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

2024-08-12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共9篇)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 篇1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数及防护

汉寿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毛广平

一、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

1、意外损伤

手术配合中常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钩,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Johanet调查指出:约有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着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在可经针刺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已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

2、护士的工作姿势、站立时间与处理重物

专家们已证实:护士的工作姿势与能量消耗有一定关系,工作姿势与疲劳也有一定关系。我院手术室洗手护士配合手术时保持颈椎前屈15~20℃。连续站立均6.5h/日或更长、巡回护士均用240步/min的急速行走工作,累计时间4h/日或以上。处理重物,如按20例/日手术计算,需搬动约5kg重的器械包20余次,约为6kg重的敷料包20余次,2kg重的手术衣包50余次,以上合计约为350kg重的物品由夜班两名护士完成。疲劳、从职业因素比例高的项目看,有心情焦虑、精神紧张等因素。身体局部症状,如腰疼受工作姿势、处理重物的影响、全身症状中胃症状与心情焦躁、责任感、处理重物、饮食不规律、超负荷工作有关系。

3、麻醉气体的不良影响

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在其空气中存在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和残余吸入麻醉药的环境中,约为6.5h/日或更长,每周工作日5天为32.5h/周。Cohn指出,麻醉气体对于手术室工作人员有不良的生育结局。如吸入较高浓度的麻醉气体会引起流产。1976~1984年间,我院曾有7名手术室护士生育,有4名护士的孩子均在身体不同部位长有海绵状血管瘤或其它问题。

4、燃爆因素

手术室内有多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和化学制剂不可忽视。同时使用多种高频电器也是可能导致燃爆的因素。麻醉气体,其它挥发性有机溶剂在手术室工作中频繁接触,如酒精、碘酒、乙醚、丙醇、安息香酊及火胶绵,一般都不标有其可燃性而易被忽视,应防止铺巾被这类溶液沾湿而致燃爆。

5、激光手术的不良影响

目前,在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矫形外科需采用激光手术的方法,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

6、福尔马林(甲醛)溶液的危害

在国内还有相当多的手术室里使用40%的甲醛溶液,可刺激粘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急性大量接触更可导致肺水肿,同时也是职业性皮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7、电离幅射的影响

高科技的医疗仪器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准确率,但如对其产生的电离幅射保护措施不当,可因蓄积作用而致癌。

8、消毒灭菌剂的影响

各种消毒灭菌剂在手术室工作应用较多。污染手术后器械,一次性物品的初步处理均要使用各种化学消毒液。2%碱性戊二醛会引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及鼻窦炎。含氯消毒液对皮肤也有轻度损害。

9、心理疲劳

手术室护士每日高度精神紧张。遇有重、急症及复杂手术、抢救等更为明显。责任上的压力来自多方面,医护人员的心理性危害,主要是精神压力和轮班。

二、防护措施

1、锐利仪器使用的防护

我们抽吸药液时严格遵守用未接触过患者的无菌针头,抽吸后必须立即戴上针帽。静脉给药时须去除针头经三通给予。术后处理必须戴针帽毁去针头等规定确保了安全。我们还根据数万例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出一套手术中刀、剪、针摆放及传递的规定,在新护士上岗时,严格带教,规范每名护士的基本操作。规范手术患者术前生化检查项目,准确了解其肝炎和艾滋病病毒携带情况,并重点做好此类手术围术期的安全防护。对术前无法确定其情况的患者,一律按此类患者处理术中用物。

2、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在工作安排中,我们注意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洗手和巡回工作的次数,既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注意缓解护士因工作姿势带来的身心疲劳,教育和传授年青护士学会恰当的选择工作速度,缓解紧张程度。尽量减轻行为负荷,借助有效客观条件,注意节约体力和能量,不断地改善工作条件,简化人工运作的行程和程序,减少无效劳动,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1993年以来,我们在护士工作的班次,时间安排方面打破了几十年的常规。根据次日手术情况,合理调整,灵活安排人员。使以往上午护士多,下午人员紧张的状况有了明显改观,既保证手术的安全配合,也为安排工作提供更宽松,更有利的条件。

3、污染气体的处理

手术室使用的仪器要保证泄漏量为最小。将泄漏气体尽可能排放至室外。改善通风条件。我们将每个麻醉机的废气连接管通至室外,室内装有负压抽吸装臵,定期抽吸。对孕期的护士合理安排工作,从1984年至今,10余名护士的孩子出生未发现异常情况。

4、电器使用的管理

我们定期请专业人员检修手术室专用线路和电器。电器安装在防漏电的安全插座上。每个仪器配有操作程序卡,操作前严格遵守规程无误后方可使用。1996~1999年,手术例数每年

递增,保证了无一例因操作不慎引起意外。我们坚持每日两次湿式清扫手术间,保持术间湿度,防止静电效应。我们将易燃爆的气体,统一放臵于走廊一端,专人管理,检查泄漏和使用情况。

5、激光手术的防护

我们规定凡手术配合人员必须戴上防护镜。操作时关闭房门,在房门上并注明“激光”字样。在术间内有明显标牌示:用氧浓度要低于40%,必须使用水溶性润滑剂,防止引起火灾。并将激光手术固定在一个手术间,保证安全。

6、消毒剂使用管理

手术室护士常年接触甲醛。因做标本固定防腐等需要接触时,我们要求必须戴上防护手套,注意勿泼翻。按照配制方法,明确注意事项。1995年我们将最污染手术室空气的福尔马林熏箱重新安装在有负压抽吸装臵的柜里,彻底改变了污染空气的状况,极有效地防止污染手术室内的空气和操作时给护士带来的损害。

7、X射线的管理

术中需要行X线透视的手术,上台前必须穿好铅衣,并在手术间安全的范围内设臵铅屏风。对于人员的安排合理适当,次数均摊,避免短期内大剂量集中接受X线照射。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年青护士较多的情况,在孕期妥善安排好她们的工作。

8、适当调整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

1984~1993年,我室曾有6名护士先后患胃炎、溃疡病。其中1人便血、呕血;1人胃溃疡大出血急诊行胃大部切除;1人患胃癌行胃癌根治术后均调离手术室。1993年起,随着工作时间的调整,我们又对原由两名夜班护士承担的350kg重的搬包工作分摊给当日白班的20余名护士,大大降低了夜班护士的集中工作强度。夜班护士的休息时间也由间断改为连续。我们还坚持了每日中午12点30分后互换洗手护士下台稍做休整的做法,20min的休整后,身心得到缓冲,精神面貌,工作效率有了提高。1993年本室护士25名,每日手术约13例,1995年至今护士27名,每日手术均为21例,工作效率提高了48%。针对以往器械室护士准备次日手术费时、费力,压力大的情况,医生有时还不甚满意。我们着手制定了一套器械准备常规卡,急诊器械柜一览图,使护士准备次日手术器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对照一览图流览急诊器械柜,做到了心中有数,并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神上的压力。我们还特别注意教育护士养成“四轻”的良好习惯,防止和减少噪音,光线、温度、湿度调整适宜,减少无效损耗能量。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 篇2

1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

1.1 空气污染

化学消毒剂的挥发, 高频电刀使用时发出的气味及全麻药物在空气中的弥散, 甲醛、戊二醛、臭氧都是手术室常用的挥发性化学灭菌剂, 它们对皮肤黏膜、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甲醛还有致敏、诱变和致癌作用。安氟醚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含卤素麻醉药, 含乙烯基, 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 其化学性质稳定, 对呼吸道无刺激作用。

1.2 生物污染

工作人员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等, 受污染的机会很多。针刺损伤或刀剪、锐利提钩刺伤皮肤是最常见的职业事故, 危害不仅限于刺伤皮肤, 还可传播疾病, 易感染甲、乙、丙肝病毒, 尤其是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措施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 IV) 。

1.3 电离辐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骨科骨折手术都在电透直视下手术, 这样接触射线的机会较多。据文献报道, 少量多次接触放射线, 可因蓄积作用致癌或致胎儿畸形。

1.4 身体疲劳和心理危害

手术室护士工作强度大, 思想高度集中, 精神也高度紧张, 经常要加班加点, 对家属和子女的照顾也不够周全, 认为对家庭有亏欠, 增加了心理压力。器械护士长时间站立, 久而久之会导致下肢静脉曲张、肌肉肌腱疲劳、损伤及腰腿痛。

2 防护措施

2.1 空气污染的防护

保持手术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使用的空调要求有换气功能, 尽量减少麻醉残余气体的吸收。正确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 使用甲醛的消毒柜要严格密封, 防止气体泄漏, 夹取消毒柜内物品前应做好个人防护, 夹取时动作要准、快, 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甲醛气体。

2.2 生物感染的防护

增强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 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是减少血源性感染最有效的防护措施。手术过程中要集中精力, 谨慎操作, 正确使用和传递器械。如发生针刺伤或皮肤破损, 要立即挤出伤口的血液, 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破损部位, 并涂擦消毒液, 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对疑似乙肝病毒 (H BV) 、丙肝病毒 (H CV) 、H IV感染者, 除紧急处理外, 要做好血清学监测, 并报告疾控中心做相关处理。

2.3 电离辐射的防护

对骨科常用的X线机, 在配合医生准确定位的同时, 尽量减少辐射次数, 同时护士要穿防护服。怀孕期的护士, 要避免参加骨科手术, 避免接触射线, 做好自我防护。

2.4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调整工作强度, 减轻心理压力

护士要不断学习, 提高业务水平, 不断强化自己, 提高综合素质。通过科室人员的调整, 把准备手术器械包、敷料等工作分担给供应室, 可以使手术室护士集中精力, 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适应各种压力, 达到身心健康。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篇3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现今社会,医学技术和医疗手段都在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新型化学物质被广泛应用在手术室中。这些化学物质在不同方面都有一些或多或少的危害,此外,手术室中难免会有各种消毒剂、挥发性药物等,导致目前的手术室环境并不十分良好,手术室护士面临着空气污染,电磁辐射,视觉疲劳,心理状况不良等诸多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这使他们的职业危害大大加重。因此,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并研究自我防护措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1 危害因素

1.1 物理因素

1.1.1 电离辐射 术中应用c臂x光定位照片及直视下手术和激光手术。手术室如无防放射设备,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受射线照射的危害,导致急慢性放射性疾病,影响生殖细胞引起基因突变;还可因长期射线积累作用而致癌。

1.1.2 噪音污染 各种监护仪.电刀负压吸引器电钻电锯,各种推车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当噪音超过90dB时就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影响。人如果长期在噪音环境中工作,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一定影响。大部分人极易产生烦躁情绪,精力难以集中,工作准确度降低,头痛难忍,严重者甚至会有失眠症状,感觉听力不如从前,血压些许升高等。

1.2 化学因素 手术室中在空气消毒时一般会使用紫外线照射,会将空气中的氧分子分解成有毒的臭氧。且手术室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气体交换相对差,其空气中常年存在一定浓度的挥发性的化学消毒剂及吸入性麻醉药。

1.2.1 化学试剂 手术室常用的消毒剂有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碘伏,含氯消毒液等,长期接触这些药剂科导致头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等症状。

1.2.2 化疗药物 肿瘤手术过程中经常要用到化疗药物。护士在配制时,不可避免地会吸入含有药物的气体,剂量虽小但其累计作用可导致远期影响如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率增高,致畸致癌致突。

1.2.3 使用高频电刀时产生的烟雾,关节置换中使用骨水泥的异味以及微量的麻醉废气等均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

1.3 生物学因素 手术中经常会用到瑞丽器械,因此被刺伤的可能性很高,随之带来的血源性传染病也增多。血源性病毒诸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它们通过血液喷溅到护士的皮肤上,很容易造成护士的感染,且感染率都较高。因此锐器刺伤为最严重的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

1.4 身体疲劳与心理危害 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非常大,而且经常会有急诊手术,这就导致护士的工作时间不规律,常常处于高度工作状态。且手术台上不允许精神松懈,长期精神紧张则很容易造成疲劳、焦虑。而且长时间站立工作,必然会引起肌肉酸痛,对身体的血液循环也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过度紧张的工作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精神紧张,焦虑烦燥等。

2 防护措施

2.1 物理因素的防护 射线有害人体健康。因此术中进行X线摄片时,应安排在固定的手术间,手术室护士要在防护措施完备的情况下工作,尽量回避,避免被射线照射。当然做到这些要在术前做好准备,提高效率。孕期及哺乳期护士避免接触X线。改善手术间环境。淘汰噪声过大的仪器,尽量使用有环保效益的仪器,操作过程中减少噪音。手术间采用隔音设备,定期对仪器设备做检查和更換。紫外线消毒时要严格注意时间。

2.2 化学因素的防护 手术间定时通风,可采用空气净化器改善空气质量。化学试剂保存时要严格按照要求,有些试剂要密封保存,以免挥发污染空气,接触某些有腐蚀性或有毒的试剂时要佩戴专用防护手套,取用试剂时要认真仔细,一次性完成,动作要符合标准,避免溅落试剂。配备试剂时要严格按照规定说明,并注意安全。消毒剂要现配现用,且用量要适中,不可过多。放置试剂的房间最好用排风扇,加强室内通风。操作前要洗手,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同时也要完善术后的排污系统,保证手术间的清洁卫生。

2.3 生物因素的防护 做好生物因素防护,首先要在术前对病人的病史有一定了解。若病人在某些检测上呈阳性,则要更加严格做好防护措施,手术中各个步骤要按部就班地进行,要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能做到不慌不乱,每一步骤都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注意手术卫生,使用锐利器材时要格外小心,锐器不可随意丢弃。传递手术刀剪时不能直接用手拿,要用弯盘传递,一旦发生刺伤事件,要立刻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处理伤口并上报。在手部有伤时感染几率增大,因此尽量不要参加有感染病人的手术。手术中必要时要带好防护面罩等避免病人血液、体液等的喷溅。必须要带好防护手套才能做接触血液的操作,手套有破损应立刻更换,操作后仔细洗手。若皮肤有损失,要用标准比例的碘酒和酒精进行消毒。

2.4 生理心理的防护 对手术室护士要定期进行肝功等的必要检查,接种疫苗,防患于未然。在医院不仅要进行手术技术的培训,还要经常加强感染管理的知识普及。护士自身也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工作时要认真仔细,切莫马虎大意。手术室工作时间长,不规律,时刻处于备战状态,对护士的精力要求很大。应在术前仔细制定合理的手术流程,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精力损失。合理安排工作,加强各个手术室护士间的配合,避免某个护士的连续工作。在大手术前一定要补充好能量,吃有营养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要保证睡眠时间,用最好的精神状态来工作,以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手术中不要总保持一个姿势,可以适当的活动活动身体,减轻身体疲劳,尽量减少肌肉紧张。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学会自我心理调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小 结

手术室护士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职业危害,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手术室护士工作环境,确保护士身心健康,以提高手术质量。

参考文献

[1] 魏继承.手术室及ICU环境的噪声污染[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1996,17(5):311—312.

[2] 杨玉莲,陈玉平.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J].国外医学护士分册,2000,19(9):434—435.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 篇4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自身防护

目的`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自身防护措施做一综述.方法对影响手术室护士身体的危险因素以剖析,阐明她们的自身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理办法.结果认识其危险因素,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身防护意识.结论掌握在手术室工作的危险因素,能不断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减少医疗纠纷,保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作 者:刘国庆  作者单位:菏泽市中医院,山东,菏泽,274035 刊 名:井冈山医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GGANGSHAN MEDICAL COLLEGE 年,卷(期): 10(4) 分类号:B135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   危险因素   自身防护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 篇5

手术室是 医院 的特殊科室,工作中直接接触病人开放的伤口、血液、体液等,而手术室又是锐器刺伤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科室之一,手术室护士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随着各种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趋势的大幅度上升,锐器刺伤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手术室护士必须提高防护意识,加强管理,减少锐器刺伤及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手术室锐器伤的原因

1.1 防护意识不强 对病人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不戴手套,认为戴手套操作不方便,没有必要,受伤后未引起重视,或未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

1.2 接触锐器的机会多 配合手术时传递手术器械,进行各种穿刺操作等工作中直接接触锐器的机会多,受伤的概率相应也高。

1.3 不安全的操作 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如:操作不熟练、忙乱,传递裸露的针头、针芯,配合手术传递锐器 方法 不正确,徒手掰安瓿等。

1.4 病人不合作 进行侵入性操作时病人不合作、躁动等,利器误伤自己或他人。

1.5 不及时正确处理锐器 部分工作人员在忙乱中对锐器处理不当,注射器、针头、穿刺过的针芯等锐器用后随手与其它物品混放,未及时处理,护士整理 治疗 台时粗心大意而受伤。防护措施

2.1 增强防护意识 提高防护意识,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是减少血源性感染最积极有效且较容易实施的预防措施[1]。加强对病人的管理和筛查,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前对病人进行hbv、hcv、hiv等血液性致病因子的检测,了解病人的感染状态,在服务操作过程提高警惕,有针对性地预防措施,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或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时戴手套。手部有创口的护士不宜参加特殊感染病人的手术配合。对特殊感染病人进行侵入性护理操作时戴双层手套。barbara等[2] 研究 发现: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的可减少50%以上。

2.2 手术室是施行外科手术的场所,工作中接触利器机会较多。由于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手术室护士的锐器刺伤的发生率也相对高。据任小英等[3]调查发现:工作超负荷与锐器伤发生相关。因此手术室护士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在紧张劳累后要充分休息,保持精力充沛和注意力集中。护士长合理安排人力,尽力安排充足的人员,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忙乱。

2.3 安全操作、安全注射

2.3.1 正确使用各种锐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各种穿刺利器的操作方法,进行穿刺时注意力要集中,防止穿刺针刺伤自己或他人。操作过程不可直接将针头或针芯递向他人,不可用双手回套针帽。

2.3.2 配合手术传递锐器时注意正确的传递方法,如:传递手术刀时,刀腹应朝下,传递或收回缝针时不可直接用手抓持锐利部分。杨晓华等[4]认为:传递锐器时应避免手与手的传递,可采用间接传递法,将锐器放置于弯盘内,通过这一中介物进行锐器的传递,该方法可减少传递过程锐器刺伤的概率。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 篇6

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膝部约束带的规格是()

A.宽4cm长50cm B.宽6cm长80cm C.宽8cm长100cm D.宽10cm长200cm E.宽l0cm长250cm 2.双腿被开水烫伤的患者,可考虑为其选用的保护具是()A.支被架

B.床档 C.肩部约束带

D.腕部约束带 E.踝部约束带 3.宽绷带常用于固定()

A.双肩 4.使用约束带正确的是()

A.符合使用指征即可使用

B.使用前不一定取得患者的同意 C.躁动患者约束带可拉紧以防脱落

D.保护性制动时间可随意延长 E.约束带下垫的衬垫松紧要适度 5.不可使用约束带的患者是()

A.发热谵妄

B.神经官能症

C.麻醉后未清醒者

D.精神病患者

E.烦躁不安的患者 6.为防止躁动的婴幼儿发生意外应()

A.注射镇静剂

B.使用保护具

C.特别护理

D.增加陪护

E.冬眠疗法 7.不需要使用保护具的患者为()

A.分娩后产妇

B.昏迷

C.高热

D.躁动

E.谵妄 8.跌倒和坠床属于下列哪种损伤()

A.机械性损伤

B.温度性损伤

C.压力性损伤

D.放射性损伤

E.生物性损伤 9.因输氧不当所致的肺水肿属于下列哪种损伤()

A.机械性损伤

B.温度性损伤

C.压力性损伤

D.放射性损伤

E.生物性损伤 10.由于药物使用不当所引起的损伤属于()

A.物理性损伤

B.化学性损伤

C.心理性损伤

D.生物性损伤

E.机械性损伤 11.下列哪种属于压力性损伤()

A.跌倒,撞伤

B.冰袋、制冷袋所致的冻伤

C.因导尿不慎所致的尿道黏膜损伤 D.因石膏、夹板固定过紧所形成的局部压疮

E.因医务人员言谈或行为的不慎导致患者情绪波动,病情加重 12.肩部约束带的规格是()

A.宽4cm长50cm B.宽6cm长80cm C.宽8cm长120cm D.宽10cm长220cm E.宽10cm长250cm

13.以下化学性损伤的防范措施不妥的是()

A.熟悉各种药物应用知识

B.严格执行药物管理制度和药疗原则

C.进行药疗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D.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及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E.为避免患者擅自用药,严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用药的有关知识 14.使用保护具的注意事项中,不妥的是()A.使用保护具时,应保持肢体及各关节处于功能位

B.手腕

C.头部 D.膝部 E.腹部

B.协助患者经常更换体位,保证患者的安全、舒适 C.使用约束带时,其下须垫衬垫,固定松紧适宜 D.若患者无主诉不适或者无特殊情况,无需放松约束带

E.记录使用保护具的原因、时间、观察结果、相应的护理措施及解除约束的时间 15.放射性损伤的防范措施中不妥的是()

A.防止接受放射部位皮肤破损

B.禁忌用力擦拭、搔抓、摩擦、曝晒、紫外线照射等 C.为保持接受放射部位皮肤的清洁,应经常使用肥皂擦洗

D.正确掌握照射剂量和时间 E.尽量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身体暴露,保持照射区域的标记 16.使用约束带时,应重点观察()

A.神志是否清楚

B.体位是否舒适

C.衬垫是否合适 D.约束带是否牢固

E.局部皮肤颜色与温度

17.为限制患者手腕和踝部的活动,可用宽绷带打成()A.外科结

B.死结

C.滑结

D.单套结

E.双套结 18.使用约束具时,应注意保持患者肢体处于()

A.患者舒适的位置

B.患者喜欢的位置

C.接受治疗的强迫位置

D.容易变换的位置

E.功能位置 19.不是锐器伤引起的是()

A.乙型肝炎 B.丙型肝炎 C.甲型肝炎

D.艾滋病

E.丁型肝炎 20.配制化疗药物时应戴()

A.无菌手套

B.一次性聚氯乙烯手套

C.一次性橡胶手套 D.乳胶手套内套一副聚氯乙烯手套

E.双层乳胶手套 21.标准预防中,应采取防护措施的是()

A.接触患者的血液

B.接触患者的体液

C.接触患者的分泌物 D.接触患者污染的物品

E.以上全是

22.双手回套针帽占针刺伤原因()

A.40%

(二)A2型题

23.患者王某,因患者破伤风被安置在隔离室,表现为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不妥的是()

A.用床档,防坠床

B.取下义齿,防窒息

C.枕横立于床头,四肢用约束带以防撞伤 D.纱布包裹压舌板垫于上下臼齿之间防咬伤

E.室内保持光线充足,安静,以利护理 24.患儿张某,左上肢烫伤,Ⅱ度烫伤面积达10%,人院后经评估需使用保护具,下列哪项措施不正确()

A.使用前需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同意

B.属于保护性制动措施,只能短期使用 C.将患者右上肢外展固定于身体右侧

D.约束带下应置衬垫,且松紧适宜 E.经常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颜色和温度

25.王护士,在给HIV阳性患者采血后被污染的针头扎伤,她立即按操作规程进行处理了伤口,还应该按照规定检查HIV抗体的时间,除外()A.当天

B.4周C.8周D.6个月

E.16个月

B.50% C.60% D.70% E.80%

26.韩护士,在为HBsAg阳性患者拔针时,患者突然躁动被针扎伤,韩护士的HbsAg阴性且未注射乙肝疫苗,则应注射()

A.乙肝免疫球蛋白

B.乙肝疫苗

C.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D.无需注射疫苗

E.注射胎盘球蛋白

27.苏护士,在为HbsAg阳性患者注射时,患者突然躁动被针扎伤,已按规定进行了处理,不是规定的随访与检测时间的是()

A.受伤当天

B.第3个月

C.第6个月

D.第9个月

E.第12个月

28.李护士,为一截瘫患者翻身时,正确的弯腰姿势是()

A.应两足并拢,使重力落在髋关节和两足处

B.应两足分开,使重力落在膝关节和两足处 C.应两足分开,使重力落在髋关节处

D.应两足分开,使重力落在髋关节和两足处 E.应两足分开,使重力落在两足处

(三)A3/A4型题(29~30题共用题干)患者王某,男,62岁,以呼吸困难、嘴唇发绀、烦躁不安而急诊人院,入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

29.为了缓解症状,患者应采用的体位是()

A.去枕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B.抬高床头15~20°

C.抬高床头20°,抬高下肢30° D.抬高床头70~80°,膝下支架抬起15~20°

E.抬高床头60~70°,右侧卧位 30.次日,患者出现烦躁不安,为防止患者受伤,护士应为其采取的保护措施是()A.使用绷带

B.使用双套结固定肢体防止自伤

C.使用双侧床档防止坠床 D.使用双膝固定防止坠床

E.使用肩部约束带防止碰伤(31~32题共用题干)31.刘护士,在配制化疗药物时,因药瓶内压力过大,药物溅到眼睛内,刘护士应立即()A.用肥皂水清洗眼睛

B.用高渗盐水清洗眼睛

C.用低渗盐水清洗眼睛 D.用弱酸溶液清洗眼睛

E.用清水清洗眼睛

32.为了防止药物外溅,其预防措施不正确的是()

A.抽取瓶装药物时,所抽药液以超过注射器3/4为宜

B.稀释瓶装药物时,应插入双针头 C.将溶媒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

D.抽取药液时,用针腔较大的针头 E.待药粉被溶媒浸透后再晃动药瓶

二、填空题

1.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大因素。2.医院中常见的物理性损伤主要包括_________损伤、_________损伤、_________损伤和_________损伤等。

3.医院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物理性损伤、_________损伤、_________损伤、_________损伤和_________损伤。

4.护士应具备对各种职业有害因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知识和能力。5.职业有害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6.感染的针刺伤是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因素,其中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7.护士用紫外线消毒治疗室时,如果防护不当,可导致不同程度的_________、_________等不良反应。

8.标准预防技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护措施,减少受感染的机会。

9.化疗药物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途径,对经常接触的护士带来一定的潜在危害。

10.体温计、血压计等是常用护理用品,漏出的汞如果处理不当,可对人体产生_______和_______作用。

11.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护士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做好岗前培训和定期的在职培训与考核。并把护理安全作为_______和_______的考核内容之一。

12.护士受到被HBsAg阳性患者污染的针头扎伤后,受伤护士HBsAg或抗-HBs阴性,且未注射疫苗者,应于_________、内注射_______并注射疫苗。13.化疗防护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_______和_______。

三、名词解释

1.安全环境

2.医源性损伤

3.保护具

4.职业暴露

5.护理职业暴露 6.职业防护

7.护理职业防护

8.标准预防

四、简答题

1.简述患者心理性损伤的防范措施。2.如何对使用保护具的患者进行护理评估。3.简述保护具的使用原则。

4.简述保护具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5.简述护士纠正锐器伤危险行为的措施。6.简述化疗药物配制时的防护措施。

7.简述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的措施。8.简述护理职业防护的意义。

五、论述题

1.试述常用辅助器的作用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患者王某,女,46岁,以子宫肌瘤住院准备手术。检验结果显示,HBsAg阳性,张晓护士在给患者采血时被针头扎伤,扎伤处出血不止。(1)张晓护士应采取怎样的紧急措施处理伤口?(2)如何加强护士的健康管理?

3.章某,女,脊柱外科护士,在搬运一脊柱手术术后患者时发生腰扭伤,请问护士在工作中如何预防此类事件发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E

2.A

3.B

4.E

5.B

6.B

7.A

8.A

9.C

10.B 11.D

12.C

13.E

14.D

15.C

16.E

17.E

18.E 9.C

20.D

21.E

22.E

23.E

24.C

25.E

26.C

27.D

28.D

29.D

30.C 31.E

32.A

二、填空题

1.患者自身因素

医务人员因素

医院环境因素

诊疗方法因素 2.机械性

温度性

压力性

反射性 3.化学性

生物性

心理性

医源性 4.认识

处理

防范

5.生物性因素

物理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 6.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艾滋病 7.皮肤

眼睛损害

8.洗手

戴手套

穿隔离衣

戴护目镜和面罩 9.直接接触

呼吸道吸入

消化道摄入 10.神经毒性

肾毒性 11.在校教育

毕业后教育 12.24h 乙肝免疫球蛋白

13.减少与化疗药物的接触

减少化疗药物污染环境

三、名词解释

1.安全环境:安全环境是指平安而无危险、无伤害的环境。

2.医源性损伤:指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的损伤。3.保护具:用来限制患者身体或机体某部位的活动,以达到维护患者安全与治疗效果的各种器具。

4.职业暴露: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有害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状态。

5.护理职业暴露:指护士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病原微生物,以及受到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职业暴露。

6.职业防护:针对可能造成机体损伤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职业性损伤的发生,或将损伤降低到最低程度。

7.护理职业防护:指在护理工作中针对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损伤,或将损伤降至最低程度。

8.标准预防:即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都具有潜在的传染性,接触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止血源性传播疾病和非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传播。

四、简答题 1.答:

(1)护士应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注意自身的行为举止,避免传递不良信息,造成患者对疾病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误解而引起情绪波动。

(2)应以高质量的护理行为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其治疗信心。

(3)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帮助患者与周围人群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

(4)注意对患者进行有关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并引导患者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2.答:

(l)患者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度,有无皮肤摩擦破损及血液循环障碍等情况。

(2)患者及家属对保护具使用的目的及方法的了解程度、接受和合作程度。(3)需用保护具的种类、时间。3.答:

(1)知情同意原则:使用前向患者及/或家属解释所需保护具的原因、目的、种类和方法,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及配合。如非必须使用,则尽可能不用。(2)短期使用原则:使用保护具要确保患者的安全,只宜短期使用。(3)随时评价原则:应随时评价保护具的使用情况。4.答:

(1)严格掌握保护具应用的适应证,维护患者的自尊。使用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保护具使用的目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如非必须使用,尽可能不用。

(2)保护具只宜短期使用。使用时,应保持肢体及各关节处于功能位,协助患者经常更换体位。

(3)使用约束带时,其下须垫衬垫,固定松紧适宜,并定时松解,每2h放松约束带一次。注意观察受约束部位的末梢循环情况,每15min观察一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4)记录使用保护具的原因、时间、观察结果、相应的护理措施及解除约束的时间。(5)随时评价约束具使用情况。5.答:

(1)禁止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2)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3)禁止用手折弯或弄直针头。(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5)禁止用手直接传递锐器。(6)禁止直接接触医疗废物。6.答:

(l)操作前准备:配药时穿长袖低渗透的隔离衣,戴帽子、口罩、护目镜、聚氯乙烯手套并外套一副乳胶手套。

(2)操作前准备:打开安瓿前应轻弹其颈部,使附着的药粉降至瓶底,掰开安瓿时应垫纱布,避免药粉、药液外溢,或玻璃碎片四处飞溅,并防止划破手套。

(3)防止药物溢出:溶解药物时,溶媒应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晃动,以防药粉溢出。

(4)规范地稀释和抽取药物:①稀释瓶装药物及抽取药液时,应插入双针头,以排除瓶内压力,防止针栓脱出造成污染。②抽取药液后,在药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液后再拔针,不要将药物排于空气中。③抽取药液时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腔较大的针头,所抽药液以不超过注射器容量3/4为宜。④抽出药液后放入垫有聚乙烯薄膜的无菌盘内备用。⑤抽出药液后 放人垫有聚乙烯薄膜的无菌盘内备用。

(5)操作后的处理:操作结束后,用水冲洗和擦洗操作台。7.答:

(1)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经常变换体位、姿势或进行适当轻微活动,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2)站立时,可让双下肢轮流支撑身体重量,并可适当做踮脚动作,促进小腿肌肉收缩,减少静脉血液淤积。

(3)工作间歇可尽量抬高下肢,或做下肢运动操,以促进血液回流。

(4)穿弹力袜或捆绑弹力绷带,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轻或消除肢体沉重感、疲劳感。8.答:

(1)提高护士职业生命质量:护理职业防护不仅可以避免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护士的伤害,而且还可以控制由环境和行为引发的不安全因素。通过职业防护可以维护护士的身体健康,减轻心理压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提高护士的职业生命质量。

(2)科学有效规避护理职业风险:护理职业风险是指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通过职业防护知识的学习、职业防护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可以提高护士对职业性损伤的防范意识,自觉履行职业规范要求,有效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科学有效地规避护理职业风险。

(3)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良好安全的护理职业环境,不仅可使护士产生愉悦的心情,而且可以增加其职业满意度、安全感和成就感,使之获得对职业选择的认同感。同时,和谐的工作氛围可以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改善其精神卫生状况,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

五、论述题 1.答:

拐杖:提供给短期或长期残障者离床时使用的~种支持性辅助用具。手杖:是一种手握式的辅助用具,常用于不能完全负重的残障者或老年人。助行器:适用于上肢健康,下肢功能较差者。

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①使用者意识清楚,身体状态良好、稳定。②选择适合自身的辅助器。③使用者的手臂、肩部或背部无伤痛,活动不受限制,以免影响手臂的支撑力。④使用辅助器时,患者的鞋要合脚、防滑,衣服要宽松、合身。⑤调整拐杖和手杖后,将全部的螺钉栓紧、橡胶底垫靠牢拐杖与手杖底端,并应经常检查确定橡皮底垫的凹槽能产生足够的吸力和摩擦力,且紧栓于拐杖与手杖的底端。⑥选择较大的练习场地,避免拥挤和分散注意力,同时地面应保持干燥,无可移动的障碍物。必要时备一椅子,供患者疲劳时休息。2.(1)答:

1)受伤护士要保持镇静,戴手套者按规范迅速脱去手套。2)处理伤口:①立即用手从伤口的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伤口的血液,但禁止在伤口局部挤压或按压,以免产生虹吸现象,把污染血液吸入血管,增加感染机会。②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在流动水下反复冲洗。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皮肤或暴露的黏膜处。③用75%乙醇或0.5%聚维酮碘(碘附)消毒伤口,并加以包扎。3)及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并尽早报告部门负责人和预防保健科、医院感染管理科。4)评估锐器伤。根据患者血液中含有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的多少和伤口的深度、范围、暴露时间进行评估,并做相应处理。5)血清学检测与处理。

(2)答:

加强护士的健康管理:①建立护士健康档案,定期为护理人员进行体检,并接种相应的疫苗。②建立损伤后登记上报制度。③建立锐器伤处理流程。④建立受伤护士的监控体

系,追踪伤者的健康情况。⑤应积极关心受伤护士的心理变化,做好心理疏导,及时有效地 采取预防补救措施。3.答:

(1)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加强腰部锻炼是预防负重伤的重要措施。如健美操、广 播体操、太极拳、慢跑、游泳、瑜伽等。

(2)保持正确的工作姿势: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良好的身体姿 势不仅可以预防职业性腰背痛的发生,还可延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

(3)经常变换工作姿势:护士在工作中,应避免长时间保持一种体位或姿势,要定时变 换体位,以缓解肌肉、关节和骨骼疲劳,减轻脊柱负荷。另外,护士也要避免剧烈活动,以防腰部肌肉拉伤等。

(4)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在工作中,护士可以佩戴腰围等保护用品以加强腰部的稳定 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疼痛加重时坚持佩戴腰围,卧床休息时解下。腰围只有在活动、工作时使用,其他时间最好不用,以免长时间使用造成腰肌萎缩,产生腰背痛等。(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①提倡卧硬板床休息,并注意床垫的厚度要适宜。②从事家 务劳动时,注意避免长时间弯腰活动,或尽量减少弯腰次数。减少持重物的时间及重量,预 防负重伤的发生。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篇7

1 职业危害因素的定义

职业危害指在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或存在的, 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可能存在着各种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因素, 作用于工作者本身, 从而对人体造成各种影响, 引发各种疾病。

2 手术室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2.1 锐器伤

手术室护士在手术配合中如稍有不慎就会将锐利器械如刀、剪、缝针误伤自己或他人, 张艳等[2]在对60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后发现, 在职业伤害中锐器伤的构成比例最高57.6%。周阳等[3]调查指出, 64.9%的护士做器械护士时被刺伤, 56.3%的护士在清洗料理器械时被刺伤过。最常见的传染疾病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已有资料显示[4], 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

2.2 各类废气

麻醉废气和电刀异味的致癌作用已经受到普遍的关注, Lamberti等[5]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麻醉废气污染可造成手术室工作人员的不良生育结局, 浓度较高的麻醉废气可引起流产。手术中电刀切割、电凝肌肉、脂肪组织产生烟雾焦味亦可引起烦躁、头痛、头晕, 长期蓄积于体内会致癌。其他如碘仿纱条等释放的气味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刺激, 长期接触使人注意力不集中、白细胞减少等。

2.3 噪声危害

噪声是指人们在不同环境中判断为不需要或有干扰的声音, 能引起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国际噪声协会规定, 日间噪音声低于45 dB, 夜间噪声应低于20 dB[6]。李秀荣等[6,7]研究发现, 手术室平均噪声60 dB~65 dB, 但常接近90 dB, 这是8 h内允许的最高水平。手术室内的噪音主要来源于电钻、电刀、麻醉剂、吸引器等。长期在充满噪音的环境中工作会对人体的听觉、睡眠、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李雯[8]研究发现, 噪声对人思维过程的影响最为显著, 能干扰思维的连贯性。

2.4 生理、心理危害

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特点是长时间站立、精神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超负荷工作, 且经常不能准时进食。阎仿等[9]调查显示, 手术室护士抑郁发生率为54.62%。而且68.03%的护士存在各种心理不适, 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综合科室护士。史志良等[10]对229名护士的调查中发现58.08%的护士患有消化系统疾病, 因工作期间不能正常的摄入与排泄, 22.85%的护士患有泌尿系统炎症或结石。

2.5 化学消毒剂

多种化学消毒剂在手术室应用广泛, 使得手术室护士每天被迫接触甲醛、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等。甲醛主要用于固定标本, 而甲醛对呼吸道有严重刺激, 长期接触有致畸、致癌的后果, 而长期吸入混有高浓度戊二醛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 易引起眼睛灼伤、恶心、皮肤炎、胸闷或荨麻疹等。含氯消毒剂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 经常接触会引起眼结膜损伤、喉头水肿、痉挛等。

2.6 生物感染的危害

由于手术室的特殊工作环境, 手术室护士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 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病毒 (HC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等各种病毒。手术室需每日频繁使用各种锐利器械, 如刀、针、剪等, 极易造成针刺伤, 而针刺伤最主要的危害是传播各种血源性疾病。据报道, 美国每年因血源性传播疾病所造成的医务人员死亡人数达几百人, 几乎每天死亡1人[11]。而高英华等[12]在对300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后发现, 护士在工作中被污染的针头针刺伤后上报的仅占55.3%。

3 自我保护措施

3.1 锐器伤防护

手术室护士必须提高警惕, 防止刀、剪、缝针等其他锐利物品的损伤, 器械护士在术中传递手术刀、剪刀等锐利器械时应将锐利器械置于弯盘中传递给手术医生, 手术结束后应立即将手术刀片、缝针、针头等锐利器械放入利器盒中, 防止在清洗器械时造成刺伤。同时在术前充分了解手术病人的病史, 如两对半、肝功能的检查, 对阳性病人应提前做好防护措施, 一旦发生锐器伤, 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挤出尽量多的血液, 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伤口, 然后用碘酊和乙醇消毒, 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3.2 各类废气的防护

加强责任心, 重视麻醉废气的排放, 选择密封性能好的麻醉机器并定期请工程师来检测, 尽量防止气体管道的泄漏, 同时应选用密闭度合适的麻醉面罩, 改善手术室的通风条件, 尽可能地将麻醉气体排放至手术室外, 对于孕期及哺乳期的妇女应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 尽量减少接触麻醉废气。在电刀的选择上应选用烟少的电刀, 根据病人性别、胖瘦、组织类型调整高频电刀输出功率[13]。器械护士也应及时清除电刀头上的凝结物以免减少输出的电流强度[14]。同时提醒手术医生及时用吸引器吸取烟雾, 以减少烟雾的吸入。碘仿纱布应即用即取, 从而减少其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 减少异味的吸入。

3.3 噪声预防

手术室护士在使用医疗仪器时应根据病人的病情适量调节各种监护参数的报警数值, 尽可能将报警音量调到最小, 不用的仪器应该暂时关闭, 在医疗仪器的选择上应选择噪声小、性能好的产品, 同时对医疗仪器定期进行检测和维修, 加强保养。保持手术室内肃静,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谈话, 控制参观人员的数量。

3.4 生理、心理危害的防护

手术室护士应放松心情, 医院应为护士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设备, 关心、理解和尊重护士, 通过正确、合理的疏导方式, 有效地减轻护士的心理负担。而手术室内应专门设护士休息室, 便于护士进餐与休息。同时手术室护士要加强体育锻炼, 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 调整工作量, 促进身心健康。

3.5 化学消毒剂的防护

余利君[15]在新加坡进修时发现, 新加坡手术室对手术器械一般不用化学消毒液浸泡消毒, 凡能高压灭菌的器械均进行高压灭菌, 不能高压灭菌的器械, 如内镜、光导纤维等, 用过氧化氢低温消毒液消毒。手术室内还应安装有过滤网的排气扇, 注意开窗通风。手术室护士在必须要接触到化学消毒剂的情况下戴口罩、手套, 避免消毒液溅入眼内, 腐蚀双手, 减少接触时间。

3.6 生物性感染的防护

手术室护士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保护措施。1996年,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CDC) 提出了标准性预防原则[16], 标准性预防是指提供医疗服务时假设所有病人都可能具有传染性的一种观念, 这种观念必须应用于每个病人, 无论其诊断如何以及是否真的有传染性, 所以手术室护士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或皮肤黏膜有破损时均应戴手套, 做好自我保护, 手套如有破损应立即予以更换。器械护士如果皮肤有破损应禁止上台。手术室护士应经常开展经血源传播疾病防护知识的培训, 真正树立起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 人们防护意识增强,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护理人员只有加强防护教育与培训, 加强科学管理, 建立完善的防护措施, 才能有效地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健康, 预防和控制各种职业感染, 以健康的身体、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和防护 篇8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防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32

手术室是患者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每天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容易造成突发的或慢性的职业危害,成为职业暴露的高发人群。

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锐器损伤:国内某医院调查发现,外科及治疗室的护士在工作中有70%的人曾被医疗器械损伤过[1]。手术室护士每天接触手术刀片、缝针、注射器、钢针、巾钳等,都有被刺伤的经历。原因:工作中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手术刀和缝针不规范传递,以及术中刀、剪、针频繁传递,术后器械的清洗、消毒、打包极易刺伤、划伤皮肤,引起暴露。

血液感染:手术室医务人员每天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被各种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几率增加。如肝、脾破裂,宫外孕大出血等急诊手术等不到化验结果出来不得不开始手术,医务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未做充分防护,使艾滋病、乙肝等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传染医务人员的几率大大增加。污血溅到受损的皮肤、黏膜、角膜可以直接导致感染。

工作环境:手术室常用化学消毒剂戊二醛、甲醛、碘伏、含氯消毒剂等具有挥发性,对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全麻患者手术中使用吸入性麻醉药可通过许多环节弥散到空气中造成手术间空气污染;腹腔镜手术的开展,CO2气腹的建立,手术过程中CO2容易泄露。手术中使用电刀、电凝时产生烟雾。医务人员被动吸入这些有害气体,长期累积,影响身体健康;骨科手术中C臂机的应用,使手术室护士受到X射线照射的机会增多,长期接触这类毒气和辐射,会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手术室大量仪器、设备的使用,使手术室噪音增加。麻醉机、监护仪的报警声,电动吸引器、电钻、电刀的应用,空调声……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中,可出现失眠,头痛、头晕、听力降低等症状,使人烦躁不安、精力分散,工作易出差错。

工作性质:手术室工作是脑力劳动加体力劳动。手术室工作节奏快,工作时间不固定,工作连续性强,机动性大,加班概率高,工作环境封闭,个人能自主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少。工作中经常站立,引发下肢静脉曲张、痔疮、胃下垂、腰酸背痛,长期超负荷运转除导致躯体疾病外,还引起心理疲劳。

职业防护

建立标准预防的概念,加强职业安全教育,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学习,强化职业暴露损伤的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与防护意识。护士接触手术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需戴手套、口帽;术后电动吸引瓶的处置易造成污染,可用一次性的负压吸引装置;经常检查麻醉机性能,使其处于完备状态,重视麻醉废气的排放管理,以减少空气中的药液浓度,减轻污染;应用电刀时用负压吸引吸尽烟雾;腹腔镜手术时严格检查气腹针与CO2衔接处,防止CO2泄露;防止或减轻噪音污染,做到操作准确,轻柔,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使用噪音小,功能好的新设备、新仪器;定期检查器械车,使用润滑剂加强保养;吸引器即用即开;各种监护仪音量大小适宜,保持室内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对话。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器械能高压灭菌的就不用浸泡消毒,以减少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和污染。盛放手术标本的用器应密闭,防止甲醛气体挥发对医务人员造成伤害。规范医疗垃圾的处理。

加强素质教育,规范操作规程,防止意外损伤:手术室护士应严格无菌操作,加强预防锐器伤的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术中传递手术刀片、缝针时,锐利部位对着自己,防止误伤他人,必要时用弯盘传递。小心处理针头及锐器,刀片避免用手直接取放。发生锐器伤处理原则: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受伤处,使部分鲜血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程度,用流动水持续冲洗伤口,被暴露的黏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碘伏消毒伤处,包扎伤口。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检测,并根据免疫状态及抗体水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建立职业暴露报告和反馈制度。加强对患者的检测,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品。

加强心理干预: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注重姿势的自我调节。合理安排巡回和上台次数。增加人员,减少夜班频率,以利医务人员调节好生物钟。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完善手术配合。改善客观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手术结束后,尽快从紧张的工作环境中解脱出来,合理作息,娱乐身心,使生活、工作有张有弛,将心理性职业损伤降到最低。

职业暴露重在防护,而防护的关键是安全意识的提高。只有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增强自我防范的意识,针对性的采取防护措施,才能杜绝职业暴露对护理人员的身心伤害。

参考文献

1李俊艳,范秋萍.医务人员职业性感染HIV的防护[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1):19.

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篇9

摘要:分析影响血透室护士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心理性因素,针对不同的原因给予相应的防护对策,减轻职业危害,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血透室;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99-01

血透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险区之一,透析室护士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决定要不可避免的受到一些危险因素的影响,给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现结合实际情况就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讨论如下。

1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

1.1生物性危害:众多研究表明,发生被感染病人污染的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大的职业危害,血透室护士因工作的特殊性,随时都可能不可避免的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1]。而通过血源性传播的传染病有肝炎?p梅毒?p艾滋病等多种疾病。另外锐器损伤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工作中难免被锐器如:针头,剪刀,安瓶等刺伤出血,目前已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而传播。危害最大,最常见的(HIV,HBV,HCV)。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中,它们透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2]。

1.2化学性危害:血透室常使用较高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次氯酸钠,伦拿灵,这些消毒剂易挥发。长时间的吸入或直接接触混有高浓度消毒液的空气时,可引起头痛、头晕、胸闷、咽喉干痒、皮肤过敏。透析粉可致刺激性干咳;每日的机器表面擦拭消毒和地面的消毒;尿毒症患者呼吸产生的氨臭味;透析室是一个相对密闭的工作场所,以上因素导致工作环境空气质量差,长时间的吸入可损坏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1.3物理性危害

1.3.1紫外线的伤害:我院透析室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紫外线照射对人的眼睛和皮肤具有刺激性,易引起头晕、恶心症状。消毒产生的臭氧可引起呼吸道过敏,如果直视可造成结膜、角膜发炎。

1.3.2噪音污染:血透室噪音主要来源于水处理系统,血透机的报警和机器运转时产生的声音,另外空调、电视、心电监护仪、病人痛苦时的呻吟声,噪音会引起人体的应激反应,常导致头痛、头晕、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烦躁、焦虑、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还会降低语言的清晰度。

1.4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影响血透室护士身心健康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血液透析是一项高风险的技术操作,患者多为危急重病人,加之是体外循环,所以病情变化快,需要护士密切观察各项指标,随时准备处理,精神始终是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的出台,新透析技术的不断出现,要求护士必须不断更新知识,迅速掌握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基层医院条件有限,动静脉直穿病人较多,血管的破坏加大穿刺难度,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不配备专业工程师,机器出现故障必须自己排解;遇到急诊随叫随到,休班时完全达不到放松状态;患者对透析排班,机位不满意发脾气,以上这些因素导致护士精神高度紧张而使身心疲惫,容易发生差错。

2防防护措施

2.1生物因素的防护:医院必须对护士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常规培训,建立防治交叉感染,特别是病毒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等感染性疾病在血液透析患者中传播的标准化操作规程。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内瘘穿刺针、动静脉管路、透析器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处理。安全处理锐器,遇针刺后应立即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冲洗

(黏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用消毒液(如75%的酒精)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3]。阳性病人实行专区、专机、专人透析。被HBV或HC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建议在24h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于其后1-3月再检查,仍为阴性可给予皮下注射乙肝疫苗[3]。护士应每半年进行乙肝和丙肝标志物监测,阴性者注射乙肝疫苗。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研究表明,有医务人员手传播细菌而导致的医院感染约占30%[4]。

2.2化学因素的防护:血液净化中心布局应合理,具备空气消毒装置、医用空调,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护士应掌握化学消毒剂的理化性质、配制方法、准确浓度及注意事项,配制消毒剂时戴口罩、帽子、手套、防水围裙、护目镜。消毒液及时加盖,避免挥发后对人体造成危害。

2.3物理因素的防护:紫外线消毒时室内不能留人,消毒结束通风换气。水处理应有良好的隔音条件,工作人员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修,使之处于功能完好状态,加强巡视,减少报警发生率,减轻噪音污染。

2.4心理因素的防护:护理管理者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加强科室人员的配备,采取科学的弹性排班,使护理人员在休班时能达到完全的放松状态。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安排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舒展因紧张工作带来的心理疲惫,确保工作时思路清晰,注意力集中。护士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善于观察,积累经验,对透析治疗操作要娴熟,避免因业务不熟而产生心理压力。学会调整心态,稳定情绪,保持舒畅的心情。

3小结

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问题,血液室的职业危害有其自身的特点,护士应充分认识到所存在职业危害,完善防护措施是减少潜在危险的有效途径。医院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安全培训,增强自觉、主动的自我防护意识,以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ZK(#〗王秋莉.血液透析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J]黑龙江医药,2010,23(5):841

[2]王萍,范晓莉,职业性HIV感染不容忽视[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73

[3]陈香美主编.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7 ?v3?w11

上一篇:浅谈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创新的论文下一篇:妇科护理学试卷