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方法

2024-08-01

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方法(精选10篇)

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方法 篇1

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方法

摘 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们对子女的基础教育的施教者(教师)有了新的高层次要求,为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优良人才(幼儿教师),各高职院校,一直在不断地探索、研究和总结好的教育方法、手段。在此,我将谈一谈我近几年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上的一些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方法 原创习惯 美术欣赏 潜移默化 对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128-01

当今社会与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思想意识在不断提高。使得人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对自己子女的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进而对基础教育的施教者也有了新的高层次要求。这就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提高基础教育的施教者的教育水平,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呢?

这些年,教育界,尤其是高职院校,一直在不断地探索、研究和总结好的教育方法、手段,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备竞争力的优良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我在高职院校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多年,在此,我谈一谈我这些年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上的一些探索与研究。

一、教授学生基本的技能方法,并让学生能“以不变应万变”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和理念。对于美术课,我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就是-----教授学生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教授学生技能方法,是我多年来在美术课课堂教学一贯的教学方式。教授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分析方法、绘画与制作方法,揭示每一次课堂学习内容(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本质方法,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比如:简笔画课;在画简笔画前,我会告知学生,每种所要画的物体,其形体造型的最基本组成元素是三角形、圆形、方形。并例举简笔画图片,帮助学生分析物体的形体特征以及是如何组合而成的。待学生理解了可以用“三角形、圆形、方形”三种元素进行分析、组合、绘制所要画的物体形体的方法后,再由浅入深地进行绘画练习。使学生能通过这种方法“推导”出任何一种自己想要画的物体的形体造型,进而掌握物体简笔画的画法。避免了学生只会画老师教的叫比划造型,脱离老师便不画的尴尬情况。

另外,在画简笔画时,比如学习画猫;要用最简单的线条,描绘出符合猫的基本形体特征的简笔画,看似简单,但画起来并不容易。此时,我会为学生分析所画猫的形体结构,通过“三角形、圆形、方形”三种元素进行组合---圆头、三角形的耳朵、梯形(由方形和三角形组合而成)的身体等。使学生在画猫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分析方法和绘制方法。并让学生进行高度概括练习,进而会得到更为简化的全梯形形体的猫、椭圆形的猫等。。再“趁热打铁”,将与猫形体特征相似的动物---虎、豹、狮子等猫科动物与之相比较,让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加以练习,使学生在会画猫的基础上,轻松掌握画其它猫科动物的方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

二、学习美术,应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亲自动手制作、多搞原创作品的习惯,这非常重要,且益处多

由于学生的美术功底在进校前几乎是零(中专毕业生除外)。所以,在美术课的实训练习中,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都用在了对优秀作品的临摹中。在我看来,这不一定是好事。因为谁都不可能永远拿着早已准备好的临摹资料进行授课。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高水准”的绘画以及创作水平。这里提到的 “高水准”,不是非让学生像美术大师一样,而是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提笔就画,创作灵感来的快,表现合理、充分,符合逻辑,可以“随机应变”。

在此,我的教学方法是:教授学生美术作品绘制和创作的基本方法,课上完成临摹练习,课下完成创作任务(作业)。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创作的良好习惯。

课上,学生接触的是新知识,不可能达到马上创作的水准。所以课堂上掌握好新知识,允许学生临摹,然后留一到两个创作题目,由学生在课下查找、收集资料后,独立完成创作任务。为确保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原创,我会时不时地询问学生上交的作业创作灵感来源,造型设计的想法、绘制方法与技巧等问题。这对教师也有要求。那就是教师必须对美术作品看得多,创作灵感上想得多,反应快,才能在作业检查中避免学生的“滥竽充数”。

另外的一种培养学生创作习惯的方法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进行实物写生。让学生养成爱观察生活,体会生活的习惯。美术课不要永远在课堂中进行。走出教室,放眼自然,感受自然,创作的灵感随处可见。这也能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与情操。

在教师给出的创作任务时,学生为完成创作作业,便会主动地寻找创作灵感,遇到较难的绘画表现技法,又会主动寻求老师或相关资料的帮助,这样一来,使学生不自觉地开始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还能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并能树立原创意识,利于学生胜任未来的实际教学工作。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培养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美术赏析不可少,开阔视野,易于培养学生较高的艺术涵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在以往的美术课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喜欢讲课本里的知识技能。即便是有作品欣赏,也只是挑一些与课程相关的作品进行一下赏析罢了。另有些人认为,学前教育,本来就是个教幼儿的初级教育工作,就是把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教成美术大师又有什么用啊?这样的人,在认识上未免有些目光短浅。在我看来,专科院校目前看,可能教不出什么大师级的人物。可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把古今中外知名的美术作品拿来给学生赏析,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多媒体这一先进且直观性较强的教学设备,制作一些PPT课件,不定期的利用一两节课给学生来一次美术作品赏析,包括绘画、雕塑、设计艺术、民间美术、卡通片等。比如:大家熟知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我会告诉学生《蒙娜丽莎》美的原因,在画中大师达?芬奇利用率空间透视原理,利用了黄金分割点构图,以及一些达?芬奇绘制《蒙娜丽莎》时的有趣小故事。而在介绍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时,我会告诉学生如何正确地欣赏人体艺术,人体艺术美在哪里,以及米开朗基罗本人那种兢兢业业、刻苦钻研、认真求实的个人品格等课堂以外的知识。这样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更能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从深层次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和艺术修养,使?W生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位,进而帮助学生提高美术创作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四、用“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教学方法,教书育人,在美术教学中宣扬本民族文化,利国利民利教育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美术课教学中,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宣扬“本民族”、“本土文化”等内容,进而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在未来的从事的工作。可是如何将这些内容用一种免于说教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呢?我的方法是“深入浅出”、“潜移默化”。

在讲授“吹塑版画”的课程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在作品中展现本地区、本民族文化特点,我先给学生介绍通辽市地区特点(蒙古族文化),然后再介绍我市两位全国著名版画家---山丹、乌恩琦,以及他们的科尔沁版画作品,虽说两位版画家的艺术造诣很深,作品品位较高,到我会详细地为学生讲解、剖析两位版画家作品的创作内容(利用PPT图片)、灵感来源、作品表达的思想以及版画刻板时的表现技法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两位版画家的每一幅科尔沁版画作品都是展现本地区、本民族文化的佳作。潜移默化地将什么是文化元素以及如何利用本地区文化元素进行创作这一方法传授给学生。并从作品中体会到只有热爱国家,热爱本民族文化,热爱生活才能创作出一幅好的美术作品。由此再进行吹塑版画的设计、制作过程、技法表现以及运用吹塑纸版画进行创作等教学内容,相应的就会十分容易。

这样一来,既让学生理解了如何利用本地区、本民族文化进行美术创作,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知识,又会使学生对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使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用实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一举三得,效果甚好。

五、学习中要有对比,要有交流

我认为,没有对比就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所以,应定期在学校举办学生美术作品展览。在展览中,不同年级的学生会聚集一堂,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秀作品,会打开思路,开阔眼界。在展览中,学生们会有交流中,听取不同的见解,发现自己不足之处,取长补短,以鞭策自身努力学习。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美术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上好每一节课对于学生未来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这也是我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新型教学方法的动力之所在。我将继续不断地研究、总结、创新改革美术课教学方法,使我的学生在美术知识技能学习道路上一路顺畅,走得更好更远,并为他们能胜任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以上是我这些年在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育工作中总结的一些教学方法,如有不妥之?,希望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方法 篇2

关键词:美术,美术教育,课程

一、问题提出

21世纪,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 促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我国教育部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及时修订的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新课标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的逐渐实施, 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 当前的高职高专美术教育的毕业生就业困难, 在面对中小学美术教学时, 从实习阶段就开始不知所措;面对社会美术工作, 无从下手, 很难胜任正常的美术教育工作。问题主要表现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改革的严重脱节, 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脱节, 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就业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高师美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简单的借用其他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画家为基础, 着重于国画、油画两大技能的模式来培养师范专业的学生, 追求“纯艺术”的教学, 重技能、轻理论;专业能力与师范性的脱节, 造成了美术教育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相脱节, 基础教育工作的相应素质缺乏, 学生就业面临着的严峻的挑战,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这给美术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 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依据

1. 后现代课程观

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学家小威廉姆·多尔提出课程体系是有机的开放系统, 课程是开放的、复杂的、变革的, 主张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课程, 应通过他们的行动和交互作用形成。[1]

2. 国家美术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的制订, 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 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 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 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 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2]

3. 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

2003年, 教育部《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 (试行) 》 (以下简称《方案》) 大学专科学历小学教师的高等学校的培养规格:具有较宽厚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 懂得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进行小学教育科研的初步能力, 具备从事小学多门课程教学和课程开发的能力, 同时在某一学科方向上有所专长;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3]

三、美术课程目标、结构及其特点

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培养符合美术教育的复合型人才。一直以来高专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都是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 培养出的学生专业技能略强、但知识面窄、理论水平低、教学技能和创新能力都不足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 应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为中小学美术教育、少年宫等各类美术培训班、社会美术工作者等培养合格美术教育专业人才。

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等三部分组成。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上述课程的关系, 将直接影响到高师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当前美术专业的必修课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见表一)

(1) 美术专业课程所占的比例过高;教育类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比例总学时过少。

(2) 教育实践课时不足。

(3) 缺乏特色课程等。

课程设置偏重专业, 轻视理论课程, 尤其以国画、油画为主, 以美术技能课程为主, 弱化了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功能, 导致学生知识单一和教学能力缺乏;就美术专业课而言, 只关注技法的传授, 缺乏艺术与科学的整合, 培养出的学生将是绘画技法娴熟的艺术“匠人”, 而无法胜任基础教育教师应有的基本技能和素质, 如专业基础知识、多媒体的应用等, 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建议

《标准》中划分基础教育的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高师美术课程应结合这四个学习领域制定出相关的课程, 实现与中小学教学实践的衔接, 实现专业与师范的结合;对同类学科和相邻学科进行整合, 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结构, 扩展学生的新视野, 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1. 组合课程研发团队

高师美术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开发不应该是个人行为, 应该由高师美术教师和中小学美术教师共同完成, 甚至允许学生的参与, 大家共同到中小学校去调研, 并收集、整理资料, 共同对课程改革进行研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请一些美术教育专家对团队工作进行指导, 让专家参与到美术课程的研发当中, 调整出适合当代学生发展的美术课程体系。

2. 以就业为导向, 优化美术专业课程

美术课程设置应结合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 以培养适应新课改的合格美术教师为宗旨, 对美术教育课程进行针对性的调整。美术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就业需求存在着突出的矛盾。一方面, 许多中小学或一些社会教育机构, 急需美术人才, 而美术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的知识面太窄、专业和教育技能偏低, 不能胜任教育工作的需要。因此, 美术教师应适时改变观念, 结合基础教育和社会的需要, 创设出具有多样性、开放性的课程结构, 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胜任基础教育工作, 成为教学的多面手。

3. 合理调整必修课的内容和比例

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课时比例不合理。在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中, 目前的选修课设有音乐欣赏、美术鉴赏、版画、平面设计等, 选修课课时比例相对少, 老师和学生们都不重视。美术教育专业必修课的课时比较多, 但是主要以绘画技能训练为主, 缺乏一些地方特色课程, 因此, 可以适当减少部分绘画技能课时, 对关联的学科进行整合, 特别是与中小学教育课程相关联的综合性课程, 如儿童美术创作、电脑美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

4. 增加美术教师职业技能课程的课时

美术教育课是美术教育学生掌握教育教学技能的基础学科, 是合格美术教师的必修课。通常的教育学, 心理学、美术教学法的教育课程, 只占总课时的7%, 使学生缺乏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实践的培养。

社会在不断进步, 教育理论也在不断更新,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育课程应适当调整教育类课程的比例, 如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等,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培养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

5.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时数

目前, 美术教育实践内容有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班主任实习等。学生的教学能力不能简单的靠老师的理论教学, 而是学生在教学实践的体验和成长中得到的。通常的实习时间在4-8周, 时间太短, 一个学生只能轮上2-3节的专业课。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适当延长见习和实习的时间, 教育部2003年《方案》中明确指出教育实践的时间为10周, 其中教育观察、教育调查等4周、教育实习6周。教育实践要贯穿于三年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 学生能够对基础教育的各类美术课程能够得到充分的了解, 在实践教学中, 感受学科前沿的内容, 得到更好的学习。在中小学进行教育实践, 到真实的教学环境中锻炼, 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6. 开发美术特色课程

发展地方特色美术, 贴近地方生活, 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建设。当前, 我区的许多中小学校, 应社会和学生发展需要, 他们结合地方资源都开设了美术校本课程。广西是一个民族地区, 民族艺术资源丰富, 在大胆的夸张、变形中, 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如刺绣、剪纸、腊染、编制等。生活与艺术的结合, 给美术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样的美术学习还原了美术课程的生动性、生活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高师美术教育应利用民族地区的优势、利用教育资源优势, 积极探索民族特色美术课程, 培养特色人才, 服务教育、服务社会、服务生活。

参考文献

[1][美]小威廉姆·E.多尔, 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P248-26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高) 》2001.

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方法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中国画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中国画的教学,始于1902年建立的南京两江师范学堂。由此,从过去的师徒制正式转变为近代学校制教学,可视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教育教学的独立,表明了西方学院式教学体制取代了传统中国画教学这一古老的本土艺术体系。中国画学科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开设中国画课程,无论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和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还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画课程是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课),也是其他课程无法代替的。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掌握中国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中国画教学的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利于将来从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因此,由于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等差异,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美术学院人才培养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差距。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模式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小学美术教师,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一是知识目标的培养,掌握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二是能力目标的培养,具备较强的美术与设计技能,能从亊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班级管理,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三是素质目标的培养,具备身心健康素质、政治思想素质、职业行为素质及道德法律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人师表,并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小学美术教师。按广东客家人常说的一句话,即“万金油”式人才,意思是小学美术学科的通才教师。因此,中国画课程教育教学,无疑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未来的小学美术教师,掌握中国画课程教育教学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在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成绩可喜。但纵观近几年高职院校在美术教育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课程的设置不科学、课时比重分配不合理、艺术实践课落入了单一化、与教育实践课脱节、毕业创作(设计)缺少深度和作品内涵等诸多方面问题,对课程实施者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已成为近年来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就此种现象,笔者认为,它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成败。因此,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首先,要解决专业课程设置、课时比重等问题。本文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中国画课程教学实践现状调查为例: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职能是为社会输送所需要的合格的小学美术人才。是广东地区小学美术师资的摇篮,是美术教育教学星火相传的重要场所。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由原广东老隆师范学校升格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7年底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成为广东省15所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的职业院校之一。该院下设7个教学院部,设有48个专业。建院十六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笔者调查发现在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出现课程设置不科学、课时比重分配不合理、艺术实践课单一化、中国画课程在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环节中出现严重脱节现象、毕业创作缺少深度和作品内涵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表明缺乏对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深入研究,还没有足够引起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已成为制约该院美术教育专业发展的瓶颈。

一、目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画课程的

教学实践现状

根据笔者调查,当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全日制学生有216人。其中三年制美术教育专业3个班,五年制美术教育专业2个班,2016届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班1个。三年制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由美术简史、中国画、素描、色彩、油画、图案、设计基础、综合绘画、儿童绘画研究、设计软件、立体构成、色彩风景写生、小学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毕业实习、毕业创作(设计) 等必修课构成。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及对该院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总结,分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中国画必修课与西画必修课课时比重分配不科学

中国画必修课程教学质量,近几年来持续下降,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对中国画课程失去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有抵触情绪。并出现重西画课程、轻中国画必修课程的现象特别突出。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上不科学和课时比重分配不合理等环节,中国画必修课程设置不科学,形成了学科地位滑落等诸多弊端。例如:三年制美术教育专业西画必修课程分科设置过细(素描、色彩、油画、色彩风景写生),而中国画必修课程分科设置过于简单化(中国画),其实中国画分科设置应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因此,中国画必修课程设置不科学,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下滑。其二,课时比重不合理。例如:三年制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总学时为408节,西画必修课程(素描、色彩、油画、色彩风景写生)学时为336节,中国画课程学时为72节。通过中西绘画课时的分配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课时比重不合理的现象。过分渲染西画必修课程教学实践,只注重学生西画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忽视了对学生国学知识和中国画能力的培养。这不仅给中国画课程教学实施者带来了新的难题,而且,不利于高职院校中国画课程的教育教学,对于中国画知之甚少的学生而言,给学生造成了学习中国画的误导。因此,这些是导致中国画教学质量近年下降因素之一(表1) 。

(二)中国画课程在小学教学实践环节中出现严重脱节

据笔者调查,发现该院学生所学中国画课程在小学教学实践环节中出现严重脱节现象。例如:小学美术课本(教育部审定2012嶺南版)从一年级第1册到六年级第12册教材中,出现古代、近现代名家中国画作品欣赏60多幅。教学实践课有:学画中国画写意蔬果、写意花卉、写意动物(一)及写意动物(二)。树叶和树干的画法、水墨画的画法。学生在实习阶段根本就没有进行中国画课程教学实践。由于实习学校教学硬件设施条件差,指导教师缺乏对小学美术教材的研究,导致学生在实习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环节中出现中国画课程严重脱节现象。教育实习课程目的是学生角色转换的过程,由学生转换成实习教师角色,是学生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和经验积累的过程。如何实现高职院校中国画课程与小学美术教材内容对接,关键在于导师对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引导,对小学美术教材进行解读与研究,学校应创造教学条件为学生实现中国画课程与小学美术教材内容对接,防止学科单兵作战的弊端。

(三)中国画课程在艺术教学实践中难于展开

据调查,目前中国画课程在艺术实践中难于展开的现象,已成为高职院校中国画教学实践的困惑问题。由于教师自身专业研究方向的差距等因素制约, 学生自然就是色彩风景写生加风景摄影的主要实践者。中国画艺术实践课对大三学生毕业创作来说具有关键性作用。艺术实践课目的是学生通过“搜尽奇峰打草稿”,大胆探索,揭示人与自然物象的内在规律,也是评价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标准。

(四)学生毕业作品缺少深度和作品内涵

笔者发现,展厅学生作品琳琅满目,西画作品丰富多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学生作品“千篇一律”,缺少深度和内涵。中国画作品与水彩、水粉、油画作品等相比,可以说是屈指可数。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与平日过分渲染西画,忽视中国画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毕业作品缺少深度和作品内涵,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创作实践(设计)课中普遍存在现象。因此,笔者认为,从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学生的毕业作品是学生用艺术语言对生活真诚的情感倾诉,是师生互动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导师教育教学能力与价值的体现。

二、优化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结构、调整

和完善中国画课程教学实践

教育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中国画教学实践是美术教育专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如何提高中国画的教学质量,解决当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课时比重、艺术实践课、教育实习课、毕业创作(设计)课等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笔者认为,加大力度对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设置和完善中国画教学实践课程。因此,课程的构建与完善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标志,它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持续与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从高职院校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角度而言,如何充分做到科学的课程设置、合理的课时比重、丰富的艺术实践,以及完美的课程对接和使学生作品具有可读性,都是需要我们教育者去不断研究的课题。因此,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对推动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课程的改革和中国画课程教学实践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2012级专业人才培养实施计划汇编.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编,2012,(04).

[2]2013级专业人才培养实施计划汇编.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编,2013,(10).

[3]2014级专业人才培养实施计划汇编.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编,2014,(05).

[4]2015级专业人才培养实施计划汇编.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编,2015,(05).

[5]戴立德.主编小学美术第一册至六年级十二册[M]. 广州: 岭南美术出版社,2013.

[6]李桐.从私淑到学院——20世纪到30代中国画教学的转型分析[J].艺术探索,2005,(03).

作者单位:

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方法 篇4

【摘要】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电脑美术专业中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的整合的意义入手,分析了目前电脑美术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及地位,提出如何实现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的整合。其实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的整合,是做到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电脑美术专业;信息技术;整合

一.中等职业学校电脑美术专业中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的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在美术领域的介入,改变了传统的美术创作手法,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的高度融合,尤其在平面设计、广告装潢创意、产品包装设计、环境设计及影视制作等方面有着传统美术手段所不能比拟之处,美术设计软件的诞生正体现了这一点。由此,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创作工具的电脑美术设计作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行业应运而生,同时,也为中等职业教育开辟了一块全新的领域,许多中职学校中电脑美术专业已成为主要专业之一,它极具潜力,有着光明的前景。

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崭新的专业,它将美术基础训练与现代电脑平面设计、广告、网页制作用影视电脑动画等职业训练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美术与现代电脑技术高度融合的设计思想和理念。但是它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由于其出现晚,运作时间短,其专业课程结构、师资配备、教材编制、教学方法等尚处在一个不断探索、试行、积累的阶段。笔者从网上查阅了一些学校电脑美术专业的招生简章发现,各个学校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采用,都不尽相同,也说明了这个问题。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展开和不断的向纵深发展,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美术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亟需我们去发现、去思考、去寻求解决之道。尤其作为与美术专业跨度较大的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在电脑美术专业课中准确定位,如何与美术课程进行整合,是目前电脑美术专业课需面对的问题。在此,笔者就自己的认识和平时的教学体会就中等职业学校电脑美术专业中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发表一点管见。

二.电脑美术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现状

1、缺乏具备电脑美术素质的师资

电脑美术的特点要求电脑美术专业的信息技术课教师既要具备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具备相当的美术素养,才能满足电脑美术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但由于电脑美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兴的专业,所以其信息技术课程的师资基本上是从相近专业转业而来,有些是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有些是经过信息技术培训的传统美术专业的教师。由于信息技术与美术两个专业的跨度较大,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来自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的美术知识缺乏,对美术创作的一般规律了解不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所举示例只注重了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忽略了美术的要求和在美术方面的应用。学生虽然学习了许多的设计软件,却不会利用这些美术设计软件设计进行美术的创作;或者美术老师由于对于信息技术知识了解、1 理解的不够,往往解决不了设计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信息技术的问题,或者不能够排除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从而直接造成电脑美术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分家,无法很好融合,不能达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美术创作的教学目标。

2、缺乏具备电脑美术专业特点的信息技术教材

目前,专为电脑美术专业开发的信息技术教材很少,大多数选用教材都是信息技术专业的教程,其中示例的讲解,一般只注重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以及工具的使用方法,而这些技能在美术方面的应用却得不到足够的体现。这也是造成使这门专业课程与美术课程的分离的一个直接原因。

综上所述,电脑美术专业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进行整合,是目前电脑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而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的整合,应是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的有机结合。

三.信息技术课程在电脑美术专业课程中的地位

何为电脑美术专业的信息课程?就是在电脑美术专业课程中有关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课程。电脑美术各方面尚处在发展阶段,各校课程设置有所不同,但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宗旨,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具有较强绘画基础和信息技术知识,能熟练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平面艺术设计、广告装潢创意、产品包装设计、环境设计及影视制作术等设计的专业人才。所以电脑美术专业一般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素描、色彩,现代构成、广告设计、室内外效果图、标志设计、装饰设计、计算机基础、Photoshop、CorelDRAW、3D STUDIO MAX、FLASH、Frontpage、Premere、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使用等课程。在这里,我们所说的信息技术课程就是指计算机基础、Photoshop、CorelDRAW、3D STUDIO MAX、FLASH、Frontpage、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使用等课程。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课程在电脑美术专业课程中占有很大的份额,是电脑美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

根据电脑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电脑美术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专业课程同样重要,是电脑美术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又是进行美术创作的工具,应从属于美术的要求而存在。

信息技术课程是电脑美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如Photoshop提供了毛笔、铅笔、喷枪等美术创作工具,它还能根据创作者的个性方便地自制绘图工具;PAINTER能够模仿自然笔触;滤镜能够实现暗房技术,而且有些滤镜的效果已经是传统暗房所不能达到的。并且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电影、建筑、摄影、印刷行业如虎添翼,3DMAX、SOFTIMAGE、LIGHTSCAPE提供了建筑模型、建筑效果图的制作工具,而且效果更是用传统方法望尘莫及;Photoshop、CorelDRAW的出现为摄影业、印刷业、出版业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由此可见,电脑美术是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产物,如果撇开信息技术,电脑美术就失去了得以支撑的基石,它是进行电脑美术创作的物质基础。

电脑美术的主要创作手段是信息技术,这里的信息技术是包括平面、三维、动画、影视编辑等软件及硬件设备,美术创作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于工具的熟练掌握程度,所以信息技术课程应是电脑美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是为美术创作服务的,电脑美术的特点是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进行美术创作,这就决定了学习信息技术目的是为了进行美术创作,所以信息技术课程要为美术创作服务,要服从于美术课程的要求。它与美术专业课程是一种从属的关系。

从以上意义上来讲,电脑美术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它又不能独立于美术要求而存在,美术是它的灵魂,它必须服务于美术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必须将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进行整合,培养真正具备电脑美术专业素质的人才。

四.如何实现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的整合。

在电脑美术专业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过程中要仔细本专业的特点,针对整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必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电脑美术专业信息技术课教师要尽快调整知识结构,通过各种途径建构符合本专业要求的知识体系,既要具备足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又要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和素养,从而适应本专业对于教师知识水平的要求,这是实现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整合的前提。

尽快编制适用于电脑美术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在教材的编制方面,要处处体现本专业的美术特点,以信息技术在美术方面的应用为目的,所举示例要服从美术创作中色彩、构图的要求。并且,编制一套适应电脑美术创作要求的同步上机练习。比如,Photoshop的路径工具非常适合设计图案,所以在应在课程的示例中体现这一点,并且以设计各种美术课程中的图案作为上机实习题,从而训练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美术创作的能力。

电脑美术专业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电脑美术学科的鲜明的美术特点,明确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以此做为工具进行美术创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将美术的要求和标准贯穿始终,在课堂教学中,不论是教师的演示实例的设计,还是学生上机练习的设计,无论从色彩到构成都要注意体现美学的要求,要做到和谐、统一,在平时的点滴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美术修养。

总之,电脑美术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已不仅仅要满足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作为电脑美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已经深深打下了美术的烙印,它是美术创作的手段和工具,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的整合,是电脑美术专业的要求,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新任务,能否切合电脑美术专业实际,切实做到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的整合,直接影响电脑美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达成,所以对此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研究论文 篇5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特殊性;启示

美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教育部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美术类课程在学前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原始社会原始人就用简单粗糙的线描图形表现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个人的发展与幼儿时期对想象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被推上了日程,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和投入也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使美术课成为培养学生美感、美德、美术技能的阵地,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关注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美学素养、美术技能的教师队伍是目前的重要任务。发现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进行改革创新,通过有效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成为新形势下合格的幼儿教师。

★ 课程建设下学前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提纲

★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分析论文

★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初探论文

★ 学前教育专业介绍

★ 学前教育专业求职信范文

★ 学前教育专业自荐信

★ 学前教育专业求职信

★ 实施免费学前教育论文

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方法 篇6

论文关键词:赏识教育;五年制高职教育;逆反心理;共同教育;赏识过度

论文摘要:“赏识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本文简要分析了这一理论,指出了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教学的特殊性、处在青少年期的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出“赏识教育”是解决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本文还指出了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的重要性及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师在实施“赏识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赏识教育”理念简析

“赏识教育”是近年提出并在中小学教学中倡导的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这种理念源于南京周宏老师创造出的教育奇迹:他通过信任、鼓励、理解、表扬等手段肯定自己聋哑女儿周婷婷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她不断追求成功。16岁的周婷婷被辽宁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破格录取,21岁时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到心理咨询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这是很多正常的孩子都无法做到的。周宏老师从内心的“爱”出发,相信女儿“行”,然后归纳出“赏识”这一方法,最后得出了“赏识教育”。

教育心理学认为,渴望被信任、重视、看得起是学龄儿童或青少年最大心理需求。处在成长高峰期的青少年,随着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心理发展表现出一系列显著特点,尤其希望得到同龄人的羡慕、好感及老师的赞扬。由于中国文化强调谦虚、内敛,主观上很多家长、老师习惯性地认为孩子的优点不说不会少,缺点再小也必须说。而“赏识教育”符合学生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其核心在于通过肯定和鼓励受教育者的闪光点,爱护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使他们内心深处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而帮助他们确立学习、生活的目标,获得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发挥个性和潜能,并不断超越自我。

二、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的特殊性和学生的特点、现状

“赏识”的教育理念适合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学,这是由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的特殊性和学生的特点决定的。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与高中英语教育和大学英语教育不同,是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它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有效教学时间长,为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养成创造了良好条件。它适应经济建设和生产第一线岗位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适应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需要有特色、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而合适的教学方法必须以学生特点为前提。处在青少年期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时期,是思维活跃的时期,是自我意识逐渐增强、重视友谊的时期,也是以“逆反心理”为典型心理特点的时期。实践证明,教学中的很多问题都是由学生的逆反心理引起的。这一青少年成长中的心理如果不能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诱导,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危害。

选择就读于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与通过中考考上高中的学生有很大区别,这些学生通常受到家庭、社会、同伴的影响而存在一些“问题”。从生源来说,大部分学生初中毕业未考上高中,基础差又缺乏学习兴趣,对自己没有信心,学习动机不明确。从家庭角度讲,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好的学生,把学校当作跳板,得以躲过高考拿到大专文凭,以便找个好工作或进入家族企业;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希望早点就业以减轻家庭负担;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孤僻,逆反心理强。从学校和专业角度讲,很多学生对英语没有兴趣,迫于父母压力来五年制高职学习英语,对学校和专业都不满意。从心态角度讲,进入高职部学习后,学生没有高考压力,没有激烈的竞争,学习自觉性差,责任感不强。 对待这些学生,如果老师以一种消极、抱怨的态度教学,不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教育的目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在知识和智力两方面的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不只是机械地传达、灌输知识的过程。教师何不把教好所谓的“差生”、“问题学生”看成是一种挑战?尊重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加强情感投入,对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鼓励并赏识他们的闪光点,可以帮助这些学生走出误区。

三、赏识教育的实行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赏识教育”既紧紧抓住了情感因素,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又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对解决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巨大帮助。因此,这种方法的实行是必要的。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师队伍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正确理解、实行“赏识教育”。目前,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师大多只有初级或中级职称,缺乏高级职称的专家、教授;教师队伍比较年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多数教师沿用大学课堂教育模式,不适应高职教学的要求。教ji~f]需要解放思想,学习和探索这种理论的实践。

其次,教师应以课堂为主要渠道,在课堂活动中抓住时机表扬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充满信心。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一30%,而受到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所以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被激励。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后学习中,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以表扬为主,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哪怕是很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寓批评于表扬之中,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创新氛围。在课堂中教师应避免唱独角戏,可以多组织课堂活动,给学生充分练习、表现自己的机会。

再次,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载体,抓住学生闪光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老师不应对调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持有偏见,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行”,并以赞赏换取他们进取的动力。通常活跃、不爱学习的学生爱好比较广泛,喜欢课外活动和游戏,他们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能,关键是教师能否合理地安排课外活动,奇妙地赏识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主动慢慢改掉坏习惯。

最后,赏识要有“度”,“赏识教育”不等于没有批评。赏识适当会事半功倍,赏识过度会让学生骄傲自满,看不到自己的弱点。无限度地对学生一切方面的赏识,会使学生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终经不起挫折,不敢面对现实;也会使学生为了得到赞扬和奖励而努力。“赏识教育”需要实事求是,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当然,批评也要讲究艺术,要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学生某一个错误就否定他的一切。

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方法 篇7

1 关注学生知识的储备, 调整课程结构

高职美术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基础美术教育师资,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新形势下基础教育美术学科要求的变化, 不断提升高职美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显得尤其重要。长久以来, 许多美术院校教育专业都呈现这样的一个局面:过于重视“专业”教育, 对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重视不够。这其实是源于对高职美术教育的理解存在一定的主观片面性。

教学过程中能紧密联系美术教学实践,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程学分和课时数量上比例适当增加, 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在学习深度上也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高校教育专业日常教学实践中, 可以尝试逐渐摆脱以往教学的模式, 采用更多的启发式教育方法, 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对于对于教育理论的实践认识。美术专业的教学课程配置, 除了必备的基础课和实践课外, 还要加大学习美术软件的力度。事实证明, 有坚实的美术造型功底和应用各种工艺的技能, 并能熟练地操作美术辅助软件的毕业生, 将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越是偏向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 越是要花时间、花精力来学习各类软件。同时, 还要强调造型基础的训练, 对于美术专业的各个分支来说, 造型基础是必需的, 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 造型基础会使其受益终身, 软件的熟练操作能使其在求职应聘中处于主动地位。

2 重视教育实习, 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在各种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中, 起着十分重要的综合作用。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学的专业技能、美术理论知识等等, 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在将来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岗位上用于实践。在每年的教育实习中, 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教育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每个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教育实习的全过程, 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与督促下做到认真听指导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课, 根据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来设计教学, 认真备课、试讲, 在课堂上要学会组织好课堂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合理使用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组织教学评价和反思, 自省自察并听取指导教师和同学以及学生的意见和合理建议, 从教学目的是否达到的大问题到板书、教态等细节多方面进行总结, 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教学能力与教学效率, 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而做好准备。

3 培养学生美术教育研究能力

在学校中美术教育起到传递美术文化, 同时又承担着促进受教育者成为社会化的人, 成为全面发展的有健全人格的优秀人才教育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 就需要高等师范美术教学体系转变到培养懂艺术教育学、心理学的学术研究型美术教师。既要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还要掌握美术学科教育教学理论, 这是美术教师理论知识结构的重要方面。

4 教学方法的改革

找准学科的交叉点和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处, 是教学内容与课程改革极其重要的环节。美术理论知识与技能同其他学科知识间的交叉、复合是逐步推进融合的过程, 只有在各学科的交叉和复合处进行深入的研究, 并围绕着美术这一主体进行不断深化, 才能产生出相应的成效。这一复合不仅仅需要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者的积极努力, 更需要其他专业的学者专家的关心与支持, 同心协力方可完成。其次, 是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生源现状, 探索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

4.1 以师范类的美术教育专业为例, 在班级的分类上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专业基础较好的, 偏重于绘画方面的;一种是专业基础相对一般, 偏重于文化艺术素养和教学方面的。第一种类型的班级是通过艺术创作、艺术实践带动审美能力和传授能力的提高;第二种类型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来带动艺术实践能力的提高, 这种办法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

4.2 建立教师培养的有效机制, 加大名师培养的力度已是刻不容缓。

学校教育除了科学的管理、合理而有效的制度以外, 教师, 特别是名师对学校教育的办学层次、办学理念、办学水平的提高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3 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继承。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继承的重要载体, 是最具普遍性、直观性、生动性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表现形式。它以其美的形式和独特的魅力, 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 丰富美化人们的生活。作为审美教育或情感教育的学校艺术教育, 是学校实施美育最具操作性的主要和最有效途径。在艺术教育中, 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在当下更具现实意义。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在整个社会群体中, 无论是具有较高学历的知识分子, 还是一般的普通群众, 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和继承的事实还有待提高。

4.4 开展丰富的校内、校外的艺术实践活动,

让专业的画院、艺术团体走进校园, 让学生和教师走进画院和专业的艺术团体, 建立创作实践、教学实践、文化实践三位一体的交流模式。只有在交流实践中才能使学生发现新问题, 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在解决和认知的实践中, 才能产生对艺术价值的认知, 从而使艺术审美活动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从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看, 单一技能的教师将由“通才教师”也叫“完整型教师”所取代, 亦即“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工作者应首先具备学科交叉综合能力, 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则首先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

5 结论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教育要求。作为培养未来“准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 此时已不能再固守以往的教育模式, 而应该跟随教育改革的潮流, 促进教育自身的发展。研究美术教学改革施势在必得, 只有改革才有发展, 只有在改革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才不会死水一潭。值此21世纪, 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教学的新的体系, 需要广大高师美术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 付出艰苦的努力。总而言之, 当代全球化信息社会的发展, 给我国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拓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待于我们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去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田靖.试论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方法和观念的转变[J].职业技术, 22006, (2) .

[2]汪希.浅析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传承, 2007, (06) .

[3]曲静.谈素质教育中的高校合唱教学改革[J].长春大学学报, 2006, (05) .

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方法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阶段最为基础的部分,为了迎合社会各界的要求,不仅仅是大学当中的学前教育专业需要提高水平,高职院校当中的学前教育也要加快发展。作为学前教育的必修科目,美术教学关乎学生在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是否顺利。新时代的美术教学不应该只注重传统的技巧,更多的是应该注意艺术素养的提升。面对美术学前教育教学现状,教育体系应该针对美术教学的改革问题进行思考。

一、高职院校美术学前教育教学现状

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在美术专业的教学方面还存在着遵循传统模式教学的现状。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高职院校当中的美术教学更加注重技能的学习。但该种方式不管是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上都给人一种单一且枯燥的印象。不仅在思想上比较落后,教师在课堂上授课的过程也趋于规范化。学生依赖教师的示范,整个美术课堂中充斥着严肃的气氛,学生打消了学习的积极性,更是无法相互讨论观点。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当中还存在教学内容与学前教育高危脱节的现象。传统的美术教学只是培养学生在美术方面的一些技巧,忽略了学生在工作当中对美术技巧的使用。一些教学内容无法为学前教育工作提供帮助,缺乏实用性的教学内容,致使学生缺失培养艺术美感的机会。

二、高职院校美术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1.教学资源不科学

在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当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教学资源利用不合理。在传统的美术教学当中,教学资源通常由学生共享,但该种共享方式仅仅是将美术方面的资源进行了分享,而不存在与其他方面资源的融合。新时代的学前教育要求美术教学全面发展。在美术教学当中所包含的手工制作与绘画都需要得到其他方面资源的支持。在美术教学中,因为可以为学生带来一些绘画的灵感,散文与诗歌能够激发学生绘画的热情。从学生心理变化的角度来讲,有很多领域的资源都能够与美术资源进行完美的配合。

2.教学理论知识不全面

美术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关乎学生在未来工作当中的幼儿园服务意识。在高职院校中,大部分美术教师来自于专业的美术院校。这部分教师在学生时代就已经接受了大量的技巧培养,但缺乏理论知识素养。在其任教过程中,同样将注重美术技巧培养的思想灌输给高职院校的学生。学生在院校当中所学习的美术知识都来自于美术技巧方面的练习。学生对美术教育的具体概念认识不足,并且很少有学生愿意研究学前教育当中的美术教学理论,在教导幼儿时就会漠视幼儿的作品,甚至对其作品进行犀利的评判。

三、高职院校美术学前教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在美术学前教育教学方面的水平,高职院校有必要完善教学体制,从根本上解决美术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漏洞,从而打破了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限制。

1.优化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方面需要做出具体的教学实践,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什么样的资源适合运用到美术教学当中。学校领导应该转变传统观念,支持美术教学的改革。教师方面也要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发现现代所流行的教学方式并将之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在教学资源方面,不仅仅要分享美术资源,还要将音乐、诗歌等资源与学生共享,使学生适应美术学习当中的美感培养,提升其艺术素养,进而真正领悟美术的含义。

2.充实教学理论知识

在教学理论知识的积累方面,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转变观念,重视对教学理论的学习。教学理论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美术方面的涵养以及艺术美感。教师冲破传统美术教学的束缚,将美术教学当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不仅在美术技巧方面具有一定的实力,在美术理论方面也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使学生在未来工作当中能够认真对待幼儿的作品,适时地夸奖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方面的兴趣。

美术学前教育既然是高职院校当中学前教育学生所学习的必备技能之一,就应该受到高职院校的重点关注。高职院校在美术教学当中应进行适当的改革,以培养出更多有责任、有技能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薛正.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6(4):99.

[2]林玲.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思考[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8(2):98-100.

[3]黄夕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6,7(10):123.

[4]万莉.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3(4):69-71.

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思考论文 篇9

摘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是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该文作者通过思考与分析教学过程,结合儿童绘画心理指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从实际教学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儿童绘画

美术课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社会对应用型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的美术教学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立足于符合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特征的美术教学,才能使未来的学前教育者适应岗位的需要。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现状

1.美术课教学目的不符合儿童绘画心理特征。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旨在提高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儿童良好个性的养成和全面发展。现阶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部分美术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明确,采取以往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示范与学生临摹,学生的想象空间与自主表现能力被教师的模式化符号取代了。作为未来的学前教育者,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容易模仿他们的老师,不利于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因此,学前美术教育应该把激发幼儿审美情趣、对事物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作为美术教育的出发点,使美术教育成为塑造完整的人的教育。2.美术课教学主要内容不符合儿童绘画心理特征。高职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内容主要是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等。其中绘画是基础,绘画教学又以简笔画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简笔画是通过目识、心记、手写等活动,提取客观形象典型、突出的特点,以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和简洁、洗练的笔法,表现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识性和示意性的绘画,即成人创造的模式化的符号。关于儿童学习简笔画利弊问题的讨论较多,美术教育界大多数专家、学者已经取得了如下共识:简笔画违背了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易使儿童形成心理定式,不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方法;不利于儿童想象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培养;容易使儿童走进平面表达的死胡同。3.美术课教学形式不符合儿童绘画心理特征以往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常常采用从示范到临摹的教学形式,这种方式不仅忽略了儿童感受美与创造美的能力,更给将要走上讲台的幼师留下效仿模式,使其在将来美术教学中也采用教师示范、学生临摹的模式。儿童美术教育是以美术手段引导儿童去认识世界、感受世界、表现内心的一种素质教育手段,美术教育活动应该围绕激发儿童学习热情,教会儿童认识的方法,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为主。美术教育中的个性和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学前教育者,教师应该以幼儿的发展为导向,提高幼师生的认知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使其了解儿童绘画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美术育人目的观。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建议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遵从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要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形式等多方面进行尝试与探索。1.优化课程设置。将三学年段的美术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美术基础训练,主要教学内容为线描、色彩、素描等,教学时间为1学年;第二阶段进行各种绘画材料的掌握训练,主要教学内容是训练运用综合材料进行儿童画创作,使其掌握国画、版画等绘画形式,教学时间为1学年;第三阶段进行儿童美术教学训练,主要教学内容为各种绘画方法在儿童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儿童美术的特点、发展规律等相关理论知识,教学时间为1学年。2.调整教学内容。在第一阶段突出、加强线描的教学。传统认为素描是美术学习的基础,但该阶段的学生基础薄弱,兴趣持续时间短,在半年多时间内较难掌握素描技法。线描撇开光影关系,学生只研究线条造型,较容易掌握,并且学好线描对后面简笔画的学习是很好的铺垫。线描学习结束后,教师要进行装饰画的.教学,将绘画由立体转向平面,然后进行色彩教学。由于学生没有扎实的素描功底,难以开展色彩写生,可以采用装饰画的方式练习色彩的搭配与调合。3.灵活教学形式。第二阶段的绘画材料综合应用,教师需要结合相关课程进行教学。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一堂课往往不是单一的绘画或手工,而是两者相结合。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色彩、手工等内容结合起来,这样课堂会更加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绘画教学中,学生可以画在不同形状的纸盘或刮画纸上,画好后试着用泥巴捏;画人物时,教师可以把人物表情和手指画结合,增强学生作品的生动性。一堂良好的美术课应该是多种材料的巧妙结合,灵活应用,这需要教师熟悉各种材料,具有灵活应用各种材料的能力。4、培养学生创造力。在课堂设计中,教师尽量让课堂呈开放性。有的课程特别是手工课不需要教师示范。教师应充分准备材料,学生会观看图片后会迫不及待地直接创作。有些教学内容必须由教师讲解。如,在线描教学中,作品的最终效果由学生自己发挥,教师可以只示范重点,尽量给学生充足的创造空间。教师还可以用开放性的作业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师布置作业时仅给主题,不限制材料、制作方式,让学生在作业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大学课堂和幼儿园课堂区别比较大,教师不能用教幼儿的方式教大学生。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美术课堂上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机会练习。如,教师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做一件折纸作品,课堂上让学生用编故事的方式介绍做的动物场景,以此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也是提高欣赏能力的过程。第二,教师可以在网上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幼儿园优质课视频让学生观看,体会被教、学、传教之间的差异。如,在变体美术字教学中,介绍完各种变形方法后,笔者给学生观看了一段教师指导幼儿将自己的名字变形后印在T恤上的视频。

学前教育培养的是幼儿园教师,其不仅需要掌握美术教学知识,还需要利用美术为其他课程服务。大学课堂与幼儿园课堂的差别比较大,如何培养出适应幼师岗位需求的人才,如何增强学生的适应力、竞争力,是高职教师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樊钰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研究.美术教育研究,(9).

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方法 篇10

论文关键词:课程体系课程课程群建设

为了提高院校的发展能力,更好地满足培养对象的任职需求,适应当今高职教育院校教育的发展趋势,增强院校专业的特色建设,巩固课程体系建设的成果,扩大课程建设的规模效应,课程群建设将会成为高职院校突破瓶颈、谋求发展的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1课程群建设与课程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的分析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课、专业课、通识课、选修课、科研活动课和实践课等。它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规范,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比例和要求构建模式,通过明确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等,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国家的培养目的、院校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是基于宏观层面,顺应社会、学生以及学科发展的需求,针对国家教育目的和院校办学目标而进行的提高教育质量的建设,对于院校专业建设有着规范性的积极作用。

相对于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课程群建设位于中观层面的建设。课程群建设以增强人的竞争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素质、增加教学效率和专业建设中的特色办学为目的,通过将相关的课程科学地整合,删除重复和过时的内容,产生新的课程群,从而优化教学资源,实现课程建设的规模效应,创办出颇具特色的院校教学。

2课程群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课程群建设是一个新鲜事物。在实践中,课程群建设应根据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院校的教学资源实际状况和人才培养的任职需求,在课程体系建设本土化的过程中,注重课程建设的群落化,即课程群。在课程群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注意课程群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区别

课程群建设是对用于教育对象相同而内容具有一定相关性和重复性课程群体的建设,其建立的基础就是对一些相关和重复课程的优化整合,打破不同教研室教学资源的.壁垒,删除重复性的内容,节约没有意义的资源消耗,着眼于提高培养对象的素质能力,创立教学新课程,创办有特色的教学活动,彰显不同院校的发展潜力。课程体系建设则注重范式上的要求,规定具体课程建设的原则、方法和目标,体现出来的主要是指导意义。课程建设讲究单门课程的系统性,以深挖、细化、完备等为特点,不重视课程之间的重复性,不能产生的新的课程。

2.2重视课程群建设的科学性,避免课程群组合的任意性

课程群是由一组相关课程组成,一般包括三门以上课程。目前课程群建设缺乏相应的规划和考评体系,没有具体的理论指导,因此在课程群建设中要避免组合的任意性。同一专业课程群组合时,要注意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区别,要重视课程体系的总体要求,要顾及课程群组合的系统性。在科学论证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认真考虑培养对象的任职需要,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创办特色教学。

2.3课程群建设不应过于宽泛

上一篇:党纪法律和德廉知识下一篇:关于组织申报2014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的通知 (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