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学报

2024-07-28

护士职业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学报(精选6篇)

护士职业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学报 篇1

护士职业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与调控

王秀清郑春丽王丽敏

[摘要]通过对235名护士进行自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护士的职业热爱度为77.3%,但聘用护士为54.5%;做护士有职业自卑感在主管护师中表现突为44.1%;63.7%护士存在着离职意愿;护士工作方面的压力为目前的主要压力,平均为45.1%;护士认为护理工作中最重要和最痛苦的事情分别为无差错事故发生、病人康复和护理工作不被社会理解尊重、无发展前途。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为护理管理者更好的调控护士的工作态度、促进护士职业的发展和提高护理质量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护士职业认知

护士的职业认知是护理人员对护理专业的目的、意义及作用的看法,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信念和拥有的护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等。由于社会传统观念和现代经济浪潮的冲击,护士群体心理及其对护理职业信念、看法也不断的发生变化。为促进护士健康的职业心理的形成,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切实改进护理工作质量,我们对28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存在的原因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抽取齐齐哈尔市二所综合性医院的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在20岁至45岁之间。调查共发出问卷280份,收回264份,回收率为92.0%,有效问卷243份,其中聘用护士22人,正式护士221人(护士32人、护师48人、主管护师127人、副主任护师14人)。护士工作年限在3个月至27年之间,第一学历为专科或以上者24名(9.9%),最高学历为本科或以上者54人(22.2%)。

1.2 方法 利用自设问卷测试,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护士的职业热爱度、自卑感,目前的压力源、情绪、情绪的控制、工作中最重要和最痛苦的事情等内容。以科室为单位,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调查,要求护士避免讨论、尽快诚实作答,答后收回问卷。采用SPSS11.0 for WindowsXP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2 结果

表1.护士一般调查情况一览表(%)

项目

热爱护士工作 做护士有职业自卑感 情绪经常烦躁或压抑苦闷

副主任护师 主管护师 护师护士聘用护士 合计 87.5 7.1 0.0

74.5 44.1 36.9 79.5 64.6

74.1 33.3 35.4 89.5 72.9

75.6 15.6 37.5 87.5 71.8

55.6 22.7 36.3 81.8 31.8

77.3 38.3 34.6 83.5 63.7

会有意识缓解或摆脱工作压

92.9

力、不愉快情绪及人际关系 有机会或可能考虑改行

57.1

表2.从业护士目前压力源调查情况(%)

项目 副主任护师 主管护师 护师 护士 聘用护士 合计

婚姻

工作

孩子 14.3 23.6 18.7 0.0 0.0 13.4

晋级 14.313.6 11.0 8.5 11.1 11.3

其他* 21.4 5.5 7.7 32.9 13.9 14.3

无压力 42.9 10.9 1.1 9.8 25.0 11.0

0.014.3 2.7 14.3 0.0 0.0 4.8

43.7 47.3 48.8 50.0 45.1

*其它包括家庭、异性骚扰、单身等

表3.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

项目 病人康复 同事和睦 无差错事故发生 受到表扬

副主任护师 主管护师

14.3 57.3 14.3 14.3

37.3 8.2 54.6 0.0

护师 33.0 4.4 62.6 0.0

护士 19.5 13.5 67.1 0.0

聘用护士 10.3 47.2 41.7 0.0

合计 27.8 12.5 59.5 0.3

表4.护理工作中最痛苦的事情(%)项目 不被理解和尊重 从事基础护理操作 社会地位低 无发展前途

副主任护师

50.0 0.0 21.4 14.3

主管护师 71.8 0.0 10.0 13.6

护师 69.2 0.0 12.1 18.7

护士 聘用护士 56.1 8.5 15.6 19.5

41.7 5.6 25.0 27.8

合计 63.0 2.7 14.0 17.6

其他 14.3 4.5 0.0 0.0 0.0 1.2

3结果分析

3.1一般情况分析 热爱护士职业的为77.3%,这与孟令芳1的研究结果一致。聘用护士对职业的热爱度稍低,为55.6%。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聘用护士仅仅把护士职业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对于职业的发展未抱有充分的信心。

做护士有职业自卑感在主管护师中表现突出为44.1%,而聘用护士仅为22.7%。其主要是由于社会上的某些偏见,以及人们缺乏对护理工作的理解,认为护理是一项简单化的工作2,且护士工作繁杂、待遇低,每天又重复同样的工作,面对病人,病人更依赖医生而不是护士,甚至在护理队伍里有不少人看不到自身的价值,轻视自己的职业,造成护士的职业自卑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此方面的心理也逐渐滋生;而聘用护士工作相对不稳定,比较容易失业,对自己职业的期待值较低,作为护士职业比较能满足其心理需求。

调查还显示,目前从业护士中63.7%存在着离职意愿。护士离职率高是中外普遍存在的现象,高离职率的结果不仅增加了护士专业培训的人力与时间,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及护理质量,而且增加在职护理人员的负担,造成更多人产生离职意念3。而聘用护士离职意愿仅为31.8%,其原因可能是护士职业虽然社会地位不高,但收入相对较稳定,是一个较好的谋生职业。3.2 从业护士情绪状况和对压力、不愉快情绪的调控

情绪经常烦躁或压抑苦闷在护士群体中普遍存在,许多研究结果也显示: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一般人群-7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护理工作任务繁

重,工作压力较大,每天又要面对病人及人际关系(如护患、医护关系等)的不协调,直接影响护士的情绪。调查结果还显示,护士对压力和不愉快情绪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调控,但主管护师和聘用护士对压力和不愉快情绪调控方面还欠缺主动性,分别为20.5%和18.2%。3.3 从业护士压力源

护士工作方面的压力为目前的主要压力,平均为45.1%,这与李小妹

戴琴9等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但对于不同群体护士次要压力的表现却各不相同,如主管护师和护师以孩子、婚姻和晋升为主,护士和聘用护士的压力共同表现为工作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其原因可能是不同职称护士的年龄、社会

和生活经历各不相同,聘用护士和护士职称的护士组年龄较小,对以后的发展目标无紧迫感,不考虑晋升、晋级,未涉及婚姻和家庭问题;而护师和主管护师组由于家庭的需要,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其压力次要方面表现各不相同。

3.4 从业护士工作中最要和最痛苦的事情

护士认为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为无差错事故发生和病人康复,分别为59.5%和27.8%。这可能是我国的护理现状决定的,我国护士数量少,护士工作繁重,在工作中经常接触濒死和危重病人,担心工作出现差错事故,同时护理工作的任务就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但聘用护士认为同事和睦和无差错事故发生为最重要的事情,分别为47.2%和41.7%。其原因可能是其作为医院里的一个特殊群体,随时都有终止工作的可能,工作中常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受到部分家属和同事的歧视10,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另一方面,聘用护士一般学历较低、工作时间相对较短,来自工作方面的压力较大,为保证工作的稳定和自身的发展,必须要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结果还显示,护理工作不被社会理解尊重和无发展前途为目前从业护士护理工作中最痛苦的事情,仅有2.7%的护理人员认为从事基础护理操作为护理工作中最痛苦的事情。可见护士对自身工作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以及护理职业的发展还是非常重视的。4 讨论

护理管理者应充分重视从业护士的职业认知情况,并认真分析存在的原因进行积极有效的调控,提高护士的职业认知水平。首先可以通过对护士进行分层次、分内容的培训与教育,如对新护士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对资历高的老护士,召开座谈会,以说服教育为主;对聘用护士做好有关职业发展方面的教育,树立其主人翁意识和职业追求目标,使她们珍惜工作机会,自强、自立、也更加自信。其次,组织管理者应落实科室护士编制,争取和提供护士继续深造和学习的机会,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缓解来自工作方面的压力;在工作中向职工提出新的工作要求和挑战的同时,又要采取相应的工作压力管理对策,对职工的工作压力进行及时有效的调节,使之始终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11。再次,要

关心护士生活,帮助解决护士的后顾之忧。第四,管理者组织护士学习计算机、外语、文献检索、社会科学知识和护理科研的相关知识等,努力为护理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最后,还应鼓励护士研修心理学、沟通学、人际交往学等方面知识,并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促进护士健康心理的形成。通过以上措施提高护士的认知水平,提升护士的职业态度和护理工作质量,进而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令芳.护士工作应激源与工作倦怠研究.华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陈玉杰.护士角色塑造.荷泽医学专报,1998;10:32.3.余菊芬.护士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6;9.4.胡敏予,周昌菊,肖水源.长沙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心理因素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7;32(4):192-195.5.徐习.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实用护理学杂志,2001;17(4):37-38.6.刁丽华,郭勇,陈定中.护士心理健康维护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612-615.7.王高华,黄永兰,戴德馨.综合医院护士WHOQOL-100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5:16-19.8.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9.戴琴,冯正直,谢刚敏,等.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1;37(7):488-490.10.徐安芬.聘用护士职业态度调查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03;5(8):14-17.11.马剑虹,张延文.角色认知、控制感及工作压力的关系分析.人类工效学,1999;12 :15-19.

护士职业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学报 篇2

职业素质是职业人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是职业内在的要求, 是一个人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具体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及职业技能[1]。职业素质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 职业素质的高低自然决定了一个人将来在事业方面的成就[2]。中专护生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生本人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越高的人, 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大。素质包括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先天素质是通过父母遗传因素而获得的素质, 后天素质是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而获得的, 因此, 可以说, 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的教育训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通过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逐步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分层整群抽取某大学医学院附属护士学校在校学生1 011名, 其中男生97名, 女生914名;一年级348名, 二年级350名, 三年级313名;年龄18岁~25岁 (18.66岁±1.68岁) ;既往无精神病史及其他严重疾病史, 愿意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职业素质认知问卷, 由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护理系杨琴编制的职业素质认知问卷, 该问卷包括21道题目。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各题目是否重要及重要的程度, 分为重要、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不重要5个等级进行评价。包括基本职业素质、基本职业能力、职业发展素质、组织管理能力4个维度。

1.2.2调查方法

采用团体施测方式, 测试时间约为10 min, 一次完成, 现场收回问卷。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 020份, 回收有效问卷1 011份, 有效回收率为99.8%。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一般描述性统计方法、χ2检验等,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专护生总体职业认知水平

大部分中专护生认为职业素质很重要, 结果见表1。

2.2 不同性别护生职业素质认知情况比较

职业素质认知在中专护生不同性别间比较, 女生在基本职业素质、基本职业能力、职业发展素质、组织管理能力4个维度认为最重要的比例均高于男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不同年级护生职业素质认知情况比较

职业素质认知在中专护生不同年级间比较, 三年级在基本职业素质、基本职业能力、职业发展素质、组织管理能力4个维度中认为最重要的比例均比一年级、二年级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见表3。

3 讨论

3.1 职业素质认知性别差异性分析

男生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得分明显低于女生, 与以往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4,5]。参考质性研究可能原因: (1) 社会普遍认为, 护理工作更适合女性, 这使男护生害怕被认为没有男子气概, 并感到孤独感和被排斥感。心理学研究表明, 社会文化因素对性别认同的影响大而性别认同很大程度上是后人习得的, 可通过教育予以改变。 (2) 自我认同。社会对护理理念的偏颇, 护理工作的照顾性、服务性让男护生觉得有损男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发展前景小, 难以实现自我价值[6]。基于这种两性认知模式的差异, 女生在职业素质认知上比男生要高, 女生普遍认为职业素质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上比较重要, 因此在日后的学校教育或者临床带教中要针对性地对男生加强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

3.2 职业素质认知年级差异性分析

中专护生一年级、二年级对职业素质认知的4个维度即基本职业素质、基本职业能力、职业发展素质、组织管理能力的认知度普遍高于中专护生三年级, 可能与护校教师对一年级的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 及思想理论课的教育平台的课堂灌输, 及学生良好的接受能力, 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为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而三年级的护生的普遍认为职业素质的重要性明显低于一年级、二年级, 可能是三年级在经过临床一年的实习后, 受到临床工作的负面影响, 长期在临床带教老师的带领下, 机械地忙碌于临床繁忙而琐碎的临床实习任务中, 而忽略了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因此在临床带教中, 带教老师要言传身教, 做到身体力行, 做好表率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尽管课堂灌输是传统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 但是临床带教老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 及时解决回答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道德问题, 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地应用于实践,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各种职业道德知识逐步转化为护生内在的道德需求, 为临床一线的广大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进一步升华护生的职业素质水平。

中专护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不仅需要学校教学部门及学生管理部门的努力及临床实习医院的配合, 还需要学生自身的慎独精神, 不断地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的修炼和提升, 更需要社会及政府的支持。总之, 提升中专护生职业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社会各部门不懈地努力, 不断地探索, 为中专护生的在校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努力为社会输送出更优秀的护理人才。

摘要:[目的]了解中专护生群体职业素质认知的现状, 为其职业素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素质认知问卷对某护校1011名中专护生进行护士职业素质认知情况的调查。[结果]大部分中专护生都认为职业素质很重要, 其中女生的职业素质认知水平要比男生, 三年级中专护生的职业素质认知水平低于一年级、二年级。[结论]中专护生中女生的职业素质认知程度高于男生。一年级、二年级护生职业素质认知程度高于三年级。因此在今后的教育中要针对性地加强男生的职业素质认知水平, 针对三年级的学生加强职业素质认识方面的教育。

关键词:中专护生,职业素质,认知情况

参考文献

[1]张学梅.职业人视角下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1) :82-83.

[2]吕汀.企业实习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J].职业教育, 2014 (5) :222-223.

[3]万丽华, 李小荣.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综合判断[J].职业教育, 2015 (5) :182.

[4]李志红, 郭森, 李宛珍, 等.男性护生实习期间真实体验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 (10) :875-878.

[5]Crossly J, Vivekananda-Schmidt P.Th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of a Professional Self identity Questionnaire to measure evolving professional self-identy in health and sicial care students[J].Med Teach, 2009, 31 (12) :603-607.

护士职业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学报 篇3

一、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于2010年8-9月抽取浙江省台州市816名本科护士进行调查 (分别来及3家三级和12家二级医院) 。研究对象:女性808名, 男性8名;年龄 (30.22±5.74) 岁;医院级别:三级医院455人, 二级医院361人;工作年限:工作2年以下172人, 2~5年112人, 5~15年352人, 15年以上180人;职称:副主任护师45人, 主管护师215人, 护师473人, 护士83人。

(二) 调查工具

采用吴旭丽编制的临床本科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内容分三部分: (1) 一般资料:包括医院级别、性别、年龄、工龄、职称职务等。 (2) 职业生涯规划问卷:包括认识自我和环境、护理职业认知、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对继续从事护理职业的信心、职业生涯规划实施与管理、职业发展等6个维度, 共46个条目。每条目从“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到“没有考虑过”分别计为5、4、3、2、1、0分。总得分为各条目之和, 最高总分是230分。按照优 (≥80分) 、良 (60-79分) 、差 (<60分) 标准分为:≥184分为好, 138~183分为中等, <138分为差。得分越高说明生涯规划越好。 (3) 主观题目, 包括职业生涯知识获取途径、职业发展方向及目标设定等。问卷总的重测信度为0.874, (P<0.001) , 总的Cronbach’s a系数为0.932。结构效度:每一因子和总分的相关性大于两因子的相关性, 各因子间及与总分间的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三) 资料收集与统计学分析

发放问卷900份, 有效回收816份, 有效率为90.67%。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率比法分析。

二、结果

(一) 本科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816名本科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情况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 46个条目得分总均分158.04±22.11, 其中得分为中等 (138~183分) 的有589名, 占总数的72.18%。

(二) 临床本科学历护士感知的职业生涯规划实施与管理现状

816名本科护士职业生涯规划实施与管理维度得分在问卷六个维度中最低, 共5个条目, 每一条目按均分从高到低依次排列, 具体见表1。

(三) 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调查结果

816名本科护士只有137人在工作单位参加过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 占总调查人数的16.79%, 培训的途径有参加院内讲座、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和自主学习。对自身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动机有 (项目可多选) :来源于自己的有510人, 占62.50%;来源于专业发展需要的有462人, 占56.62%;来源于父母亲友的期望198人, 占24.26%;来源于周围同事等工作环境的192人, 占23.53%;来源于国家政策的100人, 占12.25%;来源于单位领导的88人, 占10.78%。

三、结论

(一) 管理者未重视本科护士的职业生涯管理

本次调查从数据表明目前在被调查医院中本科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总体呈中等满意程度。从调查结果看, 只有16.79%的本科护士在单位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培训, 且培训途径单调。调查表的六个维度中条目均分未达3分的有3个, 分别是一直从事护理职业信心为2.92±1.05、职业发展为2.89±1.19、职业生涯实施与管理2.77±1.28。其中得分最低的就是职业生涯实施与管理维度, 这说明在医院管理中本科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未受管理者的重视。在现代医院管理中, 管理者如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保留、发展优秀护理人才, 使她们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较强的护理工作能力, 是现代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作为临床本科护士, 在学历和知识的掌握上有一定的优越性, 在科室中往往是业务、技术和科研方面的骨干, 调查表明有62.50%认为需要做职业生涯规划, 有56.62%认为是临床护理专业的发展所需要做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医院管理者应提高对这些高素质人才的职业规划的重视程度, 协助指导、正确引导本科护士职业规划, 留住并发挥这些优秀人才。

(二) 持续实施本科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策略

首先, 医院管理者要建立护士职业生涯管理的制度。传统医院大多重视工作任务的完成, 而忽略了个人的素质提高和职业发展规划, 因此, 护理部应设专人负责, 制定系统的培训与开发计划并实施考核, 创造适合护理人员发展的环境和空间。第二护理管理者搭建各种平台, 发掘护士潜能与特长, 并结合本科护士的个性与特点, 进行分层次培训与考核, 在护理系统内为护士争取各种晋升机会。如根据综合考核结果与特长引导她们向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等方向努力, 鼓励护士朝着不同发展方向不断自我发展。第三, 应积极畅通与本科学历护士沟通渠道, 可于每周固定设立半天时间为护士访谈日, 也可通过短信平台、QQ平台及时沟通, 及时解决影响护理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各种因素, 引导她们尽早作好职业规划, 不断探索个人潜能。

四、体会

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并非个人或医院单独可实现的, 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贡献, 个人的发展也离不开医院组织的保障。因此, 医院护理管理者应从护士入职开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 将本科护士的生涯规划的辅导、实施与管理纳入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 运用激励机制促进本科护士职业成长, 并建立制度保证本科护士生涯规划的连续性, 以达到稳定护理队伍、培养护理核心人才队伍, 实现医院管理目标。

摘要:文章分析综合性医院临床本科学历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现状, 为医院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提供方法和依据。对浙江省台州市15家综合性医院的816名临床本科学历护士进行进行问卷调查。816名临床护理本科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情况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 72.18%得分为一般 (138183分) , 问卷总得分均值158.04±22.11。其中职业生涯规划实施与管理维度在问卷六个维度中得分最低, 平均得分13.83±4.41, 每条目平均得分2.77±1.28。文章认为护理管理者需重视实施本科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与组织管理。

关键词:本科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 .张齐放, 袁晓辉, 姜瑛.运用激励理论防止高学历护理人员流失[J].护理学杂志, 2005 (13)

[2] .陈娟慧, 尹心红, 陈银娟.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感知的职业生涯管理状况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 2012 (5B)

[3] .吴旭丽.临床本科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浙江大学, 2010

护士职业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学报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各类内科患者92例, 其中开展优质护理的46例为观察组, 有男28例, 女18例;年龄34~72岁, 平均53岁, 包括呼吸内科16例, 心血管内科14例, 肾内科12例, 其它4例。而另46例内科患者为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 有男26例, 女20例;年龄36~70岁, 平均53岁;包括呼吸内科18例, 心血管内科14例, 肾内科11例, 其它3例。

1.2 认知现状

2011年国家卫生部召开的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上, 明确的提出所有三级医院都要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创优”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护理队伍管理中的“配置”、“结构”、“使用”和“绩效”怎么创新?优质护理的未来趋势如何?为此我们在内科率先进行试点, 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研讨发言, 普遍感到人手不够, 给床位比、医护比的落实带来挑战, 其次医院实行无陪护制度, 治疗护理、生活护理均由护士来完成, 加重了护理人员负担, 再者, 护理人员在观念更新、人员素质、护理理念方面未完全转变, 适应期相对延长。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实行传统常规护理

1.3.2 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

1.3.2. 1 常态化措施

我们以细节入手, 首选要求责任护士明确护理职责, 将责任感铭记于心, 不但要求做好基础性的患者健康、病情观察、治疗处置等专业护理, 还应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沟通和健康指导。突出专科特色, 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 指导进行康复锻炼, 保障患者安全。

1.3.2. 2 配备落实

为达到要求, 更好的落实贯彻文件精神,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我们保证临床护士配备, 以满足临床治疗需要为主, 并且能够达到创优标准为条件, 内科病房实际护床比不低于0.4∶1, 每名护士平均护理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 根据实际需要、技术难度等因素合理调整。遇到特殊情况如加床患者较多时, 及时从院内进行调整加派护士, 保证对患者连续、全程、人性化护理。

1.3.2. 3 加强护理管理

切实做到班班查、日日看、周周总结, 使护士自觉提高护理质量。强化基础护理服务,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强院内感染管理, 制定护理人员在职培训计划, 开展规范化培训、专科培训。

1.3.2. 4 专科护理措施

内科患者病种较多, 护理程序复杂, 我们采取系统化、人性化护理, 晨间采用湿扫法清洁, 协助患者洗漱喂食, 晚间理顺各种管道, 对不能自理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 生活饮食上给予患者指导, 告知饮食内容。做好失禁护理, 及时更换潮湿衣物,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住院患者大多可能有留置尿管, 护理时应协助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功能锻炼。呼吸内科患者往往咳嗽困难并伴有大量痰不易咳出现象, 护理时应根据病情选择体位.按需要给予翻身、拍背、协助排痰.加强安全措施, 防止坠床、跌倒。

1.3.2. 5 保障护士自身合法权益切

护理人员是改革的实际行动者, 也是主力军, 护理人员自身的改革成败关系到优质护理实施的成功与否。医院应提高临床一线护士的工资待遇水平, 合理调整护士配置数量, 从思想和物质上关心。

1.4 疗效评判

在所有患者治疗期间进行问卷调查, 并在结束治疗后对住院情况和疾病治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5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且进行t检验。

2 结果

经过优质护理的患者在住院时间、疾病治愈率、并发症等方面均好于伟流常规护理,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优质护理工作以改革护理服务模式为切入点, 其实质是对患者的责任制整体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在2011年初在全国范围内掀起, 它既是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部分, 也是护理模式观念的一次重整, 通过提高人民群众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从而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惠民、利民的总体目标。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推进, 护理人员在各方面得到长足发展, 不但基础护理工作扎实到位, 而且更加强了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在实施的初始阶段, 部分人员包括医院对这种模式有一些抵触, 这缘于观念的更新不能跟上步伐[2], 还一个方面是由于新制度的一些具体量化指标难以落实, 实施程序较乱, 没有理顺关系, 有研究也表明, 医院护理人员每天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医院繁琐的工作也使其身心疲惫[3]。

从该组结果来看, 优质护理服务确实能明显改善疾病病情, 提高患者满意度, 促进护理工作发展。我们体会到, 这项工作的开展关键在于调动护理人员自身积极性, 全院布局合理, 工作步步推进。优质护理实质就是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大提高, 首先需要规范护士的职业用语和行为举止, 其次, 优质护理中最大的一部分、也是最难做好的一部分就是健康教育。为此护理部准备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资料, 如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饮食指导、药物指导、特殊检查的指导等等, 优质护理的特点就是注重细节护理, 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 消除陌生感,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 大众对护士职业的认识往往不正确, 其实护理的同时也涵盖了人文关怀、精神开导等等方面, 此外, 为了调动人员积极性, 我们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问卷调查, 依据护理过程中的‘金标准’将层级岗位进行分类, 目的是为了在对护士的绩效考核时向工作量大、技术性强、风险系数高的岗位倾斜。

总之, 优质护理服务是全新的模式, 也是未来护理的方向, 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切实地、持久地落实优质护理服务还需要各方面的配套支持。

摘要:目的 探讨内科护士对优质护理认知现状及优质护理应用的效果。方法 结合该院2011年开展的内科优质护理工作, 展开内科护士对优质护理认知情况分析, 并对比以往护理工作评价优质护理应用的措施和效果。结果 经过优质护理的患者在住院时间、疾病治愈率、并发症等方面均好于传统常规护理,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全新的模式, 也是未来护理的方向, 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认知现状,应用,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王宝珠, 付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深化基础护理内涵[J].护理研究, 2010 (28) :425.

[2]陈美环.基层医院护士对基础护理的态度和落实现状的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8) :257-258.

护士职业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学报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以湖南省常德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和4所二级甲等医院共6所医院的全体在职儿科护士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 (1) 取得护士资格证; (2) 在儿科工作1年以上。排除标准为: (1) 护理管理者, 监护室护士; (2) 请假超过1个月的护士及进修、实习、见习护士。

1.2 调查工具

本问卷调查部分研究采用两份量表, 包括护士一般情况调查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

1.2.1 护士一般情况调查表

自行设计的量表, 其指标包括:工作医院、工作科室、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称、婚姻状况、生育情况及孩子年龄、护龄、收入、人事关系、工作满意度、亲属和朋友支持程度、有无被投诉等。

1.2.2 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 (MBI)

Maslach的MBI量表, 在国外很多国家被证实有很好的信效度, 被称为测量职业倦怠的黄金准则[6]。经检验, 该量表三个分维度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6、0.76、0.76[7]。问卷由22个条目组成, 分为情感耗竭 (Emotional Exhaustion, EE) 、去人格化 (Depersonalization, DP) 和低个人成就感 (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PA) 三个维度分别评价, 采用Likert7级计分法, 0~6分表示各种状态出现的频率, 0分表示从来没有, 6分表示每天都有。三个分维度的诊断标准为:在情感衰竭维度得分<19分为低度倦怠, 19~26分为中度倦怠, ≥27分为高度倦怠;去人格化维度<6分为低度倦怠, 6~9分为中度倦怠, ≥10分为高度倦怠;低个人成就感维度, ≥35分为轻度倦怠, 34~39分为中度倦怠, <34分为高度倦怠。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的数据经过整理、编号、采用双人核对输入电脑后, 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0份, 收回有效问卷125份, 问卷回收率为96.15%。在收回的125份有效问卷中被调查者均为女性, 年龄从20到45岁, 其中汉族114人, 土家族6人, 回族5人, 其中对工作不满意的有34人, 约占27.2%, 被投诉的有16人, 约占12.8%。

2.2 职业倦怠现状

调查显示儿科护士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情感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两个维度上, 详见表1。

2.3 职业倦怠得分与以往调查结果比较

与M氏[8]的医务人员常模比较情感衰竭与去人格化两个维度得分与M氏常模接近, 低个人成就感得分低于常模;将本次结果与李小妹[9]在2000年采用MBI量表对西安4所教学附属医院239名护士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 PA维度倦怠程度高于李小妹组, EE维度倦怠程度低于李小妹组;将本次结果与吴芳[10]2012年在衡阳3所综合医院128名儿科护士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 EE、PA两个维度的职业倦怠水平均高于衡阳组, 详见表2。

2.4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间职业倦怠情况的比较

不同医院等级间、不同婚姻状况、不同人事关系、不同最高学历间职业倦怠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不同年龄、不同护龄、不同职称、不同最初学历的倦怠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3。

3 讨论

3.1 儿科护士情感衰竭状况

情感衰竭是职业倦怠一系列症状的主要方面, 也是职业倦怠测量的第一个维度,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儿科护士的情感衰竭程度较高, 其中50.4%表现为高度倦怠, 32%表现为中度倦怠, 导致儿科护士情绪衰竭的原因可能有多个方面:一是儿科护士所处的工作环境氛围特殊, 护士置于“如履薄冰, 如临深渊”的高风险工作环境[11], 而儿科护士又经常处在哭闹、零乱、嘈杂的环境中, 加上患儿家属的训斥声、哄逗声、催促声, 加上有些家属对医学知识的缺乏、对独生子女的溺爱, 导致不配合或者对护士的要求过高, 这样的操作环境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二是儿科护士人力资源不足, 儿科沉重的工作负荷, 特殊的工作环境, 导致许多护士不安心本职工作, 千方百计找机会调走, 而新护士更是无人愿意到儿科工作, 导致儿科护理质量的下降和护士人力资源的流失。

3.2 儿科护士去人格化状况

去人格化是反映职业倦怠的人际情景维度。本次调查有24.8%的儿科护士在该维度表现为高度倦怠, 54.4%表现为中度倦怠, 此调查结果与M氏、李小妹组及衡阳组结果一致。导致儿科护士去人格化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缺乏社会支持、社会地位低, 国际护士会指出“护士可能受到的暴力比其它行业多3倍”。二是护理管理的不足, 目前缺乏高素质现代型的护理管理人才, 各级职称分工不明确, 给护士造成了心理压力。三是医院方面为了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减少患者的投诉率, 出现医患纠纷一般采取妥协的态度, 这样就更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3.3 儿科护士低个人成就感状况

低个人成绩感是指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在做一件事情时, 并不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本次调查有51.2%的儿科护士在该维度表现为高度倦怠, 分析原因, 除了普遍社会地位低以外, 还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儿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技术要求很高的职业, 小儿病情观察困难, 病情变化快, 来势凶猛, 被人们称之为“哑科”, 而部分年轻护士工作初期对病情观察、护理操作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尚弱特别容易出现成就感低落[12]。其次, 儿科护士的内心期望值与现实的反差较大, 儿科护士不仅要付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 更要付出较多的爱心、耐心和宽容心, 然而有时候护士在为患儿付出辛苦劳动时却得不到患儿家属和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加上晋升、职称、深造、福利待遇等问题上不合理, 造成护士心理失衡, 产生挫败感[13]。

3.4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儿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状况及原因分析

3.4.1 医院等级、医院人事关系与职业倦怠

本研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不同医院等级之间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常德市儿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与所在医院等级无关, 可能倦怠的仅与儿科护士所处的具体环境有关。而不同人事关系之间职业倦怠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这与王京等[14]的调查结果有些不同, 主要原因可能一是地域和城市的差别, 二是我市全面贯彻并落实了近年来国家“同工同酬”的政策和要求, 使得大部分医院都已基本实现同工同酬, 对正式在编的和合同制的一视同仁, 无待遇及其他方面的区别。

3.4.2 年龄、职称、护龄与职业倦怠

本次研究显示, 在情感衰竭维度, 26~30岁年龄组、护师组、4~10年护龄组的倦怠水平比其他年龄组、其他职称组和其他护龄组的倦怠水平高, 其主要原因为这一部分儿科护士正处于家庭和事业全面发展的时期, 在工作方面科室的主要工作力量, 但通常还不是科室的带头骨干, 对应工作中的突发事件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家庭方面, 这个阶段的妇女正处于组织好家庭的关键时期, 有各种的家庭问题的困扰, 所以这个年龄组的护士容易出现情感衰竭。25岁以下的护士组通常刚刚踏上工作的岗位, 对工作有着较高的热情, 因此情绪衰竭程度相对较低, 而30岁以上的护士随着年龄的增长, 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工作更能得心应手, 因此, 她们的情绪衰竭程度相对也较低。在去人格化 (DP) 维度, 0~3年护龄组的倦怠水平比其他护龄组的倦怠水平高, 其原因可能工作和人生中碰到的挫折和失败较少, 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 对于患儿缺乏共情。在低个人成就感 (DP) 维度, 主管护师、10年护龄组的倦怠程度最低, 可能是由于高职称、高资历是社会对医疗行业的个人的初步认可, 个人也会从中得到较高的个人成就感。

3.4.3 学历与职业倦怠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最高学历之间职业倦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不同最初学历之间职业倦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了通过在职学习班提高的学历对职业倦怠的程度并无明显影响。这可能与大专或本科院校一般设置的心理课程与心理教育有关, 也可能与年龄和社会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

3.4.4 婚姻、子女情况与职业倦怠

本次调查研究显示, 不同婚姻状况的护士组间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在有无子女方面, 无子女组在去人格化、低个人成就感两个维度的倦怠水平高于有子女组, 这可能与科室的特殊性有关, 护士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 看到病房的患儿就很容易联系到自己的孩子, 比无子女组护士更容易移情, 会随着患儿的喜怒哀乐而有对应不同的表现, 对患儿病情观察更有心得, 也更容易与患儿及家属拉近距离, 而患儿病情的好转也会带给她们无比的成就感。因此, 倦怠感较无子女组轻。

4 小结

护士职业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学报 篇6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认知,非糖尿病专科护士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长期患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缺陷即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已成为我国第三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糖尿病健康教育是实行糖尿病三级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3],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的具体体现。而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怎样培训护理相关人员、如何保证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质量、如何面对患者的提问等。本研究是通过研究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认知情况、影响因素及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间接得到临床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和相关问题,对以提高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综合素质为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目标,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为临床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开展提供依据,进而更好地指导患者控制血糖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控制血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8月~2013年4月,便利抽样调查研究4所三级综合性医院的180名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全部为注册护士,工作1年以上;其中男21名,女159名;年龄22~27岁,平均(25.00±5.79)岁;文化程度本科143名,专科37名。所有研究对象均为遵循知情同意原则下自愿参加。

1.2 研究方法

根据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护理内容及参照有关文献[4]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问卷包括被调查者个人资料和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和影响因素等。

第一部分: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一般资料。主要内容为:年龄、性别、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最终学历。

第二部分: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基本认知和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影响因素问卷。

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规范化进程的认知程度。共有17个题目,内容分别为:①有必要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②健康教育可缩短护患距离;③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焦虑心理;④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提高护士自身素质;⑤可健康教育提高护士业务水平;⑥健康教育可减少护理差错及事故发生;⑦需要健康教育护士专门接受培训;⑧患者期盼护士的健康教育;⑨影响健康教育主要因素是人力不足;⑩影响健康教育主要因素是工作负荷;11影响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是专业知识缺乏;12影响健康教育主要因素是经验不足;13影响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理念陈旧;14您需要的支持是加强培训健康教育;15你需要的支持是加强专业知识;16你需要的支持是加强培训人际关系;17你需要的支持是增加非糖尿专科护士。

答案设计为4选项:①非常同意;②同意;③无所谓;④不同意。评分方法采用4分制:评分方法为:答案①计为4分;答案②计为3分;答案③记为2分;答案④计为1分,总分为68分,最低分为17分。得分在47~68分为高水平认知分数段,24~46分为中等水平认知分数段,17~23分为低等水平认知分数段。得分越高,说明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认知水平越高。

第三部分: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

此部分包括9个方面的内容[5,6]:①饮食治疗;②运动疗法;③口服降糖药物的知识;④胰岛素治疗的有关内容;⑤认识低血糖;⑥并发症的知识;⑦掌握自我检测的方法;⑧足部护理的知识;⑨心理方面。总共39道题目,每道题目总分5分:该项内容掌握90%~100%为5分,该项内容掌握70%~<90%为4分,该项内容掌握50%~<70%为3分,该项内容掌握20%~<50%为2分,该项内容掌握<20%为1分。分别考察被调查对象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2.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类别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得分

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不同学历护理人员间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知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相关人员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的调查

认为有必要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得分最高,为(3.48±0.73)分,认为影响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是理念陈旧的得分最低,为(1.99±1.09)分。见表2。

2.3 护理人员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的各题得分情况

在胰岛素治疗相关知识、掌握自我监测的方法、糖尿病并发症知识的掌握、口服降糖药物方面的掌握程度较高,而在运动、饮食疗法、足部护理知识和心理护理等方面掌握较差。见表3。

3 讨论

3.1 目前我国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现状

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基本认知程度高,平均得分为(3.48±0.73)分,说明目前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基本能够明确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患者自身生命体征的稳定、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这种认知程度为临床实践中常规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思想保证。有报道显示,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疾病教育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患者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措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知晓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7]。有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改变患者错误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而缓解和控制患者糖尿病血糖和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减少医疗费用[8]。对影响糖尿病健康教育开展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26.67%、32.78%的护士认为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源不足和工作负荷过重。在实际的工作中,随着护理学日益向专科化方向发展,使非糖尿病专科护士擅长本专业的病房护理,而对于相关的糖尿病护理工作缺乏具体的了解;这就要求要开展糖尿病专科教育,全面提高各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知识水平。

3.2 加强高年资、高职称护士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强化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

本研究对180名非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基本认知调查发现,职称高、工作年限长的护士,其得分低于职称低、工作年限短的护士,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高年资护士护理观念有关,认为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是重复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是浪费人力资源有关。但高年资护士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其社会阅历高于工作年限短的护士,因此,在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应加强教育非糖尿病专科护士转变观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化护理模式。在糖尿病健康教育过程中,高年资、高职称护士能够游刃有余的解决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因此要加强高年资、高职称护士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培训,在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应积极发挥高年资、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优势,使之能够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而有效的开展。同时也要采取患者满意度的调查以及回访,评价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以便根据回访找出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缺点,对其进行总结和改进。

3.3培养和提高低年资护士的自身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

本调查还发现,不同学历的护士在调查中对于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问题的认知存在差异(P<0.05)。这更加说明糖尿病健康教育和临床的实际经验密切相关,护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加强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素质和业务的培养是提高糖尿病健康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应有计划地组织非糖尿病专科护士不断学习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学习相关人文科学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沟通、交流的能力;在现阶段高级临床护理人才的缺乏的情况下,要发挥高年资护士在着方面的优势,组织临床授课,向低年资的护士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加强护士的继续再教育,利用网络和医学杂志,通过多种渠道提高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知识水平,有利于非糖尿病专科护士提高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及多学科知识的积极性,对培养护士的整体化护理意识起到良好的作用糖尿病。健康教育扩展了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角色功能,也把糖尿病护理理论和临床研究带进了一个新领域。糖尿病健康教育要求非糖尿病专科护士不但要具备传统的本专科的护理能力与技巧,而且还要求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具备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正是这样的要求,使得非糖尿病专科护士不断具备了生理性及社会性心理健康等方面评估患者和与患者交流巧沟通的能力。

3.4 规范护理行为

全面开展糖尿病专科护士资格认证,持证上岗,确保非糖尿病专科的护理质量,资格认证可以有效规范护理行为。

3.5 加强培训

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支持因素调查得出,加强培训护士健康教育和学习专业知识占比最高,专业知识和健康教育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理论指导。糖尿病患者对护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同时又具有其独特性[10]。在健康教育过程之中,针对不同内容的病情、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都做到恰到好处的解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形之中对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糖尿病专科护士不但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健康教育等领域的知识。只有以多学科的理论为指导,才能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10,11,12]。因此,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护士采用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包括基础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等多方面的知识。

3.6 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的调查

结果显示传统功能制护理模式没有得到改变,护理人员缺乏全面的整体的护理理念。作为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在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应该牢记整体护理概念,始终关注患者的血糖情况,同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

上一篇:市民广场舞主持词下一篇:考研政治马原考点 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