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路径思考

2024-07-01

“微时代”下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路径思考(精选4篇)

“微时代”下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路径思考 篇1

“微时代”下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路径思考

摘 要:“微时代”的到来,信息传递超越了时空,而且表现出非常强的及时性与开放性。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载体与方法都受到非常大的挑战,本文将探讨“微时代”下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路径。

关键词:“微时代”;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微时代”的到来,信息传递超越了时空,而且表现出非常强的及时性与开放性。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载体与方法都受到非常大的挑战,对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必须顺应时尚潮流的发展,改革先有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地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方式上加入时代发展元素,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已经成为摆在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一项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微时代”的概述

“微时代”是以数字传媒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以微博、微信微视频以及各类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等新型网络交互软件的兴起为发端,以相对于过去笔记本电脑而言,更加小型化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便携网络信息工具为载体,通过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以丰富多样迅速的信息传播为主要方式,进行“实时、高效、互动”的信息阅读、加工、发布和交流等社会活动,向不特定的大多数,以及特定的个人传递规范性或非规范性信息,使得获取的信息更加便捷性,信息的来源更加多元性,信息的交流更加及时性和互动性、操作上更加方便快捷。据相关调查,我国90.5%的大学生已经把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对他们的价值观、学习方式、就业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等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二、“微时代”给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学带来的挑战

在“微时代”背景下,海量信息迅速传播,高职高专学生在键盘或手机上动动指尖,就能获取所需的不同种类的大量信息。传统教学模式下拥有并掌握海量信息资源的教师,靠资源优势来主宰课堂将一去不复返了。网络环境下,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即时性,对教师的知识权威造成了极大的挑战。学生利用微媒体平台,获取信息,教师与学生将是平等的。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并在大量的信息冲击下,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教师不加强对信息的及时浏览,获得有关课程相进的信息,学生往往觉得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没有新鲜感与时代感,提高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影响了高职高专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当前很多学校依然采取应试教育的传授方式,而在“微时代”下,学生不在满足于被动地?讲,更愿意在教师上课中参与到课堂里面,虽然有的学校也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采取了一定的改变措施,如制作出精美的课件,精选了一些案例,以及有关的案例视频,但是依然提高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依然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因为学生的参与愿望无法得到满足,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

三、“微时代”下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路径

1.利用好网络资源,加强网络教学。“微时代”下,互联网深入普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产品的便携化,功能化的增加,使得高职高专学生对网络越来越依赖。首先加强教师对网络交流平台的运用。各个学校在建立官方微薄、微信公众号,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和学生互动,对于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有要建立自己的QQ空间和微博、微信,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其次强化网络教学。网络作为一个强调的力量,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职院校、学院领导应正视网络教学的价值作用,加强资金投入、人员培训等多种途径,激励教师网络课程教学,提高网络教育力量。可以开设网络公开课、慕课、微课,这样才会更好的达到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力和说服力。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将网络上传播的热点时事当做某课程的素材,这样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对时事形成正确的判断,达到教育学生,培养他们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最后是构建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和职务职称评聘方面的认定机制,打造出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大的网络教师,在校园网站开办一批贴近师生学习生活的网络专栏。

2.加强高职高专思政理论课课内教学改革。“微时代”下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不再是单一的被动接受,他们愿意自己参与,不再接受严肃、古板、枯燥的课堂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利用形势和政策让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更加有前沿性、思想性和主导性。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民族自信。其次在教学方式上,要以学生为主,多种方式教学同时进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他们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不应该是被动接受者,而主动参与者。思想政治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该是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可以采取以课堂教学重点,课外教育为次,课外教育可以开设慕课、网络授课等方式。把网络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性发挥到最大化,学生在上课之前或者上课之后可以随时随地都能在互联网上进行课学习,能够自主安排学习的进程,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进程,教师也可以在线上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与反馈,做出有效的教学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郭超.“微时代”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危”与“机”[J].理论与改革,2015(3):185-188.[2]杨晓东,陈君,高峻峡.“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2):96-97.作者简介

赵忠庆(1971.01―),男,云南省蒙自市人,副教授,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微时代”下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路径思考 篇2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注重自身思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建设, 增强教师个人魅力和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 明确提出了好教师的要求, 这就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 这“四有”更具基础性、根本性的意义, 是立言、立行、立身的准则和操守[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大学课程, 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 从而坚定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可, 是高校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 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首先必须有过硬的政治素质, 政治立场坚定。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一门价值观念的学科, 而且是一门知识体系的学科, 它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有相当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知识, 还要有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储备。 此外, 社会科学总是伴随社会的发展不断提出新问题、新观点与新见解, 因而理论又是不断推陈出新。 此外, 理论必须联系实际, 这门课才有说服力和生命力, 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这又要求教师对社会的敏感度和社会的前沿发展有前瞻性的眼光。 综上所述,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对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出较高要求。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互联网广泛使用的今天, 大学生对网络的熟悉和使用程度及对信息的占有量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教师。 换言之, 学生即便不去课堂上听讲, 也能通过网络第一时间了解到当前国内外的新闻热点问题。 互联网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即学生在掌握了大量政治信息和资讯的前提下, 教师如何吸引学生积极主动走进课堂, 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将理论体系学习和意识形态教育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这是教师在网络时代必须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电子媒体时代, 要求教师比纸质媒体时代更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更注重自己的理论学习和知识面的拓展, 不断开阔视野, 熟练使用和利用网络技术, 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 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变化、新发展, 并且要打造出个人的魅力和吸引力, 使学生通过教师爱上这门课, 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2015年4月9日, 江苏南京 《现代快报 》登载了这样一条新闻《颜值高又会讲段子江南大学毛概课唐老师被赞为“男神”》。 学生对唐忠宝老师的评价是不仅颜值高, 而且上课幽默、接地气。想蹭他的课, 得先查好课表, 提前占座。唐老师的课之所以如此受欢迎, 一是和唐老师的形象有关, “一身休闲小西装, 黑框眼镜、时髦又不失严谨、举手投足间颇有明星范儿”;二是和唐老师对互联网的熟悉程度分不开的, 在唐老师的课中, “诸如辣条、小鲜肉、小清新、暖男等网络热词经常出现在唐老师的课上, 一些新潮的网络段子唐老师也是信手拈来, 讲中文不过瘾, 唐老师有时还要来几句英文”[2]。从这个事例中, 我们可以得到启发。 第一, 教师要与时俱进, 跟上潮流, 注意提升个人修养, 修养既包括知识层次方面的修养, 又包括个人形象和言行举止方面的修养, 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距离。 第二, 互联网时代, 社会变化之快, 通过网络用语就可以可以看出, 譬如“也是蛮拼的”、“我也是醉了”、“nozuonodie”, 从这些主要是网络写手和大学生创造出来的网络语言中, 我们可以了解年轻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然后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通过他们感兴趣的话语和话题, 把他们引导到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上, 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气氛应当是活泼的、生动的、清新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实行创新型教学。

教学效果如何, 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 并为学生所喜闻乐见[3]。 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严谨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偏于保守, 教学被简化为讲理论、谈理论和考理论, 不注重拓展教学内容, 不注重与现实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也不注重教学对象已经是“90后”的年轻人, 依然采取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 因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今天的大学生出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的时期, 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竞争环境中, 因而更强调自己的“个性”、更喜欢展现自己, 更喜欢追求“新奇特”的事物, 对新观点和新思想也更容易接受。 这一方面是社会背景及年轻人自身的天性决定的, 另一方面是大学生思想不够成熟的表现。 因此,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确保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 一定要与时俱进, 针对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 运用网络技术, 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增强课堂实效性。

2005年, 胡锦涛同志在《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 指出要认真探讨“如何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使大学生能够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渠道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 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实效。 同年2月发表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进一步强调了要“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互联网时代, 网络已经成为年轻人生活和学习的一种常见方式, 这也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利用网络条件进行教学活动。 教师在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的前提下,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质量较高的、内容广泛的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 还要注意在教学中师生积极互动,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内容中。 课后应利用网络进行网络咨询或者组织网络论坛, 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言论和观点的渠道和载体, 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态势, 积极发挥引导作用, 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教学过程中, 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 帮助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 积极主动地学习, 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 然后指导其自身行为。 目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总体来说还是以教师为主导, 以单方面传授理论为主, 不太关注学生需要, 忽略了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勤于思考的特点, 不注意和学生进行思想层次上的交流。 互联网时代, 网络的开放性使大学生易于获得大量第一手政治信息和发展资讯。 大学生比以前更关心政治, 关心社会发展, 更关心国家的方针、政策, 因为这些信息让他们了解外部世界, 并与其合理规划自身的人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譬如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变化,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变化, 国家对住房税率调整变化, 等等, 这都引起大学生的关注, 引起他们对中国社会发展前景的高度关注。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 (人类在本性上, 也正是一个政治动物) 。 ”[4]

通过以上的分析, 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心里还是给予一定的关注, 如何提高这门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是关键所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说, 更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发展趋势,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更好地规范其自身的行为, 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为此, 教师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以学生为主体, 把学生真正置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地位,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严格遵循教育规律,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新知、交流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发学生互动学习, 这样学生内在的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 学生就能够内在能动地学习, 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取舍信息。 学生一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就会显现出来。

总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实现仅仅靠理论知识的灌输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型”的教学模式为“师生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强调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 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大胆发言, 各抒己见, 展开讨论, 而且要适时引导、把握方向、注意交流和沟通技巧, 将课程教学内容在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中传授给学生。

四、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构建师生网络交流平台, 促进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 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高校中一个普遍现象, 很多网络社团和虚拟社区在高校网站上频频出现。 譬如北京大学的未名网站、清华大学的水木社区、南京大学的小百合网站、复旦大学的日月光华、华中科技大学的白云黄鹤及上海交通大学的饮水思源网站等, 这些网站的影响力已经不局限于校内的象牙塔, 在社会上都有相当的影响力。 “校园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展示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和现代大学精神的主阵地和新载体”[5]。

校园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 是现实校园文化在网络虚拟空间的个性反映, 是现实校园文化通过校园网络呈现出的一种开放型、新型的文化形态[6]。 它既有积极健康的一面又有消极不利的一面, 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难得的机遇, 更使我们面临严峻挑战。 校园网络文化给大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创造了平台, 给他们的学习方法及生活方式带来了一定的改变, 也培养了他们关心国家和社会大事的社会参与感和责任感。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因此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 必须担当起责任。 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师一定要学会利用网络平台, 通过学生喜欢的方式比如网络社区、网络心理咨询、网络聊天室等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困惑问题, 在潜移默化中将正确的理论和观点传达给学生,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和理念, 培养大学生理性、客观、公正、温和地看待社会问题, 明辨是非, 抵制网络垃圾和网络毒品对大学生身心的侵害, 起到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从而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在校园网络文化中得到很好的延伸, 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

五、配合理论教学, 加强实践环节的教育。 既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 更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网络实践活动。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组成。 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 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的实践教学主要将学生带出课堂, 走向社会, 让学生亲身体会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过程, 在实际社会调查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和充分理解党的方针、政策, 并在这一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 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 网络时代, 我们不仅要继续加强传统的社会实践环节的教育, 更要学会利用丰富的网络空间和网络资源, 拓展实践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做好网络实践活动。 网络上的一些投票、 签名和调查活动等都是非常好的网络实践形式。 譬如中国青年网举办的“迎2008北京奥运会”大型网上签名活动, 中国文明网举办的2014年“网上祭英烈”大型网络签名寄语活动等, 这些与时事紧密结合的大型网络签名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意识, 强化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 推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通过网络上的一些典型视频和资料等, 为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政治环境, 引导学生对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在这些讨论中, 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 从而让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2015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进一步指出: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 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7]。 这一意见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使其真正发挥出理论的思想堡垒作用, 确保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和政治的稳定。

互联网时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的影响力还在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慕课、微课的出现,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与时俱进, 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积极创新, 强化教学效果, 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旨真正传授给学生,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并使这一价值观内化于学生, 指导其行为, 使其终生受益。

摘要:互联网时代,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增强个人魅力和吸引力;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 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 积极创新;在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渠道上, 拓展课外教育平台,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教学实践上, 增强网络实践环节。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N].2015-02-14.

[2]现代快报[N].2015-04-09.

[3]高汝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低效的成因及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5) .

[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吴寿彭, 译.政治学[M].商务印书馆, 1965:7.

[5]吴唐风.浅议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3 (7) .

[6]王桂玲.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人民论坛, 2010 (3) .

“微时代”下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路径思考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

作者简介:唐道秀(1971-),女,江西高安人,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韶关 512126)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粤教思[2008]79 号)的研究成果。

教育评价是按一定目标和标准对教育工作效益作价值判断的全部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是高职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高职教育评价中居于首位,其评价反映教育的方向性,育人的思想品德素质状况是教育要达到的最重要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应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这其中有上级领导机关和社会对所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的总体评价,学校内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各种途径、各个层次、各种工作力量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状况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环节。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根本目的在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 通过评价,全面衡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质量,促进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发挥素质教育的功能

素质教育是指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而实施的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具有整体性,其中首要的是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非智力因素。这些素质的培养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只有正确进行评价,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才能把整体素质教育搞好。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是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管理和改革的重要措施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是一个信息收集、整理和反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了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对象的状况,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改变不合理的制度和做法,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改革,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总目标。

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有巨大的督导、激励和教育功能

评价就是一种督导,一种激励,同时也是一种教育。在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时,既肯定成绩,又认识不足;既可以直接督促学生认真学习,也可以促使教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加强责任感,努力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尽可能将评价与奖励、晋级等结合起来,可以激励教师更加努力工作,争取更大成绩。

二、高职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

1. 高职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由此而决定了对它的评价也要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评价教育教学的综合效益。它有两层意思: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不是孤立的,而是与高职院校的其他各种教育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渗透的。二是考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系统内部。学校内部各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途径、各个部门是否紧密配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是否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几方面内容是否紧密结合等。

2. 高职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原则

高职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具有科学性,才能产生正确的导向性,才能发挥它的激励、教育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要求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可靠性;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的进展要科学,坚持经常化、民主化,而不是临时现抓,突击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是紧密联系的。它要求以科学的态度去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弄虚作假,减少和避免主观随意性。

3. 高职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的公开性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和其他系统一样具有开放性。这个开放性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公开化。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考评的目的、标准、进行方法要公开。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要吸收社会、学校、家庭特别是学生的广泛参与。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要公开,从而起到激励、教育作用。

4. 高职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的及时性原则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要抓得及时,过早过迟都不好。过早情况不熟,材料、数据不足,评价—分析就不会全面;过迟就会失去评价—分析的意义和作用,达不到改进教和学的目的。只有及时分析,才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它使教和学双方均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纠正或弥补。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质量系统评价的方法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主要是由以下要素形成的: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分段目标以及由此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任务);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途径;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学生的参与状况;六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效果。如图1 所示:

在评价—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过程中,首先把它看作是由上述六项要素构成的互动过程,以此确定评价—分析的各项标准。其次是根据各项标准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要素和教学工作过程进行评价。确立该项要素的等级:优、良、中、差,评价等级中的“优”是该项要素全面达到标准,“良”是该项要素基本或者有三分之二及四分之三达到标准,“中”是该项要素一般达到标准或者二分之一左右达到标准,“差”是该项因素总体或者大部分未达到标准。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用系统方法进行评价,可以采取多种途径。例如:系统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实际材料,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档案,各种荣誉证书,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心得体会等;跟踪毕业生了解思想品德状况;从社会有关部门如公安机关、上级团委、街道得到信息;学校教职工和学生个别谈话、举办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走访、座谈会、问卷等形式的家庭调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实际观察;校容、校风的观察等。然后对各种材料分析综合,全面评价,得出结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评价方式上有自评、互评、上级评、社会有关部门评以及在将上述几种方式结合起来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定。

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学习质量的系统评价方法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是指对学生所学内容接受、理解和运用的实际程度的评价。也就是对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等社会科学知识并运用它来指导行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的评价。学生学习质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对教学质量的认识是片面的,总是从教的方面要求的多而从学的方面注重的少。实际上教的质量是教学质量的前提,但不是教学质量的全部表现,而学的质量才是教学质量的集中表现。所以,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分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学习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要科学地测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知识考试的结果;另一方面是要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平时运用情况。也就是说要从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去考察和评定,然后根据以上两方面考查的结果,综合成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如果单纯地以理论知识考试的结果为依据,或者单纯地以行为表现为依据都是片面的。只有把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客观的,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的。有鉴于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不仅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并指导他们的行为。根据这一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在内容上必须改变单一智育型考试为理论知识和行为表现相结合的综合型考试,从而打破“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单一的封闭型的模式,为“智、情、意、行”的统一开拓新路子。在考试形式上,必须改单一闭卷笔试为多种形式相结合。这样,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行相统一;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既可采用日常观察、检查作业、平时考查、定期考试等方法,也可采取调查、问卷、追踪总结等方法,旨在搜索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数据资料。这些方面要灵活运用,互相补充,并注意尽力保持某种或几种评价方法使用的连续性。同时也要注意把单个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与一个班级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结合起来,做到既有微观评价又有宏观评价,既能解决学生个体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又能解决学生出现的具有普遍性的思想倾向。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学习质量评价的难点与对策

评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困难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评价,不仅要着眼于现实评价,还要着眼于长远评价;不仅要评价现实效果、现实价值,还要评价潜在效果、潜在价值。评价指标既要实现对学生既往思想品德、政治素质状况的实际客观衡量,具有可接受性,又要着眼于未来的导向性,这二者往往是矛盾的;思想品德、政治素质是大量行为表现出来的无形抽象物,又要对其具体评定为细致的分数,具有可操作性,这个抽象性和具体性也是矛盾的;学生思想政治品德表现是广泛的,在其生活中无所不在,而测评的指标不可能太多,要简明,这就难于涵盖学生的实际状况做到真正准确;而且测评要求是客观的,但由谁来测评则带有相当的主观性,测评者的处境、人际关系、经验以及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测评结果;测评指标是一个统一的标准,而被测的每一个学生各有个性,同样表现而思想各异,常常与统一标准发生矛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要做到完全精确化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是难以完全精确评价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评价,一定要注意坚持精确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做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目前,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采用分数和评分制的做法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们认为分数有许多危害,如不利于激发学习动机,不利于提高学生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互相帮助、合作的良好的道德品质等。而笔者认为,评分制虽有其自身的弱点、不足,但也有自身的长处,关键是利用得当与否。在目前状况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最好采用“评分和评语相结合”。即在评分制的基础上,用评语把一些分数所无法反映的情况反映出来,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认真的分析,向学生提出改进建议。当然,教师的评语切忌用绝对性语言,无论是肯定成绩,还是指出缺点都要尽量少用“最”、“非常”、“完全”、“至极”之类的词。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继续努力,增强克服缺点、错误的信心。评语要防止一般化,过于笼统,不痛不痒,缺乏针对性,或者千篇一律,几个甚至十几个学生的评语都一样,这样也起不到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骆郁廷.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特殊性[J].教学与研究,2007,(4):71-75.

[2]邓演平,李红.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评价的依据、特点与原则初探[J].大学教育科学,2005,(5):44-50.

[3]骆郁廷,雪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主体[J].思想理论教育,2007,(4):71-75.

“微时代”下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路径思考 篇4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职教育现状

1. 高职教学内容体现开放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高职院校通过网络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较好地体验参与式教学, 及时地了解多种教育资讯, 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与实际情况来选择学习内容, 便于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目前, 很多高职院校正积极应用网络技术开展线上教学活动, 实现了一对一同步教学模式, 比如泛雅网络教学服务平台的建立, 整合了多种教学资源, 学生可在平台中查找资料、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参加课题讨论、向老师提交问题等。这种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随时随地接受教育, 交互式学习的方式正好迎合职业教育的需求,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不仅体现在网络课程资源的共享, 同时也包括多种研究成果的共享。随着网络化教学模式的逐步发展, 高职课程的知识结构也逐渐呈现出实时性的特点, 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及时地学习, 与其他学者在线上进行交流和研讨, 从而获取优质的课程教育教学资源和各种教育科研成果, 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以最大限度的提高高职教育教学的效率。最后, 将这些教育资讯传达给学生, 实现了资源共享。

2. 高职教学模式呈现多样性

微课、慕课自2008年以来迅速发展普及, 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和应用。在当今互联网时代,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创新型教学模式,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从传统的多对一的课内交流逐渐转变成一对一的实时交流。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课堂教学, 微课学习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让教师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有的放矢地组织个性化教学,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教学模式颠覆了教师控制课堂的特权, 代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自主式学习。学生的自由度更高, 选择面更广, 可以利用网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 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提问, 互动性更强,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3. 高职教育向大众化、终身化教育延伸,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融合

社会发展不断地对劳动者提出新的要求, 只有不断学习,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要求人们从单一的学校教育走向在职学习、终身学习。网络教育的跨地域、跨时空优势,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学习知识的需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教学方式的快捷性和趣味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习者。高职教育可以利用互联网, 很好地把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起来, 满足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社会需求。

二、我国高职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传统教育体制束缚学校发展

由于受到各级政府的严格限制,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行政色彩浓重, 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校内管理人员与专任教师比例失衡, 依靠单纯的工资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制度, 很难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外, 学校行政机构设置臃肿, 办事效率低, 很多部门不能合理有效的进行分工, 部门衔接性差, 给教师教学和科研活动增加了障碍。

2. 缺乏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之一就是向社会输送应用型技能人才, 然而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中, 评价标准过于单一, 缺乏以社会需求导向的质量评价标准。相对于高等院校精英教育, 大众化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偏离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高职院校教育系统封闭, 部分院校仍然以刻板的教条规定为标准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 没有以市场导向 (相对就业率) 和顾客评价 (用人单位、学生) 作为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标准, 也缺乏依据不同学生的各自特性, 以学生的能力提高和自由发展意识, 分类分层制定教学质量标准。

3. 制约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发挥

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国的传统职业教育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片面理解, 突出教师的演技, 忽视教师的导技。实际上教师应集导与演于一身。不仅要使自我意图活起来, 还要使学生活起来。师生之间在课堂上进行信息的直接交流, 情感交融, 构成特殊的课堂气氛。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作用, 直接影响或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 具体表现为教师威信、教师的传授和指导方式、教师的课堂调控等。而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为学习的主体能力、学习态度和动机、认知方式等。

传统教学不仅使得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且偏重已有知识的传授, 忽视新的知识开拓, 偏重抽象理论思维, 忽视实践运用。这些弊端在普通高等教育中都属于应该改革的问题, 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更应该抛弃。

三、网络时代下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途径

为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 树立质量第一的教育理念

观念是质量管理和提升的基础。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都必须在正确的质量观的基础上进行。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管理者紧跟世界潮流, 及时掌握当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和新动态, 与时俱进, 建立符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2. 完善教学软硬件设施

教学设施得以保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为了满足“互联网+”时代的教学需要,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不仅要提供足够和必要的硬件教学场所, 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训机房、图书馆电子阅览中心, 而且也需要不断的进行精品课程网站、网络课程、微课、慕课这些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

通过微课、慕课等教学资源的开发, 倒逼教师不断的学习, 进行教学改革, 推进参与式教学的应用, 提升教学质量。一方面, 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促进教学现场活动的创造性发挥。教师以先学后教为特征的“翻转课堂”网络教学方式, 通过图、文、音、视等要素构成的教学影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让学生获取深刻的感谢认知, 再通过信息交互性、信息采呈性和信息丰富性的教学方式, 使得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从而加强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另一方面,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时跟踪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接收学习信息反馈以调整教学方案, 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 因材施教。

3. 校企融合共育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密切掌握行业、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专业开设的课程和课程的实施应该紧密围绕行业企业, 特别是知名企业的需求来进行。在“互联网+”时代, 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深化校企融, 和知名大企业密切合作, 成立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双主体学院, 做好产学研的对接, 教学质量的提高以符合行业、企业需求为前提, 做到校企融合共育人才。

4.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新形势下, 教学质量的提高已经不是教师个人单打独斗能做到的, 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也不是以一人之力就可以完成的, 而是需要通过教学团队相互合作、教研相长、资源共享的方式共同努力来建设。同时, 青年教师可以从优秀教师那里汲取宝贵的教学经验, 优秀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来帮助青年教师, 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得到较大提升, 从而促进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高等职业技术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必须体现这一特征。在互联网时代,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团队要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的提升, 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和技能训练, 真正掌握专业技能。

结论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 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其全新的知识传播和学习方式, 大规模、开放性、互动性、灵活自主性, 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多的冲击,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应该积极适应这种新形势, 及时调整教育理念, 改变教学方式方法, 完善教育教学设施,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互联网时代下高职教育的现状, 接着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最后着重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途径, 以期对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霍海霞.高职院校实训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21:228-229.

[2]陈光海, 韩晋川, 汪应.网络教学中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应用[J].科技展望, 2015, 03:172+174.

上一篇:怎么写辞职报告能尽快离职下一篇: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