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作文教学人文教育(精选12篇)
高职作文教学人文教育 篇1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要求人们既要具备专业知识, 又需要善于表达和应变。高职生的知识面较窄, 思想的深度较浅。高职英语教师一方面要营造趣味生动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习趣味性, 帮助学生巩固语言技能;另一方面又要落实高职生的素质教育, 任务复杂而艰巨。
一、背景分析和解决思路
作为交际工具, 语言主要目的是交流。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差, 底子薄弱, 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 英语教学实施起来很困难。只有贯彻趣味教学的理念才有可能重拾学生对英语的信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既不失知识性又活跃学习氛围呢?我认为, 采取集趣味性与人文性为一体的教学策略是可以加以探讨的, 这也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意义。
二、趣味教学的要点和表现形式
1. 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致, 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转换权威角色, 树立学生的信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决定了英语学习的效果, 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迈出自信、主动的第一步。
第二,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教育家乌申基斯说:“在教育工作中, 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只有真正领略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智慧, 学生才会喜爱他所教的课程。
第三, 重视情感交流。“情感是人的行为的动力系统, 是一种很强的内动力。师生的交流应该建立在平等合作的关系上, 这是英语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趣味教学可以增进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 使学生感受被重视的快乐。
2. 课堂情境表演
丰富的课堂情景表演树立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英语教学应该成为师生之间的语言双边活动。例如在讲授Explaining a touritinerary时, 利用多媒体放映国内外旅游景点, 使学生置身于语言环境中, 鼓励他们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这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同时还拓展了他们的旅游常识, 增添一份人文灵气。
3. 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合作学习能充分地发挥学生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合作学习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小组学习提高积极性。譬如, 教师在课堂可设法给学生创造机会参与口头交际活动, 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口语活动, 将学生分组, 通过小组内交流后派代表作报告, 或集体形式表演体现出来.这使教师既合理地利用时间, 也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 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团体意识, 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三、趣味教学的人文教育
英语趣味教学旨在提高学习兴趣, 并不意味着其内容应该过于浅易单薄, 它既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能有效地培养其人文情怀, 改善其社会形象。把趣味和人文结合是英语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
1. 注重背景知识介绍
高职英语教材的内容广泛, 虽能开阔视野, 但带来阅读难度, 教师可适当地介绍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内容, 提高学习兴趣, 达到拓展、交际的目的。
2. 趣味论时事
结合时事用现实的例子来教育学生, 例如走出牛津1中Campus Study一章taking a course部分, 提到大学生在校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 也要通过加入社团或俱乐部的形式学习, 包括历史、经济、哲学等等。教师可以引用培根名言:“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聪慧, 演算使人精密……凡有所学, 皆成性格。”通过诠释, 学生能更好地接受课文观点, 也得以了解英语本族人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 体味到异国文化的乐趣, 他们不需要太严格的督促便会有恒久的动力。
四、综述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教学成功与否不在于教给了学生多少具体的知识, 而在于能否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旦学生对它有兴趣, 就会主动去学, 而人文素养无疑是与之相辅相成的。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中的人文部分需要教师加以渗透, 从而改进教学方法, 深化教学内容。只有将趣味教学和人文教育有机结合, 才能使我们的高职英语教学水平提到一个新高度。
高职作文教学人文教育 篇2
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进步,高职学生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社会评价,有些用人单位欣赏高职学生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有些用人单位和社会公众却对告知哦学生处职业能力之外的个人素养存在着质疑和负面的评价。除了高职学历与本科学历在社会中的价值不同之外,有些高职学生确实存在着人文素养方面的缺失,自我中心、不尊重社会规则、合作能力差等,是目前高职学生的普遍缺点。这使得人文教育成为高职学校教育的重点。
一高职体育教学概述
(一)高职体育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体育教学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能发展具有直接的教育作用,除此之外,体育教育还展现出强大的精神教育价值,其中既包括体育运动本身包含的体育精神,还包括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所代表的体育文,另外,在进行体育运动期间表现出来的个人的进去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竞争精神等,都能够在教学中得以展现。但是,目前高职体育教学并没有将这些精神教育价值完全展示出来,大多数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的体能发展,忽视体育的人文教育价值,还有些学校并未将这方面作为体育教育的目标,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不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不够,在活动中的投入不足,教学效果也收到影响。
(二)人文教育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底蕴和个人修养,是我国公民社会道德结构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人文素养体现在学生的集体意识、奉献精神以及社会公德、言行举止等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时代变迁,价值观多元化成为当今社会文明发展的主流,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目标从单纯的公民素质培养以及个人修养发展扩展到了社会人际交往目标以及作为时代精神代表的大学生心理状况等。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能够在教学中表现出诸多人文教育价值,并且,人文教育的渗透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进而,通过体育教学使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实现的途径。
二将人文教育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方法
(一)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
人文教育要融入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当中,需要以人文精神的基本含义为基础为学生建立与之相关的教学环境,即尊重人、爱护人、遵守社会公约和道德准则等社会意识,应作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具体到教育思想上,即是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人本教育。在高职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按照学生的学习风格,来进行学习环境的构建、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手段的使用。这样才能够体现人文主义教学观的理念,更好的体现出高职体育课教学中的人本思想的实践价值。将大学生看作高职体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水平、大学体育知识、技能的储备水平的了解;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学习风格的了解,学习风格作为学生持续一贯的,表现出一定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倾向于学习策略的总和。高职体育课人文主义环境的构建,需要学校从物质、制度、评价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引领。
(二)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
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存在着明显的体育能力和个人身体素质的差异,要将人文教育融入到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乐趣,体验自我,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积极的人格,就必须将学生在运动中的巨大差异消除。体育教师可以使用分层教学学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请优秀水平的学生自主进行热身,设定学习目标:进行50米短跑练习两次;100米接力跑1次,800~1000米长跑一次,然后自由活动;请中等水平的学生集体热身,交替进行50米跑、100米跑,完成8000米长跑,然后自由活动;对体能较差的学生,由教师指导进行热身,纠正热身过程中的错误动作,完成热身之后,慢跑400米,休息,拉伸,然后尝试50米短跑,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尽量选择完成800米长跑。这样一来,简单的田径运动更加有规律,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长,也可以尝试更多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满足自主学习的要求,不受枯燥的田径教学约束,在体育学习中能够感受到更多的乐趣和积极体验。
(三)开展拓展训练活动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最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运动习惯,使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了解和学习体育精神,同时对自己在运动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对体育运动中获得的心理感受进行总结和学习。要达到这一教育目标,就应该重视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将普通的校内体育活动转化成拓展训练活动,通过拓展训练,开拓学生眼界,丰富体育教学项目,同时为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提供更多的选择性。例如,在学校篮球队日常训练中,以篮球技术练习为目标制定拓展训练项目,请篮球队队员进行1V1的运球和投球对抗,规定参与者只能用手和身体接触篮球,不能触碰对方身体,这能够快速训练篮球队员的球技;又如,利用五一、十一假期组织学生进行野外或实习场地的拓展训练活动,在漂流、登山、徒步、骑行的过程中设计一些游戏环节;在实习场地设计一些与某项体育运动相关的合作工作环节。使学生在校外活动和实习的过程中,也能够进行身体运动,能够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在运动过程中进行交流、沟通,领会拓展训练对个人发展的积极意义。
(四)将民族体育纳入到高职体育教学中
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教育的一部分,她代表着中华民族体育文化,,是民族体育意识、民族体育精神的象征,高职体育教学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将民族体育融合进去,使学生在体验中国文化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个人素质反思和学习,实现人文教育目的。例如,学习武术,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在高职院校开设武术体育教学课,不仅能传授健身技艺,同时还能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教育;还有许多高校将地区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加入到体育教学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人文教育作用,例如,湖南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正是通过舞龙教学和划龙舟教学传播“龙”文化,让学生了解“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以此培养学生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广东省一些高校将舞狮纳入到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舞狮、走桩等活动,了解到舞狮文化所蕴含的广东地区少数民族团结、勇敢的精神。这些都是能够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体育教学内容,值得高职院校借鉴。
三对高职体育教学提出的建议
(一)从学生的体育能力实际出发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采用的教学策略不同,对学生的体育能力基础要求不一,人文教育价值的作用发挥程度也不一样,只有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与教学方法相匹配时,才能实现真正的教学发展。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进行人文教育渗透时,应对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预判,以此为基础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有效性最大化,使人文教育的作用突出出来。
(二)重视体育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
无论是进行教学环境创设,还是应用分层教学法、站看拓展训练活动,还是将民族体育内容引入到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都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个人素质越强,人文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就越强,教育效果越好。因此,在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也要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有所要求,学校应为体育教师提供相应的学习空间,教师本人也应该重视个人素质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能够从根本上改变高职体育教学的状态,充实体育教育的价值,并且,能够使高职学生整体的素质提高,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一种方式,高职体育教师和学校需要从教学环境的创设入手,使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只有这样,体育教学所代表的人文精神才能真正传达到学生中间,体育教学才能在学生人文素质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尹红 单位:贵州省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人文素质教育与高职语文课程教学 篇3
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有以下四条:一、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观察的风向标和效法的榜样。二、课程,尤其是人文课程,是学校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三、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四、校园文化对于学生人文素质养成具有熏陶、滋补功能。
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其教学的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效,关系到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在人文课程中,高职语文课程以特定的学科和教材形式呈现,通过文本及课堂教学的形式来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目的。其人文素质的养成是让学生在对经典选文的阅读与思考中,获得真善美的基本常识,并使之内化为正确的价值观甚至精神理念,外化为求真、求善、求美的社会行为。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潜移默化地在大学语文的课程教学中获得和实现着。高职语文经典选文的广博性奠定了其人文内涵的丰富性。有的选文有哲学思想的深邃与生发,有的选文有文学的温情与趣味,有的选文还有文化的悠远和传承。这些传统经典中的好文学,浇灌和滋养着学生的心灵,使之有涵养与情趣;在为人处事方面,给学生以指引,使之不致陷入困惑的黑暗之中。
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时。要注意使用正确教学方法和途径,以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首先,在教学中注重作品吟诵。吟诵这一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在任何时候都有它独特的功用和魅力,特别是诗词散文类文学作品的学习。通过激情朗读,人的情绪情感喷涌而出,体悟到文字间音韵间流淌的情感意蕴,自然而然感受到文学之美,感受到人文情怀。此间老师少而精的引导点拨就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用。另外,适当地加入相同主题的诗词作品的吟诵,可让学生在反复吟诵比较中,品出语言的民族魅力,读出关键诗句的关键意义,加深文学的感染力。这既使教学充满文化氛围,又增加知识含量:既可减少老师讲解量又激发了学生思维机制。例如教学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可添加诵读中国当代诗人宫玺的《假如你欺骗了生活》,或德国诗人海涅的《我的心,你不要忧郁》,或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
其次,在教学中注重作品延展阅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王东成认为心胸的博大是由视野的阔大决定的,开阔视野很重要。对于在校学习的青年学子来说,阅读是冲破时空限制,吸取知识、认识世界、开阔视野的重要而且非常有效的手段和途径。高职语文教学就应该善用阅读。阅读的关注点不是简单地放在对字词句篇章的理解上。还应深入到阅读个体的心理定势、思维习惯、民族风俗等对文本接受的影响。通过阅读获得新的审美感受和生存启示,进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意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有如此丰富的收获,就要强化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既抓课堂的阅读文本的精妙分析并留下课后思考。研究人文思想和艺术问题,又抓课外的相关文本的延展阅读,并有计划地加以询问和检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鉴赏能力,更要通过阅读激活思维潜能,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
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篇4
当前作为高职基础公共课的大学语文, 目前正处在“边缘”位置, 高职语文课堂如何贴近学生, 为学生“喜闻乐听”, 同时又让学生“学而能用”?大学语文作为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第一门强化母语的人文素质教育课, 要做到既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广泛为学生接受, 确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认识:
一.明确思想认识, 更新教学观念。
高职院校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 决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专业技术培训, 职业技能培养是基于大量基础学科学习的, 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办学宗旨的体现, 是保证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根本认识;而单纯的专业技术培训是一种急功近利式的肤浅的想法, 如果把二者等同, 这种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是无法经受住时间和社会实践的考验的, 最终必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后果。语文学习是其他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 它的作用是隐性的、间接的, 扎实的语文功底包括观察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都会对专业技能的提高产生积极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应在新生上课的第一天起, 就要让他们认识到这一点, 同时还要让他们明白语文课不仅可以学到必要的语文知识, 还可以学到其他学科无法学到的知识, 比如做人的道理, 让他们明白学好语文对以后人生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 使他们萌发学好语文的强烈愿望。
二.注重隐性课程建设, 营造良好人文环境。
隐性课程是相对显性课程而言的。学生的课堂学习、实操训练都是事先在课程表上安排好了的, 都有教师临场的讲授和指导, 这是显性课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人类个体普遍存在着先天的可暗示性品质, 隐性课程就是借助于这种心理暗示对受教育者的心灵施加影响的。从形式上看, 它没有确定的教育者, 受教育者也并不明确自己处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它仰赖于物化的环境如图书馆、实验室、大操场、教学楼、宿舍、食堂等学校的各种建筑物和设施, 还有观念环境、情感环境、学术氛围、教师的精神风貌等来展开。与显性课程教学不同, 隐性课程教育是非学术性的教学, 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涉及认知范围, 但学生从中获得的主要是情感、态度、气质、信仰、价值观等人文方面的启示。这种教育是在无意间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的, 学习效果更多的依赖学生的态度体验、情感体验, 更多的依赖于他们非认知心理因素启动的状况。在教学过程中, 没有令人烦心的唠唠叨叨, 也没有一本正经、煞有介事的冷漠面孔, 学生面对的是和谐的环境、优美的艺术、感人的场面、可敬的榜样、亲切的话语、深邃的文化、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他们的身心可以情不自禁地参与到其中去, 从而自然地吸取人文的营养, 恒久地影响他们。
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首先要求注意校园文化建设。清新雅致的学习环境, 醒目深刻的标语, 规范严格健全的制度, 还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 组织有序、主题鲜明的校园节日都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另外, 还要实质性发挥教师在学校文化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健康高尚的教师文化和教师形象对学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直接的教育指导所不能替代的, 它更容易使广大学生产生价值认同而自觉地培养和效仿。
三.改变教学模式,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要注重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角度去安排教学内容, 突破以语言和文学知识为主的模式, 广泛地涉及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尤其是从人生观、价值观、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给学生以人文教育, 把人文教育放在首位。同时也要从高职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层面出发, 把人文性与实用性充分结合起来, 除安排文学作品内容外, 还要适当加强能力训练内容, 如应用写作、语言交际等。高职语文的教学内容应要充分融进社会生活, 要有时代感。长期以来, 教师的教学内容, 单纯为“教课文而教课文”, 没有把课堂延伸至生活, 从而缺乏在社会生活的滋养和对生活的感悟, 从而使教学内容停留在课堂、课本层面上。非“社会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显得呆板、滞后, 显然是没有“生气”和“活力”的。大学语文教学内容, 除在课堂讲解课本知识外, 还要融入社会生活内容, 特别是具有时代感的内容, 增强课堂的时代感、新鲜感, 将大大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
四.与其专业相联系, 注重教学实用性。
如果说, 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功课的基础, 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工具;那么, 高职语文应该是高职生们学好其他专业课的基础, 是他们现在学习、将来工作和科研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 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来看, 高职语文应该具备其独特的功能。应该与普通语文不同, 高职语文的独特性主要应该表现为:实用、实践以及为学生学习专业服务。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 一个教师与一个“教书匠”的区别, 就是在于教师不仅要授业 (专业) , 而且要传道,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作为一名教师, 在教育的过程中, 要做到道器结合、上 (形而上) 下 (形而下) 结合, 只有这样, 才会形成一种真正的教育生命张力。况且, 当前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技术人才的需求, 已由单纯的专业技能型转向于一种既具备专业技能, 又具有较强创造力、理论思辩力、较高情商的新型可持续发展人才。人文素质的教育与专业技能的培训, 理应成为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两翼, 只有两翼齐飞, 才能相得益彰。不能使学生屈从于物质、实用经验、功利的诱惑, 而冷落了人文素质的教育, 忘怀了对人文精神的寻求。
五.加强师资建设, 打造人文师资队伍。
培养有德有能的师资队伍是当前高校加强师资建设的重要内容。打造一批精干的人文师资队伍, 激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打造精品, 在社会上产生影响。积极建构专门的、合理的、稳定的人文学科师资队伍, 合理、公平、公开、公正地考评人文学科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实绩, 对那些“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有德之师予以奖励, 使人文学科教师有被关注之感、有被需要之感。
高职语文建设是加强高职教育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语文素质也是衡量高职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有着丰富的内涵。徐中玉先生说:“大学生需要吸取全人类文化中于我们有益的成分, 对我们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积累, 则应有广泛的理解, 并加以发扬光大, 具有宽厚的人文根底, 肯定能为大学生们提供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从事高职语文教学的教师, 应牢记“兼顾高职语文的实用性的同时, 把高职语文的人文性摆在第一位”, 让高职语文课堂走近生活、走近时代、走近学生, 让它永远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这样的语文课堂才称得上有生命力。
摘要:语文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中应渗透人文教育, 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发展学生健康个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形成完美人格。高职语文只有进行全面的改革, 在兼顾应用性的同时, 尤其要凸现人文教育, 高职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生气”和“活力”而具有生命力。
关键词:语文,人文性,教育
参考文献
[1].白同平:《高校校园文化论》,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6月。
[2].谭云华、付红英:《论〈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7期。
[3].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人民出版社2001年。
[4].张楚廷:《素质教育的沉思》,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篇5
那么,教师该如何充分开发和利用高职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呢? 通过对南科院高材和自动化专业两个班的学生进行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和以灌输知识为特点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对照“的实验,本人在实验班的英语教学中,把人文素质教育和英语教学相融合,推行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
(一)挖掘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和德育功能,引导学生感受和学习高尚的人文精神品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结合篇章内容的讲解灵活地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将传授的知识与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态度等相融合,在潜移默化中把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虽然目前有很多不同版本的职业英语教材,但总的来说,知识内容十分丰富,涵盖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社会、文化、历史、习俗、世界观、道德等方面的人文知识,富有人文精神,是生动的人文教材,对大学生有深刻的启迪和教益。
教材中很多篇章的`内容都展示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在职业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充分地发掘和利用英语教材中的人文素材资源,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自然地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如: 职业道德、环保意识、坚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精神等,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会理解并善待他人。
总之,英语教师通过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寓人文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既能让英语课堂更加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并领悟其中所蕴藏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
(二)在英语教学中重视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介绍
语言和文化本来就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只学习语言,而不了解其赖以自下而上的文化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永远掌握运用不好语言!要学会地道的语言就必须认识和了解真实的文化,只有学习和了解使用这门语言的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有效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样,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加深了对世界的了解领略和感受了西方的优秀文化和价值观,提高了文化素质。
同时,英语语言教育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中西方文化之间的比较和对话。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应采用中西文化对比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对中西文化的差异进行归纳和对比,使学生发现并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英语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有效工具。
我们要教导学生既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的先进观念和成果,又要注重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与智慧; 既教导学生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悠久的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又要引导他们对不同文化要采取包容和尊重的态度,不仅欣赏人类的共性还要学会尊重彼此间的差异,做到取长补短。
这样,通过职业英语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领略西方思想与文化,吸纳和借鉴其精华,还有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感情和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人文性
首先,教师本人的素养水平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只有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不高的话,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更谈不上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了。
因此,英语教师要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具备积极高尚的人文精神,为学生做出示范和表率。
教师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和熏陶学生,用独特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真心地佩服教师,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也才能得心应手地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其次,要将德育渗透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努力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把微笑教育作为教学的前提,大力倡导赏识教育和鼓励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及时恰当的赞赏和鼓励。
此外,英语教师还应在日常教学中下功夫,灵活地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场景和话题,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努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建立彼此尊重、友好协作的良好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包容意识,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共事,从而提高知识、文化和道德方面的修养。
5 结语
高职作文教学人文教育 篇6
摘 要:人文教育可以拓展心智、陶冶品性、提升人格,使学生成为良好的公民。然而,现代职业教育“功利性”专业成才的培养模式,使人文教育严重匮乏。鉴于此,教育主体应积极发挥主动性,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根据学科的特点,有意识地融入人文理念,从而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学生。本文试图探讨如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以期对改善人文教育的匮乏尽一点绵薄之力,也为那些在通识性教育中辛勤耕耘者提供一些理性的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应用写作 人文教育 品性 熏陶 精神成人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精神成人。放眼世界教育发展史,人文精神教育凝聚了众多教育从业者的深切关怀和不懈探索。从纽曼的“博雅教育”,到弗莱克斯纳的“学术自由”、罗索维士基的“核心课程”,再到赫钦斯、阿德勒的“名著阅读”,这一连串百年的历程,正显示了教育从业者的执着追求与努力。
而目前中国无论高等教育还是中等职业教育,从学科的设置到人才的培养,都已经形成了专业化、实用性、商业化的现状,人文教育被边缘化。尤其现代职业教育“功利性”专业成才的培养模式,使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养更加匮乏。而人文教育可以使学生心智得到拓展、品性得到陶冶、人格得到升华,从而使其精神成人。成为良好的社会公民。如果精神缺失,无论对学生身心健康,还是对民族精神的提升,都难免遗憾和悲哀。从本世纪初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马加爵砍杀四名室友,到南开大学医学博士向室友投毒……一起起大学生血腥杀人的案例在此笔者不想一一列举。西班牙教育家加塞特曾感慨:“那些只精通或专于一件事情而对其他任何事情都全然不知的人是多么的残酷、多么的愚蠢,然而他们却又是多么的冒失狂妄和肆无忌惮。”[1]
人文教育是“关涉人性的培养,所以不仅仅以专业育人,而是对每一个不同专业的学生都有意义和必要的一种普通教育。”[2]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普遍差强人意,因此,如何解决现代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实用性、商业化等导致的人文教育的匮乏,应是教育者当前急于思考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教育主体应积极发挥主动性,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根据学科的特点,有意识地融入人文理念,对人文精神进行潜移默化的浸染和熏陶,从而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学生。本文试图探讨如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强化人文教育,以期对改善人文教育的匮乏尽一点绵薄之力,也为那些在通识性教育中辛勤耕耘者提供一些理性的借鉴和思考。
应用文写作在高职教育中是一门通识性基础文化课,在绝大多数职业院校中,应用文写作是仅存的一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学生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这些内容看似对学生的品性、道德、情操的影响以及人格和精神的塑造与培养毫不沾边,但事实上在实际教学中完全可以有意识地对上述内容进行渗透。
首先,对应用文的概念和历史源流进行传授时可以有意识地渗透人文教育。“应用文”顾名思义源于“应用”,也就是说应用文概念本身已经揭示其价值。但一般来说,提起“文章”和“写作”这两个概念,学生头脑中的理解就是从上小学起、直至高中所写的作文,这种写作不具备任何使用价值,也不强调客观的真实性,因此是可以根据主观想象虚构的;再就是文学写作、文学创作,这是他们从识字开始就接触和阅读的作品,而对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写作了解的却很少。而事实上应用文写作才是人类最早的写作,也可以说,人类发明文字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进行应用文写作——用文字记事——这可以看作是人类最早的应用文。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这些文字是记录占卜活动所获得的信息,所以也被称之为“卜辞”。占卜是把龟甲或兽骨放在火上烤,烤出来的裂纹形状——被称为“兆”或“征兆”,以此预测未来、判断事物的凶吉成败。“卜辞”即是对裂纹所呈现的信息的记录,因此“卜辞”可以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应用文。
龟甲或兽骨放在火上烧烤,出现裂纹本来是物质的自然属性或本质特征,但古人却人为地赋予它一定的福祸凶吉的意义。这种意义又成为人们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依据,从而指导人的行为方向——“凶兆”应采取怎样的行为,“吉兆”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事物的自然属性被赋予人文的意义就成为了文化。而这种“占卜”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过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夏禹的儿子夏启就是利用“占卜”愚昧了臣民使自己“世袭”王位合法化,也使历史上一直沿习的王位“禅让制”变成“世袭制”,并自称是天的儿子,即“天子”,自己继承王位是顺从“天意”,是“君权神授”。可以说,古代中国人就是在集体“占卜”的行为中迷失了自己,使原本“民主”的政治走向“专制”,原本“非法”的专制走向了“合法”化。如此,通过对应用文起源及其作用的介绍,不仅使学生了解到文章、文字的起源,同时了解了与此相关的文化与历史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也授意学生,人是万物中最有性灵的,不该把人的命运交给自然、交给外物,更不应该交给我们根本无法确认是否真实存在的“天”或“神”来指导自己。人是有思想、有理性的,对任何事物应独立做出判断和思考。应用文写作的意义是为了实际的应用,所以写作主体一定要具备理性的认识和决断,才能使应用文发挥其正面的积极的价值和作用。
英国教育家,约翰·亨利·纽曼认为知识有两重性,或有两种使用知识的方式,如果将知识作为换取世俗功利的手段,知识就变成了技艺,成为一个机械的过程,这种知识就是“实用知识”;若着意于知识赖以发生或构成的哲理要素及其心智本源,那么知识又被称为“自由知识”——因为它将显示知识的“价值自足”,即知识将知识者从内心领悟到某种“足恃于内,无求于外”的灵魂的充实与高贵,即使知识未给知识者带来实利,知识者也能因其富有而陶醉——心灵产生享有的这份珍贵的自由感,亦即纽曼“博雅教育”所渴望达到的目标。如果把对应用文有关概念的介绍看作是“实用知识”,那么对这一知识产生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等哲理要素进行阐释和介绍则属于“自由知识”,对这些知识的内化和理解可以使学生的灵魂充实且高贵。
其次,通过讲授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要求——“实用知识”的介绍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明晰。所谓准确就是能恰到好处地表述作者的思想、观点和要求,不出现歧义;所谓明晰就是要求语言表达十分清楚明白,不模棱两可,不含糊笼统;同时还要求语言简洁朴素,不拖泥带水,不用冗长的句子,不用欧化的句式,不用华丽的辞藻,要浓缩信息,做到言简意赅。这是应用文写作的一般语言要求。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呢?与文学语言进行比较是较好的教学方法之一。与文学语言进行比较的同时还能达到对学生进行文学以及文学所承载的人文精神渗透与熏陶。文学是有语义和编码的,所以文学语言语意丰富,有的甚至难以理解;而且文学语言善用各种修辞,语词铺张、华丽;文学语言还可以通过各种表现手法,进行叙事和铺陈,因而文学性的语言往往绚丽、冗长、委婉、曲折……蕴意丰富——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塑造形象或营造意境传情达意。譬如《诗经》中的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前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意义在于铺叙而引出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诗中的主要内容,“淑女”是指美好的女子,主要是指具有好的人品、德行,“君子”指德行好的男人,这句诗体现了古人的择爱标准,即“好女人”要嫁给“君子”,好男人喜欢“淑女”。其实质是用诗意的语言传达两性相吸两情相悦的一种爱情观和价值观。所以文学语言的意义在于准确地塑造艺术形象,用艺术形象传递信息、表达主题;而应用文写作的语言在于信息的直接传递,不需要有艺术的再造功能,更不需要用艺术形象传递信息。这样,通过对诗句的理解不仅达到了课程本身的教学目的,也实现对学生人格和艺术的培养和熏陶。
应用文写作忌讳使用典故,而文学写作为了追求语意的丰富常常大量运用典故。譬如李商隐的诗《锦瑟》中的诗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一句诗里就运用了两个典故,“庄生化蝶”和“望帝化鸟”。对这两个典故的理解是理解这句诗的前提,如果不能了解典故所隐含的意思,就无法得知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用“庄生化蝶”这个典故说明,人生像梦一样美好且短暂,不管你怎样留恋、怎样沉迷于其中,都是美好、稍纵即逝的。“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说望帝是古代蜀国一个勤政爱民的国君,被杀害后魂魄不散,挂念臣民,于是化为杜鹃鸟,每当春季哀鸣不已,催促国民早日春耕,其声凄楚动人。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人生是短暂的,如同庄周梦中化蝶一样,如果不能趁青春好时光,志得意满、有所作为就会像望帝一样壮志未酬身先死。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的是一种人生价值观,即人在青春时,要胸装天下,有所作为,如若不能,将抱憾终生。通过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解读可以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对诗句的理解必须是在充分掌握典故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而应用文写作是为了处理事物、解决问题、沟通信息,如果运用大量的典故无疑会妨碍人们信息交流与沟通,所以应用文写作一定不能运用典故。如此又实现了应用文教学本身的目的。
应用文写作要求语言朴素、简洁,而文学语言常常追求对情绪、情感的渲染。如闻一多的诗《菊颂》,写我的祖国如花般的绚丽,表达的却是深深的爱国情感。再譬如,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也是如此。如果说爱国,在应用文体写作当中,直接写“爱国”两个字就可以了,可是在闻一多和艾青的笔下却用了那么多的文字,他们的写作目的无疑是为了渲染这份情感的深沉和炽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甚至可以用拟人夸张等手法,譬如郭沫若的诗《炉中煤》,书发眷恋祖国的情绪。“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人文教育“是关涉人之为人的理念的灌输和教育,它并不教给学生具体的谋生技能,但它使接受教育者视野更加开放,心理更加健全,感情更加丰富,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清晰。”[2]而这也是文学作品的功能。因此,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通过对文学性语言的介绍,对语意的阐释和理解,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做人的自觉,激发他们与生俱来的爱、尊严、荣誉感、责任和担当意识;另一方面又实现了应用文写作课程本身的实用性的教学目的。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应用文写作课程,虽然不能从诵读经典和诗词文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熏陶,但可以在传授“应用”知识的同时,将人文教育贯彻始终。
注释:
[1]徐小洲,陈军译,[西]加塞特:《大学的使命》,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0页。
[2]陈思和:《为什么要对青少年进行文学教育?》,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第5期。
参考文献:
[1]裴显生主编.应用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夏中义主编.大学人文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2014-3-30.
[4]徐辉,顾建新,何曙荣译,[英]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高职作文教学人文教育 篇7
(一) 师资力量的匮乏
高职学校人文教育的制约因素之一是师资力量的匮乏,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师资力量整体不足, 许多教师并非专业出身, 而是由类似学科甚至是其他不相关专业转行过来的, 对本专业并不完全熟悉, 并且旅游专业高学历教师人数比例不足, 严重阻碍了旅游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二, 旅游教师自身人文修养的缺乏, 绝大多数教师人文意识都很淡薄, 人文底蕴也非常不足, 甚至有的老师完全理解不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二) 高职院校对人文教育的不重视
绝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还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上, 局限在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上, 而忽视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这就造成了教师也忽视了人文教育对学生起到的作用, 在授课过程中便不能够很好地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能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未来”这一教学理念, 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严重缺乏, 也会致使学生思想观点得不到充分的表达。其次, 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合作探究学习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所起的作用, 事实上, 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 不仅能够提高其合作共赢的意识、促进学生间的感情, 还能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 使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宽容他人,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 学生自身思想观念上的偏差
高职学校的学生在思想观念和综合素质上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其中两个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一是高职学生的科学文化基础普遍较差, 在学习方面面临的压力和困难较多;其次, 高职学生自信心不足, 由于中考的失利, 潜意识上认为自己是失败的, 在学习上有着自卑情绪, 在思想道德和人文修养方面的素质也较为低下, 并且多数学生认为重要的是服务态度, 而忽略了人文教育对自身发展的推动作用。
(四) 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在高职旅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方式落后, 也是制约人文教育渗透的一大因素。多数教师还是喜欢学习成绩好、听话认真的学生, 而不是关心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仍旧将学生的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的依据。
二、旅游学校人文教育的改革措施
(一)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要想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首先需要改变的就是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观念。观念是一切改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只有观念改变了, 才能使人文教育改革真正得到落实, 所以教师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开展教学工作,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 高职学校中高层领导和一线工作教师应该从思想观念上对人文素质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 充分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并为之做出积极努力, 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其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理解“以人为本”的根本就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独立,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 充分发掘旅游教材中的人文素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教材, 发掘其中蕴含的人文知识。例如, 在讲授美国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环境时, 让学生与国内的相关资源进行对比, 做出细致深入的分析, 分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文化背景的不同还是由于民族的传承不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到很多人文知识和民族风俗。除此之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充分投入自身感情, 做到声情并茂, 以此来感染学生, 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 加强师资力量的提高, 增强教师的人文修养
师资力量是保障教学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与基础, 所以学校应该注重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大范围招聘旅游专业出身的高素质人才, 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多样的理论知识和灵活的组织能力, 还要具有丰富的旅游业工作阅历和工作经验。学校还应鼓励、组织教师进修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努力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知识渊博的教师队伍, 从而更好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的培养, 使学生的人文修养得到提升。
(四)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开阔视野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先进的声像压缩技术, 使一些抽象的概念以及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的知识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使学生能够得到更直观地体验, 让学生能够在愉快地氛围中对知识进行了解学习。
综上所述, 我国高职旅游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 然而人文教育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我们做出长期的努力, 通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充分发掘人文素材, 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等手段, 切实提高人文教育的质量, 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旅游业人才。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人文教育日益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中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但是目前国内高职学校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在授课过程中依然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讲解, 注重专业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本文将对高职学校旅游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并针对现如今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高职作文教学人文教育 篇8
高职语文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学科, 集工具性、实践性和人文性于一体, 既要培养高职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素养, 又要做到与专业课的有机融合, 尤其要凸显其人文特色, 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 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创新高职语文教学。
1 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职院校普遍注重学生的专业技术教育, 忽视综合素质培养, 这对高职语文教学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高职语文教学处于边缘化地位
高职院校一般认为语文无足轻重, 可有可无, 课时少、规模小, 完全没有达到高职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要求。同时, 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一门技术就行, 语文学与不学, 这样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薄弱、人文素养缺乏, 职业素养匮乏, 从而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1.2 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缺乏职业特色
高职语文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 随意性强, 教学内容的选择、语文素养的培养完全取决于教师个人的兴趣和学识, 从而导致了高职语文教学与所需职业素养的严重脱节。
1.3 高职语文教学方法陈旧, 缺乏人文素质的教育
高职语文教师大多沿用传统灌输的教学方法, 缺乏人文素质的教育, 忽视学生语文语文素养的培养, 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学。
1.4 人文素质教育是职业素质培养的法宝
当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要培养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所谓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是指高职院校既要重视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 也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一个技艺精湛品格高尚的技术人”。只有双管齐下, 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否则, 我们培养出来的“只是服务于某些目的的专业工人, 那他们并没有受到真正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出了具体目标:“当前进行素质教育, 要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必须加强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的教育, 进而提高其职业素质, 凸显职业特色, 为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 凸显人文素质教育, 创新高职语文教学
当今高职学生大多人文知识缺失、心理承受能力差、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偏差、往往缺乏爱心、同情心、道义感, 正如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总结的“四不大学生”:对人不感激、对事不满意、对物不爱惜、对己不严厉。这就要求我们高职语文教学中必须凸显人文素质教育, 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 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教育他们学会做人。高职语文教学如何凸显人文素质教育, 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我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营造人文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漪曾说过:“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起来, 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 学生就不以为苦, 从中获得乐趣。”语文教师就应根据课文内容,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 辅以生动的文学语言, 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 创设出形象生动的人文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 教学《论语十二则》时, 我们可先让学生欣赏一段于丹讲《论语》的视频, 在于丹滔滔不绝地讲解中, 再现孔子的智慧和思想, 震撼学生的心灵, 营造人文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职语文教材中大多选取了先秦诸子散文, 而这些散文中淋漓尽致地阐发了古代先哲们各自对宇宙、社会、人生、政治、经济、道德、人性等各种问题的理论观点, 熔铸了先秦思想大师对于人自身生存状态、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等问题的探讨, 蕴含了深厚的人文精神, 主要表现以人为本的人道观、趋善制恶的人性观、贵和尚中的和谐观、崇德重义的伦理道德观、理想完美的人格观。教学中, 我们就应“古为今用”, 联系现实生活, 批判继承, 把教学的过程变成“一种文化传递过程, 一种陶冶人性、建构灵魂, 促进生命个体总体生成的过程”。春风化雨, 潜移默化, 启迪学生的心智,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净化学生的灵魂, 从而丰富自己的人生境界, 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 教学《老子三章》时, 我们可以联系现实, 深挖老子有关“道”的精髓, 让学生真正明晓自然万物都是“有无之相生也, 难易之相成也, 长短之相刑也, 高下之相盈也, 音声之相和也, 先后之相随, 恒也”,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 动善时”,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在这样一个辩证统一, 相辅相成的自然中, 我们只有遵循自然法则, 取法自然, “居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上善若水”,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才能真正做到“无为而治”。
2.3 注重朗读教学, 引导学生感悟生命, 提升人文精神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 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多读作品, 多训练语感, 必将能驾驭文字。”教学中, 我们应要重视朗读教学, 让学生多读作品, 解读作品, 走进作品, 走近作者, 引导学生感悟生命, 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 重构人文精神, 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
2.4 陶冶学生审美情操,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材中大多文学作品文质兼美,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情节曲折有致, 矛盾冲突跌宕起伏。教学中, 我们尽可能地区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学底蕴, 让学生身临其境, 感受作品, 品味作品, 联系现实生活, 感悟人生的真谛, 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例如, 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 让学生在“杜十娘改嫁从良, 泛舟吴越, 怒沉百宝箱”这一跌宕起伏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中, 感受杜十娘的善良、美丽、聪明、热情, 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追求及爱情追求未果后的决绝反抗精神;李甲的懦弱自私, 背心弃义;纨绔子弟孙富的为富不仁。在联系现实中让学生真正明晓到底该追求怎样的真爱以及正确处理爱情与金钱的关系, 潜移默化中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 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3 结语
总之,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 我们应把语文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用人文精神去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将生命意识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形成健康的心理, 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能力, 创新高职语文教学。当然, 我们语文教师也应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多读、多写、多体验生活, 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水平和表达能力, 才能把学生带入美妙的文学殿堂。因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瓢水, 自己先得有一桶水。“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继续学习, 丰富知识, 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 精心钻研教科书。”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职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 探讨高职语文教学如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体现高职语文工具性、实践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凸显高职语文的课程特色,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创新高职语文教学。
关键词:高职语文,人文素质,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韩军.限制科学主义弘扬人文精神[J].语文学习, 1993 (1) .
[2]周立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人文精神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12) .
[3]贺萍.高职语文教学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12) .
高职作文教学人文教育 篇9
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产生的永恒主义教育以实在论的哲学观为依据, 提倡古典主义教育传统。尽管在这一观点之后西方教育理论界又出现了人本主义教育、建构主义教育等诸多新的派别, 但在我国,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永恒主义教育观点对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借鉴及启发意义。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永恒主义教育哲学的基本主张
永恒主义教育流派提倡古典主义教育传统, 高呼“回到古希腊去”、“回到柏拉图去”, 力图恢复传统教育, 但由于它力求以古代、中世纪文明的绝对标准解决现代文明的问题, 在许多问题上矫枉过正, 陷入了复古、保守的误区。尽管如此, 永恒主义教育有许多合理因素, 至今仍以新的形式产生着影响。
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永恒理性永恒主义教育认为, 人的灵魂或心灵具有产生理念或形式的能力, 因此, 只有人才能获得关于世界和人自己的知识。在此基础上, 永恒主义教育哲学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人的本性, 把人塑造成人, 并且人的本性是永恒不变的。
通过阅读经典著作获得永恒真理永恒主义教育重视理性, 主张用包涵永恒真理的永恒学科实现其教育目的, 认为人文学科应当永远居于课程的中心, 经验科学只能居于次席, 并且认为永恒真理存在于西方伟大的文化传统中, 其中的文化精髓是达到培养理性这一教育目的的最佳课程。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实现途径
(一)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
高职教育主要针对现代社会的产业人才需求, 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直接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由于新建的高职院校大都以工科类为主, 其办学思想和实践往往过分强调对学生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存在人文氛围较弱的状况,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科设置过分注重实用性为了增强毕业生的专业技能, 许多高职院校往往加大专业课和实践课的比重。在课时不够的情况下, 最先被减去的往往是人文类课程, 由此导致学生在基本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应对挫折能力、与他人相处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学生人文素质基础薄弱与重点院校的学生相比, 许多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存在一定缺陷, 人文素质教育基础薄弱, 在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人际交往、创新精神、阅读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欠缺。而且学生学习的功利性色彩较强, 希望现学现用。
校园环境缺乏人文氛围高职院校在校园环境上往往缺乏浓厚的文化氛围, 人文环境相对较为薄弱, 而且很难从校外汲取人文资源, 形成文化互动。
(二)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实现途径
融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高职院校在人文教育问题上, 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注重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不能把人文教育仅作为科技教育的补充, 要充分理解文理相通相融则属“育人”, 相割相离则为“制器”的教育观念。应从人才培养与学校长远发展的高度认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在办学理念、教学目标等方面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加以考虑, 在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投入,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把立足点真正转移到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上来。只有这样, 才能改变人文教育的现状, 促进人文教育的发展。
优化人文类课程体系 (1) 根据学院的实际优化人文教育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有的人文类课程可大致分为伦理与道德、世界观与方法论、历史与传统文化、经济与法律、语言文学与艺术、社会生活与择业等六大部分。与此同时, 还要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世界文化、地方文化的传播。中华经典名著及世界文明史都是人文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 (2) 根据学生的实际开设相应的人文社会学科选修课。人文社会学科选修课在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构建与现代科学发展相适应的综合思维方法体系、提高学生对困难与挫折的承受能力及对生活的感受力与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 重视课堂人文教学的作用。高职院校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可从人文的视角看待科学技术, 从中挖掘具有人文思想的成分进行教育, 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充分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高职院校可利用各种渠道在校园内倡导人文精神, 营造浓郁的人文环境, 实施人文教育, 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学校一旦形成良好的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将产生巨大的力量, 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一代代学子, 并产生社会效益。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营造人文环境:
1.注重学术性活动的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二课堂, 是进行课外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可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开展课外读书活动月、举办读书沙龙等形式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高质量的人文教育, 产生较大的人文素质教育效应。我院不定期地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如加拿大西北社区学院职业教育专家David Try教授、荷兰莱顿大学研究生院高等教育系教育顾问汉克·福瑞肯教授、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封宗信教授、电影导演于敏等到校讲学、开设讲座, 这些活动开拓了学生视野,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2.加强社会实践活动。针对注重实践的特色, 高职院校可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公益性实践活动、调研活动及志愿者活动, 这些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认识与社会适应能力, 增强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我院几年来十分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如组织学生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活动, 鼓励学生自发成立各类社团, 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与兴趣爱好开展针对校内学生和学校周边社区居民的社会服务, 在附近居民及校内学生中赢得了赞誉。
3.创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景观文化。高职院校校园硬件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创造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使学生置身其中, 自然而然地对学生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塑造自我产生影响。我院充分利用地理优势, 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景观文化, 在学院长廊布置了“任锡海教授改革开放摄影展”、“宋佳影视作品图片展”, 在学院西校区建立了湿地生态公园, 在学院内摆放废弃不用的发电机、火车头等等, 这些景观文化真实、自然, 发挥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总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正在向复合型、综合型转变, 因此, 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使学生全面发展, 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剑萍.大学教学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8.
[2]韩岳峰.大学课程中人文教育的缺失及应对[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1) .
高职作文教学人文教育 篇10
1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1.1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内涵
在高职院校中进行人文教育, 其主要的教育重点相较于高校人文教育有共同点也有差异性, 高职的人文教育不是通常形态的人文教育模式, 其教学具有职业特性, 并且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形态。在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中主要是以职业的人文形态来进行对于学生的人文教育, 其教育重点是以学生的职业品质形成来进行的。高职院校主要是要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对于社会的了解与适应度, 所以在人文的教育中也是要重点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职业需求的品质来进行, 主要是对于学生的爱岗敬业、忠实奉公、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方面的品质进行教育。
1.2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出了具备了普通高校的教学特点职位, 其还具有以下两种最主要特点:
1.2.1 职业性。
在高职的人文教育中, 主要以培养学生职业品质为重点, 培养具有职业人文精神的学员是教学的核心, 所以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观、职业价值观以及职业核心能力都进行了重点的培训, 而且这种品质的形成主要是在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中进行职业品质的培训, 并不是主要依靠人文素质的课程进行品质的教育, 多是在教学中进行人文渗透来实现的。
1.2.2 渗透性。
在高职的人文教学中, 渗透性是其主要特点之一, 主要是体现在, 其人文教育多是在学生的日程生活中以及技能教学中进行渗透的, 并没有经过专业的人文教学。将人文教育结合了专业教育、学校管理进行渗透, 更好的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职学生日常生活的结合, 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 高职数学教学渗透人文教育重要性分析
2.1 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 养成一个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可以更好的保证其在走进社会中的就业能力, 并且在经过实践养成的职业基本道德素质形成之后, 可以更好的确保学生具备团结协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安全保护能力以及遵纪守法意识等, 可以更好的保证学生在职场的环境下, 更好的适应职场需求, 保证其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占据优势, 更好的保证其社会竞争能力。
2.2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既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重要内容, 也是职业人文素养的重要表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很少由学生个体单独完成, 学生进行的每一项技能训练活动, 每一个实践教学项目, 一般都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 在某一个劳动集体中进行;在企业顶岗实习中, 一般也要求学生和企业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 分工协作。这就能磨炼学生的意志,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作风, 以及互相帮助、团结友爱、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3 高职数学教学渗透人文教育实践策略分析
3.1 数学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
高职教育有不同于大学教育的特点, 因而数学课也应有其恰当的定位。照搬大学的数学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不切实际的。不应过多强调其知识的系统性、逻辑的合理性、思维的严谨性, 为了适应目前高职教育形势, 应树立为学生提供文化素养和就业后满足岗位职责所需的可持续发展的数学基础知识的意识。高职数学既要考虑其工具性也必须兼顾其自身的理论体系, 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需够用”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提法, 高职数学教学必须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数学教师必须树立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标的思想指导,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 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确立淡化系统性与抽象性、注重操作性与实用性的教学基本思路。
3.2 改革数学教学内容、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等素质。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对专业课的学习和人才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载体。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当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 逐步实现内容和体系的新突破, 可以通过模型教学, 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兴趣和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这一过程中融入渗透相关数学史的介绍, 对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启迪学生的人格成长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数学史是构建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对数学史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严谨细微、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质。利用数学史作为知识背景, 构建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平台,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倡导自主学习, 促进合作交流: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使公共基础课教学真正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服务成为可能, 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讨论、讲授、评价为一体的教学方式, 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4 结论
在高职的数学教学中, 如果可以渗透人文教学, 可以更好的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且对于确保学生基础知识提高, 增强其道德品质都有重要意义。在高职的数学教学渗透人文教学理念的过程中, 需要教师做好引导, 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质量, 并且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只有一个好的教师, 才能更好地在数学教学中不断的引导学生完善其自我人格, 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同时确保其综合能力的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谭属春.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特点及其实现途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2) .
[2]肖楠.高职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实践探索[J].科学中国人, 2014.
高职作文教学人文教育 篇11
关键词 高职体育教学 人文教学 价值 渗入
高职体育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重点突出对学生体能素质以及身心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人文教学强调的内容是文化素质培养工作,使学生的品位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人文教学积极的渗入到高职体育教学的课程中[1],它发挥的价值是显著的,在某种程度上它提高了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情操,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水平。换句话说,学生在体能得到培养的同时,也受到了人文知识的素质教育与熏染。
一、高职体育课程中人文教育的实质
在我国高职教育中,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在教学实践的全过程中将学生视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在高职体育教学课程中,教师也应该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思想,按照高职学生普遍的学习格调,合理的对人文教学项目进行编排,依据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条件,积极创造带有人文特征的教学以及学习环境。
在人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该能多下功夫,尽量选取那些能够弘扬我国体育文化精神的人文知识,促使学生对体育的追求层次更高,更远。例如在高职体育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体育节的代表人物刘翔,使其作为一项人文教学内容。学习刘翔对罗伯斯在竞赛中有意犯规而不追究,情愿屈居亚军的宽阔胸怀,刘翔的坦淡与大度是对当代体育精神的最好诠释与解说。在体育教学课程中积极的采取人文教学内容,实现了体育健康课高效学习的教学目的,更好地显现出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人本主义教学价值观的存在意义。
二、高职体育教学中与人文教学相融合的价值[2]。
(一)高职人文教育的含义。“人文”是“人类文化文明”的缩略词,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体指的是文明人类社会中真实存在的人各类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通过磨合后而形成的千万种文化现象。当下我们所说的人文主义精神,一般是指经过人类历史文化演化以后保存下来的核心精髓,是人们各种先进价值观以及各类完善规则集中表现的载体。人文精神应该是科学和睦,仁爱思想的代表。高职体育教学课程如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就必须有人文教学内容的参与,它的大力支持会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境界,最后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全面的发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人文环境的建设力度,从而实现对大学生人文教学的目标,在体育技能竞赛中积极开展对人文价值内涵的展示活动项目。
(二)使学生树立人本主义观念。在高职体育教学课程中融入人文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采取各类措施满足个别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在人文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应该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现阶段的特点,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指导思想,选择符合学生心理以及生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与人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在人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的重视程度应该大于对“教”的重视程度,人文教学课程中要求每一位学生积极的加入到体育教学项目中来。教师可以将学习的内容按照难易程度,划分为几个不等的版块来进行教学工作,并且对于每一个版块的教学目标作出详细的规定,使学生自觉的意识到整个课程项目总体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式,制定专属自己的学习步调,对高职體育教学中的人文教学内容进行高效的学习工作。
三、人文视域下的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以学生为课程主体,积极落实人文教学观。在我国高职体育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学习格调,对体育课程教学的环境进行构建与改进,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选择合理的人文教学素材,这些条件满足以后就能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了。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以恰当的手段融入人文教学思想内容,这样就能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体现人文,人本思想的实践价值与存在的意义。在体育教学进程中,教师应该时刻将学生视为活动的中心以及活动的重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工作,教师就会更深层次的了解大学生的学习风貌与学习格调,有助于教师体育教学策略的建设工作。
(二)设置丰富的人文教学内容,扩展大学生人文视野范围。当教师确立正确的高职体育教学目标时候,就应该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全面的了解每一位大学生的体育起始能力,每一位学生的体质特征以及学生的兴趣等等。综合以上多种因素,体育教师就可以使人文主义的教学策略得到补充和完善,最终实现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完美实施的大目标。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进行体育课程之前,已经掌握了的一些体育文化精髓,体育界的优秀实例,以及相关的体育人文价值等一系列内容知识。
四、结束语
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人文关怀工作,在高职体育教学进程中积极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健康进行关注,促进大学生审美情趣,意志以及个性的形成。高职院校应该真正落实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教学工作,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使学生走向社会时候发扬自身的优势,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拥有立足之地。
参考文献:
[1] 王忠.简析高职体育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J].运动.2013.
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研究 篇12
一、高职校学生人文素养状况
由于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观念的偏离, 导致高职校的学生存在着一些人文方面的问题:以自我为中心, 责任意识和同情心不强;游离于社会的边缘, 做事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长期在几辈人的呵护中长大, 没有自控力, 缺乏受挫力, 不懂得珍惜亲情;盲目追求时尚, 厌学早恋, 沉湎于恋爱而荒废了学业, 更缺乏处理感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被网络迷惑, 集体荣誉感不强, 不懂得关心同学, 迷恋虚拟世界而造成校园暴力, 等等。
二、高职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意义
1.人文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是相互促进与统一的, 许多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成功经验证明, 人文教育能促进经济的进步、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许多科技领域存在争议的问题, 离不开人文精神中的善良和正义的取向给予指引。人类对人文精神中蕴含的真善美具有共同的体验和取向, 这正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强度动力与支撑, 也是人文主义跨越国界和历史而长久发展的根本原因。
2.人文教育是高职学生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复杂的社会思潮和变动给高职学生带来了很大心理与思想的问题,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和心理健康课中, 说教和死板的内容容易让学生反感和警惕, 语文课能充分发挥文学的魅力, 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 自然接受美的熏陶和善的陶冶。语文教学中渗透的诚信与合作精神, 职业道德和良好品质, 都符合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要求, 使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发展成提高学生品德与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因此容易片面强调技能的培养, 因此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实践证明, 高职语文是一项基础学科, 其他学科的理解和训练都要建立在对语文知识的良好掌握上。高职语文教学应该站在人文主义的角度高屋建瓴, 在培养学生基本语文技能的同时, 还要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培养学生良好人格, 形成优秀的品质, 增加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向美向善的人文情感。
2.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高职语文教材中, 蕴含的情感和道理能充分陶冶学生的心灵, 教材的内容深邃而广泛、形式多样而新颖, 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无论什么基础的学生都能读懂。高职语文教师应该起到挖掘教材和引导学生的作用, 将教材中深层次的人文因素和情怀进行层层点拨与揭示, 对文章中的思想、风格、立意进行指导, 引领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怡情养性, 增加人文素养。
教师应该博览群书, 能对教材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扩招, 例如对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写作心境进行详细的说明, 扩充学生的视野, 从知识范围和阅读能力、情感体验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和多方面的熏陶, 让学生从教材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与人文精神的美好。
3.注重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语文不仅是高职院校的基础学科, 影响了学生对其他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而且也是对他们将来就业产生深远意义。职业教育的语文教育与普通院校相比, 在共性基础上, 还兼具实用性和实践性特征, 承担着为高职学生专业课程服务的使命。因此, 高职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的与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结合, 提高语文教育的高度, 增加高职语文教育的张力和包容度。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 岗位为高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要具备精良的专业技能外, 还需要创造型人才、高情商的全面型人才, 高职语文教师要以此为导向, 使人文素养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良好统一, 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与规律,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高职学生在潜移默化中, 增强了职业技能本领, 同时提升了人文精神, 增加了综合素质, 有利于将来更好的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利用课外形式优化学生的人文环境。人文教育是人的一种体验和精神的感悟, 离不开外部的各种活动和环境。高职语文教师应该开发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人文需求的满足。例如结合对语文教材中的诗歌鉴赏, 可以开展各种课外的欣赏诗歌与名著活动, 也可以举办诗歌朗诵比赛, 透过语言和文字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情境与灵魂。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赏有效影片, 尤其是与教材内容有关联的电影, 增加学生的兴趣, 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感悟文学中的深刻道理和知识营养, 更好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为高职学生创造了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 提供了文化熏陶的环境, 促进高职学生的人文情怀的提升, 增强了综合素质。
高职语文教育是我国重要的人文教育途径, 随着高职的扩招以及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期望值增加, 对高职学生的人文教育更加具有社会及现实意义。我们高职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文化功底, 改进与提高教学方法, 在课堂中渗透人文主义精神的教育, 增加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 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情感体验, 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复合型职业教育人才。
摘要:语文教学是对高职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 高职语文教材就是良好的人文精神教育素材。传统的高职语文课堂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就业的导向, 忽视了任务教育的重要作用。本文就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的意义及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郭海燕杨聪粉宁会志.关于高校语文教育中的几点反思[J].才智, 2014 (28) .
【高职作文教学人文教育】推荐阅读: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08-17
高职人文通识教育10-07
高职语文教学人文素养07-05
高职地理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实践06-18
高职人文09-09
高职院校人文环境07-18
高职人文素质课10-03
人文素质高职教师论文10-11
高职教育教学06-11
高职教育电子教学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