应当为几个简单的评语, 而应当结合学生作品的特点, 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并予以鼓励,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 美术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是国家素质教育的需要, 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立军.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探讨[J].新课程学习, 2011 (12) .

[2]金彩凤.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J].新课程, 2012 (03) .

[3]甄西亚.关于小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实施[J].小学时代, 2011 (02) .

小学美术创新教育刍议 篇2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小学生的创新教育再一次被提上日程。其中,小学美术课的创新教育是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应运而生的,因此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对此,小学美术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教学中注重创新和探索,给小学生提供更加开阔的学习环境。下面,笔者将根据自己的小学美术教学经验,具体谈谈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应用创新教育。

一、多渠道获取教学信息,触发创新灵感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各种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在传播。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很多新技术、新成果都在逐步出现,这也使信息收集更加方便。小学美术教师要准确、及时地获取与教学有关的信息,更新自己的观念,使美术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美术教师也只有不断地储备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才能够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才能够在教学中触发新的灵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比如互联网、图书馆、电视、报纸、杂质、书店等。对此,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小学生去收集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小学生喜欢看电视,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在回家以后观看一些趣味绘画或者手工制作方面的节目。这样既满足了小学生看电视的需求,又能够使小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收获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小学生自身的成长。其实,创新教育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不断完善体验过程的前提卜,实现高效课堂和创新课堂的目标。

二、教师应具备创新精神,适应时代发展

要想在教学中创新,要想使小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美术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这样才能够在教学时向学生传达新颖的学习方法和技能,促进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许多小学美术教师具备过硬的绘画技术,但是在教学上却思想落后,教学单一枯燥,使小学生不愿意在美术课堂上发挥优势,主动学习。新形势下,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意识到传统教学已经不适合现代化的社会了,必须大胆创新教学过程,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小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教师的言谈举止和道德素养,所以,美术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运用情感激励的方式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给小学生树立榜样。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美术教师要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卜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普遍应用,给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了便利。因此,美术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更加活跃和生动,让小学生思维更加活跃。

三、美术教学要联系实际,提高创新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美术教学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时增加生活化的互动与实践,促进小学生形成创新能力。通常,小学美术教学都是由美术教师先画出范画,然后学生进行模仿绘画,最终学生画出来的作品都是相似的,毫无创新可言。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适当增加生活中的例子,吸弓}小学生的兴趣。比如要教学生画小狗的时候,我会让小学生提前观察自己家里或者邻居家里的小狗,对小狗的外形有个感性的了解,然后在课堂上让小学生凭借自己的印象先去绘画。因为学生观察的小狗各不相同,如有的学生观察的是沙皮犬,有的学生观察的是藏葵,有的学生观察的是普通的`柴犬,所以学生画出来的小狗也是千差万别的。当学生绘画出现困难的时候再由美术教师进行详细的逐一指导,这样学生画出来的小狗就会非常具有个性化和差异化,符合现代化美术教学的要求,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生活中还有许多对小学美术教学有帮助的资源,需要美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

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训练创新思维

美术创新教育需要积极的课堂氛围,小学生要勇于探索,教师要注重引导。一堂高效的美术课并不是教师教授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小学生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活泼爱动,喜欢新鲜事物,所以,我在教学中经常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小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美术,提高对美术的重视程度。同时,班级的整体学习氛围也是值得关注的。如果大多数学生不喜欢美术课,那么这堂美术课就没办法发挥真正的作用。美术教师应该经常与小学生互动交流,在教学时面向全体学生,不出现差别对待的现象,给予小学生公平的待遇。美术教师还应该积极地训练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实现创新教育做铺垫。创新思维的训练方式有很多,在教学中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只要是对美术教学有帮助的策略都是值得推广的。我经常运用的方法是游戏教学法。比如教学生画人物表情的时候,我会先让四名学生站在讲台上,分别做出喜、怒、哀、乐的表情。然后,我让小学生根据刚才观察到的各种表情,画出自己认为正确的人物表情。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

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重新进行目标定位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学生学习的目标就是为了考试得到好成绩,所以很多教师和家长都着重地抓小学生的成绩,对于美术课并不重视,使得美术课无法正常开展。其实,小学美术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备课程,通过美术学习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优化。其实,小学美术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目标定位错误,不符合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成长阶段。因此,学校要对美术课提高重视,增强软硬件设施,进行校园宣传,使学生家长和全体教师能够重新认识美术课。同时,美术教师需要对小学生重新进行目标定位,课堂教学以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积极建立新型教学目标和教学关系,满足创新课堂的要求。

刍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创新 篇3

关键词: 教师继续教育 创新意识 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迅猛发展,终身教育思想深入人心。作为教育实施者的教师,从整体上看,终身教育思想觉醒得更早。目前,中小学教师学历有了普遍提高,但教师的总体素质不高,在全国全面开展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全面提高在职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如何创造性地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真正达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创造条件,这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拟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涵和必要性分析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涵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旨在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使其适应发展的新形势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以先进的教学内容和开放的教学形式进行的职后再教育、智力再开发的培训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

(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是真正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从素质教育的实施来看,要加强学生德育,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优化的知识能力结构、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等全面而广泛的素质。

2、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是科技日新月异、时代飞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次性的师范教育可以贯穿到整个教师职业生涯之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知识转换周期的缩短,一次性师范院校培养就不适合中小学教育发展的要求了。师范院校的学生,在校只能获得其一生担任教师所需知识的20%,80%左右的知识要在岗位上通过不断进修来获得。[1]中小学教师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则成为时代之需。

3、发达国家教师继续教育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应不断加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

从国外教师培训工作来看,终身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波及全球的国际教育思潮。其中,教师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师继续教育已经制度化、法制化。如英国政府规定,中小学教师每五年要脱产进修一个学期,从而保证知识上的不断更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社会发展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对教师的客观需求,是教师自身成长的规律所致。

二、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育培训机构、培训者、受训者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所应达成的目标认识模糊,导致继续教育活动效率低下

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涵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作为一种在职教育,职业针对性是很强的。对中小学教师实施继续教育,总的来说,就是要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具体来说,除了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育理论修养外,还要不断提高他们实际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以使他们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理论和实践这两个目标中,從现行的状况来看,实践这块似乎被忽视了。具体表现在:

1、教育培训学校在日常教学安排上,重理论知识教育而轻教学能力提高。

2、继续教育对受训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及对中小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重视不够。

(二)教育培训机构受经济利益趋动,导致只重数量、规模而忽视培训质量的短视教育行为出现

1、教育培训机构对参加教育培训的中小学教师管理不严格,因而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缺乏应有的时间保证。

2、教育培训机构对培训者素质把关不严,教育培训质量缺乏应有的师资保证。

(三)教育培训机构对基础教育了解不够,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钻研不够,因而继续教育针对性、特色性不强,教育活动缺乏活力。

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创新的策略分析

(一)更新教师继续教育观念,端正对教师继续教育的认识

培训与受训双方都要树立正确的教师继续教育观念,全面认识、正确理解教师继续教育的涵义。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从受训者来看,是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教育整体工作的角度来看,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则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中小学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物质保证。

(二)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法,培养受训者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在继续教育中,培训者应致力于受训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学习目的取向是“立即应用",即接受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应用能力,解决当前实际问题。他们有丰富的生活、学习经验,加之有较强的理解力、控制力,因此,继续教育应采用适合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论法、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操作式教学法等等,充分发挥受训教师的主体性,注重中小学教师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价体系,增强教师继续教育评价的科学化、规范化

1、对受训教师的评价与对施训教师的评价相结合

创新继续教育评价体系,首先就要考虑施教与受教双方。其中,对学员评价的内容涉及到以下方面:所学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提高,教育技术操作水平,参加培训学习态度(出勤、作业、参加教学活动积极性)等,其中侧重点是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教育技术操作。对施培教师的评价中有:所教学员学习成绩整体水平,研究改进培训教学情况,职业道德表现(工作态度、师生关系)等。

2、对施训机构的评价与对受训教师管理机构的评价相结合

作为中小学教师的施训机构主要是指省、市教育学院及高校成人教育学院、县(区)教师进修学校,而受训教师的管理机构主要指县、市教育行政部门、乡镇教育办和受训教师任职的学校。二者作为管理部门,他们的管理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评价人的因素(施训与受训教师)的同时,还须重视对培训机构和受训教师管理机构管理水平的评价。其中,对培训机构的评价主要有:所培训学员成绩整体水平,研究改进培训管理,组织推进教育科研,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的服务工作。对受训学员管理机构的评价有:制定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计划,组织和督促学员完成自学自练任务,校本培训工作及效果等。

(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

现有的继续教育师资状况令人担忧。省市教育学院的培训教师是专职的,但对基础教育了解不深、联系不够。而高校成教学院的培训教师多由普教教师兼任。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1、继续教育教师必须增强职业意识,找准自己在继续教育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师继续教育是一种高水平、高起点的教育,对师资要求很高。继续教育中,“培训者”必须审视自我,明白自己的角色特点。作为培训者,他应当是“超前发展者,学习参与者,成长促进者,问题诊断者,教育研究者,共同发展者。”[2]

2、组织培训者深入基础教育的一线调查研究,以增强他们教育行为的效能。针对培训者对基础教育感性认识的不足,培训机构应有计划地组织培训师资深入中小学,进行调研考察,取得第一手资料,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五)创新继续教育的内容,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的中小学教师

1、继续教育应把提高中小学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列为重要培训内容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中小学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增强了,他们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自主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增强持续发展的后劲,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事业。

2、继续教育应重视与教育科学研究相关课程的学习,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教研的能力和水平

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时必须兼顾理论和实践这两个方面。(1)从理论上看,除专业理论课程外,无论学什么专业的中小学教师都有必要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心理统计》及《教育心理测量》这几门课程。这些课程为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提供了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储备。(2)从实践上看,应引导中小学教师结合工作实际申报科研课题。在这个环节中,注重培训者对受训者的实际指导,并有相应的考核规定。通过这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研能力,使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富有创造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教育刍议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教育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倡导与时俱进,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时代的步伐创新阅读教育方式, 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词汇量积累有限, 在开展阅读教育时,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创新教育方式, 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 为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奠定基础。本文从阅读方式、阅读教学等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教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绘本中的“新”阅读方式

为了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 很多语文教师给学生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籍时选择了经典的绘本故事作为阅读材料, 绘本故事凭借其优美的画面和短小精悍的文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 绘本阅读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能通过画面与文字的结合加深他们阅读的印象。例如, 很多的教师推荐学生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小黄和小篮》《逃家小兔》《我只爱你》《爱心树》等优秀的绘本故事, 从故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比如, 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 就描述了兔子母子之间怎样比较谁比谁爱的更多一点的故事, 通过比较谁跳得远、站得高、伸得长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 浓浓的亲情溢满每一位小学生的心间, 这是最好的亲情阅读教育。学生通过故事的阅读, 就会模仿故事中的行为和语言, 从而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 增加词汇量, 为他们之后的阅读打下了基础。

二、无字阅读中, 培养学生阅读想象力思维

有的绘本书籍只有画面, 没有一个字, 目的是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读出画面里蕴含的深层含义, 从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领悟能力。例如, 阅读绘本《在远处-房子》《影子》等书籍时, 书中只有颜色丰富的画面, 没有文字的描述,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画面, 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在《影子》中, 学生可以得出每一种事物在光线下都有自己的倒影, 而且是对称的, 一模一样的。同时在阅读中, 学生还会发现有的事物并没有倒影, 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自己对倒影的理解, 将漏掉的部分补上去, 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此外, 对于学生阅读的书籍, 教师也要和学生进行交流, 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层次, 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阅读目标的梳理。

三、组织课外实践阅读,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增强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很多语文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进而促进他们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例如, 在教授《荷叶圆圆》这篇文章时, 教师就组织学生到公园的荷花池旁边进行教学, 使学生把文章的内容与自己所见到的荷花进行比较, 从而体会课文对荷花的描写。教师引导学生在对荷叶进行观察的同时, 要让他们描述荷叶的颜色、形状, 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荷花的整体结构, 进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小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次上, 没有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 因此, 教师在阅读教学时, 要注重阅读氛围的营造, 给学生营造一个舒适、自然的阅读氛围, 并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从而提升阅读理解的层次。例如, 在教授《夏夜多美》这篇文章时,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舒缓的音乐, 以此为背景进行课文的朗读, 使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会夏夜的美, 产生广阔的想象力, 对文章中的语言文字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也提升自己的词汇积累。此外, 教师还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 要求学生仿照文章描述一处自己喜爱的景色, 锻炼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 为以后的作文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 阅读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还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 尤其在小学阶段, 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 还能促进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 不断总结教学实践, 与时俱进, 改变阅读教学方式, 增强语文阅读对学生的吸引力, 让学生从内心爱上阅读、喜欢阅读,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孟庆甲.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教育刍议[J].科技信息, 2010 (4) .

小学美术创新教育刍议 篇5

解析创新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蔡娟

摘 要:创新教育在小学美术的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般而言,美术课创新可以从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鼓励学生创新、提高创新意识等几个方面入手,突出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教育;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存在注意力不稳定、无法与兴趣保持长久的密切。而兴趣又是引起注意力的关键因素所在。比如在学习“重复构成”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并以图案是由简单图形构成而导入新课,告诉学生此节课的内容就是用简单的图形来创作图案,并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重复组成的方式,让学生大胆想象。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可以通过想象自己去设计并创造出独特的图案。

二、鼓励学生创新

美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能力,并在学生创作绘画的时候多用鼓励性的话语,比如:“你的设计真独到,有创意”“你的想法真不错”等等,通过语言上的鼓励,激发起学生对创新的潜在能力的发挥。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不应该以自身的示范作为例子当成学生模仿的对象,因为孩子都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如果只要求学生去模仿课堂中的示范画,学生容易丢失自己的个性和想象力。

三、打造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是通过周围的环境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机结合而产生共鸣的,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潜在能力,并推动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会经常为了研究而忘记时间,而且还可以从完全没有关系的事物中找到相互之间的联系。这所有的一切都说明了孩子天生具有创造的能力。情境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亲和力,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到外面的世界去仔细观察,打造出一种和谐、自由的气氛,让学生可以充分地活跃起来。并且还可以通过音乐、实物演示、生活情境展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可以在美术的教育中感觉美并领悟其中的内涵,为激活美术创新意识提供良好的条件。

总而言之,在美术教育中,创新是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一种最重要的方法,当代美术教育是复杂的、高层次的创造活动,任何的教学方法都无法无条件适应所有的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改进、完善新世纪的美术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关于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育的探索 篇6

关键词:小学美术;贴近生活;多媒体

美术是儿童天生喜爱的活动之一,进入学校以后,美术课也是小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然而,当前中国小学美术课堂教育却由于应试教育模式的局限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和乐趣。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也使美术课寓教于乐,使学生从小接受美学教育、提高审美修养的教学初衷难以实现。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育现状

首先,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育的问题之一就是过分强调“德育”而相对忽略了美育,很多时候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生理与心理发育的特点并开展适应性美术教育,而是一味强调美术学科的道德教化功能,导致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丧失了应有的趣味性和教学活力。其次,应试教育模式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局限在单一的反复临摹练习,而且临摹对象均是绘画大师的作品。虽然反复临摹大师的画作的确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基本功,然而小学生毕竟是小学生,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美术形象更多的是不同类型的动漫人物或动物。虽然这些动漫形象的艺术价值无法与绘画大师的创作相提并论,然而对小学生却更加富有吸引力。

二、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育的举措

1.从贴近生活的临摹入手逐渐提高学习层次

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处于极不完善的阶段,对他们开展学校教育的前提应该是以培养学习的兴趣为主。美术课调动儿童的兴趣这一优势,先以贴近生活现实的绘画对象入手开展临摹练习比直接让小学生面对大师的作品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深受小学生喜爱的各种动漫形象就是很好的临摹对象,教师可以利用影视材料中的动漫人物从易到难训练小学生绘画的基本功,可以先从各种动物着手。小丑鱼“尼莫”的形象就是一、二年级小学生临摹的较好对象,而《功夫熊猫》中各种动物形象可以作为三、四年级小学生临摹的对象,五、六年级小学生由于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可以让他们尝试练习人物和更复杂物体的临摹,比如白雪公主或者灰姑娘一类的人物形象等。当以临摹动漫形象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绘画的积极性之后,教师可以穿插讲解绘画大师的作品并让学生尝试临摹其中的片段,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避免直接让学生临摹大师作品而产生的厌烦情绪,取得相对良好的教学效果。

2.充分开展多媒体绘画教学

相比于平面的教材展示,多媒体教学手段因集音频、视频、照片、图像等于一体,可以更好地实现小学美术“寓教于乐”的教学宗旨。

比如,教师可以在临摹开始前播放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片中海洋世界里各种鱼类、海草、珊瑚等生物与景物五彩斑斓,学生观看一部影片就能获得大量丰富的绘画临摹素材。影片中不仅有生物线条的轮廓,而且色彩鲜明,学生既能进行素描练习,也可以进行色彩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由发挥,在相对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开展美术教学,能够相对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3.鼓励学生开展创新绘画

小学生的绘画更多时候仅是凭借本能,尽管其绘画技能相对匮乏并幼稚,但小学阶段是学生创造性思维飞速发展的时期,一些未来极具潜力的绘画天才因素正是在这一时期得以培养和发掘。因此,教师应努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绘画思维能力。

比如,不限制题材的自主绘画创作,让学生按照心中想象的形象绘画出身边的自然环境、景物、人物、事物等,或者自己编制“剧本”,用画笔将故事绘制成连环画或者漫画,甚至可以鼓励学生画出心中想象的外星人的形象。创造性是美术这一艺术范畴最可贵的本质属性之一,伟大的画家必定具备足够的创造性,小学阶段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在绘画方面的创新与创造能力,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并呵护学生天性中创造性绘画的宝贵天赋。

4.多鼓励,少批评

美术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的途径之一,与其他文化课有较大差异。美术的自主性和个性化程度比语文、数学等理性学科所占比例更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应多鼓励、少批评,鼓励学生大胆绘画和自由绘画,让学生了解美术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重要的是用绘画表达想法或情绪,美术的创造性重于规律性、感性重于理性。教师应注意避免从自身角度出发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而应让学生充分展示个人天性,在绘画过程中感受创作的乐趣,让绘画成为学生表达思想与感情的不发声的“语言”,在学生的绘画作品中努力发现思想的闪光点。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素质与修养的起始点。小学美术作为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的重要课程应注意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通过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分析 篇7

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 培养创新思维可以实现美术学科的丰富性与教学的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与理工科教学活动不同, 美术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创造优美的形象,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想象为, 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的一种潜能, 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 这于对小学生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从这一层面看, 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想象与联想思维的发展, 进而加强学生思维流畅性和变通性的锻炼, 同时在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学生的直觉能力根源于个人实践, 加之小学美术教育与直观形象有直接联系, 在小学美术教育的具体过程中, 创新思维可以让学生创造性地重组或再创造意象。 由此可见, 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可以使学生形成创新意向。 另外,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 需要学生整体把握现实的形体情况, 也就是说要学生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合理观察和概括, 然后进行创造,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借助具体形象与理论抽象, 才能更好地发挥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 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意象, 促进学生视觉化思维的发展, 进而实现美术教育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

二、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建议措施

(一) 构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情景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 要合理构建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情景, 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让教师与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进行和谐沟通交流, 构建平等师生关系, 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性学习, 同时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要不断增强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让学生在美术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构思方式, 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注重对学生创作能力和欣赏能力的培养, 并加强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 让学生能够对事物进行创造性表达。 具体而言,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多, 小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还处于感性阶段, 因此应加强对小学美术教学环境的营造, 比如, 可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充分接触大自然, 让学生充分认识周围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进而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性

生本教育观点是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所以在小学美术教育中, 也需要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改变以往那种灌输式教育模式, 打破学生学习的框架, 充分为学生创造发展创新思维的教学空间。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不是教师手把手教学生模仿式画图, 而是要针对具体观点和要求, 引导学生通过画画表达自己的想法, 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如引导学生观察某一美术作品时, 首先教会学生如何欣赏美术作品, 然后提出问题, 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欣赏, 进而有效展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 再比如在手工课《陶泥的世界》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 将不同风格的陶艺作品呈现给学生, 然后让学生领悟陶泥制作的具体程序, 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发挥想象, 将自己所构造的形式通过泥塑方式展现出来,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创新能力, 进而推动小学生创新思维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培养。

(三) 提高美术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修养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的创新思维, 需要美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在课堂中正确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不断探求教学方法, 注意加强不同学科间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观察、思考, 比如在让学生画汽车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汽车, 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观察汽车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画出具有不同风格的汽车图形,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合理表达自己的创新想法。 同时要合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教师要充分掌握和使用多媒体技术, 通过这一方式将美术作品通过音视频形式进行合理展现, 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比如教师通过多媒体动画软件制作动态飞马的图形, 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观看这一制作过程, 并让学生学习具体操作流程, 进而可以对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另外, 教师要注意合理采取自主合作和探究型学习方式, 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并注重加强对学生模仿能力的锻炼, 进而鼓励学生发展创新思维。

三、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注意结合小学生的特点, 不断创新美术教学方式, 加强教师角色转变, 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张全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 2004 (10) .

[2]曾雪媚.小学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J].基础教育研究, 2006 (1) .

[3]张艳.基于创新思维培养下的小学美术教学[J].新课程 (中旬) , 2014 (4) .

小学美术创新教育刍议 篇8

一、情境学习,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基础美术教育以促进小学生思维拓展以及多种能力为主要手段, 如今已得到社会及家长的广泛重视, 许多家长在课外早早就为学生报了美术班、国画班, 为的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倘其无思, 即无美术”,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特殊的作用, 但是在传统的教法中, 教师往往倾向于技能的教学, 学生情感的释放与思维的拓展却被忽视了, 小学阶段是打开学生思维想象之门的黄金阶段, 这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 引入情境教学, 组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美术教学活动, 以学生生活体验为基础创设生活情境,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 (下册) 第18课《我造的小房子》中, 由于房子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学生再熟悉不过, 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欣赏不同民族, 不同国家的建筑, 在欣赏风格迥异的房子后, 以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假如你现在是一名城市建筑师, 你的第一栋房子该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现在发挥想象, 设计出自己专属的小房子吧!类似开放性的问题总是可以收获许许多多有趣的答案, 有一名学生回答道:“如果我是一名建筑师, 我就要设计一座太阳能别墅, 如果成功了就让家家户户都能住上这样的房子, 这样就解决了能源的问题啦!”简单的回答可以看出孩子美好的心灵, 最后再让学生们通过绘画或者手工制作, 组间交流的方式, 把自己的小房子设计出来, 从而通过动手动脑, 合作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二、激发兴趣, 引诱学生积极参与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受感情支配较为明显, 所以积极的情感可以帮助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持续表现出不灭的激情以及不怕困难的决心, 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但同样, 如果在学习中, 如果有坏的情绪和消极的想法也会让他们感到反感、退避, 即使勉强参加了活动, 所得到的收获也甚微。所以, 让学生对美术教学活动燃起兴趣, 教师必须潜心研究学生的特质, 帮助他们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

除此以外, 丰富的想象还需要以生活经验为基础, 在此次的绘画活动中学生们表现无比的热情让我惊讶, 也让人欣慰, 这样创新的教育方式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感受能力与观察能力的发展。

三、积极评价, 为学生树立自信

评价作为学习系统中的反馈调节机制, 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 教师应当尽量保持一颗童心, 不能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要从理解的角度出发, 不谈“像”与“不像”或是好不好看, 这样只会影响学生对待美术教学活动的积极程度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之间充分的交流, 以画展等形式, 让学生相互审视、发表自己的见解, 并对待小伙伴的提问, 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画?这样画的好处在哪?寻找自己的作品与他人的区别, 以观察对比的方式, 让学生悟出道理, 发现自己的不足与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有利于今后绘画的不断改进与提高, 与此同时, 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做出总结, 鼓励学生跳出思维圈, 敢于异想天开, 学生的独特想法要加以支持, 最终达到树立信心, 燃起创作激情与创新积极性的目的。

在创新式美术教学活动中, 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完全是可以得到培养、发展和提高的。作为教师, 在组织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要注重谁是教育的“主体”, 谁是教育的“主导”, 并做好积极的引导工作, 在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时及时帮助疏通, 点燃对美术活动的好奇心, 充分挖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潜力, 并搭建艺术经验与日常生活经验的对话桥梁。

摘要:强化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大趋势, 一直以来, 我国在基础美术教育方面为了与国际接轨做出了很多努力, 创新教育的地位也被逐渐提升。由于小学阶段进行美术教育是一个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力以及创造力的好机会, 同时又对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 本文着重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安排与教学策略将创新教育融入教学中,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美术,创新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杨海燕.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交际, 2011 (06) .

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实践研究 篇9

一、积极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首先,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创作,多给学生独立构思的机会,采用命题画、想象画、创意画、诗配画等自由多元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其次,应该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的训练。教师不能机械地进行现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否则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失去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异同点,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善于发现美和创造美。最后,实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常态化训练。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和条件,通过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够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小学生绘画构图不能依照成人法则,看似随心所欲的思考和创作,反而更符合儿童阶段思维发展的特点。

二、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情境

首先,小学美术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自由的,让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的前提下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快且富有创新乐趣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进入最佳的创新状态,这样,创新思维的培养效果就会愈发明显。例如,在《喜怒哀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邀请班里善于表演的学生来进行喜、怒、哀、乐脸部表情的表演,大家往往会“开怀大笑”。教师以此为契机,来启发学生试着画出不同表情的卡通头像,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创作,创新思维也更容易被激发。其次,小学美术教师应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教师应该巧妙设计教学活动,以激发兴趣为向导,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加深学生自我的审美认识和体验。例如,在《陶泥的世界》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将不同风格的陶艺作品图片展示给学生,并配上简单的制作程序,让学生领略陶艺的美感,掌握制作陶艺的要领,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将自己所想要创造的作品用泥塑的方式展示出来,进而提升了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效果。最后,将小学美术课堂打造出充满想象力的课堂,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从某种程度上讲,创新思维的本质就是想象,在脑海中将存储的图形加以改造、组合、提炼,进而构思出全新的意象。人类创造离不开想象,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是在于想象,通过想象能够释放童心,在快乐中带动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我是汽车设计师》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汽车图片让学生来欣赏,然后一起讨论交流汽车的功能与特点,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汽车。有的学生自然会迸发对未来汽车的设想,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闪烁出求新求异的思维火花,设计出自己脑海中理想的汽车图形,学生的创新思维会得到进一步激发和培养。

三、建立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评价机制

在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有许多学生是因为教师不科学的评价而对美术失去了兴趣,导致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因此萎缩。由于每个学生的素质和个性特征不同,在美术教学中就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教师的评价不能一个模样,盲目的好评也会让学生的自负心理膨胀,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因素,对于那些有创新的作品可以采用全班展示的方式,激活学生勇于创新的主动性。

四、教师应该重视自身创造性思维的提升

关于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育的探索 篇10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育现状

首先,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育的问题之一就是过分强调“德育”而相对忽略了美育,很多时候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生理与心理发育的特点并开展适应性美术教育,而是一味强调美术学科的道德教化功能,导致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丧失了应有的趣味性和教学活力。其次,应试教育模式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局限在单一的反复临摹练习,而且临摹对象均是绘画大师的作品。虽然反复临摹大师的画作的确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基本功,然而小学生毕竟是小学生, 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美术形象更多的是不同类型的动漫人物或动物。虽然这些动漫形象的艺术价值无法与绘画大师的创作相提并论,然而对小学生却更加富有吸引力。

二、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育的举措

1.从贴近生活的临摹入手逐渐提高学习层次

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处于极不完善的阶段,对他们开展学校教育的前提应该是以培养学习的兴趣为主。美术课调动儿童的兴趣这一优势,先以贴近生活现实的绘画对象入手开展临摹练习比直接让小学生面对大师的作品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深受小学生喜爱的各种动漫形象就是很好的临摹对象, 教师可以利用影视材料中的动漫人物从易到难训练小学生绘画的基本功,可以先从各种动物着手。小丑鱼“尼莫”的形象就是一、二年级小学生临摹的较好对象,而《功夫熊猫》中各种动物形象可以作为三、四年级小学生临摹的对象,五、六年级小学生由于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可以让他们尝试练习人物和更复杂物体的临摹,比如白雪公主或者灰姑娘一类的人物形象等。当以临摹动漫形象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绘画的积极性之后,教师可以穿插讲解绘画大师的作品并让学生尝试临摹其中的片段,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避免直接让学生临摹大师作品而产生的厌烦情绪,取得相对良好的教学效果。

2.充分开展多媒体绘画教学

相比于平面的教材展示,多媒体教学手段因集音频、视频、照片、图像等于一体,可以更好地实现小学美术“寓教于乐”的教学宗旨。

比如,教师可以在临摹开始前播放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片中海洋世界里各种鱼类、海草、珊瑚等生物与景物五彩斑斓,学生观看一部影片就能获得大量丰富的绘画临摹素材。影片中不仅有生物线条的轮廓,而且色彩鲜明,学生既能进行素描练习,也可以进行色彩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由发挥,在相对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开展美术教学,能够相对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3.鼓励学生开展创新绘画

小学生的绘画更多时候仅是凭借本能,尽管其绘画技能相对匮乏并幼稚,但小学阶段是学生创造性思维飞速发展的时期,一些未来极具潜力的绘画天才因素正是在这一时期得以培养和发掘。 因此,教师应努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绘画思维能力。

比如,不限制题材的自主绘画创作,让学生按照心中想象的形象绘画出身边的自然环境、景物、人物、事物等,或者自己编制“剧本”,用画笔将故事绘制成连环画或者漫画,甚至可以鼓励学生画出心中想象的外星人的形象。创造性是美术这一艺术范畴最可贵的本质属性之一,伟大的画家必定具备足够的创造性,小学阶段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在绘画方面的创新与创造能力,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并呵护学生天性中创造性绘画的宝贵天赋。

4.多鼓励,少批评

美术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的途径之一,与其他文化课有较大差异。美术的自主性和个性化程度比语文、数学等理性学科所占比例更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应多鼓励、少批评,鼓励学生大胆绘画和自由绘画,让学生了解美术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重要的是用绘画表达想法或情绪,美术的创造性重于规律性、感性重于理性。教师应注意避免从自身角度出发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而应让学生充分展示个人天性,在绘画过程中感受创作的乐趣,让绘画成为学生表达思想与感情的不发声的“语言”,在学生的绘画作品中努力发现思想的闪光点。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素质与修养的起始点。小学美术作为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的重要课程应注意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通过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

摘要: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小学美术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小学美术教师应通过改革陈旧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与创造性。介绍了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育的举措,以期为小学美术教育者提供参考。

小学美术创新教育刍议 篇11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思维意识

1.1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创新素质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应强化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己看到现象,比较异同,找到联系,认识关系,总结规律,想出办法。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看、去想、去做,只把现成的知识和技法生硬地塞给他们,让他们不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不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只会机械地照描照抹。对美的存在视而不见、头脑失去独立思考的功能,是不会有创造意识的。

1.2经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一种无规则、无限制、无定向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新颖性和相对性等特点。许多美术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和创作构思才可实现。如绘画构图既可启发学生遵循法则、但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处理,也可鼓励学生打破常规,采用独特新颖的构图形式去处理。像儿童画构图并不依照成人法则,随心所欲,看似悖理,但其效果极其生动,趣味无穷。

2 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情景

2.1创设开放的学习与探究氛围

创设的前提是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想象,没有大胆的假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情况下,注意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容易产生思想的火花。为此,教师要求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富有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接纳、支持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娱乐,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样才有利于做出大胆的设想,萌发创新性思维。比如,在教学《神气的小厨师》一课中,教师可营造厨师班的学习氛围,学生们戴着厨师帽,穿着厨师衣,给小组起自己喜欢的饭店名称,把各种材料制成的“食物”送发给每组,让学生大胆拆,大胆常识尝试组合,体会这些“食物”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并请孩子们体验之后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孩子们不仅自己得到锻炼,也在发言中得到了交流,学到新的、不同的方法,开拓了创新性思维。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和谐、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丰富想象,拓宽学生创新性思维

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从本质上说,就是把通过感受把握完整形式或大脑中储存的现成图形加以改造、组合、冶炼,重新铸成全新的意象的过程。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中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小学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力,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是在于幻想,每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童心的释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从而带动创造思维的发展,如在《画汽车》教学中,学生通过欣赏、同学介绍了解汽车的功能特点并说出自己喜欢的汽车,有一个学生迸发出未来汽车是怎样的设想,教师可抓住这个契机创造条件让学生大胆中闪烁出求新求异的思维火花,鼓励了学生大胆想象,学生的想象就会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联想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

3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1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合理性

对学生的评价科学合理,可以促使和提高创新性思维。教师应摒弃一切旧的,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評估标准,淡化评估模式的单一性、支配性、权威性。评价的方面有很多,如:积极性、灵活性、动手能力、合作性、独立性等,评价的方式也可多样,如:语言、文字、数据;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等。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重视个性的培养。“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取消只有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

3.2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展现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美术课上,我常常将有创新思维,表现形式有创新的学生及作品,请到前面展示给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他们在美术课上选同桌学习的一次机会,作为奖励,并激励到:“还有哪位同学的作品更有创新思维的,老师还会请你到前面介绍自己作品,咱们来个小组比赛,看看哪个组想象丰富,表现的有新意”。以激励其他学生积极思考,激活创新思维。

总之,现代教育给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创新,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并善于向学生学习儿童身上潜藏着巨大的创造力,在教学中真正树立创新的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培养,创新思维才能得到不断弘扬。

参考文献:

[1]刘生.创造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丁宁.美术心理学[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5

[3]魏传义.艺术教育学[M].重庆出版社.2006

[4]曾雪媚.小学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J].基础教育研究.2006 (11)48-49.

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12

一、创新思维的含义

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健康发展, 而关键的就是思维培养, 思维品质的特点包括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创新思维就是思维的独创性, 是思维的创新, 另外创新思维还包括流畅性和灵活性这两大特点。

小学美术是通过对学生的美术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要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等内容入手。针对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就是儿童在创作美术作品、解决美术创作时出现的问题时表现的一种思维形式, 具体分为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四个过程。

二、创新思维教学原则

1. 民主平等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 民主平等就是指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民主、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平等, 根据小学美术教学灵活多样的特点, 教师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 打破传统的教师权威、神圣的教学理念, 将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 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 正确评价学生的创新性。

另外, 结合我国现代教学各地区差异的教学环境设施特点,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师生共同建立一个理想的美术工作室, 充分发挥集体力量,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美术课堂的一员。

2. 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教育原则

小学美术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学科,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的思考,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对学生的作品以表扬鼓励为主, 不能批评错误, 这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良好的作用。

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他们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 对教师有依赖和模仿心理, 把教师视为神圣,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3. 传授知识与创新思维培养相融合

思维的培养要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 能力和知识共同发展, 知识的掌握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基础, 能力又是习得知识的重要保障, 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提高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必须注重有效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法, 高度概括的示范讲解, 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为关键。

三、创新思维教育方法

1.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只是在培养画匠而非画家, 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教师要结合自身情况根据教材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 儿童的美术创作是根据自己对事物的印象来画, 比如利用几何图形、散文诗歌中的画境等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将枯燥静止的画面转化为生动活泼的画面并配上声音。

2. 建立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是指在学校教学情景下,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堂, 交往互动的过程,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3. 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小学美术应打破传统美术知识框架, 探究性的学习美术知识, 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对美术世界的好奇心、问题意识来开展美术教学,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创新思维培养措施

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指的是儿童在美术创作时, 对美术相关问题的思考表现出来的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

1. 保护儿童的好奇心

“冰融化了是什么?是春天”这是一个表现学生创新思维的最好的例子, 教师在遇到类似的情况下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肯定学生的回答。儿童的创新意识与生俱来, 如何激发激活需要教师的努力和引导, 首先教师就要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思想给予肯定和鼓励,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生对于世界充满了好奇, 在学生对事物探索的过程中, 创新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发展。

2. 创设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环境

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处于一个感性的阶段, 这些感性认识来源于多彩百怪的大自然, 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时要为学生创设外部环境, 对儿童的创新思维进行激发。比如教师在美术教育中带领学生回归大自然, 共同探索大自然的魅力, 亲密接触大自然,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在学生对大自然有所认识和了解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爱好, 用彩笔、橡皮泥等材料将自己心目中的大自然描绘出来, 教师鼓励学生多尝试、多观察、多思考、多接触, 促使学生将自己潜在的创新思维发挥出来。

3. 注重教师在教学的示范作用

小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前提下, 首先教师要做到自身的创新, 教师肩负着为小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培养美术能力的双重任务,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 教师做到创新, 学生就会对教师行为模仿, 这些从根本上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促进作用。

结语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新、创造, 善于向学生学习, 尊重学生个性, 学生自身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培养激发, 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 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才能在教学中树立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培养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五一等.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二十一世纪基础美术创造性教育模式研究[J].1999-2001.

[2]曹建林.在现代艺术和民间艺术的结合点上探求儿童创新能力的发展[J].前沿论坛.2003.3.

[3]张昳丽, 周玲.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审美化探究——以大学语文教学为例[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2) .

上一篇:妇科短小手术下一篇:文化意识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