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选修课教学总结

2024-10-02

人文选修课教学总结(精选4篇)

人文选修课教学总结 篇1

亲爱的同学:

当您来到东南大学就读的时候,首先恭喜您拿到了通往人文教育殿堂的入场券。

作为一名东大学子,我们徜徉在东大校园,无论是遒劲挺拔的六朝松,还是巍然高耸的穹顶礼堂,或是九龙湖畔重檐峦殿式的教学楼、气势雄伟的李文正图书馆,这所百年学府用大树与大楼中折射出深厚的历史底蕴、雄伟的文化气魄,摄受着我们的心灵。

除了大树与大楼之外,这所学校还有着一种高贵的文化生活,她隐匿而不易察觉,正如金耀基先生所言,“一所大学的文化生活,常决定这所大学的风格,常影响学生的气质品性和有文化情调、有生命意义的生活方式。”作为一名东大学子,不妨在每周有人文讲座的日子,去九龙湖校区本科生教学楼西南角的人文报告厅感受一下,“华灯初上,大师入席;群生拥坐,校歌声起;讲者娓娓,听者如醉;相与问答,引人入胜”的壮观人文讲座场面。在东大这片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热土上,您可以接受到包括高质量的人文课程、高水平的人文讲座、高品位的人文活动在内的第一流的人文教育。东大人追求博雅文化最为动人的文化生活场面,与这所大学的大楼和大树一样,可以存留在我们灵魂的最深处。当我们毕业多年以后,依然可以感受和体味到它的“无用之大用”和“澹泊之大利”。

大学之大,在于博大与深刻,大学依靠学术大师用精深的学术造诣和人格的魅力吸引和影响求知若渴的青年学子。在东大人文讲座上,大师们的谨教和学生的聪颖好学,相映成趣,共同塑造着“学在东大”的文化形象。

百余年来,东大养成了自己亲近学术大师的传统。上世纪初,著名哲学家杜威、罗素,文学泰斗泰戈尔,梁启超、汤用彤、徐志摩,张大千、傅抱石等人文大师、学术巨擎都曾在东大开席筵讲。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心,致力于为东大学子提供一种创造性的文化生活,力邀科学巨匠、人文大师、文化名人开设精品人文课程,举办高品位的讲座,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二十余年来,丘成桐、许倬云、杨振宁、丁肇中、田长霖、费孝通、叶嘉莹、白春礼、袁家骝、杨叔子、于光远、萧灼基、卞祖善、席慕容、沙叶新、李欧梵、陈祖芬、刘梦溪、范徐丽、陈鼓应、刘遵义、冯骥才、余光中、王蒙、余秋雨、盛中国、闵惠芬、于丹、易中天、王立群、马季、谢晋、张艺谋、陈凯歌、水均益、白岩松等数百位人文名家和科学大师,即几乎全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的知名学者,全都登上了东大的人文讲坛。一时声震金陵,盛甲东南。

东大的学子们在享用酣畅淋漓的精神盛宴中茁壮成长,听高雅的学术讲座、亲近科学和人文大师成为东大学子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作为东大学子无疑是幸运的,他们正是在这种高格调文化生活中获得了“高峰体验”,养成了博大的胸怀和宏阔的视野,使自己的思维深刻,境界提升。

百年学府精神殿堂的入场券已操之在握,顺其门而入者,可览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人文选修课教学总结 篇2

一、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分析

目前, 高职院校已建立教师反思机制, 主要分为教学前和教学后两个部分, 教学前主要是做好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案的撰写、课件的制作等等, 教学后主要是做好教学日志的填写、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学行为的修正等等。就实践情况来看, 高职院校对“教学前”阶段的工作非常重视, 实施顺利, 并且效果显著, 但对“教学后”阶段的工作关注度不够, 没有相应的制度措施加以规范, 没有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导致教学反思流于表面, 大多只是对教学整个过程的简略记录, 最多加上几句无关痛痒的教学评论, 而有的教师教学反思深刻, 却未在下一次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 导致反思价值不高, 反思效果不强。长此以往, 教师教学反思积极性受挫, 很容易出现被迫反思、讨厌反思的情绪。而针对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而言, 由于人文选修课在高职院校中的边缘化状态, 根本就没有要求他们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鉴于教师反思机制中的“教学前”这一部分的工作在高职院校中已成为一种教学常态, 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会按照教学常态做好这部分的教学工作, 但“教学后”这一部分的工作基本上是无人问津的,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的“教学后”阶段的实施情况。

二、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的存在问题

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反思氛围的缺乏,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注不够, 对相关课程的开设也觉得可有可无, 更谈不上为人文素质选修课教师创建一个和谐、融洽的教学反思环境。 二是教师教学反思意识的缺失, 鉴于人文选修课教师多为兼职, 所开设的人文选修课程一般都会相对固定, 数十年不变的教学内容、 类似的教学场景很容易让教师思想僵化, 产生思维惰性, 认为教学反思可有可无。 三是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薄弱, 缺乏直视问题的勇气, 大多采取自我评价的方式来审视自身教学实践, 对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不够重视, 未把握反思契机以提升教学水平, 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退缩或躲避或轻描淡写, 未通过深入研究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导致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停步不前。 四是教师教学反思方法单一, 未发挥集体力量, 多为自主决策, 制度建设未与其配套, 监督体系也尚未健全。

三、促进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

(一) 营造氛围:高度重视, 积极引导

要做好人文选修课教师的教学反思工作, 首先要强调学校层面上的相关工作部署, 特别是整个教学反思氛围的营造。 要知道, 人文素质选修课在高职院校本就处于弱势, 而人文选修课教师更是处于学校忽略的边缘群体, 只有学校高度重视, 积极引导, 才有望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情境, 激发人文选修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主动交流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并采取各种教学反思手段, 促进彼此教学水平的提升。 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氛围的营造, 可以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在教师培养中强调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并将其作为教师培养的重要手段列入教师培养规划中, 为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在从学校、系部、教学团队这三个不同层面上加强教学反思工作的力度, 如学校层面上要针对教学反思工作制定详尽的工作措施, 规范教师教学反思行为; 系部要根据学科专业的差异性组织具备学科专业特色的教研活动, 以保障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教学团队则要依据教师个体特征来开展教学反思活动, 甚至是以“一对一”的形式来进行交流沟通, 以实现教学反思的针对性。 三是多创设利于教师反思的实践情境, 如举办公开课, 邀请资深专家、教师评价指导, 促进教师个体教学反思的思想性和深刻性。

(二) 培养意识:认识清晰, 习惯养成

人文选修课教师实施教学反思行为的内驱力来源于积极主动的教学反思意识的培养。 人文选修课教师只有准确、清晰认识到人文选修课在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 以及教学反思对提升人文选修课教学质量的作用, 才有可能把教学反思付诸实践, 并积极探讨其有效路径。 因此, 人文选修课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教学反思习惯, 在教学中反思, 在反思中升华, 要正视自己教学实践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 同时还要多看书、多学习, 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 提高自身的教学反思理念。 在培养教学反思意识过程中, 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一个“度”, 避免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但收效甚微的“过犹不及”局面的出现。 二是要抓好教学反思的情感诉求, 在培养教学反思习惯中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不要急于求成, 避免教师产生厌恶情绪, 或对教学反思产生逆反心理。 三是对教学反思的认知要跟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新, 不能止步不前, 必须与当下的教学改革保持一致性。

(三) 提升能力:多方评价, 教研结合

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是做好教学反思工作的重要保障, 其提升途径有二:一是通过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以及学生评价, 来实现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全方位认知, 明确教学实际成效, 并多方听取反馈建议, 有利于教师教学措施的改进。二是实施教研结合, 以省级立项、校级立项、自主研究等方式开展与人文选修课教学相关的科学研究, 通过科学研究来促进教学反思的深入。 在教学反思能力提升过程中, 关键要确立人文选修课教师的主体地位, 无论是多方评价还是教研结合, 必须考虑到教师个体的实际情况, 比如在听取多方评价过程中会获取各种反馈建议, 这些反馈建议并非都对教师个体的教学反思行为有益, 所以要“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不能全盘无条件接纳;而在实施科研研究过程中, 研究目标的制定一定要考虑到教师个体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不要过难过偏, 也不要过于简单容易, 尽量保持在“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桃子”的距离, 以利于保持教师教研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四) 方法得当:途径多样, 形式灵活

人文选修课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实施教学反思行为: 一是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反思。 影响教师教学的因素众多, 涉及面广, 教师可以在每次课后反思教学得失, 就能够及时找出自身教学不足并加以克服, 避免同类失误的再次出现, 同时还可以积累教学成功经验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保持, 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可采取撰写反思日志、 反思随笔、 教育叙事、教学论文等形式进行。 二是从学生教学反馈中反思。 教师可以在平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听取学生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馈建议, 并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变化, 积极反思, 及时改进, 以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 可采取网上评教、学生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 三是从与同行学习交流中反思。 教师可以通过听取同行对自身教学实践的评价和建议, 或者吸取同行优秀的教学经验, 来提升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 可采取听课评课、教学研讨等形式进行。

四、促进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的保障机制

(一) 制度保障

教学反思制度的制定要做到科学严谨, 要求措施明确, 具备操作性, 评价指标精确, 具备代表性。学校在出台教师反思相关制度时要明确专业课、公共课、必修课、选修课等不同课程的教学反思目标、形式等, 以实现有制度可依;系部要制定相关细则予以配合, 并着重抓好管理监督等工作;教学团队则要针对人文选修课教师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反思工作, 在执行学校、系部规章制度的同时在形式上要有所创新, 强调其针对性。

(二) 组织保障

要全面落实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的教学反思工作, 就必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予以配合。 教学反思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 还要充分发挥宣传部门、教务部门、科研部门、系部以及教学团队的作用。比如教学反思氛围的营造, 就必须全校动员, 通力合作, 在整个校园内形成巨大的影响力; 教师教学反思意识的培养, 需要系部、教学团队的积极引导, 等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的教学反思工作才刚刚起步, 无论是氛围的营造还是意识的培养, 均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而教学反思内涵也尚未健全, 反思方法也未得到有效应用, 还需要我们去多多努力。 我们应争取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促使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实现教学能力的完美升华。

参考文献

[1]王寰宇.影响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因素研究[J].教育探索, 2013 (4) :98-99.

[2]闫学军, 王雷震, 汪晋宽.高校教师教学反思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4 (2) :73-76.

[3]赵玉珍, 花月.基于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反思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4 (5) :82-84.

[4]陈伟伟.反思性教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 2005 (3) :13-16.

人文选修课教学总结 篇3

摘 要: 本文以广西某高职院校为例,从课堂教学现状、课堂教学整体评价和课堂教学期望这三方面对人文选修课教学模式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和具体分析,并以上述调查分析为基础,提出改进措施,以供借鉴。

关键词: 高职人文选修课 教学质量 现状 对策

目前,高职院校对人文选修课存在轻视现象,教学内容基本没有针对性,教学模式日趋落后,教学质量不高。如何激活高职院校人文选修课课堂教学资源,提高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就广西某高职院校人文选修课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查找教学方法、教学规模、教学手段和活动方式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并据此提出提高人文选修课教学质量的见解,以供借鉴。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广西某高职院校2012、2013、2014级上过1门人文选修课以上(含1门)的在校学生600人;人文选修课授课教师20人。

1.2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为从整体角度分析广西某高职院校人文选修课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了解学生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期望是什么,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获取较为详尽的基础资料。共向学生发放、收回问卷600份,经统计563份有效,有效率为93.83%。

(2)访谈法:随机访谈人文选修课教师20人,在发放调查问卷时随机访问学生共254人。

(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完成相关统计。

2.结果与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教师访谈结果整理如下:

2.1课堂教学现状

教学方法方面:关于“人文选修课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这一问题,据学生问卷统计结果(详见图1),有55%的学生选择“灌输式教学”,在学生随机访谈中,学生认为虽然教师在人文选修课上有时采取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或者小组活动等教学方法,但所占比例较少,有些甚至整门课程一直只采取简单的讲授法,即“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他们认为还是“灌输式教学”居多。在教师访谈中,只有1位教师选择“灌输式教学”,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在课堂上或多或少使用了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或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自然不属于“灌输式教学”。学生与教师的选择差异性很大。据观察结果,大多数人文选修课教师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以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或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为辅,教学方法略显单一。

图1:人文选修课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规模方面:关于“人文选修课教师上课经常采用的教学规模”这一问题,据学生问卷统计结果(详见图2),有65%的学生选择“合班教学”,33%的学生选择“普通班教学”,2%的学生选择“小组教学”,而选择“个别教学”的学生为0,在学生随机访谈中,学生认为由于人数多,教师对“合班教学”的课堂教学秩序掌控力度不足,“普通班教学”效果优于“合班教学”,而“小组教学”仅应用于艺术类、体育类比赛的赛前辅导。在教师访谈中,有15位教师更倾向“合班教学”,因为人文选修课教师多为行政人员兼职,人数不多,远远不能满足开设选修课的需求,但“合班教学”存在学生多、教师掌控力不足的弊端,其教学效果确实比“普通班教学”差得多。学生与教师的选择差异性较小。据观察结果,“合班教学”、“普通班教学”依然是高职院校人文选修课教师上课采用较多的教学规模,而“小组教学”较少,“个别教学”没有。

图2:人文选修课教师上课经常采用的教学规模

教学手段方面:关于“人文选修课教师上课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这一问题,据学生问卷统计结果(详见图3),学生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略多于“传统教学手段”,在学生随机访谈中,学生认为教师采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多为PPT课件展示或视频播放,形式单一,新意不足,无法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在教师访谈中,20位教师都选择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具体表现为PPT课件展示或视频播放。学生与教师的选择差异性较小。据观察结果,“多媒体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均为高职院校人文选修课教师上课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略多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应该与学校多媒体教室较少有关。

图3:人文选修课教师上课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

活动方式方面:关于“人文选修课教师上课经常采用的活动方式”这一问题,据学生问卷统计结果(详见图4),学生选择“教师活动为主”的高达72%,在学生随机访谈中,学生认为大部分教师均采取“灌输式教学”,主要以“教师说”为主,只有少部分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和学生开展互动。在教师访谈中,有19位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据观察结果,“教师活动为主”是高职院校人文选修课教师上课经常采用的活动方式,部分教师采用“师生互动”的活动方式,但互动效果不是很好,应该与开设的人文选修课多为“合班教学”有关。

图4:人文选修课教师上课经常采用的活动方式

2.2课堂教学整体评价

教学影响因素方面:关于“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这一问题,据学生问卷统计结果(详见图5),“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师生互动”排在前三位。在教师访谈中,有5位教师选择“教学水平”,7位教师选择“教学方法”,4位教师选择“师生互动”,2位教师选择“师生关系”,1位教师选择“教学态度”,1位教师选择“教师品质”。在“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方面,学生更倾向于前者,教师倾向于后者,但两者重要性差距不大。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教师均认为“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传统意义上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的“师生关系”和“教师品质”则处于次要地位。

图5: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教学满意度方面:关于“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这一问题,据学生问卷统计结果(详见图6),41%的学生选择“比较满意”,仅有3%的学生选择“非常满意”。在教师访谈中,5位教师选择“比较满意”,3位教师选择“非常满意”,12位教师选择“一般”。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教师均认为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学效果满意度不高,需要加强重视。

图6:课堂教学效果的满意度

2.3课堂教学期望

在调研过程中,多数学生、教师认为在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应该以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为主,其他教学方法为辅,“普通班教学+小组教学”则是较为理想的教学形式,更重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课堂上的应用,但不要仅限于PPT课件展示或视频播放,要结合当前“微课”热潮开发出一些适宜于课堂使用的“微课”,或者建设课程网站等,教师更希望在“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活动方式里突出“师生互动”的特点。

3.改进措施

一是完善高职院校人文选修课的开课制度。要对课程的申报、审批认真把关,制定《人文选修课管理规定》,或在《公共选修课管理规定》中明确人文选修课的开课资质,其申报、审批流程为:教师向教研室提交开课申请→教研室研究同意后提及至系部审查→系部研究同意后报教务处审批并备案。

二是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要针对不同人文选修课程或者不同课程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每次选择的教学方法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者多种,如“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

三是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人文选修课教师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留心搜集文字、图像、声音等不同载体的课程素材,将各种素材结合起来,设计能够刺激学生各种感官的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课件,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知。

四是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从教师层面上看,要依照学校要求规范授课,认真考核,同时加强课堂考勤和管理制度。从学校层面上看,要做好听课、评课等教学监督工作,并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学抽查,掌握课程教学情况,及时发现、处理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维平,高爱芳,孙福兵.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现状调查分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4.

[2]王大鹿.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策略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职教论坛,2007(8):21-24.

[3]曹彬.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4):62-64.

[4]王清皿,吴云霞.对高职院校开设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2(11):127.

人文选修课教学总结 篇4

关键词:音乐选修课,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作用

1 教学过程中音乐的德育功能

音乐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提高人的审美观与艺术鉴赏力, 它是对文化教学的一种补充, 我国的教育模式很少注重学生的音乐学习, 他们一般只是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科学文化知识, 却不知道音乐教学在我国当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音乐教学在目前情况下可以很快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文化素质, 因此音乐课的开设是当代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有机地结合着思想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这样有利于促进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综合体, 它以欢快的节奏, 美妙的旋律, 增大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魅力, 音乐的美妙可以化解学生心里的憋屈与不快, 震撼学生的心灵, 所以音乐教育在高校中一定要作为道德教育的辅助教育, 音乐可以唤起学生们对过去历史的回味:比如, 学生们在听到《高山流水》, 《春江花月夜》和《四面埋伏》这几首歌时, 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古代音乐文化和历史渊源的思考, 又如, 当学生们听到《松花江上》, 《我的祖国》和《黄河大合唱》时, 又很容易联想到我国在过去的年代中被侵略的历史事实, 唤起他们的爱国情绪。《毕业歌》和《爱我中华》等作品很容易激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 规范学生们的行为举止, 从而达到净化学生心灵的目的, 这就是音乐在道德教育中独一无二的作用, 具有独特的魅力。

我国之所以在高校中开展音乐选修课, 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因为音乐与人类的关系密不可分, 从人类历史的经验中表明, 无论哪个历史朝代, 哪一种封建社会, 都不可能离开音乐, 因此, 从客观上来说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填充物, 在人类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人类离不开音乐。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中, 以其自己独特的方式, 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的发展历史也就是人类音符的发展历史, 它传承并记载着人类辉煌灿烂的文明, 肩负着人类探索的重要使命, 音乐把一切占据着人类心灵的东西给驱赶出来, 让人们深刻体验到音乐所带来的愉悦感, 同时音乐也给人类的梦想插上了翅膀, 使学生能够展翅高飞, 向着美好的理想前进, 如果人类离开了音乐, 那种后果是很难想象的, 尤其是对于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来说, 音乐无疑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因此, 音乐在高校学生的德育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 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操, 塑造学生人格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益。

2 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是一种思想和艺术的综合学科, 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灵感, 增强学生的艺术创作性, 它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实施美育的客观要求, 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情操, 提高思想素质, 还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力, 创新就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和发明创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方式, 是一切崭新内容的结合体, 它能够创造出前人不能够创造的成果, 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思维的发展, 我国也需要这样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事实证明, 在接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大部分学生中, 他们会普遍出现学习成绩高, 思维能力强, 创新能力也比其他人高的特点, 科学研究表明, 音乐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国家一定要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 作为大学素质教育的音乐课, 不仅能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 理解美, 创造美的能力, 因此音乐课程的开设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 引导和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大学教师, 在施教过程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过音乐课在生活中的不断渗透, 他们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李岚清也曾在自己的文章说过, 不管一个人学什么, 做什么, 音乐都有利于培养情操, 激发创新潜能。

3 民间音乐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应该积极加入民间音乐, 毕竟我国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大国, 很多民间艺术, 戏剧已经在悄无声息地离开我们, 因此在高校学生中加入民间音乐,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民间音乐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民族情感, 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 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 在我国富饶的苏南地区, 那是我国民间音乐的发源地, 在这片富饶的大地上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音乐者, 像华彦钧, 刘天华等, 还有一批优秀的音乐教育者, 像杨荫浏、钱仁康等等, 民间乐器主要有江南丝竹, 好多优秀的民间剧种像锡剧, 评弹等备受人们的亲睐, 如果将音乐课渗入到高校教学中,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 培养他们热爱祖国, 热爱家乡的伟大情操。通过对民间音乐的欣赏, 学生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音乐文化的美感, 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海洋中汲取营养, 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欣赏美, 感受美, 表现美的主体。从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心理来看, 他们大多都想新鲜奇异的事物发生, 力求做到形式上的新颖,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播放民歌大赛, 让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歌剧团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 使学生能够亲身体会不同民间音乐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民间音乐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 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气质与情感, 也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生命力的表现, 我们要紧跟时代潮流, 不断弘扬与发展民族音乐, 提高教学质量, 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让民族民间音乐这一宝贵财富发扬光大。我国著名的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民族, 没有现代科学文化的进步, 没有先进的技术, 就注定要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 任人宰割;而一个国家没有了民族传统, 国家就会异化, 不打自垮, 甘愿做亡国奴。”时代的高速发展要求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能够紧跟时代步伐,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做好学生音乐教学学习的引导者。

结束语

音乐选修课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高校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人文主义精神, 陶冶情操, 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把这一精神落到实处, 就需要全体学生及教育工作者的全面参与, 加大高校音乐选修课的推广力度, 引起社会的广泛共识。

参考文献

[1]彭亚娜, 王俊.音乐艺术欣赏课程[D].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0, 8.[1]彭亚娜, 王俊.音乐艺术欣赏课程[D].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0, 8.

[2]李叔子.科学与人文的显著性差异[J].科学时报, 2011, 7.[2]李叔子.科学与人文的显著性差异[J].科学时报, 2011, 7.

[3]修海林.大学的音乐教学[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9.[3]修海林.大学的音乐教学[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9.

上一篇:外婆家的童年作文下一篇:加强对行政执法职务犯罪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