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文的总结(通用8篇)
高职人文的总结 篇1
全书一共分为四个章节,分别围绕“把握自我”,“尊重他人”,“报效社会”和“善待自然”这几个中心娓娓道来 ,而其中“把我自我’一章又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诚然“齐家治国平天下”万物的开端都是由自我开始的。正所谓,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嘛!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传统文化《大学之道》体味了儒学真理,明白了人生实际上都是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的,就我个人理解而言,很多事物都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所以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实际上都反映了他内在的思想和个人的品质。
充分了解到这点后,我们又继续追求了君子风范,“色思温,貌思恭”老师反复强调的这句似乎依旧的耳
畔回响,好似在我们平静的心湖投下了一颗石子,荡漾开层层波澜。
第二章,从自我转换到了他人。简明扼要的两个字“尊重”道出了千百年来人与人相处法则的真谛,为别人考虑多一点,换位思考。这一章中我们不仅聆听了于丹老师对《论语》的感悟,同时还品味了孔圣人的处世之道。这其中我最向往的是这样一个境界“花未全开月未圆”心有所待,心有所盼。我明白了,其实人与人应该保持着像太阳和地球那样的距离,温暖却不炙热。
当然,在这一章,我们还讨论了贯穿我们人生始终的两种情感:友情和爱情。显然,这是大学生在生活中必须经历的吧。。。。。。
那么我们是要追求高山流水吗?或者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在我看来都不是的呢。我始终相信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靠日积月累的相处产生的。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滋长于信任的土壤中。这些对于以寄宿制为主的大学生活中尤为重要。爱情,也当如此吧。只不过关心的对象变成了异性。那就更需要宽容与理解了。总之,遇到谁都不容易,就像书上说的来此世间不容易,相遇一场不容易,这么这么不容易,大家就好好珍惜彼此吧!
在报效社会这一章中,胡适先生的《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可谓是穿越了时间的瀚海来到了我们的身
边。虽然是对于当年的大学生说的,但他的建议在今天任然显得非常珍贵。特别喜欢他在文末的那两句“今日的失败,都是由于过去的不努力。今日的成功,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所以从今天开始“持之以恒,相信自己,并发自内心的告诉自己,我一定可以”
最后的一章,“善待自然”,现在这恐怕是全球都要关注的问题了吧。若说五年前所说,说环境恶化离我们还有些遥远,但从的冬天开始,我们就深刻地体会到了环境恶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酷寒的冬季和一直持续到四月的春寒,五月上旬的骄阳似火到现在好似又回到了三月。。。。。。真的是分不清到底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一直一直捂在长长的袖子中的双臂在五月上旬好不容易有了“重见天日”的机会,一场雨后,又不得不小心翼翼的躲回了袖子里。我想对于所有爱美的女生来说,这都是一种遗憾吧。似乎再也不能享受比男生多的那项权利:可以穿漂亮的衣服。。也许这个有些肤浅了,但是,这个确实我最直接的体会了。
所以,在学习这一章的知识,对我们来说真的受益匪浅。从慷慨激昂的《西雅图宣言》到温馨唯美的童话《施舍的树》,从 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看到了土地母亲的神圣;从树对小男孩的无私奉献,我也联想到了大自然对人类无私的贡献,写到这里,我不禁开始反思,我们到底是如何对待大自然的呢?随意排放工业污
[
关于高职人文的学习总结
高职人文的总结 篇2
素质是指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生理基础特性及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而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受教育者在各个方面逐渐发展其相应的素质,使之成熟,日臻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方式和组织方式越来越多的发生变化,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方面各种意识形态都在冲击着学生的心灵。而多是独生子女的高职学生价值关系比较简单,不利于全方位的培养情感,所以应该鼓励他们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建立和发展广泛的社会关系。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接受信息能力的培养,加强道德、思想政治等素质的培养,加强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需要。人文素质的培养更应注重健全人格培养,美好情感培养,抗压力、耐挫力培养。
1.健全人格培养。
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综合体现,是按照一定道德原则保持自我与其同一性而形成的品德、境界。人格是人的内在素质的总称。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尤其更应注重培养包括创新人格、协调人格、健康人格、权利人格等在内的健全人格。
首先要明是非。正确的是非观是做人的基本品质。而明是非,就是要以正确的标准和尺度,对发生在生活、工作中的诸种事物、现象和观念,加以评判与衡量,分出哪是对、哪是错,哪是好、哪是坏,哪是真、哪是假,哪是积极的、哪是消极的,并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措施,或褒或贬、培养客观认知、科学认知的态度和思维。理性分析,懂得思考不同价值选择的后果,是高尚、中庸、低俗还是邪恶。作为学生,应该对社会流行事物进行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正确对待,克服盲目。面对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的言行要分辨是非,不能无原则的服从,并能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错误。面对公众传播媒体,学会选择各种信息,面对社会流行,了解他们的意义和价值,避免盲目效仿追随。坚定意志战胜自己,抵制不良诱惑。要懂道德、学法律,选择好的榜,树立美好理想。明是非就是要能分清真与假,真理与谬误。
其次要辨善恶。做事合乎道理就是善,悖乎道理就是恶。具体说,所谓“善”,就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合理性。满足需要是从人本身出发的。人的需要可以分许多层次。所谓“合理的”是指满足形式的客观合理性,是就社会而言,具体地说就是在社会当中个人需要的满足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这样一来,善就不是一个单纯的主体的,也不纯粹是社会的,而是主体的、社会的、历史的统一。所谓“恶”,就是与善相对的东西。一个人的善恶观在是在生活的经历中,在判断、分析、处理各种事情的过程中,通过道德的陶冶,法律的知悉、榜样的选择,分析能力的提高,理想的确立等途径,逐渐清晰和坚定起来。作为高职学生,要把握好道德尺度,坚守道德底线。
第三是知美丑。主要是从审美的角度知美、知丑、知羞耻。审美素质是人的审美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而审美能力是人对美的欣赏、品味和创造的能力。人的审美素质的提升也是人格提升的重要标志。审美情感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源于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健康的审美思想、审美观念,才能够培养出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辨别美丑能力才能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创造美。
2.美好情感培养。
人的情感和能力一样也是需要培养与训练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情感的培养与训练是人的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它包括信仰的树立、品德的修缮、性格的陶冶、精神的充实等具体内容,实际上就是对情感的品质特性进行塑造、调整和改变。由于情感的本质就是人对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因此情感的培养实际上就是人对于价值关系的认识能力与反映能力的培养。
对于我们的学生最基本的情感培养首先就是要懂得爱,知道什么是爱?学会接受爱,学会施爱与人。现在的学生由于多是独生子女,表现在生活中便是自私自利,封闭自己,这样会不断缩小自己的社会交往范围,其情感将会变得越来越冷漠、单调和狭隘,好像是减少了吃亏、受骗的机会,但在遇到困难时也缺少同情和帮助,遇到机会时无人支持和合作。
其次要培养仁爱之情,慈悲、善良之情。主要表现为乐善好施、善解人意。乐善好施就是指人主动帮助他人,多做好事。善解人意就是指人总是优先从正价值的方向判断他人的行为和思想动机。从表面上来看,乐善好施、善解人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比他人多付出,但从深层次上来看,它依然遵循了人际交往的对等原则。因为他会得到别人更多的尊敬和爱戴,其利益将会更多地、更好地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和保护。乐善好施、善解人意者一方面可以借助他人积极地扩展自己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充分享受人际间的亲情与友情,降低心理压力。
第三要培养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人生。要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保护环境,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珍爱父母,珍惜生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家庭环境,建设美好的生活。
3.抗压力、耐挫力的培养。
现在的学生,多是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总是逃避或消极地对待社会和生活,其情感难以得到培养和锻炼,就会变得脆弱、不稳定,经不起风吹雨打。往往经受不起生活的磨难,工作上和生活上一旦遭受巨大的打击,就可能产生生理上的疾病、情感上的缺陷和精神上的障碍。
人的需要如果通过正常的努力得不到满足,通常将会采取两种方式加以解决 :一是削弱意志,压抑这种需要,使之逐渐淡化 ;二是加强意志,付出更大的努力来促成需要的满足。挫折就是指人的需要受到阻碍或限制而得不到满足时的生活过程。它既使意志薄弱者失去自信,也可以使意志坚强者更加坚强,工作更加努力,情感更加成熟,。
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教育的核心理念,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而且关乎国民的综合素质和国家的未来。
我国的高等教育不完全是精英教育,更多的还是平民教育。而人们对其中的高职教育更是存在着偏见和歧视,认为这部分学生不仅低分而且低能。实际上,高职教育在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需要。就社会层面而言,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更多的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实践活动在本质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人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真实地感受复杂多样的价值关系的变化,并形成现实的情感体验,既提高了技能,又磨炼了意志。学校层面,应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能够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加速学生融入到社会环境之中,加速情感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同时,学校还应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素质。现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组成非常复杂。因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适应市场发展的特点,教师多数没有经过正规师范院校的学习,没有经过专门的教师素质的培养。因此更应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爱心。由于教师的队伍也在年轻化,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因此也要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
要想具有较高的情感水平,首先要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作为学生首先要学好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明确生活目标和人生信仰。这样才会较全面地、理智地考虑自身行为的社会作用,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使自己的情感变得高尚起来。如果人没有任何信仰,其情感就容易被本能或低级的情感所控制和驱使。
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虽然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但仍然是一个复杂艰巨的工程。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力更强,心灵更美。
摘要: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应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爱自然、爱生活、爱人生,培养抗压力、耐挫力。怎样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而且关乎国民的综合素质和国家的未来。
略论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 篇3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经》, “关乎天文,以察事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它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它既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体现在精神方面。
目前对人文精神教育的解释在各类文献中尚无明确概念,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人文精神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简言之,就是旨在培养人們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本文所言的高职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是特指对高等职业人才在思想品格、文化修养、身心素质、审美情趣等方面实施的影响。
一、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与加强人文精神培养的意义
1.当前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现状分析
(1)当前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
通过调查问卷统计表明,当前我国高职生的人文素质的现状不容乐观,人文素质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知识、能力和修养三个层面。在知识层面上,高职学生人文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秀传统了解甚少;在能力层面上,大部分高职生口语、文字表达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欠缺,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在综合素质上不太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在修养层面上,不少高职学生语言不美、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浅薄,缺乏抵御错误思想文化的渗透和侵蚀的能力。
(2)造成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的原因。
首先,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环节薄弱。绝大多数以理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在办学中对人文精神培养不够重视,这就决定了高职生人文精神培养的薄弱状态。现今高等职业教育,在只重专业,不重基础;只重知识传授,不重人格养成等一些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人文学科比重很低,课程范围窄,高水平的“人文知识讲座”少,高职学生很少有机会接受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的熏陶和文化名人的言传身教。
其次,高职学生缺乏足够的关注和习惯。由于教学的限制,观念和环境的影响,高职学生没有自觉关注人文科学的习惯和动力,没有深入阅读的耐心更没有耳濡目染的环境,而且高职院校的图书馆里人文科学藏书既不系统又不丰富,更缺乏时代特色,从硬件上极大的限制了高职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2.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意义
基于当前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的现状,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凸现到至关重要的地位。具备良好的人文情感、人文精神是高职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跨进高职院校的每位学子都希望自己能成为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但如果只具备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情感、人文精神,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因此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人文精神培养可帮助高职学生克服心理弱势。高职院校的生源特点决定必须加强高职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大多数高职生来自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或是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学退而进入高职院校的,他们受到的人文素质教育较少,水平相对较低,他们与本科大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从而会产生某些自卑心理。然而,他们同样渴望在高职院校里接受文化艺术的教育熏陶,提高人生的品位,升华精神境界,将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为此,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实用性的职业技术教育,还要有更全面的人文精神的培养。高职生不应仅仅是谋生型的“工具人”“职业人”“技术人”,更应该成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平衡发展,理性物质文化与情感性精神文化平衡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加强人文精神培养可培养高职生创新思维能力。高职学生所从事的专业主要依靠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逻辑思维,而人文科学主要是依靠发散的、多元的和或然的形象思维。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可使高职学生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高职学生创造思维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事实证明,超一流的科学家身上蕴聚着超一流的人文素质,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李四光、钱学森等,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于科学本身,还在于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贵品质。
二、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的发展,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的薄弱问题已经凸现出来,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高职院校的生源特点,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尤其显得重要和紧迫。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综合教育思想,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坚实基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实践,是我们搞好教育创新的行动先导。因此,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精神必须确立人文科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精神教育的需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在高职院校开设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为高职学生受到较为系统的人文精神教育奠定基础。
2.传授专业课、渗透人文精神,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手段。人文精神的培养要贯穿在每门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目前高职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而且备受学生重视。如果在学生最关心、花时间精力最多的专业课程中贯穿和渗透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职生需要这种培养,从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有力保障。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转变人文精神的培养是社科教师的职责的观念,在教好专业课的同时,把人文精神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如强烈的责任感、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对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4.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肥沃土壤。校园文化氛围是高职院校师生共同创建的一种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内心深处,在较高层次上规范着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要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一个高校内全体师生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也是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外在表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既要开设人文课程和讲座,帮助和指导高职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精神素养;又要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艺术节、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科技节和举办学术报告会等;同时建立一些人文社团,如摄影、舞蹈、书法、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协会,来陶冶情操、塑造自我;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使高职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当代高职学生必须要努力培养人文精神,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具有良好人文素养之人,必是富含人生智慧之人。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要培育民族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加强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
高职人文的总结 篇4
浅析高职体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作者/ 刘欢
人文素质在教育中的作用好比人的灵魂,是指导人正确对待自我、他人、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态度,是人的一种理性认识,集中表现为人生的追求信念、道德、价值等反映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里,我们却常常听到“人文素质缺失”的叹息,纠其主要原因,与我们的教育过多重视科学技术知识而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不无关系。高等职业教育更是如此,更需要对学生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以达到适应社会要求的必备素质。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文教育和高职体育都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高职体育在部分高职院校仍处于可有可无的边缘状态。因此探讨两者之间的内涵,以发挥两者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高职体育是高职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之一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与较强的实践能力,能适应建设、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应在具有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枯燥的理论学习效率低下,而对操作实践课学习则兴趣浓厚,学生在实践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根据高职课程改革要求,高职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实践操作类型的知识,是以做什么,如何做,在动手实践操作的学习要占多,延伸至他们以后的工作中同样也是。在高职体育中,同样是一门教会学生做什么,如何做的课程,高职体育通过学习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反复的实践操作而达到掌握技能知识,高职体育与高职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十分近似。我们以此为突破口,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设计各种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达到通过高职体育教学来间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使人文素质教育有效的融人在高职体育教学中。
二、高职体育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杜威认为学校即社会:即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学校即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素质教育论文 )正是这点,我们现实生活中,人在社会就需要与人打交道,交往过程中人们会将自身的`人文素质呈现给他人和社会。高职体育的特点是注重学生在运动中的体能控制与运动中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技术掌握与个人经历和感想,以及在这过程中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在这些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全面的协调素质等人文素质。更重要的一点是高职体育能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些都是理论教学和室内教学所不具备的,对学生的全面成长起到了现实性意义。
三、高职体育融入人文精神教育的措施与途径
(一)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各学校要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将其纳入每年的校工作规划中。学校举办体育活动要多样化,要体现大学生的特点,具有文化品位,如定期进行体育趣味比赛、体育知识竞赛、各种群众性比赛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行为修养。各竞赛活动也应做到大众性与专业性相结合,文化性与娱乐性相结合,竞赛性与普及性相结合,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要人性化,与大学生特点结合。无论是在校园体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学校体育中都应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促进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
提高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特别人文素质,是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前提。要从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人手,丰富教师的人文和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使其形成正确的人文精神素质和教育价值观。作为大学教师,要关注重大事件变迁,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的更新,不断更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并将其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时刻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还应积累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并通过自己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文化素养、博雅的情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三)将人文精神融人到体育课程体系中
体育课程是高职体育里中心环节,是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的重要途径。建设充满人文精神的体育课程体系,杜威其最典型的一段话是:“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通过组织竞赛,让学生感受成功和失败的情绪体验,培养他们处事不惊、镇定自若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其冒险精神和责任感,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高职体育课程成绩考核时,除了考核体育理论知识和动作技能外,考察学生在整个体育学习中,所展现出的人文精神进行评估,以保证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与培养人文精神素质。
总之,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升大学生素质的需要,是培养终身体育形成的需要。高职体育能将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起到巧妙的链接的作用,同时高职体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人文的总结 篇5
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进步,高职学生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社会评价,有些用人单位欣赏高职学生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有些用人单位和社会公众却对告知哦学生处职业能力之外的个人素养存在着质疑和负面的评价。除了高职学历与本科学历在社会中的价值不同之外,有些高职学生确实存在着人文素养方面的缺失,自我中心、不尊重社会规则、合作能力差等,是目前高职学生的普遍缺点。这使得人文教育成为高职学校教育的重点。
一高职体育教学概述
(一)高职体育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体育教学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能发展具有直接的教育作用,除此之外,体育教育还展现出强大的精神教育价值,其中既包括体育运动本身包含的体育精神,还包括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所代表的体育文,另外,在进行体育运动期间表现出来的个人的进去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竞争精神等,都能够在教学中得以展现。但是,目前高职体育教学并没有将这些精神教育价值完全展示出来,大多数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的体能发展,忽视体育的人文教育价值,还有些学校并未将这方面作为体育教育的目标,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不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不够,在活动中的投入不足,教学效果也收到影响。
(二)人文教育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底蕴和个人修养,是我国公民社会道德结构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人文素养体现在学生的集体意识、奉献精神以及社会公德、言行举止等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时代变迁,价值观多元化成为当今社会文明发展的主流,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目标从单纯的公民素质培养以及个人修养发展扩展到了社会人际交往目标以及作为时代精神代表的大学生心理状况等。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能够在教学中表现出诸多人文教育价值,并且,人文教育的渗透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进而,通过体育教学使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实现的途径。
二将人文教育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方法
(一)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
人文教育要融入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当中,需要以人文精神的基本含义为基础为学生建立与之相关的教学环境,即尊重人、爱护人、遵守社会公约和道德准则等社会意识,应作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具体到教育思想上,即是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人本教育。在高职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按照学生的学习风格,来进行学习环境的构建、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手段的使用。这样才能够体现人文主义教学观的理念,更好的体现出高职体育课教学中的人本思想的实践价值。将大学生看作高职体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水平、大学体育知识、技能的储备水平的了解;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学习风格的了解,学习风格作为学生持续一贯的,表现出一定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倾向于学习策略的总和。高职体育课人文主义环境的构建,需要学校从物质、制度、评价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引领。
(二)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
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存在着明显的体育能力和个人身体素质的差异,要将人文教育融入到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乐趣,体验自我,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积极的人格,就必须将学生在运动中的巨大差异消除。体育教师可以使用分层教学学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请优秀水平的学生自主进行热身,设定学习目标:进行50米短跑练习两次;100米接力跑1次,800~1000米长跑一次,然后自由活动;请中等水平的学生集体热身,交替进行50米跑、100米跑,完成8000米长跑,然后自由活动;对体能较差的学生,由教师指导进行热身,纠正热身过程中的错误动作,完成热身之后,慢跑400米,休息,拉伸,然后尝试50米短跑,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尽量选择完成800米长跑。这样一来,简单的田径运动更加有规律,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长,也可以尝试更多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满足自主学习的要求,不受枯燥的田径教学约束,在体育学习中能够感受到更多的乐趣和积极体验。
(三)开展拓展训练活动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最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运动习惯,使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了解和学习体育精神,同时对自己在运动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对体育运动中获得的心理感受进行总结和学习。要达到这一教育目标,就应该重视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将普通的校内体育活动转化成拓展训练活动,通过拓展训练,开拓学生眼界,丰富体育教学项目,同时为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提供更多的选择性。例如,在学校篮球队日常训练中,以篮球技术练习为目标制定拓展训练项目,请篮球队队员进行1V1的运球和投球对抗,规定参与者只能用手和身体接触篮球,不能触碰对方身体,这能够快速训练篮球队员的球技;又如,利用五一、十一假期组织学生进行野外或实习场地的拓展训练活动,在漂流、登山、徒步、骑行的过程中设计一些游戏环节;在实习场地设计一些与某项体育运动相关的合作工作环节。使学生在校外活动和实习的过程中,也能够进行身体运动,能够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在运动过程中进行交流、沟通,领会拓展训练对个人发展的积极意义。
(四)将民族体育纳入到高职体育教学中
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教育的一部分,她代表着中华民族体育文化,,是民族体育意识、民族体育精神的象征,高职体育教学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将民族体育融合进去,使学生在体验中国文化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个人素质反思和学习,实现人文教育目的。例如,学习武术,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在高职院校开设武术体育教学课,不仅能传授健身技艺,同时还能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教育;还有许多高校将地区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加入到体育教学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人文教育作用,例如,湖南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正是通过舞龙教学和划龙舟教学传播“龙”文化,让学生了解“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以此培养学生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广东省一些高校将舞狮纳入到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舞狮、走桩等活动,了解到舞狮文化所蕴含的广东地区少数民族团结、勇敢的精神。这些都是能够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体育教学内容,值得高职院校借鉴。
三对高职体育教学提出的建议
(一)从学生的体育能力实际出发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采用的教学策略不同,对学生的体育能力基础要求不一,人文教育价值的作用发挥程度也不一样,只有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与教学方法相匹配时,才能实现真正的教学发展。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进行人文教育渗透时,应对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预判,以此为基础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有效性最大化,使人文教育的作用突出出来。
(二)重视体育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
无论是进行教学环境创设,还是应用分层教学法、站看拓展训练活动,还是将民族体育内容引入到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都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个人素质越强,人文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就越强,教育效果越好。因此,在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也要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有所要求,学校应为体育教师提供相应的学习空间,教师本人也应该重视个人素质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能够从根本上改变高职体育教学的状态,充实体育教育的价值,并且,能够使高职学生整体的素质提高,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一种方式,高职体育教师和学校需要从教学环境的创设入手,使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只有这样,体育教学所代表的人文精神才能真正传达到学生中间,体育教学才能在学生人文素质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尹红 单位:贵州省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高职人文的总结 篇6
摘 要:在高?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人文精神的教育内容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深化教育事业改革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下,人文教育在近年来标成了关注的热点,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在研究如何将人文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所以,当前研究高职专业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就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论述高职专业教学与人文教育结合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 人文精神 专业教学
人文精神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文精神相对于科学精神来对比显得更加柔和,具有很多主观性的因素,例如情感、意志、性格、思维等都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同时具备着理性与非理性的特征,二者互相交织对抗,占据上风的因素则成为人类行为的具体表现。而人文精神的对高职专院校教育的渗透体现在对学生形成优秀的价值观取向与正确的道德思维观念等方面,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故本文对高职专业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优化专业课程内容,将职业人文素质模块与职业知识技能模块相融和
根据当高职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计划安排,职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的安排都比较科学合理,在教学中的重难点都有所体现,但是缺少的是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人文精神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具有一定的人文教育内容,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弊端,例如对所有专业的学生进行的人文教学内容与方式都相同,综合性强,导致人文教育的过程缺乏专业性,没有根据专业和岗位要求的不同而对学生建立起具有符合需求、具有实际意义的人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将类似爱岗敬业、务实创新、乐于奉献、团结协作之类的口号与大方面的宣传十分到位,但是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却缺少实质性的教学内容,即缺少具体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探究与实践。同时,最对人文素质的考核过程中缺少专业性的考察方式,不能够与专业知识的考察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学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不重视也导致了人文素质教学没有好的考核方式,无法对人文教育的质量和实际效果做出有效的考察,这也导致了学生们对人文教育的不重视。
人文素质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就表现为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原则与爱岗敬业精神,但是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同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共通之处在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具有适应社会就业形势与职业生活的能力,当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高职专学生面对职业选择的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浪费了许多时间,同时当前学生在毕业后普遍存在着缺少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的问题,人文教学也需要在这方面进行着重关注。
二、活化专业教学环节,让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洋溢浓郁的人文色彩
高职专院校的学制时间不多,在专业课程的教育之外还需要增加人文教育,就必须将所有的教学时间有效利用起来,并且将人文教育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连接起来,才能够保障学生能够学好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培养出良好的人文精神。
(一)结合教学内容,穿插案例,把人文精神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
受学制时间与教学内容的限制,高职专学生所需要面对的课业压力是比较繁重的,留给学生的人文教育的空间较小,在这一基础上仍然采取死板的教学模式来对学生无疑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所以,在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与专业课程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且采取兴趣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们喜欢人文教育,人文教学是繁重的课业压力中能够让学生放松减压的内容。在这一方面可以充分采取案例教学的方法,对近年来许多具有负责品质的优秀职业工作者的事件向学生们传授,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见识,也可以对学生们的职业精神进行培养。而不同专业的学生未来所要驻足的行业或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不同的,所以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案例选取的典型性,从而满足学生对自身的需求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这样的教育过程才能够学生的职业道理提供积极的助益效果。
(二)开展讲座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企业文化
对于学生来讲,进行知名人士的讲座,将他们的亲身经历引入到人文教育的过程中所能够起到的效果是最好的。例如当前许多高职专院校会请来当地著名的企业家来到校园中为学生讲述未来的职业规划,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又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需要以什么样的心态与精神才能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积极面对与帮助。还可以将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们邀请回校园对学生们进行现身说法,从而增加学生们的情切感与信任程度,由毕业生来讲述自身在毕业之后的求职经历,在工作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与拼搏,从而鼓励学生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三、结语
人文教育一直是当今教育领域关心的主题,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中的人文教育仍存在过于死板甚至缺失的情况。笔者以为,将人文精神更为灵活的渗透进学生课堂需要针对于当前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做出更加具有时代气息和发展的教育规划。优化专业课程内容,活化专业教学内容,让丰富多彩的讲座等教学活动洋溢浓郁的人文色彩,把人文精神贯穿在高职教学的始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谈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篇7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普遍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这一决定明确地将人文素质教育与科技素质教育并重, 改变了传统教育观念中重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学习轻甚至漠视“做人”的学习, 认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都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人文素质教育尚存在较大差距, “人文、社会学科缺乏症”越来越严重, 表现在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 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心理承受能力差, 不善处理人际关系, 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 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教育观念走入误区。
有些教育者认为,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只要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胜任工作就达到了教育目的, 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因此, 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上, 突出强调专业课的地位, 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 一些学生认为到职业院校就是学习专业知识, 没有必要学习其他知识。因此上专业课时能认真听讲、完成作业, 而在人文素质课上多采取应付的态度。
2. 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毕业后直接步入社会, 其受社会的影响比普通高校更大。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功利主义, 使许多学生淡漠人文知识的学习, 不注重个人的修养, 学习带有很大的功利性。大部分学生看不到人文素质对于一个人长期发展所起的作用, 过于关注个人的生活, 在其技能学习和享乐上花费很多的时间。高职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考取计算机证、英语等级证, 而各专业又有不同的专业技能证, 这些硬性的考试无疑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加上高职学生专业性特别强, 企业最看重学生的实际技术, 这也是学校和学生自身不关注人文教育的重要原因。
3. 教师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依托。
在人文素质教育中, 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构成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师为人处事的原则、治学精神、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等, 都会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目前, 我国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的状况还不能令人满意。主要是:知识结构不合理, 知识面不宽广, 人文知识不扎实, 综合素质不高;很多教师较为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 相对忽视甚至轻视对学生的人文知识的教育与积累。尤其是青年教师, 其中不少人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定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够全面、人文素质先天不足的问题, 而许多学校对青年教师的选拔往往也是重视专业素质和学术成就, 相对忽视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对教师的培养只重视业务水平的强化提高, 对人文素质的提高既无要求又无措施, 因此, 造成一些青年教师“师德”、“师魂”的缺失, 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教育教学对象———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二、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通过职业教育使学生获得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技能, 这是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任何教育, 他的根本任务是启迪人的心智, 其终极指向是促进人的自身发展和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是“职业人”, 而且是“社会人”。“社会人”是“职业人”的前提。“人的社会化”就是人文教育对一切社会成员的“人化”教育, 是旨在培养“人之所以为人”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没有性别、年龄、职业和学历之分, 是全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教育, 是一切教育活动中最基础部分, 贯穿于人的教育的全过程。职业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中, 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基础和优先的地位, 是不可或缺的。任何把对劳动者的教育计划局限在可能产生短期效益的劳动技能上的企图, 都将导致大量长期的结构问题。其代价将是一个僵化的非学习性的劳动市场。这种市场面临快速的不可预测的变化风险会很大。所以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发展的长远要求来看, 职业院校不可能排除人文素质教育。
职业院校自身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等特殊性, 决定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职业院校以理工科为主, 学生主要是理科生, 文化素质不如一般的高校生, 更需要人文精神的陶冶, 更强烈地呼唤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关怀。而且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 职业院校处于外延扩展, 内涵发展的特殊时期, 在专业设置和专业教育上普遍存在重理轻文、重客观知识轻个体知识、重技术效率轻技术伦理等倾向, 客观上对人文教育不到位, 严重影响到职业教育和学生自身的发展。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不如普通高校学生。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刚刚完成初中教育, 知识积累和社会阅历少, 学习能力比较差, 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如果不进行必要的人文素质教育, 则往往只能成为简单的技术工人, 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同时,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就业市场导向性决定了人文素质培养不可忽略。职业院校毕业生只直接面对市场, 面对社会, 而市场优胜劣汰的自然机制则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现代科学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而且要具备适应社会变化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 如有效的沟通交流、承受挫折、理解感悟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
三、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培养的对策
1. 树立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
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培养, 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摒弃功利主义价值观, 转变职业教育是单纯的“技术教育”的偏颇认识和培养“工具人”的目标取向, 充分认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确立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 其核心是追求做人与做事相统一, 培养高素质的智力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确立全面发展教育的指导思想, 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使学生在成才中成人, 把“就业”与“做人”统一起来, 旗帜鲜明地倡导职业人文教育。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开创出一条广阔的发展道路。
2. 加强不同课程教学中的人文渗透, 实施全方位的人文教育。
真正的教育应该直接贴近人本身。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发扬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把对学生的教育看做是蕴涵鲜活生命的活动, 加强不同课程教学中的人文渗透, 实施全方位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学校领导和人文学科的教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职责, 其他课程的教师也责无旁贷。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人文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 因为专业技术课本身承载着丰厚的人文价值, 以人文精神传递专业技术, 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结合学院专业设置, 任课教师要认真收集各专业领域或各行业、职业领域的道德行为规范、行为准则、规章制度等, 然后将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 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尽早接触并熟悉本职业领域内的道德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 尽快地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
3.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针对高职学生的状况及需求, 应通过学生会、社团等组织大量丰富多彩的学生业余文化活动。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 大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高雅的业余爱好和团队协作精神。如举办各类文艺、体育和个人技能培训班, 让学生在正规的课堂教学之外也能学到各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业余技能, 诸如摄影技术、电脑绘画、英语口语、乐器演奏及声乐、舞蹈等技能。
4. 建设优美、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环境既是一个教育环境, 又是一个文化氛围。校园的文化环境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和途径不是独立存在的, 而是与学生的道德情操、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心理素质和价值观密切相关的, 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与所营造的校园文化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许多世界名校都具有独特的、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 都能使置身其中的学生受到无形的教育。因此, 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方面应注重内涵, 舍得投入。不仅要注重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等自然环境的绿化和美化, 而且要更加注重学校人文环境的建设, 尤其要对办学理念、校训、校风、学风等方面进行强化, 着力体现环境育人, 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高, 从而将高职院校培养懂理论、会操作、有底蕴、高素质、智慧型技能人才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总之, 随着职业教育在我国的蓬勃发展, 在关注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自身的素养, 使其成为“社会人”, 而不是“工具人”, 促进个人的健康和谐发展, 而且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与否也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能否健康稳定发展。
摘要: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在抓好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 还要注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有其各自的内涵和特点,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本文透视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 分析了造成现状的原因, 并针对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职业技能培养现状及原因
参考文献
[1]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2.
[2]杨叔子.相互渗透协调发展——谈正确认识科技与人文的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 2000.
[3]宋建军.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实意义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文素质 学生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近些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充分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在专门人才的培养上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可以说职业教育在我国正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然而,我们却忽略了或者说误读了“高素质”这一概念,我们必须看到“高技能”并不等于“高素质”,人文素质教育正一点点被“技能”、“专业”所掩盖,加强当前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也是当前高职教育迫切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状况分析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它包含的内容比较复杂,其中人文知识是最基本的内容,具体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等。
当前,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整体状况较差。文学修养欠缺、知识面狭窄,历史知识较为贫乏,对哲学思想更是知之甚少,艺术修养爱好比较肤浅等。很少有学生自觉地补充人文方面的知识。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人文精神领域,大部分学生的取向是积极进取的,但同样也存在一些新问题,如对政治思想品德课学习不够热心,甚至有逆反心理,对社会中的一些阴暗面过于悲观,产生种种迷茫和困惑。
高职学生这种令人堪忧的人文素质状况,直接源于我们对高职教育的误读。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高职教育就是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很多高职院校也常常偏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挤压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空间和时间,甚至关闭了所有人文课程。这种教育思想也直接影响了学生自身对人文素质的认知,误以为学好技能就万事无忧了,放松或完全放弃了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事实上,职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也必须是以良好的人文素质为基础的,这一点是职业教育中我们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不应该忽略的一个问题。
二、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它更重视人的思想道德、能力、个性等人文品质的培养。而目前,虽然我们在此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认识有了一定改观,但与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仍有很大距离,尤其是高职院校,往往为“职业”、“技术”所限,而忽略了或低估了“人”的教育的重要性。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加强人文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
同时就全球的教育来讲,人文素质的培养也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在“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在意识领域多样化的现实面前,教育无疑要担负起人类精神领域向导的职责。在人文素质的培养方面许多发达国家是远远走在我们前面的。我们的教育要想与世界齐头并进,必然要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
其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在高职院校中普遍有这样一种认识,即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对就业影响不大。要实现高就业率,只要靠学生优秀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再加上一定的求职技巧就可以了。 事实上,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其实并不是单纯的学历问题,人文素质也起着重要作用。从现状来看,人文素质较高的人,在求职面试、工作期间胜任度和创造性方面都占有优势。本专科的差异真正体现在技术或专业方面的其实并不大,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上也并不是只认一个文凭的高低。本科生之所以比高职生好就业,更多的是本科生在人文素质方面要强于高职生。因此,为了加强高职学生的竞争力必须加切实推进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三、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其一,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要提高认识,把人文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高职院校把自己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实用性”、“技能性”上,应该说体现了自身办学的特色,其总体方向是不错的,问题是不能将其作为唯一目标,在近些年的教育改革中这个问题已经被提上日程,但具体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这主要归于我们的办学主体没有从根本上认识人文素质对学生的重要性。所以要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办学者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更新,有意识才能引领行动。
其二,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在人才引入上更注重技能型人才,人文学科的教师只是个点缀。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的人文素质教育,不能不让人觉得有些苍白无力,而且可能会使人文教育活动徒具形式,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吸引和培养人文素质教育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当然非人文学科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也要进行适时地进行人文知识的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逐渐提高学生的自觉意识。
同时,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为人文学科的课程留有余地。当然,我们也可采用开设文、史、哲、艺术等选修课的形式补充人文知识。
其三,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要配合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包含非常广阔的内容,各项校园活动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它还包括校园环境建设,学校图书馆建设,甚至于学生日常管理制度的建设。校园环境是否能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图书馆是否有充足的人文书籍来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校园活动是真正丰富学生业余生活还是为了配合文件精神;学生管理制度是否人性化,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这些因素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构成了一种潜在的影响力。
其四,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我们在强调加强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时,不能全盘效仿本科院校,其学习时间和学生既有素质都存在差异性。因此,要兼顾其人文素质的培养事实上并不容易,只有采取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形式和内容,才能真正见到实效。
爱因斯坦曾指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在人文素质相对贫乏的高职学生中,更是要通过人文知识传授、人本精神的教育和熏陶,使他们成为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综合素质过硬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崔乃鑫,马杰.论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辽宁工学院学报.
[2]任素杰.关于加强高职学院专科生人文教育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5,(1):43-44.
【高职人文的总结】推荐阅读:
高职人文09-09
高职院校人文环境07-18
高职人文素质课10-03
高职作文教学人文教育07-19
高职人文校园建设11-21
高职语文教学人文素养07-05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08-17
高职人文通识教育10-07
人文素质高职教师论文10-11
高职体育人文教育论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